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8: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学生消费观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学生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主体,也是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消费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消费的走向。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加上现在的青少年独生子女很普遍,这为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本文通过对徐州市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学校、家庭以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中学生体育消费,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徐州市第一中学、撷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高级中学、第五中学等13个市区中学,每个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男50人,女5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并翻阅了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中学生心理学等相关书籍。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徐州高校体育理论界和经济界的专家、教授进行访谈,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1.2.3 问卷调查法 对徐州市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结构、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1 300份,回收1 268份,回收率为97. 53%。其中有效问卷为1 238份,有效率为97. 63%。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运用SPASS11. 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现状
体育消费是指个人购买或使用体育物品与体育服务产品用以满足自己体育需求的活动,其水平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通过调查,发现徐州市城市中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的花费为平均每年276. 39元(经区间估计, 95%置信区间),体现了他们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具体消费情况见表1。由此可见,徐州市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高。据国内一项调查表明,自身并无收入的中学生群体已成为城市中仅次于白领高薪群体的体育消费群体。过去,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基本上是无消费的,现在这种状况已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足球、篮球、网球、健身器等体育器材已经进入家庭,穿戴宽松方便、美观大方的运动服装鞋帽,骑各色款式的运动自行车,在城市中学生群体中已成为时尚。
2.2 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总体现状
“体育消费结构是体育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消费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调查显示(见表2),在徐州市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中,实物性消费高于观赏性消费。其原因在于实物性消费的产品,如体育服装、鞋帽以及运动营养、体育器材等,其特质能够满足消费者运动和生活的双重需求。而这一点恰好适合目前我国城市的消费水平和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另外,在观赏性消费中,比赛门票所占比例最大,这是由于足球、篮球、排球等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已经商业化,有的比赛还特意针对中学生采取大幅度优惠,所以能够吸引大批中学生到场观看。
2.3 影响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2.3.1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以物质为基础并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消费文化方面中国人有着自己的特点,在日常消费和购买中,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多属于节俭型和务实型的,超前消费的意识还不太强。因此,中学生在体育消费观念上或多或少要受到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2.3.2 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氛围的影响 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还受到所在学校和所生活的社区体育文化的影响。徐州市的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武术、乒乓球、田径等项目在全国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开展的红红火火,社区群众体育运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因此,徐州市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的意识和行为肯定会受这种氛围的影响。但我们也意识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现状还有不足,比如,承办的体育比赛不够,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这势必会影响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2.3.3 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消费问题上也是一样。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而这些消费习惯和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女或成员。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习惯和观念产生影响,其高低直接影响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调查发现,家庭收入高的中学生有一定的钱可以自己支配,这样就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消费,家庭收入低的中学生自己可以支配钱较少,体育消费的水平就相对较低。同时,家庭成员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调查发现,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收入高的家庭的子女的体育消费行为相对较好,而且体育消费的水平较高,参加消费的结构比较多。
2.3.4 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 中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受同学朋友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有时有攀比的心理,周围同学、朋友的体育消费水平高的中学生,他的体育消费的水平相对就高。中学生具有追求时尚和新颖的消费特点,反映在购买心理和消费行为上,就是希望所购买的物品符合时代的潮流。调查表明,中学生在购买理想的体育服装时首先考虑的是款式,然后才是价格和质量。日常生活中,在穿着名牌运动服装的时尚潮流中,城市中学生成为首当其冲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款式和风格的追求,甚至超过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在中学生周围的同学朋友中,如果谁是“追星族”的话,其他的同学也会一起响应,成为各类体育明星的主要崇拜者,谁有好看的体育用品,其他的同学也会去争先购买。调查中,有21. 58%的中学生表示自己购买体育用品主要受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
2.3.5 商品广告的影响 商品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对象,商品本身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选择、购买。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他们比较看中的是商品的款式。同时,中学生对商品的广告具有“好奇”和“模仿明星”的心理。调查表明, 18. 95%的学生购买体育用品受广告的影响,有20. 31%的学生是受体育明星的影响,可见商品广告是吸引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有效途径,他们也就成为各种体育信息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2.3.6 中学生本人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在消费中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消费观念、态度等还不成熟、不稳定。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对体育消费的动机方面有其年龄阶段的特点,如购买体育服装的主要原因为日常穿着的比例最高为48. 06%、参加体育活动为35. 21%、学校规定为16. 73%。因此,我们应该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心理类型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正确的引导他们,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育消费心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城市体育消费中举足轻重的群体,这于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有关。(2)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上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其中体育服装、鞋帽的消费最高,达到53. 58%。(3)江苏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受以下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氛围、家庭的经济及成员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商品广告的影响、本人心理特征的影响。
