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新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8: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测量新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测量新技术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自成立环境保护法律以来,颁布的法规政策很多,但是却没有一项法律法规政策是专门针对环境监测的,目前正在执行的环境监测法律就是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方法》,但是这部法律的具体内容太笼统,在运用中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律内容没有具体的管理事项,这部法律还是在6 年前正式颁布实施的,但是对于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这部法律已经满足不了环境监测的发展步伐。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也会实时地将环境监测的相关信息和环境监测中的政务管理等工作对人们公开告知,并积极地接受人们所提出的需求和问题。这样可以使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改善工作逐渐地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监测形象。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在最近几年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非常高,同时国内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但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设备制造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企业中的整体管理水平也不高,与国外的一些设备质量差距较大。然而,现在仪器采购采用统一招标方式,由于受政策和资金等种种条件限制,基层监测站由统一招标到的仪器有相当部分并不合适或不是真正所需求的。

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分析是监测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产品,也是环境问题分析的重要前提。监测数据的获取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与此同时,还要把监测监督与考核的机制建立起来,把质量管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把质量巡查的工作开展起来。所以,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度重视起来,每一级的环保部门也要关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把全过程质量保证重视起来,从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并且还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把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三、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要素分析

首先,关于采样的质量,对采样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种,包括采样点的布设,采样的厚度与深度以及样品的存储方法,还有时间与气象条件等。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由于周边的环境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而给布点带来影响,如果没有规范的点位布设,就进行样品的采集,那么,监测出来的数据是不会把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的。其次,仪器设备在性能方面的影响,在对样品进行分析的时候,给分析的结果带来误差的就是仪器设备,一方面是由于仪器的计量性能,包括灵敏度以及分辨力等,另一方面是在进行分析时用的仪器是不是进行了相应的校准与认证,分析人员是否对仪器进行了调试,这都是对分析结果的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最后,分析方法的影响,样品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好的方法就是选取国家标准的方法。不管是哪一个监测方法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允许的限量、适用的范围以及干扰物等。但是,因为人员的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水平等原因有一定的制约,所以,就会出现选取方法不恰当的情况。还有一些分析的方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一般会表现在水质采样的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不强大。所以,如果没有合适的分析方法,对于监测的结果质量就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在环境监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有质量管理工作,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周密性。所以,通过省级以上部门计量认证的质量体系文件,并进行相应监测活动的监测站,才能使环境监测的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在工作中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首先,要提高质量管理意识,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日程,对环境监测的每个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实验室的环境和条件,对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要定期或经常性地运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修补漏洞、纠正偏差。其次,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监测设计、规划、布点、采样、数据处理、审核、综合分析、评价等各个监测环节,需要全体监测人员的团结协。从而形成质量管理的体系化、制度化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推进。再次,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建设,配备足够的质量管理人员资源配置,按照质量体系管理要求全方位、全程序、全过程、全要素的开

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实现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运行,持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这些都为做好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保障。

五、新时期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改良性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出现的新需求,有很多机遇与挑战也摆在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工作的面前。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做出正确的决策取决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综合分析报告,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依据,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环境监测工作如果只对监测的数据收集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综合分析环境的管理。所以,基层监测站的领导们要把思想的认识统一起来,对综合分析工作存在片面的看法纠正过来。一定要对监测站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与低有个正确的认识,要想做好环境管理决策部门与经济建设服务工作,就要有高质量的综合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与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有关系,监测站一定要在人员配置方面做到合理,选用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员,组建成具有较强能力的分析队伍。对于环境质量的信息还要善于收集与调整,并且还这要把数据库建立起来,为达到综合分析而积累更多的信息,对于各个企业报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也要做及时的了解,第一时间掌握污染源动态。另外,还要把基础科研的工作重视起来,建立起更加科学规范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体系,在分析工作方面的交流与培训都要不断的加强,对监测站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以及分析能力的提升,对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的变化趋势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还能为质量标准及相关制度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环境质量与污染现状的发展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给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在环境保护中其生命线就是环境监测质量,所以,只有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加强起来,才能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得到保证,才能顺利的运行,把环境监测水平全面的提升起来,使环境监测数据及信息更加准确、及时、真实与可靠,同时,为政府的决策与环境的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罗联社;基于网络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篇2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社会发展需要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做好工程测绘是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的保障。工程建设前期的测量与测绘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施工难度,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着工程测绘技术的进步,各个学科的科学技术得到提升,这也要求传统的工程测绘技术发生变化。同时,近些年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脚步的加快,各种高规格、严要求的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严,任务也越来越重。

二.工程测绘技术的现状。

1.新技术在工程测绘中起显著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电子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激光扫平仪、激光准直仪等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作业方法得以改变,测绘技术开始走向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先进技术设备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了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边网,边角网和测距导线网取代了三角网。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弥补了传统测绘作业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传统测绘中,难以攀登的山峰或无法到达的测量点,在测绘中很难直接进行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传统的测量和绘图中,是通过人工在野外进行手动测量,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绘制图表,绘图用时较长,工序繁杂且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电子经纬仪等仪器的出现和GEOMAP系统的问世,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将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也计算机数据处理工作和绘图设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多功能自动绘图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技术等其他科学被利用到测绘工程中,测绘技术和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测绘工程中产生新的综合性信息采集、处理、监控管理系统。

GPS定位是通过高空的24颗卫星,由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接收装置组成,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距离远等特点。在工程测绘中,GPS定位技术的应用使的测量范围大大延伸。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资料可精化大地水准面,在进行城市、矿山等控制网时不需要造标观测,在工程测绘中及灵活又方便,同时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是利用计算机存贮、处理地理信息的工具和技术。将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的参数按空间分布地理坐标,输入规定的格式和分类编码,进行处理、存贮、输出,即可满足应用需要。通过对诸多要素的分析和对数据的处理,可方便的将数据转换成为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

