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统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8: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育统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体育统计论文

篇1

2体育统计学教学的内容改革

在体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体育统计学的使用并不局限在体育教育工作与体育训练研究工作当中。因此,在体育统计教学的内容改革,要对其授课的作出相应的改变和革新。首先,体育教材在的原理与知识介绍上比较简单,且不具备系统性,学生难以对该课程进行透彻的了解。以课本中的样本自由度与总体自由度的关系为例子。如果知识的讲解不具体,学生难以理解总体标准差与样本标准差的关系,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安排,在对参数估计与统计推断的例题讲解中,适当的插入一章关于抽样分布的统计学基础知识课,结合此基础,再讲授有关参数估计与统计推断的知识。学生对抽样分布知识与原理得到了较好的理解,也为参数估计与统计推断的具体应用打好了基础。其次,在知识、内容及其结构的编排上并不合理,一些陈旧的知识还在继续应用。虽然,近年来版本不断的更新,但是教学的内容并未发生过大的改变。其知识的教授主要还是集中在体育教育领域,而忽略了统计学知识的系统性。再则传统教学模式下忽视了学科知识的应用,在应用型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上也并为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统计学内引入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延伸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技术能力。如引入数据的图表制作教学,Excel软件中相关统计函数命令的操作性知识;如何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转换、审查等知识等。最后,该教材在内容难度的把握上偏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该书的第十章类聚分析为例,这一片篇章的内容已经超过了该阶段学生能接受的难度。此外,相关数据也表明,该阶段教授这些知识的学校少之又少。且该教材在很多的高等院校中作为必修课程的教材。但其内容已经完全超过了本科生能接受的难度范围,因此,在教材的改革方面应该重新编写适宜本科阶段体育统计学,进行基础性知识的教育教学。

3体育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当前,大多数的本科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典型的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课堂下边听讲,课后进行练习巩固。而该教学模式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的填鸭式教学。缺乏对该课程的真实认识,且在练习巩固的过程中也不需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也就决定了其无法胜任科研活动的研究。尤其是当前大学生的对挂科与不挂科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态度。因此,教育者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并进行相关教学的改革实践,其当前改革的成效大多集中在:通过毕业论文检验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程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笔者看来,实现体育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一次性嵌入教学相结合,一人一台电脑进行EXCEL软件的操作,进行数据的输入、编辑、修饰以及数据图表的输出,并使用Excel内常用的统计命令使用、根据相关原始数据进行t统计学知识运用的基本操作,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上机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篇2

我省渔业统计现状造成的影响

对我省渔业管理质量的影响数据失真的后果不仅仅是统计无效劳动或引起虚假宣传等问题,还会虚假或片面反映发展成绩,掩盖矛盾,对政府决策进行误导,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渔业统计数据所固有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渔业管理的失效。同样,由于所注意和所获得信息不同,养殖企业、养殖户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人员之间往往产生分歧,从而影响了渔业管理的效果。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对渔业经济中各竞争主体来说,大量统计数据的获得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统计部门能利用它所处的特殊地位,及时收集、分析、整理渔业方面的数据,并及时把它们传送到各用户手中,就可以降低各主体因信息不完全而造成的低效率。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及内部系统化的统计工作反映其生产过程中的发展状况,并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地分析和预测,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3

中图分类号:TB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建设工程的增多,暖通项目日益增多,暖通设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没有相应的规范或者条文标准限制,往往不容易引起设计人员的注意。下面主要就了暖通空调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风机盘管机组选型

近年来,现代建筑广泛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机盘管通常暗装于吊顶内,用盘管连接散流器下送风,吊顶回风口与风机盘管连接,夏季送冷风,冬季送热风。近年来,常常有用户反映冬季室温偏低而夏季室温偏高。针对此问题,笔者对工程现场的不同型号风机盘管的送风量进行测试。现场测量结果与样本参数有差别,但将不同型号风机盘管各拆下1台送到测量部门重新测定,结果送风量符合样本参数。

国标规定风机盘管机组的风量测试条件为:风机盘管机组出风时仅接长150mm的短管,风机箱直接回风,换热盘管不供水,风机高速运转,普通型风机盘管带风口和过滤网时出口静压为零,不带风口和过滤网时出口静压为12Pa,高静压型不带风口和过滤网时出口静压为 30Pa~50Pa,此条件下测得的风量为额定风量 实际安装往往与样本测试条件不同,如风机盘管都加送风口、回风口、过滤网及长度不等的风管,实际湿面盘管运行风量比测试时干面盘管风量低10%~20%,运行时风阻力大于样本测量时的风阻等。这些因素必然引起实际风量不足,从而使供冷、供热下降。另一方面在设计中所参考的样本中仅注明冷量、热量测试标准工况,很少注明风量。余压测试的标准工况,使设计者忽视了风机盘管样本中的余压是在风机高速状态下的参数。所以,在风机盘管选型时,要考虑干湿盘对风量的影响,注意高静压型风机盘管风速不同时风量余压均发生变化,并进行系统风阻力计算。根据实际情况对原选型进行校核修正。

二、新风竖井的设置

现代建筑十分重视外立面的形象,特别是玻璃幕墙的建筑,空调新风多用竖井引取,而内部的空间受各种因素影响,新风竖井的截面积有限。如某建筑12层,采用竖井从楼顶引入新风,各层的新风机从竖井内吸入新风处理后送到各个房间。运行时,8层以上的新风能够保证,但8层以下的各层新风递减十分严重,底层新风不到设计的1/3 新风竖井为土建风道且高达45m,阻力大,按照总新风量计算风速超过10m/s。因此,到达底层时风机的动力不能克服竖井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导致下部实际新风达不到设计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应在竖井加装加压风机,其余压在满足新风量的前提下,能克服竖井的局部阻力和摩擦阻力。

三、制冷机组选型及冷量控制

3.1制冷机组的选型

风冷型制冷机组在建筑空调系统中应用很广。《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的强制性条文规定,按照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的计算冷负荷选择电制冷机组总装机容量时无须附加设备选型系数。以此计算冷负荷选择风冷冷水机组时,常常忽视样本参数是在标准工况下测试得出的,在夏天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机组产冷量可能不满足实际要求。本人建议在进行机组选型时应索取非标准工况下的参数。样本给出的参数是风冷冷水机组在名义工况下(室外温度为 35℃,冷水出水温度为7℃)的制冷量;当室外干球温度高于名义工况温度时,机组制冷量下降的程度随产品种类、机组制冷量不同而不同,一般为5%~25%。一方面由于室外温度的升高,用户侧实际冷负荷增大;另一方面设计选型时以产品样本的参数为准,较少注意室外温度高于名义工况温度时引起的冷量下降。在要求增加而供给能力下降的情况下,机组出水温度升高的现象自然会出现。作为舒适性空调系统出现短时间温度不保证是允许的,如果是工艺性空调影响就比较大了,设计时应引起注意。

