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8: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说课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说课设计

篇1

【说教学设想】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的意象,深入理解诗歌主旨;2.赏析对比、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感受“乡愁”的文化意蕴。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通过浅显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爱国情怀。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诗歌的文体特点,我确定品味诗中的意象,深入理解诗歌主旨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时空隔膜和本诗乡愁的丰富内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感受“乡愁”的文化意蕴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朗读法

通过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竞赛朗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法

设计了三个由浅入深的教学主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对比阅读法

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本诗对比、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体会,遵循精讲巧练的原则。

【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我拟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具体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联系旧知,情境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以“乡愁爱国”为主题的古诗词导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整体感知,朗读品味(6分钟)

第一步,学生个人有感情地朗读,进行整体感知,教师对朗读情况加以点评;

第二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教师从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予以指导;

第三步,小组朗读竞赛,学生互评,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诗歌朗读能力。

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意象,读出感情、读出情怀,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下面就将进入教学的重点环节。

(三)精读文本,合作探究

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三个有能力层级梯度的教学问题。

1.全诗四个小节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关键词,明确诗歌四小节的顺序,就是感情发展的顺序,不可调换。由课文表面时间的变换线索,上升到对内在层层递进的感情的初步感受。

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效果怎样?

提出探究要求:先自主探究,再交流合作。

首先,通过分析意象,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借助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理解意象中寄寓了作者浓浓的思国念乡之情。

其次,并在学生对作者思乡感情有了初步感受的此时,介绍作者余光中的成长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避免了语文教学中知人论世、先入为主的刻板模式,可能会造成的架空文本,肢解分析的现象。

3.本诗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这些意象?有什么效果?

展示更换过修饰词的诗歌,让学生小组讨论评议,体会“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用法之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明确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本诗含蓄的语言中,饱含了深沉厚重的家国之思。通过这三个问题,指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到分析意象,再升华到对情感的理解。在深入理解余光中的家国情怀之后,为了深入理解《乡愁》的文化意蕴,我设计了第四环节:

(四)对比阅读,加深理解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相同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进一步理解乡愁文化这一主题;

其次,介绍琦君的散文,节选精彩片段,让学生从文化意蕴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对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做相应的点评。

(五)布置作业,巩固迁移

篇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Home Care" Lessons

SUN Qin[1], SUN Xijun[2], LUO Xianbiao[2], XU Yan[3]

([1] Lianyung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7;

[2] Health Supervision Bureau ofLianyun Halbor,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3]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Wuxi, Jiangsu 214028)

Abstract Lesson explanation shows the teachers'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inking and the curricula, textbooks, students ' level of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ability of weaving and sister teach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ommunity care program of the "community family care" research and design, hop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work,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Key words home care; teaching methods; lesson design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在备课后授课前,以教育理论和教材为依据,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解说自己的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思路、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显示出教师对大纲、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有效地调动教师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习教育理论,乃至投身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①说好课的关键是说课设计。②

高职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说课必须阐明的问题是:教(训练)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为树立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深入挖掘高职教育课程内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笔者对 “社区家庭护理”说课设计进行了规划。

1 教材

1.1 教材分析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卫生领域中的一项最基础、最前沿的工作。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更是学生将来考取社区护士上岗证的核心课程。“社区家庭护理”是社区护理第4章内容,是社区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安排在社区评估、个人评估内容之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之前,有利于学生理解,学好本章内容在本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社区护理实践奠定重要基础。

1.2 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一线护理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此为前提,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家庭的结构、家庭护理的概念、理解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②能力目标:掌握家访的能力,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③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关爱生命、爱护家庭,懂得对父母感恩,培养严谨的学习和做事态度。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标准和学生情况,结合社区护理实践的需要,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①重点:家访是社区家庭护理的主要工作手段,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故作为重点;②难点:鉴于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的特点,故将知识点较多的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作为难点。

2 教法

2.1 “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以上因素,笔者设计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采用诱导启发、情景模拟、分组讨论、案例等方法。

2.2 教学资源

包括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和电教光盘、powerpoint课件的准备、不同版本的社区护理教材及网络资源。为了满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运用案例、教学短片等资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家庭护理等知识的记忆以及家访过程进行教学。

3 学法

3.1 “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四年级学生,学生通过中考录取,文化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迁移能力不够,学习被动,存在厌学情绪。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但她们已经学过卫生保健等基础课程,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并且对于本章内容家庭具有感性认识,这是学习本章的重要资源。

