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项目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11-23 00:23: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人才培养项目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人才培养项目工作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J218.7-4;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83-01

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实施项目化教学正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具有代表性的模式。项目化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完成校企合作企业或任课教师所提供的一个个实际项目任务或虚拟项目任务,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咨询、辅导、答疑解难等服务。学生为顺利合格的完成项目任务,就不得不认真了解和把握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诸如信息收集、方案制订、组织实施等环节的基本要求、技能性要求以及突发问题的应对措施。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具有鲜明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特征,尤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一、当前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

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是近几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与本科院校传统的动画专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类似专业的办学经验,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陈旧,课程体系极不完善,加上条件设施的欠缺以及教师行业实践经历的缺乏,导致高职人才培养的高级技能型特点不能体现。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与企业的实际岗位技能相差甚远口。分析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脱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熟练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二维或三维动漫画作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而现实的情况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根本无法适应动漫企业具体岗位的要求,缺乏创新设计与实践操作能力:二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适应专业教学的发展需求课程开设过于陈旧,理论与实践分配不合理,授课方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实践性;三是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教师都是转型而来的,缺乏从事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经历;四是实践教学相配套的实训设施不足。

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

推进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应深入研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16号)文件精神,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专业内涵建设、实训中心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先进行一些探索与实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变化。

三、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路

要切实做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符合项目化教学模式要求,并取得一些具体成果,就要瞄准面向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从课程项目化教学目标设定、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的构建、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教学环境和运行机制配套等环节加以整体设计。

(一)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项目化课程目标

进一步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的联系,依据相关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具体的岗位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各项目化课程的总体目标。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设定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一定的审美修养和创意表达能力,熟练的数字媒体技术操作技能。了解相关的设计行业规则与管理,能从事创意产业设计、服务、管理一线的相关职业,能自主创业,懂艺术、强技能的动漫设计与制作高技能人才”。根据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项目化课程的总体目标应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校企合作动漫公司、企事业单位或有关动漫比赛设计任务为载体,实现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内容项目化;实训中心运作公司化;教学评价市场化”,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职业教学特点。

(二)按照工作流程系统化要求,整合优化课程结构,构建项目化教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动漫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定位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按照动漫作品前期策划设计、中期制作加工、后期特效、合成渲染输出的设计与制作过程,确立动画、原画、创作设计、影视动画后期处理等几个能力模块。以真实动画作品创作、制作或服务项目为载体,构建项目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构建一支项目化教学意识鲜明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通过到相应的校企合作企业参加不同形式的技能培训与锻炼,了解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状况、熟悉企业化运作的流程,提高对岗位职业技能认识,在教学工作才能有意识的结合项目任务,开展教学活动。

(四)利用实习实训教学平台,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篇2

㈠严格按照省下发《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配套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好每个康复项目。

㈡指导和督促我市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定点机构,做好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㈢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托“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对“工程”实施实时、高效精细化、销账式管理。

㈣抓质量控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抢救性”,可抢救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残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复的最佳时期,三是康复效果好。这就要求在康复对象上,要选择低龄的,最具康复潜力的,家庭配合的;在医疗康复机构上要选择优质价廉的、积极高负责的;在康复质量上,康复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都要达到优良以上;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完成后,要追踪问效、定期回访,真正把事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残疾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㈠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力度。结合我市实际,投入专项工作经费,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一是选拔基层有实际经验康复技术人员参加省级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二是积极组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专业技术培训班,着重培养0—6岁实用性康复技术人才。三是各县(市)区要按照省残联下达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㈡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对已被省残联确定的智力残疾儿童、聋儿康复机构,要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训练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三、迎接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

2011年是创建国家社区示范区验收年,阳新县作为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验收标准,做好迎检工作。 四、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康复工作任务,

各县(市)区残联要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攻克任务完成有困难的康复项目,确保全面完成省和市级下达的各项康复工作任务。

㈠做好终期检查、自查工作。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聋人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市康复办择期进行抽查。

㈡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实施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篇3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获得大量的信息来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网络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为人们获得这些信息提供了条件,由此社会对于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我们每一个从事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高职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例,探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2、按照岗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模块

在制定本专业人才方案前,我们对省内多家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和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量地调研,以此来了解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调研,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特点,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网络工程”、“中小型网站开劣与维护”和“企业网络维护”三个方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这三类岗位的岗位要求,将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为相应的三个模块,这样学生既可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将来的就业取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重点学习相应的模块。

3、引入开源软件课程

目前国内使用的软件大多是以微软的Windows平台为基础的,导致国内各大中院校在计算机相关教学时,无论是在计算机基础、服务器配置、软件开发和应用软件使用等方面,也都是以Windows平台为基础。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使用简单,开发效率高,但使用它的费用也是高的惊人,对于一个中小型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从而导致盗版软件的泛滥。随着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盗版软件也将逐渐退出市场。

开源操作系统和大部分开源软件是免费的,遵循开源协议开发的应用软件成本低,非常适用于中小型单位。开源软件项目已纳入到国家科技部“十二五”规划中,随着开源软件项目不断推广,社会对开源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开源软件课程引入其中,比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Linux基本操作的内容;阿络操作系统课程,以windows Server为主介绍各种网络服务的配置和应用,同时开设另外一门课程介绍Linux环境下网络服务的配置和应用。通过引入开源软件课程,提高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

