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8: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有效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篇1

二、以高效的教学管理驾驭课堂教学活动

要做到课堂教学管理优化高效,需要教师重视两点:一是强化课堂时间管理,二是强化学习策略管理。从强化课堂时间管理来看,就是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要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努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从强化学习策略管理来看,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结合学科实际,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通过分解练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努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篇2

2设计全新教材,完善教学思路

小学语文教学对教材的依赖性还是很强的,要设计出全新的教材内容,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了解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性,通过革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思路,设计全新的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思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创新必须要在熟悉的教材中设计更多的发散性思维的考题,还要设计情景对话和话剧的主题设计,让学生学习如何自导自演话剧。要让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注重练习,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学习模式,务必要突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与难点内容。积极引导和提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向,将生活中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最终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

3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经常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关心他们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法,通过高新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引导学生搜索和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点,加快信息获取的速度,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辨别能力,提高了对科学技术的信任度,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

篇3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管我们的备课有多充分,不管我们的讲解有多细致,但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听,那教学就没了有效性。教学导入的激趣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故事导入,或者利用挂图谜语、成语、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音乐、电影、多媒体导入。总之,不论哪种导入都要注意所采用的导入方法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课堂。

1.2教师讲解思路要清晰,点拨要恰到好处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听课效果就会更好,课堂效率就会提高。教师的讲解点拨在教学中不可或缺,但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因班施教,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才能开发学生潜能。蜻蜓点水或拖泥带水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1.3教师要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任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主要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低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教师读优秀的课文,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反复地朗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美。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行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加强语言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受到真切的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因此,学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在课堂上提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给学生时间,做学习的主人

3.1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

在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3.2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因此,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篇4

二、有效的疑问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好奇心并非针对小学生,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每当学生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某个问题产生强列的好奇心之后,那么对外界的信息、事物等就会产生敏感性,有助于激发同学们的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学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相联系的[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创设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该环境中充分的展现自我的能动性;并且还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切身体会文本内容的喜怒哀乐,进行情感的交流。因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内容创设情境,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一文时,首先教师为学生设置疑问:“常听说这么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苏州的美主要是在于园林,桂林的美主要是在于山和水;那么,请问园林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它的美又在何处呢?”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同学们快速的通读全文,接着借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现实的苏州园林和桂林的山水美景,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形、象、声、景的完美结合中具有目的性的学习,充分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和谐的、民主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创造力只能是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条件之下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表现和发展的机会[3]。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使用较为委婉的语言以及自身的严格要求等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求实、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正如上面教学《苏州园林》一课的时候,若是发现有的学生出现心不在焉的样子,就故意让改名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此时的回答肯定是答非所问,我便说到:“你现在是否已经被苏州园林的美景吸引住了,想要迫不及待的欣赏欣赏?”话音刚落,其他的同学哄然大笑,该名同学也会不好意思的脸笑一下,待坐下之后即可会将注意力转移至该堂学习中去,此时,另有一些不专心的学生也会将注意力转移至学习中来。所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而且还能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教师自如的教,学生轻松的学。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统一情境、知识、过程

篇5

二、凸显能力,课时游戏要适宜

根据儿童心理学可以得知,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不长且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所以课时游戏要省时简单和利用学生主要的无意关注方式,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走神,不关注游戏教学等各种弊端。由此可见,课时游戏的适宜性主要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贴合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这几个方面。

例如:在拼音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几组简单省事,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第一组小游戏是“找朋友”:轮流请同学们上台,每次两个,同学上台后教师交给学生各一个印有韵母或者声母的卡片,然后让他们拿卡片进行游戏互动,例如卡片一是un,卡片二是ch,生2拿着卡片二说:“我是ch,谁要做我好朋友?”生1就拿着卡片一说:“我是un,我要做你好朋友。”找到朋友后,全班一起念:“ch—unchun,”紧接着,再来一组“降落伞”小游戏让学生巩固词语的拼读能力:教师将降落伞形状的声母卡片(如ch,f)和韵母卡片(如un,eng)贴在黑板上,然后再在黑板上画上蓝天白云和草地,让学生充当跳伞员,带领降落伞式的卡片顺利降落草地,而要降落草地就必须要顺利拼出音节词(如chunfeng)。这样一来,几组小游戏就帮学生巩固了字和相关词语的拼读,而且这种小游戏耗时小,节奏性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力,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因材施教,游戏形式要多元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也会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而且随着教学效果的影响加深,一些学生会表现出相应的纪律性和思维性,再者,不同教材文本的教授都应该配合相贴近的游戏教学,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们不易得出游戏教学应该要多元化的教学特点。

