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2 04:12: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档案馆做好年鉴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主岭坐落于美丽的松辽平原腹地,依傍在东辽河畔。公主岭市档案局馆原名怀德县档案馆,1959年7月21日建立,1980年5月18日,成立怀德县档案局,局馆合署办公。1995年8月,在机关机构改革中,公主岭市委、市政府将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党史研究室撤销,人员和工作职能划归档案局。机构改革壮大了档案局馆的声势,该局馆现有编制总数28人,馆舍面积2668平方米,无论人员还是馆舍面积,公主岭市档案局在吉林省县级局馆中都排在前列。
依托人员和办公环境优势,几年来,公主岭市档案局坚持一手抓科学发展,一手抓服务大局和民生,在发展中服务,在服务中发展,各项工作做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特别是在档案库建设、档案馆升级、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资料编研、地方志和年鉴撰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改革创新,建设“一馆四展”
历史是发展的,作为其载体的档案也应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公主岭市档案局开拓创新,眼睛瞄着馆藏档案,心里想着社会需求,誓要变死的档案为活的信息和资源,为老百姓服务,为市委和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2004年,为服务于当时市委、市政府就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部署,公主岭市档案局主动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以及教育部门联系,提议依托档案资源优势,在公主岭市建设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党史资政育人、党员先进性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一体的“一馆四展”,作为全市永久性的教育载体。这一建议得到市委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先后三次讨论研究,并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抓展馆建设工作。在市委重视下,一项繁重的工作变成了“一家搭台,多家唱戏”的政府行为,档案局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顺畅了很多,经费难题也得到了解决,全局同志与各部门齐心协力,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展馆建设任务。
记者实地参观了展览,展览名为“热土豪情唱大风――公主岭人奋斗史和公主岭市发展史”。展馆位于档案局的一楼左侧,据了解,展馆原为档案库房,为了方便广大市民参观,特将库房移至二楼,将一楼布置为展馆。展馆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展出照片1000多幅,实物500多件,史料文字1.5万字。“一馆四展”的建成,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开拓了新天地,也使档案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全市机关干部、中小学生以及域外公主岭籍的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参观。令人感慨的是原在公主岭市的前身怀德县工作过的五位县委书记,都已是年逾九旬的高龄老人,他们聚会岭城参观展馆,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在留言中鼓励公主岭人勇立改革排头,抓住机遇再创辉煌。由于有了“一馆四展”,也使得公主岭市对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了载体和平台,全市有3.8万名党员到展馆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扶摇直上,续写新的华章
“一馆四展”的建成,使公主岭市档案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在此基础上,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不断地创造辉煌。
爱国主义教育展馆建成后,为进一步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地位,推进全市档案事业不断前行,按照全省档案事业发展要求,公主岭市档案局决心尽快将档案馆建设成“四个基地”建设AAA馆。为此,全局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攻坚克难不停步,在创建“四个基地”AAA馆的过程中,局馆班子召开调度会30余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10余次,深入到相关部门寻求支持近百次。在具体工作中采取激励机制,把任务分解落实到科室和人头。攻坚阶段,全局上下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就这样,在全局干部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05年年底高标准完成了建设任务,以388.6的得分在吉林省率先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进入省AAA馆先进行列。为此,局馆受到了公主岭市委、市政府的通令嘉奖。
荣誉和成绩面前,公主岭市档案人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在吉林省和四平市档案局馆领导的支持下,瞄准了新的更高目标:争取用三年时间,把市档案馆建成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为此,全馆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围绕档案馆“物质保障上水平、基础业务上质量、开发利用上层次、法制建设上水平”,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三年中,为了不断改善馆藏结构,他们在接收文书档案的同时,注重接收了会计、、区划、土地、婚姻、地名、科技、声像等不同门类及载体档案17种,征集部门奖杯、奖牌、名人字画、老照片、书稿珍贵文物等100多件,馆藏档案数量由原来的15万卷增加到21万卷。每年市档案局都有计划地对馆藏档案保管状况进行普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抢救,共缩微档案1784卷,裱糊273卷。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文件级微机检索,共录入文件级档案目录431684条,对古老珍贵、利用频繁档案12530卷进行了全文扫描。通过维修和改造,馆室面貌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馆合面积由原来的2000平方米增加到2668平方米,新增了目录室、微机室、安全监控室等,还购置了臭氧杀毒灭菌机、防磁柜、打印机、去湿机、摄影仪等先进的管理配套设备,安装了库房烟感防火自动报警系统和远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及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创建,公主岭市档案馆实现了馆合标准化、设施现代化、馆藏系统化和功能扩大化。苦心人,天不负,2009年4月,公主岭市档案馆以95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专家测评组考评验收,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公主岭市档案局班子的理念是:让有志者成才,让成才者有为,让有为者辉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全馆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靠着团队这种一心为事业,无私作奉献的精神,公主岭市档案局馆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地书写着历史。2011年10月27-28日,公主岭市档案局又顺利通过吉林省档案事业发展评估验收,以98.98分获得了全省县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不偏不废,地方志和年鉴编写一样精彩
在发展档案事业的同时,公主岭市地方志工作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公主岭市档案局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如期完成了市志编修工作,2009年出版的《公主岭市志》是建国后迄今为止的二轮修志,是《怀德县志》的续志。二轮修志从启动到完成共用了5年时间。2009年,志书公开出版发行。2010年,市志荣获吉林省社科类第3届社会科学与市志优秀成果奖。同时出版的还有《公主岭市影像志》,与《市志》相得益彰,图文并茂,其创作思路受到了好评,获吉林省档案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几年来,在集中编修市志的基础上,公主岭市档案局也坚持了市年鉴的编写。《年鉴2008》就是在市志完成总撰之前,将大部分人力转移到年鉴工作上,而且做到了当年启动,当年完成。该部年鉴2009年在全省县级年鉴编撰质量评比中获综合三等奖。
2004年开滦集团公司机关实现办公自动化后,开滦档案编研工作开始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局域网办公系统传递收发资料,实现了资源网络共享。同时,利用局域网档案管理平台查询馆藏档案资料,通过互联网搜索工具查询所需信息,并直接下载使用。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大大缩短了编研成果时限,提高了工作效率。2004至2014年,开滦档案馆累计完成了1380多万文字量的编研任务,在开滦档案馆全部编研成果中所占比例超过60%。
与传统的档案编研手段相比,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编研呈现出以下优势和特点:
(一)手段更加便捷。以《开滦煤矿志》为例,1986年编纂工作开始启动,1998年完成1-5卷分卷编修出版。当时的资料搜集、文稿编辑大多是手工抄录或油印,不仅速度慢,而且劳动强度大,编纂任务完成后留存下数万页的手稿。2008年,开滦档案馆开始续修《开滦煤矿志》,续志的各个工作环节全部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使用计算机对文稿统一录入,编辑时可以随意复制,随意排版,计算机的拼写语法、图表插入编辑等功能,使许多传统手工操作无法实施的操作快速得到处理,成稿电子文档也很好保存,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手段的便捷优势。