RS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等平台上,利用可见光、微波、红外等探测仪器,采取摄像、扫描、信息感应,通过信息传输和数据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通过遥感技术为城市和郊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植被、水、土壤、岩石等提供了获取空间信息的可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对测绘产品形式和地图更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保障工程测绘技术得以实施。在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技术是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使工程测绘技术朝向数字化和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发展。电子经纬仪、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地图自动设计和电子制版系统等都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典型应用,通过计算机替代传统的人工分析和计算,既能保证数据结果的准确度,又能节省测绘时间,提高测绘效率。

有多平台和多仪器支持的工程测绘系统是传统测量结合计算机技术后的改变,是通过运用工程测绘技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建筑区域的地质、建筑物以及施工采用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进行勘测设计和管理而构成的系统。工程测绘技术可对工程具体施工中的项目设计和测绘信息进行综合,为施工工程提供及时可用的信息。

2.现阶段工程测绘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长期以来,国家对于测绘技术的投入不是很充足,对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购置都较少。测绘的体制一直未有改善,加上基础信息资源不足,信心化标准进程缓慢,数据库建设重复,数据共享的机制也不健全。在工程测绘技术中,技术储备不足,在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中,重视力度不够。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上的投入不够,目前国内采用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都是来自国外开发的,国产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同国外软件差距太大。

三.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目前,工程测绘技术是朝向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专业的深入研究和拓展,未来的工程测绘技术将呈现高水平,大规模,拥有具有高度精密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测绘成果更准确、更精密的发展趋势。在测绘数据采集中,实现自动化和实时化,数据结果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对测量数据的管理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数据传输实现网络化、安全化;测绘硬件实现人性化、智能化、经度化。

2011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兼容其他国家的卫星定位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试运行。依靠国外硬件设备的时代即将结束,国内的定位技术和测绘技术将真正实现国产化。有了这一个硬件支持,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对工程测绘使用成本也起到降低的作用。同时,由于国产卫星的加入,在测绘终端上,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将提高。届时将涌现一批适合我国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环境的更加人性化的设备,这对提升工程测绘效率和保证测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工程测绘技术成熟后,将被逐渐导入其他领域,如人体科学测量、显微测量、显微图像处理等方面。测绘技术中数据处理的数学、物理模型建立、分析和辨别会成为工程测量专业教育与应用的重要内容。

在保持科学严谨的情况下,传统的测量和绘制技术要从一维、二维、三维变成四维,不仅仅在空间上发生改变,同时对地域和测绘手段上都将发生变化。现代工业自动化流程的加入,三维工程测绘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伴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测绘也开始走向自动化、智能化,测绘设备技术含量高,测绘手段也得到了提升,测绘结果准确度也越来越高。新技术的加入,促进了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对测绘技术信息化程度要求也较高。数据的整合、信息的共享,都将促使测绘手段和测绘技术走向先进、准确、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希波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浅析[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

[2] 章正武,邵光敏. 浅谈工程测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2009,(07) 》

[3] 李木子. 浅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年08期

[4] 赖振发. 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篇3

 

随着找矿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大,在大比例尺构造控矿特征研究以及隐伏矿体定位预测方面,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攻关已成共识。针对南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深部矿和隐伏矿勘探,如何有效地利用当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行大比例尺构造控矿特征研究,并指导找矿预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与生产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针对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颇有发展前景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进行应用研究,尤其对于热液型等构造控矿明显的矿床,此技术方法在开展隐伏构造—矿化带的空间定位、控矿构造基本格局分析和找矿有利部位定位预测等方面,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CSAMT;花岗岩型铀矿;低阻体;构造控矿

1. 引言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制定了《铀矿地质科研“十五”计划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产、学、研”相结合,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性地开展铀矿地质科研工作,努力开展攻深找盲的系列物探技术方法研究。要求开展对不同地区和不同铀矿类型,因地制宜并有选择性的开展复杂地形条件下非常规地震勘探技术、非线性区域物(化)探成矿信息提取技术、铀成矿深部定位的高精度磁法探测技术和电磁勘探技术、大深度的井中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航空放射性测量定量解释方法技术以及车载伽玛全能谱测量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找矿勘探深度的不断增大,地-物-化-遥联合攻关,已经成为地质研究的基本技术途径。在中小比例尺构造控矿规律研究方面,航磁、重力资料及遥感技术方法已在区域性控矿构造格局研究方面得以广泛的应用。然而,针对具体的矿区和矿床而言,尤其是针对南方山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大比例尺控矿构造格局研究的难度很大,一般地球物理和遥感资料分辨率偏低。因此,在南方山区探索控矿构造格局研究的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是以有限长接地导线为场源,在距偶极中心一定距离r处同时观测电、磁场参数的一种电磁测深方法。

2.工区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

工区位于贵东岩体的东部,在区域构造上处于华夏古陆西缘、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结合部,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是地壳浅部地质构造急剧变化的地带。区内燕山晚期细粒花岗质小岩体及中基性岩脉(墙)极为发育,并有火山岩、次火山岩出露,岩性较复杂,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铀矿成矿集中区。

区内铀成矿活动有早晚两期,都发生于晚期岩浆演化过程之中。早期铀矿化主要赋存于NWW向断裂带与NE(含NNE、NEE)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和次火山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及其产状变异且向内凹陷的部位;晚期铀矿化则与NNE 向断裂带关系密切。论文参考网。通常富铀矿的形成多为早晚两期铀矿化活动叠加的结果。

