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8: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气与自动化工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变电站及配电自动化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从而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减低了变电站及配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变电站及配电站人员的安全性及整个系统运行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多种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安全检测以达到高效控制的目标。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通过新型的设备代替以往的电磁式装置从而使得现场的监视操作更加智能化、可视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监控设备的更新,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高质量输电过程,经济效益提高很多。
2.2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电网的总调度能够通过大屏幕显示器、计算机服务等自动化系统对电网进行远程监控。根据电力工程中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监控电网的实时状态。通过各个分系统传送的电力工程中的生产数据、控制发电的数据,对电力工程整个系统进行评估、调配和预测,从而减少了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力故障及异常情况,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及时作出判断,检测更加及时。从而减少了电力工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事故。另外,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还能对整个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调度从大屏幕上可以清晰的采集信息,找出电气事故的发生地并提出应对措施,防止事故的扩散,减低影响。
2.3分散测控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的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通过太网、过程控制单元、工程师工作站、高速数据通讯网等对分层对电厂的生产状况进行测试和控制。经过过程控制单元可以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接受热电阻、热电偶、电气量等信号,处理运算的结果、参数等,通过这种方式对电网进行监控,从而提高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检测、保护和控制功能。
2.4计算机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引入了计算机操作系统,通过微型计算机让整个电力系统自动记录、反馈电气设施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对反馈信息进行的误差判定。加强软件的查找、分析、测算的应用,从而在电力工程中实现操作技术的使用性,更加便于电力工程的管理。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还要注意对监控方式、现场总线监控进行设计。只有全面加强电气设备的监控信息及监控方式,才能提高监控系统的效率以及整个系统稳定性、可靠性。
2.5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的经济水平和生活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供电系统的需要和依赖也是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电力系统的的内部之间的原因,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达到有效的资源共享,也就会使电力系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针对这种现象,就应该加强和改善,对电力部门之间的内部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和统一,然后达到电力资源的统一共享,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内部信息可以高效利用的效果。随着电力自动化的发展,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如果电力资源的内部管理恰当,再更好的运用电力自动的技术,在电力工程的发展上面就能提高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能源的短缺越来越引起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其中,电力能源的耗费和电力设计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在追求智能楼宇、博物馆建筑、住宅楼和校园建筑的舒适、安逸、安全和人性化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节能设计,既要做到合理、达到用户使用需求,又要兼顾到节能设计。
一、电气工程设计原则
1、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
在做水库工程电气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适用性,就是要能为水工设备的运行提供必要的动力:为在水库建筑物内创造良好的人工环境提供必要的能源;应该满足用电设备对于负荷容量、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应能保证电气设备对于控制方式的要求,从而使电气设备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供电系统高效、灵活、稳定、易控、多样、便捷、畅通。其次考虑的是安全性,电气线路应有足够的绝缘距离、绝缘强度、负荷能力、热稳定与动稳定的裕度;确保供电、配电与用电设各的安全运行:有可靠的防雷装置:防雷击技术措施;在水库特殊功能的场合下还应有防静电、防浪涌的技术措施;按水利建筑物的重要性与火灾潜在危险程度设置相应必要的技术措施。在满足水库电气工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技术,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
2、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
在满足水工建筑物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建设投资,最大限度的减少电能与各种资源的消耗。选用节能设备、均衡负荷、补偿无功、减少线路损耗、降低运行与维护费用,提高电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电能的间接或直接损耗。
3、合理调整负荷,选取合理的设计系数,提高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在满足水工建筑物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时尽可能提高电能质量、合理调整负荷、选取合理的设计系数、在特殊用电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节能措施,提高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节约电能。
二、供电节能技术
1、减少电能传输的损耗
电路线路上必然会存在电阻,因此只要有电流通过线路就会产生有功功率能耗,对于这样一种形式的能量损失,我们就需要根据其能耗的机理来进行设计处理,考虑到线路上的电流是不允许改变的,因此就只能够在线路的电阻上做文章,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在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行的状况下减小线路上的电阻,就能够有效的起到节能的作用。我们更进一步的来探讨,与线路电阻有关的是线路自身的电导、线路截面和线路的长度,相应的节能方式也就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是选用电导率比较小的金属材质来作为线路的输电导线;二是尽可能的减少线路的长度,这一点可以通过线路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来实现;三是适当的增大导线截面的面积。
2、变压器的节能设计
变压器是电力自动化工程中的重要设备,承担着转换电压、电流和功率的重要作用。变压器是耗能的大户,当变压器处于空载运行状态时,低压系统的能源损耗绝大部分是变压器自身的运行损耗。因此,变压器的节能设计是否合理是整个电力工程节能设计的关键环节。通常,变压器的节能设计要从下面几个环节来考虑:
(1)减少变压器的型材损耗。例如,变压器用的硅钢片、钢材、铜线和绝缘材料、绝缘子和变压器油等都是正常变压器所构成所必备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设计选择如果不合理,要消耗供电系统的大量电能,若是本着厉行节约的理念,在满足变压器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周密合理地选择材料和运行介质,可为电力工程间接地节约施工成本和节约电能。
(2)为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配电线路和配电柜,应尽量选择铜材并且采用换位导线措施,基于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考虑,应降低磁密并应尽量的选取冷轧用的高质硅钢片,在满足设备运行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薄的硅钢片,达到节能的目的。
(3)选用节能方式的变压器。目前,S11和S10都是为节能的设计要求而“量身打造”这种变压器不仅继承了原有变压器的优点,还具有高效的节能特性,从生产长期运行来看,节能效果比较显著,可作为节能设计的首选变压器。同时,设计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变压器接线方式,合理的接线方式对节能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同时,在变压器的生产运行期间,不应让变压器长期过载运行,使得变压器处于超温运行状态,这样不仅加速变压器的老化,同时也增加了变压器的电能损耗。
(4)在工厂车间或大型智能楼宇,由于生产负荷率很大,变压器按设计规范要求通常都放置在电力负荷的中心位置,尽量地与冰冻机、空压机、大型引风机、离心机等大的生产负荷放置在一起,这样便于生产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现场电缆的长度、减少输配电线路的事故率,降低线路的电压降和电能的损失,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和电能的质量。具体的放置位置要根据生产现场工艺设备的分布和实际情况来布局。对于大型的智能高层建筑,为了经济考虑,应尽量放地下层,因为智能高层用电量大的电气设备多数在低层。
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通过供配电系统的合理设计来实现节能无疑是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尽可能的减少配电的级别,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二是要要结合实际的用电状况来对供配电的状况进行确定,尽可能的保证变压器处于负荷的中心位置,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供电半径,从而实现电力节能,并且,这样一种节能方式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供电的质量。
4、照明节能
在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中,还可以通过照明节能来实现,具体来说同样是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直接利用高效光源,传统的白炽灯虽然简单便宜,但是其发光的效率比较低;另一种就是充分的利用自然光,这就需要对构筑物的门窗进行扩大,或者是对建筑物或者是构筑物选择一个较好的朝向。
结束语:
电气系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而对于电气自动化中的节能技术而占也正处于发展阶段。现在的节能技术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而今后研究的节能技术将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现在要做好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则应该从导线的选择到最后安装的完成都应该做到最好,并且还要让节能技术在电气系统中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江,浅析220 kV变电电气自动化[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6)
