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7: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国际教育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现有条件
根据吴泓(2014)给出的调查问卷结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希望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他们认为想要教好外国人汉语,首先要能够和外国人很好的沟通。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其他配套条件也为双语教学做好了准备。
(一)现有的师资力量可以提供双语教学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在2012年和2013年共有16名教师被汉办派往英国伦敦的孔子学院讲授汉语并传播汉文化。本学期已经有一位教师回国后开始运用双语教学在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讲授《跨文化交际》课程,师生共同的反映是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同时,学院还给学生配备了外籍教师,由外教纠正学生的发音,这也会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他专业课教师也都达到英语六级水平,有能力进行双语教学。
(二)学院的对外交流情况有利于开展双语教学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的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学生赴海外合作院校学习与交流,同时也接收留学生到我院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这样,学生将有机会去国外院校学习,外语水平的提高和对多元文化的了解都将为今后的双语教学课程提供帮助。同时,我院招收的留学生,也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留学生结成对子,互帮互助,学习语言与文化。
(三)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我院为学生建立了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其中校内实习基地“汉语课堂”,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给学院的外籍教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班授课。已经在“汉语课堂”中做过“小老师”的学生反馈:自己对于汉语知识的理解和外语水平的提高是同步的,这都为接受双语课程打下基础。因此,从学院目前的条件来看,我们可以尝试开展双语教学,而且,我们会继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为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2德国的教育体系及认证制度
众所周知,在德国大学工科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皇冠,德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一向独具特色,德国工业产品与服务享誉世界,这与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为保证认证机构自身的质量并统一认证标准,德国的学科评审委员会、认证机构和高校联合组建了全国性的专业认证体系,其中权威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为ASIIN(theAccreditationofBachelor'sandMaster'sStudyProgramsinEngineering,Infor-matics,NaturalSciencesandMathematics,ASIIN)。ASIIN是在德国最大的工程师协会和工程技术权威机构(VDI)的倡导下,由各大学、科技协会、应用科学大学、专业教育和进修联合会以及相关工商业组织的研发机构共同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ASIIN成立于1999年,2000年制定了认证准则和程序,是德国唯一开展对工科、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本科、硕士教育项目的认证机构。在机构设置上,ASIIN下设董事会、两个认证委员会、13个专业委员会和两个评估小组,其中两个认证委员会分别负责工程与信息学专业、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认证,董事会由ASIIN的会员组成。ASIIN的会员大会由4方面的会员组成,即大学组———(技术)大学协调组,应用科学大学组———应用科学大学协调组,工业会组———工业联合会和工会组织的伞状组织(会员9个),协会组———技术与科学协会以及专业组织(会员26个)。ASIIN不仅希望达到认证专业化的目的,还注重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加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互动探讨,ASIIN的会员大会把教育服务的供给方高校与实业界的企业需求方集中到了一起探讨;其次,与美国的ABET相似,ASIIN拥有一个由800多名专家组成的同行评估专家库,在专业评估过程中,认真对待来自学界和实业界同行的评估意见;另外,ASIIN与国际上的认证组织、认证机构有广泛联系。ASIIN不仅认证标程序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还积极建立与国际工程教育界、工程学术团体密切联系,2004年9月,ASIIN加入欧洲认证工程师计划(EUR--ACE),成为推行欧洲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领头羊。同时,ASIIN也加入了工程教育评估的国际性框架———华盛顿协议组织。ASIIN对大学的认证标准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理由、课程和内容的教学组织和要求、师资和物质保障、质量保障措施、与教学相关的合作项目等。其认证流程包括听取学校简况介绍,访问大学2天,起草审核报告并与大学协调,最后将报告递交技术委员会和认证委员会。认证决策委员会根据评估小组的鉴定书和高校方面的表态作出有关认证的最终决定,具体包括通过认证、附加限定条件的通过认证、不通过认证或者中止认证程序(最长可中止18个月再进行)。
3上海理工大学专业认证的实践
在上海高等教育普及化、国际化的背景下,本科教育质量的监控除了自我评估外,引入社会组织的第三方独立认证,特别是国际认证机构的认证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式的重要转型。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以工为主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光电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作为国内第一家纯中国的“本土”专业,成功通过德国ASIIN标准认证和ENAEE质量标签EUR-ACE后,我校总结国际认证的成功经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即将接受德国ASIIN评估机构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联盟(ENAEE)的工程教育认证,而这两个专业在2012年的专业选优评估中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优秀专业。近年来机械学科发展较快,先后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市一流重点学科以及“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工程学院几年来与德国的富特旺根合作,实施“本科生国外短期交流学习计划”,每年均有20名左右的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与日本和韩国进行一年的学生交流,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2014年与德国富特旺根大学合作办学联合招生(3+1模式),3年在上海理工大学学习,大学最后一年在德国富特旺根大学学习,完成本科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可以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富特旺根大学颁发的学历文凭,根据专业发展和合作办学的需要,正着力进行ASSIN教育评估机构的本科专业认证工作。按德国有关规定,凡经ASSIN评估合格并授权的大学本科专业,其合格的毕业学生就可获得德国正式的学士学位。这样,就实现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学生不出国就能获得国外认可的正式学历文凭。我校的国际合作办学也需要引进规范化的认证,认证专业中取得的学分、学位和工程师职业资质借此得到国际化认可,同时对照国际标准,勇于改革创新,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推进国际化专业认证,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培养体系。我校接受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是学校推进精品本科建设的抓手、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的载体、是我校卓越工程教育成果的展示,也是我校教育国际化的执行性举措。为更好实施国际认证标准提供制度保障,使得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外保障体系做到“内外联动,以外促内”,上海理工大学对学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深入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认证理念,为通过认证可以促进在专业教学工作中建立一套能够不断完善的有效机制。重在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我们应该适当引进德国ASIIN认证机构的评估,从德国ASIIN认证的角度看我们“卓越工程师”试点工作和“卓越工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以满足政府、学生、社会等主体对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的需求,以实现我校教学质量精品化,并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接轨,探索一条“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精品本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7-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专科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研究、探索得到的感悟与体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其它专业,它直接反映学生从整体策划、设计构思、服装板型设计、工艺设计及管理设计项目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设计内容方面必须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同时根据当前的流行时尚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主题方向,以多种表现形式,突出实践性、原创性的特点,从而为过渡成为未来的“准服装设计师”作好铺垫。
