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8: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饮水安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职工薪酬,2000户左右的供水工程一般配备3名管水员,年人均工资约18000元。
(3)维修费。维修费包括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费。日常维修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1%提取,按实列支,年度间调剂使用。
(4)水处理及消毒费用。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采用负压式二氧化氯发生器,所需原料为盐酸和次氯酸钠,投加含量为0.4g/t,按提水量计算,经测算消毒剂费用0.0013元/m3。
(5)折旧费。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包括:井房、提水设备、消毒设备、机电设备、管网、管理房等。设计使用年限15年,固定资产综合残值率5%,按提水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6)水质检测费。水质检测由卫生部门分丰水期和枯水期两季定期检测,其费用由卫生部门支付,未将其列入成本支出。日常检测由供水单位负担,由于目前检测仪器较为简单,其费用包含在管理费中。
(7)管理费。管理费主要包括办公费、发票购置、执照年检费以及地方政府征收的费用等,按供水成本的10%提取,按实列支,年度间调剂使用。
(8)税金主要是增值税及其附加税费,综合税率为3.35%。丰县在制定供水水价过程中,部分影响水价成本因素取值偏低。其中,电费、工资、水质检测费、维修费等取值偏低。当前的市场劳动力报酬应在100~150元/天,在水价分析时,因管理人员多为水利站职工兼职,取值较低。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制定的影响因素
为满足用户需求,充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水价杠杆的调节作用,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用得起、长受益目标。在水价核定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益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当前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是各级政府给农民的一次性补助。这种低水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农村自来水的普及,供水工程目前可以正常运转,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不利于供水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2)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农民从原来的用水不缴费到交费,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既有用自来水的愿望,又想有较低的水价。因此,在制定水价时,必须要正确评估农民的承受能力。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效果与改进建议
2.1实施效果
一是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2005~2013年解决氟超标人口0.53万,污染水影响人口10.33万,其他饮水问题人口0.84万,使11.70万人用上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降低了水介传染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饮水工程直接入户,用水方便程度提高,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步伐。三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等得到广泛应用,缩小了城乡差距。
(1)生活环境恶劣,用水不方便。该县处于高海拔地区,海拔最高可以达到1681m以上,其中石山区面积占到该县总面积的32%,而土山区区面积占到了68%,这样的地理条件造成了该县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恶劣,同时用水也很困难,用水不方便的人占到了该县总人口的61%。
(2)地表水质受到污染。该县的地表水受到的污染主要有两大方面,分别为点污染和面污染。点污染主要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而面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所造成的。改县61%的人饮用水不合格。
(3)地下水质不达标,面临枯竭。地表水的污染引起地下水的不达标,矿场资源开采过度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引起地下水即将枯竭。该县30%的人口饮用水不充足。
(4)安全饮水保证率低。该县地势高,居民区分散,同时泉水较少,因此很难实现集中供水,该县有20%的人口安全饮水保证率低。
2.制约农村因素安全建设的原因
2.1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应由公共财政在主导地位,但是在我国公共财力较为紧缺,这严重影响到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1)我国公共财力拨款减少,且分布广泛。我国实行财政分税制后,间接的影响到了财政对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地方财政投资分布的行业较多,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资金就更加缺乏了。(2)公共财政对水利工程的投入波动较大。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为稳健财政政策,这导致了对于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出现波动,比往年的有所减少,资金的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安全饮水建设资金的减少。(3)决策者的因素。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的各个设施的供给情况受到了决策者的影响,与实际用水中的需求不能相符。
2.2农村民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在我国,农民和农业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同时由于其教育程度低,造成经济增长缓慢,收入偏低,因此对于农业安全饮水建设都缺少投资意愿。
(1)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于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缺少重视,该县大多数人都为初中以下学历,这些人对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缺少相应的意愿。
(2)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大。在农村收入高者对于安全饮水建设有一定的意愿和经济基础,而低收入者,则较多缺少安全因素建设的意愿,同时缺乏相应的经济能力。
(3)产业不同。在农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往往经济水平较高,对于饮水安全建设的投资偏好大,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大部分经济水平下,没有能力投资安全饮水建设。
(4)区位差异。在该县处于坝区的农户收入水平较高,对于饮水安全建设的投资偏好大,而位于山区的农户收入低,没有能力投资安全饮水建设。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问题的措施
3.1深化农村水利改革
农村水利改革应从长远目标出发,打好基础,解决各种难题,实现长期发展,最终建立完善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1)建立完善的水权、产权制度。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体系,做好各行业用水量的控制,合理对水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做好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2)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各行政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和调度。
(3)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水利工程的融资投入,做好合理可行资金投入方案,并鼓励公共力量参与水利建设。
(4)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3.2拓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来源