例如:进行生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同样采用“开火车”的游戏,但是游戏形式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不同而变换,在《小鹰学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大大的翅膀,在翅膀上画下条条直线,形成像车厢的层层格子,然后把这节课的生字贴在“格子”里,跟同学们说:“小鹰能不能展翅飞翔就看你们是否帮它争取到这大翅膀了,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够最快最好地重组小鹰的翅膀,帮助小鹰高飞,请每组同学都互相检查好每个小格子,看看自己是否都学会了,要知道一个错了小鹰就不能飞了,而一个小组的同学要每个人都会噢,不然小鹰也不会飞的噢。”而在《青蛙看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画一片海,海边有一块块大的“鹅卵石”,“鹅卵石”上也贴着课文生字,学生依然要通过识记生字帮助青蛙回到大海。由此可见,同种游戏在不同的文本中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当然不能长期用一种游戏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还可以采用“顺口溜记忆游戏”“猜谜语”“词语接龙”等多种游戏形式。只有结合文本实际和儿童实际特点去运用游戏教学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的成因

(一)教师备课不充分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然而,在错误的教学理念和应试的压力下,有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题海战术,教师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和练习题,不仅使学生忙于应对无边的题海,也使教师将过多的时间放在批改作业、检查听写、处理练习题等工作上,而备课工作却往往做得不够充分,只考虑了知识性的内容,对于如何将知识更高效的教给学生等问题考虑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上课环节松散

由于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教学环节松散,教师往往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时间观念不强,教学活动松松垮垮,教学环节安排不周,在讲与练之间拿捏不准,使学生度过凌乱、松散的课堂教学活动,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多少英语知识。还有的教师,一味地讲解,给学生留的课上练习强化的时间是少之又少,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新知识。

(三)缺乏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进行单向教授而缺少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讲台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可由于与学生缺少情感的交流,台下的学生只能被动的去听课、做题,使英语课堂教学只有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没有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这样的教学、学习环境是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的,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

(四)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教育教学规律告诉我们,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一般甚至不喜欢,只有在教师的要求下才会学习英语,主动学习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学习效果自然不好,而且学生也没有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样一来,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只会恶性循环。此外,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

三、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认真有效的备课

上文已经提到,认真有效的备课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为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越充分、教学设计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因此,教师应该拿出固定的时间去备课,有效的备课往往从四个要素考虑,即教师的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

如在教生活这一类单词时,课前准备适当的场景,或者实物等,这样进行认真有效的备课,可以省去汉语的直接翻译,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生活类的单词的音、形、义。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1、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

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可以运用角色扮演,使学生在自编自演中学习英语知识,角色扮演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除了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笔者还比较推荐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比如在讲Maintask教学内容的时候,如果让学生就单独的读写,势必没有趣味可言,而小组分工展示活动,个个参与积极。如写myidealschool,让孩子们自由组合,畅想自己理想的学校,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也发挥了其想象的作用,因为怎么样的学校更理想,其更有体会。其中一组的孩子居然把理想中的学校设在森林,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学校雏形跃然纸上,其中擅长画画的同学还配了图片,气质非常好的孩子设计了理想中的学校校服等在教室里走台。学生们个个非常感兴趣。在一组表演的时候,其他组里学生仔细听,准备回答该小组提出的关于其理想学校的问题,听有无语法等错误等。作文中的难点重点均一一解决,甚至孩子们会一直来问新的句式的表达方式。小组合作让学习更加主动,学习更加有目的,更加目标明确。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还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处理好量、质、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的老师教学设计不合理,在前半节课教学节奏过缓,反复重复某些知识点,到了快下课时还没讲完,不得不拖延下课时间,这种前松后紧的教学安排,容易使学生抓不住教学的重点,提高不了学习效率。而有的教师又节奏过快,连珠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来不及消化新知识。由于英语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精讲完知识点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强化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2、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方法是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保障。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教学的效率、而且关系到教学的性质和方向。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恰当的选择与发挥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学创造性的高低。讲解法和练习法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总是使用就会显得很单调无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英语课堂产生倦怠心理。教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生情况和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以一种方法为主,灵活地选择其他教学方法。时不时的改变教学方法,可以增加课堂的新颖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中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可连续保持10——20分钟左右,因此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张弛结合地进行选择,保证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能够保持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在愉快的课堂学习中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3、强化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成熟一些,但依然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说爱闹的秉性。因此,教师们应当因势利导,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倡导,在充分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上好每一堂课。上课时,教师应尽量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使用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再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创设一个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使教学过程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教师的语言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的高低。”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间和谐、民主、融洽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使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感兴趣,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充满热情,愿意承担起课堂的主导者的角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教学环境,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平等的对待学生在个性和学习方面的差异。