1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块”的构成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也是服装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多年的教学中,实施“模块式与过程监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其次是按各教学模块的特点,确定学生完成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专业教师将按每个模块的特点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各个模块要求,分别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完成情况实时监控和考核。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一套管理有序且实效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图1。
2 按服装专业教学模块分阶段教学,指导教师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1 服装专业毕业调研阶段
毕业调研是学生们收到老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既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社会与市场的过程,也是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素材和寻求论据的过程。一般可以采用采访录音、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毕业调研的地点根据不同选题来确定,例如到沿海城市调研服装市场动态与当前流行趋势,到知名服装企业调研服装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制度,到服装零售市场调研橱窗展示、各类服装饰品的特点与销售及各类销售人员的服装消费观念,到面料市场调研当前的面料、辅料状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等等。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采用定期集中或通过网络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现场进行调研,如何将调研的素材进行整归纳,最后形成一份具有充分依据的文字材料。调研结束后由学生上讲台主讲选择调研的过程,收集素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拟定选题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2 收集服装主题设计相关资料及选择论文选题阶段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专业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定位及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论题选择实践。此教学环节是在毕业调研过程中穿行,在实施选题方向之前,专业教师可提示出几个选题方向。即:(1)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主题相吻合的设计主题;(2)与企业合作进行成衣产品开发或流行趋势预测的设计主题;(3)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课题;(4)研究服装展示、品牌、企业形象及服装市场营销的课题;(5)研究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主题;(6)研究服装流行趋势、传播媒介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课题;(7)研究服装CAD技术、人体计测与服装造型的课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一个课题,同时课题研究要求学生需尽可能的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选题。针对选题范围通过图书馆、网络及服装期刊等方面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毕业调研及收集资料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将组织学生讲解论文选题的思路,和学生共同分析、筛选适宜的选题,对选题进一步考察、论证,同时要求选题应具有典型性(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最后确定选题;此过程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又利于深化学科知识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3 确定服装设计方案阶段
“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是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并且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该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设置课程能指导他们更好了解中国文化。文化经典课程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其教学效果与教材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教材是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要求、方法的物化,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中介物。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体现了对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一、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实质
文化经典课程的教材,其实属于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范畴。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是指专为开设文化课程而编写的课本或教科书,依托文化而编写的汉语语言类教材则不属于此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如下特点: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但缺少经典性教材;内容相当宽泛,取舍上随意性很大,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体例自由多样,但不分水平等级,缺少共识;使用对象涵盖面较宽,但定位失据。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教学效果。而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文化”的概念和“文化课程”的定位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编写者的理解往往影响着对内容的选择,结果或者泛而无边,或者深而过窄。而文化教学到底是“文化搭台,语言唱戏”合适,抑或相反才合适?不同的理解在体例上就会造成差异,甚至可能在实践中混为一谈。
笔者认为既然教材是教学大纲的体现,要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具体化,成为实施教学的凭借。那么编写留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教学中的文化经典课程教材至少应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文化的基本结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色。
文化是一个浩如烟海的庞大系统。一般而言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表层文化,即可以视听或直接感知的文化现象;二是深层文化,即思想、观念、制度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本质。由于对留学生的文化教学是在非母语状态下的异文化教学,对于缺少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留学生来说,文化的传授自然会受学习者汉语水平和培养目标的限制。对初、中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中国文化的学习是以“了解”为主,是一种感性认识,教材的编写主要帮助学习者了解汉语背景下的社会和社会生活是怎么样的。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阶段的留学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汉语知识,也具备了熟练的汉语应用能力。对他们而言,仅仅“知其然”是不够的,教材的编写更主要的是解决“知其所以然”,帮助学习者理解汉语背景下的社会和社会生活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此外,虽然讲授内容都与中国文化有关,但是文化经典课程与概论性质的中国文化课程并不完全相同。概论性质的中国文化课程主要从文学、历史、书法、社会习俗等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代文化发展现状,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特点与概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如果说这是面上的横向扩展,那么文化经典课程就是点上的纵向深入,不仅要求能够以点带面地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性了解,而且要求能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作理性的思考和阐述。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一点,编写文化类教材时教学双方很容易出现“供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华东师范大学2007级(本科)对外汉语专业陈××等7名同学曾以该学院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就对外中国文化教学做了一份调研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心目中,外国留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如饮食文化这样的低端文化,因为这些文化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其次是中国的历史、思想和汉字文化等,再次是建筑、地理、古代文学等,至于音乐、舞蹈和中国古代科技则不是考虑的重点――这和留学生反馈的信息有一定的差别。同时不同语言阶段的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需求度基本一致,到硕士阶段对深层文化的关注度则有明显上升。
二、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功能
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认为这门课程的教材至少应具备如下功能。
