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6: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个性化服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展都要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其特点是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社会经济日益信息化,知识和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首要推动力,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对于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针对个体用户需求,开展针对其用户特性的信息服务来满足用户的服务。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如何深化个性化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广大图书馆用户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将对知识管理与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1.1从管理对象看由“管载体”向“管内容”过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但在不同历史阶段有其不同的特质。在古代文献典籍即为知识管理对象,如东汉刘向、刘歆父子奉命收集文献材料与文献资源而编撰的七录、七略等均属知识管理范畴。但传统图书馆从对象上看,实质上是一种整体性的、宏观性的知识管理;现在,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不仅应当提供寻找书籍的简单服务,还应有能力向用户直接提供具体的知识单元信息服务——实现对知识的增值服务。这种从管载体向管理具体知识单元的嬗变,便构成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之趋向。
1.2从管理理念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隐性知识管理,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人现象的知识;关于自然规律和原理方面的科学理论;关于技能和诀窍方面的知识;知道是谁知道怎么做的人力资源知识。隐性知识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随着知识创新价值的提升,隐性知识与创新之间的内在相关性逐渐引起重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通过隐性知识的表述转化成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使馆员通过共享这个知识库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从而普遍地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信息与知识资源的能力。“提高最需要的人在最需要的时间得到其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的效率和能力”,显然,实施隐性知识的管理就必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图书馆引进知识作为检索点的信息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智力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极具生命力的产业,也是图书馆今后的努力方向,给图书馆带来的创造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
以一个图书馆的使用者角度来看,现在的图书馆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经常有读者检索不到他的需求,图书馆数据还不完备,图书馆究竟应该提供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最好的?举个例子,若图书馆能提供经济发展所迫切急需的知识,那么就算使用者在使用图书馆时必须付费,也必定有人愿意使用。如何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成为图书馆管理者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2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与个性化服务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对知识管理的同时,针对每个用户进行个性化服务,这是时代的选择。作为公益性机构的图书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2.1构建新的组织架构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对其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改进。传统的组织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型的等级链结构,其特点是管理上突出刚性,但缺少灵活性。上下的信息沟通,依此等级链逐级传递,这种信息交流的方式容易造成信息失真甚至阻塞。在竞争环境中,市场瞬息万变,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显然缺乏应变的速度和效率。为了保证信息交流畅通无阻,避免信息的失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并有效地实行知识管理,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组织体系——扁平型组织结构。
2.2建设共享的知识文化在知识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知识的共享。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共享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的社会效益,同时使交流的双方获益。当然,共享并不排斥给予知识提供者一定程度的补偿,即要在激励系统的建设中充分体现和尊重知识的价值。但作为组织的整体来讲,这样不但每个员工的知识能不断得到更新,而且整个组织的知识水平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提高了组织的创新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随之也增强了。
1个性化服务概述
(1)个性化服务,是相对于图书馆群体服务而言的,它是基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对信息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把这些整理信息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即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需求,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
(2)个性化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
①个性化服务的形式特征:服务时间上的个性化:用户在希望的时间和希望的地点能得到图书馆的服务并且用户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的个性化:用户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图书馆的服务项目。
②个性化服务的内容的针对性:把用户所需要的资源信息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与兴趣选信息资源,要服务人员把与用户个性要求有关的信息资源直接提供给读者,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资源和服务推送到用户活动第一线,直接融入用户的教学科研之中,服务到人,使服务更有针对性。
③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与用户沟通更便捷: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用户的信息特定需求而做,不仅提供给用户友好的界面,而且更能方便彼此之间沟通,这样的个性化服务主动性、时效性强。方便用户描述自己的需求和用户反馈图书馆服务的评价。
2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必要性
2.1教学科研环境的变化
对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来说,教学科研环境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信息交流和知识创造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环节和基本形态,正随着我国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正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科研本身的形式和过程。一方面期刊论文学术报告、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以及文献检索工具的利用和怎样检索需要的相关的资料和知识的方法,用户对这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时,这就需要图书馆的服务人员为这方面材料需求者给予一定的个性化服务。
2.2用户行为的变化
在学院里进行科研的人员及学生们通过网络获取资源已经行成普遍,传统用户上门来请求图书馆员查找相关资料的情形已经不多见了。服务到家,将信息服务融入教学科研当中已成为用户的强烈要求。有些用户甚至要求这种获取和利用不再对更加众多复杂的数据库和系统而是形成的逻辑整体文献。
