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7: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腹地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应根据施工期间的抗浮设计水位和抗力荷载进行抗浮验算[3],特别应考虑暴雨的影响,采取可靠的降、排水措施,满足抗浮稳定要求。
2)在地下结构使用阶段,应根据设计基准期抗浮设防水位进行抗浮验算。
3)抗浮验算的公式。抗浮验算除有关现行国家或行业规范规定外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验算。G/S≥K(1)式中:G为结构自重及其上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总和,不包括活荷载;S为地下水对地下结构的浮力标准值;K为地下结构抗浮安全系数,一般取1.05。
常用的地下结构抗浮措施
当地下结构抗浮验算不满足公式(1)要求时,必需采取适当的抗浮措施,保证地下结构的安全。常用的方法有:加大结构自重法、利用顶盖覆土、底板外挑、设置抗拔桩、布置抗浮锚杆、底板下释放水浮力的方法。常用的抗浮措施一般设计与施工结合不是很紧密,安全可靠,但未考虑施工阶段必要的一些措施,经济性较两者结合考虑要差,同时工期相对更长。
地下结构特殊方法抗浮工程案例
1)利用基础基坑支护进行抗浮设计。地下结构的施工通常需要开挖较深的基坑,在无法放坡开挖的情况下,往往需要进行基坑支护。基坑支护常常采用挡土挡水结构,有桩基础、有土钉墙;形成了很强的挡墙,通常作为施工阶段一次性使用,将基坑支护结构与地下结构结合考虑,用作抗浮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广东韶关某冶炼厂污水零排放工程关键项目,10m深的全厂雨水收集池,就是设计时考虑到施工过程必须采用嵌岩排桩基坑支护,利用在排桩中植入抗剪钢筋,并利用嵌岩排桩基坑支护作为污水池侧板外模,把抗剪钢筋与侧板浇为一体,通过抗浮验算,完全满足抗浮要求,节省了巨额的配重抗浮费用。工程已经投入使用6年,安全可靠。
2)利用施工过程形成的隔水层进行抗浮。在地下结构基坑回填方案和材料会直接影响地下结构的抗浮能力,尤其表现在以隔水层土质如粘性土和粉土为基础底板持力层的地下结构,而且地下潜水位低于基础底板。在地上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采用三、七灰土等不透水材料进行回填,地表排水良好,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做好隔水层,地下室可不做抗浮设计。否则,同样要考虑上层滞水浮力作用。江西德兴某矿山的原料库为地下结构,地上有钢结构顶盖,建设在半山腰上,原料库的底板大大高于地下水位,并全部在挖方区。设计未考虑抗浮设计,施工过程中,在底板、侧板施工完成后,施工方未按设计回填不透水材料,恰逢大雨,山上的雨水涌入施工场地,造成地板和侧板开裂漏水。通过现场查勘分析,上层滞水浮力作用是破坏结构的主要原因,混凝土浇筑质量是次要原因。因此,采用在侧板四周进行注水泥浆形成不透水层施工,地表一定范围内进行硬化,并做截水沟进行处理,处理后效果良好。
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是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能源效率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劳动密集型占主导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占主导转变。当前,我国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走低碳化经济道路,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必会推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出现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工业社会向服务型社会转型。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必然推动服务业现代化,对资源实现有效的整合,使其发展更加符合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二)服务业发展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对的严峻的挑战之一,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全球范围内开启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共同致力于创建一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多年来,我国作为全球的主要生产制造中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面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现状,用高新科学技术革新传统产业、优化结构、大力发展低碳化服务业,显得分外重要。现代服务业相对传统产业具备能耗低、污染小等特征,加速发展金融、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可以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数量,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容易产生规模效应,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耗费,使得资源、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可能,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服务业的规模有所扩大
一方面,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高。1990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为31.60%,而2010年达到43.00%,上升11.4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服务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急剧上升。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4890万人增至2005年的23771万人,增长了4.86倍,是经济转型期间就业人数增加最多的部门。从三大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看,1978年至2005年,三大产业就业职员分别增长19.96%、160.39%和386.11%。此中第一产业就业份额连续降低且降幅较大,这表明第一产业就业已基本进入饱和状态,第二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比重大约稳定在22%,但也有小幅度下滑趋向,近年来对劳动力需求较大的是第三产业部门,稳步提升到30%左右,成为真实的“三分天下”的局面。
2.服务业的结构有所改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型服务业,交通运输邮件通讯业、保险金融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行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增长较快。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结构上不合理,产业层次相对较低
我国服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饮食业,而新兴的和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产业如信息业、咨询服务、各种技术服务等在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2008年服务业的增加值中,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7.4%,接近占服务业比重的三分之一;而金融业、信息服务业、软件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为28.4%,而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已占50%以上。目前我国这种依靠资源和环境的传统服务业发展,已经不适应时展的潮流,改善这种低端产业链,提升服务业层次势在必行。
2.总体规模偏小,增加值虽不断增大,但未达到低碳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吸纳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截止2005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增至23771万人,较1978年增加了4.86倍,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是70%-80%,由此看出我国服务业规模还是偏小。另外,我国服务业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在国民经济中,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而且我国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远远不及。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使得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在全球产业链中,我国的服务业还属于低端产业,未能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3.低碳服务业人才匮乏