3.2制冷机组的冷量控制

对于制冷机开启台数加减的控制,暖通设计人员在给弱电专业提供资料时,往往采用计算负荷侧冷量的方法进行制冷机组的加减。例如《建筑设备专业技术措施》中6.1.9条第款指出“可根据系统冷量变化自动控制冷水机组运行台数,且传感器应设于用户侧供回水总管上”。然而,通过检测系统供回水温差及流量计算求得冷量,并根据冷量大小控制冷机加减的运行控制策略,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控制不灵的问题。例如,某办公室系统有2台冷机,当单台冷机运行时,由于系统冷却塔出力不足,冷机制冷量下降,根据流量和供回水温差计算出的负荷要小于单台制冷机额定冷量,按照上述控制策略不会自动开启另外1台制冷机。实际上,即使制冷系统各设备配置正常,制冷机运行时其制备的冷量也不可能大于负荷侧消耗的冷量,所以才会出现根据负荷侧冷量来控制冷机的加减失灵的情况。由于上述原因,自控公司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不采用上述控制方法,为了冷机的安全运行,采用较多的是制冷机运行电流的控制方法。

四、冷却水箱设置

在空调制冷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时,对是否设置冷却水箱常常引起争论,其关键在于冷却塔底盘的存水量是否能够保证冷却水循环泵稳定工作,即在任何情况下水泵不出现缺水现象。实际运行的系统中确实有不少不设水箱而正常工作的实例,但也有发生事故的教训。实践表明,水泵入口缺水现象常发生在系统间歇运行的情况。这是由于进、出冷却塔的水量失去平衡,开始进入冷却塔的水量消耗于润湿冷却塔填料所致。因此,冷却塔底盘的有效容积应满足冷却塔部件由基本干燥到正常运转所需附着的全部水量。此外,还应考虑正常吸水的最小淹没深度,以避免空气进入吸水管。

五、散流器布置

散流器送风的全年性空气调节系统目前应用广泛,但设计者在选择送风口时往往不太注意所选散流器的气流流型是否满足需要。贴附散流器不适合冬季送热风的工况,因为热空气上浮现象严重,尤其是上送上回系统的气流组织有一定的短路,冬季在吊顶附近形成热气流层,在2.8m层高的室内出现2 以上的垂直温度梯度是很普遍的。目前,国内散流器送风气流呈贴附型,尤其是方形散流器,建议改用条型送风口,既美观同时也适合冬季使用。对于办公建筑最好将条型送风口设在外窗附近,既可阻挡来自外窗的负荷,又可以避免送风气流直接吹到人员头部。

六、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的高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暖通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给予重视。而影响暖通设计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由于设计人员的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细致。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暖通空调行业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新的概念,不可否认有些概念存在某些的不足,但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真正做到认真负责,积极做好通风工程的设计工作。

篇4

摘 要:近年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政府和工会为推进集体合同签订,做了大量工作。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初步建立,为稳定劳动关系起到巨大作用。但总体看来,集体合同的推进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实际困难。

关键词 :集体合同;劳动关系;集体契约;协商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90-01

近年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政府和工会为推进集体合同签订,做了大量工作。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初步建立,为稳定劳动关系起到巨大作用。但总体看来,集体合同的推进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实际困难。

问题之一:据了解,大多数企业工会认为签订集体合同和建立平等协商谈判制度是工会这头热,企业这头冷,两者反差强烈,认识很难统一。

建议与对策:一是尽快去台《集体合同法》,进一步明确提出企业必须实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用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二是工会必须及时调整集体合同在签订与执行过程中的战略战术,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使之认识到: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虽然是工会工作的“牛鼻子”,但并不是工会的“专利”,而是双方共同利益之所在。事实上也是这样,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平等的,其内容既有工会代表职工利益,维护职工权益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包含了企业对工会和职工在履行其义务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在这里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问题之二:职工希望集体合同条款越具体越全面越好。也就是期望越高越好。甚至还有个别的工会组织和职工则希望通过集体合同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企业行政则希望集体合同的有关条款原则一点,也就是保守一点为好。

建议及对策:对职工过高的期望值,工会不能盲目的应承;对企业行政的“保守”,工会也不应无原则的屈从,关键是要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并留有适当的余地的原则,对期望值一项一项的的进行的进行解剖,在对企业进行深入调查,获得大量详实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比较接近实际且双方都能比较乐意接受的共同点,进行平等协商谈判,求大同存小异,力求将分歧缩小到最低限度。

问题之三: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目前还缺乏明确的、具体的、独立的法律法规条款,对企业缺乏约束。

建议及对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应该有过硬的、刚性的有关法律法规条款,建议尽快出台<<集体合同法>>。在<<集体合同法>>尚未出台之前,集体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形式,作为双方共同认同的合同,并经职代会审议和通过,双方都应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一个不履行诺言的组织,不可能得到职工的支持和认可。

问题之四:在集体合同签订与执行的过程中,工会干部往往处于两难境地:职工的期望值达不到,职工不满意,怕得罪职工方;企业的要求达不到,怕行政给:“小鞋”穿,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得罪企业方。

建议及对策:一是大力提高工会干部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勇于为职工说话办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政治素质高,清正廉洁,扎实苦干的工会干部队伍;二是改变现行工会干部管理体制,逐步实行工会干部工会管,实行选举制、招聘制等。从目前情况来看,工会干部工会管一时无法办到,但至少工会干部工会协管,要真正协管起来。

问题之五:企业不景气,企业无力按法律要求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国有企业有1/3以上亏损,一些亏损企业厂长谈到集体合同就摇头说,企业连职工基本工资都保不住,还有什么条件就职工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问题来签订集体合同。

建议及对策: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不能搞“一刀切”。条件不成熟的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工作该缓还得缓,不要只重数量和进度,不讲质量和效果而急于求成。但是,也不能消极等待,要积极创造条件,待条件基本成熟时再签。

问题之六:平等协商、监督执行难。尽管法律上规定,集体协商的两个主体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工会与企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从职务上来讲,工会只享受同级副职的待遇,而厂长处于中心地位,掌握着人、财、物等大权,工会在企业实际上处于依附地位,经费要别人拨,人员要别人配,工会与行政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感情“哥俩好”来维系的关系,不可能牢固。