3.2 方法指导

应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变过去以“教”为重心,转向以“学”为重心的教学模式。选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互评互改、现场扮演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程

本次教学总课时2课时,90分钟,共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4.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0 min)

设计的导语是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在外求学,想家吗?最想家里的谁?为什么?如果现在放假回家,做什么事?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家庭”,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对话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找到自信,使学生参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将学生带入职业情境之中。

4.2 分组讨论(30 min)

接着请大家讨论自己的家庭,对家庭类型进行判断,带出家庭生活周期及其护理重点,对自己家庭成员进行评估,让学生对知识有个初步认识。再播放短片《新结婚时代》片段,突出“主干家庭中关系紧张”,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家庭类型有哪些不同的健康问题”,鼓励学生踊跃思考、回答问题。通过以上“认知一理解一升华”三个步骤,对于重点和难点采取重复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4.3 综合实训,现场表演(30 min)

提前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模仿家庭访视,每个小组选1名学生的家庭充当社区居民家庭,其他学生扮演社区护士对这个家庭进行访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在课堂内巡视,予以指导。

访视完毕。每个小组请1名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汇报评估结果,请同学互评互改,老师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总结分析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这一步骤将整堂课推向,调动全班同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步提高。

4.4 归纳总结(3 rain)

指出重点内容并小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一起叙述(强调的重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老师总结,让学生对本讲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4.5 作业布置(2 min)

学以致用,并为下1个项目的学习做好铺垫,布置复习题和技能操作练习作业。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化提高。

5 教学反思

本次说课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访视,课堂提问、案例的设置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课后的自我评价良好。本次课给我的启示是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有切身的感受,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课是教学的必要准备,说课设计是说课的灵魂,能集“编、导、演、教”于一体的“说课”是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的较好形式。③通过“说课”活动,可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是否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适应性专门人才的要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交流的氛围,在自身和专家、同行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导向作用,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加快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在说课过程中不断反思,寻求创新,给实际的教学带来更完善、更广阔的空间。

基金项目: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新基金(编号:xj1109)

注释

① 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新形式[N].中国教育报,1991-12-24.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秩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①本课说的是“排尿护理”,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进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说明“做什么”、“怎么做”和 “为什么要这么做”。

1 说教材

1.1 教材简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护理学基础》,它由李晓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符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启蒙课程和核心课程, 是一门阐述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课程,也是学生学习专科护理前的必修基础课。同时,本门课程也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以及临床诊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本节课内容选自教材第十四章“排泄护理”的第一节“排尿护理”。因排尿是人的基本需要,所以排尿护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护理理论和知识。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下节课的“导尿术”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教学目标

根据目前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本节课在教材的作用、地位,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正常尿液的性状和异常排尿情况;能够简述影响排尿的因素;能够叙述排尿异常的护理措施。(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护理评估的方法准确评估正常排尿及异常排尿;能够综合分析归纳排尿异常的护理措施。(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理念,能换位思考。

1.4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分析,及对学生的了解,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异常尿液的观察及排尿异常的护理。难点确定为:如何细致、深入地观察,综合分析归纳异常尿液。

2 说学情

从认知能力来说,本次授课的对象,是护理专业中职的学生。这些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爱思考,喜爱床旁教学(见习)、情景教学、项目训练、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对于形象知识易于接受而缺乏思考,缺少自主学习的持续力及稳定力。同时,他们基础知识较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欠缺,学习主动性差、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综合分析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适于在做中学,学中做。

从知识结构来说,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已经学习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及部分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并进行了临床见习。对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未来护理职业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期待;已熟悉了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护理的操作程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3 说教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本次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由案例引入,辅以多媒体教学。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运用了实物及图片展示、学生实验、小组讨论等方法。通过实物演示,请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4 说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课前,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带着疑问去预习。在课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促使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本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的关联,并与生活融合起来,利用已知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以助新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使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说教学进程

5.1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预习,思考正常尿液和异常尿液的区别在哪里,通过画表格加强印象,做到手脑并用。同时请学生准备新鲜尿液15ml、比重计、PH试纸,2.5L、1.5L及400ml、100ml的空饮料瓶各一个。

5.2 案例导入,激发兴趣,约2min

向学生展示案例:何女士,抱着一岁大的孩子来院就诊,她告知门诊服务台的护士,孩子的尿液一向透明、澄清,呈淡黄色,但近一月来,孩子尿液混浊呈深黄色。请问:如果你是接诊的护士,该如何为其分诊呢?以案例设问,切入什么是正常尿液,什么是异常尿液,使学生对新知识好奇,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5.3 导学结合,讲授新课,约35min

