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4 15:28: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机构改革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机构改革方案

篇1

一、机构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整合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改善公司治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围绕理顺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构;按照保持动态原则,进一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调整优化组织机构,完善企业运行机制,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二、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不再保留的有4个部门机构:不再保留的有1、发展策划部2、计划投资部3、煤质管理部4、精细化管理办公室

(二)新组建的有1个部门机构成立公司环保与综合利用部。负责公司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宏观管理、选煤业务管理、公司煤质化验中心的管理等工作。

(三)调整管理职能及业务的部门和单位,调整管理职能及业务的部门和单位管理职能及业务。

1、加强董事会办公室职能作用。承担原发展策划部承担的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国家产业政策研究、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等职能。负责企业对外参股公司推荐、委派的股东代表、董事、监事人员的管理工作。

2、将公司督查办职能由公司办公室划转到公司纪委、监察审计部,增强督查办职能作用。

3、增加企业管理部管理职能。增加原计划投资部承担的工程项目的决算审批工作,负责国债等专项工程的计划统计工作,负责企业短期计划编制、统计、工程造价管理、消耗定额管理等计划管理职能。增加原精细化办公室承担的企业精细化管理等有关工作。将工资核算业务划转到人力资源部。

4、将资产管理部职能划入财务部。履行企业资产管理、资本运作、企业上市等职能。增加原计划投资部项目立项、投资管理、投资分析等管理职能。

5、增加生产管理部管理职能。增加原计划投资部生产计划、维简计划的管理职能,主持矿建等工程项目预算审批等工作。增加矿井煤质管理职能。

6、增加安全管理部管理职能。增加对职业危害防治的管理职能。

7、增加人力资源部管理职能。增加原由企管部负责的工资核算职能。

8、将生产调度、电力调度、运销调度合并,统称公司调度室,由生产管理部统一负责管理,机电管理部负责电力调度业务指导工作,运销公司负责运销调度的业务指导工作。

9、进一步完善运销公司统一收购制度,由运销公司负责集团公司所有煤炭外销业务。将原煤质管理部商品煤煤质管理及各验收站的管理划归运销公司。

10、由公司技术中心负责矿井技术改造工程、新矿区矿建工程及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并负责主持土建工程预算的审核工作。

三、有关二级单位机构改革任务

(一)不再保留的有2个二级单位1、不再保留天信公司二级单位建制。将天信公司华强建筑公司和筹建砖场划到建业公司;将天信公司煤焦公司、商贸公司划归运销公司管理;将天信公司大修厂、印刷厂、劳保厂、阳光假日旅行社等业务由群联公司承包经营;由建安综合管理处接收物管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等业务。2、不再保留设备租赁中心二级单位建制。将设备租赁中心业务重组到物资供应分公司,物资公司设置下属的租赁站,承担设备租赁业务。

(二)改革内部管理体制的有1个二级单位撤消运销公司下属的分公司机构。

篇2

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客观、实用的绩效考核与分配体系,对准确反映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各科室、部门的工作绩效,构建符合新医改方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绩效量化考核改革方案的构想

(一)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

我院可借鉴和汲取平衡计分卡和关键业绩指标等先进绩效管理方法和核心理念,建立具有我院自身特色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和方法。考核体系可简单概括为为“两个方面、三个层级、七个维度”。两个方面:行政管理考核,医疗业务考核。

三个层级:科内自控考核,职能科室对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考核,院领导对职能科室考核。七个维度:业务量考核、医疗质量考核、服务水平考核、工作效率考核、经济效益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病人医疗费负担水平考核。

(二)绩效量化考核标准的制定

在医院绩效量化考核的总体框架下,按考核层级分别制定科内自控考核标准,行政职能科室对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的考核标准,院级领导对行政职能科室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的制定遵循以下“七个原则”:效率效益原则、质量安全原则、科学系统原则、可操作能对比原则、激励与约束原则、定量定性原则、评价指导原则。标准涉及全院的所有科室及岗位,每个指标都确定了考核办法和得分标准。

(三)绩效量化考核的实施

绩效量化考核可分科室内部考核、行政职能科室对临床医技和后勤保障科室考核、医院领导对职能科室考核,由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量化考核机制。在考核中坚持“三个保证”,即保证考核次数、保证考核内容、保证考核质量。

(四)对绩效量化考核结果的应用

(1)科内考核小组完成对科内职工的月考核后,于下月初汇总上月的考核结果,并将正、负激励在当月奖金中兑现。

(2)各行政职能科室在完成对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每月的考核后,要依据《考核登记表》填写《考核汇总表》,同时写出《考核报告》,报分管院领导审核签字。由院长主持召开全体院领导和行政职能科室主任参加的院办公会,在会上各行政职能科主任汇报上个月考核的全面情况,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将考核结果的正、负激励列表报送计划财务部,在当月临床、医技、后勤保障科室奖金中兑现。

(3)院领导集体汇总上个月对各行政职能科室工作的考核情况,并提出正、负激励意见,填写汇总表送计划财务部,在行政职能科室的当月奖金中兑现。同时院办公会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或亮点,进行缺陷管理或经验推广。

(4)在每年度终了,分别由科内考评小组汇总出对科内职工的全年考评情况,并根据考评情况,按百分制换算出对各科科主任和护士长的考评得分,在年终考评时所有优秀科室和先进个人均以考评得分排名确定,一改过去年终“评优秀”为考核“出优秀”,做到了凭业绩看干部、以成效论英雄。

二、以绩效量化考核为基础的奖金分配

每个医院奖金的分配都需经历一个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从单纯以经济效益考核为分配依据到以综合绩效考核为分配依据的过程。

