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时间:2023-03-21 17:18: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篇1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们无论是在工作、学习以及消费等方面都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从而使得一部分的电子商务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导致部分传统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的被淘汰。因此,传统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稳定的发展,需要积极的进行有效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创新。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从而实现管理创新与互联技术相结合,才能保持企业竞争的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管理进行创新,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促使企业管理向信息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帮助企业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企业资源的整合性和企业决策的有效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成效,对一个企业的管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应该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现阶段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有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与过去相比,在管理模式上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比较基础性的管理,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入挖掘其功能来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存在明显的形式化现象,技术使用还是比较单一。例如,企业在客户管理上,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让企业更加清楚地了解客户群体的需求变化,以便让企业的管理能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尽管有些企业比较重视互联网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但是在管理上存在缺乏系统性、智能化程度不高、技术方面十分薄弱等系列问题,使这些创新的管理模式没能给中小企业管理带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管理缺乏整合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但是,想要更好的应用“互联网+”技术,一定要对企业的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能够共同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但是,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实力不强,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不能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有机的整合起来,在管理上没有形成系统。例如,在企业的销售管理中,虽然使用了专业的系统进行业务的管理,但是没有将具体的销售业务情况进行专业的数据的分析,与公司的管理进行有效的融合,在企业的管理上缺乏整合性。

(三)中小企业缺乏互联网管理的专业人才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影响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越来越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中小企业互联网管理的专业人才储备还存在不足的情况。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企业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这就需要具有很强专业能力的人才。但是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缺乏创新性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无法有效防止本企业人才的流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例如大数据等这种新型的数据处理方式,在我国兴起比较晚,市场上专业人才短缺。使中小企业在互联网管理的专业人才的招聘上遇到不少的困难。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策略

(一)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调整。要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首先,需要在管理观念上有所改变,要求中心企业管理者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把创新的观念融入到企业日常的管理运营的工作中。其次,加强互联网管理体系的建设,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为企业内部员工与企业外部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交流途径,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加大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投入力度,提高企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二)提升中小企业管理的整合性

企业有意识的把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但是如果只是形式化,或者没有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进行信息的整合,提升中小企业管理的资源整合性,那么就无法有效的发挥互联网管理的作用和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决策的有效性。这就需要企业首先树立企业管理资源整合的观念,把这个观念落实到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其次,提升企业管理的系统化水平方面,通过加强系统化的管理,增加企业各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使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内容能进行有效的融合。比如,中小企业在开展在营销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和数据的收集,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分析,了解客户在使用公司服务过程中的态度和使用情况,把客户进行分类,从资金、公司的员工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给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获得更多的潜在顾客。

(三)储备互联网管理的专业人才

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的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要想对企业管理进行有效的创新,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重视互联网管理的专业人才的储备。在防止人才流失方面,中小企业首先要找出企业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例如,员工的工作压力过大,企业不注重员工自身的发展等。其次,企业可以根据了解到的原因,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可以从薪酬制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等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让专业核心的技术人员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在互联网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储备的方面:首先,中小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对现有的招聘方式进行创新,通过更多的渠道让应聘者了解本公司。其次,通过完善公司的激励制度,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最后,企业可以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来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在企业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努力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方式,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模式、企业资源的整合化以及互联网管理专业人才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管理方式的创新,为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6).

篇2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的一支队伍。然而,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绝对静止,民营中小企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规模的扩大, 其创建初期的某些优势可能变成劣势,某些有利条件可能会变成不利条件,某些动力可能变成阻力,若不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不排除重重障碍,民营企业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将难以发展。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1.家族式的管理组织,亲缘型的管理机构。在民营中小型企业中,大多以家族为中心,一个家族成员任厂长、经理,其他管理机构则分别由亲戚、朋友兼任,权力高度集中。这种以血缘、亲缘和以家为核心地位的基本特征的历史环境是家族企业制度存在的历史根基。

2.科技含量低,竞争激烈。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零散产业,如商品零售、服务业、修理、加工、化工、机械、养殖、农产品加工、装饰、广告等行业,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少。企业数量多且重复建设,竞争激烈且层次低。许多企业的管理尚停留在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阶段,随意性大,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资金短缺,经营的外部条件较差。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其原因:(1)企业家族性本质决定了家族式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单一性,单纯的家族所有限制了社会资本的吸纳和利用。(2)由于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取得银行贷款,即使取得一些,也是杯水车薪。(3)民营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和专门的法律保护,没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等,严重限制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4.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低,文化程度不高。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的业主,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初期自谋职业的社会闲散人员和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一般职工,乡镇企业的管理者大部分是原来的农村干部,这些人大多凭感觉和经验对企业进行经营与管理。

二、民营中小企业管理的创新

1.加强各项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各项基础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加强资金、成本和质量方面的管理。如在资金管理上,要充分利用国家对民营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尽量争取到资金成本较低的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加速资金周转,以较少的资金完成较大的营销任务。在成本管理方面,要降低消耗,少投入,多产出。要对产品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方面。在产品质量管理上,要实行产品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与严格的品质保障制度,推行ISO 系列标准。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资金使用制度,灵活调度资金,严格物资收发手续和保管制度,推行经营预算与计划管理等。

篇3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128-2

近年来,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占整个企业总数的95%以上,对GDP的增长贡献超过50%以上,其创造的产值、实现税收和外贸出口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岗位和包括服务在内的多样化产品。但与这些数据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困境却令人不容乐观,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可谓是“内忧外患,喜忧参半”。