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热爱尊敬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于那些后进生,教师应该以更多的热情去关心、尊重他们,不轻易对他们放弃。教师的尊重与平等同时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的优秀品质。学生在这样一种气氛下会比较配合教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发展,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

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可以独立解决问题,要鼓励他们提问发言,交流讨论,提供给他们发表自己不同观点和见解的机会。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张口说英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当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解答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出现的难题,当学生取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简单的说,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信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在英语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正如RodEllis(1994)所说:“学习者的态度对于学习者所取得的第二语言的成绩水平影响很大,而且也受他过去的成败经验影响。”

那么怎么才能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呢?

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成功与否没有绝对的标准,好的考试成绩、圆满地完成了练习、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努力着比昨天做得更好等等这些点滴微小的成绩均可视为成功。这样,一次成功的体验推动着第二次的成功,多次成功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达到英语学习的高效。其次,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和“最近发展区”原则,对英语学习优等生设计稍微有难度的问题,而对英语学困生设计较简单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予以肯定和鼓励,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篇7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新世纪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几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契机,并在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为响应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我校建成了“班班通”,即在每个班级装备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电脑、电子白板、使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演示课件,并可以进行学校统一信息的播放等等;到2010年下学期,学校的“班班通”工程已经成功使用并步入正轨。通过具体的实践与应用,“班班通”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带来了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找到一个新的途径,为学校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班班通”已经成为高效课堂建设的左膀右臂。在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给我的教学工作和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以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提高了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紧迫感

现代教育技术是依托计算机、络网等现代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技术。由于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教师居多)及文化层次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不平衡,特别是刚起步时小学教学论文,有的教师认为,搞现代教育技术是摆花架子,应付形式和上面的检查而已;有的则认为,这在城市一些重点学校才会有的,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学校,条件不允许、时间还不成熟,所以就抱着观望和等待的心理。然而,“班班通”的实现,彻底打破了教师的上述想法,以前,是学校鼓励你学电脑,现在,却是当前教育模式逼着你学电脑;面对已装备好的高价教学设备,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你能舍弃这些现代教育设施而坦然地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是在这种压力下,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课余时间教师之间相互探讨着计算机应用教学方面的问题,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和经验。就连那些老教师也不甘落后,积极学习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多媒体教学,五笔输入字根记忆量太大,就用拼音输入法。

据我校相关记录和调查,目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率已达到90%,而且随着应用水平的提高,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已成为教师们的一种自觉行动论文怎么写。教师们反映,学校网络环境的建设为信息资源超时空的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时滞,扩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能动性,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正在我校形成。教师们能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媒体,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成好的教学效果。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曾经指出:不要总埋怨教师观念落后,只要我们给教师提供足够的现代化设备,他迟早会用起来的。如今,“班班通”的实现,为教师们提供了探索教学改革的平台和资源,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自然也就能大胆创新。除此外,这个平台也促进了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教师们的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目前,人人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氛围已在我校形成,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再也不是一花独放,再也不是点缀摆设的东西了。

二、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班班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小学教学论文,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学校的电教室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在家中将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多媒体与网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通过课件来讲讲思考方法,并在练习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来展示,让学生讲讲他自己的简便方法。通过这一手段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力的促进了高校课堂的建设。