(1)公共财力应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并落实长效机制,公平公正的进行资金投入。
(2)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应加强协调统一,充分进行沟通协商,合理的进行投资分配,建立补偿机制。
(3)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对水利设备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
(4)促进各个资金投入渠道的建立,合理引导各方资金进行农村安全饮水建设。
(5)建立投资利益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私人资本在农村安全因素建设中的作用。
3.3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培养民生能力
(1)对于位于生活环境恶劣的居民,督促他们进行搬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2)充分发扬水务创新精神,借鉴其他地区的水利建设新方法。
(3)督促各个水户协会做好各自的管理和发展工作,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的整体管理。
(4)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档案,完善相关的建设资料。
(5)加强公共社会力量参与于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同时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实现民生能力和个人素质水平的发展。
(6)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的财政收入。建立长期有效的增收途径。
3.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教育农民尽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对于进行无害化生产的农民予以经济补偿,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执行,提高植树绿化面积,最终改善土地涵水能力。
(3)对有机废物进行可循环利用,建设沼气池,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4)对于农村中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统一的堆放和处理,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针对混凝土实施温度养护时,可采用仓面喷雾方法,其包括掺气管喷雾以及新型喷雾机喷雾等。掺气管喷雾———这种混凝土养护方式主要是指通过在仓面上产生一层雾态的隔热层结构,在进行仓面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可实现阳光对其直射强度的有效减小,使得实际的仓面温度得到合理降低。该法在针对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所出现的温度回升情况具有良好的减少控制效果。在应用过程中,可在参面两侧的模版位置处进行掺气管的合理固定,沿着掺气管长,每隔50cm实施1个2mm小孔的钻取,使孔的方向正好面对着仓面的上方位置,仰角取值为20°~30°,将0.4~0.6MPa的高压水和0.6~0.8MPa的高压风与掺气管实现外接,当水和风在管内位置充分混合后通过掺气管的小孔位置便可喷出,该装置的实际喷射距离约为8~10m,所获取的雾化效果相对良好。新型喷雾机喷雾———仓面喷雾剂经研发后制作出的新型混凝土养护产品,其能够起到较为优良的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相应目的。该喷雾机在离心式压力作用下,通过雾化喷嘴将清水雾化形成细小的雾滴,经过风力作用之后,雾滴被均匀地吹送至混凝土的实际浇筑面上,产生一定的雾层结构,使得雾滴在将阳光直射进行阻隔的同时实现蒸发吸热,达到降低混凝土浇筑面周边环境温度的具体目标。
1.2流水养护
在实施混凝土温度养护措施的时候,采用表面流水养护形式能够让混凝土初期的最高温度再低1.5°,可是由于混凝土浇筑仓面的平整度相对比较差些,导致仓面难以实现全部流水,与此同时,会干扰到邻近位置的混凝土施工,所以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存在有难度。在进行表面养护时,通常需满足相关要求,①需运用河水,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需及时针对混凝土结构表面与侧面位置实施有效的洒水氧化,确保其维持湿润状态,与此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一段时间内,需预防其遭受太阳关的直接暴晒,认真遮盖混凝土表面,对于低流态混凝土而言,需适当延长其的养护时间;②通常而言,在浇筑完混凝土结构的12~18h内则需立即实施养护措施,若是遇到环境较为炎热干燥的时候则需提前开展混凝土养护;③需要进行特种水泥的合理运用时,则应根据特殊规定来执行实施;④混凝土温度养护工作需时刻保持连续性,坚决不允许使用干湿并用的养护手段;⑤需配备专员以及专业施工队伍来完成混凝土温度养护,同时,应仔细做好相应的养护记录工作。
1.3表面保护
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应力的存在以及干缩作用。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拉应力的温度因素包含有混凝土水化热以及初始温度、周围环境气温变化等等方面,造成气温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气温忽然骤降。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进程当中,有的是需将缺口预留出来,目的在于实施过水,当缺口跟温度较低的水进行接触之后,通常会在缺口的两侧以及底端位置产生裂缝。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合理运用表面保护措施是预防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浇筑混凝土的初期,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度相对高些,此时需注重其的表面保护。在新浇筑完成的混凝土仓面位置处进行保温被的合理铺设是针对仓面温度回升实施有效控制的较为有效的一项便捷措施。高压聚乙烯泡沫塑料这种第三代泡沫塑料制品,其实际的导温系数相对较小,在仓内混凝土形状不一、高低不平位置处均可适用,该材料作为主要覆盖物可与混凝土表面紧密的贴在一起,获取良好的降温隔热效果。在越冬期间以及气温骤降的时期,需针对混凝土表面认真实施保温措施,就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工程部分需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保温措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某个坝区经常会出现气温骤降情况,其每月均会出现2~3d内降低6℃的现象,此现象在3—4月出现的较多,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可以得知,一次降温6~8℃占66%,8~10℃占24%,>10℃的占10%,实测一次降温最大为14.1℃。具体要求为,在进行保温材料选择的时候,需采用保温作用良好且方便施工的,并必须通过β值验算,保温后混凝土等效放热系数为,大体积混凝土β≤2.0~3.0W/m℃,导疏底孔、深孔、排漂孔等结构混凝土β≤1.5~2.0W/m℃;针对10到4月份实施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在完成拆模之后应马上进行永久保温层的铺设,针对5—9月份实施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则需在10月份进行永久保温层的有效铺设,β取下限值;当气温下降到冰点之下时,针对龄期少于7d的混凝土结构来说,需将合格的保温材料覆盖其上当作是临时性的保温层;针对工程关键位置,在模版内进行保温材料是可优先使用的可靠保护措施;混凝土表面保护材料施工手段包括喷涂、内贴和外贴。
2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考核内容
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根据相关规范、意见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初步可以总结得出,要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2.1组织管理方面。这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明晰了工程的产权归属,确定了工程的运行模式,建立了合适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坚定的执行下去,妥善管理好工程的档案资料,才能够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运行。因此组织管理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工程产权;②运行管理模式;③管理机构设置;④管理人员配备;⑤管理设施条件;⑥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⑦工程档案管理。
