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2 04:12: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档案馆做好年鉴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主岭坐落于美丽的松辽平原腹地,依傍在东辽河畔。公主岭市档案局馆原名怀德县档案馆,1959年7月21日建立,1980年5月18日,成立怀德县档案局,局馆合署办公。1995年8月,在机关机构改革中,公主岭市委、市政府将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党史研究室撤销,人员和工作职能划归档案局。机构改革壮大了档案局馆的声势,该局馆现有编制总数28人,馆舍面积2668平方米,无论人员还是馆舍面积,公主岭市档案局在吉林省县级局馆中都排在前列。
依托人员和办公环境优势,几年来,公主岭市档案局坚持一手抓科学发展,一手抓服务大局和民生,在发展中服务,在服务中发展,各项工作做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特别是在档案库建设、档案馆升级、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资料编研、地方志和年鉴撰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改革创新,建设“一馆四展”
历史是发展的,作为其载体的档案也应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公主岭市档案局开拓创新,眼睛瞄着馆藏档案,心里想着社会需求,誓要变死的档案为活的信息和资源,为老百姓服务,为市委和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2004年,为服务于当时市委、市政府就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部署,公主岭市档案局主动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以及教育部门联系,提议依托档案资源优势,在公主岭市建设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党史资政育人、党员先进性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一体的“一馆四展”,作为全市永久性的教育载体。这一建议得到市委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先后三次讨论研究,并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抓展馆建设工作。在市委重视下,一项繁重的工作变成了“一家搭台,多家唱戏”的政府行为,档案局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顺畅了很多,经费难题也得到了解决,全局同志与各部门齐心协力,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展馆建设任务。
记者实地参观了展览,展览名为“热土豪情唱大风――公主岭人奋斗史和公主岭市发展史”。展馆位于档案局的一楼左侧,据了解,展馆原为档案库房,为了方便广大市民参观,特将库房移至二楼,将一楼布置为展馆。展馆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展出照片1000多幅,实物500多件,史料文字1.5万字。“一馆四展”的建成,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开拓了新天地,也使档案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全市机关干部、中小学生以及域外公主岭籍的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参观。令人感慨的是原在公主岭市的前身怀德县工作过的五位县委书记,都已是年逾九旬的高龄老人,他们聚会岭城参观展馆,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在留言中鼓励公主岭人勇立改革排头,抓住机遇再创辉煌。由于有了“一馆四展”,也使得公主岭市对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了载体和平台,全市有3.8万名党员到展馆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扶摇直上,续写新的华章
“一馆四展”的建成,使公主岭市档案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在此基础上,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不断地创造辉煌。
爱国主义教育展馆建成后,为进一步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地位,推进全市档案事业不断前行,按照全省档案事业发展要求,公主岭市档案局决心尽快将档案馆建设成“四个基地”建设AAA馆。为此,全局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攻坚克难不停步,在创建“四个基地”AAA馆的过程中,局馆班子召开调度会30余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10余次,深入到相关部门寻求支持近百次。在具体工作中采取激励机制,把任务分解落实到科室和人头。攻坚阶段,全局上下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就这样,在全局干部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05年年底高标准完成了建设任务,以388.6的得分在吉林省率先通过专家组考核验收,进入省AAA馆先进行列。为此,局馆受到了公主岭市委、市政府的通令嘉奖。