建议及对策:一是通过职代会的组织形式,广泛征求职工对集体合同的意见,审议通过集体合同文本,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这样,既可以使工会在代表职工同企业平等协商中充分反映职工的愿望和要求,使集体合同得到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增加集体合同的权威性。二是上级工会要帮助下级工会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由于上级工会所处位置不同、很多事情由上级工会出面,比下级工会出面办事情要好办的多,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同时上级工会对下属单位集体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这本身也是对下级工会的监督,对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是百利而无害的。

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已例出几条,但对策还需作进一步深入地探讨,本文所提出的观点,仅仅是自己的一孔之见,故此文存在的错误和片面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各高校学生基数急速增加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传统的依赖人力管理的学生学籍管理也随之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即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浪费了财力,并且由于人工管理存在着大量的不可控因素,造成了学籍管理工作的不规范、学籍管理手段的落后、学籍档案材料内容的空泛,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和众多损失。为解决各高校现阶段学籍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各高校必须以教育部电子注册要求的内容为导向,以学籍学历管理网络平台为蓝本,结合自身情况购买或自行开发“学籍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必须达到与学籍学历信息平台所要求的电子注册数据兼容、减少整理数据的工作量。第二,可以实现网络查询与修改,能够建立学生动态的电子学籍档案。第三,应具备校、院两级版本,实现数据共享,分散工作强度,达到集散合理、强化数据准确度。

学籍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是学生的信息,教学信息的数据来源。前台的各种作最终影响到的都是后台的数据库系统。本系统应尽可能全的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情况,记录学生的思想、学业、体质、纪律等方面的自然情况和历史演变过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教学类档案归档范围所列学生学籍档案内容有:反映学生入学基本情况的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卡片、学生成绩总册、在校学生名册、学生学籍变更材料(升级、留级、休学、转学、复学、退学等)、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先进班级等)、学生处分材料。笔者认为这些都应归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中,也是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得基本组成部分,是电子注册工作的依据。

建立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做好学籍管理管的需要。本系统主要输入学生的个人信息,每人一条记录,每个输入的字段都可以作为查询检索的入口,通过检索就能直接在计算机或网上调阅学生的在校信息,从而能核实、确认在校学生或毕业证书的真伪,便于对学籍信息统计,保证学籍异动处理的及时、准确。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由于本系统牵涉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姓名、学号、生日、成绩、系部、班级管理等,因此应实现系统的准确化、自动化、规范化,实现作业的迅速性。

篇6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032-01

1 系统介绍

近年来出现的网上毕业设计课题系统是以院(系)为单位,在网上进行选题,学生选题主要是以时间先后为依据,虽然改变了以往以班级为单位的原始手工选课的方式,采用网上选题方式,便捷了学生和指导老师,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还是存在如下不足。

(1)学生抢选现象,有些选题比较简单,则会发生很多人不约而同的选这一个选题,导致的结果就是真正想研究该课题的学生没选上。(2)指导教师对选题结果不满意,因为在选题过程中教师无法控制选题结果,很有可能学生的专业特长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不一致。(3)突发数据访问量很大,选题管理者为了能让学生同时选题,可能规定某一时间开启选题系统,那么开启系统的瞬间,会有大量的数据访问请求涌入服务器,当数据量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很有可能成为网络中很难防范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这样就必然造成了安全隐患;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型的毕业设计(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延续了第二代选题系统的B/S架构。

2 系统设计

2.1 各模块设计

本系统实际是学生和教师相互选择的平台,为了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更简单,更方便的来使用系统,本系统在功能设计以及界面设计上更多的考虑的用户使用体验度。并且为了方便管理员管理,以及其他开发人员在本系统的基础上做二次开发,一方面在后台管理功能上建立了更多的便于操作的功能,以及防错设置。另一方面在系统开发的时候使用的结构化以及面向对象的编程方式,能够让其他开发人员很快的了解系统的程序设计思想。

(1)学生作为系统的重要实体之一,其主要功能有。

①选题:在学生没有完成选题的情况下,登录后进入该页面,显示已经选择的题目,以及剩余可选题数目。②我的选题:这个是学生版块最主要的功能,显示了该选题的进度,以及各阶段需要的操作比如说填写开题报告,生成开题报告等。③我的信息:本次选题是双向选择的,学生需要填写自己的信息供出题老师来参考,可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个人特长,联系方式等写入“我的信息”栏木中,这将会是让出题教师选择你的一个主要依据(双方不太了解的情况下)。④站内消息:可以发送信息给你的指导教师,以及阅读指导师发送给你的消息。在完成选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此发送信息。

(2)教师模块主要功能说明。

①我的选题:显示所有已经添加的选题(未通过审核,已通过审核),以及对选题的论文审批表,任务书的填写,生成,下载预览连接,还有已选题人数等。②进度管理:管理所有已经完成的选题的进度,保持与学生端的进度一致。显示一些主要的信息,目前包括论文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等。③我的信息:本次选题是双向选择的,老师需要填写自己的信息供选题学生来参考,可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写入“我的信息”栏木中,学生到时可以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是否选择改题(当学生不了解您的研究方向的时候)。④站内消息:可以发送信息给你的指导教师,以及阅读系统,教师发送给你的消息。在完成选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此发送信息。

(3)管理员的主要功能有。

①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管理:可以添加、删除、修改学生的个人信息,可以导入这些用户信息。②论文审批表导入:可以从后台直接将论文审批表按给定的格式从XLS中导人。③公告、新闻的管理:可以管理选题公告以及新闻。④系统状态管理:可以管理系统的开启,停止,以及选题开放时间和关闭时间,并根据服务器的设置来决定是否开启登录时使用验证码功能。⑤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用于备份数据(可以整个数据库备份或者单个表备份)。⑥信息导出:将选题的结果信息以及选题的进度信息按筛选条件进行导出。

2.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作用在整个系统中占的位置已经不言而喻,一个符合规范的数据库设计不仅可以在设计的时候让程序设计员的逻辑更为清晰,也可以让后来分析程序的人更容易理清数据间的关系,本系统中工使用到13张数据表,具体E-R关系图如图1所示。

3 结语

系统可以结合前一阶段的选题方式,并且可以由管理员控制当前的选题方式(双向选择,或者直接选择),然后在学生选题的页面做判断。通过这样就修改系统即可以兼容前一类型的选题方式,并且可以完整的过渡到双向选择的选题类型。将毕业答辩分组,以及答辩评分的过程也融合到系统中去。这样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信息管理系统也才是真正的全部实现了网络化。

