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7: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业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摘要工业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管理中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科学和不规范等现象,直接产生不良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以工业经济管理阶段的风险为基础,对如何进行监控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经济有效监控监控措施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总值的增长关系,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正视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合理处理。在项目管理中,涉及到的细节问题比较多,导致工业经济很多方面受到影响。在实施中采取工程经济学的知识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整个实施阶段考虑到经济项目的具体管理要求,要求尽量规避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对策。
一、工业经济管理的风险
(一)招投标的风险
在企业的招投标管理中,风险比较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在招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资料没有严格审核的现象,招标文件和详细的文件等了解不到位,出现相关错误。部分企业在相互竞争的前提下争取合同,此类竞争形势相对来说比较严峻,在后续的项目跟进的阶段,可能会出现部分的验收问题。项目清单数和测量规则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发展带动了制造行业的进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项目验收的问题。此外在项目清单设定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部分项目的业主对招投標项目本身了解的比较少,整体把握不足。此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缺少科学可行的管理方式和体系,企业的招投标地位差异比较大。部分建筑公司当前处在被动的形式下,项目业主的形式变的主动和有利。
(二)生产质量风险
在工业项目中,生产量风险有不确定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其他问题,导致企业的风险随之提升,导致工业生产管理停滞不前。在具体的工业项目建设中,项目管理人员是主体,整体管理水平对效益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工业生产项目建设中,忽视了其他方面因素,预估的投资金额和运行成本产生差异。如果此类现象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导致生产量存在风险。在生产和指导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人因素导致的违规操作的现象,生产量和预期质量差异大,出现其他风险[1]。
(三)业主造成的风险
在建筑市场管理的背景下,部分业主可能没有按照合同条例进行施工,业主产生的风险也需要引起重视。在施工的过程中,风险比较多,后续施工中,如果没有及时承担责任,可能产生风险,导致整个项目的成本提升,施工难度提高[2]。
二、工业经济的监控建议分析
(一)完善现有防范模式
在工业经济发展中针对存在的各种风险,在实施中必须了解风险的类型,及时进行处理。为了守护各方的权益,在实施中签订生产合同,结合现状和要求等实施。此外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需要明确利益分配的问题。施工单位针对资产体系和方案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及时处理。规章制度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在签订建设工程的合同的时候,需要明确业主的施工资金来源,建设完善的生产管理方式,对其中的标准进行细化。只有强化对生产工艺和方法的创新,才能保证项目建设和生产的质量。在风险预防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交流和互动,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经过目标考核和激励制度之后,达到经济管理的目标[3]。
(二)完善规模化方案
工业经济发展中制定制定详细和合理的制度方案,通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协调管理后,强化了相互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在实际管理中矛盾比较多,后续操作中需要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积极性,给项目生产和管理提供温馨和和谐的氛围。在精确化管理中,考虑到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的关系,落实对应的管理政策,进而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积极性和效率,各项政策的积极落实之后能让施工企业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三)实现工业品价格的监控
工业品的价格参数一般指的是通过调查收集部分代表企业的代表产品,在实施中对价格变动的资料进行计算之后,反应出工业品的变动程度。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指数,主要反应了工业企业出厂出厂商品价格及工业企业中间投入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是验证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依据现行的工业品价格参数得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消耗的外购原材料和其他费用等进行计算,合理进行管控。
(四)规定工业中间投入
对企业管理而言,企业内部会计需要明确具体的表格的内容,准确的掌握中间投入计算的原则和资料等。其一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等,不涉及到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和自制频的价值。其二是本期投入到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转移的价值。规定工业中间投入,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业经济发展的风险比较多,考虑到经济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具体要求等,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风险的管控。在当前风险管理中,提供了详细的管理规范。通过完善现有防范模式、完善规模化方案、实现工业品价格的监控、规定工业中间投入等方式进行各项管理之后,对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带动整体进步。
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新工业经济下电线电缆产业的技术发展与融合论文
摘要:电线电缆产业随着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电缆制造企业需适应工业互联网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电线电缆产业链作为基础制造业,也需经受冲击和历炼,实现产业升级和突破。
关键词:电缆技术;装备材料;发展融合
0前言
电线电缆产业在国家能源开发、能源传输和能源转换中担负重任,随着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电线电缆产业近年来也涌现出许多新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如何在新工业经济形势下,实现电缆行业制造体系升级,是所有电缆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使放在当前工业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电缆企业也面临激烈竞争,需要突破发展。本文结合电缆行业近些年发展情况,浅析电缆产业装备、材料、工艺及产业的发展趋势。
1高端制造和检测装备
目前电线电缆行业生产检测装备大部分已实现国产化,但在高端装备领域,国产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制造装备在机械加工精度、工艺稳定性、模块化集成度、生产效率,检测装备在测试精度、稳定可靠性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电缆装备供需状况存在错位,一方面国产中低端装备供需饱和,另一方面高端装备进口依赖程度高。电缆制造高端装备以500kV立塔交联生产线为例,目前国内投产生产线以进口装备为主,国产装备多以配套或辅助功能使用。电缆高端装备投资回收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电缆企业在选用装备时,会慎重考虑选用装备的成熟性和行业使用情况。另外高端装备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小,换代周期长,也片面影响国产高端装备的研发和投用。但未来电缆行业高端制造和检测装备仍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除了需要在基体材料、加工工艺、系统组成上做出突破外,智能化、信息化和高度集成化将成为未来高端装备的普遍要求。目前,电缆行业智能生产、数字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建设对车间工厂生产、检测数据集采需要另行配置传感器、数据集采装置和工业平板等辅助装备。未来数据集采和网络交互功能将是电缆装备智能化的常用配置。