首先,是目标功能。依据教学大纲所编写的课本,不仅要在总体上能够体现教学的总目标,具体到每一课教学目标也要明确。其次,是训练功能。虽说汉语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不是该类教材的主要功能,但经典阅读和赏析却离不开这些基本能力,同时也能促进这些能力的提高。第三,示范功能。教材以文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选中的课文应是学生学习汉语的“范例”,将之前学生所接触到的零散的、非系统的文化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新旧联系,以求融会贯通。第四,讲解功能。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来讲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要发挥教材的讲解功能,让学生凭借教材的讲解进行学习,主动地去分析、去接受。第五,检测功能。检测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教学的反馈,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完善;一是强化学习结果,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内容及排列顺序
考虑到该课程教材应具备的功能,再考虑到课时、学生数量、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该课程教材的编写可以分为九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及排列顺序如下。
1.生产篇。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生产的发展,科技则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时至今日,“科技兴农”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以航天科技为代表的高端技术也迅速发展,因此本篇选取的经典文章都和中国科技发展有关。
2.生活篇。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各种生活资料,本篇所选和中国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关系密切。
3.情感篇。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各种关系,情感的羁绊由此而生,本篇即以人们的各种情感为主题选文。
4.思想篇。思想即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加工的结果。本篇所选集中在对中国人行为方式有重大影响的思想观念。
5.艺术篇。思想情感形诸于外,于是便有了异彩纷呈的中华艺术,本篇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书法、绘画、丝竹音乐和武术。
6.民俗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许多习俗,并不断演变。本篇所选集中在介绍与节庆有关的习俗。
7.风土篇。中国地域辽阔,人文环境复杂,本篇所选主要是从“城市”角度来看中国各地风情。
8.民族篇。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自然也是重点所在。本篇所选集中在民族文化遗产和民族发展上。
9.交流篇。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本篇所选将涉及不同时期中外的文化交流。
四、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体例
当内容初步确定后,下一步就是教材编写的关键性步骤:设计教材体例――教材各组成部分的搭配、排列及其组织形式。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体例。
1.全书分九个单元,具体内容及先后顺序见上文。每一单元开始都有“概述”,对主题进行简要说明。
2.每个单元分成四章,每一章以点带面,不仅能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整体的了解,而且能从这一点出发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认知。
3.每章下分为6个部分:导语,正文,理解思考,知识链接,影像阅读,深入思考。
“导语”部分是对每章主题、背景和作者的简介;“正文”部分所选侧重现当代文章,兼顾各种文体;“理解思考”部分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正文”提出文章赏析的相关问题;“知识链接”部分是介绍“正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影像阅读”部分在与“正文”同步给予学生感性认知的同时,促进学生“听”能力的提高;“深入思考”部分主要结合中国现状提出讨论话题,促进学生“说”能力的提高。
当然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就算是硕士阶段的留学生,仅仅凭借书本的抽象知识,也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即使是华裔子弟,也会因为生长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出现理解上的障碍。为了避免学习者或者浅尝辄止,或者半途而废,在编写该课程教材时,要避免厚古薄今、重“知”轻“行”,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可操作性,使教学更加形象化,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实用。
形象化是指教材的内容能最大可能地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甚至可触摸的形象,使教学可以改照本宣科为实践中掌握。譬如“艺术篇”中涉及的书法、绘画、丝竹音乐和武术,单纯的语言讲解有时候让文化背景各异的学习者难免有云里雾里之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提供观摩和基本阶段的练习,在观摩和练习中解决难点问题。
针对性是指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围绕某个文化主题的文化考察项目,使学习者对之有切身的体验。譬如针对“生产篇”“生活篇”,笔者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组织学习者分别参观了广州市经济开发区和粤北的贫困区,让他们切实了解到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仍然存在的贫困现象。这种活动的安排,需要事前的了解和事后的回顾,避免考察过程中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事前对主题的了解,可以通过文字阅读和形象化展示进行,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作为考察任务,为事后回顾做准备;事后回顾,一般先以讨论或课堂发言的方式总结这次考察,然后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感受。
实用性是指教材的内容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让他们具体运用于实际生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练习如何使用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知识现代化。如在“思想篇”中介绍中国文化中的“孝”时,不能仅仅只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解,应该结合中国当代的家庭生活的实际,像“4+2+1”结构模式、“空巢”现象、“留守”现象等,帮助留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当代社会,而不只是停留在历史和传统中。
【中图分类号】H195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教学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上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政府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也愈加看重。然而,汉语国际教育毕竟不是传统专业,作为一个仍处在初始阶段的专业,它在多方面仍不尽如人意。
(一)培养体制的不科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其学习的课程数繁多,且包含大量实践训练与论文,学习年限却仅仅为两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实习及毕业论文一年。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该专业学生所能学习到的知识都是表面知识,而对外汉语需要的是拥有高素质,知识储备量丰富的综合性人才,两年学习后的他们对汉语国际的推广与发展恐怕难以胜任。
其次,该专业招生对象是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与发展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推广,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扬。然而,大量数据显示,其中多数学生并非语言专业,这代表大部分人的汉语功底可能并不那么优秀,甚至对本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甚少,只是简单懂得双语言,那么,他们对国际教育的学习也成了事倍功半的行为了。
(二)师资力量的不足
除了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投入较大的几所国内高校,极大多数在此专业的任课教师只会纸上谈兵,而缺少应有的海外授课实践经验,甚至有些任课教师为其他专业拥有外语交流能力的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若为师者自己都缺乏该门课程的专业性和基础理论,如何让学生在汉语国际中变得专业变得能承担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任?从更高层次看,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在平时对学生论文的知道以及自身学术论文的发表中,理应集思广益,海纳百川,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对古代以及近代汉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国内语言以及国外语言有清晰明了的认识,从而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引领汉语国际教育走向更远。
那么,该如何解决类似问题?有学者提出一些合适的建议。首先,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增加学习年限,在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后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实践训练。其次,因材施教,对不同本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课程的练习,以发挥学术本科所学专业与国际交接处的最大优势。最后,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关注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专家,给予他们优秀资源,赋以重任来调动其积极性。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面对全球愈发流行的“汉语热”,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好奇心逐渐强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在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必然需要介绍中国文化,可是在面对各国文化差异之时,我们又应该怎么处理随之产生的问题呢?
