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7: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质量工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加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科学设计实践教学项目
(一)高规格高标准规划设计实训方案,加强校内实训实验环境建设改善《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条件,我们建设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验室。该实验室现有“企业经营之道”经营管理沙盘软件及运行电脑60台,而且配备了经营管理物理沙盘,总计可供100人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这套软件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将工商企业管理的实际过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动态设定市场环境,学生可以通过仿真系统亲自参与虚拟企业的经营、管理,参与市场竞争。[1]该系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弥补了管理类学生在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中动手实训机会少的不足,突出了专业特色。我们配备了移动多媒体设备两套,建设多媒体教室3口以及商务谈判实训室等。另外我们建设的ERP实训室可以满足60人在网络仿真环境中从事管理工作,体验认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各项工作职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到指导、辅助作用,提升学生分析、解决企业管理过程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设计本课程实践性教学项目,促进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合理的《管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设计项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1.结合课程内容,布置足量的体现实践性要求的作业。如案例分析报告及讨论;阅读企业计划文件资料、模仿编制计划文件;阅读企业经营方案,并对其评价;考察某单位的组织架构,绘制其组织构图,并对其评述;为企业各类管理人员设计职务说明书等。2.制定完善的课程实习计划,并落到实处。3.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经常组织同学深入企业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4.经常邀请企业家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学生作管理讲座。5.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并提交企业实结报告。6.实行班、系学生干部轮流制,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均有担任具体管理工作的经历。
三、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大《管理学基础》课程师资培养力度
对于课程组年青教师的培养,要建立专门的培养制度,制定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1.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教案的书写、备课方法、讲授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有利于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2.安排年轻教师到大学、大中型企业参加短期培训和挂职锻炼,进行各类学术会议交流:根据学院教学的需要和总体的师资培训计划,鼓励年轻教师选择合适的学校进修以及相应的培训项目。每位青年教师必须经历“准备-实践机会(辅助)-独立实践-理论-再实践、理论”的成长过程。[2]3.定期评价年轻教师授课质量。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年轻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对于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我们建立经常性的随堂随机听课制度。通过听课,评价青年教师管理学课程授课质量,避免其陷入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套路。4.组织年轻教师听课,学习成熟教学方式方法:对于年轻教师,安排他们与年资较高的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定期互相听课,通过听课,一方面使年轻教师进一步熟悉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使年轻教师学到了老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5.课程负责人备课,助推年轻教师成长:集体备课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或遗漏;同时,通过集体备课,使年轻教师学习课程准备的方法和技巧。6.配合好院系教学督导听课并吸收好反馈及指导意见:系专门设立了教学督导,负责全系所有教师教学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按照要求,对于年轻教师,教学督导每学期必须听课4~6学时。听课后,除了按要求书写听课记录外,教学督导还必须将听课评价意见第一时间反馈给本人,以便其明确自己的不足及努力方向。7.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安排年轻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管理学基础》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对人才的评价要求很高。为此,我们利用好合作企业锻炼机会,安排年轻教师定期进行实践。8.鼓励年轻教师以研促教:教研室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方针,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教学和学术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申报各项课题和积极,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
1.1传统意义上的本科教学管理
传统的本科教学管理是指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管理活动,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考试管理、招生与就业管理等,其宗旨是服务本科教学,服务本科人才培养,其特点是执行过程中突出刚性和连续性。
1.2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新本科教学管理
“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本质上是国家对新时期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做出的一种政策性的回应。质量工程是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导向性强,政策性明显的特点。其目的是服务本科教学,服务本科人才培养,最终满足建立创新型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与传统的教学管理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二者又不同,传统的本科教学主要是目标管理,追求简洁、高效,以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为宗旨,而“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促使常规教学管理幅度增大,管理过程发生延伸,管理方式更加多元化,管理重心转向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突出管理的过程性、管理效果的渐显性、管理载体的层级性,从根本上丰富了传统本科教学管理内涵。
2质量工程项目促进本科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质量工程重点建设的六类项目都是带有基础性、引导性的项目,在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龙头作用。质量工程项目内涵丰富,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环节。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必然会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将不断得到改革与完善。
2.1促进教学管理观念更新,树立全员质量观
随着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学校开始倡导全员质量观,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的共同价值观,营造追求卓越的质量氛围。质量观悄无声息的影响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也转变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如今,教学质量管理已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基本工作准则,人人都是项目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全校范围内已形成重视质量的浓郁氛围,质量观变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管理的凝聚力和办学的合力,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加强与各院系、各行政处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使全体教职员工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中,都能以“提高质量”为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并为之努力工作,共同为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做贡献。