2.2工程管理方面。要保证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必须确保工程本身的完好情况;而作为饮水的供给工程,必须配备相关的消毒、净化等水处理设备;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损坏等问题是否进行了维护维修;除此之外,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低和管理手段的合理性也是保证工程自身正常运行的关键[3]。因此工程管理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工程设施设备完好率;②工程水处理设备配套率;③工程维护维修率。
2.3安全管理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量的安全和水质的安全,而反映这两个方面的安全情况,涉及到如下指标:①水源保护措施落实情况;②自来水普及率;③供水水量保证率;④供水水质检测率;⑤供水水质达标率;⑥供水应急保证能力。
2.4经济与财务方面。任何一个工程的运行都与经济相关,作为公益性较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更需要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充足的经费保障,保证水价的合理性及水费收取率,以及经过审计合理的账务账册。因此该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水价合理性;②水费收取率;③资金收支管理;④账务账册管理。
2.5群众满意度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惠民工程之一,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要体现工程的社会效益,工程的建设及运行必须要使农民满意。根据工程的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农民对工程的满意度:①供水质量满意度,这主要包括供水的水量、水质、供水压力、供水连续性等方面;②供水服务满意度;③积极参与度;④投诉上访率。
2.6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要能够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必须使工程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水源保证能力;②工程保障能力;③经济保障能力;④专业化管理队伍配备情况;⑤政府护持力度;⑥政府监管力度。综合分析可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建立考核指标时,再从六个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细化,这六个方面基本能够全面反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涉及到的因素。
1现状
农村饮水安全立法,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1-4]。我国已经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章制度。目前农村饮水安全的政策法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国家层面看,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2007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第二,从部门层面看,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联合或单独下发了一系列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近年主要出台有:《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等;第三,从地方层面来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也相应地制定了一些政策和管理办法。以上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顺利开展。
2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急需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实践中,许多地方的水利部门与发展改革委之间因为协调问题而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开展。目前,农村供水站资质管理不统一:在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地区,由水务部门颁发;未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地区由城建部门颁发;也有很多地方供水站未申请资质。由此产生了资质管理中的部门职责分工问题。在水质监测上,按照《水文条例》第20条的规定,水文机构可以对水量和水质进行监测;而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实际工作中,工程的水质监测次数较少,且主要由工程管理单位出钱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在许多地方水质监测甚至尚未开展。
(2)农村饮用水工程产权急待明晰。国家在农村饮水安全中的投入所形成的资产,除了小型及单村供水工程产权一般归村集体所有没有争议之外,大型的集中供水工程产权一般由水利部门代表国家行使。但这面临着缺乏法律政策依据的难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难以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的规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出资人代表,而由水利部门作为出资人代表又于法无据[5-6]。产权不确定,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就难以真正解决。
(3)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问题突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是目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一些地方采取“先建成再说”的工作思路,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探索出一套良好的、适用的运行管理办法来确保工程可持续运行非常重要。此外,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急待加强。水源变化和水体污染是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远未能满足农村饮用水安全要求,现有制度对水量保护关注不够;农村大多采用的是分散式水源,具有分散、点多、面广的特点,难以按照《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3对策
(1)完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首先,明确规定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其次,明确规定水行政主管部门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其职能重点除了行业监管之外,还包括作为出资人代表,对大型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的国家投入所形成的资产进行监管,以及对农村供水企业进行资质管理。再次,明确财政、卫生、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等其他有关部门职责,努力构建分工明确、沟通顺畅的管理体制。
(2)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准公益性。立法中应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既有公益性,也有一定的经营性,属于准公益性工程。一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公益性。首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使农民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避免因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而患各种水质性疾病,属于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生存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并进而解放农村劳动力,使其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属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重要体现[7]。另一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也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工程管理单位可以实现自收自支,实现良性经营;在无法完全实现自收自支的地区,工程管理单位也应当参照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运营,在核算成本并千方百计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通过扩大供水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等增加收入。