一、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的挑战似乎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也让企业家以为只要这个“冬天过去,春天不会遥远”。但是我国中小企业本身固有的“顽疾”才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外部问题表现在体制不顺,社会服务体系滞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的市场;产权不清晰,发展缺乏动力。新的国际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中小企业。那么,中小企业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企业管理观念的落后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观念仍处于落后传统观念阶段,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十分薄弱;企业管理者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重政绩,轻效益;重粗放式经营,轻集约式经营;重资产管理,轻资本运营;重产品推销,轻产品营销;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产销率下降,库存积压严重等等。在管理方式方法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泰勒式”、“军队式”等管理方法。这类方法在企业成长的初期可能会有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它们具有的先天性缺陷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成为发展的桎梏。在制造型中小企业中,贴牌代加工的生产方式固然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但不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面临危机时往往抵抗风险能力极弱,目前珠三角地区大批企业破产就是最好例证。中国制造要想实现产业升级,摆脱处于世界供应链末端的不利地位,只有靠改善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二)企业战略定位问题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不需要战略目标,有生产经营计划即可,战略管理是大型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小企业需要有战略,即使是更小的企业也需要而且能够制定一个战略。伦敦商学院的G・哈默契(G.Hamel)副教授和密执根大学的C・K・普勒赫德(C・K・Prahald)教授曾深入分析了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他们发现,日本现在很成功的企业,如佳能(Cannon)、本田(Honda)、小松(Komatsu)等,几十年前还是后进的弱势的,根本不被福特(Ford)、施乐(xerox)、卡特皮勒(Caterpillar)大公司看在眼里,但日本的佳能等企业在当时就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这些企业在初期大多生产一些利润较低且被大企业忽略的产品,灵活地运用自身的资源,逐渐培养企业的制造能力,获取市场营销经验,强化内部的R&D 力量,最终成为大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佳能等公司的成功应该能给沉迷于仿制跟随名牌企业生产加工的我国中小企业一些启示。明确的发展战略对中小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了清楚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可以集中并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可以通过借助别人的力量等途径有意识地积累资源,进而降低资源不足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作用。

(三)企业缺乏合理的人才管理计划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长此以往,中高层人才不容易引进,而非家族成员中优秀管理人才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更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样就会导致人才流失,企业凝聚力下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自1982 年以来引进的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民营企业流失率为18.5%,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流失率民营企业已达到14.7%和33.3%。前不久,某大学社会学系对国内62家民营企业所做调查也发现,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次人才及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过5年。中小企业人员人才的频繁流动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困境,企业技术框架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有限,更无从谈战略核心目标。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点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经验及目前“金融风暴”所面临的挑战。中小企业要逐渐走向成熟,就必须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所谓管理创新,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资源以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活动或过程。在知识化、信息化时代,搞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理念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缺乏明确的经营管理理念,缺少现代管理意识,缺乏技术创新的自主精神。在面临急剧变化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快速有效的反应机制,中国制造遭遇信任危机和金融风暴影响中的被动表现都说明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不足,而提高竞争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创新企业文化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创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基于人的充分解放和全面发展、以知识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保守的传统文化造就了落后的、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限制了人们传播和与人分享他们自己的知识,以稳固自己的权利基础和生存能力。所以在中国,“棒打出头鸟”和“中庸之道”成为长时期左右人们观念和行为的落后文化。落后的企业文化不彻底改革,知识管理模式就难以建立,企业管理创新就无从谈起。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在企业精神、管理理念、企业形象以及产品、服务、效率和生产、流通、交易等概念和操作方面都面临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需要脱胎换骨的变革。管理创新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二)组织及结构创新

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管理组织创新,意味着中小企业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创建新的结构形式;要对组织内部成员的责、权、利关系加以重新构置,形成新型人际关系;要对原有的分工协作做出新的安排,以使组织功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管理者及劳动者之间共享,企业内部组织等级结构已不再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造就了一种崭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竞争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中小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于全体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企业采取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内部保障是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创新积极性,并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企业经营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此,需要通过制订鼓励学习和创新的制度,使“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终身学习”,全体创新、不断创新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组织行为准则。

(三)市场创新

规模较小、投入少、经营产品单一、技术装备简单,但适应环境能力强,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较为普遍的特点,因此中小企业要善于发现市场机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抓住经营契机,进行资金转移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小企业只有适应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网络化的发展,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巨变,网上购物成为新宠。网络营销日益成为开拓市场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的营销活动也要适应这一变革。

【参考文献】

[1]袁界平.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成因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5(02).

篇4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特征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中小企业只有16万家,尽管数量不多,但全国约有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市场活力,极富创新力,堪称中国创新型经济的生力军。与传统领域的中小企业相比,高科技中小企业产品具有成长性强、生产周期短、更新速度快、附加值高、市场渗透能力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面临着比传统中小企业更高的财务风险。由于科技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发明专利、创新技术和研发新产品等方面,不太重视企业管理,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意识不强。因此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5年,其中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重视技术创新,轻视管理创新这一现象表现严重,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管理生产效率,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造成的财务制度漏洞百出,风险影响较大,这些因素阻碍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之路。

1)忽略财务的管理作用。行业竞争的压力,发展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生产订单的首要问题,如何更好地宣传产品是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竞争压力下侧重于开拓产品市场,关注销售及利润的数字增长,只是应用了会计工作最基础的记账和披露信息的作用,没有重视到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应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企业管理工作只是简单地追求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被动。

2)财务制度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心在于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技术人员较多,而具备专业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员相对匮乏,普遍存在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监管和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制度,财务工作仅停留在对经济业务发生后的会计核算上面,对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做的很不够,并没有对会计信息的详细的分析,单纯认为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就是会计报表,各项情况已经反映清楚,没有意识到进行分析预测的重要性。

