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7: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学方法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学方法论文

篇1

本文作者:吴正辉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

课堂和课外实践操作训练的组织

由于《陶艺基础》课程是以实践性操作为主的课程,单靠理论性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课堂和课外对实践性训练的组织也是给学生一个可以提高自己实践操作能力的平台。通过实践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构思理念,采取泥板、泥条、拉坯及手捏等的几种陶艺基本成型技法制作陶艺,凸显出独特的创新设计意识,并且可以开拓学生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陶艺基础》课程中制作陶艺的过程是我们陶艺启蒙的基础,也是学习成型技巧最为重要的时期,单靠课堂的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老师可以以示范和分析解答为主,除正常的上课时间外,任课老师应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合理安排学生进行陶艺制作。学生在课堂上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课外加以练习和巩固,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学习,反复的强化自己的薄弱操作环节,达到真正实践训练的目的。通过课外的实践训练,教师教学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教师的制作理念、制作技巧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任课老师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就要明确,循序渐进,勤于实际操作,在实践中找到问题,加以分析,同样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学生制作的陶艺作品一个科学的评价。这样,学生不断的在制作过程中消化理论的知识点,也解决了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就可以综合、全面的进行陶艺创作。

根据不同专业调整教学的侧重点

《陶艺基础》课程是借助陶艺这种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教学对象不是单一的,它面对的是美术院校所有的专业,所以就不能像对待陶瓷艺术设计和陶艺专业的教学方式那样安排。它的授课对象包括美术学和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学生,任课老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在与专业课程相符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以必要、适度为宜,以掌握概念,突出培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教学重点,做到教学内容的灵活处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课程可以侧重于泥板成型的制作技法,通过对泥板的组合了解建筑构件的组成和分解;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平面装饰方面的基础训练,以刻坯、上釉等技法来对器物造型进行装饰;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陶艺装饰技法的训练,以陶瓷釉料为主进行图案的绘制。这样不仅使基础美术教学的内容得到拓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陶艺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美术专业基础课的一部分,更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陶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一种以理论为基础,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任课老师应结合讲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辅导、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陶艺制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陶瓷作为材料媒介进行艺术创作,以拓展对艺术创作材料的认识,增强学生在今后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创新意识。

篇2

二、背景性教学法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突出背景性,让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呈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情景氛围,能使小学生深刻感受到音乐本身的美好内涵,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如在组织小学生学唱《故乡的小路》这首歌时,为了唤起小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培养小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笔者发挥电教媒体的独特优势,给小学生展示出家乡的一草一木、山水路桥,让小学生在歌词、旋律、画面的有力渲染下,激起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综合性教学法

音乐课不应孤立施教,而应与各学科教学互相联系,加强渗透,只有这样,方可使学生具备完美的心理素质。故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时插入配乐诗朗诵,将音乐与语文融为一体,有效地增强了小学生对美的感染力;经常开展“红歌比赛”,让音乐与政治彼此渗透,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定期组织小学生唱英语歌曲,把音乐与英语捆绑起来,持续提高小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通过综合性教学法的实施,使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了健康发展。

四、创造性教学法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或创造活动,是提供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创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结构中的较高层次,是心理结构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采取创造性教学法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能有效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笔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特别重视在小学生听乐、听歌、奏乐、唱歌、视谱过程中对其进行启发,使其在优美、生动的音乐形象中浮想联翩,真切地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导小学生把学到的音乐知识用于歌曲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愿望,尽最大力量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实施创造性教学法后,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3

二、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篇4

中专数学教学观念的创新,既要求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观念,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数学的观念,只有教与学同时创新,才能实现中专数学教学的目的。目前,教学观念的创新是中专教师的重要任务,除了教学思路的革新外,更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找到学生不爱学数学的要根源,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在教材上有所创新

现在中专学校广泛采用的中专教材已延用多年,有些内容已显陈旧,已与现实生活略显脱节,所以应根据中专教学的目的适当的改良和压缩中专数教材的内容,对应用性强的内容可以写得详细些,对于应用性不是很强的部分应适当删减,做到详略得当。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也能根据教材内容划分详略,既能提高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效果,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1.3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

中专学校的学生因所学专业不同,所以对各学科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就数学课程而言,文科学生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即可,而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则要根据其专学其他学科的设置来决定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这就要求中专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和特点,合理确定数学教学的内容,力求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1.4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数学课程教学较其他基础学科而言枯燥得多,这就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所领会,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提起兴起,变被动主动。要求教师除了课堂讲授外,还要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证一些学习数学方面的真人实例。同时,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开辟“模拟课堂”环节,让学生提前预习本堂所学内容,模仿老师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补充和讲评,并以此作为学期数学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在考试形式上有所创新