荣誉和成绩面前,公主岭市档案人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在吉林省和四平市档案局馆领导的支持下,瞄准了新的更高目标:争取用三年时间,把市档案馆建成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为此,全馆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围绕档案馆“物质保障上水平、基础业务上质量、开发利用上层次、法制建设上水平”,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三年中,为了不断改善馆藏结构,他们在接收文书档案的同时,注重接收了会计、、区划、土地、婚姻、地名、科技、声像等不同门类及载体档案17种,征集部门奖杯、奖牌、名人字画、老照片、书稿珍贵文物等100多件,馆藏档案数量由原来的15万卷增加到21万卷。每年市档案局都有计划地对馆藏档案保管状况进行普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抢救,共缩微档案1784卷,裱糊273卷。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文件级微机检索,共录入文件级档案目录431684条,对古老珍贵、利用频繁档案12530卷进行了全文扫描。通过维修和改造,馆室面貌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馆合面积由原来的2000平方米增加到2668平方米,新增了目录室、微机室、安全监控室等,还购置了臭氧杀毒灭菌机、防磁柜、打印机、去湿机、摄影仪等先进的管理配套设备,安装了库房烟感防火自动报警系统和远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及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创建,公主岭市档案馆实现了馆合标准化、设施现代化、馆藏系统化和功能扩大化。苦心人,天不负,2009年4月,公主岭市档案馆以95分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专家测评组考评验收,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公主岭市档案局班子的理念是:让有志者成才,让成才者有为,让有为者辉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全馆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靠着团队这种一心为事业,无私作奉献的精神,公主岭市档案局馆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地书写着历史。2011年10月27-28日,公主岭市档案局又顺利通过吉林省档案事业发展评估验收,以98.98分获得了全省县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不偏不废,地方志和年鉴编写一样精彩
在发展档案事业的同时,公主岭市地方志工作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公主岭市档案局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如期完成了市志编修工作,2009年出版的《公主岭市志》是建国后迄今为止的二轮修志,是《怀德县志》的续志。二轮修志从启动到完成共用了5年时间。2009年,志书公开出版发行。2010年,市志荣获吉林省社科类第3届社会科学与市志优秀成果奖。同时出版的还有《公主岭市影像志》,与《市志》相得益彰,图文并茂,其创作思路受到了好评,获吉林省档案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几年来,在集中编修市志的基础上,公主岭市档案局也坚持了市年鉴的编写。《年鉴2008》就是在市志完成总撰之前,将大部分人力转移到年鉴工作上,而且做到了当年启动,当年完成。该部年鉴2009年在全省县级年鉴编撰质量评比中获综合三等奖。
2004年开滦集团公司机关实现办公自动化后,开滦档案编研工作开始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局域网办公系统传递收发资料,实现了资源网络共享。同时,利用局域网档案管理平台查询馆藏档案资料,通过互联网搜索工具查询所需信息,并直接下载使用。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大大缩短了编研成果时限,提高了工作效率。2004至2014年,开滦档案馆累计完成了1380多万文字量的编研任务,在开滦档案馆全部编研成果中所占比例超过60%。
与传统的档案编研手段相比,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编研呈现出以下优势和特点:
(一)手段更加便捷。以《开滦煤矿志》为例,1986年编纂工作开始启动,1998年完成1-5卷分卷编修出版。当时的资料搜集、文稿编辑大多是手工抄录或油印,不仅速度慢,而且劳动强度大,编纂任务完成后留存下数万页的手稿。2008年,开滦档案馆开始续修《开滦煤矿志》,续志的各个工作环节全部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使用计算机对文稿统一录入,编辑时可以随意复制,随意排版,计算机的拼写语法、图表插入编辑等功能,使许多传统手工操作无法实施的操作快速得到处理,成稿电子文档也很好保存,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手段的便捷优势。
(二)选材更加系统准确。开滦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投入使用之前,查询开滦档案资料需要经过检索目录、原卷借阅等程序,手续繁琐耗时。要想掌握某个专题的档案资料,需要翻阅数十本纸质档案目录,搜集到一起需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2007年后,随着开滦综合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投入使用,开滦馆藏档案资料逐步实现网上查询和局域资源共享。使用者坐在电脑前,键入检索关键词,会搜索到全部相关档案案卷条目,由此可以系统了解某一专题的馆藏情况,更好地确定选材范围和选材内容。
2008年,在编写《开滦130年人物纪事》一书时,笔者利用当时的扫描数据库资料,很快查询到胡华、金达、那森・爱德等人的案卷线索,又通过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网站、香港某铁路网页,查询到金达去世时间、那森・爱德离职后情况、胡华开滦任职前的情况等信息,并确认了修筑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的某些细节,充实了文稿内容。
系统准确利用档案选材在清史项目实施过程中再次得到验证。2012年,开滦档案馆承担了国家清史项目《开滦煤矿档案史料》的编纂任务。项目组利用综合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很快检索并筛选出数万页断限内的专题档案资料。在打印录入过程中,档案管理平台的原文缩放功能使许多模糊不清的档案原稿变得易于识别,提高了材料的准确性。