2.2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充实教学管理力量
质量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为充分保障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学校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建立了一只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通过校内外培训与交流考察,分批进行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等方式,使其掌握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提升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通过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教学管理的力量也不断得到充实,教学管理的主体不再只是教学管理领导和教务工作者,教师和学生也成为新的教学管理力量。一部分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在承担着教学管理的任务,他们既是各专业领域内的领军任务,又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管理者,他们在参与质量工程项目的同时也成为了管理者和建设者。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在参与的同时也能及时的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改革。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作为高校利益相关者之一共同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中,全面保障教学管理质量。
2.3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学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申报通知、上报材料收集、材料汇总整理、组织专家评审等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常常陷入细碎的事务性工作中进而降低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大力开展教学信息化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高效的校园网络,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起支撑教学的教学管理系统,把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定制或修改相应的管理模块,对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使教学管理的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形成了学校自己的特色。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使教学、科研、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质量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实现学校网络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推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师生,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
3教学管理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质量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保驾护航。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质量工程的实施工作,为贯彻落实质量工程项目的相关举措,教学管理部门积极适应质量工程建设的新要求,把质量工程的实施与学校基本建设和长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校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一是教学管理部门结合学校实际,认真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规范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努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而确保质量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二是教学管理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内容及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学校教学管理使以人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与践行。三是教学管理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质量工程要求高校转变发展模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切都与改革联系紧密相连,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重视教学改革,以改革促进建设,进而促进教学质量和质量工程项目得到全面提升。
二、系统基于响应式web设计的实现
1采用弹性布局一个系统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度,那么里面的内容就算设计的再好,也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系统。由于质量工程管理系统用户使用的设备类型各异,访问设备屏幕尺寸大小不一。如果采用传统的两栏或三栏固定宽度的布局方式,虽然符合PC机用户的使用习惯,但必然不适合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展示,使移动设备用户缺乏体验。因此,系统布局设计必须相对灵活,能够针对不同分辨率的设备自适应调整。为了实现更灵活的布局设计,能在多种类型设备的显示器中完美显示,我们需要对页面元素采用弹性布局。所谓弹性布局就是不使用固定宽度限制页面元素的显示范围,这样才能让页面元素根据所使用设备的显示器分辨率大小灵活伸缩显示。弹性布局是一切响应式布局的基础,只有在弹性布局的基础上使用其他web设计技术才能让页面在不同的访问设备中很好的呈现。弹性布局要求包含元素的宽度单位全部采用百分比,同时设定包含元素的最大和最小宽度。根据前期分析和页面弹性布局要求,在主页面中,页面头部(Header)、底部(Footer)固定,占满整个一行,因此宽度设定为100%,中间部分(Container)分成左侧边栏区和右侧正文区两部分,宽度分别设定为25%和75%。采用这种弹性布局方式,元素的宽度会自动随着浏览器窗口宽度的改变而自动调整,不需要考虑浏览器窗口的具体宽度有多大。
2引入媒体查询媒体查询是响应式web设计的核心,它可以根据移动设备的分辨率大小自动调整相应的样式。从CSS2开始,就可以在CSS中通过设置媒体类型获得媒体支持。为了适应屏幕,大多数移动设备浏览器会把网页缩放到设备屏幕的宽度,当缩小比例较大时,会导致浏览者看不清楚页面的内容,浏览内容不方便。我们可以首先使用meta标签的viewport属性来设置,让网页宽度默认等于屏幕宽度。在质量工程管理系统页面的<head>标签中添加这个<meta>标签的内容,代码如下。上面的代码是强制设置网页在移动设备上的显示宽度等于设备宽度,按照原始网页缩放比例(initial-scale=1.0)1.0显示网页。这样,支持viewport属性的浏览器就会按照原始网页的实际宽度去显示网页内容了。接下来,在上述设置了viewport属性的基础上,引入媒体查询来设置网页在不同的分辨率大小的设备上自动调用相应的CSS样式进行显示。媒体查询被用来检查对于所有宽度大于1024px分辨率的移动设备来说,系统页面内容的宽度会被固定为980px。如果viewport小于980px,页面布局会以弹性布局来显示。如果viewport小于640px,页面内容将会把左侧边栏区和右侧正文区展开为整体宽度,形成一个单栏布局。页面具体应用的媒体查询代码如下所示。
2导航栏设计由于移动设备屏幕大小的限制,质量工程管理系统在移动设备上显示时,导航栏目会重叠显示,使页面看起来杂乱不堪。针对此问题,作者特意对导航栏重新设计,对于小屏幕的移动设备,利用js技术在最初时隐藏导航栏目,只为用户提供一个按钮,用户点击时,就会显示完整导航栏。这样做不仅使页面看起来整洁美观,节省了屏幕空间,用户还可以按需索取想要了解的内容。在以后扩展系统功能增加更多导航条目时,也无需考虑屏幕尺寸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三、系统测试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在多种浏览器和不同类型移动设备屏幕中进行测试,以便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质量工程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在多种移动设备上也经过不断的测试和完善,最终效果如图1所示。
2安徽省级高校质量工程存在的问题
2.1经费套用现象严重中央和省级对我省高校经费投入的力度增大,投入的经费数额也稳步增加,能够促进我省教育工程的质量提升,但是也有不少经费被错误的使用.很多项目被立项通过后,项目的负责人和学校、院级领导将经费挪作他用,他们虚设项目申请的内容、虚开项目发票,胡乱报销,严重地干扰到了教育经费的正常使用,扰乱了教育经费的合理化配置.安徽省省级高校质量工程于2008年正式实施,截止到目前,获得省教育厅及省财政厅批准的项目共计4431个,涉及经费21000万元,经过统计得出这4431个项目中有如下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大约10%的项目都存在着违规现象,这不仅造成项目经费的损失,同时也违背了国家和地方对质量工程项目支持的初衷.