(一)绩效分配的原则与目的

坚持总量控制、量入为出和向一线倾斜,向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程度、高劳动强度倾斜,质量、数量、效率、效益综合考虑的原则,可以根据医院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应调整权重比例,有所侧重,并加以质量考核和关键指标控制,以此引导全院各科室和职工从单纯重视经济收入向追求综合业绩转化,从整体上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使医院走上一条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二)参与绩效分配的项目

经济效益(以业务收支节余来体现)为各科室的业务流水,主要是本科室的直接收入;工作效率(以工作量来体现)为各科室的工作量,主要是本科室的直接工作量,对工作量实行计量评分,如临床科室的门诊人次、收住院人次等;风险程度(以各类别科室的权重系数来体现);业务能力(以各岗位权重系数来体现)?可根据医院现行的岗位权重系数就很好;成本控制(以收入支出比来体现)?可控性支出及不可控性支出;质量水平(以关键质量指标来体现)。

根据每月绩效量化考核的各种质控指标的情况,对当月奖金进行矫正。如医疗质量、护理质量、行政管理质量、患者满意率、患者人均门诊费用、患者人均住院费用、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药占比、收入支出比等。

结束语

真正能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绩效分配方案,真正体现“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为原则的奖金分配方案的出台,需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从岗位设计、岗位分析、岗位描述、岗位说明书编写、岗位评估;从工作质量、工作环境、病人安全、工作绩效、医疗成本优化和顾客满意等方面获取改进的潜能,不断改进医院的岗位管理和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和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篇3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的原则。

2、坚持人权、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

3、坚持合理配置人员的原则。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将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出,跨乡镇行政区域建立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按照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地理位置,在全县跨乡镇区域建立三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一是依托水稻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镇,所服务的乡镇为××镇、××乡、××乡。二是依托大豆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镇、××镇。三是依托瓜菜经济作物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乡。

1、区域中心站体制。区域中心站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财、物权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垂直管理,所在乡镇协管。

2、区域中心站的具体职能。(1)制定本区域内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和农业技术培训方案,并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实施。(2)为当地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依托,并当好参谋和助手。(3)承担和引进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搞好区域内农业科技园区建设。(4)发展和扶持农技推广展示户、种植业专业组织。(5)负责本区域内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对重大疫情和突发性害虫制定预警机制,协助政府实施统防统治。(6)负责本区域内土壤地力、墒情的监测,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记录当地农业主要的气象资料,如有效积温、雨量、湿度、无霜期等。(7)负责本区域内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监测,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检测。(8)围绕农业标准化,提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9)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提供有效的农业公共信息服务。

3、区域中心站人员配备。各区域中心站使用省核定乡镇事业中心编制,将原乡镇农技推广站的24名编制从各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抽出作为区域中心站编制。区域中心站暂配备15名人员,每个区域中心站设站长一名,级别为副科级,设专业技术人员4名。所有人员从乡镇全额财政开支、学农专业的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竞聘上岗。其余编制逐步从学农的本科生中择优补充。竞聘上岗办法执行《××县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

4、区域中心站经费来源。一是公用经费按区域中心站实际聘用人数核定,统一拨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实行报帐制,在财政结算中心统一核算。二是每个区域中心站县财政每年增拨1万元经费,用于重大疫情及突发性害虫的监测、预报及处置费用。

5、区域中心站建设标准。投资9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资金45万元,农委对上争取45万元,用于三个区域中心站建设。每个区域站:一是投资20万元,建设面积为2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用房,其中办公室50平方米,培训室、标本室、检验室等150平方米。二是投入5万元,购买实用工作车一辆,用于现场指导、现场培训和现场诊断以及重大疫情和突发性病虫害防治。三是投入5万元,购买桌椅、微机、农技资料等,以及为区域中心站解决15亩试验地。试验地来源由区域中心站所在乡镇从机动地中解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按机动地现行市场价格承包。

三、改革的步骤

篇4

The design scheme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CHEN Zhong-qing1, L? Yu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civil engineering after receiving their bachelor's degree. The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let students be familiar with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master the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industry norms and standards.

Key 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reform

1.领域标准的设计方案

1.1领域设置的依据

本领域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指导精神和意见,结合高职高专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块式情境化教学”和领域体系的要求,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完成的[1]。

1.2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教学基本原则,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方法,以融合工作与学习一体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实施教学,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实践、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实现教育者的全面发展[2]。

1.3领域目标

以混凝土浇筑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建筑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构建领域内容和知识体系,领域内容和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2.课程改革设计标准

2.1学习情境一:混凝土工程施工入门

熟练操作抗压强度测试、抗折强度测试、抗拉强度测试的机械使用和测试数据分析见表1;

3.教学组织

3.1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与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转变观念,建立以学生的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处于积极参与状态,知识在学生亲自动手和行动的过程中获得。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

3.2教学方法与手段

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在教学组织及设计中,教师针对领域教育目标必须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者模拟实际的专业性情境的行动中积极主动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具体运用如下:

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领域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承担着如下的角色职能:创设工作情景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技术准备计划);开发学习资源和安排学习活动;记录管理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

4.保障措施

4.1混凝土工程施工领域教学实施保障措施

评价制度――领域团队每一个周期要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回顾工作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并决定下一周期改进的具体计划。领域建设委员会也不定期进行审核,检查各有关运行部门的情况,每四个周期进行完整审核,以确保各部门和人员相互取长补短,改进工作计划,有效提高效能。

4.2考核

关注考核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情境单元考核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考核学生能力。

篇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作用日显重要,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为满足社会需求,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由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规划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实验内容等都必须充分体现以能力为导向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但是,有的高校在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时,制订的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体系往往过于偏重理论,没有突出专业技能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能力偏差,严重影响就业。因此,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正确,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发展前途,关系到培养出的网络技术人才能否为地方经济服务。

1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专业培养目标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计算机网络专业是应用性很强专业,要确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分析计算机应用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

