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7: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机电职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机电职称论文

篇1

糯扎渡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主要由整流站(普洱换流站)、逆变站(江门换流站)和直流输电线路构成,江门换流站在糯扎渡工程中必要时也可作为整流站向云南普洱换流站送电,实现功率反送。直流输电工程有双极方式、单极大地回线方式、单极金属回线方式、单极双导线并联大地回线方式等多种运行方式,糯扎渡直流工程采用双极(正极和负极)两端中性点接地方式,利用正负两极导线和两端换流站的正负两极相连,构成直流侧闭环回路。两端接地极所形成的大地回路,可作为输电系统的备用导线,正常运行时,直流电流的路径为正负两根极线。正负两极在地回路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地中的电流为两极电流的差值。两极中的任一极均能构成一个独立的运行单极输电系统(如糯扎渡工程2013年9月3日投运的极2阀组2系统)。

1.212脉动换流器

江门换流站采用的12脉动换流器是由两个6脉动换流器在直流侧串联而成,其交流侧通过换流变压器的网侧绕组并联。换流变压器的阀侧绕组一个为星形接线,另一个为三角形接线,从而使得两个6脉动换流阀的交流侧得到相位相差30°的换相电源。12脉动换流器由V1-V12共12个换流阀组成,在每一个工频周期内有12个换流阀轮流导通,它需要12个与交流系统同步的间距为30°的按序触发脉冲。12脉冲换流器的优点之一就是其直流电压的质量好,所含谐波成分少。其直流电压为两个换相电压相差30°的6脉冲换流器的直流电压之和,在每个工频周期内有12个脉动数,称为12脉动换流器。直流电压中仅含有12k次的谐波,而每个6脉动换流器直流电压中含有6(2k+1)次谐波,因此彼此的相位相反而相互抵消,有效的改善了直流侧的谐波性能。12脉动换流器的另一个优点是其交流电流质量好,谐波成分少。交流电流中仅含12k+1次谐波,每个6脉动换流器交流电流中的6(2k-1)次谐波在两个换流变压器之间环流,不进入交流电网,12脉动换流器的交流电流中不含这些谐波,有效的改善了交流侧的谐波性能。

1.3换流阀

换流阀作为“心脏”存在于直流输电系统中,江门换流站换流阀采用400+400kV配置,0-400kV为低端阀厅,400-800kV为高端阀厅,当直流输电线路电压升至800kV时,高、低端阀厅同时投运,如果任何一个阀厅出现问题,另一个桥可在400kV的电压下继续运行,此时输电线路电压为400kV。每个12脉动桥包括2个串列的6脉动桥。每个6脉动桥包括3个200kV直流电压的双重阀塔,每个双重阀塔由2个单阀组成,单阀由2个晶闸管组件组成,每个双重阀塔包含4个晶闸管组件。一个晶闸管组件包括两个阀段,每个阀段由15个晶闸管单元、一台阀电抗器(限制晶闸管开通时电流突增和关断状态下瞬态dU/dt)、一台均压电容(均衡阀塔内电压、为RPU提供电源)组成。一个晶闸管单元包括晶闸管、TVM、直流均压电阻(均衡晶闸管上的电压)、阻尼电阻(减少阻尼电容和电感引起的震荡,承担阻尼电容电流)、阻尼电容(吸收晶闸管关断时的冲击电压)等元件。

1.4阀基电子(VBE)

阀基电子(VBE)设备:对换流阀晶闸管进行触发与监视,将各阀连接至控制和保护系统,包括晶闸管控制与监视系统(TC&M)模块,光发射和接收模块,控制保护恢复模块(RPU),电源模块和接口。晶闸管控制与监视系统(TC&M):接收来自极控制盒保护的信号,将这些信号转换成触发晶闸管的脉冲和对每个阀段内的控制脉冲,这些脉冲通过光发射板或RPU接口板转换为光脉冲,通过光缆送到每只晶闸管和RPU。光发射板:从TC&M接收信号,将其转换为触发光脉冲。光接收板:接收每个TVM的回报信号,将信号传送到TC&M系统。晶闸管电压检测(TVM):检查晶闸管的闭锁能力、检测晶闸管能否开通、检测晶闸管导通结束时刻、检测晶闸管的过电压保护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反向恢复保护单元(RPU):每个阀段有一块RPU板,RPU板串联到阀组件均压电容上,RPU板工作电源取自均压电容两端,晶闸管关断且处于反向恢复时,VBE发送信号,如果RPU监测到阀段上正向电压的上升速率超过允许值,就会向该阀组件中的MSC发出触发光脉冲,控制阀段内所有晶闸管的导通。多路星形光耦合器(MSC):每个晶闸管组件安装有一台多路星形耦合器MSC,MSC包含两个单元,一个单元对应一个阀段,MSC接收三路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脉冲,并均匀发送到与其相连的光触发晶闸管。

篇2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预期目标实现的全部活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质量管理涵盖整个电力工程,包括前期的工程图纸设计、造价预算以及后期的施工指导和工程验收等,是电力企业对一项电力工程进行科学经营和管理的基础,也是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对电力工程的质量监督具有重要作用,需要电力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以质量为工程建设核心,遵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合理的施工规划和科学管理。