3)融资渠道狭窄、项目融资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投资趋于理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受到资金流的影响和制约。资金紧张已经成为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的绊脚石。其原因主要在于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单一、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透明度较低、抵押担保物不充足、无法确切落实担保主体、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使得其与银行的合作和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了项目融资的难度。

4)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不多,银行因其风险大和业绩不稳定等因素,不放心对其投放长期贷款。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通常取得的贷款多为一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研发产品和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对资金的需求具备长期性,因此一些企业就将短期流动资金借款用于投资回收期比较长的项目投资,在支付方面导致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发展危机。另外,在中小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相互担保的现象,进一步形成复杂的债务链,进而不断抬高整体的负债率,使得资金链条过紧随时可能出现断裂。

5)企业缺失凝聚力。对于科技型小企业来说,通常是由投资人和科技人员通过合作的方式成立,使得企业的所有者也是经营者,虽然经营者精通技术,但是却缺乏管理知识。这种企业一般采用个人集权的方式进行经营,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民主性,对员工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太注重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重视美化自身的外在形象,忽略了培养企业精神和价值观,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制约了企业的管理创新。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创新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培育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的凝聚力。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因而忽视了管理创新,从而使其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发展之路陷入困境。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要通过以下路径推进管理创新,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1)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企业形象。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树立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的全员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核心是财务管理,将被动服从式的财务管理工作,转变为全员主动参与的管理活动。第二,强化信用意识,树立企业信誉。良好的企业信誉,能够使企业获取优质的市场资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提供有利的帮助,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观念的更新,在企业管理中,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核心地位,积极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型中小企业想要改善其财务管理状况,就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就像企业的纲,内部控制像企业的网,只要网住了,企业财务就不会出大的问题。预算管理其实就是全员参与管理的过程,是指在企业目标指导下,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项目投资活动及财务活动的具体计划,是对企业各项资源和企业活动做的详细安排;同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对比预算目标与企业实际完成情况,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脱离预算的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目标。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制定一套程序和方法,加强财务管理创新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使其有效开展节流和开源来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3)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能够从银行取得信用贷款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要选择,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资金运作透明度低以及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从银行取得信贷具有极大的风险。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从银行取得贷款外,还应积极创造和利用其他融资工具,如通过典当、商业票据、应收账款、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进行资金融通,进一步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流畅性。另外,适当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出现的财务危机。财务预警系统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潜力。其中,反映资产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反映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主要应收账款周转率、产销平衡率。通过检测这些营运指标有异常变动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同时对企业存在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规避财务风险或降低财务风险。

5)筑建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凝聚力。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拥有特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发展的灵魂,就像夜间远航的一盏明灯,员工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就是这种企业文化的来源,借助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来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创立和完善自身的基本价值观,通过不断培育企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与社会和谐宗旨进行结合,最终建立起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筑建企业文化。

篇5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创新理论由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其“社会创新理论”里第一次把创新理论引入管理领域,认为创新就是赋予企业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企业通过在经济与社会中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获得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国外管理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ray stata将管理创新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相区别,指出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企业管理中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的问题。他认为管理创新是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与欧美国家依赖技术创新不同,日本是第一个靠管理创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提升了产业实力的国家。

国内关于管理创新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资源整合论。芮明杰把管理创新定义为创造一种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二是管理方法论。常修泽等人认为,“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更有效的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 “管理创新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把降低交易费用视为管理创新的目标;三是创新综合论。赵登华则把管理创新定义为除技术创新以外的各种创新,如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战略创新。根据这一概念,管理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即“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转”;“提出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其中,新经营思路和新管理模式要求对所有企业而言都是新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创新必须是可行的,并有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我国本文由收集整理中小企业在长期传统、固化的管理思想下形成了企业重制度轻文化、重物轻人、重有形轻无形等落后的管理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受自身素质所限,其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差。一些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凭借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摸索的市场经验取得了成功,但是仅凭经验管理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决策缺乏理性。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决策时更多的是凭借个人能力和经验来判断、决策,很少做周密、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这种缺乏理性的决策经常会导致中小企业盲目跟风,低水平模仿,没有充分考虑行业壁垒、市场环境和技术能力等因素,人为地造成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成功的奥秘在于善于战略创新且战略意图清晰。而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忽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划思考与制定。由于缺乏中长期战略目标,导致企业经营活动没有明确方向;发展战略不清晰,使得企业领导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设备更新、产品研发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缺乏投入,进而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技术基础薄弱,缺乏创新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甚至有些企业还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还有一些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中小企业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结果必然是难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加之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外来人才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常常是“合则留,不合则走”,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三、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1. 创新管理理念。“思路决定出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引领企业成长的导航灯。中小企业若想在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并且成长为一流企业,就必须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不断汲取成功者的经验,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思想,与时俱进地转变企业的经营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经济学家历以宁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受到冲击的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人才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土地、资本等物质资源的占有,而是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人才已成为21世纪决定企业价值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因此,企业应通过管理创新,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营造一个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尊重人才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之势;其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发展趋势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企业要牢固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断、充分地了解顾客需求,并通过提供一流产品、一流服务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要紧紧围绕顾客的需求加快产品研发和服务的创新,不断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更加完善贴心的服务。第三,要树立现代竞争理念。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企业要由竞争转向竞合,与同类企业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四,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企业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创新组织结构。企业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管理学家孔茨认为,正式组织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主要表现在指挥链、职权与责任的关系以及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改变过去那种产权模糊、管理薄弱、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缺乏协调相互脱节的局面。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并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和总经理(执行机构)之间相互独立、权责利明确,在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其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共享,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已不受管理制度的制约,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其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客户的能力。因此,这种网络化、扁平化和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正是未来企业组织创新的新趋势。