3.2 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全面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为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保障。(2)学校要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观赏性的体育消费。(3)部分中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盲目攀比和炫耀的心理日趋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并给予正确引导,培养他们树立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4)城市中学生群体是体育消费的重要群体,针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商家应进行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商品的开发和宣传。
参考文献: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如何改善这种“注人”的技巧,让学生在短期内如何更多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新课程强调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在自主探究、合作对话中,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地位平等、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获得人生体验,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课题探究式教学法力图将上述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政治课教学中,以课题探究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融人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题探究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与学习的乐趣。
一、课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课题探究式教学,就是针对学习内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一个学习单元――课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在课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智能,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种活动。这里借用“课题”一词,但它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只是已有科学成果的“再发现”。课题探究式教学实质是通过知识的“再发现”来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自始至终让学生围绕“课题”积极思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而积极的知识探索者,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师努力把课堂“还原”为探索新知识的原型,让学生亲身体验新知识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以及如何提示问题本质的方法和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
教学中所设计的“课题”,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领域。通过学生自己积极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强调学习的研究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同时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渗透新课程学生学习的体验性。
二、课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环节
1.创设情境 围绕学生关注的经济现象、社会问题,选取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背景材料,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导入课堂教学。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一组画面:同学过生日成人化,诸如收礼、摆酒席;一些同学手机、电脑、MP4、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学费外支出不断增长,加重了父母的负担;穿衣服非名牌不要等等。 这些现象在现代中学生中较为普遍,让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生针对这些现象,选择确定研究的课题――“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
2.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教材,要求学生通读课文,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合作学习做铺垫。这一环节在引导的方式上可以通过问题设问式、填空式、提纲式等加以引导,也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等活动的形式加以引导,重视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设置了两个问题: ①让学生对家庭收支、消费进行调查 ②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第一问可引导学生通过家庭调查等活动,亲自接触事物本身,了解现实,引发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第二问可放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得出相关知识要点。
3.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采用配对互动、小组互动等群体研讨形式,对学生搜集的资料以及自主探究的心得体会展开交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活动为平台呈现知识,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向学生灌输知识,引导学生自我反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已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中,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活动小组,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编制调查问卷。第一组进入学校的初一至高三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第二组的同学进入附近的社区家庭中,采访家长的一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并对采访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第三组同学走向街头进行现场采访,并将采访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各小组对自己的调查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跨组讨论,总结出目前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群普遍存在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并且分析这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受哪些原因的影响,最后分析哪些是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4.反思总结 以学生互相解答为主,教者参与其中,予以适当的点评、归纳和总结。这一环节重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练习巩固的传承,其主旨在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它的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练习,也可以是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形式。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文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尤为醒目的是“青春文学”的崛起。本文试运用传播学受众研究领域中的“观展/表演”研究框架,结合拉康镜像理论中自我建构内容阐释青春文学对中学生群体的影响。
一、受众研究的新传统——观展/表演范式简介
面对巨变的的媒介景象、日益复杂的受众行为,传统的受众研究模式即继霍尔提出的制码∕解码模式已经不足以解释当代受众的行为。英国学者Abercrombie与Longhurst在1998年提出了观展/表演范式(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gm,简称SPP),他们不只将受众视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将消费与认同的观点纳入受众研究,重视受众的媒介消费行为所展现的自我形象的搜寻与建构。
二、 青春文学的产生及其特征——以路金波“青工厂”为例
“青春文学,是以青春为主题的,内容涉及有关青春的友谊和爱情,也可以从青春的角度切入对人世,对时空的思考。”①新世纪青春文学的崛起,缘起于1999年《萌芽》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等国内七所著名高校发起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随后,在民营书商的推动下青春文学开始在走红,经历了叛逆期、感伤期、多元化时期和模式化时期。现在,青春文学正处于模式化创作时期,本文就模式化时期以路金波团队打造的“为例”重点分析。