(二)选材更加系统准确。开滦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投入使用之前,查询开滦档案资料需要经过检索目录、原卷借阅等程序,手续繁琐耗时。要想掌握某个专题的档案资料,需要翻阅数十本纸质档案目录,搜集到一起需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2007年后,随着开滦综合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开滦馆藏档案资料逐步实现网上查询和局域资源共享。使用者坐在电脑前,键入检索关键词,会搜索到全部相关档案案卷条目,由此可以系统了解某一专题的馆藏情况,更好地确定选材范围和选材内容。
2008年,在编写《开滦130年人物纪事》一书时,笔者利用当时的扫描数据库资料,很快查询到胡华、金达、那森・爱德等人的案卷线索,又通过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网站、香港某铁路网页,查询到金达去世时间、那森・爱德离职后情况、胡华开滦任职前的情况等信息,并确认了修筑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的某些细节,充实了文稿内容。
系统准确利用档案选材在清史项目实施过程中再次得到验证。2012年,开滦档案馆承担了国家清史项目《开滦煤矿档案史料》的编纂任务。项目组利用综合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很快检索并筛选出数万页断限内的专题档案资料。在打印录入过程中,档案管理平台的原文缩放功能使许多模糊不清的档案原稿变得易于识别,提高了材料的准确性。
(三)资料利用更加高效安全。通过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同时看到需要的内容,这就解决了传统方法多人不能同时阅看这一难题。开滦馆藏4万余卷档案中,许多档案原件已过百年。这些当属“文物级”的历史资料,已经不起人们的反复折腾。如果频繁调阅原件,势必会影响到这些珍贵历史资料的长久保存。使用档案平台直接阅读扫描件,或下载打印后使用,不仅更加容易识别,还有效防止了珍贵档案的残缺遗失等现象的发生,档案利用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四)受众更加广泛。开滦档案馆充分利用网络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等优势,将编研成果以信息、电子书等方式上传,扩大了阅读范围和影响力。2014年,《开滦史鉴》PDF电子书正式上线,走出了网上办刊的关键一步。
二、信息化档案编研面临的新问题
(一)编研成果的数字化应用有待提高。开滦的编研成果主要以纸质成果为主,多媒体方式(光盘、电子书等)的推广力度不大。利用网络等方式对外成果等手段尚处在尝试阶段,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深层次系统开发的功能不够完善。由于人员素质、软件设计等原因,档案管理平台的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资源共享还只局限于各个区片,编研素材仍以馆藏资料为主,对档案资料的挖掘深度不够,档案信息平台的功能有待拓展延伸。
(三)队伍素质及档案利用开发意识有待提高。开滦编研工作仍处于“独立编研”状态,互相之间缺乏互动协作,“重管理,轻利用”的形象普遍存在,在档案编研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资源,推进开滦档案数字化建设,为档案编研提供技术支撑和保证。目前,开滦直属区域及下属26家基层单位已搭建起档案综合信息平台,档案材料的筛选更加便捷。因此,开滦档案馆及下属档案科室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档案编研资料的内容筛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实际可行的档案选题。按层次开发,由浅入深逐步实施。
数字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说有了人、设备和馆藏就可以顺利的开展数字化工作了,其中涉及到诸如数字化范围的确定、相关数字化标准的确立以及档案中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界定、存储格式和长久保存等问题,因而必须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统筹规划数字化工作并解决数字化过程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小组的成员必须包括熟悉馆藏和利用情况的工作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和法律人才等等。
二、确定数字化的范围
由于归档范围制定的比较宽泛,同时各个档案馆对接收档案的数量也没有限制,因而在中国,档案的进馆率高达60%-70%,而在美国则仅有3%-5%。有此可以看出,中国档案馆馆藏量是很大很丰富的,同时也不排斥一些资源重复建设和没有进馆价值的档案的存在,因此,如果对所有的馆藏都进行数字化,不仅会使其工作量和投资规模在整个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占很大比重,同时也会使得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局限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这样数字化工作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和其大笔投入就会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档案数字化的目的不外乎两点:即保护和利用。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只需要进行有限范围的数字化工作。需要用数字化副本的方式加以特别保护的濒危档案只是少数,况且这种方式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类档案的长久保管问题,受数字载体物理寿命和技术寿命的限制,这些濒危档案的数字化副本可能比其原件更加脆弱;至于为建立数字档案馆、便于利用而进行数字化,则必须从实际利用率的角度对拟数字化档案进行投入效益分析,毕竟在数字档案的寿命期内其网络利用频度足以抵偿其不菲成本的也只是少数。由上可以看出,没有必要对所有非数字馆藏进行数字化。
笔者认为,数字化工作小组要根据馆藏特色和利用统计等本馆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数字化的范围,可以把选择的角度确定在四个方面:一、对最能体现档案馆馆藏特色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二、对档案馆中最为珍贵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三、对馆藏档案中咨询和利用频率最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四、对濒危、经过鉴定确认具有极其重要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确立数字化范围的工作,丝毫不比数字化转换存储和保管维护工作轻松,有时可能需要对每份文件进行再次鉴定,同时,在此过程中,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和利用等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要在此阶段完成的。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随后开展的工作而言,是质量的保障,也是提高效率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
三、不能忽视档案数字化时涉及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数字档案馆在资源采集、加工、利用和网络传播等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比如公民的知情权、档案所有者和产权人的知识产权以及隐私权等。其实,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时也会涉及到著作权问题,这点人们通常在数字档案馆的利用阶段或是发生纠纷时才开始关注。笔者认为,在数字化工作开展之前,档案著作权问题就应当引起关注。
档案数字化权是档案著作权人专有的一项权利,在1999年12月国家版权局颁发的《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中规定:“将已有的作品制成数字化制品,不论已有作品以何种形式表现和固定,都属于复制行为”,而复制权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由此可见数字化权的专有权地位已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确认,不容更改。在进行数字化工作之前,数字化工作小组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待数字化档案的著作权所有者进行界定,合法取得档案数字化权。
首先,要区分待数字化的档案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一方面,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在档案馆中有大量具有著作权意义的作品档案,如立档单位的年鉴、产品工艺设计、工程项目设计文件、个人生活中的声像材料等等。这些都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但也是社会感兴趣、利用率较高的档案。档案馆不能因为著作权问题而剥夺了人们的利用权利,这就造成了著作权和公民知情权的矛盾。另一方面,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法律法规等不享有著作权保护的、超过著作权保护期的、著作权保护地域范围以外的档案资源不需要考虑著作权问题。因而,区分待数字化的档案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后,就可以集中力量解决那些受著作权保护的档案所涉及到的问题。
其次,在进行数字化时要区分哪些行为是“合理使用”,哪些不属于“合理使用”。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作品;这就说明如果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陈列或者保存档案,则属于合理使用。如果档案馆对传统档案进行数字化,不仅是为了保存版本的需要,而且是为了建立数字档案馆,便于网上利用,事实上就可能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这就要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要区分是直接转化行为还是二次加工的编研行为。
所谓直接转化,就是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原始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行为。处理后的数字化档案无论从视觉感知还是信息内容都是与档案原件保持高度一致的,数字化工作者并没有进行创作性的智力劳动,所以这种数字化的行为,可认定为复制行为,因而可以按照有关复制行为的法律规定来保护相应的著作权。
