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处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7: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数字信号处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信号处理论文

篇1

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数字信号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数字信号课程也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字信号是以算法作为主体核心的课程,其自身的理论性非常强,在数字信号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书本中的知识点或者是一些概念大多都以一种比较抽象的方式呈现,再加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形势下,数字信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将LabVIEW引入课程辅助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以一种简单化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而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LabVIEW与数字信号处理

LabVIEW的程序设计与传统文化程序设计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LabVIEW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图形化语言,通过使用功能节点,与图形化自身的程序流程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利用流程控制结构来对程序功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能够促使程序在设计过程中,其自身的形象更加直观化。这样一来,能够从根本上简化内存分配、程序调试以及多线程序等程序设计细节,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精力放到问题的实际解决方面,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的教学效果。在程序结构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LabVIEW将一个完整的程序分为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前面板拖入图形控件中,就能够以非常简单便捷的方式,实现程序界面的美观性,将其自身的影响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对于其中的显示控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设置,从而实现丰富的曲线、图形以及图象的整体显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发现LabVIEW在GUI以及程序设计过程中,其自身的形象化与Matlab软件之间有非常大的优势。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LabVIEW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测量以及自动化的应用数据分析,其自身有非常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函数节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发挥非常有效的作用[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自身按照信号生成、运算、滤波器以及其他功能的提供,有利于对这些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查找和分析,这些功能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使用,而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LabVIEW与虚拟仪器

虚拟仪器是一种在计算机基础上的自动化测试仪器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发挥非常良好的作用。虚拟仪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软件,将计算机的一些硬件资源与仪器硬件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自身的处理能力,而且能够促使其自身与仪器硬件的测量以及控制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发挥出更多的功能性作用[3]。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缩小仪器硬件的成本和体积,而且能够通过软件的应用,实现对数据的显示、储存以及处理,以保证最终的处理结果。LabVIEW是美国一家仪器公司推出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软件,主要是利用图形化的编程语言,打破了传统软件的局限性。传统软件在应用过程中,基本上都需要相对应地进行程序代码的编写和应用,但是LabVIEW则主要是利用流程图或者是程序框图来实现。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让编程者感受到强大的图形化编程语言方式,而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于自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以及领域中,已经逐渐被视为一个标准的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软件。利用LabVIEW软件有利于建立属于学生自身的虚拟仪器,其自身的图形化界面能够促使学生在接触编程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4]。

三、LabVIEW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LabVIEW图形化的语言直觉特性能够让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教授的理论知识上,而不是在文本工程软件应用开发的基础上,将关注点全放在编程的一些细节方面。将LabVIEW应用到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适当地开发出一些复杂的应用程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在LabVIEW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课本上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转换成为直观性比较强的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促使学生在保证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越来越高的同时,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促使数字信号处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能够有所提升。

四、LabVIEW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一)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点教学部分,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很容易形成一定的阻碍影响。在对滤波器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整个过程运算量比较大,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对滤波器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不同的滤波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才能够将其自身的影响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最优的设计水平[6]。在这种形势下,如果利用LabVIEW软件来进行计算机的辅设计,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计算量,而且能够实现快速有效的滤波器数字设计,帮助学生将一些抽象的知识以一种直观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的同时,从根本上保证数字信号处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在LabVIEW实际应用过程中,结合滤波器的形成原理,设计的FIR滤波器前面板以及后程序框图,前编面板主要利用在显示方面,对各种控件进行切实有效的操作,对相关的参数进行设置,对滤波器的类型以及窗函数进行选择,在保证滤波器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时,能够从根本上起到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控制前面板上开关或者是按钮,通过键盘以及鼠标的操作,将其自身与滤波器的幅频、相频特性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其自身能够满足设计的整体需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对参数以及滤波器类型进行切实有效的调整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保证能够达到最佳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地接受一些难点[7]。