1.2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行为;电力工程设计中的成本控制是指电力企业依据已制定的工程成本目标,在施工单位的筛选、施工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人员成本费用等多方面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节俭能源、减少成本消耗的目的,是电力企业控制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现阶段电力工程设计中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阶段,大多数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普遍呈现出与工程施工实际条件不符的情况,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导致施工工期延长,工程效果不佳,其主要问题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工程造价人员工作疏漏和施工材料选择不合理

电力工程设计中的成本控制与工程造价是息息相关的,工程造价依据于工程施工成本预算,而成本控制又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在许多电力工程设计中造价人员以偏概全,对工程质量和成本预算不甚了解,将二者看作是偏颇的“正相关”关系,认为成本越高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就会相应提升,所以很多电力工程造价人员一味追求更高的工程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不顾实际情况,盲目选择成本较高的建设材料和施工方,导致工程造价升高,成本控制失控;同时,由于造价人员自身工作能力的不足和职业道德的缺乏,导致电力工程设计中成本控制工作出现疏漏。

2.2工程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当前电力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一套统一的成本控制制度对电力工程的成本造价工作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各电力企业“各自为政”,市场发展秩序紊乱;另外,许多电力企业领导者对质量管理的成本控制这一领域并不重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缺乏规范的管控制度,无法发挥其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工程造价中的指导作用,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力度薄弱,且电力工程建设缺乏相应监管,不仅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成本控制也成了空口摆设。

3、电力工程设计中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对策

要想实现对电力工程设计的质量管理,并合理控制成本,需要从宏观角度看待问题,遵循全面性和科学性原则,对电力工程中的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统筹规划,理清管理思路,在管理过程中实现有的放矢,落实管理责任。

3.1正确理解成本与质量的关系

针对电力工程造价人员对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之间辩证统一关系认识上的误区,电力企业需要从质量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在同一标准下保持企业效益、工程质量和成本的统一性,考虑三者共同发展的可能性,才能达成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所以,无论电力市场如何变动,电力工程设计可以施工质量为定量,在此前提下根据施工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规律对工程造价进行适当调整,追求工程的低成本和高质量。同时,加强对电力工程设计中专业造价人员的培训,在增强其专业技术的同时,对其进行电力行业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造价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3.2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电力工程开工前,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施工进度、施工费用、成本预算以及预期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并完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力,掌握项目施工自,在实际施工中加强对电力工程施工进度的监管,控制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做到统筹兼顾;同时在电力工程设计阶段,理清施工环节,从施工便利度、资源消耗和施工费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适当调整施工步骤,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延误工期。

3.3减少材料消耗,科学计算成本

电力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占到很大比重,占整个电力工程投资额度的50%以上,施工材料的严格筛选和合理利用,对节约电力工程投资成本,减少工程预算具有重要作用;电力工程设计中成本控制可从材料费用入手,按照工程所需材料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严格执行,从材料的采购、交通运输、收货以及材料存储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并采用电力行业中统一的造价计算方法科学计算材料费用,以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材料成本。

篇3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下,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成果展现在教育者面前,通过实践证明教学改革下全新的教学方极具科学性,值得借鉴与推广,因此,基于现有的优势教学资源能够为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奠定基础。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化,并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源基础。在此过程中,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要确保这一教学资源的引入适合专业教学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2构建信息资源库

要想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而从当前高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看,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致使信息库建设资金投入等受限,信息化教学还停留在视频教学等初级阶段。而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不仅要求要建立完善的教研资源库,同时还需要针对学习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进而才能确保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得到高效利用。

2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与基础

2.1实现二者整合的作用

当前,实现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改下该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落实教学目标与提升人才质量的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该专业教学中,能够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落实,即通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来确保学生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自由构建。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突破了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束缚,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能够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提供基础,强化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以EAD技术将仿真软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基于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可以进一步实现Protel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更新。

2.2实现二者整合的基础

要想确保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首要基础条件是具备相应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确保该专业的教师能够具备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能够基于信息化技术下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此外,在实现二者整合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每一阶段教学成果的总结来制定相应的改进与实施计划,进而才能够确保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专业教学能够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3.1更新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想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在素质教学下,需要打破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比如: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以“图+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进而使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知识,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3.2因材施教,实现教学课程与内容的合理设置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其本身的知识基础差,缺乏主动性,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论性相对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也就无法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相近,而中职生与高职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是不同的,一概而论的教学内容定然不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同时,相应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实践课程内容。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实际特点需求为切入点,并要实现课程的合理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

3.3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素养是当今时展对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相结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来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融入到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范围中。再如: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是要确保案例要具备可操作性,这样学生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此外,教师还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来构建仿真模拟实验,将知识立体化、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在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篇4

首先,施工单位在第一时间拿到施工图纸时,一定要确认其是否符合该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要求。

其次,施工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确保无任何质量问题。最后,还需要保证施工图纸能够与实际的工程造价成本相吻合。在实际的电力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不仅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查,还需要对施工人远配置进行严格的管理,并且,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总体施工顺序进行总体的安排规划,确保每一项施工环节都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增加工程建设成本。

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促使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极大的提升了输电线路的运行能力。可以说,施工质量的技术管理控制是整个电力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更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保障。因此,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充分做好技术管理控制工作,制定明确的施工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使其能够按照工程设计方案规范施工,有效的防止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此外,在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对工程资料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从而为电力工程建设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施工中,对于施工安全的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如果在电力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对整个工程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也大幅度的延长了施工的进度。所以,我们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的时候,对于每个施工的步骤都有着十分严格的安排,并且每个施工人员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一定对严格的遵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安全施工的发生。