所谓二次加工,就是将档案按照国家规定、社会需求、工作要求和一定的编排体例进行适当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工作。这时的数字化行为已经不是复制的行为,属于数字化手段下的档案编研的范畴。在此过程中,要同时注意两方面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一方面,对原始档案进行利用、删减、更改的过程,要按照《档案法》和《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同时要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保护档案作者的有关权利;另一方面档案工作者的编撰活动也付出了自身的智力劳动,依据法律规定,对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应享有相应权利,也要对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予以确认。
数字化工作是建立数字档案馆的基础性工作,数字内容对数字档案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日后档案馆良好运行的一个保障,因而各级档案馆在建立数字档案馆时,应当将数字化工作作为数字档案馆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数字化之前应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军:《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著作权保护》,《档案与建设》,2002(4)。
2、戴定丽:《试论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版权问题》,《档案》,2002(3)。
3、贾妹:《数字档案馆与著作权问题初探》,中国期刊网。
(一)综合目标
1、以《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为依据,执法检查9个以上单位(部门)的档案工作。
20*年6月至9月,区档案局组织人员先后对区教育局、密地街办、区统计局等9个单位开展了执法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单位能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但个别单位存在着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人员更换频繁,工作积极性不高,重经济轻档案的工作观念一时难以改变。
2、监督、指导和认定5个以上区级机关档案规范化建设。
20*年,区档案局按照《四川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积极开展档案业务规范化认定工作。经过努力,已完成了南山街办、区公安分局、弄弄坪街办等10个部门、单位的档案规范化认定、升级和复查工作。其中区公安分局在省一级规范化档案考评中以99.2分的高分顺利通过认定,创造了攀枝花市档案规范化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最好成绩,提升了**档案工作形象。
3、监督、指导和认定10所以上区属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
截至10月中旬,区档案局陆续完成了对8小、16小、20中小等10所区属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监督、指导和认定工作。
4、征集5件以上反映**重大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料入馆。
先后完成了《20*年**统计》、《20*年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年**年鉴》、《四川省攀枝花市**群众工作资料汇编》、《攀枝花乡镇年鉴20*》等资料的征集进馆工作。目前,正着手争取将“花雨金沙”晚会光盘资料、“创卫”档案资料作为重大活动档案进馆保存。
5、档案信息化建设,完成档案全文数字化2.5万件以上。
经向市档案局业务处咨询,该项工作由市档案局购置相关扫描录入设备后统一开展,现暂不进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尽最大努力接收了一些单位的档案目录数据和实体,极大地缩短了档案查阅时间。
6、查阅利用档案,接待查阅利用300人次以上。
20*年1月至10月,区档案局共提供群众查阅档案服务350余人次,预计全年至少接待400人次以上。
7、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上报信息8条以上。
1至10月,区档案局在《攀枝花日报》上发表档案信息4条,上报区委办《**动态》信息23条,累计份数25份,已超额完成区委宣传部下达全年目标20份的任务。
8、加强基础设施和业务建设,为创建省规范化建设一级档案馆标准做好积极准备。
区档案局以书面和口头方式向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汇报了创省一级档案馆的筹备工作情况,此项工作按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正有序地开展。
9、举办全区档案业务培训班1至2期。
4月份和8月份,区档案局先后在区建管局和银江镇举办了两期档案业务培训班,来自全区机关、学校、镇、社区和行政村的近100名档案人员参加了培训。
10、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不低于20*年总额。
档案系统情况特殊,各级档案部门经费都很紧张,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十分困难。“8.30”地震发生后,区档案局向省、市档案局书面汇报档案馆和办公室受损情况并请求支持,由于今年全省各地均不同程度受到地震灾害波及,目前看来得到上级支持的希望不大。今后如有机会和可能,我们将积极向上级档案部门争取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保证目标
1、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2、建设一支团结、低耗、高效、廉洁的职工队伍。
3、认真做好组织、宣传、党风廉政建设、人才、精神文明建设、工会、信息、办理提案和意见、综治及维护稳定工作、保密、政务服务等工作。
4、全面完成“三定方案”确定的其它职能工作及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
20*年,区档案局从工作全局出发,主动服务和服从于全区工作大局,努力在单位内部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合作的工作局面。一是按照新时期群众工作要求,认真配合区群众工作局,做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期间群众工作,排除了不稳定因素阻碍档案工作发展。二是组织学习区纪委孙超书记在全区廉政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加强档案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以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状态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三是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制订了与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相适应的人员考核考勤制度,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三)单项目标
1、监督、指导、参与“创卫”后续档案资料整理扫尾工作,为“创卫”工作的最终完成尽职尽责。
2、监督、指导“创模”档案资料准备、归档工作和参与论证“创模”档案资料迎检方案,确保“创模”工作档案顺利通过考评验收。
5月初,在区档案局的监督、指导、参与下,区创卫办后续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圆满结束,国家爱卫会正式命名攀枝花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卫”工作取得圆满胜利。“创卫”工作结束后,区档案局立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监督、指导“创模”档案资料准备、归档工作中,确保“创模”工作档案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组织的考评验收。
(四)超额目标
1、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正着手建立**档案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展览反映**社会风貌的图片资料。
2、经过协调努力,区编办同意在**档案局增挂“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牌子,为居民提供现行文件查阅利用服务。
二、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们将在20*年工作基础上,把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抓好档案工作结合起来,以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2009年工作思路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重点抓好社保档案、医保档案、社区卫生档案、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等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档案,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各个部门、单位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个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查询利用体系。
(一)综合目标
1、以《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为依据,执法检查9个以上单位(部门)的档案工作。
20*年6月至9月,区档案局组织人员先后对区教育局、密地街办、区统计局等9个单位开展了执法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单位能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但个别单位存在着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人员更换频繁,工作积极性不高,重经济轻档案的工作观念一时难以改变。
2、监督、指导和认定5个以上区级机关档案规范化建设。
20*年,区档案局按照《四川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积极开展档案业务规范化认定工作。经过努力,已完成了南山街办、区公安分局、弄弄坪街办等10个部门、单位的档案规范化认定、升级和复查工作。其中区公安分局在省一级规范化档案考评中以99.2分的高分顺利通过认定,创造了*市档案规范化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最好成绩,提升了*档案工作形象。