(二)信号的频谱分析

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在对数字信号进行分析的时候,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其中包括时间域、频率。有些在时间域方面表现出的复杂信号在转换到频率域时可能会比较简单,比如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混合了几种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在时间域中其自身的波形是没有办法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来展示的,经常是以一种没有序列的方式呈现。但是一旦转换到频率域中,就是非常简单的几根谱线,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可以看出,信号的频谱分析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离散傅里叶变换是对数字信号频谱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吸收LabVIEW语言有利于对离散信号的频谱分析[8]。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相关参数进行调节,直观地看出离散傅里叶在实际变换过程中的作用。其自身存在的频谱泄露现象以及栅栏效应,能够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印象。

(三)声音的现场采集

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就需要将LabVIEW应用其中,将其自身的影响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保证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数字信号处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在进入课程教学阶段之后,为了说明信号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在LabVIEW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分析,可以利用PC的声卡和麦克风实现在教学课堂现场的声音采集,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采集后的内容显示在投影仪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采集的是实际信号,并且其自身是处于连续动态实时显示的形势下,学生可以直接以枝干的形式看到信号的具体形态特征。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意识到信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数字信号处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LabVIEW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过程当中的实际应用,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保证数字信号处理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将LabVIEW应用到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能够将原本比较复杂难懂的知识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其能够成为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非常有效的辅工具,将其自身的影响和作用发挥出来,为数字信号处理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作者:何海浪 黄乘顺 单位:邵阳学院信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张易知,肖潇,张喜斌,等.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2.

[2]谢启,温晓行,高琴妹,等.LabVIEW软件中菜单形式的用户界面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0(9).

[3]谭勇.LabVIEW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8).

[4]姜利英,张艳.LabVIEW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5]马永力.LabVIEW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0(7).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Knowledge Penetration and Extension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CAO Xinli, TIAN Yi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3)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to the domain transform domai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when students are learning in a digital filter network for example, correspond by comparing before and after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s and theory on the actual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allows students to easily from the Z transform,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learning theory easy to draw circuits and program their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is achieved. In the study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lgorithms in the process, to students who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penetration corresponding hardware circuits and structures, can make subsequent DSP applications while learning courses, easy to understand and desig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by personal experience, feel the penetration and extension of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in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Key words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course system; penetration

在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中,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和仿真课程已经很好地融合进来。很多高校的信息类专业相继开设了数字信号处理,DSP应用的相关理论课程,并开设了matlab信号分析与处理等课程设计和实验。如何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中完成对数字信号处理知识的渗透于延伸,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和有机结合呢?

1 数字信号处理的作用

数字信号处理是研究把信号用数字或符号表示成序列,通过计算机或通用(专用)信号处理设备,用数字的数值计算方法处理,提取有用信息便于应用的客观规律性。

在信号处理中,很多信号比如声音信号,在时域上看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任何规律的,当转化成频域信号后,很容易看出来信号的相关性质,对信号的处理也更为方便。模拟信号在远距离传输时信号衰减大,且抗干扰能力差;数字信号设备灵活、精确、抗干扰能力强、远距离传输速度快且不失真。

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将有用信号从杂乱无章的干扰中提取出来,恢复原始信号并可以对其增强。它对声音,图像,其他现实中的物理量进行信号调理、信号传输、信号接收还原、信号滤波等作用,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在电信和其它学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是对其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和滤波的理论基础,在此算法基础上,用硬件或软件的方法将其实现,这是整个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下面我们来分析变换理论和具体实现之间的对应。

2 数字信号处理中数字滤波网络算法原理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以IIR数字滤波网络为例。对于一个输入输出关系已经给定的系统,其系统函数或差分方程已知,可以用不同结构的数字网络来实现该系统。由Z变换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对N阶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得到系统函数的一般表示式:

(1)

如果要设计IIR级联型数字滤波网络,就要根据级联型网络结构特点,将H(z)变换成级联型一阶节和二阶节的形式。

(2)

这样,就把系统函数分解成了N1个一阶节和N2个二阶节。有了这样的结构,就可以得到IIR级联型网络方框图,如图1。

图1 IIR级联型网络方框图

3 数字滤波网络二阶节的硬件实现

第二节中是数字滤波网络IIR级联型网络结构的算法原理和系统函数分解公式,那么这样的数字滤波网络结构怎样用硬件实现呢?