4、紧跟社会发展,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教学中

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网络和通信技术高速地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味地按照传统给学生讲述一些过时的、落后的技术,将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因此我们在选修课中开设了网络新技术、网页制作新技术等课程,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带到课堂。同时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专业地发展,将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物联网产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中,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培养方案中,比如开设了物联网概论、无线通信技术等课程。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方面扩大了学生未来就业的范围,同时也锻炼了师资队伍,为学院将来开设新专业提供了师资储备。

5、教学组织与实施

5.1 聘请企业专家给学生授课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面向企业的用工需求去培养人才,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专家是最了解企业需求的,对企业中所使用技术也是最熟悉的,把企业专家聘请到学校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方面企业专家丰富的工作经验非常吸引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方面企业专家的现场经验,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少走不少的弯路。同时把企业专家聘请到学校来,还为专业课教师提供了与企业专家交流的机会。教师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了解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更改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专家共同对企业中的一些项目进行研发。这些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企业专家大多工作繁忙,尤其是IT业的企业专家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聘请企业专家授课时并不要求专家整学期的来学校授课,而是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企业专家的授课,在专家有时间时,在保证教学计划完整、合理的前提下,将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交给专家来讲授;还有—种形式是请专家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介绍企业一线所使用的新知识,新技术。

5.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企业服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需要,我们在授课时将企业已经完成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与多家网络公司合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工程或项目,比如企业将一些小型网站的制作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参与企业所承担的网络工程项目等。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工程和项目,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岗位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

5.3 团队合作,自主学习

篇4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熟悉本系教师、学生基本情况和教学开展情况。

学院现代农业系现开设2个专业,现代农业技术和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共有专业教师7人,均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全日制学生共54人。

在学院教务处统筹安排下,本系学生自2019年9月入学以来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疫情期间开展网络在线教学。各门课程基本能够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尚未开展。

(二)完成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编撰。

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在海副院长的安排指导下完成了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初稿编撰工作,具体负责“考试管理规定”“教考分离实施办法”“试题(卷)库建设与管理办法”“阅卷、评分、登分及归档管理规定”“学生考场规则”“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章程”“课程考试主考、监考、巡考职责”“学生缓考管理办法”“学生考试违纪和作弊的认定及处理办法”等9个考试管理制度的编写工作。

(三)完成学院筹建期间借用的实训设备搬迁归还工作。

协调农校教师和实训物资管理人员,对学院筹建期间外借实训设备进行盘点。联系原学院筹建专业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搬迁,农业和食品专业所有借用农校的设备均已归还到农校。

(四)组织专业教师上报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安排任课教师上报实践教学开展情况,把已开设专业课程但未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列出清单,做出实验(实训)计划,上报实验(实训)所需器材和耗材的采购计划。

(五)安排学生到农校开展实践教学

根据在校学生实验、实训教学开展情况,安排农业、食品专业两个班共54名学生到农校开展化学课实验,筛选了具备实验条件的11个实验,组织开展完成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两门课部分实践教学,完成68个课时的实践教学。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组织教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7~8月)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的要求,组织相关专业教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争取学院支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或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8~10月)

制定专业建设3~5年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办学总体目标,明确招生规模,制定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做出相应的实验(训)室建设规划,提出专业群建设规划,提出课程建设规划,提出科研项目平台建设规划,提出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规划。

(三)推进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7~12月)

目前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2019级全日制在校学生30人,2020年计划招生50人。在校生自2019年9月入学至今已完成1学年教学,公共基础和部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已经上完,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期教学计划安排,秋季学期计划开设5门专业技能课程,其中有3门课程总共216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72学时需在户外实验田地开展教学。系部计划招集相关专业教师在职教园区周边地区、曲靖农校、学院北面空地等地进行调研,寻找实践教学用地,以满足目前现代农业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教学需要。

根据现代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2020年秋季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开学后上述两个专业在校二年级学生和即将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将开设《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十余门专业课,其中实践教学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学院现有5个农业和食品专业实训室配置了部分实训设备,但因缺少实训用具和耗材,不能开展实践教学,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正常开展,充分利用已有实训设备,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计划配合实训中心等部门,尽快推进实训耗材采购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

(四)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7~12月以比赛时间为准)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和学校组织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通知和相关文件要求,积极组织教师个人或团队参加比赛,以赛促教,通过参加比赛,促使教师加强学习,得到锻炼,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

(五)组织教师参加“1+X”证书制度师资培训(8~9月以通知时间为准)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要求,提升学院专业教师实施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的能力,促进学院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计划安排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教师,参加由培训评价组织举办的线下师资培训,

(六)启动专业课程标准制定工作(8~12月)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后,组织专业教师制定课程标准。原则上每一门课程标准由两个以上专业教师协商、配合共同完成。每学期每个专业完成2~3门课程标准的制定。

(七)完成学院各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

(八)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篇5

关键词:

广告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授课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告设计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商业的、公益的;国内的、海外的;传统的、现代的,各式广告让受众目不暇接,想要在海量信息中迅速引起受众的关注,完成商业目标,有效地传递信息显得愈发重要。在此浪潮中,学校如何应对,我们要做出及时的反应。近期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在此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要培养出适应时展、满足社会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需要做出及时的调整。