中图分类号:TU9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95-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我国水资源正处于短缺状态,为了走向可持续发展观的道路,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需求,自来水厂的改革迫在眉睫。现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逐渐成熟,将该技术融入到自来水厂的控制系统中是改革的关键。
一、自来水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概述
1.自控系统的组成
自来水厂的各个工艺程序虽然繁多,但是它们每一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因此相对性的控制系统也要遵循这一特点,将故障的影响降到最低,若是某一环节出现故障,并不会牵连其它环节,其它环节仍可正常工作,将自来水厂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自来水厂的工艺环节主要由取水泵房控制系统,送水泵房控制系统,加矾自动控制系统,加氯自动控制系统等多种处理系统共同组成。对其各个工艺的控制系统主要采用PLC+IPC的控制系统的模式。该控制模式采取的多组主站加副站的组合形式,它将全国各个自来水厂作为每一个网点,共同形成网状结构,有利于水资源的统筹分配管理。在自来水厂的内部控制中每一个环节都设有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将自来水厂中水资源的传输过程的可靠数据精确的传递给监管总部,实现自来水厂的自动化全面监控目标。
自来水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各个控制站点共同组成,其中包括中央控制站点,该控制站点是整个控制体系的终端,其功能是对整个控制体系最终呈现的数据分析结果和统筹调节和下达最终命令,也是监控总部,该站点的工作人员将最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配电室控制站点,该站点主要监控自来水厂的电压稳定工作,对其进行自动调节,使其维持自来水厂的正常工作;取水泵控制站点是负责监控取水泵房内部的工作,并对其进行自动操控,维护取水泵房内部的正常工作;送水泵房站点,滤池控制站点或反应沉淀池控制站点等多种自来水处理环节都设有自动控制站点,并且根据自来水厂的实际控制安排,将其控制站点相结合,尽可能在保证其控制力度的前提下简化站点的建立,节约投资成本。
2.水厂自动化控制的现状
我国自来水厂的自动化程度与国际先进自来水厂建设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对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学习和政府的支持,我国自来水建设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我国借鉴国外的管理体系和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结合我国自来水厂的现状综合应用于自来水厂的建设,从而提升自来水厂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自来水厂的工作效率。
我国各个地区的自来水厂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限制,造成自来水厂的发展不平衡状态,有些落后地区甚至还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进入自动化控制系统,严重落后于发达城市的自来水厂的自动化水平;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相较于发电厂或化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而言,自动化技术较晚些才进入自来水厂的控制系统中,使之自动化程度并不彻底;我国新建的自来水厂相较于具有年代的自来水厂而言自动化程度更为彻底,旧的自来水厂虽然具有强大的工作经验,但是其身上背负着传统观念和陈旧设备的负担,对于自动化的改革需要承担巨大的代价,这些需要时间贯彻落实自动化制度等,这些就是我国自来水厂的发展现状,与其说是自动化控制的改革,还不如说是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革,我国自来水厂急需自动化水平全面发展,保证全国自来水厂自动化改革的贯彻落实。
二、现代自来水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
1.水质检测自动化技术
自来水厂水质检测技术是自来水厂输送自来水质量的有力保证,该技术的完善也是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负责的表现。自来水厂对于水质量的自动化检测包括水质PH检测仪,电流检测仪,漏氯报警仪等。其中水位监测仪在自来水厂经常被使用,在对水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用处,检测仪是自来水厂自动化的基础设备之一,检测仪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超声波、静电电容式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正在不断研发更为优化的先进检测仪,提升自来水厂输出的水质质量。
2.水处理控制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来水厂的自动化程度不断加深。水厂内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大大提升了水厂内部对水处理能力。人们对于水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工的水处理技术已经不能达到人们对于健康饮水的标准,水处理控制技术的自动化可以达到更为复杂严格的水质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断提升,但是自动化的水处理控制技术仍然以国家标准为依据,沿袭经典的水处理技术标准,有利于全国水质标准的统一。
3.变频控制技术
水厂由于地区季节的变化和经济市场的变动,该地区对于水量的需求存在上下波动的现象,而变频控制技术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设计的节约资源的新技术。变频技术是以变频调整为原理,根据各种检测仪所提供的数据分析,包括水位、水压和水量来自动控制取水水泵对于自来水的传输量进行调整。该自动控制技术改善了自来水厂的功率因素和工作的标准,从而提升了水质的质量和利用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标。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下,该技术应该不断研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水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自来水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断加深,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应该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一体化等方向发展,扩大自动化系统对水厂的影响程度,促使自来水厂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体现在智能化设备、智能化的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自身采集数据和传递信息的智能化的表现;网络化的表现为自来水厂的数字化,信息化,远程监控等多方面;一体化表现为管理、监控、现场控制三个空间的一体化,对我国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充分利用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自来水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不全面,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加入是我国水厂改革的重要力量之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的优势,提升水厂的工作效率和水质质量。
参考文献
[1] 贺惠珍,周孟建.城市自来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建及设计[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1(4).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行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巨大的提升,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传统的实用和简单的具有外部的艺术美感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电气自动化研究,对建筑行业设计施工中,配备先进的现代化电气设备,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的电气自动化,这是现代化建筑设计施工和满足人们日益多变的经济文化需要的客观要求。经过实践证明,建筑工程的电气自动化,不仅仅关系到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更是建筑工程行业实施质量竞争的核心和关键。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中,实施电气自动化,提高自动化水平,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
二.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现状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通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和研究,电气的自动化已经初具规模,电气自动化程度日渐加深,电气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我国的整体工程建筑电气自动化水平来看,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缓慢,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施工不够科学,管理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在电气自动化进程中,无论是电气自动化水平还是电气自动化程度,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无论是在电气的设计施工上,还是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稳定上,都缺乏很强的竞争力,新时期下,正确理性面对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的现状,找出存在的缺陷,加大对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电气自动化水平,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2.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一)电气自动化高端人才不足,电气自动化缺乏核心支撑
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整体规模相对小,资金积累不够,难以留住高端的优秀管人才,企业的积累缺乏,使得整个建筑行业中电气自动化设计施工的高层核心技术人员缺失,使得整个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缺乏活力和技术保证。
(二)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缓慢,核心竞争力不足
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电气自动化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缺乏钻研突破的研究技术精神,缺乏对核心技术的研究,自动化设备多采用进口和引进,且应用的速度缓慢,难以形成自己企业的核心专利,难以保持自动化的核心竞争力。自动化市场尚不完善,不够健全,恶性竞争,市场规范不严格,且产品品牌单调,品牌知名度不高,难以和国际知名自动化品牌竞争
(三)建筑行业对电气自动化的管理不善,电气自动化的质量难以保证
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很多管理者多想尽一切手段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益,为了大幅度降低成本,使用假冒伪劣的电气设备和电气产品,设计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安装方式,使用质量难以达到质量标准的材料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整个电气自动化的设计施工中,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很多施工的企业由于企业的自身实力有限,缺乏一定的电气自动化的监测设备和监控设施,在施工和对整个电气化管理中,难以全面,难以科学精细,这些方面都严重影响到整个电气自动化的水平和质量。
三,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1. 这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的客观要求
