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18: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世界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庐山文化遗产保护
2.1庐山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2.1.1法律不健全。虽然2006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说明了我国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可是仍然没有达到法律高度。另外关于江西省下达的关于文物保护的文件,没有制定详细的符合当地现状和地方特点的措施,《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内也没有具体指出文化遗产的损坏惩罚及处理办法。
2.1.2管理体制混乱。从古至今,庐山在直属管辖范围方面一直比较混乱,近代以来,前前后后调整多达20次。“一山多治”的尴尬局面,把庐山从一个整体变得支离破碎,导致资源浪费,并且损害了人们对庐山的地理认知。
2.1.3人口压力问题。山上常住人口,加上外来人口和游客,给庐山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且人们的遗产保护意识薄弱,使得资源上的损耗及环境污染等方面都不容小视。庐山周边区域的城市化发展也在逐年提高,山上和周边人口数量带来的压力已经非常之大,人们生活用地比如农田菜地的开垦,工业上工厂的建立及污染物的排放都不同程度地给庐山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
2.1.4旅游业的影响。旅游虽然在很多方面能为城市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但是旅游业对于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也不容轻视,游客对于文物的直接破坏表现在:攀爬拍照、乱写乱涂鸦乱刻字、乱扔垃圾、折损植物等等方面;间接破坏表现在:汽车尾气污染、白色污染、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等。
2.1.5自然因素影响。如2005年9月受台风影响,庐山出现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暴雨,使得多处景点遭到洪水、泥石流的破坏。对于自然界来说一些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如风化现象、微生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风雨、湿度等等,但对于文化遗产而言可能是慢性毒药。
2.2庐山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针对上面谈到的关于遗产保护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对策:
2.2.1普查文化遗产。关于庐山世界文化遗产普查,是由主管部门组织对庐山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一次全面的大调查运动。这样不仅能系统地认知,更可能深入发掘一些未知的文化遗产,甚至还能更加详细地获悉每个资源每件遗产的说明,统筹规划,查漏补缺。庐山遗产种类繁多,这样能使我们对它有一个通透的了解。
2.2.2完善法律法规。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比较成功的案例。比如意大利,一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早就颁布了许多法令来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学习。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立法体系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方面问题。首先国家层面上,我国对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相对落后,至今连一套完整的“国家文化遗产登录法”都没有定制。其次在地方层面上,可效仿四川省颁布的《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针对庐山区,江西省也可颁布类似“江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法规,对庐山风景区的所有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保护。
2.2.3平衡各主体利益。文化遗产保护中利益相关群体很多,从政府各部门到当地居民、企业、个体经营户、游客等等,都是风景名胜区的利益关系者。各利益主体所关注的问题不同,他们有的注重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有的是关注旅游业带来的利润最大化,有的是关注自然风光,如何权衡各关系之间与文化遗产的利益关系,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2.2.4优化管理体制。庐山的管理是“一山多治”的混乱局面,必须统筹规划。从上级到下级系统的管理,从大局出发,摒弃私念,加大政府部门的管理力度,多方配合,一起共同创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和庐山风景区现状的合理的管理制度及体系,是当下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2.2.5研究保护技术。不光是从立法和管理体制上说,我们还应加强技术层面上的保护措施。技术保护的话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需要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多方位培养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科技学科专业人才;其次要运用传统保护技术的同时开发新型现代的保护技术,比如在遗产保存方面互联网、3D立体模型、数字图像技术等等。
在当今这个产品同质化、市场全球化的时代,单纯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理念已经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奏效了。许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有效手段。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提升企业软实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包含或展示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以理念、行为、视觉等因素为表现形式的,与其他企业相区别的个性或独特性所构成的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因时空、所属行业、企业自身条件等而异的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企业文化,应当遵循不异、不同、不弃三大基本原则。
一、不异
“不异”是指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亚文化必须建立在时代文化、世界文化、民族文化、同业文化、自我文化等的基础上,并吸收其优秀基因作为自身建设的依托。它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即共性。任何一个企业做企业文化应首先做到“不异”。因为一个企业存在的价值首先有赖于社会各界相关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而公众认可、接受的底线正是这种“不异”。企业坚持不异原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时代文化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企业在做文化时不可避免地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对时代的客观反映和真实体现。时代文化是企业文化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对企业文化有着根本的影响。很难想象在落后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能够产生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才能产生的企业文化。同样,也只有正确反映时代的企业文化,才能正确地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引导企业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
