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8: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自由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自由教育论文

篇1

大学明白,“由于学者完全并且只能是上帝的仆人,因此,其自由是由一个超人的权威批准的。所以宗教信念是学术自由的必不可少的特点”。大学天然不是教会,但它却始终以宗教的虔诚和对上帝和真理的执着追求来约束自己。在这个意义上,世俗权力和已有权威并未消退,只是被大学的自我约束机制所取代。这些约束机制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的学术自由。学术自由的本义,即是作为一种社会机构的大学在不受控制、威胁的情况下对社会的所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论。因此,学术自由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从表面上看是掌握了高深知识的“专业特权阶级”服务自我需求的表现,但实际上,学术自由最终还是为了公众利益而存在。社会依靠高等教育机构作为获得新知识的途径,并作为了解世界和利用它的资源改进人类生活条件的手段。对个人而言,追求学术自由更是个人道德感的体现。这种道德感与对真理的体悟一起构成了学术自由的信念。学术自由植根于作为学者的专业团体对高深知识的认识和训练之中。学术自由是自由的一种特殊情况,它与理智自由相反并仅适用于学术界。学术自由来源于高深学问的性质及其内在逻辑,而公民自由则源自于政治原则和契约精神。学术界并不自然遵循民主政治,而是坚守学术本身的规范。因此,公民的理智自由是每一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力,而学术自由则成为了作为学术团体的一项特权。强大的教会与作为“特权阶级”的学者团体在学术自由上达成的共识是一种“妥善保护”的体现。这种学术保护即是教会对日益壮大的学者社团的妥协,更是学者社团对真理和信念的坚守与执着。一旦拥有了学术自由,学者社团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学者王国,与教会形成了对立。“如果妨碍了一个学者追求真理到它所能到达的任何地方,如果他们用神学枷锁束缚了学术思想,即使很松,那他们也是在那个范围内侵犯了学者王国的自治权”。从此,学者王国开始形成自己的规范,并用学术自由捍卫自身的权利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即便是在教会所属的大学中亦是如此。因此,北美天主教大学国际联合会认为,天主教大学也不应该接受宗教裁判的控制、审查或监督。而对教会中的牧师来说,“如果牧师想成为学者,他们就必须拥有学者的传统学术自由。因为,如果学术研究不是因为学术成就而受到尊重的话,它就不会对教会有任何贡献”。可见,学术自由已经从最初的“妥善保护”转变为教会和学者王国间达成的共识,从而奠定了随后几百年来西方大学的灵魂和根基。

二、“有而无在”:作为现代教会的大学

现代大学已经成了知识的工厂和现代社会的思想库。在独立发展的轨迹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大学保持着自中世纪以来的传统,同时也巩固着自身在社会中的核心地位。柏林大学的创立,使人们认识到了大学的社会担当,认识到了研究对教学的裨益,尽管最生动地把教学和科研结合在一起的是在新大陆上建立起来的现代大学。科学研究使大学重新焕发了生机,并在与教学的结合中把大学引向深沉。正如杜威所言,对于智慧的信念仿佛变成了本质上是宗教的东西。对通过学者研究获得的不断揭示真理的信念,究其本质而言,要比其他任何一种对完美的宗教启示的信念都更加具有宗教性。在这里,大学教师俨然成为了探求和传授真理的“高级牧师”,而大学则变成了世俗的大教堂,变成了净化人类灵魂的场所。人们不再依赖教会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对大学的价值和信念的推崇,并最终产生了对大学的依附心理。“对于许多人来说,大学已经成为社会中超自然的机构,因为它似乎发展着社会的概念。在这里,人们感到自己身后有强大的后盾———学者、学问、书籍、思想和过去”。诚然,这种依附心理最初来源于宗教对人们的启示。正因如此,大学在认识论和政治论哲学的交替作用下,一方面逐渐走出象牙塔,融入时代和改革的洪流之中;另一方面,大学也在彷徨和失落中试图找回教会和宗教曾经赋予它的大学精神。大学和学者王国是允许犯错误的。“正如从前没有人会向教皇和身负神授之权的国王提要求一样,现在也没有人要求学者事事正确”。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过程。正如圣•奥古斯丁所说,如果能够认识的都认识了,那么就没有犯错误的权利了。而学者们所做的,仅仅是追求真理,而从来不是穷尽真理。正因如此,大学的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颠簸,但其对真理的执着却未曾改变,“人们在真理方面可以自由犯错误的社会,在道德方面优越于必须把他们不能理解的东西接受为真理的社会”。伴随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大学的扩张,伴随着科学的革命和学科的形成,知识也开启了扩张之路,从前居庙堂之高的高深学问也开始以各种形式融入到社会当中。然而大学毕竟还继承着中世纪以来形成的源自宗教的保守与坚持的一面,大学虽然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地带,但并不必然地一切都听从于时代的召唤。正如弗莱克斯纳所指出的:“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必须时常给社会一些它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社会所想要的东西。”

