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7: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社区文化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每一个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因此和谐社区的构建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只有社区内部的人民群众和谐了,才能构建起和谐的社区,只有构建起了和谐的社区,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社区文化的和谐性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基础,在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的和谐性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文化对于人们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于人们的行为也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和谐的社区文化的建设,这也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保证社区文化既有亲和力,同时又能保持先进性,与时俱进,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相呼应,确保社区文化能够将最广泛的社区群众吸引进来,提升社区文化的建设质量。因此,构建和谐的社区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三)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个社区文化只有在保持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而和谐社区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因此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充分重视社区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提升社区群众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在社区居民的相互交流之中进一步实现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社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和意义
先进的社区文化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可以将社区群众广泛的吸引到社区文化活动之中。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也增加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对于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居民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广泛地参与到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中去,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同时社区群众依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爱好来组织各种各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进一步活跃社区的生活气氛,使得整个社区充满活力,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
(二)促进社区群众自身修养的提高
文化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和规范作用。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既满足了自身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先进的社区文化又能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社区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整个和谐社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进一步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社区群众能够广泛地参与其中,进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社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同时社区文化建设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社区群众在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进程中,可以有效的推进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的注意事项
策划就是为完成某件事或某一个任务而筹划、谋划。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开展项目,事先都要进行认真的策划或企划,有的还要求形成完整的书面《企划书》或《策划书》。这种策划,实际上就是对该项目的创意、设计,对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依据意义。同样,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也是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依据意义。一份周密的活动策划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四点:
(一)、了解群众所需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为群众服务的,所以其策划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体现群众的文化志趣,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开展任何活动前,群文工作者应对群众文化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利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当地党委、政府、部门单位所需,从而明确活动目的、意义,确定活动内容、过程等。不考虑群众所需,闭门造车的策划方案,即使费尽心思,也吃力不讨好,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可。
(二)、清楚自身条件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了解群众所需的同时,也需要清楚自身条件,摸清可动用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指有多少可用之人,如一场大型文艺演出,演员来源及水平,后勤人员保障、安保人员就位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所谓物力资源,指有多少可用之物,演出方面的灯光、音响、道具,展览方面的展板、展品等,需事先统计;所谓财力资源,则是能够掌握的资金,及资金的分配。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活动策划才能有准确的内部分析。
(三)、明确活动定位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是东北乱炖,切莫机械地把想到的元素杂糅在一起。清晰的活动定位,有助于群文工作者在策划中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从而整体把握活动基调。如娱乐定位的活动,以开放性场地举办为主,采取游艺、表演等形式,策划内容则以轻松活泼、接地气为主;文化定位的活动,以室内举办为主,采取讲座、培训班等形式,策划内容突出文化内涵,符合社会审美趣味;特色定位的活动,多为特定时段(某个节日)的民俗特色展示,采取踩街、展演等形式,策划内容尽量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与众不同……一场活动可能只涉及一个活动定位,也可能兼容多个定位,策划过程中,群文工作者要注意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
在当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已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想要构建和谐文化,首要解决的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究竟意义何在?很简单,它能够引导广大群众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为例,群众文化能够以特有的方式渗透进广大群众的思想中,它的教育价值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比较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非常关键,它的社会价值对全民道德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众文化的突出亮点: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从文化建设工作角度来观察,基层和谐文化的独特作用:第一,它为精神文明活动的广泛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第二,它为团结友爱、充满生气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有力的原动力;第三,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积极推行。
二、群众文化中的广场文化