2.世界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优秀的世界文化中吸取营养,应当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首先,在知识化、信息化引领的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无法脱离世界而单独存在,任何企业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其次,企业文化和世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个志在与世界接轨的企业必须和世界文化保持紧密联系,暂时没有直接和世界经济接轨的企业也会间接或直接地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此外,由于除意识形态以外,相同的文化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同构性,因此,与世界同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对社会交往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土壤,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应当是民族文化在企业内的综合反映。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时,总是十分注重充分利用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正因为如此,同属优秀企业,东方的优秀企业总是与西方的优秀企业因民族文化特性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4.同业文化
不同行业在各自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行业文化。例如,生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一般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等方面展开。服务型企业则一般围绕服务质量、服务类型、服务技能等方面展开。企业从属于不同的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本企业所处行业的行业文化,在同业文化的基础上创意、策划自己的企业文化。
5.自我文化
由于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在自身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以企业理念、行为、视觉等为表现形式的有独特个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原有的自我文化背景,充分考虑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使自己的文化具备独特性、先进性、可操作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是卓有成效、经久不衰的。二、不同
“不同”是指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独特性,使本企业的文化区别于其他企业。它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差异和特色,即个性。“不同”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或核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聚焦点。首先,当今时代物质产品已经相对丰富,注意力资源比任何时候都显得稀缺。如何“先形夺人”,捕捉消费者的注意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其次,在产品同质化以后,产品间的“模仿”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文化的差异就成为企业追求的新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科学的、全局性的企业文化个性难以模仿、难以在短时期内跟进或超越。最后,就企业内部来说,有先进个性的企业文化容易使企业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进而增强凝聚力,为企业提高效益提供内在的动力。从CIS的角度来讲,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理念识别系统
理念识别系统的“不同”指的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如何经营、如何发展等观念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是企业形象脱颖而出、迅速传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公众对企业性质的识别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要突显企业的个性必须考虑到时代的背景、企业的历史、员工的现实状态与未来发展、产品在同行中的位置与未来变化、决策人风格、公共关系特点和企业战略等种种因素,并赋予其表述、阐释的特色和个性。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经营就是创造”。他把企业经营活动看成是一种以独特观念为核心的类似于艺术创造的活动。
2.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不同”是指企业的行为过程、结果与众不同,富有特性或个性。具体表现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产品开发制度、生产与销售制度、公共关系制度及其员工在践行这些制度中的行为表现等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尤其是同类型企业的向上的差异。行为识别系统的不同,可以让公众从企业员工的行为方面去感知企业的个性和特色,使公众更好地认知企业,强化公众对企业的良好印象和信赖感。
3.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不同是一个企业内在素质的综合外在反映,是企业个性在视觉等方面的体现,是刺激公众注意或公众识别企业的直接媒介。主要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以及在企业产品、环境等一切可能引起公众注意的场景或物品上的规范化应用。视觉元素在企业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体现不同,在设计企业文化的视觉元素时必须做到与众不同,各类作品都应力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诱惑力。
三、不弃
“不弃”是指企业文化建设在空间维度上的一致性和时间维度上的坚持性,它强调的是企业文化内在要素的一致性和发展过程的恒久性。企业文化的各种要素在企业的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中应力求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1.企业文化应具有时间维度上的坚持性与恒久性