本节内容有:(1)正常尿液的观察,约4min。通过请学生观察新鲜尿液的性状,自己用比重计、PH试纸对尿液进行测定,从而说出新鲜尿液的基本特征。在这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她们动眼看、动手做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动脑思考,用嘴表达,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提高。在学生归纳后,教师再给予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2)异常尿液的观察,约12min。本段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对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向学生展示不同容量的瓶子,使学生印象深刻。通过多媒体展示真实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脓尿和乳糜尿。再通过多媒体进行列表比较,区分正常尿液和异常尿液的区别,使学生易于记忆。(3)影响排尿的因素,约4min。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讲授。如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因为紧张而引起尿频;在夏季因大量出汗,可使尿量减少。这些鲜活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4)排尿异常的护理,约15min。通过讲解,向学生解释尿失禁、尿潴留的概念。请学生换位思考,分组讨论:如何对尿失禁、尿潴留的病人进行护理?通过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进合作精神。教师通过学生回答所反馈的信息,有侧重点地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总结。

5.4 知识应用,巩固练习,约4min

通过PPT上选择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程度。题目设置以突出重难点,巩固知识,提高效率为原则。

5.5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约2min

和学生共同归纳: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理清知识脉络,加深记忆。

5.6 布置作业,任务后延,约2min

给学生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1)根据所学内容,审视在预习时所作的“正常尿液和异常尿液的区别”的表格,并将表格完善。(2)尿失禁病人的护理措施?尿潴留病人的护理措施?(3)思考:周某,女性,27岁。产后8小时未排尿,主诉下腹胀痛但排尿困难。护士想了很多方法帮助其促进排尿,均无效。请问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能解除病人痛苦?根据案例引导学生对下一节内容“导尿术”进行预习。

6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简洁、形象、直观、概括为原则。在设计时注意合理布局,串清脉络、层次,体现要点,以便学生易于掌握。

篇4

1.教材分析

“肌内注射法”是人卫版《基础护理学》第2版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其内容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无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了注射原则之后,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技能性都很强的技术,属于“三基”内容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技术。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1)情感和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做事态度,培养学生尊重、关心和体贴患者。

(2)知识目标

掌握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和注射;掌握肌内注射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3)技能目标

正确完成肌内注射的操作。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出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肌内注射的操作要点。

(2)难点

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进针手法。

二、说教法

根据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原则设计了理论学习和操作练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灵活运用讲授、演示、观察等方法,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运用讨论、练习、纠错等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肌内注射的印象。

三、说学法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配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锻炼,使学生掌握肌内注射法。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通过《喜剧学院》片段引出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用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和目标,使学生有心理准备。

2.新内容学习

多媒体课件讲解、示教演示,循序渐进地讲解肌内注射法操作步骤。

(1)观看操作录像

先观看一遍肌内注射法操作步骤完整的操作录像,让学生对肌内注射在脑中有一轮廓性的整体认识,再分步学习。

多媒体课件文本和图片演示,配合清晰的语言讲解,使学生对操作中的重点、难点有清晰地认识。采用注射臀实物演示和学生模仿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满足学生好奇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和感性认识,并适时强调学生观察的态度和要点,使学生学会学习。对于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分解动作,放慢速度,结合多媒体多方位观察,尤其是突出演示局部进针的动作,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2)练习巩固

采用分组练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练习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技能的形成与完善,但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请一位同学进行示范,其他同学观察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巩固知识。采用老师误做,学生纠错的方法,着重于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的知识巩固,引导学生归纳出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纠错时多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3)总结归纳

对照教学目标,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对不足之处采用适当方法补救,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整理,布置复习题。

篇5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阅读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珍珠鸟与作者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体会“言外之意,言外之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亲密关系,感受“信赖、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通过朗读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细致入微的品味能力,体会作者对鸟真诚细腻的爱,认识鸟在作者照料和呵护下由害怕到亲近,再到信赖的情感变化过程。因此,我认为本课时教学重点为: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珍珠鸟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课文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珍珠鸟,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呵护,但以四年纪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很难理解到这一深度。因此,我将理解“‘信赖,往往能创作出美好境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信赖”这个主题,我采用“一点突破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立足于字词句段,以“读”为主线,以“品”为珠,一线串珠,读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以“创设情境”为辅助教学方法,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教学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六、说教学流程