1.1计算机应用型专业的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可分为偏向理论的理论型专业和偏向应用的应用型专业。对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基本是应用型专业,如“计算机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主要以培养软硬件开发、经营、维护的工程师为具体目标,人才培养面向计算机应用、生产、开发与经营,着眼于整个社会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提高[1]。如果要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计算机应用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熟悉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环境,受到系统分析与设计和应用方法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施能力、一定的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培养目标可表述为:理论+训练+能力。即首先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理论或知识,然后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较系统训练,最后达到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可见,理论和训练是基础,能力才是真正目的。

1.2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涉及职业岗位多、专业关键能力多、专业知识面广而深的应用型专业。为了对专业关键能力有所侧重,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本专业通常划分为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网络编程两个主要方向。

1.3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目标

把计算机应用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可把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适应社会信息化需求,成为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和网络程序设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应用计算机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能力。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4)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5)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新发展动态。

2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改革

2.1改革的必要性

1) 现行课程体系结构与培养目标不适应。

首先,现行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材内容严重滞后。计算机的软、硬件升级较快,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发展也较快,与之相比,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材内容要落后3~5年:对等网中主机用的还是Windows 2000操作系统,Web、FTP等服务器还是用Windows 2000中的IIS设置,甚至局域网部分还在讲述NetWare、Windows NT的安装与设置,等等。学生现在还学这些较陈旧的甚至早已过时的网络技术,毕业后很难适应新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其次,教材中的实训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很多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学生实验主要是验证型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2];另外,很多计算机网络教材缺乏大、中型网络组建和管理的典型案例,加之不少教师没有参与设计、管理大型网络的经验和能力,使得他们在教学中无法培养学生对大型网络形态和网络设备的感性认识,学生毕业后就不能很好适应校园网、企业网等大中型网络的建设与管理了。

2) 现行课程体系结构不完整。

在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方向,忽视基础性硬件课程的开设,如不开设或不重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外部设备”等课程,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微机、打印机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能力较差;由于对这些基本硬件了解不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际组网和网络故障处理能力。在网络编程课程设置中,忽略网页制作中最基本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学习,学生缺乏对网页基础结构认识,影响对后续高级网络编程语言的学习效果。

3) 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从目前不少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来看, 普遍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在内容安排上理论内容多实践内容少,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时多实训课时少;另一方面,缺乏应有的实验设备,无法构建基本实验平台,缺乏配套的实验教材,实验课多流于形式,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培养。

2.2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方案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组建、管理和应用网络的能力,努力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1) 使用能够反映最新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的教材。

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快,为了使学生能学到最新知识和技术,毕业后较好适应实际网络工作环境,要求教材编写、出版部门尽可能快地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跟上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要求任课教师尽量选用内容新的教材,在讲课中注意及时加进一些新知识和技术,使学生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篇6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for hangzhou seven case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f 50000 tons/day equipment purchase and installation. The main reserve position in the original civi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because the civil part already built, and a period with the original share, leading some compose the buildings need to stop water for co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 other system in factory production as usual. The limited water cu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hange in don't stop production, cut les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o ensure safety,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hrough 50000 tons and the original system of system of water, electricity, gas, entailed, guarantee the hangzhou area reduction.

Keywords: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wag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停水施工情况:

本次限水,主要对厂区余杭进水系统实行切换并减量运行,保证5万吨工程施工顺利实施。主要施工点位为进水计量井、初沉池进水渠、生物池出水渠、外回流污泥渠、二沉池进出水管及排泥管以及空气管道对接、分变电站施工等。

1、进水计量井:

该点位施工过程:

第一,关闭7#、8#细格栅前两台渠道闸(A)及7#、6#之间的连通闸(B),防止旋流沉砂池的水回灌,并切断与其他系统的联通。

第二,拆除DN900闸阀侧面DN200闸阀,拆除后利用该管进行放空管内余水,通过余杭计量井集水坑中DN200排水管排至北侧三污计量井中,统一外调。

第三,余水排净后,拆除现状管道及闸阀,用汽车吊将拆除管件吊至计量井外。

第四,将已做好防腐的新管道及新采购的闸阀吊至井内,按图进行安装,流量计预计无法到场,因此将流量计及伸缩节位置空出。

第五,关闭安装好的闸阀,恢复通水。

需要运营方配合的工作:

1) 余杭计量井停水后,图示三污系统需保持正常运行水位(栅前水深1.2米,栅后水深1米),防止污水通过溢流孔流至余杭系统,影响施工。

2) 三污系统计量井内排水泵需正常运行,配合余杭系统排水,防止污水将三污井内流量计及电动阀淹没。

2、初沉池进水渠道

初沉池来水示意图

初沉池进水渠道示意图

该点位施工过程:

第一,停止余杭系统进水,关闭4#沉砂池进出水及出水联通闸门,打开7#初沉池全部进水闸门,继续进水。

第二,待进水渠液面降至低水位时,关闭进水闸门,利用水泵将进水渠内污水排至7#初沉池内,继续降低液位;同时,利用高压水枪对8#初沉池一侧渠壁进行冲洗。

第三,安装三台进水闸门,并进行二次浇注;同时,拆除8#初沉池超越渠封堵,并清理。

3、生物池出水渠道

第一,待初沉池降至较低低水位时,关闭7#生反池出水调节堰。

第二,对回流渠道进行降水、清理;