2电缆新材料研发
电缆新材料研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原有材料体系的改良、改性、配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是全新材料在电缆结构上的应用。目前我国电缆橡塑材料主要应用于中低电压等级。超高压电缆绝缘、屏蔽料存在基础原料整体水平低,核心工艺装备依赖进口,产业化程度不高。高耐压等级绝缘材料对基材纯度、配方工艺、辅助材料的分布状态要求很高,目前国内能够生产超高压绝缘料的厂家非常有限。国家已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科研资金和人才投入巨大。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既可以在原有材料体系基础上研制出更高纯度、更细小微粒的基体材料,通过纳米处理、微粒改性等物理化学方法提升材料性能,也可以研制开发出更多实用的复合新材料。未来电缆材料的研发除了注重材料电气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也更关注其环保性能和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在材料研发使用全周期,考量其环保性和循环使用价值。
3制造技术的发展
电缆制造技术发展包括制造方法的改进和电缆新结构、新生产工艺的研发。以矿物绝缘电缆为例,目前矿物绝缘电缆防火性能检测标准以BS6387要求比较全面和严格,该标准要求防火电缆除能经受单纯耐火试验外,还要求耐火测试过程能经受喷水和机械冲击。然而以此为评价标准,电缆企业在采用云母绝缘带材和铜管、铝管、钢管金属套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柔性结构矿物绝缘电缆,并得到了用户和市场认可。而耐火陶瓷材料的研制和使用,使耐火结构电缆可以向更高电压等级发展。电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配备大量的充电桩,使充电桩电缆发展成单独的电缆系列,而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又需电缆企业研发相应的高柔性、抗扭机器人电缆。电缆新结构与新应用相輔相成,而某些电缆新结构是需要采用电缆生产新型装备来实现。
4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电缆智能制造是采用电缆智能制造技术和电缆智能制造系统进行电缆生产的模式。电缆智能制造装备采用计算网络智能交互组成智能制造系统,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动态管理、决策优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电缆智能制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贯通企业运营管理和工厂生产执行,公司各工作节点在执行的同时负责数据集成,组成大数据管理平台,企业管理层应用大数据管理快速决策,实现智能管理和生产。工厂车间智能生产装备采用数据集采系统,实时采集生产数据,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测、判断和控制。目前电缆企业已采用有SRM、MES、CRM、SAP、ERP等系列电子采购、制造执行、客户管理电子信息数据处理系统。工业互联网将进一步加深工厂智能制造和各电子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的深度融合。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逐步推进,电缆智能制造边界将突破生产工厂界限,向上下游产业链及客户端不断延伸。随着电缆制造产业链的上游产业电缆原材料制造企业包括金属冶炼加工企业和化工企业,电缆制造产业链的下游产业电缆输配电系统和最终用户,及电缆设计施工企业工业互联网的同步推进,电缆智能制造将由企业的单点网络,交互成涵盖电缆原材料、电缆生产、电缆设计施工、输配电系统集成和最终用户的共享网络。电缆智造系统通过接入端口,可以与上下游客户共享数据信息。由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也必将给电缆行业带来新一轮的冲击和洗礼。
国家已将工业互联网定位为推动工业升级转型的重大工业基础设施。电缆行业智能制造装备和信息集采交互系统已日益成熟和完善,如何在工业互联网融合下投入应用,在实践中不短提升和完善,最终发展出工业互联网交互背景下的理念先进、具有标准规范的电缆智能制造系统,是电缆行业整体突破的一个重要契机。
5电线电缆产业链融合
2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从部分企业生产情况看全县工业。(1)分析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看煤炭企业经营现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指标有(从财务报表提供数据):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比率、销售毛利率。(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企业)霍州煤电吕临能化有限公司,以上各比率分别为:16.41次、20.09次、13.24次、0.1593次、87%、30%(营业周期为39.86天);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了5.03次、应收账款去年为0、12.53次、0.048次、16%(增加)、5%(营业周期加长了18.42天)。新民焦电有限公司,以上各比率分别为:0.99次、6.23次、0.13次、0.11次、111%、16%,与去年相比分别降了2.23次、8.93次、0.2次、0.14次,5%,增了15.84%。从以上企业各比率情况可以看出:①企业存货及资产的管理水平有所降低,显示企业存货及资产周转速度放慢,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较弱,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减弱;②负债比率持续加大,拉响了企业经营风险预警;③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尽管企业不断减少成本,缩减费用支出,但企业营利空间仍很窄小。综上看出煤炭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经济运行再次遭遇寒冬“回头潮”,现在的大部分煤炭企业处于生产亏损状态,生产越多,亏损越大,企业每生产一吨原煤就要亏损5.98元。(2)煤炭价格长期弱势运行,原煤价格指数持续滑落,煤价依然有下沉空间。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我县主导产业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指数逐月下降。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看不到煤价止跌希望,看不到煤价的谷底。
3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的市场主动积极性不高,争取利润的信心欠佳。今年以来由于煤炭的上游企业钢铁、焦炭市场低迷,导致原煤单价一降再降,企业为此也失去信心,没有在扭亏增盈上下决心,下狠心,有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二是传统工业受大环境影响生产,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有待改革和完善。三是轻工业缺乏活力,而且趋势有所加剧。1—9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16亿元,占临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5%,去年同期的比重为3.83%,同比下降了1.98个百分点。
全市大部分企业属粗加工企业,高附加值行业少,产品处于产业链条低端,附加值较低。受产业波动影响,部分行业发展低迷。2013年,全市32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大类同比下降,11个大类降幅达两位数。全市48家黑色金属采矿业企业产品大部分属初级加工,没有深加工,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1%,反向拉动工业增长1.2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达29家。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同比下降33.5%,反向拉动工业增长1.03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支撑较弱,后劲不足
重大项目落户并相继达产,是推动工业持续飞跃的巨大内驱动力。近几年全市工业投资并不理想,2013年共完成工业投资235.2亿元,技改投资176.5亿元,但并没有形成拉动工业发展的动力,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为零,没有新经济增量,后劲不强,投资拉动效果明显不足。
二、工业发展的潜力
(一)玻璃行业基础扎实
