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8: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银行财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包括五家银行监管机构:联邦储备银行、货币监理局、联邦存款保险机构、储蓄机构监管局、全国信用社管理局。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促进金融机构监管的一致,以达到保护银行存款人的利益,保护银行存款保险基金,促进安全稳健的银行操作的最终目的。按照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的要求提供的报告包括:
1、按照联邦储备银行要求提供的银行控股公司Y系列报告,其中包括:
(1)并表报告(Y—9C)。此报告是银行控股公司以合并数据为基础汇总编制的,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附表和表外业务。并表报告涵盖了银行控股公司的所有机构的全部业务,包括母公司、银行、非银行机构等,是监管者评估和监管银行控股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信息,每季报送一次。这些信息在联储季报以联储统一的银行控股公司运作报告的形式披露。通常情况,这些信息被认为是公共信息,可以从信息自由办公室取得。
(2)母公司报告(Y—9LP)。此报告主要是指银行控股公司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与投资、现金流量相关的附属报表以及备忘项目。这些信息主要是用来评估和监控银行控股公司母公司的财务状况。此服告每季报送一次,数据在联储季报上披露,可以通过信息自由办公室得到。
(3)非银行附属机构报告(Y—11)。此服告有选择的从银行控股公司的单个非银行附属机构中收集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表外业务、权益资本变动信息和备忘事宜。监管者将此报告信息与Y系列的其他报表信息联系起来,用来评估主要从事非银行业务活动的银行控股公司情况和监控非银行业务的数量、性质和经营情况。此报告要求每季报送一次,一般情况下,此报告信息被认为是公共信息,通过信息自由办公室披露。
(4)国外分支机构报告(FR—2314)。此报告包括含有备忘录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和利润表,主要是用来确认美国银行机构的国外分支机构当前和潜在的问题,监控其在某一特定国家的活动。通常这些数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集团的经营活动,特别情况下,是为了了解个别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报送周期为总资产超过20亿美元或者表外经营超过50亿美元的机构按季报送。这些数据是保密的,不能公开出版。如果需要,可以得到一些汇总数据。
(5)结构报告(FR—Y6A)。此报告主要反映银行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及州立银行的投资及注册名称、注册地、地址、组织结构等的变化。联储利用这些信息,按照《银行控股公司法案》、《金融服从现代化法案》、《Y条例》对银行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及州立银行的法人机构进行监管。当这些机构的投资及活动发生变化时,需要在发生变化的30天内报送报告。此报告信息公众如提出需要可以通过适当的联储银行得到。但在特定条件下,报表编制者也可以要求对这些信息保密,不对外公布。
(6)联营公司报告(FRY—8)。主要反映银行控股公司内部银行与非银行机构间的交易信息。报告中专门有一部分说明资产的转移及收入的详细来源、信贷扩展活动、表外业务、税收等情况。这些信息主要是用来评估和监控银行控股公司内部银行和非银行附属机构之间的资产和其他交易活动,目的是为了确认对附属机构的财务状况有负面影响的集团内部交易和资产负债数。此报告每半年报送一次,每年6月和12月的最后一天为截止日。此外,当发生某一项大的资产转让时,则需要在10天之内报送临时报告。
2、联邦金融机构监管委员会要求的银行形势报告,包括:
(1)核心报告(FFIEC031)。此报告是包括海内外分支机构的收入和经营情况的并表报告。
(2)外国银行在美国的分支机构(FFIEC002),主要是指外国银行在美国的分支机构和代表处的资产负债报告。
3、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的其他银行监督报告。除以上报告外,联邦金融检查委员会还要求报送一些其他报告,如:国别风险暴露报告、信托资产报告、管理阶层与主要股东的负债情况报告。
4、监督报告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股本的变化情况及其他项目,如贷款、证券、其他资产、逾期的非应计贷款、资本充足状况。
以上报告中,联储要求的报告由联储负责保管,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要求的报告,由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保管。
二、公共财务报告
证券交易委员会旨在保护公共投资者利益,要求包括银行业在内的所有寻求公共投资的产业,充分披露信息并提交公正的财务报表。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公共财务报告包括质量和数量信息、管理阶层关于业务和部分划分的利润情况以及风险管理信息的讨论和分析、内部管理报告、外部审计报告。
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的财务报表包括:
1、近2年的资产负债表;
2、近3年的收入报表;
3、近3年的现金流量表;
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银行业补充资本金的渠道也在逐步拓宽,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呈现出排队上市的局面。然而,能成功通过监管部门审核并吸引投资者恐怕要有过硬的财务指标做基础;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投资者、债权人也越来越关注财务分析报告。在我国目前大的金融环境下,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环境的日益变迁,新的金融产品大量涌现,新的金融工具也被金融机构更加广泛和应用,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商业银行的财务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财务分析决策的实用性在实践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决策实用性的缺失
(一)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客体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客体主要是指财务报告及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报告是财务分析的基础。首先,现行财务报表只能反映过去的、某一特定时期或时点的货币化信息,而不能提供报表使用者对未来的、可预见性的、相关程度更高的全面信息;其次,只是简单套用了一般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形式,没有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特殊业务的具体情况,缺乏对有银行业特色的财务报表体系的深入研究;第三,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人为地篡改财务数据、账外经营等情况屡有发生,因而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因此被人为地降低乃至破坏。