2.电力工程建设中输电线路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

2.1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在实际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基础工程是非常至关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也是输电线路可靠运行的基本前提。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大对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并对技术应用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真正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尤其是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时,更应该加强做好施工质量技术控制工作,施工单位要在施工前期就着手对现场的地质条件、岩石分布情况及地下水文形态进行具体的了解与掌握,从而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其次,施工单位还需要特别注意混凝土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保证其良好的使用质量,避免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2.2输电线路杆塔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输电线路杆塔工程的技术要点有杆塔的选型和组立方式,合格的输电线路杆塔工程需要科学的杆塔选型,选型中应该借用技术的乎段,根据输电线路的受力特点、维修工作、跨越地区、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杆塔类型。此外,高质量的输电线路杆塔工程还需要杆塔的合理组立,使杆塔在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对输电线路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2.3输电线路架线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根据输电线路架线施工的经验,我们可以将技术控制按施工过程分为准备阶段技术控制的要点和放线阶段技术控制的要点。在架线前准备阶段,应该做好测量工作和附件安装工作,这一时期应该以高标准严格地执行相关技术要求。在放线阶段以输电线路施工实际和设计合理地使用拖地展放和张力展放两种架线技术,拖地展放具有设备简单、施工迅捷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导线磨损大等缺点;张力展放技术适应各种施工环境的能力。

2.4输电线路检修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自然灾害、外力破坏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在建的输电线路出现倒塔、断线、绝缘了脱落、线路被盗等问题,需要在施工中及时并尽快进行检修施工对于在停电的输电线路上工作,除了遵照一般线路施工应遵守的技术要领和安全措施外,在正式施工之前,做好施工陇调和调度工作,获得许可后方可开工。

篇5

0引言。

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项目管理的永恒主题之一。本文力图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角度阐述成本控制的几点看法。

1开源节流。

作为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一是要认真履行已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争取最大收益;二是要强化物资设备管理和劳务分包管理,提高施工质量,降低物资消耗,节约开支,是为节流。

1.1开源、增收。

开源、增收措施的业务对象是业主,要以三个方面为重点:承包合同、优势单价、技术与造价有效结合。

(1)合理利用承包合同中有利条款。承包合同是项目实施的最重要依据,是规范业主和施工企业行为的准则,但在通常情况下更多体现了业主的利益。但这并不是说成本控制人员在合同条款有效利用方面无所作为,合同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和公正,汉语语义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也造成了部分合同条款可多重理解或者表述不严密,个别条款甚至有利于施工企业。这就为成本控制人员有效利用合同条款创造了条件。在合同条款基础上进行的变更索赔,依据充分,索赔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建筑招投标制度的实行,施工企业中标项目的利润已经很小,个别情况下甚至没有利润。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依据合同条款进行有效的变更和索赔,成为项目能否赢利的关键。

(2)合理利用优势单价。优势单价是指中标项目中利润空间比较大的合同单价。众所周知,我们在投标的过程中,为中标后谋取更大的利润,会采取不平衡报价的投标方法,尽量提高变更可能性较大(主要指增加工程量)的项目的利润空间。这些利润比较大的合同单价就是我们的优势单价。

合理的利用优势单价,就要求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利用设计变更等条件,增加优势单价的工程数量,从而谋取更大的利润。

我们知道,工程施工中实现设计意图可以有多种的方式,它们各有优缺点,常常是多选一的问题。例如基础工程,我们可以采用浆砌块石、浆砌片石、干砌块石、片石混凝土浇筑等多种方式施工,均可以达到设计的要求。当然上述方案有的造价高,有的造价低,有的施工速度快,有的施工速度慢。施工企业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尽量选择利润空间大的方案进行施工,充分利用优势单价,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技术、经营紧密结合。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一直是成本控制领域重点强调的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没有达到制度化的程度,甚至存在严重的脱节。

技术与经济紧密配合应体现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对于如何确定项目施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单位在施工经验方面与施工单位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确定合理的设计变更方案时,往往要充分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意见,甚至会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首先提出设计思路,这就为施工企业谋取合理利益创造了条件。而技术人员因自身工作特点的限制,所编写的施工方案偏重于考虑方案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虽然能够完成设计要求,但从成本角度考虑,却不是最优化的,甚至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大大地缩小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忽视了方案是否能够实现企业的利益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人员参与施工方案的制订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而言,技术人员应首先提出能够达到设计意图的几套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比较论证,并将论证的结果作为确定施工方案的量化依据。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应在便于施工的情况下实现利益最大化,避免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情况出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企业效益是最为显著的。上述第(2)条中,建议业主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基础的例证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2节流、节支。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做到节流、节支,首先必须推广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利于降低消耗、节支增效,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人、财、物的配置入手,据工程施工实际考察结果反馈,结合行业统一定额,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成本核算定额,逐级进行部分成本核算和全成本核算。②实行多种分配方法,对主要工程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和管理费进行核算与分析,人工费管理实行基本工资、产值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材料费管理实行以内部核算定额消耗为基准,严格控制采购库存量。③机械费的管理实行以设备运行费为基准,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④把主辅材料消耗水平和费用支出与完成工程量挂钩,严格进行考核奖罚,从而增强作业队的成本核算意识,做到减少超挖、节省材料、提高工效,同时,在各作业队建立利益激励机制,设立目标激励奖和安全质量专项奖。⑤在实施核算制度过程中,逐步建立成本分析的核算反馈制度。由财务部门对工程的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利润状况,反馈信息用以指导施工生产,完善成本核算操作程序。同时,应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如施工工期、进度安排等),适当调整定额,实施成本核算、定额分配等。