本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初读课文,感受“信赖”;细读课文,理解“信赖”;赏读课文,欣赏“信赖”;品读课文,评价“信赖”。四个方面着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信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对珍珠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完后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的独自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我十分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理解“信赖”。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时我首先拎出“信赖”作为突破点,向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能赢得珍珠鸟的信赖?难道就不怕作者伤害它吗带着这几个问题,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至6自然段。学生交流时,我引导他们找到句子“忽然,一个小脑袋从叶间弹出来。”让学生细细品味“探”字,感悟此时小珍珠鸟是十分警觉的,十分胆小的。找出“起先……渐渐……最后……”表示顺序的句子,了解小珍珠鸟活动范围发生变化的过程。找出反映小珍珠鸟活动地点变化的词,感受小鸟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与作者越来越亲近。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明白了:正因为珍珠鸟不断地试探,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考验,所以才会如此信赖作者。接着我紧承“信赖”提问:小鸟的一系列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作者特别喜欢珍珠鸟的语句进行交流。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课文内涵,主动受到人文教育。交流时有的同学说:“‘小家伙’这个称呼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有的同学说:“作者精心营造鸟巢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喜爱并用心呵护珍珠鸟。”甚至有的同学说:“正是一位作者喜欢珍珠鸟,才去照料和呵护她,才使小鸟一步一步靠近作者,直到最后敢放心地在作者肩上熟睡。在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后,我反复指导他们朗读,体会小珍珠鸟可爱、有趣、淘气的样子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申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意”的领会。

篇6

说课是指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以下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过程以及特色与创新五个方面对物理治疗课程进行设计与探讨。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性质与地位《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过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回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能力。它是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也是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它以运动学及医学基础课如解剖、生理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临床康复学课程的基础。

1.2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经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外校、外院康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动治疗技术的原理,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物理因子治疗仪器,能熟练操作神经发育学疗法、运动再学习、关节松动术、平衡、步态、肌力、关节活动度、牵引、牵伸等训练手法。(2)能力目标:能熟练评估相关功能,并根据评定结果选择合适的理疗仪器或运动治疗技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四心”品质(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能尊重、关爱残疾人,做到诚实、守信,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稳定的职业情感和态度。

1.3 课程设计理念 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以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引领作为课程的设计理念,具体如下:(1)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计思想,由学习领域转变为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从理论、实践课程分离转变为“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任务化,组织实施教学;(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3)在学生掌握岗位需求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同时,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4)课程考核:在教学效果评价中,除通过试卷考核同学对课程标准规定知识的掌握程度外,应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应用。

1.4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物理治疗工作项目设置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同时,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紧跟康复治疗技术行业发展和江浙沪地域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我院人才培养“ICS”模式的特点,体现专业教育与人文的相互渗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服务。项目设计以完成物理治疗工作任务的运动疗法和理疗内容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做”一体化,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本课程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修教学内容的编排,内容中无“章节”,只有“项目化的工作过程”。每一项工作任务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相一致。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利用情景教学开展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总学时为200学时,理论132学时,实验68学时。

2.3 课程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根据拟定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手段,难点为如何根据康复评定结果拟定治疗方案。

3 教学资源选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运动治疗技术》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两本教材。该系列教材深入浅出,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4 教学实施过程

4.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探索以康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要求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性质,改革物理治疗课程教学模式。以康复治疗师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培养任务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型的高级康复治疗师人才。(2)注重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首先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导入案例,教师实时示教,最后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实训室全天开放,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动手时间和机会,强化了实践技能的培养;(3)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型的高级康复治疗师人才。(4)教师的指导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目标。(5)教学与临床零距离的教学设计。

4.2 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 角色扮演法:即有目的地解决问题的设计。设计教学法有四个重要步骤:创造情景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效果。教师首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相应典型病例,在课前一周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病例设计相应的情景并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学生完成角色扮演病例及设计治疗方案的过程后,首先学生自评治疗效果,教师再给予点评和系统归纳,促进学生更快更全面掌握教学内容。

4.2.2 工作引领法:针对课程实训内容即实际工作任务,首先案例导入,提出工作任务,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实训室相关物品解决工作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最后评估学生实训效果。

4.3课程评价机制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5特色与创新(1)利用情景教学开展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2)以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四心”品质;(3)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任务化,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4)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康复治疗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说课是中国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进行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是说课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后用口头语言向听课的专家、评委、同行教师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l]。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2]。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思考更好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我将执教的《医学微生物学》中“狂犬病病毒”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同仁探讨。

