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7: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安全监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课堂教学演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效果分析
安全监测监控这门课程是从事工业自动化、安全管理等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基础控制技术的重要教学内容。该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工业控制网络及现场总线技术,了解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各种单元、规格,内部继电器及数据区,理解其通信功能,能按照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去分析和设计对应的控制系统。因为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利用课堂教学演示系统提高教学效果,加强认知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适合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教学演示系统是为教学而设计,鉴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其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系统结构小巧,便于携带,操作方便,且可与可编程的PC机一块置于实验台上,随时进行编程和实验。2)实验装置采用插头和插座式的连接方式,硬件导线的连接十分简易,在实验室可以实现即插即用,不用任何工具即可进行实验。3)突出教学实习、实验装置的实用性,具有模拟量和开关量多种输入方式,设计了可以实现这两种实验的实验模块,简单实用。4)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作为整个课堂教学演示系统的核心部分,PLC教学模拟控制板需要进行组装,组装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接口的分布要合理,恰当。2)器件的布置要做到美观,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3)在焊接的过程中要避免短路,使焊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该模块在制作过程中,先把PLC、EM231、EM232固定在印刷板上,模块和模块之间通过电缆进行连接。在印刷板正面,通过导线将PLC及其扩展模块各接口引到前面的接线柱上面,在印刷板底部,利用烙铁将接线柱底部和排线插头底部连接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接口的合理分布以及连接可靠,避免脱落、短路的情况出现,连接后的模块示意图如图1所示。开关量输入模块作为实验系统的主要部分,在组装过程中除了要遵守一般的器件组装原则之外,还要根据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合理布置器件在印刷板上的位置和间距,由于器件比较多,板子上空间有限,所以,在组装的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方法和PLC及其扩展模块的组装方法一样,板子正面通过接线柱连接,板子底面用烙铁把排线插头和接线柱连接起来,组装好的开关量输入模块如图2所示。课堂教学演示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演示系统有多种输入输出方式,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可以增强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将枯燥的专业课教学转变为类似的“案例教学”。课堂教学演示系统还可以实现的实验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利用不同的输入输出元件,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果。
3完善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及整体的拓展训练
课程设计是本科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传统的课程设计方式无法与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社会需求发展相适应,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课堂教学的改革及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完成工程师基本技能训练。通过分析课程的课堂教学,提出挑战性的设计题目、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及评分机制等教学内容对课程设计的作用效果,构建将多种教学元素与课程设计交汇融合的创新课程设计模式,对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改革和拓展。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效果,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加强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的交汇融合,在课堂教学中间阶段适时地把课程设计的题目、任务、要求等告知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融会贯通,使学生在课程设计时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和认知,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2)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课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融入创新思想和意识,选题一定要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思维。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善于启发、鼓励学生,增加网络信息资源的查阅量,切实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的结合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教师在课程设计的指导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及学习的层次基础,分不同的难度系数对每一组学生安排课程设计题目,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4)改变课程设计的评分机制,打破对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进行综合评分确定总分的传统方法,融入答辩式评分模式,最好能融入到设计的每个阶段,激发学生的辩论思维能力,提高答辩权重,保证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的背景
2006年度,全国已有15万个煤矿装备了安全监控系统,国有重点煤矿的系统联网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已有大半实施联网工程。但是由于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相对落后,致使煤矿在使用安全监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较好发挥应有作用,甚至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此国家局急需制定规范性标准,以指导煤矿正确使用维护安全监控系统和检测仪器,使系统和网络发挥作用。经过一年多的征稿和编制等装备工作,国家局下发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有关的规定,要求国有煤矿在2007年底前升级改造完毕。随后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于2007年元月4日又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1029-2007)行业标准一并贯彻实施。
二、某煤电十矿安全监控系统简介
某煤矿是新建矿井,设计能力为60万吨,2000年3月投产时期安装的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是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工学院)研制的KJ93型。该系统装备由焦作工学院、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两家设备组成,系统具有安全监测和生产调度两项功能,并以焦作工学院研制的操作系统KJ93型为主,但井下除分站外,各类传感器、断电仪、电源箱均为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经过几年的运行,该系统运行故障率高,有时监测数据传输中断,经常出现数据丢失,报表打印异常等故障,日常维护工作量大,售后服务跟不上,遇到技术问题时两个厂家相互推脱,系统的异常运行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为此于2004年6月份对该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成镇江中煤的KJ101监控系统,并于同年7月份改造施工完毕,经验收合格,实现了安全监测监控的独立运行系统,完善了矿井安全监测装备,拓展了系统功能,提升了矿井安全水平,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但是在近3年多的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系统检测“冒大数”顽症;维护数据库不良容易造成系统死机;主操作系统引起的短路;断电及巡检跟踪时间缓慢等,这些都与新标准不相符合,因此有必要按照新的监控标准进行升级改造。