一高职广告设计教学现状与问题

从学生毕业设计和与兄弟院校老师交流的情况看,学生都能熟练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常用的设计软件进行制作;手绘草图也能体现出素描、速写、色彩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所学,这类基础课程教学效果都很好。然而,设计的实际内容却不尽人意。广告主题的拟定、文案的编辑、设计元素的选择、版式的编排等影响广告设计效果的因素普遍存在明显的问题,所有问题都与教和学密切相关。因学制的限制,与广告活动有关的营销学、传播学、消费心理学很少写进教学计划;决定广告策略、广告定位的市场调查研究很少被执行;影响广告设计视觉传递效果的美学法则、版式设计缺少专门的训练。而实际情况是素描、色彩、速写等美术基础课程在高中阶段就已有所训练,学生已有相关基础,个人认为这部分课时不必占据一个学期,可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基础等往前调整,给出空间安排市场调查、广告文案等必须设置的专业课,还可设置营销、策划方向的选修课程,完善广告设计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广告设计的应用性也极强,要培养出适应当代广告设计要求的人才,必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重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对接。

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严谨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不应片面强调“应用”、“技能”,否则多数学生会被塑造成“绘图软件的高手,设计的庸才”。我们培养的是能适应时展、满足企业需求,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确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后,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联系起来,围绕着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加以分解[1]。这方面我们确实不够好,对能力的分解不够具体不够严谨,造成部分学生修完课程后,对所学专业还处于模糊状态,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在行业无法立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关注的是软件绘图技术的提高及作业是否美观,这显然是对广告设计缺乏系统学习与实践的表现,因为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描述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如:具备良好的设计需求理解能力、需求分析能力与清晰的沟通表达能力;具备平面设计方案风格与创意规划的设定能力;能熟练运Illustrator、Photoshop等相关设计软件,按设计制作规范及标准完成各类平面设计项目的能力。对于培养这些能力需要设置的课程安排却不系统。只有对能力进行合理的分析,将实现一系列能力需要开设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安排,才可能实现培养目标。

三合理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是关键

由于之前的教与学不到位,每一名学生的毕业设计都遇到了很多困难,虽然我对其一一分析并加以指导,学生也能做出及时的反应,对设计进行调整,但是工作量非常大。广告设计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学生经常遇到很多知识盲点,导致设计效果不佳,相信老师们都深有体会。其实,这与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的系统性、可行性密切相关。课程标准中每个教学模块的理论基础、实践任务以及考核与评价标准都应紧贴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具备的能力,细致到广告活动的调研、策划、实施和评估等环节,不脱钩。如此,课程的脉络就延伸到了广告的具体环节,能让教师教得清晰,学生学得明白,教与学均得以良好实现。以我校的广告设计为例,前期基础课程为素描、色彩、三大构成、Photoshop和Illustrator,广告设计课程为7周56节,授课主要内容为图形、字体、色彩、版式的设计。直接结果是学生因部分环节的知识缺失,导致了对广告活动缺少系统认识。

四模拟实战的开放型授课方式

那种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后,学生在电脑上绘图再上交作业的课堂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设计人才培养。本学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我们模拟实战,让学生了解广告活动的过程,通过实践改变了学生对广告设计最初的认识。任务是之前学生参加过的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的选题,初衷是参赛时提交的设计太不成熟,希望通过毕业设计体验设计活动的全过程,缩短学校与社会、学生与职业设计师,转换环境、角色的适应过程。在与每位学生一起制定了工作计划后,开展了调研工作。根据不同的设计对象,分别制定不同的调研内容、调研方式,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确定广告策略(在此过程中还请教过专门的广告策划人员)。进入设计阶段后,根据广告主题设计不同的方案,讨论后选出最可行、最实用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而后制作投放环境的场景,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模拟评估直至定稿。按照这套工作计划执行,学生在每个步骤都投入了精力和热情,较往常常规的教学效果好很多。老师在每个环节布置具体任务并加以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进步,调研、策划、创作能力明显提高。

五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就参加工作,没有在行业、企业的工作阅历,缺少广告设计的一线工作经验,授业是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院校教师所需的能力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就势在必行了。学校要给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使他们有机会感受到广告行业里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的思维模式,并将这些作为教学资源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使讲授的内容更有广度和深度,更有适应性、开放性和系统性。[2]目前很多教育主管单位与职院已经很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开展师培项目,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对接也在大规模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获得了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有理由相信教师的继续教育会越办越好。中国经济与社会在高速发展,广告行业也在不断迎接挑战,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专精人才相对紧缺,培养能快速适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职业新兴力量也是我们必须迎接的挑战。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得到行业的认可,学校的教学质量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同,教与学就必须要适应专业与行业的发展步伐。

作者:童俊 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篇6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从而确定培养目标。从2009年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该专业明确了职业面向,即“广告行业一线的设计、制作和策划工作”,从而确定了“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相关领域工作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在广告相关公司作为广告技术人员从事广告设计、制作、策划工作的,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设计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要设计出体现相应职业能力要求的项目任务与工作过程,选择合适的载体和形式。