数学考试不同于其他学科考试,它多是以计算结果作为判定好错的唯一依据,即使每一步都准确,只计算结果不正确,也得不了多少分,或者根本就得不到分。这种传统的数学考试方式对中专学生来说是有不妥之处的,因为中专数学的教学目的不是要考查学生的计算准确性,而更侧重于对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上。计算结果不正确往往是因为考生的一念之差,并不能真正说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能真正起到教师通过考试掌握学生学习成果的作用。这就要求中专数学教师应在数学考试方法上有所创新,平时应尽可能的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平时课堂设定多种多样和考核项目,并以课堂考核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期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1.6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理论与实践脱节是目前我国中专数学教学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应当重视中专数学教学知识的应用性。让数学从学生的专业出发,从社会生活实际的需求出发,更大的发挥数学教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中专数学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探究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将理论数学变为应用数学。

篇5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西安市城市学院羽毛球选修课105名学生。

2、研究方法

通过对西安市城市学院学习羽毛球选修课的学生的调查统计,首先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握拍法的错误

据统计数据可知,错误的握拍方法很直接的会影响到正手后场击高远球的技术发挥,学生都认为学习羽毛球的技术战术很重要,都会想用力量和速度控制球的落点方向,往往却忽略了其实基本功很重要,并且基本功要很扎实,而学习羽毛球最基础的就是正确的握拍方法。其实,练习羽毛球时的握拍方式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其羽毛球技术。比如:羽毛球的反手击高远球就是要运用正确的反手握拍动作,利用大拇指的指肚发力结合大臂带动小臂挥拍通过手腕发力闪动将球拍斜向上击回对方底线的区域去。所以,掌握正确的握拍动作是很重要的。结合自己上课以及听课观察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握拍动作有以下几种:

(1)“一把抓”握拍时五指并拢抓住拍柄,掌心紧贴拍柄,没有空隙,握拍过紧,无法调整拍面角度,拇指和食指之间没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各个手指的肌肉僵硬,故必然会影响手腕,手指本身的灵活性,影响各手指之间的协调配合。

(2)“苍蝇拍握法”是指虎口对准拍面的方法,这种握拍方法导致给后场击球时屈腕动作困难,影响击球时对拍面角度的灵活自由控制。

(3)握拍太紧,握拍方法不固定:握拍太紧是指学生在击球时,在准备姿势和引拍的动作过程中,手掌心和拍柄之间没有适当的空隙。

(4)握拍时习惯性的握在拍柄的中下部,这样会影响到力量的运用以及会出现发力时对手腕的损伤。

2、击球落点掌握不好

据统计可知:有31%的学生击球落点掌握不好,总是不能到位或感觉击球点与拍面接触时不是特别的舒服。主要原因如下:

(1)球性练习不扎实,球感欠佳,对球飞行路线掌握不好,以至于在后退中步伐没有到位没有退到击球的最佳位置,击出的球见高不见远;

(2)准备姿势到引拍动作之间的过渡时间太长,也就是说引拍的速度过慢,挥臂击球时大臂小臂之间的夹角出现,等球落下后才击球,来不及伸直手臂去接球,击球落点降低了会大大影响击球后球到位的质量。

3、击球时,手腕僵硬无发力动作

击球时的力量大小和速度快慢直接影响到击球效果,虽然很多学生的力量是绝对可以满足击球时的所需力量,尤其是体现在男生身上,而在现实中往往是感觉力量很好的学生击球的效果反而很差,这是因为由于发力不正确造成击球无力,击球效果差,而三番五次的击球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因为是检验学生是否学以致用的唯一途径。学生在击球时习惯用蛮力,没有用手腕发力的概念,认为是用手臂力量击球,所以握拍比较紧张,导致手腕僵硬没有闪腕弹动的动作。

4、击球的步伐移动较缓慢

据统计我们可知,两个班级的学生有37人出现这种问题,学生在击球前的注意力还不是十分集中,完全的全脚掌着地,导致起动时的速度较慢。另外打完球后不注意回动,也是步伐上的一个问题。

四、教学方法建议

1、形象生动的“菜刀式”握拍法正确的握拍方法是击打高远球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使用正确的握拍方法及握拍的技巧对于高远球技术动作有很大一方面的影响,在教授过程中,向学生讲明正确握拍的重要性,并讲清握拍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要领以及要求。在课堂上收受过程和下课后总结击球动作的整个过程中发现:在这一连贯的击球动作中,挥拍是大臂带动小臂所产生的力量最终是通过正确的握拍传递到拍面的。如果握拍过于随意,过于放松,便会使力量的传递消失一部分,如果握拍过于紧张,用力太多,又会组织力量与力量之间的传递。所以把握拍比喻成握菜刀再合适不过了,对握拍的概念也更加深刻。正确的实用握拍方法,才能使力量不失作用的全部传递到击球点上,再看见来球调整好一切进行击球的一瞬间,要瞬间握紧球拍。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要求不同的是,通过“菜刀式”的握拍方法,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在学生在大脑里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篇6