“青工厂”中的“工厂”就显示了路金波团队的特色,他把青春文学放在工厂,那么青春文学的创作就类似一般工厂中的产品生产,从生产加工的流水线操作到产品销售的市场化运作,这个过程和传统的出版业大相径庭,因此有人说“青工厂”是对文学创作的亵渎,青春文学不属于文学的范畴。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青工厂”符合了市场的逻辑,也迎合广大青年的需求。
三、 青春文学的媒介渗透
“媒介渗透”是指媒介以技术上的优势无所不在的占领人们的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青春文学以书的形式进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它虽没有电视媒体声像俱在的穿透力,但是由于中学生长期在校园接触电视媒体的难度和图书携带的方便性,青春文学对中学生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如:2006年,路金波团队“榕树文化”总共出版了150种书,销售1000万册,码洋2亿多,平均每本销量6万到10万本。其中以200万元高价签下安妮宝贝的《莲花》,单本53万册(被新浪评选为年度最佳虚构图书),郭妮系列出版14本书累计380万册,版权输出6个国家地区,成为“中国奇迹”。②青春文学大量的市场码洋就是青春文学巨大影响力的表现。
另外,青春文学以图书的形式呈现相比电视媒体线性播发的特点更具储存的优势,一方面,图书可供受众多次翻阅;另一方面图书作为“冷媒介”可以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思考,加强了图书影响读者的深度。
四、 青春文学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影响——文学意象下的消费文化
青春文学作为一种文化食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通过有意无意地文学意象的传播影响着读者日常生活。如《梦里花落知多少》是路金波团队打造的一本畅销书,翻阅此书,书中无不透露着奢靡之风,展现着消费文化。书中的主人公,动不动就是“血洗燕莎、赛特”,“飞禽走兽的食材”“名车、豪宅的生活”经常出现在书中主人公的生活中,主人公还经常以语言讽刺低层次的消费方式,这些意象和语言无疑不向读者传输了一种不切大部分中学生生活实际却又令大部分中学生向往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青春文学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宣传了某种消费理念,并影响了中学生的消费观。
这种内容的产生,一是由于“写作源于生活”,说明消费社会正在逐步成为社会现实,人们不管在消费方式还是消费内容上都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写作高于现实”,作者通过塑造一些“奢靡”的意向来引起读者的兴起,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这种需求的满足促使作者创作更多类似的作品,而作者类似的创作有刺激了读者的需求。久而久之,这些需求会冲出读者头脑世界,不如读者的现实世界,扩大消费文化的影响。
五、中学生受众的心理特征与青春小说特质的契合
传统的文学作品或文字晦涩难懂、或内容刻板深奥,不能很好地吸引中学生,青春文学以中学生易懂、易接受的语音,以中学生身边或者符合中学生预期的题材为内容吸引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这是中学生文化消费中的“大众消费品”,它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却又可以拥有足够的吸引力。
青春文学反映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惘,初涉社会的紧张、焦虑,莫名其妙的冲动、叛逆,以及对故乡或亲情友情的牵挂、眷恋等,如韩寒的作品主要表达青春期的反叛,郭敬明则刻画出成长过程有的忧郁和感伤。这些有着细致心理描写以及个人情感体会的作品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言说和感受方式,深深吸引正在成长过程中并逐渐形成自我独特视野的中学生。
另外,青春文学与中学生审美观与审美特征相契合。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青春文学的话语简单易懂,同时又不失美感,使他们在阅读时感到轻松、愉快。因此,青春文学得到中学生的青睐。
六、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迷失个性
文学界之所以有很多人不同意青春文学属于文学的范畴,是因为青春文学模式化的生产带来了负面利益。在青春文学风行之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背后的商业驱动力。“青春文学”作为中学生的精神食粮,却是商业化操作的模式下生产的,产品难免类似甚至出现媚俗、低俗的问题。类型化的内容、模式化的操作不免带来中学生读者的跟风与模仿,作品思想的缺失与雷同会导致中学生读者个性的丢失。
当然青春文学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青春文学在“90后”青少年中流行,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满足他们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要。文学评论家白烨曾指出“我们的文学创作领域,一直缺少以即将成年和刚刚成年的青春男女读者为对象的作品创作,除了,就是针对低龄少儿的儿童文学,这使得已走出儿童阶段的为数众多的青年学生读者,基本没有适合他们的需要与口味的作品。③
为此,我们既要看到青春文学存在的价值,又要看到青春文学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解决青春文学带来的问题,引导青春文学健康地发展。(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注释: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二、开展研究性
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主动探究、分析、判断、体验等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己获得研究的结果。在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关心人类、关注社会、保护环境。开展研究性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确定研究的课题,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去搜集资料、参与活动,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理想的研究成果。比如在学习合理消费这一小节时,教师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了几个子课题:“三代人的消费观”“高中生的消费观”“寄宿制学生消费剖析”等,然后选择了几个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两个专题,一个是“中学生消费之我见”,一个是“贵族学校与教育均衡”。通过丰富多彩的研究方式,学生获得了研究成果。在研究性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要想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创新精神贯彻创新教育理念,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童图新单位: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它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确立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作用的依据
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转变学生的思想,应该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中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搞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偏低,思想教育的难度大,见效慢。由于年龄、生理等特点,以及思想认识社会阅历等原因,中学生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各科教学,必须始终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中应保持智力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统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
二、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灌输教育模式
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应提倡灌输教育。所谓灌输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性质和任务,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列宁在《怎么办》中详细阐发了“灌输”原理,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可能在工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治意识只能靠从外面灌输给工人阶级。同样,今天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由中学生自发形成,只能通过“灌输”。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先进的思想、理论、道德规范这股活水引向学生的心田,为学生所掌握、内化,以使思想政治课具有导向和铸造的功能。
进行教材改革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随之有所变化,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德育的高明之处在于“润物细无声”,通过课堂教学,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到“财政的作用”、“税收”等内容时,顺理成章地让同学们理解国家富强对于每一个公民的重要意义,进而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对国家尽义务等思想意识。
(二)辩论会模式
