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7: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校素描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一般包括素描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板块。素描实践一般通过合理安排课上临摹、课堂写生、课外写生和速写,使课程之间相互更好地结合,达到素描课程全方位训练的目的。
一、素描课堂教学
传统的基础素描教学往往用单一标准的方法和步骤教授学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花费时间与精力培养的学生,虽然能“精准地画出画像,有体积感,并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但容易缺乏绘画的生动性、感染力和表现力,在面对客观对象时,很难选择、概括、整理和提炼,画面传达出来的信息经常停留在再现对象的层次和表面,缺乏创造力和创新性。
当下的素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的角度、探讨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变换,促进学生对素描各方面问题的理解、思考和潜在能力协调发展。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素描教学的不同阶段、素描教学授课的不同专业,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引导,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为学生以后的绘画道路打好基础。其次,应提供有针对性的课上、课下素描造型训练,来加强学生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感受能力,让学生掌握各种造型规律、造型特点和不同的造型语言。
二、素描教学实践
素描教学实践的基础要求无论是传统学院派素描,还是当代个性化素描,教师要清晰地知道素描基础教学的本质要求是不变的。首先是对对象形体造型结构的研究。如果教师不清楚对象的造型结构,就不会准确地表现出形体的造型特征。其次是体积空间的塑造。各种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再次是特征的表现。画画时,要注重客观地观察、发掘对象的本质特征。针对静物、石膏、人像、全身像和人体,一定要抓住每个对象的特征,重点把握所表现对象的各部分之间的形体关系、位置关系、大小关系、比例关系等。无论画什么,应表现出此种物质所特有的质感。
在素描教学中,应重点训练学生整体观念和结构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表现和把握能力。要提高学生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观念,准确、真实、客观地表现对象的特征、体积和空间位置关系。在素描教学中,学生常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从局部入手,导致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顺利地衔接,导致画面不完整,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体会把握整体画面的能力和方法。
二是从整体入手,画好对象的大体轮廓后立刻开始上调子,呆板、被动地表现模仿对象,缺少对表现对象的结构关系、明暗关系的观察,只是用调子表现对象的大体明暗关系和空间关系,缺少对对象结构关系的把握和理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把握局部处理画面的能力和方法,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正确、客观的观察方法。一是整体观察方法。所谓整体观察,就是一眼看到整个对象。这时候对象的形体、比例、色调都是最协调的。远处观察是整体观察的要领。整体观察强调大明暗、大对比和大色调。但是一眼看到整体,就无法深入地看到局部的结构和细节。二是比较的观察方法。比较的观察,就是要经常把各个部分进行比较,位置、大小、方向、色调、平面和立体等都要时刻比较着画,才能使各个局部互相联系起来,画面才能接近整体。用比较的观察方法能够使画面更生动地接近所要表现的对象,是整体观察方法的有力补充。
为了夯实素描基础,要以长期作业为主,短期作业为辅,这样便于学生对对象的细节进行深入刻画,反复调整形体的比例、结构和空间关系。使学生逐渐明白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以弥补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画面呆板、调子层次不清楚等问题。
学生长期作业、短期作业的完成质量,不仅仅依靠绘画的技巧,还取决于学生艺术修养的层次、知识结构的广度和对对象观察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所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扩大知识面,了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各艺术门类的规律、艺术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范畴,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提升绘画的艺术造诣尤为重要。此外,要全面掌握美术史发展过程,了解绘画大师的成长历程、艺术理论形成的过程、绘画语言的转变过程等,这些内在的知识积累能使学生的作品更深刻、更完整、更个性化,更有学术性。
三、素描的主要表现形式
素描在今天的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学院派素描、结构素描、表现性素描、实验性素描和观念性素描),素描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和训练目的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素描语言表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