(3)明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产权。按照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原则,结合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实际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产权政策。明确政府投入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大的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其资产归国家或受益群众集体所有,由相关主管部门、受益乡村、用水户代表组成的工程管理委员会或者按规定组建的项目法人负责管理;以政府投入为主兴建的规模较小的饮水安全工程,其资产归受益群众集体所有,可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理;单户或联户饮水安全工程,国家补助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归受益农户所有并由其负责管理;企业、私人等社会投资者修建的饮水安全工程,所形成的资产归投资者所有并由其负责管理。
(4)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认真核定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成本,并根据当地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水价;通过水费返还、水费补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适当减免等方式,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工程进行补贴;实行优惠的土地征用、用电、税收等政策;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拍卖、承包、租赁该做必要的调整和规范,尤其是应当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使拍卖、发包、出租后的钱切实用于工程的维修养护和更新改造,并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管。
4参考文献
[1]王林,张锋.凤翔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对策探讨[J].陕西水利,2010(3):149-150.
[2]刘理政.郸城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调,2010(4):23-24.
[3]李伯华,曾菊新.江汉平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环境保护,2010(7):53-55.
[4]朱春霞.菏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探讨[J].山东水利,2010(1):80-81,91.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勘测设计
2.1水文地质测绘
本次进行1∶5000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测绘,先用1∶20万比例尺的成都平原地形图作为外作业的底图,通过点、线、面的观测和记录,查明或了解有关问题,进行地质、水文地质测绘。外作业完成后,再缩制成1∶25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图作为正式提交的质料。注意3点:①充分利用遥感影像,提高测绘质量和效率,注意室内判释和野外验证的结合;②向当地居民、单位调查了解有关情况;③注意点、线的控制程度和代表性,以穿越法为主,追踪法为辅。水源地为平原地区,复杂程度中等,一般来说,观察路线是每100km2布置20~50km,每100km2布置10~30个观测点。由于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的特殊性,此次测绘工作的开展选择在比较干旱的时节进行。
2.2物探
物探属于一种比较先进的勘测方式,其具有施工成本不高、施工效率快、性能多等优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应该考虑其针对性、使用范围,应该尽量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并应该结合水文地质的具体特点以及钻探的验证。目前,最常用的水文地质的勘察方式主要有电法、电磁波法、地震勘探法震、天然放射性法、声波法等。物探测线、测点布置应重点考虑地质构造线的分布特征,选择垂直构造线方向布置测线和测点。对于重点查明某一特殊问题也可平行或斜交构造线方向布置,其线密度与点距密度视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本次水源地勘察物探测线、测点的布置为:在垂直于三全江流向上布置5条物探线,每条物探线上布置30个物探测点。
2.3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
2.3.1文地质勘探孔的布置原则勘探工作应以最少工作量、最低成本和最短时间来获取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为此三全江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探孔的布置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在系统完成水文地质测绘和水文地质物探的基础上,结合勘察剖面,把勘探孔布置在重点需要查清水文地质问题的地段,并尽可能与勘探线一致;②按勘探阶段或勘探任务设计钻孔的原则:本区要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探,在不同阶段要解决相应的水文地质问题来布置钻孔;③要结合将采用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布设钻孔,避免布置的勘探工程严重脱离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需要,以防造成计算上的困难和失误;④布孔要“先疏后密,点线结合,深浅结合”,可根据新的情况改变原布孔方案,以便得到更准确、更丰富的水文地质资料;⑤设计勘探孔应考虑“一孔多用”、“探采结合”、“探排结合”、长期观测、水资源管理及实验的需要。
2.3.2水文地质勘探孔的布置在物探的基础上,对水源地按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进行钻孔布置。水源地位于冲洪积平原,其地层为松散堆积地层,因此勘探孔还是按传统的剖面线布置方式作为前提来考虑的,本区勘探线(剖面线)的布置基本上都是垂直于地下水流向或者三全江方向。另外,沉积规模愈大,含水层总的分布愈有规律,层位愈稳定;对于冲洪积扇地区,沿水流方向,岩相的变化也比较大,但与相应地区的垂直水流方向相比,规律性仍相对较好。因此,为掌握地层的变化,水源地的孔距应小于线距。普查阶段,搜集现有资料达不到精度要求,基本没有布置勘探孔。本次水源地勘探线及勘探线上的勘探孔布置距离为:勘探线的距离为1km,勘探孔的距离为0.5km,勘探孔可布置6个。
2.3.3水文地质勘探孔的结构水文地质勘探孔的结构设计,是根据钻探的目的、任务、钻进地点的地质、水文地质剖面以及现有的钻探设备等条件,对钻孔的深度、孔径的变换以及止水要求等提出的具体设计方案。钻孔结构设计是关系到水文地质钻探的质量、出水量、能耗、安全等方面的重要环节。1)钻孔深度的确定。本次钻探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查明水源地含水层的岩性、层次、构造,厚度、埋深分布及水量、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区域性水文地质资料,三全江富水区内的松散堆积层含层厚度一般为30m,为孔隙潜水含水层即第一含水层,第二含水层的厚度一般为15m。因此,本次钻探要揭穿第一含水层及第二含水层至基岩4m,其钻孔深度可确定为70m。2)勘探孔的孔径。对于本次的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孔,设计的钻孔直径要以将来能在孔内顺利地安装过滤器及抽水设备,并能使抽水试验正常进行为原则,因此要根据预计的出水量、过滤器的拟用类型及拟用的抽水设备等,来确定其终孔直径。由于松散堆积的含水层需要填滤料,所以勘探孔必须有足够大的钻孔直径。本次勘探孔的孔径设计如下:①开孔直径:330mm;②孔身各段直径及变径的位置:包气带及第一含水层孔径330mm,打到第二含水层时开始变径,变径的位置在38m处,第二含水层孔径采用219mm;③终孔直径:219mm。3)勘探孔的止水。为了查明第一含水层与第二含水层的水位、水质、水温、透水性,应进行止水工作,并检查止水效果。止水方法可选用管外异径止水,其效果好且便于检查。4)抽水孔过滤器的下端,应设置管底封闭的沉淀管,其长度宜为2~4m。
2.3.4勘探孔施工本次水文地质勘探孔的钻进和成孔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源地的钻孔属于松散层勘探孔,根据其含水层特性和勘探要求,可采用水压或泥浆钻进;②冲洗介质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1999)的有关规定;③在钻进有供水意义的第一含水层时,严禁采用向孔内投放黏土块代替泥浆护壁;④在下过滤器和填滤料前,应将勘探孔内的稠泥浆换为稀泥浆;⑤抽水孔必须及时洗孔;抽水试验观测孔,也应进行洗孔,宜洗至水位变化反应灵敏。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勘测动态