(2)课程目标。

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将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职业岗位能力归纳为一个学习领域,即为课程。职业教育中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目标,通过一门课的学习要达到培养学生在职业岗位(群)中某些方面的能力。《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的教学目标重新制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广告策划的工作流程,能够进行策划工作的组织、分工和实施;掌握广告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能进行广告定位和主题策划;能广告诉求进行广告创意,并以准确的艺术手法予以表现;掌握广告预算和广告媒体的运用,并最终形成广告策划书。培养学生制订工作计划、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在这个总体目标下,还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具体内容。教学设计需要把课程学习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对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4)行业发展现状。随着广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告新媒体的不断翻新,企业和消费者的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广泛应用,给广告信息的制作和传播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告的形式呈现出百花齐放态势。与之相应,广告策划和创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新观念、新形势层出不穷。教学设计要与时俱进,以最新的理念、技术、工艺和形式来与市场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与社会实际工作无缝对接。

2教学设计

2.1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的模式常用的有四种:层进式、循环式、对应式和平行式。基于以上的教学设计的依据,根据教师本人的从业经历和可利用资源,本课程采用循环式模式设计,选择3个大小不同的项目,每个项目都包括课程的全部任务所构成的完整工作过程,且工作过程基本一致。各项目之间可以彼此相关,也可以无关,项目的难度从简单到复杂,简单的项目较多时间学习和练习,后面越做越快。3个项目的训练目标中既有重复的部分,也各有侧重。在多个项目的反复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确立和巩固。项目1“优乐美奶茶”校园推广平面广告策划为虚拟项目,选择学生熟悉的产品进行广告策划入门训练,限定校园市场的广告对象,也降低了学生进行广告调查等相关工作的难度,学生易于操作。项目2品牌形象影视广告策划为广告征集项目,选择当下社会征集或者广告大赛的题目作为切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通过高规格、高强度的大赛来历练学生的团队协作、抗压等素质能力。项目3“亚贸广场”周年庆典整合营销策划为真实项目,由教师带领学生与亚贸广场企划部门接触,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客户需求做相应的策划工作。

2.2教学过程设计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并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总结经验。学生如果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付出努力去自主思考、自主学习,那么这种教学方法也难以贯彻下去。在整个过程中,虽然有“六步法”的模式,但根据不同课程性质,可酌情增减。在我的课堂中,学生自主寻找资讯来构建自己完成任务的所需要的技能,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小组开创意会共同讨论确定策划思路,最终形成方案,并ppt汇报。整个过程学生自己安排、学生自己管理、学生自己完成,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体现其主体地位。

篇7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07−04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逐渐纳入到了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在高职院院级层面上,引导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仅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而且要构建促进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完成的保障机制。[1]

一、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1. 二级学院领导的作用

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领导特别是院长把校企合作作为凸现高职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根本途径,贯穿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保障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主要观测点包括:“十二五”发展规划、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院领导及主管部门认定或确定交流的典型案例,如:对校企合作办学特色的评价、在院级以上会议交流的经验材料等、有关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及报告、有关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措施的文本。

2. 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规划

一是具有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的规划,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重要内容。具有校企合作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有成效。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按年度实施,不断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内涵。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的规划文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年度工作中校企合作进展的主要亮点,如:经验总结、成果实例、完成合作项目。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对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产生促进作用。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开展校企合作研究,指导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团队或骨干教师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

3. 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有校企合作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研究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平台,落实有关管理机构,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组织体制保障,并切实发挥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的作用,解决校企合作办学实际问题。主要观测点包括:有校企合作工作组名单、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工作计划、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2]

二、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协议,在企业挂牌,每年能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人数80%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实训基地就业。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按规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方面的骨干作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企合作双方签定的实习基地协议、实习基地企业牌额照片、当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安排汇总表与实习计划和实施的原始材料、当年毕业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就业情况汇总表(原始名单)。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有一定科技水平或技术档次,诚信经营,能切实保护实习生权益。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选择有一定科技水平和职业教育素质、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主动开拓与科技水平高、职业教育素质好的大型企业、跨国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有一定科技水平是指生产的产品运用技术和设备先进、工艺要求较高、成品精致。一定技术档次是指服务类企业资质或星级较高。诚信经营,不把实习学生作为简单劳动力使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名录及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授予的各类先进称号、学生实习工作场所的照片、实习企业实习生工作计划或安排及待遇方面的佐证材料。三是每年定期邀请企业参加职业信息活动,举办技术讲座,营造校园校企合作氛围。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突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切实重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职业信息是指企业通过学校所的招聘信息。校内就业市场是指学校组织相关企业在校园内开展的企业与学生双向洽谈招聘活动。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有就业信息、在校内举行过就业招聘。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各主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设备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合理、与企业接轨,实训环境体现企业真实情境和教学训练环境的结合和统一。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共同完成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保证实训场地尽可能地与企业真实场景接轨,避免盲目失误。企业各主干专业实训基地是指校内大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场地和专项实验实训室。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实训基地设计布局方案及参与完成人员名单、实地考察基地。二是接受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推介或入股建设实训基地。企业设备占总设备值的80%以上。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是指企业无偿支持学校用于实训的设备,推介是指企业将设备配置在学校实训场地,设备仍属企业所有。入股是指企业将设备以股份形式投入到学校实训基地用于实训,企业可以优先获取毕业生,为企业培训职工,利用设备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等形式取得股份回报。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设备清单及价值、捐赠或入股建设协议。