(一) 准确定位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交流
对外文化分为交际和知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我国潜在的对外文化推广方式,毫无疑问着重点在交际文化,其次才是知识文化。而交际文化指的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能将信息准确的传递,那么在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应该将所需教导的社会文化与语言学相结合,进行文化对比,介绍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切不可空谈文化艺术,忽略民族精神。
(二) 对不同国家语言思维方式的转换
不同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其文化传承也是迥异,人民的思维方式也将大不相同。而语言交流的顺利进行与思维的同步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思维的顺利转换。
我国长期以儒家文化为主,讲究仁义博爱,说话谦虚委婉,更有迂回婉转,从道理入手的俗规,其中的逻辑思维一般包含述说者的主观成分。而西方文化注重事实,讲究结果,这致使他们的语言先阐明主题后详细讲解,在讲述上相对客观直接。
纯粹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两者的叙述方式也大不相同。汉语多语句结构,整体叙述上多样化,而西方国家,比如法国,词汇多式多样,不同意境不同时态具有不同词义,导致使用的不同。
林林总总多角度,都需要我们先对汉语语言与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后再对他国文化了熟于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以自己的文化为主体,在适应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才能进行跨文化交流,达到传扬中国文化的基本目的,使汉语国际教育获得优良的推广及发展。
总结: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与发展是利用教学的指导,通过语言的传播,向世界展示与宣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应当获得国家以及国家人民的支持。在进行一代代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解决产生的问题,逐步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制度,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稳步发展,为我国增强国际影响力献上一份力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27-0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适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提升文化软实力,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的战略需求,就要进行综合改革。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目标
1.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体系,体现综合教育优势。(1)围绕汉语国际教育,构建较为完整的主干学科群。形成由汉语言文学、文化学、外国语言文学“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融与互补,强化汉语国际教育主体。(2)形成统一的行业领域,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借助汉语言文学的学科背景和优势,在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下,确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使教学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统一。(3)按照不同培养方向的特点,开展专业综合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突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强化教学实践;涉外管理方向突出管理学教学,强化管理实践;涉外文秘突出秘书学教学,强化秘书实务实践。同时,三个方向都实施双语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实施“三位一体”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岗位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全面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教育。专业理论教育要以“语言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技能教育要按照不同方向培养方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形成由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构成的技能教学体系。岗位教育要根据相关行业的用人要求,形成由职业素养、岗位技能、行业技术资格认证为内容的教育体系。
3.完善“三位一体,双向互动”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三位一体”是指依托留学生教育,建立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国际学校、有留学生的高校、地方外事机构、涉外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与国外高校的联系,着力建设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双向互动”就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介入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实现双向互动。
4.打造“三位一体”师资队伍,保证人才教育质量。借助社会力量,整合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由本校专任教师、外校兼职教师、相关行业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实践为基、专业为主、能力为本”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力争在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达30,博士研究生比例达50,涉外企事业单位、外事部门兼职教师比例达30%,有国外国际汉语教学经历教师比例达30%,建设一支高水平、强能力、高职称,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教学团队。
5.建立“三位一体”科研训练体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学年论文―学术论坛―毕业论文”为框架的科研训练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6.建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双语教学”、“人文教育”、“海外交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放共享的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展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多形式交流的网络平台。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实施“2+2”、“1+2+1”等中美双学位联合培养,积极组织学生赴海外学习,开阔学生视野。
7.疏通“三位一体”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就业。抓好考研动员、考研辅导、考研报考调剂指导,鼓励学生考取研究生;通过参加国家汉办赴国外汉语教学志愿者选拔、互惠生项目等多种途径,组织学生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使学生在国内相关行业就业。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措施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实力。建设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校级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建设省级教学团队,使之成为高水平、强能力、高职称,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教学团队。每年拟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外事部门、涉外企业等聘请5~8名具有教授职称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任教或讲学;每年拟派遣1~2名优秀教师到国外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为专业教学积累经验;每年拟聘请1~3名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承担实践模块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不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赛教活动,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
2.实施专业目标、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外其他相关部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实践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据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材编写、学科作业等教学环节中体现这一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遴选和编写一套适合本专业教学的教材。完善平时校内实习的各项环节,为学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与留学生教育机构、外事管理部门、国外友好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把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实践训练之中。
3.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论,了解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悉教育法规,具有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汉字书写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组织学生撰写学年论文,举办学术论坛,创办学生学术刊物,提高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4.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革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改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被动地听课,而是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每次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好关于授课内容的阅读材料,学生课下完成阅读任务,并就阅读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
5.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采取保持型教学法,实施双语教学。在第一学年,各门课程使用母语教学,同时,加强英语的学习。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在“外国文学”、“国外汉学研究”、“西方美学史”和“西方文化与礼仪”等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第四学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外民俗”、“旅游美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和秘书学”等课程中,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师的授课特点,适当开展双语教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传统文化”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课程中采用母语教学、双语教学兼用。提高学生英汉双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318-02
