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7: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综合素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引言
在许多大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1]近些年来,随着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根据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2]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我国的大学英语在教学水平、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队伍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也存在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需要。”这其中,“大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尤其令人担忧,全国英语师资短缺。据统计,我国讲授大学英语课的教师人数为5.5万人,与所教学生的人数之比为1:130。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处理好两对"关系",即基础词汇、积极词汇和语段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前者要在夯实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使用英语语言的水平,后者则强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师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学一门外语就应该去读这门语言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同时,英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多朗读英语美文。众所周知,作家没有激情,写不出优美的文章;教师没有激情,也读不出课文的原汁原味。读,要动脑子、动口、饱含感情,进入“角色”,正确理解文中蕴涵的情和意。读的人能读得荡气回肠,学的人感情思想才能收到碰撞。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一个现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墨守陈规,一成不变。他总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相反,一个平庸的大学英语教师,只知按常规办事,教学表面看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生怕遗漏掉什么,什么都要讲,但又什么都没有讲透,陷入“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泥塘,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外,必须有能力有机会参与各种英语课程的设计。英语教学是一项综合工程,覆盖了大学各阶段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师如果没有课程设计的经验,就不容易掌握构筑完整英语知识结构的各个环节,不利于有重点,分步骤地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另外,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97-01
1 研究目的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主导是教师。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体育教学的主导是体育老师。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低是体育教学水平低的根本因素。
本文通过相关实践和研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系统。
2 建立四维综合评价系统数学模型
2.1 评价系统模型和权重分配
依据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结合长期教育实践和教学改革成果,以其四大要素:教学编排设计、课堂讲授能力、课外活动辅导、体育科研论文构成一级指标;依其16项因子组成二级指标;再依其各要素和各因子在价值评判中的作用和贡献份额,权衡其轻重,斟酌其系数,确定其权重。
2.2 4-D评价系统综合评判量表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分别制定出四大教学要素的综合评判量表。
2.2.1 教学编排设计能力综合评判量表
教学编排设计 它包含四大内容,是保证教学质量最根本的理论和技术要求。
2.2.2 课堂讲授能力综合评判量表
课堂教授能力 是教师理论素质尤其是体育技战术传授、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测试手段应用等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集中反映。
2.2.3 课外活动辅导综合评判量表
课外活动辅导 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的补充,更是某些课目、运动项目和专项技术技能的深化和提高。
2.2.4 体育科研论文综合评判量表
科研学术论文 这是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科学研究的经验总结、深层次的理论探索和深入的理论升华。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完整最全面最真实的体现。
2.3 评判量表的操作方法
在每学期进数学工作总结和教师教学工作述职时,将上述综合素质评判量表分发给每位教师。依据量表内容要求,每位教师逐表逐项进行认真负责地填写和计算。再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统分。
3 建立四维综合评价系统的评判因素集
3.1 总评判集
总评判集U={UA,UB,UC,UD}
={教学编排设计,课堂教授能力,课外活动辅导,科研学术论文}
其中:UA={UA1,UA2,UA3,UA4,UA5}
={教学理论研究, 理论讲稿编写,教案文稿编写,理论新知吸纳}
UB={UB1,UB2,UB3,UB4,UB5,}
={理论新课讲授,四维课程讲授,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测试}
UC={UC1,UC2,UC3,UC4,UC5}
={课外活动辅导,代表队之训练,运动会之参与,大型体育赛事}
UD={UD1,UD2,UD3,UD4,UD5}
={发表学术论文,发表科普文章,科研课题论证,体育报道通讯}
3.2 权重分配集
M={MA,MB,MC,MD}={0.3, 0.4, 0.2, 0.1}
其中∶MA={MA1,MA2,MA3,MA4,}={0.3,0.3,0.2,0.2}
MB={MB1,MB2,MB3,MB4,}={0.2, 0.3,0.3,0.2}
MC={MC1,MC2,MC3,MC4,}={0.2, 0.4,0.3,0.1}
MD={MD1,MD2,MD3,MD4,}={0.4,0.3,0.2,0.1}
3.3 评判集
评例假定∶某教师年度教学述职,对其结合素质考核各量表经全体老师和评判专家小组认真评判后,所获得的评判集形式为V∶
V={VA,VB,VC,VD}
={教学编排设计,课堂教授能力,课外活动辅导,科研学术论文 }
3.4 评判矩阵
举例假定:在对某老师(一班级某同学)的“课堂教授能力”(“心理健康”)进行评定时,仅其“四维课程讲授”(心理状态调适能力)这一因子的评判而言,老师(同学)们对该老师(生)的评判情况如下∶
评判等级优 良 中 差 劣
占参评教师 %10 30 40 20 15
所得评价0.100.300.400.20 0.15
如此,其他3项所得评价是
{0.15,0.35,0.35,0.25,0.10},
{0.15,0.30,0.40,0.20,0.15},
{0.20,0.40,0.35,0.15,0.10}。
根据所定权重分配,可写成R1∶
R1={0.20,0.30,0.30,0.20}
0.10,0.30,0.40,0.20,0.15
0.15,0.35,0.35,0.25,0.10
0.15,0.30,0.40,0.20,0.15
0.20,0.40,0.35,0.15,0.10
计算其模糊矩阵,得R2=(0.20,0.30,0.30,0.30,0.15)
归一化,得R3=(0.16,0.24,0.24,0.24, 0.15)
将这个统计结果百分化后,说明:教师们对该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评价,
有16 %的教师评其为优,
有24 %的教师评其为良,
有24 %的教师评其为中,
有24 %的教师评其为差,
有15 %的教师评其为劣,
我们再用加权平均法, 按预定方案给每个等级分别赋值V(90,80,70,60,50)。
V和R3之乘积,为其综合评价分值W1,则,
W1=R3×V
=(0.16,0.24,0.24,0.24,0.12)
90
80
70
60
50
=70.80
根据一级指标权重MB,再计算其W1之权重值W2,则,
W2=W1×MB
=70.80×0.40
=28.32
W2即为该教师的“课堂教授能力”的最终得分。
依此可得出该教师的“教学编排设计”、“课外活动辅导”、“科研学术论文”等3项的最终得分。这4 项之合,即为该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评分的总成绩。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机会。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则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生大学学习的最后一站。
通过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不仅可巩固学生所学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作为指导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过程,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把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放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2.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出发,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选好毕业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在接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任务后,应立即着手指导准备工作。首先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自己科研工作、实验室条件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动向,选好毕业论文课题。由于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所以为顺利完成所选课题,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应做好所选课题的预实验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选题。选题时既要注意学生所学课堂知识的深入和强化,也要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同时考虑实验室的实际条件和可操作性,力求使课题设计合理,确保毕业论文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同时所选题目应具有研究意义。例如,对当地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会增加学生对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的了解并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3.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老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文献资料,而且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文献综述,并根据课题的基本要求及自身对课题的理解写出实验设计方案,经过讨论、修改,最后确定出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实验工作中,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对出现的问题注意分析,并想办法积极解决。对于实验中所涉及的新知识和新仪器,更需要指导教师的耐心帮助。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应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4.精心指导,耐心修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能力