秦皇岛素有“玻璃城”的美称,耀华玻璃集团曾是中国玻璃行业的龙头。玻璃行业在全市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技术优势,全市建有玻璃研究院及玻璃博物馆,现有22家规模以上玻璃工业企业,储备了大量人才及技术。二是产品优势,玻璃产品丰富,主要有平板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等多种品种。三是特色优势,特种玻璃已成为全市玻璃工业的亮点和特色,星箭特种玻璃公司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指定为抗辐照玻璃盖片全国唯一合格的供货方,公司研发的产品被用于神舟五号至神舟十号航天器上面;旭硝子汽车玻璃(中国)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用安全玻璃,为丰田、本田等全球知名汽车公司及国内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配套服务。
(二)金属冶炼业平稳前行
一是生产平稳发展,2013年,全市共有32家规模以上金属冶炼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7.8亿元,增长3.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速度。二是效益稳中略升,2013年,金属冶炼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三是产品有一定优势,全市钢铁企业的主要产品有生铁、粗钢和钢材。首钢板材公司作为行业的龙头,主要钢板品种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并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昌黎县安丰钢铁和宏兴实业两家民营公司生产的钢材,在市场中已享有一定的话语权。
(三)装备制造业支撑发展
装备制造业在全市有深厚的历史,中铁山桥集团是发展百年的老企业,在钢桥梁、钢结构产品方面,被誉为中国钢桥的摇篮。2013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良好,风头正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展速度快。2013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30家,完成实现工业增加值125.5亿元,同比增长8.0%,以占规上工业35.5%的增加值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第二,企业规模大。拥有中铁山桥集团、山船重工公司、哈电集团重型装备、秦冶重工等一批大型企业,支撑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第三,汽车制造业龙头带动效益显著。中信戴卡公司规模大、发展快,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7.2亿元,带动全市汽车制造业呈现41.2%的快速发展。
三、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要借助城镇化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气治理等政策的东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淘汰一批产能落后企业,上马一批有竞争力、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兴企业,打造秦皇岛工业经济升级版。
(一)抓好区域定位,重点企业先行
受地域范围和经济基础的限制,一个县级经济体不可能同时发展太多的工业产业,所以全市应以局部服从大局、县区服从全市规划为切入点,制定合理的规划,谋划全市工业发展新格局,以龙头产业率先发展为目标,全力扶植优势产业,以龙头带动全面,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一是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合理布局全市规划,确立以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为抓手,确定一至两个区域为先行发展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奖惩办法,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发挥“领头羊”效应。二是加大区域骨干龙头企业培植,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制定振兴区域重点企业的规划,发挥重点企业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强化园区建设,以点带面发展
全市已经初步建成有发展特色的西部、开发区等几个园区,工业集约化的发展势必能带动产业链条的联动,一个产业链条也必定能带动一个园区的发展。一是积极培育汽车配套产业发展。汽车行业是全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巨大,有中信戴卡、旭硝子玻璃、邦迪管路等与汽车配套相关的企业,秦皇岛要抓住首都工业企业外迁的契机,主动发展汽车配套产业,打造秦皇岛自己的汽车城。二是积极优化北部山区特别是青龙县的铁选产业。用政府主导引导企业向高端产业发展,打造新的钢铁产业基地。三是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加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农业物产丰富,应加强对农业深加工企业集约化发展,冲击高端市场。加大对昌黎、卢龙葡萄酒产业的扶持,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工业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卖方越来越不利。工业企业要想谋求生存,必须顺应市场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以价格优势赢得市场。工业产品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工业产品质量统计指标既要对产品本身质量的性能进行真实反映,还要对生产工作质量指标进行反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评价产品的优劣。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与管理,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制,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本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由此可见,统计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有助于提高企业在消费者中的信誉,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业生产要靠企业内部职工的共同劳动。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数量、可承受的工作强度及部门构成等情况的掌握,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充分挖掘员工的劳动潜力。企业还可以对员工的劳动时间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反应员工对时间的利用率和合理分配能力,对于未能充分利用劳动时间的,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这种不良现象。坚守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人是产品生产的直接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时间利用效率,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有直接的影响。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打卡制度,避免工人迟到早退,缩短有效工作时间;还要制定合理的病假、事假等休假制度,避免在相同时间过多人请假,影响产品生产的正常进行。制定严格的考核表,将工人出勤情况与其工资直接挂钩,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自觉遵守企业内部制度,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工作的熟练程度,进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三)监督企业经营活动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工业统计在上述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能够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需要的数据信息。部门领导可以根据考核计划与原定任务,对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做出评价,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及时提醒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改正。工业统计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能够直观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进度和运行状况,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便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在关键时刻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
二、如何加强工业统计工作