辩论会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比较容易加深学生对德育的领悟。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队,就各种消费心理进行辩论,学生用上了所有他们知道的知识和现实例子进行激烈的辩论。通过这次辩论会,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领悟到各种消费心理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辩论的题目,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好好利用这些材料。而且在每一单元的最后都有综合探究,这些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辩题,如“正确对等待金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这些辩题通过稍微改变就可以成为辩论会的主题,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公民观、权力观、爱国主义教育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当代职校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搞好德育工作,就应该创设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有效方法。从本人多年教育工作经验中,自己深刻体会到,对中学生加强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针对当前贫困山区职校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人认为,应特别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一、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广大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保证经济建设始终围绕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另外,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身也要求人们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在行动上要维护集体利益,爱护公公财产,在处理公私矛盾时,要先公后私、大公无私。这样才符合公有制的要求,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涉及全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通过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而自觉地热爱祖国,并激发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精神。
二、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
改革开发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的消费档次也越来越高。有些中学生在生活中崇洋消费、盲目攀比,且越演越烈。有的认为,过去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的学生出手大方,不考虑自己家庭的实际消费能力,还养成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赌博、吸烟、酗酒、吸毒等,甚至会导致敲诈勒索、偷窃的犯罪行为。
其次,我们今天教育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合理消费,更不是让学生吃粗茶淡饭,穿打补丁衣服,过“守财奴”式的生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实际上是对资源的爱惜和劳动成果的珍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同样是大力提倡的。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人们去消费。但关键在于我们不能不顾基本国情或家庭的实际收入水平,盲目进行不合理的消费。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引导学生克服自身不良消费习惯。应该去做社会调查,写写小论文,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理解这种精神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可以结合思想政治课本中的理论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对自己的消费观点进行重新认识。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和调动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法结合下,让每个学生彻底明白,为了在21世界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我们这一代以至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特别是当代中学生,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有雄心壮志,今后就难以有所作为。
三、加强渗透社会公德教育
从当前职校生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些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非常淡薄,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甚至抢劫。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该遵守什么样的社会公德,该履行什么样的社会义务,缺少对社会公德的正确认识。搞好社会公德教育仅仅依靠课本是不够的,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防止简单粗暴、教味过重,要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贯彻落实《中学生行为规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其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也是我国千百年来普遍推崇的传统美德,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独生子女较多,父母的娇惯和溺爱是习以为常的事。现代家庭“民主”意识也增强了,父母的教导更容易被学生忽视。因此,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就是要让学生接受父母的教导,关心父母的健康,尊重父母的意见。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要承担一定家务劳动,要在生活和心理上协助家长,理解体谅家长,能为父母分忧解难。真正体现尊老爱幼,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另外,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中学生社会公德潜在的、非强制的、持久的作用,这也是重要的德育方法。教育人需要一种精神氛围,以使人维持一种高尚的情绪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伟人肖像、名人格言、各种仪式,用学校的优良环境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等品质,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
四、加强中学生法制观念教育
二、学生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具有自主性强、个性张扬的特点,而消费是既有经历又有感受的熟悉的话题,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围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展开,非常适合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进行探究,易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通过运用比较鉴别、合作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懂得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并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学习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通过本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树立适度消费、量入为出和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所以,理性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教学难点:适度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本节课涉及“适度消费”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问题,由于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框题综合运用讲读法、讨论法、事例分析法、举例法、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本框题的内容,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总结)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们的消费都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的影响因素前面已经学过,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课前展示问卷调查结果(也可在课后)
1.身边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某商品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
A.有?摇B.没有
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只能选一个)
A.新奇、前卫、突出个性?摇B.质量好、大方
3.如果让你选一款车,你会更注重
A.外形、款式?摇B.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
4.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2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准备用多少钱
A.150元?摇B.200元?摇C.300元
5.你去饭堂(校外)打饭会不会自己带饭盆?