学生提高科研能力,需要教师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难度,一般毕业论文均要求上万字,然而学生平时的习作不过三五千字,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理论和实贱系统性地提高,因此必须有教师指导。指导步骤一般是:选题、定题,拟写提纲,定提纲,与初稿,改初稿,与二稿,改二稿,与三稿,改三稿,最后定稿。这些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学生虽然在实习阶段已经把论文写出,但质量根本达不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切实把好关,严格按照步骤来指导论文。反复的修改不是刁难学生,恰恰是指导教师的责任所在。
论文答辩是检验学生对课题了解程度的全面考核,也是训练学生组织资料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次难得机会,因此,在论文答辩前,应与学生一起反复推敲答辩内容,传授答辩技巧,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通过论文撰写和答辩,不仅使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均得到提高,还可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和宣读论文的表达能力。
5.树立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真正把自己融入实验室,首先认识到实验室就是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尊敬师长,搞好同学之间团结和协作,要互相帮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85-02
工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生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综合的检验。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或设计,进行科学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评价和检阅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通过一次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理论分析和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设计、计算、绘图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为学生日后参加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探讨高校工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的特点,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改革探讨与实践,推动本科教学改革。
一、毕业论文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在大学本科教学中,毕业论文作为一种学术性论文,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向学校所交的最后一份综合了知识和能力的作业,而不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在他们的经历当中还是第一次。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更加认真、深入地分析问题,把握事物的规律,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去突破、创新和提高[1]。形成论文大纲,依据大纲完成论文初稿,经过不断修改,最后形成论文。这一过程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2.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科学严谨精神。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开展科学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从毕业论文课题项目的确定到实验方案的实施,从文献资料的查找搜集到论文的写作完成,从论文的评审修改到参加答辩,无不在浓厚的学术气氛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生动反映,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次全面反馈。
3.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写作水平。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各种写作前的准备,包括对论文框架的初步设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各种数理分析,作图等。毕业论文能否撰写成功,最能反映一个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可以很好地锻炼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养成良好的学风和文风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3]。
4.毕业论文是毕业生留给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学生从学校获得的是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同时,学生也用自己的才华、见识、道德以及党性修养等方式给学校和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毕业论文则是学生留给学校的另一份特殊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学校可以用它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启发教育后来的学生。可以用它来分析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填补这些领域科研的空白;还可以推荐给有关部门或报刊杂志,以扩大影响。
二、当前工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工科本科毕业论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的、综合的检验。近年来,对我校本科毕业生调查分析发现,在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但毕业论文的教学在许多学校一直都不太重视[4]。一方面,很多高校都没有开设论文写作指导的相关课程,在教学中也未讲授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甚至没有举办过相关的讲座。换言之,学校未给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撰写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仅局限于指导老师在毕业之际给予的短暂性指导。另一方面,一部分毕业生会认为找到一份好工作远比做好毕业论文更重要,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找工作、化工实习上,即使是学校开设的论文指导课也很少有学生来上。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毕业论文的写作缺乏热情,也就无法使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等环节顺利展开,所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自然就下滑。
2.指导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对学生毕业论文投入精力不足。高校教师任务量大,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同时承担着大量的科研工作任务,同时有些教师忙于自己的工作和校外的业务,对学生毕业论文实验指导不多,科研态度不够严谨。教师的懈怠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校缺乏严格的论文评审机制,对论文评审缺乏合理性。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与其他课程考核形式不同,论文的评审主要依靠指导老师的主观评定,加上目前各高校对本科论文的答辩大多流于形式,既没有比较具体的评定细则,也缺乏严格的考评机制,因而在论文评审过程中会因为一些人为因素而产生不合理的问题[5]。
4.其他一些因素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除了上述主要的原因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还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室资源不足,本科生数量太多,导致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根本不够用;还有实验室药品不足,即使本科生想做科研,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根本完成不了预期实验。这些都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的原因。
三、我校工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1.学生要认真选题,教师为学生选题严格审查。毕业论文选题,我院近几年采用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验题目,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和学习需要选题。这样,教师发挥自身优势,针对自己熟悉的领域对学生悉心指导;学生也能配合其学习的专业特点和自身兴趣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实验设计。这样的毕业论文实验出现了双赢,学生爱做,教师爱指导,毕业论文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2.高校鼓励学生多进实验室做实验,允许学生提前完成毕业论文。学校为了给学生赢得更多的考研以及实习时间,使得毕业论文与考研和实习都不发生冲突。学院鼓励学生多进实验室做实验,让学生尽早完成论文实验内容。这样学生不但不耽误毕业实习就业时间,也为考研赢得了时间。同时,也避免毕业时期高峰进入实验室,导致实验室拥挤、设备药品不足的缺憾。
3.高校要为学生开设专门的论文指导课。由于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毕业论文,并且对毕业论文了解不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写作。鉴于此,学校应开设论文指导课程,定期举办论文写作指导讲座,传授学生论文写作知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兴趣;另一方面,论文写作指导课程通过对论文写作规范、基本结和框架,以及写作思路进行系统讲解,让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有全面的认识。
4.高校要积极搭建并完善教师指导工作的考核机制。本科生可以采用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度。学生自己的写作态度和自身写作能力对于论文质量起着决定作用,但指导老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建立并完善教师论文指导工作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定期检查和考核,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促使他们在本科论文指导工作中尽职尽责。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专业课,一边做毕业论文实验,在毕业论文实验项目中还可以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这样既发挥了教师学术优势,又有利于指导学生。
