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6: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信息检索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信息检索论文

篇1

(式中Dmax=data[N-1],Dmin=data[0],N为数据个数)

二、基于HASH函数的二分检索算法HS

算法HS使用二个数组,data数组的元素data[0]~data[N-1]中存放按升序排列的N个数据,address数组的元素address[1]~address[N]中用来存贮经HASH函数转换后得到相同地址的数据个数。

算法HS

HS1[清address数组]将ddress[1]~address[N]都置0

HS2[Dmax中置最大值、Dmin中置最小值]Dmaxdata[N-1],Dmindata[0]

HS3[i置初始值]i0

HS4[求数据data[i]的HASH变换后的地址ad]ad

HS5[地址“碰撞”记数器address[ad]加1]address[ad]address[ad]+1

HS6[修改i]ii+1

HS7[比较i与N-1]若i<=N-1,则转HS4,否则转HS8。

HS8[address[0]置初值1]address[0]1

HS9[j置初始值]j1

HS10[求地址发生“碰撞”的数据在DATA数组中的首地址]address[j]=address[j]+address[j-1]

HS11[修改j]jj+1

HS12[比较j与N]若j<=N则转HS10,否则转HS13。

HS13[输入一个被检索的数据X]

HS14[对被检索数据X用HASH函数得地址ad]

HS15[确定“块”的下界low,上界high的值]lowaddress[ad-1],highaddress[ad]-1

HS16[在“块”内进行二分检索]在给定的下界与上界之间进行二分检索,若找到,则返“检索成功”信息,否则返加回“检索失败”信息。

HS17[本算法结束]

三、平均检索长度的分析

在本检索算法中,首先将被检索数据X经HASH函数转换出一个地址,根据这个地址将被检索的数据直接定位到相应的“块”中,然后在“块”中进行二分检索。因此通过对所有“块”内二分检索法的平均检索长度的计算就可求出本算法的平均检索长度。二分检索法的平均检索长度为:

下面我们来求本算法的平均检索长度。假设在N个数据均匀分布的情况下,经过本检索算法中HASH函数转换,每一个地址出现的概率相同,都等于1/N,因此,有m个数据转换得到相同地址的概率为:

(m=1,2,…,N)

参考文献[1]的附录中已证明:(1)

所以本检索算法的平均检索长度为(2)

由上式(1)和式(2)两个公式即可求得本算法的平均检索长度,其平均检索长度小于1.352(当N>100时)。

四、算法分析与实验结果

1.本算法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HASH函数可将被检索的数据X直接位置定位到相应的“块”(通过HASH函数转换后的地址相同的数据区间)中,再在“块”中进行二分检索。从而不再需要建立索引顺索表检索算法中的索引表,也就省去了索引顺索表检索算法中查找索引表确定所在“块”的平均检索长度。

2.此方法突破了HASH表的平均检索长度是装填因子(=(表中填人的记录数)/(哈希表的长度)的函数,而不是N的函数的弱点。

3.在理想情况下,即数据完全是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本算法的平均检索长度可达理论极限值ASL=1。即使是在最坏的情况下,当N个数据经HASH函数转换后的地址均相同,所有数据均落在同一个“块”中,其平均检索长度ASL也只会下降到二分检索法时的平均检索长度。

4.本算法对于均匀分布的数据是极为有效的,通过计算得出其平均检索长度小于1.352(N>100时),因此检索效率很高。

5.本算法中的步骤HS1~HS12仅仅是为检索作的准备工作,相当于初始化的工作,只需在检索开始时做一次即可。

6.实验结果。为了对本检索算法的检索效率进行验证,我们用VB6.0编写了本算法以及二分检索法的程序,将二种检索算法的平均检索长度进行实际测定,实验中所用的数据由VB6.0的随时函数产生,数据的范围为(0~10000),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VB6.0程序二种检索算法平均检索长度对比表

篇2

2文献检索课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增强信息意识、提高检索与利用信息技能的方法课。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应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的文献信息意识;二是使学生具有检索文献的技能;三是使学生具有分析、加工、评述、利用文献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4]。我国的信息素养概念是从文献检索开始的,文献检索课是我国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文献检索课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1通过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目前情况下,文献检索课通常是以“问题”“事件”等作为课堂的切入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解决某个问题或了解某个事件的思路来学习如何分析自身的信息需求,如何对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搜集,如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分析甄别。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站在讲台上传授信息检索技能,还在引导和协助学生对其所学专业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

2.2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文献检索课不仅仅是对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介绍和讲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文献检索课的上机实习通常要求学生就某种选题进行信息的查找和搜寻。从分析选题的信息需求,到确定检索策略,到资料的收集、阅读、分析判断,到最后完成一个选题报告,在整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及自学能力。通过对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自己在自学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学习不再只是抱着书本看,遇到问题也不再只会问百度了。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网络搜索引擎、各种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从而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学术水平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取得迅速的提升,这也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之一。

2.3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在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中可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在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讲授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做到不轻信流言、不传播谣言,做个有道德的信息民众。在论文写作的讲解中重点讲授在撰写论文时,如果引用他人观点等该如何添加注释、如何标注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并向学生介绍如何界定引用和剽窃行为等。通过这些学术规范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且文献检索课还可以通过专利知识教学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通过具体案例强化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修养。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70-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具备收集、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文献检索是一门培养大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进行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筛选、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检索工具及网络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学术数据库来查询、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资料信息,属于一门素质拓展课程。文献检索课是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及形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种适应社会信息环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觉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知道如何寻找和利用有用的信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有用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和应用的能力。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存在的不足,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通过文献检索课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

综合各种解释,信息素质可理解为:能够恰当理解信息,并能准确查找、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1.信息意识淡薄。据调查,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有相当多的学生根本不清楚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来检索本专业的文献信息,更有甚者信息需求也不清晰。只有较小比例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上述现象可以看出当前大多数学生信息意识非常淡薄,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总体水平偏低,需要加强和提高信息素质教育。

2.信息技能较差。大多数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的书本知识,忽视了相近、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基本不会查看与专业相关的图书、期刊、研究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档案资料等。有些学生甚至在学校期间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没有借过一本图书。对于当前普遍使用的信息处理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等,大多数学生只是处于基本会用的水平,能够操作较为复杂命令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不能对所做课程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排版。多数学生不善于利用电子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资源,大学生上网人数比例很高,但能够真正将网络作为一种获取资料信息数据的重要途径及手段来进行研究、学习、开发的却屈指可数。

二、加强文献检索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文献检索课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交流的原理来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检索课不断地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新内容,是目前我国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面对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存在的不足,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改革创新,以更好地完成增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任务。