篇6

二、网络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趋势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理念是指导和影响一切管理活动的最深层次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行为、管理架构等。比如,以客户为上的管理理念之下,企业的所有活动都会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展开,无论是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配送等各个环节,都会做到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便利。反之,不注重客户的需求,认为消费者爱买不买,总会有人来买我的产品。如果有这样的理念,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来。因此,中小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管理理念方面的创新是不可避免地。而且,越是能抓住这一机遇,主动进行管理理念创新的企业,越有可能在网络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二)管理手段的创新。网络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独霸天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比如,现在的企业讲求精细化管理,但是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做支撑,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难度就会很大。再比如,现在的企业讲求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所有这些现代化实际上都要以一定的软件为支撑,而这些软件无论是开发还是使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现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企业需要了解产品投放市场后消费者的反应,需要了解同行的反应,还需要与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保持沟通,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手段也要进行更新。

(三)组织结构的创新。管理结构的创新也是网络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趋势之一。组织结构是组织各项职能得以展开的载体,不同的职位分布在组织结构上面,不同的人又分布在不同的职位上,一个职位上下左右的人共同协作,最终完成了整个组织的目标。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不断调整的,在企业发展之初,应用直线制的较多,简单明了,命令传达快,效率高。很快,出现了职能制,又出现了直线职能制,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目前,直线职能制应用的比较多。中小企业情况比较特殊,规模小、员工少、产品可能是单一且多变的,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其组织结构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在网络时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要进行管理创新,选择从组织结构入手也是不错的决定。

(四)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未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如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系统化管理模式等。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优缺点,没有完美无缺的管理模式。应用哪一种管理模式要依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能盲目效仿别的企业,也不能固守某一种模式。在具体的企业运营过程中,衍生出了企业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准时生产、精益生产、按类个别生产、优化生产技术、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重组、敏捷虚拟企业等。在网络信息时代,中小企业在竞争压力之下,也要保持管理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三、网络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路径

(一)要以实际情况为根本,循序渐进。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使公司运营的效率和效益提高,每个中小企业都在特定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公司拥有者与公司职员之间都有紧密的情感联系,具备强大的信任和凝聚力。多年形成的管理习惯和思维在实际运营中影响大,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够提高信息交往的效率,提高管理绩效,降低运营成本,人员的稳定性也有保证,进行管理创新时,必须要保证公司的相关人员理解并接受,先选择部分部门或市场小范围沟通调整,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循序渐进的调整,保证公司运营的稳定,为后续调整打下基础。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客户至上。网络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客户至上。中小企业本身消费者群体不是很大,在网络时代又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竞争。那么,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首先企业就要以人为本、客户至上。不管什么样的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如果最后产品卖不出去,那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没有意义了。因此,对于员工来说,中小企业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更好地吸引和保留人才。对于客户来说,中小企业要坚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从产品设计、产品销售渠道的安排等方面都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内部有了员工的支持,外部有了消费者的支持,那么,中小企业就会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网络时代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比如仅发达的信息技术一项就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企业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很多管理工作都要靠人工方式来完成。现在商场那么多,市场那么广,再靠人工的方式不太可行。有的企业就在企业和商场的销售终端之间建立了联系,那边产品一卖出去,企业这边就会显示出来,就可以及时地补货。中小企业也要逐步地运用这些技术。再比如,在日常管理中,要运用电子邮件、工作群等来通知事情,也会提高效率,降低中小企业的管理成本。

(四)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组织发展环境。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充分运用网络时代的便利,不断地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企业创立之初设立的组织结构可能并不适应企业现在的情况,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情况。那么,企业就要进行组织结构优化。在网络时代,一些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采用虚拟的组织结构。虚拟的组织结构已经产生了很长的时间,企业只做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比如产品研发和销售,而将其他的方面,比如产品生产交给其他的企业来完成。这实际上是充分地利用了比较优势,选择的合作伙伴都是业界内能够提供相对比较好的服务的企业。企业只拥有一些部门,和其他企业之间保持着联系,形成一个虚拟的结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种结构类型特别合适,中小企业的特点就是员工少、规模小,如果能充分运用这一组织结构就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五)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网络时代,中小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还要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由于激烈竞争、新的创新浪潮及高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出、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那么,中小企业如果想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就要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比如,中小企业要重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如果做得好,就能够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也能够与下游的分销商保持密切联系。与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减少原材料库存,压缩成本,与分销商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及时把握产品销售情况,为后续的工作做好准备。这里也要关注精细化管理,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确保企业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一个周期,需要不断地磨合,不断地适应,并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

篇7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 在管理思想方面,由于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是技术人员出身,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的训练,因而不太精通经营管理之道;加上这类企业受规模和财力等条件的限制,几乎不能外聘到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经理人,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容易陷入困境。

2. 在管理制度方面,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受产权不清和制度不健全之苦。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主要靠自筹资金建立起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曾经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安全感和获得公平的经营环境和优惠的政策而纷纷挂靠国有或集体单位,造成产权不清并进而导致责权不明和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此外,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会、分配、劳动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管理很不规范,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常处于混乱状态。

3. 在管理方式方法方面,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泰勒式”、“军队式”等管理方法。这类方法在企业成长的初期可能会有一定的成效,但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它们具有的先天性缺陷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成为发展的桎梏。

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

我国著名学者芮明杰认为,“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管理创新至少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基于这一观点,再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管理创新。

