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8: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韩贸易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韩贸易论文

篇1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及原因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1998年中国对韩出口额仅为6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不及预料的好,半导体、汽车、机床、船舶、通讯设备等品及家电等一般消费品的对华出口上半年还有大幅增长,下半年就逐步萎缩,到年底,对华出口总计149.9亿美元,增长仅0.4%。1998年全年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达87.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贸易逆差仍有扩大的趋势,为44.6亿美元。笔者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1997年以前,韩国对华投资的整体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正当中韩两国努力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演进急速冻结。1998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5.3%和15.9%,特别是一些回收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压缩投资、延期投资或予以撤资的情况。此外,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企业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较直观的、表象化的问题必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1997年8月一场以韩元加速贬值和股指深幅下泻为表征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企业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企业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而转向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企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企业,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口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

上述同样的原因,使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成本增加,而多数韩资企业都把“降低成本”作为来华投资的首选动机,这样,韩国的对华投资必然会大幅减少。况且,韩国企业面临国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缺少资金来源,也无暇进行海外投资,从而使对华投资出现了“缩水”现象。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再从单项投资规模看,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项韩国直接投资平均规模仅为137.8万美元,不仅低于韩国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低于所有来华投资的平均规模(229.6万美元)。

由于中韩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在华韩资承担的,上述两大特征的存在,导致双边贸易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也导致在华韩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竟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中小韩资企业不堪重击,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由于在华韩资企业所表现的这种脆弱性,使由投资所带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很大。此外,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及规模特点的存在,必然会出现许多韩资企业在管理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这也影响了双方贸易及投资的发展。

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从长远看,中韩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两国贸易受到重创,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特别是韩国经济,目前虽受一时之困,但那些曾创造经济奇迹的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强烈的进取精神、开放的贸易体系等等并未丧失,并将为韩国走出危机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韩国这一重要市场。并且,两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当然,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受冲击最大,因此加快我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必然的。近两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一是要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故可加大这类产品如机电产品零部件及产成品(电视机、电话机等)对韩国的出口。二是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同财,也希望韩国方面结合我国工业化建设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更多地向中国出口原材料、石化产品及成套设备等。总之,双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

70年代,韩国侧重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如重化、汽车等工业,故其在许多领域的技术已具相当水平。若能从韩国引进该类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都相当有益。而中国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和开发上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双方在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很大,双方可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双方商品贸易的发展。

(三)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篇2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64-02

一、中韩影视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一)韩国影视文化贸易发展劲头强劲

在1998年韩国政府“文化立国”战略引领下,韩国影视文化作品成为了主打对外输出产品。韩国影视剧出口值屡创新高,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数据显示,2013年韩国广电节目对外输出额高达2.42亿美元。其出口市场覆盖了亚洲、美洲、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以有相似文化底蕴的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为重要战略基地。韩国影视作品由于类型丰富,剧情生动,角色刻画细腻,内容积极向上,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韩剧版权价格也因此不断攀升。

(二)中国影视文化贸易发展状况不尽人意

中国影视文化贸易起步晚,虽每年都以较大幅度增长,但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影视剧的进出口过于聚集,主要从美、日、韩等国引进,向亚太地区输出,其中更以东南亚地区为主。影视剧类型、主题都过于单一,内容缺乏新意和国际化眼光。因此,相较于其他产业,中国影视文化产业无论国内外都处在较低位置。

二、韩国影视文化贸易成功的原因

(一)韩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

“文化立国”政策提出后,韩国政府逐步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化产业被确立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影视文化成为重中之重。影视剧的发展拥有了优越的政策环境。韩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影视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术帮助。韩国政府还不断增加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相关资金扶持额度不断增加,设立了“文化发展基金”,对特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韩国贸易保险公社为了支持并协助那些新人导演以及拥有独特魅力的影片专门成立了“电影产业支援基金”。为推动影视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韩国政府有专门的影音分轨公司,鼓励把韩文翻译成外语,对创造出新成品所花的费用给予补贴,还创立了“出口奖”,最多可以获得奖赏1 000万韩元。

(二)韩国影视文化将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

1.借鉴西方文化使韩国影视作品向国际化迈进。韩国电视剧早年是以模仿美国起家的。通过韩国的影视作品,可以看到渐渐增多的西方崇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的意识形态,也能看到具有好莱坞特色的大投资、大场面、多国元素和精美特技效果。韩国已然成为全球观众的“亚洲好莱坞”。

