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察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8: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道路勘察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道路勘察设计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 U412.3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74-1

据调查结果表明,人才、管理、科技、文化、法制五大要素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始终保持着动态的发展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五要素的建设与创新。为了深入研究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五要素,本文引入具体工程实例展开论述:某高速公路全长64.31km,设计速度80km/h,工程沿线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该工程桥隧比例接近45.04%,其中包含一条16公里的特长隧道。总而言之,该高速公路具有工程勘察设计难度大、总投资规模大等特点。为了确保该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决定从人才、管理、科技、文化、法制五大要素着手。

1科技要素

科技要素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一流的软件平台与硬件设施是科技型企业实施现代高速公路质量控制的必要条件,其中硬件设施是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所需的仪器设备。结合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方面大胆引入数字化技术(见图3-1)。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航空摄影测量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RS(工程地质遥感技术)、DTM(数字地面模型)、CAD(计算机辅助与绘图系统)及地震测井、地震折射、桩基无损检测等先进的物探技术被随之引入高速公路勘察设计领域。该工程建设方面普遍采用“3S”技术及各种先进技术,由此实现野外控制测量及道路与路线放样,同时高速公路区域内地形、植被、岩性、地层、地质灾害等的判释也实现线到点、面到线的结合,进而大幅度提高测设的精度,同时也为优化路线方案提供可靠地基础。

2人才要素

大量实践证实,科技型企业的人才素质(如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技术素质等)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创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根本保障。结合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方面主要从如下方面实现人才素质的提升。

(1)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工程建设方面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的机制与体制,尤其要求建立健全择优聘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人才制度,由此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人才选拔机制。

(2)完善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工程建设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由业绩、品德、能力、知识等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由此形成公平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进而为专业人才营造出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3)制定科学的分配方法:工程建设方面必须健全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由此形成报酬靠贡献、岗位靠竞争的奖励机制,进而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同时为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提供所需条件。

3管理要素

管理要素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质量管理必须立足细节,从技术与制度等层面防止勘察设计缺陷的出现。结合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方面结合ISO9000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兼顾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个性化的高度融合;建立健全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制定最高管理者代表,此外质量管理的加强措施还包括:规范质量管理部门及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健全质量信息与反馈网络;健全质量管理与改进机制;分阶段组织开展管理评审、内审、监督审核;采用统计技术分析设计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等,由此实现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而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

4法制要素与文化要素

4.1法制要素

国家法律法规是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旦脱离规律法规,后果不言而喻。截至目前,国家已经初步建成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的法律体系,其中包括《测绘法》、《建筑法》、《公路法》、《计量法》等。结合该工程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方面要求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2文化要素

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意志、理念、行为规范的体现。前文所提及的人才、科技、管理法制等要求皆蕴藏着文化的丰富内涵,此乃质量文化。质量文化的形成贯穿着整个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其是企业质量态度、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质量行为、质量形象、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的总和。基于此,工程建设方面应高度重视质量文化的建设,由此实现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受到文化、科技、管理、文化、法制五大要素的影响,其中人才素质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科技要素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方面针对文化、科技、管理、文化、法制五大要素分别提出不同的措施,其中人才方面包括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分配方法等;管理方面包括结合ISO9000标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信息与反馈网络、质量管理与改进机制等;法制方面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等法律法规,由此实现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志强.高速公路主体设计单位对外委勘察管理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2,38(15).

[2]钟金如.浅谈软土路基勘察设计质量对施工质量造价控制的影响[J].才智,2011,(14).

