时间:2023-03-21 17:17: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降水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对地下一层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现在坑边部位挖出一部分的杂填土,然后将轻型井点布置在其中。其中井点管线的长度可以达到6米左右,滤管的长度为1.5米,在进行轻型井点布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挖掘机的形式来对沟槽进行开挖,然后打设一定的井点管,这样就可以对集水管降水,另外可以在坑内布置自流深井的形式,施工人员需要对井管、口径等参数进行设置,然后设置潜水泵结构。在轻型井点实现降水10天左右,施工人员就可以进行下一层的土方开挖工作,井点一般都在运送回填土之后进行拔出,其中中途不能停止运行,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连续性地抽水,这样才能保证降水施工的科学性。
1.2负二层降水施工措施介绍
如果地下一层的土方在开挖的过程中达到了地下二层的区域,就需要设置一个井点作业面,达到降水的目的。如果地下二层区域内部的真空型井在进行降水的过程中,在达到一定的水位之后,坑边的轻型井点应该在操作之后,才可以对地下的第二层进行开挖。
2轻型井点的施工办法
2.1轻型井点施工办法
在实际的井点施工的过程中,井点施工主要采用的是刀杆式成孔形式,在井点设置中,要选择粗砂砾结构,其中施工工艺可以分为定位、冲孔、放支管等等。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井孔的孔径,孔深以及观沙量都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降水设备主要采用的是真空泵机组的形式,其中离心泵的功率一般都设置在7.5千瓦,施工人员需要对泵体的抽水量、冲水深度等进行控制,在地下水真空泵的作用下可以将空气排出。这种施工方式的应用情况比较常见。
2.2与真空管型的深井相关的施工办法
做好准备工作的前提带钻机进入建筑场地定位进行安装开井孔用护口的管道开始钻井在终孔后填筑终孔换浆使用进水的管道稀释所调试的泥浆填满土砾砂石止水后进行封孔洗进用泵进行水位的试抽科学地安排排水的管路跟电缆的电路进行试验抽水。在本基坑之外所采用的真空型泵深井的降水技术,指的就是在深井里面进行水的集中,再实行抽水,这样可以使基坑降水跟土体排水之间的相互固结,固结对土方的开挖有利,可以达到工程施工的标准,而深水井本身拥有特殊内部结构,使真空作用面积跟地下水的各个层面相接触,能使自由水被充分地排出,再汇集到深井里,排到坑外,这样能加强降水效果。
3降水技术的相关要求
3.1降水技术试验性的运行
在最开始运行降水前面的时候,需要准确得对每一口井和地面之间标高进行测量,从而测定出在静止时的水位,安排好一些所需的抽水设备装置、足够的电缆跟相关的排水管道来试验运行降水,就能更好地保证整个抽水系统的正常运作。被抽出来的无用水就需要排放在建筑场地内所临时搭建的集水系统装置,从而防止抽出的水返回重新渗到地下,影响了降水运行的效果,使得坑内因降雨所积的雨水可以立即地排到坑外面去,尽可能地减少了自然降水跟坑内原来积水的再次渗入地下。
3.2降水技术正规性的运行
根据基坑在开挖前的安排,决定了降水运行时间的先后和井位点,从而确保了基坑在局部的开挖之前,就已经有了将近10天的对降水方面额的正常运行措施。与此同时,要密切监控开挖面周围的水位情况,确保基坑水位下降到开挖深度1.5米以下。若在开挖的工期比较紧或者突然有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增加降水井点数量的方法,把工程的水位降到最低点;在降水运行的整个阶段可以对损坏的泵迅速地进行修整调换;在整个降水的运行过程要时刻做好水位的变化记录,要不间断地轮流选取一到两口井来作为测量水位高低的观测井,同时对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在降水运行的期间必须要使用双路来提供足够的电力,至此期间不能突然断电,否则会影响到井点的抽水运行。
2浅层岩溶地区和深层岩溶地区的基础灌浆
对于浅层岩溶地段,因为岩溶埋藏的不是很深,可以利用机械先把填充物全部挖掘出来,然后再用水泥进行回填,完成灌浆,此种地段的灌浆基本都在露天完成,施工相对容易一些,工序也较简单。对于埋层较深的岩溶,在灌浆时,一般不适合用高压喷灌浆技术,因为水泥浆进入深层岩溶时,会对里面的填产物充生排斥,然后形成固化,对进一步灌浆造成阻碍,使得灌浆面不大,影响基础的稳定,多数采用钻孔注浆技术进行处理。
3大吸浆量情况的灌注在基础灌浆
作业时,常常会遇到大量吸浆的情况,使灌浆作用不能在预计施工作业时间内完成。通常的岩缝灌浆在1~3个小时内都会结束,对于水泥浆量的消耗也都正常。但遇到大吸浆情况,这样的地层结构会使浆量消耗很大,因为灌进地层的水泥浆会从别的地方涌出,使灌浆时间延长。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处理,采用妥善的解决方案,首先要进行限流,控制注浆的速度,减少注浆量,使浆液的流动速度变慢然后慢慢凝结,但一直要保持灌浆结束的最终要求才能结束。再有就是采用降低压力或者是自流的方法进行施工处置,等到泥浆全部都凝结之后,可以采取多次灌浆的方法,在进行基础灌浆施工时,可以适当将灌浆压力降低,在灌浆凝固之后,没有别的原因可按设计压力进行灌浆。
4严重漏水的情况下灌浆施工
水利施工过程中选址十分关键,但因地形地貌的不同,一些工程所处位置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地基情况,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遇到漏水的情况,这时施工条件变得困难,如不采取有效的方案,会出现跑浆现象,消耗大量的浆液,延长灌浆时间,使成本增加。这时可采取充填级配料处理方法和采用模袋灌浆的方法进行施工,两种方法都各有优点,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采用。模袋变形能力强,适应环境形状的变化,有效堵塞溶洞,另外也较耐磨,而且浆液定形凝固后强度增强。充填级配料的时候如果使用砾石的效果不好,也可利用粘稠度较高的水泥冲灌级配料,水泥冲灌级配料的材料和数量应该灵活掌握。
4.1充填级配料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粘稠状的水泥浆,直接灌入砂砾中,水泥浆与砂砾结合而形成坚固的凝结体,从而增强地基的抗渗性能及稳固性。在灌注时,要注意砾石的直径,一般都是呈逐渐变大的趋势。对于灌入量要进行细致、准确的判断,避免浪费填料,填料可以是水泥浆,也可以是水泥、粗砂、砾石等混合物,实践证明,混合物充填是相对自然的,灌后会产生反过滤层,把一些裂缝有效堵住,同时使水利工程的抗渗水性能得到提高。
4.2模袋灌浆处理方法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常常使用模袋灌浆,利用聚酯、尼龙等材质制成模袋,在袋中进行灌浆,这些特殊材质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形状的模袋,在灌浆阶段应用,由于模袋具有一定的透性,浆中的水分能够渗出,但浆中的颗粒存在于浆中,所以袋中能保留颗粒。使水灰比得到降低,所以一方面能缩短水泥浆的凝固时间,另一方面,凝固后的强度也大大提升,提高灌浆的质量。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粮食的增产往往是通过灌溉面积的增加来实现的,然而灌溉面积的增加已受到水资源总量和用水结构变化的双重制约。因此,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能更好地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红旗镇是七台河市新兴区唯一的乡镇,地处城郊,总面积130km2。全镇辖12个行政村,2个直属场,耕地面积1950hm2,总户数5576户,总人口约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86万人。由于历史原因,红旗镇与新兴区城区没有明显的地域界限,有6个村属城中村,城乡混居。农业用水主要依靠由桃山水库调剂的倭肯河水和地下水。而七台河市又是一座水资源匮乏、缺水比较严重的煤炭工业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3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948m3,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2、全省人均水平的2/5。七台河市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3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66m3;均低于全省水平。桃山水库担负着全市城区居民的饮用水、工业用水,包括红旗镇在内的下游多个城、镇的农业用水。遇到干旱年份,城区居民的饮用水及工业用水都不能完全保证,农业用水更是无从谈起。新兴区是七台河老区,是七台河市四大国有煤矿所在地。全区142km2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地下采空区,地下水流失严重,干旱季节,水量远远不能满足小井灌溉需要。
1红旗镇不同类型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模式
1.1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滴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红旗镇按照这种模式可建成中心灌区26.7hm2,辐射区80hm2,项目区建成后灌水定额将会明显下降,年节水预计10万立方米,在全部农田实现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时,地下水将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间地下水位将基本保持不变,可有效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由于取消了田间输水土渠,还可节省渠道占用耕地面积。
