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7: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能力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方法主要包括:录像反思法、教学反馈反思法、行动研究反思法、课堂观摩反思法、教学日记反思法、讨论探究反思法等。本研究中主要应用的方法有课堂观摩反思法、教学日记反思法和讨论探究反思法。其中,课堂观摩反思法可以从上课教师的体态语态、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可行性进行反思,教师本人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反思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教学日记反思法就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而实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日记的内容涉猎应十分广泛,既可涉及到专业自我方面,如个人的生活经历,与他人的对话等;有关教学方面的,如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成功之举,及时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灵感,或对课堂上的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可吸取的教训。
二、教育实习三个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反思能力发展记录
本研究通过对7名在小学二年级进行教育实习的实习生进行观察与访谈,分析这些实习生的实习日记(包含其课堂观摩反思和讨论探究记录等),发现教学反思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一)实习初期———反思能力初步发展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第一周到第四周的教学反思主要体现在听课反思和作业批改反思两个方面。实习初期,实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接触以听课为主,通过听课可以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观摩和了解学生。该阶段须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观摩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为自己走上讲台作好准备。通过对听课后进行反思的实习生进行访谈,发现实习生的反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实习生发现优秀的课例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会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遵循“引出新知———呈现新知———操练新知———巩固新知”的过程,每一节课都要围绕一到两个知识点展开,该知识点则为本课的重点。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课堂,尤其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因此,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游戏的设定。然而课堂上并不是游戏越多越好,课堂上的游戏要既有趣又能与所学的知识点衔接。第三,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课堂教学中有“热身”这一环节,它能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运用,要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运用也十分重要。若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直以平缓无变化的语速讲课,学生易产生疲惫心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学生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批改是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作业批改能检测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习初期,对于实习教师来说,作业批改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刚刚实习的学生不适应这么多的作业量,只想尽快地完成指导教师任务,对于练习册中出现了哪些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缺乏了解和探究。但以速度为前提的作业批阅方式不会增加教学经验。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实习生逐渐认识到: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有的学生丢三落四,反映的是粗心大意;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方面的题错的多,反映的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等等。同时,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二)实习中期———反思能力迅速发展通过听课和作业批改,实习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掌握了一些教学技巧,在实习的第五至八周,实习生的反思进入下一阶段———发展阶段,即通过对优秀教案的反思和对习题课的反思,逐步深入课堂。反思教案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教案进行反思和再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很好地改善了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教案不仅是教师对授课重难点、授课过程的基本把握,也是对教学的设计,教案优秀与否直接影响整堂课的课堂效果。通过反思教案,能够反思整堂课的预期效果。教案中除了教学环节设计,还应记载授课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反应等。然而,教学是一个不可完全预测的过程,只有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并以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思考问题,才能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因素,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习题课是对知识查缺补漏、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习题课可能是枯燥乏味的。这就要求教师处理习题课不能仅遵循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多做题”授课模式,而应积极创新。通过习题课的讲解,实习教师作了如下反思:第一,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教师不仅要关注讲课,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同时,讲解的知识点应该以课本为主,不要一个知识点拓展很多,学生由于年龄因素,单位时间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受限。第二,讲解时应该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习题课应该创新,应该达到既巩固了知识点又在娱乐轻松的氛围内完成。
(三)实习末期———反思能力逐渐成熟在实习的第九周之后,实习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和学生有初步了解,课堂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反思能力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通过对实习教师的观察发现,在第一次进行授课时,由于紧张,原本设计的一些有亮点的环节没有展示出来,学生的反应也不热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两节课之后,实习教师主动反思,逐渐意识到每个班级孩子的程度不同、特点不同,应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习教师增加了热身环节,让学生随着歌曲做动作,但是热闹过后发现课堂纪律出现了问题;该实习教师又在反思后想出解决办法:在课堂上提出一条规定,当喊出口号“1、2、3,收”时,学生立刻坐好,安静下来;实行过程中,学生对指令不熟悉,无法配合,实习教师反思后发现指令须要多次练习。通过实习过程的反思,实习教师发现:对自尊心、荣誉感都很强的儿童来说,竞赛的形式能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情绪高涨,学得主动、记得牢固。