现代素描已经历近百年,虽然与写实素描的艺术形态和艺术语言不同,却已经成为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艺术理论和观念具有本质的不同,但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绘画造型能力和培养我们的绘画表现语言。因此,素描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应当有所拓展,不再只是绘画技巧与绘画方法的训练,更应该是思想与观念的树立。
结语
在高校素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及手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素描教学任务应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理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研究、理解和掌握对物造型规律的能力;第二层面,是要培养学生对素描语言符号的不懈摸索、形式状态的深入研究,其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不断提高,要培养学生手、脑、物的合一,也就是主观和客体相融合,要在素描活动中发挥创造能力的意识。
深入展开来讲,首先应培养学生怎样去观看。看得要准确、深入、理解、透彻。看准确就是注意观察外部形状、轮廓等外在的表象之处。看深入就是要看到内部结构关系。而看理解和透彻就是指观察物体要看到其内在本质。比如,画人物模特,应该让学生先大体了解模特的职业、性格等,把表象和本质相结合观察,要多角度、立体、全方位、完整地去看,同时把观察对象经过个人的理性思维进行对整体的打散、再重组,这样才能使其在写生中成为画者内心所要再现的主线,从而使作品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其次,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造型能力,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客体物象的造型因素。在客观世界中,人们能识别出各种各样的不同物象,它们都具有互为差异的形态特点。构成形态特征的因素有结构、形体、比例、明暗、运动、空间、质感和量感等,这些能看到的造型因素可以成为供绘画者进行素描造型的主要依据。而各个造型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其中结构和形体是最本质的、固定的因素,比例、空间感和透视变化是在一定空间中存在的形式。
第二,通过物象内在结构的把握表现正确的造型。结构指蕴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对结构了解得不够,也就无法准确把握物象的一系列外表特征。结构就像素描作品的骨架,有整体结构,也有局部结构。某个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构成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有机联系,其中包括各种穿插、榫接关系,只有达到这个深度的了解,才能准确把握复杂物象的各种组装关系和它的运动变化规律,这也是素描造型的基础。
第三,准确把握形体的刻画。形体是客体物象存在于空间的外在形式,画面的形和神都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形体来表现。如果说形体与结构就是所谓的“神寓于形”,对于形体的认识最本质的应该概括为最简单的基本形,即是圆球体和方体。要以点、线、面的变化及组合规律为主体,使学生知道怎样应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素描活动,而在进行素描活动的方法步骤上不应该规定得太刻板,应通过“从无法到有法”的艰苦训练,从而达到“从有法到无法”的境界。
第四,对学生的素描语言、方式、方法和审美认知的培养。把素描教学停滞在单纯的技术方面是不对的,而应该进一步扩展到认识方面。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从狭隘的课堂中走出去,进入到生活中,告诉他们要用心去作画,才能达到高层次的素描活动状态。所以,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提高学生审美认知,为了更高的表现目的,去深入挖掘更多、更准确的表现形式成为教学活动的一大重点,要做好这点,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客观物象之间的全方位沟通。而再认知的过程,也就成为活动过程的主要依据,这是本质的一种升华。
再创造活动应建立在感觉同认知之间的关系上,认识客观事物是第一位,反应是第二位。观察能产生感觉和认知,不同的学生,由于造型观念、认识能力、水平及态度等因素不同,其感觉和认知也自然不尽相同,而且,由此必然反映到表现手法上的极大差异。所谓感觉,首先是指人们在观察客观物象时所获得的较为直接的视觉感知,而认知则是人们对客观物象内部本质规律知识的一种了解。
在素描教学中,随着认知的不断深入以促进感觉的不断深化,亦可以反之。两者不断相互作用就形成一条素描写生的基本规律。片面强调感觉而忽视认知会形成盲目性,反之则会缺乏生动性。
最后,培养学生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能力。主观的介入可以改变主体的被动、从属地位,从而有助于审视、把握客体中所显示的主观意识及其所承载的审美情趣。当然,这不是不重视对客观的研究,而是两者相融、兼顾。整个顺序应该是由客观到主观的深入强化,是对客观物象被动描摹到主观积极主动的发现,再表达出内心真实感受的过程。例如,培养学生一开始入手就应该注意不同物象所给予自身的各种感知,应该把对物象的理解和自身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这是决定素描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总之,只有不断深入探索,才能使学生摆脱固定模式,在艺术的领域中去寻找自我。因此,做好美术基础教育,才能使整体高校美术教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23-02