四、结束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是结合我校工科学科特点,对工科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探讨,进而推动本科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考研或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2]项金枝.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6):295-296.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它不仅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创新性的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但随着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方式的逐渐改变,现有的毕业论文选题及其指导方法存在针对性不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现有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有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当前毕业论文选题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针对性不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本科生中继续读研的比例越来越高,原有的仅以流程训练为主的毕业论文选题,已经不能适应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一部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其后续的专业知识需求也与所学专业有较大出入。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2.选题与实际问题结合不够紧密
虽然现在部分院系对毕业论文已经进行了分类,允许一些研究型的论文题目,但这些题目中不乏有些重复性、强理论性,以及虚拟性题目。从事这些题目的研究,对于学校来讲是一种资源浪费,对于本科生来讲也很难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
3.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指导不到位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校扩招和承担科研项目,使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的有效时间降低,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除此之外,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题目理论性太强等也会导致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下降。
4.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要求不严格
临近毕业,择业、补考以及其它事情使得学生从事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迟到、早退甚至不到场的现象屡见不鲜,个别学生甚至数周不与指导老师联系,以致部分学生不能按照论文进度要求完成论文任务,出现抄袭现象。这与指导教师的要求关系很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现有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教师指导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供以讨论。
1.合理选择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毕业论文关键的第一步。选题必须兼顾毕业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计划,同时还需要结合一定的研究性题目,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选择还必须注重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特别是与科研项目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统一、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做到学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是学生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最有利保障。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指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加强指导:
(1)强相关性论文题目。可以采用集体指导方法,制定详细、明确的授课内容进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有效提高指导效率。
(2)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通过多参与实验研究、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问题讨论和解决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对研究和进行创新的兴趣。
(3)加强时间管理。建立比较严格工作时间制度,让学生熟悉在日后工作岗位上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保障了进行毕业论文的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和监督
需要做到毕业论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及监督,根据毕业论文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论文)考核办法是非常必要的。毕业论文过程需要落实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检查,主要是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结论
本文针对现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之,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
总之,毕业论文教学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之事,而应该是落实和贯彻在整个本科教育期间的全程性论文写作教学,要彻底改变毕业论文教学与平时的专业课教学脱节的局面。不能只将毕业论文写作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而要看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毕业论文的价值,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我们应抓住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真正使财会专业的学生成为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010110)研究成果)
1.引言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目的。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实践性环节,是大学生接触、参与科学研究的开端,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何在毕业论文环节进行启发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有利于毕业生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恰当选题
毕业论文须符合本科生的培养目标[1]。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国家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毕业论文课题的选定,必须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1]。
毕业论文的选题较广泛,要注重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选好毕业论文的题目,注意把握“适度”的原则,即选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做到量力而行,避免因为初期选题的过高、过新,导致论文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局面。要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例如,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好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选择实际应用价值较强的题目;而对基础知识掌握及实践操作不足的学生,可以选择具有验证性的论文题目。这样的操作可以保证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完成毕业论文,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在课题选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将本科学习期间的获得的理论知识得到实际的运用。毕业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关键[2]。因此,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要根据专业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科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基础,针对学生毕业后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尽可能地选择与实际生产和工程实践关系较密切的课题。
3.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
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提高毕业论文期间的效率。在这样的作用下,学生的积极性与工作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是探索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有效途径。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时,向学生传授该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及最新发展动态,指导学生积极查阅文献,传授给学生查阅文献的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研究课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从仪器的选用、操作到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在操作过程中带领学生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并培养学生勇于钻研的科研精神。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操作,学以致用,为将来从事独立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4.强化实验操作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高校中的实验通常被认为是教学的辅助环节,是为了加深和帮助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3]。在此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对于实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认为实验都是老师讲明实验原理,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讲解实验步骤,配置实验药品,详细说明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操作,并不需要查资料、动脑筋。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验操作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一切依靠自己的思想。教师由传统的讲解一切转变为辅导,学生由被动接收转变为实践、探索。启发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学会查阅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资料,了解课题相关的实验的操作;在实验中积极动手,勤于动脑,及时发现问题并迎难而上,利用平时理论学习的基础及查阅的资料,解决问题;实验后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独自对于实验总结和分析,是逻辑上升理论知识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也为后期毕业论文的科学表达奠定基础。