据某招聘网站数据,2010年3月份北京低碳行业的需求人数相对2009年同期增加了117.3%,伴随着企业对低碳人才渴求与人才现状的矛盾,高等教育低碳专业的设置却还是一片空白。高等院校低碳教育的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调,已经严重阻挡了服务业的低碳化发展。
4.地区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具体而言,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慢;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快,内地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慢。东部地区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为86749.21亿元,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59%,西部地区增加值为25992.29亿元,仅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8%。除了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之外,我国服务业部分还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市场准入问题严重,比如邮政通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行业,市场化程度低,服务成本高,竞争力相对薄弱。
5.服务业领域企业低碳责任缺失,消费者低碳消费观念薄弱
如今一些现代服务企业运用低碳旅游、低碳物流等新型运营模式来自觉承担企业对社会发展应有的责任。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诱导下,认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仍不普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另外,服务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有更高的消费关联度,所以消费者重视健康、生态的低碳消费需求是拉动现代服务业低碳发展的巨大引擎。但是民众的低碳消费增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然缓慢,主要体现在低碳消费意识不强,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之风严重等方面。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依据低碳经济原则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
1.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促使服务业向产业链高端晋升
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推进传统服务业向低消耗、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过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现代服务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上下两头,属于产业链的高端。改造传统服务业就是对服务业的优化升级,使其不断向高端服务业延伸和渗透,充分利用现有服务资源,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包装传统产业,冲破行业垄断,改造传统服务业高消耗、技术落后的现状,提高服务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新的服务业态。
2.运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不断创新高端服务产品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是非常基础性的,低附加值,如国内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有数百种,尽管发展很快,但过于集中在结算和代办等传统服务方面,高附加值的并不多。相比之下,外国银行在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市场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将来的高端市场会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重心。为此,可考虑创新一些高端领域的金融服务产品,如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住房信托基金、汽车金融和证券融资等。
(二)在符合低碳经济要求下增强服务业竞争力
1.加快发展提高我国服务业比重,促进服务业的低碳化发展
当前,我国工业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着服务业比重空间,生产业发展不足制约着服务业向纵深推进,城镇化程度不高也影响其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也对其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要促进服务业的长足发展,就要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加大对服务业的政策支持,逐步增加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劳动者从事服务业,提高该行业的就业比重。加快经济的发展,增加国民的收入,促进消费业的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2.大力推进服务业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走现代服务业道路
现代服务业是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依托的,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其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大力推进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加快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培养大批服务业的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就成为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型的关键因素。深入实施人才投资战略,加大对服务人才的专项投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教育培训领域,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吸引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顺利实现向现代服务业的过渡。
对研究生教育来说,导师水平、科研能力、基地建设是制约研究生教育水平的3个重要因素。教学研究型高校,一般来说,它的导师虽然不乏佼佼者,但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整体素质稍逊;其科研整体实力也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级、高层次项目的竞争上力量还有些欠缺;并且,由于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普遍不大,对研究生的基地建设投入不够,使学生得不到更多动手能力的锻炼。笔者认为,只有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结合学校科研师资和条件建设等诸多因素,将培养目标落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有一定知识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上,才能发挥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优势。进而扩大研究生实践平台,为研究生提供锻炼机会,为研究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自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教学研究型大学以知识应用与社会服务为价值取向。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是从教学型大学发展而来的。在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突出和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工作在学校上层次和水平过程中的地位。以争取科研项目为目标,通过科研任务来整合科研资源,集聚科研力量,从而带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政策来引导学科建设,以增强学科建设的意识。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类大学有点类似于“中等规模企业”——没有“行业领先企业”的垄断优势但要有与其类似的组织结构,高不成低不就,容易陷入低效率和低效益的困境。办学和服务面向主要为国家大经济区域、部分省市及特殊行业。