财务比率分析是对会计核算结果及财务报告数据的再加工,但目前对其应用亦存在局限:首先,制度缺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执行的会计制度极不统一,上市银行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未上市银行有的开始试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有的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而城商行还在执行很久以前财政部为其制定的专用会计制度,制度上的不一致造成同业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失去基础,而同一银行进行纵向比较的可比性又会因银行在不同期间所选择的会计方法的变更而相应减弱;其次,某些比率无法反映综合财务状况比如资产流动性比率高,仅表示银行资产在会计报表项目的流动性较强,并不能就得出该年度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流动风险小的结论;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主体的局限性。财务分析主体是指财务分析人员,他们是保证财务分析报告决策实用性的关键。商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理论水平、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人员距离上述条件尚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财务分析过程中出现众多的行为性缺陷。
(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析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发展,如业务、担保与保函、贷款承诺及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等。在现行的会计处理程序下,表外业务末被纳入资产负债表中,仅以报表附注的形式注明。由于表外业务具有控制度差、透明度低、风险性高的特点,商业银行如不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分析,将很难适应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防范潜在的风险的需要。
(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1、流动性指标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频繁提到的,那公我们在实际中具体分析自身的流动性是否合理的过程中发现,存贷比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为银行的各项贷款之和与各项存款之和,存贷比率越高预示着银行的流动性越差,因为这表明相对于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言,银行占用在贷款上的资金越多,流动性当然越差。相反,该比率越低,则表示银行还有额外的流动性,因为银行还能用稳定的存款来源发放新贷款。过高或过低的存贷比率对银行都是不可取的,只有适中的存贷比率才表示银行对资金来源与运用适当安排,较好地兼顾了流动性与盈利性指标,央行对此比例作了不得超过75%的限制。这项指标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忽视了存款、贷款各自内部结构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相比,而且该指标只注重对表内资产的计算,没有对表外的或有业务进行加权计算,从而有可能低估了该指标的结果。此外,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这一比率越高,表示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若银行的某些流动性资产尚失在短期内变现的能力,比如应在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发生坏账,就使得银行的流动性被虚增。这显然将降低利用此比率衡量银行流动性强弱的可靠程度,甚至会使信息使用者对银行流动性的真实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误解。
2、说到流动性就不得不提到盈利性指标,在盈利性分析中应用得最多的当属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对银行的资本利润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化较快,尤其是银行业,先后做了几次大的变动,从而使纵向比较失去可比性,而横向间在全行业内也是众多制度并行,可比较的范围又大打折扣。另外我国对资本各组成项目的内容、涵盖面的规定与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规定比较,也有较大差异。这些都必然会影响到在实践中运用该比率分析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效能。
3、安全性指标体系中,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以自有资本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的最关键性指标,也是央行实施金融监管的焦点所在。新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列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个支柱,特别强调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银行信息披露既要考虑强化市场约束,规范经营管理的因素,又要考虑到信息披露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修改信息披露制度,一要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资本构成、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二要推动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银行内部稽核部门也要进一步严明纪律,发挥审计检查职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二、提升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实用性方法及问题
(一)改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对策
1、在银行业尽快完善执行统一会计制度的进程,使财务分析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真正能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依据。同时借鉴吸收国际上在财务报表体系改革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致力于能充分容纳银行特殊业务信息的、具有银行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体系的建立。
2、要确保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坚持“三铁”、杜绝“三假”.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务报告造假的主要因素就是道德风险问题,一方面.建立惩罚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各级监管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大对财务报告的合规性、真实性、及时性检查的力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责任.利用新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来约束商业银行的会计行为;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提倡“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三铁”信誉,把物质奖融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3、科学选择分析方法,构建分析指标体系