实施电气自动化,加强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速度,采用科学严谨的设计方式和施工程序,加强对电气自动化的管理,加强对各种电气设备,电气材料的管理监督,保证了整个工程建筑的工程质量,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并合理的控制工程的进度,电气自动化的水平提高,亦有助于保证整个工程建筑中的安全。
2. 实施建筑电气自动化,有助于整个建筑市场的规范化
电气自动化的进程加快,对整个电气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更需要有精湛的电气技术和较高的工作素养,同时,电气自动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程中的暗箱操作等弊端,敦促着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有助于促进整个建筑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四.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探究
1. 电气自动化将会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纵观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发展行情,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应用,智能化是其核心部分,所谓智能化表现在其具有多种新功能。在在建筑行业控制方面,有关的现场仪表在一起,在现场实现自主调节,从而实现控制的彻底分散使调节要加及时,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 电气自动化的操控更为精确,更加精工。
建筑行业中竞争越发激烈,对工程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实施电气自动化,先进技术的采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实施,整个建筑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不断升高,使得施工标准更为严格,产品的精度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因此,自动化在建筑工程中会有着更严密精确的要求。
3.无线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操作更简便准确。
在现代的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能够实现非接触传输,特别适用于恶劣环境或振动、高速旋转对象的监控,而且降低了安装成本、持续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同时更换方便,便于升级。还能够减少接插件故障,移动自由且不受限制,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是工厂测控模式的变革,将会有力的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进程。
五,我国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建议
1.政府加强对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实施的引导和扶持
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企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加大对建筑行业电气自动化的支持引导,政府部门要引导自动化企业转变观念、稳定心态,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引导优秀的国产品牌进入重要领域,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2.建筑行业加大对电气自动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加大投入力度。
建筑行业要加强对各种电气设备和电气设计施工技术的研究探讨,加强各个建筑单位之间的通力合作,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和心的管理理念的引进和运用,加大投入,实现各种电气自动化核心技术的突破,使得建筑行业实现整个设计施工方式的转变,提高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六.结束语
建筑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实现建筑行业的电气自动化,加大对各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不断实现各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突破,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整个建筑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重视,以建筑行业的电气自动化,带动整个社会的自动化进程,这是促进我国整个社会自动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孙成明 沈滢 王然冉 建筑行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专业素质、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要求分析 [会议论文],2007 -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
[2]张勇 浅谈电气自动化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4期
[3]金永旺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 《企业导报》 -2012年4期
[4]于泽轩 实现电气自动化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2年2期
[5]刘冬梅 某大型原料输送工程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年7期
作者简介:朱培逸(1980-),男,安徽潜山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徐本连(1974-),男,江苏镇江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常熟2155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大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平台设计与研究”(JX11012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17-02
根据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标准,以个人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自动化专业所需的工程技术为主线,以企业工程项目为背景,遵循企业开发实际项目的要求,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改革、整合和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满足未来需要的优秀工程型人才的需求。[1-3]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标准的角度,在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通识教学与专业教育整合、个性培养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同时,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竞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4,5]本文将介绍实践教学、创新教育、国际化教育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实践。
一、加强实践教学
常熟理工学院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联系工程实际,强调以智能低压电器行业为背景,通过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期间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群实践、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四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建立智能低压电器领域的整体概念,以各生产车间现场轮流实习、集中讲解、个人调研等形式完成实习,使得学生了解智能低压电器、智能低压电网供配电系统等电气技术对工农业生产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了解智能低压电器、智能低压电网供配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与组成、生产工艺与组装流程等;重点了解智能型低压电器、智能低压电网供配电系统生产过程、技术工具、系统架构、管理规范、实施过程、电气技术及应用系统的发展趋势等。专业课程群实践主要是与专业课程知识密切相关的企业学习阶段,通过结合生产实际,系统学习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专业的企业核心课程群即智能低压电器技术课程群中的低压电器设计与制造、智能电网供配电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现代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四门课程;课程的理论部分由相关企业导师进行讲解,结合课程的理论学习所进行的现场参观、考察、讲解和操作,使学生验证、理解并掌握课程理论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通过采取跟班工作或顶岗工作方式让学生了解智能低压电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等过程,掌握工程研发过程管理及文档编写,全面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等。毕业设计环节是实践教学改革最为关键的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研究与实践,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订,设计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设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具有智能低压电器行业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注重创新教育
卓越工程师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就是增强学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持久的毅力,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参与生产经营、推动技术进步的实践,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掌握过硬实用技能,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工程人才。[6]注重创新教育,抓住关键环节,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是要有创造型教师,因此,对教师进行创新教育要加强教学团队和专业平台建设。通过在教学团队和专业平台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创造能力,譬如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群(即智能低压电器技术课程群中的低压电器设计与制造、智能电网供配电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现代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四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抛弃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完全采用基于工程背景的方式来编写教材,将传统教材中的原理描述融合到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中,将课程理论的讲述直接搬到企业的工程现场,派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校内导师共同讲解,将以前学生感觉工程原理和工程实际完全脱钩的现象彻底扭转。