第三,拆除8#生反池两处出水堰封堵(5.25m×1.25m×0.25m),并安装渠道闸门及出水调节堰门。

第四,对渠道闸及出水调节堰进行二次浇注,养护。

4、二沉池拆除封堵

该施工点位特点:8#二沉池与5、6、7#二沉池共用一座配水井及外回流渠。在拆除封堵前,需要将配水井及外回流污泥渠内污泥全部置换干净,方可保证施工安全。

由于三处封堵所在位置较深(3-4米),封堵厚度较大(约40公分),污泥沉淀时间较长(建厂至今)且不易冲洗置换(均处在管网末梢),因此作为本次施工的安全重点部位。

利用厂里电气改造Ⅰ段停电时进行。

第一,将5#、6#、7#二沉池排泥阀升至液位以上,停止排泥。

第二,利用厂里回流污泥泵拉低管道内泥位。

第三,安排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拆堵及清理。

需要运营方配合的工作:

1) 提升5~7#二沉池排泥阀至液位以上,停止排泥;

2) 利用回流泵拉低管道内泥位,防止施工时污泥外泄。

5、空气管路对接

该工作点施工需要与电气施工相结合,安排在电气施工时进行。待电气施工至Ⅱ段时,需要停电接线,届时鼓风机需要停机,利用该段时间对预留盲板进行拆除,安装上手动蝶阀,并与入户新空气管道完成对接工作。

6、电气施工专篇

本工程低压用设备主要集中在初沉池及生物池,原1#变电站低压系统利用原备用回路引出三路直供初沉池及生物池上的动力箱。均选用YJV22-13*70+1*35电缆,三条出线回路其中二条从低压供电系统Ⅰ段母排引出,另一条从Ⅱ段母排引出。

Ⅰ段母排二路出线施工时,必须将Ⅰ段母排所带用电设备切断电源,同时1#变压器停运,系统母联开关仍处切开状态,操作时间约4小时,(停电时间),Ⅱ段母排一路出线施工时情况同上,操作时间约2~3小时。

计划3月19日、20日二天时间将三根从1#变引出的电缆敷设完,同时完成电缆头制安工作、电缆绝缘检测工作,21日上午10点1#变Ⅰ段母排停电。(完成从Ⅰ段母排引出回路的压线工作、及更换主开关、CT)4小时内完成并可恢复供电,21日下午2点1#变Ⅱ段母排停电。(完成从Ⅱ段母排引出回路的压线工作、及更换主开关、CT)2~3小时恢复供电。

篇7

按照区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要求,本次改革不再保留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在该局的基础上,组建商务局。为正科级建制,是区政府主管全区商务工作的工作部门。

(一)主要职责调整为:

一是将原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除外事侨务之外的职责划入区商务局。

二是将原区经济贸易局的典当、报废汽车回收(含拆解)、汽车以旧换新、牵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内贸管理、机电产品进出口职责划入区商务局。

三是、将原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境外就业管理职责划入区商务局。

四是、取消管理引进技术再出口业务的职责。

五是取消已由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六是加强内外贸融合,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搞好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监测,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七是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完善贸易和投资促进机制,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供良好服务。

(二)、内部机构、人员定编设置

根据新的职责,区商务局设置三个职能科室:办公室、综合业务科、外商投资管理科(挂对外经济合作科牌子)

定编定岗局机关行政编制10名;领导班子配备局长1名、副局长2名。

纪检、监察机构的设置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区机构改革动员会之后,我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迅速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部署。一是迅速宣传,发动及时。先后召开了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大会,层层宣传学习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内容,做好机构改革的宣传动员工作。二是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岗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落实机构改革的相关工作。

(二)深入调研,制定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区委、区政府对机构改革的总体安排和区编委办的具体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机构改革方案拟制工作。一是多方听取意见,拟订和完善改革方案。根据区发(2010)4号文件关于印发《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和区编字(2010)1号文件《关于区政府机构改革“三定”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拟制了商务局机构改革初步方案,同时加强与区编办汇报沟通,了解有关情况,掌握政策口径,多次修改,努力使方案既体现区委要求,又符合部门实际。

(三)把握重点,精心做好部门“三定”工作。

区委、区政府明确要求,要把部门“三定”作为实施机构改革方案的重点,认真抓好落实,按照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结合商务工作新调整的职能,制定新的的“三定”规定草案,将其主要职责分送相关科室征求意见,对反馈的意见,逐条进行分析研究,并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审查,争取取得一致意见。经反复修改后报请区政府和区编委会议审定。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机构改革平稳进行。

这次机构改革,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征求意见时,大家希望能在这次改革中一并解决。为此,我们积极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折不扣地执行机构改革方案,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改革平稳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改革中的有关问题,稳定干部职工的思想情绪,确保了机构改革中秩序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

三、初步成效

(一)转变职能有了新进展。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实际工作中,无论机构改革方案的酝酿研究,还是部门“三定”规定的沟通草拟,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作为首要任务。改革后,商务系统从上到下职能统一,有利于职能的转变和职责的履行。

(二)理顺关系强化责任。

理顺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的必然要求一是行业上下级关系;明确了部门职责边界二是理顺了内外贸关系。改革前区里内贸外贸分别属于两个部门,各自为政。改革后,内外贸统一,形成了有机整体,为做好全区的商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和协办部门。。三是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优化组织结构迈。

篇8

这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央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名称、排序等,中央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历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给地方自最大的一次。

大交通 大农业 大水务 大文化……

大厅局模式频亮相:

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

中央编办副主任吴知论说,这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央精神是,既坚持原则性,又强调灵活性;在中央确定的限额内,需要统一设置的机构应当上下对口,其他机构则可根据当地需要,因地制宜设置。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比,“有同,也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

细细研究已公布的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记者发现,每个省份都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地特色的“大厅局模式”,包括大农业、大水务、大交通、大文化等,允许一个部门对口上级几个部门。通过大部门体制进一步理顺机构职责关系,尽量做到“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成为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

作为第一个获批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上海市合理调整了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部门体制。

5月7日,天津水务局宣布成立,力图以“大水务”解决大城市长期的“多龙管水”、“政出多门”难题。新设立的水务局,将原水利局以及建委的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和河道堤岸管理职责整合划入,横跨水利、供水、排水三大领域,构成统一的水务管理体制。