初中英语传统教学方法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主要表现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轻学生的全面培养;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苦学苦练,轻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1]。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育的效率。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改进的一点认识。

一、“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2]。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

大凡学游泳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在岸上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会使人感到厌烦。但如果能亲自下水体验一下,并努力地去学着游,情况就不一样了,渐渐地会爱上这项运动。人往往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而且变得越来越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把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具独特魅力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语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重要策略[3]。心理学者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

二、“模仿”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说到模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发音,纯正的发音会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别人也会对你的英语水平刮目相看。如果发音不好,即使你以后的英语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对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断,更糟的是,它对今后的听力会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个音素,千万不要认为发音好不好无所谓,这个关攻不下,就会导致你学习中的残缺。有位成功人士谈他学英语的秘诀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外国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外国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世界闻名的英语专家亚力山大为英语学习也下了这样的定义:“语言是一种表演技巧,我们在思考语言的时候,不是考虑我们对它了解多少,而是我们能把它表演得多好,我们能把它用得多好。”说到底,学英语就是模仿那种腔,那种调,那种味儿,如果我们能够模仿得像一个NativeSpeaker,那就绝对成功了。

要突破语音关,首先要明白单个音素的发法,在此基础上把握连读、缩读等口语表达时最常发生的语音现象,进而练习语调和节奏,练习时最好模仿原声录音,有条件的还可录下自己的发音,与原声进行对比,这样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纠正发音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唯有耐心、细心和恒心,才会有进步。我们常说,Wellbegunishalfdone.(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学英语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三、“氛围”是学好英语的途径

曾经有人向老外请教:What’sthebestwayoflearningEnglish?(学英语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老外随口便说:“GototheUnitedStatesormarryanAmerican.(到美国去或与一个美国人结婚),如不可能做到就WatchAmericanmovies(看美国电影)。你们中国不是有一句老话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吗?’在家看一部电影就好比在美国生活了一天。”这些话就告诉我们学语言离不开环境,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所以我们决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认为教学任务完不成,而随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组织并设计好Workinpairs,Readandspeakout,Group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种口语活动,创设一个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对话,如起居、节假日、生日聚会、拜访、打电话、看病、购物、游泳、体育活动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有的学生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课前势必去积极准备,把生活引入课堂,再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这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英语,锻炼英语,突破口语屏障。[4]

四、“毅力”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首先,我讲一个寓言。在一个寺里,佛和木鱼聊天。木鱼说,我们质地相同,为什么你每天受人尊敬,有人供奉,而我却受人敲打?佛说,其实当年你也要被雕成佛,可是你受不了苦,因为要经过好多刀的雕琢。于是你说,只要少挨刀,雕成什么都行。所以你今天只是木鱼。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要想达到一定的成功,要想受人尊敬,必须吃苦,要经得起痛苦的磨练。

在人生道路走得比较远、比较好的人,并非都特别聪明,但都肯下苦功。英语学得好的,也并非都是智商很高的人,而是那些常年坚持不懈,在听、说、读、写、译方面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语言学习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你永远不可能像许多广告上许诺的那样几星期、几个月内就能学好英语。越学到后面越需要更多的努力,越需要挑战毅力。我们每天要面临无数次的失败,要承受许多心理和生理压力。比如记一个单词,背了十几遍都没有记得,最后花了好大的劲终于勉强记得了,可没隔几天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次次重复的失败,的确带给学生很多的失望甚至是绝望。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认为记单词是一件幸福愉快的事。此时此刻,学生最需要的不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或者一道题的标准答案,而是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用精神去感染他们,用希望去激励他们坚持下去,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信心,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具体地说,就是把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用格言励志、幽默和笑话驱散、减轻学生的痛苦和压力,缓解学生的疲劳,让他们在艰难跋涉中感到快乐,从而淡忘学习所带来的紧张和疲劳。在练口语时尽量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挑一些学生喜爱看的文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背诵是单调而又枯燥的劳动,选择学生精力最充沛的时间进行背诵。因为这样不会打消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而且效果好,若在非常疲惫的状态下背诵,兴趣容易消磨耗尽,效果也不好。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使学生学到英语,而且能让其懂得如何面对挑战,挫折是相对的,成功是绝对的,只有持之以恒者,才能沐浴胜利的光辉。[5]所以,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以上四点,才能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研究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2]沈陈炎.重视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考试周刊,2007,(07).

