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7: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职教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期刊的竞争不是单纯的编辑之间、栏目之间的竞争。职教期刊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就要树立正确的办刊理念。
(1)明确办刊宗旨。当前,全国已出版的职教期刊从办刊主体来分,分为各级政府职教主管部门主办、地区或行业的职教学会(或研究会)主办、社会团体或院校主办三类。从受众群体来分,可分为面向全国、面向地区、面向本行业三类。从办刊性质来分,分为综合型和专业性两类。但不管从哪个角度分类,职教期刊都应把为职教改革和发展服务作为根本的办刊宗旨,树立并加强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广大职教工作者服务,为繁荣职教科研事业服务的意识;
(2)加强服务意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职教期刊只有增强服务意识,始终把读者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市场,提升职教期刊存在的价值。职教期刊要把握读者的需求,把市场调研作为编辑的重要工作内容,了解各类读者群关注的焦点,对职教研究的动态及时反映报道,传播和宣传各级职教机构和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的优秀实践经验,使刊物既能成为领导的好参谋,又能成为职教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从而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占据优势。
(二)找准刊物的特色定位
特色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特色的形成也是期刊成熟的标志,一旦期刊的特色得到社会的认同,就具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经济中就能够获得价值。作为职教期刊,要做出自己的特色。首先,要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发现新领域,找到新视角,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职教期刊的定位上,明确它有别于纯理论性的学术刊物,也不是普及性的教育刊物,职教期刊应该立足行业,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和业务指导性。目前,我国较有影响的职教期刊都有各具特色,《中国职业教育》侧重宣传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评述职教发展趋势,其政策指导性和学术理论性较强;《职教论坛》在办刊中重视创新,其指导性、言论性和开放性较浓;《教育与职业》以教育性、统战性和民间性为其特色;《职教通讯》针对不同的读者群,突出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2]其次,品牌栏目设置在期刊特色定位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办刊宗旨明确的前提下,最能体现刊物特色的形式莫过于栏目的设置,优秀的栏目设置不仅能鲜明地突出期刊内容,充分表现编辑思路和操作的风格和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强化栏目编辑责任制、提高刊物质量。品牌栏目是期刊的框架,最能反映出期刊的整体风格,因此,期刊要办出特色,一定要在品牌栏目的创办上下功夫,积极约稿组稿,认真编校,保证栏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并通过品牌栏目的影响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职教期刊要发展、要创新,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作为后盾。职教期刊编辑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思想认识。对于公开发行的职教期刊,其编辑在思想上应该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把握力,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坚持质量第一的办刊思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严把政治关和学术关,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倡导学术争鸣,努力把期刊办成职教学术创新的阵地;
(2)恪守职业道德。作为一名编辑,要始终树立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意识,在保证刊物质量的前提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认真审读每篇来稿,对每位作者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一切以刊物的质量为前提;
(3)做好选题策划,形成特色栏目。职教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应该重视策划选题,树立精品意识,重点在期刊的内容和特色上下功夫,积极策划特色栏目,组织优秀稿件,吸引读者的关注和对期刊的依赖;
(4)重视业务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职教期刊编辑面临行业竞争、职业困惑、专业发展等多方面问题,因此,编辑应积极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掌握有关出版编辑、技术设计和现代出版经营管理等相关的理论和实务知识,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得到及时优化,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编辑岗位发展,提升自身在编辑岗位上的专业化程度;
(5)加强编辑实务能力。职教期刊编辑要时刻关注出版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趋势,并在编辑工作中不断应用,如利用网络数据库组稿,使组稿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方便快捷;利用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保证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并有效地防止一稿多投,保证了期刊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建立现代化、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积极协调各部门和园艺企业,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人,创建一个现代化的、设施齐全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实践平台。我们还要与一些园艺企业、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办学关系,使职教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这样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和创业。可以积极组织以“责任田”为中心的园艺实践教学,让学生从花卉的种植开始到收获全程由自己栽培管理,并进行小组比赛,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合作。这样能够使教学和生产有机结合,虽然工作量增大了,教学任务重了,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实干进取、团结互助的精神,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实践、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建立现代化、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3.深入调查研究园艺市场现状,与相关园艺企业建立广泛的行业联系
实践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园艺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在园艺市场现状和流通情况,这样能够有效地开阔职教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能力。从现在园艺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现状来看,需要我们职教毕业生积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人才要求。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适应新时期园艺业的发展,有效实现自主创新,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在职教园艺实践课中我们要带领学生多走出去,多了解园艺行业发展状况,与相关园艺企业建立广泛的行业联系,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师安排方面,应严格把关,让那些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实践课教学工作。青年教师入职之前一定要组织实践技能的培训,并且通过见习、助教、一帮一、实地考察等方式,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园艺业发展趋势的了解能力。不仅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使我们教师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保证我们有一支业务娴熟、素质高、技能强的园艺师资队伍。