首先,提高工业统计所得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反应企业经济运行状态和趋势的重要依据。提高数据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所得数据的审核,另一方面要把握各个数据指标之间的关系,确保工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其次,要完善工业统计机制:提高工业统计全过程的规范化程度,确保数据质量;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工业统计法制宣传力度,针对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现有问题,加大宣传,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1.2人工、材料、机械的持续上涨导致施工投入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建筑行业职工收入年均上涨幅度达到10%左右,在这种环境下,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预算中人工费比例达到了16%左右。而发达国家人工费比例一般为50%。二者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特别是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企业费用还会继续上涨,而输变电线路工程的特殊性又使得机械化施工推广困难,进而导致工程施工对于人工依赖性较高,致使施工企业人工费用难以降低,从而给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建筑材料价格也随着市场行情不断上涨,加剧了施工企业经济压力。由于工程投资预算编制所使用的定额实效性较差,往往落后与市场变化很大一段距离,而在编制预算时难以对材料市场价格涨幅做出准确预估,使得这部分因为市场价格变动导致增加的费用部分不能被纳入预算,而是由施工企业承担,被动性的计价方式侵占了施工企业利润。
1.3施工企业自身技术经济防控能力较差部分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企业缺乏技术经济分析意识,单纯认为只要产值上去了,只要保障好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就能把企业经营好,没有对企业施工成本和取得的利润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导致输变电线路施工企业长期存在高产值低利润的问题。
2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企业技术经济重点
根据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进度,施工企业技术经济重点可划分为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决算阶段三个阶段。
2.1在项目招投标阶段,企业要做好技术经济工作,首先对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进行全面详细地把握和理解,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细致周密的调查,做好各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正确选择施工组织方案,仔细校核和分析招标工程量、做好工程成本、施工投资和利润的测算工作。只有经过上述工作,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深入分析,认真比对,切实掌握工程实际情况和成本预算,再通过灵活使用不平衡报价法、突然降价法等招投标技巧,施工企业才能在项目招标阶段最大程度保证工程施工阶段和竣工决算阶段的经济利益。
2.2施工阶段是工程具体实施建设阶段,也是施工企业技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要着重做好技术经济的分析控制、将设计变更与技术经济相结合,落实工程索赔。通过建立并实施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施工企业合法利益。
2.3在竣工结算阶段,对工程全过程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与项目发包单位充分沟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决算阶段发生的问题,要切实保证相关数据、信息、单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以便必要时作为法律诉讼的依据。
3提高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企业技术经济能力的方法
首先,要提高技术经济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技术经济人员是企业开展技术经济工作的关键。由于技术经济工作的复杂程度和特殊性,技术经济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既要能够面临经济诱惑不动摇,又能够机动灵活地协调各方面关系,常驻施工现场,切实保障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其次,提高认识,加强技术经济管理体系建设。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技术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技术经济和企业经济效益与长期健康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要从企业的顶层设计着手,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措施、从资金保障到人才支持,建立并不断完善技术经济管理体系,让技术经济工作贯穿每个输变电线路工程工程项目的始终。
从2013年汽车销量来看,销售量排名靠前的汽车主要集中在大众、福特、通用、日产等汽车品牌,其中大众所占比例最高,汽车的产销较为集中。如表3所示。
(二)供需关系决定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2000美元后,GDP每增加1%,汽车拥有量增加1.02%~1.95%。2008年之后,中国汽车需求量急剧增长,从生产供给方面看,我国汽车生产供给量在逐年提高,并且增长速度逐步加快,与消费同步。2003年仅为444.37万辆,而2013年汽车产量超过2000万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汽车供需体现出明显的“需求拉动供给”。而且自2010年以后,我国汽车产业出现“供不应求”的特殊事实,国内汽车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如表4所示。
二、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高增长时,汽车工业总是以高于其他产业的速度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每增加1万辆车,拉动GDP增长88.82亿元。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15年间,国民经济增长了36倍,汽车工业产值增长了57倍。根据表5中所示,我国的汽车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国内生产总值也在逐年增长,汽车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2011年到2012年间,汽车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10个百分点,应该说是转折年。因此,汽车工业的产值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汽车工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汽车的产业链较长,上游涉及到冶金、有色金属、橡胶、电子、石化、钢铁等行业,下游涉及到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广告等行业。汽车的产业链较长,汽车的工业产值每增加1各单位,相关行业至少增加:上游0.6,下游2.67个单位。比如对上游汽车电子产业的带动。2012年我国汽车电子产值2672亿元,伴随着我国整车产量和单车电子成本比例的提升,以单车电子件2-3万元的较低用量测算,国内汽车电子空间接近4000-6000亿元。以2016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来计算,其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其中,车载电子相关子行业增速有望达到30%以上。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购买一辆汽车的价格中,大概有40%左右要支付给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产业服务、科研设计、广告公司等各种服务业。这也许就是汽车工业发展对服务业的基本带动作用。汽车产业对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很大,基本原因在于其产业链条的延伸范围很宽、延伸半径很长。
四、汽车产业对财政收入的巨大贡献