素描是一种简洁的艺术形式,运用单一的色彩来表达对世界,对自我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素描不受时间、地点、环境、场所的限制,是最直观的视觉传达、最热烈的情感宣泄,最少的语言修饰,是最直接的表达真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素描作为造型训练的基本手法,是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素描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同时提高对”美”的感悟能力。高校是为国家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无论是纯艺术专业还是设计专业,创意能力是艺术教育的本质目的。只有培养出创意性高素质人才,我们的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包装设计才能领先于世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商业产值和文化产值。
一、改变观念,构建艺术美感
素描的意义,不只是造型的手段,更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最常用的艺术语言,运用简单的工具表达内心情感。素描作为绘画和设计的基础,我们首先要体会其自身语言之美。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必定是形神兼备,让人过目不忘。比较西方大师的素描作品,达芬奇,伦勃朗,他们只用寥寥数笔,精彩人物便生动跃然纸上,一张高考素描范例,结构,五官刻画可谓是面面俱到,但和大师作品相比,只是一张解剖图,只有简单的描摹,犹如蜡像,缺少了精,气神,是不会打动观众。学习素描,技法和思维相比,思维更重于技法,技法只是手段。高校新生在进入高校前,多是进行密集性的素描训练,关于艺术相关的认识几乎是起步阶段。作为教师,最大的任务不是传授素描技法,而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艺术鉴赏力,认识艺术的美感。了解中西方艺术语言之美,了解当代艺术语言模式,引导学生认识,分析画面结构之美。构建学生艺术美感,提高鉴赏力的方式:一是课堂上播放幻灯片,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展览,介绍当代艺术的脉络,同时针对素描课程,播放相关的国内外的优秀艺术作品,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介绍中西艺术的发展,打开学生思维,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只有鉴赏能力提高,才能创造出有深度的素描作品。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分析中提高认识。通过系列的教学方式,旨在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开阔艺术视野,提高鉴赏能力,为未来的艺术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新认识素描三大基本元素:点,线,面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先从素描基本语汇开始认识。点,线,面是造型的基本语言,同时它们自身也具有美感和性格。我们应该用全新的眼光去感受点,线,面。点是线的开始,线是点的延续,面是线的延续。不同形状的点,线,面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起伏的波浪线如春风拂面般的柔美,直线如平静的湖面,折叠的线给人紧张之感。组成画面的点,线,面自有节奏之美,画面之美。中国人的艺术是线的艺术,书法,绘画莫不重视对线的运用。古人讲的十八描,就是对不同线条艺术处理的总结,中国书法艺术,楷书,草书,行书展示了线的抽象之美。再看西方,西方艺术大师给我们展示了关于线的多彩世界。马蒂斯的线是舒缓优雅,具有装饰的美感,毕加索的线是粗野狂放,一如立体派的性格。蒙克的线紧张不安,达利的线是梦幻般的流畅,大卫霍克尼的线是严谨中带有稚拙,弗洛伊德的线条冷酷而又异质。在向大师学习取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画面,感受点,线,面的语言特质,同时转向个人语感的体会。点,线,面语言性格的研究,意在启发学生对于形的敏感性,这种敏感不是对形象准确的概括性,而是感受物象的抽象体会性,体会物象的抽象之美,认识模式进行扭转,不再受制于外形的比例,更多的来自于自我主观感受。
三、运用声音,动态等捕捉情感,寻找内心的创意之源
音乐是最抽象最能打动人类情感的艺术。激昂的歌声能促发个人斗志,悠扬的乐曲能使人精神放松,悲伤的旋律能使人产生共鸣。康定斯基绘画带有强烈的韵律感,点,线,面如音乐符号在画面跳跃,其实康定斯基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善于运用抽象的点,线,面去表达心中的乐律。声音有绘画感,通过声音我们可以开发学生情感,启发学生感性的绘画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意性思维。聆听不同的音乐,再运用画笔把所听所感描述下来,音乐是抽象性的,没有可参照的客观对象,学生在描述这种抽象感觉时,必定只能运用抽象符号去描述内心情感。从韵律的音乐我们可以慢慢过渡到自然的声音,敲桌子的声音、打石头的声音、波涛声、风过松林声、下雨声、急促的脚步声、刺耳的拉锯声……。所有的声音都有相应的图形符号与之对应,不同的学生感受也各不相同,但总是各有所依,相互联系。这些声音都是可以与心灵相碰撞的。急促的脚步声转化为图形,我们从以往的绘画大师中能找到与相应的痕迹,飞利浦·格斯顿那粗粗细细如泥鳅般扭动的笔触,让我们想到了刚听到的脚步声。刺耳的打击声让我们可以联想到现代派绘画大师的绘画语言,如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巴塞来兹那狂野的画面。如上的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打开心灵之门,训练其抽象画面的构图能力,发现细微之美,抽象之美,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世上万世万物都可激发潜在的艺术语言,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例如舞蹈,传统舞蹈动作柔美,舞者的旋转,跳跃,与图形相应的是柔美的富于节奏的曲线。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戏剧人物多半是曲线碎步入场,人物动态多以柔美的曲线为主,唱腔也是悠扬婉转,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以图形总结就是曲线的艺术。我们再看现代舞,舞者的动态语言多是机械的、直线的、激烈的。这些具有冲击力的舞蹈犹如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语言一般,硬朗,有力。一位打太极拳的老者,拳法舒缓,有力。如马蒂斯的绘画舒展自如,有节奏有弹性。通过声音动态抽象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开发我们臆想的潜能。