这样运作的益处有三个方面:一是明显降低材料消耗,直接成本减少,过程控制严格;二是实施阻力小,能够循序渐进,边摸索经验边进行,为全成本核算和采用其他成本控制方式打下基础;三是使人力、机械配合等各项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同时增加了分配的透明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企业理念的培养。

节流节支的重点工作是加强项目材料费用和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

(1)材料费用控制。材料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往往占有很高的比例,通常情况下不低于50%。材料费用控制是指对施工项目消耗的物资材料进行数量和价格控制,将物资材料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是成本控制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本文进行重点阐述。

一般说来,施工企业现在对材料消耗数量控制的主要措施是“限额领料”。根据此额度分阶段控制材料消耗数量,确定材料消耗的额度。限额领料中的“额”,通常都理解为定额,即根据定额数量确定消耗数量。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比较片面。材料消耗数量当然要参考定额消耗量,但不能完全机械套用。首先,施工项目的差异性决定了定额无法全面反映不同的工程特点,其次,定额是社会劳动力综合平均水平的表现,管理水平不同的施工企业,相应的材料消耗水平也是有区别的。定额的材料消耗数量甚至材料种类不是适用所有具体的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项目还可能差别很大。所以,作为一个成本控制人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参考定额数量,合理确定材料消耗额度。

计算材料消耗额度的工作量很大,对成本控制人员的要求很高,成本控制人员除了熟悉定额和现场情况外,还需要了解施工工艺,常常出现商务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目前通常采用的解决措施有两个:一、将材料消耗量的计算工作转移到工长,这样一来解决了商务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来也促使工长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施工成本方面,增强了材料节约意识。但也存在工长为避免施工材料紧张,影响施工进度,将材料消耗额度放的比较大不利于材料消耗控制的问题;二、分主要部位进行材料消耗数量控制。分主要部位进行材料消耗数量计算是将工程分成几个主要部分,以这种方式对限额领料进行简化,减少了成本控制人员工作量,但控制工作不够细致,易造成材料消耗超耗,所以必须配套现场检查措施,杜绝浪费现象。

建议采用的材料消耗数量控制方式:根据项目特点分块,以块进行消耗量控制,块的范围不能过大;要求工长在提出材料计划的时候进行材料计划数量的计算,并附上计算书,供技术人员审核。成本控制人员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工程数量是否正确,以及材料损耗的额度是否合理。其中,损耗额度的审核比较简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长加强协商就可以了。但审核工程数量是否正确的工作就比较烦琐。笔者建议项目成本控制人员提前抽时间集中突击计算各个部位的工程数量,并按照部位编制成表格形式。这样,审核材料计划确定材料消耗额度的工作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

当然,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必须配套一定的奖惩措施,节约了要进行奖励,非必须原因超耗浪费要承担责任,提高节约意识及积极性。建议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可制订具体的奖惩措施,并严格控制采购库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修旧利废,降低库存。

(2)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纯粹的劳务分包费用在项目成本中的比例比较低,通常情况不超过15%。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劳务分包费用通常会包含一部分施工企业不易进行控制的小型机具和易耗材料费用,增加了一定的费用控制难度。施工企业进行劳务分包的时候,除了劳务谈判确定分包队伍外,经常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劳务队伍,这样对项目部以合理低价选择优秀的劳务队伍是有利的。

在这里要强调合理低价,劳务市场现在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某些方面竞争比建筑市场更激烈,并且劳务市场发育不成熟,劳务队伍水平能力也参差不齐,许多劳务队伍根本就不具备承担亏损的能力。为生存下去,许多竞争能力不足的劳务队伍被迫进行低价投标,并且是低于成本价投标以维持运转。劳务分包本身利润空间就较小,劳务队伍在其中的回旋余地不大,低价中标后,为完成合同,或者尽力压低劳务人员工资,造成劳务人员劳动积极性低下,或者与施工单位尽力纠缠,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要价。在这些措施不能奏效、出现无法承受的亏损的情况下,劳务队伍只能消极怠工,拖延进度,甚至停止施工,逼迫施工企业满足自己的要求。

出现这种情况,对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两败俱伤。施工项目进度滞后,无法保证工程进度,对企业自身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同时,劳务队伍出现亏损,生存空间被进一步缩小,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一、施工企业尽可能采纳比较有竞争力、有信誉的劳务队伍参与施工;二、不要无原则压低劳务分包单价,要对劳务分包的成本做到心里有数,避免吸纳低于成本价的劳务队伍进场施工;三、可能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协作队伍,规定在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达到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协作队伍可获得奖励,以提高劳务队伍施工积极性,使企业、协作队伍达到双赢。

2严格过程控制,加强成本管理。

“过程是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和活动。过程管理,主要是侧重于对动态形势的活动的认识、控制和优化”。充分地利用资源,最有效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及时准确地克服不利因素,求得相对高质的管理效果是过程管理追求的目标。