广场,指的是户外开阔的活动空间,是城乡较大的平整场地。文化活动,指的是以艺术文化为主开展的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顾名思义,以广场为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推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这种群众文化的蓬勃兴起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进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作为群众文化之一的广场文化,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失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风景。搭建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的新型舞台?又该如何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来,伴随着政府广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种情况也正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托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打造广告文化品牌,使得群众文化中的广告文化走上一条繁昌盛的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广场文化的非凡意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这一时期内,人民群众的广场文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集会、庆典等形式的表现出来,真切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之相追随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在群众中出现了广场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加深,广场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告文化为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1.广场文化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广场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使它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出现,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发现广场文化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过广场文化这个载体,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得以发扬光大。根据有关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表明,广场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广场文化不仅为不同特色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和保护平台,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间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进而进一步提高。
2.广场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特色文化结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质的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从而,体现出广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间广泛的文化主题活动中,广场文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它不仅能够容纳不同形式的艺术与表演,而且还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动主题。这样,它能够吸引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广场文化创造出丰富的文化财富。
纵观中外,广场文化创造出不可小觑的文化财富,同时,它也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人才。众所周知,广场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而,在这样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下,使得广场文化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据统计,在广场文化的活动中,参与者涵盖了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说到广场文化的形式,有现今流行的广场舞,有演奏现代乐器的,有展示民间艺术的,形式之多,内容之丰,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化组织形式影响空前,意义非凡。它实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时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进步。
在当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已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环节。所以,想要构建和谐文化,首要解决的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究竟意义何在?很简单,它能够引导广大群众的主流文化方向,以道德教育为例,群众文化能够以特有的方式渗透进广大群众的思想中,它的教育价值是任何方式都无法比较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非常关键,它的社会价值对全民道德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群众文化的突出亮点: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从文化建设工作角度来观察,基层和谐文化的独特作用:第一,它为精神文明活动的广泛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第二,它为团结友爱、充满生气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有力的原动力;第三,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积极推行。
二、群众文化中的广场文化
广场,指的是户外开阔的活动空间,是城乡较大的平整场地。文化活动,指的是以艺术文化为主开展的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顾名思义,以广场为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推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这种群众文化的蓬勃兴起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进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作为群众文化之一的广场文化,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失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风景。搭建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的新型舞台?又该如何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来,伴随着政府广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种情况也正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托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打造广告文化品牌,使得群众文化中的广告文化走上一条繁昌盛的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广场文化的非凡意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这一时期内,人民群众的广场文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集会、庆典等形式的表现出来,真切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之相追随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在群众中出现了广场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加深,广场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告文化为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1.广场文化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广场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使它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出现,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发现广场文化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过广场文化这个载体,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得以发扬光大。根据有关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表明,广场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广场文化不仅为不同特色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和保护平台,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间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进而进一步提高。