篇7

二、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把关

由于机械设计的基础课程内容很多,需要记忆和背诵很多有关的公式、参数等,而且还要求学生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学生的有关课时却在不断地减少,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教师将课堂变得精简充实,丰富多彩。这里说的精简,不是说对教学内容进行剪切,减少教学内容,而是指将教学内容进行浓缩,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用更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内容。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还有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尽量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最适合的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课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先进行一个课前预习,要了解和掌握本章课程的课程要求,然后,有选择地选取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突破。从表面上看,教材的内容是零散孤立的,但是,实际上,教材内容是联系的。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把联系教材内容的那条线整理出来,不必按照章节的顺序进行授课,而是要使得教学的效率实现最大化。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到成竹在胸,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废话,不要长篇累牍地宣讲。

三、要和学生积极互动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课程学习,这才是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相互学习。只有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才能做到这一点。要改变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教学的进行

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优势。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传播大量的信息。其次,这一方式直观强烈,交互性强,课程进行之中,趣味性强,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已经极其广泛地被运用到了现代的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实施和进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定要注重实用性,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同时,要尽可能地具备一定的艺术性。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将艺术性变成了花里胡哨,凌乱不堪,这是不可取的。

篇8

(2)激励学生在讲台绘制几何图形。老师在教学过程里应当多提供给学生在讲台绘制几何图形的机会,并自我讲解,通过角色互换来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

(3)科学处理作业,降低学生负担。老师要在几何作业审批过程中,转变通常运用的单纯对与错的方式,不要只是修改之后进行讲解就结束,而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褒奖,老师的赞扬以及鼓励对初中生而言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对作业完成非常优秀的学生,老师应当在课堂给予赞扬并展示作业,要及时看到学生的进步,并对后进生及时给予激励,加快其进步。老师布置作业应当重质不重量,布置得宜,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复习和使用到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提升教学效率,而并非只进行题海战术。

2.加强语言教学,重视阅读和表达

(1)发挥教材上的语言示范作用。学生在阅读课本时,对课本上所提供的语言含义进行理解。几何语言用词大多可以分成以定义的实词以及不设置定义的关联词,很多问题是出于学生对几何里存在的特殊内涵的实词没有正确理解以及忽视关联词的原因。

(2)文字、符号以及图形语言的互化。几何学作为研究图形的学科,为了阐明对图形的感知,就要通过相关语言进行表达,而表达的几何图形语言通常可运用文字语言进行,可是因为文字的繁琐性以及歧义性,在严格的说理里,就要通过正确的、单义的符号语言。几何定理通常是文字方式,而论证它时却要透过制作图形将其转变成符号语言,进行叙述。如何将三者的互译做好,在学生的思维结构里,令文字、图形以及符号语言构成三位一体非常关键。

(3)做好句型归纳。老师课堂用语以及板书必须规范,令学生学有范例。比如对于图形术语而言,老师不可以由于是学习的开始时期就不严加管理,反之,初级阶段的规范性对学生具有较大的作用。老师在教学里对自身语言也不可降低标准。只有老师在平时教学中长期坚持使用规范语言,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才能够更加顺利。

(4)分析平面几何定义和命题结构,提升表达能力。几何定义和命题结构分析能够同词的限制以及修饰、乃至语法结构分析相融合,比如:将一条线段分为两条相等线段的点为这条线段的中点。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语法结构进行分析,一步步将中心词以及修饰或限制中心词的词找出。

篇9

摘 要:针对初中美术教学现状,笔者对课堂进行一些教学方法的实效探索,将课堂的一些环节变通。本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让好美术课、完成完整、优秀的美术作业为目标,进行探索改革。

关键词:探索 有效 美术课堂 课堂作业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和理论体系。对于初中的教学现状来说,美术课堂是“小课堂” ,即没有中考的压力,也在某种程度上不受到学生的重视,只是部分美术爱好者的施展天地。如何将“小课堂”做到精彩,我想是应该更好的将教学对象的范围最大化,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通过课堂设计的一些小环节,从最小最基础的点来实践与体验,让课堂变得实效。我想这也是所有初中美术老师的共同愿望。起初这个想法的出现,与我个人对教学的要求有关,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完成我的教学目标,交上较为理想的美术作业,让美术学科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一丝亮丽的风景线。这个目标,也是我教学的终极目标,正在艰难地探索之中。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课堂上的一些颇为有效的做法。