1.2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由于红旗镇原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特别是田间工程部分,由于以群众投入为主,是当前节水灌溉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这类灌区在对干、支渠等输水工程进行防渗的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1.3节水抗旱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由于七台河市处在十年九春旱的季节性缺水地区,这类地区在农作物播种季节经常性地发生干旱,而在其他生长季节或生育阶段降雨可满足需水要求,如不采取抗旱灌溉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对这类地区,采取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选用适宜当地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如坐水种、软管灌溉、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等和植树种草培肥土壤、覆盖保墒、合理耕作、采取节水灌溉制度相结合。红旗镇可采用坐水种节水抗旱灌溉模式,利用行走式注水点播机,将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一次作业完成,主要用于玉米、大豆的抗旱点灌。
2推广对策
2.1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普及,实现干部群众观念上的变革。由单纯的浇地向浇作物、科学节水转变,用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同时,做好节水灌溉的科技交流,让群众认识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先进的取水、输水设施,先进的微灌、喷灌机械,先进的滴灌、渗灌、微灌方法,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2.2政策配套,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由于节水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键全,农用水价偏低,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在推行节水灌溉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最不为人们重视的环节,重建设、轻管理仍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灌区的农田灌溉水的水价仅为供水成本价的1/3~1/2。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水、种、肥农业生产投入三要素中,种子投入占27%,肥料占34%,而灌溉用水只占7%~9%。在一些引河灌区,水费支出仅占平均纯收入的2.1%。由于水价太低,导致农民不爱惜水,不舍得在购买节水灌溉设备上花钱;由于水价太低,灌溉管理单位收取的水费入不敷出,反而鼓励农民多用水;由于水价太低,水利工程难以维修更新,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效益日趋下降。在节水灌溉管理中,加快水价改革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1998年中央水利工程供水出库价或河道取水的渠首价平均1.3分/m3;地方水利工程的平均供水价格(批发价)为2.9分/m3;农业用水零售价5分/m3,适当提高水价,逐步达到成本水价,是水价改革的方向。目前不少灌区已开始适度提高灌溉用水的水价,但达到成本水价还很困难。为避免因水价上提,引起农业生产成本轮番上涨,应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如容量和计量两部制水价和累进制水价,对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水价。此外,在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灌溉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也还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对不同类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地实行股份制改造、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大中型灌区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通过提高水价和加强管理,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灌区内部管理,精简机构,分流冗员,落实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克服推广中的盲目性
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必须因地制宜,做好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特别要考虑当地的实情,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尽管在发展
节水灌溉的过程中,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但是当前各地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仍然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如:不按规律办事,行政干预较多,不根据需要和可能,不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沿国道成线、成片修建仅为供参观用的所谓样板工程或旅游农业;有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本已有比较完整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又在上面重复修建喷灌工程,上级参观时开喷灌,实际生产时用管灌;有的井灌区已严重超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本应通过修建节水工程减少地下水用量,改善和恢复生态平衡,但却继续扩大灌溉面积,地下水开采量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加等。造成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且还挫伤了农民发展农业节水的积极性或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
3结语
由于红旗镇地域广阔,各村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发展节水灌溉还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D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04-02
引言
混凝土施工的主材选择通常是水泥和砂石。如果砂石规格不统一,或是掺有较多杂质,其质量不合标准,将会导致混凝土施工后的质量。因此,砂石、水泥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生产厂家、质量证明等,还要考虑到材料的杂质。建筑工程混凝土中的模板通常的重复利用的,在重复利用时模板表面难免会残留浮土、杂物,使用前应做好清理工作。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础部分,施工环节相对复杂。本文主要从厚大体积混凝土入手,分析钢筋支架兼做冷凝水管降温原理。
1.分析厚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的特征
大体积混凝土其实就是体积大的混凝土,体积的横断面大于一米,且其面积大到可以使混凝土出现水化热变化。在建筑工程之中,会使用许多大体积的混凝土,以满足工程的结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本身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对施工技术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高层建筑和大型设备之中,对其要求更高,因为在高层建筑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频率更高。且该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需连续浇筑,无法预留施工缝,无法中途停歇。二是,因为该混凝土的体积大,因此在浇筑的过程之中会产生较高的水化热量,因为在这个过程之中热量不易散发,因此会出现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出现较大的差距,使其出现温度应力,这对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该技术,需要全面的了解该技术的施工流程,掌握合理的施工技术,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
2.大体积混凝土具体的施工流程
厚大体积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流程本来就是较为复杂的项目,这个过程是属于动态目标控制的过程,需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在项目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一是,在施工之前需要深入了解工程的相关概况,包括结构设计、地地质条件、物理学指标、气候环境等。在此基础之上,需要准备好施工材料、设备以及人力等。
二是,评估施工地情况。混凝土地基施工前通常已经对地基施工进行设计分析,评估施工的安全性。因而在施工中,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进行施工,因此需要评估施工地的状况。如地基施工环境复杂,往往会存在各种因素影响施工进度,甚至改变施工计划。因此,混凝土地基施工中要按照预定计划先进行深基础施工,再进行浅基础施工,根据地基施工情况来调整施工进度。地基开挖中做好支护防护工作,确保施工环境安全[1]。
三是,制定施工方案。根据材料、设备、施工现场状况、环境等制定施工方案,以施工温度指标作为依据,合理且科学的进行方案的制定。施工方案需要按照相关的具体流程进行:第一,需要做好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第二,混凝土的配置以及搅拌;第三,浇筑;第四,养护;第五,运输。但是需要注意,大体积混凝土因为温度散发不容易,因此需要控制好温度,才能保障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