2.保持儒家传统文化使韩国影视作品受国内外人民喜爱。儒家文化在东南亚地区有着较高的地位,其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也已成为韩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韩国影视文化作品中有诸多体现――以积极正面的形象为主人公,在困境中不屈服,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这样的影视作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也让外国观众产生了价值认同感。

3.兼容并蓄是韩国影视作品迅速成长的主要原因。“和谐”是韩国影视作品中最关键的特点之一。韩国的影视作品将传统的价值观念与西方国家提倡的民主自由的观念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当今韩国影视文化,韩国影视文化也因此得以推开世界文化市场的大门,实现影视文化的大繁荣。如红极一时的《大长今》,就唯美地弘扬了东方文化,赞美了东方女性;而《哈佛爱情故事》和《皇太子的初恋》这两部电视剧则巧妙地把东方和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

(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能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因国内市场较小,韩国文化产业把世界文化市场当作主要的战略场地,并分进度,有选择性的开拓市场。把在周边并与其大致相同的价值理念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日本等作为突破口,进而打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的大门,并努力发掘潜在的中东和中南美市场。他们会根据出口市场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出口影片内容,对于欧洲市场,绚烂的视觉效果和惊险的动作场面较受欢迎,所以出口的影片大都是灾难片、动作片及战争片。而对于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中国和日本,则主要出口《大长今》《浪漫满屋》《太阳的后裔》等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和浪漫爱情剧来让观众产生共鸣。

韩国还成立了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的境外办事处,以此来提升韩国影视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研究与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四)韩国影视文化自身包装魅力

为了获得海外市场的认可,韩国影视公司特别重视塑造影视作品及其中演员的优质形象。韩国影视作品中的俊男美女、唯美的拍摄场景、最新款手机、服饰等物件的出现和使用,吸引了大量观众,也引领了时尚潮流。

近年来,韩国影视文化也逐渐向互联网传播的方式发展,以此增强国际市场运作。如《来自星星的你》和《太阳的后裔》,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宣传和在世界各国的各大网站同时热播而被众人追捧,随之而火的不只是男女主角,还有啤酒和炸鸡等。

(五)建立开发影视文化产业链机制

韩国特别重视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使经济效益不仅局限于一个点。各产业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了非常坚固的产业链条。比如,韩国影视文化的进步就使得韩国各地的旅游业、饮食业等其他行业得到共同发展,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兴盛。

反观中国的影视文化贸易,无论在认识上或是政策措施、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影视节目制作等方面都与韩国有较大差距。中国影视文化贸易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借鉴韩国成功经验是可行的路径之一。

三、韩国影视文化贸易成功对中国的启示

(一)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本国影视文化贸易的支持力度

政府的扶持与认同是影视文化产业贸易发展的首要保证。借鉴韩国经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给影视文化贸易一定的政策支持,逐渐完善影视文化贸易的法律法规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设立资金支持影视文化贸易机制。应加大对影视文化贸易的投入,通过采取出口退税和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和促进高品质影视作品的出口,缩小并消除我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鼓励个人和企业赞助影视文化事业,建立各种影视文化基金会,实行专款专用,以利于影视文化贸易的繁荣。

政府在体制改革上还应着重解决发行渠道不畅通、打击盗版力度不够大、电影院瞒报票房等一系列问题。要不断推动有关影视方面的各项改革,努力提高影视工作者对工作的积极性并发挥出其创造力,并使文化和市场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二)文化传承与融合并举,提高影视文化产业竞争力

影视业强调“内容为王”,在“文化折扣”和“文化壁垒”的影响下,我国很多的国产影视剧都不被海外市场所接受。而在这一问题上,韩国影视业就做得很好,他们把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让国内外观众都能接受,这是我国最应学习的地方。中国有着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都是属于中国的宝藏,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本质、最具有特色的东西,必须保护与传承。同时,可以结合西方的审美和欣赏习惯,找到中华文化中最能被外国观众认同的部分,并且对不同的国家与市场,调整产品制作与包装的策略,打造出拥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品,使中国的影视文化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努力创建文化品牌,早日打入国际文化市场

拥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是影视文化产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秘密武器。具备了品牌影响力才有市场号召力,才能吸引一线的演员、制作团队和发行团队进行合作,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与更通畅的发行渠道。美国电影中的变形金刚、迪士尼等就形成了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韩国影视作品也创造出了属于韩国独有的文化品牌,比如生日喝海带汤、汗蒸、扎羊角帽都让人第一时间想到韩国。