一、课堂中的小练习

这个案例是《扬起想象的风帆》。这节课我将作业练习设定为科幻绘画。一般我不会在长篇讲完之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而是在中间部分穿插一个练习。这个练习是很有目的性的。在本节课,这个练习安排的时间是在提到想象力的时候,先以激发的语言暗示学生自己充满想象力,然后提到开启学生的想象力之门,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提到“看看你有没有想象力之类的话语“,因为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艺术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肯定的告诉学生,你是有想象力的,是要通过我来把它引出来,给学生以强大的暗示。就一棵树来说,你可以把它变成一棵不一样的树,你想象中的树,无论是卡通树、变异树、树人都可以。这个练习时间是五到八分钟。学生果然创作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树(图1)。在练习过程中,时间设定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画得越完整,这棵树即将得到的发挥就就越受局限。做完这个练习后,我再对一些作品进行讲解,从多方面启发你所画的树可以联想一些实际的功能。最后让学生通过刚才想象的树或完善或拓展。例如这个《自由旅行树》的作业(图2),学生通过他的树根、树干与树枝像管道一样的特征,构思了一个时间地点的管道,最后又联系了多拉A梦的任意门,完成了这个科幻绘画的设计草稿。其实,在我们学生接到老师指令后去完成作业时,由于作业范围太大,大都会感到很茫然,无处下手。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圈定一定的范围,学生反而觉得比较容易去实施了。很明显,画一只想象的鞋子比画未来宇宙对学生来说更容易下手。

图1:树的练习 图2:《自由旅行树》

课程中间的练习,我认为有几点好处:第一可以将一些走神的学生拉回来,让他们及时的跟进教师的目标。第二,作业一步步的递进,可以让学生在心理觉得由浅入深难度降低。第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的找到切入点,创作的范围具体化,而不是茫然的创作。第四,老师可以根据这个班完成的作业情况及时调整自己最终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间穿插小练习的方法,我在很多课程中都运用过,例如画漫画卡通画是穿插人物的表情,在《新伙伴》中穿插衣褶的描绘等等。

二、缩小的课堂作业

在前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水平一直处于理想状态。但是一学期下来,我发现我错了。翻开学生的图画本,虽然该教的课程教完了,但是作业基本一片狼藉,惨不忍睹。我认为美术课的教学应该重视美术作业的呈现,我想我是否该换个思路呢?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又让学生在保持兴趣的状态下完成作业,于是我想到了缩小课堂作业的方法。在《海风海潮渔歌》这节课,我将课堂练习目标定得很小:画种:纸版画。这是因为我校学生数量太多,木刻、胶版这些方法都不太适合。内容:海洋鱼类。工具:美工刀(学校配备),彩色卡纸(学生自备)。作业尺寸是:10*10厘米。课堂中讲解简单要领,将步骤事先拍好照片做成课件(图3),我的教学课件非常详细,包括卡纸裁的多大、怎样起稿、如何用刀、用刀时的手势。并在练习时分小组示范指导。作业效果很明显(图4),下课时收刀子,很多学生都说老师,我马上就刻完了,不想交刀子。学生在马上见到曙光的时候,那种坚持做完的态度是很难拒绝的。

图3:演示步骤课件

图4:《海风海潮渔歌》课堂作业

三、课堂中的“小资料”

两年前我承担了学校的对外公开课任务。在课程选择时,我尝试上一节欣赏课。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需要让学生课前搜集很多资料。但是在课下能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却非常少,资料的准确性也很难保证。在选定上《千姿百态的圆雕》这一课时,我考虑了很多:我怎样做才能让初中学生在欣赏课程中真正学习到知识,运用正确的语言概括表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且能做到自主的欣赏、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有独到的见解。通过知识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运用导学资料,生成发展性的课堂,完成教学目标。我仿照其他的学科,例如语数英等学科,设计了这个导学资料(图5)。我的导学资料分为这样几个内容:雕塑的功能: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陈列性雕塑,他们各自的分类特点,几件雕塑作品的简介、形容雕塑作品的词汇、材料说明。这里面得到最大争议的是形容雕塑作品的词汇,很多听过我的课的老师对这个做法有不同意见,因为这样会让学生的知识受到限制。我的这个做法是学来的,不是我的原创。在我大学时有一位教中国美术史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经常会让我们赏析一些国画精品。作为大学生,知识积累已经超过十年,按理说应该是非常丰富的。但是面对一幅画作是,我们还是觉得自己的语言那么苍白无力。于是这名老师就将一些变现中国画的词汇写在黑板上,供我们参考。现在我还能记起一些词汇,是我们在课本和生活中不常见到的,我想这就是学科中的专项词汇吧。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这名老师的做法可圈可点,因为,他让我实实在在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如今,我也延续了他的教学方 法。我不否认学生自己有一些词汇积累,但是我想利用这种方法来充实他们固有的知识,使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一定的基底。

图5:《千姿百态的圆雕》导学参考

除了为学生准备词汇以外,导学资料中没有直接体现问题答案,而是通过知识的概括,引导让学生进行思考,作出判断,从而达到较深的记忆,解决课堂所涉及到的问题。我觉得导学资料有这样的好处。理论上讲,它实现了课堂的三个“转变”:由课堂的被动性转变为课堂的主动性;由课堂的静态性转变为课堂的动态性;由课堂的接受性转变为课堂的体验性。实践上来说,学生面对问题可以有所依据,积极主动的寻找答案,学生之间比速度,比准确性,增强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环节缩小化,不需要太多的准备时间,只需一问一答,就轻松解决了很多烦恼。当然他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老师设置的导学案知识是否精准,是否会因为导学参考而限定了学生的思考范围,会让学生变得很懒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考证和提升了。