篇6

2解决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管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政府相关机构及各建筑企业应积极制定相关制度,对建筑施工中质量控制管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2.1加大国家政策的制约力度国家应结合现阶段建筑机电施工中出现的质量控制问题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此对各建筑单位及相关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制度约束,使各建筑单位及相关质量检验部门能够更好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减少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中质量问题的产生。2.2加强机电工程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在机电工程施工前,应对各个机电设备的具体安装方法作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在方案中,针对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减少施工过程中问题产生造成的施工延误问题,大大节约施工周期,减少施工资金的流失。2.3加强机电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在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对施工现场机电设备的安装情况进行统一详细的检查,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作出详细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2.4加强机电工程施工后的质量控制在机电工程施工任务完成后,施工方应组织各相关技术人员对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的调试工作,以确保安装的机电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并尽可能减小安全隐患的产生。2.5加强机电工程验收质量控制工程验收人员应在施工完成后制定详细的施工验收标准,在机电工程施工结束后,各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验收标准做好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工程验收过程中,应对各机电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工程中是否存在遗漏的安全问题,机电设备的调试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告知施工方,让施工方及时进行改进,严禁蒙混过关情况的产生。

篇7

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的原理主要是实现控制的智能化、人性化,减少控制中的失误,节约人力物力。当前,智能化控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上与传统控制相比主要有以下优势:

2.1智能化技术对电气系统调整更加便捷智能化控制器可以通过鲁棒性和响应时间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自动化控制的精确性。同时,智能化控制器在控制中通过相关数据的改变来实现控制,不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节省了人力,实现远程操控,为电气自动化控制带来了极大便利。

2.2智能化技术提升了控制精密度传统的控制方式会在控制过程中由于控制对象的复杂性而不能准确掌握控制对象的动态,从而在控制中出现无法预测的客观因素,因此设计出来的模型因精确性不够而不能实现很好的控制效果。智能化控制器在控制中不需要建立对象模型,使得不确定性的因素减少,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的精密度。2.3智能化技术的一致性强在处理不同的数据问题时,输入不同的数据获得的结果较为理想,满足自动化控制的要求。控制对象的不同也会导致控制效果的不同,控制器并没有针对每个控制对象都有控制要求,但控制效果较为理想。同时,部分控制对象的改变也会导致控制效果达不到相关要求,因而在自动化控制设定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对控制进行评价时,不能对智能化控制盲目否定,要认真找到出问题的具体原因,加以解决。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1诊断电气工程中出现的故障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是一个机器系统,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故障,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往往能够及时诊断出自动化控制系统出现的故障。变压器是电气工程中的重要电气元件,对整个电力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电压器故障是电气工程中经常出现的故障,这种故障带来的影响较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能够通过变压器的渗漏油分解气体进行分体,对变压器故障作出诊断,对故障位置进行排查,从而协助工作人员做出检修方案,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维修的速度与效率,提升了电力企业的效益。

3.2实现对电气自动化的智能控制智能技术运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之中,可以实现对电气系统的远程控制,工作人员只需在控制室中,就可以通过相关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运转。这种操作的无人化、自主化和高效化扩大了智能化控制的发展空间,体现了智能化控制的优越性,使得智能化控制在其他能与能够进一步发展。

3.3优化电气工程的设计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是通过对控制元件的编程设计实现的,在设计中,过程繁杂,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高,对工作经验也有相关要求。传统的设计方式是通过试验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在操作上容易出错,而且效率低,修改起来不方便。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主要通过智能化CAD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来实现,在时间控制上,这种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实现高效化设计,同时还可以保证设计的质量和准确性。遗传算法是优化设计中的重要方式,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的设计起到重要作用。

3.4其他应用此外,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控制中,PLC技术的使用,是智能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继电控制器实现对某个工艺流程的控制,继而协调整个系统的生产。在电力企业中,PLC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篇8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C)-0206-01

一、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电气工程(本文所指的电气工程泛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强电及弱电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顶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功能实现,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因此,电气工程施工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对新进场员工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要求施工班组每天上班前要根据当天的工作安排进行安全交底。安全工具及设施要落实到位。电气设备要符合有关临时用电的管理规定。

(一)设置漏电保护器,应坚持三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

(二)设置临时用电系统一般应采用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总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正常情况PE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距离较远的供电干线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三)特殊场所场所应根据有关要求使用相应安全电压等级供电。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四)电气设备的制造、安装及防护、安装位置、配电分级、导线选择及布线、接线等均要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应由专人操作及负责维护保养检查,并留有记录。

二、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影响该建筑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益。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方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求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施工日志。

1、主体施工阶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是否漏焊,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每处都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结构转换层,由于柱子主筋调性,防雷引下线容易错焊、漏焊,所以电气工程师要提醒施工人员引起重视,这也是监理检查内容的重点,必须认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2、安装及调试阶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顶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也要引起足够不重视,协调好各工种。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起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起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供货)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电气工程师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这部分调试很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消防工程的验收。

总之,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面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很多,要抓住关键点,重点检查和控制。

结束语: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中涉及的安全工作、质量控制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在对电气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应该摆在首要位置,务必不断提高人的思想意识,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的安全。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篇9