监测本区地下水动态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本区地下水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确定地下水的动态类型,并研究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宜利用已有的勘探孔、水井和泉。因此,本区地下水观测孔、线的布置如下:对第一含水层、第二含水层要分层布置观测孔,在垂直三全江的岸边布置布置相应观测线,以便查明这两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在本次边界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观测孔,能够顺利得到地下水的相关信息以及资料;如果需要获得地下水的径流量的相关资料的时候,对于观测线的布置主要包含两种方法,分别为垂直放置和平行放置。如果是需要得到能够使用在进行区域的降水量的入渗情况的相关资料,对于观测孔的布置就应该选择安放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地段。而如果是需要了解水资源在开采的时候下降的具体情况的话,则能够将观测孔安放与和漏斗的中心相互垂直的方式上。根据地下水监测的内容,对本区观测井、孔的出水量、水位、水温、气温和泉的流量,要每隔10d观测一次,当其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对有特殊意义的观测孔,要加密观测。各观测点的观测,应定时进行。水位测量要精确到厘米,水温测量的误差要小于0.5℃,同时观测气温。对于本区地下水水质可以每年监测两次,应在丰水期、枯水期各采样一次,初次采样必须做全分析,以后可做简单分析。
1.1.1总体情况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CDC均填报了调查表,各级CDC上报有效率为100%。
1.1.2人员现况调查各级CDC有检测人员770人,平均有5.3(770/146)人。省CDC有26人;16个州(市)CDC平均有8.6人(138/16),最多23人,最少仅3人;129个县(市、区)CDC平均有4.7(606/129)人,最多10人,最少2人。检测人员除开展饮用水检测外,尚需承担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公共场所、职业卫生和突发事件等样品的检测。
1.1.3设备情况省CDC有开展饮用水全部106项指标检测的设备。16个州(市)CDC有火焰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设备;13个州(市)CDC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03个县(市、区)CDC有火焰原子吸收仪,26个县(市、区)CDC有原子荧光仪,84个县(市、区)CDC有气相色谱仪。全省CDC均有开展饮用水检测的常规设备:电子天平、酸度计、电导率仪、分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等。
1.1.4检测能力省CDC有饮用水全部106项指标检测的能力,所有检测指标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16个州(市)CDC平均能检测63.3项,最高87项,最低42项;通过计量认证平均45.6项,占72.0%(45.6/63.3),最高83项,最低29项。其中,常规指标平均能检测38项,最高42项,最低31项,通过计量认证平均34项,最高40项,最低29项。129个县(市、区)CDC平均能检测30项,最高54项,最低0项;通过计量认证平均27项,占90%(27/30),最高54项,最低0项。其中,常规指标平均能检测28项,最高40项,最低0项,通过计量认证平均26项,最高36项,最低0项。
1.2各级CDC水质监测设备配置需求现况调查省级和省会城市CDC为达到106项饮用水全分析的检测能力,需增加设备14台(件),需经费1042万元;15个州(市)CDC和129县为达到常规42项和本地区重点控制特定污染物的检测能力,需增加设备743台(件),需经费21780万元,总计经费22822万元。
1.3现况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完成情况
1.3.1工程监测完成情况及合格率监测项目县从2008年的70个增加到2013年的100个,监测指标要求从18项增加到31项,共计应完成10830个工程,实际完成10648个工程,完成率为98.32%。总体合格率为20.73%,各年度合格率均较低,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性χ2=5.87,P<0.05),但上升趋势较缓慢。见表4。
1.3.22013年丰水期各项指标完成情况2013年丰水期,云南各级CDC上报现况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2210份水样的记录,其中完成18项指标的水样有2142份,占96.92%;完成规定31项指标仅有700份水样,占31.67%。在上报2210份水样检测结果中,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砷、隔、氟化物、硝酸盐、铁、锰、氯化物、硝酸盐和总硬度11个指标全部完成;10个水样缺氨氮、溶解性总固体、锌和铜4个指标,18个水样缺耗氧量、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和pH值6个指标。其余10个指标完成情况见表5。
2讨论
自2008年以来,项目县CDC依靠国家农村改水改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持,开展了现况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云南省饮用水监测体系。云南各级CDC有开展饮用水检测的人员、基础设备和实验室,具备开展饮用水检测的基本条件,但与《规划》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影响其
检测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1)检测人员不足,云南各级CDC平均有5.3名检测人员,检测人员除开展饮用水检测外,尚需承担其他样品的检测,且近年来检测样品数量有增长的趋势,现有检测人员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检测工作。
(2)大型检测设备不足,为达到《规划》要求,各级CDC需增加设备754台(件),需经费约22822万元。
(3)检测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云南各级CDC普遍存在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在上报的水样中,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和pH值等指标未完成,主要是由于检测人员遗忘和工作中沟通不畅漏检等导致,这也与检测人员基本的专业素质有关。
现况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测任务未能100%完成,主要原因有:
(1)根据《方案》要求,每年每个工程应完成4份水样的检测,由于部分工程水源断流,未能完全全部水样的检测。
(2)由于检测指标缺失,不列入统计导致。云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总体合格率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和周边广西自治区和四川省的水平。在未实施干预的情况下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上升较为缓慢。出厂水合格率略高于末梢水,但总体而言均较低,亟待采取干预措施。
为做好饮用水检测工作,建议:
(1)依托CDC建设现况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虽各级CDC饮用水检测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具备多项有利条件,可以充分发挥现有人员、设备、资质、实验室等的作用;底数清楚可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减少财政投入;完善的网络可以保证快速投入使用、持续有效运转,发挥出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努力开展新的检测项目,并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缺漏项。
2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
2.1投资相对紧张
由于国家投资资金有限,在设计中压缩了人均投资额度,使工程在投资与实施中出现了矛盾。科右前旗饮水安全工程人均投资700元左右,对于比较大的200~300户以上的村屯,设计和施工还可以,较小一些的100户以下的村屯,工程投资在10~20万元左右。除去饮水井,管理井房、消毒设备等主要建设项目外,引水管道安装等其他工程所剩资金极少,个别的工程只能采取改变供水管道长度、减少工程量来完成,对工程施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增加了难度。
2.2施工水平较低