篇2

 

官山路位于肥西县西南部地带,起点位于国道G312与官亭街道交口处,终点省道S311杨桃路山南镇汽车站,路线全长22.210km,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免费论文。

1 选择改建、扩建设计的要求

当公路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饱和时或对行车安全有影响时,应对公路改建、扩建与新建进行充分比选论证。采用改建、扩建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改建公路应遵照利用与改建、扩建相结合的原则,按规定公路级的技术指标,合理、充分地利用原有工程。

(2)公路改建、扩建应符合相关等级公路标准的规定。利用有公路的局部路段,因提高设计车速而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时经过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可维持原型计速度设计,但长度不宜大于相应设计路段长度。改线路段按新建公路标准执行。

(3)其它公路改建、扩建时,应做保通设计。并确保既有公路通行安全。

(4)公路改建、扩建设计必须遵照“远近结合、设计要有预见性”的原则。改建、扩建设计时,应为为后续改建、扩建留有余地和创造有利条件。

2 平面线形设计

2.1 平面方案

官山路改建工程自北向南布设,起于国道G312与官亭街道交叉处,经官亭街道后在K2+179处上跨宁西铁路;至K5+150处下穿合武高速铁路;在K10+699下穿肥西水利渡槽;拟合磨墩水库坝上现状公路中心,在K21+260大房庄处向南改线,终点位于省道S311杨桃路山南汽车站处。本项目牵涉到街道段的利用、下穿铁路和渡槽的处理、水库段的老路加宽和利用,老路的局部改线处理等诸多影响公路平面方案确定的因素,具体我们都根据现场和设计要求进行设平面设计和调整。

2.2 路线方案的确定

官山路改建工程由于终点路段老路两侧房屋较多、线形较差,如其沿老路改建方案存在安全隐患,且局部路段侵占河道。为了合理布设路线线位,首先在1 / 10000 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布设在1 / 2000 的地形图上,针对路线平、纵面进一步优化和多方案比选论证,选择合理方案。经过方案比选,确定采用K21+260~终点路段线位改线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改线方案的优点:拆迁房屋减少1000平方米;减少侵占河道150米;消除终点交叉口山南路、山双路与省道S311交点错开36米的安全隐患。

2.3 平面线形设计

2.3.1设计一般原则

平面线形设计时,应以老路为主要控制物,充分利用老路,同时还应将大型建筑物、大河等作为控制点。在一般较为顺直的路段,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指标进行调整,以求改建、扩建后的良好行驶条件下;在较困难路段,应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曲线组合,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穿越城镇区时,应注意结合地方发展,尽量与城镇规划相协调。

2.3.2 直线及其应用

现行规范对长直线没有具体规定,本次设计中长直线控制为20V,即72秒的行程,使线形更趋合理。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是基于保证线形连续性考虑。按公路路线规范规定,官山路设计时,我们通过计算,并参见相关设计经验,针对官山路设计速度30 km/h;同向和反向曲线间直线最短长度取50m ,这对司机调整方向盘和心理感受基本不会有影响。在达曲线间直线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将其设为复曲线。

2.3.3 圆曲线及其应用

目前规范针对大半径小偏角问题。在官山路定线时,一般将转角控制在7°以上,平曲线长度控制在150m以上,最小值也在50m,这对提高老路利用率十分有帮助。S形曲线的设计中,充分使用以反向曲线为主的曲线线形。本段路线在定线过程中,对S 形曲线的转角、圆曲线半径反复进行了调整,将相邻圆曲线半径之比控制在1 ~1 / 3 范围之内,全线线形组合成一条整体美观的水波线形。官山路设计缓和曲线均采用了回旋曲线,其长度基本与圆曲线等值。

3纵断面线形设计

老路改建、扩建项目的纵坡设计,追求路线的提高老路的利用率。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拟合老路纵坡,减小公路的平均高度,降低工程造价。免费论文。免费论文。

3.1 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纵断面设计时尽量利用老路的路面作为新建结构层的底基层,以减少对老路的破坏,降低工程造价。根据对老路面弯沉的检测,通过验算确定老路的最小补强厚度。在路线纵坡设计时,本着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基高度、减少工程造价的原则,对路线纵坡反复进行了调整,从而达到平纵组合较好、整体线形在视觉上连续的效果。

3.2 平纵线形组合

平纵线形组合原则为:合理设置平曲线内变坡点位置及变坡次数,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视、线,保证平面、、