2.广场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特色文化结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质的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从而,体现出广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间广泛的文化主题活动中,广场文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它不仅能够容纳不同形式的艺术与表演,而且还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动主题。这样,它能够吸引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广场文化创造出丰富的文化财富。
纵观中外,广场文化创造出不可小觑的文化财富,同时,它也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人才。众所周知,广场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而,在这样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下,使得广场文化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据统计,在广场文化的活动中,参与者涵盖了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说到广场文化的形式,有现今流行的广场舞,有演奏现代乐器的,有展示民间艺术的,形式之多,内容之丰,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化组织形式影响空前,意义非凡。它实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时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进步。
(一) 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是群众活动中比较重要的活动之一,它在群众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舞台美术活动搞得好,就可以达到了宣传文化的效果,起到了丰富群众娱乐生活的作用。舞台美术的范围很广,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我们平时所说得舞台美术,一般包括传统戏曲、大型文艺晚会、话剧等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
1.1传统戏曲作为现在的群众,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对传统的戏曲有着情有独钟的情怀,在群众活动中,针对老年人而言,我们经常举办的就是关于传统戏曲方面的活动。
传统戏曲的一个重要的美术特征,即它的“虚拟性”。经营好虚实关系,是舞台美术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戏剧舞台的设计就是布景,运用实的布景为虚拟的戏剧服务,舞台上所有的布景和空间都具有假定性,一个景片或景块就可以是墙、门、山等等,舞台上空的部分才是真正的百宝囊,是观众无限遐想的发源地。可以说舞台设计就是通过实在布景的规划来经营舞台上空的空间,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布“空”而非布“实”。
1.2大型文艺晚会大型文艺晚会是群众活动中比较大型的美术活动之一,比如每一年的五一、十一、中秋、国庆等都是需要我们组织大型晚会的重要节日,那么如何筹备一场我们满意也另老百姓满意的大型文艺晚会,就是我们的责任。舞美设计逐渐由舞台更多地进入演播厅、广场、体育馆等大型舞台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组织者在追求艺术包装,注重灯具和控制技术提高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我们所选用的题材,这些节目题材是不是来自群众接近群众。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这里涉及到的美术活动中,我们要讲究节目来源,只有那些喜闻乐见的节目才是大家需要的真正的节目。
(二)绘画
绘画,简单地讲,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美术艺术,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绘画是中国美术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表现了绘画的魅力。我们在这里讲到的绘画,主要是指宣传画,因为在群众的生活中,宣传画随处可见。
如图所示,它是一副简单的宣传册,两幅不同的风景诠释了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的主题,看到这幅画我们就想到了孩子稚嫩的笔迹,四个“无毒之路”强烈而又真实地表达了在太阳下对生命的珍重与热爱,对的憎恶。可以说宣传画所要表现的主题与宣传画的内容仅仅相连。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分类,什么形式的表现,作为一种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里表现得极为丰富,比如,群众社区的宣传栏里,很多绘画,都是达到宣传与欣赏的一种目的。我们平时逛街时看到的宣传画片,都是,绘画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三)摄影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候我们也称之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我们这里提到的摄影主要是指能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起到宣传作用的摄影作品。
如右图是一副在百姓社区里的一份宣传摄影作品,它的题目是――生命之水,没有大制作的舞台设计,这幅作品以简单而深刻的内涵打动着群众的心,珍爱生命珍爱水。摄影作品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它能靠一张简单的相片,让群众去思考。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灯具和控制技术的提高,灯光已成为重要的舞台语汇,新材料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舞台美术的表现力。普通百姓都相信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诞生之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他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因此,从广义上说,摄影就是记录。而群众活动中,很多都需要摄影来记录,可以说它是存在群众活动中比较活跃的美术活动。
(四)其他
在群众生活中,美术活动的表现还有其他的形式,比如工艺美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被褥、玻璃器皿等都是,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建筑也是群众文化比较重要的美术活动之一,在这里体现一个比较明显的是群众对建筑的一种心理,对建筑风格的认同。
(五)总结
作为群众活动中的美术活动,表现形式多样化,参与群众也是很多的,在群众参与这个过程的同时,除了鼓舞他们参加,我们也要注意提倡真善美的创作,宣传积极作品,摒弃低级趣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保证美术活动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张桂木主编 2008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定位
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指的是人民群众在自身职业外所进行的自我娱乐和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其以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为主要目的,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其一,群众文化活动主体是群众,客体是各种文化活动;其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主要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主;其三,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群众文化的含义
所谓群众文化,主要指的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根据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这种客观需求在满足社会化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文化。群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人民群众作为主体地位,在文化方面彻底解放的表现,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一切积极向上的文艺娱乐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群众文化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形式,它从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得以出生又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群众才能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进行自我教育,获得美的享受,在文化活动中获得心灵的陶冶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这也是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三)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一,群众文化以道德意识作为引导。群体性的文化活动或多或少都具有社会性的独特功能,与人民群众的共同道德意识相符合。民间的小型文化活动,大多都与具有当地特色的庆祝活动相关;第二,群众文化以经济作支撑。社区的作用让社区文化活动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加上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一些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活动基地相继的建设起来,社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人们的文化活动水平日益提升,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发展;第三,群众文化以活动作为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群众日常生活的体现,正是因为与群众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群众文化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群众文化活动也失去了自身的功能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都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展开的,脱离群众的文化活动注定会随着文化发展所淘汰。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分析