今日的大学已不再是昨日纯粹的学者社团,不再是以保存和传播知识为己任的边缘机构。相反,现代的大学是“昔日学术自治、宗教等级与今日的官僚体系的混合体,而这种官僚体系本身又是在学术自治和宗教等级的相互融合中形成的”。学术自治和宗教等级仿佛是大学的左膀右臂,为大学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大学教师作为个体的影响力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无论是梅贻琦的“大学者,大师之谓也”,还是如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Rabi所言“教授们并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雇员,教授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都表明大学早已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点。大学教授作为高深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播者,往往有着超凡的魅力,为社会所敬仰。他们也往往会突破自己的学科限制,对公共事务品头评足,成为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学者关注社会问题并进行专业性的反思并无妨,只要是在其自身的研究领域之中,任何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素材。不过,正如社会这个万花筒一样,学者们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像在自己的专业之内那样游刃有余。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教授们的敬畏往往源自他们对公共事务的评论,并把他们对本专业的权威性移植到其对所有热点问题的言论上。而教授们往往乐此不疲,并立志从社会的公知变成社会的良知,甚至成为某一派的代表。其实,“魅力非凡的教授必须谨慎小心,不使自己有力的个性发展成为自己变身‘宗教首领’的起点。相反,他们应该注意当教师和当首领之间的微妙而又重要的差别”。不少教授对非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往往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而专业的学者往往不会随便对实事和热点进行公开解读,这既是鉴于学术的严谨,更是对公众的负责。而正是有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在某些时候引导了公众舆论的走向,把大学和学术置于尴尬的境地。大学曾经彷徨过,也曾徘徊过,因为它曾在物质文明极度发达的社会进程中迷失了自我方向。

篇2

在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上,多数院校都非常重视资源的研发,获得奖项的资源十分多,但是对资源的利用却鲜有人重视,同时过度的重复研发成为导致资源共享不利的源头。

1.2太过“自我”

很多高校注重自我资源的研发,甚至在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同样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一所两所院校有这样的想法还可以,但是每一所院校都持这种想法的话就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开发。每一所学校都想在有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成为兼容并包的综合性学校,这样就使得资源大量地被浪费,如果每所院校都能在资源共享上多下工夫就可以避免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1.3重视专家评价

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很少有学校重视学生对资源的评价,这就造成教学资源虽然满身“荣誉”,却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综上可知,影响我国网络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根本原因就是“面子工程”。没有人关心网络教育的实际应用,只要资金投入了,建起来了就算完成任务。

1.4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地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受到的限制,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是慢慢吸收理解,学生无法一次性地全部接受,产生厌倦的情趣。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教师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由知识灌输者转变成知识引导者,同时还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开展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国外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状况

国外的网络教育不仅起步早,教育理念也比我们先进许多,通过对国外网络教育的调研,可以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认识我们的不足。

2.1美国的网络教育

美国的网络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第一梯队国家之一。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丰富是因为除美国政府之外,很多高校和民间组织都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上,美国人会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同时在建成之后保证资源的高度共享。这就保证不会出现大面积重复的网络教学资源。在美国通过政府建设的大型信息中心有以下几个: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由教育部、教育科学院和国家图书馆建设,其中建设计划周密、功能强大、文献丰富,同时配有简单的搜索引擎和专家咨询服务等;联邦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全美的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学习资料。另外还包括麻省理工和俄亥俄州图书馆建立的教学系统,在这里很少有资源重复建设的地方,充分享受资源共享带来的快捷和资金的节省。