3.钢筋支架兼做冷凝水管
3.1 降温原理
按照施工单位的进度进行设计,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在气温较高的月份,但是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需要采取措施以此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确保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5摄氏度。因为基础底板较厚,且钢筋较多,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之中将钢筋支架兼做冷凝水管,通过循环水以此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
3.2 布置
很多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中会存在上、中、下三层的钢筋网,因此在绑扎钢筋时,需要确定各层钢筋网的平面位置和标高无误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标高调整结束后,用粉笔在底板和侧板画上相应的间距,对号布设钢筋,侧墙箍筋,配合底板横向筋布设,纵筋在箍筋里面的,待全部钢筋就位后,才能穿去。应增设底板上层钢筋的定位撑筋,直径不小于20的钢筋做成板凳筋,托住上层钢筋,不致应操作人员走动而变形。底板和侧墙的钢筋,适当的节点进行焊接,确保网格的稳固不变形。设置好钢筋支架的间距,并且将钢筋固定,支架则采用48mm的钢管。除此之外,钢管支架的中间层需要兼做冷凝的水管,而冷凝的水管在中间层的钢筋W管底部,为了保障钢筋支架的稳定,需要将立柱和地层的钢筋网进行焊接。为了保障冷凝水管的水循环的畅通性,需要在钢管的支架上焊接,当做是止水片。
3.3 冷凝水管的制作以及循环设计
在建筑工程中冷凝管主要采用的是48mm的钢管,端头攻丝,将弯管接头与直管的接头连接。南北设置一条进水管,流向为从西至东。为了保障水压和水流量,在进水管的位置设一台加压泵。在出水管的部位利用原有集水坑或电梯基坑作集水井,主要是用于收集流出的水,并且能够方便加压泵及时的将水抽上来重复灌入冷凝管进。一台抽水加压泵管多个循环冷凝管,每一个循环冷凝管进水口均设计一个阀门,以此控制水流速度和流量,达到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高低的功能。冷凝管主要是按照矩形排列,在地下室底板中间设置一层冷凝管,间距为两米。为了保障冷凝管链接的牢固性,需要缠好胶带以防漏水,并且在钢筋和冷凝管两者之间进行加固,减少振捣、灌注的损坏和失效。
3.4 厚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养护和降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序是一个完整且比较复杂的过程,施工工序通常为选料-混凝土配置-搅拌-浇筑-拆模。为保证混凝土的完整性,通常从一边开始浇筑。如果混凝土施工时有坡度,则要注意浇筑效果,应确保混凝土浇筑推至顶部,并预防出现蜂窝、空洞、麻面等缺陷。混凝土浇筑后要注意养护,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效果[3]。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需要覆盖薄膜。薄膜和薄膜之间的搭接需严密,以此才能封住水分。并且需要以天气作为根据,进行洒水养护,严密观察混凝土的表面,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这样才能达到养护降温。
3.5 囟鹊募嗖夂涂刂
因为混凝土施工的初期升温较为快速,内部的温度升高主要是在浇筑后的三天至五天,一般会在五天内温度会升高至最高峰,因此需要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浇筑。通过控制温度,才能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序比较复杂,在施工前,把控好混凝土各种材料的选择,做好各种材料的配置工作,才能保证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总体来讲,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运用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虽然混凝土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工序多,但只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通过降温原理,进行钢筋支架和冷凝水管的布置,冷凝水管的制作以及循环设计,加强厚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养护和降温,才能把控好混凝土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卢明,王忠海.通麦特大桥锚碇无降温管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15,(03):69-73.
[2] Su Qi,Ye Zhang,Shu Hao Liu,Xiong So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Bending Capacity of Normal Section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Beams Simply Supported[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19(10):151-153.
[3] Xuejian Liu,Tarun Pareek,Shih-Ho Chao. New Methodology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Members with Complex Stress Fields Using Steel FiberCReinforced Concrete[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16,02(16):78.
0.导语
因为天气过程的不可重复性,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中最薄弱的环节。科技论文。因此,探索一种简单、科学、方便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建立面向业务、面向基层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业务系统,已非常迫切。
1.效果检验的原理
根据人工增雨理论和研究,对云体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后,催化剂通过播撒作用和布朗运动、湍流、上升运动扩散到附近云体,形成人工冰核,当云体内冰核浓度达到100个/升时,将引起局部云体内云物理的动力和静力效应,从而使得云体内水汽、云滴转化为雨滴降落地面,增加降水总量。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其实就是比较人工增雨作业后受影响区域内雨水量的变化。因此,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就是要确定几个数值的问题:一个是作业影响区域及其面积,一个是作业影响区自然降水量,一个是作业影响区实测降水量。用作业影响区内平均实测降水量减去平均自然降水量得出作业后降水增加量,再根据作业影响区域面积和当地水价,得出作业后增加的雨水总量和经济效益。
2.检验的基础和假设
有足够多的降水自动探测站组成足够细的网格,以求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降水沿地表分布情况。目前,各地均陆续建成区域天气自动站网,将为效果检验提供有效的降水分布数据。
人工增雨作业的云系范围要足够大,而人工增雨作业影响的范围有限。这样反演出自然降水和实测降水更为接近实际。
3.参数的确定
参数值的确定是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关键步骤。需要确定的参数值有预计作业影响区域和位置、有实测降水量、自然降水量等。
3.1预计作业影响区和位置
一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产生的人工冰核数量有限。在实践中一般每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2-3枚或者是高炮弹40发左右。由于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的播撒方法的局限,催化剂催化的云体范围有限,约为5km(火箭作业在播撒起点与终点间,高炮在弹爆点附近,另外携带的催化剂量和催化产生的人工冰核数量有限),其影响范围随过程演变将经过扩大、缩小的变化。由于云体还随高空引导气流向下流移动。因此,作业影响区类似于长轴为引导气流方向的椭圆。为研究方便起见,我们把作业影响区视为一个半径r km、园心向催化点引导气流下游偏离(r-5) km的园形区域。根据有关研究,一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的影响区域面积大约为300 km2[1],由于我们评估时采用区域平均法,为保险起见,可以将影响区域取为S≈450 km2,则r=(450/PI)1/2≈12 km。
3.2实测降水量
这是通过现有区域天气自动站网可以实时取得的资料,其分布以Ws(x,y)来表示。在实践中可以采用Ws(x,y)’=F(x,y,z)’= A+B1*X+B2*Y+B3*Z+C1*(X^2)+C2*(Y^2)+C3*(X*Y)+D1*(X^3)+D2*(Y^3)
+D3*(X^2*Y)+D4*(X*Y^2)+……来代替。
以最小二乘法的方法求解方程。确定最高次幂可以从低阶到高阶计算样本残差平方和与样本方差的比值来确定,当比值<=5%时可以认为该次幂模拟函数能够描述气象要素的分布状态,不再继续更高次幂函数的求解。
3.3自然降水量
对于人工增雨作业影响区域外的自然降水可以从区域天气自动站网中实时获取,其分布以Wz(x,y)表示,实践中可以用Wz(x,y)’=F(x,y,z)’= A+B1*X+B2*Y+B3*Z+C1*(X^2)+C2*(Y^2)+C3*(X*Y)+D1*(X^3)
+D2*(Y^3)+D3*(X^2*Y)+D4*(X*Y^2)+……来模拟。
参数及最高次幂确定同3.2.