篇7

Keywords: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 言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是当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社会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将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等支配性因素的影响,也有物理科学等电力系统的交叉科学的影响,还有其他相关技术、分析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因素的影响。深入分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和自动化水平,利于社会经济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1.1 在净化空调设备中的应用。 对湿度的控制:装设在通风管(回风湿度近似于洁净室湿度)内的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送往控制器与设定湿度相比较, 用比例加积分运算控制,输出电 JK信号,控制蒸汽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回风湿度保持在 45%、65%,使洁净室湿度以满足 GMP 要求。对温度的控制:净化空调系统采用 DDC 控制。装设在回风管 (回风温度近似于洁净室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送往 DX-9100,与设定点相比较,输出相应电压信号,控制加热电动调节阀或冷水电动调节阀的动作, 控制回风温度保持在 12℃~26℃之间,使洁净室温度符合GMP 要求。

1.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电子化科技发展智能化,建筑势必要引入电力自动化的成分,智能化建筑已经成为了当今建筑界的主流方向。为了达到设备的合理利用,资源的人力的节省就有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以及它们相应的布线系统。

1.3.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一项具有活力的高科技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首先,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与我国的新锐的科学技术成果相结合,并且投入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中去。研发更多的电力自动化产品应用于我国的国计民生中,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其次,优化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实行电力自动化系统平台的统一化、系统结构通用化、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节约冗杂时间及费用。最后,在将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应注意电力自动化市场的产业化、生产的安全化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如此可以加大电力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利用力度,推广电力自动化的使用,让更多的企业及行业受益于该项技术。

2 电力系统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力度。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工程专业性、材料、和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质量管理水平。首先,电力工程的建设团队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对电力工程建设队伍的成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并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建设队伍的知识培训,鼓励技术人员学习和锻炼自身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培养和塑造一支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熟练的操作能力、良好的综合素养的专业工程建设队伍,提升电力工程建设的软实力。电力工程实际进行过程中,企业和相关部门应严格管理工程中的建材,建材是工程的基础,是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必须在工程中严格把好材料关。工程所用材料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经过权威部门鉴定的、有正规的质量证书和出厂证明的正品材料;应对工程所用原料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防水、防火、防潮,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管理记录;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杜绝残次品进入施工现场,从根源上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

2.2 优化电力节能设计。电力系统应重点考虑如何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减少无谓的能耗,降低过高的损耗。在选择供电系统的变压器时, 应选择绕组阻值相对小的变压器, 以降低电流损耗,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成本, 对于高层建筑、化工企业及地下建筑等对消防要求较高的场所,可选用低损耗节能型干式电力变压器。照明方面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设施及配套设施的使用,走廊等场所采用智能照明设备,选用功效高、寿命长的照明设备。

3 电力系统自动化问题及对策

电力自动化有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作的可靠性及环境条件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电力自动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一项有力的支持。目前的电力自动化正处在飞速进步的阶段,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3.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问题分析

3.1.1 电力自动化系统集成性不强。电力自动化系统集成是电力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的必经之路,我国目前一些电力自动化还处在多岛自动化的层次,多岛自动化具有互不连接、功能单一、信息独享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电力自动化的功能和作用。

3.1.2 电力自动化的网络构架不统一。电力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建立高效、 快捷的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系统,但目前很多企业自身网络构架不尽相同,使得依托于网络结构而发展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另外不同企业和商家在软、硬件产品交换过程中,因为程序接口的不一致,影响企业数据和信息的传输交流,进而阻碍了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使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应。

3.1.3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过于受主观支配。不同的企业在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开发中,由于技术人员思想理论及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过分根据技术人员主观习惯和意识支配,系统的开发平台各有不同,进而导致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在实际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中的程序和成本增加,增加了系统整体的运行费用和负担。

3.2 电力系统自动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改进主要从科技、信息和开放度三个方面开展。

3.2.1 科技化是指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应当出现实用性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本着自主创新的思想,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 新方法、新工艺,在材料的使用,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力求创新,采用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发新产品。

3.2.2 信息化则是指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的地位应更加突出。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优化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分析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网络通信技术,都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2.3 开放化则是要与外界建立一个接口,实现与外界网络的连接。计算网络是实现信息实时交换和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管理、决策、设计、 控制和制造一体化的关键,它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各元件和局部系统的管理、监视、调节和控制上,是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远动技术、调度自动化等方面的核心。

4 结语

综上所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分析与研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对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分析与研究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电力类工作者需要付诸长期努力的重要任务。只有有了重视,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坚持不懈,才能将我国的电力系统和自动化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便捷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仲海.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城市建

设理论研究,2012,(12).

[2]向仕军.如何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J].商

篇8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暖通空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但是方案设计是目前暖通空调设计工作中问题较多的环节,优秀的暖通空调设计,应对设计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使其综合效益最高,就直接影响到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二、末端系统在暖通空调中的优势分析

末端系统的优势体现在其毛细管内具有高效传热功能的介质。由于水的传热速度比空气快近千倍,实际工程中,在冬季毛细管辐射供热工况下,供水水温只需30℃~35℃,即能满足室温20℃±2℃的要求;在夏季毛细管辐射供冷工况下,辅以置换新风的除湿系统,供水水温只需18℃,即能使室温达到26℃±2℃。由于毛细管末端系统换热面积大、传热速度快,因此其传热效率更高,向房间辐射冷量和热量更加柔和;温度场分布均匀,垂直方向空气温差梯度变小,充分弥补了传统空调以对流散热为主的不利因素。采用这种系统,人们在室内既没有吹风感,也不会遭受空气流动带来的噪音;人体热舒适性能够得到保障,体现出这种供冷(热)方式人性化的一面。