中国的影视文化产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积极提倡品牌战略,加强影视品牌宣传,并改变运营方式,开发与之相关的衍生产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创造出更理想的战略效益和经济利润,提升中国影视文化在海外市场上的地位。

(四)大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发展各项产业最为关键的因素。我国可以学习韩国经验,在各大高校开设专门的影视文化专业或课程,积极推进人才在国际上的交流,定期与国外高校做相关的人才交流项目,定期让影视从业人员出国进行培训,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影视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我国可以建立并完善影视人才激励机制,用物质奖励等积极留住国内影视人才,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影视人才从业环境,进而吸引大量的外国优秀影视文化产业人才进入中国,帮助我国的影视文化贸易不断繁荣。

(五)注重影视产品的原创性,努力建立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的影视文化产业处于中游和下游阶段,即销售产品的状态,与韩国注重原创开发相比,只能获取较低的经济利益;加之市场拓展意识不强,营销工作欠缺,中国的影视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未能形成完整产业链。为此,应学习韩国经验,变模仿为创造,鼓励影视专业人员发挥创意,打造出属于中国独有的影视作品类型;努力建立影视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联系,形成一条有效的产业链,推动不同产业间的配套工作,使得影视文化产业能与其他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中国影视文化贸易的发展,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李丹丹.韩国文化产业贸易成功经验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3.

篇3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055-02

1背景介绍

中韩自建交以来,经贸规模增长了50余倍,在我国整体外贸中所占比例为66%[1]。2013年,双边贸易额274248亿美元,2013年,韩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韩对华投资方面,截至2013年12月底,韩累计对华投资项目数56224个,实际投资金额5595亿美元[3]。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中韩两国对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期望越来越高,2012年5月2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正式开始,2014年8月,主席访韩,双方确定了加快自贸区建立的意向,预计2015年,两国将正式签订自由贸易的协定。从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看,自贸区建立后,两国之间资本、技术的跨境流动会更加频繁,原材料的往来也更加便利,这对于提升两国整体的竞争力也有益处[4]。江苏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与韩国的交流尤其经贸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韩国已经跃升为江苏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在江苏投资的韩资企业已经达到4500家。在中韩即将签订FTA的背景下,对于江苏来说,机会与挑战并存。

2中韩签订FTA后经济效应

中韩如能正式签订自由贸易区协定(FTA),那么其作用不仅是在生产品的往来自由化,也包括其他领域如服务、技术、资本等;建立自由贸易区能明显促进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经济效果分为静态和动态效果,如表1。

4对发展江苏与韩国的经贸交流及互补产业的启示

41江苏可与韩国扩大绿色及能源产业的合作

双方可以构建绿色产业有关战略、技术等合作机制,加大技术和商业创新力度,为中韩经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及江苏的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双方可以开始或扩大绿色产品贸易,加强在第三国的能源市场的合作。[6]通过合作,保障传统产业部门能源资源供应,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也能通过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为能源资源领域的新技术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致力于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制定积极有效的促进政策;通过示范性项目的实施,将能源合作落到实处。[7]

如果将世界水准视成100分,韩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分分别如下:风力68~79分、太阳能61~88分、氢燃料电池50分、煤炭燃气化发电56分、智能电力网85分;韩国在电子、半导体产业能在太阳能电池、化学产业在太阳能材料领域;钢铁机械产业在风力发电的单一零件领域;造船重工业在海上风能、发电涡轮机、汽车产业燃料电池等领域有较强的优势。[8]江苏在绿色产业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拥有良好的太阳能及新能源产业,具有大型的石化能源产业,因此在构建绿色产业及能源产业合作方面可以走在全国其他省份的前列。

42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服务业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服务贸易业是中韩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在金融、信息服务、医疗保健、旅游、电子商务、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出口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而中国服务市场容量大、发展快、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江苏是教育大省,文化强省,金融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中小企业发达,电子商务业正在兴起,医疗保健市场有巨大的需求。

43不断扩大投资合作

截至2013年年底,韩国对华投资比建交时扩大了440倍,目前韩国对江苏省的投资的企业在中国所有省份中位居第一位,2012年6月,在江苏投资的韩资企业已经达到4200家,实际投资90亿美元。而中国对韩投资相对却很少,只有10亿美元。因此双方合作的空间很大,尤其中国对韩投资方面。江苏应该抓住双方产业互补的优势,大力引进韩国的投资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同时,双方应大力支持工业园区的合作,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促进科贸结合,加强成果转化。