三、根据新标准要求我矿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此次AQ6201-2006新标准实施的精华部分就是改善系统抗干扰性能,以期能杜绝虚假数据,误报警、冒大数、解决系统快响应速度和数据可靠性的矛盾。而我矿的监控系统在该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急待解决。
1、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容易造成系统检测
“冒大数”,给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带来较大影响。由于KJ101系统中从传感器到分站的信号传输方式,使用的200-1000频率脉冲方式,分站单片机采用计数方式采集信号,这种方式在原理上就存在着严重缺陷,上千伏的瞬变脉冲信号叠加到信号线上后,单片机无法识别干扰与信号,立刻会出现数字错乱、重新启动、胡乱报警等顽症,根本不符合新标准要求。
2、在对大量的数据库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一旦维护数据库不良容易造成系统死机,甚至导致系统短路故障,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3、系统在正常巡检中存在断电时间及巡检跟踪时间缓慢的现象。加上还要兼顾显示处理、数值超限判断、断电控制、与地面通信等任务,不可能达到2秒钟内执行完断电控制,这些都与AQ6201-2006新标准“快速断电”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有必要按照新的监控标准进行进行升级改造。
4、系统没有实现自动监控功能,无法保证在发生系统故障时在5min内投入使用。有必要根据新标准要求监控中心微机主、备机同时运行,实现自动切换,确保规定时间内实现备份主机投入工作状态。
5、还有新标准软件的四统一问题。根据新标准要求安全监控系统要统一界面、统一报表、统一菜单、统一功能,这样是为了方便煤矿安全监察人员检查,不管是多复杂的系统,命令菜单都是一致的,哪里有问题很容易发现。
四、系统升级改造方法及步骤
(一)KJ101N新型监测监控系统改造简介:此次系统升级改造是把原来的KJ101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成符合国家(AQ1029)新标准的KJ101N系统,即从地面的微机监控室主机到井下的监控设备全部更换。井下监控仪(KJF19)逐台更换成新的四模四开(KJ101N-F1)具有FSK传输形式的监控仪,并逐步更换具有串行码传输的甲烷传感器,彻底杜绝系统“冒大数”的顽症,提高了系统传输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对我矿现有的三套瓦斯抽放子系统同时升级改造,并增加流量显示传感器;还将增加一套地面瓦斯发电机组正压侧的瓦斯计量综合系统。改造期间新旧系统同时运行,提前调通新系统的传输主线,待改造完毕再分路统一挂接在新的系统上,新系统独立工作。新的系统改造一台要及时联网运行一台,保持新系统的正常监测、传输,并实现各闭锁,馈电、开关量等功能,通过升级改造要达到“两秒”瓦斯超限快速断电的要求。
(二)改造方法: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可以有多种选择方案,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结合系统特点,我们确定更换分站和改造新四模四开分站的方法,具体方案见以下改造步骤。
(三)改造步骤:首先在地面安装好主控制室微机系统及KJ101N系统支持软件,新系统的主传输线事先必须调通,联网试运行。利用公司以旧换新的新监控仪和新型主板逐台更换和改造井下分站,更换后还要运行老的甲烷传感器,待新的设备到位后逐步更换的具有串行码功能的新甲烷传感器,具体施工步骤及安排(略)。
五、监测监控改造工期及施工计划安排(略)
六、系统升级改造保障措施
在改造期间,将影响到原系统的正常监测,为了保证系统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改造期间的正常安全生产,根据系统升级改造的特点,特制定有以下系统升级改造期间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一)保证系统改造施工的安全措施:(略)
(二)加强系统改造期间瓦斯检查的安全措施:(略)
(三)施工供电安全措施:(略)
七、系统升级改造效果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经过升级改造,能够满足新标准(AQ1029-2007)各项要求,并解决了系统存在的频频冒大数顽症,有效防止了遇有线路接触不良或电磁干扰就会造成“假数”信号,增强了干扰防护能力;提高了断电性能,达到2秒“快速断电”要求;实现了统一的显示界面和标准的报表格式;完善了工作主机和工作备机的及时转换。由于该系统具有先进的技术支持,能够按照新标准要求运行,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由于各级监管部门能够及时监督煤矿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因此它对改善煤矿安全状况和促进煤矿行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新标准的推广实施更有借鉴意义,也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安全发展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2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监测控制系统已进入智能化、自动化,在各矿井广泛应用的有KJ90、KJ95、KJ101、KJF2000、KJ4/KJ2000和KJG2000等多种监控系统。它们的特点是与当今的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测量技术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技术等高端科学相结合,能对矿井井下环境进行实时检测监控,并根据预先制定的程序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在不降低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准确发现并解决井下安全问题,做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虽然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应用有效减少了煤矿事故的发生,但一通三防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对系统的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3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管理与使用
3.1正确认识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和价值
在煤矿生产中,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架设对高效生产毫无帮助,反而安设了监测设备会报警断电、中断作业,影响生产。所以一些单位无视安全监控系统,不配合、不支持安监工作的展开,有些单位甚至阻挠或有意拖延设备的安装。而仪器安装完成后,也不能正确使用和及时维护,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工作状态。煤矿领导应正确认识安全监测控制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的价值,安全监测控制系统表面上看不到明显的增益效果,实际上其在保障连续、持久的安全生产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因此,从整个系统架设之初,各级领导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各单位了解到监控系统的重要作用,引起广大职工的重视,以便于监控系统的安装以及今后相关工作的展开。
3.2明确组织领导建立专业队伍
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涉及面广,与煤矿各个部门都有联系。因此在建立安全监控机构时,在局、矿总工的领导下应与各个部门协商统筹,以具有安全监测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监测工为基石来组建。而对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管理,可以采用分班组、划区域、责任到人的原则。
3.3加强监控系统技术管理和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
在整个安全监测控制系统中,人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管理技术人员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不精通、对相关技术要求不熟悉,那么系统的真正作用就不能发挥出来,就成为摆设。而对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相关设备,应配备人员建立详备的档案,包括设备数据、调试记录、检修时间等等,力求详尽、准确、即时。安全监测技术涉及的学科面广,部门调入人员前都应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进入工作后也需要继续学习,边干边学。同时,部门领导也要经常组织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煤矿监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