三、末端系统在暖通空调中的技术分析

毛细管末端系统另一大特色是对建筑的要求极低—— 不但节省大量室内空间,且几乎不增加建筑物荷载。毛细管末端系统进行施工时,灰泥包裹毛细管席的厚度通常为15mm~20mm,其中 毛 细 管 席 厚 度约 5mm,充 满 水 重 量 为600~900g/m2。一座20层高、使用传统中央空调的大厦,如果改用毛细管末端系统,能够节省2层的空间,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毛细管末端系统不仅适用于新建筑,对于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也有传统空调不可替代的意义。毛细管席可以灵活地敷设在天花板、地面或墙壁上,不受吊顶样式及高度限制,安装方便快捷,尤其在空调改造项目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若其能与高效率、低能耗、环保型的地源热泵等结合,“将构成更加完美的空调系统”。毛细管末端系统优势突出,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必须进行充足的前期工作。最关键的是对建筑护结构保温隔热系统进行优化。主要手段是对建筑进行全年逐时负荷计算,根据结果设计、调整、优化护结构形式和保温隔热措施。做好建筑护结构是重中之重,包括建筑外墙、屋面、外窗及外门等。做好整座建筑物保温工程,宜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成熟、效果较好;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取保温、密封性能好的双层中空Low-e镀膜玻璃幕墙,最大限度地降低冬季冷风渗透和通过玻璃幕墙散热;安装外遮阳装置或采用最先进的‘双层皮’玻璃幕墙围护结构,以有效地降低夏季空调系统负荷。

四、末端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空调房间温湿度控制

在空调房间的温、湿度控制中,实际所产生的影响因素和干扰原因都是比较复杂和多元化的。比如多变的气候的多工况性和房间所存在的实际热惯性等原因,都会直接导致回路直接进行控制房间的温湿度的调节效果。所以说,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调节。通常情况下,针对一些空调房间这种热特性,都是选择串级的调节最为适宜。

(二)、末端风机盘管系统的自动控制

首先是温控器,风机盘管最好是选用温控器进行控制的电动水阀以及手动进行控制具体风机三速的方式控制。电动水阀和风机启停进行连锁。首先:在冬夏两个不同的季节都要运行风机盘管,而且温控器一定要确保冬夏不同季节进行转换。通常都是用设立一个独立的温控转换开关。其次就是节能的钥匙,房间必须要设有一个节能钥匙的系统。风机盘管要和其进行连锁才能达到节能的效果。其次:如果对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就可以选用拔、插钥匙的方式,对风机盘管进行断电停转和启动。针对要求比较高的情况,通过增设具体的温度开关。再次就是定流量水系统,风机盘管的定流量水系统的自控方式相对都比较简单,不过它的节能效果远远赶不上变流量的自控方式。

(三)、末端变风量系统的监控

变风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如果室内的空调负荷被改变或者室内是的空气参数的具体设定值进行了变化,自动调节空调系统所送进房间风量,源源不断地送进房间与实际负荷就会达到相匹配的状态,从而进一步地满足了工艺生产要求和室内人员的舒适要求。另外,调节送风量还能减少风机的实际工作的动力,从而节约了实际运行的能耗。除了相对节能之外,该系统还有如下的特点:一是:能实现局部区域的灵活控制,可根据负荷变化或个人舒适度要求调节。二是:由于能自动调节送人各房间的冷量,系统内各用户可以按实际需要配置冷量,考虑各房间的同时使用系数和负荷分布,系统冷源配置可以减少20%~30%左右。设备投资相应较大减少。三是:室内无过冷过热现象。

(四)、新风机组的监控

新风机组通常与风机盘管配合进行使用,主要是为各房间提供一定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卫生要求。其基本监控功能有:一是:监测功能。检查风机电机的工作状态,确定是处于开或关:检测风机电机的电流是否过载:测量风机出口处的空气温湿度以了解机组是否已将新风处理到要求的状态;测量空气过滤器两侧的压差,以了解过滤器是否要求清洗;检查新风阀状态。确定是开还是关。二是:控制功能。根据要求启停风机;控制水量调节阀的开度;控制干蒸汽加湿器调节阀的开度;换热器的冬季防冻保护。三是:集中管理功能。显示新风机组启停状态。送风温湿度风阀,水阀状态。

五、暖通空调设计的问题分析

(一)、热泵冷热水机组的选型和应用的问题

由于风冷热泵式冷热水机组具有冬季运行节能、系统简单、不需机房和冷却水等优点, 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一些设计人员不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不考虑建筑物自身与周围环境以及电价等因素,一味地选择风冷热泵式机组作空调主机,已有了滥用之嫌。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也有它固有的缺陷。因此对它的应用、选型和设置方式应进行统筹考虑。

(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供暖入口设置过多。设置供暖入口时, 既要考虑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性, 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省事, 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室外线衔接点过多, 几个方向均有,不仅给外线施工造成麻烦, 也给将来室内系统调节带来不便。

2、供暖系统设计不合理。有的供暖系统由1 条主立(干)管引进,分几个环路,分环上不设阀门,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有的供暖管道布置不合理,与建筑专业不易协调,或供暖立管直接立在窗子上,既影响使用,又不雅观;或者供暖水平管道敷设在通道的地面上,既影响行走,又不便物品放置。有的供、回水干管高点漏设排气装置,一旦集气,难以排除,影响系统使用。有的供暖系统为双侧连接,两侧热负荷及散热器数量相差悬殊,而两侧散热器供、回水支管却取用相同管径,两侧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

参考文献

[1] 卿晓霞 .建筑设备自动化 [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篇9

1.1为广大的用户提供我市相关体育企业的相关信息服务,以此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合作;

1.2用户可查看所有我市体育场所,包括体育馆、健身馆等的相关信息,并可实现网上对该体育锻炼场所的预定。

1.3可提供大量的企业培训、体育企业交流的信息,并提供专门的相关会务合作;

1.4可下载或在线观看大量的健身视频,以此更加科学的指导市民进行科学实验。

1.5相关信息公告,可了解政府在体育产业的相关动态,体育企业活动等。

2系统设计需求用例分析

根据UML用例分析,将该系统的使用对象分为会员、游客、系统管理员三个不同的角色。系统整体的用例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上述的用例分析,我们可以将系统的功能模块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系统管理:该模块主要针对系统管理员。可对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其次是对注册用户的管理和权限的分配,从而使得不同的权限可对不同的功能进行使用。新闻则属于管理员范畴。新闻又分为新闻公告和政府动态。其中新闻公告对相关的行业新闻、不同体育企业的活动进行;而政府动态则主要是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相关扶持等相关政策进行。在线预约则主要针对我市的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在线的预约登记,可实现体育场馆、健身馆的在线登记等功能,从而提高我市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企业信息则主要是针对该系统的会员企业。会员企业在缴纳一定的会员费用之后,可在该系统当中企业的相关产品信息,并可实现在线预约服务。健身视频则主要分为视频的上传和观看。视频的上传则主要是针对企业和系统管理员。通过对企业信息的,可让用户观看到相关的健身视频、企业文化宣传等。在线交流则主要是以BBS的形式,在该社区系统中,提供广大用户相互交流的板块。在BBS板块下则分为企业视角、健康小常识、供应商社区、体育技术交流等。