3. 实训基地管理及运行

一是具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实训基地条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是指涉及技能操作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次是指近三年培训的平均数。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社会培训的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二是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成为行业、地方职业技能竞赛或技能鉴定场所。该考核内容是指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生产时,引进社会服务机构(如服务企业、会计事务机构等)开展服务业务时,同时保证学生的实习需要(如生产实习、实务操作等)。主要观测点是考察现场实际情况。

三、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

1. 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规范

一是制定符合技能训练要求的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将实习纳入教学计划的全过程中。建立毕业生实习管理档案和情况反馈及考核制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充分重视毕业生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避免“放羊式”的实习,造成管理缺位。实习管理档案是指学生学籍卡对学生实习管理的记录,或学校专门印制的实习管理手册等管理形式,情况反馈和考核制度是指学校和企业制定的学生实习的表现、工作业绩的评价方面的记录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毕业生实习计划、有当年毕业生实习情况反馈信息或企业的评价(如学生实习考核、鉴定的情况等)和实习工作总结、毕业生实习报告或实习管理手册(随机抽取)。二是有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实习或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二级学院配合学校聘请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学院要配合企业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要符合技能发展需要,实习生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培养成效明显。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是指有计划地到企业去了解指导实习情况,时间长短因需而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二级学院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名单;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的原始材料、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名单及实习专题材料、实习企业实习管理及考评等材料

2. 毕业生实习岗位对口并签订协议书

一是学校、企业和学生签定学生实习协议,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签定学生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职责和权利以及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管理要求。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是指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且需运用所学主要专业知识。如经历多个实习岗位,则大多数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签定的实习协议书,当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二是实习生劳动保护、安全教育措施到位。企业按规定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并要签订安全协议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并与实习企业协调,做好毕业生实习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在落实或指导学生实习安排过程中,加强与实习企业协调,协调企业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精神,执行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的规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实习企业和学生签订的实习协议是否体现劳动保护、安全保障条款;近一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学生实习期间的有关待遇(如工作、生活环境、待遇等)。

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1. 企业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

一是各专业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专家参加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提出专业建设规划。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保证教学工作的适需性、有效性、针对性。主干专业是指学校确定的长期办好的专业(含办学时间较长并将继续办好的专业、新设置的按规划长期办好的专业以及省市示范专业)。主要观测点包括: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文本;专业建设规划。二是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有企业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参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保证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色。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与总结;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并参与教学;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实训指导书等。三是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专业文化是指主干专业的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发展过程、专业特色和职业氛围、与企业联系的状况,具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环境、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员工素质培养要求等的营造。主要观测点包括:显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环境、氛围等;隐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制度、典型工作等。

2. 企业兼职教师与教师培养

一是二级学院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所有专业教师每年定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到企事业单位调研访问。所有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达2个月以上,课题明确,并实行考核。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企业工作经历等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主要是指专业教师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按计划分阶段实施,总时间要求两年内达到2月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有关于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制度与实施办法;当年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计划和名单;当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记录或其它考核资料。二是二级学院建有相对稳定的来自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等兼职教师库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聘请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任兼职教师的比例达30%。每年定期邀请合作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形成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互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指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担任专业课教学、实习指导、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有聘用手续,在校有效教学工作量大于40学时/年。高技能人才是指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是指企业等工程技术人员、经管管理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兼职教师情况汇总表,其中应包括兼职教师学历、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技能证书等级和兼课情况;兼职教师聘任资料;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的有关资料;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五、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主干专业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或“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办“企业冠名班”,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时,应根据人才培养和企业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企业冠名班”指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的班级,也可以是企业确定的专门为本企业品牌连锁企业培养人才的课程项目。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方案、“企业冠名班”协议。二是有效利用企业设备、场地,实行校企合作,管理规范。该考核内容鼓励二级学院利用企业资源,推进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有合作协议、在某个班级或专业开展的试点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行校企合作企业和班级名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企业资助的奖学助学基金办法。

2.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主要是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当年聘请的兼职教师人数占40%。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数,并安排来校实行“阶段性”教学。为二级学院专业教师举办技能讲座。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和兼职教师名单;安排到学校实行“脱产教学”的教学任务书;培训专业教师。

六、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服务

1. 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政策

一是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机构。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产学研开发作为体现职业教育水平特色、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基地是指校内外基地或合作企业内的技术研发中心、车间等,开发团队是指学校参与开发教师达3人及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开发团队;产学研基地现场实际情况;有具体的产学研项目。二是制定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是指企业在学校利用学校教师技术资源和条件装备资源的优势开展的研发过程。主要观测点包括: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文本;现场实际情况。

2. 技术研发

一是教师在企业帮助下或自主开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教师开发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平台在教学实训中得到应用,开展产业化经营服务。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开展技术研发将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的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发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技术研发的实用性,使技术研发成为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手段。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是指成果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同类产品水平。主要观测点是技术研发项目和成果。二是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成果在生产、服务领域得到应用或获得专利。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是指教师为研发主要人员之一。主要观测点包括:技术研发(或承担)项目和成果、相关的证明材料或专利证书等。

3. 为企业培训服务

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文化科技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按企业需求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实现教学相长。该考核内容指二级学院与合作企业开展的职工培训工作,合作企业指二级学院与其签定合作办学协议的企业或单位。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培训的培训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在紧密合作企业建立培训基地的协议和培训实习材料。