3.4做好日常维护及新设备的验收
系统建设好后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积极维护。井下环境相对恶劣,设备分散,设备工作时间长,再加上人为原因等,系统维护才是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日常问题。而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作用。矿区可以建立自己的维护队伍,专人负责、专人管理,这样就可以及时可靠地解决问题,且便于管理。随着安监技术的发展、矿区的扩展,新的问题也会出现,这就需要做好系统设备和技术的更换和更新。在购进设备前要积极调研,了解新设备的优缺点,明确对原系统是否契合。对新购进的系统设备,要组织力量进行全面的验收,发现问题及时与厂商交涉。另外,为保证系统的长期运行,应储备设备的易损易耗部件。
3.5做好监测信息处理工作
为了准确获取现场环境和设备状态的数据,各种传感器的安设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各传感器要按时调校、测试。而采集到的数据要及时录入报表,出现异常现象要立即报告通防调度和矿调度,并做好详细记录。中心站要每天提供日报表,以供通防部门审阅分析。对于监测控制系统提供的即时数据,不仅可以使矿区及时了解井下情况,便于指挥,还可以根据这些资料,结合当下采掘动态,分析研究瓦斯、地下水、自燃发火等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采掘方案。
3.6完善紧急预案
一通三防的监控是手段,安全监测控制系统是工具,最后达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才是安全监测控制系统建设的根本。当系统报警时,煤矿要做的首先就是准确迅速地拿出相对应的应急预案,并能紧凑有序地执行,把损失降到最低。矿区应总结应对历次险情的经验,出版相关的安全生产手册,为职工普及避难常识,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避难演习,使工人在面对警报时能冷静正确地应对发生的各种问题。同时随着矿井的建设,相应的避险巷道也要及时地补进。随着建井时间的推移,系统收集的各类数据不断更新、补充,监控系统又有矿山数据库的功能,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据进行更加丰富的挖掘,更好地服务矿井。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监测项目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环境条件对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的影响,包括湿度、台风、暴雨、严寒、酷暑等恶劣环境,对项目中人员、车辆以及仪器设备的安全施工影响极大。所以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的具体条件,对影响安全施工的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并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预防事故、减少损失。
1.2管理因素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责任制未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领导认识不到位、安全发展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安全教育与培训不组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都能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灾难。安全如果在基层工作人员心中是一项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概念,基层人员不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和意识,不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蛮干,违章冒险作业,在遇到危险时缺少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变能力,那么安全制度的设立也仅仅是形同虚设。
2监测项目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2.1教育和培训员工生产一线是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基层人员是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人员,安全与他们自身息息相关,密不可分。(1)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从安全意识、安全规程、安全行为规范等方面对职工进行全面培训,把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同时,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2)严格操作规程。不断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严格施行科学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规范,正确的仪器设备使用方法,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2.2强化物的管理在监测项目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把安全投入作为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来抓。从设备仪器、作业场所、劳动保障设施等方面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积极推行车辆、仪器以及相关设备的状态检修,提高可靠性。通过有效的设备状态检修管理,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从根本上消除、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实现监测项目安全生产良性循环。
2.3做好重大环境因素分析和职业健康危险源评价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工前应根据工程情况,制定详细、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通过安全技术交底,对施工现场存在的环境因素(台风、暴雨、严寒、酷暑等)和职业健康危险(滑坡、泥石流、高处作业等)进行评价,针对重大的因素和危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措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可控范围。
2.4管理制度落实和完善(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3]。由项目经理负责,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列入员工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监督作用,使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要加大对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贯彻执行的监督,二是要加大仪器设备本质安全可靠性的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三是要加大作业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四是要加大安全检查的频率,充分发挥兼职安全员的作用,将安全检查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3)建立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制约和激励机制作用,把工资、资金分配,绩效等与安全生产紧密挂钩。充分利用经济处罚与奖励这一手段,约束各类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一是将安全与经济利益结合起来,直接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让职工明白安全就是经济效益,二是激发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规范安全操作的能动性和自觉性,真正体现我要安全操作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由于抗精神病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为了安全用药,医生均采取阶梯式给药。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人工检测不到,传统抗精神病药此类问题尤为突出。1991年卫生部在医院分级管理有关文件中规定,三级医院一定要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并列出了常规高效液相色谱仪药物浓度检测(TDM)项目[1]。我院于2003年引进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开始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以及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工作,本文对在我院长期住院应用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a血液浓度跟踪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康复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口服氯氮平、氯丙嗪治疗。(3)住院时间>5a。(4)病情稳定的男性患者。共入组42例,年龄30a~60a,平均年龄(47.83±10.46)a。其中服氯丙嗪10例,氯氮平32例。