3整体架构的系统设计

该系统采用现阶段流行的B/S模式,其主要的原因是该模式属于三层结构,并与传统的C/S相比,该模式在web响应速度、服务器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并将数据处理和逻辑处理分在不同的层次中进行,并且用户只安装web浏览器,而不需要安装客户端接口实现对相关数据的访问。表现层则主要采用web浏览器,并采用技术实现动态页面。浏览器通过发出Action请求,并将请求发送给web服务器,而web服务器在将数据的请求根据逻辑处理的规则,传递给相应逻辑功能。逻辑层:该层主要由web服务器和逻辑业务组成。同时逻辑层在该三层结构中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实现用户请求数据的正常传递。因此,对该层的设计其耦合性和扩展性对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而在该系统,则以添加类库LYZJ.UserLimitMVC.IBLL,以此来实现对对业务逻辑接口数据的封装,以防止数据在访问的时候别人篡改;同时再新建三个不同的接口:IUserInfoService,IRoleService,IBaseService.并编辑相应的代码实现对数据访问层的引用。数据访问层:该层则主要是包含各种数据的查询等各种不同功能,并添加数据的接口。而为实现对数据的接口访问,则采用接口实现。同时该网站的数据库系统则采用SQLServer2008数据管理系统。是因为该系统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具体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4系统实现

4.1系统部署

1)硬件环境该系统对整体的硬件环境的要求不高,而数据库服务器则采用Winserver2003操作系统,同时应用服务器则采用的配置为CPU型号:Intel酷睿i53470;CPU频率:3.2GHz;内存容量:4GBDDR3;硬盘容量:1TB5400转。2)软件环境客户端:IE7.0以上。测试环境为WindowsXP、Vista、win7、win8操作系统。运行库选择.NET3.0,webserver。

4.2系统实现

篇10

0.引言

我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建筑业异军突起,高层建筑在中国城市大量涌现,建筑高度更是屡创记录。几十米的建筑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近百米甚至超百米的高层建筑在一些地级市现在都很容易见到,大都市内高层、超高层建筑更是比肩林立。高层建筑的兴起,对消防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消防系统无法满足新建高层建筑的消防要求,于是消防系统也跟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也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时间较短,技术积累相对较少。所以在高层消防系统设计中明显经验不足,对一些细节问题把握也不够充分。下面本文就消防供水系统几个细节问题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方法。

1. 存在问题

消防供水系统建筑整个消防系统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建筑消防用水而设置的系统,它不仅要满足建筑消防对水量的要求,而且要满足水压的需求。如果消防供水系统出现问题将无法保障火灾时的消防供水,会对建筑物内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而消防供水设备即消防泵则是消防供水系统的心脏,设备选型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决定着整个消防系统的成败。如果设备选择了错误的型号,消防系统可能出现供水不畅、管道超压等问题。

2. 分析解决问题

2.1 在已建成的工程项目中消防系统无法供水和供水不足是出现最多的问题,当然其中大部分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后期管理不善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问题是设计失误造成的。设计中消防供水系统出现问题一般是消防供水设备选型失误,选用了偏小的设备型号,造成设备供水压力无法抵消管路的阻力,保证末端用水设备的水量和压力要求。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计算系统管道阻力时出现错误,或漏算阻力项;2)末端用水设备流量和压力计算量不足;3)未考虑设备连接造成的性能下降。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只要严格按规范及技术手册一步步计算,前两个问题一般不会出现,在此不再讨论。需要注意的是第三个问题,当消防供水系统采用数台水泵并联供水时,由于水泵的并联,每台泵均向出口管道内供水,造成管道内水流扰流增多,从而造成水泵的流量下降。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流量下降与管网特性无关,纯粹是因为泵并联相互之间影响造成的,不可用H-Q曲线图进行分析。并联后水泵的扬程变化不大,可按管网压力计算值直接选取。但水泵并联造成单台水泵实际流量小于理论计算流量,且随着并联水泵台数的增加,单台水泵的流量衰减逐渐增大。所以在水泵选型时应适当加大水泵的流量,考虑一部分富余量。当两台水泵并联时可按每台水泵富裕量为1~3立方米/小时选取,三台水泵并联时可按每台水泵富裕8%选取,四台水泵并联时可按每台水泵富裕9%选取。水泵流量的富余量应随水泵并联台数的增加而增加。

2.2 消防系统管道超压是一个相对罗嗦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内各设备配套的问题,牵扯到消防主泵、增压稳压装置及安全阀等多种设备和管件。第一种超压的情况是在火灾初期消防系统的实际用水量小于系统设计供水流量,由于水泵的水力曲线特性,当流量偏小时会出现较大的扬程,所以容易造成管道超压。这种情况《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5.6条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选用恒压泵或水力曲线平直的水泵,并根据需要设置安全阀及其它泄压措施,来保证消防管道系统不出现超压问题。管道超压还有第二种情况,这种情况其实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超压问题,而是由于各种设备选型偏差造成的假象。在一些新建工程运行调试的时候,消防管道的安全阀总是泄水报警,经过排查发现问题出在安全阀的压力设定上。下面举例说明:

某高层住宅,消防主泵选用恒压型消防泵,泵出口压力1.26MPa,所有消防管路均按照工作压力压力1.26MPa进行设计。但由于高位水箱无法满足最不利点压力要求,为保证最高处消火栓的充实水柱,系统在消防泵房(位于地下车库)内设置了一套增压稳压装置。增压稳压装置选型计算如下:

消防所需压力 P1=1.17MPa

消防泵启动压力 P2=(P1+0.1)/0.85-0.1=1.39 MPa

增压泵启动压力 P3=P2+0.03=1.42 MPa

增压泵停泵压力 P4=P3+0.05=1.47 MPa

其中P1为增压稳压设备最低工作压力,其值应满足消防给水系统最不利点所需的消防压力,当计算P1值时应注意,计算管道系统沿程和局部损失所用的流量,应为火灾初期消防用水量,如消火栓系统为两股消火栓流量2X5(L/S)=10(L/S)或2X2.5(L/S)=5(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为5个喷头流量,一般采用5X1(L/S)=5(L/S)。

篇11

一、商品房预售合同的定义与性质

1.根据《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商品房预售通常意义上指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先出售给承购人,由承购人进行支付定金或房价款的行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与承购人就上述行为所签订的合同就是商品房预售合同。