1.加强信息意识引导。信息意识淡薄导致文献检索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文献检索课没有兴趣的现象。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获得专业相关信息有较高的期望值和兴趣点,文献检索教学应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体现文献检索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开展文献检索的途径,为他们今后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研究报告、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研讨会、开展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利用示范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他们的信息素质。

2.改进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类学校授课基本普及了多媒体教学,但很多采用乏味的PPT形式。针对文献检索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演示如何进行网络检索及光盘检索,让学生生动直观地学习,可收到极佳的学习效果。另外,可以把图书馆相关的馆藏资料及检索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同时可开发多媒体软件或网页,把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内容辅导、实习例题、教学讨论融合到网页中,利用电子邮件或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互动,将教学安排信息到网上,通过网络解答疑问,布置与批改作业。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模式为“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信息获取者,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采用“Engage参与”—“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释”—“Elaborate提炼”—“Evaluate评价”的“5E”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景或问题,让学生参与研究与思考,主动去查询、获取有用的资料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文献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往往会安排较多的上机实践课时。由于教师及学生对上机课不够重视,加上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不力及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等原因,往往使得上机课达不到真正的实践目的。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改变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设置一定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查询、获取相关资料;也可布置本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查询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或者让学生提前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让学生查询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带着目的或目标去上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及实际需要,探索多层次、多样化教学模式,真正使其成为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综合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水平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课程。同时要加强创新,不断促进文献检索课的发展,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文献检索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定位,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明秋.“文献检索”课“5E”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17-19.

[2]任萍.《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3):106-107.

[3]干林,王敏.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4):302.

[4]孟桂荣.文献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途径探究[J].现代情报,2009,(5).

篇4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决策,必须依赖对市场信息精确、规范地了解和掌握,才能科学地制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的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地应承担收集整理市场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神圣职责。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市场监管执法第一线,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从信息渠道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处在“源头”的位置。由此可见,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

2、科学的决策,则要从上到下的贯彻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主要任务,基层工商所此时则是“总装车间”的角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这里才能得到体现。经济学有一所谓的“木桶理论”,木桶盛水容量的多少并不取决构造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恰恰相反。

二、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现状

1、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在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素质这一方面,还远远跟不上信息化时展要求。

2、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必将是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既然是改革,将牵动利益格局的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思维的历史惯性以及利益关系的牵制,其反作用力仍十分巨大。

3、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造成的经济落后、偏远地区,严重的缺乏人才、缺乏经费、缺乏“优惠政策”。

4、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人文环境。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有人误认为购买计算机、研制或推广软件和建数据库是信息化的全部内容。确实,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这些仅仅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更重要地是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用方法、长远目标及规章制度。

三、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

监管模式的改革,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反过来说,计算机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必须得到合理的运用,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传统的监管模式甚至不能适应这种技术要求。因此,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监管模式改革的进程。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监管模式改革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城区工商所,今年一月使用计算机管理,(仅仅是一个单机版的收费监控软件)结合监管模式的改革,收到了如下的效果:(注①)

1、适应了转变监管模式、实行市场巡查制的要求,解决了“轻管理、重收费”的矛盾;老实讲,收费问题一直是压在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心头的大石头,收费工作占据了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工作的大量时间和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使用监管应用软件,结合实行监管模式的改革,就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可以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一是工商人员“上门收费”和经营户“上门交费”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营户到大厅交费,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法规政策所规定的交费义务,交费交的心服口服;二是力求做到定费的公平和准确,尤其着力于公平。“民不患寡,患之不匀”,避免定、收费的随意性。采取外勤巡查核定,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然后录入计算机数据库的制度,杜绝了收人情费,尤其是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堵塞人为造成规费流失的漏洞。“公生明,廉生威”,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群众中的威望,树立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市场巡查制的有效实施,全面了解掌握所辖范围的动态,及时合理制订对策,下大力气扫除死角。四是加强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经营活动,保护合法经营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水养鱼”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则招来了更多的经营户,增加了费源。如此下来,仅统计这个所在今年一至四月份的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了二十万元,增长了四十八个百分点…尤其有意义的是,对外勤巡查人员不下任何收费任务指标,而是强调在监督、管理、服务上多下功夫,收到了“重管理”,管理上层次;“轻收费”,规费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效果。

2、解决了内部分工不匀,所谓的“工种”好坏的问题。传统的监管模式一般是根据“六管一打”的业务区分来安排设置人员分工,上级机关有多少科、股、室,工商所就设置对应的组、室和“专管员”,且不说因用工不合理造成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问题,单就谈完成上级下达的收费任务,工商所一般都要分解到各组,个别的甚至分解到个人所产生的弊端。如市管、个体有收费"阵地"的就可以轻松完成,为什么?有收费任务只要简单地往经营户头上加上去就行,甚至还会滋生腐败;而注册登记、商标、广告、合同有收费也是有硬性规定定死了的;而经济检查、消费者权益保护只出不进,只有打“游击”;还有些“工种”比较辛苦,有些比较轻松,大家谁都愿意分到好“工种”;还有业务交叉部分,有利大家抢,无利互相推,由此引发的矛盾牵制了所长相当大的精力,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市场巡查监管模式实行区域巡查、路段管理,同人同岗同责,责、权、利高度透明,不给“黑箱操作”留有余地。每一个同志因为要接触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业务,需要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密切配合,同时又深感功力不足,自觉地充电加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对提高自身执法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有深切的紧迫感。

3、效率的提高增强了监管力度,加强对违法现象的查处(尤其对公用事业的部门垄断、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和环境保护等密切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切身利益的违法现象的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得到占大多数合法经营户的支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优良执法环境。尤其是在目前企业改制、下岗工人较多,国家需要安定团结的局面情况下,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来说,有着重要政治意义.

4、监管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工商所前沿指挥所的作用。市场巡查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使指挥员(所长)能全面掌握和及时处理市场上发生的各种情况,动态的对市场进行监管。保证执法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尤其对处理紧急突发事件,贯彻落实上级重要指令有快速反应能力。对消除“中梗阻”,保证政令畅通有重大的意义。

5、以上各方面的变化,计算机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实现信息共享,工商所电子经济户口管理薄建立,使我们能快捷、方便、准确地分析、处理监管对象的信息,使我们的监管和服务更加科学、合理、合法、规范,并消除了管理的“交叉盲区”;二是应用软件的运用,有效地遏制了办证、收费的说情风,制止了办人情照、收人情费的现象,加强了廉政建设。这里举一个办公电话费控制的例子加以说明,曾几何时,为了控制办公电话费过高的现象,把办公电话拆下,锁在抽屉里;也有用铁匣子锁起来,效果都不是很好,后来,用有微电脑程序的话机,每人发一电话卡,原有的问题迎刃而解;三是办公效率的提高,例如欠费统计,由于手工操作费时费力,尤其是电脑非常轻松就能解决的分区、分段、分行业等排序功能,手工操作出来后,因变更或歇业等原因,已是时过境迁,造成规费流失。使用计算机监控后己基本解决;四是对提高人员素质有极大的促动作用,尤其对基层工商所所长会有更高的要求;五是上级领导可随时调阅数据库中的数据,便于对工商所工作的准确指导和及时纠偏。加强了对基层工商所的领导。