教学研究型高校并没有最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质量,只是在部分学科保持优势。从人才培养类型来看,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从科学研究的贡献看,主要体现在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上;从社会服务的功能看,主要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能力开展知识应用和科技服务工作。从社会经济需求角度看,知识应用和技术创新领域量大面广,发展潜力巨大。
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应坚持实用性,以硕士层次的研究生培养为主要目标。对于致力于发展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高校而言,扩大研究生规模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研究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失去了正确的培养方向,培养对象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就业困难,大学也就失去了办学的基础。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下滑及其原因
近年来,研究生就业不仅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还成为部分地区、高校以及社会的突出问题。以前被用人单位争抢的研究生,今日为何遭到如此冷遇?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是扩招导致的结果,事实上,我国研究生毕业人数还不足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5%,因而从人力资源角度考虑,研究生人才还属于稀缺产品,不应该存在如此大的就业难题。并且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5.57%,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研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缺乏有效的实践性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是造成研究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增长,但相比之下研究生导师数量的增长远跟不上招生人数的增长。许多高校都存在一位导师带十几名研究生的状况。要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最有效的是为研究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部分高校有一些实习基地或教学基地,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如何为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载体,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关键。
三、立足服务地方经济,重塑人才培养过程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重塑人才培养过程,其实就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满足社会对科学研究的需求,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同时提供研究生教育载体,让学生们参与更多的课题研究,多动手、多思考,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由于学生有较多机会在企业实习、就业,因此在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之后,学生又有机会到企业中实际工作,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次结合。通过以上两次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工与学的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将得到加大提高。研究生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革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具体要做到以下方面:
1.理论课程教学时间设置要具有一定弹性。以往的研究生理论教学往往集中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年或第一学期,填鸭式的灌输理论知识。考试成为检验理论知识掌握的唯一工具,这种体制下,研究生往往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一知半解地完成了理论学习,然后投入到闭门造车的“科学研究”中,完成论文毕业。简单的课程教学时间的设置,使得理论得不到有效的消化,因此,要适当改变教学方式,将部分理论教学融入到实践中去,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完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核方式也可以更加灵活有效。
2.采用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基地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学校聘任企业中有着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带头人作为学校的兼职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由学校和合作单位分别指定导师,按校方的要求,共同指导研究生。研究生在学校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后,进入培养基地,由合作单位的兼职导师进行指导,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深入一线参加研发的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毕业论文应该联系实际。要使论文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理论成果,成为检验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考核标准,有2种方式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一是企业拟定课题,有相关专业研究生以标书形式进行投标,中标者去该企业服务实习,完成课题的同时即完成学位论文;一是由学生自己拟定研究方向或内容,由企业进行科学的评估后选择相应学生去企业完成课题。这两种方式均可实现双方的共赢,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教学研究型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办学性质和服务方向,将研究生教育作为教学研究型高校的办学重点,努力探索面向基层的高质量的具有创新思维、复合型、开放型和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中,必须适合社会对人才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开拓能力强、具备多种素质特征的要求,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努力打造教育实践平台,实现高校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2]蔡克勇.论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J].高等教育研究,1986,(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heating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many new ideas and design of new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products multifunctional meet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pleasant, also make the study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saving building etc.. Low temperature radiant floor heating in the heating system gradually popular, it belongs to a kind of independent heating, to every household can form a self into a closed loop, not only to meet the measurement requirements,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door temperature, the calculation in this paper in terms of external network heat loss, a series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heating system for heating system of low temperature floor radiation and heat, combined with test data and practical household heat metering, the heating system energy saving economy low temperature floor radiation.