5月31日,山东省政府举行机构改革动员大会,正式公布《山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本次机构改革后,山东省政府组成部门由目前的26个调整为25个,省政府工作部门个数不变,仍为42个,另设6个部门管理机构。需变动调整的部门有14个,所占比重为29%。

对应国家大部制改革,山东省将环保局升格为环保厅,同时组建交通运输厅、卫生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大厅局”。

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中央编办三司司长李晓全表示,这种大部门制的整合,不应只是简单的机构撤并、人员进出,而应重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要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

旅发委 社会办 研究室 金融办……

“个性化部门”初现身:

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

“这次改革,中央主要是控制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机构设置权则更多地交给了地方。地方政府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在整体上会与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保持一致,但不意味着地方要完全照搬中央政府机构模式。

他分析,中国各地情况比较复杂,越到下级、基层政府,越要适应当地的特殊性,其机构设置的差异性可能就越大。地方机构改革要立足本地特点,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考虑。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宋功德也同意这一看法: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当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个性化差异,反映其地方特色,在设立机构时各有侧重。

这一轮改革中,海南省立足本省实际,将省旅游局更名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并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组成部门,部门排序也靠前。主要承担以下几方面职能:突出节庆、文化和会展等相关职能;重视规划项目建设;加强人才培训教育;加强旅游监管职能等。

按照十七大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北京市立足首都实际,设立了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作为政府组成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工作和加强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等。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机构的成立,表明北京市社会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东部浙江,将省政府研究室改为单独设置,升格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无独有偶。西部陕西,也将省政府研究室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挂省发展研究中心牌子。有关专家分析,这表明地方政府更加看重智库的功能,让其在决策中更好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

煤炭大省山西,以原煤炭工业局为基础,整合了该局职责和省经委等有关部门涉及煤炭工业方面的职能,组建煤炭工业厅;改革前沿广东,将挂靠省政府办公厅的原省金融服务办,更名为省金融工作办,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滨海城市天津,组建市政府直属机构口岸服务办,加强口岸协调服务……

篇9

电子招标采购是指以数据电文形式,依托电子招标采购系统完成招标投标交易、公共服务和行政监督的活动。大力发展电子招标采购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招标采购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体制机制的有力抓手,有助于以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带动全行业的变革,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招标采购应用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经济社会效益逐渐凸显。各地区普遍反映,实行电子化招标采购以来,交易效率大大提升,节资率明显提高,市场竞争更加充分透明。

但与此同时,电子招标采购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地区和行业认识不尽一致,全流程电子化程度还不高,监管电子化明显滞后;运行不规范,有些平台交易、服务和监管职责不清,存在管办不分、行政垄断,交易平台市场化程度不够;资源不共享,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不够,“信息孤岛”问题依然突出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电子招标采购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应用发展。

为深入解决上述问题,加强统筹谋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2017―2019年“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以指导各地区、各行业全面推行电子化招标采购,改革创新招标采购交易机制、信用体系和监督方式,实现招标采购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问:请问《行动方案》对于发展“互联网+”招标采购的总体考虑和要求是什么?

《行动方案》规划了招标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分年度提出了建立完善制度标准和平台体系架构,各类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面实现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招标采购的行动目标。争取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9年,覆盖全国、分类清晰、透明规范、互联互通的电子招标采购系统有序运行,以协同共享、动态监督和大数据监管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综合监督体系全面发挥作用,实现招标投标行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

为实现这一目标,《行动方案》强调了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政府方面要从发展规划、技术标准、交易规则、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电子招标采购平台体系建设运营。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互联网+”招标采购内生动力。

二是坚持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依托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互联互通,招标采购全流程透明高效运行。加快电子招标投标系y与有关信息平台的对接融合,推动市场大数据充分聚合、深入挖掘和广泛运用。

三是坚持创新监管、提高效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优势,实现平台技术创新与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同步推进,推动动态监督和大数据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管理,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

四是坚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强化顶层设计,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市场主体作用,统筹安排各项政策措施,通过典型地区、行业和平台的创新示范,有计划分步骤实现全地域、全行业、全流程电子化招标采购。

问:加快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是推广应用电子招标投标的基础,在指导推进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设运营方面,《行动方案》作了哪些安排?

根据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三大平台各自定位、发展实际和存在问题,《行动方案》明确了分类指导推进的发展路径。

关于交易平台,要着力推进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建设运营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满足不同行业电子招标采购需求,并促进交易平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集约化发展。支持和鼓励交易平台通过优质高效服务,吸引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自愿运用电子化招标采购。交易平台应当以在线完成招标投标全部交易过程为目标,围绕提高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功能设置,切实为交易主体服务,为行政监督部门提供监管便利。有关部门各机构应当对交易平台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环境,不得设置市场壁垒。

关于公共服务平台,要着力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加快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子招标采购活动的公共服务全覆盖。公共服务平台应当立足“交易平台枢纽,公共信息载体,身份互认桥梁,行政监管依托”的基本功能定位,免费提供依法必需的公共服务,并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等方式,建立平台可持续运行机制。公共服务平台不得具备交易功能。鼓励公共服务平台根据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部门需要,创新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和内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关于行政监督平台,要着力提高行政监管效能。与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相比,行政监督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有的还存在管办不分、交易服务与监管不分的问题。《行动方案》要求各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抓紧搭建电子招标投标行政监督平台,满足在线监管的需要。行政监督平台应当具备对招标采购全过程进行实时在线监管等功能,不得与交易平台合并建设和运营,也不得具备任何交易功能,保证在线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同时,行政监督平台应当开放数据接口,不得限制或排斥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与其对接交互信息。

问:在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和要求方面,《行动方案》作了哪些有针对性的规定?