二、机械类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实践
1.育人贯穿始终
组建机械类卓越职教师资实验班伊始,先后召开“目标•现实•学法•做人•风貌”、“认识自我•学会做人•塑造优秀人格魅力”等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恰当定位,确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重视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精神结构的平衡。要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学会与人沟通。同时,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读书社、音乐作品赏析、企业实践与职业岗位调查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演讲与口才等竞赛,并结合相关课程,着力将教育信念与责任以“养成”的方式,在学生的体验与反思中形成。
2.组建多学科融合的“一体化”教师团队
由不同学科背景及特长的教师组成教学指导团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由应用研究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选题、创意、构思方面的指导,由教育学科背景的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创新心理和人际互动方面的指导。总之,教师团队在成员构成上应具有“理实一体、学科综合、崇尚创新”的特点。
教学子系统,由学生和教师两部分组成,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数字化信息交流。教学同时也分为教和学两部分。
1).学生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众所周知,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学生因为自己的个性和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产生差异。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与其他同学交流而得到培养,这也能间接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因为专业、年级的不同,学生容易形成封闭的小团体,通过平台也可以和非群体内的同学交流,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
①:管理子系统
②:教学子系统
③:就业子系统
2).教师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经验的增长与丰富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通过数字化平台交流,教师可以缩短这个过程的时间。由于学科的不同,教师教学的内容也会不同,但是教学方法都有其共同的地方,数字化平台的形成促使教育经验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教学发展。
3).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数字化平台共同交流。教师的角色应该从单纯的施教方转变为一个资源提供者、学习促进者、课程指导者、学术顾问者。让教学由单独的教室扩展为整个校园,让学生的学习摆脱地域、时间的限制,从而解决职校学生在外实习时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兼顾学习。同时,数字化平台也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学校非本班优秀教师的教学指导,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在线指导,积累自身教学经验。
2就业子系统
就业工作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是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学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从这个角度,就业指导的本质是一种就业指导教学,内含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前很多学校在一年级就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子系统,由学生与就业指导教师组成,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信息交流。
1).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去了解和交流职业兴趣。职校学生入学时,很多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自己想学什么,将来毕业从事怎样的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应成为学生就业的限制。通过与同龄人职业兴趣交流,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并根据兴趣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也符合现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同时,职校学生在毕业前都要进入相关行业实习,在实习中发现新的就业需求,也可以通过平台和同学交流,增加学生的就业途径。
2).就业指导老师通过数字化平台去了解和交流社会的就业需求,掌握新的就业趋势。每位就业指导老师所接触的社会就业需求信息是有限的,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同过数字化平台互相交流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就业。
3).学生与就业指导老师之间通过数字化平台交流。现代职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已经不是单纯的推荐学生就业,而是成为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其目的应该是把合适的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单位就业。首先,就业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条件以及职业兴趣,有目的的去开拓就业市场;其次,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社会就业需求及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利用学校资源弥补不足,促进学生就业。
3管理子系统
教学子系统与就业指导子系统,更多的是注重于技术操作层面,即教出合格的学生并促进学生就业。而将这两者的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学校教学并制定职业学校的未来发展战略,就需要管理子系统将这两个系统进行融合衔接。
1).职校领导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掌握学校教学和学生就业两者的信息。通过教学子系统与就业子系统两者信息的整合来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
2).职校领导通过数字化平台检验教育改革的成效。改革是一种试验,必然有成败。通过和教师的信息交流和就业指导老师的信息交流以及学生的就业指标,及时检验学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是否合理,根据反馈情况及时巩固与调整,使学校的教育改革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任职教育要求学员必须满足军事岗位职业需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使教育紧密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部队任职岗位需要,适应作战训练需要和部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因此,这也要求任职教育院校必须坚持“能打仗、打胜仗”需求和岗位需要为导向,构建教学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员岗位任职的能力。
(二)针对性
任职教育的培养内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它贴近部队、贴近作战和岗位实践的需求,突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新训法和新理论。这要求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把好任职教育的“脉点”,针对学员岗位需求和部队发展需要,提供“定单式”课程和“量体裁衣”的教学内容,使教育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三)实用性
任职教育要适应部队岗位需求,以岗位任职需要为目标,课堂教学与部队需要相结合,人才培养与“能打仗、打胜仗”需要相结合。任职教育要强调实践应用,突出培养解决任职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因此,这也要求任职教育院校要优化教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结结构,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任职教育需求。