我国汽车主营业务收入近几年逐渐攀升,利税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到4%、5%左右,对我国财政收入的贡献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地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升,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从温饱到健康,从健康又到精神需求环境追求。采矿工程的追求和发展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采矿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它所涉及到的勘探、挖掘等工作都容易受到爆破等危险的威胁,所以在开采的过程中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是首要的任务。一些特大的危险事故中,采矿人员的伤亡数量达到百人以上,牺牲的大多属于在最前线的勘探工作人员。本身从事挖矿的行业都是家庭较为贫困的人员,如果在勘探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危险事故,对勘探者的整个家庭来说都是较大的打击。再加上国家的补助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这就导致原本贫困的家庭日子更加贫困,这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上很不利。所以在采矿工程中,要提高安全指数,这是采矿企业必须做到,也是发展中首要考虑到的因素,企业必须良好地履行自身地职责,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开采的效率,是企业能够实现良好发展的基础。
1.2高强度开采需求
对采矿业来说,在能够满足安全开采的需求进行高强度开采对于开采过程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同时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选择高强度开采。采矿企业也是企业一种,所以盈利是采矿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所以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深入发展高强度开采。
1.3可持续发展需求
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劳动价值生产的角度来分析,需要通过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劳动生产率才能够得以实现。
1.4采矿方法需求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生产行业,都需要方法简单、简易操作且可行性强的生产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生产效率。同时,生产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加强,保证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之生产效率也会逐步提升。
2影响开采工程中开采方式选择的因素
2.1地质因素
矿产是地质经过矿物作用形成的埋在地下或是在地表上能够使人类进行利用开发的矿物,这就说明矿产开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质因素。一般情况下,地质因素索要考虑的主要是矿床的自身条件,其中的矿山与威严的物理性质、矿体的形状、厚度、倾角等在矿石中分布的因素都会对采矿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2.2经济因素
企业在对项目投资之前都会做一个较为详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策略,经济上的收益问题是不必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矿工程中的开采方法选择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经济实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经济罂粟也是采矿工程中开采方法合理选择的影响因素之一。
2.3技术因素
开采的技术因素对开采的方式影响很大,开采的工作不是靠蛮力去解决的,技术水平如果不能够达到具体的开采要求,是无法满足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技术因素需要考虑的方面主要包括开采装备好坏、开采技术水平、开采装置机械化水平、开采管理水平、开采的勘探技术等等。
二、循环经济评价方法
循环经济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企业间循环;二是区域循环,主要指产业园区循环;三是社会循环,主要指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循环。判断各层次循环的评价方法一般认为有如下三种: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给出的,即对产品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生命周期法可为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基于科学的、可验证和可比性的能够量化的评价方法,可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的重要支撑工具。清洁生产审核法。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服务和生产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高污染、高消耗和低效益的原因,提出减耗增效的方案,进而选择一套改进的生产工艺,促使企业清洁生产的过程。我国在企业循环经济层面,已经全面贯彻落实清洁生产的工作。物质流分析法。物质流分析法就是以量化的方法估计社会中的物质流动。物质流分析方法遵循物质守恒定律,即一定时期的物质流入等于物质存储加上物质流出。在国家(区域)层面,物质流分析法称为总体物质流分析,即建立这一个国家(区域)的物质流账户,并以此为依据为政府提供政策借鉴。在行业层面,采用的是元素物质流法,使用定点观察法或跟踪观察法,对选定的某种产品的具体要素流入和流出情况进行统计。在企业层面,采用物料平衡方法。物料平衡是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原料和能量的具体利用情况和废弃物的排放量,计算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况,研究更好的资源使用方法。物质流方法充分借鉴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测量工具。
三、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宏观层次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在2007年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统计局和环保局共同制定和,这是一部面向我国所有产业的循环经济标准,包括化工产业。该指标体系从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排放四个方面制订了22个宏观层面和14个工业园区层面的环境评价指标。关于企业微观层面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目前还没有统一版本,各省市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颁布执行。从各地环保网站和学者研究资料统计发现,目前广西颁布了《广西主要工业行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参考国家标准制定的行业和企业循环标准体系。上海市发行了《上海市工业区循环经济建设指南》,主要对上海的工业区域内企业的循环经济建设给出了量化指标。深圳市实施了《深圳循环经济指标计算与使用办法》,对产业和企业进行量化考核。可见,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具体产业和企业的量化考核办法,特别是单独针对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还不完善,化工企业方面的指标体系也是如此。
四、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一)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方法
由于缺少关于化工企业的国家和省级层次的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学者们通常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某一具体企业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在列出的各项评价指标下打分,对分数进行适当的计算,给出每个分数在上层指标中的比重。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评价法,一般对某企业的具体指标邀请专家进行优良中差的评定,再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出该企业的最终得分,进而判断该企业综合表现位于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的具置。杨晓龙,王华通过该方法对某一石化企业进行了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另有一种方法,在同样采取了层次分析法给出了各指标的比重之后,通过对比各指标的标准值和某企业的具体数值,算出该企业的所有指标的分数,进而进行加权计算,给出该企业的最后分值。这种方法称为综合评价法,与模糊评价法相比,该方法需要事先给出各个指标的具体基准数值,这些基准数值因为各企业和地区的不同很难统一,所以会对最终评价结果造成影响。王自强,郑季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某化工企业进行了具体分析。