2.2轻视项目经费的审计与管理省内很多院校对申请的项目经费缺乏审计和管理,在项目申请的前期,缺乏对项目经费使用的领域和相关的金额进行考核和管理,例如部分老师申请的项目写上硬件设施采购10万元、软件采购5万元等条目,却没有提供项目的采购计划,缺乏审核有没有必要做出这样的采购计划等等;其次项目的开展过程中,也轻视了经费的使用和成本控制,很多项目经费的使用根本没有按照申请时的要求,项目管理者虚开发票、随意支配;项目完工时也未能对整个项目的投入、产出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
2.3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省内很多高校在预算方案得到批准后,就会根据预算方案进行拨款,并且安排项目的支出预算管理,虽然部分高校做出了严格的审核与审批控制,但是预算下达后,对预算执行过程却缺乏了预算监管.部分省内高校还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指标控制体系,没有对各个项目设置明细的账目核算,造成了不同的项目经费出现了交叉,无法理清各个项目经费使用情况,造成很多项目资金被随意更改使用类型.
3基于不同层次提升安徽省级高校质量工程的策略
3.1最高层次加强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审查和监督优化首先,作为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经费管理的最高层次———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严格执行各项目经费的审查和监督,发送每一笔项目经费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相关流程,避免发生经费浪费,落实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对经费管理的初中,落实好每一笔项目经费的使用,发挥最大的效用.其次,为了更好的实现监督与审核功能,最高层次的单位可以委托中间层次———地方高校同时实现项目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严格做好每一笔费用的报销和发放工作.最后,最高层次的相关部门还要做好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分析,每一个项目在得到经费的支持后,都应该进行项目完成情况的科学、客观和合理的评估,对于完成绩效非常优秀的项目可以在后期给予更多的支持,而对于那些完成绩效非常差,或者出现违规的项目,以后不再给予支持,并且追究相关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3.2中间层次做好项目经费的初期审核和监督最为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中间层次———地方高校也肩负着重要的职责,首先,高校在对项目进行申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审核项目的内容和预算的资金额度,并且要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对项目进行合理的排序,优先考虑一些项目的预算申请,并且帮助这些项目向最高层次申报,一旦项目成功立项就安排财务、职能和项目申报单位及时划拨专项自己给予项目充分的支持.高校在项目审核的过程中要严格筛选不合理的项目,并且客观、合理地评估各种支出预算,严禁虚开、虚报,夸大项目投入.
3.3最低层次建立完善的项目经费使用体系对于成功立项的各种项目来说,要对项目经费的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指标体系,对于项目中的每一项支持和开支都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审查,避免虚开发票、胡乱报销、经费另作他用等现象的发生.并且每个项目以及项目的每个支持都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超出预算支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优先考虑紧急的支出和必要的支出,避免铺张浪费、避免项目后期经费不足.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向学校和高级层次的相关机构如实汇报项目完成情况,以及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并且提供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总结,对于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可以进一步申请资金支持.