(三)资料利用更加高效安全。通过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同时看到需要的内容,这就解决了传统方法多人不能同时阅看这一难题。开滦馆藏4万余卷档案中,许多档案原件已过百年。这些当属“文物级”的历史资料,已经不起人们的反复折腾。如果频繁调阅原件,势必会影响到这些珍贵历史资料的长久保存。使用档案平台直接阅读扫描件,或下载打印后使用,不仅更加容易识别,还有效防止了珍贵档案的残缺遗失等现象的发生,档案利用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四)受众更加广泛。开滦档案馆充分利用网络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等优势,将编研成果以信息、电子书等方式上传,扩大了阅读范围和影响力。2014年,《开滦史鉴》PDF电子书正式上线,走出了网上办刊的关键一步。
二、信息化档案编研面临的新问题
(一)编研成果的数字化应用有待提高。开滦的编研成果主要以纸质成果为主,多媒体方式(光盘、电子书等)的推广力度不大。利用网络等方式对外成果等手段尚处在尝试阶段,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深层次系统开发的功能不够完善。由于人员素质、软件设计等原因,档案管理平台的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资源共享还只局限于各个区片,编研素材仍以馆藏资料为主,对档案资料的挖掘深度不够,档案信息平台的功能有待拓展延伸。
(三)队伍素质及档案利用开发意识有待提高。开滦编研工作仍处于“独立编研”状态,互相之间缺乏互动协作,“重管理,轻利用”的形象普遍存在,在档案编研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资源,推进开滦档案数字化建设,为档案编研提供技术支撑和保证。目前,开滦直属区域及下属26家基层单位已搭建起档案综合信息平台,档案材料的筛选更加便捷。因此,开滦档案馆及下属档案科室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档案编研资料的内容筛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实际可行的档案选题。按层次开发,由浅入深逐步实施。
数字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说有了人、设备和馆藏就可以顺利的开展数字化工作了,其中涉及到诸如数字化范围的确定、相关数字化标准的确立以及档案中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的界定、存储格式和长久保存等问题,因而必须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统筹规划数字化工作并解决数字化过程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小组的成员必须包括熟悉馆藏和利用情况的工作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和法律人才等等。
二、确定数字化的范围
由于归档范围制定的比较宽泛,同时各个档案馆对接收档案的数量也没有限制,因而在中国,档案的进馆率高达60%-70%,而在美国则仅有3%-5%。有此可以看出,中国档案馆馆藏量是很大很丰富的,同时也不排斥一些资源重复建设和没有进馆价值的档案的存在,因此,如果对所有的馆藏都进行数字化,不仅会使其工作量和投资规模在整个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占很大比重,同时也会使得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局限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这样数字化工作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和其大笔投入就会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档案数字化的目的不外乎两点:即保护和利用。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只需要进行有限范围的数字化工作。需要用数字化副本的方式加以特别保护的濒危档案只是少数,况且这种方式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类档案的长久保管问题,受数字载体物理寿命和技术寿命的限制,这些濒危档案的数字化副本可能比其原件更加脆弱;至于为建立数字档案馆、便于利用而进行数字化,则必须从实际利用率的角度对拟数字化档案进行投入效益分析,毕竟在数字档案的寿命期内其网络利用频度足以抵偿其不菲成本的也只是少数。由上可以看出,没有必要对所有非数字馆藏进行数字化。
笔者认为,数字化工作小组要根据馆藏特色和利用统计等本馆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数字化的范围,可以把选择的角度确定在四个方面:一、对最能体现档案馆馆藏特色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二、对档案馆中最为珍贵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三、对馆藏档案中咨询和利用频率最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四、对濒危、经过鉴定确认具有极其重要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确立数字化范围的工作,丝毫不比数字化转换存储和保管维护工作轻松,有时可能需要对每份文件进行再次鉴定,同时,在此过程中,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和利用等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要在此阶段完成的。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随后开展的工作而言,是质量的保障,也是提高效率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
三、不能忽视档案数字化时涉及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数字档案馆在资源采集、加工、利用和网络传播等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比如公民的知情权、档案所有者和产权人的知识产权以及隐私权等。其实,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时也会涉及到著作权问题,这点人们通常在数字档案馆的利用阶段或是发生纠纷时才开始关注。笔者认为,在数字化工作开展之前,档案著作权问题就应当引起关注。