(二)我国化工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我国对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大概有如下几类:一是总体性原则。该类原则要求所设定的评价指标要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这类原则有系统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等;二是科学性原则。该类原则要求所设定的评价指标要科学合理,能够准确地可量化地衡量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情况。这类原则有可操作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等;三是动态性原则。一段时期内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状况不会发生改变,但是从长期来看,一些数据还是会有所变动的,应考虑整个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动态实际,建立相应的指标,如敏感性原则。
在化工企业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应用、生产、储运危险性化学品等工作,这些危险的化学品极易发生爆炸、毒害、燃烧、腐蚀等多种安全事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产设施与工厂环境等构成威胁,会严重影响化学企业的生产与加工的安全性。为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防止化学品发生爆炸、腐蚀等的发生,应及时对环境进行科学设计,避免发生化学污染问题,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环境质量,以保证化学企业生产与加工的安全性、高效性。
1化学企业环境风险发生的原因
1.1环境风险意识不强。就目前化学企业的运行现状来看,由于环境问题而引发的化工企业厂房爆炸、腐蚀、火灾事故层出不穷,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根本性原因为化学污染与环境风险意识不强。通常情况下,企业将核心点放置在经济效益层面,使得在环境风险控制上相对松懈,环境管控力度不够[1],进而滋生一系列的厂房安全事故,严重影响着化学企业的经济效益。1.2缺乏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化工企业在实际运行与发展进程中,由于环境设计不佳、风险因素控制不到位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与风险问题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威胁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就目前化工企业环境运行现状来看,风险管控制度相对缺失,在环境风险责任上的划分不够明确,责任比较混乱[2],一旦发生爆炸、腐蚀等安全事故时,无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导致人在环境安全管理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严重缺失,进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2化学企业环境设计策略
2.1增强设计者的化学安全意识。近两年,我国在化工领域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绩,行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有的角色不容忽视。新时期,为降低化学污染、化学安全事故等的发生,应从环境方面着手,做好环境部分的科学设计,意识到化学污染、爆炸、火灾、腐蚀的敏感点在何处,在设计时有意避之,能避免损失的发生。因此,为做好化学企业环境的设计工作,设计者必须要具备足够的化学安全意识,了解到可能发生的有毒气体泄露点、污染点、腐蚀点具有表现在哪些区域,这样在设计时,能够实现对化学风险的规避,以求从根本上控制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的出现。石油。化工生产与加工工作开展之前,必须要对化工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制定更为科学、安全的化工环境设计计划,以求为化工环境的设计提供基础条件与重要依据[3]。2.2科学设计与规划化工建筑(1)通风设计在设计化工厂房时,要及时考虑工厂的具体通风情况,保证厂房能够做到及时的通风处理,以求能达到换气、获取新鲜空气的目的。在化工厂房,极易产生一些化学废气,此类气体具有有毒、易爆、易燃的基本特点,若不及时进行通风处理,极易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久而久之,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设计时,必须要做好通风设计,对厂房结构进行科学设计。处理废气时,必须要在控制生产与加工质量的条件下,以求更大程度上控制废气的产生量,以防止废气对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性能。(2)采光设计实施化工生产与加工时,为便于化工生产工作的高效实施,实现生产的可操作性与可视性,还要做好厂房的采光设计工作,产品的实际生产与加工处理,和操作者的具体操作密切相关,因此,所设计的采光情况来满足实际的生产与加工要求。以往厂房的采光设计,主要是采取开设窗口的方式,在室内部分的光感度、采光点等忽视掉。而今,应结合厂房实况来设置采光点,保证采光条件能满足具体的生产与加工要求,强调采光点与厂房整体结构相互结合,防止发生冲突问题,进而达到建筑设计目的。(3)防爆与防腐设计在石油化工生产与加工时,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鉴于安全问题,应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做好建筑工程结构体的防爆设计。建设时,必须保证建筑结构体、材料等都能足够坚固、结实,科学设计好泄压设施。而今,框排架未设计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泄压性能,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爆炸的可能性,还可降低损失。在化工厂房,时常会发生腐蚀性事故,极易发生化学腐蚀、大气腐蚀、电解质溶液腐蚀与土壤腐蚀等现象,为做好防腐处理,可采取材料防腐与建筑结构防腐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化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重视环境设计工作,以求更大程度上降低化学污染与化学污染度,继而从根本上控制化学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新时期,化学企业环境设计工作的实施,应以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为前提,降低由于环境问题而引发的风险,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实现对化学安全事故的防控,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利于实现化工企业健康、安全的发展。
作者:金婷婷 朱升干 单位: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对于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达到较高的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能力目标主要是能够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使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技术,在将来工作中具备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基础意识,真正解决建筑工程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技术方案具备最基础的管理能力;素质目标主要体现在团队合作中,主要要求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想要体现出多方面的高素质,就必须在案例教学中采用正确的培养方式和锻炼方式。案例教学就是群体活动,所有成员需要共同讨论,能够发自内心去评价别人,也能真正接受别人的评价,有强大的包容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1.2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授予学生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比如,运用各种经济指标判断某种方案的可行性和优选方案,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联系课程的实践性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大量教学案例,并把大量的案例贯穿在各个理论重点上,使学生真正摆脱枯燥泛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成效。
1.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能给学生最大的支持,引导学生讨论案例,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让学生充满自信地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角色转变,使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以便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案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理会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老师应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对问题能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辩论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辩论中,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真正地从“说者”转变为“听者”,这种转变能活跃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讲演能力。