2煤矿矿井机电安装施工要点

在进行煤矿矿井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安装人员必须意识到机电设备应用的重要性,并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要求开展工作。

2.1根据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开展施工

在煤矿矿井机电安装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因为每个煤矿企业选择的机电设备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其施工组织设计各有侧重、不尽相同。矿井机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均是由专业人员在对煤矿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后,充分领会机电设计要求,了解机电原理的基础上,经由科学探讨、技术论证后所得到的,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施工工序之间的衔接性、平衡性、科学性。对此,机电安装工作人员必须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中严格遵循施工组织设计中所规定的程序与方法进行施工,不得凭经验施工,或是擅自更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顺序,否则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施工效果,导致矿井机电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例如:在进行矿井井架的安装施工时,需在一层组装完成后做好操平找正,并开展下一层的组装工作,逐层进行;井架全部安装施工完成后,需在各连接部位均穿上螺栓、拧紧,确保安装牢固;做好整体操平找正工作;对井架四脚进行二次灌浆施工。上述工序方是符合施工要求的,若是工序颠倒,必定导致设备出现运行事故。

2.2细化煤矿矿井机电安装工艺

当前,从我国煤矿矿井机电安装工程实践可以看出,矿井机电安装一直存在设备多、安装环节复杂、整体性要求高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机电安装施工的难度。对此,机电安装工作人员应在施工前就做好安装环节的分解、细化工作,充分掌握每一个安装步骤及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材料、构配件、设备,从而确保在实际安装施工中从容不迫、心中有数。此外,机电设备的整个过程必须是连续的,避免影响到最终的安装效果。

2.3煤矿矿井机电安装工作应主次清楚

如上文所述,在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安装环节施工工序较多,这就使得机电安装工作人员极易混淆施工顺序或是无法分清安装的主次。(1)项目技术负责人需做好施工方案内容的宣贯、交底工作,使得安装工作人员充分掌握施工方案,将整个的施工环节牢牢映在心中,确保施工顺序明确;(2)施工人员必须分清安装主次,重点环节重点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例如在机电安装施工中,必须先做好电源、动力电源的安装施工,从而保证井下机电设备稳定运行,方可开展后续工程。

2.4做好安装后的检查工作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安装完成之后,必须要做好设备的试运检查工作,确保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将设备试运过程中的状态详细记录下来。只有确定设备运行安全、稳定,方可交付使用。

3机电施工完成后设备运转不正常、故障原因

完工后,机电设备运转不正常、出现故障率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机电设备保护不善

煤矿采掘工作量十分大,这也就使得其需要的设备型号、数量多,但是机电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存在管理不到位、成品保护不到位等问题,碰撞严重,试运行及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运转不正常等问题。

3.2新旧设备安装不配套

当前,在不少煤矿矿井中,均存在机电设备陈旧老化的问题,尤其是矿井、小型矿井中的表现极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在煤矿建设过程中,若是想要一次投入成套煤矿机电设备,必然会大大提高工程施工成本,对于小型煤矿企业或是大型煤矿企业而言,其均是一笔难以承受的资金。因此,在煤矿矿井机电设备的实际安装施工中,不少企业通过新旧设备、多型号共用的方式,降低施工成本。但是,这样的施工方式必然导致机电设备在后期的使用中出现配件不足、老化速度快、维护困难等问题,从而导致不少设备长期处于带病运转的状态下,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率,对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

3.3管理不科学,影响工程质量

3.3.1人员管理方面。在矿井机电设备实际施工中,工程建设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施工与竣工验收等全过程,都是通过人的工作来完成的。因此,若是施工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较低,施工人员未能够按照图纸、合同、规范、技术标准、措施等内容要求施工,都将直接或是间接地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对此,为能够严格按照图纸、相关施工规范、措施等内容要求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确保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3.3.2施工机械管理方面。施工机械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确保工程高效、高质完成的基础。但是,在煤矿矿井机电施工中,未能够充分重视施工机械的管理问题,导致机械带病运作或是不合理使用,从而出现较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3.3.3施工材料管理方面。工程材料是指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它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外表和观感,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影响工程的使用安全。但是在矿井机电施工中,由于在进行部分配件的采购时,质量审核不严,使得其规格、材质与国家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3.3.4施工制度、工艺、操作、方案的执行等管理方面。对于煤矿企业而言,矿井机电安全施工专业性较强,这就要求必须具备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其施工与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不少煤矿企业的经营理念依旧十分落后,其过分地重视煤炭产量,而忽视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仅仅将机电设备的应用视为煤炭生产辅助工序,而未能够充分重视其安装与管理工作,导致矿井机电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事故频发。

3.3.5施工环境条件管理方面。煤矿矿井环境条件极为恶劣,因此一旦对施工环境管理不当,例如施工材料胡乱堆放、施工废弃物未统一管理等,均极易导致施工混乱,影响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甚至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4.1施工前做好机电设备准备工作