4.效益检验
用Wz(x,y)反演出作业影响区内站点自然降水Rz(n),并与实测值Rs(n)比较,降水量单位均为mm。
求取平均增雨量R=1/n∑(Rs(i)-Rz(i)),n为影响区域内站点数,单位为mm。
求取平均增雨率为β=n*R/∑Rs(i)。
增水量以W=R/1000*S*1000*1000 m3=R*S*1000 m3
5.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的实例
2009年4月24日17时在(x0,y0)北纬25.80度、东径114.86度进行催化作业后,24-25日过程区域气象自动站雨量资料及站点地理位置资料(见表-1)。经查天气图和雷达回波显示,降水云团偏东方向移动(90度)。
设作业影响区为半径10km、圆心在催化点天气下游5km点(X=X0+(r-d)*sinθ/111,纬度Y=Y0+(r-d)*cosθ/111, X0、Y0为催化作业播撒中心点,θ为云团移动方位角)即北纬25.8度东径114.9度的圆。将站点位置取北纬25.8度东径114.9度相对位置,并将单位换算成公里,即x’=(X-114.9)*111,y’=(y-25.9)*111。取最高次冪为3次,得自然降水分布函数为
由表-1可见,作业影响区内估测自然降水平均为19.7毫米,该次人工增雨作业后实测平均降水量为29.1毫米。科技论文。科技论文。因此,该次人工增雨平均增雨量为9.4毫米,增雨率为32%,受益面积为314平方公里,增雨量为298万吨,经济效益119万元(以每吨0.4元计)。
表-1:站点降水资料
站 点 Rs X(度) Y(度) X’(km)Y’(km) Rz R 备注
章贡区林科所 30.9114.9747 25.7903 8.2942 -1.0792 30.4 0.5
章贡区橡胶坝 32.2114.9336 25.8728 3.7308 8.0783 33.1 -0.9
章贡区收费站 28.4114.8397 25.8539 -6.6908 5.9817 28.7 -0.3
章贡区通天岩 39.5114.9044 25.9244 0.4933 13.8133 38.9 0.6
章贡区龙村 29.8 115.041125.8142 15.6633 1.5725 30 -0.2
章贡区大学城 28.8114.8803 25.7961 -2.1892 -0.4317 9.5 19.3 估测点
章贡区市政府 32.1114.9275 25.8328 3.0525 3.6383 22.1 10 估测点
章贡区水泵站 29114.8778 25.8375 -2.4667 4.1625 18.5 10.5 估测点
章贡区市防办 33.7114.9283 25.8422 3.145 4.6867 25.38.4 估测点
章贡区农科所 21.9114.9553 25.8078 6.1358 0.8633 23.2 -1.3 估测点
章贡区潭东 0.2114.865 25.7578 -3.885 -4.6867 29.3 -29.1 疑误点
章贡区垇头 0114.8233 25.885 -8.51 9.435 34.5-34.5 疑误点
参考文献
1 引言
苏南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段的沿海地区,该区域东依上海市,南靠浙江省,西同安徽省接壤,东北方紧邻长江、黄海,是苏中、苏北的南部要冲,河网密布,水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经济发展区。苏南地区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速度非常快,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采用,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大量的基坑开挖工程对建筑工地基坑的维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基坑维护过程中,如何针对苏南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采用不同的基坑支护方式,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充分注意基坑开挖对工程施工地周围建筑的影响,确保基坑维护工作的安全可靠,成为工程建设者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由于苏南地区以砂土为主,水资源丰富造成的水位较高的影响,为基坑维护的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特别是在雨季,加强基坑维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注重降低工程成本的基础上,哪些地方必须设立观测点,哪些地方不必设立观测点,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基坑的维护量是建设者们经常予以考虑的问题。因此,建筑工地的基坑维护不仅事关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而且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和控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建筑工地基坑维护不仅要充分照顾到基坑本身的稳定性,而且又要充分注意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安全施工。
2 苏南地区地质水文条件对建筑工地基坑维护的影响及基坑支护的类型及采用
2.1 苏南地区地质水文条件对建筑工地基坑维护的影响
苏南地区中部和东部的地势极为低平,总体上海拔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太湖平原地势平坦,在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的四周偶尔分布着如无锡的惠山(328米)等孤丘,区域内河道纵横,水网密集,湖泊众多,土质大多以砂土为主,土层中含量较高的沙土为建筑工地基坑的维护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苏南地区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降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温差显著,梅雨季节,阴雨绵绵是苏南雨季的主要特征,苏南雨季的这种特性,为建筑工地基坑维护增加了难度,基坑降水等维护手段采用的频率较高。
2.2基坑支护的类型及采用的简单介绍
基坑支护类型的采用要充分照顾到建筑施工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地域开阔,周围没有建筑物,在这种情况下,基坑较为稳定,位移控制相对容易,应采用放坡开挖的基坑类型;如果建筑施工工地位于城市市区,周围建筑物较多,为了便于机械化快速施工,同时增强止水、挡土功能,宜采用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的基坑类型,采用这种基坑类型时,要充分注意其相对较大的厚度及其位移;
如果基坑维护有噪音低、振动小的施工要求,宜采用高压旋喷桩的基坑类型,但这种基坑类型会产生大量的泥浆引起环境的污染;另外,基坑支护类型还有槽钢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SMW工法等,这些基坑类型各有优点和缺点,使用环境和条件互不相同,在采用是要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应用。
3 苏南地区建筑工地基坑维护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3.1 维护形式是否安全可靠
维护形式是否安全可靠是苏南地区建筑工地基坑维护应注意的首要问题。安全生产是每一个行业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安全一旦出现事故,就会出现毁灭性打击,建筑工地基坑维护由于涉及整个建筑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苏南地区的气候及地质水文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地基较柔软、地下土层含沙较高以及地下水位高的特点,该地区的土质及地下水特点决定了苏南地区的基坑维护必须制定合理、科学的维护方式,以确保安全生产。首先,要澄清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的底子,进行认真的地质勘测,掌握详尽的、真实的地质水文资料,对采用何种基坑维护类型,在什么地方设立监测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要增大维护量,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减少维护量,降低成本,都要由统筹的考虑,在科学分析和优选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建筑工地基坑维护实施方案,并设置紧急预案进行演练,确保安全。其次,要加大对建筑工地基坑维护的监理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确保维护技术人员及工程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基坑维护操作规程和维护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3.2 是否对苏南雨季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
是否对苏南雨季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是苏南地区建筑工地基坑维护应注意的第二个问题。连绵不断的梅雨季节是对苏南地区建筑工地基坑维护的重要考验,防渗水和基坑降水显得非常重要。能否通过基坑降水将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地下水进行及时疏通并加以固结,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增强土体的强度,成为基坑维护措施是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如果做不好基坑降水,基坑底部的水压就会不断增大,如果出现基坑底部的突涌或者土体隆起,就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因此,要针对地下透水性很弱的潜水含水层以及分布较深的承压含水层的特性有充分地了解,并针对这两个含水层的分布位置、分布深度、分布层次以及受蒸发和大气降水的影响程度,决定苏南地区雨季的基坑维护措施的采取。在具体运用基坑降水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苏南地区建筑的形式以及结构,基坑开挖的深度和宽度、地下水位的高度以及水源地及大气降水的具体影响,对基坑所在地域的地质水文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加强观测和处理手段的科学化,并对照这些条件进行基坑降水方案的科学确定。其次,要扩大对勘测区域和监测区域的范围,以防止周边地区地下水及大气降水可能对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异常影响。第三,在降水井的设置方面要根据基坑周围地下水的真实状况合理分布、科学算定降水井的数量。第四,对施工地域的地下埋设状况及周边建筑物进行详尽的了解、勘测和登记,消除基坑可能变形对城市预埋管线及周边建筑的影响。第五,在苏南雨季,针对雨季特点,要综合采用或者单独使用集水明排、回灌、降水、截水等方法,确保基坑的适度干燥。