《行动方案》将推进招标投标领域“放管服”改革作为推进“互联网+”招标采购发展的重点,明确要求各级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依托行政监督平台,探索扩大招标人自主决策权并强化相应法律责任约束,加强对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管和服务。针对行政监督电子化滞后,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不共享,电子招标投标存在线上线下“双轨制”问题,要求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以行政监督的无纸化推动招标采购全流程的电子化,并提出了三个“凡是”的要求: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现场办理;凡是能够在线获取的市场主体信息,原则上不再要求市场主体以纸质方式重复提供;凡是能够通过行政监督平台在线下达的行政监督指令,原则上不再出具纸质文件。充分运用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三大平台整体功能,通过电子招标采购全流程信息的动态记录、留痕追溯、透明公开,推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从事前审批、分业监督,向事中事后、动态协同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行政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问:实现数据互联共享是电子招标投标推进中的难点问题,请问《行动方案》提出了哪些解决方案?

《行动方案》从推进平台对接和完善信息交互机制两个方面,加强资源共享。一方面,推痈骷陡骼嗟缱诱斜晖侗杲灰灼教ê托姓监督平台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枢纽,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其中,交易平台应当选择任一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交互信息,并可依法直接与相应的行政监督平台对接交互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与相应的行政监督平台实现对接,并负责将交易平台依法交互的交易信息、信用信息推送至相应行政监督平台。下级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与上级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交互信息,鼓励同级公共服务平台之间互联对接,逐步形成全国纵横联通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同时,加强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与公共资源交易、投资、信用等信息平台的互联共享。

另一方面,强调要积极培育各类平台主动交互信息的内生动力,按照互利互惠原则,提供依法公开数据的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按照交互数据的结构类别和规模比例,分享集合数据使用权利和大数据分析成果运用的增值效益,促进信息全网有序流动。

问:“互联网+”强调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请问《行动方案》在此方面有何安排?

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要求,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招标投标领域的交易数据和信用信息数据,不但能够为招标投标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也能够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适应“互联网+”趋势,《行动方案》特别强调了交易大数据和信用信息的应用。一是运用大数据理念、技术和资源,依托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依法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和充分运用招标采购信息数据,为行政监督部门和市场主体提供大数据服务。通过对招标采购信息大数据统计分析,为把握市场动态、预测行业趋势和研判经济形势提供研究支撑,为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提供决策支持,为甄别、预警违法违规行为,实行科学、精准、高效的智能化监督提供重要依据。二是鼓励各类电子招标投标平台建立招标投标信用数据库,按照客观记录、统一标准、公开共享、用户评价的原则,利用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大数据动态生成招标人、投标人、招标机构等市场主体信用基本信息,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共享,为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联合激励提供支撑,促进招标采购市场主体信用自律,引导诚信体系建设。

篇10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镇镇级机关机构改革,从今年7月底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开始,经过精心准备、宣传发动、人员分流、人员定岗、总结上报,到今天的总结大会共五个阶段,历时近两个多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机关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组织下,圆满完成了镇级机关机构改革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就从改革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主要成效等几个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公布机关正副科级干部任命情况,之后镇党委黄尧书记将作重要讲话,针对机构改革后机关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希望和要求。

下面,我先讲第一个问题: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镇级机关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合并镇机构编制调整和人员分流工作的意见》,要求合并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关机构改革。接到文件后,我镇即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行了认真反复的研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我镇实际,拟定了机构改革方案。方案经市里批准后,我镇就迅速进入角色,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7月底,完成了前期准备组织工作,成立了镇级机关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8月1日至5日,完成了学习、宣传、发动工作,召开了镇级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并分口子召开座谈会,向干部职工公布了机构改革的精神和政策规定;8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月6日至10日,完成了人员分流工作,通过组织谈话、座谈会等形式,对提前离岗退养、提前退休、内退、清退的有关人员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明确分流待遇,顺利完成了人员分流工作;8月11日至20日,完成了人员定岗工作,研究确定了机关机构设置,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组织研究决定等方式,确定了机关中层干部岗位的配备;8月下旬开始,完成了总结上报工作,以党委、政府文件的形式,公布了机关正副科长定岗情况,并将机构改革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上报至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今天的机关大会,表明了今年的机关机构改革暂时告一段落。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这次镇级机关机构改革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为了使改革工作与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部署,改革领导小组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项改革工作。回顾前一阶段的机构改革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1、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完善的方案,是搞好改革的关键。机构改革,是关系到全镇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镇党委、镇政府自始至终把改革当作头等大事来抓,7月底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长、*总、*主席、分管副书记及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组织、纪检、人事、财政、劳动社保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了机关稳定和改革中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领导小组成立后,就对改革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及镇机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反复斟酌,按照上级规定,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成熟的改革方案,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整、定岗方法及人员分流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对内设机构、年龄划定等方面都采取了灵活运用的方法,对退休、内退和自用人员的清退还明确了比较优惠的政策,为改革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随时研究,及时决策,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在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改革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改革方案,并安排得紧凑而又稳妥,保证了改革按党委的部署实施。

2、充分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工作,是搞好改革的基础。机构变化,人员缩编,进退去留,都牵涉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以稳定人心,保证机构改革顺利推行为出发点,及时开展了疏通思想、释疑解惑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认真进行了战前动员。8月初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就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遵循的方针原则、实施方案步骤等给大家交了底,引导大家认真对待改革,使大家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统一了思想,都感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的需要。会上5位同志作了表态发言,会后全体机关人员也纷纷表态,表示全力拥护和支持改革,并以积极的心态投身改革。其次,对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按类别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了摸底分析,对机关工作人员能否适应转岗后的工作需要,特别对可能列为退休、内退、让岗及分流人员的心理状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分口子交流谈心等形式,打消了许多同志的思想顾虑,使这些同志能够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改革。以往机构改革中书记、镇长办公室门庭若市的情况也没有了。第三是通过大小会议、支部活动等各种机会打招呼,对大家讲清组织上既要坚持政策的严肃性,也要尽可能照顾一些同志的实际困难,让干部职工放下思想包袱。严细认真的思想工作和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避免了大的思想波动,绝大多数干部职工表现出了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风格的高尚情操。