4.1.1做好相关的设计图纸审查工作,确保工程施工人员到岗,施工机具设备数量、质量符合要求,施工管理机制健全。

4.1.2做好机电设备的采购。(1)煤矿企业应做好不合理的老旧机电系统的改造、更新工作,通过机电主系统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实现煤炭生产效率的提升。其中,煤矿企业必须优先进行采区流动设备的升级工作,及时更换耗能高、效益低、安全系数小的机电设备,同时禁止出现设备改装、拼装等现象,及时处理过度老化或报废的设备,从而确保矿井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2)由于每个煤矿所处的地区的地理、地质条件存在差异,不同煤矿企业的内部管理、运输等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煤矿企业在进行矿井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之前,必须根据其实际开采条件和发展需求进行设备的选型工作,要求其不仅适应企业当前的发展需求,更能够满足企业的长远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装准备期间,需充分考虑配件更换问题,避免出现单台冷门设备的问题。

4.2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在煤矿矿井机电安装施工中,必须做好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其专业水平过关。高素质的机电施工人才应满足以下四项基本要求:(1)机电基础专业知识扎实;(2)实践经验丰富;(3)质量意识强;(4)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对此,煤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此类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1)根据煤矿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培训计划中的要求开展培训,以确保培训效果显著;(2)在进行技术人才的培训过程中,必须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工人现场指导;(3)培训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特别是当煤矿矿井机电安装施工中投入了新设备时,必须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以确保其充分掌握设备的原理、施工技术,实现煤矿矿井机电安装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3落实矿井机电安装管理制度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其若是想要进一步提高矿井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完善矿井机电安装管理制度,并将其有效落实,从而实现机电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1)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在矿井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工种岗位责任制、生产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从而使得每个安装工作人员均能明确自身的责任范围,主动关注矿井机电安装施工质量;(2)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考核工作。在矿井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规范安装工作人员的施工行为,确保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3)职能管理部门做好实时监督工作。在矿井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过程中,职能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从而确保矿井机电安装管理制度发挥实效。

4.4机电安装施工过程控制

4.4.1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书的审核工作,明确施工任务、施工标准、施工要求以及施工时间。

4.4.2做好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工作,重点把控施工关键点和薄弱点,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4.4.3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1)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测工作,可通过旁站、巡视以及平行检验等方式,确保各个施工工序质量过关;(2)重视隐蔽工程的质量把控,施工单位应提交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现场施工人员与技术员签名以及机电、土建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签名,方可进行隐蔽部位施工;(3)重点做好施工过程中人员、施工机械、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环境的监控管理,确保其均达到相关质量标准,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加以控制、纠偏;(4)若是施工现场出现工程变更问题,必须从质量、工期以及造价等方面的权衡,方可做出决定。

篇10

2.技术交流:技术交流即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工程开工前,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流,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和技术质量要求,以及施工方法与措施和安全等方面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技术交底是施工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图纸审查:是指在收到设计图纸后,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和各个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熟悉和审查,找出施工图纸中不符合规范或者不合理的部分。图纸审查由施工单位进行组织并做好记录,通过图纸审查可以清楚的知道各设计单位图纸之间是否有设计冲突、专业图纸和平立剖面图之间有无矛盾,使各设计单位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的施工单位熟悉设计图纸、充分了解设计图纸的特点、难点和弱点。找出设计方案的不足并提出会解决方案,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工程中将质量问题带来的损耗减到最小。图纸算量:图纸算量主要是对清单量、材料控制、材料计划这三者进行算量。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工程的质量控制图纸算量必须准确严密,对于工程中的关键部分采取分部位的原则理念,对工程中的横断面积和平均面积进行准确算量,然后再根据图纸算量制定材料采购的计划。

3.带证工作: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工程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必然的就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带证上岗;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在某些施工部分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对施工人员操作证必须严格把关,杜绝操作证造假现象的发生,一经发现必须严厉处置。对设备和材料严格检验: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实施之前和机电设备使用之前,必须对机电设备的所用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把关,一旦发现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机电设备和材料必须禁止使用,在根源上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安装的高质量,从而减少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工程的后期损失。

4.工序对接:施工工序的对接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执行工序对接制度是建立健全责任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优化的基本保证。该项对接验收工作必须是在上道工序作业人员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进行质量评定。一旦发现不合格或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时,必须待上道工序合格之后再执行下道工序。而且必须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整改纠正,在分项分部工程或者隐蔽工程完成后,还必须有质检等相关部门的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部工序的施工。所以,施工单位和项目经理必须严格执行该项制度,对机电设备实行保护措施:不管是已经完成的机电设备还是尚未进行工程安装的机电设备,都要进行必须的保护。采取覆盖防护、封闭等其他的防护措施实施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的保护是相当有必要的。不管是施工后后期的保护还是施工前对机电设备的防护,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效的减轻、灰尘和其他方面带来的对机电设备的损坏。

篇11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更是如此。但是,在目前的中等职业院校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时量较少。随着各个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时却逐渐的缩减了,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实操水平更是无法跟上教学要求。授课方式单一。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课时,大部分还是以口头讲授法为主,对于一些知识表达过于抽象、苍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尔会出现部分问题难以理解的情况,使其感到单调、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率越来越低,使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相脱离。在教学过程中,实操部分的内容安排与理论教学内容相脱节,实操时未曾很好的应用到理论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致使学生在实操过程中感受不到理论知识的存在,无法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在实操中的充分应用,降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以上几点问题,我们要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加大关注力度,尽量避免其在日后的教学中出现或尽量减小其影响。下面就对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