3、监督、指导和认定10所以上区属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
截至10月中旬,区档案局陆续完成了对8小、16小、20中小等10所区属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监督、指导和认定工作。
4、征集5件以上反映*重大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料入馆。
先后完成了《20*年*统计》、《20*年*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年*年鉴》、《四川省*市*群众工作资料汇编》、《*乡镇年鉴20*》等资料的征集进馆工作。目前,正着手争取将“花雨金沙”晚会光盘资料、“创卫”档案资料作为重大活动档案进馆保存。
5、档案信息化建设,完成档案全文数字化2.5万件以上。
经向市档案局业务处咨询,该项工作由市档案局购置相关扫描录入设备后统一开展,现暂不进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尽最大努力接收了一些单位的档案目录数据和实体,极大地缩短了档案查阅时间。
6、查阅利用档案,接待查阅利用300人次以上。
20*年1月至10月,区档案局共提供群众查阅档案服务350余人次,预计全年至少接待400人次以上。
7、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上报信息8条以上。
1至10月,区档案局在《*日报》上发表档案信息4条,上报区委办《*动态》信息23条,累计份数25份,已超额完成区委宣传部下达全年目标20份的任务。
8、加强基础设施和业务建设,为创建省规范化建设一级档案馆标准做好积极准备。
区档案局以书面和口头方式向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汇报了创省一级档案馆的筹备工作情况,此项工作按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正有序地开展。
9、举办全区档案业务培训班1至2期。
4月份和8月份,区档案局先后在区建管局和银江镇举办了两期档案业务培训班,来自全区机关、学校、镇、社区和行政村的近100名档案人员参加了培训。
10、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不低于20*年总额。
档案系统情况特殊,各级档案部门经费都很紧张,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十分困难。“8.30”地震发生后,区档案局向省、市档案局书面汇报档案馆和办公室受损情况并请求支持,由于今年全省各地均不同程度受到地震灾害波及,目前看来得到上级支持的希望不大。今后如有机会和可能,我们将积极向上级档案部门争取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保证目标
1、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2、建设一支团结、低耗、高效、廉洁的职工队伍。
3、认真做好组织、宣传、党风廉政建设、人才、精神文明建设、工会、信息、办理提案和意见、综治及维护稳定工作、保密、政务服务等工作。
4、全面完成“三定方案”确定的其它职能工作及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
20*年,区档案局从工作全局出发,主动服务和服从于全区工作大局,努力在单位内部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合作的工作局面。一是按照新时期群众工作要求,认真配合区群众工作局,做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期间群众工作,排除了不稳定因素阻碍档案工作发展。二是组织学习区纪委孙超书记在全区廉政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加强档案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以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状态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三是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制订了与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相适应的人员考核考勤制度,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三)单项目标
1、监督、指导、参与“创卫”后续档案资料整理扫尾工作,为“创卫”工作的最终完成尽职尽责。
2、监督、指导“创模”档案资料准备、归档工作和参与论证“创模”档案资料迎检方案,确保“创模”工作档案顺利通过考评验收。
5月初,在区档案局的监督、指导、参与下,区创卫办后续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圆满结束,国家爱卫会正式命名*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卫”工作取得圆满胜利。“创卫”工作结束后,区档案局立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监督、指导“创模”档案资料准备、归档工作中,确保“创模”工作档案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组织的考评验收。
一、进一步明确职责,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文件利用工作
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已纳入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体系,由县档案局负责已公开现行文件收集和移交工作的管理;县档案馆作为县政府政务信息的公共查阅室,负责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接收、整理、保管,并及时向社会提供利用。县档案局要积极创造条件,认真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舒适和方便快捷的查阅环境。
二、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文件收集利用工作
(一)资料来源。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文件资料主要来源于县政府机关及所属的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部门,特别是人事、劳动、国土房管、建委、公安、工商、税务、农业、林业、卫生、民政、交通、计生、环保、教育、水电气等单位制发的各类政策性、公益性的非保密文件和定稿形成的有关文献、志书、年鉴等。
(二)专人管理。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本机关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收集和移交工作,加强与档案馆的联系,将已公开现行文件统一集中到县档案馆,由县档案馆统一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单位联系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请于12月15日前报送大足县现行文件利用中心(联系电话:437*****,联系人:**)。
(三)文件移交。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市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可在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上查阅)规定的政务信息公开范围,认真清理需要送交的文件资料,将编制并公开的政务信息公开指南、政务信息目录和本机关制发的可以公开的文件在有效载体公开的10日内向县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移交纸质文件正本2份和电子文本1份,以便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及时收集、整理并集中向社会公众提供利用服务。
(一)督促指导、全面开展业务工作
1、认真做好了馆藏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好了档案资料的整理上架排序工作,确保馆藏档案资料便于查找利用;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随时察看、切实落实“八防”措施,确保了馆藏档案的完整与完全。
2、督促指导各乡(镇)、各单位做好上年度形成的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根据档案法律法规,要求各乡(镇)、各单位在6月份前做好上年度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我局安排人员上门督促指导,帮助档案工作人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督促完成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目前,全县各乡(镇)、单位均完成了档案资料的收集,部分乡镇、单位已经完成了整理归档工作。
3、重点实施“十二·五”规范进馆规划。今年安排了24个县直单位的到期档案进馆。为做好这一工作,年初以两办名义行文,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档案工作和档案规范进馆的通知”;并以两办名义召开档案规范进馆工作会议、举办培训班,24个县直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和培训。之后将24个县直单位划片、分组,全局人员每人都有任务与责任单位,负责具体的工作督查和上门指导。通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现已接收县扶贫和移民办等单位的档案(含电子目录)68卷、220件进馆,接收上年度应该进馆的档案205卷、334件。其他单位均已安排人员整理、录入目录,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
4、积极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及咨询工作。热情接待来馆咨询、利用档案的各界人士,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耐心做好接待、解释等工作。目前共接待近百人次,利用档案170余卷(册),较好地为领导决策、工作查考、落实政策、社会养老、解决纠纷等提供了档案依据。
5、积极做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指导工作。年初,要求全县各乡(镇)、各单位根据《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到领导重视、将该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解决好规范化管理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等实际问题。指定负责联系、指导、督促的责任人,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为申报评审做好准备工作。