其次,还要加强创新教育的课程和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课程知识运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创新激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卓越计划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志向的发展,做到爱护、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再次,需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方法方面,凡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工程知识密集的课程,如智能低压电器技术专业课程群所涉及的课程(现代电力电子应用技术、低压电器检测技术、低压电器制造过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电网供配电系统组态软件及其应用等),以工厂、车间、工段、生产线、单机设备等为教学背景,或结合工厂实际讲授,或在企业培训期间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强化。通过自学、讨论、设计、研究、训练和竞赛等方式设置能力培养型课程。以课程设计类的大作业替代部分作业和考试,进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设计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知识运用能力,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考核方式应该使学生由评价的客体转变到评价的主体,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最后,作为卓越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不仅要求毕业设计的内容形式上注重其创新性,同时还可以检验卓越计划的效果。毕业设计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研究与实践,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制订,设计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设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过程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具有智能低压电器行业背景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使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三、强调国际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树立了“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因此要加强学生国际化的培养。[4]首先,课程体系的国际化。一方面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本校学习,他们的参与对本专业学生和教学过程都有益处。通过设置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国际通用程度,实现课程的精品化、国际化与网络化,从而提高学生应用外语来学习和掌握学科专业先进知识的能力。其次,语言学习国际化。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语言学习环境,采用前两年分级模式的英语课程、后两年自主选修提高层次的英语课程,辅以英语专题实训、竞赛等课外活动实现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基础和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得到发展,具备外语交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最后,教师队伍国际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具有高水平国际知识、经验的工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准,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的人员比例以及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人数,另一方面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进行访问和举办讲座,聘请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等措施,使教师构成呈现国际化的特征。[7,8]
四、注重企业参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行3年校内的系统理论学习、1年校外的企业工程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企业的参与是该计划的关键。首先,专业认识实习阶段将以企业的各个生产车间现场为主题,轮流实习、集中讲解、个人调研等形式完成实习,企业将为学生认识阶段的学习提供场地――企业的生产车间,提供学习的对象――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讲授的老师――企业提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导师,学生通过听取企业文化教育专题报告、参观企业产品展示中心、到企业各生产车间现场实习与轮流调研、网上调研与查找资料等方式,增加对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专业的认识。其次,针对智能低压电器技术课程群教材的编写,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实践经验丰富、校内教师归纳、概括能力较强的优势,结合企业的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编写出版《低压电器设计与制造》、《智能电网供配电系统》、《低压电器检测技术》、《低压电器制造过程控制工程》、《电网供配电系统组态软件及其应用》等教材,而且课程的理论部分也由相关企业导师进行讲解,结合课程的理论学习所进行的企业现场参观、考察、讲解和操作,使学生验证、理解并掌握课程理论的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再次,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环节采取跟班工作或顶岗工作方式让学生了解智能低压电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检测过程;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完成规定的实践环节学习。在企业进行专业综合工程实践过程中安排具有工程师资格的现场人员做指导教师,锻炼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最后,毕业设计环节也是结合企业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工程研究与实践,设计指导采取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在企业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中,企业将全程提供场地并且通过向学生展示或学生参与智能低压电器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调试、维护、系统集成、管理等过程。同时,从实习单位聘请一批稳定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当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老师,其中包括企业实习教师、企业授课教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实习教师承担学生企业实习环节的指导;企业授课教师承担在学校内或企业中的课程教学、专题讲座等;而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业指导和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导师一般为企业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的双导师制,在企业学习过程中通过学校教师、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学生现场学习,通过认识实习、专业课程群实践、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四个环节参与企业的生产、工程项目和科研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5]袁剑波,郑健龙.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
前言
机电自动化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从事生产生活的的关键环节,在人类社会不断朝着自动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自动化不但能够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迅猛发展,更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一、机电自动化系统的优点和效益
1、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机电自动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并使产品寿命得到延长。
2、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
机电自动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应变能力较强。
3、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机电自动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精确的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佳的工作质量和较高的产品合格率。同时,由于机电自动化产品实现了工作自动化,所以生产力大大提高。
二、机电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机电自动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所有领域,因此,机电自动化产品的种类很多,而且在不断增加。按照机电自动化产品的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下述几类。
1. 信息控制类,主要产品包括传真机、磁盘存储器、磁带录像机、录音机、复印机等。这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执行机构的动作由所接收的信息类信号来控制。除此之外,机电自动化产品还可根据机电技术的结合程度分为功能附加型、功能替代型和机电融合型三类
2.设备类,主要产品包括电火花加工机床、线切割机、超声波加工机以及激光测量仪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
3.机电结合类,主要产品包括自动探伤机、形状自动识别装置、CT扫描诊断机以及自动售货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和机械装置的有机结合。
4.电液伺服类,主要产品为机电液一体化的伺服装置, 如电子伺服万能试验机。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液压驱动的机械装置,控制机构是接受电信号的液压伺服阀。
5. 数控类,主要产品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发动机控制系统以及全自动洗衣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机械装置。
机电自动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从其结构来看,机电自动化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特性,而实现这种多功能一般需要机电自动化产品具备五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和执行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技术就构成了机电自动化产品的总体或系统。
三、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自动化是多学科交义的一种学科,它集光学、计算机、信息等学科,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的进步,并且促进了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自动化的进步可以归结以下个方面:
1、绿色化
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物质丰富,生活舒适,然而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时,人们倡导保护白然,回归白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所以,绿色化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等一系列过程中,环境和人类的要求不断的增加,对生态资源要求高,利用率却不断增加。有效的设计绿色机电化产品,具有未来远大的前景。机电自动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凸显在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2、自动化