3.3 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在基坑维护中,还要对密切注意周围建筑物的情况,及时对基坑周围及基坑本身进行检测,控制基坑变形,不断提高基坑维护的自动化水平,采用先进的施工水平等。
【参考文献】
[1] 魏海,《软土地区相邻基坑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年7月6日。
[2] 李娟,《某车间深基坑维护工程支护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第7期。
[3] 杨庆年,《武汉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特性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年3月15日。
[4] 石钰锋,《紧邻铁路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9月27日。
中图分类号:TV675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程确定。
二.泵站基坑支护降水实例。
1.工程概况。
某泵站工程位于某出水滨河口处,地处青石路、大峰酒厂侧。主要施工项目有:进水箱涵、泵室、泵房、备用排水涵、出水箱涵、箱涵四、和二期的进水涵管等;其中泵室内安装立式轴流排涝泵三台,排涝量达9立方米/秒,潜水排污泵三台,单机设计流量660立方米/小时,垃圾格栅一台,皮带输送机一台,不锈钢闸门二座。泵室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进水涵管长142米,涵管截径2.6米×2.6米,连接滨河路排水片区顶管。
2. 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为①素填土:以中细砂为主,土质松散,层厚约1.30-1.9米;②淤泥:灰黑色,富含有机质,呈流塑状,饱和,层厚3.5-3.9米,上部多含中细砂及贝壳,粘性较差,下部含砂量较少,粘性较好,在淤泥层中没发现砂土夹层,适宜进行沉箱基础施工;③粘土:花色,粘性较好,很湿,可塑;④粉质粘土:花色,粘性较好,含少量粗砂,湿,可塑。沉井井身位于①、②、③地层,最终刃脚落位于④地层中。为了防止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沉和倾斜现象,因此下沉施工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和防倾斜措施极其重要,同时在沉井内不同位置设置探孔,以探明地质状况,指导施工,探孔直径为0.2m,每次探深2m。
3. 工程现场环境 。
泵站北侧紧邻大峰酒厂,施工中需对邻近的建构筑物加保护。该泵站建在某上,河涌宽12-15米,是该片区的主要排洪渠道,施工期间必须保证该涌的排洪功能;相邻的青石路交通非常繁忙。
4. 该工程综合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 施工场地狭窄,且紧邻 酒厂建构筑物;
(2). 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专业多;
(3). 施工工期要求紧迫;
(4). 文明施工、防洪、环保、安全要求高;
(5). 排水工作量大;
(6). 基础施工不能采取大开挖;
(7). 交通疏导有难度。
针对上述难点、特点,我们必须在施工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的、合理的措施,科学的安排、调度,既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又保证质量和工期。
5. 施工管理体会 。
该工程现已交付使用,正常运行中,正在进行竣工验收工作。由于施工过程按上述措施的实施,进展较顺利,未因方案措施不力而造成任何安全事故。在该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实践中,针对该工程工期紧、技术复杂、任务重、专业多的特点,与现场技术人员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成功地解决了泵室沉井施工许多难题,安全成功地对附近的建筑物进行了保护,并科学地调度和安排,使土建、机电安装等各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了泵站按时投入使用。
6.感触。
该泵站主体施工特点,采用沉井业。在此次的沉井施工中,得到了如下的认识:①对沉井地质要有深刻的认识,施工前应参考地质资料提供的岩土物理、化学性质指标进行计算后选定施工方案。②沉井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其沉降加强监测,根据出现的情况对其施工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才能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③软土地基沉井刃脚加固处理时,应首先垫木,并应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扰动。④在软土地区施工沉井时,必须考虑沉井的持力层强度,必要时还应先对沉井地基进行处理,以方便施工和有效控制工后沉降。
三.明渠和集水井排水法。
1.分层开挖排水:
在基坑(基槽)的周围一侧或两侧或基坑中部逐层设置排水明沟,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汇流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等设备将水排除基坑外。并且边挖土边加深排水沟和集水井,保持沟底低于基坑底0.3~0.5M,井底低于沟底0.4~1.0M。排水沟设在地下水的上游,沟底宽不小于0.4M,排水沟边坡为1:1~1:1.5,沟底设0.2%~0.5%的纵坡便于水流。集水井的截面为0.6M×0.6M~0.8M×0.8M。井壁用竹龙、木板加固,抽水应连续进行,直到基础工程完成,回填土后方能停止。在沙土中为避免沙土淤塞沟渠,也可以填以沙砾建成盲沟。如需加深降水深度,可按基坑壁分级设置明渠。
2.井点排水法:
在基坑周围埋下适当的深于基坑底的滤水井点或井管。以总管连接抽水(或每个井单独排水)。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不断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一个降落漏斗,并降低到坑底以下0.5~1.0M。从而保证可在干燥无水的状态下挖土,不但可以防止流沙、基坑边坡失稳等问题且便于施工。人工降低水位不仅是一种施工措施,也是一种加固地基的方法。
轻型井点降低水位,是沿基坑周围以一定的间距埋入井点管(下端为滤水管)至蓄水层内,井点管上端通过弯连管与地面上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相连接,利用真空原理,通过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轻型井点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或沟槽的平面形状和尺寸、深度、土质、地下水位的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当一级井点系统达不到降水深度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方法降水,(如上层土质较好时,先用集水井排水法挖去一层土再布置井点系统)或采用二级井点(即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所疏干的土,然后再在其底部装设第二级井点),使降水深度增加。
四.监测。
基坑支护结构应按照方案进行变形监测,并有监测记录。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道路应进行沉降观测,并有观测记录。
基坑支护工程监测包括: 支护结构检测和周围环境监测.
1.支护结构监测包括: ⑴对围护墙侧压力,弯曲应力和变形的监测、⑵对支撑锚杆的轴力,弯曲应力监测土钉墙支护、⑶对腰梁(围檩)轴力,弯曲应力的监测、⑷对立拄沉降,拾起的监测。
2. 周围环境的监测包括:⑴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的监测、⑵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监测等、⑶坑外地形的变形监测。
五.结束语
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因此,基坑支护设计相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不致使支护产生失稳,而在保证不出现失稳的条件下,还要控制位移量,不致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而,作为设计的计算理论,不但要能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问题,还应计算其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基坑支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具有很多的功能。不同的支护结构适应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因此,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选择经济适用的支护结构。
参考文献:
[1] 吴晓宇 杜小龙 周文强 毕清波 熊南飞. 浅析泵站基坑支护降水 [期刊论文]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年18期
[2] 刘刚 台运好LIU GangTAI Yun-hao. 特殊地形下污水泵站基坑支护与施工 [期刊论文] 《中国给水排水》 -2011年12期
[3] 余昕. 武汉新区四新地区排水泵站工程基坑支护研究 [学位论文] , 2011 -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4] 王鑫杨爱弟 袁家河第二泵站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2年15期
应用瓦斯地质单元法划分突出危险区域
沙曲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地表水平变形对高压线铁塔的影响研究
采高对下层煤回采巷道稳定性影响分析
丰阳煤矿底板比压测试方法研究
科技论文量和单位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基于水化学特征的深部岩溶地热水循环机制研究
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3DGMS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γ+β计数率判别钻孔矿化类型方法探讨