视频展示台的配备也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的操作演示,通过电视屏幕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得清;学生的作业用它投映出来进行讲评,简单方便;写字教学用它来指导书写,直观形象。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学期思品《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时,播放1997年7月1日,祖国怀抱的视频,学生看了视频后,热血沸腾,自尊感和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此外,利用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全方位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拓宽加厚学生的认知基础,并形成迁移、创造和实践能力。视频展示平台有利于展示学生的练习情况,为学生的展示节约了时间,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三、改变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传统理念中,人们往往推崇“师道尊严”小学教学论文,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导致某些老师往往放不下架子,难以用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不能主动与学生交心;因为在学生看来,教师总是比自己懂得多。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呈现倍增效应,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听着学习,很可能成为新的文盲,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的权威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弟子”的现实, 要求教师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一方面要不断充电,夯实自己;另一方面,要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近期的实践,我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我在思品课教学《唱响自信之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以前相比已大不一样论文怎么写。许多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关于我国目前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因为他们觉得利用以往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而从因特网上可以找到他们所需的大量相关资料,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了,我想在其他科目上同学们一样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开拓视野。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有效,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真正以学习合作者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获取知识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这样的学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增加了德育教学途径

“班班通”不仅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大大提高了学校德育教学的效能和水平,它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室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信息;另外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我们想方设法挖掘这些设备的潜在功能,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利用它进行集体晨会、心理辅导、安全教育讲座和家长会等等。以前,召开家长会颇令学校领导头痛,主要原因有:首先,学校没有一个足够大的会议室能够容纳家长们。其次,开家长会时大多时间是领导或班主任在上面讲小学教学论文,有些家长在下面讲,会议纪律不是很好,效果也差。可是实现“班班通”后,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我们让一部分家长坐在主播室,其余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教室里,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进行收视,效果非常好,深受家长的欢迎。另外,实现“班班通”后,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内容。在学校安全课、思品课中,各班能利用学校网站的视频资源库或互联网上的视频节目,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大大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不仅实现了信息化德育,而且愉悦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篇8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创设适合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将学习主体带进和谐、求知殿堂的兴奋剂。

例如:讲物体沉浮之前表演“沉浮玩偶”的小魔术:用一支10cm长的吸管对折,用发夹夹住,调整发夹位置,把它插入盛水的矿泉水瓶中并让一小段的吸管吸入水使之直立浮于水中,盖上瓶盖。用手压瓶子(学生没觉察到),沉浮玩偶听话地下沉,松手后又听话地浮起来,同学们看后惊叹不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又如在讲摩擦力时,表演了魔术“神奇的小球”:用一根无色透明的尼龙细线,穿过内孔是弯曲的塑料实心球,两手拉住细线两端,球可在细线上滑动,改变细线的绷紧程度,小球可停在空中任意位置,可听人指挥。学生观后百思不解,兴趣陡增。

再如在讲《惯性》时引入一个故事:话说有一油田突然失火,情况万分紧急!有人迅速报警。各路消防车陆续赶到,但由于火势太大,消防队员无法靠近,火势一时无法扑灭。正在这时,大家听到远处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只见一辆旧消防车疾驶而来,该车几乎没有减速就直奔火源中心冲去,车上队员急忙下车救火,火舌很快被扑灭。油田老板激动的握住该队队长的手说不出话来。记者急忙采访队长并兴奋地说:“油田老板已经许诺,哪支消防队首先灭火,将奖励一大批钱”。请问:“你们得到钱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队长愤愤地说:“我们首先要换掉车上那个失灵的刹车片!”同学们听后大笑不已。老师马上提问:“你们为什么笑?”并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惯性。”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接下来课进行得很顺利。

由此而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刺激有新颖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为课堂教学实施和探究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点,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强化有效的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究意识的形成与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利用学生的探究本能,通过合适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并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形式上的探究。认为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价”这样的环节教学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生搬硬套、约定俗成,缺乏探究的真正内涵。甚至探究课是由教师导演的探究表演课,课堂热闹的背后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宗旨,损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学生的思维受教师诱导的限制的探究。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得出正确的探究结论,“导”得超前。即在学生还没有主动讨论探索知识之前,或者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提示。这样就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时间和机会。

再次就是“导”得过细,在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留给学生讨论探究的空间太小,缺少深度和思考的价值,导致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成为过眼云烟,探究失去了意义。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1、应给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首先没有充足的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从时间方面来说,学生们需要有时间去实验自己的新想法,需要留出被错误耽误的时间,需要有时间作沉思默想,还得有时间用来开展相互讨论,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感受和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课堂应充满着激情、快乐、信任、鼓励、轻松和谐,真正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唯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提高驾驭教材中情感的能力,善于用情景来烘托教学中的情感气氛,要善于赋于某些表面上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支持也尤为重要。