自动化是动态化的,前瞻未来机电自动化技术,更加注重产品和人的人性结合,机电自
动化技术的人格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给自动化实现更加人的一些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像家用机器人,更加凸显出人机一体化技术:二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自动化技术产品。其实,很多机电自动化技术产品都是在动物的灵感下研制出来的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采用微软公司的标准化技术后,工程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成功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考虑到自动化系统策划方案的重要,当企业进行系统连接时,必须采用微软操作系统,那么这种情况下办公室使用的就是 IP 系统,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之间联系的建立就是通过 PC 系统。程序标准化接口使厂家之间的数据交换有了保证,解决了通讯产生的难题。
4、 智能化进入
21世纪,智能化成为机电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机智能化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之一,所谓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等一切理论基础上的,运用人工智能,计算机,动力学等学科,使她逐渐成为自动化产品的智能,但是要完全和人一样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从多个方面考虑,高性能,速度的微处理器使自动化技术产品赋了低级职能,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5、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在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计划的指导之下,随着市场化的环境,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并且企业不断吸收创新技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科研的投入,为电气自动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加强政策上的扶持,健全、完善机制对创新都是非常有利的。目前我国企业主要生产一些中低档次的产品,产品主要服务于中小型的项目,企业应该打开自主创新的新局面,转换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提升创新能力。
电气自动化可以与地球数字化互相结合。此设想包含了自动化的创新经验,可以把大量的相关数据整体为坐标,最终成为一个电气自动化数字地球。将信息全部放入计算机中,与网络结合,不管人们在什么地方,根据地球地理坐标,便能知道任何地方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加强企业与相关院校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到此专业的学校中建立车间,进行技术生产等,建立学习形生产培训基地。还可以走入企业进行教学。将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此外,还要与现代网络联系起来,积极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加强专业培训,提供研究人员水平等。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作为多门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成果,机电自动化代表着社会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必然的全新阶段,各个行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有赖于该项技术的推动,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变革创新,其重要性肯定会在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金孜,孙启成,任明.办公自动化的应用管理[J].东北水利水电,2007,(8):2-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5060
国内刊号:34-1083/N
邮发代号:26-6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关键词:电气工程设计;安全供电;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TU9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新的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已经于12年4月1日正式生效。和旧规相比,新的规范里面将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环保政策,同时也反应出人们在追求智能楼宇的舒适、安逸、安全和人性化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节能设计。在设计时既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方便人们的使用需求,又要兼顾到节能设计。住宅及住宅小区的电气工程直接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关注重点,无论是商品房还是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安置房、定向安置房等住宅的电气设计,都与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都必须在电气设计施工中体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整体美观、维护管理方便的原则。
一、电气工程设计原则
1、设计前调研,精确计算,优化供配电设计。
在电气工程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适用性。在设计之初,必须进行各类电力负荷的计算。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是电气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各城市、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需求也就有区别。城市电力系统的规定、要求也是千差万别,供配电系统在满足负荷容量、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要求的同时;应能保证控制方式的灵活多样要求,从而使电气设备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做到供电系统高效、灵活、稳定、易控、多样、便捷、畅通。其次考虑的是安全性,供配电系统应保证适度余量,针对真理道甲一号工程不同子项的特点,对各单体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及小区内学校、幼儿园、小型商业等多种负荷进行相关调研、估算。在经过多次负荷计算、系统优化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供配电方案。本工程包括由市政道路划分形成的三个地块,即A、B、C三个小区,每个小区内分别设置专用及公用变电站。在设计中,通过对变压器选型、回路划分、线缆路由及整定、无功补偿、系统防雷、防火灾漏电报警等多项技术手段实现电气工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
2、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
首先,应对各类负荷充分考虑其运行特点,对各类负荷的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段进行分析、调研及估算,在系统设计中有效的“错峰填谷”,使变压器尽量在经济负载率下长期、稳定运行;其次简化配电级数,配电回路。有些工程的配电系统设计得比较复杂,配电级数过多,使供电系统故障率增高,故障面扩大,不易管理,操作维护不方便等。为能正确理解配电系统的配电级数和保护级数,提高设计水平,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特撰此文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详《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一2009)第4.0.6条的相关规定)。
第三,优化主干线缆路由,减少线路损耗;设置安全的无功补偿,提高电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尽可能减少建设投资,最大限度的减少电能与各种资源的消耗。
第四,选用节能型设备,如选用节能型变压器、各类高效电机、电子镇流器等低能耗、高效率的电气器件降低运行与维护费用,减少电能的间接或直接损耗。
设置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风机、水泵及公共照明等负荷分别管理,有效提高效率,节能降耗。
3、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各类负荷按照明、动力、空调、水泵等分类别设置计量装置。计量装置包括机械式电能表,数字式电能表、多功能电表及数据信息管理平台,为系统运行提供记录、分析、监控、报警等多项功能。
二、住宅电气设计中的自动化节能技术
环保理念在现代电气设计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进行设计考虑时,应尽可能的使用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实现。
1、配电设计考虑三相负荷平衡。保持三相负荷平衡,将负荷均匀分布在三相电源上。三相配电的各相负荷应保持三相负荷的平衡(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2、地下车库以高效节能细管径(T8)紧凑型荧光灯为主。荧光灯灯具选配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不低于0.9。疏散指示灯、出口标志灯选用发光二极管(LED)。
3、带防护罩灯具效率≥60%,开敞灯具效率≥75%。
4、照明功率密度值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5、配电箱靠近负荷中心,尽量缩短低压供电线路长度。
6、照明采用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分组分时控制,实现节电。
7、设置功率因数集中补偿装置,补偿到0.9以上,并设置3、5、7次谐波吸收装置。
8、经济合理地选择导线截面,电力干线的最大工作压降不大于2%,分支线路的最大工作压降不大于3%或分支线路的长度超过30m时,线缆截面积相应增大。
9、选用低能耗、高效率的变压器及电气元器件如节电信号灯等。
10、动力、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设备负荷按照明、动力、空调、水泵等分类别设置计量装置。
11、集中采暖系统要求供热公司二次设计时,考虑计算机节能控制系统。
12、高次谐波谐波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制的泵房、换热站等,应由相关厂家及配套单位考虑设置高次谐波抑制的相应设备及措施。
在设计时,我们应当积极开发新能源,积极推动太阳能、地热能、原子能等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这些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它将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根本措施。我国已有这方面的研究应用,如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水能源热泵系统及太阳能-空气能热泵系统等。这些系统高效节能、无污染,不失为一种有效利用自然能的好途径。
三、电气工程中一些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与设计、施工方沟通后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施工方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求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监理日志。
结束语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需要,人们所使用的电气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分布广泛,使得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建筑电气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整个建筑的质量,因此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对建筑电气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进行电气设计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对设计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控制,尽量使电气设计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以减少和避免住宅电气事故和电气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江,浅析220 kV变电电气自动化[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6)