3.4不同层次间的关系综上所述,我省质量工程项目经费的使用跨越多个层次,从最上层的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不同部门,到具体的高校及相关院系单位,以及最终分配到具体的个人使用,为了能够促进我省高校质量工程经费的合理使用,有必要基于不同层次采取必要措施提升安徽省质量工程的绩效,促进经费使用效益、提升预算与审计管理水平、提高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每个层次都有自己具体的职责.质量工程项目牵涉到三个具体的层次,而其中最高层次和中间层次的主要职责是对最低层次实施客观的监管,而最低层次需要向上述两个层次汇报项目的成果和经费使用情况,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2T型梁设计要求
预制T梁采用C50砼,预应力钢束与管道的摩阻系数为0.17,松弛率为不大于0.025,锚下砼张拉控制应力=0.75fpk=1395MPa;锚具采用15-7、15-8型系列锚具及其配件,预制梁在桥墩顶处的负弯矩钢束采用BM15-4型,并采用配套之扁形波纹管成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T梁加现浇连续箱梁,本桥共计70片40mT型梁。
3质量控制
3.1组织管理
配置组成由副组长和组员进行组织管理控制。其中组长,对工程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对工程项目的关键工序进行控制。督促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副组长在组长领导下按职责分工,抓好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日常管理与控制。监督检查各组员履行职责情况。组员按照各自业务分工,全面落实工程质量体系运行中的质量经济责任制。
3.2质量保证措施
3.2.1提高施工工人操作技能。施工工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重点部位工程,如土方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架子工和模板工等,施工工人需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2.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确立以质量为主的管理方针。建立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和技术人员、试验人员、施工人员组成的施工质量管理小组,使每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开工前编制比较完善的首件施工方案,坚持岗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掌握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执行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值班制度,重点工序施工过程中需主要技术负责人到场。
3.2.3重视试验工作,把牢质量关。工程所用原材料,必须按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相关试验规范和规程进行,遵守合同文件中有关条款要求,做好工程所用材料的试验与检验。此外,建立施工过程账和施工记录,严格遵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程序作业。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充分发挥试验工程师的作用。
3.3施工专项安全措施
3.3.1预制场内通行专项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禁止自上向下抛丢杂物和构件。施工期间,安排专人负责防护,防护人员对T梁施工时顶面进行全面检查,随时清除T型梁面的杂物,配备工人防护服。此外,注意施工器具的放置,防止掉落,造成安全质量事故。
3.3.2张拉过程中的控制。T型梁预制过程中,现场必须有明显的标志,严禁其他人员入内。千斤顶安全阀应调整至规定值后,进行张拉操作,千斤顶升压或降压过程中,速度应均匀,缓慢,切忌突然加压或卸载。操作过程中应由专人负责指挥,严禁摸踩及碰撞受力筋。需要注意的是,千斤顶支架必须与梁端垫板位置正直对称,接触良好,严禁多加垫块,以防止支架在受力过程中不稳或受力不均倾倒伤人。
3.3.3龙门吊施工专项安全措施。操作前工人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具,在拆除锁轨装置后,方可小心进入驾驶室。在开车前必须检查所有电气部分和机械部分,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进行处理。龙门吊需按地面人员铃提示。在每次起动前,还要进行空载试车。此外,要注意检查卷扬限制器是否灵活,派专人负责挂钩指挥作业。吊车在修理时应先断电,拔掉吊车保险,并在电闸上挂上不准合闸的警示牌。
桥梁工程建设是我国交通道路的基础设施工程,节段梁与现浇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节段预制梁在场内预制完成后,可以快捷有效的进入养护阶段,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养护周期,且在场内存储时间长,在施工结束后期对预应力损失和挠度变形影响较小;桥梁上部预制和下部结构施工,两者可以实现同步施工,因此提高了桥梁的施工进度,大大缩短了工程施工工期;节段梁整孔拼装合理、分段预制减轻了桥梁自身重量,并且型号尺寸相对较小方便运输;在梁体分段上,可以在固定台座上预制,有利于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并且在截面之外预留了一部分钢筋,为节段梁拼装和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节段梁预制在工厂中更容易文明施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节段桥梁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对施工的具体环境没有很高的要求。在进行拼接的施工技术中,占用面积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既能保证道路交通的畅通性,还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并且在施工期间即使不适用支架也不会影响施工进度,相对较短的施工工期、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非常满足城市桥梁的施工要求。
2节段预制技术的耐用性
桥体外部与内部预应力的耐用性对桥梁工程具有重要作用,桥体内部预应力的耐久性在灌浆密实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实用要求,在现有的施工技术以及工程管理上,要实现灌浆的密实性难度很大。因此采用辅助空压等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及时更换、补张拉,并且方便检查,更有利于节段桥梁预制技术对桥梁耐久性的保障。
3节段桥梁的造价
节段桥梁具有很多优点,会使很多人普遍认为节段桥梁造价高,导致对节段预制拼装桥梁产生误解。其实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桥梁建设工程中,节段桥梁的造价会明显低于悬臂浇筑以及移动模架。
4应用领域节段桥梁预制
技术虽然在很多层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引起我们的关注。这种先进的节段预制技术一次性投入大,小平车与预制模板是节段桥梁施工的重要素材,其设计生产需要专业的制造工厂。另一方面,其技术的应用领域存在限制,模板系统在节段预制拼装施工阶段投资量大,投资最优化的目标只有达到一定的工程量才可以实现。除此之外,桥梁在施工前期设计参数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就不能使用节段预制技术。
二节段梁预制相关技术
1节段梁预制准备工作
根据建筑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应该在同一个长线台座上统一连续制作相匹配的浇筑节段,因此必须保证台座的可靠性,节段预制精度控制在地基变形的合理范围内,为满足强度上的承载力,在模板的选择中优先考虑使用钢模模板进行支撑,钢模板端模适用于测模和端模,保证节段的牢固匹配。根据节段的线形要求确定待浇节段的侧模及底模的定位工作,移出就位应严格按照梁体曲线精度进行。节段拼装是否完整,关键在于匹配节段的精确调整,因此要设置便于空间调整的相关装置,在保证承载能力以及强度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可调整的模板系统,满足桥梁工程在节段预制上的精度要求。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保证地基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也是为了防止支架因为沉降过大的原因或是沉降不均匀而引起的连续箱梁墩顶负弯矩区产生的裂缝现象,是箱梁的总质量下降,因而无法更好的对连续箱的标高进行控制,所以对原地面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很有必要。
2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节段桥梁施工过程中,控制好高标号混凝土的使用量,这是调整桥体预应力的关键,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在桥梁控制挠度、桥体结构设计等环节中可以实现快速、准确、详细的数据分析及整理,方面确定合适的预应力。在节段桥梁施工过程中,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减型钢、支架、预制模板的使用数量。混凝土的性能决定着节段桥梁的耐久性,必须保证碳化与变形、钢筋腐蚀、限缩阻裂等问题的出现,选用优质材料和性能较好的外掺剂对混凝土进行配制,并且对不同比例下的混凝土进行性能检测。混凝土较高的强度可以减少徐变、收缩等带来的影响,降低预应力损失。
3节段梁浇筑难点及采取的措施
节段梁分段预制长度4.3米,高度达到了4.5米,且腹板薄、钢筋密度大,容易出现砂线、蜂窝麻面和漏筋现象,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桥梁质量,混凝土浇筑分三个步骤,一是先浇筑底板混凝土,静停半小时后,在浇筑腹板混凝土,避免箱内底板跑浆现象。二是腹板处浇筑混凝土时,加设附着式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共同振捣混凝土。三是腹板混凝土浇筑至三分之二处时静停半小时,在连续浇筑混凝土直至完成。
2材料单价的承包制
桥梁工程中包括工程材料的费用,设备租赁和购买费用以及特种费用等成本,这些成本都在作业层,因此良好控制作业成本,为桥梁总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缓解。桥梁工程主要的设计方法为工程的细节化,采用单价承包进行实施,并使用合同对承包者进行约束,将职权和责任明确到个人,并对材料价格的净值机制进行积极推行,较大程度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3人工成本的控制