江苏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赴韩国投资发展,尤其在中韩FTA背景下,江苏的企业完全可以在太阳能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中药生产、医药保健、蔬菜生产、河豚鱼、泥鳅、海产品、水果、园艺产品、绿色植物、济州岛旅游开发、机械产品、消费电子、电池、服装业、纺织业、酒店用品等产业,江苏在以上的产业中都是具有很好的优势,可以通过独资、合资的方式进入韩国市场,做大做强。

44进一步密切双多边协作

多年来,中韩建立了经贸联委会、投资合作委员会、财经界高层对话、民间经济协议会等政府和民间交流机制,签署了电子商务、劳务、产业、质检等谅解备忘录,合作编写了《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报告》,为推动经贸合作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5结论

本论文重点探讨了中韩FTA背景下,江苏的可为之处,探讨了江苏应该和韩国重点发展的产业及政府部门应该为此所做的各项工作。在本论文的结尾,本人还想强调的是,韩国既然已经与美国、澳大利亚、南美和欧盟多个国家和机构签订了FTA的协议,因此江苏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中韩合作的形式,充分利用FTA带来的产业优势和贸易优势,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徐长文中韩FTA时代的经贸合作展望[J].区域合作,2012(11).

[2]王刚,田泓2013年韩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EB/OL].环球网,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03/4871370html.

[3]陈青松中韩贸易额20年增长了50余倍[EB/OL].http://techsouthcncom/t/2014-03/26/content_95981276htm.

[4]中韩FTA拓展合作潜力“敏感领域”需特殊对待[EB/OL].http://intlcecn/sjjj/qy/201205/04/t20120504_23295039shtml.

[5]邓莹中韩产业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篇4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考虑到中韩两国的贸易现状,加入人口规模、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韩FTA等变量,建立模型如下:lnTij=α+κln(Yj)+γln(PiPj)+δln Dij +ρln CPIj+ηEA+λAPEC+μij(1)。其中,Tij表示两国双边贸易总额,Yj 代表伙伴国的GDP总量,其越大,该国潜在的进口需求量越大,从而促进两国双边贸易流量的增长。PiPj代表人口总量,即一国国内的市场规模,以往研究表明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与人口规模呈负相关关系。Dij代表两国间的距离,即两国的运输成本,两国间的距离与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CPIj代表消费者物价指数,即一国市场价格的基本动态,与居民的购买力相关。伙伴国的CPI越大,居民的购买力越小,需求降低,从而影响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EA代表中韩两国的一体化组织,理论上认为制度安排会促进两国的双边贸易流量。由于中韩两国的贸易伙伴国主要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APEC),所以APEC必定对中韩两国各自的贸易流量产生积极影响。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一)中国与其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中国与其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见方程1、2)韩国与其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见方程3、4)

由方程1的结果显示,该方程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调整后的R2值为0.64,对于截面数据来说,拟合优度尚好。D-W值为1.988,说明不存在自相关。就各个变量具体来看,回归系数符号均与预期符号相同。除伙伴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两国的人口规模未通过检验之外,其他变量都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部分原因在于,影响一国国内居民对商品需求大小的因素有很多,CPI不能完全反映出伙伴国对进出口商品的需求状况。鉴于此,本文依次对方程1中不显著的变量进行剔除。为了分析EA变量对中国贸易流量的影响,最后在回归中加入EA变量进行测量,得到方程2。从方程2可以看出,伙伴国的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中国与其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流量将增加0.44%。APEC的促进作用较大,系数达到0.74。同时,EA变量的影响系数超过APEC,达到0.87。而两国的人口规模、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却不显著。也就是说,如果中韩两国建立FTA,将对中国的双边贸易流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并可能会大大超过APEC对中韩贸易影响的力度。这进一步说明,中韩两国间区域贸易协定签订的必要性和签订的长远意义。

(二)韩国与其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利用同样的方法,对韩国与其主要出口贸易国的相关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得到表1中方程3、4。由方程4可知,韩国与其主要出口贸易国的双边贸易流量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伙伴国的GDP总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双边贸易流量将增加0.41%;两国的人口规模乘积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双边贸易流量将减少0.38%;两国间距离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双边贸易量将减少0.61个百分点。这说明中韩两国对距离变化反应敏感。值得注意的是,变量EA的引入,使得距离系数的绝对值下降0.1个百分点。同时,回归结果显示,EA变量对韩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非常显著,系数达到1.78,说明中韩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后,会大大增加韩国的对外贸易量,促进其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