二、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学前创新教育中,儿童的创新性发展还表现在幼儿的动作当中,因为孩子们的动作活动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表现,儿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运动,儿童的活泼好动,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最大时机,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孩子们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地去了解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们思维的灵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幼儿自己选择的活动中,他们的创新思维会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此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呼吸、脸色以及出汗程度等方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对儿童的活动量和运动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调控,因为只有科学地安排他们的运动过程,才能达到健体强力的效果,进而也才能促进他们个体创作性思维发展的作用。
三、要重视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
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创新教育也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主要是以“创新”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针对儿童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制定出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他们的这些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高。此外,在构建学前教育的创新体系过程当中,还需要注重创新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整合,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基础的教育当中,在创新教育中去完成基础教育,在这个整合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地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与个体的差异性,从而为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打好基础,进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为促使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目标
在过去比较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经常会认为儿童还不能分辨出事物之间的好与坏,很多教师还认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都需要教师给予引导,这样的教学结果就会导致幼儿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经常会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完成,教师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照着样子去学、去做,这样的教学观念长久下去,就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灌输这样一种想法,每次的学习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习,这样的教学后果就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学前教育思维上的创新转变,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事事亲力亲为,要让孩子们主动地去追求学习的本质,让他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独立地解决一些问题额困难。在这种思维创新的学前教育的理念引导下,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的本质有个特殊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的教育活动当中不断地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并且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以此来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思想和观念。
2.优化音乐专业课程
根据音乐幼教内容与要求、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标准,对音乐专业相关理论、技术课程,进行最短教学时间与最高教学质量的组合———优化音乐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的理念是:专、宽、拓。
(1)专业性知识与技术的要求在音乐范畴中,与幼教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包括了音乐创作、音乐表现、音乐文化等音乐专业领域。臂如,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和声与对位、曲式与配器、音乐史与音乐风格,等等。这些专业理论、技术的正确运用,才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幼儿的培养。
(2)幼儿音乐教师的多项技能培养幼教过程中,教师应有较宽的知识与技术运用能力,具备两方面技能:教学组织与专业演示技能、教学引导与反馈矫正技能。一方面,音乐教学组织过程应表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对教师、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教师的示范必须能够准确地表现音乐的情感与风格,能够准确表现与表述音乐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引导与反馈矫正是使幼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教师必须正确地引导幼儿根据专业性发展要求的启蒙、基础,对幼儿的表现予以矫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幼儿音乐教育虽然是启蒙教育、内容简单,但不可以非专业、引导幼儿朝着错误方向发展的误导。
(3)培养知识、技能的拓展能力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才有助于教、学的同步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音乐表现与音乐教学的创造性能力培养。一方面,必须掌握音乐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规律,具有理解因社会发展而促进音乐表现方式、风格的演变,使幼儿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创造能力决定了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培养。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数学具有不同的特性:非语义、跳跃、随心、随性、闪念,等等。这正是人类创造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3.培养能力的教学策略
从提高音乐素质基础的“专业入门培训”开始,至实施优化的“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应坚持:由浅入深、全面地进行音乐专业技术训练。在各项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贯穿专业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原则。具体应包括四个方面:
(1)音乐听觉基础训练音乐听觉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学中不能沿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视唱练耳课程,应该将音乐材料由浅入深、结合实际地组织。臂如,选用幼儿歌曲旋律、钢琴曲、管弦乐作品,把专业基础与弹、唱、音乐鉴赏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2)音乐思维基础训练在听觉与音乐表现技能(弹、唱)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活动。教学中,应该细致地开展反馈、矫正、评价,直至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习惯对音乐的思考、对自己或他人音乐表现(弹、唱)的评价与矫正。
二、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具体对策