二、任职教育改革的建议
任职教育是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能力、素质为本位的教育。针对任职教育特点,结合任职院校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任职教育改革。
(一)制(修)定适应任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我军新型院校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军队院校教育正由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的转型,这是世界军事教育发展的潮流。因而,为适应新的承训任务,在总结学历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任职教育的规律特点,构建合理的核心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进一步优化课程总体设计。任职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岗位任职需要和岗位任职能力的提高,任职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以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立足岗位、贴近需求、着眼现实。同时将军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纳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
(二)加强教材体系建设
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材结构更利于课题式教学与学员岗位业务能力的形成。任职教材要从过去的一本书、一个教学内容提升为一个教学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一是要系列化,建立和开发符合培养目标、体现任职教育特点、紧密结合任职岗位需求,面向教员与学员的各级各类系列教材,实现各门课程教材间的衔接与沟通。其二是要立体化,实施主教材、网络课件、学习光盘、习题案例教程、试题库、教学支持网络平台等一体化配套建设,对多种教学媒体教材的创作应统一纳入到整个教学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和开发中去,多种教学媒体教材分别采用不同的编写方法,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学员,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实现以优势互补,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有机整体。
(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立足课堂教学,以教研室、教学组、课题组为组织形式,以日常教学活动与专项课题研究为载体,围绕教学难点重点开展教学研究。针对教育转型和任职教育的特点,统一思想,大力推行课程改革,贯彻以学为主、突出实践,面向岗位的“课题式”教学理念,把课程改革与部队维修改革相结合,因才施教,大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更新教育观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充分发挥学员自主选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体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总体提高。
专业现代化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及先进的管理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职教集团内的龙头职业院校要在以上三方面走在集团发展的前列,并且通过自身的示范辐射性带动成员学校在这三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职教集团还应采取措施不断吸收其它成员参加,使我省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职教集团内各成员学校所属部门、产权归属及及各个学校基本条件等不同,导致成员学校在实际操作中还应加大诸多教学资源的共享力度。如应加大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包括纸质图书和数字图书资源)及大型仪器设备等短缺资源的共享力度
1.2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制度保障
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盈利而学校的主要目标是教书育人,这两者的追求目标完全不同。虽然有了职业教育法的硬性规定,企业有义务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到企业实习,但企业还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人员,这就可能使企业的工作质量受到影响,部分企业还要承担诸如学生违规操作而导致设备受损或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等诸多风险。学校不可能给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这样就出现了校企双方获益不对等,没有形成企业与学校共生的局面。以上因素导致企业参与校企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够高。
1.3职教集团的成员分管部门不同,政策信息不共享
由于职教集团采用了多元化办学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多头管理,政策信息不共享的现状。教育部门的职责之一是负责对普通中专、高职院校等学校的管理,劳动部门的职责之一是负责对技校的管理。由于管理部门不同,造成许多政策不同。由于培训机构也是职教集团的成员之一,但是部分培训机构是以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教育咨询公司的形式存在,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是由教育部门审批。还出现了重复办学,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
2.山东省职教集团资源共享长效发展策略的研究
2.1激励各成员学校间资源共享的机制
健全资源共享的机制关键是如何挖掘出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利益,如何使各成员单位在这个平台里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应有的利益。集团中的任何一方如果离开了这个集团,这样便利的资源将无从可得。结合集团内可共享资源的现状,制定资源共享有偿使用及管理协议,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各成员学校每年要提供几门选修课,供各成员学校学生选修,实现校际间的学分互认;各成员学校每学年可选择本校的部分特色专业接收交换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各成员学校间还可互派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实现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
2.2激励校企资源共享的机制
由于企业的深度参与在职教集团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应该得到国家的奖励性优惠,比如应享受减少税收、政府补助、优先录用毕业生等优惠,以激励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等重要资源的积极性。建议由政府牵头,在集团内设立资源共享协调机构,加强对职教集团内各成员的协调工作,其主要职责为:及时研究解决职教集团资源共享中的遇到的重要问题。
一直以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就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由于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为了求职的需要,有部分学生自愿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迫于外界某种压力,如父母的强烈要求,而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还有一些学生,是家长为避免其在社会上出乱子,把孩子送到学校让老师管着,学习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因此,学生中潜在的被动学习因素偏多。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以“降低门槛”的方式进校的,这种做法使原本综合素质就不高的生源中又出现了新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生,这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组织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教师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爱业敬业的精神搞好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建立起一种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应当以博爱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讲授出现不同的效果,有的学科学生很感兴趣,有的则非常厌烦。