3、引入竞争机制,充分体现民意,是搞好改革的保证。人员定岗和分流是机构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改革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推敲,对司法、镇管爱卫、招商中心、安监办、教管办5个岗位引入竞争机制,在全机关中公开招聘其负责人。通过职位公布、报名、面试答辩、竞职演说、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委讨论、任前公示等程序,一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走马上任。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根据优化人员结构的要求和每个干部的发展潜力,因职选人,人尽其才。这种凭党性用干部,以竞争任干部,靠群众选干部的作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是为组织上选人用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为许多靠能力做事的人提供了机会,三是使机关人员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并激发了其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和信心,四是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加快了政务公开的进程,五是增强了机关干部的民主意识,营造了民主氛围,增强了机关活力。

4、围绕改革目的,坚持改革原则,是搞好改革的根本。在改革中,我们牢牢记住改革的目的,严格控制进口,在一批同志被分流的情况下,全机关没有新进一个人。凡是缺人的部门,一律采用内部调剂的办法予以解决。在干部任用上,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宁缺勿滥、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严格按照改革方案组织实施。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公平竞争,注重德、能、勤、绩,重点考察品德和实绩,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考核组和分管领导意见。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所有岗位都经过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这次镇级机关机构改革,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精简了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在这次机关机构改革中,我镇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上报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并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数。在改革过程中,1名协理员提前离岗退养,16名事业编制人员提前退休,8名事业编制人员办理内退,15名自用人员被清退,16名正副科级中层干部退居二线。通过机构改革,镇级机关变得更加精干高效。

2、明确了职能,理顺了关系。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镇镇级机关机构改革将机关设置为15个办公室、2个派出机构和7个镇管事业单位。15个办公室分别是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宣传文明办公室、群团办公室、人武部、财经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镇村建设管理办公室、农副业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经济管理办公室、安全监督办公室,各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下设了不同的科室;2个派出机构分别是鹿苑办事处、妙桥办事处;7个镇管事业单位分别是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服务站。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机关各科室之间的职责关系、职责范围和权限。并重新核定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责任人以及一般干部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了科长与科员之间、科员与科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3、优化了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在改革中,我们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了人员定岗办法,对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聘任条件、办法和程序进行了详尽地说明,经过竞争上岗和组织任命,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调整,现在,机关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5岁左右下降到39.8岁,平均下降5岁。中层干部的文化层次也得到了提高,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半数以上,这次改革有1名普通办事员竞争到正科级干部岗位,有3名副科级干部竞争到正科级干部,有7名普通办事员竞争到副科级干部。通过改革,机关中层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4、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这次机关机构改革是一次震动,是一次教育,也是一次检查。改革动员大会之后,广大干部职工不仅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拥护、支持和参与改革,而且从党委、政府的决心中认识到了这次改革是真改而不是假改,许多同志坐不住了,产生了危机感,感觉到坐铁交椅、吃安稳饭是行不通的,光靠混日子是混不下去的,激发了改革和竞争意识。在竞争上岗中,大家勇敢迎接挑战,踊跃报名竞争,慎重选择岗位,认真准备演讲,自觉接受挑选,并表示如果能竞争上,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如果落选也不泄气,更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在这次竞争上岗中,大家准备充分,在面试中沉重冷静,演讲认真而又精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势,许多同志谈思路和打算有创意,实际上这也是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的过程。通过竞争,许多同志受到了强烈的震动,明显地感到危机就在自己身边,真正明白了今天不爱岗明天就落岗、今天不敬业明天就难以择业的深刻含义,从而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在改革期间,机关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都有明显的改观,各部门工作井井有条,保证了改革和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形成了新的用人机制。这次镇级机关机构改革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干、展现优势、公平竞争的舞台和机会,也给部门提供了选拔人才的广阔天地,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为择优选配干部、合理配备机关工作人员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为我镇机关建立新的用人机制积累了经验。在本次改革中,对上岗的正副科级中层干部试行聘任制和任期制,打破了干部职务终身制。

目前,机构改革虽然告一段落,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深化的工作。这次机构改革中许多成功的作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我们要借这次机构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其步入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这次机构改革由于编制缩减和年龄的限制,有一些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群众基础都比较好的同志从中层岗位退了下来;一些同志服从组织分配,被分流到企业,但这决不是说,被分流的同志就是干得不好的。被分流的一些同志平时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又表现出了很强的大局意识,这种高风亮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不断深化机构改革。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公布岗位,明确分工,树立只争朝夕的观念。这次机构改革,涉及人员多,机构设置变化大,人事调整也比较广。虽然大家都到岗上岗了,但是有必要在今天会议上,把各自的岗位责任作出进一步明确。因为涉及到我们年初的条线责任制考核。人员相对减少了,但工作目标不能变;人事调整了,责任考核不能变;机构设置变化了,承担的职能不能变。我们在座各位要树立只争朝夕的工作观念,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就宣布一下改革后的机构设置及岗位。根据*委发[2004]30号、31号、32号文件:

××××××××××××××××××××××××××××*

篇11

机构改革亮点工作总结

深化机构改革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坚定“四个意识”、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的一次集中检验。人员转隶工作是机构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人员转隶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机构改革的成效,对于确保机构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按照人员转隶工作的原则和程序,严格工作标准,严肃工作纪律,扎实开展人员转隶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转隶的原则、程序和要求,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平稳有序完成人员转隶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协作推进转隶工作。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人社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县机构改革人员划转调整工作的实施方案》,县委编办配套制定了《县涉改部门职能调整意见》等文件作为人员划转调整依据,确保有序推进人员转隶工作。