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种种缺点,对于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都有不利影响,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探讨出具体对策,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和需求、动机有密切关系。如果人们有需要,希望能得到某种东西,就会在心理上产生获取的动机,这就是激励的起点,如果教师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朝着自己所需要的目标前进,直至取得成功,获得心理满足。持续激发人们某行为的心理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保持在一个兴奋的状态,创造性地进行某种行为并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这就是激励的过程,通过激励性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自觉参与英语学习。由此可见,激励在当今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摆脱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母语思维是影响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学生想要表达的时候,总是通过母语思维翻译成英语语言讲出来,导致出现语法错误,形成中国式英语。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汉语,而不是英语,汉语思维根深蒂固。他们只是在课堂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内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二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容有限,课外阅读也不多,导致学生对英语的语言习惯了解不深,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社会交往等涉猎较少,这些都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一是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生活环境。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在不害怕、不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就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当时上课教师害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就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后来在交流时,有专家指出其实当时可以大胆一点让幼儿表现,因为幼儿在表现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行为或者语言出来,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我们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打断了他的思维,看起来衣服是干净了,是讲了卫生了,但很重要的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这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二是将一些活动进行到底。在幼儿教育中是充满着大量的有趣的活动的,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时,目的往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而如果我们有时候能够将一些活动坚持下去,则会发现幼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表现呈现出来,而这恰恰就是幼儿性思维能力的体现。这一点看似平凡,其实真正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日常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规划痕迹往往都非常明显,一个活动进行到什么时候,进行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教学环节,往往都设计得比较精确,这种精确固然能够保证活动的整体性和可观赏性,但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却往往不是好事。因为成人是很难触摸到幼儿的思维的,有可能出现我们认为一个活动可以结束时,幼儿的思维才刚刚展开,因此教师对活动的中止往往也就意味着幼儿思维的戛然而止。
注意到这一点,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问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要做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某某某(一般是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有了这些问题,那些隐藏在儿童内心的想法就有可能外显出来,而我们的活动也就有了预设外的生成。这样,幼儿教育的精彩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二、幼儿教育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
在教学中,应尽量设计演示动作,使幼儿在实践中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捉迷藏》一课时,教师先把准备好的小白兔、小青蛙和小鹅三个头饰拿出来,让三个小朋友到讲台上,分别扮演三个小动物。先让小朋友们认识一下三个小动物。再让小朋友回答三个小动物走路的不同姿势,并且让着三个小朋友各自做出小白兔、小青蛙和小鹅走路不同的姿态,学小动物不同的叫声,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有趣的游戏中达到了玩中长智、接受新知识的目的。
(二)观察激趣
教材上的图片新颖、清晰、内容风趣,乐于幼儿观察,如能安排一些观察活动更能使儿童的兴趣高昂。在教学《彩色蛋糕》一课时,教师先让幼儿观察书上的图片,再出示《蜜蜂奶奶》、《蜜蜂娃娃》和《彩色蛋糕》的挂图,使幼儿感到稀奇和惊讶,能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利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进行有情、有声、有色地讲述,并附之以动听的二个,充分让幼儿去体验、去认识、去理解、去想象,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幼儿的求知欲望不断上升,积极主动地思考,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之目的。
二、单项突破,净化集中
综合教育的前提是单向性突破的结晶,要培养幼儿全面、综合地获得知识,首先应进行单项性突破,对教育材料、语言、背景等进行净化集中,做到语言教材的单一性和讲述内容的一致性,以提高幼儿观察、讲述事物的能力首先,在观察事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只观察一件事物,体现一种情节。要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情和景的感知上,使幼儿一点就明,记忆较深,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讲授《动物运动会》时,就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这是什么场面?有谁参加?它们在做什么?等等,使幼儿对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易学易记,讲授者本人亦要进入角色,从而使语言得到规范性训练。
其次,由于幼儿观察、讲述事物比较笼统,往往看到什么说什么,碰到什么想什么,顺序紊乱,支离破碎。因此应引导幼儿围绕主题积极思维,以达到讲述情节的一致性。仍以《动物运动会》为例,教学时,始终围绕运动会的场面,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谁能跑得最快?谁跑的比较快?谁跑得最慢?系统而又完整地讲述故事情节。总之,做到语言教材的单一性和讲述内容的一致性,可以净化背景,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集中,还能使幼儿观察思维趋向一致,达到了语言训练集中性的效果。
三、丰富词汇,综合训练
语言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幼儿掌握词汇的多少,理解词语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词汇越丰富,语言就约生动,所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应从丰富词汇入手。
(一)扩散性训练
以一个词为扩散点,进行词语训练。如以“水”为起点,让幼儿给谁找“朋友”,可以找到的有,井水、喝水、湖水、雨水、露水、汽水、自来水、矿泉水;水池、水井、水库、水果等。用“子”字组词:房子、桌子、椅子、帽子、勺子、哨子、小王子等。把名次与量词组合:一支笔、一头牛、一匹马、一双鞋、一辆汽车、一顶帽子等。进行组词接龙游戏:如,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按顺序说下去。再如,生——学生——生活——活动——动作——作业……。还有,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等。这样联系,不仅使幼儿在娱乐中掌握较多的词汇,而且也锻炼了幼儿的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从组词到口头造句:如风——风筝——我和爸爸放风筝;火——火车——妈妈带我坐火车;电——电视——我们都爱看电视等。再如,“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小朋友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玩跳绳等。这样,由组词、口头造句,逐步引导孩子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视态训练