分析这个个案的目的在于想说明,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对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事关重大!这个个案虽然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从一滴海水可以看到大海,可以想象,按照省局的规划,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到位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效能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办事效率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小政府、大市场”趋势的发展,我们在工作中将越来越多地面对人员精简和任务加重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仅仅依靠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从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入手;二是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计算机是不讲人情世故的,它总是严格按照规定好的程序运行,这就给我们利用计算机程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造了条件;三是提高队伍素质。计算机、网络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的科技精华所在,经常和这些先进的技术工具进行交流,学会利用它们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是提高我们干部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捷径。工作职能是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如果完成得好,甚至能够超额完成,那么就会赢得政府和群众的信任,就会把更多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的职能和业务范围就会增加。要想不断地超额完成政府交托的任务,仅凭干劲、觉悟是不够的,还要努力掌握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有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一个人就可以干以往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工作,而且还能干得更好,这样我们才有精力去拓展职能。

特别要提到的是,计算机有这样的特性,可以把现实生活中合理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写进程序,固定成一种模板,(编制成应用软件)极易推广运用。推广技术的同时也推广了先进的管理经验。

把满足监管模式改革需求,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及时推广运用。换句话说,把监管模式改革的成功典型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推广运用,将对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基层工商所应用软件的开发与运用

1、在工商行政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方面,我们认为,在设计编制软件前,要充分考虑具体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软件要在规范和合理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地贴近现实,即为,软件跟着现实走;软件编制后,具体工作则要根据软件来规范安排,则为,现实跟着软件走。在具体运用方面,-、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比如系统的维护、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权限的分配等);二、要有一套与软件设计的管理流程相适应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三、新的监管模式的实行,必将与旧有的管理模式及一部分人的惯性思维和观念相冲突。所以,应用软件投入运用本身就是一项改革,是一个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的过程。需要逐步转变观念。更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软件的运用要比软件的编制艰巨的多。好的应用软件只有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2、基层工商所软件开发人员,对工商所的工商行政管理日常业务自有切身体验,这对开发应用软件所必须做的前期工作(沟通客户需求的环节)是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正因为身在基层,对上级关于开发应用软件有关精神和具体规定不能及时了解与掌握,对软件开发的终极目标不能很好地把握,难免是“游击队”的风格。软件的开发只能是“手工作坊”式的制作。应开拓思路,如采取课题研究之类的多种方法,会有更好的效果。

3、优化软件开发的外部环境,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要大力培养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工商行政管理业务方面的人才,还要有一套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4、网络版的软件和单机版的软件的关系。毫无疑问,网络化是趋势,单机版是补充。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软件的研制亦是如此。网络化是目标和方向无需多说,只谈单机版的问题,因为各地还有这样那样的个案需求以及基层工商所需求变动较大等因素,单机版软件较容易提出好的解决方案。此外,还要考虑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所以,要采取实事求是、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做好网络系统开发的同时,做好单机版软件的开发。

5、充分考虑以先进的监管模式为“模板”,开发工商行政管理应用软件。

五、结束语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长远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握机遇、齐心协力,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建设努力奋斗。

注①详细情况见宜春市袁州区工商局城北工商所长张炜在江西省工商局第二期全省工商所长培训班上发言稿《转变观念,勇于实践监管模式改革创我所工作新特色》

篇5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着重大变革。信息技术(IT)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不可阻挡的魅力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一个以知识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为特点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近两年来,“信息化”更是成为中国IT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被列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与此同时,国家为制造业信息化下定决心:“十五”期间,要投入上百亿元。建立203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以期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由现在的l5年缩短为l0年。那么,什么是信息化?企业为什么要搞信息化?企业应该怎样去实现信息化?

1企业信息化及其总体目标

1.1企业信恩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原材料供应、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装备信息设备,建立有机联系的、快速反应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并保证其高效运行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深入开发和充分运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研发生产及管理等各项活动的水平和效率,科学、高效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的结合。目的是辅助生产过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体现为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的采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以及在设备、生产线方面大量采用单片机、微机进行控制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硬性的生产力的直接提高。

(2)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体现为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资源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电子商务等。其目标与结果体现为软性的思想提升与管理自动化。

综观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通常在第一个方面做得较好,而在第二个方面往往做的比较欠缺。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更多地考虑如何把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结合起来。

1.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基石。在当前条件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通常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有效利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拓展,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和优化利用物料流、资金流和知识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质量保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市场和客户,不断优化企业、产品、服务、成本、环境影响和知识创新等目标体系,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经济目标的快速实现。

2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必然的选择

人类社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时代以来,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O世纪30--70年代,企业通常以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主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追求产品规模效益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以基础制造结构控制为核心的传统制造战略是当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产能计划与设施规划、作业计划与库存控制、生产活动(动作规范、工艺、零部件)的简化和标准化、分销体系的形成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MRF(物料需求计划)等企业信息化单元技术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

70-80年代,传统制造战略已难于更有效的提高制造企业竞争的绩效,全面质量管理(TQM)、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准时制生产(JIT)等以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单元为对象,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组织进行持续、渐进改善的制造思想和管理方法相继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此期间,CADI,CAM得到了广泛应用,MRF发展到MRFII(制造资源计划)并与JIT集成,形成MRPII和JIT混合运行模式,部分信息化单元技术日趋成熟,并成为以生产流程控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战略的主要技术平台之一。

8O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竞争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组织绩效的改善、生产与开发流程的集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产品研发与制造的集成、产品研发与市场的集成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逆向工程(RE)、快速制造等现代产品开发与集成哲理和技术手段开始在企业实施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市场活动、开发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集成,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经营战略实施重点逐渐由生产制造转向产品创新,基于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产品创新战略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心。

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企业合作、并购行为,全球制造资源正处在广泛的整合和优化过程中,基于Intemet/lntranet(因特网,内部网)构架的企业动态联盟和虚拟企业组织正在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逐渐从内部价值链转向外部价值链,企业资源计划(ERP)、协同产品商务(CPC)、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必然的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与工业化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2l世纪初期,我国妻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必须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对于承担着国防事业建设重任的军工电子企业而言,面对国防的迫切需求和多品种、短周期、小批量的需求特点,改变传统管理方法,采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3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信息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如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等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广域和开放,人的行为与经营流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人机系统,形成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效性,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3.2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优化