这除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诸多事实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凡师生情感融洽,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教学效果就好;反之,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学科就不感兴趣。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自然就下降。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该注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挖掘其学习潜能,可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平时对他们多加以关心和帮助,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当他们意识到老师真心实意地关心自己时,就会信赖和亲近老师,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学习激情与动力,有助于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加强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尽可能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择业的可能性,进行专门化的岗位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教学应当提倡“一个文凭、多个证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同时具备专业大类必需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安海生 单位:章丘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1专业设置过于追求实用性。当前市场急需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未能充分考虑将本校的特色及教学师资能力,专业设置的功利性过重,导致学生实际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有限,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不强,未来学生发展空间有限。
1.2课程体系设置过于狭窄,重技术轻人文,忽视品质修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高职院校简单认为高职教育强调实用技术,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这样的问题:专业课知识往往是学些皮毛,素质课一带而过或者完全忽略,实践操作往往是手把手教学生掌握步骤一二三,甚至直接“下放”到某些急需工人的工厂去以实习的名义做“短工”。导致的结果是既达不到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又形成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学生的理论功底不深、动手能力不强、个人修养不高。
1.3教学管理、考试管理、毕业把关过于宽松。很多高职院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顺利毕业、顺利就业,在处理学生无故旷课、长期缺课、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水平极低等问题的过程管理中存在严重的“放水”现象。
1.4鼓励学生盲目考证。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一些高职院校花费很大精力动员学生去考证,让学生参加各种培训班,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书,而实际上学生花费重金得到的这些证书对提高动手能力并无多大裨益。
1.5将学生就业压力分摊在授课教师身上。同样是在就业导向下,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很多高职院校明确将推荐学生就业作为对授课教师的考核指标之一,较大程度束缚了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能力的发挥。
2高职教育院校要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从教育部的发文精神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期望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然而,正是社会上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的缺位,造成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偏激的行为,导致社会各界对高职毕业生产生了这样的偏见:高职毕业生属于低层次人才、人文素质偏低、个人修养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强等等。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和质量观。高职院校有必要对人才培养进行准确认识和清晰定位,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用于指导实际操作和规划设计。高职毕业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更符合社会需求和群众期待呢?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在加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和能力:
2.1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引导学生摒弃社会上过度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强调个人价值的思想,在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中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保有一颗仁爱之心、谦让之心。
2.2培养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当今时代,随着科学、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复合性人才,知识的综合、学科的交叉、文理的交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不仅要求大学生成为专才,更要求他们成为全才、通才;不仅要知识广博、有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在人才的成长、成熟过程中,较高的文化素养往往是“厚积薄发”的强大助动力,有利于提高个人创新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对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2.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员工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后者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前者必须从学校教育时抓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必要的教育与训练来培养学生树立公正廉洁、踏实诚信、高度责任感的职业道德和勤奋爱岗、乐于奉献、业务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2.4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虽然社会上竞争日趋紧张激烈,但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尤其作为竞争团队,成员间各自为政、个人英雄主义、一盘散沙是无法取得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竞争意识,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培养谋求共赢、共同发展的优良品质。
2.5培养积极进取、主动参与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比较强,各方面的自立性欠缺;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对名牌高校的学生时,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因而更容易滋生不思进取、随波逐流、羞于表现自己的行为倾向。高职院校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敢于争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2.6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般善于创新者,都有独立主见,善于思考,敢于弃旧图新,勇于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恰恰是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所欠缺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己重实训、强操作的优势,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7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即在与他人沟通时,良好的表达自己、恰当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协调合作、融洽相处的能力。现在许多大学生在陌生人面前或人多的场合讲话脸红,甚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也有的说话做事极少考虑他人的感受,无法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别说与他人密切合作了。