3实施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措施
3.1启动个性化定制服务
图书馆传统的定题服务可以看作是图书馆手工提供的一种个性化定制服务方式,但限于图书馆人员的精力,其服务范畴只能局限于少数的重点用户,无法满足更多的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服务则能为图书馆提供自动化的个性化服务,即是按照读者个人的需求,定制特殊用户界面的个性控制服务技术,为用户个人搜集和组织信息资源。
3.2建立专题数据库
资源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基础,而数据库则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重点关注各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建设一批专业性较强的专题数据库,方便专业人员对本学科的成果、科研动态的掌握、利用。同时还可以采用引进数据库的办法,购买引进国内外各种数据库,丰富馆藏,弥补本馆在某些领域信息资源的不足,建立起个性明显,特色突出的数据库网络。3.3建立读者查阅记录档案,提供跟踪服务
读者的需求是开民个性化服务的风向标。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首先必须掌握用户的需求信息,图书馆可以通过对读者访问频次、读者借阅情况、反馈信息等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随时掌握读者的信息需求、查阅目标和阅读范围,总结和分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4开展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在线参考咨询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一对一‘的特点使读者需求得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满足,这个服务方式广泛地受图书馆界的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依托先进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经图书馆网站为载体。为用户提供基于电子邮件和WEB表格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满足用户在不同时间、地点提出的咨询。
3.5开展专题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
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一批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他们既了解文献信息,又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由于他们本身就是从事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检索方面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因此便于开展学术交流等专题性讨论等活动。
4个性化服务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和图书馆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1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和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高职院的教师和学生,教师上课用的参考书,教研课题和学生用的参考书主要依赖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与学院学科建设、实习实训课建设密切相关的信息主要依赖图书馆资源予以重点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配置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发挥素质增长率职能的先决条件,更是服务育人的前提和保障。
4.2个性化服务水平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努力开展个性化服务,为在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优质资源,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员显得更加重要。首先,在工作中要体现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要真正做到了解读者在学习中的需要,对师生读者体现了一种人文的关怀,以人性层面上去关心体贴读者,这要求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拥有人性化服务理念,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为师生创造一个便利、温馨的环境,提供应有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其次,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这要求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知识资源及分布,并具有分析、提炼和储存知识的能力。能够按照读者需求,从浩如烟海的资源中快速地搜集信息,综合、组织起来。加工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实施个性化服务,就是以方便读者,推动读者为原则,将工作重点和注意中心集中到发现用户需求和满足用户需求上来。逐步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服务体系由文献和加工整理变为以信息整合、知识重组为主体和参考咨询服务和定题跟踪服务,不断及时地研究市场需求。才能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实现读者与高职院校图书馆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通过回顾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最初起源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其工作实质传递着图书馆对读者的关注与尊重。然而,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似乎将个性化服务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渐已淡忘, 新技术装备下的个性化服务不能完全体现图书馆对读者的关心和关注,人文精神的缺失影响了服务效果。因此,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深刻理解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深层内涵,制定相应的制度,监督和推进个性化服务中的人文理念,充分发挥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潜在影响力,争取以个性化信息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进步。
一、信息化社会读者的变化
人文服务的实质是服务于人,所以在了解人文服务之前,首先要了解人。人文主义图书馆学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发展的,人也必定随着杜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读者群,不同时代的读者有着不同的需求。
从社会背景上来说,在今天这个以信息、网络和公共资源为轴心的社会平台上,图书馆拥有的传统文献资料和具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已不再是读者唯一的需求,人们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性、选择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图书馆也不像过去那样只是少数者的殿堂,它和人们的生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一个生存竞争和个性发展的时代,读者的类型越来越复杂。
从人的差异上说,不同的读者群体如学生、专业人员、休闲者,不同的读者层次如年龄、性别、职业、不同的需求类型如研究型、学习型、欣赏型等,无不需要我们去认真分析和研究。而且,同一读者群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又有着不同的需求,如求学、求职、业务考核、职称评定等不同阶段就有着不同的需求内容。此外,不同读者的文化素养、专业特长、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和研究能力,甚至智力程度,性格特征、心理素质都会显示出不同的需求特征。
我们再从读者需求的物质基础来看,从原始的体力劳动到工业革命后的机械化到信息革命的自动化、网络化,网络信息组织与传递方式的变化已使读者逐步适应了利用新技术处理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也就是说,网络技术带来及时、准确、形象、直观的信息财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提供与获取方式,也改变着读者利用文献的习惯与观念。综合型、声像型、电子型等文献资料的出现,打破了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格局,读者需求由原来的稳定性、集中性、开放性、社会化转变,读者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依赖也逐渐变为对网上信息资源的依赖。