(四)教学的“小”目标

在初中第十五册教材上,《奇妙的水墨世界》占据了一个单元的内容。中国国画艺术博大精深,想通过几节课教学生画好国画应该不太可能。所以,我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定的“小一点”,让学生站在基础的层面上,扎实学习。这节我是通过四个课时来完成的(图6)。对于学生来说,四个课时上同一个内容真的很烦。但是对于老师来说,让学生准备一大堆画具,只画一节半节课,又似乎不忍。所以这部分内容我坚持上4节课。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我的症结是:为了教而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学目标定的太大,学生画不出来,最基础的东西把握不到,以致渐渐失去画画的信心。于是,我在课堂中省去了很多的环节,改小目标。第一节课,认识中国画,中国画的分类、工具材料,以讲解为主。第二节课,笔墨练习:用笔、用墨的方法。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我都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三个练习结束,本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第三课,画荷花。荷花的作品只进行少量的欣赏几张,重点放在讲解绘画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本节课完成一张荷花作业。到了第四节课,大多数的学生开始产生厌倦。我将这节课称为:玩水墨。讲解简单的几个水墨制作技巧,让学生大胆的体验水墨的特性。在这节课中,才感觉到学习的内容到了部分,学生一直都便显得很兴奋。这节课除去讲解与示范和最后清理的时间,学生真正的练习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但这十几分钟是最锻炼学生创造力的时间。而且在这节课我有一个自己的课外延伸,叫作业小展示。我利用废弃的书法纸和卡纸等材料,将学生一些比较好的水墨探索作业装裱一下,做成书签,很吸引学生的眼球。

图6:《奇妙的水墨世界》课堂掠影

(五)突出的“小”元素

在美术课堂的训练中,线条练习始终贯穿我的课堂。我认为线条是绘画的基础。在画线时,我强调粗边缘线增加清晰度和空间感,这样能更明确地定义出一幅作品中的各种形状。好的线条使物体更突出,更增强了他们的修饰中心。因此,我专门的进行了线条的训练,让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从基础抓起。在初一年级,我安排了适合初中生特点的线描练习作业《线描花瓶》(图7)。在这练习中我综合了一些动漫绘画的先天训练方法,对一些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会更高一些,例如:线条的徒手训练。开始可以先在作业本上,用铅笔勾画各种线条。如:直线、弧线、圆线等等,反复练习铅笔线条的粗细匀称、挺直、流畅、逐步做到挥笔自如。还有线条的衔接训练。在一根直线、弧线或圆线的末端,再衔接一根延续的线条,尽量使线条与线条的衔接处的不露痕迹。前后线条要用笔一致,有一气呵成之感。在初二年级上学期,一部分学生的线条使用已经不错了。在《图形联想创意》这一课中,学生的作业能做到准、挺、匀、活。我对这样的优秀作业有一个小奖励。我会给每一个在创意和用线表现突出的学生发一张彩色的纸,让他们将自己的作业画下来,作为期末考试的作业(图8),给予高分。对此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到了初二下学期,大多数学生已经对线条能够自如的控制并表现出来,画面感得到很大的提升(图9)。

图7:《线描花瓶》学生作业

图8:《鞋子的联想》学生课堂作业

篇10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建构主义理念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因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学生“学”的特点出发,探讨统计学教师课堂“教”的特色方法。

一、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的特点

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学生学习有如下特点:

1、学生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即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学科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统计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统计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2、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对当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学生不是被动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组织、引导,使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学生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虽然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但社会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正如统计的特点具有社会性)。此外,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对某种问题可以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与教师、统计专家等展开充分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因此,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是学生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二、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教”的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和导向作用。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作用和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

2、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发现者。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用科学的原理和原则,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指引。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教师既要把最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提供给学生,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随着教学活动的变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在教师,或在学生。分开来看,“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学生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教师则对这些活动施加影响。合起来看,在教学活动这一不断发展、循环往复的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因此,“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可以实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合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按照“学与导和谐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诱导试学——引导探学——开导活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统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统计的兴趣,萌发积极主动探索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通过对课堂的组织,让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学习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对统计学知识的探索,学生才能学有所长。

(2)探索问题,增强学生主角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课堂教学方式应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教学现象。学生要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设计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探索,教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通过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发现学生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及方法措施,及时制止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以往统计学教学中,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计算公式、方法、意义、应用条件,能否利用这些知识完成所设问题的正确计算。而“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就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在灵活应用统计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兴趣,变抽象的科学法则、科学方法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参与学习统计的快乐,享受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三、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统计学教法探讨