工程的施工项目中有人力资源的供应不足,尤其缺少专业技能强的工人,而且目前工人的工资得到大幅增加,仅人工费就为工程成本的1/5,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工浪费,节约工程成本[3]。在成本计划中详细制定人员的施工费用,并对工人使用合理把握,不可超出计划成本的范围,因为人工较为灵活,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差、管理松懈、工人偷懒、窝工都会增加人工投入,长时期处于人工效率较低的状态,肯定会增加工程成本。因此在施工中,要采用先进技术以及科学的施工方案,采取高效合理的管理方法,减短工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工程的管理人员,要使每个工人都发挥长处,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采取物质和表彰的奖励方法,调动积极性。针对施工工程可控制工人的管理情况,包括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期三个阶段的控制,施工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做好用工计划,明确每个分部项目的人员数量,通过普通工人、技术工人的工资标准和施工周期决定总工程所需要的人工费用。施工中的控制,主要是开工到工程进行到一半,仔细核算这一期间的人工费用,因为施工变更等因素会增加人工成本,对于超出计划外的成本费用,管理部门要深入调查、仔细落实。施工后期就是在工程收尾的部分,结算人工费用,在结算中,对人工费的指标进行严格落实和检查。是每个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工作态度不认真的人员,要采取相关措施,使个人和企业的利益都得到良好保障。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明确指出:经过翻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和分部工程,如果在外形以及尺寸上发生变化,但是依然能够满足施工安全和使用性能时,是允许按照技术处理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然而,这条标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虽然许多存在质量问题或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能够通过加固技术来达到安全验收标准,但是在实际使用功能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所以,这条标准在实质上是不符合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很多开发商利用这一漏洞进行施工建设,这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消极影响。所以,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一套严密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这是国家规范标准的一个最低限度,所有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都必须达到这一最低限度,并且对于那些质量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工程不予通过,而且不允许采用一些补救的方式使其工程质量达到标准。
1.2语言不一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
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存在许多由于语言不一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很难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这些情况大部分都是由于语言表述不明确,容易产生歧义,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a.在质量验收标准中有这么一句话“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与“满足安全使用”这些语言不仅文字不同,所包含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前面一句话的意思是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都要满足要求,而后面那句话的语意就不明确,这就使得施工人员容易抠字眼,使语句产生歧义。所以,语言的不一,将会影响标准实施中难以准确的理解和掌握。b.功能的主次。验收标准中明确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在验收条文中有提出:一些永久性的缺陷,如改变建筑结构的外形尺寸,会影响一些次要的使用功能,为了防止对社会财富带来的影响,在不影响安全和主要功能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可以按照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然而,问题来了,如何对主次功能进行区分,在现行的验收标准中,对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如房屋采光的功能,就只是采光功能,没有什么主次之分;混凝土梁、柱的功能就是结构支撑,没有什么主次功能之分;假如相关标准不明确这个问题,就会使本来有主次功能之分的变为没有主次之分,反之也是。所以,在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要明确主次之分,这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验收。
1.3工程质量中对“缺陷”的理解
在不同的场合运用缺陷二字所表现出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在现行验收标准中对“缺陷”术语的含义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缺陷”术语的含义是不同的。在现行验收标准中,对于更为严重的缺陷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然而,对缺陷处理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处理方法:
a.在现行的验收标准条文中有明确指出,对四种不同的缺陷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对一般缺陷的处理方法是通过翻修或更换进行处理;对于严重缺陷应当是推倒重来,对于更为严重的缺陷必须按照相关的技术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b.现行质量验收标准中明文提出了一些不应该有的严重缺陷,也提出了对出现的严重缺陷,应该由施工单位提出相对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并且必须得经过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处理,对处理的地方必须重新检查验收。这与现行标准对严重缺陷的处理方式不一致。
c.在有的验收条文中,仅仅提出了不应该存在的缺陷,但是没有具体的列出是什么缺陷,也没有提出对该缺陷的处理方法,仅仅只是在相关条文中提出如何防止这种缺陷的产生;然而,现行验收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缺陷”的理解是不一致的,要求也不一致,处理的方式也不一致。所以,在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所出现的缺陷要准确把握,并分析缺陷的类型,正确读取缺陷的含义。
2对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问题的相关建议
笔者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对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问题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a.坚持杜绝为不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工程留有余地。我国推行的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说已经很低,如果施工质量比这一标准还要低的话,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发展;所以,我国对那些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应当毫不留情,并且应当逐渐提升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
b.由于现行标准与规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匹配的,所以在标准和规范中使用的语言尽量做到一致,避免由于语言不一所带来的问题。
c.现如今,我国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质量验收标准;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应当提升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标准,以达到与世界接轨。
建筑工程施工贯穿于整个建筑过程,从建筑工程的设计到建筑投入使用,其中都要涉及到建筑施工,因此建筑施工的质量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则制度进行施工,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纵观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由于其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难度也就比较大。
1.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
比较多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周期比较长,涉及环节比较多,因此影响建筑施工的因素也比较多,首先,是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虽然在建筑设计前期阶段就充分考虑了建筑工程所处的地形地貌,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没有预想道德水文地质,比如在进行建筑物的地基施工时可能会遇到浅水层地质,影响施工的进度;其次,建筑材料、施工人工以及投资资金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建筑材料的短期、人工数量的不足以及投资资金不到位而无法开展工作而导致施工被迫停止;最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比如遇到恶劣天气、地震的不可抗力因素出现而导致施工受到影响。