5.提高论文撰写水平
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辨别实验过程数据的真伪与优劣,使学生真正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将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的数据,结合文献查阅过程中的研究背景、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及讨论等内容,整合到论文中,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
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并对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指导学生勤于思考,在论文中表现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加强对毕业论文过程每个环节的管理,合理安排毕业论文进度。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督促学生按照毕业论文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6.结语
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而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4],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毕业论文,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加强教师的指导,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选择合理的毕业论文题目,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撰写优秀的毕业论文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奇贺.加强毕业设计阶段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4-35.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系统分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未能全身心投入
目前,就业难致使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能全身心投入,找工作或考研牵涉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认为工作只要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意义不大。更甚者失去诚信剽窃他人写作,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
2.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配备不足和结构相对年轻是高校扩招后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缺乏经验的教师不得不承担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同时基于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增大的压力,每位教师带学生数严重超标,导致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科学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首要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往往被忽视。在实践中存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未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内容不明确等问题,也有部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存在不能与科研结合、陈旧、重复性等情况。
4.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欠规范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前,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指导,学校对写作要求和规定不明确、学生写作不认真、指导教师检查不细,往往使学生所做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欠规范,存在摘要过长、关键词不准确、图标数据不标准、参考文献格式不正确等情况。
5.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工作的质量监控
由于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未能采取必要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监控措施,缺乏阶段性检查评估,不能及时发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教的健康发展。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管理,是当前我国高教质量提高和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现结合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情况,提出一些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
1.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高校要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提高相关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视度,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制度,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提出严格要求,明确各二级学院、教研室职责。其次,根据专业性质或专业培养方向的不同,分别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水平
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严格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学校可通过聘请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等途径来改善指导教师不足的现状。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设计(论文)数量严格控制,可通过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吸收硕士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辅导,加强对他们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整个指导教师队伍的水平。同时,学校要对指导教师进行严格要求,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3.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应尽可能与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题目难度和广度要适中,能体现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综合运用与训练,力求一人一题,多人承担同一题目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必须有独自写作的部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经选定,学生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原因需修改的,必须有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进行严格审核并备案。
4.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化管理
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学校应制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等制度,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写作内容等各项内容提出规范化写作要求。对学生加强教育,端正写作态度,提倡认真写作、科学写作。
5.加强全程管理、建立健全监控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要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就必须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要建立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等各个层次的质量监控系统,确定各环节质量标准。学校要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督导小组,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资格的审查、开题、各二级学院中期检查情况、答辩及成绩评定等环节进行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学校应进行全面抽查,通过专家审阅和上网搜索的形式,分别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诚信写作进行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和不足,学校要及时反馈并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本科教育成果和教学质量的体现,高校只有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强化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意识,有效监控、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玲.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可行途径[J].实验室科学,2006,(5):132-133.
[2]高艳阳,郭艳丽.强化质量监控,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J].中北大学学报,2006,22(2):88-90.