首先,企业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员工的行为过程中应当具有持续性。企业文化一旦确立,在得到企业员工的理解后,其精髓就应当相对地稳定下来,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并不断地传承下去。其次,建设企业文化应注意不能因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改变而改变。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不能在某届经营者任期内随意更改,而且不同届次的经营管理者之间也必须保持连续性和继承性。后届应努力从往届那里传承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最后,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与企业共生共长的过程,因此,企业应当对自身文化有锲而不舍的追求,应当把企业文化看做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与时俱进地对它进行维护、保养和改造,使之永葆青春活力。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起源于先秦时代,它在流行和演变过程中,吸取了儒、道、释文化等多元因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如今,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然而,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个个舶来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在我国的青年人中大行其道,而由于传统节日的精神文化内涵的缺失,中国传统节日处于尴尬境地。清明节一度成了“烧纸节”,端午成了“粽子节”,中秋成了“月饼节”。这两者的此消彼长加剧了传统节日文化的断层现象,致使传统节日文化从形式到内涵都正在走向虚空。而电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巨大的影响力,在传播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电视媒体在传播传统节日文化方面,也存在众多问题。
一、当前电视媒体在传播传统节日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电视媒体节目形态单一
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传播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形式,而当今,传统节日文化基本上都是以文艺晚会类节目为主,访谈对话类节目、杂志类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益智游戏节目、情景剧等节目形态甚少,节目形态过于单一。
2、电视媒体没有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常态化
众所周知,每年有春节、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只有在特定的节日期间,电视媒体才会制作相关电视节目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而节日一过则销声匿迹,这不利于电视发挥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
3、节目资源整合力度低,造成节目资源浪费严重,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二、电视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优势
1、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当中,电视普及率高
我们所讲的“普及性”是说它是“雅俗共赏”的。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晚,把老少几代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们都聚集到一起,共同欣赏其节目,就是最好的印证。
2、电视传媒所特有的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优势,使它在传播领域确立了重要地位
报纸和广播都是单通道传播媒介。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图像、声音、文字、色彩等多种符号的综合传播,是一种双通道传播媒介,具有声画并茂的优势以及强烈的目击感、现场感和冲击力。
3、电视传播的综合性
电视因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和技术优势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给受众一种直观形象,极具诱惑性和感染力的氛围,因而更容易对受众产生移情作用,获得一种想象的、官能的刺激或精神的愉悦,对受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三、电视媒体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方式多样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的趋同倾向是一个突出问题,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无论在任何时候,深厚的传统节日文化都是一笔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生存和进步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去弘扬和利用。电视媒体作为大众获取信息首选媒介之一,自然承担起了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重任。
1、推出新晚会概念——将晚会类、综艺娱乐类、益智类节目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海外的电视节目形态的引进,使节目在栏目设置、主持风格、节目题材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严重的趋同现象,缺乏差异化使节目的吸引力急剧下降,从而使节目的生命周期也大为缩短。近几年,虽然专家倡导“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保护传统节日文化”,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
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去年的七夕节,安徽卫视制作了一期与众不同的电视节目——《7月7爱传万家情歌会》,这场晚会将七夕的传统浪漫情怀和晚会类节目的现代元素结合在了一起。对节目主题、宣传语、片头片尾、主持人形象、演播场地、声画造型、音乐、节奏、色彩、色调。等元素进行一系列的定位,使之与节目内容相融合。据百度数据报告,“七夕”百度搜索指数在1个月内翻4倍,日均搜索七夕超60万次,网络视频点击量过百万,安徽卫视贴吧点击量,在播出当天成为上升量最快的贴吧之一。该节目之所以如此成功,因为它摆脱了常态的晚会类节目,将晚会类节目、综艺娱乐类节目和益智类节目元素融合在一起。节目有《爱的悠悠球》、《明星大挑战》、《恋爱足球》等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群推出的《鹊桥会》和魔术等娱乐节目;还有众多的晚会类节目,节目形态多样,并且将各个节目都融合在了一台晚会中,紧紧锁定了上亿观众的眼球。
2、实行“编播季”节目编排策略