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多层次、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信息技术的扩散与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及组织结构创新。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促进了组织成员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3.3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信息化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通过企业资源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信息及时传递及商务智能,在信息化平台上,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生产经营活动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了生产计划的可行性、生产能力的均衡性、生产控制的可靠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成本。

3.4电子商务的基础

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即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所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产品发送、运输,建立企业动态联盟、组建虚拟企业等。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4.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当怎样做

4.1企业信患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

(2)从企业实际出发,不盲从,也不保守

(3)信息化战略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4)总体规划与分期实施做到“顾前瞻后

(5)选用合适的软件: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

(6)组织结构重组

(7)业务流程创新

(8)注意lT人才培养

(9)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

在进行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从思想观念上转化提升员工的管理思想,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和管理体系融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体系的变革。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由信息技术、业务、管理人才组成的项目队伍,参与项目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以我为主,在不断的思想冲突和交锋中,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最终才能真正成功地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

在上述应对策略中,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应当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多等级组织结构,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的特点、适合企业员工参与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的要求。企业应当依据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管理集中化、组织单元间的协调市场化的原则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并按照价值流重新构建企业业务流程。下面谈一谈这两个重要环节的实施。

4.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1)组织结构扁平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使很多中间管理层次失去存在必要;同时,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其所有的部门及人员应充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相关信息,更直接地面对市场,这也要求企业尽量减少中间结构。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突出特点是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反应更加灵敏。

(2)组织管理集中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企业规模多大,由于信息交流的畅通,都可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因此解决了分权式管理所造成的事业部之间职能重复、资源浪费、规模效益降低、无法面向顾客实施统一服务等弊端。组织管理集中化的好处是组织同时具有分权组织的灵活性及相应能力和集权组织的基层控制能力。

(3)组织单元问的协调市场化。网络技术的运用使企业能将那些为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需要而进行的彼此衔接的活动联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其运作更直接、更快;同时,为保证各环节的活动在组织单元中顺畅流动,通常运用内部价格、市场及类似市场的机制来协调组织单元问的活动。

(4)职能部门任职方式的改变。信息化使得沟通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管理的基本职能、任务与责任并没有改变,但是网络化组织中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将发生改变。职能部门作为企业销售、生产、财务、人事等职能中心,要根据企业目标,组织跨职能的任务团队,并参与到团队工作中去,使任务队透明度增加并为各任务团队提供支持与协调。

4.3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1)明确流程再造的目标

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以追求顾客最大满足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订单为凭据,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

(2)按价值流构建企业业务流程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按价值流重新安排企业业务流程,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重建。

“价值流是指企业内相互衔接的、一组能为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提供结果的一系列活动。每一个企业中都有一连串工作活动将特定结果送给特定类型的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内部的或外部的),为此创造一定价值。这一连串活动经常分散在企业的众多部门和职能领域,在传统模式下,环节多、速度慢、效率低;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帮助下,经过合理设计,这种局面得以彻底改变。因此,寻找或重新设计企业的所有“价值流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的所有活动对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的要求做出最迅速的反应。

企业依据“价值流重新设计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企业所有价值流,明确每一价值流的顾客,分清每一价值流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每一个价值流都有自己的目标,且应该以顾客为核心,以满足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为直接目的。

第二步,每一个价值流活动由一个授权小组承担。由于小组的工作重点完全集中在价值流顾客的需要上,因此可以尽可能简单、直接地完成工作。每一个价值流都有一个“所有者和一个“支持者。“所有者的工作重点是价值流的日常运行;“支持者则保证价值流与企业整体战略及目标相互联系、协调。“支持者往往由职能部门的最高管理者担当。

篇6

中医药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就目前科技文化的发展现状而言,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于中国医药事业当中,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这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也要求加强中医药信息的学科建设。

(1)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年轻学科,中医药信息这门课程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一些高校已开设的中医药信息课程主要包括:“中医药文献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公共卫生网络信息资源”、“医学网络资源利用”、“现代图书馆利用”、“医学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在医学中应用”、“医学软件设计”等课程。

(2)中医药信息学是中医药学科体系的一个新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科,它的发展充满包容性和进步性,不断地吸收着先进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将其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的交叉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在中医药信息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又要对中医药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的不断发展。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行为与运作越来越趋于规范,市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只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产生于企业管理系统中,并以管理当局的名义向外披露会计信息,对其可靠性、真实性负责。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了解并监督企业管理活动,作出相关决策。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

首先,会计信息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会计信息市场也存在信息不完整,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存在着不真实、不相关的信息。动因表现为:利益驱动,会计信息提供者故意造假和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会计核算程序误差造成信息存在差异。(2)信息使用者不成熟,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会计信息使用不充分,经验管理、投机心理严重;二是信息反馈不力,使会计缺乏一个有序运行的会计信息市场。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由企业编制,并向社会公开的。会计信息表现为一种公共产品向广大的信息使用者免费提供,会计信息具有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的特点。这样会计信息提供者无法通过市场出售其产品,也无法收回成本,取得利润,甚至有时会因提供真实信息而遭受损失,从而失去了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积极性,造成目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就会计信息而言,其向外披露后,会对其他公司和个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广大投资者的影响可说明。这使得披露真实信息的公司也逐渐地只披露利好的信息,而隐藏不利的信息,粉饰会计信息。这样社会资源不能优化,市场没有效率。

其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也影响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市场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否遵循了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则,是否真正成为市场环境下的能动主体。在会计信息市场上,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调控者,是会计信息的最大使用者,以及国有银行、作为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者、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等等。而市场有效性的一个表现是通过“无形的手”的作用,达到某种利益的均衡。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在市场失灵时介入市场。而政府的多重身份必然会顾此失彼,无法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资本市场的信息需求者主要是大、中、小股东。大股东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最迫切,由于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特殊,大股东对公司一般有绝对的控制权,董事会基本按大股东的意志进行决策,大股东就会蜕变为信息的制造者,不再是本来意义上的会计信息需求者。这样导致会计信息市场不能按照市场规则来运行,会计信息需求者又不成熟,使会计信息市场没有了强有力的监督者,会计信息也就不会透明。要根除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需借助市场的力量,形成对会计信息的强有力的监督,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如何构建与完善会计信息市场

培育有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应有作用,应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为各种所有制服务;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胜劣汰的作用;坚持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广大股民的监督作用。从而尽快建立起有效的资本市场,培养理性的投资者群体,促使有效会计信息市场的形成。

1.强化董事会职能。发挥董事会的集体决策作用。从制度上保证董事会职权由董事会行使,而不是董事长个人行使决策权。使董事会相对独立于公司控股股东及经营者,保证董事会独立判断公司事务、决策公司经营。明确权责,保证董事履行勤勉和诚信务,有利于强化董事的责任心。