二是严格审核人员转隶文件。成立“人员转隶专项审核小组”,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严格审核转隶文件。经与县委组织部公务员库人员信息核对,排查出行政机关现存的事业身份人员名单,与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联合对不符合身份人员进行重新转隶分配,进一步加强人员编制管理。

三是更换《机构编制管理手册》。重新设计了《澄城县机构编制管理手册》,同步实行《编制卡》管理制度。对照原《机构编制管理手册》、转隶、退休、人员转隶等文件,在新《编制手册》中明确登记了个人信息、身份、职务、履历等情况,全面更换《机构编制管理手册》。

篇12

一、这次机构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共进行了7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前5次机构改革特别是1998年所进行的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政府机构安排”,重点是“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实现“政企分开”及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我国推出了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与前5次政府机构改革不同,第6次以及第7次“大部制”改革是为全面适应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而进行的一次整体性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是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国社会的全面现代化提供“政府机构保证”,使政府能够公正地行使“公共权力”,做到“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的社会公共治理能力,真正建立一个稳定、秩序、合作、和谐的“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国梦”。

不言而喻,“大部制”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要求。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社会的普遍“贫困”问题,经济发展到了崩溃的边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的基本共识。当时改革的中心议题是以“经济”为中心构建改革的话语体系。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富裕程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但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和权力腐败结伴而行,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转变为社会的“不公正”性问题,这一问题成为阻止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因此,随着社会基本矛盾和问题的转变,未来改革的中心议题就必须以“公正”为核心重构改革的话语体系,以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核心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就成为改革的关键环节。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内涵都指向“社会结构性”改革,即公共资源和价值在社会公众之间“公平分配”的改革。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权力配置”改革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只有人民群众在权力结构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并实实在在地参与了改革进程,社会的公平分配才能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也才能落到实处。因此,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础,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而我国推行“大部制”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以政治行政体制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政府组织结构”的重组,实现“有效分权”和社会公众参与的“共同治理”,为人民群众参与共同治理留下更多的空间和开拓更宽的渠道。

“两会”以后,随着新一届政府的履职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出台,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引起社会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成为新一届中国政府从制度上推进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社会上上下下对这次“机构改革成果”的期望值很高,对通过机构改革解决目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充满期待。因此,从现代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在理论上理清“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目的和意义,并在实践中有效推进“政府机构的合理化”进程,达到“重构政府价值”的目的,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这次机构改革的实质

3月10日“两会”上对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基本上使社会公众清楚了这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框架、涉及的部门和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此,公共舆论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报道。为了使下一步机构改革方案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有效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想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简单梳理一下机构改革的实质和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理论上,政府机构改革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过程,一个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过程。在当代世界,政府机构改革一般被看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效能、完善政府治理结构、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重构政府价值、实现有效分权、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持续稳步推进,就是要逐步实现政府机构与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相适应这一根本目的。

中国社会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繁荣、社会的现代化程度空前提高、人的权利意识快速增强,整个社会正处于一个关键转型期。在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否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改革是基本前提。只有政府机构设置与社会治理需求“合理对接”,政府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才能实现。

但是,政府机构改革与“合理设置”,只是政府结构或“组织形式”的变化,是能否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条件之一。政府职能能否真正实现转变,关键还是要看与政府组织形式相一致的政府活动的本质、权力配置、内在机制、价值标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是否发生真正的变化。因此,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的的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政府机构的组织形式的改革,更要注重政府履行职能的内在能力的提高。这就是说,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实现,关键还是要靠政府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要提高政府的能力和素质,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在重视政府机构设置合理化的同时,政府机构内部的权力相互制约、良性运行机制、权力合理配置等关键改革也非常重要,只有政府内部治理结构合理性增加,政府社会治理效用才会提高,政府成本才会降低,政府职能转变也才会落到实处。

新一届政府履职以后,提出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的两个基本目标,即“中国梦”和“人的现代化”。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和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建立一个每个人都有尊严和幸福的社会、一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现代化”就是一个人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得到充分合理表达的社会。之所以强调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是转变“政府职能”,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只有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才能为社会、企业和个人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也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和“人的现代化”这些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

三、这次机构改革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整体而言,要判断这次机构改革是否达到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预期目标,是否真正实现了“政府的现代化”,建立了一个符合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的“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关键还是要看政府自身的“治理结构”是否符合“现代性社会”的治理要求、形成政府结构的“行政三权分立”、政府运行过程的“三个机制”和政府与社会及市场的“有效分权”。

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切实在行政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行政三权分立”结构。“行政上的三权分立”是指在政府机构内部形成决策、执行和监督权的分开。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现代社会治理经验来看,政府机构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叫“政治行政机构”,主要指“内阁部委”这样的“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监督”部门,在我国也叫“大部制”。这样的政府机构数量很少,不承担具体的公共事务执行职能。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一般在11~18个之间,我国目前确定在25个。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基本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窦际情况。第二类叫“官僚行政机构”,主要指具体承担“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的政府“执行机构”。这样的机构一般很庞大,比如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大大小小的执行机构大约有3000个,它们一股按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独立运转,并接受来自政府内部、社会公众和立法机构的监督。对政府机构运行的监督,除了来自部委的“政策性监督”以外,还有来自政府内部的审计、监察等方面的法律监督。政府机构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对政府机构的“分类改革”,形成政府内部的“行政三权分立”,不能混淆政府政策机构和执行机构这两类机构之间的界限,简单的合并同类项只会使政府机构的职能更为混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