多年来,电视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打造传统节日时,重节目内容和质量,而轻节目整体编排和节目资源的重新整合,这一做法无疑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也没有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面对这一现状,央视、重庆电视台、湖南卫视、安徽卫视从自己的节目资源、频道定位和品牌特色出发,实行了“编播季”的节目编排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编播季”节目策略是指一年分季节、分时段的编排策略,这种季节性的编排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观众的忠诚度,而且还可以提高电视的市场竞争力,重庆电视台是“编播季”的先行者之一。2005年暑期,重庆台将旗下的都市频道临时改为“暑期频道”率先试水,结果市场反映十分理想。对频道架构做出“改版性”的调整,此举让重庆卫视在全国省级卫视的收视排名冲至第三位。2006年初,重庆卫视利用元旦、春节两节紧密相连的机会,从元旦开始,跨越春节,直至元宵节,推出了“黄金月、中国结”的编排项目,同时在这时提出了“编播季”的概念。这个“编播季”以元旦晚会拉开序幕,以春晚为。2007年,又以“合家欢·中国结”作为节目编播主题,“黄金月”编播紧扣中国老百姓的审美期待,突出欢乐、团圆、回家、感动等关键词,同时为黄金月量身定做节目,打造出一批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节目。
“编播季”对节目资源和频道资源进行变革,把过去那种单纯的、静态的、封闭的节目播出方式转化为整体的、组合的、动态的、开放的播出方式,“编播季”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实现了各种电视资源的优势集合和联动播出,降低了成本,打造出自己特色的品牌节,同时赋予了电视传媒更大的影响力,而且也促进了传统节日与现代传播方式的互动,实现了“互赢”局面。
3、通过电视专题片的形式来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电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不能仅局限在节日的特定日子里,要形成连续的、持久的“攻势”。因此,即使不在节日期间,电视完全可以利用专题片来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专题片要力求精美的制作。专题片无论从画面、配音、配乐和形式创新等各方面都有明显力求精美的意识,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特别是在解说词的文本方面,要用深刻的、有感染力的、细致精美的解说词来赢得观众。
2009年,宁夏卫视频道《印象宁夏》拍摄制作,作家郭文斌客串主持并解说的《我们的节日:春节》十集系列专题节目春节期间在宁夏卫视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郭文斌以独特的、精美的诗化语言风格,从喜庆、团圆、感恩、祈福(上下集)、天人合一、点灯时分(上下集)、传承、兴旺发达八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诠释了传统春节所包涵的深厚的文化意蕴。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出发,通过对春节的阐述和发挥,循循善诱,把观众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旅行之中,听来回肠荡气,引人入胜。不少观众认为,这个节目是对中国古老的春节文化的一次升华和推进,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次激发和再认识,这期节目非常成功。
结语
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传播路径,充分运用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优秀的节日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对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我国的电视媒体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既能巩固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在国际传播中丰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并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世界认同,最终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傅德岷、 韦济木、 马培文:《中国传统节日》[m].重庆出版社,2005:8
②高晓红、刘羽、张绍刚,《电视节目形态分析》chinardr.net/rdr
/bbs/dispbbs.asp?boardid=9&id=2722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cultural landscape and the work of management, for the related artifact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good features, in view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develop detailed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schem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n this respect,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how effective the cultural landscap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solved, and strive to make the work more on step by step, perfect the syst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Keywords: cultural landscap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文化景观,是人们极为宝贵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它不仅反映了人类在某一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更是一种物质文化的珍贵遗产,对于人们今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在相关的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过程之中,存在有一些问题急需要进行解决,过度的开发、利用以及管理模式和制度的不健全,都有可能导致一些较为严重的后果发生,因而为了更好的避免这种情况,并且减少文化遗产的丢失,需要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管理保护方案,并且针对其中的开发和利用项目,进行良好的改进。在相关工作的进行过程当中,需要坚持文化景观的发展本意,力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保留珍贵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明遗产,为此项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化景观资源概述
1.1文化景观概述