Keywords: low temperature floor radiation heating system; energy saving; economy;
中图分类号:TU8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据调查统计,在我国2010年建筑的使用能耗大约是176Mt标准煤,这占用了全国商品能源在消费重数量的大约13%左右。建筑中的能耗一般主要包含热水供应、空调以及建筑采暖等等,这些建筑能耗中属采暖能耗占用的比例是最大的。然而我国能源结构之中还主要是以煤作为主体,尤其对于采暖过程中所耗用的煤量非常巨大。然而现代建筑节能技术已经逐渐从单纯抑制需求来降低热的舒适性,发展到提升能量的利用率,以最少能效消耗来满足人们的舒适与健康要求。而低温地板辐射的采暖系统因为它的热舒适性高这个有点,热媒参数的应用范围大以及卫生条件较好等一系列有点,致使其在最近几年中发展的势头尤为迅猛。
一、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优点
(一)保健、卫生、舒适
对于辐射散热来说,它是最为舒适的一种采暖形式,它能够使室内的地面温度更加均匀,并且室内的温度能够从上到下逐渐的减少,给使用者一种头凉脚暖的感觉,与中医理论中的“温足凉顶”相互吻合,从而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并且有效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而且辐射散热方法不容易导致潮湿空气的对流情况,对家居环境有效的进行改善。
(二)美观,不会占用过多的使用面积
在室内中各种辐射采暖管线都可以铺设于地暖的结构层次中,在室内取消散热器的支管与立管。这样不仅能够使使用的面积增加,而且还能够使房间任意进行分割,有利于家具与装修的布置与分布情况。
(三)热稳定性能与保温隔音的性能较好
一方面,因为对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来说,会有较为特殊的一些地面上构造,所以在上下层采暖的过程中,中间一层的采暖效果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并且能够有效降低上层对于下层的种种噪音上的干扰。另一方面因为混凝土层与地面层会存储较多的热量,所以在进行间歇供暖过程中,室内的环境变化较为缓慢,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质。
(四)运行费用较低,高效节能
这种低温地板辐射系统能偶应用剩余的热水,并在建立相同舒适条件前提之下,对于室内的设计温度能耗能够比其他的一些取暖方式减低大约2%到3%,这样就有效的提升了热效率。并且这种系统能够让热量集中于人体受益高度之内,应用热媒进行低温传递,而且在传递中产生的热量损失会比较小。对于哥哥房间中的温度还能够独立进行调节,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选取水温与室温自动的调控设备。
(五)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在塑料管道埋入到地面混凝土中之后,如果没有人为的损害情况,其使用寿命会达到50年之久,不会出现大量的污垢与腐蚀情况,有效降低散热器漏水的现象与维修为用户带来的一些麻烦,可以有效节约维修所花费的金钱。
(五)有着较好的经济性
因为塑料管材料的生产与市场竞争下降的趋势,地暖造价逐渐下降,已经从100元每平方米降低至60到70元,与普通钢制的散热器价格相比会节约很多花销。并且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在散热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较小,这有效体现出它的经济性。
二、外网的热损耗
(一)对于热损耗的计算