由于投资及工程规模小,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即使是正常招投标的施工企业,除主要施工人员外,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从当地雇用。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差距,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在2013年招标的安全饮水工程中,有的一个标段就有9个工程地点,项目多、规模小且位置分散,在有限的施工工期内,固定的施工人员根本无法满足工程需要。
2.3监理人员配置不足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多,范围又广,且大部分的工程又分散在比较偏远的乡村,一个监理要负责几个工地,要求监理巡视都有难度。仅2013年科右前旗的安全饮水工程就有87处,14个标段。因此,在监理监管方面就会出现漏洞,造成工程质量存在问题。
2.4水费征收率很低
由于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农民收入较低,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农民对供水水价很敏感,加上部分农户还有其他水源取水,可以不全用自来水,所以不愿多花钱交水费,即便安装了自来水也不使用。还有部分农户因不想交水费而拒绝安装自来水。
2.5管理及维修困难很多
对于我们这样偏远旗县的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积广,而单个工程规模又小,管理难度大,相当一部分的供水工程只有1~2人管理,且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的本村农民,一旦出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只能停用。加之地方财政困难,没有资金补助,该维修的工程不能维修,该更换的设备不能更换,甚至有不少工程连正常运行的资金都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也使当地的农户对饮水工程产生质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解决问题的几个建议
3.1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设计人员应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根据投资额度和工程项目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针对一些空间分布不规整的村屯着重强调前期勘察工作,而后根据其独有地质地貌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以减少工程由于投资低造成的矛盾,使有限的投资得到合理安排,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2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体系的监督管理
建设单位应派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场督导,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技术或商务问题及时解决,对施工企业在施工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工程按设计要求施工。
3.3加大对监理人员质量体系的监督管理
在施工中,加大对现场监理人员的管理,合理安排监理人员,对不合格、不称职的监理人员及时调整清理,确保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3.4提高水费的征收力度
可以通过讲座和发放传单等形式,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宣传,使农民群众提高对饮水安全的认识,了解这一民心工程的重要性,不要因为个别工程出现的小问题而影响了整个饮水安全工程在农民群众中的印象,进而产生了排斥思想,不利于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针对特殊群体采取保障措施,联合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客观调查备案,针对一些确实比较困难的村屯或农户在水费或电费上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者减免,使一些想吃水又怕吃不起的农户打消顾虑,积极缴纳水费,真正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的好处。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的惠民工程,是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工程。国家“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工程的提出,可以彻底解决盘山县部分农村群众长期饮用苦咸水的问题[1]。全县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采用了独特和具有推广价值的模式,被称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胡家”模式。工程位于盘山县西部胡家镇、305国道以南的6个行政村。南部濒临辽河,属沿海平原海水入侵地区,面积40.6km2,人口18320人。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33.6mm,全年雨量分布不均,汛期(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并呈短历时暴雨特征,降雨量年内、年际变化均较大,年均蒸发量1612.3mm。
1.2区域饮水概况
盘山县地处辽河平原的南部,地面高程多在2.5~5.0m。根据地层形成时代,分为上第三系地下水和第四系地下水。因境内第四系地下水(浅层)大部分为苦咸水,无法饮用,盘山县现状饮用水源为上第三系地下水(深层)。水源以每个乡镇开凿1~3眼上第三系水源井为主,每个乡镇独立供水。由于最近几年受气候干旱、辽河油田集中开采、工业、生活用水量逐年加大的影响,该区域地下水呈逐年减少趋势。根据2001年水位资料,上述水源共开采馆陶组地下水19.15万m3/d,明化镇组地下水11.69万m3/d,盘山县上第三系开采量总计为30.84万m3/d。而经计算的地下水补给量仅为1.19万m3/d,已超采量达29.65万m3/d,上第三系地下水流场已形成以兴隆台区、盘东水源等几个水源地为中心的大型降落漏斗,漏斗中心水位最大达-39.61m。如果水位约束条件以60m计(一般深井水泵下潜深度),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以1.50~2.00m/a的速度发展,照此发展速度,30a后,全县生活用水,依靠现有的取水设备将无法取水,人民生活将处于无水可饮的尴尬境地,而且地下水位下降,极易造成区域地质灾害。这是因为上第三系地下水,因补给量不足,开采地下水以消耗储存量为特点,随着开采量的增加而使地下水位下降,这是必然趋势。
2胡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2.1设计阶段方案选择
2.1.1供水水源
盘山县以北胡家镇一带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孔隙—裂隙水。该明化镇组下段大部分泥质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断裂构造孔隙—裂隙水不发育,地下水径流条件差,富水性弱。在胡家镇单井出水量为200~500m3/d,单井水位降深达-32m。由此可见,从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不能采用当地打井取水的方案,只能考虑远距离调水的方案[2]。在胡家镇西部13km距离,甜水镇以北(北镇县沟帮子南部),属黑鱼沟河冲—洪积扇的前缘,有丰富的第四系地下水,第四系地层厚度为90~100m,含水层厚度40~50m。根据辽河油田、地勘等抽水试验资料,当水位降深达8m时,单井出水量为3402m3/d,渗透系数为13.43m/d,影响半径288m。地下水化学特征为重碳酸—钙钠型水,pH值7.38,总矿化度252mg/L,偏硅酸含量为34~37mg/L。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该地区地下水除降水补给之外,还有由北向南地下水径流补给(闾山山脉补给)、稻田水渗漏补给、黑鱼沟河、鸭子河渗漏补给。在此处,开凿一处水源井,一处水源备用井,既可达到了供水量和水质要求,又保证了供水工程可持续运行。
2.1.2水源井、加压设施及管材选择
由于原供水系统已经完善,只是因为水源问题。因此只要在甜水镇开凿一眼水源井、一眼水源备用井,并建一加压站,将水引到胡家镇自来水公司的加压站,一切问题就全部解决。该工程共需开凿第四系水源井2眼,井深95m,采用直径300mm铸铁管。加压站为2台离心泵,水泵流量为80m3/h,水泵扬程为60m。供水主管路采用直径300mm的UPVC管材,管长15km。
2.2工程建设及管护工作
2.2.1积极宣传,保护水源
上第三系地下水是我县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由于多年来的乱开采,地下水已呈区域性下降趋势。为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县应逐渐消减上第三系地下水的取水许可量,研究利用第四系地下水。“十二五”期间,盘山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源将从以前的主要依靠上第三系地下水源,过度到主要依靠第四系地下水源。
2.2.2资金筹措