跃进沟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符号库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城市大比例尺测图方法研究
RTK测图与全站仪测图对比分析
基于小波包-陷波器的电机断条故障诊断的仿真
一种基于Web的电力营销数据挖掘系统
改进DCSK系统及其DSP实现
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模糊辨识算法
一种分布式蠕虫病毒检测系统
砂粒含水层基坑水平井降水模型试验及其数值分析
速凝剂和钢纤维对喷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原料成分对烧制水泥熟料固化重金属的影响研究
利用蛋白质单分子膜仿生合成锥形碳酸钡
焦作市区天然降水中的Fe与pH值的相关分析
DDNP废水预处理工艺研究
焦克公路沿线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分布及形态分析
市域人地系统综合分区研究
一种新的积分变换——弦变换
变破产下限广义双Poisson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
基于市场竞争态的河南旅游市场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总目次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综放面火灾危险性评价研究
运用系统安全理论提高突出矿井的抗灾能力
冯营矿矿井突水机理分析
高校宿舍火灾数值模拟与分析
坚硬顶板松软薄煤层刨煤机开采可刨性研究
长壁回采围岩破损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隔膜式压滤机在济三煤矿井下的应用
河南伊川中生代盆地控油构造及石油勘探前景分析
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在焦作市建成区扩展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小波分析的RINEX级GPS数据预处理软件的实现
国家地籍数据库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混沌跳时脉冲调幅超宽带系统设计与分析
终端开路式交指带通滤波器仿真设计
反求工程征与约束技术研究
基于多种安全技术的网络防护模型
矩阵变换器双向开关方式的研究
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
MPLS组播的改进应用研究
量子计算的研究与应用
自应力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
激光辐照薄板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
内嵌预应力CFRP筋加固RC梁关键问题探讨
镁合金手机外壳的半固态压铸成形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煤粉干式永磁高梯度磁选试验研究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
科技论文中文摘要的3种类型
杨树是世界中纬度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易于更新等特点,是较好的短轮伐期工业用材经营树种。
1.宜林地的确定
杨树速生丰产林在短轮伐期条件下,应具有很高的生物量。同时,杨树具喜水、喜肥、喜光的生理生态特征,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选择适宜的造林地是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基本条件。根据黑龙江省地形、地貌、地理特征,必须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湿润的壤土或沙壤土,降水量少而地下水位低于2.5m以上的干早地区必须具备灌溉条件。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地方,应选择坡度较小的河谷阶地、退耕农地和沙壤河滩地。虽降水较多,但属山梁、山脊、陡坡地,季节性缺水严重,降水无法充分利用的地方,不应选做宜林地。
2.苗木选择
一是杨树品种繁多,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生长状况有很大差别,所以要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的栽培原则,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切不可盲目引进推广新品种。论文大全。二是杨树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长有重要关系。一般选择二年生的苗木,即2年的根1年的干。要选择苗木高度3.5m以上、胸径4cm以上、梢不弯曲的壮苗。
3.整地挖穴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术,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这样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杨树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风能力,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无节良材。造林密度在造林前进行细致地深翻整地能使低产的林地转变为丰产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根据造林密度,在定植点上挖80cm×80cm×80cm以上的大穴。
4.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不仅影响林分的生长和发育,而且最终影响采伐年龄和产量。确定栽植密度不仅要考虑杨树的生物学特性,还要考虑目的材种的需求、材种价格和成本投入等。杨树新品种多为树干通直、树冠窄的用材林品种。因此,人工林栽植密度因不同的生长目的而定,如生产造纸纤维用材,造林密度建议采用株距为3m,行距为4 m,即3m×4m,每亩55株。若地力较好,第1~3年行间可种植矮秆农作物,如花生、大豆等。由于优良新品种具有早期速生特点,在地力条件较好,集约栽培较强的地方,4~5年胸径生长可达20~25 cm,生产纤维材,一般4~7年可采伐;如生产板材,则可加大株行距,常采用4 m×4m、4m×5m,达5~8年时可采伐。
5.抚育管理
5.1适时灌溉
杨树是速生树种,对水分的要求较高。除新造幼林要立即浇水外,4~6月干旱季节,要对林地适时灌溉,以保证林木旺盛生长。秋季干旱时也要进行灌溉,对各别品种进行冬灌可提高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灌溉次数和灌水量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而定。一般降水年份浇水4次:3月下旬的返青水,4月下旬1次,6月上中旬1次,11月中旬1次冻水。浇水后要中耕保墒。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配备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不但能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还能节约水电费及浇水、施肥、雇工的开支等。
5.2合理施肥
基肥的施加。在造林前每株施土杂肥5~10kg,过磷酸钙0.5 kg左右,混合后施入挖好的树穴内根系栽植深度范围。
追肥的要求。论文大全。第2年6月每株施尿素200~230g,第3年6月每株施尿素330~400 g。随林龄增加可适当多施,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追肥要与浇水结合进行。
5.3松土除草
林木郁闭前,每年除草不少于2次,实行农林间作时可与农作物管理结合进行。郁闭后可适当减少除草次数。农林间作期间不专门为林地松土,停止间作后每年最少要松土1~2次,以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
6.杨树的整形
整形是为了剪去影响顶部主梢生长的竞争修枝,保证树干通直无杈。随着树木长高还要修去树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直到树干8m以下通直无杈。整形在第一年生长结束后就应开始,直到3~5年,树高达到10~14m,已经形成通直的主干时为止。在现实中,杨树栽培时,对幼树整形的忽视往往更甚于大树的修枝。有的树木主干不通直,在3~6m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弯曲。这段木材是否通直对旋切胶合板的单板关系很大,弯曲部分没法旋切,必须剔除。胶合板厂由于剔除弯曲的干材,原料浪费很大,这类重大的经济损失都是忽视整形造成的。
8m以下树干弯曲是由于弯曲的部位过去或现在长着竞争枝和粗大枝,它们与顶部的主梢竞争将后者挤向一侧,形成弯曲的主干。如果在第一年末或第二至第四年及时整形,修去顶部和干部与主干竞争的侧枝,就能保证树干通直和圆满。
杨树树冠如何发展取决于顶端优势。杨树是顶端优势强的树种,尤其是某些栽培种,主干有自然直立的特性。其顶端优势是由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用,控制了一级侧枝的生长。整形就是通过控制侧枝加强主梢,人为地加强和形成顶端优势。
7.杨树的修枝
修枝是为了培育胶合板、火柴工业和其他加工用的无节良材。8m以下树干上侧枝着生处的直径达到10cm时,即应修去侧枝,称此为“固定直径的修枝”。根据树干直径由下向上修枝,直到8m高为止。这样可以保证干材芯心10cm以外没有节,而10cm以内的芯心是旋切完胶合板的单板后废弃的,其内有节没有关系。因此,可根据树干的直径决定是否修枝。论文大全。修枝的高度大致如下: 1~3年,少量整形修剪; 4~5年,修枝到树高1/3处;6年以后,可修枝到树高1/2~2/3处。
8.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杨树溃疡病、烂皮病、杨树灰斑病等病害的防治,选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改善生长条件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发病时可用退菌特、甲基托布津、代森锌防治。虫害主要为蛀干害虫和食叶害虫。蛀干害虫主要是天牛,防治可采取选择抗虫杨树品种、在取食的桑树和构树上捕捉成虫、用毒鉴防治等措施;食叶害虫主要是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防治可采取灯光诱杀成虫、化学药剂防治等措施。
9.结语
我国目前进行的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中,杨树以其造林易成活,林分速生、丰产、高效等优点成为工程造林的重要树种,深受林区企业和群众喜欢,造林面积相对较大。如何保障工程造林质量,确保营林成效,这就需要在营林中采取科学手段和有效措施,提高杨树丰产林营林成材率。
【参考文献】
[1]赵志学.确定杨树速生丰产林初植密度的方法[J].河北林业科技,2009,(1).
[2]刘芸.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16).