纵断面线形指标大小均衡。老路改建、扩建公路变坡点较多,平纵线形组合不容易达到一一对应的要求规范规定,驾驶员在任一点所看到的纵面线形起伏一般不超过5 个。

4 先进技术设计手段

在路线设计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技术。将GPS 全球定位系统用于公路勘察设计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平、纵、横断面的测量速度和线形组合设计的合理程度。设计中运用了众多的设计软件。其中有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和西安海德公司的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广州阿安毕路桥软件公司的RoadCAD路线设计软件及东南大学的路面结构分析软件成图系统等。

5 结束

老路改建、扩建公路线形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官山路的设计经过反复地平面定线、纵断面设计、横断面检查、平面调整及技术经济比较,经过多次优化设计、方案比选,才设计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适用的路线方案。对于老路改建、扩建工程应灵活运用线形设计指标,在困难地段适当调整,在满足线形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老路。以上为笔者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张雨化.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 李嘉.公路设计百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3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桥梁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是交通运输的关键。桥梁的架设与安置不是随意而为的,它除了要考虑通行的基本要求,还要满足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开展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就在于充分了解和掌握桥梁架设地的环境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为桥梁设计提供相关岩土参数及技术支持。

桥梁工程不同于其他基本建设工程,有其特殊性,其勘察基本关键点在于:勘察大纲编制、勘察目的及其任务确定、勘察手段选取、钻孔布置及孔深确定、钻探质量控制、参数确定及建议、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论证等。

一、勘察大刚编制

勘察大纲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依据之一,大纲编制的质量直接关系勘察成果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其重要性往往被一些勘察单位忽略,很多单位在勘察前无勘察大纲或勘察大纲简单编制,无针对性,不能很好的指导勘察工作。

为有效指导勘察工作,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勘察前应认真收集工程特性资料、项目所正在地质及地震资料、区域气象水文资料、邻近工程勘察资料等,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踏勘,编制勘察大纲,勘察大纲一般应包含如下内容:项目概况(如建设规模和标准、桥梁特征、任务依据和已做过的地质工作等),勘察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自然地理和工程地质概况,勘察实施方案,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设备配置、进度计划、质量管理、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提交的成果资料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勘察大纲应由具备注册岩土工程师的人员编制,经审核后方可用于指导勘察工作,项目组勘察人员应严格按审核后的勘察刚要实施,在勘察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公司技术部门,进行技术会商,共同研究解决勘察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确定

勘察前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认真收集勘察目的和任务,勘察目的和任务书一般由设计单位提供,勘察前只需收集即可。勘察任务书应盖设计单位章。

但需要注意的是,勘察任务书不是一成不变的,勘察单位如发现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不全面或是针对性不强等,应及时提出,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探讨,完善任务书要求,以便更好的指导勘察工作。

三、勘察手段选取

常用的勘察手段为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手段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结合工程特点合理选取,对同一工程应采取多手段进行,并对不同勘察手段形成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以查明场地环境岩土工程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提供基础依据。

四、钻孔布置及孔深确定

钻探是勘察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重要勘探手段之一,钻孔布置的合理与否、钻探深度的合理确定等关系勘察质量,对工程造价及安全起到很重要作用。

钻孔布置及孔深的确定应在收集桥梁位置所在地的地形图、地质图、相关设计资料、邻近工程勘察资料等基础上,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5.11.4、6.11.3条的要求确定。

钻孔的布置和孔深应满足查明桥位区的地层分布情况及特征,满足岩土定名、取样、设计等要求。钻孔的布置和孔深的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勘察过程中所查明的地质情况结合桥梁特征等进行调整,必要时应会同设计单位进行协商,共同确定钻孔位置及孔深。

在山区勘察,钻孔的布置和孔深的确定更是要做好探究,以免把孤石错定为基岩。

五、钻探质量控制

钻探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之一,其钻探质量直接关系岩土定名是否准确、样品级别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地基基础方案选取是否合理等,勘察过程中应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执行,记录钻探相关参数及钻探情况等,及时、准确的做好现场编录工作。为了保证样品的原状,在勘察中应当严格控制岩芯采取率、合理选取钻头类型、钻进方法和取土器类型等,并做好记录,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控制钻探质量,避免因钻探质量差造成勘察严重失误。