目前,我国已在96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有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与之相适应的,国内从最初的4所高校到目前300多所院校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培养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2005年以前,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院校主要集中在国内重点的综合性、师范类和外语类大学。其突出特点是中文及外语专业基础雄厚。2005年以后,新开设的对外汉语专业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集中在普通院校。其特点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多元化。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外汉语专业正式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教外国人第二语言的师资,教学对象主要是本国学生。
目前,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鲁昕表示,将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成为首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基础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必修主干课程与灵活方向课程、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成为改革的首要环节
一、整合资源,优化课程结构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哈尔滨地区的地方性高校新办专业在本科建设之时,要结合黑龙江省社会发展需求,设计打造跨文化交流人才。以哈尔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通过课程体系设置来实现培养语言能力较高,知识素养过硬,应用能力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达到适应快,专业技能强,就业弹性大的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文化建设需求。
哈尔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为“平台+模块”,即由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课程平台、教师教育课程平台以及实践课程平台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平台由学科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构成。包括汉英双语与技能方向、文化与中华才艺方向;教师教育课程平台由基础理论课程模块、教学能力课程模块、学科教育课程模块和教育实践课程模块构成;实践课程平台由基础性实践课程模块、提高性实践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构成。结合哈尔滨学院优势学科资源,继续发挥老牌师资专业的优势,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加大了专业应用型课程比重,重技能实训,强化实习基地建设,追求实习实训方式的多样化。
二、克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化
从目前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研究来看,汉语理论知识、语言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文化学知识是必备的,张德鑫(2006)认为,精通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内功”;了解乃至熟悉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法流派,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文化修养并至少熟悉那门外语的所属文化,拥有一定的电脑技能,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外功”。也有四、五大模块说:四大模块即:语言模块(汉语、外语)、文化模块(知识性文化、交际文化)、文学模块(古今中外)和教法和教研模块。五大模块即:语言类、文学类、文化类、教法及教研类、通修及其他特色课程。不论如何划分,最终都致力于培养既具有汉语言文学的文化专业功底,又要具有专业水准的外语水平的人才。但在实际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中有效处理好汉语与外语、语言与文化的比例关系,至为关键。
哈尔滨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将五大模块通过课程平台构建起来。在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学生根据个性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课程进行训练拓展。在学时与学分上确保各部分比例达到优化。其中语言模块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方向课程方面最大限度地体现应用特色和技能特色,并结合学校优势办学资源,适当融入中文、文秘、英语和旅游专业的成熟精品专业特色课程。处理好语言技能类课程和文化知识类课程的比重,使专业特点突出,摆脱以往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中文基础不如中文系学生专业,外语基础不如外语系学生专业扎实的局面。
(一)根据国家规定及参考行业研讨成果来设置主干课程
按照教育部对对外汉语专业规定,在课程中涵盖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课程。在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研讨会(2003)上,35所院校认为该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应有12门。2013年在北京召开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研讨会, “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成为重要议题。根据国家规定及参考行业内研讨成果,设立专业核心课程。
(二)合理分配课时/学分
在进行课时设置时,充分论证协调分配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学分。处理好语言技能类课程与文化知识类课程的课时/学分分配;协调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比例;汉语课程与外语课程的课时比例;传统课程与特色课程的课时学分/比例。
(三)根据学校学科特点设置灵活特色课程
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办学资源和教学设施上是弱项,因此在办学中要取得亮点就要发挥学科优势,将学校已有的办学资源灵活运用到新办专业中,夯实专业实力,发挥专业特色。哈尔滨学院艺术类专业、体育类专业、中文类专业、外语类专业开办较早,积累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师资,教师功底相对深厚,课程建设成熟。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打破专业壁垒,实现师资共享,开设特色课程,增强专业师资活力。在跨文化交流、语言学学科、中西方文化、中外古今文学等方面实现共享。使剪纸艺术、中国武术、民歌戏曲等文化特色课程极具张力。实现了突出办学优势,拓展了专业技能。
三、构建动态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为期8周左右,在第7学期进行。师范类专业实践性环节主要指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单一的教育实习和论文写作远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其特殊性在于学生不仅要在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进行技能的转换和训练,同时也要实现对未来教学对象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中文师范类学生相比,实践性教育环节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同步。因此,实践教学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深度上都要进行拓展,以此满足需要。着力构建动态实践教学模式,将其学分为三个层面,即基础性实践课程模块、提高性实践课程模块、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基础性实践课程模块包含中华才艺训练、专业技能实训、教育见习、学年论文;提高性实践课程模块包括教育调查、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包括社会调查与公益劳动、读书、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等方面供学生自主选择。素质拓展实践课程模块贯穿在1-8学期,不间断地动态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到课堂上、课余活动中、技能专项训练中、活动竞赛中确保实践效果的可持续性,使各个课程模块有机的衔接,使知识、技能互促互进,融会贯通。
(一)将对外汉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
通过对近几年汉语教师培训课程的研究与分析,发现汉语教师及志愿者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之前经过的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本体知识,课堂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汉语测试,对外汉语教材的使用与编写几大方面。汉语教师及志愿者的选拔范围多在中文及外语专业,培训的目的是确保教师及志愿者较快地进入角色,完成教学任务。为了避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水土不服”的现象,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分层次、分步骤地将汉语教师职业培训内容融入到各个教学模块中。以此来解决毕业生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检验,教学环节生疏等问题。使学生适应快,技巧多,能力强,经验足。
(二)通过相关课程的有效衔接和拓展,突显技能训练效果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尤其是母语为屈折语国家地区的“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汉字教学问题尤为突出。在初学阶段,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不协调,有时甚至成为学习障碍。这可能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将会遇到的普遍困难,针对这些教学难题,以汉字课程为例,在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将说文解字课程和汉字文化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在课堂上适当实现参与性教育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两个课程分别安排在5、6学期,既做到连续性,又具有关联性,一方面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加汉语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率先将汉字教学理念融入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增加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进而通过汉字教学实现文化教学。
(三)通过课余活动比赛,实现实践训练的拓展
以外语沙龙、教学设计比赛、演讲比赛、职业技能观摩等活动为载体,实现实践训练的拓展。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施正宇.论汉字能力,世界汉语教学,1999.