2.8培养善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各种知识、技术、观念更新换代日新月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自学书本知识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学无止境,只有会学习、善学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充实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2.9培养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时期,他们面临着角色的转换、环境的适应、学业的竞争、社会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困惑等,在各种压力之下容易产生心理挫折,给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正确引导和调适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学校的课程是社会文化,教师的教学内容是人们长时间积累的社会文化。学校课程也受到社会中政治文化与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中生活,也是在社会中生活。学生成长经过社会磨练,个人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职教体育教学应满足社会体育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职教院校的体育学习在学校里完成,怎样把学校体育转化为社会体育,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坚持着体育锻炼,这是对职教体育教学的挑战。为迎接挑战,职教院校必须重视起学生的体育情感,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是增强体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需要。社会体育对于职教体育提出新要求,职教院校要建立新的体育教学体系。
1.2、学科需求导向
传统的体育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大多是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规则和技术。若课程目标确定,学科知识以目标为基础,受到限制。这种学科中心课程培养目标明确,但也有弊端。一般来说,学科专家设置教学内容和目标时,把学生培养成工作或研究人才,没把课程当成普通教育。学科专家容易把运动训练目标当成体育教学目标,把学生当做了以后专业运动员,把体育课当成运动员的训练时间。
1.3、学生需求导向
体育教学的思想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重点是要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以前的体育课程中专家多采用常模策略,这样会出现误差。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违背了体育的基本教育思想。当前专家认识到学生需求的主导作用,体育课要符合大学生的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培养学生个性和体育素养。大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权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体育课也在不断改革中,符合学生心理需求,体现其主体地位。大学生思想与心理慢慢成熟,价值体系和生活态度初步形成,有较强的创造性。体育课要体现多元层次化,培养学生健身的需求,体育知识的需求,健身娱乐的需求,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积极主动性,提高身心水平。
2、职教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涵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体育教学是不断发展学生潜能和个性。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创造性,发展自身的个性。选择课程内容,注重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确定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学生自主发现选择。创造出好的师生氛围。在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一是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中心,教师要了解学生兴趣和认识,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是学生个人特征的体现。职教教育教学中,实施遵守以人为本的要求。职教教育进行人文教育教学,根据学生学习风格创造有人文特点的环境,学习内容和教学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职教教育,体现职教教育中的人本主义。
3、职教体育教学和人文教育结合的意义
3.1、职教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是动态概念,指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现代说的人文或人文主义,一般是指人类历史中保留的精华,是先进价值观与完善规范的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了科学、和谐与仁爱。人文教育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任意民族都要有人文精神的支持。职教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培养社会人才的场所,重视构建人文教育环境,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在职教体育教学中,学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挖掘各学科的人文价值,加强展示体育比赛人文的内涵价值。
3.2、树立人文主义学生观
职教教育中的人文主义教育,以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为中心,满足学生需要。人文主义理论的实践,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据学生发展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用促进学生发展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办法教学。重视学大于重视教,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把教学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具体规定每单元目标和学习目标,可以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按自己的特点学习。
4、人文教育渗透到职教体育教学中的措施
4.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人文教育重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要使学生体会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学生沟通交流,缓和师生关系,有效进行位置的互换。根据学生实际的体育能力,针对性地教学,用有效的手段规范学生行为,学生是体育教学的重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潜力,有效进行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身体能力,把人性化教学理念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2、改善结构,完善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职教体育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课程结构的单一。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改变传统方式,先是学生适当热身,舒展身体。然后是简单动作训练,最后是自由活动。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教学机制,学生开始低处体育课。体育教师必须针对性地研究,改善旧的教学结构,依据学生喜好适当进行娱乐活动,把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开展多形式教学活动。娱乐时也加强体能训练,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几乎没时间课外活动,教师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学重要性,加强体能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单一的结构,在结合多年的教学理念的情况下建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完善教学体系。