1.教材分析

笔者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版)第35章“狂犬病病毒”的教学设计与分析。该病毒可以引起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自然感染及其在动物间的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伤等形式传播给人而引起狂犬病。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目前,世界各地和我国仍有很高的发病率。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病毒的形态结构及治病机制,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医学微生物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①掌握狂犬病病毒的形态结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防治原则;②熟悉狂犬病病毒的培养特性。由于狂犬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关键在于预防,所以我们把防治原则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学生相关免疫学基础知识还未学习等特点,将免疫性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2)能力目标: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②使学生热爱医疗事业,珍惜生命。

3.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全程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及播放动画等方式突破重点和难点,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等,并随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鉴于学生知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乐于表达,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狂犬病病毒是如何感染的,进而思考感染部位,引起的疾病有哪些临床表现,我们如何来进行防治?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4.教学程序设计

4.1 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个小孩在逗狗玩的过程中,不小心被狗咬伤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对该节课内容的重视。提问:被狗咬伤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这么做呢?答: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由此引出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要对狂犬病病毒及所致的狂犬病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

板书:第35章 狂犬病病毒

4.2 讨论比较,探究新知

首先介绍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展示其形态结构的图片。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比较狂犬病病毒与已学的病毒在生物学方面的异同点,尤其在形态、培养特性和抵抗力方面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只要与所学内容相关,言之有理,就予以鼓励。在教师引导下,用如下简练、形象的语句点睛,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即狂犬病病毒:(1)狂犬病病毒颗粒呈子弹状,一端钝圆,另一端扁平。(2)狂犬病病毒感染动物的范围广。除了大家所了解的在狗中感染,还可以在狼、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以及猫等家畜中感染与传播。引导学生走出一个误区,不要认为狂犬病病毒只在狗中存在。(3)主要感染神经细胞,在细胞质中形成典型的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通过检查动物或人脑组织中的内基小体,可以辅助诊断狂犬病。(4)抵抗力可以归纳为“弱”,对热、紫外线、日光、干燥的抵抗力弱,但在低温下可以保存比较长的时间。

板书:狂犬病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有关内容

在介绍致病性时,用多媒体展现感染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总结:(1)狂犬病病毒的感染方式:患病动物咬伤健康动物或者人传播;(2)与以往学过的病毒比较,狂犬病病毒主要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通过图1来讲解致病的过程。

(3)狂犬病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多媒体展示狂犬病人的图片,总结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恐水症。

板书:狂犬病病毒致病性的有关内容

微生物学检测方面,通常根据动物咬伤病史和典型临床症状可以诊断。微生物学检查通常在发病早期或咬伤不明确的可疑患者进行辅助确诊。

狂犬病的防治原则,由于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所以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多媒体展示伤口处理的视频,指出及时彻底的处理伤口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让学生回忆亲身经历的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4.3 应用新知,分析案例

死者,女,8岁,学生,于2011年12月被野犬咬伤右下嘴角,伤口呈条状,有出血,较深,当时未接种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血清,伤口也未进行消毒处理。2012年2月16日开始发热,来院就诊,体温38.3℃,恶心,鼻咽部有脓性分泌物,诊断为鼻咽炎,上感,予以消炎对症处理。但是病人症状未见好转,2日后病人神智朦胧,烦躁不安,流涕,咳嗽呼吸困难,心率110次/分,腱反射(+),脑电图提示重度异常,作为疑似狂犬病病例报告,转往传染病医院,确诊为狂犬病,于2月22日死亡,尸体就地火化。提出问题:1病人怎样感染狂犬病的? 2如何处理咬伤伤口? 3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4.4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并记忆。

4.5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特点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日常生活中被狗、猫或者动物园里的动物咬伤后,如何处理呢?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5.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提纲式板书。具体设计如下:

第35章 狂犬病病毒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子弹状,有包膜的病毒。

培养特性:感染动物范围广,主要在野生动物(如狼、狐狸、蝙蝠等)和家畜(如猫、狗)中自然感染与传播。神经细胞质中形成內基小体,可以辅助诊断狂犬病。

变异性:狂犬病病毒可发生毒力变异,可以利用毒力的减弱制备疫苗。

抵抗力:较弱。

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患病动物咬伤健康动物

发病机制:(重点—神经细胞内增殖)

临床表现:特殊的恐水症状

免疫性:细胞免疫为主(难点)

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毒分离与內基小体检查

防治原则

伤口处理:彻底清创

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

6.结语

课程说课是一项阐述课程教什么、怎样教及其教学依据的活动.要突出课程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也要交代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建设的思路,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研活动。首先,说课教师通过说课方案的精心准备,对课程内容分析更为系统、细致,能够根据学生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对教学过程有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其次,通过教学内容的“说课”,经过教师同行的分析、讨论,使教学方案达到最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再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 瞿晓林.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说课设计[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1):107-109.