[2]刘沫然,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分析[期刊论文]-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4)
[3]邓超,浅谈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期刊论文]-新一代(下半月)2010(2)
[4]刘松才,工厂供电.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在我国,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已经逐渐变为现在技术和设备更为成熟的监控系统了。随着科技的革新,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也开始向着更为科学化、更为系统化、更加安全可靠、更利于操作的方向发展了。不过,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在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笔者认为,为了今后更有效、更科学地使用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认清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明确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推断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1 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概述
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在工作中的电气自动化的相关设备及操作进行实时的监控,以达到及时发现工作中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数据记录的目的,这不仅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为以后的电气自动化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严峻,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都陆续开始将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引入到企业日常的工作当中。不可否认,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的引入,极大的满足了当今市场的需求,在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企业的综合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中国更好、更快地打开国际市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先决条件。
2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
2.1 提高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
在企业、工厂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对优化的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使用,可以实现对当地工作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分析与处理等等。例如 :工作时,在现场发生了突发事件或是没有预知的事故,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会自动进行当时数据信息的采集,并通过监控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事故分析,将实时发生的事故数据信息进行保存,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早地发现问题的所在,有效地防止了更大事故的发生,更为今后工作的调研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此外,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还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使相关工作人员对工厂的具体情况更为了解,对于工厂内部存在的一些极为细小的问题,或是工作人员不容易发现的故障,通过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良好都可以及时发现。这样一来,对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有了推进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员工工作的效率,加大了员工工作的安全系数。
2.2 提高了工作的准确度
传统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人进行的。在人工的处理过程中,不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多高,工作态度有多认真,都难保不会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有注意不到或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利用机器并使用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与解决。此外,人不同于机器,是会有情绪起伏的,也会有身体不适的时候,在上述这些情况出现时,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就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通过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机器和系统是不会有情绪波动的。因此可以避免由情绪变化引发的问题。虽然,机器也会出现损坏,系统也会存在漏洞,但是可以通过机器的维修与换代,系统的定期维护与修补,进行及时的解决。而人一旦生病,其无法工作的期限则是不能够估测的。即使员工带病上岗,其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3 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的论述,笔者介绍了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优势所在,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在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网络问题给监控系统造成的影响
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在现今的使用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绝大多数企业当中,其使用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基本上是能够满足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要求的。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其网络速度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例如 :在使用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时,由于该地区的网络速度
过慢,使得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数据信息无法进行及时的采集与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速度的缓慢,不仅仅给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在传输数据上带来了困难,在数据信息的保存上也有不小的影响。在现实的工作当中,由于网络速度的缓慢,数据信息的丢失与错误保存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日后的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
3.2 周围的环境问题给监控系统带来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大力支持与扶持工业的发展工业的飞速发展,虽然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环境的危害也不小近几年来,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加深,不单单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电磁影响。目前,在我国,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其对电量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在员工使用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工作的时候,会由于日益加重的电磁污染而使得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受到电磁的干扰,从而对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工作的准确度产生了影响。
4 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4.1 增加模拟情形的分析
目前的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是根据工作现场数据信息的采集,进行分析与解决的,属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这虽然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但是没有从根源上减少工作中出现事故的概率。笔者认为,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更新,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升级。在模拟情形分析这方面,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未来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将会向模拟情形分析这一块发展。实现根据当时、当地实际情况的分析,做出模拟情形的设计与分析,从根本上抑制事故的发生,减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降低企业的事故率,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4.2 加强技术创新,引进优秀人才
现在,虽然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正在使用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但是由于企业员工的技术能力、素质等客观原因的限制,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在技术上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未来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一定会朝着技术人才更加优秀,电子技术更加创新的方向发展。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是提升企业形象、加速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随着相关优秀技术人才的引进,技术上的创新是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只这样,才会推进企业不断的发展,才会从技术层面上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5 结语
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使用,降低了企业的资源成本,提高了企业的业务工作质量。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对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管理更为严苛,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铭 . 电气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及技术运用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12(12).