原始数据并不能提供财务分析所必需的财务信息,而是要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对数据进行合成、加工,将之转化为可用信息,因此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是做好财务分析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财务指标以数据为语言,是财务分析内容的具体量化,是反映银行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财务指标的设置也因财务分析目的、分析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财务指标体系的构成应由主要指标和起补充作用的辅助指标组成,同时还要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稍加调整即能适用于不同的财务分析目的和主体,形成主辅结合、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中被广泛运用的方法,它是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计量和评价银行经营活动效益的一种方法。使用比率分析法最重要的优势是可以将绝对数
不可比的指标转化为可比的指标。例如,在进行成本效益评价时,资产利润率(实际利润/资产平均余额)、负债成本率(各项支出总额/负债平均余额)使用的就是相对比率,而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费用利润率(实际利润,营业费用)使用的是构成比率,等等,运用这些比率的混合分析能有效的揭示银行各项经营业务的成本、效益,也使银行收入支出情况更加直观。
比较分析法包括实际数与计划数比较,揭示计划完成情况;不同时期各种数据的比较,反映经营活动的变化趋势,以利于改进工作,挖掘潜力;同行业问的比较,可以了解本行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及竞争力。例如,可以根据需要编制比较分析报
表,包括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损益表。比较资产负债表通过将两期或两期以上的资产负债项日的比较,可以较直观地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情况;比较损益表通过将两期或两期以上的损益项目的比较,可以较直观地反映损益
表内各个项目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编制比较报表,可以获得直观的财务信息,确定差异。
趋势分析法是以某一期的财务数据为基期,计算其他各期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根据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趋势百分比(本期金额/某确定基期金额)和环比趋势百分比(本期金额/上期金额)。适当的使用趋势分析,可以动态地反映银行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
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所选择的分析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上几种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使用。进行局部分析时,可选择某一种方法,全面的财务分析则应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4、大力加强科技投入,用计算所系统代替手工劳动,加大财务分析的精度和准确度,减少手工计算的误差。有条件的银行可以用数据仓库,实现数据共享,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随着网络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应用日渐成熟,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形成了庞大的数据仓库。财务分析人员要参与数据仓库的建设,使它具有数字化地管理数据、运用各种指标选择数据进行加工、合成的能力,把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用于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三个层次,从而实现数据共享。数据仓库大大地减少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量,而数据又十分精确,真正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参谋。
5、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在现有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加入评价表外业务的风险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系列指标,有效的商业银行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预知财务恶化的征兆,预防财务危机发生或控制其进一步扩大,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制定出表外业务风险资产额的计算方法,使之成为商业银行加权风险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6、正确处理央行及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强制监管与商业银行利用财务分析进行自律性监管之间的关系。二者最终目的相同,都是为确保银行的三性,只是出发点和采用手段有所不同。因此二者应尽量做到数据共享,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而不应彼此对立、割裂。
参考文献:
刘星,杨菁.综合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1997,5(3):68—7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农村商业银行也是在近几年逐渐改制形成的,所以它们身上带有不成熟、起步晚、经验少的标签,对于市场的把握能力较为低下,自身规避财务风险的水平也比较低下,因此也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问题。而这种规避水平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过分注重放贷速度,反而忽略了贷款质量,易产生某些不良资产;其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失衡,从而导致筹资的负债规模较大,进而影响了产权比率,为银行财务风险问题也添难不少。
(二)农业经济本身的不稳定
明白我国产业发展历史的话,就知道我国最初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国家发展基础,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重视工业、旅游业的发展,至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效,但是就目前农村的情状,农村经济主要还是以农业为发展基础,沿袭着传统的“靠天吃饭”情景,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经济收入极为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这种现实情况展现了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一环传一环,这种不稳定性自然也影响到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为银行带来了较大的不可控风险。
(三)地方政府过分行政干涉
从国民整体素质水平分类来说,农村群众团体素质还是较为偏低,包括农村政府官员的素质也不高,所以容易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地方政府为了在短期内提高政府功绩,大力建设某些短期工程,忽略了金融风险的问题,或者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只顾盲目发展所谓的经济,殊不知他们已经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且,政府干预的这种经济建设项目,大多是直接强行命令银行发放贷款,就造成了老百姓常说的“政府点菜,银行买单”的有趣俗语。