[2]左利利.对高职“说课”活动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22—123

篇8

一、说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学习意义

“分娩机制”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三年制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分娩机制指的是胎儿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骨盆各平面的形态和大小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本节内容不仅与之前学过的骨盆解剖、胎儿大小、胎头结构等知识紧密相连,更是以后学习正常接产和充分理解胎位异常的临

床表现和护理措施的坚实基础,是《妇产科护理学》中一节承前启后的重要学习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分娩机制”的概念,熟悉衔接、俯屈、胎肩、胎体娩出等动作过程;掌握下降、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过程。

(2)技能目标

利用模型模拟分娩机制过程。

(3)态度目标

树立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因为下降动作贯穿了分娩的始终并能反映产程的进展,而内

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又是接产中助产人员重点观察并协助产妇完成的重要接产步骤,所以把下降、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过程作为本节课重点。

(2)难点

在“分娩机制”中,内旋转为胎头在通过中骨盆时为适应中骨盆前后径长于横径的特点而发生的转动,胎头转动时胎肩未转并下降,然后在胎头仰伸后胎头与胎肩才恢复正常关系,最后为了胎肩顺利娩出,胎头、胎肩再次进行适应性转动。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需要十分熟悉胎头、胎肩与骨盆的关系、结合骨盆各平面形态特点,才能正确理解和记住进行这些动作的原因。这也是授课中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部分,因此,把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作为本节难点。

4.教学时间

分理论与实验两个环节,1学时理论授课,1学时实验室练习。

5.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女性骨盆模型、胎儿模型、“分娩机制”示教模型、高级分娩模型。

二、说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

1.理论课

CAI授课,将“分娩机制”各动作的概念、发生时间、进行方式及发生原因的文字材料制作成幻灯片,相关内容插入图片,链接动画,最后用“分娩机制”动画演示分娩全过程。

2.实验课

用女性骨盆模型、胎儿模型模拟分娩机制过程,教师巡回指

导。模型中“分娩机制”示教模型能自动完成分娩全过程,学生可以观看到“分娩机制”各动作进行的方式。

3.考核

实验课结束后对同学们进行抽查考核,要求能利用胎儿及骨盆模型讲述并演示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三、说学习方法指导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以初中为起点的中职学生,大多数学生有

较好的记忆力和良好的观察能力,但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欠缺。这些说明中职学生先天具有的学习能力具备,但后天培养的学习能力缺乏。中职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

法也尤为重要。本课主要采用了学科渗透法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即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讲解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讲

解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的特定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复习、预习

授课前指导学生复习与本次课相关联的骨盆解剖、胎儿结构

等方面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时,自己找出本节内容难点并试试能否自己弄懂,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

能力。

2.理论课学习指导

在讲解“分娩机制”各动作过程中,在学生容易忽略,但又与后面动作相关联部分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住,如内旋转中,胎头与胎肩的位置不正常;在比较抽象的动作部分,用生活中的简单例子说明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内旋转的原因就像我们拿一个比门宽的箱子进门,横着不能进,而把箱子竖转过来就能进门一样。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3.实验课学习指导

巡回指导时,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边演示“分娩机制”过程边进行讲解,大胆练习,不懂就问,不要怕错,不要怕难,不怕出丑。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小结

先由同学们自由提出疑问,了解本次课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把学生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当堂解答,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在此环节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畅所欲言,能真实地反映课堂学习情况。

五、说课后思考

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除了常规的针对“分娩机

制”主要手法部分的名词解释、选择题等复习方法外,还可布置学生思考除了枕左前位以外,如枕横位、枕后位、骶左前位等异常胎位的“分娩机制”,了解学生能否把已学习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理解异常胎位的“分娩机制”,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综合英语课程是每一位英语专业学生研读的基础科目,其重在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相关课程内容学习,掌握英语的五项基本能力,能够自如地运用并作好学习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铺垫。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中针对课程的定位、课程性质和该课程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综合英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何种指导意义。

1.定位

在遵循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能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实现由学生向高级外贸人才转变的铺垫。

2.性质

综合课程,即,精读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第一学期开启,没有前续课程。为学习进出口业务,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原理与实务,国际商法,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国际汇兑与结算等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人才培养规格:《综合英语》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和实务相结合,以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