2.要培育建立职业经理人才市场,上市公司所有者对经理层的选拔、录用、解聘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必将促使经理层努力经营,抑制操纵会计报表的行为。

3.完善监事会功能。监事会成员应该具备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应具备行使职责所必备的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坚实的知识背景与专业能力应具有互补性。以便及时作出判断,并将所形成的明确意见传达给董事会和管理层。监事会应与董事会内设的审计委员会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明确两者的工作是相互补充的,使监事会不仅做到事后监督而且兼顾过程监督。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制度可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各个相关利益者的权利和责任,能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以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实行分级的功能定位体制,相互监督,并保持会计控制的目标一致性。并依靠董事、监事和经理之间的相互监督来实施内部监控,依靠资本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和产品市场来实施外部监控。

5.完善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经理层的运作机制。全面推行聘任制,加强对经营者的制衡约束,通过直接监督、间接监督和制度约束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把经理人的利益和公司的命运连在一起,让经理人自觉地实现和改善企业的业绩,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6.加大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面对变化创新、复杂的资本市场,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处罚力度,保证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高质量,提高公司治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高质量,进一步改革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三、加强内部会计信息监督,提高监控力度

首先,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建立并严格实施相关会计记录的日常核对制度是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日常的核对制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日常核对制度对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保证中小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使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并确定经济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职责权限、制约措施和手段,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同时公开办事制度、程序,坚持做到手续齐全,层层把关,以制度进行管理,防范于未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约束机制的前提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关键是通过制度依法进行管理,发挥内部会计监督的职能。其次,发挥财税监督的整体性、源头性优势。改变观念,把财政监督管理贯穿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由事后监督管理为主,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稽核的有机结合转变,形成多环节、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格局,发挥财政部门监督职能的作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小金库;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发挥税务部门执法的强制性、严肃性和规范性优势。规范工作程序,规范纳税管理,加强对代开的管理,防止个别单位和个人为了小团体的私利套取现金而开的假,将不合法的支出变成了合法的支出。加强代开管理是从源头上消除虚假经济业务发生的有效措施。

总之,企业信息使企业信息市场关键问题之一。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过程中,企业会计信息究竟能为自身创造多少效益,在哪些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对公司价值、股东财富的影响如何。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并购动因,采取相应的量化预测和收益评价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燕.美国公司财务会计体制的重大变革———对索克斯法案的评述[J].金融法苑,2005,(2).

[2]王保树.商事法论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篇8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00-02

在新的生活环境下,每个人都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收集、提炼有用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方便、自由、快捷的、查询信息;但另一个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信息更新的快速性,使得信息资源出现分散、异构、无序的特性,极不利于人们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面对信息急剧增长、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局面,需要我们对信息检索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增强获取、选择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 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是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提交的查询条件检索出相关文档的过程和技术。信息检索涉及数据库技术、图书和情罂蒲А⑷斯ぶ悄堋⒆匀挥镅源理、机器学习等众多知识和学科领域[1]。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组织和访问。

1.1 信息检索的意义

信息检索是对信息进行集中表示、存储、组织加工、统一管理,使用户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加工,根据分析得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信息激活和增值。有效的信息检索可以节省科技人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人们进行知识更新;继承和借鉴前人劳动成果,促进科技的快速发展;协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信息检索的四要素

信息检索包含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源、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2]。信息意识是信息检索的前提,指人们借助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所做出的能动反映,使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选择和运用信息能力;信息源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如专著、期刊、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记录、专利、标准、统计数据、政府出版物、档案文献信息等;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检索的核心,是指人们对信息的了解、查找、整理加工;信息利用是信息检索的关键,即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利用。

1.3 检索语言及方法

检索语言是为沟通文献标引与文献检索而编制的人工语言,是连接信息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中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双方思路的渠道。检索语言主要包含分类、主题、代码和自然四类语言[3]。分类语言是指用各种分类号来进行检索的标识,按学科性质进行系统排列,包括主题、科学、图书和专利分类语言;主题语言是直接以表达文献主题的词语作为检索标识,包括关键词、标题词、单元次和叙词语言等;代码语言是指将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用代码系统来标引和排列的检索语言,例如,分子式索引系统;自然语言是指未经规范化处理的检索语言。

信息检索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拉网法、引文法、顺查、逆差和抽查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检索途径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信息的外部特征,如责任者、题名、某种序号、机构名等作为检索标识;另一类是用描述信息内容的分类号、关键词、主题词等作为检索标识。通常直接输入检索字段直接点击搜索,但需要精确查找目标文献时,要利用高级检索方式设置一些查询条件,如查询范围、时间、方式(模糊和精确)、字段逻辑关系的编辑等。

2 信息检索流程

信息检索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课题的确定――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初步拟定检索式检索――调整检索策略(考虑准确性)――命中结果分析――批量下载――信息分析。下面以立体印刷技术的相关资料的搜集为例介绍信息检索过程。

2.1 检索工具选择

对于日常信息的搜索,通常采用百度、谷歌等网站,但对于专业文献的检索则需要专门的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特点。

(1)馆藏书目查询:书目是将图书、期刊按一定规则收录,并有序编排的检索工具。通常包含题名、责任者、主题词、分类号、索取号、ISBN/ISSN号、出版社等字段,输入检索词即可检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书目数据库,检索、下载。

(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世界上最大且连续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内容覆盖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农业、哲在新的生活环境下,每个人都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收集、提炼有用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方便、自由、快捷的、查询信息;但另一个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信息更新的快速性,使得信息资源出现分散、异构、无序的特性,极不利于人们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面对信息急剧增长、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局面,需要我们对信息检索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增强获取、选择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 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是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提交的查询条件检索出相关文档的过程和技术。信息检索涉及数据库技术、图书和情报科学、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众多知识和学科领域[1]。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组织和访问。

1.1 信息检索的意义

信息检索是对信息进行集中表示、存储、组织加工、统一管理,使用户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加工,根据分析得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信息激活和增值。有效的信息检索可以节省科技人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人们进行知识更新;继承和借鉴前人劳动成果,促进科技的快速发展;协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信息检索的四要素

信息检索包含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源、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2]。信息意识是信息检索的前提,指人们借助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所做出的能动反映,使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选择和运用信息能力;信息源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如专著、期刊、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记录、专利、标准、统计数据、政府出版物、档案文献信息等;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检索的核心,是指人们对信息的了解、查找、整理加工;信息利用是信息检索的关键,即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利用。