[2] 康涛 .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 及 新 技 术 的 应 用 [J]. 信 息 技术 ,2012.
创新型工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9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普及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自动化的建设规模不断地推进,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同时它也是高等教育进程中的新生事物,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不管是从教学规模、师资队伍、科研能力还是从实践教学、生源层次来看,研究型大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都比它的条件优越得多。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能够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独立学院不得不凸显自身的办学特点与优势,提升办学质量,因此,培养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成为了独立学院的必然选择之路。
自动专业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科类专业,具有涉及领域多、覆盖内容广的宽口径特点,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也是社会急需的社会人才。独立学院在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时,应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重视应用教育和工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是走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这对独立学院而言是一个挑战,也是一项复杂的、有意义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本文主要从独立学院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三个方面来探讨创新型工程人才目标的实现过程,构建独立学院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工程培养体系,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的提升、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所以独立学院自动化专业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理论水平,而且要有一定工程项目经验和实验操作能力,这就使得师资队伍建设要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又具有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经验中级工程师或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独立学院注重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上有所特长,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独立学院聘请了许多刚毕业的、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而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所以要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水平还需要努力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年轻教师的工程素养,提高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这是培养自动化创新型工程人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鼓励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自动化专业教师积极走出去,与对口的企业进行合作,借助企业的资金优势和丰富的设备资源,并与教师自身的研究方向相结合,以开发重大的科研项目、提高企业生产的核心技术为研究课题,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对年轻教师来说,在企业的锻炼,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工程技术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毕业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悉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等。
由于高校办学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自动化专业分为三个不同的专业方向,分别是工业自动化方向、自动控制方向、测控技术方向,不管学生选择的是哪一个专业方向,毕业要求达到的最低学分为190学分,其中必修课126学分、选修课18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实践环节46学分。
(二)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的教学方法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所承载的教学信息资源增多,学生常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型工程观念,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比如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课程小组作为载体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结束后,除了考试外,还可以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考核,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成员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收集资料、确定课程设计题目、原理图的设计、元器件的购买、实物的制作、系统的调试与测试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观念。另外,对自动化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比如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技术基础等课程,可以将虚拟的计算机仿真平台引入到授课过程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仿真应用方面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基础的不同和未来职业规划的不同,鼓励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教学、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实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学术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可以聘请专家、高级工程师或海外高级人才,以学术讲座的或全院选修课的形式给学生介绍自动化专业研究的主要内容、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的新技术和出现的新问题、自动化专业就业的动态信息等,使学生了解专业的研究领域的科技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三、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实践环节是培养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自动化专业的所设置的主要实践课程有: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电路系统设计实习、电气控制系统实习、微机控制系统实习、过程控制工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以培养创新型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独立本科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毕业设计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工程观念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可以鼓励学生到企业去调研,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老师或自己的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产、学、研”实践模式。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由一些教学经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担当,他们布置给学生的题目一般都是与工程实践紧密相关的科研前沿热点问题,这使得学生查找资料、方案设计、代码编写、实物的制作、系统测试与调试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二)加大对学生科研项目的支持与普及范围
大学生的科研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工程观念,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生的创新项目以及科技活动备受高等学校的青睐,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在全国性的“自治区创新项目征集活动”、“大学生挑战者杯”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等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活动虽然能够大大提高参赛选手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受益的学生人数不多,为了更好地培养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独立学院可以与兄弟学院以院、系开展此类的科研与创新项目。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开放性的实践平台
加强学生的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基础。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新观念、工程项目理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独立学院的教师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时应减少验证性内容,增加创新性、设计性、工程性内容。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鼓励青年教师有计划地去企业锻炼,将理论融于实践,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另外,建立开放性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科研开发环境,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生的实习、实验和科研等条件。
独立学院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有意义且较为复杂的工程,通过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环节建设等三方面措施的实施, 构建独立学院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提高独立院校的办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在社会中的就业优势,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东,施金良,王敏.西部高校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周开扬.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
[3]何小其,马修水,关宏伟,宋执环.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初探[J].巢湖学院学报,2010(12)
[4]王安娜.新建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实践[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该项目具有能力较强的研究队伍,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掌握教学规律和授课艺术,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并具有多项研究成果。课题组老师均担任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有着较深的认识,这些都有利于课题开展。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经历过其他课题的研究,并且针对所研究的课题,他们大多数人有相关的研究经验,有数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其次,实施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的老师,专任教师中同时具有技师资格证和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双师”素质教师占100%。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5年以上的占50%。研究队伍的构成,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正常进行和实现预期目标。
二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过程按照“调研、方案设计、实践、成果”研究方案进行。第一阶段为初步研究阶段。研究教育部高职教育教学纲领文件;开展职业岗位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人才需求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出人才需求调查报告。第二阶段为人才培养方案拟定阶段。根据前一段的工作总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进一步优化;拟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成果形式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相应课程的课程标准。第三阶段为实践与修订阶段,通过三年人才培养改革实施实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建设核心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第四阶段为形成成果阶段。完善并形成最终“基于就业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批;确定教学条件建设方案;完成研究报告;并建成电气自动化专业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三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方法