A.会?摇B.不会
6.你会怎样处理矿泉水瓶?
A.随手扔进垃圾桶?摇B.聚集起来卖掉
7.你每月的零花钱主要用于
A.零食、衣服、饰物、充值卡?摇B.书、文具、电脑游戏与软件、体育用品、上网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观念是比较正确的,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消费观念不那么科学,是什么消费心理在作怪呢?其实,我们的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这就是第二框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板书)。
1.消费心理面面观(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几种消费心理的利弊及态度。(通过课件展示)
(课堂探究活动: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种消费心理,5分钟完成。要求小组密切合作,然后派一个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结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别指出: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是否被社会认可。)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该持否定态度。)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该提倡。)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消费观需要参考哪些要素,从而在消费过程中自觉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此外,还有其他消费心理对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例如爱美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好癖心理等。由于消费心理对消费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社会消费时,要注意对消费心理的引导,使人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问题过渡: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有何具体要求呢?
2.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①什么是适度消费?
②你认为:“小年轻”的消费“适度”吗?是否我们都不要喝“XO”,全喝“二锅头”,才叫适度消费?(课件展示漫画)
③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吗?如何看待“负翁”?
教师归纳总结:(略)特别说明:量入为出的“入”指的是过去、现在、将来的收入。适度消费的“度”指的是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消费。所以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贷款消费是适度消费。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还不起贷则是不适度的消费。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内容,将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理解,并贱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课件展示相关漫画)
①你喜欢追星吗?购物时非名牌不买吗?
②你有过凭一时冲动而购物的行为吗?
③在你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多少?精神消费占多少?是否患“小儿麻痹症”?
教师小结说明:(详细理论略)
首先,要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自己的事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用启发式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消费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以点拨,让学生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
课件展示相关图画。思考:为什么要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得出绿色消费5R原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
教师引出问题:议一议:你怎样看待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打包这一现象?勤俭节约的作风是不是过时了?并引用总理的乘除观:任何一个小数乘以十三亿就是一个大数;任何一个大数除以十三亿就是一个小数。
课件展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从历史、国情、个人成长等角度分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
教师小结: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它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又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
1.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课文的基本内容,强调重点。本节课探讨的两大主题是什么?各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
3.以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升华认识,落实人性养育。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思想实际,谈认识、谈转变)
(四)布置作业
综合探究:
1.分组活动,就绿色消费进行探究学习,撰写小论文。
2.在问卷调查深圳中学生消费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性调整方案,撰写成文。
3.根据今天所学知识重新设计一份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0-02
随着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尽管高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但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社会热点具有天然的高关注度,尤其关注娱乐方面的社会热点,其中关注综艺节目的高中学生占的比例最多。综艺节目是一种注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通常包含音乐、舞蹈、相声、杂技、搞笑、真人秀等类型,常借助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传播。大部分综艺节目会邀请现场观众参加录影,但也有现场实况播出的节目。近几年热播的综艺节目有《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出彩中国人》、《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看见你的声音》、《跨界歌王》等。其中《奔跑吧兄弟》收视率较高,在高中学生中拥有大量的粉丝,影响着高中学生的思想。
综艺节目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综合性、传播性特点,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对其思想产生了双重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有:
(一)缓解心理压力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综艺节目,其宗旨都是主张快乐,提倡一种和谐、愉悦、积极、向上的节目氛围。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学业、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精神压力,综艺节目是释放压力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许多综艺节目中,参加的明星年龄都不是很大,能让中学生融入到其中,转移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无形之中缓解了中学生的精神压力。
(二)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
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和政府的使命,也是教育的历史责任,更是综艺节目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情怀。在《奔跑吧兄弟》中,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自力更生和超越自我等正确的价值观念得到彰显,节目还有意地强化了明星和普通人的通力合作,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这对引导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意义。
(三)拓展文化视野
不同的综艺节目传播其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丰富着中学生的文化视野。由于综艺节目录制的地域、内容、形式都不尽相同,高中学生可以在节目中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领略到不同的文化风俗,体会文化多样性,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这有利于拓展其文化视野,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虽然综艺节目能给高中学生思想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大多数综艺节目带来的消极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一)麻痹高中学生的精神
一味的享受综艺节目所带来的娱乐引起的结果必然是精神的麻痹,就像尼尔・波兹曼关于娱乐至死的忧虑,“…一切公众话语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长时间的收看电视节目会引起思想的麻痹,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而一味的收看综艺节目,更会使高中学生沉浸在毫无意义的笑声中无法自拔,促使其思想倾向娱乐化。
(二)刺激高中学生的物欲
在收看综艺节目的过程中,高中学生面对明星的衣食住行用、尤其是个别明星的奢侈消费行为,会受到特别关注。节目中众多明星会因商业利益或个人形象考量,及时更换最新品牌商品,由于高中学生强烈的从众意识和不成熟的性格特质,这极易刺激他们的物欲,形成错误的消费观。
(三)模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很多综艺节目在语言、话题、行为上的低俗化使高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出现了偏差。很多高中学生在刚接触综艺节目中低俗的认知和行为时会很震惊,但长期观看就会慢慢习惯,这反映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不道德认知与行为的麻木,长期观看低俗的综艺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会模糊中学生的道德认知,模糊高中学生道德价值判断及选择。
在上述的影响中,以综艺节目为代表的娱乐热点对高中学生具有双重影响。我们应该继挖掘并发扬其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下面就从四个方面来简单阐述如何应对综艺节目的消极影响:
(一)国家应加大立法和监管力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首先,国家及相关文化管理部门应该在立法层面发挥作用,既要坚持百花齐放方针,又要防止综艺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另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对一些不合法、低俗化的综艺节目坚决打击,给高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文化企业应主动完善节目
内部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部矛盾只是加剧或延缓事物的发展。对于综艺节目中所提到的对高中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应该从综艺节目自身去完善并解决。综艺节目应该思考自己在节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动完善自身,始终把发挥文化节目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三)高中学生应理性对待
对于高中学生,更应该思考自身的原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沉迷于综艺节目。同时,树立理想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四)学校应加强引导
高中学生思想尽管相对独立,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学校及老师应抓住有利时机,真正重视并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班会活动、体育活动、德育活动等,发挥好学校这一德育主战场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目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因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观念(理念),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 “传道、授业、解惑”, 而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到
首先,认真学习和研究创新教育理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并把这一理论具体应用到教学实际之中,增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觉性。其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再次,创新教育方法。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更注重学的方法。教师要能够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实践,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无从谈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这一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首先,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在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了,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下,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或高效学习,使他按自己的性向尽可能发展自身潜力,从而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站在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学习成功的角度来考虑、选择教学方式,让教学方式成为学习的拐杖,而不是教师讲技和讲艺的展演。
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军训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而综合实践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得到最大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成长,在参与和合作过程中溶入社会,在认识自我和重塑自我中发展并成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再次,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如果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并与政治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将可以提高政治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想。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免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得不到转变,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无法得到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创新教学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什么问题都感到好奇,探究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刨根问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高中生的认知正处于从感性思维向理想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政治理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亲自实践。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融入社会和集体。最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生动直观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和深刻。高中政治课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主要渠道。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以致于影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利用多媒体就可以把德育有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优化了政治课堂教学,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了落实。
中图分类号:F12;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3-0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休闲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存在,更是一种作为精神状态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它的本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特点是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勇于尝试、拥有丰富的休闲消费方式。大学生休闲消费是除了上课、完成课程作业以外的时间和个人时间的活动,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学教育的引导,致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休闲消费认知差、休闲消费道德失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发展。所以,关于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文教育的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一、休闲消费的概述
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时,人们的休闲消费习惯心理也悄然发生了的变化,这就更加促进了“休闲消费”的产生。
休闲消费是什么?休闲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活动{1}。休闲消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例如为了休闲,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满足健康娱乐的消费,例如体育健身、户外旅游、个人喜好、家庭娱乐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务体验等支出;第三,满足消费发展水平的需要,如图书、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爱和其他慈善活动,以及礼品等情感消费领域。
二、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是一个多样化的问题,首先是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动机是对个人的休闲消费活动进行刺激和引导,使休闲活动向着一定的消费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2}。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直接影响到休闲发展、休闲健身、休闲学习、休闲时间等不同的休闲消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行为。
休闲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安排相比高中阶段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各种假期,每年大约是170天休息时间,可以提供大学生们在一段时间条件内以实现休闲消费。
1.有理性,重发展,讲实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像有的人说的是主观的,没有计划,缺乏理性。因此,不应该把个别学生的消费或学生的个人消费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学生。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更为理性,同时也注重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休闲消费。传统的“廉价”消费观念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中仍然认同,休闲消费时应考虑到实际使用,当代大学生是讲究实惠的。据调查,67.8%的大学生购物,将与商家讨价还价;96.5%的大学生在假期旅游期间有节约、环保意识{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费感受,讲舒适享受。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爱攀比,通过个别访谈认为:例如,一些学生为了流行的手机,或获得一双时尚的靴子,节省其他必要开支,或通过其他金融渠道来消费。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主要体现在交际费用和爱情支出方面。针对这些情况,他们更注重休闲消费的感觉。据调查,在通信消费中学生每月手机费高于100元的占43.3%,这说明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不合理支出是相当严重的,每个月花费100~200元左右的比例达16.2%。他们承认,恋爱和情感需要的投入,会使消费增加{4}。