二、做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防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财务管理观念
观念是指导银行进行财务管理的准则,它就如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则一般,触犯了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则银行一旦违反了管理观念,则会直接受到财务风险的重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金融体制的新近改革,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则首先要树立的就是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面貌,并且存在粗放、滞后的问题,因此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必须从根本上摒除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和缺失,切实从银行普通人员、管理阶层员工两个层次进行改进,树立全员的管理理念,注重每一位银行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树立市场经济、财务风险的意识,从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活动更加科学、谨慎、有效。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多内容的管理制度,包括计划、调控和激励等多种功效为一体,力求为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体现存在价值、发展战略思想而服务,也是银行强化财务管理的有效工具。全面预算管理是在对农村经济情况的调查基础上,进而经过预算编定、执行、调控、评价和鼓励等一系列环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鼓励全体员工参与、配合的一项活动,但应该注意的是,进行全面预算的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之建立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银行的所有经济活动纳入其中,将活动各项消费预算进行详细列举,为银行在实际活动中提供参考数据,为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一定量的调控。
(三)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受农村实际经济条件限制较大,使得其在投资、经营和集资等各项财务经济活动中,常常处于收支失衡的状态,面临着巨大的预期收入少于实际收入的问题,从而造成一些难以预见的财务风险。对此,农村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银行存贷款额的变化率和收贷款情况的具体指数,关注风险问题的规避与调控,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和战略发展目标,建立健全必要的风险防控机制。同时,财务风险问题的产生范畴并非在某一具体环节,而是可能产生在任何财务活动中,所以也应该加强每一步骤的管理,切实降低财务风险指数。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会有不同的解释和定义。笔者认为,虽然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但绝不是简单地在财务管理中使用几台电脑,架设几条网线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它不仅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采用,更是企业流程重组,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得以调动的一个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参考各种文献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解析,可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定义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流程重组,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挖掘企业各种财务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极大地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依靠若干个信息系统模块的集成。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连信息系统五个部分。这些系统的成功建立以及相互之间的集成管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体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
它是为满足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系统,主要解决财务人员的手工记账和报表问题,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系统是以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和日常会计事务处理为主。通常按功能可以分为会计核算信息子系统和会计管理信息子系统。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它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财务管理提供的模型为基本方法,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程序化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实时处理,从而实现对有关业务活动的控制功能。例如,对产品订购的管理,系统可以提示企业的经济订购批量是多少,显示出哪些产品库存已降至最低储备量需要及时订购补充。
(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它可以用来解决事前难以准确预测或者是随机变化的问题。一般说来,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其良好的交互性,使财务人员能够进行一系列“what-if”分析,再运用不同的模型,列举可能方法,协助分析问题、估计随机事件的各种可能结果、预测未来状况等方式,为企业决策者制定正确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事先防范的作用。
(四)财务经理信息系统
这种系统是一种将会计事务处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高度交互式信息系统。它能帮助财务经理充分利用企业数据仓库,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数据的特征,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使企业的财务主管能够灵活、方便地从更多观察视角了解问题和机遇。
(五)组织互连系统
组织互连系统可以使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本企业与其他关联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自动流动,用以支持企业财务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等各个环节,以支持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二、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践