1. 走依靠技术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手段和方式。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受资金短缺、技术实力不足、风险防范能力弱、缺乏创新动力机制等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1)关于资金短缺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依靠自有资金滚动积累来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二是善于利用外部资金,具体办法有:争取科技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自然科学研究发展基金;申请国债贴息的政策优惠;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给予高新项目的低息贷款;出售产权再租赁融资;吸纳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争取上市发行股票债券筹资等。(2)关于技术实力不足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利用好并留住现有人才和招揽新的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企业具有原创性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财力允许并经过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进而消化吸收、改进提高,实行改进型创新;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与其他企业的联合攻关及加大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的合作来提高自身技术实力。(3)关于技术创新的风险防范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增强技术实力、搞好信息收集和创新项目的事前调研论证工作等途径来规避和降低风险。(4)对于主要因产权问题造成的企业缺乏创新动力这一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借鉴四通、联想等企业解决产权问题的成功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在时机成熟时果断地加以改革;同时,那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等手段来激发创新人员的创新激情。

2. 推动企业内部成员学习,探索建立学习型组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知识尤其有关技术、技能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要求企业积极推动内部成员的学习行为,建立 “学习型组织”。从整体上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中所有或一部分人共享的知识,如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共有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另一部分是个体成员的知识储备,保留在成员的头脑中,并可以再分为两部分:与组织有关并直接为组织所用的部分以及潜在的难以被组织调动和利用的部分。因此,为了使组织中的知识尽可能多地被利用和发挥作用,企业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扩大共享的部分。具体有两种方法:一是将个人先进的经验、工作方法和观念等广泛推广宣传,使之上升为共识;二是借助信息沟通过程和决策过程把个别、零散的知识综合加工成为系统知识。(2)扩大个体成员储备的知识。这一途径是基于“分配比例不变而总体增大同样能增加各分配方利益”的原理。鼓励企业成员学习并为之创造条件是该途径的具体实施方法。(3)扩大个体成员知识储备中能为企业所用的部分。具体方法是借助有效的激励手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改变个人对企业的态度和加大个体与企业的一体化程度。

3. 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制度,实施规范的制度化管理。鉴于目前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的仍是“家族式”、“泰勒式”管理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通过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来实行制度化管理。其实质是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其实施的前提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完善的制度体系并承认这些制度规范的权威性;其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克服了以往管理方式的随机性、易变性、主观性等弱点,使管理具有了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而且由于制度化管理依靠的是一整套严密而科学的制度体系,从而充分发挥了管理的科学性。但是,由于纯粹的制度化管理只强调规律、科学和理性,在实施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好以制度化管理为基本手段,同时辅以文化管理等其他手段。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控制手段,它起作用的力量来源于人们对于归宿感和认同感的需要。具体而言,企业文化是通过一套价值标准来规范成员行为的,由于惧怕受到其他成员的孤立和谴责等惩罚,企业成员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企业的价值观。这就使得依靠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可以弥补纯粹的制度化管理的不足,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平衡,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绩效。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找到为大多数人普遍珍视的、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的基本价值观,并将其与时代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汇与兼容,最终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将其用作一种有效管理手段。

4. 重视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实行人本管理模式。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拥有各种技能和技术的“知识工作者”,对这类人的管理具有特殊性。加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工作已不再单纯的是谋生手段,同时也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推行人本管理模式,在充分重视人力资源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围绕满足个体需要和促进个体发展来展开管理活动。一般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实行人本管理模式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其所能提供令成员满意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及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以满足企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2)通过多种形式的员工参与来激励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制、员工董事制,组建自律性工作小组等让企业中的人员在不同层次上参与管理的方法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被实践。(3)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来促进企业成员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所有人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工作需要和实现自身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保持和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也必须对其成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在岗教育培训、工作轮换、半脱产培训、脱产学习等是企业培训的常见手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培训方式。

5. 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针对产权不清这一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加快企业制度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即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如:财会制度、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等)以及企业的各种制度环境(如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职能的转换等)的统称。其中,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是企业制度的核心,需要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以四通、联想等为代表的一些科技型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各种类型的股份制企业是比较符合我国实际的解决产权问题的好方法。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在结合实际建立起明晰的产权制度后,企业的利益、管理者的利益才会清晰,企业才有长远的发展动力,进而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组建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关所有者、董事会、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表现为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其本质是企业产权安排的具体化,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制度归根到底只不过是提高经营效率的手段,其本身并不值得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制度建设应该从实用出发,应该着重内容,而不是纠缠于形式,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环境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既使已经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也不等于这一制度就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行为应该是时机成熟时的水到渠成之举,而不应该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盲目之举。

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进行第二次创业,它是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产业规模化、组织集团化、资产股份化、融资多元性、管理现代化、运营国际化为目标的群体创业实践。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技术创性为途径、以管理创新为保证,通过运用好这驱动企业发展的3只轮子来实现二次创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篇8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管理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最具潜力和最为活跃的群体,是国民经济中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主力军,普遍存在科技含量高、初期建设耗资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等一般特点,还具有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高风险性、获利能力强、竞争优势强、技术创新强等具体特点;但受资源不足的限制,也存在融资难、市场集中、生命周期明显、发展举步维艰等特殊的经营特点。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而言,其特征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规模和投资较小,机制和业务相对较为灵活,管理与生产成本低,满足市场需求的地区性与多样性,组织结构简单、职能缺乏明确性,管理创新上过于保守和盲目冒进并存,忽视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进,更加关注中短期目标,家长制管理作风明显,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或滞后。企业管理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不同程度和水平的管理创新,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成功。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缺陷,忽视管理创新及成果应用,创新绩效差