项目采取中央、地方和受益单位群众共同负担,并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监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逐年增加投入。各水厂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取设备折旧费,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管理体系,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可持续发展。
2.2.3工程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实行“四制”,即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同时加强水源工程管理,对施工单位资质提出明确要求,并对新凿水井的井管材质做出具体规定,这样可以加强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和凿井施工队伍的管理,而且可以提高成井质量,有效防止地下水源的污染。
2.2.4建后管护
由于工程涉及多个乡镇,县级必须设立专职的管理部门,加强政府监督,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负责农村供水系统的组织、管理、监督、监测、人员培训等工作。要采取城市自来水的管理模式,以保证农村饮水事业能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2.3工程建设情况及效益
该工程于2010年6月28日开工,于2010年10月30日竣工。工程总投资860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43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430万元。完成水源井2眼、加压站1座、主管路15km,及相关的配套设施。供水覆盖了胡家镇的6个行政村。目前,当地群众已经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受益农户6023户、人口18320人。此供水工程的建成,改变了当地群众供水不足的局面,增进了党与群众雨鱼水之情,社会效益显著。
3“胡家”模式内含
2011年5月4日在盘锦市召开的盘锦市“农村饮水安全汇报工作会议”上,胡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模式得到了领导和与会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称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胡家”模式。“胡家”模式的具体内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对我县农村饮用水的重新认识
消减上第三系地下水开采量,符合全市用水管理制度《盘锦市“十二五”期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定。该规定指出:盘山县要积极开发周边的第四系地下水,“十二五”期间上第三系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1050万m3以内。全县饮用水一直以上第三系地下水为主,由乡镇自己管理。上第三系地下水开采历时有近30a时间,因补给量不足,开采地下水以消耗储存量为特点。而第四系地下水,属浅层地下水,补给量充沛。但第四系地下水只存在于全县的周边部分地区,即石新、甜水、高升、沙岭四乡镇与外县的相邻地区。要想开采,必须由县里统一规划。
3.2符合集中供水政策,代表供水管理的发展方向
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确保供水水质和服务质量,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城市建设(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实施供水行业统一管理。广大农村地区的供水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命脉,它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着必需的条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甚至也构成了关系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它的不可代替性、不可选择性,牵动着千家万户每一户农村居民,所以集中供水是农村首要的基础设施。在农村建设、改造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先加以考虑。
3.3城乡并网,同网同价
胡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采用2处水源,一用一备,提高了供水保证率,解除了供水水源不足的后顾之忧。工程建成后,纳入城市供水体系由盘山县水利局统一管理。盘山县新建县城在太平镇,现状用水为太平镇上第三系地下水,管理单位为盘山县自来水公司。预计在“十二五”期间盘山县城水源也采用甜水镇水源。到那时,供水时间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管网相同,费用为同网同价,城乡并网。
4未来规划
“胡家”模式的推广,将促使群众转变用水观念,促进供水单位创新农村供水的发展模式,对于实现农村供水工程高效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等问题具有示范效应和战略意义。规划分区:根据全县第四系水资源条件,地理条件将全县分成四个规划区,即石新镇水源区、甜水镇水源区、高升镇水源区、沙岭镇水源区。石新镇水源区:石新镇、东郭镇、羊圈子镇,新县城,农村人口51128人、城市人口60000人。甜水镇水源区:甜水镇、胡家镇、太平镇、陆家镇,总人口80048人。高升镇水源区:高升镇、德晟镇、陈家乡,总人口68268人。沙岭镇水源区:沙岭镇、坝墙子镇、吴家乡、古城子镇,总人口25818人。未来的4个第四系水源规划区的建设,可以完全解决全县农村及城市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由于上述工程的特点,致使施工单位各个现场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建设、监理单位人员更不可能在各个施工点随时进行监督检查,这一方面使现场工作人员在某些施工程序上摸不着头脑,不会做;另一方面也给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偷工减料的机会,造成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具体表现有:a.管材埋置深度严重不足,钢管支撑不稳固。由于该地区昼夜温差大(夏季日温差可达25℃左右),埋置浅了容易使接头产生温度变形而拉裂,设计埋深均为0.8~1.0m,而实际只有0.3m左右。跨沟、跨箐、跨陡坎等处架空的钢管两端固定支撑不坚固。b.取水坝、过滤池开挖不到位,或基础清理不干净。山区供水水源多取自箐沟溪水,由于不可能做地勘工作,设计只能给出地面以上的坝体尺寸,而基础部分要看现场开挖地质情况,多以开挖到完整的基岩为标准,加深部分用毛石混凝土等浇筑,基础开挖不到位,导致坝体稳定性出现问题。c.水池、过滤池、沉淀池钢筋数量、间距不足,或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存在偷工减料现象。d.水池混凝土厚度、强度不足,养护不到位。施工要求是:?在底部铺垫一层碎石,再浇筑混凝土,多数施工单位都没铺填碎石层;?由于现场所用砂、碎石与配合比试验时的不一致,或者直接用现场采挖的不符合标准的砂、碎石浇筑混凝土,再加上采用人工拌和、人工振捣方式,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施工完成后对混凝养护不足,或者基本不养护,致使混凝土出现开裂渗水;?对一些埋入式的混凝土,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更有甚者用毛石混凝土代替混凝土。e.砌石体石料不满足要求,施工不符合规范。底层不坐浆、未分层支砌,上下错缝、丁顺搭接都不规范;有的施工单位甚至直接用块石堆砌后灌入砂浆,然后抹面成形,致使砌体空隙大、砂浆不饱满,无法达到防渗要求。f.外观质量差。建筑物线形、垂直度、平整度及混凝土表面麻面都达不到要求。
3改进措施及质量管理模式的提出
针对以上情况及问题,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以下的建设管理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用在农村人蓄饮水安全项目上,其他的如:重点县建设、节水改造、大范围农田灌溉等“大、广、散”的项目也可以参考此种管理模式进行。
3.1机构健全是保证
参照2007年的《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及2013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西双版那州内各县均由水务局牵头,组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局,明确了法人主体,确实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管理局配专职技术人员2~3人,明确质量责任人员,配备车辆;配齐财务人员,严格财经制度,做到专款、专户、专用。a.严格实施工程建设监理制。委托相对规范的监理单位参与工程招标投标及工程建设,确保监理人员数量(一般为4~5人)满足要求,并且人员具有一定的施工管理经验。b.严格实行招标投标制。?选择有实力、有信誉、比较稳定的施工单位,杜绝无资质的、挂靠的“皮包”公司进入市场;?对管材、管件的供应单独招标,且规定投标必须带样品实体及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供货时必须是样品生产商的同类产品。c.规范合同管理。针对工程特点,细化施工合同,严格合同管理,参建各方严格履行合同义务,及时支付进度款。d.实施政府监督。开工前到质量监督部门办理监督手续,监督人员、设计人员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开工前培训、技术交底,明确设计意图,明确各部位、各个工序的质量要求,明确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工序,有针对性地进行事先质量控制。e.施工单位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是明确质量责任人,做好现场每个施工班组的技术交底工作,统一质量标准。