2案例教学方式的正确运用
2.1引出案例的方式
(1)引入实际案例。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老师在讲解每节新内容时,都能先引入一个案列,经过实际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比如,在讲解资金的等值计算时,可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关零存整取的问题,问学生假如每年年初向银行存入2万元,十年后所得到的利息是多少,运用哪些公式计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运用标注型案例。在学习完知识点之后,可以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经过案例学习,加以标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加深。比如,在学习完如何正确评价方案的经济指标后,给学生一些建设项目的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能正确计算出项目所需的经济指标,经过长期练习,在将来工作中遇到计算项目指标的问题时便可轻松自如地计算出来。
(3)运用综合型案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相互关联的内容,需要运用到多方面知识,这时就需要运用综合分析型案例。综合型案例的学习难度较大,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可以编制一些小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在各种方案建设过程中使用经济指标来选出最优秀、最合理的方案。
2.2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步骤
(1)选取案例。案例选取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在选取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应该选取与教学知识点相符合的案例内容。案例教学主要是根据理论教学来进行的,这一特性就要求老师在讲课之前应该做好十足的准备,掌握教学知识点的同时应全面理解案例的主题,必须使案例内容与理论知识保持一致,两方面知识能够有联系。其次是遵照案例选取的准则,需有较高的及时性、针对性,并具有代表性。
(2)研究案例。一般情况下,案例分析应该采取小组方式来进行研究,这样能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集中所有观点,使案例分析具有多样性、全面性。老师在本环节中应依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等进行分组。通常情况下,小组成员最多不能超过5个,也可以由学生自愿结组,每组都应该选出一名组长,及时解决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协调小组内部关系。
(3)讲述观点。在本过程中,老师作为组织者,应采取各种办法来促使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此环节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带动学生对学过的课程进行全面总结,能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以便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要求。老师应把学生的发言情况和参与情况记录到学生的平时成绩中,也作为期末考核成绩之一,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能更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
3职业院校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1)在教学中,应该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习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时,应该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课程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知识。理论教学课堂上,应丢弃教条主义,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系统化学习;应选取一些当今的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能联系理论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设计中,联系教学目标,把相关土方量计算、硷施工配合比、工程网络计划等相关设计内容作为准备作业的主要考核内容,使理论知识与课程设计相结合,能够保障学生在课程设计之前就已经充分了解施工生产的全部过程和主要内容。联系理论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为所用,拥有专业的技能知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并出现白热化现象。众多高职院校对国家级或省级、市级举办的,具有官方性质职业技能比赛给与过多关注,并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及实验设施,认为官方等级的荣誉称号分量重,有利于提升院校知名度,便于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等一系列目的,这种带有功利性竞赛心态,严重违背了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意义。因此降低行业企业竞赛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即使参与了业竞赛,认为获奖的荣誉分量轻,对院校没有实质性帮助,因此会在竞赛经费、实验设施等方面降低支持力度,这种重视官方级竞赛,忽视行业企业竞赛的态度违背了高职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市场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这种缺乏企业行业竞赛技能型竞赛,会对校企合作产生诸多影响。
2、工业设计参赛的积极性低
院校学生在职业院校所有的学习科目、实训项目等都是为以后职业发展道路奠定基础。积极参与、踊跃报名各项职业技能竞赛,在比赛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能力,发现自身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培训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就业竞争力。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的参赛人员并无明显增加,甚至导致有些竞赛项目因参赛人员少等缘故,无法组队。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对企业工业设计技能竞赛的深刻认识,不了解竞赛对于自身的意义,导致大部分学生并不热衷于各个项目,缺少参赛积极性。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利于选拔职业技能强、职业技能扎实的优秀人员;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对工业设计竞赛不重视,抱着不端正的态度,不遵守比赛纪律,怕吃苦的态度,对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严重缺乏。
二、参与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的意义
1、健全技能竞赛制度
把学生从对荣誉的关注度转移到对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的重视。对于国家举办或省级举办的官方性竞赛以及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给与相应充足的支持,结合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理念、学院特色有选择性的参与职业技能经常赛。以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来说,其行业企业竞赛更有利于职业道路拓展,通过这种形式,提前接触工作岗位,了解实际工作流程,有利于学生零距离就业。目前,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许多企业加快了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步伐,许多官方性质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不仅仅局限在了国家、省市单位,现如今逐渐由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承办。因此,进一步促进了参与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竞赛的积极性。
2、营造了学院学习氛围
通过对自身能力的针对性训练,为以后在岗位的适应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这一层面来说,对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技能学习的全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教学理念的实现。