4.3、加强训练,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引导的地位。如果想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教师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接受力。教师结合多年经验,总结完善教学体系,提高人文素养,用人格魅力影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真挚地对待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觉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也会提高。
4.4、创新教学,开展多形式教学活动
当前职教体育教学有种种弊端,要采取有效方法,加强创新理念。教学活动离不开合理完整的体系,体育也是这样。对于目前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也要创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多样的体育教学,使学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改变应试的理念,吸引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开放的理念,进行创新性教学。
4.5、加强沟通,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要的是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目前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紧张,因此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加强沟通。人文教育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建立相互平等尊重的理念。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根据学生身体的能力,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教学中师生要交流,建立新型关系,创造活跃的气氛。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教师要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各抒己见,形成热闹活泼的氛围。
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停顿、重音、语速等基本口语技巧的概念内涵;教学目标(2):学生能够在已学过课文中找出一些典型句子来体现停顿、重音、语速等基本口语技巧的特点;教学目标(3):学生能够在复述中正确使用停顿、重音、语速等基本口语技巧。教学目标(1)和(2)反映了学生能够理解、运用停顿、重音、语速等基本口语技巧的概念,教学目标(3)反映了学生能够运用“停顿、重音、语速等基本口语技巧复述”的规则。再如《项链》一课中的人物心理描写训练教学,语文教师想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心理描写,该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从《项链》课文中找出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的词语和句子;教学目标(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说出《项链》课文中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教学目标(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指出和修改学生习作中;练习册中人物心理描写的不妥之处;教学目标(4):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写出有关人物心理描写的片断。教学目标设置完成以后,要想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对教学任务进行任务分析。职教语文教学任务分析就是进一步揭示职教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行的先行条件。职教语文教学任务分析的目的是为职教语文学习顺序的安排和职教语文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依据。
职教语文教师进行职教语文教学任务分析的目的是为选择具体的职教语文教学方法和确定具体的职教语文教学步骤。职教语文教学任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分析使能目标和分析支持性条件。职业学校的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新的学习起着影响作用,所以职教语文教师在确定终点教学目标后,必须分析和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从起点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有许多知识、技能还没有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以这些前提性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教学目标被称为使能目标。最后,教师还要考虑其他支持性条件。所以,职教语文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他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然后,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点能力,最后还有哪些支持性条件。例如:一些职教语文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提问、课堂表现、小测验等来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还有的职教语文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验,根据单元测验的情况制定下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起点。按照“掌握学习”的原则,学生必须掌握85%的教学目标,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这个教学单元的终点目标的达到同时也构成下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起点。职教语文教学是通过“字、词、句、段、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多种技能训练的,因此,职教语文教师对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任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职教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分析可以分别从“单元、单课、单项能力”这三方面进行。
由此看来,职教语文教学任务分析是职教语文教学设计中其他环节制定的基础,是发现职教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为实际的职教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它促进了职教语文教师有效的教和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效的学。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了教学目标,分析了教学任务,然后就是设计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叫课堂教学结构,我国当前流行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是:组织上课—复习旧课—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我们职教语文教师应该设计职教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职教语文知识的理解。例如:有些职教语文教师利用各种职教语文教学方法激活原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有些职教语文教师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参与理解活动。