1.教学形式理实一体化。将学校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形式,设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室,使教室环境贴近生产车间。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参照实物进行理解,也可同时进行实际操作。要达到教学形式方面的理实一体化要求,学校需要统一组建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同时还需要根据课程内容需求采购配备专业设备器材等,营造出与车间生产相类似的氛围。日常教学中也要实行理实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实践操作教学模式。参照企业的生产过程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定,把专业性教学放入模拟生产的情境中进行,在生产实习工厂中进行机电专业的理论性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际企业生产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两年,即四个学期。这期间,学生必须要完成基础性课程学习、专业性课程学习、机电课程设计以及机电技能实训操作。基础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相互结合着学习,可以充分的使用项目教学及模拟环境的方式进行实操练习。

2.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1)编写全新的教学大纲。在重新编写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大纲时,编者应该将机电专业性课程中内容相近相似的课程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课程整体感比较强的教学大纲。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应当突出强调机电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要依据工厂的实际岗位需求情况来制定专业性课程的具体排布。(2)编写全新的教学计划。学生所在学校需要将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及其主要负责人请入学校,与其共同编写适合未来指定岗位的的全新教学计划。新的教学计划必须要充分的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切实的推进校企一体化进程,即教师与师傅一体化、学生与徒弟一体化、教室与车间一体化、教具与工具一体化、作业与产品一体化等。3.教学评价理实一体化。在教学形式理实一体化的情况下,学校方面应该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全面改变传统的单纯的考试考核方式。单纯的考试考核方式最终的成绩高低是无法对学生的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价的,这样使学生在走向职业岗位后对自身的评价不够准确具体,领学生对自身缺少一个有效的定位,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原因是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无法做到全方位的反映出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实际操作技巧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学评价的体系应该是全面的、动态的,应当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着变化的。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1.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在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专业性课程设置方面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这样可以更好的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同市场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教育优势,为合作企业提供充足的产品研发场地,达到教学与生产双向合理化结合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为主导,尽量在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新的知识。应用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分解完整的学习过程为一个个具体的实际项目,重新编写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参照教学方案来设计新的教学思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2.订单式培养。学校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型企业及其建设项目,特定方向性的培养技术型人才。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签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订单,使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与企业及其项目的建设相互结合,同时按照企业的要求设立相关课程,制定招生计划、学制及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企业对于不同技术岗位所需专业知识的特定要求,同时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两方面一起拟定专业教学大纲,确定专业课程内容设置,选定适合的教材,制定实操训练内容,还要对专业课程设定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以达到企业最新的要求。为达到企业实际生产与专业性教学零距离对接的目的,学校可以让机电技术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轮流上岗实习,充分利用当前学校现有的设备材料资源,让学生参与到产品的实际加工生产中去,使其实操练习和生产实践对接,实现实操教学和实际生产之间的“无缝”接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更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实际生产适应能力。

作者:周霖 单位: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篇12

2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程序与措施

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涉及的设备复杂多样,影响其安装质量的因素也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施工人员素质、施工方法、设备材料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加强控制以上因素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尽管水电站机电设备复杂多样,但其安装施工同样遵循一般的程序,控制安装质量也有其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即按工程实施的时间顺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基本的方法是: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安全制度,把控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加强过程控制。

2.1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一般来说,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开工前,应该进行事前控制,即控制施工准备的质量,应以国家、行业的质量标准和规范为指导,建立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各级质量管理机构成立后,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以及生产过程中影响设备安装质量的因素协调统一起来进行分析,然后落实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施工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事前控制还包括在质量保证体系内对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和资质等级等进行严格的审查,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控制,施工方案、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的审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审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前控制好施工准备的质量对于安装施工是十分重要的,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实施事前控制所必需的组织措施,所以必须重视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2.2落实质量管理制度

事中控制是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事中控制的依据则是各类质量管理制度,只有遵章守纪,不折不扣落实质量管理制度,自觉执行国家标准、行业规范,设备的安装质量才有制度上的保证。例如目前工程施工中普遍推行的施工质量自检、互检和终检的"三检"制度,在设备安装施工中能有效避免操作人员的失误,及时发现安装质量缺陷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

2.3加强信息管理

事后控制主要指对施工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将信息反馈给项目业主、监理、设计、安装单位和设备制造厂商,并有针对性地对今后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加强施工过程中各类信息的管理,共享同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可以避免人员、设备、资金的重复投入,对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素质和促进安装工期也有一定的作用。

2.4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的几个关键点

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首先应分析需要控制的质量关键点和关键环节。根据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主要电气设备的安装、辅助设备及系统管路的安装、电气设备的试验、水轮发电机组启动验收等几个单元工程是设备安装工程的关键。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应以《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T8564-2003)、《电力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等国家、行业标准和规程规范,严格控制安装质量。

3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

工程质量的检查和验收是国家主管部门,项目业主、监理和施工等工程参建单位监督、控制施工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的各个阶段,应由相应的单位认真组织各项检查和验收,用检验数据来分析判断设备安装施工是否满足设计文件以及规范、规程的要求。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单元工程、分项分部工程的验收和评定应按照合同规定按相应的规范程序,依据《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DJ249-99)的要求如实评定。为进一步加强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验收管理,特别是加强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水电站工程建设完成后必须依照《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组织验收。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检查验收,是各项验收工作的重点,也是保证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最终环节,所以,必须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设备安装质量缺陷引起十分的重视,消除缺陷的过程应更加严格控制返工质量,返工完成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绝不投运缺陷设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