最后,我们必须注意到,网络时代,“读者”本身的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的读者,已不是传统图书馆那种狭隘的本馆读者群体。网络时代的读者将逐渐消除“馆内”与“馆外”读者的区别,将逐渐消除地域概念、系统概念和单位概念的限制,只要是一个人,他就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利用任何一个公共的图书馆资源。因此,当我们今天谈到图书馆的读者需求的时候.不能忘记,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在研究普遍的、社会化的人的需求。
二、信息化社会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特点和要求
从图书馆服务发展过程来看,我们还必须对图书馆的“服务”含义有深刻的理解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对象的社会化
在数字化的文献信息交流系统中,每一个图书馆都是世界大图书馆网络的一个节点,所在网络系统内的任何一个使用本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人都是图书馆的读者。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必将由“图书馆读者”向“社会化读者”延伸,从有限开放走向全面开放;
(二)服务产品的多样化
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存贮技术的相互渗透、连接,从根本上改变着信息资源开发、组织和分布状况。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化信息资源,正成为图书馆资源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等机读型文献的出现,不论是文献的外部形态,还是文献内容的组织、表现方式,均不同于过去主宰信息传递的纸质文献。文献载体多样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收集电子数据库、光盘、纸质文献等多种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层次的读者需求。
总之,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相比,现代图书馆在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产品、服务效率、服务手段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了解这些变化和要求,我们就无法值得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服务于人。
三、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
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个性化服务产生的前提。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图书馆针对读者千差万别的信息需求提供相应不同内容的信息服务成为可能。个性化服务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环境下衍生出来的一种特色化的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化和发展。开展个性化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发挥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个性化服务能根据读者的个性特点及特定需求主动向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经过集成的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具体来讲,它包含个性化信息资源建设和个性化服务两个方面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
从图书馆服务由一般到个别、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深化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作出推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深化的结果,是图书馆服务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这也是图书馆适应社会的新需求而产生新的社会功能的结果。何谓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有针对性地满足各类型读者的不同需要。其实质在于讲究读者工作的服务艺术,注重服务质量,着眼服务效果,把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作为读者工作的基本目标。个性化信息服务原则是建立在对读者和馆藏文献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图书馆馆藏是一个多级别、多层次的动态结构。馆藏文献的内容性质有不同学科、不同类别之分;馆藏文献的形式有不同装帧和文种之分;馆藏文献的使用方式,有流通、参考、备查和保存之分。不同类型文献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特点,应予以区别对待。图书馆的读者及其需要,也是一个有层次的动态结构。不同成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以及担负不同任务的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不但是多级别的,而且是发展变化的,针对其需求同样需要分别予以满足。个性化服务从根本上说是实现图书馆不同社会职能所要求的,因而应当说,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产生和发展是图书馆进步的表现。
四、弘扬人文精神凸显个性化信息服务特色
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最能够体现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服务项目,它更应该关注读者个人的发展,尊重读者的个性需求。随着新技术在个性化服务中的加入,个性化服务应该怎样将这种对读者的特殊的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和发扬呢? 这是每个图书馆管理者和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个性化信息服务制度建设,保证人文精神的发挥
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制约服务的开展,新技术装备下图书馆人文关怀建设的研究跟不上实践的步伐,评判标准的缺失、制度建设不完善等是造关怀缺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认真研究人文关怀的服务理论,为个性化服务的评判标准提供理论借鉴,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考评个性化服务的效果,从服务定位、服务质量、人文氛围等多方面考察其个性化信息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发挥,激励个性化服务不断深化和发展。
(二)提升馆员人文素质,发挥馆员个性化服务的主动性
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部门,人力是不可缺少的资源。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执行者,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需要由他们来传递,馆员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能否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因此,图书馆要推进弘扬人文精神的个性化服务必须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将图书馆工作的人文服务思想纳入到馆员的职业培训中,依靠馆员充满责任心的主动服务,解读和开发技术系统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纠正个性化服务中出现的有悖于人文精神的做法,将集先进技术与人文精神为一体的个性化服务效用真正发挥出来。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人们价值取向差异极大,这也让图书馆信息服务实现个性化成为时代的要求。
一、图书馆信息服务个性化概述
(一)信息服务个性化内涵
所谓服务的个性化,又可以叫服务的个体化或者定制化,即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运用完全不同的服务来对待,其包含了服务内容上的个性化、服务方式上的个性化、服务时间及地点的个性化。而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就是要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及用户的个体特征,对其提供不同的信息,以实现信息提供内容和方式的个性化,以达到有效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满意的目的。
(二)图书馆信息服务实现个性化的必要性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机构,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行业的用户。这些用户之间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对文化的需要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用户个体应以不同的信息内容,分散传递给各个用户是很有必要的。