工区岩矿石物性参数经测定统计,见表2-1。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

表2-1 工区物性参数特征表

 

岩石名称 取样位置 密度g/cm3 电阻率Ω.m 细粒白云母花岗岩 帽峰岩体  

 

2.56 59960 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 贵东岩体  

 

篇4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民用建筑多种多样,且在城市建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民用建筑主要包括学校、医院、以及民用住宅楼,这些建筑作用重大,对建筑质量的要求高,其外观要求也相对比较高。在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中,测量活动要求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把需要建造的民用建筑的平面位置以及高程位置运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进行测设,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说测设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工程之中,也是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重要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的民用建筑的类型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低层建筑也有高层建筑,这些不同类型的建筑所要求的测量精度以及测设的方法是不同的,我们在测设的过程中不能够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所设计的建筑物的自身特点以及周边环境的特点,选择一种最合适最科学的测设方法。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越来越多的民用建筑物不仅仅从质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外观造型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民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我们所测量的数据是否科学合理,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是否准确无误,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我国民用建筑的外观以及质量的好坏。

2、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重要性

测量是施工得以正常进行的前提,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建筑施工测量关系到了整个施工过程,因此测量工作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显而易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能够保证定位的精度。建筑物的定位精度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整体的施工效果和工程质量。只有经过准确的测量定位,才能保证建筑物的施工精度,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2)为施工提供准确的资料。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很多资料,如:图纸资料、施工的范围、定位资料、放线资料、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这些资料都要准确无误,否则会导致质量问题,延误工期。而这些准确的资料只有通过测量才能得到,资料的准确无误是工程质量的一大重要保证,有着重要作用。

(3)竣工验收的测量。在工程竣工之后,还应该进行竣工测量,竣工材料报告者应该要以实际工程测量作为依据,保证拟定的内容要符合工程的标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高质量高效率进行。

3、我国民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概述

3.1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内容

在我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测量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民用建筑施工前要建立符合精度要求的施工控制网。

(2)在民用建筑施工时要不断地对建筑物进行定位的测量与记录。

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合理确定测量机械设备的的安装位置。

(4)当民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要注重竣工后的一系列测量工作。

(5)在民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要注意对附近的一些比较高的建筑物进行实时观测,以确保施工安全。

3.2对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几点要求

对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就是要求我们要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来对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进行正确的标定,从而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我们知道建筑施工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相互无关的几个部分,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之中我们必须做好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的工程之中不断的进行各工序的测量工作。对于建筑施工而言测量工作是前提与保障,测量工作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和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各工序、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测量工作。首先应根据各工序、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设计要求可以制定多个不同的测量方案,再根据各工序、各分部分项工程特点,选择确定最合适的测量方案,确保测量精度。

4、我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特点

4.1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较大

我国民用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民用建筑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和外观造型差异较大,特别是一些民用高层建筑, 施工测量时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精度要求,因此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技术难度较大。另外一方面,有一些民用建筑的外观比较奇特,施工环境和周围环境因素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受施工环境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高空测量的控制网不太稳定,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困难和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测量的精度,再加之高层建筑楼层比较高对于一些测量设备的安装工作也带来了不方便,也增加了测量难度。因此,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技术难度较大。

4.2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对测量精度的要求较高

建筑的施工测量精度和建筑物的高度是有关系的,建筑高度越高其测量时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测量的精度越难以保证。所以在对高层民用建筑进行施工测量时会很容易出现误差,我们需要做的是要努力克服不利的影响因素,把误差不断的缩小,并且控制在允许的精度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一般而言在民用建筑施工时都会采用流水施工,这样是为了提高施工的速度,加快施工的进度。采取这种流动的施工方法对测量技术的要求更高,当然对精度的要求也会更高。

5、测量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举例

5.1民用建筑物的定位工作

在建造民用建筑时,就是在规定的建筑区域内新增加一些建筑物,一般来说民用建筑的设计图纸都会很明确的标明新建筑物的具置、相对位置,以及和原有建筑物的关系。下面以下图所示进行分析说明。

如a图所示,我们可以采用延长线法来进行定位工作,图中A'B'是AB的平行线,我们可以在B'的位置安置经纬仪并且标出A'B'的延长线E'F',之后我们分别在E'和F'安置经纬仪,分别在E'和F'测设直角,就可以定出EG以及FH的位置。如b图所示,我们可以利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定位工作,定出图中A'B'的延长线,测量出S的值,测量出E'E的距离以及EF的距离,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出E和F的位置了。最后我们可以测设出G和H的位置。如c图所示,我们要建造的民用建筑物是平行于道路中心线的。通常测设该民用建筑的方法是先定出道路中心线的位置,然后用用经纬仪来测设道路中心线垂线,这样我们就可以定出建筑物的位置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要将所测设建筑物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和设计的长度进行比较,要控制其差值不能超过两千分之一,如果一旦超过则需要测量员复查,以保证测设精度。

5.2民用建筑物的放线工作

我们一般是根据已经定位的基础线来确定民用建筑物的放线位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各个建筑物的轴线交点进行比较详细的测量。之后我们可以利用交点桩的位置,画出基槽的边界位置。我们知道,在具体施工时,角桩以及中心桩都是要被挖去的,所以我们在挖槽工作开始之前,要把各个位置的轴线合理的延长,作为以后施工的依据。