从图1看出,IIR级联型网络是由M个二阶节组成的,一阶节可以看做二阶节的特殊情况。在每一个二阶节中,有四个加法环节(如图1中的圆圈标示),有两个延时单元,有四个标量乘法环节。其中的加法环节和标量乘法器可以有专用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中的加法器和乘法器实现,延时单元可以由触发器实现,比如D触发器。

现在以一个二阶节为例,根据方框原理图(图2)说明其硬件构成。

(3)

(4)

所以从到有两个延时电路——延时一个周期和两个周期,即为,;两个乘法电路,;两个加法电路。用硬件实现如图3所示。同样地,从到的电路结构与前面类似,延时电路可以与前面公用。

图2 IIR级联型网络二阶节方框图

图3 IIR级联型网络二阶节的硬件实现

4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知识渗透与延伸

学生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课程中了解了相关的算法原理后,并和实际的硬件电路实现对应了解,就掌握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

所以在讲授数字信号处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时,都应该按照这样的思想去引导学生:(1)清晰透彻的讲授每一章节的离散信号与系统的算法原理,从时域分析到频域分析,到时频变换,快速算法,到数字滤波结构及实现。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把相应的数学原理和对应的硬件结构对应起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用途。(2)在学生掌握算法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其在相应的仿真工具上进行算法的仿真,得到相应的系数和性能,分析算法的优缺点,并对算法进行改进。(3)根据前面学习的理论算法和硬件实现的知识渗透,使学生能够快速轻松地选择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件,实现其算法原理,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较好结合,使得学生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有了较深入和较高层次的认识,达到学以致用。

5 结论

论文以一个实际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范例——IIR级联型网络结构的原理,说明了教学的顺序和层次,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具体实现的渗透,使得学生在彻底掌握理论变换算法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与实际动手相结合,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渗透与延伸,在后续的DSP原理与应用,信号分析与处理中可以较为轻松深入地掌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洪涛,万红,杨述斌.数字信号处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 吴镇扬.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3

【基金项目】论文由“上海理工大学‘精品本科’系列研究项目”专项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31-01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由于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对于听课的学生和授课的教师均是一个难点。为了能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和学好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教学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1.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实践环节的现状

目前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中,较为普遍的是采用MathWorks公司的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学生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对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进行仿真和验证,这种通过纯粹软件编程进行仿真验证的实践方法仍然是比较抽象的,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也不利于理论联系实践。

国内一些高校开始采用Matlab编程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这种将软、硬件平台相结合的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它需要学生在熟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础上,熟练进行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的编程,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在掌握软件使用和熟悉硬件平台等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从而忽视了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本身一些重要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达不到教学实践目的。因此,需要对本课程教学实践的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

2.教学实践方法的改革

2.1教学实践方法的思路探索

需要找到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使得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算法可以在硬件上得以实现,并且可以通过嵌入式测量软件(如:QuartusII中的SignalTapII Logic Analyzer)对信号的处理结果进行实时在线观测,那么学生必然会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生动的体会和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鉴于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已学习过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的相关知识,而FPGA是一种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的通用硬件器件,如果能够通过一种简单的操作将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算法在FPGA器件中得以直接实现,那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 DSP Builder工具软件的特点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Matlab是用作算法开发和仿真的软件,而DSP Builder通过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将Matlab的算法开发和仿真与硬件描述语言(HDL)的综合、仿真和Altera开发工具整合在一起,实现了这些工具软件的集成,从而使学生在进行系统级设计、算法设计和硬件设计时共享同一个开发平台,并且不需要过多关注硬件设计方面的知识和硬件描述语言的编程,同时,DSP Builder是作为Matlab中Simulink模块的一个工具箱出现[1],使得学生可以通过Simulink图形界面调用DSP Builder工具箱中的提供Altera知识产权核(IP core, intellectual propert core)MegaCore进行DSP系统设计,因此学生只需要掌握Simulink的使用即可,并不需要花过多的精力熟悉DSP Builder的使用。