3.科学理财观念淡薄,经济缺乏独立意识,休闲消费倾向追逐前卫。大学生虽然给校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学生的消费要适度。据调查,做辅导或其他兼职学生,53.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为了获得独立,23.2%的学生是工作学习计划;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持闲置态度,和23.6%的学生没有做任何支出计划{5}。由此,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薄弱。
三、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
由于休闲消费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导致大学生们不懂休闲消费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适当的休闲消费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高休闲消费现象趋势化。所谓高消费是相对于低消费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费水平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们的购买力消费{6}。休闲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父母的供给一直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追求奢侈消费和高消费是不可取的。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总额不到30%的真实成本,日常人际交往、买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恋爱、旅行等支出都是开销在他们的侧重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学习消费外,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也越来越多:一年的移动电话、电脑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达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贫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够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户!”这些顺口溜,是对大学生活的网络评价,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经济的负担。
2.盲目从众型休闲消费现象普遍化。当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识的,对休闲消费,他们喜欢时尚,但是相对盲目:不断“攻击”的电视广告,使一些学生不能忍受诱惑,在商家消费中,折扣销售,赠送消费等不必要的消费行为之前,“事后感到遗憾”,这种情况普遍存在{8}。大学生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些休闲消费行为与休闲消费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种休闲消费伦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闲消费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坏事。如:与其他人的工作表现相比,要赶上其他人的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闲消费问题上,比较,炫耀消费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从高中时期就努力奋斗,通过独木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学后发现,由于激烈竞争,自己在高中成绩一流,到大学并不突出,成绩平常和专业技能一般,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差距和损失感。他们认为通过购买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从而提高自我价值,从周围学生的羡慕中,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学生甚至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为了不自卑,不在别人面前“羞耻”,看到周围的同学消费,自己也要不顾“囊中羞涩”,倾其所有,进行攀比。在他们看来,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产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满足人们的展示、比较心理。他们通过炫耀、比较休闲消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获得了一些同学的钦佩和尊敬,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对家庭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4.浪费型休闲消费在扩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节俭的大学生应该提倡和发扬。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却是愈演愈烈,节俭的理念已经不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了,甚至有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小气”,浪费的体现就是“慷慨”、“时尚”。高校学生的浪费现象正随着发展潜力而在扩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是令人震惊的:只吃一口的米饭,剩下就被倒掉;一条鱼没有吃完,就扔进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个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铅笔只用几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度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学生消费支出惊人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谈恋爱的男女生的消费也很昂贵;恋人之间的交流礼物,有的高达数百到上千元。当然,这种休闲消费是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但人际交往的成本很高,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这种现象不仅使人际关系变味,而且与“双型社会”时代的建设相违背。
5.休闲消费观念及动机狭隘。休闲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花费时间,而是应该被理解为“成为人”的过程{10}。大学生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动机的性质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休闲消费动机是消极的,他们沉迷于网络,通过浪费时间,使他们的学校生活过得宽松。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休闲消费是一种误解,认为消费是打发闲暇时间,是很宽松的,无尽的游戏;而休闲消费是在线游戏,购物等;存在休闲消费和“丧志”、“游手好闲”的困惑。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就是互联网、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的狭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消费,更多地意识到休闲消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质。
6.休闲消费能力不高。大学生们虽然普遍“爱好广泛”,可是却谈不上多才多艺。因此许多学生的休闲生活是游戏,购物,看电影,听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技能是很低的。大学生在思维、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们是一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其休闲消费行为对其自身发展、社会变革和进步,以及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休闲消费问题,是学生自身与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共同的问题。
四、大学生构建正确休闲消费方式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休闲消费内容的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闲消费模式,也应重视休闲消费的问题,开展有效的休闲消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1.构建休闲消费教育的内容。
(1)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认真细致地跟进大学生的实际动态调查,科学决策研究和引导有效教育。没有科学的调查,是没有根据的说消费,也没有实施教育和决策的指导。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倾向,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大学生全年有1/2的休闲时间,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构建休闲教育体系。通过运用合理的规划方法和各种休闲消费活动的休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时间和观念,自觉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高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获得休闲消费技能,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优雅的休闲消费环境和氛围。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念,合理的休闲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缓解压力,调试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回归生活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活动。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灵活、合理的休闲活动规模,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参与休闲消费观念,掌握活动的技能,体验休闲带来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学校不仅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低消费场所的价格,为大学生提供娱乐的机会。让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活动不仅丰富,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开展休闲消费教育的途径。