1.3 检索语言及方法

检索语言是为沟通文献标引与文献检索而编制的人工语言,是连接信息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中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双方思路的渠道。检索语言主要包含分类、主题、代码和自然四类语言[3]。分类语言是指用各种分类号来进行检索的标识,按学科性质进行系统排列,包括主题、科学、图书和专利分类语言;主题语言是直接以表达文献主题的词语作为检索标识,包括关键词、标题词、单元次和叙词语言等;代码语言是指将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用代码系统来标引和排列的检索语言,例如,分子式索引系统;自然语言是指未经规范化处理的检索语言。

信息检索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拉网法、引文法、顺查、逆差和抽查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检索途径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信息的外部特征,如责任者、题名、某种序号、机构名等作为检索标识;另一类是用描述信息内容的分类号、关键词、主题词等作为检索标识。通常直接输入检索字段直接点击搜索,但需要精确查找目标文献时,要利用高级检索方式设置一些查询条件,如查询范围、时间、方式(模糊和精确)、字段逻辑关系的编辑等。

2 信息检索流程

信息检索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课题的确定――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初步拟定检索式检索――调整检索策略(考虑准确性)――命中结果分析――批量下载――信息分析。下面以立体印刷技术的相关资料的搜集为例介绍信息检索过程。

2.1 检索工具选择

对于日常信息的搜索,通常采用百度、谷歌等网站,但对于专业文献的检索则需要专门的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特点。

(1)馆藏书目查询:书目是将图书、期刊按一定规则收录,并有序编排的检索工具。通常包含题名、责任者、主题词、分类号、索取号、ISBN/ISSN号、出版社等字段,输入检索词即可检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书目数据库,检索、下载。

(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世界上最大且连续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内容覆盖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可进行高级、专业、跨库检索以及期刊Ш健

(3)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连续动态更新的高质量学位论文数据库,包含理工、农业、医药、文史哲、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与信息科学、经济以及专题文献等。

(4)外文文摘数据库:既包含单学科数据库,如CA(化学)、PA(石油)、Georef、Medline等,又包含多学科综合数据库,如Dialog、EI、CSA、SCI、IEEE/IET、Spinger等。对于国际化的今天,外文检索已成为每个考研人员必备的技能。

(5)其他数据库:Google学术中文和外文搜索、万方、维普、知网、专利检索系统以及标准文献检索数据库等。数据库文件普遍采用CAJ和PDF格式,须下载专门的浏览器来阅读。

2.2 检索词确定

确定中文检索词:设置与论文名字相关的检索词进行检索,如,立体印刷、3D印刷、立体图像、立体印刷品;确定英文检索词:stereoscopic printing、3D printing、stereoscopic image printing、auto-stereoscopic image

2.3 检索过程及结果分析

利用以上介绍的检索方式以及各个数据库的特点,选用中国知网、Google学术、硕博士论文数据库、EI和专利网,结合设定的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该文例子主要围绕图书、期刊、硕博士论文和专利来搜索。为了便于对文献的管理、引文编排,论文写作采用EndNote插件建立分类文献库。在搜索文献时注意尽可能将时间设定在近5年内,学位论文搜索优先,这样对研究对象的背景、现状首先有大概的了解;其次进行大量其它文献的检索,可以参考论文后的参考文献、某个领域的专家或数据库连接到的相似文献等来扩展检索。无论对于中文还是外文的搜索,不能盲目下载,必须注意文章摘要与目标对象是否有关,否则会加大有用文章筛选的工作量。

检索到的文章由于存在相似性,一定要做好分类,方便快速查找。总的来看立体印刷技术相关文献主要涉及人眼视觉理论、光栅成像、立体图像制作、光栅材料及使用、立体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市场分析、立体印刷工艺研究以及相关设备制造等。通过以上文章的搜索我们可以对立体印刷有大致的了解,对于写综述性的论文可以按照以上点来设置章节标题,如果要进行某一点的深入研究,需要认真研读,将文章的各个点吃透,或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总之,文献检索不能盲目,初步检索分析后,再次具有针对性性的进行检索。

3 结语

该文围绕信息检索技术展开讨论,首先,简单的介绍了信息检索的含义、目的、意义、检索要素和方法等,让大家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其次,结合立体印刷技术综述报告的例子,详细的阐述了文献的查找渠道、提炼、分析和总结过程,对以后工作和学习中有效的进行信息检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9

2 当前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2.1 信息意识不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利用网络仅仅是进行聊天和娱乐,如果不能够充分地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并且满足仅仅获取课本知识,这样就造成了既没有扩展课本知识的意识,更没有利用图书馆网络以及数据库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2.2 信息能力出现障碍。缺乏信息检索知识,网上搜索仅仅依赖搜索引擎,不了解数据库及数据库资源内容,不知道如何检索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检索更是无从下手,对信息资源加工、归纳、鉴别、评价和综合能力欠缺。

3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丰富实践内容,为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信息检索的内容随着信息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扩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检索是其发展的主要标志。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其代表有百度、GOOGLE等。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内容庞杂、类型丰富、分布广泛以及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应当顺应网络信息的变化,应当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应用检索的知识,这也是对当今大学生的要求。

3.1 为了充实信息检索课程教材的内容,将信息检索与利用代替原来的文献检索课,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介绍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第二,使用信息检索工具,包括少量传统的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信息检索基础、网络信息检索、数据库建设以及多媒体信息检索;第三,信息加工整理评价利用;第四,论文方法写作,包括综述文摘报告立项研究报告以及学术论文撰写方法等;第五,人文素质和信息道德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存在很多的不良信息造成侵权信息犯罪时有发生,每个人都应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

3.2 为了提高学生的检索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恰当地使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以及演示或组织讨论等在教学中形成互动,从而激发了大家利用检索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各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介质的特性。此外,还应当选择合适的案例提高学习应用各种检索系统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为了将学生引导到具体的案例研究当中,在编写教学案例时应当根据检索工具的教学目标来进行。通过探索研究来解决各种检索问题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篇10

 

1.个性化信息检索的内涵和相关技术

个性化信息检索是指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特点进行检索,得到能够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信息,是一种能培养个性化趋势的检索方法,高效率地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返回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检索结果。个性化信息检索的检索条目既可以是内容检索,也可以根据其它事件的关系检索。个性化信息检索以用户检索行为为中心,与用户查询经历有关。个性化信息检索的相关技术包括用户建模技术、智能Agent技术、个性化推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2.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

2.1本体描述语言

目前,出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本体描述语言和基于Web的本体描述语言等本体描述语言。其中OWL是基于Web的本体描述语言,是目前W3C开发的一种语言,它能够取得表达力和推理复杂度之间的平衡,不仅能够使表达Web上信息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能够使得推理复杂度得到控制,对于应用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2.2构建本体的原则和步骤

建立本体时,应按以下的原则来进行指导。

2.2.1明确客观:即对于建立本体时定义的术语,本体用自然语言给出的语义定义,能够明确有效地表述独立于计算机环境的概念知识的内容,并且客观地和形式化地定义概念名称,是明确客观的,能够尽可能地使用标准术语来准确地表达概念项的内涵。