[3]张映光.论国内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师资型人才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
[4]张德鑫. 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
对外汉语教学由来已久,但真正的兴起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影响力的显著提升而受到关注。不仅在国外很多的外国人都在聘请汉语教师、汉语家教来学习汉语,也有很多外国留学生选择了中国学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缺口日益增加,同时,很多非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人士也加入到汉语国际教育中来,这使得对外汉语教育体系显得有些混乱。因此,如何规范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打造专业的师资力量成为了当前对外汉语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学位委员会在2007年4月设置的新增学位,意在培养专业化、高水准的应用型对外汉语教学人才。专业学位的授予,很大程度上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也增加了对外教育兴趣者拓宽学习方向的机会,弥补了大学本科对外汉语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使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更加专业化。
三、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方法
1.建立“汉语语言教育学院”,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供专业化的从业方向
在华留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语言类”留学生,然而,由于我国的留学生体制问题,还未能将“语言类”留学生完全剥离出来,单独的予以签证等独立手续,甚至在各大学中也没有专门的设立“汉语语言教育学院”,因此只能将所有的留学生汉语教育整合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专业化语言教育的开展。“汉语语言教育学院”的成立,可以承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习与论文调研活动的开展,并可以将汉语国际教育直接与留学生需求相对接,通过双方的教学需求来进一步修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课程内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从业教师的实践水平,将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完善、扩充开来。
2.严格规范对外汉语教学秩序,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与对外汉语教师资格结合起来
目前由于对外汉语教师岗位缺口较大,专职、兼职教师流动性也相对较大。从对外汉语教学整体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严格规范对外汉语教学秩序,严格从业教师的专业化认可。肃清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使教师更加专业化,另一方面也有效的保证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是我国面向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形象性途径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通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认定,来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能力的教师,凡是取得该硕士学位的人员视等同于持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四、结语
由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的扩充与加强,是建立在完善教学体制,补充后备力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正是培养对外汉语教师后备力量的可靠保证,同时也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从学科设置、学位授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更加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
教育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出口不仅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加强一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科技文化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增强一国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有了一定发展,但与发达国家间仍存在巨额逆差。差距主要体现在:培养层次偏低,整体教育服务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水平不高,国际化程度低等方面。总体来说,我国教育服务发展不平衡,教育服务体制、教育服务价格及教育服务的地缘、历史等因素都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要素禀赋理论对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解释力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倾向于出口其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它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又被称为要素比例理论。具体到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要素禀赋理论可以解释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丰裕度对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影响。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很充裕,能够向世界各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特别是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因此其教育服务贸易出口能力也很强。而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如非洲教育落后的一些国家)在教育服务出口能力上则相对较弱。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资源禀赋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教育资源的特点,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国教育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
二、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分析
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分析中,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流大学的数量、接收外国留学生能力、科研能力和师资等方面。
1.一流大学的数量。根据国际教育网站2010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前100名排名中,美国高校就有51所,占了一半以上,而我国则一所都没有。我国最知名的两所学府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排在202~301名之间,且在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名中,我国高校仅8所。另外从亚洲地区排名来看,前20名的仅北大、清华两所,而日本高校排在前20名的有七所之多。因此,从世界和亚洲大学排名来看,我国教育产品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亚洲都不具竞争力。
2.从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类别和层次来看,历年来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中非学历生占较大份额,学历生偏少,教育出口层次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接收外国留学生特别是高层次留学生的能力较弱。留学出口中,发达国家学历生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绝大多数份额,且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比例较大。
2005年美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中研究生层次人数为264410人,占留学生总数的46.79%,且其当年学历生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77.5%;日本的学历生人数也占留学生总数的75.06%,但研究生比例较美国低,为24.86%;然而来华留学生中研究生的该比例仅为5.04%,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较大。
3.从科研能力方面来看,美国无论是论文总数还是论文被引用次数均稳居全球榜首,说明美国科研竞争力很强。我国2006~2010年被收录论文总数排在世界第六位,表明我国大学总体科研生产力较强,但是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排在13位,这反映出我国的科研影响力相对较弱。
4.从师资来看,我国大学的师资水平也远不及国外一流大学。教师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很大影响。国外有远见的教育家都把建设一流的师资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和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如今,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教师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例如根据德国高等教育法,具有博士学位是德国高等学校正式教师的必要条件。以国内外知名商学院的师资结构为例,世界一流商学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平均达97%,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平均仅占3%。而我国知名商学院中五所商学院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平均比例仅为49.9%,远低于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平均水平。