文化景观,在上个世界二十年代开始,已经普遍的使用。其所指的,是人们在地表挥动当中的一系列产物,是集建筑、田野、自然风光、城市、厂矿以及交通、服饰、人物等为一体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形式,反映出来的,则是人们文化体系的主要特征以及当地的地理特点等。由于有着不同的集团、不同的地理特征以及生活特点,再加上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人们创造出来的文化景观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主要的来讲,景观可以分成自然景观以及文化景观两大类型,自然景观,其指的主要是没有完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性的综合体,而文化景观,则主要是人类居住在地球之上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来利用自然界提供的种种材料,有主观意识的对其进行创造,得出来的一种物质形式,这一点在文化景观的管理以及开发工作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在文化景观当中,除了一些看得见的事物和基本的现象之外,还有许多无法看见的但是价值又非常宝贵的物质,比如,在景观当中,有着文化的起源以及发展扩散等方面的价值以及相应的证据。同时,文化景观,有时间的变化,也有着空间上的变化,时间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其创造着过去曾经居住在该地区之时的文化集团发展以及变迁的主要情况,而空间上的变化,则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各个集团之间在文化塑造上的特征。明晰文化景观的主要特点、形成的因素以及类型特征等,是相关的管理开发工作当中的重点和要点。
1.2文化景观形成的因素
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每一个历史的时期当中,都可以按照相应的文化标准等,来对自然环境施加一定的影响,并且将其变成为文化景观。一方面,民族的迁移,某个地区的文化景观,不仅仅是一个民族而形成的,另外一个方面,文化景观,其除了一些具体的事物之外,还有一种难以表述出来的独特的气氛,所以,人们往往将文化景观和宗教的教义u、社会的制度观念以及政治基本制度等,联系起来,认为其中有某种关联,并且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而文化景观的形成因素,则有许多种,很好的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其管理和开发来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是心理的因素,对于环境的一种感觉和反映,其次,是形成于政治因素,例如土地的区划以及配置等,第三,则是历史以及经济的因素,包括有民族、宗教习俗、语言、环境以及供求的规律等,最后,则是农业的因素,包括有品种的耕种以及改良方法。明晰这些文化景观的形成因素,对于后期的管理和开发来讲,非常重要,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根据文化景观的特点和基本的性质,来进行合理并且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加强实践的质量。
1.3文化景观特征及类型
文化景观的类型,主要的来讲有两个,一个是物质文化景观,其中主要指的是人所创造出来的实物景观,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建筑、装饰品以及雕塑等,从某个地区的人们主要特征当中,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第二种,则是精神文化景观,其帮助人们更好的认知世界,同时对于科学的思想、哲学、宗教、语言以及教育等,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约束人们的行为以及基本的道德,也是一种信仰的体现,反映出人类的美学感受以及对于艺术、音乐等的欣赏,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的展示。可以这样说,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不能够将两者分开,并且不能够认为精神文化是较为抽象并且没有明显的物质形态的。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征,有三点,即功能性、时代性和空间性,例如我国的故宫,反映除了当时封建的统治,特反映出了建筑和艺术科学的水平等,是一种功能性的体现,而时代性,则是对于当时时代特点的一种体现、对于创造的一种反映。很好的针对文化景观的特征以及其基本的类型,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开发,根据实际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不仅是对其一种保护,更是对于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文化景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对文化景观及其基本的特征、类型等,有着明晰的掌握和了解,接下来,将针对其中管理和开发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力求找出问题的真正根源所在,并且进行合理的解决和改进。
2.1虚假文化信息的传递
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针对其中的相关保护意识,也是逐渐的深入到了人心以及相应的管理层面之中,但是,另外一种现象,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即针对文化景观和相关的物质遗产,进行虚假信息的传递,借着假文化的名义,对其文化的内涵进行扭曲,并且在现今,这种情况已经形成了泛滥的情况,不得不引起高度的重视。文化景观之所以被纳入到遗产的范围之内,其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于历史信息以及相关的自然环境等融为一体的反映和继承,由于其珍贵的历史价值,需要很好的重视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管理以及保护,并且针对实际的状况,来进行最佳形式的开发,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我国历史之上的建筑,多半为土木建筑,年久失修,存在破损等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文化遗产景观,一方面要进行修复,另外一个方面,要重视其管理以及保护,针对历史性的文化景观,应该改以保护历史性的信息为基本的原则,并且力求使其“延年益寿”,并非是“返老还童”,这一点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尤为重要。但是,在现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的产业思想领导之下,相关的文化景观在利用以及管理等项目,和旅游以及利益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往往会忽略其中的历史信息,丢弃了最为真实并且宝贵的历史文化,同时,弃旧建新,也是一大问题,往往为了使利益达到最大化,而可以的对营造一些虚假的古董,并且冠以文化的理念,但是,其毕竟是虚假的,难以很好的传承文化景观所反映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元素和重要的历史信息。针对上述的情况,需要在相关的管理过程当中,予以高度的重视。
2.2妥善处理外来文化的冲突
外来文化对于文化景观的冲突,由来已久,需要在相关的工作当中,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解决。在目前的文化景观发展和建设之中,一些外来文化的侵入,致使我国的许多历史性的城镇以及历史街区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于精神风貌等,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我们不应该跑排斥外来文化的交流和渗透,因为好的文化理念应该是能够被各个国家的人民所接受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抄袭式的文化以及照搬式的行为,应该很好的避免,不能够将本土的文化视作为落后的文化,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文化的交流,应该有着冲突和嬗变,但是,其最终的结果,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融合,只有将外来的文化、其中的重要理念等,融合进入到地域的特征当中,才能够使本土的文化信息得到真正的发扬,并且和国际接轨,这样,才能够形成最佳的文化交融。针对上述的文化遗产景观管理、开发以及保护等工作当中,存有的主要问题,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予以较高程度的重视,并且在相关的改进过程当中,很好的结合文化景观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的类型等,进行合理的改善。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开发方案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可以明晰在世界文化景观的管理以及开发保护工作当中,存有的主要问题以及需要改进之处,接下来,将有针对性的进行合理的方案的提出,力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相关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使文化景观的管理以及开发保护方面的工作,可以更上一步台阶,为文化以及精神遗产的传承以及发扬,作出积极的贡献。