3.作用

就业前景分析――适应外向型现代商务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能胜任大量需要口头和书面英语交流的高级文员;外资企业、涉外企业从事外贸洽谈,制单,报关,涉外文秘,翻译;从事英语教学,培训工作。

二、课程内容

教学离不开课程的具体内容,从选材到内容设计、从教学重点、实现目标到课程模块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挥棒作用。

1.教材

所选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使用大学外语类教材,由于所教专业学生为文科生,所以教材和课程中所相关联的人文知识为主,科技类知识为辅,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

2.内容设计

本门课程4节/周,共17周,总68课时。导入部分特用来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的基本情况,本学期要达到的目标等,让学生有基本的概念,学初制定计划。课程涉及人文知识以学生讨论为主,较难的科技知识则以练为主,用某一单元专门课堂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3.教学重点

课文为全英文版本;课文与课文的知识体系衔接较为广泛;人文,地理,科技,社会,知识点包罗万象;扩大学生视野;学会运用英文思维。

4.实现目标

学生通过四六级,专升本,其他考证来检验自己,体现一定的英文水平。

5.课程模块

pre-reading task, review, while-reading task, post-reading task, self-task各部分分别以强调听,说,读,写,译为教学特点,分部突出,整体性强。

三、课程实施

结合当前学生特点,逐步转向交互式学习模式,优化教师资源,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学。

1.学生特点

学生有学习热情,自主能力强但需督促;所有学生均具备一定英语基础,但有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学生对于商务专业知识的需求较大,需要教师作好铺垫工作;对考证热情颇高,需要教师引导。

2.理论教学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要求,教师要还课堂于学生,坚持“教,学,做”一体化。

(1)教师在课程中运用讲授式,启发式,任务式方法教导学生学习,但偏重于后两者,培养学生自身能力。

(2)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倡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为主,课下以复习巩固法和英英词典法为辅助手段。

(3)学院另设英文广播电台,英文协会,英文角,英文比赛,为教师发现英文人才和学生展示风采提供了巨大平台。

3.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实践部分主要在课外完成,教师会从网上搜索一些英文杂志内容,挑选其中的某些部分交由学生进行翻译或写出读后感。教师可在课内时间挑选理解比较正确的一些作业交给学生讨论并讲评。通过讨论法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用英文影响学生。

4.教学资源

(1)教师团队:系统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

(2)面授+多媒体教学,参考西方式讨论教学法,传授方式多样化,扩大学生视野。

(3)实训:口语角、角色扮演、参赛等多种方式,创造条件,发掘学生潜力。

四、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考核从四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考勤(10%)+课堂表现(25%)+作业(15%)+卷面(50%)。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从全方面提升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

2. 教学评价

通过同行间听课学习,督导评价、学生评价、业务培训和进修,自我提升来进行评定,做到有问题及时提出和修正。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了基本的课文讲解、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外,结合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1.改革方法

(1)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角色扮演法: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讨论的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技能。

(3)调查实践法: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调查,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多参与对外活动。

(4)实践模拟法:设定一定情景让学生学有所用。

2.改革手段

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网络课程的建设:本课程正在探索建立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3.改革思路

按照高职教学的特点:职业化、实践性;在更新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先选某些班级作为试点开展教学,然后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对比,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守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唤观念更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程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9)

篇10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第十八章电功率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与生活联系紧密,二是综合性强。《电能 电功》是本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由电能、电能的计量和电功三部分组成,是前面学习欧姆定律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集体荣誉感,但是他们课堂气氛沉闷,不爱举手发言,所以我通过引入小组竞争机制来调动课堂气氛。

三、设计主旨——说理念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堂应融合鲜活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学生才有体验的情景和乐趣。“教”和“学”是一个过程,是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联系生活实际,争做课堂主人”。

四、结合课标——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等因素,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能的单位,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掌握电能的计算。

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会用电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观察家用电能表,学会读数,了解家庭用电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视频播放“1度电的作用”,培养学生节约用电、低碳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

难点:电功的概念

五、结合模式——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综合应用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并辅以教师点拨讲授,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体现“争做课堂主人”的设计理念。

六、结合内容——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1.课前小测:通过课前小测,达到“回眸教材·温故知”的目的。

2.引入新知:

观看一组图片———美丽的红卫,通过这组图片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美丽的夜景是离不开电的,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用科学知识建设更美丽的家乡。

3.出示提纲:我出示本节课的学习提纲,既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又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条理性。

4.学习新知:我将本节课按照知识点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由“预习展示——教师点拨——小组pk”的环节组成。