[3]杨波.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
城市雨水排除系统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的规划发展、城市定位、企业的生产和市民的日常生活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城市排水的前提是对当地降雨情况和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和研究,有适合于当地降雨规律的暴雨强度公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城市长期以来都是沿用旧的暴雨公式或借用邻近地区公式,而这些公式大多是根据上世纪70年代数据推导得出的。由于当时的技术以及资料年限的问题,这些公式多数采用手工计算得到,因此精度很难保证。
近年来,城市气象、水文资料积累年限逐年增长,提高了统计资料的代表性样本采样,为暴雨强度公式推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其推求公式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在精度上会有很大的极高。
另一方面,国家气象局于2004年主持编制了降雨记录的数据采集软件,通过该软件的处理,可以将自记雨量纸的降雨图形信息转换成统一格式的逐分钟降雨量记录电子数据,从而达到气象资料信息化的要求,这对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先手工读取降雨样本的方法显然已经不适于这种新的数据格式。
面对目前城市规划对雨水排除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国家气象局提出的新的降雨数据模式以及增加的降雨资料年限,使用计算机Visual C语言开发了一整套运用于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系统,该系统可以与气象局提供的电子数据进行无缝衔接,并对目前的长年限资料进行逐步整理统计来推求暴雨强度公式,为城市雨水排除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1 降雨资料数据特点
1.1国家气象局数字化软件简介
采用计算机矢量化技术对气象站自记雨量资料进行数字化,对资料的保存、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气象局为此制定文件,并编制了数据矢量化软件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该系统是对降水自记纸进行扫描输入、自动跟踪提取降水曲线、形成降水强度标准数据的降水自记纸图形数字化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过该软件处理,可以将几十年中的全部标准格式的自记雨量记录纸的图形信息转换成统一格式的逐分钟降雨量记录电子数据,最终文件格式如图1所示。
图1 原始降雨数据转换格式
1.2数字化降雨过程
该文件包含降雨的年、月、日、时、分以及该时刻的降雨量等等,从该文件中样本采样,我们可以提取以分钟的降雨数据形式给出的降雨量,对该降雨信息进行处理后,就能得到各个历时的最大降雨量。该方法既方便了降雨资料的保存和整理,又完整和充实了推求暴雨强度公式的基础降雨数据,无需再对每年的降雨自记纸进行筛选,但是逐分钟的降雨数据信息并没有图形信息直观,在选取样本时需要对全部降雨量进行统计筛选。
1.3 原始数据处理
为了便于计算各个历时的不同降雨量以及样本的选取,系统首先对降雨数据进行处理,即统计每年的降雨情况,包括降雨的起讫时间,总降雨量以及每分钟的雨强,并将统计结果输入数据库中,见表1和表2。1分钟降雨表是对场降雨统计表中的每一场雨进行的细化统计,两者通过场降雨年份和场降雨ID进行衔接。
表1 场降雨统计表
ID
年份
起始时间
结束时间
总降雨量(mm/min)
1
1941
1941-6-9 16:40
1941-6-9 18:44
6.3
1
1942
1942-4-25 17:59
1942-4-26 7:10
25.7
……
1
1949
1949-5-11 2:02
1949-5-11 10:00
14
1
1950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创造了五千年的文明,建筑史上也涌现出许多典范之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地域文化越来越重视。国外新建筑理论不断涌入的同时,国内建筑师也与时俱进,创作了大量有特色的建筑作品,其中不乏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优秀作品。但在地域特征的应用上,不能松懈,还应该进一步发掘。下面以山东援疆基层组织阵地工程设计方案(喀什地区)为例, 对建筑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地域特征; 基层组织阵地; 喀什; 高台民居; 喀什平原气候区; 帕米尔高原气候区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applications
Liu Yuan-yi
(Zibo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Zibo Shandong 255000)
【Abstract】China’s vast territory, history and culture, created a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ivilization, the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also emerged as a model for many.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regional culture. Foreign influx of new architectural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domestic architects times, created a lot of distinctive architectural works, many of them with the typic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works. But on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application, can not relax, but also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The following position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Shandong Yuanjiang engineering design (Kashi), for example, fo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application to elaborate.
【Key words】Geographical features;Grassroots organization positions;Kashi;High-houses;Kashi plain climate zone;Pamirs climate zone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外新建筑设计思潮的不断涌入,我国建筑师也不断学习进步,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但在地域特征的应用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山东援疆基层组织阵地工程设计方案(喀什地区),充分考虑了喀什地区的地域特征——包括当地文化特征和当地气候特征,使得建筑与文化、自然环境进行对话。这种设计方式,比较好的融合了地域元素、展现了现代建筑特征。
2. 喀什平原气候区基层组织阵地
(1)“不到高台民居,不算到喀什噶尔”,喀什的高台民居——“阔孜其亚贝希”之巷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平日,在小巷中,孩子们愉快的笑声,轻快的脚步声,以及老人们悠闲的独坐抑或是几个人围坐起来的攀谈,都令人感到小巷的活力。
(2)喀什平原气候区村级基层组织阵地(图1、图2)的设计,充分借鉴“阔孜其亚贝希”之巷的空间形式,利用现代手法进行表达,注重塑造人群公共活动空间,有利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交流和情感沟通,营造一种和谐的生活氛围,提升整个区域的人文氛围。
(3)功能布局方面,就近葡萄架之下设置小型超时入口,向群众供应日常商品,提供便民服务;村级基层组织阵地的一层综合布置民兵值班室、卫生室、计生室、共青妇办公室,图书室、电教室、多功能室(集活动、会议、电教、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实行一室多用。
(4)村级基层阵地的室外环境充分借鉴民居的庭院元素,对葡萄架利用现代手法进行表达,注重与建筑本身的衔接,体现设计的整体性。同时,葡萄架与地面的衔接处设置种植斜坡,视觉效果犹如地面绿色植物通过葡萄架与建筑成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同时在葡萄架之下,塑造公共活动空间,让居民能够体验到舒适并具有亲和力的室外环境,并能体现出基层组织阵地的吸引力。
(5)细部设计方面,提炼当地民居的一些设计元素——圆弧和十字纹,并重组这些元素以进行现代手法表达,室外的片墙引入十字纹进行现代表达,葡萄架借鉴当地圆弧形态进行现代表达.室内大厅的设计也受到“阔孜其亚贝希”之巷的启示进行空间塑造,同时引入了同样的细部元素,着力塑造空间环境。在体现传统性的同时,也体现了日新月异的时代性。
(6)技术方面,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利用太阳能技术,提供热水和部分电力能源。设置雨水收集装置以提供部分用水进行植物浇灌和冲洗之用。在玻璃的选用上,优先选用双层low-e玻璃,窗户处设置外百叶遮阳,部分墙体采用特隆布墙体。在室外环境的设计上,考虑到攀爬植物的生态效应,在夏日适当时间将室外荫凉处的空气引导入室内,有效利用自然通风以节能。
3. 帕米尔高原气候区基层组织阵地
(1)帕米尔高原气候区主要是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冬季漫长寒冷,夏季温和。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大风日数多,光照充足,辐射强,天气晴朗。针对这种气候环境,帕米尔高原气候区社区基层组织阵地(图3、图4)的设计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以创造舒适的社区办公环境,同时在材料方面,借鉴当地的建筑材料,与当地建筑保持和谐统一。
(2)功能布局方面,一层设置司法警务室,残联,卫生室,社保站、医保站、低保站、计生站、流动人口管理站、环境卫生站,在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集中服务;二层设置综治办,党员管理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工会,会议、活动、培训、电教等用房。
(3)帕米尔高原气候区阳光充足,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提供热水,并利用光电板提供部分电力能源用于辅助照明;该气候区大风日数多,设置风力发电设施,提供部分电力能源,大风容易扬沙,设置攀爬植物架,有效防风沙,同时在窗户外面设置挡沙板;该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气温较低,可有效利用被动太阳能,加大南向窗口的开口面积,让更多的阳能进入室内,并利用特隆布墙进行采暖;该气候区降水较少,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可设置有效地雨水收集装置,对雨水进行存储并综合利用。并利用其他有效保温措施,以保持室内温度,保证室内的舒适办公环境.通过各项技术的使用,使建筑的形式追随当地气候。
4. 结语
发掘地域建筑文化内涵,展示地域建筑文化精髓,是建筑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适当引入具有地域特征的元素,以反映地域文化,使得地域元素与现代元素和谐统一。这种设计方式能够不仅比较好的融合地域元素、展现现代建筑特征,同时也能够唤起人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邹德依;刘丛红;赵建波 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 [期刊论文] 建筑学报2002(05).