2.3 DSP Builder应用于教学实践

应用DSP Builder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基于FPGA的DSP系统开发,整个设计流程是基于Matlab的Simulink模块,DSP Builder和QuartusII的,包括从系统描述到硬件实现都可以在一个完整的设计环境中完成,构成了一个自顶向下的设计流程。它主要分为以下几步[2, 3]:

(1)利用Simulink模块、DSP Builder模块以及IP核模块Matlab的Simulink模块中对DSP系统进行建模,只需双击系统中的模块就可以对该模块进行参数设置,同时可以基于Simulink平台仿真验证所搭建DSP系统的功能。

(2)利用DSP Builder具箱中的Signal Compiler模块,将Simulink模块文件(.mdl)转换成RTL级的VHDL硬件描述语言代码描述以及用于综合、仿真、编译的TCL脚本。

(3)在得到VHDL文件后,设计者仍然可以通过Signal Com?鄄piler自动调用综合工具和编译工具。目前DSP Builder自动流程中支持的综合器有QuartusII, Synplify和Leonardo Spectrum。综合后产生的网表文件送到QuartusII中进行编译优化,最后生成编程文件和仿真文件,即利用生成的POF和SOF配置文件对目标器件进行编程配置和硬件实现,同时生成可分别用于QuartusII的门级仿真文件和Modelsim的VHDL时序仿真文件以及配套的VHDL仿真激励文件,可用于实时测试DSP系统的工作性能。另外,设计者也可以在Simulink外手动调用其他C合工具和编译工具。

(4)针对第二步中生成的VHDL,利用自动生成的Modelsim的TCL脚本和仿真激励文件所做的仿真为功能仿真,而当由QuartusII编译后生成的VHDL仿真激励文件和Modelsim的TCL脚本进行的仿真为时序仿真。

(5)最后将QuartusII生成的配置文件下载到目标器件中,形成DSP硬件系统。

2.4教学实践的实施步骤

(1)教授学生使用DSP Builder进行基于FPGA的DSP系统开发的过程。

(2)设计出利用DSP Builder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实践的典型题目。

(3)让学生将Matlab中编写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直接在FPGA器件中得以实现。

(4)对信号的处理结果进行实时测试,解决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3.教学实践的效果

在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实践中,应用DSP Builder在FPGA器件上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摆脱了繁琐的具体硬件设计,将更多的精力关注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设计的实现上,对所学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能有一个更生动的体会和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作者简介:张瑜慧(1979-),女,江苏盐城人,宿迁学院三系,讲师。(江苏 宿迁 2238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00-02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高等学校信息科学和电气工程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中,连续信号与系统在前,离散信号与系统在后。因此“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际上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课程。这两者的内容虽然互有侧重,各成体系,但依然出现授课内容重复、衔接不合理、综合不够等诸多问题,因此不少论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1-3]文献[4]指出,在相当长时间内,课程的基本理论内容将保持相对稳定,在课程中不断更新,增加应用实例分析,将成为课程改革的主题。与此相应,必须注重加强综合性大作业练习和Matlab 实验。当然这些观点对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也是适用的。

结合多年在两门课程的教学经验,论文将对这两门课程的相互关系以及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克服这两门课程在设置和课堂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置弊端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的相关专业都开设了“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但这两门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

“信号与系统”课程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有部分混叠。现行绝大多数“数字信号处理”教材,对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Z变换等内容都做了系统的分析,这部分知识点与“信号与系统”中的内容基本重复。正是由于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存在一定篇幅的重复,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会使部分内容重复讲授,造成有限课时的浪费。因而在高校缩减课时的总体趋势下,相关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具有现实意义。

“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有关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以及Z变换等部分内容缺乏统一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两门课程虽然都是对信号和系统进行讲解,却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配合不好的现象。而在课程开设时,学校为了课程各自体系的完整,出现授课的重复性和不相关性等问题,对学生系统掌握连续和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人为制造了障碍。

两门课程都具有理论性过强,不易理解,而实际应用较少的特点。厚厚的教材、大量的数学公式及推导过程、众多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畏惧心理,又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另外,课程缺乏“新鲜元素”,绝大多数教材没有介绍信号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教师在授课时也会因为课时问题而忽略这部分信息,以至于使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缺乏实用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正是课程在设置时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将结合本院课程体系现状,分析这两门课程优化整合的思路。