5.3对民用建筑基础施工的测量工作

5.3.1民用建筑施工基槽开挖的测量工作

我们在基槽的开挖之前,必须注意基槽的标高以及相关的尺寸是否正确,并且要考虑合理放坡坡度和放坡距离,以防止发生坍塌事故,保证安全施工。首先设计好基槽的挖土宽度,然后根据设置的基础轴线放出我们要开挖的边线。其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基槽开挖完毕,验槽合格并浇筑好基础垫层之后,我们可以利用控制桩或者中心钉的位置,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垫层上。

5.3.2注重基础墙标高的测量与控制工作

在砌筑基础墙时,可以在民用建筑物的各个转角处,用水准仪标出其标高,然后计算出所砌砖的具体高度。并且在基础墙的施工工程中不断对标高进行复核,保证基础墙标高位置的正确,从而做好基础墙标高的测量与控制工作。

6、当代测量新技术在我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在测量技术方面一些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断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方式。其主要的新技术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新型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等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2)当代先进的数字化自动测绘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3) GPS 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4)摄影测量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5) GIS 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6)当代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应用

7、提升民用建筑工程测量质量的办法

上述分析可知:地处城市繁华段的民用建筑,往往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和外观造型复杂,对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更高,施工更繁琐严谨,加之工程测量关系到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所以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借助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技术方法,来提升工程测量的质量。

7.1提高计算机的利用。通常大型建筑由于结构复杂, 所以图纸绘制的难度大,施工测量的计算量大。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平面不规则建筑的施工放样与数据计算,使用传统的绘图技术和计算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因此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借助计算机绘图软件快速绘图或利用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合理计算,受到广大业内人士的青睐,因为此法不但计算精确高效,绘图准确整洁,而且还能快速完成,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极大地提高了测量工作效率。

7.2利用测量新技术。对于精度要求高、结构复杂且施工条件复杂的建筑群,因受现场通视等条件影响,在布设控制点和控制点的使用受限制时,采用GPS 技术进行控制点的随机布设,施工时既可避免由于不通视所带来的困扰,又可免除控制点间联测等工作;而且GPS 技术每定一点时间不超过40min,点位精度可达到±3mm,一步定点既可确保点位精度,又可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测量新技术还有很多,比如数字化成图技术可以解决复杂建筑人工绘图的繁琐重复; GIS 技术完全实现了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流程等等,不同的技术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个人觉得抓住优势占为己有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8、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大力加强城市及农村的基础建设。随着基础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这就直接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更多的建设工程不断的向高空以及地下发展,这也是我国建筑工程日后发展的趋势。各种民用建筑业向着高层的趋势发展,这不仅仅是建筑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符合现代社会的潮流,建筑的外观造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建筑测量的工作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之中的,也是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重要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的民用建筑的类型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不同类型的建筑所要求的测量精度以及测设的方法是不同的,我们在测设的过程中不能够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所建筑物的自身特点以及周边环境的特点,选择一种最合适最科学的测设方法。不断的加强测量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使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赵伟 张小牛 孟浩文 网络化--测量技术与仪器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论文] 《电测与仪表》 PKU -2000年7期

[2]许树楷 谢小荣 辛耀中Xu ShukaiXie XiaorongXin Yaozhong基于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期刊论文] 《电网技术》 ISTIC PKU -2005年2期

[3]王波 陆进军 基于同步相量测量技术的励磁系统调节性能分析方法及其系统实现 [期刊论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ISTIC EI PKU -2012年3期

[4]裘祖荣 石照耀 李岩QIU ZurongSHI ZhaoyaoLI Yan机械制造领域测量技术的发展研究 [期刊论文] 《机械工程学报》 ISTIC EI PKU -2010年14期

[5]马洪强 高贺毕 志献 高超声速飞行器相关的摩擦阻力直接测量技术[期刊论文] 《实验流体力学》 ISTIC EI PKU -2011年4期

[6]高瑀含 安志勇 王劲松 于秋水Gao YuhanAn ZhiyongWang JinsongYu Qiushui三维面型精密测量技术 [期刊论文] 《红外与激光工程》 ISTIC EI PKU -2011年11期

[7]郭文川 朱新华Guo WenchuanZhu Xinhua 国外农产品及食品介电特性测量技术及应用 [期刊论文] 《农业工程学报》 ISTIC EI PKU -2009年2期

篇5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8月12日,我有幸在临沂沂景假日酒店参加了临沂市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办公室组织的学术会议。这次的学习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下面,我汇报的是《科研设计与 SCI/SSCI 论文写作》

《科研设计与 SCI/SSCI 论文写作》是由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副研究员崔乃雪讲述,分别从研究设计、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讲述。

研究设计的主要类型:以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干预为主进行分类

研究设计类型分为:调查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干预性研究

1、观察性研究:

特点

(1)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和处理措施

(2)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3)调查性研究简单易行,可以为干预性研究提供研究的基础和线索

▪ 分类

(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 应用

• 描述特点时间疾病或健康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分布

• 发现病因限速

• 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方

• 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 用于疾病监测

• 其他,如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等

(2)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以确诊的患有某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

不患该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

疾病发生之前对某可疑因素的暴露情况。属于从“果”到

“因”的研究。一般不能确证因果关系(回顾性观察,无法

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

▪ 队列研究:是将某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其不同暴

露水平分组,然后追踪观察其各自的结局,通过比较各组之

间结局的差异,进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

及关联大小的研究方法。属于由“因”到“果”的研究。

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

确定研究对象

▪ 设对照组(如何分组?如何设对照组?)