以“观”促“思”,以“思”促“讲”,训练幼儿理解词汇的含义。如“思考”这个词,通过训练,孩子们不仅能用语言表达思考是用脑想事情的意思,而且有的孩子能用皱眉头的表示,有的孩子能用右手抚前额的演示,还有的孩子能用双手放到背后低着头走来走去的表演来表达“思考”的含义,使孩子们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使之牢固掌握。
(三)故事悬念
(一)幼儿语言的物质环境
为了让幼儿能够熟练地掌握“一边……一边……一边……”这个排比句,在上课前我就有目的地将幼儿喜欢的各种小玩具分别摆在教室的各个活动角,在开展了看图讲述课“我爱幼儿园”之后,让幼儿观察教室的摆设有电话,有小凳子,有娃娃,有花,还有许多玩具等等。当幼儿看到教室摆设发生了变化之后,他们会主动说出我可以一边电话,一边抱着娃娃,一边玩其他小玩具……通过不一样的环境,幼儿可以直接对事物的动态进行感知,进而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培养。
(二)幼儿语言的精神环境
通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在班上的时候,小女孩很喜欢玩各种可爱的小玩具娃娃,喜欢扮作演员演戏、做小医生等游戏;而小男孩则是爱好学英雄、玩军事演戏等。于是,我就针对这种现象设计并组织了一些开商店、为一些小朋友过生日、学习、学习雷锋叔叔做好事之类的游戏,以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幼儿的精神是愉快、和谐的,通过学习、模仿一些角色,给予幼儿更多用语言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机会,从而发展、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采用游戏教学
语言与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思维中,语言的主要职能就是参与活动,最终形成思维。许多时候,幼儿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但是往往因为语言的发展速度落后于思维的发展速度,因此,不能用语言将自己头脑中所想的问题清楚地表达出来,使幼儿没有把握在大家面前表达,容易产生胆小、羞怯的心态,还有的小孩子甚至不爱回答等等。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表现得轻松愉快、无拘无束。游戏作为思维工具及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幼儿,为幼儿提供实践语言的良好机会,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为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我们往往采用多种游戏教学的方法,以达到发展和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成效。比如在讲完“猫和老鼠”的故事之后,把幼儿进行分组,然后让各小组演讲,充当故事里的猫、老鼠等角色,让幼儿一边演示动作,一边演讲,帮助幼儿更加深刻的记忆、理解故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个别指导
二、把握专业特点,提升化学教育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专业特点,学院对教学计划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到真才实学,内容组织必须贴近化学教育专业特点,并充分融合化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
1.系统开设课程、厚基础、重实用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对于不同的学科形态,强调不同的专业基本能力。一方面,学院召开教研会,讨论对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注重化学与计算机学科的融合,选择与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最实用的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FoxPro程序设计、CorelDraw与Origin、化学信息学。另一方面,根据学院、学校师资情况列出可开设的课程表,加以课程描述,供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包括AutoCAD、Web程序设计。该教学计划注重基础,突出引用,强调实践。
2.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注重效率
首先,认真准备电子教案。出于经费的考虑,学生通常只选购一本基础教材,而这本教材往往是为多个专业的学生编写,内容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备课时需更多专业特点,了解课程知识在化学教育专业中的典型应用,从而制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课件。其次,注重课堂提问、练习检查等反馈形式,及时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后,改善上机实践。机房安装红蜘蛛多媒体教室软件,投影仪。上机环节,先教师同步示范,学生再练习。同时在教师FTP服务器上提供练习题目,实验步骤及详细的解答视频供学生下载。另外,下机前,对每位同学的上机作业做一个简单的考核,作为平时成绩。
3.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学院定期组织课件制作比赛、装机比赛,并给予奖励。为学生计算机兴趣小组提供活动场地、提供服务器,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包括增加计算机化学方向、化学教育技术方向师资队伍人员编制,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计算机课程教学,对这些教师,工作量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化学方向的中青年教师跨学科报考计算机方向、教育技术方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院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例如:教师在中职课堂讲授化学课程中,在讲到化学稀土一节时,以镧系元素为例,它的名字既难记又没有实际的概念,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难题,因为他们从来不会有所涉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对学习化学的热情,阻碍了学生自身学习和技能的发展,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不能像对待高中学生那样强加理论知识,试着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分析“为什么镧系元素彼此间化学性质的差别比锕系元素彼此间的差别要小得多?”“镧系离子的电子光谱同d区过渡金属离子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镧系离子的磁性变化有什么规律性,解释这种规律”等等。因为他们对于这一层次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况且中等职业学校一直追求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真正体现相关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实现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结合学习内容,注重实验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实验也很多,因此,在化学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学习兴趣,保持积极和好奇的心态,积极参与学习和动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再好的记性也要动手做,将其达到熟练的地步,这样才会记得牢,不至于忘记。化学学科也是这样,只有动手进行实验才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真正发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和实践及应用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两者的全面提高。
在自我效能感概念引入创业研究后,产生了“创业自我效能感”这个新概念,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扮演创业角色,并完成创业任务的信念强度[3]。具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会具有更强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更容易产生创业的激情。研究表明[4],是否具有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决定个体是否产生创业意向并采取创业行动的重要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它能够影响创业意向的强度。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接受挑战性任务,同一个环境在创业效能感高的人看来是充满了机会,而创业效能感低的人看到的则是风险。其次,创业效能感能够影响创业的选择范围。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愿意努力获取更多的信息,因而他们对可能开展创业的行业、区域的选择面更大。第三,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创业持续进行的可能。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成功时容易将原因更多归为个人能力发挥较好,而将失败原因总结为自我努力不足,相对而言更少寻找失败的客观原因。他们面对困难时容易积极采取行动,也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他们再次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在美国的一些风险投资人的评价体系中,特别看重创业者是否有过创业的失败经历。