6、做好了“8号令”贯彻执行的督查工作。县局成立“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审核领导小组”,做好宣传学习、培训指导和贯彻审查工作,各乡镇各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积极征求意见、讨论修改、制定申报“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7、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组织全局干部学习国家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同时广泛调查,结合本县实际,修订《县档案馆收集档案和资料范围实施细则》,呈报市局审批。
8、组织全县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国际档案日”活动。5月份,结合上级档案部门的安排,成立“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开展宣传活动。印制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手册200余册,向有关单位及社会各界发放;组织全县档案工作人员参加“档案知识竞赛活动”和“档案在你身边”征文活动。同时,建立由各乡镇、各单位档案宣传员组成的档案宣传队伍。明确了档案宣传重点和信息报送范围、形式、阵地、目标任务与要求,在单位分管领导的督促下,认真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9、认真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完成了《年鉴(2011)》近3千字的资料上报。
(二)强化责任、组织完成中心工作
1、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在认真抓好单位年度党建工作的同时,协助挂点社区搞好党建工作。积极做好“三送”工作,做到人员、经费、制度落实,确保“三送”工作常态化、全覆盖。
2、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有关规章制度。
3、认真落实本单位的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
4、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已初步与福建泉州客商接洽五星级酒店投资建设项目,并在促成广东广州客商与企业共同兴建水泥构件厂等项目。
(三)、存在困难与建议
原来编制紧,人员少,后虽增加了编制、增设了机构,但人员较难进来,仍缺少年轻干部,县中心工作、档案信息化等开展困难,进度缓慢;经费不足,档案保护与抢救欠帐较大。
建议:一是请尽快按现有机构编制安排充实年轻人员;二是请县委、县政府免予对档案局招商引资等工作的考评,以加快完成到期档案规范进馆进度;三是增加档案工作经费,以加强档案保护与抢救。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实施县“十二·五”档案进馆规划,搞好档案资源建设。完成其余单位到期档案进馆。加强民生档案的归档督促指导工作,着手接收民生档案。
2、加大改制企业档案的督促指导,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及移交保存工作。
3、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建档工作的指导力度,强化项目建设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4、建立特色、亮点档案。出台有关政策,加强苏区振兴工作档案的管理,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强攻乡村旅游文化目标,建立好县域旅游资源档案,接收文化旅游节等体现地方特色的档案进馆。
5、搞好馆库建设,展现新馆的全新面貌,将县档案馆建成查阅利用档案、了解及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15-02
收稿日期:2013-09-25
作者简介:赵湘渝(1963-),男,河南林州人,副研究馆员,从事档案规范化管理与方便利用模式探讨研究。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是毕业生本人与用人单位直接面议、双向选择、多次比较后签订三方协议书、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确定分配派遣方案,经省教育厅批准后执行的分配就业方案。这种分配就业模式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都提供了更广、更多的选择机会,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结果是人才流动更加频繁,单位退档、毕业生跳槽、毁约改派、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外企、民企、私企等中小企业就业,允许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之内有一次改派机会等促进就业政策措施,特别是高校的扩招和民办高职院校雨后春笋般的兴起,致使每年有更多的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去向由过去的清一色“单位人”,变为今天的就业单位无人事管理权而委托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的“社会人”,这给高校毕业生档案“安全、及时、准确、完整”转递到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只有抓住了“档随人走”的人——即个人人事档案的当事人要主动关注自己的个人档案去向与动态(档案的当事人要及时查询并确认自己档案是否转递到指定的位置),与此同时,学校方面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规范工作,才能确保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开展学生档案知识讲座,让毕业生了解个人人事档案相关知识和归档转递流程要求;学校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相关人员通力协作,切实做好毕业生归档和转递工作
(1)让毕业生了解个人人事档案的相关政策法规,知悉毕业生归档材料的清册内容,毕业生归档材料包括哪些材料,提高毕业生对个人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更多地了解毕业生归档材料要求、档案归档与转递流程、毕业生派遣工作程序、毕业生立卷归档(个人档案)要求等的相关信息。如《报到证》应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并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报到证管户口和档案的转移去向,即除北京和上海市外的任何一个城市上户口落档案。《学籍卡》是学籍认证、考学、考职、评聘职称评定、转正定级等的重要依据。个人档案内相关材料的缺失会导致本人以该档案材料为依据的个人证明等无法办理,这会直接影响到个人合法利益的维护和正常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2)让毕业生了解机要文件转递档案是怎么一回事,机要文件转递有哪些前提条件、要求和须知:机要局规定县团级以上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必须与机要局建立了机要投递关系后,方可为该单位投递机要文件,否则不给投递机要。如没有机要投递关系的中学就只能将机要文件投递到他的上级机关教育局;如外企、民企、私企没有国家人事部门规定的人事管事权,就只能将员工的人事档案委托给当地的人才中心进行管理。机要文件查询规定在一年内凭机要文件编号协助查询,超过一年期限后机要局就不再协助查询了。(3)个人档案是组织建立,并由组织保管和使用的个人人事材料,具有查阅和凭证作用。本人及亲属不能接触到本人的个人人事档案。个人人事档案在转递过程中,本人应当及时查询档案的转递动态,并及时到档案转入机构查询和确认个人档案是否已经准确转入到档案管理单位。(4)毕业生派遣工作规定两年之内变换用人单位必须经过改派,每位毕业生两年之内只有一次改派机会。改派必须有原单位的解约函(证明信)、交回第一个报到证、提供第二个用人单位的调档函或劳资协议书。改派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报省教育厅批准后执行。改派后持报到证到户口迁出地公安机关改变户口迁入地并加盖公章。改派后持报到证的附件通知书到个人档案所在单位转递个人档案,将通知书交给个人档案所在单位,请求将过时的通知书取出销毁,将新通知书装入个人档案并按照通知书上的转入单位转递个人档案。(5)“档随人走”是档案转递的原则,包括人档不能分离,毕业生上户口时要求见该毕业生的个人档案后,才能上户口。深圳市人才中心要求毕业生档案与户口同步管理。
二、通过机要方式转递毕业生档案校院分工及注意事项
(1)档案馆专职档案员负责找好“时点”拷贝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的《毕业生派遣数据》,打印“机要转递四联单”,裁切“机要转递四联单”,在“机要转递四联单”上加盖公章。负责联系省机要局上传下达机要文件转递要求,了解机要接收单位的要求,确定学校毕业生档案送到省机要局时间,订专业车辆、定人员和搬运工人。(2)档案馆安排布置本校各二级学院归档、整理、移交时间、召开培训会、下达文件、确定联系人员建立联系(专职人员指导监督、兼职人员)确定各二级学院的装档时间。(3)毕业生档案以个人为归档单位,该生的所有归档材料都应夹在该生的《毕业生登记表》中,包括学年鉴定、思想品德鉴定表、学籍卡、体检表、党团材料、奖惩材料、报到证等。(4)学院分班为装档单元,按要求规范整理毕业生材料,并在专职档案员的检查和指导下完成装档封袋工作。(5)学院分班提取毕业生的高中档案,检查、清点、确认毕业班各班学生的高中档案准确无误后签字验收;然后按学号排序(小号在上,大号在下)检查是否有误,检查无误后方可与大学期间产生的档案材料合并装档。(6)学院提前安排专人到档案馆粘贴机要文件信封,并负责将《机要转递通知单》和《机要转递回执单》装入机要信封。专职档案员负责检查机要转递信息是否准确无误!接收机要文件单位是否建立了机要文件投递关系,机要文件信封的书写是否符合机要文件投递要求。(7)学院分班汇总毕业生在校期间产生的档案材料,特别是存放在党支部书记处的党员材料,应当归入毕业生的个人人事档案袋内,学院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将学院带来的大学期间档案材料与入学前的高中档案合并后装入本人的机要信封,同时对照《毕业生归档材料清单》检查每一位毕业生材料归档情况,确认每个毕业生已经装档的材料名称和份数。专兼职档案员共同确认全部个人档案材料装完后,再进行检查,经过抽查无误后封袋转递。(8)学院负责将异常情况在《毕业生归档材料清单》的备注栏内特别注明,确认是专升本、本校保研、考上本校或外校研究生、存档或缓期转递、留降级、待补考延迟毕业等情况。(9)学院根据以上情况分门别类处置毕业生档案,按《本校专升本、本校保研和考上本校研究生清单》、《存档或缓期转递清单》、《留降级、待补考延迟毕业清单》要求,分别打綑向档案馆移交以上学生档案。(10)对正常毕业生和考上外单位研究生的档案,按照每一张《机要转递清单》上的顺序排列和打綑毕业生档案等待转递,在等待转递过程中《机要转递清单》上的档案发生变化,如毁约改派、要求存档或缓期转递的,必须在《机要转递清单》上特别注明情况,处置人必须签名。(11)档案馆负责“安全、及时、准确、完整”地将毕业生档案材料转递到用人单位或档案托管机构(毕业生档案材料齐全,机要文件袋严密包封)。