1.2方法
1.2.1服药剂量氯丙嗪100mg~400mg·d-1,平均剂量250mg·d-1;氯氮平25mg~300mg·d-1,平均剂量171.094mg·d-1。
1.2.2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患者氯丙嗪、氯氮平的血液浓度。氯丙嗪血液浓度正常安全范围为0.05ug~0.3ug·ml-1,氯氮平为0.3ug~0.6ug·ml-1。[2]跟踪监测1a。
2结果
2.1氯丙嗪、氯氮平的体内血液浓度氯丙嗪最小血药浓度20.53×10-3ug·ml-1,最大血药浓度82.35×10-3ug·ml-1,平均血药浓度44.583×10-3ug·ml-1;氯氮平分别为26.01×10-3ug·ml-1,470.65×10-3ug·ml-1,144.245×10-3ug·ml-1。均在安全范围。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2.2血药浓度与年龄的关系42例患者中,相同剂量氯氮平、氯丙嗪血液浓度监测值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血药浓度值越高。
2.3血药浓度与住院时间的关系长期住院的患者药物剂量不变,血液药物浓度相对稳定,治疗效果稳定。
3讨论
本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相同剂量氯氮平、氯丙嗪血液浓度监测值越高,可能与个体氧化代谢、药物动力等有关,提示血药浓度监测在给药方案的个体化应用中非常重要[3]。其重要性为:(1)可了解患者是否按医嘱方案用药,这对长期用药的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十分重要。(2)可考察药物的生产厂家、批号、生物利用度的情况。(3)了解患者对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调整给药方案。(4)防止药物过量中毒和作为药物急性中毒的诊断手段。(5)了解患者的依从性,常规剂量时出现中毒反应或药物过量反应。(6)患者肝肾功能受损时,以及需要调整剂量或改变药物剂型时等均可及时监测。本观察还显示,长期住院的患者用药时间长,药物剂量稳定,血液药物浓度可达到稳态,形成患者可依赖的用药浓度,从而达到稳定治疗的效果。
因此血药浓度监测为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疗效,避免和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及安全用药提供了保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近年来,政府不断地加大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财政投入,为河南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的工作提供了保障,各检测机构检测室面积基本上都达到了检测要求,配备了主要的检测仪器。但仪器设备维护成本大,检测所需试剂、耗材、标品等价格偏高,各质检机构普遍反映经费不足,另有个别质检机构检测经费仍未纳入财政预算,开展日常工作较困难。由于人员或资金配备不到位,存在检测范围偏小、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低的问题。
(二)专业技术人员偏少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中规定检测机构应配备与检验工作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个部门至少配备1名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了解检验工作目的、熟悉检验方法和程序,以及懂得如何评定检验结果。但目前河南省基层检测机构拥有中级和高级职称的人数相对偏少。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人员少,学历大多偏低,检测水平参差不齐,缺少骨干检测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由于县级检测机构人员工资待遇较低,无法留住优秀的检测技术人才,无法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检测队伍不稳定,检测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基层检测机构人员技
术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省农产品质检中心几年来多次举办检测技术人员培训班,基本上达到了各县级质检机构至少有1名检测技术骨干人员的目标。但由于检测设备和技术标准更新速度快,仍然需要加大检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县级质检机构多数存在一人多岗、工作内容有交叉的情况,在加强检测技术培训的同时,也需加强实验室管理知识的相关培训。形成由县级到市级培训为点、市级之间互相学习补充为线、省级集中培训为面的培训模式,实现每个检测机构至少有2名精通多台主要仪器设备、从样品抽取到样品检测能够熟练操作、对实验室管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的技术骨干,由这2名技术骨干带动机构其他的工作人员逐步提高检测技能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整个检测系统人员的工作能力。
(二)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由于仪器设备维护成本大,检测所需试剂、耗材、标品等价格偏高,县级质检机构开展检测工作每年经费应不少于3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农产品质检机构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为保障县级质检机构的持续运行,发挥县级检测机构的作用,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三)加强内部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1、规范内部设置:质检机构实验室应至少设立业务室和检测室2个部门,检测室根据检测内容分农残、重金属、理化等组,每组至少2人。业务室负责收样、下达检测任务通知单、汇总检测结果、编写检验报告以及各类档案的管理。检测室负责样品检测、填写原始记录单、仪器设备的管理以及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等工作。
2、落实规章制度:质检机构实验室应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确保其持续有效的运行。检测工作涉及到抽样、样品制备、样品检测、编写检验报告等多个环节,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管理体系文件中的要求规范操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互联网中的信息系统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计算机软件中有很多的安全漏洞,因此很大程度上信息系统就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软件中的漏洞会对信息系统造成非常大的威胁,这就需要对计算机软件中的安全漏洞进行必要检测,安全漏洞检测是现代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中非常重要的课题。计算机软件漏洞是指计算机系统在编程时出现的错误导致的缺点,这些缺点非常容易使计算机软件产生一些安全隐患和计算机自身的危险,计算机系统对有恶意的网络信息有非常高的敏感性,极容易出现对系统攻击行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在软件开发和研制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漏洞主要有两种:安全性漏洞和功能性漏洞。安全性漏洞指的是在大多情况下漏洞不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如果漏洞被黑客发现,软件运行时就会出现错误,严重者计算机会执行错误的命令,有很大的危害性。功能性的漏洞是指漏洞能够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比如运行结果错误等等。漏洞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系统编程时由于编制人员的疏忽很容易出现逻辑性的错误,这种由于疏忽出现的错误很多是疏忽大意所致。2计算机在运行任务时很容易产生逻辑性错误,不同大小之间的程序模块相比可以看出逻辑性错误的发生率很高。3漏洞和软件环境有很大关系。4系统漏洞和时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随着时间的延长,旧漏洞被修复但是也会产生新的安全漏洞。