比如《项链》一课就可以设计“演戏剧小品”这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课文;还有些职教语文教师设计一些有关知识理解的教学训练,使学生自我控制理解活动;在职教语文教学设计中,我们职教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职教语文教材呈现技术,提高职教语文教材可懂度。如:有些职教语文教师附加问题设计,使职教语文教材通俗易懂一些。《我看见了大海》一课的课堂教学就可以附加一些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习;职教语文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复习,对复习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如:有些职教语文教师设计一些语文练习,协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搞好职教语文教学活动是需要教师有熟练和扎实的职教语文教学技能的。我认为职教语文教学语言、职教语文教学提问、职教语文教学板书和非言语这四种职教语文教学技能比较重要。职教语文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进行职教语文教学设计。职教语文教学语言的设计应该注重职教语文语言的启发性。职教语文教学语言应该能够启发学生对所学职教语文内容积极思维,启发学生对所学的职教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如:有些职教语文教师针对不同的职教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职教语文教学语言设计,讲课时有时选用叙述性语言讲解,有时选用启发性语言讲解,有时选用论证性语言讲解等等;职教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应该注重表现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运用知识和复习巩固知识方面。有些职教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课文时进行分析问题设计,有些职教语文教师在复习课备课时进行复习巩固问题设计;职教语文板书的设计应该注重表现在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直观形象、突出重点。有些职教语文教师设计出提纲式板书、图示式板书、表格式板书、流程式板书等进行不同教学,体现了职教语文板书设计的特点。例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可设计图示式板书,《景泰蓝的制作》可设计流程式板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设计表格式板书,《南州六月荔枝丹》可设计提纲式板书;非言语行为包括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身体动作等,其教学设计应该注重表现在充分发挥教态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和情感上的激发作用上。职教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特长“助”教学技能“一臂之力”。总之,我们职教语文教师要想搞好职教语文教学设计,就要对职教语文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技能这四方面进行认真、仔细地研究和设计。这样,我们职教语文教师才能真正达到职教语文教学设计的目的和良好的职教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蒋霄青 单位: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一)教学策划的目的性原则
高职教育在教学策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具有目的性的改革才会有条理性、有顺序地进行。
(二)教学策划的计划性原则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策划和改革之前需要制定一个系统性的计划,从本校自身实际和全局出发,制定一个系统性、切实可行的计划。根据这个计划进行教学策划,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策划和改革。
(三)教学策划的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教学策划和改革需要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策略和方案。如果教学策划是一个分散的、不系统的计划,是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的。因此制定一个系统性的计划是十分重要的。
(四)教学策划的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策划和改革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一个对于任何领域和事业都十分关键的手段,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从而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
二、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策划与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策划和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转变教学方式,从教学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实践能力的锻炼较为缺乏,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因此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创新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对于教师的招聘要采取严格的要求,要保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二是要建立奖惩机制,教学水平高、成绩较好的老师,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表扬,然后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那些教学态度不认真、成绩较差的老师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加强教师的培训,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是学历中等的老师,他们所学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会慢慢不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在他们日常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高职院校应该从这几方面出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出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三)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需要找到一个符合自己所学专业、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策划和改革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市场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调整教学的方式和重点。而这个过程中增强与企业的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企业用人需求是市场需求变化的风向标,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能够根据企业招聘的要求和用人需要去培养学生。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
同煤技师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的重点,先后建立了9矿8公司共17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可进行煤矿生产工艺、煤矿生产设备的制造及检修和现代工业生产线流程等内容的实训课题,学生实习率达到100%。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但锻炼了岗位技能,提高了现代职业技能,而且现代职业素养也得到培养,如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得到合作企业的好评,真正做到了校企共赢。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思考
3.1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欲建立长效的实习机制,校企合作是前提和关键。因此,中职院校要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契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3.2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中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使其更加贴近企业需求,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胜任工作。这样顶岗实习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技能,同时实习单位也才可能从中发现可用之才,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体化,促进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的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3.3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多元的评价体系
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要。因此,学校在制定学生实训成绩的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的评价体系相结合,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多元的评价体系,这样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