三、毕业生因特殊原因需申请办理档案暂缓转递规范
毕业生延缓转递个人档案程序:本人写出书面延缓转递个人档案申请书,说明为什么要办理个人档案暂缓转递理由,经学院考证、审批同意并明确给出处理意见(须审批人签名加盖学院公章),然后申请人持批准后的申请书到档案馆学生档案室签订《毕业生档案暂缓转递协议书》,最后由专职档案员在整理归档完成后,在转出该生档案之前抽出该生档案留下即是。
1.基本活动方面
(1)从传统档案收集向档案知识积累拓展。建立数字档案馆系统与主要业务系统(包括工程项目系统、创新管理系统、客服知识库等)的接口与集成,全部实现数据自动归档导入;通过业务流程分析,确定每项主要业务活动中会产生哪些文件,哪些文件有价值,应该归档,从而制定更为详细、具体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制定外部信息收集范围与程序;建立隐性知识显性化(文档化)的制度与方法,即确定哪些员工的哪些方面的隐性知识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显性化,形成文档;采用内容管理技术,全面推进企业内各种信息、知识的整合与集成,建立公司统一的知识库。
(2)从传统档案整理向档案知识组织发展。建立以职能活动为分类标准的主分类体系、以信息类型为分类标准的辅分类体系,逐渐取代原来的分类方案,主分类体系。辅分类体系按照信息类型依次分为:制度与流程、模版与表格、行政公文、最佳实践与案例、计划与总结、合同与协议、策划与方案、会议材料、出版物、资质与证书、调研与咨询报告、媒体报道、行业资讯、培训课件与资料、技术图纸、其他,共计16项类目。
(3)从传统档案鉴定向档案知识评价创新。采用宏观鉴定论,根据机构的级别、职能活动的重要性对文件进行批处理式的鉴定,将高层机构在重要职能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定为长久保存,将低级别机构在不重要的职能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定为无需保存或短期保存。与档案形成者、利用者合作,共同鉴定档案价值。通过对利用情况的统计与对用户反馈信息的掌握,研究将一些档案的保管期限降低的可行性。
(4)从传统档案服务向档案知识服务过渡。将档案信息集成到省公司的统一搜索之中,为其他业务系统提供插件式服务,将档案知识服务融入企业工作流程,例如将档案知识服务融入到公文起草环节;以珠海分公司为试点,打通档案管理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将档案信息转化为知识资源,供知识管理系统调用;继续做好年鉴编纂,围绕公司核心业务、中心工作与战略决策,选择并实施编研项目。
2.支撑活动方面
(1)营造促进档案管理的企业文化。组织对各部门负责人、主要业务员工的档案知识管理培训,提高全员的档案知识意识;档案部门经常以彩信或短信的形式将档案工作情况发给各位员工了解,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在公司网站、数字档案馆系统上,一组档案开发利用案例,提高公司员工对档案价值的重视;倡导“信息传递价值”、“知识创造价值”的企业文化氛围,打造成功的学习型组织。
(2)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组织与制度体系。广东移动建立了一套以省公司档案管理室为中心的,包括各市公司档案室,各部门、各项目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在内的档案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并组织修订了知识管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考核指标体系,使形成、积累文件,文件归档、知识贡献成为全员职责,这些为RMBKS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组织保障。
(3)实施档案人员的知识转型。公司组织对全省专职、兼职档案人员有关RMBKS的专题培训,积极参加移动通信系统内部的垂直交流与省内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横向交流。同时,公司成立了内部档案工作协作组,针对档案知识管理热点难点、档案信息化等专题组织研讨。
(4)构建先进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增加数字档案馆的内容管理功能,实现对各业务系统产生的各种各类数据、文档等的自动获取、充分集成;建设知识门户功能,形成统一的对外服务界面。借助数字档案馆系统,广东移动实现了档案借阅、赋权的短信审批,打造出了7×24(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档案馆,实现档案管理由“纸质化无纸化无址化”的转变。数字档案馆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3.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的总体成效
(1)档案知识资源体系基本建成。自2009年起,公司文件归档率接近100%;企业内部以文档为载体的显性知识归档、收集率达到100%;企业外部与公司经营战略、主要业务相关的信息收集达到80%以上;内部知识型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文档化)达到50%以上;完成了数字档案馆系统与所有主要业务系统的接口或集成,基本实现了各种信息、知识的集成;数字档案馆系统新增了内容管理功能,基本建成了公司的知识文档库。
(2)档案开发利用体系初步形成。2005-2010年,省公司档案利用平均为8465卷件次/年,利用人次平均为39478人次/年;档案利用覆盖率达到90%,用户满意度达到80%以上;平均每年完成3册以上档案编研成果;平均每年为公司核心业务、中心工作和战略决策提供2次专题性档案知识服务。
(3)省市公司全部通过“国家二级”评审。2008年11月5日,省公司顺利通过企业档案管理“国家二级”评审。2010年9月,全省各市公司100%通过企业档案管理“国家二级”评审。2011年1月,广东移动成为广东省首批档案管理示范单位。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之处
1.理念与模式的创新
(1)从知识资产的角度重新认识档案。在传统观念中,档案是“历史记录”,人们更多地将其视为“故纸维”、“旧资料”。而RMBKS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档案作为一种显性知识的载体、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工具,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有效地支持公司业务运转、有力地推动企业战略落实。
(2)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RMBKS实行“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收集什么”的档案知识积累原则,从用户的习惯出发进行档案知识组织,尊重用户的判断开展档案知识评价,实行“用户想怎样用,就让用户怎样用”的档案知识服务原则,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
(3)实现从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档案知识管理的过渡。RMBKS从传统的对档案实体的关注,转移到了对档案所蕴含的信息、知识的关注;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知识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管理技术;从为用户提供浅层的、零散的档案实体查阅、复制等服务,提升到了提供深层的、系统的信息、知识服务,从而实现了从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管理、档案知识管理的过渡。
(4)实现文档一体化、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RMBKS强调运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理论和信息全生命周期理论,对文件运动和文件管理实行全过程管理和前端控制,而且强调档案管理与业务流程集成,将文件生成、归档与利用等活动,嵌入业务流程中,从而真正实现了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RMBKS强调将企业外部的信息(图书情报)也纳入档案知识资源范畴,一并管理,完全实现了图书、情报和档案一体化管理。
2.业务与制度的创新
(1)对归档与收集范围的拓展。RMBKS不囿于传统档案的概念,将一些非正式的文件材料、企业外部的信息、文档化的隐『生知识纳入档案知识资源范畴,纳入文件归档与档案收集范围,大大拓展了传统的归档与收集范围。
(2)对档案分类方案的丰富。RMBKS提出了以职能活动为分类标准的主分类体系、以信息类型为分类标准的辅分类体系的概念与方案,是对传统档案单一分类方案的丰富。
(3)对档案鉴定制度的创新。RMBKS尊重用户对档案的知识价值的认识与判断,强调档案形成者、利用者参与档案价值鉴定的过程,是对传统档案鉴定制度的创新。
(4)对档案服务体系的变革。RMBKS的档案知识服务相对于传统档案服务在服务理念、服务主体、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策略、服务过程、服务时效等方面具有革命性的创新。
3.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1)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的强化与完善。相对于传统档案管理软件而言,RMBKS大大增强了业务系统数据的导人与归档、外部信息的筛选与抓取、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全图文检索、关键词搜索、RSS订阅、知识推送等方面的功能,使得RMBKS具有内容管理、知识管理的功能和特征。
(2)各种新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RMBKS应用了内容管理、智能、统一搜索平台等先进技术,也使得档案知识门户、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等技术得到相应的完善。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推广意义
1.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RMBKS将档案视为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进行管理,强调充分实现档案的知识价值;RMBKS应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和拓展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环节,使之能更好地提供档案信息、知识服务,满足员工的需求,支撑核心业务的运转,从而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对档案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部门承担着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和提供档案资源利用服务的职能,因此,要分析研究不同层次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创新档案服务机制,做好现行文件的利用