2.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性质

(1)商品房预售合同不是预约合同

(2)商品房预售合同不是期货买卖合同

(3)商品房预售合同是附期限的合同

(4)商品房预售合同不是分期付款买卖合同

二、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登记效力与立法意义

预售商品房时,买卖合同所确定的房屋尚不存在,此时不能办理房屋权属证明,购房者在跟开发商之间只是基于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后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购房者在支付购房款后承担了比较大的风险,法律对商品房预售行为进行了特别规范,如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

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很好的维护购房者的利益,尤其是在备案后,如果购房者尚未全部交付购房款,那么购房者取得了优先购买特定商品房的权利;如果购房者已经付清了房款的,那么房屋竣工后,开发商只能将房屋的所有权转移给购房者,而不能转移其他人。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第2款中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商品房的预售人应当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土司管理部门和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从这个条文中可以看出,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登记备案是满足预售条件的经营房地产企业接受资格审查履行报备义务的一个过程,尤其是政府主管部门去行使监管职权的一项行政管理行为,这种作为法律事实的存在效力具有永续性;而起始于买卖当事人双方的意思自治的不动产物权交易的预告登记不是一种行政管理下进行的行为,它是当事人根源于法律制度和登记机关所实施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为,当在三个月内标的物的产权进行了过户的时候,预告登记所具有的效力被物权自动重叠覆盖,当当事人能够进行不动产过户登记而在三个月内并未进行申请登记时,预告登记就会自动失去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没有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根据,当事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从此条文中可以看出,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并不能影响买卖合同所具有的实际效力。对没有经登记的商品房预售合同,要是符合法律具体的生效要件,同样可以认定为有效。但是对于经过登记的商品房预售合同来说,是否能够对抗任何的第三人,仍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争议。后来到2011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上司法部门明确了对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登记效力的态度,即其不具有物权性质,不能够对抗善意第三人。

通过设立该合同备案登记制度,对商品房预售合同进行登记备案制度设立的目的主要在于行政机关对管理监督商品房交易的实际需要,也是让政府了解并具体掌握商品房预售的相关详细情况。关于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些地方的立法、政策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预售方进行一房二卖,保护买受方的合同权益。

三、我国商品房买卖预告登记的性质与效力

由于预售商品房的买受人签订合同之后债权生效,并不能当即实际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到物权的实际获得有一定的期间间隔。因此,也就增加了合同实际履行的风险,尤其是预售方可能与多家买受人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出现“一房二卖、多卖”。而合同的备案登记,从制度设置上,并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在这种大时代环境下,相应出台的《物权法》第二十条确立了房屋买卖预告登记:“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没有经过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在预告登记后,处分该不动产的,并不会发生物权效力的转移。”从本质上看,预告登记的权利仍是债权,只是具有一定的物权性质。但是经过预告登记的权利的相关效力,根据民法理论和其他各国对预告登记的立法,有破产保护效力(满足效力)、保全权利的效力、保全顺位的效力。

该第二十条仅仅是规定了预告登记具有的相关保全效力,对其他几种效力并没有作出相关的规定。而且,根据法条的相关表达上,并不等同于,未经预告登记权利人同意,进行预告登记后,不能处分该不动产,而是“虽然处分了该不动产,但是不发生物权效力的转移”。根据物权的区分原则,如果预售方擅自将房屋出卖给第三人,第三人的债权仍是可以受到保护的。

四、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登记与预告登记的区别与联系

“预告登记”较“登记备案”更具实用性法律效力。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预告登记后,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依此规定,经预告登记的不动产买卖合同买受人的债权已经添附了预期物权,债权人可以享有产权已过户后的部分权利,包括可以对抗前手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甚至司法机关也不能将已预告登记的不动产当作出卖方的财产施以强制执行。二者的具体区别主要有:

首先,二者之间的性质是有所不同。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主要是属于公法调整的细节范畴,是行政机关对商品房预售进行干预的一种行政管理的具体手段,是运用公权力的国家对市场进行大范围内的宏观调控、监督管理的一种举措。尽管在学理上对于预告登记在其具体的性质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对于其属于私法范畴的制度这是没有疑问的。

其次,二者的效力也是不同。行政机关对商品房预售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是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一种意义所在,只是进行了确认、记录合同的存在,对合同本身的民事效力不产生不了任何的影响,不产生对抗第三人的实际效力,也不具有公示公信的效力。但是从法律的具体规定中可以看出,在保护登记权利人的债权请求权上,预告登记制度非常明确,使登记权利人的请求权具有在物权性质上的排他效力,能够进行对抗任何第三人。即能够有效的组织排除登记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人对登记房屋进行处分的权利,基本可以保证权利人预期的物权能够得以实现。

再次,是否具有强制效力是不同的。像上文所说的那样,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是隶属于公法调整的范畴之内,相应的,预售方进行合同登记是必须要履行的具有行政意义上的义务。而商品房预告登记是当事人对自己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实施的一种保护措施,一般是可以由当事人进行选择适用。尽管有些地方为了规范当地房地产交易秩序井然进行,公权力延伸到这一领域,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预售方要进行预告登记,但是,上位法规对关于预告登记的强制性总没有明确的规定,从根本上来讲,这些政策也不能改变当事人进行预告登记的自愿自主性。

五、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登记制度与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

篇12

站域综合体首要的功能就是解决人流的换乘问题,现行的零换乘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通过与地面的公共交通换乘点、自行车换乘点以及具有大规模集散区域点的零距离衔接或者是同台换乘,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效率,也增强了区域地块的可达性。深圳老街站域综合体以及广州天河站域综合体的多层立体换乘体系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1.2进一步增加功能复合度

轨道交通站点是人流的高度集中点,大量的人流为商业、服务业以及其他类似业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发展,站域综合体原有单纯的交通功能逐步向需要大量人流作为支撑的商业、服务业、休闲业等商务功能方面转变,而形成的大量人流支撑站域综合体的附加功能,这些附加功能又为站域综合体提供了大量客源。

1.3进一步加快BOT开发

通过学习和借鉴成功的BOT开发模式,上海、南京、广州在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开发上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郑州桐柏路、西三环城市综合体两个项目在吸取这些成功经验的同时,采用“统一主体,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策略,解决轨道交通综合体在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各类问题,下面将具体阐述综合体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的设计策略。

2定性分类

轨道交通站域综合体的定性分类,主要取决于其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城市空间、城市交通等因素。根据周边地段的环境特点,将城市轨道交通站域综合体项目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中心商务复合类,另一个是城郊交通枢纽类。