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技术权威、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合一使得其决策非常迅速及时,并能够以非正式的方式在企业得到认可和执行,如遇决策环境变化,管理者能够轻意更改之前决策,因而其管理具有明显的家长制作风,不受特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制约,不利于科学决策。也有一些企业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和激发创新的活力,将股权分散于各技术骨干,因其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容易产生“搭便车”行为或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造成管理控制弱,影响企业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基于“科技型”典型特征,企业主要管理者多是技术型人才出生,重视技术创新、强化科技,轻视管理作用、弱于管理;在实施创新管理的过程中,有时局限于只关注单一或有限的要素,未能有效整合与协同各要素,造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脱节化,创新管理片面化,从而束缚了创新绩效,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导致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效益不高或存活率较低。

(二)产品研发生产受限,情况复杂,管理控制弱

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产品研发设计模式上看,如涉及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企业围绕既有的核心技术,不断开展纵向和横向拓展性的研究和开发,往往前瞻性研究不够导致竞争优势削弱;如与配套企业合作设计,由于合作企业提供整体技术顶层指标,企业进行拆分细化为产品技术指标,则受合作企业影响较大。从采购模式上看,如材料进行自主采购,采购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企业利益能得到保证;而在进行指定采购时,是按各合作企业的具体要求采购相关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生产模式上看,如果企业产品种类较多,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的种类和供货量往往面临着较大变化,因此采取订单导向型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订单组织产品生产,成本控制难。

(三)营销受限,客户集中,市场风险大

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助大型企业的优势来发展自身,配合与大型企业取长补短,形成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共同发展的方式开展营销活动。从营销模式上看,采取直接面对客户进行销售,在国内市场,主要通过招投标或直接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得销售订单。带来的客户较集中,赊销政策难严谨,有效催收手段少,导致应收账款较多、兑现难、呆账率高。由于主要客户的相当集中,一旦一两家主要客户流失就会对企业业绩造成重创。而且有些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如遇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企业的市场占有、销售业绩和盈利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四)受限资金瓶颈,资金匮乏,融资困难,财务风险大

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风险防御能力弱,经营体制不健全,信誉度低,融资困难问题较为突出,一般主要依靠企业自我滚动发展,发展艰难;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不断增大,占比走高,同时人才待遇优,薪资水平也较高,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很难满足,面对企业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经营风险倍增。在已有较高资产负债率情况下,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外部融资筹集资金,?^续扩大的债务融资规模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资金瓶颈既约束了企业产能的扩大,又影响了企业在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的投入,影响企业收入,增加财务风险。

(五)资产浪费,投资效率低,营运能力水平低。

由于企业负责人技术出身较多,缺少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未把财务管理融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导致财务管理丧失其应具备的功能。部分企业过多存有现金,未及时参与生产周转,现金闲置严重;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迟缓,占比较高,资金回收难,严重影响资金周转效率和满足业务所需;部分企业不能科学合理安排,超限购置不动产,不能妥善应对经营资金需求,使企业坠入财务困境;存货控制也存在短板,发生问题没人追究,致使企业资金呆滞或损失,造成严重浪费。众所周知,同时具备“存货占比过高、应收账款高和资产负债率高”的“三高”已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负影响;造成企业“三高”的直接原因很多,企业营运控制弱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促进思路

(一)树立全面创新理念,尤其重视管理创新及应用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企业业务、人员、资产等方面的规模显著扩大后,在市场开拓、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及时完善与其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及时引入发展所需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才能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和业绩,才能促进其快速发展。因此企业要树立全面创新理念,正确理解管理创新过程包含的多种活动,不仅要重视技术创新管理、渠道创新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更要重视组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文化创新管理等。在树立先进理念的同时,企业要重视并加快管理创新的应用,优化配置创新管理各活动所需要素,促进要素间有机组合,发挥协同创新作用,不断摸索和改进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I持续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改善股权结构,优化治理结构,健全组织结构

企业要有效地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利于企业发展的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职业经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在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应构建股权多元化、股权制衡等治理机制监督约束控股股东;同时增加信息透明度,保证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有效防止大股东自利行为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充分重视管理与技术人才,可对此两类人才同时采用股权激励等方式,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要健全组织结构,积极采取与其他中小企业不同的管理创新模式,逐渐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统控全局,丰富和发展管理内涵,有效地协同与整合创新活动,充分挖掘各部门对创新管理的绩效潜能。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重新搭建企业组织架构,缩减信息传递层次,突破传统的管理层次过多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能够使指令畅通无阻、高效传递,提升管理效率。

(三)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客户群,创新市场

摈弃“以产品和厂商为核心”,片面强调规模化的生产模式等传统企业管理理念,树立“以顾客为基础,开放、共赢,融合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新管理理念。努力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客户群。借助大型企业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寻找并占领大企业没有发现或者无法灵活占有的市场,不断拓展目标市场来发展和壮大自身;联合众多中小企业,在共生过程中相互学习与交流,彼此借鉴,充分发挥各企业的自身优势,共同追逐市场经济的浪潮,实现在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中的整体价值扩大化,促进企业进行营销创新,扩大市场占有。

篇9

关键词 网络时代 中小企业 经济领域 健康发展

前言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也是以灵活多变的经营发展方式,在更加激烈的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拓展相应的生存空间,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都是在网络环境中,是处于一个共同竞争层面,所以探讨网络经济时代,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真正实现企业的发展创新,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网络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发展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发达工业化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网络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新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1999年,美国网络经济总额已经达到了5075亿美元,增加了大概230万人的就业机会,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经济发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国家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欧美、日本等国中小企业占的企业总数是超过99%,说明在网络革命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战略,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长作为产业技术发展政策的重点。

二、网络时代中小企业管理发展创新的趋势

网络经济时代,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呈现出很多新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呈现全新的发展模式。