我国商业银行做为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企业,随着公司结构治理、股份制改革、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引入的不断深入以及竞争的日渐激烈,简单的财务管理并不能满足银行业竞争的需求,目前银行业的竞争中需要战略财务管理的思维。所谓战略财务管理,就是要求银行的财务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和思路,提升财务管理的理念,从财务核算信息深入到财务管理信息,从财务管理信息全面透析到业务经营管理,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通过财务管理全面掌控全行的经营与管理工作。而这,不搭建先进管理所需的技术平台,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也正因为此,有内外力的共同作用,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银行业理所当然地走在了前列。
(一)发展回顾
总体来说,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用计算机手段做账。使用财务会计软件,进行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个阶段只能基本满足单个经营网点的需要。二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运用统一的、有集成和综合功能的计算机财务软件和网络,将总、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联系起来,实现整个财务环节管理的信息化。三是使用比较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达到“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实现财务系统与营销、信贷、风险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互联网,使总分支行能及时反映、传递会计信息,为决策者和报表使用者服务。这三个时期是个渐进和发展的过程,只有第三个时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还徘徊于第二阶段,只有极个别的银行(如中国光大银行)已经在第三阶段摸索前进,并初见成效。
(二)光大银行的实践
自2003年起,光大银行启动了全行经营管理系统总框架中至关重要的财务管理平台——“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该项目选取国外金融业普遍使用的ERP软件,建设了具有光大银行特色的,基于独立总账、责任会计、以资金转移定价、全面成本分摊和风险资本分摊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分析和财务评价系统(参见下图)。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在成功构建独立总账(将总账与交易系统分离)的基础上,应用责任会计的基本理念,将成本信息按照“成本中心、内部订单”予以归集,并将行内构建的全面成本分摊框架和流程成功翻译到系统内,形成生动的银行“成本信息流”,实现了产品成本的准确核算。同时,将银行全部业务系统的单笔交易信息,经过中间件的抽取、清洗、压缩后以符合业务分析需要的格式传入“数据池”,在接入市场数据等外部数据的基础上,按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设计,实现产品账面收支、机会收支的测算。在获取了准确的成本和收支信息的基础上,辅以税收、资本成本、预期损失等其他关键业务信息,单个产品乃至单笔交易的盈利分析均可以应用“报表系统(BW)”完美地展示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出具从机构、条线、客户、产品乃至于客户经理的盈利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从而整体上完成了该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法和架构的应用。
该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月末1日内能提供总账财务会计报表,3日内能提供分机构、分产品、分业务条线财务管理信息化报表。该系统上线后,可以适应外部监管需要及时提供各类会计报表。更有价值的是,为建立以经济利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分产品、分业务条线的预算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持平台。“这对于光大银行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经营业绩无疑会有很大帮助。这种探索对整个中国银行业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汇丰银行语)。
此外,光大银行还开发实行了行政经费报销(FA)系统,通过将预算指标设定在账务系统中,对每一笔经费开支都能通过系统实行严格的预算控制,并通过账务集中管理,将修改预算指标的权限掌握在本部人员手中,保证预算的刚性。所有审批也都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对内部财务费用管理必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三、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点
推进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我们认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应该围绕如下重点建设:
(一)统一财务会计平台
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建立一个全行统一的大集中的财务会计平台,实行财务大集中,集中全行数据,规范操作流程,节约人力资源,是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
(二)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是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也是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如何定义责任中心,如何将成本费用核算到责任中心,如何将成本费用通过驱动因素分摊到部门、产品、客户,如何推行更科学的作业成本法,如何将成本费用管理与预算、考核紧密结合,这些问题将是我国银行成本核算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推行整合、滚动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大体可以分为财务预算、全面预算、整合预算三种。目前,国内仍然有少部分银行在实行财务预算,大部分银行已经执行或者正在摸索全面预算,暂时还没有实行整合预算。所谓财务预算,预算的主体是财务部门,预算指标基本上就是财务指标,没有对企业的生产改造经营计划做出来,预算完成与否,与各个部门没有多大关系。而全面预算是全主体预算,股东大会提出目标利润,总经理把预算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上,确保完成。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组织再造、没有流程再造。第三就是整合预算。这也应该是未来银行预算的方向。整合预算的特点就是要解决全面预算的毛病。其本质不在于“算”,而在于对整个业务体系(生产体系、技术体系)全部按照预算来“定”。比如,一个银行网点要多少人,这些人干哪些活儿,这些活儿创造多大的价值等,整合预算把所有预算目标合并起来,分成真实作业,保值作业、减值作业。然后,再把减值作业除去。搞预算根本的问题是必须建立经营管理中不同部门的责任边界,利益边界和权利边界。如果这一点不清楚,考核的时候,各个部门之间必然互相推诿,导致考核无效。所以,必须按照整合预算的要求,对流程再造。那么,再造到一个什么程度呢?让各个环节的责任分解成若干个环节,一是一,二是二,非常的清晰。在制定年度预算的情况下,还要定期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开展滚动预算,以增强预算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透明性和前瞻性。