3、深化指导工业设计教师的专业性
许多企业岗位要求的技术能力,在职业技能竞赛中都有体现,这需要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分析当下就业形势及要求所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全面了解竞赛项目、规则、注意事项等做好赛前准备,这既是对指导教师的考验,也是对学院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的考验,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面貌的形成。促进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与关注,为高职院校的技能人才给与高度认可和接纳。
4、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改革
学生仅仅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注重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融合的教学特色;在工业设计课程专业的选择方面,逐渐重视学科的应用型、岗位实用性;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规范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工业设计主“外”,工程设计主“内”工业设计关注更多的是产品的外形,功能的设计规划,基本相当于设计蓝图。而工程设计则是把设计蓝图变成实物的途径,加上后续的制造,蓝图即可变成实物产品。
2)工业设计重“感觉”,工程设计重“技术”工业设计研究核心是人—产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关注的是人能用产品做什么,产品会对人带来什么感觉与影响,与环境的作用等;工程设计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把某一产品变成具体的工程图纸以便生产,需要工程技术理论与经验。
3)工业设计人员与工程设计人员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不同由于关注点不同,工业设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来表现产品的外在形式;但工程设计人员需要更多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来实现产品的内在结构及功能实现。知识结构方面,从我国过去的教育体系来看,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大都是分割开来的,两个领域互不理解,造成了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困难。近年来,教育体系上虽有改善,但是专业教育依然存在本质区别。
1.2设计衔接的重要性
产品开发过程中实际成本估算如图1所示,对于产品生命周期有限而又竞争激烈的产品来说,延迟六个月上市的产品损失是可怕的,大约占据所有利润的33%;如果不得已而必须降价10%,则会损失15%的利润;若超出成本10%,损失大约是4%,研发成本高出50%,总利润才降低2%。由此可见,在以上因素中,损失利润最大的因素是没有按计划准时完成任务,产品开发中任何环节延误开发周期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确存在专业鸿沟,但是,产品是特定的,是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结合的产物。如果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衔接不畅,会造成严重后果:
1)衔接不畅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周期,增加产品的开发成本。
2)衔接不畅会造成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不一致。不一致表现在产品效果图在实际工程设计及后续加工中加工不出来或者成本太高;或者工业设计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对某些形态特征理解不同,造成产品效果图与实际产品相差甚远,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的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终影响着产品的生命力。
1.3传统设计中不利于衔接因素探讨
1)工业设计人员设计中缺少工程技术知识与经验支持,造型产品不利于后期制造加工受思维方式及知识体系影响,工业设计人员往往把精力集中在标新立异的产品形态上,在此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及时参与进来,或者工业设计人员缺乏与工程技术人员沟通,有可能造成产品的某些特征过于异形,加工代价高昂或者难以加工;也可能由于受力、刚性等问题造成产品的结构无法顺利实现产品的功能,致使设计方案反复修改,延长产品开发周期。
2)计算机技术在设计衔接应用中还不够成熟现代产品设计及制造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目前工业设计师设计产品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与工程设计师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大部分都是相互独立的,软件系统之间数据沟通还不能无缝衔接,产品形态转换工程中有部分数据丢失,偶尔会造成设计概念的“走形”。
2设计衔接应对措施的提出与探讨
随着云技术的出现,云制造与云设计的概念被相继提了出来并逐渐得到应用,产品的设计及制造更加依赖新技术,云设计系统与云制造系统整合,为设计衔接铺平了道路。
2.1云设计概念
所谓云设计应当是面向云制造,融合现代设计、信息化制造、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绿色化和情感化等技术于一体的产品服务设计。云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种新模式。
2.2云制造概念
云制造是一种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技术将现有网络化制造和服务技术同云计算、云安全、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实现各类制造资源(制造硬设备、计算系统、软件、模型、数据、知识等)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为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
2.3云环境中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探讨
工业设计所侧重的功能划分、产品外观形态、材料、装饰,工程设计所侧重的产品功能实现、运行原理及结构、工艺公差装配力学校核等,在云环境中,可以将以上相关因素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相关优化进行较好的融合。
2.3.1设计方法方面
1)采用面向装配(DFA)、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与制造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期要全面地考虑下游设计,同时利用工程技术元素来创新产品的造型,利用外观结构的创新带动产品造型的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可维护性、美观性、用户友好性等,而且更利于设计与制造的衔接。
2)以产品材料为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衔接点进行设计材料是产品的物质体现基础。工程设计人员考虑的主要是材料的硬度、强度、表面特性等,然而工业设计人员对材料的力学与化学性能只是感性认识,他们主要考虑的是材料肌理对产品形态的感觉。在产品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与工业设计人员对才材料的认识、选择统一起来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造型美、可靠性、可加工性。
2.3.2设计工具方面
CAD技术及云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设计相关软件和工程设计相关软件结合更加紧密,为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先进的工业设计软件Alias能够支持大型工程软件UG、CATIA、Pro/E等的数据信息,产品设计模型可以直接被工程设计软件读取,降低或者避免模型转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工业设计人员设计的产品模型就不会被工程设计人员在产品形态方面产生误解,而且能够针对具体模型进行沟通,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设计过程中反复修改的成本,异地协同设计得以实现,设计衔接会更加顺畅。
2.3.3设计人员知识方面
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不畅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相关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沟通、认识存在差异。在云环境中,丰富全面的知识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即时沟通,可以使得工业设计人员轻易搞懂工程设计人员的思路及想法,工程设计人员同样即时理解工业设计人员的理念,形成无差异认识,避免设计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