篇8

近年来,伴随着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实际需要。其主要原因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条件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研究,对学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分析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东莞、珠三角地区及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适应于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电子电路分析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电子产品和设备应用与维护能力,能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质量管理和销售等方面工作,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产业的需要,决定了学生可以立足自身实际,选取有兴趣的方向深入学习,这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实施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基本课程、核心课程的设置是针对全体学生,很难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学生学完全部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门岗前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因此,学生基于兴趣的核心职业竞争能力的培养需要由这门课程完成。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

不同于传统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着重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旨在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岗位适应度做好铺垫。因此,专业综合实训的开展,首先,要确定综合实训的方法。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有岗位训练、过程训练、项目训练、仿真训练等模式,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选用项目训练式方法开展。该模式以项目小组为单位,每4~6人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其次,确定项目的选题。项目选题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开展的效果。以往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项目的选题比较分散,更多地注重多样性,但通过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一方面是选题的分散使得教师指导时间不足,项目开展较慢;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缺少了相互学习以及相互比较的机会,开展动力不足。为了解决以上不足,在选题上,我们结合企业需求,设计了一个综合类题目作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题目。最后,时间安排。三年制学生,第六学期要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末。为了能系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时间为4周。在这四周时间里,项目组成员相互协作,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

三、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

经过前期实训的摸索,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本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选择的题目为:一种实用的智能小车设计。该项目的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充分论证,明确任务

本阶段指导教师针对项目选题,进行技术论证设计,编写实训指导书。明确实训任务、实训时间安排、实训考核标准及要求,并完成项目开展所需常用元器件的采购工作,为实训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组织,确立团队

该阶段在实训课程的第一天实施,指导教师结合实训指导书,讲解实训的流程。组织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单位,结合自身技术情况,自由组成技术团队,并选出组长。每个团队确保有硬件工程师(两人):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机械机构等的设计;软件工程师:系统程序编写,调试;整机调试工程师:元器件准备、焊接以及产品的整体调试;技术文档设计师:讨论过程记录、技术文档编写、报告PPT、记录组内成员每天工作情况,图片或视频展示成员工作风采,协调工作进程。团队人员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位,开展工作。作为团队的一员,每个职位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最终测评。项目组每位成员,都将在该项目中得到锻炼,强化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3.方案制定,项目实施

团队建立后,组长带领项目组成员,结合实训要求、实训任务,通过资料查找、信息搜集等,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结合项目方案项目组成员根据自己的职位,制订工作计划。教师针对工作计划进行检查指导,确认无误后,项目组开始项目的设计实施工作。该阶段持续时间2.5周左右,是整个实训时间最长的阶段。该阶段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原则,使学生充分融入团队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完成团队项目。

4.小组竞技,汇报展示

智能对战小车设计制作完成后,各项目小组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小车对战方案,班级内各小组开展对战比赛,验证并改进小车设计。待整车改进设计成熟后,各班级间开展竞技比赛,验证设计成果,提升团队的荣誉感,带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比赛结束后,班级各团队的技术文档设计师通过视频、PPT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团队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实施成果,见证团队每位成员的付出与团队合作的力量。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施方案,通过课程的实施验证,该方案达到了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本次课程的探索研究,对于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9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彻底改变教与学分离的现象,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和考核,突出职教特色。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了数控加工技术与编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中,项目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项目任务设计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教学实施的效果。行为导向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项目精选、目标确定、情景设置、小组分配、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在具体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项目的选取;创设情境;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1.“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实施过程通过一体化教学来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建立数控实训车间。(2)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3)工作过程。制订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到教师处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数控车削加工,通过加工过程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4)项目验收及评价。学生加工完毕后,由教师带领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2.教师指导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是一体化教师,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合为一体。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1)对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解惑。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示范等方法进行解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学习目的明确,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显著。(2)实践操作的指导。对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操作的不规范性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要领。

3.考核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为依据。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每一组员对本组活动所作出的贡献和实际表现进行互评;第三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最后由教师综合三个级的评定情况,给出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评价。

三、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教学做一体”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界推崇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优势。

1.教学观念的转变

项目教学法注重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而是结合工作任务来讲解理论,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技能和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必需、够用、实用”的理念。

2.氛围的营造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学习为单位,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根据心理学原理,善于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其想象力,提高其团结协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3.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

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教师本身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因此教师要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职业技术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

4.学习观念的转变

学生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是真正的主体,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积极参与,激发了“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因此,学生不应该再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安排该干什么,而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在此之前要主动阅读和了解要进行项目的相关内容,明确自己在项目中的定位、目标任务,增强责任感。

5.项目的评审

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审,因为项目成果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辛勤劳作的结晶,教师要以鼓励和赞扬为主,中肯地对项目成果给予评价。项目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因此,对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以及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篇10

在网络营销实务课程中,个人网络创业实践项目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虚拟的网络市场中从事网络商务类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的教学项目。我将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五个环节进行介绍。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本教学内容选自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专业课《网络营销实务》的第四个教学项目,学生要在淘宝网这个中国最大的网络零售平成真实的开店并经营的创业活动。本项目具有知识点繁多、实践过程复杂、教学效果难以评价的特点,因此我将项目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了重新整合,构建起能真实体验、能客观评价、能双向交流的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自学能力较强、渴望在专业职业能力上得到提升的特点,以及从各大招聘网站调查到我省的中小企业对网络商务类岗位需求量有大幅度增加,为了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具有这类岗位的工作能力与经验,以具备这些就业岗位的竞争力,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确定本项目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网络贸易类就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以完成个人网络创业项目做为教学引导,以网上开店并经营核心任务驱动整个教学过程。将课内12课时、课外补充12学时的项目教学内容设计为从“项目动员任务布置工作计划任务实施成果展示总结评估”这六个环节组织推进。