除了声音,动作,还有很多触发绘画的灵感,阳光下移动的影子,突兀的颜色,一个梦境,萧瑟的秋风下旋转落下的秋叶……这些偶然的景像都是可以转化为抽象的语境,表达情感。
四、感受质感,改变表达方式
绘画不是自然客观的再现,它涉及作者的观念,同时作品材料不同,画面效果也截然不同。同一绘画语言出现在水彩纸和宣纸上的肌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应该重视材料质感,用眼睛去感受,手去触摸,身体去感受。质感这一概念引入素描教学,重点是希望学生对材料的重视。关于素描材料语言的尝试,学生可经过一段时间较为传统的素描练习后,可选择不同质感的绘制材料进行比较,体会画面效果。素描的传统解释是朴素的描绘,在当代艺术的环境下,我们看到的是各种艺术形式,架上绘画、装饰、影像、声音艺术、行为艺术。绘画不再成为视觉艺术的唯一主角。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与时展相适应,扩展视觉,接受新思维。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拼贴,撕,画等多种手法相结合。如鼓励学生借用波普艺术手法,运用日常生活常用之物进行再建构,临摹。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相机,电脑,Ipad进行绘画创作。新工具的尝试感受新形式,发现新语言。寓画于乐,提高眼,手,心的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五、结束语
只有开动大脑,用耳朵去听,眼睛去看,手去触摸,心灵去感应,运用记忆,去冥想,寻找情绪的蛛丝马迹,加上我们个人的性格痕迹。循着这些轨迹我们总会找到一点点艺术的惊喜,自然能激发我们能动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艺术兴趣。每一位学生都能画出精彩的作品,因为每一位学生他们的特质都各不相同,只要依据个人特质都能画出适合个人特征的好作品。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老师应该在肯定造型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人特点,发挥个人潜在艺术特点。只要坚持,引导有方,通过一个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面对学生充满自我意识精彩作品时,对于教师来说这是最大的欣慰,也加强了我对创意素描教学方式的坚定信心。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确信,只有艺术基础教育以创造力为核心,必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开拓出广阔的艺术道路。
参考文献:
[1]布莱恩.柯蒂斯.新编美国基础素描完成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陈守义.综合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个案[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3]张清华.素描艺术与素描教学[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4]托马斯.吕辰格.直觉素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29-1.5
一、素描教学的本质与目的
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在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素描所要培养的是一种综合艺术能力,从艺术的造型能力.感知能力.艺术的评价能力.艺术的创造能力及其相应的艺术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诸多能力中造型能力的培养被当前的院校美术基础教学拍在了首位,这里所说的造型能力指的是塑造形体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是观察能力,其二是表现能力,素描作为一种基础教学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认知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立的视觉艺术形式的根本着力点在于对事物的观察方式,也可称观察方法,对事物不同的观察角度与认知切入点的不同都会带来观察效果的偏差,而这种观察方式的差异最终也会影响表现能力。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的素描作品无以例外都是带入了作者主观情绪与个人观察理解方式痕迹的画面。
二、素描教学与绘画专业课程的关系及其侧重
素描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造型形式,体现着艺术造型的某些根本规律,因此在艺术造型领域被广泛的接受,其对造型艺术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素描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是作为绘画专业的基础课程而存在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观念的更新,素描己经被作为一种拥有独立艺术品格的绘画艺术手段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素描作为绘画专业的基础这一事实并没有改变。
首先素描教学是作为掌握绘画艺术手段的基础工具而存在的,绘画艺术里面的光色变化,构图的组织,空间表现都需要依赖素描教学的阶段性过程来解决,在绘画艺术学习的初期,素描教学作为最理想的入门教学手段起到了去繁从简直入事物本质的作用,素描教学把观察者从纷繁琐碎的客观世界里分离出来,在单色的世界里空间,肌理.与光影变得更加纯粹清晰,素描从这一层面上来看是单纯的,他在绘画技巧的积累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素描作为一种具备独立艺术品格的艺术种类,在对绘画语言的探索上也具有其他基础训练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在这里素描不在是单纯的基础训练手段,而变成了实验性,主观性更强的艺术探索的表现工具,其相较与其他专业手段更加的直接.简洁。