2.提高创业成功率
创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创业成功率的高低。首先,创业活动的实质是对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创业能力之一就是对市场机会的识别和捕捉。具有较高创业能力的人可以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者忽视的市场机会。其次,创业活动需要有较为完备的执行能力,创业能力包含有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多种执行能力,可以帮助创业者顺利进行企业经营。第三,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还会给创业者带来较高的创业效能感,使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成功率产生良好预期,进而确保了创业的稳定进行。
3.促进创新行为的发生
研究发现,创业能力对创新行为的发生有重要影响[5],创业能力强的企业家即使在有较大市场风险的情况下也敢于创新。Lumpkin和Dess认为,创业能力强调从现有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新产业的精神,这往往要通过引入创新来实现。Salavou和Lioukas通过研究发现,具有创业能力的企业家更有利于推动开展技术创新。所以说,具有创业能力不仅有利于基于市场的创新行为产生,同样也会推动基于技术的创新行为产生。具备创业能力的创业者更容易产生探索的兴趣并对风险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这对于把握市场机会、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承受力及率先创新都具有积极作用。具有创业能力的创业者还会去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完成对于隐性和显性知识的转移和完善。
二、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是开放的、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教育方式,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并与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从创业教育的目标看,不同目标层次有不同要求。第一层次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及其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成为了解创业活动、理解创业者行为的人。第二层次是通过创业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这一层次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创业能力。第三层次是通过学习产生创业实践,并力争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这一层次目标的重点是创业行动。随着目标层次的推进,创业教育的目标指向性越来越明晰,最终指向促成创业活动的产生,创业能力的形成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学习创业知识是形成创业能力的基础,形成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是形成创业能力最有效的形式和最终的目的。
1.创业教育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活动
为了有效开展大学创业教育,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两个基本观点:第一,大学创业教育必须形成自身的理论与模式,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不是简单的科学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相加,而是以机会识别、价值实现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组合。大学创业教育具有自身的结构和性质,要形成区别于其他知识体系的创业知识和能力体系,决定了大学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所具有的独特性。第二,创业教育必须选择实践导向模式,而不是学术导向模式,这是由创业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性质与结构所决定的。在创业能力体系中,实践是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也是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业的冲动和激情来自实践,创业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实践,创业学习的有效方式依靠实践,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促成创业实践,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实践。因此,把实践作为创业教育体系的逻辑核心,就是要把实践性渗透到创业教育的每个环节,按照有用、有效的原则重构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这样一来,创业教育活动以实践为导向就水到渠成了。
2.能力提升是实践型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具备综合能力对于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怎么定义都不为过。然而我国的大学教育仍是知识传授占主导地位,大学生人格塑造和整体能力提升还缺乏相应的培养体系予以支撑,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健全人格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还比较欠缺。据调查[6],我国学习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接近1/3,这个比例甚至高过以技术见长的德国(德国只有20%的大学生学工程技术)。但问题在于,我国工程技术毕业生中大约只有10%具备从事这些行业的必备技能,存在知识体系偏重理论、缺乏团队协作实际经验等问题,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工科大学生比例仅占工科毕业生的1/10。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博克指出,迅速增长的信息和知识对各级教育都有影响,在大学最明显的是要停止对传授固定知识的强调,转而强调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反映了时代对大学生的最新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已成为当下教育最主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创业要通过建立新的企业或事业来实现价值的增长,因此创业教育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活动,需要大学生积累各种相关知识技能,并最终体现在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创业活动。所以,创业教育是典型的实践型教育活动,尽管通晓创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也是重要任务,但归根到底创业教育要形成和提升创业能力,促成创业实践活动的发生。培养能力是所有实践型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创业教育只有以能力培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以能力培养为价值标准,引领大学创业教育在模式、教学方法、教材组织、师资培养、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出有创意、善创业、能创造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比如在对《长城谣》这首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歌曲进行学习时,可以通过对歌曲产生的背景、歌曲的内涵以及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事先的讲解,使学生在歌曲学习时能够深怀爱国情感。智育,是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输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等。
(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中,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是教育重点,而且声乐教育是一项包含了历史、人文、社会和自然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在其学习中要注重对学生文化修养方面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触类旁通,比如对相关的语言教学、美学、心理学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又比如通过对电影、音乐剧甚至绘画等相关艺术进行鉴赏,都可以从中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