1、设计课堂教学新模式

统计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基本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统计学课程内容基本分为三个模块两个层次。第一模块:研究统计学的一般问题,属于基础理论。第二模块:推断统计的理论与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属于一般的统计方法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的运用。第三模块: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统计指数与因素分析,统计综合评价,属于社会经济统计方法的特有问题,侧重于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两个层次即理论部分和计算分析部分,两部分知识比为30:70。反映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因而首先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优势,探索最优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1)合理处理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2)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自然。(3)采用启发式、精讲多练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构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设计课内课外相融共生的大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想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在书本之外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料,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还要通过课内设计的实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综合指标分析、统计案例分析等内容。统计实训的课内教学采用精讲、示范、多练、答疑的方式;课外教学采用学生自行分散复习和有组织分组制表、制图、社会调查、整理计算分析等方式。

3、实行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大统计

“点”是指让学生根据某一知识点完成作业、实习。“线”是指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面”是指让学生把若干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实训。“体”是指让学生能就学科体系及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应用。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培养、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从高度整体把握统计的思路和统计分析、评价思想。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教学中应根据统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特有的概念及科学家,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满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统计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对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信心,不断地在自我实现中超越自我。

5、设置情境,在交互中实现教学目标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也不单纯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木讷课堂。课堂中的社会性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交互,二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师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统计教学要从过去主要关注“人机交互”到关注“人际交互”;从只关注学生与教师、教学信息的交互到关注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实践工作者的交互;从关注个别化学习到同时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性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交互中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11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总是一味的讲课,自己用英语口语进行讲课,这样看来像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尽职,但在课堂上教师在不断讲课,对于学生只是简单的听课,学生自身的讨论和锻炼很少,这样的教学课堂像是教师自身的锻炼,学生学习和自身的锻炼少之又少,出现教学定位不合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口语的提高。

2.教学课堂不和谐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课堂教授英语知识过程中,不注重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状态和行为,许多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听不懂,不会学也不想学,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睡觉、吵闹等等现象不利学习的状态,但教师有时只是注重讲课,不会顾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行为,这就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参与学习和讨论。

3.对学生学习不重视

学生在学习英语课堂上学习参与热情不高,教师在课堂上也不真正重视,这就不能真正将教学教育落实到学生自身上,简单的讲课不能真正让学生获取到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晋升。学生自己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予以重视,这就不能真正提高和落实学生学习,是现代学习课堂教学不利的教学现象。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体系管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保障。在学校内部教学方法需要真正应用于现代学校内部的教学实践中,真正服务于在校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其应用价值。落实到现代初中学校内部,在英语这一现代语言类学科中,要想真正使学生在学习中受益,需要积极重视内部课堂及实践中的教学方法,不断落实到学生学习上,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

二、加强英语语法教学

英语作为初中学习课程的重要课程之一,是现代学校教学的重要教育教学实践内容。英语学习既是一门语言学习就需从语言所属的基本学习,掌握语言的基本发音、技巧才能真正学会和学好语言。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基本发音技巧,教师在现代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上就需不断重视和关注,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到英语知识,得到有效的知识和内容,就需在教学课堂上不断落实语法教育,加强英语语法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高效和合理。

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全英语语言交流和讨论

英语学习的真正有效和提高需要会学、会听、能说,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英语学习的质量。因此,要想学好和学精英语,在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的积极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断应用英语语言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课堂上大胆说、有效讲,在英语课堂上采用英语交流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错误降到最低,真正将学到的英语知识学以致用,实现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高效。因此,不断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大胆开口,真正让学生学到需要学习的内容,不断改进和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采用英语口语加以锻炼和巩固,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真正提高。

篇12

首先,必须要熟悉武术教材,有扎实的基本功,套路要演练熟练;初级长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动作的名称就是该动作的做法,手型、步型的结合。比如:格挡弓步冲拳、蹬腿冲拳。了解这些特点,教起来就不会搞错动作。另外,要把基本功要求高的动作或者是比较复杂的作为难点、重点来突破它。例如:转身提步搂压、大跃步前穿、、腾空飞脚等做出来比较难掌握,这些在教学中应作为重点来学习。

1.2分析套路结构教学法

武术套路的构成是由几个完整动作构成的,其中一个动作叫动,要求“动动清、动动连”即每个动作要弄清楚然后再把它们连接起来。这些动作连接起来就成为一个小节,同理,小节也要“节节清、节节连”,例如:振脚砸拳跳转马步架冲拳这个动作加上下一个动作上步弓步冲拳就是一个小节,这两个动作就要连起来练,这就是“节节清、节节连”。节再往下就是段,连环拳一路就分为两段,也要做到“段段清、段段连”。那么,几个动作组成小节,几个小节又组成小段,几个小段加上起势和收势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套路。这就是套路的结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动动清、动动连;节节清、节节连;段段清、段段连”,这是一种分析套路结构的教学方法。