2.2加拿大的网络教育

加拿大也是通过政府发起项目,建立面向所有加拿大人开发的网络教学资源。

2.3澳大利亚的网络教育

由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特点,必须大力发展远程网络化教育,所以早在1995年,澳大利亚就已经开始网络教学的开发,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上可以看出,国外在网络教学上的重视以及避免资源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方面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3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经验总结

3.1主体多元化

在国外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上多以政府为主体,但是不排除其他机构和群体建设的教学资源。这说明在建设的态度上外国一般采取的是兼容并包的态度。具体主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政府机构为主体,包括ERIC、FREE等等;第二是各类名校或者高校联合建立,包括MIT、NTU等;第三以专业的学术协会为建立者,包括EdNA和FLAG等等。

3.2政府提供主要经费

在对国外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调研过程中可以发现,以上这些网络教学机构的建立经费都是由各国政府出资。事实上,网络教学资源关系到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未来,由政府出资名正言顺、合情合理。

3.3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在国外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许多世界知名的IT企业或通过软件或通过硬件进行支持,因为这些企业能够看到教育对于国家及民族的重要性。同时由于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雄厚,并且管理方面也足够灵活,这可以不限制学术的交流和借鉴,并且提供稳定的服务。

3.4资源共享

在资源共享上分为免费和付费服务两种,在学术上的资源共享一般都是免费的,只有用于商业利益的共享才需要付费,一方面保证了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为人们提供了最大化的便利。并且无论免费还是付费资源,都由政府机构保证资源的权威性,不会出现信息错误以及质量低劣的服务。

3.5学生评价系统

每年都会有专家和学生共同对反馈的意见进行处理,这就保证以上的教学资源不是仅仅为了应付专家的考核,更多的是面向学生寻找应用上的不足。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可以保证网络教学资源的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4国内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反思

4.1政策指导

针对国内网络教育缺乏资源共享这一情况,教育部通过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把建立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作为网络教育重点发展对象。

4.2陈旧的观念

很多国内学校都被“要有自己的办学特点”这样的传统观念所束缚,所以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上也力图保证自己的办学特色,但是这样的观念与网络资源共享是格格不入的,考虑到网络教学的其他要求,就必须要有切实的改变。首先就是改变传统的观念,认识到网络教学的意义。

4.3成立区域联合机构

国内67所高校组成的教学协作组打响了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第一枪,之后在农林和师范院校同样成立了协作组,众多的网络教育队伍开始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网络教育平台。

4.4制定技术规范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成立之后,已经开始着手根据世界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关的远程教育技术标准。有了此规范之后,网络教育技术设计结束了无规可循的局面,同时不同院校重复设计这一情况也会有明显的改善。

4.5建立试点

任何项目的上马都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的,针对我国以往网络教育存在的弊病,在试点阶段一定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掉,绝不可以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况,要在试点阶段就呈现出最好的一面。

4.6正确认识评价的意义

要知道网络教学不是为了应付专家们的检查和评价,评价是要由学生提出,并且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改变。这需要我们认识到网络教学系统是为谁服务的,是向谁负责的。网络教学系统是为学生服务,向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的。

5形成良好的共享机制的诸多因素

要形成良好的共享机制,并不是很简单的事,人类出于自私的天性,都希望事物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人人都这么想就很难把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变化。

5.1改变陈旧的理念

基于网络教育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改变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基础。网络教育具有什么特点呢?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网络教育是集协作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教育平台,是符合终身教育这一理念的教育平台。针对这些特点就要在各院校间建立开放协作的观念。首先是要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实现共享,这样在不同院校之间的协作之中同样可以提高水平相对不足的院校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与资源的互动,在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可以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让学生作为教学资源的受益者的同时也成为教学资源的创造者,这样才能为网络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不要搞重复建设,重复建设是财力和人力的最大浪费,在资源使用上以资源共享为除教学质量外的第一目标,同时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让作者寒了心,才能保证资源的开发上能够有后续力量。