搞预算必须要有信息前提。每年的预算目标到底定多少才合适?预算实行的过程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预算与实际作业之间有多少差异,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再造,要满足预算实行差异分析,要满足预算考核的要求。因此,这也是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之一。
(四)实现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盈利分析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盈利分析,从而为业绩评价奠定基础。我国银行目前普遍采用按机构的会计核算以及业绩评价和考核模式,还难以实现按部门、产品、客户的盈利分析和考核评价。如何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建立起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业绩评价体系,让银行管理层知道到底什么部门、什么产品、什么客户在为银行赚钱,或给银行带来了亏损,这对银行管理层进行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四、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难点
(一)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
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引进国外一个系统,开发一个项目,或者是某个部门的工作,等等,这些认识是我国一些银行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未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包括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等丰富的内容,涉及到银行战略目标确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业务流程再造、管理模式调整、组织架构改革等复杂过程,需要银行的各级管理层转变观念,更需要银行上下、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绝非引进国外一个产品,开发一个系统或依靠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转换观念和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是一个重新梳理战略目标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过程,也是银行变革管理的过程。
(二)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与国外先进银行有相当大的差距,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会碰到很大困难。比如,国外先进银行组织架构实行扁平化的事业部制,业务按公司业务、私人业务、资金业务等条线进行管理,事业部内部按产品线和营销线进行运作,而我国银行主要按照总、分、支多级机构进行管理;又如,国外先进银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而我国银行一般分支行都有一定的资金调度权。我国完全不同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要按国外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法进行核算、分析和评价,责任中心职责不清楚,产品和客户的数据难以获得,给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在组织架构未改革和资金未集中管理的情况下,根据内部转移价格计算的盈利也只能作分析之用,结果不容易被各级管理层所接受,更难以作为考核所用。
(三)数据质量和数据转换问题
数据质量是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前提。财务管理信息化要计算内部转移价格和分析市场风险,不仅需要说清楚过去和现在,更需要说清楚未来,要模拟未来交易的现金流,以便进行产品定价和量化风险;财务管理信息化要进行产品、客户盈利分析,就需要获得详细的产品收益成本信息以及客户交易信息和客户关系信息。这些信息是大多数我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其他系统难以获得的信息,数据质量将成为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个瓶颈。
(四)精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高端人才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业内既懂银行经营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人才并不多。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
五、推进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点
(一)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是成功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织保障
我行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是银行高级管理层的集体决策,主管行长亲自挂帅,组织了多个部门的优秀人才进入项目组,主管行长亲自参加每周的项目进度会,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选择一个高度集成的产品和一个经验丰富的实施伙伴是成功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选择一家国际上ERP市场占比最高的领先的SAP公司的产品,可以满足管理不断深化的需求,也有利于数据的集成。同时,选择我国外知名企业作为实施商,可以分享我国外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经验。
(三)适时进行变革管理是成功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
我行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下一步拟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的改革,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四)数据质量是成功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前提
可以考虑将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和核心业务系统作为一个项目统筹安排、同时启动,更好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五)正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长期性是现实选择
我国银行财务管理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避免重开发,轻应用。尤其要杜绝开发了之,并不充分采用。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重点和难点》李杰金融时报
2、《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财务管理创新实现价值最大化》刘文林姜欣欣《金时网》2007年1月1日
3、浅议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于阳《职业圈》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