(一)管理技术的发展创新

管理创新需要与网络信息技术完全融合,于是就出现很多企业管理软件,ERP和CRM就是其中的优秀的代表,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这些软件进行管理,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真正紧跟世界的管理思维,不断缩短大型公司在管理理念方面的差距,从而确保企业业务处理方面的能力,保证客户关系信息数据化处理,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相关的管理创新,并奠定基础。

虚拟化是计算术语当中最常用的词,引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其实质其实是借助外部的力量,真正整合内外部的资敌人,真正加强竞争优势,中小企业不具备经营所需要的开发研究、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的核心能力,那么就需要通过将劣势虚拟化,借助外界的力量去替换不同的劣势,使之与企业的优势形成相互配合,通过优势互补,有效地集成优势资源,真正创造出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利益互补。

(二)管理组织方面的创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本就灵活多变的管理组织需要有更强的适应性,首先表现在管理幅度更宽,管理的决策需要向客户慢慢靠近,也就是管理组织雇工平化,其内部横向的联系将会更多,按照相关的组织功能分工,慢慢实现“流程”和“网络”为导向的形成,形成功能团队和工作组部门的管理,也就是管理组织的网络化,所以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使不同中小企业之间能够按照相关的部门核心能力,形成专业的联系,共享其工作过程的控制和共同目的,也就是实现管理组织虚拟化。

(三)管理模式的创新

由于中小企业不具备经营所需要的开发研究、市场荣耀和生产管理等一系列的核心,所以必须要借助上下企业的密集多方向的联,采用互利和交互式的合作,进而共同追求相应的目标,有效地集成优势资源,对市场和经营快速反映,实现中小企业的快速配置、快速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这样中小企业可以不架建一个昂贵和耗时的设施,而是需要在原有的核心技术上,把各种合作企业真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赢利的供应链,节约投入,不断地加快管理的速度。

三、实现中小企业管理途径的创新

(一)实现控制到信息制度的转换

传统的中小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实施战略发展,如果设计了详尽的管理控制制度,那么虽然制止了企业内群体和个人的机会主义,但是在另一个方面也限制了员的创造性。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导致网络扁平化工作环境、虚拟经营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管理人员的控制能力,真正实现中小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员工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信任。

(二)建立相对适宜的管理控制制度

网络时代中小企业扁平化和信息化等各种管理的发展新趋势,相对于传统的组织变革,那么就会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没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就需要更加严格地保证组织、决策和激励等机制的配合,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主要包括对创新进度的控制、对创新实施的风险控制等等内容。

(三)建立信息化以客为上的企业诚信制度

网络时代,制度信任主要是以客为尊的管理理念,它是以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为基础,降低网络交易当中的不确定性,规范化交易的制度,克服交易双方不信任感,同时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更多相互了解的信息,中小企业更需要注重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所形成的重要作用,建立可以促进顾客信任的重要作用,建立相互促进的顾客信任制度。

四、结论

中小企业在接入互联网的时候,一方面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所以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弥补中小企业规模小、投入少,而且过于细分的弊病,中小企业战略优势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核心,中小企业具有沉淀少、转向灵活的特点,那么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会表现出更加强大的适应力。

参考文献

[1]吴迎春.中小企业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希望.人民日报.2011.10.

篇10

关键词:网络;企业管理;创新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经济仅仅属于部门经济的范畴,是信息产业中的一类部门经济,即指现代通信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网络部门及部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它的内容包括:网络建设的费用及收益,网络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网络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等。

笔者认为网络经济就是以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各种资源配置网络所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为基础,以网络信息为核心资源,以信息网络为主导工具,以经济全球化为社会基础,以经济结构的扁平化为组织形式的经济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二、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影响

(一)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

在网络经济的发展模式下,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站实现对产品的销售,这种销售方式不但成本较为低廉,同时在销售方式上也较为快捷。在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上,人员往往需要在营业场所进行推销或者是上门推销,这样无论在物力财力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消耗,由此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网络营销所带来的优越性。

(二)提高生产方式上的灵活性

由于目前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网络经济的影响,各个环节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这样的不但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同时可以在投入较少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对多型号产品的生产,这点对于中小型企业发展是最有利的,可以更为有效的实现对多样化市场的定位。目前在网络时代,由于新的创新浪潮以及更多高科技服务和产品推出,以及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依靠灵活的生产方式,不断生产出更有创新性的产品投入市场,这对企业的自身发展以及竞争实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对组织结构上的冲击

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它的最大冲击力是速度。传统的企业组织大多采用金字塔形的层次结构,信息集中于一点。中心人物决定一切。中小企业高层领导获取的信息来源于管理的中间层次,难以得到迅速准确的基层信息。

在网络时代,思考的速度、行动的速度和传递信息的速度都在加快,决策时用大多的时间反复思考或采取官僚主义的相互推诿,将有可能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企业组织结构要进行主动变革,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组织的扁平化趋势发展。

三、网络经济下企业管理的创新

(一)管理战略创新

目前,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已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新的竞争优势,表现为:首先,降低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任何中小企业都可以建立一个网站,以在线营销方式取代传统的人员推销或在营业场所等顾客上门的方式,对于许多财力、人力不充裕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成本低而省事;其次,突破信息垄断。传统的市场信息垄断在互联网上随着信息透明度不断增强而趋于消失,相比在传统信息不对称商务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而言,网络时代的中小企业不再屈居于大企业的阴影之下,利基市场份额将逐渐扩大。

(二)生产经营方式创新

1、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规模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数字化网络改变了一对多的关系和生产者的统治地位,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定制而“破镜重圆”。