1.3施工质量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一般来说施工质量管理具有严格规划的流程控制,因此施工质量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但是毕竟施工质量管理不同与其它流水式的管理,其受到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施工的质量存在很大的波动,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材料的轻微变化都会给建筑施工质量构成影响,而且建筑材料轻微的变化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又很难发现,因此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要严格规范施工质量,切实将各种质量变化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具有隐蔽性
特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每个施工环节都具有联系性,要想实施下一工序就必须要做好上一工序,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具有很明显的隐蔽性,如果没有及时地发现上一道工序的质量问题,那不可能在下面的工序中发现此问题进而会给建筑施工的质量构成威胁,产生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的因素,为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有目的重点控制,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我们主要从建筑工程施工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着手。
2.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事前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筑工程还没有进行施工之前的控制措施。建筑工程在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因此准备工作是事前控制的关键,准备工作包括:对施工原料的质量控制、对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方案的审查以及对工程技术环节的检查等。同时也要严格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图纸。
2.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该环节的控制重点是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该环节的施工控制包括: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间产品质量控制、分布分项质量控制以及设计图纸的修改。可以说事中质量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施工过程的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3施工过程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建筑施工完工以后对其进行的质量控制。该环节主要包括:竣工质量检验、工程质量评定以及工程质量审查。事后质量控制是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总体检验,是发现问题并弥补质量缺陷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总体评价的最后环节,如果事后质量控制不严格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障。
3影响建筑施工过程质量的因素
如前所述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比较多,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3.1人的因素在建筑施工中,人是重要的因素
人的因素能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构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人能够认真负责,并且具有过硬的技术技能,那么就会促进建筑工程的质量,相反则反之。在建筑施工中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组织人员等等。
3.2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
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要求高,涉及较大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就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进度。
3.3建筑施工方法的因素
采取什么样的施工方法对施工质量也会构成很大的影响,比如采取科学的先进的施工方法就会大大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具体措施
4.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
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高低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就要建立完善质量责任制:首先,实施项目经理质量责任制。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项目经理发挥其组织与协调的职能,只有项目经理切实履行其职责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得以保障。因此要建立项目经理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的职责,规范他们的职权,从而提高他们履行其职责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施工人员是具体施工者,他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第一线,因此要规范他们的施工流程,保证他们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向有关人员进行反映,以此将问题及时地解决;最后,加强监理人员的责任制。监理人员要发挥其监理职能首先就是要熟悉与掌握施工设计图纸,并且在监理过程中要切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严格监督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
4.2加强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
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机械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而引发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使用的维护与保养工作。首先,要加强对机械设备采取的控制。在采购机械设备时一定要选择质量过硬的生产厂家,并且要经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机械设备生产商,并且要与其签订合同,保证采购的机械设备的质量;其次,机械设备的使用一定要符合具体的建筑施工要求。在选择机械设备时一定要保障机械设备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并且在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前,要对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试运行,分析与掌握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最后,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及时地进行维护与保养,以此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4.3提高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生命,任何建筑工程的质量都是建立在质量过硬的建筑材料的基础上,而且由于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任何环节的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构成致命的威胁。因此要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管理:一是严格规范材料的进场检查工作。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一定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查验建筑材料的生产合格证、质量合格证,并且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在确保建筑材料符合建设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运行建筑材料进场;二是保护好现场建筑材料。许多建筑材料对存在的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钢筋,钢筋要存储在干燥的地方,因为一旦钢筋被雨水淋湿之后就容易生锈,进而就会影响钢筋的性能;三是提高对建筑材料采购人员的管理。建筑材料采购人员有时为了获得某些利益,他们会采取以次充好的方式,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样会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直接的安全问题。
在传统的教材中,教材建设与国家现行桥梁建设实践相脱节,理论知识多,工程实际案例少,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比较离散,没有按照职业角色来设置课程内容,不能反映最新的桥梁施工技术,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块,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偏离,学生在学习了全部学习内容之后,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不知道该怎样把学校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要求快速对接,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授课计划安排不够合理