四、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项目动员环节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时的各招聘网站最新的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及岗位能力要求,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并从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实践经验积累、零成本无风险经营、可获收益并丰富校园生活出发,向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动员。调动起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与热情,并做好创业准备。本环节还要完成人员的分工和项目必备条件的准备工作。

(二)任务布置

根据学生能力的形成规律设置了三个逐级递进的项目任务,并将任务按照工作流程对应分解为几个任务节点,使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环节中要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优秀的大学C2C商铺和优秀的淘宝网店,并在教学博客和QQ群共享上传项目任务书,学生可随时浏览下载、转载学习。

(三)工作计划

项目小组成员根据总体项目任务安排,明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工作内容、方法、程序以及与其他成员合作的形式,制定出相应工作岗位的可行性的工作计划。本环节中首先多媒体设备播放三分钟职场制定计划视频,让学生了解制定岗位工作计划流程并展示供学生参考的标准工作计划书,后上传至教学博客,供学生学习借鉴,最后学生将岗位工作计划方案发表在学习博客中;教师在线进入并利用博客的评论功能进行评价,以规范学生的职业活动。

(四)任务实施

本环节是整个项目的重点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通过QQ空间博客功能在教学博客中提供三个任务完成的详细过程及任务书指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充足的网络资源获取任务信息,通过真实体验、勇于探索和在线交流、岗位模拟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方式一,真实体验,学生充分体验在虚拟浩瀚的网海中创业者进行创业冲浪的激情与乐趣。这是本项目重点,将复杂的创业过程融入到真实的创业体验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枯燥的边讲边练的学习方式,强化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规范实践技能的岗位职业素质,也就避免了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全是跟做没有自己的思路对业务流程了解不清的弊端,实现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项目目标。

方式二,勇于探索。在网上开店并经营的任务中,由于操作繁杂,技能点多,成为项目重点与难点,所以我设计了运用中国最大的免费社区QQ空间的博客功能做为优化教学过程的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实现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答疑解难、法律支持、有效经营而设计的全部教学资源的共享;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实践、探索真知。

方式三,在线交流。利用虚拟的开放的网络环境,设计运用QQ交流群做为实现全天侯的师生互动、交流与沟通、答疑解难的学习工具来突破项目教学难点,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还合理运用QQ的实时通讯视频功能,实现和网店专家在线的视频互动。企业专家一面在线进入学生店铺,另一方面将被在线请入课堂,充当学生的创业顾问,对学生的经营情况给予现场指导。使学生做到足不出教室,就能和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实习难的问题。

方式四,岗位模拟。将网络创业项目对应到的就业岗位进行提炼,把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六人组成一个项目学习小组,每小组的成员按工作岗位进行分工,各司其责,互相协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能力互补,合力完成项目任务,积累实战工作经验,真正实现教学与企业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五)成果展示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制作PPT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项目汇报,对项目任务进行梳理与回顾,分享团队的收获与经验,然后进行小组成员开设的店铺、店铺整体经营情况及推广效果成果展示,实现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

(六)总结评估

教师对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和完成效果进行总结,规范职业行为,确保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均衡发展,职业能力整体提升。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在线进入学生店铺,随时将学生每个任务完成过程情况进行记录,形成过程性评价;网店经营专家在线进入学生网店对学生网店的综合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形成动态化的多元考评体系。

在科技高速发展、日行日远的今天,只有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工程的载体,才会使人才的培养——这一教育的使命,永恒!

篇11

一、总思路:根据卫生局20**年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医疗工作、人才培养重点突出十个理念、五个加强、两个提高。

1、十个理念:就是我院20**年提出的十个文化理念的延伸。

2、五个加强:是加强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医疗质量的管理;加强医疗考核制度的落实和管理工作的细化、量化;加强服务品牌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团队建设的步伐。

3、两个提高: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加强达到两个提高的目标就是社会效益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也是十个理念的第十个文化理念。

二、医疗工作、人才培养:

(一)基础医疗质量:通过修订《医疗质量检查考核标准》,对医疗文书书写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首诊首科负责制度等医疗核心规章制度。采取平时督促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医疗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多措并举,使我院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

(二)医疗文书质量:1、严格按照《**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每月进行一至二次质量督导检查,落实奖惩兑现,奖优罚劣,使临床医师的病历书写意识和书写质量大有提高。2、各科室及时地上缴病历,现病历严格按《**省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及时地书写现病历和病程记录。3、建立门诊手册,开展门诊输液建立观察病历。加强处方质量检查,每月随机抽查5天处方,合格率要求在90%以上。4、门诊及住院科室的各项基础登记也能够按要求进行,基本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三)医技科医疗质量:1、加强医技人员技术培训及服务质量的改进,注重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及准确率的监测并纳入考核范围。2、不断增设新项目以满足临床需要,其中检验科今年新开展甲肝抗体、乙肝抗体及梅毒螺旋体检测项目,适应临床科室安全的需要。放射科规范阅片制度和堵漏差错和纠错制度,今年至少熟练开展两项新项目,如上消化道造影、钡餐透视要熟练开展,腰椎片的质量要提高合格率。3、注重同临床一线科室的沟通和交流。