5.从专业学科看,一国教育服务贸易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能提供的专业学科类型、规模、数量和质量。教育发达国家针对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数量较多。据统计,目前英国各大学针对留学生设置的专业多达8000多个,美国5000多个,日本3000多个。然而,目前我国针对外国留学生开设的专业仅200多个,且主要局限于汉语、中医、戏曲等专业,经济、管理、理科、工科、法学等专业相对较少。从具体的学科类别来看,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主要选择文科和医学专业,而选择其它学科的学生则明显偏少。这表明我国的专业学科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分布极不平衡。在美国和英国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是最受外国留学生欢迎的专业,美国和英国排名前五位专业的人数都占其留学生总数的59%。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美国和英国的专业学科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分布较为均衡,其在商业管理、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计算机上的学科优势明显,这为美国和英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的经济、管理、工科、社会科学等学科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不具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对策
我国教育服务贸易起步晚,教育服务贸易存在巨额逆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缺乏竞争力。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扩大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市场份额,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笔者认为应从政府和教育机构不同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宏观层面:积极调整政策,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市场份额
1.建立面向世界的留学生制度,大力吸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首先,应该放宽相关留学政策,排除来华留学的语言障碍。对来华留学生适当放宽汉语入学水平要求,同时采取区别政策,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留学生,采用不同的汉语入学标准。其次,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建立来华留学生勤工俭学制度,允许留学生在课余时间打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外国学生在华留学所需费用,减轻留学生的经济负担,又能使外国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再次,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奖学金的数额和种类。最后,应完善外国留学生医疗保险制度。针对来华留学生建立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医疗保险制度,为外国留学生提供更多的保障,创造良好的留学环境。
2.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使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更快融入国际市场。从教育发达国的实践来看,对外宣传在扩大本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影响力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从官方到民间,从政府到高校,成立了专门机构,这些机构在扩大宣传上起到重要作用。我国从1999年3月开始举办“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简称CIHEET),每年世界各地的大学都到中国,吸引我国学生出国留学。我国应该利用这一思路,鼓励我国的高等院校“走出去”,到各国参加国际教育展,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华留学。此外,地方政府在赴外招商时,也可以让高校参与进来,利用招商机会到各国进行宣传,推广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计划。
(二)微观层面:优化高等教育要素禀赋,促进教育服务贸易出口
1.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世界一流大学。要扩大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就得先提高教学质量。实际上,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占明显优势的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服务的质量。教育服务贸易的消费者往往都是通过学校的知名度来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高低。从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一所大学进入世界排名的前100位,这反映出我国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还缺乏竞争力。因此,我们的教育机构应从自身出发,一方面,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本校师资结构,引进更多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国际背景的教师,多派访问学者到国外进修,或邀请海外知名学者到我国大学讲学,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总之,教育机构应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教育经验,把自己建设成更具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一流大学,从而吸引更多留学生,促进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2.开设国际化课程,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与国外相比,我国专业学科要素禀赋分布不均衡,在经济管理、工科、法学、教育等学科上竞争力较弱,学科面普遍较窄,而且在课程设置上与外国大学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出现外国留学生在本国所学课程与在我国所学的课程衔接不上的现象,还有些课程获得的学分在我国得不到认可的情形,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积极性,给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为扩大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各教育机构应大力开设国际化课程。具体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应了解国际一流大学课程的发展动态,学习国际上成功的课程改革经验,开设有发展潜力的新兴课程,采用最先进的教材,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另一方面,应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对课程进行灵活调整,及时在教学内容中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华。
3.建设研究型大学,改善来华留学结构不合理现象。来华留学的结构不尽合理。我国的大学主要还是以培养本科生层次为主,能被称为研究型的大学很少。我国招收的外国留学生中,研究生所占的比例较小,以2010年为例,来华留学生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人数仅占来华留学生总数7.04%。为了大力吸引国外高水平人才来华留学,有潜力的高校应该努力把自己建设成研究型大学,从而发挥自身优质教育资源的先天优势,不断改善来华留学结构,成为教育服务出口的主要提供者。
4.弘扬特色文化,打造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的亮点学科。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类别,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着众多外国学子的关注和向往。教育机构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根据各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和师资情况,挖掘有吸引力、有价值的特色学科,例如中医、中国历史、中国戏曲、中国哲学等,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强化这类学科优势,使其成为国际留学市场上的亮点。
参 考 文 献
[1]姜宁川等.中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师.2010(7)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08 文学院(电话:89683067、89683519) 147 文学院所有专业均不接受单独考试。 135102戏剧 30 01 舞台剧与影视剧写作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623 艺术基础(戏剧影视文学)④902 剧本写作 复试科目:0810 创意与编导