2.2.2完整性:即本体必须给出完整的定义,使得所描述术语的含义能够完全表达出来。

2.2.3一致性:也就是说,由建立本体时定义的术语得出的推论必须和术语本身的含义是一致的。建立本体时定义的公理以及用自然语言进行说明的文档都具有一致性,本体要支持与其定义相一致的推理。

2.2.4最大单调可扩展:即不需要修改本体已有的内容,就可以向本体中添加通用或专用的术语。在建立本体论时,要考虑到将来可能的扩展,以便进一步的补充和专门化说明本体论。必须使本体为了满足特殊的需求,支持在不需要修改现有的定义的前提下,便能够根据已有的概念定义新的术语。

2.2.5最小承诺:某个知识系统承诺了某个本体是指该知识系统使用知识的行为与本体中的定义相一致。最小承诺是在支持知识共享活动要求的基础上,在本体设计时尽量减少本体承诺。本体承诺只要能够满足特定的知识共享需求即可,要求本体承诺最小。对本体进行承诺的知识系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信息不受限制地对本体进行专门化和实例化。构建本体的步骤包括:明确构建的目的、确定所构建本体覆盖的领域和范围、建立本体、检查和评估、提交本体和反馈。

2.3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领域本体把现实世界中的某个应用领域抽象成一组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在传统信息检索技术中融入本体,既能够发挥概念信息检索的优势,又可以克服概念信息检索的局限性,即它不能对概念关系进行处理。由于本体能够对概念关系进行处理,并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达概念语义,所以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会得到提高。科技论文。基于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对需求集合和信息集合进行了匹配与选择,并在其中加入了本体的元素。可以用如下步骤进行阐释基于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2.3.1在领域专家的指导下,使用OntoEdit等工具软件手工创建用于检索的领域本体实体。

2.3.2根据已建立的本体,对信息源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并把收集得到的信息源中的数据参照特定的格式存储起来,存放在元数据库中。科技论文。根据已建立的领域本体实体,对各种信息资源如Web网页等进行本体元数据标注。利用OWL语言等本体描述语言,对信息资源进行语义层面的表示和描述,并将处理好的信息资源参照特定的格式存放在元数据库中。

2.3.3查询转换器根据用户的检索输入,对用户检索界面获取的查询请求,参照本体将查询请求转换成规定的格式,并且在本体的帮助下,在元数据库中选择匹配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合,然后显示给用户检索的结果。

2.3.4进行定制处理检索的结果,并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用户。

2.4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的个性化管理功能模块分析

个性化管理功能模块、个性需求处理功能模块、查询功能模块、信息预处理功能模块是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的组成部分,这些功能模块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个性化信息检索。接下来,我们对个性化管理功能模块进行分析,其他功能模块不再赘述。进行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准确地获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个性化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收集和管理。科技论文。通过用户模型的建立,个性化管理模块管理用户的个人信息、兴趣及历史查询记录等。在用户提出检索请求之后,系统结合考虑用户的背景信息,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同用户对于相同提问信息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进而使得获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变得更加有效。

主要有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构建用户模型,用来获取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

2.4.1用户主动填写其个人信息需求,即通过用户主动提供的方式获得;

2.4.2通过监视用户自身的信息检索与浏览过程来获得,即通过系统被动学习的方式获得;

2.4.3通过从服务器端挖掘获得,即从服务器中分析获取。

3. 结束语

本文对个性化信息检索相关技术和基于领域本体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一个能够实现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快速准确检索的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系统。基于领域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的研究,在理论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解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孔田野, 李万龙, 张海鸥. 基于药品本体的信息检索系统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8,(03).

[2]新新人类. 令人爱不释手的个性化水杯[J]. 网络科技时代, 2004,(01).

[3]尹红丽. 基于本体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技术研究[J].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篇11

一、毕业设计的意义

1.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可开展毕业设计

依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技层次班级往往为三年制教育,并且最后一年为校外定岗实习。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往往不足以开展毕业设计。而高技及以上层次学生比中技层次学生在技能上、特别是专业知识技能上,更能适应毕业设计的要求。对初中起点高技班而言,学生临近毕业前期,已经历了三四年的理论学习、技能培养,能较深入地理解所学专业,掌握更坚实的技能水平。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意义就更加必要。据笔者了解,高中毕业起点学生,更愿意当自己是“大学生”,愿意被当做是“大学生”。而对工科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必需的。

2.有利于综合应用所学内容

开展毕业设计能将所学的分散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他们树立起“系统”的观念。技校学生往往能很好地完成单一的任务,但若要将多个单一的任务整合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大任务(或“工程”),往往是他们的“软肋”。因此,透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同时,毕业设计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3.有利于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技校学生大多不懂得“检索”一词的含义,更不会自觉、主动地开展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接收。笔者曾给学生某个主题,要求他们去搜索资料,最后合成一份报告。一开始,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百度一下”而已嘛。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他们未能很好完成检索工作。因此,开设毕业设计,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信息检索,并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检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笔者认为无论对谁都是必需的、有意义的。

4.有利于学习论文写作

笔者在参加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的论文辅导时,深感基本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在笔者辅导的学员中,有不少技能很好,但一提笔就头疼,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表达不出来。另外,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论文撰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种合理的、准确的总结与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指导他们认识什么是论文,并初步撰写简单的毕业论文,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毕业设计的开展

1.合理选题,全程指导

老师拟定若干课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考虑到学生尚无自主选题能力,课题的设计必须由老师完成。老师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包括硬件、课程开设、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综合性课题。这些课题,不能是凭空设想的,必须是实际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可以是适当简化的)。只有实打实的、贴近生活的课题,才符合技校特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场景。

笔者学校设计了如下几个课题:全自动化洗衣机系统设计;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多路抢答器设计;多功能电子时钟设计;基于PWM的直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5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每个课题都能结合学校实训设备进行实地实物制作与调试,作为毕业成果。

老师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其合理选题,避免中途出现课题太难或太简单的情形,保证学生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相应要求。同时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进行信息整合、如何寻求问题突破口。一句话,老师必须更加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因为熟悉设计流程、学习信息检索就是毕业设计的一大目的。

2.制订计划,遵照执行

学生选题后,指导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进度计划的制订。这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计划对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和好处,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与鞭策。

老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计划的制订,合理分配时间段。计划制定后,必须由老师签名、学生本人签名确认,并定期开展验收工作。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也能很好地避免学生惰性发作。