[2] 麻国庆 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 [期刊论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3] 李百浩;刘炜 当代高技术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期刊论文] 华中建筑2004(03).
[4] 黄星元 地域文化和时代建筑的追求——海南广场会议中心创作理念 [期刊论文] 建筑学报2003(6).
[5] 王涛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的传承及问题 [期刊论文] 华中建筑2011(7).
[6] 薛一冰;李付强 浅议宁夏地区生态移民住宅绿色适宜技术——以红寺堡区鲁家窑生态移民为例 [期刊论文] 建筑节能2012(7).
[7] 虞志淳;刘加平 陕西关中村落生态化策略研究 [期刊论文] 新建筑2008(5) .
[8] 宣蔚;魏晶晶;唐泉 地域性的回归——重庆山地建筑的生态性探索 [期刊论文] 华中建筑2010(5) .
1.引言
韩礼德把主位定义为:一、主位是指小句谈论的内容 ,二、主位指小句(信息) 的起点。他把主位分为“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无标记主位”和“有标记主位”。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和述位,当句子与句子组成语篇的时候,主位与述位之间就会按照某种规律不断向前推进,从而形成语篇的组织结构,这种规律性的推进被称为主位推进模式。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对这一理论做过研究,其中,国外学者如Danes,Fries,Van Dijk,Halliday,国内学者如徐盛恒( 1982)、黄衍( 1985 )、黄国文(1988)、胡壮麟( 1994) 等。其中,黄国文(1988)提出了六种主位推进模式: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续型、派生型、交叉型和并列型。本文主要以黄国文的这六种主位推进模式为基础,对所选取的语料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在具体的分析中,我们没有发现并列型这一模式,因此,我们只采用他的前五种模式,以及辐辏型主位推进模式。
2.汉语科技论文摘要中的主位推进模式
2.1语料库的建立
本文以之前建立的百万词语料库为基础,这一语料库中的语料均选自国家科技文献中心提供的科技类核心期刊,保证了其语料在学术领域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我们从中选取了6个不同的汉语理科类学科(测绘学、大气科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化学),每个学科随机选取5篇,共30篇汉语论文摘要,这些汉语论文摘要均由汉语本族语使用者撰写,字数在150~300之间。
2.2汉语摘要中主位推进模式抽样分析
我们对所选取的30篇汉语科技期刊论文中的摘要进行了分析,划分了其主述位,研究了其主位推进模式。
1)主位同一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例如:
最大同震位移量(T1)是活动构造研究、断层活动特性判定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它(T2)关系到地震危险区最大震级、地震复发间隔的确定等定量评估。
T1R1 T2(=T1)R2
2)述位同一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例如:
国内(T1)主要研究城市圈层结构方面,都还没有涉及到以提高城市(社会)生活质量的商娱场所“引力(区)圈”的研究。文章(T2)借鉴国外“兴趣引力区”与“存在主义”场所等概念,首次揭示中国大城市(西安)的“项链状”现代商娱场所引力圈的结构。
T1R1 T2R2(=R1)
3)延续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成为后一句的主位。例如:
以偏振片选择光线的方向性理论为基础,(T1)提出整体匹配方法。该方法(T2)利用二值化影像,对重叠区域影像逐像素作逻辑运算,寻找极值位置,确定最佳匹配结果。
T1R1 T2(=R1)R2
4)派生型:第一句的主述位出现后,以后各句的主句从第一句的述位的某部分派生出来。例如:
谐波分析的位相(T1)表明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具有选择性,高原中部降水量最大值(T2)多集中在傍晚前后,高原以东的四川盆地(T3)通常在夜晚,尤其是在后半夜达到最大值。
T1R1:T2R2,T3R3
5)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例如: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T1)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CO2减排技术。其中对CO2地质储存能力的评估(T2)可作为某一国家、某一区域或某一具体储层是否适合CO2地质封存开展的判断依据之一。
T1R1 T2R2(=T1)
6)辐辏型:下一个小句的主位总结上一个小句或几个小句的内容。例如:
影像相邻像素之间(T1)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利用其相关性获取最佳影像匹配结果,(T2)是提高匹配可靠性、增强匹配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T1R1 T2(=T1+R2)R2
2.3汉语摘要中主位数量、类型等使用情况统计
我们以主位理论对这30篇汉语科技论文摘要进行了分析,统计出229个主位,并对这些主位进行了分析:
有标记主位无标记主位单项主位复项主位零主位
671381663924
29.26%60.26%73.13%17.03%10.4%
其中,复项主位包括了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主题主位:
复项主位
语篇主位人际主位主题主位
39019
从这两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汉语科技期刊论文摘要中的主位类型主要有:有标记主位、无标记主位、单项主位、复项主位和零主位;(2)在科技论文摘要中,大量地使用了无标记主位(60.26%),而较少地使用有标记主位(29.26%)。这是因为,科技语篇重视事实的报道,要尽量避免主观臆断,而选用无标记主位,可以开门见山地报道客观事实,实现客观论证。(3)单项主位(73.13%)的使用率远远大于复项主位(17.03%),这也符合科技期刊论文直接切入主题的要求。(4)在复项主位中,主要使用了语篇主位,而人际主位则没有,主题主位也比较少。运用语篇主位,可以起到使上下文更加连贯的作用;而人际主位的不用则可以尽量避免作者的主观臆断,重在客观、公正地陈述事实。
2.4汉语科技文摘要中主位推进模式使用情况统计
在划分主述位的基础上,我们对汉语科技期刊论文摘要中的主位推进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了我们上文所述的六种主位推进模式的使用情况。
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续型派生型交叉型辐辏型
33502920116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科技期刊论文摘要中,最常用的模式是述位同一型、主位同一型和延续型,最不常用的是辐辏型、交叉型。这符合科技论文要求简洁、明确地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的要求。述位同一型体现了作者对信息的归纳,可以使信息在形式与语义上具有归一性,这就使得文章在组织上具有更强的连贯性,加强了作者的阐述力度;主位同一型对某一问题或观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论述,这种模式的运用使得上下文能够紧紧围绕某一中心来展开,不至于出现脱节的情况;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使上一句的未知信息成为了下一句的已知信息,如此往复,这充分体现了科技文的要求:从未知信息到已知信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前后句子紧密相联,从而实现语篇上的连贯,这更有利于阐明问题。
3.结语
主位推进模式对语篇在连贯上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理清语篇在信息传递上的脉络,从而准确地把握语篇内容。本文只是对汉语科技论文摘要做了初浅的探讨,要更好地了解科技语篇的组织结构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 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