《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专业学位,学制3年。联系电话:89686486。 02 舞台剧编导 03 影视剧编导 04 演出管理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6 01 戏剧戏曲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6 戏剧与电影基础(含戏剧与电影理论、中国戏剧、外国戏剧、中国电影、外国电影)④978 评论写作 复试科目:0809 戏剧与影视专题 参看“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网站“招生与培养”栏(njuxy.cn/student.htm) 本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在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电影学 03 电视艺术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1 欧美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7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西方文论 03 中外文学关系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 现代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6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当代文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 先唐文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5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唐宋文学 03 元明清文学 04 近代文学 05 域外汉籍研究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1 古籍整理与研究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5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中国文化史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 古代汉语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4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现代汉语 03 中国语言学史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 理论语言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3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社会语言学 03 方言学 04 对外汉语教学 05 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规范 050101文艺学 01 文艺理论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5 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 语言及论文写作(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复试科目:0802 文艺理论专题
凡大专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均可视为考试参考书。 “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规模81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参考书目适用于初试及复试。 02 文艺美学 03 西方文论 04 中国文论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 30 01 汉语国际教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54 汉语基础④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复试科目:0801 专业综合(语言学概论、作文)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二册)王力著,中华书局;《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当代中国》张海林著,南京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国文化史》孟昭毅、曾艳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专业学位,学制2年。咨询电邮:chenguang@nju.edu.cn。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也逐渐兴起“汉语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总结与经验探索也逐渐加强。社会各界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汉语国际教育的内容也由最初的语言教学拓展为文化知识传播。但总体而言,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依然属于新兴专业,这门学科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探究其教育内容和手段。而体验文化教学法近年来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育中。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将这种教学方法引入汉语国际教育中,以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优势
首先,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合理运用体验文化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其次,体验文化教学法可以促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留学生自觉接受中国文化熏陶,亲身体会和感受中国文化元素,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运用中国文化。为学习汉语语言知识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最后,在体验文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亲身体会中国文化的魅力,并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汉语进行交流,或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在不同的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感受中国文化,并加深对汉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体验文化教学法还可以有效增加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当今社会也深受世界各国人士的喜爱。剪纸则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我国传统的手工艺与美术理念。太极拳渗透了我国道家文化,将文化与体育融于一体,在当今世界的体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这些文化也历来被视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以这三种文化为切入点,详细探究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1.体验文化教学法在书法教育中的运用
教师要在讲授书法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黑板上书写汉字,然后为学生拆开讲解这个汉字的结构和运笔要求,以及用笔墨色的结构、汉字的点画组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进而组织学生运用笔墨纸砚进行实际操作。此外,在训练环节,教师还可以书写一些古诗词,赠送给喜欢诗词的留学生,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模仿、研究、体验这些示范性作品,还能够联络师生感情。同时,还要积极拓展课外书法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观著名书画展,或到一些名胜古迹欣赏文人歌赋、石碑碑文、书法题词等,也可以安排留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汉简碑铭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书法文化的理解,提高书法学习动力。
2.体验文化教学法在太极拳教育中的运用
太极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演练示范,反复训练,鼓励打拳较好的学生为大家示范,或安排学生相互切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充分了解太极拳的竞技性。同时,太极拳也包含了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讲解太极拳练习中涉及的拳法招式和身体部位,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和系统性。需要注意的是,太极拳考核虽然以实践性为主,主要通过学生打拳、演练来考查学生的技法掌握情况,但与此同时,太极拳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考核环节,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太极拳文化内涵的认识。
3.体验文化教学法在剪纸教育中的运用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创作出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剪纸作品。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以问答形式,探究剪纸艺术内涵,让学生在问与答的交流中思考中国剪纸文化的发展渊源和内在审美元素。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剪裁技巧和叠纸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让学生跟随视频模仿剪裁。当然,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我国传统节日中民众张贴的剪纸,让学生在这些鲜活的民俗场面中充分了解剪纸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红.论对外汉语专业中华才艺研习课程的教学策略[J]. 读与写,2012.
招聘职衔、条件、任务、待遇:
职衔 应聘条件 工作任务 聘用待遇 说明
特约研究员
2、所著论文在各类评选中曾获奖或公开发表。
(曾作过组稿编辑工作) 1、征集教育论文;
2、负责收集各类教育信息;
3、开展课题研究;
4、每年年末交总结一份(未交视为辞职) 1、颁发证书;
2、可分享各种信息、资源,优先优惠发表作品;
3、依具体工作实绩取酬。 须交付专家评审费及工本费、建档费281元(308)元。
客座教授、
名誉博士、
荣誉院士
(特约编委) 1、中级以上职称;
2、从事教育工作十年以上;
3、县级以上先进或教学能手(以上条件具备其一即可)。
(有编辑经历) 1、做特约研究员等工作;
2、参与教育论文评改;
3、协助本院推广各项业务,如函授、招生、招聘研究员、扩大宣传等。 1、同特约研究员等;2、可参加本院举行的各项学术会议及活动。 须交付专家评审费及工本费、建档费498元(563元)。
名誉院长
(特约副主编) 1、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2、在文教科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
3、教育机构负责人或在专业方面有突出贡献或特长者。
(有编辑经验) 1、做客座教授等工作;
2、可申办本院分支机构;
3、可代表本院参与各地学术交流及评鉴。 1、同客座教授等;
2、可受委托代表本院开展工作。 须交付专家评审费及工本费、建档费688元(800元)。
另外,申聘“南宁市汪广仁中外教科文研究院”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条件、任务、待遇等与名誉院长相当,要求在教科文研究领域有一定建树或独到见解,须交付专家评审费及工本费、建档费680元。
凡本两院上述职衔者,订阅本院主编的报刊书籍,参与院办各种活动,均按80%付款,每年将根据其工作成绩评优颁奖。
应聘须知:欲应聘上述各职衔之一者,请写一份申请书(或填申请表),注明申聘何院何职,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本院成员推荐的可不加盖公章),随同身份证、职称资格证及相关荣誉证明等复印件、1寸彩照两张挂号寄来,同时汇来相应款项,款及资料到后经评聘委员会评议通过即办理相关证书等(未被聘用者来款全数退还)。本通知长期有效,谨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