档案数字化权是档案著作权人专有的一项权利,在1999年12月国家版权局颁发的《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中规定:“将已有的作品制成数字化制品,不论已有作品以何种形式表现和固定,都属于复制行为”,而复制权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由此可见数字化权的专有权地位已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确认,不容更改。在进行数字化工作之前,数字化工作小组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待数字化档案的著作权所有者进行界定,合法取得档案数字化权。
首先,要区分待数字化的档案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一方面,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在档案馆中有大量具有著作权意义的作品档案,如立档单位的年鉴、产品工艺设计、工程项目设计文件、个人生活中的声像材料等等。这些都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但也是社会感兴趣、利用率较高的档案。档案馆不能因为著作权问题而剥夺了人们的利用权利,这就造成了著作权和公民知情权的矛盾。另一方面,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法律法规等不享有著作权保护的、超过著作权保护期的、著作权保护地域范围以外的档案资源不需要考虑著作权问题。因而,区分待数字化的档案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后,就可以集中力量解决那些受著作权保护的档案所涉及到的问题。
其次,在进行数字化时要区分哪些行为是“合理使用”,哪些不属于“合理使用”。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作品;这就说明如果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陈列或者保存档案,则属于合理使用。如果档案馆对传统档案进行数字化,不仅是为了保存版本的需要,而且是为了建立数字档案馆,便于网上利用,事实上就可能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这就要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三,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要区分是直接转化行为还是二次加工的编研行为。
所谓直接转化,就是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原始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行为。处理后的数字化档案无论从视觉感知还是信息内容都是与档案原件保持高度一致的,数字化工作者并没有进行创作性的智力劳动,所以这种数字化的行为,可认定为复制行为,因而可以按照有关复制行为的法律规定来保护相应的著作权。
所谓二次加工,就是将档案按照国家规定、社会需求、工作要求和一定的编排体例进行适当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工作。这时的数字化行为已经不是复制的行为,属于数字化手段下的档案编研的范畴。在此过程中,要同时注意两方面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一方面,对原始档案进行利用、删减、更改的过程,要按照《档案法》和《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同时要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保护档案作者的有关权利;另一方面档案工作者的编撰活动也付出了自身的智力劳动,依据法律规定,对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应享有相应权利,也要对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予以确认。
数字化工作是建立数字档案馆的基础性工作,数字内容对数字档案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日后档案馆良好运行的一个保障,因而各级档案馆在建立数字档案馆时,应当将数字化工作作为数字档案馆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数字化之前应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军:《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著作权保护》,《档案与建设》,2002(4)。
2、戴定丽:《试论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版权问题》,《档案》,2002(3)。
3、贾妹:《数字档案馆与著作权问题初探》,中国期刊网。
(一)综合目标
1、以《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为依据,执法检查9个以上单位(部门)的档案工作。
20*年6月至9月,区档案局组织人员先后对区教育局、密地街办、区统计局等9个单位开展了执法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单位能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但个别单位存在着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人员更换频繁,工作积极性不高,重经济轻档案的工作观念一时难以改变。
2、监督、指导和认定5个以上区级机关档案规范化建设。
20*年,区档案局按照《四川省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积极开展档案业务规范化认定工作。经过努力,已完成了南山街办、区公安分局、弄弄坪街办等10个部门、单位的档案规范化认定、升级和复查工作。其中区公安分局在省一级规范化档案考评中以99.2分的高分顺利通过认定,创造了攀枝花市档案规范化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最好成绩,提升了**档案工作形象。
3、监督、指导和认定10所以上区属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
截至10月中旬,区档案局陆续完成了对8小、16小、20中小等10所区属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监督、指导和认定工作。
4、征集5件以上反映**重大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料入馆。