二、宿迁学院课程体系现状

在本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开设在本科第四学期,“数字信号处理”开设在第五学期,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学生对很多内容产生遗忘的现状,这就为“数字信号处理”的学习带来困难。因此,“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前几章主要涉及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以及Z变换,这部分内容实际在前面课程已经讲授过。文献[5]的作者结合其专业的具体情况,经过3年的对比教学,得出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开始前,以8个学时来复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最佳的教学方式的结论。

然而,本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信号与系统”理论50学时、实验10学时,“数字信号处理”理论40学时、实验5学时,这两门课程的学时较少。由于“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偏少,在一个学期将本该70课时左右的课程压缩到50课时,具有很大难度。因此,把离散部分的许多基本内容留给后续课程讲解,如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与Z域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放置在“数字信号处理”中讲解,将有限的课时用于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分析讲解,这更有利于提高课时利用率。另外,结合课程特点,为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院将一定数量的习题课改为学生课后习题,并结合课程考核以督促学生独立认真完成,通过这种做法,将有限课时用于课程内容讲授和师生互动。

三、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

1.启发式教学

这两门课程都具有自身内容抽象,仅凭想象难以理解的特点,教师照本宣科将使学生感到烦躁,丧失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第一,采用“类比”的方法。教师根据“信号与系统”特有的对称特性,按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采用类比方法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在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和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等的讲解中也采用了该方法;第二,课堂教学尽可能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传统教学与现代电教法的结合

传统教学主要以教师板书,学生记笔记为主,虽然具有思路详细、公式定理推导严谨的优点,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增加教师劳动强度的同时,沉闷的课堂气氛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电教法在授课时虽然能有“声”有“色”,但是过多的感官刺激也会使学生麻痹,另外,电教法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信息容量大的问题,相比传统教学法,学生需要接收更多信息,如果课后学生未及时复习整理,将会出现课堂热闹,下课作业困难,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现象。传统教学与现代电教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在教学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教师取长补短、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改善授课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课程的特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以电教法为主,传统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

电教法可以分为“多媒体教学”以及“网络教学”两种模式。多媒体教学主要指教师课堂授课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要求备课时准备课件。图文并茂的视觉演示为抽象概念的讲解提供了方便,另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增加较多的应用示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过多的视觉冲击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局限性,本院正在积极建设“信号与系统”网络课程。课程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帮助和指导。教师将课程教学大纲和学习要求、教学课件、习题、模拟试题及实验教学等资源放置在课程网站上,可以方便学生自学。而网络课程中的在线交流模块,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和答疑,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师应该引导和督促学生访问课程网站,积极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将传统的纸质作业上网,要求学生登录自己的帐号,完成规定数量的习题并实时由系统打分,在课程考察时将这部分成绩纳入期末成绩。网络课程可以克服传统教学对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的限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信号及信息处理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此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对课程的学习很重要。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结合Matlab 软件应用安排编程练习。目前,这种做法已取得国内、外广大任课教师的共识。[4]本院这两门课程实验主要采用Matlab软件仿真的方式,主要由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组成。验证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等其它技能。比如在“信号与系统”的验证性实验中,设计了用Matlab 软件实现常见连续和离散信号,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使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一些简单函数的方法,为后继设计性和验证性实验打下基础。在进行了一定数量的验证性实验之后,就可以进行综合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要求编写程序,获取仿真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完成相应思考题。这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设计的能力。

五、结论

结合近几年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信号与系统”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的课程重点在于连续信号和连续系统的分析和处理上,强调信号和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以及Z变换三大基本变换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信号与信息处理类课程学习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重点是离散信号和离散系统的分析与处理,强化学生工程设计以及工程应用的思想,为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理顺课程之间关系,明确各课程的任务和地位,统一规划才能使课程之间很好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整合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不断发现和思考问题,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鹏飞,吴京,张文明.信号处理系列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2):82-84.

[2]周小微,金宁,胡建荣.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6-8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