2.1中心商务复合类:桐柏路综合体桐柏路综合体基地位于郑州市城市主干道建设西路和桐柏路交叉口,两条路是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交通动脉,地铁1号线与3号线在此处设有出入口及换乘枢纽站点。桐柏路综合体周边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西侧为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东侧与大商超市隔街对望,北侧有绿城数码大厦、河南工程学院郑州校区、五一公园、郑州工会大楼。基地位于碧沙岗商业圈的范围内,商业氛围浓厚,东侧的五一公园、碧沙岗公园以及周围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提升了该项目的层次及消费水平,充分体现了公共中心区商务办公型综合体的功能特色。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概况,桐柏路综合体属于城市公共中心区商务办公型综合体。

2.2城郊交通枢纽类:西三环综合体西三环综合体(近郊区交通枢纽型综合体)基地位于西三环和建设西路交叉口,建设西路为城市主干道,西三环为郑州市三环快速通道,地铁1号线在此通过并设有出入口及换乘枢纽站点。西三环综合体靠近西三环立交桥,有很强的交通区位优势,距西流湖公园仅700m,自然环境比较好。基地周围的开发强度较低,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商业布局较为零散。该项目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换乘需求强烈,二是交通功能带动地区发展。根据以上分析,西三环综合体符合城市近郊区交通枢纽型综合体。

3环境设计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既要强调综合体与其周边建筑功能的关联,又要强调建筑功能与城市功能的系统性,以期达到更好的资源组合及共享。因此,城市站域综合体的开发类型需考虑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位置,根据城市综合体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空间塑造进行环境设计,使城市综合体便捷、高效地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快节奏的生活需要,同时也能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根据以上的要素,郑州市桐柏路、西三环综合体设计项目在应对环境设计方面有如下策略。

3.1出入口临近周边人流集散点:有效衔接桐柏路综合体东侧和北侧为对外界面,位置醒目,场地宽敞,主出入口设在此处较为有利,便于吸引和疏导人流,其他出入口在考虑功能分区和空间界面的衔接上进行合理布局。桐柏路综合于城市公共中心区,用地集约、交通复杂。基地周边是人口密度较高的地段:西侧是走读式中学———郑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应考虑钟摆式交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规模的交通量;南侧是办公与居住用地,人流较稳定。基于人流来源分析,方案在东、北两面做成广场,运用水平展开方法将人流引入综合体。行车路线主要集中在建筑的南侧,且位于地块红线内的东南部,以减少对人流线路的干扰。在综合换乘体系上,利用轨道交通出入口结合人行道、广场,做到在地面进行换乘与衔接,使轨道交通与公交进行有效接驳;轨道交通与非机动车的接驳,利用出入口结合车站外部空间边缘,形成停车空间,使轨道交通与非机动车进行有效的接驳;借助综合体的地下停车场,结合地下步行系统,完成人流的换乘与衔接,使轨道交通与私家车进行有效接驳。西三环综合于西三环与建设西路交叉处,是郑州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主要的人流是交通换乘客流,需要较大的场地发挥近郊区交通枢纽的作用。基地整体分为5个部分:东北部是建筑综合体,东南部是原有的住宅,中部作为疏散广场,西北部是一处小型公交站场,西南部是地铁站前广场。各部分的人流相对独立,通过中间的广场把各个部分的人流合理组织。行车路线采取车行道将车与人分离,在综合体南面配套两排停车位,在东北角设置地下车库的出入口,直接联系地上行车路线与地下两层停车库。

3.2功能布局融合周边功能主体:整合补充作为结合轨道交通市中心站点开发的城市综合体,桐柏路项目涉及的主要功能块有办公、居住、商业三大类。首先,靠近城市主干道建设西路,适宜作为办公用地,考虑建设路站点的门户形象,打造区域标志性建筑;其次,居住区应远离噪声大、人流多的建设西路,设立单独分区;再次,轨道交通带来大量的人流,从而形成了商业的最佳分布点,商业以中高端为主,与东侧大商购物广场错位发展,引入更多的人流。这样,地铁出入口所产生的大量人流与商业场所需要的大量人流互为补充。西三环综合体作为城市近郊型的城市综合体,承担着交通的换乘功能,在空间上主要体现交通枢纽型的场地布局;不同于中心区城市综合体业态,它是以商业和办公为主的复合形式。近郊型站域综合体的交通站场及换乘空间相对独立,人流也相对分离,因此要注重各种交通工具的换乘衔接。近郊型城市轨道综合体充分利用公交车站、地铁站口、地下车库的复合形式,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换乘方式,同时考虑远期大型P+R驻车换乘机动车停车场、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接驳站等交通接驳设施的设置。西三环项目涉及轨道交通区、建筑综合体区、原有住宅区,设有轨道交通的出入口,中间穿插公共交通站场,还有地下停车库,提高了地块的利用价值;建筑综合体采取商业和居住结合的复合形式,高层居住提升了地块的容积率,增加了土地的使用率,容易形成地块地标;商业裙房作为购物广场,吸引城市人流,增强了地块的活力和利用效能。

3.3空间界面巧借周边空间要素:互为对话无论是城市公共中心区还是城市近郊区,综合体四周的界面属性不同,对空间界面的处理手法也不相同。此处所说的建筑空间不只是单纯的建筑围合空间,还包括与建筑相关的衔接空间。

1)衔接空间细化处理的对话。衔接空间承担着联系各功能空间的作用,使不同的功能空间彼此界限模糊、相互融合,表现出更强的公共性及复合性,具有功能的复合化、边界的模糊化等特征。例如,标识系统是将外部空间与综合体内部空间衔接的一种重要途径,而综合体内部商业空间与居住、办公空间通过垂直交通和入口大厅等公共空间进行衔接。桐柏路综合体的轨道交通空间结合商业大厅,利于发挥轨道交通与商业之间的互惠互利作用,也是整个综合体的核心与重点空间;西三环的轨道交通空间与商业空间并列且紧邻,分区明确,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性,还合理利用广告、色彩等元素,暗示相邻空间的功能。

2)建筑形体的对话。桐柏路综合体在形态上采用新古典风格,以固定玻璃幕墙和竖向方形金属百叶窗为单元,外墙饰面采用暖色,典雅大方,结合自身体量,成为桐柏路和建设西路沿街界面的城市节点。西三环综合体通过简洁、清晰的体块组合,彰显力量和气势;建筑采用造型三段式处理,既增加了商业氛围,又照顾到了原有的住宅风格,和周边环境无缝衔接。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站域综合体在明确自身定性分类的前提下,应对周边环境设计的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注重换乘系统的建设,出入口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周边的人流集散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