将已公开的现行文件直接提供给全校师生及全社会使用,是对档案工作的一大创新,它直接发挥着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开辟档案利用工作的新天地,也成为政务信息公开和体现的重要平台。首先,我们档案馆开辟了现行文件阅览中心,使现行文件查阅覆盖了全校及社会各部门,使利用者能查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其次,提供电话咨询、电话预约查档、代抄代复印等服务,方便群众利用,通过印制目录、媒体宣传,报道已公开的现行内容、查询手续和用途。再次,我们将加大已公开现行文件中心的宣传力度,宣传文件中心地点、接待时间、利用手续、文件内容,档案利用效果等,扩大服务范围,满足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使档案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服务。
二、加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利用效果的最佳手段
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多种多样,编研工作是档案馆积极提供利用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档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具备深厚学养。也就是说,只有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档案编研工作更优质、更高效,才能向社会提供更好的利用服务。从档案利用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来看,编研工作是提高服务效率的最好服务形式。利用馆藏优势,将相关档案材料系统化,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系统详尽的档案史料,如《年鉴》《专题档案目录汇编》《干部任免信息汇编》《历年学科带头人汇编》《千百万工程人员名单》《教职工获奖汇编》《历年学生名册汇编》《历年毕业证学位证汇编》《教职工评定职称汇编》等,将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在我们学校的编史修志工作中,利用档案人次多、利用档案资料的数量大,特别是近几年,个人编史、个人文集和续写家谱、家人传记不断增加,档案的进一步开放更加推进了平民化的档案利用。
档案的各项工作最终就是为了利用,不论单位还是个人,在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如果有档案做依据便可与事实相符,也可使当事人信服,反之,则会造成不安定的因素,与和谐社会相违背。因此,档案利用联系着社会,联系着千家万户。对档案利用的分析,可以找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档案工作,促进档案工作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高素质的档案队伍,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保障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数字化的社会发展模式,给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对象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档案馆无疑要改变传统管理方式,向高科技、高技术、高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这场技术变革中,档案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必须加快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步伐,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现代化服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与高校同行们的业务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将档案馆中的“死”档案转化为可开发利用的“活”资源,全面推进档案工作新局面的到来。
因此,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是当前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是确保档案事业在新形势下不断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是促进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坚实保障。要注意培养档案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要适应党和国家的大局需要,为做好档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以解决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不断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四、现阶段高校档案利用存在的不足
1.档案利用服务观念滞后。受某些陈旧思想观念影响,档案利用工作只重视为内部机构和政府机关提供档案利用服务,而不重视其他外部用户的需求;档案利用工作仅仅停留在等待利用者上门查询,而不重视主动服务。
2.档案利用内容单调。表现有两方面:一是档案内容单一,档案馆藏门类不全,以党政、教学、财务类居多,而其它档案门类不全,数量有限。在信息开发创新方面比较滞后,馆藏档案内容单调,特色档案更是寥寥无几。二是工作内容上,服务缺乏特色,无法满足档案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3.档案提供方式落后,档案利用率低。目前,高校档案利用基本上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存的“双轨制”。电子档案的建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服务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率。
综上,高等教育的发展变革对高校档案利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相信通过高校档案人员的不断努力,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提升档案利用的服务内涵,高校档案必将实现其价值,对高校的改革发展产生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档案文化建设的特点
档案文化来源于档案工作的实践,它是由广大的档案干部在实现档案部门特定的目标任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建立、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服务理念、管理策略和行为规范。因此,档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具有浓厚的档案工作的行业特色和特点。㈠档案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文化自身是一个继承和扬弃的过程,档案馆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凡是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都会集中保存在各级档案馆之中,所以说档案馆是文化财富积累和继承的一个组织形式。而档案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从简单的档案保管职能向对社会的文化教育功能、文化休闲功能的拓展,就是档案文化继承与扬弃的过程。㈡档案文化的社会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息息相关。档案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档案需要不断地吸收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文化来充实和完善自己,而且要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㈢档案文化的地区独特性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所产生的档案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景观无不与当地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相挂钩。档案文化呈现出的个性文化特征是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㈣档案文化的公益性档案是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伴随着档案馆藏的开放,公众直接或间接利用档案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充实和丰富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其公益性。
档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信息资源,也是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维护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佛山市档案馆新馆位于佛山新城,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2016年初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截至2015年年底,新馆共有馆藏档案729个全宗18.0万卷22.2万件,其中文书档案7.3万卷8.4万件,专门档案9.1万卷12.4万件。佛山市档案馆新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是佛山档案事业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对佛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新馆开馆为契机,充分发挥新馆的功能和作用,在工作中坚持“服务为先、开放办馆、科学管理”的理念,从提升公共服务效益、拓展应用范围和构建安全防范体系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高工作水平,推动佛山市档案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一、坚持“服务为先”的理念,切实提升档案公共服务效益