从群众文化的基本特点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活动是群众文化的载体,适时的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够更好的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有益的精神粮食,从而提升大众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品位,真正做到将群众文化向社会化、群众化推进。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机关部门、民间组织,都应该积极的举办一些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无论是谁组织开展的何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都应该有积极正确的目的,没有目的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无法开展的。而活动的主要内容通常都是由组织单位的意图体现、活动所需求的资源以及要达到的质量、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可度这几个因素来制定的,活动的形式一般是由组织者的目的所制定的,一些比较新颖的文化活动形式也是组织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而来的。
三、如何有效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一)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同步推进
新时期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不同于以往,文化活动的主题开始凸显出个性,从以往的主要以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到目前群众自发的依靠各种设施来开展文化活动。对于目前的情况,文化馆应该积极转变工作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与群众经常进行文化活动经验交流,做好角色转变工作并对群众自发的分散活动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分散活动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群众分散进行文化活动的同时,各级文化单位也要认真的履行自身职责,定期的组织一些质量较高的集中性活动,为群众的分散活动提供一个交流促进的平台和展示的机会。在群众文化的新形式暂未普及的情况下,文化单位应当积极的推广集中的文化活动,同时在普及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发挥推动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群众文化管理的主要阵地,阵地活动起着群众文化活动示范带头的重要作用,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示范窗口。而目前来说,很多文化馆、文化站所举办的阵地活动比较单一,无法带动群众参与,也不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下,文化馆及其它文化单位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职责,而不是仅仅搞自我建设,要尽最大限度接纳更多的文化活动人员,尤其是要通过一切方法来将阵地活动搞好搞活,提升文化单位活动的档次和质量,提升文化单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因此各级文化单位必须要将组织具有思想性、娱乐性,融入当地特色风俗的高质量、高档次的群众文化活动纳入日程,同时随着文化活动项目的不断创新,各种设备设施的不断升级来更新文化活动形式。积极发挥文化阵地活动的示范性、向导性以及带动性,将最新形式和最新内容的文化活动传递给人民群众。
(三)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
作为做好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两个关键因素,领导支持与群众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政府的支持,群众文化活动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就失去了物质基础,也无法开展大型的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而领导支持后,群众的参与度低,文化活动脱离生活实际,也不能很好的来开展,因此此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文化馆等文化单位要积极充当群众贴心人的角色,与民间活动团队和一些文艺积极分析多沟通,多交流。在吸收中青年文化活动人员的同时,也要着重吸收老年人,让老年人也能够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为此,文化单位可以组织建立一些老年秧歌队、舞蹈队等,将老年人对文化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也能够在群众活动中找到乐趣,让所有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够积极的关注群众文化活动并参与其中,为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开展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利民工程,各级政府以及文化组织部门要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我国当前文化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把握好文化大繁荣的发展机遇,结合本地发展实际,积极举办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道路,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没有文化滋润的土地只会是一片贫瘠的沙漠;失去文化的城市也只称得上是钢筋铁骨的水泥;不懂文化乐趣的人注定只有一颗毫无生机的心灵。新时期下,文化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只有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够在当前日益竞争的国际形势下获得一席之地,占据主动地位;只有理解到群众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将文化的潜在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前进,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和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263-01
一、快速扩展中的品牌概念
最早的“品牌”是从古代那威文字brand延伸而来的,翻译成中文为“烙印”的意思,从用来区别牲畜所有权,到各商品、服务以及广告等经济方面,随着“品牌”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品牌”理念已经被广大人民认可、熟悉。比如肯德基、百事可乐、李宁、美的、海尔、同济堂等品牌多不甚举,“品牌”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域多,关注广。更是与“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使得商品的最核心的价值更加凸显,“品牌文化”将其情感和精神表露无遗,出现了很多观点,比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等等,并且逐渐深入到新的理念的产生,其本身成为一种商品,并通过市场经济作用,挖掘出艺术产品的特殊性质,将其精神理念充分展示,满足需求,同时可以得到最大的利润空间,推动品牌文化活动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品牌群众文化”新理念,具备了“品牌文化”的理念和精神,同时又结合了群众文化的特殊性质,更突出了其公益性、服务性、平民性和社会性。
二、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
(一)公益性
通常情况下,群众文化活动是由某些公共服务机构或者政府部门来组织、策划和实施的,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公益性,所有的活动开展都是围绕群众的文化权利来进行的,其主要目标是满足文化需求,完全区别于利润为目标的商业活动,在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中公益性永远都是方向的指导,绝不能有所偏离,否则,则不属群众文化活动范畴。
(二)形象性
任何一个品牌都要有一个形象定位,那么同样,品牌群众文化活动要有自己的形象定位,如何做到一个准确的定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以及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活动本身应该具备怎样的创新性,因此,活动策划之前要做好调研,充分评估活动的可实施性,现实文化允许,将活动基调打好,才可以让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并能够乐于参与。可见,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奠基石是其形象性。
(三)文化性