5.2以政策为导向

这里所说的以政策为导向不是被动地接受国家的政策,而是需要为国家政策的方向提供自己的建议,发挥个体的力量和优势,看国家看不到的地方,从而为网络教育的提升尽自己的责任。

5.3有组织有发展

从建立小范围的学习组织出发,逐步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教育组织,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整合所有教育资源,做到完全的无冗余的网络教育系统,整合所有优势资源,让网络教育成为现代乃至未来教育的主流,成为教育这块蛋糕的重要部分,而不是奶油上的点缀性质的水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教育的全部优势。

5.4充分考虑共享的有偿性

由于要实现完全开放的共享机制,这里就不得不考虑到共享的有偿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完全放弃利益的贡献自己的资源,毕竟人活着是要吃饭的,所以有些人以此为生存手段也在所难免,这样就需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有偿共享资源提供空间。

篇3

社区是儿童活动的又一重要场所。现代幼儿教育改革已经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发展趋势。社区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地理与天然物质等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知识与资料、历史传统、生活习俗、公共基础设施等人文资源。将社区的这些内容开发整合成教育资源,并充分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在教室之外开辟直观形象的课堂,展现生动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展开观察活动、思维活动,有利于丰富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开发社区人力资源。社区内往往卧虎藏龙,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才资源,社区人力资源多种多样的生活经历可以为幼儿园丰富教学内容。幼儿园可以鼓励社区人员、科技人才走进幼儿园课堂,通过开展“编外教师执教日”活动等形式让社区中的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幼儿园设置的一个《车》的主题活动,为了激发幼儿对于科学探索的欲望,从小培养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园可以邀请社区内各个领域的人员带着卡车、警车、救火车等车的模型来为幼儿进行表演。这种与社区合作的活动不仅具有趣味性,同时又能对向幼儿科普各种车的知识[2]。二是开发社区的物力资源。社区内有菜市场、水果店、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公共场所,将这些场所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大有帮助,也能增强儿童的生活经验。三是开发社区的环境资源。环境资源为幼儿园的户外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活动场所,如在公园环境中,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社区儿童的集体活动,充分利用公园环境的基础设施设备,开展合作互动的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满足儿童的交往需求,又能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四是开发社区的文化资源。社区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并在不断变迁发展中形成稳定的文化特征,挖掘整合社区文化资源运用到幼儿教育中,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幼儿园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应注意:制定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每个学期的户外教育教学计划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以及社区各种教育资源的特点,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设计具体的活动流程;要注意搞好与社区的关系,尽量争取到社区人员的支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园要注意观察挖掘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个性,真正将整合出来的社区资源用到实处。

篇4

一、自然角是幼儿亲近大自然、走进科学的窗口

1.1亲近大自然的窗口自然角是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内向阳的角落,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将一些适于在室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或收集来的非生物,有秩序地布置在上面。这里可放置的内容很多,如动物可以有:漂亮的金鱼、生命力强的乌龟、捉来的蝌蚪鸣叫的小鸟,甚至泥鳅、螺蛳、昆虫盒里的蚂蚁等。植物可以有:

各种各样的种子、水果、树叶,用废弃盒子种植的萝卜、青菜、葱、蒜等农作物。此外,各种卵石、贝壳等有趣物品,都可置于自然角。

它俨然是一个微型的自然界,虽然只有方寸之地,却不乏自然界中的生机和活力。

根据季节、地域的不同,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年龄层次的丰富的生物,可让幼儿足不出户便感受到自然界生动、鲜活的美。

1.2走进科学的窗口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等??”自然角正是这样一个科学环境,是幼儿学科学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场所,能够方便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和长期的观察活动。幼儿在自然角,既不像集体教学,要在统一计划和指导下活动,也不像科发室,要分班、分组地轮流进入活动。

他们随时有机会去观察、触摸和探索各物品,还可以对某个对象进行长期的观察。

师幼可在这里共同观察、测量和进行小实验:观察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比较并进行种子发芽的小实验;对小蝌蚪变青蛙以及蚕的生长过程进行长期的系统、细致观察;定期对种植的大蒜生长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