传统的授课安排是在一个学期内将本门课程讲完,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多,要想在一个学期内将各种桥型的施工技术全部讲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教师要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又要考虑如何在短时间内接受全部的学习内容,结果显示,效果甚微。由于知识点密集,课时有限,老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只能讲授基本桥型的施工技术,只能对各种施工方法进行概念性介绍,对新型桥梁结构施工技术介绍较少,特别是复杂的施工工艺,学生很难理解桥梁施工的详细情况。(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单边式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脱离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仍采用教多学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企业调研,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教学文件[1]。为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团队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针对岗位任职要求,邀请企业专家与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开发课程标准。通过反复论证与修改,按照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总结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结合在建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工作任务和相关理论知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工作岗位的任务分析,结合行业标准、规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二)根据岗位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课程围绕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建设部批准的市政行业《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和补充,设计了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桥跨结构施工、桥面系施工和涵洞施工四个学习情境,共十个工作任务,将知识点嵌入工作任务,分两个学期讲解。在教学中本着知识面“精、新、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际的高度融合,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高职特点,编写特色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材建设。教学团队成员与企业专家一起通过研讨论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学内容的变化,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方式+,平衡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比重,引入实际工程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新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四个学习情境、十个工作任务划分的,每个工作任务按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计划单、决策单、实施单、检查单、评价单的顺序编写。在任务单中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对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在资讯单中给出该任务的资讯问题,并给予资讯引导;在信息单中给出与任务相关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资讯、信息引导以及对任务的理解,填写计划单、实施单,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填写检查单、评价单。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重实例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整体性[4]。在编写特色教材的同时,还编写了与之配套的能力训练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自我测试。教学团队人员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节假日、暑假去企业录制相关施工视频,制作课件,准备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相关文献供学生查阅,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课程网站建设以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按照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组织实施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学习情境中的桩基础施工任务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准备了充分的教学资源,如特色教材、课件、施工视频、桥梁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图纸等。在资讯阶段,教师布置桥梁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钻孔及浇筑水下混凝土工作的内容,将学生分组,布置工作任务,并给每组同学分发施工图纸、活页教材等资讯材料。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资讯材料,明确工作任务,学习信息单及技术规范,发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问,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重点难点统一讲解,对于复杂的施工工艺,为了加快学生对施工过程的理解,发挥课件、施工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对工程施工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掌握桩基础施工的基本内容之后,进入计划阶段,根据所给施工图纸,编写给定桥梁的桩基础施工交底方案,然后讨论编写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交底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进入决策阶段,方案论证结束之后,进入实施阶段,编写交底方案,最后小组自查,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实际的工程案例,模拟了真实工作任务,使教学更接近实际,有效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而且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五)专兼教师结合,提升团队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充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安排中,学校聘请部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授课,给予相应补助,兼职教师讲授时能够将理论更贴近实际,学生学习效果较好。对于在校教师,为确保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团队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一是团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暑假、节假日定期去龙建路桥等企业实践锻炼,锻炼期间,不但可以在企业对课程进行调研,录制相应的施工视频,获取真实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掌握新的施工工艺、新技术,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二是积极参与说课比赛、微课比赛等教学能力大赛,参加科研项目,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与教学能力培训,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三是做好新老教师结对子工作,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要做好新教师的帮扶工作,互相帮助,提高专业技能。
2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质量必须要得到良好的的保证,这项工作主要由施工现场负责人负责,材料综合质量、交货期等材料是两大主要方面施工材料的生产厂商需要确保货物的充足,不应该出现断货缺货情况的发生,同时,售后服务也不容忽视,当材料供应没有什么问题后,不能放松,时刻准备好为顾客提供到位的售后服务。另外,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需要一个提前测量和检查质量的步骤,只有材料满足国家的质量标准和施工要求,方可允许其进入施工场地,在这里保证材料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就是质量合格证,当施工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后,必能立即投入使用,还需进一步的质量测量工作,应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检测部分材料的质量来推断整体的质量情况。
3建立施工质量目标责任制。