2、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它的产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服务业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篇11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经济仅仅属于部门经济的范畴,是信息产业中的一类部门经济,即指现代通信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网络部门及部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它的内容包括:网络建设的费用及收益,网络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网络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等。

笔者认为网络经济就是以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各种资源配置网络所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为基础,以网络信息为核心资源,以信息网络为主导工具,以经济全球化为社会基础,以经济结构的扁平化为组织形式的经济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二、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影响

(一)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

在网络经济的发展模式下,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网站实现对产品的销售,这种销售方式不但成本较为低廉,同时在销售方式上也较为快捷。在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上,人员往往需要在营业场所进行推销或者是上门推销,这样无论在物力财力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消耗,由此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网络营销所带来的优越性。

(二)提高生产方式上的灵活性

由于目前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网络经济的影响,各个环节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这样的不但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同时可以在投入较少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对多型号产品的生产,这点对于中小型企业发展是最有利的,可以更为有效的实现对多样化市场的定位。目前在网络时代,由于新的创新浪潮以及更多高科技服务和产品推出,以及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依靠灵活的生产方式,不断生产出更有创新性的产品投入市场,这对企业的自身发展以及竞争实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对组织结构上的冲击

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它的最大冲击力是速度。传统的企业组织大多采用金字塔形的层次结构,信息集中于一点。中心人物决定一切。中小企业高层领导获取的信息来源于管理的中间层次,难以得到迅速准确的基层信息。

在网络时代,思考的速度、行动的速度和传递信息的速度都在加快,决策时用大多的时间反复思考或采取官僚主义的相互推诿,将有可能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企业组织结构要进行主动变革,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组织的扁平化趋势发展。

三、网络经济下企业管理的创新

(一)管理战略创新

目前,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已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新的竞争优势,表现为:首先,降低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任何中小企业都可以建立一个网站,以在线营销方式取代传统的人员推销或在营业场所等顾客上门的方式,对于许多财力、人力不充裕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成本低而省事;其次,突破信息垄断。传统的市场信息垄断在互联网上随着信息透明度不断增强而趋于消失,相比在传统信息不对称商务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而言,网络时代的中小企业不再屈居于大企业的阴影之下,利基市场份额将逐渐扩大。

(二)生产经营方式创新

1、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规模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数字化网络改变了一对多的关系和生产者的统治地位,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定制而“破镜重圆”。

2、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它的产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服务业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篇12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各种资源配置网络,所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

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经济仅仅属于部门经济的范畴,是信息产业中的一类部门经济,即指现代通信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网络部门及部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它的内容包括:网络建设的费用及收益,网络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网络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等。

笔者认为网络经济就是以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各种资源配置网络所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为基础,以网络信息为核心资源,以信息网络为主导工具,以经济全球化为社会基础,以经济结构的扁平化为组织形式的经济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二、我国中小企业在网络经济下发展的现状

1.网络建设投资不平衡

我国网络建设好的有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网络建设一般的有东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网络建设差的是西北地区。

2.网络经济的标准制定相对薄弱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相关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相对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因此网络经济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相对薄弱,大部分相关网络标准是从国际相应标准等同或等效转换来以外,由我国自主制定的、直接与网络经济相关的标准几乎为零。

3.观念滞后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网络经济给他们带来比大企业更为有利的机遇,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网络利用率低

我国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的程度参差不齐,应用极不平衡。大部分上网企业只是将一些基本信息如厂名、地址等挂在网上而已,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已独立的域名网址,开展其他网络营销活动的更是寥寥无几,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但却是空壳网页。网络对企业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5.人才素质不高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高层对企业网络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树立网络经济的概念。企业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具体操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深度的培训,复合型网络经济人才更是匮乏。企业员工的管理素质、技术素质难以适应网络经济模式下的变革。

三、中小企业如何进行创新

1.管理观念创新

(1)经营目标观念创新

中小企业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尤其是那些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导的企业,更应适时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及时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在生产方面,注意职工保障、社会环保等问题,将我们的企业改造成“绿色”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做到“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满意、社会满意”。

(2)产品观念创新

中小企业应发挥自己船小好调头、决策快、敏锐于市场发展变化的独特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投资策略,伺机开发新产品,而且应以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实行名牌产品战略,增强企业产品形象塑造、品牌推广、营销整合、售后服务等产品附加值方面的竞争力。中小企业同时应加强风险防范管理,产品时刻保持生产一代,试制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

(3)市场观念创新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竞争对手强弱等情况选择发展的目标市场。如今人们的消费需求向多样化、个性化变化,企业应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依据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同时变市场导向为创造市场需求,即营造时尚的消费氛围刺激消费欲望。尤其应重点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应开拓国际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占领更广泛的市场。

2.组织结构创新――圆饼结构

圆饼结构内部是固体的和确定的,而则是空的和不确定的。饼圈结构规定了组织的内核,由一些业务单元和工作人员组成,而连接的是市场环境、供应商、顾客以及与此共生共长的伙伴关系。饼圈结构的决策中心是董事会与总经理,若干部门或工作小组决定饼圈的四周,管理决策或命令由决策中心发散到饼圈的四周,再与市场环境、供应商与顾客进行业务联系。饼圈结构与金字塔结构相比,组织内部价值链(生产、营销等)直接与外部环境(市场、供应商、顾客等)进行业务联系与信息反馈,业务能力可自行复制、再生和扩张,提高了组织的经营灵活性与敏捷性。

3.生产经营方式创新

(1)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

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规模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数字化网络改变了一对多的关系和生产者的统治地位,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定制而“破镜重圆”。

(2)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它的产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服务业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3)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

虚拟企业有如下优势:有利于技术开发,有利于资源优化组合,有利于拓展市场,有利于共同筹资,有利于精简机构,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