2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的各项检测技术及应用
2.1安全静态检测
计算机软件安全静态检测,注重的是系统内部特性,静态检测和漏洞两者之间有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之间也有很大的关联。目前漏洞的划分方法主要有安全性漏洞和内存性的漏洞。安全性漏洞对数据流的误差比较注重,很大程度上由于错误的内存形态而形成的;内存性漏洞对数据的准确性和类别有很大的注重性。因此,这种漏洞主要的检测技术方法就是在内部存储空间进行建模。因为静态检测方法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漏洞的处理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所以,一些监测技术只能对漏洞进行必要的检测,但是一些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对漏洞进行很好的处理。安全静态检测方法主要是对程序的代码进行扫描,对其中的关键句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根据设置的漏洞特性和标准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分析关键语法是最早的静态分析法,它在分析时只对语法进行检查,把系统中的程序分为不同段落语句和数据库相互对比,如果发现有疑问,对其进行仔细的判断,从而进行检测;另一种检测方法就是按照标准进行检测。由于系统自身就是编程的标准,根据标准对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可以通过语法对其进行描述,最后对系统进行整体检测。
2.2安全动态检测
2.2.1内存映射很多攻击者在对软件进行破坏时为了达到目的,会经常用到“NULL”结尾的字符串进行内存覆盖。采用代码页映射技术,攻击者能够利用“NULL”结尾字符串进行内存覆盖。
2.2.2非执行栈目前,出现了一些栈攻击软件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系统中栈的执行能力,由于栈内包含了所有数组变量,所以,攻击者通过向栈中书写一些恶意代码,再进行代码执行。预防这种攻击方法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打破栈的执行力,使代码不能够进行执行任务。2.2.3安全共享库有些计算机中的安全漏洞主要是使用了不安全的共享库所致。安全共享库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恶意攻击行为。安全共享库有拦截和检测功能,主要是指使用动态链接方式进行程序运行,把不安全函数进行拦截和检测,最大程度上保护软件的安全。
2.3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的应用
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安全应用,其中在计算机软件安全漏洞检测中,其各项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第一,防止竞争条件安全漏洞应用。这种漏洞的应用一般是采用原子化处理竞争编码,这种编码有锁定功能,原子化操作进入锁定状态,详细的描述使用文件,很大程度上预防由于使用文件的变动使系统产生漏洞。第二,缓冲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应用。缓冲区安全漏洞检测主要是对软件程序中的一些疑问函数进行详细检测来预防缓冲区安全漏洞。第三,随机漏洞预防应用。对于随机漏洞的检测和预防需要用到性能良好随机发生设备,这种设备能够准确的对随机漏洞进行预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该设备有密码算法。第四,格式化字符串漏洞检测技术应用。这种检测技术的应用一般是在代码中使用格式常量。
二、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重要性
小样本抽验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检验方法。它可以通过抽样得出来的百分比来判断整个区域或者说整批产品的质量好坏,这对了解某一种食品质量是否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1.食品安全关的把握
食品安全需要政府部门的科学监管。政府部门可以获取食品安全状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为进行科学的及时的决策提供依据。全面把握市场上消费的食品的总体状况,使政府工作更有成效。
2.市场质量关的把握
市场质量关的把握需要在科学的统计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抽样检测,要能真实的反映出一批产品的安全是否达标。要对劣质的产品予以封箱,贴上不合格标识,严肃打击,严格监管,狠罚重罚,使不法分子不敢再犯相同的错误,净化市场环境。对优质的食品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推广,使安全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大环境。
3.社会和谐关的把握
一个国家的食品是否安全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声誉。尤其是本国的产品销往国外的时候,被他国查出食品安全有隐患,产品质量不达标,那就不是一个企业的简单问题,而是影响到一个国家整个食品行业对外出口的问题。和谐国际声誉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不能因为某一两个蛀虫而破坏整个国际大环境的良好口碑和印象。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检测的根本立脚点和终极目的所在,也是构建我国和谐的社会氛围的重要条件。
三、食品检验检测的措施和方法
1.检验检测机制的完善
食品检验检测是一个国家民生的问题。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加强工商职能部门的监管;要统一制定检验标准、统计规划布局,统一检测方法,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信息充分共享,才能更好的把握食品安全;要拨出一部分款项专门用于食品检测方面的支出,保证检测机制的法律效率,建立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
2.检验检测资源的步骤
食品安全部门在做食品检测的时候,是应该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完成的。第一步应该是常规检测,就是对每天工作人员所进行的检测。每天工作人员的工作检测内容要有规范,要有要求。第二步,就是抽检。这种抽检是对常规检测进行抽样检查,起到更好的完善第一步的作用。第三步是建立风险评估机构,这是更高检测标准的必然要求,也使检测更加有法可依。
3.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检测检验产品的必定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势在必行。既要规避检测人员的,也要规避检测人员的技能偏低。所以要加大人员的考核机制,能者上,劣者下;也可以通过社会考试的形势来完成人员公平的招聘选拔制度。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要把业务骨干放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只要能使检验检测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办法都可以拿来一试。
4.共享信息平台
在全国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工商检测部门的信息平台,这样使检验检测更加信息化,从而避免重复检验的可能。重复检验不但制约着商品的快速流通,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和工商行政部门的成本支出。信息平台的建立也可以是通过互联网面向大众的,从而更好的维护人民大众的合法权益。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4-01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状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得到提高,购买力日渐提升。我国居民不仅在房地产和土地资源等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购买各种高级车辆供家庭日用。日渐增加的家庭车辆对道路产生了极大压力,道路拥堵问题已很多大城市的焦点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不讨论道路拥堵现象及其原因,我们对家庭车辆维护、安全和运行等诸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加以论述。
一、家庭车辆维护误区及对策
家庭车辆作为居民私人资产,对其拥有自由管理和使用权力,从原则上,怎么维护和怎么保管等问题是属于私事范围之内。出于维护保管和安全防御的考虑,我们提出了车辆维护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车辆维护作业包括清洁、检查、补给、、紧固、调整等,除主要总成部件发生故障时必须解体外不得对其进行解体。”[1]目前,在家庭车辆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增加洗车擦车的频率,保留车辆新貌的观点。这是一个误区。现在,洗车店都用高压水进行洗车,高水压对车皮有一定的损害,因此,洗车次数要适当,我们建议自己动手洗车擦车更有利于车容的维护。
2.停车不开车有利于维护车辆的观点。这是维护家庭车辆的第二误区。车辆也是易耗品,长期停车不用,侧被日晒雨打将会生锈,自动报废。因此,每天适当地开一些时间,发热发动机。