2、精心设计使探究内容有层次感和深度。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层次参差不一,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梯度和和深度。例如,进行“二力平衡”的新课前,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叫惯性定律?(让学生回答)(2)物体受到外力时能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可很快做出肯定的回答)(3)物体在受到什么样的外力作用时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4)这时外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此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疑问,导出学生的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尽自己的能力不断地思考提炼出物理学习方法,同时也体现出学生才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的理念。由于教师的参与指导,全体学生都全身心参与,积极运用各种感官,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做好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研究事实这三件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及时反馈课堂的探究效果,使探究的有效性最大化。课堂反馈能促进师生互动,使学生的质疑能及时解决,同时学生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观察,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听他们谈些什么,并对其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及时提供有意义的反馈直接地指导学生。

三、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听课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学生往往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听课时则常常散漫,教师如能用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频度和坡度

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迷迷糊糊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启发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满堂都是“对不对”“是不是”“懂不懂”等,学生几乎不假思索便能回答,既无法回味、联想、思考又缺少刺激而提不起兴趣,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在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毫无裨益。因此课堂提问要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尽可能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提问,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问题是思维的“外衣”,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发展思维的最佳途径。例如把一冰块放在0℃的水中,外界的温度也为0℃,问:冰和水的质量哪个发生了变化?我设置以下的问题:(1)水和冰的温度各为多少?(2)水凝固和冰溶化的条件是什么?(3)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如此设计问题的前提,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在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各小问题的坡度,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分解的理由,并能自然地把各个阶段的解决策略串联起来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决,否则就是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是没有帮助的。

2、课堂提问要增强时机意识

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适当时机,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设计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题眼处、知识的规律处、知识点联系处、学生的不在意处等,主要是内容的关键处,即指教学的重点、难点,明晰考纲要求。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如欧姆定律一课,应紧扣重点、难点,就如何控制变量提问,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探究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篇9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教师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做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问内容

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标志,也是积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内驱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新奇、趣味的提问,对学生的大脑皮层能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学《年月 日》时,我采用脑筋急转弯,提问学生,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通过提问引出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以及解决问题的决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要有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把课文的“筋骨”抽出来,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教学《年 月 日》时,要求学生观察日历,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在练习本上,由于我的提问不具有针对性,学生观察时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支点,学生的观察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当我把问题改成“请同学们认真观察1――12月中,每个月分别有多少天?”的时候,学生观察有了具体的目标,观察起来又快又准。问题要具有适度性。维果次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由潜在的水平转化到新的现有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应该把握好两个度,一是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本末倒置;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二是要注意:问题太易,脱口能答,无法引起学生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问题太难,难以下手,则会造成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只有“跳一跳,摘到桃”的提问,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临界状态”。

二、提问方法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问题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使问题富有情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在2009年省优质赛课中,张炜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不是直接问学生这个是什么三角形,那个又是什么三角形,而是出示一幅极富童趣的“蚂蚁进洞”的情境图,并提问:你知道小蚂蚁(各种三角形形状的的小蚂蚁)可以进哪些洞(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吗?请你帮它们找个家。此问一出,学生无不跃跃欲试,都想帮帮“小蚂蚁”,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三、提问时间

课堂提问要捕捉良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如新授课时,最好是在新旧知识的交汇处,也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教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先组织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出两三道题),然后再把最后一道改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时提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应该怎样计算呢?”此时一问,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就犹如写毛笔字一样,毛笔骤地一“挥”,笔锋自然就出来了。提问还要增加等待时间。“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增加“等待时间”,课堂会发生以下变化:⑴学生的回答变长;⑵学生不回答的次数减少;⑶学生回答问题时更有信心;⑷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敢于进行挑战或加以改进;⑸学生会提出更多其他的解释。有些时候,我在抛出问题之后,急于知道答案,便不等学生思考就公布答案,根本没有起到提问的作用,学生也没有达到思考的效果

篇10

1.创造情境应该目标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创造有目标的教学情境,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问题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新意。

2.创造情境应该具有时代气息

教师应该运用动态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教师创造的情境应该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的时候,教师可以创造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和其他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过的百分数来提出疑问,解决疑问。