(1)预习展示:展示预习成果。我将每组学生按照成绩由低到高排列为1-5的序号,在这个环节时,难易程度不同的题让编号不同的学生完成。我这样的设计,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也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2)教师点拨:根据“三讲三不讲”原则中的“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在每次的展示之后,我只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重难点进行讲解,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充分体现了“争做课堂主人”的设计理念。

(3)小组pk:检测学生学习成果,这一环节不但有巩固新知的作用,小组间竞争机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气氛。

第一次小组pk之后,我安排了课堂拓展: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出一度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段视频树立学生节约用电、低碳环保的意识,同时也体现了“联系生活实际”的设计理念。

第二次小组pk之后,我安排了能力拓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一道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既锻炼了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又再次体现了“联系生活实际”的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学评价应改变过去的教师单独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参与到评价中来。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他人,认识自我。

5.中考链接

我出示两道中考真题,让学生明确中考考察形式,降低学生对中考的畏惧感,树立学生面对中考的信心。

6.课堂总结

在临近课堂尾声,师生共同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设置了由学生出演的情景剧“交电费”,不但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学习的价值,也感受到了物理知识是生活中必备的一项技能,又一次的体现了“联系生活实际”的设计理念。

7.布置作业

必做题注重应用,选做题注重开放,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8.课后小测: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小测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便于对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出新的调整。

9.说板书设计

    上课前我在黑板上贴一个大大的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随着课堂的深入,最后完成板书。我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电学虽然越学越难,但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要用微笑面对,鼓励学生做一个不畏困难的阳光少年,使得教学过程得以感情升华,为课堂教学增色生辉。

七、说教学预设

电能和电能的计量是本节课的重点,我是通过设置习题反复训练来帮助学生突破的,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应该基本都能掌握。

篇11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进行活动的第一要素,按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多元化原则,针对“倍”的抽象特征,我侧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具体设计如下:①结合具体活动,感受“倍”的意义。②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③了解数学价值,发展引用意识、反思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说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理解应用拓展反思”这样一种基本的结构框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以神话故事为切入点,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身边发生的事较感兴趣,对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形式比较喜欢。因此,我尽量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理搜集选择素材,设计了“秋天到了,花果山上的水果获得了大丰收,看,红彤彤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果枝,一群小候正热火朝天的摘水果呢”情境(特别说明,孙悟空的故事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是有其连续性的,在学习乘除法的时候,我都设计了类似的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接下来,各小队向孙悟空汇报完成情况,“谁愿意扮演小猴汇报一下呢?”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提出含有倍数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规律,学习自然会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突出主体地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有人曾形象地把数学称为“思维体操”,但即使编排得再好的体操,如果不动拳脚也是学不会的,这正如必须在登山中学习登山,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一样。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教给学生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苹果、橘子、香蕉、猕猴桃等水果,摆一摆、圈一圈、想一想、议一议、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方式,亲自经历“倍”的产生过程,经历将直观事物提炼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把“倍”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从而改“接受—验证”式的学习方式为“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式。紧接着又设计了小猴淘淘学习不求甚解,提出了几种错误说法作为反例,激发学生通过“思、辩、说”等活动,加深了对“倍”的深刻理解,这样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主体意识、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篇12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二、说教法根据直观性原则,运用演示法,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实物、模型教具等通过演示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讲扶放的形式,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

三、说学法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个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之后,扶着学生认识13,独立让学生认识14,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教学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四、说程序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三道小题,通过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平均分",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切入点,为实现新认知做好准备。)

1.导入新课半个苹果在教学上不能用学过的0、1、2、3......整数表示,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种新的数就是分数,今天就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2.教学例题(1)教学例1①师展示饼的模型,讲解,把这个饼看作一个整体,分开再重合,问是怎样分的?为什么?(强调平均分)指导学生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两块是同样多的,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②回忆分饼过程。刚才分饼的时候,是先干什么呢?是怎样分的?③指导写12。

(2)教学例2①师出示一个圆纸片,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把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阴影,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②写的时候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并说出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③用三句话,把这幅图表达出来。

(3)教学例3师生将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共同操作。问: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想: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4)教学例4投影打出图,让学生先想,然后填空反溃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提问:把1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在图上标出110,数一数这条线段上有几个110?

3.教学各部分名称。(1)像12、13、14、15、110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以13为例介绍各部分名称。

4.指导看书,完成做一做。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新授部分,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眼、脑、手、口并用,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1.练十七第1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