1.3不同方向的领做和示范法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一套拳,老师领做和示范动作非常重要。其次,武术套路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方向变换特别多,一会儿转体360度,一会儿又是180度,忽左忽右。这就要求老师在领做和示范时要特别注意,领做的方法很多,但是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到你;武术套路一般是从右往左打,再打回来,这要求老师在领做的时候尽量站在队伍将要前进的前方,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对于要变换方向的动作,比如:并步振脚砸拳、跳转马步架冲拳等,学生背对老师,这就要求老师在转身这个动作的前一个动作一边口头指导学生动作,一边穿过队伍站到相对应的位置,再领做并步振脚砸拳这个动作,然后让学生重复做几次这个动作,做完后打下一个动作时又一边指导一边回到队伍的前方;让学生了解套路运行的方向有助于动作的学习。

1.4难度动作先教先练法

每个套路里都有相对比较难的动作,例如连环拳一路有两个比较难的动作,第一个是转身提步搂压,第二个是跃步分手;这两个动作相对这套拳的其他动作是比较难的,可以把这两个难的动作提出来先教,可以分解的教,也可以完整的教。例如转身提步搂压,可以先说手(手的动作是搂、压),脚(抬脚、震脚);然后连起来练习,这就是用分解法教完整的动作。跃步分手也是一样的,先学手上动作,“一架二分三推”,手上学会了配合脚,左脚起跳,上下肢分解,然后完整的练习。这就是难度动作先教先练法,或者叫做难点动作先教先练法。

1.5攻防启发法

攻防启发法,也叫攻防含义启发法。就是把每个动作具体的攻防含义通过你的演示、对练或者口头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明白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有助于学生去掌握这个动作的技术和要领。例如连环拳一路的最后一个动作弓步撩掌虚步架冲拳,很多同学在虚步架这个地方,他的拳不是往前方架过来的,而是亮出来的,就可以口头讲解让学生想象前面有人用拳进攻你,你要用拳去架开别人的拳,类似格挡动作,用方法启发学生,进而学会这个动作,这就是攻防含义启发法。

2长拳教学过程中几种常用的练习形式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练习形式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分组轮流练习。其中,集体练习是指以整个班集体为单位的练习,由老师集中讲解示范,并带领全体学生练习;而分组练习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由老师分开讲解示范或者老师在各组挑选一名技术动作学得好的同学作为小组长,由各组的小组长带领大家练习,老师从旁指导;最后一种分组轮流练习就是让分好的各小组轮流练习,一组学习演练时,其他组在旁边观摩学习轮流上场。

3长拳教学过程中几种常用的练习方法

3.1严格要求动作规范与动作质量,上下肢动作分开练习

在学会动作后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动作规范,包括运动路线、手型、身型等都要按正规的要求练习。可以上下肢动作分开练习,先练习上肢动作,下肢动作不做要求。但是上肢动作一定严格、规范,比如手在什么位置、掌指齐什么位置、拳打在什么位置都要严格要求,重点练习上肢动作,练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练习下肢动作,比如弓步的腿要与地面平行,前腿弓后腿绷,脚掌不能离地等。

3.2动作固定保持几秒钟,培养学生的肌肉感

一个动作定势后保持几秒钟,可以停3S、5S、10S等,让学生们自己的肌肉去感觉,并用语言刺激提示,比如说“胸挺出来、腰拧起来、肩膀张开”等,不断的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让他们的肌肉用正确的动作去感知体会,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动作技术的规范和质量水平。

3.3节奏感练习

在动作练习规范、标准后,要练习动作的节奏感,简单讲,武术套路的节奏就是突出几对矛盾,例如长拳的“十二型”: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其中动和静、起和落、快和慢等这些就是矛盾,而把这些矛盾突出得越明显,节奏感就越强,对比也就越强烈。如快和慢是一对矛盾,没有慢就没有快;是相比较而言的,这就是武术的节奏。所以以前用“慢起动,快速动,突然停”来形容武术的节奏感。

3.4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口令指挥学生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还可以锻炼学生动作的节奏感。但是武术套路练习中的口令指挥有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口令指挥,例如体操中的口令一般大都是匀速、语调较平稳,这是体操的节奏,它要求很均匀;而武术的口令声音洪亮、刚猛有劲、抑扬顿挫,和武术的节奏一样,有快有慢,有连有段,有停有顿,这样就能充分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根据老师口令的轻重快慢,慢慢养成这种节奏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