▪ 确定观察指标和工具

▪ 统计方法

▪ 研究流程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工作中的研究对象称为样本,它是总体的代表,需从样本的研究结果推论总体。

▪ 常用的抽样方法

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

①单纯随机抽样         ①方便抽样

②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②配额抽样

③分层抽样             ③目的抽样

④整群抽样            ④网络抽样

2.样本含量估计

在抽样研究中,正确地决定样本大小至关重

▪样本含量太少,缺乏统计效能,所得的指标不够稳定(可信区间

宽),结论也缺乏充分的根据

▪ 样本含量太大,会增加实际工作的难度,不易做到对研究条件的严格控制,还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 根据设计类型,选择合适公式计算恰当样本量

3.设对照组和随机分组

设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提高结果的精确性。不是每个

研究课题都要设对照组,但大多数研究需要设对照组。

▪ 进行随机分组

• 随机数字法

4. 确定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观察项目、变量)是在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变量)

▪ 变量可分为:

• 自变量:指能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能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自变量是研究问题的“因”

• 因变量:指科研目的,它能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研究中,因变量正是我们想要观察的结果或反应。因变量是研究问题的“果”

• 外变量(混杂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

• 中介变量,调节变量

5.确定测量农工局和统计方法

▪ 测量工具

• 生物学测量工具:实验、检查

• 心理学测量工具:问卷、心理范式

• 社会人口学测量工具:问卷

▪ 测量工具的性能测定:信效度检验

▪ 统计方法

• 统计描述

• 统计推断

论文写作

论文的分类

• 研究论文(论著、original research、articles…)

• 文献综述:integrated review,critical appraisal、系统综述、

meta 分析

• 案例报告

• 新技术、新方法类论文

▪ 学术论文原则

• 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可读性

研究论文的一般结构

题目:概括、准确、新颖、精炼

▪ 作者和单位

▪ 摘要和关键词

▪ 正文

▪ 中文期刊:前言、研究对象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 英文期刊:Introduction(background),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s, Conclusions

▪ 参考文献

▪ 其他:Funding sources, acknowledgement, conflict of interest,

authors’ contribution

论文的写作体会

标题:具体、传达出研究目的/问题、突出研究特色

▪ 前言:注意切题、逻辑,准确描述研究问题、产生研究问题的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研究方法:清晰、详略得当

▪ 研究结果:准确解释,语言标准化,与图表一致

▪ 讨论:总结研究发现,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解释原因

▪ 局限性:实事求是

▪ 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启示:契合杂志的scope

▪ 书写语言:目标读者

篇6

 

1前言

青岛卷烟厂制丝车间共有两条WYP―180(LB18)C型烟草薄片生产线,一级辊压机、二级辊压机是薄片线主机设备之一,它们将混合后的液料与粉料由一级辊压机压制成厚度为2mm的预制薄片,再由二级辊压机压制成厚度为0.12±0.02mm的成品烟草薄片,再进入圆刀式切丝机切制成薄片丝。

薄片的厚度若超过0.14mm会造成薄片水分超差,薄片经过切丝刀时出现并条、锯齿状丝团的现象,使薄片丝纯度降低(薄片丝纯度要求≥99%)。薄片线每班的压辊操作工都要对所生产的薄片用厚薄规测厚度,测量方法为取一段薄片测量其左段、中段、右段的厚度,以此来调整二级辊压机两压辊挤压区域的间隙使薄片厚度达到0.12±0.02的工艺要求。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每3个月左右薄片会出现超差现象,具体表现为:

⑴、取一段经二级辊压机压辊旋转一周辊压后的薄片进行测量,最小厚度为0.1mm最大厚度为0.16mm。

⑵、取一段薄片,测量薄片两端厚度为0.08mm,薄片中间厚度为0.14mm且中间的薄片易出现断裂破损现象,在调整压辊间隙后薄片中间厚度保持在0.1mm而两端的厚度达到0.16mm,薄片两端厚度超差。这样因薄片厚度不均匀导致经圆刀切丝刀后切出的薄片丝出现泥团、锯齿状丝团现象,使薄片丝纯度超标(工艺指标为99%)。实测纯度只能达到93%~96%,影响了产品质量。

2辊压机压辊圆度超差及出现挖心现象原因分析

经观察薄片厚度超差主要是压辊圆度超差及出现挖心现象导致,而压辊圆度超差及出现挖心现象是因压辊挤压区压力较大及液料腐蚀的作用所致。而压辊失圆及挖心的检测通过测量辊压后薄片实际厚度来测得,具体如下:

⑴、压辊整体圆度超差检测:经测量二级辊压机压辊旋转一周辊压后的薄片,最小厚度为0.1mm最大厚度为0.16mm,因此可判断为压辊失圆造成薄片厚度超差。

⑵、压辊中间位置出现挖心现象:表现为取一段薄片,测量薄片两端厚度为0.14mm,薄片中间厚度为0.08mm且中间的薄片易出现断裂破损现象,在调整压辊间隙后薄片中间厚度保持在0.1mm而两端的厚度达到0.16mm,薄片两端厚度超差。

3针对薄片超标的解决办法

当发现薄片厚度超标时才对压辊进行更换,而压辊更换需8小时左右才能完成,但这种事后维修的方式显然不能满座我们的要求。或提前更换压辊,即在压辊使用70天左右就对压辊进行更换,这样虽然薄片厚度得到保证但备件费用及维修费用大大增加。论文参考。怎样既保证薄片厚度又减少更换压辊频次降低维修费用成为我们研究解决的重点。