3.在恶劣天气下,加强车辆维护。防晒防雨是日常保护的一个侧重点。平时,下班之后或外出返回之后,用篷布盖好车,以免风吹雨打。
除此之外,在长途开车中,没开四个小时,停车一段时间休整,预防发动机过热的现象。
二、家庭车辆的安全检测问题
安全出行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安全运行目的?我们从如下三点研讨家庭车辆安全运行问题:
1.定期检查。车辆像人体的定期诊断和治疗一样,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现代汽车是集机电一体化的各种总成、部件、系统,装置于一身的高速度、高智能、高性能的陆地交通运输工具, 随着使用行驶里程的不断增加, 其技术状况会逐渐变坏。因此, 通过汽车维护来达到保持车辆整洁, 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及隐患, 防止车辆早期损坏,恢复其完好的技术状态,尤其重要。”[2]这是安全运行的前提,因此,车主定期对车的刹车当、油箱、车灯和车轮等基础设施进行检查,有问题送到修理厂加以维修。
2.定期维修。车的毛病可分大问题和小问题两类,在车辆运行中,小问题会不断出现,如果忽略小问题不管,将会积累成大问题。因此,为了安全运行,定期检查车轮、发动机和电路。车主自己动手拧好车轮和车内小设备的螺丝,以免发生意外。假设我们根据可靠度的要求, 设定期保养周期, 达到保养周期里程时, 把某些零件更换, 则汽车可保证可靠度为70 %―80 %。保养周期越短, 可靠度就越高, 然而零件使用寿命未被充分利用的部分也越大。[3]
3.加强学习交通规则。我国不断完善和加强交通道路法规,已出台了《新交通法》,很多交通规则发生了变化。因此,作为驾驶员,需要不断学习交通规则,提高道路安全意识。在驾驶时,必须按照路标车速限行,决不能超速。“防范事故,做好车辆的管理与保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提升人的素质为前提,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并坚持从细处着手,对车辆的运行状态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检查保养,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4]
总之,家庭车辆的维护和安全是一个学问。为了延长车辆寿命期限,为了长期安全运行,除了洗车擦车之外,我们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我们以家庭车辆维护中存在的误区为切入点,对家庭车辆全面地加以考察,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龙虎、刘世森.汽车维护及检测诊断[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8).
[2]徐树盛.汽车维护应用检测诊断技术刍议[J].中国矿业,2000(09).
[3]王建康.汽车维护及检测诊断[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06).
[4]党璇.做好车辆管理与保养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3).
[5]张永枫; 姜勇锐.基于B/S结构的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01).
[6]王杰.工矿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科技与企业,2012(02).
传统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方法,主要依靠人的直接感官(手、眼、耳、鼻)来判断电气系统的外在表征和环境特征,辅以常用的电工仪表,测量系统的电压、电流、接地电阻等值。但是,电气系统的局部过热的火花放电往往由于处于十分隐蔽的部位,往往不容易被传统的检查所发现。
借助于红外探测设备(如红外点温仪、红外热电视、红外热像仪)、超声探测设备(如超声探测仪)等现代技术检则手,能够在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实施非接触式检测,快捷地发现过热和火花放电部位。十多年来。北京地区许多专家和技术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将这些现代检测技术与传统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现场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检测纪录的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正确判断电气系统不同部位所存在火灾隐患的性质、原因及危险程度。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对一些特殊场所(大型文艺演出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展览展出场所、建材家居商贸市场、施工现场、桑拿浴室等)一些典型隐患和重要数值(过热型隐患、放电型隐患、谐波、中性线过载电流、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等)的标准化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查的质量与效果。
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工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初期阶段(1991-1997年)。市电气工程协会和北京消防协会组织一批专家率先为建立预防性安全检测手段开展调查研究。经市技术监督局批准,1992编制了《北京市小型服务行业电气安全技术要求》,作为对这些单位进行电气安全检查和电工安全培训的基本依据。1996年编制了《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查技术导则》,首次把红外测温、热成像和超声波探测等现代检测技术设备,移植来对过热型、电火花型电气火险隐患的检测。
1997年5月,《北京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查中心》宣布成立,为社团法人,由市科委归口管理,接受市消防局的业务监督与指导。电检服务开始走向社会。
二是成型阶段(1998-2001年)。1998年,根据国家关于社团组织整顿的有关精神,《北京市电气消防安全检查中心》实现改制,演变成四家从事“电检”服务的企业,检测业务的市场化有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北京消防协会受市消防局的委托,积极开展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行业管理工作。2000年6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北京市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2000年11月,市物价局批准了《电气防火检测中介服务收费标准》。至此,电检已成为城市中一种有章可循的社会性安全技术服务行业。
三是发展阶段(2002年-现在)。随着市消防局取消电检企业资格审批制度,本市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电检企业。据统计,截止2004年初,北京市电检企业已达36家,从业人员654名,其中高级工程师66名,工程师119名,助理工程师35名,组成了首都地区预防电气火灾的一支生力军。电气防火安全检测也已进一步被社会所接受,一些单位开始主动与电检企业签订定期服务协议。有些外资企业原本就按习惯每年从国外请来专门机构做例行性安全检查,现在已改请北京的电检企业来做了。据2003年6月的统计,六年来,全市电检企业共检测了25594个用电单位,及时发现消防不安全问题543000多件,其中较大的问题28654件,为用户提供检测报告28675份。我市在电气设备大量增多、用电量年增长15%的情况下,电气火灾数量保持了平稳态势。这与加强对电气火灾的专项防治力度不无关系。特别是在各次重大政治活动和群众性活动的保卫工作中,电检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技术保驾作用。
如上所说,十多年来,电检工作在两个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是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检测(查)技术方法与标准;二是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专业队伍。
基于历史和法规条件的原因,我国消防安全服务性企业的发育相对滞后,而中介性电气防火检测专业服务正是该领域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消防安全工作顺应社会发展对消防安全的需求而出现的一项新事物,是消防安全工作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一种体现。它如何得以正确实施,并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需要一个艰苦曲折的摸索的过程。
从国家目前的法规依据和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来看,电检服务的社会化行模式是沿着以下思路形成的:
(1)根据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第十条第(六)款,“公安消防机构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可以根据需要,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与消防安全有关的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静电、防雷)等记录资料”。