六、参数的确定及建议

岩土参数的确定和建议是否合理及正确,直接关系桥梁设计的造价及安全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勘察内业整理时,应对不同测试手段所得的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当差异较大时,应找出原因,必要时进行补充测试工作。所建议的参数应明确其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并注意测试方法与计算模型的配套性,力求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合理参数。

此外,岩土参数的建议还应结合地区经验等进行综合取值,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载荷试验。

七、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论证

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和选取是否合理,直接关系梁设计的造价及安全性。应根据桥梁类型、规模及特征,结合场地岩土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地区经验等对桥梁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一般可按天然地基上的扩大基础人工地基上的扩大基础桩基础等深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对同一桥梁工程的地基基础分析评价类型应不小于1种,并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推荐最优方案,必要时应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共同确定地基基础方案。

结束语

桥梁架设作为道路工程中的关键节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岩土工程勘察作为桥梁设计的基础,勘察设计单位一定要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找到勘察的关键点,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提供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桥梁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提供重要技术依据及保障。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篇4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work is to choose the line, line selection in mountainous area is more crucial for the project, based on careful investigat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chem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each line, the scheme comparison, the scheme of the optimal route. Based on practice,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has carried on some discussions.

Keywords mountainous, highway, roa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54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交通中的公路勘察设计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路线方案是公路勘察设计中最基础的问题。路线方案是否合理, 对于一个工程影响重大,它对道路的勘测设计任务能否合理、快速和高效的完成,设计质量能否达到最高效果,工程造价能否实现最合理化,工程实施能否顺利进行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山岭重丘地区山水相隔,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曲折复杂,选线时要摸清山脉水系的走向和变化规律。但事物都有双重性,地势对线位选择也提供了有利的因数,山脉水系清晰,这给山岭区选线指明了方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横越山岭。顺山沿水、横越山岭的路线按行经地带的部位又可分为沿河(溪)线、越岭线、山脊线等,由于各种线形所处的部位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气候条件决定了选线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

一、选线的一般原则

1.1道路设计需要应用各种先进的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能够将细致的工作渗透其中,实现优化的选择模式,完善对路线的思考,通过多方案论证、比选,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1.2对于路线设计问题,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1.3路线选择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进行勘察,弄清楚他们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进一步排除不良地质地段,如坍塌、泥石流等特殊地段,选取合适的范围进行布线。

1.4选线应结合环境保护,坚持“安全、经济、实用,适当照顾美观”的原则,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的效果,最终将本项目建设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公路。

二、山岭区地形地貌选线

山岭地区,高山谷深,地形复杂,路线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同时地质、气候条件变化多端,都影响到线位的布设。按照公路行径地区的地貌和地形特征,简述以下几种情况选线。

2.1沿河线

跟其他山区线性比较,沿河线平、纵线形是最好的,对于布局沿河线的问题,主要是:路线选择走河流的哪一岸、什么高度及跨河地点的选择,选线是要结合三个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因地制宜。

河岸选择:根据该地区实际的自然特征以及村镇分布情况,比较两岸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以及农田水利规划等,充分利用有利的一岸,在适当情况下跨河。当建桥工程不复杂时,为了避开不利地形和不良地质,可考虑跨河换岸布线,但建桥工程大时,跨河换岸就要慎重考虑。复杂的工程也可以把线位分成不同的节点,逐个处理,让路线方案最佳化。

路线高度:对于沿河路线的高度设计与洪水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路线位置的高低要慎重考虑。低标高的路线将受到洪水位的威胁,防护工程较多,高标高的路线缺点则是跨河较难。路基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线位高低,一帮采用低标高线位,但要注意洪水位调查,把路线放在安全高度之上,以保证路基稳定及安全。