先后完成了《20*年**统计》、《20*年攀枝花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年**年鉴》、《四川省攀枝花市**群众工作资料汇编》、《攀枝花乡镇年鉴20*》等资料的征集进馆工作。目前,正着手争取将“花雨金沙”晚会光盘资料、“创卫”档案资料作为重大活动档案进馆保存。
5、档案信息化建设,完成档案全文数字化2.5万件以上。
经向市档案局业务处咨询,该项工作由市档案局购置相关扫描录入设备后统一开展,现暂不进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尽最大努力接收了一些单位的档案目录数据和实体,极大地缩短了档案查阅时间。
6、查阅利用档案,接待查阅利用300人次以上。
20*年1月至10月,区档案局共提供群众查阅档案服务350余人次,预计全年至少接待400人次以上。
7、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上报信息8条以上。
1至10月,区档案局在《攀枝花日报》上发表档案信息4条,上报区委办《**动态》信息23条,累计份数25份,已超额完成区委宣传部下达全年目标20份的任务。
8、加强基础设施和业务建设,为创建省规范化建设一级档案馆标准做好积极准备。
区档案局以书面和口头方式向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汇报了创省一级档案馆的筹备工作情况,此项工作按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正有序地开展。
9、举办全区档案业务培训班1至2期。
4月份和8月份,区档案局先后在区建管局和银江镇举办了两期档案业务培训班,来自全区机关、学校、镇、社区和行政村的近100名档案人员参加了培训。
10、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不低于20*年总额。
档案系统情况特殊,各级档案部门经费都很紧张,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十分困难。“8.30”地震发生后,区档案局向省、市档案局书面汇报档案馆和办公室受损情况并请求支持,由于今年全省各地均不同程度受到地震灾害波及,目前看来得到上级支持的希望不大。今后如有机会和可能,我们将积极向上级档案部门争取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保证目标
1、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2、建设一支团结、低耗、高效、廉洁的职工队伍。
3、认真做好组织、宣传、党风廉政建设、人才、精神文明建设、工会、信息、办理提案和意见、综治及维护稳定工作、保密、政务服务等工作。
4、全面完成“三定方案”确定的其它职能工作及区委、区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
20*年,区档案局从工作全局出发,主动服务和服从于全区工作大局,努力在单位内部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合作的工作局面。一是按照新时期群众工作要求,认真配合区群众工作局,做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期间群众工作,排除了不稳定因素阻碍档案工作发展。二是组织学习区纪委孙超书记在全区廉政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加强档案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以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状态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三是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制订了与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相适应的人员考核考勤制度,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三)单项目标
1、监督、指导、参与“创卫”后续档案资料整理扫尾工作,为“创卫”工作的最终完成尽职尽责。
2、监督、指导“创模”档案资料准备、归档工作和参与论证“创模”档案资料迎检方案,确保“创模”工作档案顺利通过考评验收。
5月初,在区档案局的监督、指导、参与下,区创卫办后续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圆满结束,国家爱卫会正式命名攀枝花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卫”工作取得圆满胜利。“创卫”工作结束后,区档案局立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监督、指导“创模”档案资料准备、归档工作中,确保“创模”工作档案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组织的考评验收。
(四)超额目标
1、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正着手建立**档案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展览反映**社会风貌的图片资料。
2、经过协调努力,区编办同意在**档案局增挂“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牌子,为居民提供现行文件查阅利用服务。
二、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们将在20*年工作基础上,把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抓好档案工作结合起来,以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2009年工作思路如下:
(一)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重点抓好社保档案、医保档案、社区卫生档案、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等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档案,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各个部门、单位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个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查询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