纵观“品牌”的发展,其终究一种理念的体现,这种理念是文化和精神的综合体现,作为时展的新产物“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更应该将最新的文化、精神和理念传递到社会的每一角落,将浓厚的文化性,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承载这一品牌,活动才更具有影响力、辐射力。我国的群众文化分为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在一个城市中,群众文化覆盖了每一个领域,有社区文化、企事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等;在农村方面,群众文化又以各种民间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存在着。任何一个活动一旦成为品牌,成为精品,那么它所具有生命力是强大的,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每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都是某种文化背景下,某种特定时间内,某个角度上所具有的文化特点、地方特色的一种体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参与性
所谓“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必须是被广大受众认可,并且积极参与的活动,并且形成延续性。因此,每一个品牌都要打好群众基础,并具有一个顽强的生命力,只有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淀,一个品牌才能拥有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各个层面的群众参与进来,并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和热情。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让群众的视野更广阔,审美更接近时代,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拒绝文化的群众化形式,深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
(五)可持续性
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首先主题要有连贯性、一致性,上下届活动在主题的传承上有所体现,始终保持相同或者相似;活动的举办时间要具有规律性,或者说有一定的周期性,具有一定的节奏,不能随意的进行调整或修改,同时,活动的形式要稳定,这样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可持续性,才称得上品牌,没有经过岁月的验证,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就不能成为品牌。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文化不断繁荣的同时带动了群众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活动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对于组织与开展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到基层群众的利益,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有效的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一、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在满足群众教师生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单一文艺表演,更能丰富基层群众生活,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同时,更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
(二)有利于宣传党政方针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群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方便了党政方针的宣传。有关部门可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入积极的思想宣传,树立良好的活动形象,有效的实施党政的宣传。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积极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将我国的由古至今的精神文明文化扩大到各个领域,帮助党和国家建立更好的和谐社会。
二、群众文化的内涵
(一)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
想要做好群众文化必须了解群众文化的本质是什么。经济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被带入市场经济中,许多文化馆、艺术馆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脚步,吸取了商场中的不良风气,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噱头,失去了原本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文化对于群众来说是不能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群众文化的特殊地位和社会功能不会因为市场经济的冲击而改变。
(二)群众文化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民众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项关乎群众自身的文化,能够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群众文化与群众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表达群众的基本情感,群众文化的发展和产生贯穿着人类的劳动生活全过程。正因为群众文化与群众密不可分,群众才会主动参与到其中,自愿接受文化的熏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
(三)群众文化的特点
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地方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各个公共场所都可以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从活动分类上来讲,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散的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活动,也有兴趣不同的群众选择一起统一的活动。群众中既有进行的集中活动,又有以个体形式出现的分散活动,确保了群众的个性发展。
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
想要更好发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包括乡镇与农村也要重视群众的文化活动。政府需要在资金方面大量投入,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中提供资金的支持,加速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需要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增加群众参与的热情,不论是公办、民办组织活动,政府都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增强各种组织方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帮助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
(二)群众文化活动中搭建群众文化设施和活动平台
群众文化建设需要基础文化的支持,基础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想要更好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要加强基础文化建设, 基础文化不仅局限于图书馆等文化中心,还需要建设适合群众活动的场所。许多地区的公共活动场所由于长期无人管理,造成了活动设施损坏,降级群众的活动热情,政府要在管理方面加强管理力度,尽可能的提升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群众在文化活又刑逑肿陨淼募壑怠
(三)有效提高活动管理部门的队伍素质
群众文化建设管理是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关键,要加强管理部门自身的管理力度,提升管理部门的专业素质。管理部门在挑员工时就需要对员工的各方面素质进行考核,选拔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员工,为更好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打好基础。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管理部门员工的专业素质,要定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训活动,确保管理部门在文化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对于那些做出积极贡献的员工要进行相应的奖励,促进员工发挥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结束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政府不仅要重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想要更好的提升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就要将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上加大力度,各级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扶持,才能将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更加完善,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68-01