(2)上述要求的“记录资料”应是指各单位依据现行的国家与地方有关技术标准进行的安全自查“记录资料”。在北京,应依据《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进行安全自查。
(3)鉴于仪器设备和人员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许多用电单位并不具自行对电气设备进行规范化统查的条件。他们可以委托电检企业进行有偿检测服务,并对发现的隐患进行整改。
(4)电气防火检测服务企业属社会技术服务性质。它受用电单位委托,微利服务,协议收费,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工商、物价、税务、消防、技术监督等部门的依法监督。
电检工作既然是一项有利于减少火灾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好事,消防监督部门应当积极支持,正是从上术宾认识出发,北京市消防局明确委托消防协会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负责对电检企业开展行业指导工作。几年来,协会工作的主要着眼点是吸引电检企业自愿加入协会,共同制定各种有关的行业规范,促使本行业会员单位自觉遵守行规,不断端正行风。具体可归纳为“五个统一”:
(1)统一编制检测技术标准。
(2)统一制定企的人员与设备配备标准。
(3)统一进行业务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4)统一各企业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服务行为准则。
(5)统一检测文书规格(合同、检测报告及用电单位回执等)。
市消防局还要求所属各消防监督构负起支持和监督电检服务正常开展的法定职权,向社会各单位宣传定期规范化安全检测的必要性,同时依法对各电检企业的检测质量和真实性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还明文规定:消防监督构人员必须廉洁自律,不得接受任何好处费;不得以任何借口带领电检企业到单位强制检测;不得干预单位对电检企业的选择;不得参与电检企业的经营活动。
针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电检企业共同制定了《电检企业服务质量自律管理暂行规定》,对电检企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各项要素(人员、设备、流程、文本、制度等)提出详要求,并依此在全行业持续开展了质量自律考评创优活动,使电检行业从总体上保持了健康成长的良好势头。
应当看到,电检作业一种社会中介性技术服务,目前仍然处于发育不成熟的时期。从北京目前的状况来看,仍存在企业总量过多、规模不大、综合技术能力不强等问题,行业管理也还需进一步总结经验,加以改进。
从根本上说,电检的社会化运行仍有待于国家制订针对性的法规、政策,使其更加有法可依。电检企业作为一种负有特殊责任的中介性技术服务机构,还应当纳入国家的资质管理范围,确保其公正与权威性。
预防电气火灾是一项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还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在今年以及今后若干年,应该继续抓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继续提高电检工作的科技水平
——及时修改和补充《北京市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对电气火灾的具体原因和电气系统常见患的判定标准进行深入的分类研究。
——对各种常用电气产品的防火安全性能进行跟踪分析。
——对一些关键性或前瞻性的技术问题(如谐波效应、线路绝缘性的带电检测方法、对易燃易爆危险部位的电气防火安全检测、各种电致发热体的温控标准及安全间距等)开展专题研究。
二是继续促进电检行业的健康成长
——完善行业自律和制约机制。
——强化消防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
——鼓励有实力的电检企业向多功能消防安全服务企业发展。
三展探索与电检工作配套、减少电气火灾的更多有效举措
——各种常见性电气火灾隐患的预防与整改措施。
检验是确保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实际工作中,通过对若干事故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于锅炉运行管理不良而引起的。锅炉的运行安全与否管理是关键。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锅炉安全检验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依的应对措施。
一、锅炉安全使用要求
锅炉是机关、事业企业及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具有高温、高压的热能特种危险设备,一旦发生事故,涉及公共安全,将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此,依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使用锅炉应注意以下事项:
锅炉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全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
锅炉的安装、维修、改造。从事锅炉的安装、维修、改造的单位应当取得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资格证书,方可从事锅炉的安装、维修、改造。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将拟进行安装、维修、改造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辖区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将开工告知送当地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告知后即可施工。施工完毕后施工单位要向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检验所申报锅炉的水压试验和安装监检。合格后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州特种设备检验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参与整体验收。
锅炉的注册登记。锅炉验收后,使用单位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的规定,填写《锅炉(普查)注册登记表》。锅炉运行必须由经培训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持证人员操作,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八项制度、六项记录。
二、锅炉主要组成部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温度计。温度计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测量锅炉内水或蒸汽温度。存在主要问题一是有资质的检验单位少,厂家认为无需校验,未按期校验。应对措施是强调温度计校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发电锅炉,测量过热蒸汽温度尤为重要应按期校验。二是量程选择错误。主要是选购者不知道锅炉的使用参数;应对措施是按实际的使用温度选择合适的倍数即可。
水位表。锅炉锅筒内水位的高低是通过水位表来显示的,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锅炉操作的正确与否,决不可忽视水位表连管不在水平状态。存在主要问题一是有很多用户买的水位表尺寸大,就把连管弯曲强行安装,容易造成假水位。应对措施是更换水位表并冲洗。二是旋塞失灵造成烫伤事故。有旋塞失灵、无放水引出管冲洗时易烫伤人也有司炉人员本身的原因,责任心不强,或认为没有必要。应对措施是修复失灵的旋塞;安装放水引出管;加强司炉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制定水位表冲洗制度,定期检查记录。三是水位表无正常水位标志,易出现满水或缺水现象,主要原因是出厂时未划,安装后忘划。应对措施是补划低水位标志。四是水位表检修不及时,原因是无检修制度,管理及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对措施是制定水位表检修制度,如强维修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安全阀。锅炉各种安全阀都应垂直安装,安全阀出口处应无阻力,避免产生受压现象。安全阀在安装前应专门测试,并检查其官密封性。安全阀对锅炉内部压力极限值的控制及对锅炉的安全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起着超压时释放压力的作用,因此必须确保其灵敏、可靠。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安全阀未进行校验。使用单位不重视特别是生产单位由于缺系统而科学的生产部署,没有明确的检修计划,致使锅炉在检修期间不检验安全阀,投产后又没有时间校验。应对措施是严格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规定进行检验。二是安全阀未安装泄放管。原因是安全阀泄放管在锅炉安装后基本都有,只是经过检修更换拆卸后认为安装泄放管太麻烦,而且认为没有实际保护作用。应对措施是排放管的作用是将蒸汽送至安全地点否则不安全,所以必须安装排放管。三是安全阀泄放管安装错误。原因是安全阀泄放管安装不水平或出口过高造成管内经常积水,是腐蚀安全阀的密封垫从而增加背压造成开启压力过大且开启压力不准确。应对措施是重新找平泄放管。四是不进行手动或自动排放试验。原因是没有这方面的安全意识,手动后由于水中有杂质蒸汽品质不纯,杂质挡住密封垫,致使安全阀经常泄漏,索性就不再进行手动或自动排放试验。应对措施是加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搞好给水处理提高蒸汽品质。五是安全阀无使用说明书和标示牌。原因是采购后不注意收集和保存说明书随便丢弃;折卸安全阀时不注意保护铭牌,使铭牌脱落。应对措施是制定技术资料收集、保存制度使责任到人,谁丢失谁赔偿。六是安全阀弹簧压力级别不符合使用要求 。原因是采购人员不懂得锅炉的使用参数,只是按口径采购,能安装即可。应对措施是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安全阀型号详细的工作参数。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因此,作为建筑企业,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