该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采用由外到内、由宏观到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运用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检索法、行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方案研究工作。在具体操作上,以学校开设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班级为研究对象,进行循环招生、循环教学、循环试验,在实践中构建和完善符合岗位要求、满足就业竞争力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内容
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取向调查分析
针对京津冀、山东省内、长三角经济带的多个厂家和参与各个工作岗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做了大量调查,得出调查结论,明确人才培养改革的紧迫性。
2 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对所调研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的职业领域和主要就业岗位群,最终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较强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自动化产品的电气系统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维护、自动化工程设备升级改造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平台+模块”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采用六步法完成:(1)通过市场需求调研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2)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3)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4)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应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5)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6)最后完成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即从教学内容归纳出课程体系。
在构建时,组织专业教师、企业的一线专家等组成分析小组,在课程设计专家的指导下,引入创新教育理论,采用能力/素质分析的方法,根据能力解析表和专业教学目标,提出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考核评价标准,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最终确定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群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模块(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模块、专业集中实践模块等,构建了“三平台+四模块”的课程体系。
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寓于课程体系全过程来实现。
4 开发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团队指导下,采取边开发边实践再反馈的思路,开发一体化课程。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图1的方法进行分阶段教学。制定了合理的一体化学习效果评价方案,加强过程性评价。
五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效与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从改革研究到最终方案实施,已经经历了五届毕业生,从企业的反馈到毕业生的评价,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认可度都非常好。其成效具体表现在:第一,形成了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求密切衔接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提升了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好评率。第三,建立了以符合企业需求、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第四,构建了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第五,建设了院级、省级精品课程群。第六,打造了一批高水准的师资团队。
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又具有以下几个特色和创新点:
1 参与人员广泛是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成功的保证
在人才的培养的各各环节,除了优秀专职教师的倾心付出,学院还聘请、引进了企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师和一线的技术人员。这一点上突破了原来只是聘请企业专家的做法,而是通过更广泛的人员的参与,更加真实地了解了企业岗位的设置、人才需求、人才类型等许多的信息。
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先后与包括亚太集团、皇明集团等多家公司签定了共建协议,投资上千万元,在实验实习、毕业生就业、科技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建设了设备先进、能满足教学、科研、实习等需要的实训基地。该项目已经运作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建成的省级精品课程群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成果
构建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院级、省级精品课程,是课题组及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初期目标,而在几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最终也实现了这一目标。精品课程的建设,完善了专业课程资源,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施的重要依据。
5 以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是创新途径
教学团队的成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如山东大学生机电创新设计大赛、山东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职业技能比赛等,这些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这些竞赛用到了许多的工程和企业常用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 结语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教学中去,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确定了指导方向,对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相关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波,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
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
找到问题的所在,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分类指导、团队指导、产学研结合、科学选题、毕业设计提前等手段,设计了一个“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同时也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丰富了教学内容。
1.加强选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要具有科学性、时效性、实用性、创新性。尽量从科研项目、生产现场提炼课题,并有一定的理论性。每个课题必须要经过集体讨论筛选并形成选题库。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学生工作实习的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加压,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提前进行毕业设计、考研的学生采取错时进行毕业设计。
4.发挥各位老师专业特长,进行联合指导;打破学生与老师间单一附属关系,发挥每位老师的专业特长,对相关课题的学生进行交叉指导。各位指导老师除完成各自学生的指导工作外,对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专门集中指导。
5.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自然形成一个小组,由指导教师指定一位组长负责跟踪每位同学的毕业设计工作动态,协助教师督促每位同学及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另外,不同教师指导的学生如果研究领域或者方向有类似的,可以进行不定期的学术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多位一体”的实施效果
经过两届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多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各项措施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形成了一个多渠道的选题模式,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毕业设计课题库。每位老师在平时的科研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会及时进行总结、提炼,更新到课题库内,对陈旧的课题及时淘汰,实现了真题真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引起学生重视毕业设计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会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电气专业的颜诗洋同学一开始选题是指导老师自拟课题,与其实习单位的工作关系较远,后来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其实习内容自主选题。其实习单位正在给南京卫岗乳液开发一个恒压供水的项目,安排他参与完成。该生将毕业设计和工作实习结合起来,投入很大精力,不仅顺利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毕业设计(论文)还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
2.对情况各异的学生形成一套分类指导的制度。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是按照正常的时间节点按部就班的进行。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早就进入到企业进行实习,他们希望毕业设计和他们的工作内容相类似,我们就及时与其工作单位联系,由其实习单位指定一位专家与我们的老师共同指导、把关,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有部分同学考研,按正常步骤做毕业设计时间无法保证,针对这样的情况,指导教师特意安排学生利用考研的间隙,如寒假、复试前后等时间段,集中进行毕业设计,化解了毕业设计与考虑之间的冲突。电气专业的王磊(B07071093)和翁俊辉(B07071115)经过与老师沟通,从课题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后,将毕业设计的软硬件提前至第七学期期末进行。在这期间由于暂时没有就业压力的干扰,他们的精力都投入到软硬件的设计中,不但完成任务书既定的目标,他们还自己完成了一些像网络通信、模糊控制等一定难度的内容,完成了一个完整小型的项目的控制,有了这些实战经验后,两位同学的个人简历就更加充实了,在后来的应聘过程中,两位同学在专业上的特长就显现出来了,以至于多家用人单位争相聘用。自动化专业的庄凯(B07072017)因为考研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发生冲突,经过研究,决定给他早下任务,熟悉课题,充分利用寒假完成文献检索、开题报告、软硬件初步设计等工作,指导教师在寒假期间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使其有充分时间做考研准备。在研究生考试结束后复试之前的时间段内,集中精力完成软硬件的最后调试工作,使系统完善,由于没有其它因素的干扰,该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的内容,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并且顺利地考上了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这种模式对考研的学生来说效果比较好。
3.形成了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指导团队。术业有专攻,各位老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毕业设计过程中软硬件设计更加的准确和专业。例如,学生在绘制电路板上存在困难,由相关老师重点给相关同学进行辅导。在PLC或者现场总线通信方面的问题,由这方面经验丰富老师进行集中指导。这样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有自己的老师进行日常性指导,还能够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4.指导老师和部分同学借助该项目的研究平台,积极地开展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研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教改和科研论文、专著。
5.形成了一批可靠稳固的校企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多个就业渠道。
6.为学生考研解决了时间冲突的问题,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为毕业设计赢得了时间,保证了设计的质量。我院的考研上线率连年创新高。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多位一体”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摸索,虽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进行分类指导时,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易掌握,这一点必须与班级的辅导员进一步沟通,切实掌握好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
2.改革后,毕业设计进行的时间点会与学校的作息时间发生冲突,一定程度上影响部分毕业设计的进行,尤其是需要实验室支持的情况。这一点必须取得学校有关部分的支持。
3.受科研条件的限制,毕业设计课题库的更新滞后,这一点需要指导教师抽出一部分时间及时地更新课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