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师生比例逐步加大,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考研过热等,导致学生没有投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为此,研究和探索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教学质量监管系统,确保毕业论文教学的质量,应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1毕业论文的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直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培养、锻炼、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最集中的一次检验。其目的在于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查阅文献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一与创业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本科毕业论文在整个教学过程占用学时最长,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衡量和检验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教育部推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毕业论文作为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被单列在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教学效果之中。
笔者随机走访了安徽省4所、省外2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普通高校,并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100名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结果如表1.
通过走访口头对话和以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走形式,随便应付就可以通过,对学校布置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对选题的意义认识不够;就业形势严峻及考研过热,高校毕业论文基本安排于第八学期,此时正值大学生参与毕业分配与研究生人学考试录取的关键时期,由于时间上的冲突,许多毕业生把时间和精力投人于关乎自身就业前途的奔波中,这也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质量监管体系的内容
3.1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系统
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学校教学行政组织、学院教学管理组织、教研室教学管理组织等,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计划、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毕业论文教学工作。
3.1.1学院教学管理组织负责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拟定本院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统一安排布置院毕业论文工作,组织学生选题、组织安排论文的中期检查和评阅工作,协助答辩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等。
制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落实毕业论文任务应该制定详细的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开题报告、论文的指导与撰写、论文的要求及格式、论文的答辩及评审、论文的工作时间安排等。严格规定好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完成初稿、修改定稿、打印、答辩、评审等程序作出详细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应该设计各种表格,如选题表、评审表、答辩记录表等,以及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等。
3.1.2教辅人员实施落实目前院系教学设施紧张,教师任务繁重,教辅人员应设法协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场地、时间、人员,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及时跟踪了解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收集教与学的情况,分析总结教学信息,定期向院系教师反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不断改善科研教学方法。
3.2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系统
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系统主要任务是分阶段实地检查毕业论文进展状况。实事求是地分析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选题、中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等方面严格把关。具体实施包含自检和抽检等。自检为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检查和教研室对本系学生毕业论文情况的检查了解,抽检可以由学校、院组织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机构成员分阶段进行检查等。
3.3毕业论文质量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129-02
一、青年教师现状
(一)角色未完全转换
工科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从国内外各地的高校或者研究所毕业之后,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在本质意识上还未实现角色的转换。在博士期间,青年教师在课题组主要负责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对于教学这一块相对较为陌生,还不能完全融入教师的角色。他们在日常工作、教学以及科研上都需要角色的转化,因为教师这个角色肩负着较为重要的职责,与之前读书期间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
部分教师在入职之后,不能深刻体会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都是因为角色的转换不彻底所造成的。
(二) 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青年教师刚入职,教学能力需要培养和提升。教学是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不仅关系着青年教师本身的考核,更重要的是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和培养。目前有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高、不强,然而其本身并未意识到这方面。总认为站上讲台将所学内容讲出来就可以了,殊不知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传授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可以及时吸收消化,这都是需要年轻教师关注的。另外由于目前职称评定中论文、项目较为重要,部门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论文、项目中,教学质量自然而然有所下降。
(三) 科研平台不适应
高校竞争愈来愈激烈,大多数高校在教学任务之余,也会有相应繁重的科研任务,又因科研直接关系到职称的评定,所以很多青年教师入职后都有强烈的继续从事科研的愿望。但是由于学校提供的科研平台与原单位的科研平台具有一定的差异,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自己的科研价值,甚至有些青年教师由于专业原因,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目前现有的条件。再者,有些教研室还未有相关的科研课题组,青年教师单枪匹马、闭门造车,也难以达到很好的科研效果。在经费、基础设施、科研平台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非优势学科的青年教师来讲,科研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四) 工科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应用型大学与综合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有所不同,应用型大学更加注重学习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学生就业率。应用型大学注重实践能力,而很多青年教师都是从研究型大学毕业,科研能力尚可,但是实践能力却有待提升。特别对于工科类青年教师来讲,课程设计、工厂实践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 家庭压力较大
青年教师大多数博士毕业,年纪接近30岁,多数面临着住房、结婚、生子等方面的问题,而高校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因此很多青年教师入职以后在各方面的压力下,经常会有埋怨、烦躁心理,难以用心认真地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综合素质提高途径
(一) 尽快转变角色,从学生转变为老师
首先,对于工科教师来讲应尽快转变角色,培养自己对学生的责任心,树立师德标准。认真地对待教师这个角色,尽职尽责地完成应完成的任务。另外要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关心学生,建立与学生的友好关系,从而有助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 提升教学能力,向指导老师学习
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向优秀的教师学习请教。要坚持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听课,从优秀教师的课堂中学习授课的要点和方式方法。
(三)根据已有条件,尽快建立自己的科研平台
根据已有条件,依托院系或者教研室的条件,尽快建立自己的科研平台,能够尽早展开自己的科研。如果条件不足,可通过与外校合作、学者访问学习等方式来进行科研。根据学校的优势学科,寻找自己研究点与优势学科的结合点,往优势学科倾斜,这将会为今后的科研打下较好的基础。
(四)注重师德培养
加强师德培养,提高敬业精神,端正学术风气。
三、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指标体系
首先确定目标总共有3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目标层A即为综合素质。
准则层B分为3个,分别为教学、科研和师德。
指标层C分为12个,其中教学分为表达能力、课件制作、传授知识的熟练度、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的吸收能力和学生评价6个方面。科研主要分为论文的发表、纵向课题的申请、横向课题的申请、各种奖项。师德主要包括敬业精神和学术风气。
指标体系结构图见图1。
(三)权重确定
根据层次分析法,进行赋值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
总评分以百分制表示,85分以上为优秀,75-85为良好,60-75为及格,60以下为不合格。
式中,R为总评价总得分,Wi为各指标的权重,Ci为分指标的得分,其评分标准是百分制。
四、总结
在整体指标中,可以看出来,在教学方面,课堂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是最重要的;在科研和师德方面,各指标权重是相等的,这主要是由于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相近。
本文为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指标体系,青年教师可通过该指标,选取权重较大,或自身相对较弱的指标进行提升,可明确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方向。
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也可作为青年教师综合素质考核的参考依据。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春燕,赵碧华,聂会平,等.我校青年教师现状分析及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之对策[J].科技信息,2010,(30).