其三素描作为一种基础性很强的艺术探索工具其呈现的不只是一种视觉样式,他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形式,一种含盖了作者对心灵体验及其世界认知的生命感悟的感性思维形式,在这里我们应当反对素描教学中片面的追求技术能力的观点,通过素描教学把感性认知的创造性思维形式贯彻下去,这对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是有巨大帮助的,我们这里表述的是在素描教学中把强调技能训练向强调创造性思维培养转变,而不是把强调技能训练向强调艺术表现转变,艺术表现能力只是“表”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是“里”。
可以这样说素描作为基础训练手段为绘画专业的教学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素描独立的艺术探索性为绘画专业的教学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探索方向,而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是绘画艺术的核心,没有创造力的绘画作品其生命是短暂的。
素描作为基础训练的手段针对不同专业其教学侧重也是不一样,针对油画专业,素描教学更重视空间的处理、深入的刻画、良好的光色处理能力与画面协调能力。而国画的素描基础则要求在线条的运用与提炼、物象的传神写意方面下工夫,雕塑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要求对物象的体积与动态变化保持敏感性,注重物象的空间体量。
三、素描教学中创新素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艺术史家奥班司曾经说过:“创造等于艺术的论断,应该成为所有致力于建立某种艺术观念的基础。”可以看出在这里创造性己经被看作艺术的最高追求了。
在素描教学中重视创新素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应当转变的应该是教学观念,抛弃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只强调灌输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尊重学生个性和主观感受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改变当前素描教学中的写生过度尊重现实极力描摹再现的倾向,指导学生通过对物象的主观分析与感受带入来重塑形体,赋予新形体以新意义。
其次改变现有的素描评价体系,当前的素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仿型教学,其考核的重点是被考察者是否具备完备的写实能力,在这种考核标准的指导下,学生的个性和主观感受受到压抑,作品成为技术能力的大比拼,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与培养创造型美术人才是格格不入的。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论素描时曾经说过:“真实再现只是一个人可以选择的许多追求目标之一”,言外之意就是说,素描是有无限可能的,并不是只有再现这一种,艺术观念的多样化也是能够使艺术作品呈现出不同面貌的一种内因,在素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艺术价值观念也是促进创新素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一种办法
四、素描作为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素描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的教学课程体系里面首先突出的表现为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支撑作用
素描是任何造型艺术的基础,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基础支撑点其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专业课程开展的有力支撑,打下良好的素描基础会使专业教学事半功倍,良好的基础训练会使学生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更心无旁鹜的感受专业课程的特色,而不需要在基础造型上浪费过多的精力,如果素描基础不过关,那么就需要一边解决造型基础问题一边解决专业难点,教学难度会有很大提高,无法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其次,素描基础课程是对专业课程衔接的有利支撑,在专业课程的深入开展中,素描教学应当贯穿专业教学的始终,素描基础教学能够使两门专业课程的衔接段过度更轻松。能够有效的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最后,素描基础课程是对整个课程体系良性运转的有力支撑,整个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运转过程中,素描基础课程作为剂深入到了整个课程体系的每个环节,达成了良性的循环素描作为基础的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还起着专业方向引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多种多样的艺术价值观念左右着当前的美术创作,素描作为美术专业作品的最原始表达方式引领着专业发展的方向,大多数的实验性绘画与不成熟的艺术思想都是通过素描来完善和表达的,很大程度上素描不仅仅是某种价值观念的载体,其更是这种观念的或艺术思想的探索起点,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素描对于各种艺术新思潮的表述和深入探讨更甚于专业课程,可以这样来看素描在专业教学中的引领地位是无可动摇的。
素描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素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他起着支撑和引领的作用,他是课程教学环节衔接的剂,是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