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与相关科研单位共同研究公关。

一、首先我们检测现用辊压机压辊表面材料为合金铸铁铸造而成,压辊表面淬硬硬度HRC55。

二、经过与相关科研单位共同研究,我们决定采用HVO/AF多功能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以微粉级WC-12Co热喷涂粉末为原料,将压辊表面喷涂高硬度、高耐磨性和抗腐蚀的WC-12Co金属陶瓷涂层新工艺,来提高压辊的抗磨性及抗腐蚀性达到增加压辊使用周期减少备件消耗。

1、HVO/AF多功能超音速火焰喷涂的工作原理

采用“HVO/AF多功能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煤油为燃料,氧气为助燃剂,控制系统将煤油和助燃剂以一定的流量输送到喷枪,经高性能射流雾化混合成可燃混合气后喷入燃烧室,混合气经火花塞点火燃烧后形成高温高压的燃气,通过拉伐尔喷嘴将其加速到超音速。送粉系统将喷涂粉末从拉伐尔喷嘴的低压区送入超音速射流,经高温高速射流软化及加速后从喷枪喷出,并高速喷向待喷涂工件表面沉积形成涂层。论文参考。

2、涂层性能测试方法与过程

2.1喷涂试样

我们使用外形尺寸30×20×3的合金铸铁2块,一块对其喷涂厚度为0.2mm的涂层,另一块不进行喷涂处理,两者进行显性对比。

2.2喷涂试样涂层的结合强度

涂层结合强度包括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以及涂层内粒子之间的内聚强度,它反映了涂层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如表一所示。涂层的结合强度平均值超过70Mpa且断裂面出现在胶层上,说明涂层的实际结合强度大于测量值。涂层与基体的结合界面,结合界面非常完整致密没有出现涂层与基体的剥离和微裂纹,而粒子沉积时高速飞行的粒子部分动能转化为热能,提高了粒子与基体的接触温度,促进涂层与基体的结合。

2.3喷涂试样与未喷涂试样耐磨粒磨损性能对比

涂层的耐磨粒磨损采用干砂橡胶轮磨损试验,从喷涂试样和未喷涂试样的磨粒磨损对比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喷涂试样的耐冲蚀磨损性能大大提高,是未喷涂试样的6.6倍。论文参考。

结合以上试验的数据,我们认为辊压机压辊采用HVO/AF多功能超音速火焰喷涂新工艺技术能彻底解决压辊使用周期短,降低备件消耗的目的,进而保障了薄片丝产品质量。

3辊压机压辊喷涂涂层

首先对辊压机压辊表面预处理,它包括表面清洁、表面预加工、表面粗化。而表面粗化的最好办法是喷砂处理,使待喷表面达到RZ70~100μmSa3.0级的状态。为达到满意的加工效果我们采用两步法加工,首先使用目数较低的高硬度砂轮进行粗加工,再用目数较高的高硬度砂轮精加工至工艺要求。

4辊压机压辊采用新工艺后的效益

薄片线的四套辊压机压辊于2008年12月起使用HVO/AF多功能超音速火焰喷涂新工艺技术,至目前只有一线二压压辊出现一处20×10的涂层磨损,而压辊整体圆度及挖心现象还未曾出现。也就是说我们喷涂一次压辊至少可使用18个月,压辊的使用寿命增加了6倍,这亦与我们前期试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耐磨粒磨损性能对比相吻合。这不仅仅提高了薄片丝的产品质量,备件费用也有了较大的降幅。单次更换辊压机压辊费用3.07万元,每年需更换4次的总费用为12.28万元。

在此次改造工作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概念、新思维,更深层次的领略到了科学实践观在实践中的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与成果,创新为我们带来了质的飞跃。在此我们对在此次辊压机压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研究过程中提供帮助、指导的相关科研单位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⑴王群,丁彰. 超音速火焰喷涂纳米结构涂层研究进展.表面技术,2007.36(2):42--46

⑵(巴西)C.RCLima,Sao Paulo/BR.HVOF喷涂耐磨涂层的特性描述和研究.热喷涂技术2005,31(6:54--59)

⑶王汉功,查柏林.超音速喷涂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

篇7

一、过程装备维护课程内涵

“维护”的英文名称“Maintenance”在字典中的定义有两种:在生产现场进行的日常检查、日常保养、日常修理和简单的排除故障工作;在规定范围内,使参与建立联接的部件完成建立和保持联接所需的全部操作。如安装调测,编制维护流程,例行维护测量,对故障进行定位并清除故障,等。过程装备维护是保障过程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与企业产品的质量、生产周期、安全生产及经济收益密切相关。过程装备分为两大类:一是主要作用部件为运动的化工机械,如过滤机,破碎机,离心分离机、旋转窑、搅拌机、旋转干燥机以及流体输送机械等;二是主要作用部件是静止的或者只有很少运动的化工设备,如容器(槽、罐、釜等)、普通窑、塔器、反应器、换热器、普通干燥器、蒸发器,反应炉、电解槽、结晶设备、传质设备、吸附设备、流态化设备、普通分离设备以及离子交换设备等。控制工程指对过程装备及其系统的状态和工况进行监测,控制。过程流体机械的维护须由化工工艺、化工机械、电气仪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过程装备维护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内容也要围绕上述内容展开。

二、课程教学与实习、毕业论文、职业发展的结合

篇8

在全体大会报告会上,共进行了4个特邀学术报告。英国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杨五强教授就“Industrial tomography for multiphase flow measurement”得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茂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相方教授分别做了“工业催化反应反应器中的气固两相流问题:研究现状和展望”“气液两相流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应用”精彩的大会邀请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工程科学三处刘涛处长代表基金委报告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评议、最新动态以及重点资助领域等情况,鼓励青年学者勇于创新,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专委会对2010年度青年学者优秀论文陈学俊奖获得者共8名青年学者(35岁以下)进行了表彰,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篇9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发展生存的根本就是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工程测量管理,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本文将从工程测量重要性分析、测绘新技术应用分析和工程测量新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分析等方面浅析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应用。