[2] 郑锋.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J].江苏高教,2010,(1).
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素质课程的建设是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针对高校开设艺术类素质课,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艺术类素质课可以使学生健身娱人、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挖掘想象力、开拓形象思维、、增强创造力,同时也是当今高校教育发展方向。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建园林欣赏作为一门精神产品的艺术类素质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领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活动。课程主要是从传统建筑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浅出,以提高大学生艺术情操等综合素质为目的,从旅游鉴赏的角度阐述了中西方古典建筑、城市、园林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从文化渊源、典型案例、历史典故中,提供给学生可以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的并带有趣味性艺术知识和精神粮食[1]。古建园林赏析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类素质课,针对大学素质课教学的现状,怎样提高这种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下面多年的素质课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讨论艺术类素质课程的教学。
1 艺术类素质课程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素质
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相对滞后,大学生在艺术上的文化品位不够浑厚可能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理解出现了偏差。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应该有更高的审美修养教育论文,特别是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都应更加得体。艺术类素质课程的开设是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如古建园林赏析课程,是一门具有景观鉴赏价值和体验自然真谛的综合艺术。课程介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演变、特征、美学思想,配制大量鉴赏价值较高的经典案例。
1.2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育家早已意识到教育需要多一点引导、激励及自我潜能研发,少一点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期刊网。而约翰·海瑞思曾说:“真正的教育就是发现,而真正的教师是勘探者。”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要相互理解、相互促进。所以艺术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清华大学早就实行了“大学生艺术素质必备”,其中一个环节就是没有艺术选修课学分的学生不允许毕业,艺术对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最高境界,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园林赏析本身就是对东西方艺术的一种鉴赏,而经典园林却是设计者创新能力的体现。
2 素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合素质课是大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是指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的,按照因材和因需培养的原则,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方法,能够反映自身专业特色的多种科学的教育。近些年,大学课堂素质课的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各类知识的需求,但同时其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2.1 素质课程选择受到限制
综合素质课,顾名思义其价值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尽可能地塑造相对完善的个体。学校应在综合素质课选修过程中的科学性、计划性问题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避免“盲目放羊”状况的出现。在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有些教师为了生计去挣“工分”而拣轻避重讲求“效益” 变得更加现实, ,而许多大学生也不是认真规划、合理选择素质课,或者是学校素质课本身就少,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导致学生如何拿够规定的学分,如何能轻松拿到学分,怎样不去上课也可以拿到学分还能取得好成绩成为他们追逐和选课的依据。所以像电影欣赏、音乐欣赏就成了学生素质课的首选,而有些真正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却无人问津。
2.2课堂教学质量较差
“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少部分老师对待素质课的敷衍态度对课堂来说是个致命的伤害。据调查,高校有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教育课程的学习,有些教师可能专业学术能力强却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讲课沉闷无趣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些教师可能在讲课内容把握上没有抓住重点热点,或者所讲内容太专业化,其所讲并非学生所想听或者能听懂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课堂是学生自身原因,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生动也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种种情况势必造成师生双方配合不够默契。
3 提高素质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针对高校素质课教学现状,以古建园林赏析素质课的教学实践出发,本人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入手教育论文,为提高大学素质课程的教学的质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3.1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
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素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古建园林赏析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上课时如果像针对专业学生一样讲解就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采用理论与经典案例相结合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如“挖湖堆山”“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以四大名园之一皇家园林颐和园为案例,而讲到“欲扬先抑”“开门见山”的艺术法则却用私家园林代表拙政园为案例来分析,用高清图片说明,同学们的记忆深刻,比纯粹理论授课的效果显著。针对古建园林赏析课还可以采用“直观法”教学,把学生带到城市公园实地上课,把公园当作教室,另外“互动式”教学在素质课也应该经常使用,由于素质课多为外专业教师上课,相互交流较少而经常出现老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要让学生搜集阅读一定量的信息、参加些社会实践活动、搞一些调查研究、写一些小论文等等,来锻炼学生观察、认识社会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手段的多样可提高艺术类素质课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上课一定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神,教学手段单一很容易使学生审美疲劳,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各种媒体的组合应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在教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古建园林赏析课程知识丰富,如果单凭课堂的泛泛讲授,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很难使学生对园林艺术的精华产生深刻的认识,上课时除了用大量经典的图片,还可以用高清的视频图像来辅助教学。