(三)专业能力培养
首先是要打好扎实的唱功基础,对于声乐教育来说,学生的唱功是最为基本的能力,所以要注重唱功的锻炼,唱功锻炼要注意喉头的安防、呼吸以及共鸣;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和鉴赏音乐;最后要使学生掌握熟练的伴奏能力。
二、如何提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一)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单一而机械,对于知识点的讲解采用的是强硬灌输的方式,学生不仅理解困难,而且知识分散零散,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多安排对于学生能力的训练。比如通过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模拟,让学生投入到声乐教育的实际教学中去,更好地感受作为声乐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又比如,对于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学和教的方式进行不同角度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在新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已学知识再进行回顾和巩固,体现出了知识的迁移。进行一定的课堂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实际的运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训练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通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
(二)结合多元的成绩评价方式
成绩评价是学生能力和教学成果的检验,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重点和方向。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定期考试是成绩评价的唯一方式,这种单一而机械的评价方式成为应试教育的根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改中对成绩评价的方式提出了要求,要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考试结合,并逐渐扩大学习能力在成绩中的比重,比如可以将实验操作、论文撰写等方式考虑到最终成绩中。多元和科学的成绩评价方式,是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教学重点转移的动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民族音乐
在柯达伊的教学理念中,民族的传统音乐不仅是生活的体现和联系,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具体形态和珍贵宝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传统的音乐类型多样,传唱至今的艺术瑰宝甚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能养成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进行传统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教学时,不仅能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蒙古音乐,还能通过音乐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
(四)多组织学生进行合唱
由于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高师声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将声乐融入到实践中,而合唱便是科学的实践方法。有些歌曲只有通过合唱的形式才能体现出最高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在进行合唱时,学生们可以通过集体的活动锻炼其纪律观念和合作观念,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组建合唱队,挑选合适的歌曲进行排练。比如《黄河大合唱》等,在节庆时机,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加强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的引导
在中小学生声乐教学中,教师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对于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以及教师的职业素质,都直接影响着中小学声乐教学的质量。而且由于中小学生的心智正处于发育阶段,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师的培养上,不仅要求教师拥有专业的音乐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责任感和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心感知中小学生的情感,才能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科学把握小学美术教育的创造性特点
创新教育其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小学美术教育由于教学内容广泛而具有鲜明的创造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渗透着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审美教育,并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创造性美术设计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根据其本身的想法进行美术创作,使学生用自己创作的作品来表达其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个性的表现能力,还可以发现其创作才能,从而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及塑造其独立的人格魅力。
(二)注重学生的美术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小学生只有充分的理解并掌握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在创新创造方面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教师要系统地教授学生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要循序渐进,逐步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入。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一般途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察能力训练。教师提供客观事物,由学生观察后提出事物的特点以及创作思路。第二,想象能力训练。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依据自己想法来想象,并创造出有关美术作品。第三,创造能力训练。教师以相关的美术教学材料为基础,在成品和半成品的美术作品上,让学生自由地添加自己的创作痕迹。
二、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美术教育
作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其独持的教育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的把美术和美学知识教授给学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运用启发性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既由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也由美术教育的阶段、状况和水平所决定。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注重把以往自由式即兴作画的热情引导到正规学习中去。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兴趣,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盲目地把枯燥、抽象的美术理论或概念强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否则必将大大削弱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无法激发不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以至于影响美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应关心、信任、尊重学生,注意进行鼓励性评价,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热情,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标新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