3.创造的情境应该符合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创造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赛情境等。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情境。对于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儿童,教师可以讲故事,进行游戏,直观演示等,对于高年级儿童,教师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吸引学生,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钻研教材,保证知识的有效性

教师要保证学生知识学习的有效性。知识的有效性是指新的观点和材料,学生学后有效果的内容。这些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很有关系。首先,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有效性实现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力发展在有效知识量中决定。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智慧,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是可以随时提取和灵活应用的,这些知识是有效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外显。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获得深思熟虑,有效的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因为获得知识而产生快乐的感受,成为学生活动的源泉和动力。

三、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谐发展,提高教学的效果。小学生还不成熟,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弱。教师要组织好,引导好,点拨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面向有差异性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实现分层教学策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创造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

创造生活情境很重要。数学教师要创造时机,营造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学生的背景知识,创造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探索新知识,激发学生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创造生活情境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教材中熟悉的生活环境进行加工创造,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教师一定要创造开放的环境,对知识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创造学生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带领学生发现问题,积累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教师也要创造多元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生活。教师加工和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实现课堂导入的生活化,运用优美乐章式的教学导入,例题教学生活化,唱响教学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生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源泉和归宿,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可以给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加以应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心人,积极为学生创造生活素材,将数学和生活进行整合。教师要让静态的书本的数学变成动态的生活的数学,让数学学得实实在在,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11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教学改革创新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只有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明确提问切入点与教学目标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关注适当性,提高问题有效性

关注问题的适当性就是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度。在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以及思考能力,更要关注语文教学目标。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如果课堂提问的难度过大,会挫伤小学生的学习信心,因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如果课堂问题的难度过小,小学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问题,这会让小学生变得懒惰,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如果问题太难,那教师最好将课堂提问的难度适当降低,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比如,在讲解《东方明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东方明珠是什么?为什么它被称为东方明珠?”这样的问题,引导小学生仔细读课文,从文字中找到答案。如果教师这样提出问题“东方明珠是不是在上海?是不是一个电视塔?”就大大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不利于学生思考。了解与把握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

二、关注明晰性,提高问题有效性

关注课堂提问的明晰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清楚地提出问题,让小学生能够听懂。这主要是考虑课堂问题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思维逻辑,课堂提问的方式不同,小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回答。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是否会对这一问题有疑问,会进行怎样的思考,会思考到什么样的深度。

比如,在讲解《小河与青草》的时候,教师提出“文章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可能有点难度,也会让小学生一头雾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小河与青草在干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能够像我们一样对话呢?”从而促使小学生意识到小河与青草都像人一样在交谈,进而引出“拟人”这种修辞手法,促进问题有效性的提高。

三、关注趣味性,提高问题有效性

趣味性的课堂是小学生期待的课堂。在课堂中进行趣味性提问,有利于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的成长时期,同时,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较强,但耐力较弱。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利用学生可以回答的问题进行提问,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增加问题的趣味性。问题趣味性的增加,可以通过教师面部表情的丰富以及语调的调节、手势的应用来达成。教师利用多种课堂技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小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

比如,在讲解《美丽的丹顶鹤》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并为他们布置一个“了解美丽的丹顶鹤的特征”的学习任务。当小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下面哪些动物可能是丹顶鹤?”在说出每一个选项的同时,为学生进行一次模仿。如在说“A”选项的时候,教师可以模仿长颈鹿,说“B”选项的时候,教师可以模仿大猩猩等。这样一来,提问就变得十分有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也被教师所吸引,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关注启发性,提高问题有效性

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讲,难度较大的问题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他们不能喘气。但是,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虽然有时具有难度,但却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利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小学生创造思考的平台,促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比如,在讲解《木兰从军》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花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可能具有难度,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她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具有阶梯性的问题会引导学生逐步找到那个难度较大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课堂提问就是其中一个。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直接关系着小学生进行的思维运动。在进行课堂问题的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点拨为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内容,成为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篇12

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采用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从学生的角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则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则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既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积极参与,精力集中,自觉学习,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样他们的学习目标就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翁意识越强,他们的学习参与意识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民主又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不仅是学生动口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三、课堂教学中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就可以给学生指思路,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不仅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和课堂环境的因素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