一、 测量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测量学是从人类经验中发展而来兼有时代性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在复杂的自然界中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测量中,无论工程项目的大小,系统的工程测量、公路测量和大面积测绘等,都少不了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阶段,测量技术主要提供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和地形资料,还要提供地址勘测、水文地质勘测和水文测量的数据;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把测量之后的设计变为实地建设的依据,即根据工程现场地形和工程性质,建立完整的施工网,逐一把图纸化为实物。总之,从施工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工程测量这项工作。通过测量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对不正常现象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二、 测量新技术具体运用的技术分析

1.TMS隧道测量系统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分析,TMS是隧道测量系统的简称,这个系统主要包括TMS Setout隧道放样和TMS Profile隧道断面测量全站仪机载软件包,两者有共同的数据处理平台TMS Office。其中,TMS Office主要用于管理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后的处理和定义工程数据。TMS隧道测量系统应用于引水隧道测量是最新的技术,引水隧道施工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及时的进行开挖轮廊线放样,测量开挖的断面,在竣工后,测量一定间距内竣工断面和检查浇筑回填的情况。早引水隧道测量中使用TMS隧道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机载程序驱动全站仪自动测量,并且全站仪还可以自动将满足条件的数据保存到其的CF卡上,这些测量的数据精度很高,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可以使用TMS Office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个软件操作很方便,性能也很稳定,极大方便断面报告的输出,而且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输出格式,例如PDF、EXCL、TEXT等格式。

2.测量报告中还包括详细的各种信息,像断面列、超欠挖面积列、断面桩号、断面点列、施测仪器、日期和人员等信息。这个软件还可以进行地质超挖面积的计算和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断面中心等计算。总之,TMS隧道测量技术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3.GPS测量技术在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车辆导航、变形监测、航空航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的独特性,GPS测量技术在水利水电测量中也有广阔的应用。由于GPS测量仪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测量不再受到地形地势等条件的影响,通过控制测量的观测方法和布局类型,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中的传算点和过度点的测量工作,使控制选点变的较为灵活。并且控制测量也可以不受到时间、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了。特别是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GPS测量技术的优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在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中,控制测量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布点,在此应用GPS高精度的特点,测量工作可以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和减小工作的时间和劳动的强度。

4.工程测绘数字化分析。现代测绘技术和测量仪器向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测绘方式。数字化测绘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PC机上直接反映出地形、地貌等我们所想得到的数据或者图像,特别是当一个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但是受到经费或者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这种测绘方法的优势就被充分体现出来。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而仅仅需要PC机、数字化仪器或者绘图仪和扫描仪再加上数字化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工作的目的,更可贵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数字化的成果。总而言之,数 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劳动强度小,方便、精度高和便于管理应用等优点,在工程测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 工程测量新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分析

经济的发展带动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工程测绘技术正向着内外一体化、智能化、测量过程的可控化、测量成果的数字化、测量信息的可视化、数据获取和处理的自动化、测量信息共享数据库的方向发展。它的目的主要是为提高工程测量的工作效率和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方便工程的施工。测绘技术的快速更新也要求我国有关部分和企业加强测量人员的培养,使有关人才及时了解新的测量技术,使工程测量顺利进行。

工程测量技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为我国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随着各种新的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发展,对测量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状况下,就要要求我国的工程测量人员必须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新的测量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在工程测量工作的开展中才能提供精确的数据,为工程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 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 is widely used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survey, generally representing RTK network technology of GPS,whose appearance i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GPS technology. Based on work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the 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survey, points out that the costs of 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 will be substantially lower, and puts forward the five specific applications of higher accurac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RTK, wanting to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and thinking to the relevant personel and further introducing and improving this new technology to promote continu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Key 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虚拟参考站简称是VRS,随着它的出现,GPS的发展就向高精度时代迈进了一大步。由于GPS中RTK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RTK技术已被引入了工程测量中,需要一种效率高且费用低还能够全面取代传统测量方法的手段来满足新技术的要求,这就是网络RTK技术。

一、虚拟参考站(VRS)技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目前应用于网络RTK数据处理的方法有多种,但最成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虚拟参考站法(VRS)了,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主要讲了VRS技术的原理构成和技术现状,并着重讲了它的优势和运用。

1、VRS系统主要构成部分

VRS主要由控制中心、固定参考站、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其中控制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控制中心,它主要负责整个通讯工作,也是整个数据处理的核心部分。固定参考站与控制中心之间通过通讯线相连接,这样控制中心就可以随时收到数据。接收机部分就是用户自己的那一部分,可以放在任何方便的位置。

2、VRS系统的工作原理

VRS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移动用户并不直接接收各固定参考站发来的任何改正的信息,而是通过数据通讯将所有的原始数据发送给控制中心。用户在工作之前,先通过短信息功能向整体控制中心发送一个大概的坐标位置,等到这个信息被传到控制中心后,控制中心会根据用户的计算机坐标自动选择一组最佳的基准站,这个基准站可以修正数据在传送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最后将高精度的差分信号发送到移动站那里。其效果等同于在移动站的左右设置一个虚拟的参考站,用来保证其精度要求。