“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根本落脚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佛山市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新馆要立足自身实际,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在工作中树立“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以服务为先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实现由“重保管”向“重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过程中切实提升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效益。
服务中心要有新定位。服务好党政中心工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新馆要及时跟踪佛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佛山全面深化改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决策和建设广东食品安全示范市、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等重点工作,加强对改革进程中各类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佛山发展新型智库中的作用,通过编印档案《资政参考》等方式,更好地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找准历史档案与佛山现实发展的结合点,深入挖掘档案历史利用潜能,更好地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服务社会要有新标准。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要求,档案工作要创新社会服务机制,拓展社会服务空间,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社会服务职能。新馆要依托先进的设备设施和丰富的馆藏资料,切实推行档案服务的多样化和均等化,拓宽档案服务利用渠道,面向社会建立全方位、一站式的立体化服务体系;积极延伸工作手臂、拓展工作空间,积极推广公休日、午休日利用档案等新的服务模式;加大档案解密工作力度,根据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及时开放各类解密档案供社会使用;探索并建立完善跨馆查询、手机查阅、网上办事等新兴的服务项目,以全面带动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服务民生要有新方式。民生档案是与人民群众学习、生活、工作直接相关的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原始凭证,是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问题的宝贵信息资源。新馆要进一步管好用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类民生档案,主动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服务,做好民生实事、社会治理、农村改革等重点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工作;围绕民生需求实现档案工作对象由单一门类纸质档案向多门类、多载体的电子文件转变,通过完善婚姻档案查询“一门式”服务及“大数据”建设、人名著录、食品安全建档、“村档镇管”等工作,采用到馆查档、委托查档、电话查档、传真查档、信函查档等方式,切实提高档案工作现实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应用新媒体等方式和手段打造档案网络平台,切实加强佛山市地情网建设,加快对各类志书、年鉴、地情书的数字化处理工作,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档案利用方式拉近档案与公众的距离,实现档案信息多渠道和全方位利用,让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二、坚持“开放办馆”的理念,全面拓展档案现实应用范围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程度的迅速提高,信息共享不仅是社会发展日益迫切的现实需求,而且还是全社会共有的宝贵资源和财富,特别是实现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行业共享,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政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有责任、有义务在这方面走在前列,跳出部门思维,树立开放意识,构建开放式的工作格局,以档案的开放促进档案资源的共建共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的利用需求。新馆今后要坚持“开放办馆”的理念,围绕“共享发展”的总体要求,树立开放意识、合作意识和共赢意识,积极拓宽档案服务渠道,真正从深宅大院走向社会、走入民间,走进寻常百姓家。
以开放的思维搭建平台。构建“走出去”的思维模式,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览、党团员志愿服务、档案服务下基层等活动,让档案走出“深闺”来到人民群众中间,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共享档案服务的便利。构建“请进来”的思维模式,以非遗项目为题材,以新馆音像档案处理室等硬件资源为基础,积极开展口述历史、城市记忆工程等多元化工作项目,大力挖掘档案资源;发挥新馆的资源优势,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个人建立专项民间文献档案室。
以开放的举措加强合作。探索建立档案管理新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档案室或指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在有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建立档案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加大档案编研开发力度,开展对重点历史档案的编研开发,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以开放的观念整合资源。立足推进城乡档案公共服务多样化和均等化,将新馆各类资源整合成为便于利用的功能模块,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继续完善新馆数字档案馆系统,按照《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要求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古村记忆工程、地情资料征集等活动继续向社会公众征集反映佛山特色的档案和不同专题的历史照片、影像等资料,及时利用各类宣传渠道进行宣传。
三、坚持“科学管理”的理念,努力健全档案安全防范体系
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的“底线思维”是档案工作中的核心理念,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保证各类档案资料的绝对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是档案工作的第一要务。新馆建成投入使用后,从馆室规模、档案数量、保密管理、应急处置等各个方面都对档案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坚持“科学管理”的工作理念,不断引入新思维和应用新技术,建立完备的安全防控防范体系,尽可能将档案管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落实制度保安全。新馆要围绕日常安全工作和应急灾备机制两条主线,建立完备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管理机制,逐级落实档案管理安全责任制,保证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人。要切实落实档案安全问责机制,构建制度管人、责任到人的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从人的思想上构筑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为绝对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应用技术保安全。发挥好新馆智能化安防管理平台的作用,使用好档案装具、消防设施、消毒杀虫设备及视频监控等先进安防设备,为新馆的安全运转保驾护航。切实增强数据安全意识,加强与兄弟馆合作,建立档案异地备份制度,通过本地、异地“双备份”的方式,切实保障电子文件和档案的安全。
强化监管保安全。进一步完善新馆的档案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实行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制度,通过多层级监管提高保险系数。加强档案资料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档案安全保密常态化检查机制,全天候监控安全隐患,严防失泄密事故发生。
建设队伍保安全。建立长效的档案工作教育培训机制,以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档案抢救和保护、档案信息化、依法治档等为培训重点,加强新馆重要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结合日常工作开展,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宣讲、消防演练等实践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实践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少华,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广东省档案工作会议, 2015(1):8-12
[2]莫 震,聚焦目标 落实责任 开创 “十三五” 广东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广东省档案工作会议,2015(1):24-36
[3]陈世庆,在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省档案工作的意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广东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省档案工作的意见》工作会议,2015(7):5-11
[4]张丽敏,浅谈如何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中文信息,2013(9)
[5]朱 萍,简析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华章,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