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不能胜任对各种多媒体资料的快速传递,而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会较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网络上关于古建园林的知识很多,因此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手段,积极推广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体验、反思,批判、追问意识以及相应多种能力的养成期刊网。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来思考,思考要与社会人生联系起来,而且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思路和办法,之后还要进行交流。总之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是提高艺术类素质课的教学效果的保障。
3.2引导学生科学地选修素质课,加强素质课课程建设管理
艺术类素质课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品味和趣味,同样也可强化其专业及未来职业的针对性教育论文,在课程学习态度上要努力让学生树立这样的理念,认真对待各门课程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更是对国家、社会提高人的素质、培养高素质公民的教育理念的积极回应,从而使其在心理上塑造一种积极的印象。学校应该尽量多开设门类齐全的素质课,在学科专业上加以限制,让学生每学期都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完善其知识结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
加强综合素质课课程建设,切实满足师生综合素质课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教材、教学资源及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重点扶植、建设一些具有代表现的课程。把地方文化教育和宏阔的视野相结合,这样的教学要求必须是动态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和教师校本教育的教学状态并形成互动,构成合力,建构良好文化素质课建设理念和机制。每门课程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攀登到所学学科的高峰。因此,最好的教材就是要使学生以最短的路径到达学科学科前沿。若没有适当的教材可以选用,学校应当考虑编写适合素质课教学要求的特色教材。课程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学校要加强素质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引导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实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素质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托.园林艺术[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一、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平顶山学院是一所后升本的全日制应用型二本院校。会计学专业作为学院第一批升本专业从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方面全面提升。尤其是2014年学院加入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迈出了转型第一步。同时学校将迎来2018年教育部审核评估。转型审核评估给学院明确了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实践教学,强化会计学专业的技能和应用是今后办学的方向。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将成为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抓手。那么,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如何?通过表1、表2可窥见一斑。
从表1、表2可以看出:2008级至2013级会计学专升本和2006年至2011年会计学本科优秀论文比例只占2.7%(其中专升本优秀论文占比为2.77%,本科占比为2.7%),所占比重少;良好占48.3%;中等占41.7%;及格占7.3%。与社会实际密切结合的毕业论文少,案例研究少,实证研究更少。整体来讲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二、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选题
选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学毕业论文研究的成败。从调查看,毕业论文选题空洞且大,教学科研与应用题目偏少。选题定位不准,学科交叉和创新性选题甚少。平顶山学院会计学专业升本后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虽有所提高,但离学院转型发展和审核评估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选题必须与科研课题、生产实践和社会应用结合起来,体现技能和应用的需要。
(二)开题
开题环节存在的问题是:文献的查阅处于敷衍状态,简单拼凑;对论文所选题目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理解不透彻;文献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析与要研究的论文方案脱节;写出的文献综述篇幅很短。有些学生甚至害怕与学生讨论和与教师沟通,所参考的文献层次较低且比较陈旧。因为会计事项纷繁复杂不确定性很大且日新月异,陈旧的准则及处理方法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需要,更不能体现会计学毕业论文的培养要求。开题环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会计学毕业论文的认识不够。所以将PDCA管理理念引入毕业论文整个教学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正确认识开题环节,把文献查阅和大学知识的积累应用相结合,提出一个论文初步方案,约定时间广泛听取论证每篇论文的开题报告,充分酝酿补充意见,才能为下一步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
(三)指导
经过升本后几年的实践,指导环节的问题是:师生沟通次数少;包办现象;没通盘考虑研究过程;拖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主动性差,等靠思想严重。教师为了考核评先评优的需要不得不包办。有的只是零碎的思路,没有通盘考虑会计学毕业论文的进度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缺乏对研究论文的可行性、一体性的系统思考。
(四)监督
监督过程存在监督不到位问题。根据我校的情况,师资力量不足,一位教师要指导10位以上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时还要完成大量教学任务,需要相当的经验水平和责任心,且没有相当经费的支撑,难以保证教师对学生论文写作的监督力度,没有办法保证论文质量。同时,学生方面自律能力差,各类考试的时间节点与毕业论文时间的冲突(公务员、硕士研究生、会计专业的资格证、教师资格证、金融系统的招考、选调生等考试)、实习找工作使学生准备毕业论文的时间大打折扣,这些原因都会给论文写作造成不良影响。
(五)答辩
有部分学生认为没必要也不参加答辩,没有系统的逻辑思维方式,对知识和综合能力在实务工作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三、PDCA理念指导下的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措施