一、当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民文化意识匮乏,文化活动组织程度低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也是决定实践活动的决定性要素。我国很多地方的社区仍然立足于将社区打造为居民生活和活动的区域,而忽视了社区作为文化宣传、体育健身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的功能。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多社区居民没有文化活动的概念和意识,对于文化性、群众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从根源上阻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从社区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范围、密度和频率都是不足的,这很大程度上导致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处于低级阶段,也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持续性和制度化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极其匮乏
可以看到,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体现“持续性”和“制度化”的特点,唯有此才能彰显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效力。当前很多地方的社区在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方面缺乏有效的活动机制和制度,对于活动的开展、组织仍然处于松散的“起步阶段”,且看不到活动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从某种程度判断,我国很多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制度体系的缺失和长效机制的匮乏。
(三)政府部门对社区文化活动的投入力度不够
政府和相关部门是社区的直接领导者与管理者,自然承担着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导、组织和管理职责。目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群众性文化活动难以全部普及和推广,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足。其中,资金投入和扶持难以延续,文化活动设施缺乏,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等,都是政府和相关部门未来针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专业化文化活动人才极其缺乏
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设计和开展,需要一系列的精心谋划和准备,而这个过程都需要专业化人才团队的配合与协调。但是从目前我国不少社区的实际状况看,很多社区根本不存在文化活动组织的机构和部门,更遑论专业化人才了。专业化文化活动人才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气氛,也给未来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二、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宣传和扶持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着眼于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加大对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从资金、基础设施、宣传教育、思想路线等多个方面提升对社区文化系统的管理、帮扶。同时,要从制度、体系上给予社区更大的帮助,形成长效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机制,透过制度的健全来维系社区文化活动的热度、透明度和开放度,让全体社区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
(二)社区要精心组织、严密布局,做好文化活动持续性开展的准备
社区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直接负责方和组织方,必须树立“为社区居民服务”意识,精心组织有序、有效的文化活动,定期开展精神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体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打造文化氛围浓烈的优秀社区。同时,要做好持续性、长期性文化活动开展的准备,从思想、观念和行动上来一次大的转变,将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作为社区工作的优先方向,力求实现社区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广大社区居民要积极参与各类社区文化活动
群众和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体,也是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性要素。作为社区的一份子,广大群众和居民应该充分认识到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意义,要更加踊跃的参加各类社区组织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参与过程中,社区居民不但可以加深相互的了解,而且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共荣与稳定发展。同时,社区居民的交流和沟通以文化活动为纽带,无疑在无形中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素质。例如,张浦镇组织的打连厢系列表演活动,就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打连厢活动不但可以调动社区居民的文化体育参与热情,而且能够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繁荣。
(四)加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注重人才的培养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笔者认为,应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主动出击,探索规律,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认真真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贯穿始终。结合工作实际和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坚持“六种作风”,反对“六种倾向”,牢固树立“六种理念”。
一是坚持学用结合、反对浅尝辄止,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以“八项规定”为抓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反对不学习、被动学习、学而不思、学而不用、专业知识不精通等现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职责要求,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适时举办学习讨论交流座谈会,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目的。通过强化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方法,一种生活方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坚持调查研究、反对作风漂浮,牢固树立周到服务理念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措施在一线落实、困难在一线解决。围绕中心工作,明确工作定位、职责使命,使各项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体现科学性。要做活做足“送”和“放”的文章,即把政策、技术信息、发展思路送到基层,把政策规定放给群众,转变职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以管理为主为服务为主,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善于从群众的主体意愿和追求取向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契机,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坚持奋发图强、反对无所事事,牢固树立严守纪律理念
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要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这些萎靡不振、无所事事的精神状态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在规范工作程序上作文章,对各个方面都要制定严格的操作程序,将整体工作层层分解量化到每一个人,明确相关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度、监督约束制度、建立奖惩工作激励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四是坚持群众路线、反对个人主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理念
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塑造良好公仆形象活动,强化公仆意识。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的冷暖饥寒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多征求意见,少主观臆想;多出谋划策,少被动应付。凡是能当场办的,不拖着办;凡是能一次办完的,不分着办;凡是政策允许办的,不阻碍办。坚决反对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实际困难的现象发生,坚决反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五是坚持责权明确、反对相互推诿,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