3.逐个击破,树立信心

课题要求阶梯式,每个课题分若干步骤完成,比如首先是基础功能(要求),接着是相互独立的提高要求。学生犹如搭积木似的开展毕业设计,逐个击破,而不要求系统地一次性完成整个设计要求。这样的好处是明显的,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后,对后续提高要求的破解就更有信心。

笔者一开始开展毕业设计,一次性就将设计要求给出,最后发现效果很差。这再次验证了技校学生缺乏系统意识,无法全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笔者将所有课题设计成“积木式”,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最基本的“拼装”(基本要求),之后逐个完成提高要求。其实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编程思想——模块化。

4.撰写论文,学习表达

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一环,就是撰写毕业论文,对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合理、准确、规范的表达。其目的不在于论文本身,而在指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论文,让学生明白有效地开展信息检索是有好处的,这对以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必须介绍论文的意义、论文的结构框架、撰写要求、技巧等,还必须给出范文供学生参考。另外,诸如字体、排版等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往往不重视的部分,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小事。对此,指导老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重视细节,让他们明白细节决定成败。

指导老师还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表达能力差、不善于开展信息检索等问题,并全程引导、帮助学生开展信息检索,比如如何设定检索关键词,以更快获取期望的信息。同时,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对检索到的原始素材进行有效的取舍、组织、消化,最终形成对学生有意义的资料。总之,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往往比指导课题设计更难,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但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言是毋庸置疑的。

三、小结

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技及以上层次(特别是兼修大专或本科)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对全面考核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设计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可以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学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桂香.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3年修订)[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篇1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可供检索的电子信息资源日益丰富,较之于直接查找原始文献要快捷、便利、灵活,同时还具有效率高、视野宽、信息量大、相关度高、命中率大、可比性丰富等诸多优点。正确使用信息检索的方法可使编辑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大大提高,而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采集与利用能力成为互联网时代评价其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

一、联机检索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期刊和文献检索机构开始发展网络版文献,从开始的文摘、题录上网至现今的全文上网,编辑人员查找文献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科技期刊编辑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检索:

1. 通过互联网,利用检索机构的数据库,如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engineering index(ei)、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等,通过输入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关键词等先查找相关文章的文摘,再通过检索到的相关信息检索全文。

2.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及学生直接使用google、baidu等搜索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查找。

3. 目前国内中文全文数据库主要有cnki(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其中收录期刊较全的为维普数据库,[1]收录文章比较新的为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2]但至今未有一个数据库能收集全已发行的全部期刊。只要编辑部与以上数据库签订了入编协议,均可免费获得进行检索需要的账号及密码,检索时按提示进行填写就可找到需要的文献。

二、信息检索的作用

1. 通过检索,优化组稿与选题。为了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主动进行选题与组稿工作。在组稿时应时刻关注其报道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挖掘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选题。通过信息检索可以迅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内容。若需要了解新兴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是否与本学科有交叉渗透,可通过对关键词进行交叉检索;通过信息检索可以迅速地查找到某一学科的文献总量;通过对相关学科已被引频次的统计分析,帮助科技期刊编辑了解本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从创新的角度总结和认识学科发展的规律,并可超前预测出学科今后发展的方向。此外,许多学会组织每年都要召开年会,会议通知及组织者撰写的会议纪要一般都会在其网上。为引导作者靠近编辑选题及方便研究人员及时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编辑部可以在自己的期刊上刊载这些信息,以推动作者写出期刊所需要的文章。

2. 通过检索,对科技论文进行。科技期刊长期受到科技论文一稿多投、一稿多发现象的困扰,在引起法律纠纷的同时又浪费了出版资源。既有作者为获取学位、研究项目结题、职称评定等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的原因,也有编辑部处理稿件周期过长且缺乏避免论文重复发表的有效方法等客观原因。因此,可通过全文数据库来进行论文。[3]

要了解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科技期刊编辑可在互联网上通过对作者姓名、题目进行检索,了解作者已发表的文章内容、期刊名称,从而知道其研究方向,并对作者的学术水平有一初步了解;通过文章对比,可防止作者一稿多投及变相一稿多发现象的发生。随着全文数据库功能的不断完善,信息检索在防止一稿多投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 通过检索,使作者开阔思路。许多文章由于作者引用的文献数量不够且比较陈旧,专家在审稿意见中往往提出研究的创新性不够、研究结果不太充分、需要补充的建议。由于有些作者不具备文献检索的技能和便利条件,编辑可根据专家的意见检索一些相关文献,将检索结果与具体的修改意见一起提供给作者,以利于作者开阔思路,对文章进行修改补充,这对作者突出文章的创新性和论点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 通过检索,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在科技论文中,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既反映了作者认真求实的写作态度,同时又给读者提供了

文中有涉及但没有展开的相关文献的查阅线索。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标引方式、著录项及编排规则应符合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科技期刊编辑应予以高度重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作者在转引参考文献时著录容易出错,尤其转引外文文献的著录错误率更高,所以提高参考文献著录的正确性是非常必要的。作者对著录缺项或不规范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几大数据库对收录论文的作者、单位、页码、卷期号、出版地等都有详细记载。通过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这些问题都可快速解决。通过对作者姓名、刊名、出版时间、关键词等进行检索,可快速查找出相关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可提高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5. 通过检索,提高稿件的编辑加工质量。每个编辑部都有自己的审稿要求和期刊规范要求,而审稿要求和期刊规范只是对普遍的问题进行规定和说明,作者根据要求修改稿件只是完成了基本工作。作者的文章与已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比较,还有其他不足的方面尚待修改,而初审时审稿专家和编辑并不能直接发现,因此编辑检索相关文章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编辑在修改稿件时经常会遇到规范或规定里未提及的问题,除了查阅相关的专业书刊外,还可对同类已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检索以学习借鉴,特别是对图表、单位、数理化公式、英文缩写、量的表示法等,[4]查阅文章中某种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可吸取国内外知名期刊在编排标准化方面的经验,努力减少或杜绝差错,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

6. 通过检索,提高中图分类号编写的准确性。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大部分已加入cnki(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根据数据库的规范要求,在论文编排格式中添加了文献标引、分类号标引。科技论文的中图分类号应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5版的类目标志。论文编辑在不能准确给出分类号时,可以通过检索以上数据库,参考其他类似的论文分类号。只要输入主题词或关键词,即可查到内容接近的论文,根据显示的分类号来确定所编写的是否属于该学科,以此确定。[5]

结 语

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不是进行简单的文字修改,而应将科研成果报道、科研动态调研、信息检索与为读者、作者服务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科技期刊编辑应将信息检索作为编辑工作的一项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卢红杰.三大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比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6):678-680.

[2] 李玲,杨桂珍.我国两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比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6):674-677.

[3] 冷怀明,刘洪娥,栾嘉,等. 避免科技论文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的机制与实践[j].编辑学报,2007,19(6):457-45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