3.2宣传到位是基础
a.每个项目村均召开“一事一议”的民主村民大会,保证家家户户都有代表参加,全面介绍项目情况、一般性的质量标准,做到人人参与监督管理。b.每个项目村均竖立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项目批复文件名称、文号,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
3.3资源整合是关键
工程的特点决定了监理工作量大,由于监理费用较低,不可能配备过多的人员,现场不可能单靠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因此,需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乡镇水管站等现场技术人员以及项目村的村小组长、会计、村民代表统一进行整合,一体化进行现场监督检查。a.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人员搭配,分两批人马分片工作,每到一个乡镇则叫上当地水管站人员一起巡查,发现问题现场及时处理。b.充分依靠项目村村民代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工前向其交代清楚各道工序的质量要求、所用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注意事项等,实施中由村民代表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或不清楚的,及时电话联系给予指导。c.对需进行熔接、粘接安装的管材,在安装前由监理单位召集所有施工班组长参加,管材供应单位现场具体示范熔接、粘接安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保证安装质量。
3.4质量检测是依据
a.所有进场钢筋、水泥、管材、管件等产品,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厂家的品质检验报告。b.施工单位对所有使用的产品、原材料、中间产品必须按评定要求进行取样检测,并由监理人员现场见证取样。c.在上述基础上,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所用产品、原材料、中间产品进行抽样检验,以佐证施工单位的检测试验成果。d.对管材、管件的检测,由于费用较高,统一由建设、监理、检测及管材供应单位共同取样,由建设单位送专业的试验室检验。e.对每个施工单位抽取一定数量的管路,主要选择水头差较大的村寨进行简易压水试验,确保其运行正常。
3.5加强外观质量控制
开工前由质量监督单位下发各种建筑物的外观质量控制标准、偏差控制范围等;完工后由参建各方进行外观质量检测评定,对不合格的,必须进行处理。
3.6工程计量、验收
以每个项目村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每完工一处,建设、监理、设计、施工、检测及村小组长、会计、村民代表联合进行检查,并告知所有村民。在验收资料整编完成后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卡,参建各方签字,待整个工程经过政府验收合格后移交受益村管理。
4工程运行管理
帮助受益村寨建立运行管理模式,由“一事一议”的民主村民大会确定水价核算、建后运行管理、水源林保护等具体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2管材选择及优点分析
2.1管材确定
我国输水管材的选择,一直以耐腐蚀、不易结垢与渗漏的塑料管材为主,很好地避免了自来水管道出现二次污染的可能。目前常见的管材有聚丙烯管(PP)、聚乙烯管(PE)、U-PVC管等。本次工程为单管饮水,输水距离较长,在管材的选择上着重考虑管道承压能力、抗腐蚀性、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对多种管材的对比选择,最后确定U-PVC管作为此次工程中管道用材。
2.2U-PVC管优点分析
近年来,U-PVC管材在饮水工程特别是农村饮水工程中获得广泛利用,不仅是因为其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便于维护等诸多实用性,更是因为其有着良好的工程特性。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质量轻,便于装卸。
相较于一般的输水管材,U-PVC管的质量更轻,仅是铁管的五分之一,这使得管材的搬运、装卸极为便利,为施工提供便利的同时,还有助于节约施工成本。
(2)流体阻力小。
U-PVC管的内壁极为光滑,根据测算,其粗糙系数仅为0.009,这使得水流在输送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极小,有效避免了沿途的能量损失,有助于水流传输距离的增长。
(3)机械强度高。
U-PVC管有着优越的机械性能,无论是对水压、外压还是外部冲击,都有着很好的抗击强度,适合常温时任何强度条件下的施工作业。
3管线测量
3.1定位放样
进行作业前,施工人员应先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建设方所提供的永久性标高点,进行两次以上的闭合核实工作,确保无误后,依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及各个管线间的相互关系,对管线的开挖顺序加以确定。接着依据已有建筑坐标及预设的开挖控制点,对管道轴线及管槽开挖边界线加以确定。基槽开挖后,则在其底部放样出管线轴线,并开展复核工作,再次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项施工。
3.2标高测量与验收
基槽的开挖中,必须对基坑底部的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工作人员进行测量时,必须在基槽底部放线至标高的控制点,从而尽可能避免超挖与欠挖现象的出现。此外,测量的结果必须经过反复的审核,确认无误后方能使用,各施工测量量所允许的误差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工程中的各项测量工作必须编制相应的测量方案并获得批准后,才可进行。在测量中,测量人员必须认真记录所测量的数据,并依据相关的文件控制管理工作规定,将这些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档。
4管道施工要点分析
4.1沟槽挖设与支护排水
依据设计,管道埋深为1.1m,管沟的开挖深度为0.9m,沟底保持水平,整个沟槽使用放坡开挖、明排水的施工技术,通过挖掘机进行挖设,后通过人工对沟坡进行修整。在开挖中,实际挖掘深度应略高于设计深度,以避免出现超挖,沟底上部15cm以内须通过人工进行修整,底部存在的大块杂物必须及时清理,并始终保持沟底的干燥。此外,施工时,施工设备距离沟槽应保持0.8m以上距离。在易于积水的低洼地带,应在沟底设置排水沟,沟槽中聚集的水由此引入集水井后,通过水泵抽出。最后,施工时应配备专业测量人员进行跟踪式监管,避免超挖、少挖情况的发生,并确保放边坡时人机的有效配合,从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2管道铺设、连接和安装
进行管道铺设时的顺序一般为:管材放入沟槽→管材连接→部分回填→水压试验→全部回填。当地形简单,管线平直时,直接进行连接和安装;当地形较为复杂,需利用管道的弹性进行弯曲铺设时,则必须确保弯曲半径不低于管道外径的三百倍,长度不低于6m,公称外径不得高于160mm;当需要利用管道弹性进行折线铺设时,则需依据管材制造商所提供数据,对不渗漏前提下管道可偏折角进行计算。这两种铺设方式可进行交替作业,但需注意的是,外界施工温度必须在5℃以上,否则不得施工。对于部分特殊地段,例如桥梁、涵洞等,管道通过时,不可继续采用U-PVC管道,而需改换成钢管,两者的衔接可通过采用法进行连接。此外,从回填开始到填土完毕或管道及设备的链接时,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不应超过5℃,否则需采用一定的保温手段。整个管道必须均匀的承接在稳固的土料上,当需要安设承插式管道时,则要清楚插入处的基底土料,方便插接作业的同时,确保管体可充分贴紧基底。对于连接处部件的选择,应确保内壁光滑,不会对过水造成干扰,且可以承受输水时的最大工作压力。管道连接处构件的安装必须依照生产商提供的说明进行,安设完成后进行通水试验,确定无渗漏后,才可进行土料的回填。
4.3水压试验
遵照设计规范,管道铺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水压试压。开始时间为管道镇、支墩结构稳定后。试验时,先将管道注满水浸泡一天,随后进行封闭加压,待压力达到规定值后,对管道外壁渗水量进行详实的观测与记录,整个过程不得低于10分钟,且此过程中,还应不断向管道内注水,以维持稳定的测试压力。水压试压数据对照参照表。
4.4管槽回填
该过程须待水压试压达标且混凝土结构稳定后进行。回填时应两侧基槽同时进行,若一面一侧压力过高,会破坏管道的稳定性;回填土料应经过筛选,其中不得含有杂草等有机物质以及直径大于2.5cm的石块与土块;回填时应分层铺放,并将回填土进行压实,使其可为管道提供侧向压力,以免管道发生位移与变形。此外,需注意的是,当地形发生变化导致覆土层厚度不足时,则需通过拉土回填的方法使其满足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