许多偶发的科学活动会在自然角发生。

一次,几位小朋友发现长长的蒜苗“长歪了”,笔者听后请他们继续观察蒜苗以及其它植物的生长方向。有的幼儿便发现许多植物都是歪着长的,并且向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这时就可以告诉他们这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接下来就“怎样让长歪的蒜苗变直”,在集体中展开讨论。有的幼儿提出将盆转动一下,让蒜苗另一半对着阳光。最终得出结论:为了让自然角的植物不变歪,需经常转动它们的盆。

二、在自然角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自然角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大家都有较直观、真切的感受,而很少有人会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在这里得到的发展。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自然角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1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习惯爱劳动是教育对每个孩子提出的要求,现在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去体验劳动的,已越来越少。自然角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通过照料自然角: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换水、清理死角等,加之填写劳动记录表,让参与其中的孩子能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体验劳动的光荣与乐趣。有家长反映: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在家更愿意帮助父母做家务了,也更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2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在大自然中,许多事物会拨动幼儿的心弦,并频频触动他们的心灵深处。”幼儿正是在与自然角的朝夕相处中形成良好性格。

壮壮顽皮好动,平时做事大大咧咧、毛手毛脚。但在给小金鱼换水时却表现出无比温和、细腻的一面:轻轻端起鱼缸,轻轻倒水、放水为此我经常请他来帮忙照料自然角,时间久了,他粗心的毛病真的改了不少。

自然角中的小动物还可充当一种角色:倾听者。孩子更愿将心中的苦恼或心愿向它们倾诉,以寻找心灵的寄托。经约定,男孩子们很少有打架的现象了,他们想发火时会去找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小乌龟我告诉你,嘟嘟太让我生气了,好不容易搭的空间站被他搞坏了!”见老师在看他,孩子调皮地笑了,想必心中的怒火也消了不少吧?

2.3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及合作、分享意识《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有这样的目标:

“有初步的责任感”、“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在自然角,幼儿在小组轮流照料中逐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小组中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给植物浇水,有的负责给小动物换水,也有的负责清理其中的杂物??小组间共同解决照料中遇到的难题,并分享照料经验,也常有孩子将喜欢的动植物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分享??这些都体现了互助、合作和分享。

三、将自然角与其它教育资源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是统一的、整体的教育

自然角作为一份教育资源,也可与其它资源结合起来。

3.1与游戏结合笔者所在班级女孩偏多,发现他们对自然角中各种各样的花卉很感兴趣,便在角色游戏中增设一名为“小丫花店”的游戏。场地就设置在自然角旁,将自然角也纳入到花店范围:一边是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各种花卉,另一边是模仿这些花卉自己创作的“作品”。这些花卉既美化了花店环境,又为幼儿的制作提供感性经验。

此外,自然角还可与语言区、科学区等区域游戏融合起来。

3.2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自然角也可以利用起来。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童话》中,请幼儿带来各种秋天的水果,做成水果娃娃,置于自然角供观赏,还一起收集各种坚果如:核桃、开心果等,同样置于自然角,用于和水果进行比较。再如《海底总动员》主题中,将自然角摆满各种便于养殖的海鱼、海藻等,还有各式各样的海螺、贝壳。

四、自然角中的家园互动自然角也是家园互动的有利平台,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包括自然角

如何利用好家长资源呢?在此以前笔者对于自然角中的家园互动仅限于请家长带来各种动植物。直到一天早上,雅雅的爷爷看到小值日生给水仙浇水时,说不能浇这么多水。

因为它已经到了生长后期,需要充分干燥,否则影响芽分化?方意识到:原来养花大有学问!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行的,何不请家长参与其中呢?于是便请雅雅的爷爷来担任自然角花卉区的管理“顾问”,他很乐意将多年的养花经验与我们共享。随后又有了动物区的管理“顾问”等。

一次亲子活动,我们专门以自然角为平台,开展“剥蒜、种蒜”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将蒜头剥开、种下、浇水,并写上名字、贴好标签。此后,家长对自然角的关注程度加深了:他们经常利用接送之时和孩子一起观察大蒜的成长。

这些互动使家长们感到自然角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在积极加入。这种直接参与的方式,拉近了家园间的距离,促进了家园共育。

总之,我们应赋予自然角更深层次的意义,充分利用好这份教育资源,让自然角发挥其具有的潜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