所谓PDCA(Plan-Do-Check-Action),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由戴明采纳,宣传普及,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有效进行一项工作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是质量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转型审核评估背景下将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和实践引入PDCA管理理念,从大一起进行“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贯穿四年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开课计划和日常教学工作中,大一、大二重在会计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大二、大三重在各类活动中培养兴趣,同时在课程设计上逐步思考毕业环节的研究方向;大四有了自己的设计,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PDCA管理方法涵盖本科毕业论文整个环节,贯穿会计学本科周期,达到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目标。笔者针对2015届会计学本科和专升本毕业生共340名学生(2011级会计学本科95名和2013级会计学专升本24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在7学期第5周进行。发出问卷340份,收回有效问卷330份,设计问题10个,9个问题为选择题,一个为文字描述。通过问卷从以下方面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向。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
在对会计学毕业论文的认知度上,有将近150名学生对毕业论文有正确认识,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是会计学本科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有130名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为获得学士学位而为之,还有50名学生认为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取消。在对毕业论文的规范和认知度上仅有65%的学生表示清楚,有30%的学生表示完全不清楚。针对如此情况,必须将PDCA引入毕业论文的教学机制。“以生为本”,树立个性化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规划中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专业导论与学业规划等课程,让学生感悟到大学学习生活既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还有重要的实习加漫长的毕业论文积累、制作、完成等环节。更应该明白的是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及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大学生学会生存、实现自我发展的初步锻炼过程。
(二)参加创新、本科校级课题院级课题申请
学校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申报工作,且对中签的团队给予适当的资助,同时院级、校级要分开,鼓励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三)选题
在学生选题方面,笔者对2006—2011级会计学340名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有效调查330名。学生喜欢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是:提前进入会计学实训环节、参加创新活动,会计学及相关领域内的学术讲座。最喜欢的毕业论文开题方式是在导师的指点下自由发挥;最喜欢的毕业论文选题方式是与会计学实务相结合。简言之,对毕业论文选题要提前介入、双向选择、真实课题、自主选择、到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在第6学期必须开始,选题时间意愿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到,90%以上的学生愿意将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之前选题并双向选择指导教师。第6学期完成此项任务的占40%。在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上,调查结果见表4。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指导教师的选择有3种态度:必要、不必要、无所谓。总体上说是有主见的。首先看重的是师德,其次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第三希望师生互选。
(四)师生交流
在调研中,我们着重从交流的形式、次数、内容着手,并且对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
调研中可以发现通过师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认真负责。只有1.5%的学生认为教师马虎敷衍。同时除了毕业论文外还有35%学生接受了教师考研方面的帮助,46%的学生接受了教师就业方面的指导。PDCA循环理念引入之后,在分布分流的作用下,学生有充足时间准备论文工作。据了解学生主要利用寒暑假、课后、周末、期间长假、晚上开展论文工作。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教师可进行个性化辅导。
(五)论文全程指导
通过调研,将PDCA管理理念贯穿毕业论文教学和实践全过程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第一,理念上的转变。应用技术转型使今后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平顶山学院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应有战略选择。第二,应用综合素质的提升。PDCA开课计划和管理理念能实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在检查、检验和反复总结经验中逐步提升综合素养,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培养专业兴趣,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根据学生共性及兴趣性格及智力的差异,引导学生发现感兴趣的专业点,且正确认识课程小论文与毕业论文的关联与差异;对学生来讲学校与教师尽力使学生的兴趣与专业达到一致学生的潜能才能发挥到极致。认知还有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境界的同时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开设专业导论和学业规划课程,使学生对整个大学生活有一个系统了解。大学的学习过程不但有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还有实训、实习、设计、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
在学院转型发展和改革的形势下,学校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会计学专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合作,与大型企业联合,利用寒暑假具体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参与企业一些项目,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通过PDCA在大学四年的循环和管理,学生有了一些成果,发表一些论文,参与一些课题,科研活动获奖等,就会比较容易完成毕业论文各环节。
(六)答辩
经过学术不端检测合格后,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进入答辩环节。根据学院转型及审核评估的要求结合近几年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探索,对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设置了7个答辩评量标准选题、文献查阅及调研、论证分析、撰写质量、论文价值、译文及格式、任务书执行情况。本科毕业论文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论文成绩和答辩成绩。以上7个标准仅为论文成绩。具体评量内容及要素见表6。
平顶山学院近几年对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实行的是实时评量,每位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对往届毕业生采取的是延时评审。随着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深入,论文的抽取、送审和通报将成为必然趋势。河南省教育厅从2015届会计学毕业生中抽检论文3篇,建议在转型中的二本院校尝试引入“双盲”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