为了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投入到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中,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施工前的人员定位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人员主要包括施工管理人员、负责技术的人员和项目经理。对此,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需要承担工程项目领导职责与终身责任,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依靠的手段就是法律法规,这是因为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特点。另外,基本原则的设立不是随便的,而是有其真正的用途,这些原则的设立就是要保证施工材料与设备,施工人员及技术等因素完全符合标准,达到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4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素质。
人作为施工工程中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和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每一个与施工有关的人员身上着手,着力于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又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可以开设专门的培训的机构,聘请专业的人员对施工和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以达到提高专业水平,增强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的目的,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还是表象的东西,所以还有必要增强实践能力,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除了提高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之外,还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资格准入标准与门槛,保证引进的工作人员具有很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从以上两个方面下足功夫,我们相信一定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5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验收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后的验收工作也必须得做到位。当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为了保险起见,自己应该对施工质量进行简要的评估与监测,在感觉没什么大的问题之后,交由专门的验收机构进行专业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如果发现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就需要施工单位进行修复或改进甚至重建工作,这个过程中要尽力一次性满足质量标准,不要再有第二次返工。最终满足户主或开发商对质量的要求。
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应全权代表建设单位履行职责,采取超前控制,预防为主的手段,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
3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
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现行工程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建设监理制实施以来,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期和投资控制有了保障。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监理单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去做,并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权力,使监理工程师能够较好地履行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业主对监理的监督控制,主要通过监理工作月报和进行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它包括:单元工程验收情况;本期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单元工程优良率控制图;分部工程验收情况;施工试验情况;质量事故;暂停施工指令;本期工程质量分析(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现场监督就是业主派驻现场管理人员(如可设现场质量控制部),根据监理月报反映的质量情况,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4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通过招标,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从事工程建设,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工程监理进行。工程监理依据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控制之中,通过控制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工艺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通过现场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参与分部工程、隐蔽工程验收等措施来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由参建各方人员参加的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成立督察组织,随时对工程建设质量实施督察,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美化装饰工程的依据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的科学,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项目业主在开工前,应公开招标,选定与工程建设任务相适应的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业主对施工的具体质量控制主要是委托监理进行。监理依据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监理,使承包商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的控制之中,有效地开展质量控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不是监理和施工单位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业主做大量的工作。业主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中主动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施工顺序和方法等)。工程质量控制流程明确后,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组织,如业主可设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并协调二者关系。
4.2抓好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的互检、各工序间的交接检、质检员的巡检,以及业主、监理、设计及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
4.3对分部工程、隐蔽工程组织验收。对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因工程内容不一,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也不同,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行业标准组织验收。
4.4审查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参与现场质量监理会议。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事故),应及时引起重视,防止诱发重大的质量事故,组织专人调查分析原因及特点,并审查监理、施工单位填写的工程问题(事故)报告单及处理方案报审单。
5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后期工作,是全面考核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基础。及时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单位工程验收,对工程质量有疑虑的地方,现场进行查验,发现问题,尽早处理,消灭质量缺陷。客观、公正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工程验收,发现质量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扫尾工作的管理力度,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成,确保工程完整。
6缺陷责任期的质量控制
缺陷责任期是工程内在的、隐蔽的质量问题容易暴露的时期,通过试运行,有些质量问题会暴露出来,形成质量缺陷。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分清责任,限期处理。工程自办理交工验收手续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因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要求施工单位负责维修、更换。建设单位对各种修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保证修复质量,向运行管理单位交送一个合格的工程。
7结束语
以上,只是从施工准备、施工、竣工几个阶段浅述了建设单位如何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实际上,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总结、探讨。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者:本丛书委会.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8-01.
[2]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作者:刘钟莹.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