(1)根据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开展专题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学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缺少了很多约束和控制。对于时间概念管理不善的许多学生们开展专项教育。专项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绍给大学生们时间管理模式和指导理论,科学制定符合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计划。传统的系列讲座并不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参加专项教育人数应该是合理的,规模要适中,便于学生们的互动。进行这种专项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休闲技能,审美文化和休闲消费方式,便于他们在当前及未来可以利用好休闲时间,以达到休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用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考虑个人消费,不要忘记科学的休闲消费计划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合理的休闲消费。但是,如果不考虑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费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消费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休闲消费心理和行动。
3.营造休闲消费的环境。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培养大学生消费观念。高校应该承担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的互动,注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的课程培养良好的理财能力。
(2)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个好的家庭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学校、社会影响更大。消费环境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载体,高校应促进学业成绩。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科学消费活动的输出。社(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会是一个大环境,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用正确的正面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引导学生走“健康与美”之路。
总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大学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现象也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者心理学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休闲作研究和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在各个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与科学的休闲消费观。
注释:
{1}田晖.休闲消费简论.太原大学学报,2006,7(3):28~33
{2}刘小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伦理问题及原因探索.消费经济,2013,(17):119~122
{3}翟丽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解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报,2011,(4):37~440
{4}李一男.简论大学生休闲消费.消费经济,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对策分析――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学报,2011,12(2):69~74
{7}郝风龙.大学生休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013,9(2):92~96
{9}邓阳.“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特点的调查与思考.校园心理,009,3(3):166~168
{10}马秀峰,温利华.大学生休闲行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7(2):160~162
参考文献:
[1] 耿富云.硕士研究生休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中国电子教育,2009(6)
[2] 谢丽丽(导师:王桂林).我国直辖市市民休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能忽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活动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用讨论、辩论、习作小论文、调查报告、讲演、模拟操作、演练等形式,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课程。上好政治活动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的创新素质,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对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也不无裨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政治教学实践,就如何合理操作、上好政治活动课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确立鲜明的活动主题
上好政治活动课,首先必须突出活动主题,明确课程宗旨,这是活动课的切入点和灵魂,是放“矢”之“的”。主题的遴选应反映教材的重点、与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相关的时政热点及和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兴趣点。如:
【讨论】
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生活中部分同学购买盗版资料的问题?
【讨论】
2006―2008年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有何利弊?
【讨论】
当前,国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调查报告】
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滞缓的背景下,射阳县人民政府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工与自主创业门路多。
【模拟操作】
在目前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下,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计划家庭投资。
【辩论】
美国的总统大选、以色列的议会选举真是完全的全民的民主吗?
【讲演】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的社会价值。
二、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活动课的功夫在“课”外,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明确活动要求,让学生课外实践时明了需要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整理的数据和例证材料,并运用相关教材知识点结合社会和学生实际对这些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和加工制作,指导学生不仅善于提出问题,更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
【演练】
主题: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求:
1.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搜集相关的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如从报纸、网络、电视新闻搜集关于三鹿问题奶粉造成的消费者权益受损及关于消费者维权的资料。
2.采用小品、相声、墙报、画廊、快板、戏剧等形式。如我校校园艺术节上由高三(3)班学生表演的《有奶的不一定是娘》的小品。
3.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4.贴近社会和中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目标
活动课追求的教学效果不仅是“热闹”,更重要的是“门道”。教师应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巩固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深化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
【辩论】
主题:在目前形势下,我们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促进生产。因此,消费越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
目标:
1.全面理解生产和消费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解《哲学生活》中普遍联系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2.明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确定国家的财经政策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进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4.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党和国家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四、提供确实可行的活动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圆满达成活动目标,教师为活动提出指导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是不可或缺的。如:
【演练】
主题: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和对外活动的依据。
建议:
1.收集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2.组织模拟召开联合国大会,讨论该成员国重点的、事关国际和平安全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例如:联合国的改革;阿富汗最新形势及国际反恐;巴以问题;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美国在欧洲布置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世界能源问题;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等。
3.由学生分别模拟担任各国的外长(或总理、元首),根据各国的具体国体国情,就迫切需要解决或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个限定时间的发言稿,申明本国的立场,提出要求。
4.中国代表的发言必须旗帜鲜明,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5.在班级或学校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