(四)门诊部医疗质量:提高门诊医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严格遵守首诊首科室负责制,认真地进行门诊登记和门诊手册、门诊处方书写,通过对处方、基础医疗文书书写进行质量检查,完善门诊医疗文书的各种记录,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达95%,门诊人次力争增长15%。

三、医疗安全工作:

医务科针对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制定了《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术能力培训;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举办急诊系列知识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举办《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的专场讲座,结合身边的或本院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如何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专业法律法规,在全院上下掀起学法懂法守法的热潮。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效扼制医疗纠纷发生的势头。

四、人才培养、继续医学教育:

实行继续教育和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填补我院技术人才的不足现状,不断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加强我院技术力量奠定基础。同时制定鼓励、激励学习的措施。

(一)继续教育工作:

1、将继续教育纳入我院的工作计划,注重院内、外人员培训及宣教。

2、鼓励参加各类成人高考及学历转化教育。

3、积极撰写论文,每年每人至少3-4篇工作心得体会或论文。

4、举办学术培训班。

5、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各临床科每年4次以上上墙宣传,到社区开展6次以上防治宣传活动。

(二)三基训练和教学工作:医务科和护理部联合开展学术讲座,使医务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明显的提高。护理部进行护理操作大练兵,使广大护理工作者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医务科加强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考核力度,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力量,各种考核都和绩效管理挂钩。

(三)、教学工作

1、接收进修生,实习生、对口下乡工作人员。

2、对新上岗职工开展岗前教育工作

五、体检工作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3-02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在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11月设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首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旨在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计划于2006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点,2011年开始,教育部决定把原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把原来的“创新性实验”一个项目拓展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个项目。

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组织形式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下面简称“创新计划”)是面向本科生(1至3年级学生),以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的形式展开的科技立项项目,一个项目一般限3人参加。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题,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准备、实施和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创新计划目前只对部分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开放。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申请计划直接向教育部提交,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地方所属高校需要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向教育部提交申报计划,再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

二、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下发的教高函〔2012〕5号文件明确指出:“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

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提高全体认识,做好宣传和申报组织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注重引导学生申报项目和参与训练过程,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的宣传发动工作,向学生宣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背景、形式、要求、目的和意义等。在申报项目时,力求学生自愿与选拔相结合,一般要求申请者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录取,选取创新性强的优秀方案向上级推荐。

2.制定配套管理措施,政策上保驾护航。学校不仅要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的开展,而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使大学生创新计划进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此,可以考虑把创新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参加项目的学生能由此获得一定的学分。对于通过创新计划认定的项目,可替代部分与专业教学相近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学分,通过验收的项目计算第二课堂学分。此外,学校可制定相应的评奖、评优和免试研究生的优惠、倾斜政策,引导和鼓励学生多产出创新成果。

3.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为创新计划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各高校可以依托学科优势,建立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国家或省级教学基地、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实验区等等,建立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的教学体系,推进多层次、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开放学校创新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实施自主型、开放性的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创新训练实施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和物质保障。

4.加强跟踪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对于获得批准的项目,要狠抓落实,切实执行。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工作列入到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的工作计划。组织专家认真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听取项目中期汇报,并跟踪后续工作成果。在进行中期检查时,特别要注意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学生在项目进展中碰到困难,更改题目、更换指导教师等,要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创新计划提供师资保障。鼓励校内教师,特别是有科研项目和科研实力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训练和实践,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参加全国经验交流会议,多方接受先进的组织和指导经验,组建一支稳定的、既有科研项目实践水平又有指导学生实践经验的优秀导师队伍,为有效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6.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不断探索新路子。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创新文化氛围,为参加创新项目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支持有创新计划项目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和共享资源的机会,探索一套从大学生创新计划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四、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创新人才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执行一个项目就能完成的工程,而是需要大学阶段一系列的综合训练培养才能达到目标。因此,高校应该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契机,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下面我们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几点探索性建议:

1.重视基础教育,谨防拔苗助长。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要特别重视大学数学、英语和计算机三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训练。由于学生在大一时就可以参加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很容易导致学生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项目中,导致只重专业、忽视基础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引导就很容易助长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反而容易造成人才的夭折和损失。

2.把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首先,教师必需牢固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引向探究历程,把创新意识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事物,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其次,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地注入教学内容中,把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与研究方法带入到课程教学中。

3.搭建多种科技竞赛平台,建立团队式创新活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科技竞赛平台,如“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在科技竞赛平台上,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制作和运行各个环节的技能训练,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借助各种竞赛或创新训练计划建立相应的竞赛或项目组,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协作完成实际任务。利用学生社团建立各种创新团队,近年不少高校在这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团队、联创团队等都是十分成功的例子[2]。

4.做好拔尖人才的发现、跟踪和持续培养工作。对于从各种竞赛或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要及时发现,跟踪服务,重点培养。对这些学生可以实行特别的精英培养模式,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跟踪培养方案,例如,配备专门的导师、提前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或提前跟着导师做实际课题等等,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拔尖人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