二、虚拟参考站技术现状

虚拟参考站技术是要求在流动站的左右想办法建立一个虚拟的参考站,并根据周围相应的参考站上的实际测量值算出该虚拟站上的观测值。由于虚拟站和流动站的距离不远,一般来说只有数米到数十米。所以说移动用户只需要采用比较常规的RTK技术就能和虚拟参考站进行实时的各自的定位,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定位结果。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减少网络中数据的播发量,每一个独立的参考站发送相对于主参考站的全部改正信息及其坐标的信息。

网络RTK技术为工程测量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但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参考站的误差距离与流动站的误差距离都有影响因素,随意性较大,用户自身如需架设本地的参考器,会出现很多限制情况和局限性。而VRS技术的最大意义在于它能克服上面所说的局限,从根本上扩展RTK的工作距离。

三、虚拟参考站技术的具体优势和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运用

1、费用将大幅度降低

由于使用了VRS技术,用户就不用架设自己的基准站了,这就省去了一大笔费用。VRS技术的一些优点可以明显解决以上问题,比如说它具有全天候无需通视、定位高精度、实时定位,同时由于其较高的精度,用户不用去花费更高的代价去进行数据的精确处理了。与此同时,用户可以从省下来的费用中适量的拿出一些费用出来进行VRS技术的创新研究,争取能取得突破,从而能省下更多的费用。

2、相对于传统RTK来说精度更高

VRS技术能把误差控制在1-2厘米之内,这可以说是一个飞跃。以往的技术的精确度一般在几十厘米之内甚至更大,这么大的误差会给实际工程测量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所以VRS技术准确的精度不仅给实际测量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也给整体数据的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3、可靠性也随之提高

由于有多个参考站的数据联合检验,那么它得到的数据的可靠性就有了大大的保证。以往的技术在测量方面得到的数据是单一的,没有比较性,无法检测数据的可靠性。而VRS技术在这方面有了大大的提高,不仅使得数据有了可比性,而且能够知晓数据的问题所在,从而极大的减少误差。

4、更广的应用范围

现在的VRS技术的应用不止是在工程测量方面,也应用在其它很多方面,比如说城市的规划、交通的管理和气象环保、农业以及所有在室外进行的一些勘测工作,并且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与以往传统的技术应用单一化相比,这不得不说是科技的进步带来产业的革命,新技术的开发在新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今的很多技术由于应用方面单一而被淘汰,所以应用方面多种多样的VRS技术必定会在今后的某一段时间内时常活跃在工程测量具体工作中。

5、虚拟参考站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运用

这里主要讲一下虚拟参考站应用于地籍图测绘。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地籍测绘中运用的主要是全站仪,并且还比较普遍,因为他使测图变得简单易行,操作也比较简单,深受业内人士欢迎。但是“先控制,后碎步”的整体思路,尤其是控制测量从具体选点、测绘到最后的计算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且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总的来说,全站仪比较适合高校的教学实习过程,具体测绘工作还是要靠VRS技术。VRS技术的一些优点可以明显解决以上问题,比如说它具有全天候无需通视、定位高精度、实时定位,这就使得GPS在测绘的图根加密控制和碎部测量的应用方面成为了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明显发现VRS技术在地籍图测绘中的优越性。

四、总结

GPS测量技术的发展随着虚拟参考站技术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网络RTK技术应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多基站RTK算法,它集最流行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优秀的GPS定位技术于一身,突破了最新技术的瓶颈,完成了工程测量新技术的飞跃。VRS技术将使GPS的应用范围领域极大的伸展,业内研究人士认为,在未来的5到10年内,国家会高速发展GPS网络的建设,而这种GPS网络RTK技术(VRS),将毫无疑问的代表着GPS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星华;吕振业;Joel Van Cranenbroeck;王贵武;吴俐民;;徕卡最新主辅站技术在昆明市GPS参考站网中的应用[A];'2005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C];2005年

[2]洪立波;;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成就[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篇11

主管单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253-2336

国内刊号:11-2402/TD

邮发代号:2-83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百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篇12

国土资源局土地勘测工作承担着县域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勘测定界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维护等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工作,我们为提高勘测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土地勘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了土地勘测工作的质量,为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2.1 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2 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2.3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2.4 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5 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6 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2.7 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刘纪远主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帅.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4]薛天云.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应用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9(18).

[5]沈双龙.关于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7).

[6]李镇良.GPS RTK控制测量优势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7]吴少林.山区土地勘测定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8]王志勇,守华英.浅谈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

[9]韦春琳.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数据处理的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7(08).

[10]王锦萍.浅谈1:10000地形图3D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1]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12]罗名海.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13]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4]李琪.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15]肖建华,李江卫,严小平,王厚之.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三维基准维持与稳定性分析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

[16]王瑞莉,官善友.浅谈武汉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

[17]官善友,庞设典,龙治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18]郑先昌,陈鑫海,洪兴全.某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整体滑塌事故分析及抢险加固措施[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

[19]杨育文,袁建新.土钉墙力学性状及其边界元法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0]孙国庆,施木俊,雷永红,唐传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1]施展.勘测定界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

[22]孙志刚,马春秋.浅谈CORS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3]余剑.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4]楚军,黄三发,王海濛.浅谈青荣铁路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分类面积计算[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5]魏玉明,党星海,孔令杰,张秀霞.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6]孙玮玉,谢飞.丰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地籍要素编辑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7]金玉玲,耿丽艳,赵永兰.AUTOCAD二次开发在制作地籍影像图中的应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

[28]李新刚.浅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

[29]纪青,张志进,操瑞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建库的质量控制[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0]齐志飞,倪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开发技术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3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3]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4]迟进军.对现代房产测绘中相关内容及质量控制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13).

[35]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6]李潇,张晓玲.关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10(01).

[37]李广兰.信息化的地籍测绘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