一、建筑业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施工项目是事故发生的发源地
因此,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达到改进或更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
(二)安全管理事故的原因分析
1.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所谓人的原因,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人在生产活动中,具体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启动操作不给信号、忘记关设备)、奔跑作业、送料过快、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的摆放不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时加油、清洁、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未使用防护用品;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带电作业等。
2.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对建筑行业来说,"物"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等。不安全的情况有:施工电梯的失灵,造成冒顶;塔吊的钢丝绳脱丝;未及时更换,造成钢丝绳断裂,掉物坠落;电锯等用电设备电线老化,造成电线失火等。
3.不良的生产环境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也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人的过失的背景条件,即不安全环境,如照明光线过暗或过强导致作业现场视物不清;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地面有油或其他影响环境的东西等。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的环境,就是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精心布置的施工现场,事故发生率较之杂乱的现场肯定低。到处是施工材料、机具乱摆放,生产及生活用电私拉乱扯,不但给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引起人的烦躁情绪,从而增加事故隐患。当然,人文环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某企业从领导到职工,人人讲安全,重视安全,逐渐形成安全氛围,更深层次地讲,就是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状况肯定良好。
4.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等活动予以控制。对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检查,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常见的管理缺陷有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
二、改善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及各级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按照市场专业化分工原则,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工作,不一定要由建筑建筑工程企业自己来做;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前要求厂也不能由政府直接来做;考虑有关安全性评价、检测、检验、认证的工作,性质上要求出具公正性的结论,为保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也应当由既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又独立于建筑建筑工程企业的第三方中介组织来做,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建筑业职业意外伤害保险市场的发展、成熟,保险公司必定加强对生产安全的监控,借助安全中介实现监控目的将是保险公司的主要选择。
2、建筑企业应加强内部的自我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项目各成员,明确项目各管理人员、班组各成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并用制度固定下来,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把治理安全隐患、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作为考核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的主要内容。对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做出显著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职责履行不好,安全生产目标不能实现的要进行处罚;对因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必须严肃查处。
3、工程监理单位要落实安全监理制度。安全监理的目的是对工程建设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防护及建筑工程全过程进行安全评价、动态监控管理和督察,并采取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证建设行为符合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止建设行为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督促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地把建设工程安全控制在允许的风险范围以内,以确保安全性。
4、勘察、设计单位要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勘察单位是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实地勘察,为建设单位提供真实、准确的勘察文件,以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勘察单位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供真实、准确的勘察结果。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建筑安全。设计单位应当考虑建筑工程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建筑工程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预防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建筑工程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5、群众监督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群众参与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是群众组织和劳动者个人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是政府监督的有效补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监督的不足。工会是代表群众的对建筑建筑工程过程中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组织。人民群众也有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对建筑工程现场的安全生产和安全作业进行监督,对一些安全事故隐患,一些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国家和社会经济的行为,也可以更及时地向相关部门反映。建筑工程现场的建筑工程作业条件会得到更好的改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必定会得到提高,建筑业的事故高发率也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总而言之,安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