3.1建立起文化景观的本底调查以及相关的评价原则
针对文化景观以及相关的遗产资源,在利用以及开发管理的过程之中,需要首先对其相应的资源本底进行调查以及研究,甄别其遗产以及相关资源的真实性,并且根据文化景观的实际状况,对其中的原真性内涵进行研究,重点的对文化的渊源、生态环境以及主要的类型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并且细致的分析,力求所有的信息都完整并且可靠。第二点,针对原真信息的历史性、独特性以及相关的完整性等方面,需要进行加强管理,并且对于其吸引力、承载力以及所处于的地区之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本的依据,来进行管理以及保护工作方面的加强和提升,达到最佳的目的和效果。此外,针对调查以及研究的结果,要在其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评价,并且进行排序,便于更好的进行相关的遗产资源保护,建立其与之对应的文件和档案,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和效果。只要明确了文化景观资源的真实性以及真正的文化内涵,并且在很好的确立了保护等级、建立起相应的保护措施基础和前提之上,才能够针对文化景观以及相关的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和保护,而管理工作,也会随之得到加强和改善。
3.2确定文化景观的资源保护以及管理规划原则
确立文化景观的保护以及管理规划制度,是建立其相关的资源保护措施当中最为有力并且最为重要的手段和方式。相关的保护规划建设,应该在资源保护调查以及分析评价的基础前提之上,对保护的等级和范围进行划分和界定,并且以此为基本的依据,来确定分级保护的力度,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力求将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作重点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当中。在相应的工作过程之中,还需要很好的把控住发展的度,明确的划分分类的保护界线,针对保护区之内有相关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是保存价值的世界文化景观,划分出一定的空间以及范围,作为最为核心的保护区域,针对其特征以及主要的类型,进行详细的管理。而在其保护区之内,应该严格的进行标准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明确相关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规则,不能够新增加任何相应的与文化景观资源毫无关系的设施建设,同时,应该综合的针对资源地区之内的生态环境,很好的结合其文化景观资源的特征和类型等,综合的进行整治,力求使其达到平衡的状态,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和进步。
所有的保护和利用方案,都不能够离开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所以,编制出详细的管理以及规划制度,建立其完善的管理目标体系,并且将工作当中的重点严格的落实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操作当中,应该将管理的职能落实到实处当中,制定相关的措施,力求使文化景观资源能够得到真正的利用。编制出相关的计划方案,是落实工作的基础以及大前提,需要强调其中管理的目的,并且明确资源保护的基本方案,确保其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并且在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及文化传承的前提之上,进行最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3建立起文化景观的管理预警制度
文化景观的管理预警制度,也是工作当中的重点和要点,需要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首先,需要建立其完善的技术预警系统,应该编制文化景观资源利用和发展的基本规划,并且结合其中的技术方案,针对基本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制定,并且严格的执行。其次,需要建立起反馈机制系统,根据相关的偏差,产生一个相应的控制信号,并且以此为基本的依据来对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纠正,减少干扰和误差,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和目的。在文化景观的发展过程之中,难免会遇见突发的状况,这就需要制定出资源的啊发展基本概要,同时不断的加强管理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将工作当中的重点和要点落实到实处,减少误差的发生。最后,针对预警当中的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完善和加强,文化景观,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理状况以及文化环境、背景等,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之中,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且根据实际分析得出的结果,来进行相关工作的协调和发展,不断的加强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的效率,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和基本的责任,实行集中式的管理,针对文化景观和遗产资源等的特点,进行统一化的协调,以求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3.4加强基本的工作
根据相关的部门,制定出详细的文化景观保护计划,包括财政、宗教、农业、交通、规划以及建设等,全面的进行。同时,对于景观的真实性和历史性,要很好的还原,保护其组成的要素,针对空间的环境、历史的基本规模等,要进行明确的研究和分析,保证完整性。针对精神价值以及审美的特征,要很好的体现,应该和周边的环境很好的结合,展现出文化的传统,并且维系人们在自然以及审美层面的互动以及联想,依据基本的工作纲要,来进行实践当中的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文化景观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方案和措施,同时,在很好的探析了文化景观和遗产资源等的特征、类型以及基本的功能前提之上,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的改进,力求使相关的管理工作更上一步台阶,通过预警系统的建立、基本管理规划以及评价原则的制定、基本工作的加强,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为文化景观管理和保护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保证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