我们知道,无沟敷设的一些管道会埋在土壤之中,在对管道散热损失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土壤热阻力情况进行严格考虑。依照福尔赫盖伊默所推导出传热学的理论计算公式,可以将土壤热阻力应用下面的表现方式。
其中dz表示土壤接触观众的外表直径,单位是m;λt表示土壤导热的系数,如果突然的温度在10°到40°之间的时候,中等湿度上土壤导热的系数λt市1.2到2.5w/(m。°C)的范围之间;H表示管子折算的埋深,单位是m;
按照H = h + λt/α k=h j + h来进行计算。
其中h表示从地面一直到管道中心线埋设的深度,单位是m;hj表示假想土壤层的厚度,单位是m,这个厚度热阻力与土壤面热阻是相等的;α k表示土壤表明放热的系数。
按照α k =12-15 w/(m2·°C)来进行计算。
但是对于无沟敷设的保温管道散热的损失情况应该按照下面的式子进行计算:
在这个式子中tdb表示土壤表面的温度,单位是°C。
一般情况下采暖地沟最少会有回水域供水这两条管道,如果两条管道需要并列直埋进行敷设的时候,就要考虑它们相互之间传热的影响。依照前苏联学者舒宾所提出的方法上,他们相互之间传热的影响可以设置成一种假想辅加热阻RC。并且在双管道直埋的敷设现象中,附加热阻可以应用下面的式子进行表达:
此式子中b表示两个管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单位用m来表示。
其中第一根管道散热的损失为:
第二根管道散热的损失为:
其中Rb1是第一根管道的保温层热阻;Rb2是第二根管道的保温层热阻。
(二)对于热损耗计算的实例研究
对于普通的采暖系统来说,假设整个供暖时间之中,供水管平均的温度依照t1为86摄氏度,回水管平均的水温t2为55摄氏度。其供暖的时间n为4296个小时。在供暖的时间中土壤表面的平均温度tdb为零下3摄氏度。如果管道的直径σ×dw = 7×325毫米,而两个管道中心距离b为0.76米。管子的预埋深度h为1.2米。应用聚氨酯来进行保温,其中供回水管应用同样保温层的厚度σ为45毫米,导热的系数是0.023 w/(m2·°C)。
依照上面的公式可以计算出,第一根管道的散热损失是46.4w/m;第二根管道的散热损失时28.9 w/m。
这种普通采暖系统的两个管道在整体的供暖时间内总的散热损失是:
Q = n∑q=1.165 GJ/(m.a)
对于低温地板辐射的采暖系统来说,如果在整体的供暖时间中,供水管平均的温度按照t1为50摄氏度,回水管平均的温度按照t2为35摄氏度。其供暖的时间n为4296个小时。在供暖的时间中土壤表面的平均温度tdb为零下3摄氏度。这个条件和普通的采暖系统一样,但是经过计算得出Q 为0.72 GJ/(m.a)。
上面的计算可以说明,在一样保温层的厚度条件之下,低温地板辐射的采暖系统因为热媒的参数比较低,致使外管网的热量损失相比于普通采暖系统要低。
结语: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低温地板辐射的采暖系统很多优点是普通采暖系统不能够比拟的,尤其是其节能经济性的优点有着重要的利用价值。要想发挥其节能经济性的优势,就需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密切的配合,从而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与建设,能够更加有利于计量功能与控制系统的实现,并按照热量收费的方法,更有效的刺激取暖用户对于节能上的积极性,减少能源浪费,更好的提升采暖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立璞,太阳能与生物质互补的地板采暖系统中室内环境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流体力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