过去的图书馆,由于设施和人员的限制,在面对不同的用户时只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服务方式,向用户提供完全相同的信息服务。如今社会逐渐走向了多元化,人们的思想差异越来越大。例如致力于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和致力于追求财富的人,其需要的信息就完全不同,没有任何的共通性。即使是同一用户,其在不同的时期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譬如其单身时到图书馆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内容主要侧重于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而有了孩子之后到图书馆可能就偏向于儿童教育知识的获取。因此,共通性的信息化服务,层次相同的信息内容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图书馆信息用户的个性化和动态化需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不同的方式提供不同内容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可能。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个性化,创造出更为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信息资源条件,使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加满意,已经成为时代的共同需求。
(三)图书馆信息服务实现个性化的理论基础
从信息的本质层面上来考虑,信息是事物存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表述,是针对事物一种或多种属性的反应。换句话说,信息是就事物某一具体发展阶段、某一具体侧面、某一具体层次的属性描述,而理论性的信息则是对事物多种属性或属性之间的关联而进行的概括。事物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的属性本身就是存在差异的,信息本来就是事物个性化的表现形式。而信息的受信者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比如中文书籍对不懂中文的人来说就很难看懂,受信者的知识文化差异、心理取向差异、接受信息的目的差异都需要不同的定制化信息服务。
从信息对信息用户的有益性层面上来考虑,信息服务必须建立在其提供的信息有充分的利用价值之上。而不同的用户,面对同一条信息可以提取出的有用信息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信息服务的重点是向用户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内容,而不是向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内容。针对用户自身提出的信息需求,准确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并以用户能够获取并利用的方式将信息传达给用户,是信息服务的关键。
个性化其实还是一个哲学层面上的问题。在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就指出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统一,既有个性也存在共性。用户本身就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有机y一,而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更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有机统一,使两者之间的特殊性能够各取所需得到满足,是图书馆信息服务走向深化的辩证过程。
二、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情况
(一)我国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末,我国国家科技部就把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问题提上了日程。全国各大图书馆纷纷响应,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相关探索,已经初见成效。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图书馆一般都拥有自己的公共网络推广平台,将其信息内容分为很多类,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在网络中获取。图书馆的活动会针对不同的受众而展开,图书馆会根据用户的特点和需要,将活动信息分类推送给不同的用户。但是我国图书馆在实现信息服务个性化的道路上还是面临了很多的困难。
首先,图书馆要有效地展开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图书馆就必须先获取到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要接触到用户的一些隐私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还会对用户的一些与图书馆有关行为进行分析,这就导致图书馆掌握了用户的大量私人信息,确保这些私人信息的安全就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又一重大难题。很多用户也根本不信任图书馆有保护用户私人信息的能力,致使图书馆很难获得足够的有用资料对用户进行分析并将其分类,致使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都大大下降。
其次,我国目前在网络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存在很多的灰色地带,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时经常会触及很多在法律上存在纠纷的知识产权问题,从而使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发展之路受到影响。
最后,对用户的有效分类也是一个技术难点,我国图书馆现阶段没有专门的人才或专门的软件系统能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用户的特征以及用户的行为特征,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准确判断,目前对用户的需求判断都是探索式的,很难将用户的需求分得很细。
(二)国外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先进经验
发达国家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相关研究比我国要早得多,有很多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多年,效果十分理想。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1998年开发并使用的网络个性化服务平台MyLibrary系统,能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链接帮助用户整合其所需要的电子信息资源,并向用户推荐可能有用的新书。用户获取信息的全过程完全不用自己去检索信息,信息会根据用户特点自行找到用户。
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新书通知服务”用户只需提供用户协议,填写好个人信息,就能获得与自己的学习兴趣、研究方向相匹配的新书书目和其他媒体信息。
三、促进我国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建议
(一)让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我国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虽然已经在发展,但很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的用户对于为何要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以及如何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解并不深刻。这就使一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个性化仅仅成为口头行为,并没有实际行动,用户也不配合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一些相关活动。因此,让个性化信息服务进一步深入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心中才能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打好基础。
(二)加强对用户信息获取行为的探索
我国目前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大多只依靠用户主动提供信息来进行,但其实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即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信息、获得哪些信息、获得信息之后如何处理,更能流露出用户的个性化特点。图书馆应该对这一类信息进行收集并深度挖掘,掌握用户的个性化特点。
(三)开发并利用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
在网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利用网络向用户提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图书馆也应该开发出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MyLibrary系统类似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来实现对用户的“一对一”服务。
四、结语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已在稳步发展当中。虽然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但只要相关工作者一起努力探索,必能使我国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发展之路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