桥位选择:要根据水文和地理特点来进行分析,对桥的位置进一步测量、估算和比较,找出最佳桥位,实现桥和路线之间关系的完美结合。

2.2越岭线

越岭线选线只要是应解决的问题是: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布局时结合水文及地质情况,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1)垭口选择:垭口对于越岭线来说是最重要的终点控制点,在最常规的基础走向情况下要综合分析来自天气和地形等条件上的制约,垭口的解决要有着高低标准的不同判别。一般较低的垭口,高差小、展线降坡后能与山下控制点顺直衔接,是首选垭口,如果是高垭口,山体薄窄的分水岭,要用隧道越过山岭,隧道比较合适于建设。

(2)过岭标高的选择:山岭的布局最重要的就是山岭的标高。过岭标高越低,路线就越短。主要的过岭方式是采用浅挖的方式,尽量减少深挖,深挖应以不至于危及路基稳定为度,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遗留病害。当深挖高度过高时,可以与隧道方案进行比较,得出理想方案,有条件时,采用隧道通过。

(3)垭口两侧路线的展线:越岭线的高程主要是通过垭口两侧山坡上的展线来克服的,路线的布局要以纵坡为指引,即平、纵、横三个方面的结合要以纵断面为主导。

2.3山脊线

分水岭引导山脊线的形成,一般分水岭平缓,起伏不大,岭脊宽厚的山脊是布设山脊线的理想地形,所以山脊线往往就应该将分水岭作为基础来进行标高问题的探测,进一步的重点落在垭口和侧坡的选择上,也就是对整体的布局展开构思。

(1)控制垭口选择:山脊线的选择,关键在于垭口的确定上。通常选择标高较低且前后联系条件较好的垭口,然后决定垭口控制点之间走分水岭的哪一侧布线。各个垭口的高低悬殊不能相差太大,并列的垭口,则只选择其中一个,使之能够前后保证一定的通融关系。

(2)侧坡选择:对于山脊线来说,选择侧坡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分水岭比较宽广,这样就将顶部的设计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当路线在两侧山坡时,就可以针对那些界面比较齐整、横坡平缓且有着优良水文地质特点的部分进行选择,实现分布的均衡化。

(3)试坡布设:在两个固定的控制点间布线,应力求距离短捷,坡度平缓。进一步增加山脊线考虑的内容,避免路线过于迂绕,认真考虑坡度的规定指数和垭口的横隔间距问题等等,坡度也要有着一定的规定限制。

另外,山岭区地形地貌复杂,选择路线变化比较多,所以在纵横面的判断上,要注意横挖的时候是否能够保持路基的平衡,有些比较缓慢的坡度,要采取一定的填挖,改善路基的状态,也可以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注意相关的边坡高度,实现稳定性的结合,不至于会失去控制。

三、特殊地区的选线

很多的不良地区或者特殊地貌都会带来选线上的难度,多以要控制线路走向的问题为主,所以,很多的路线建成之后使得形成的安全因素变得不利,对于路线的决定,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够进一步开发水文地质的内容和资料,了解地貌的基本情况,实现布局和范围类型的整合,以便能够让路线更加合理,完善相关的方案,避免出现对过于特殊路线的定点。要进一步避开,要有实有据,这样才能够不断完善公路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四、山岭区平、纵线形的协调

为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与舒适,应把公路平、纵、横三方面结合作为立体线形来分析研究。

(1)在视觉上正确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平曲线包竖曲线能获得行驶安全及平顺优美的线性。

(3)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其中一方如果大二平缓,那么另外一方也要大而均衡,切不能使另外一方变化过多,使线形在视觉、心理上保持协调。

(4)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5)平、纵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协调,减轻疲劳和紧张。

五、总结

公路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一条公路会存在多个线位方案,各个方案也互有优劣。找出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和使用上优胜的最佳方案不仅直接关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营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整个公路网中是否起到其特定的作用,即是否满足国家的政治、国防、经济、民生的要求以及长远利益。本文对山岭重丘区工程的道路选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宪忠;;越岭隧道遥感选位初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1994年

【2】 鲁放;何世伟;;遗传算法在公交小区专线选线问题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2001年

篇5

中图分类号:[TE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 2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概述

2.1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的问题

2.1.1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

由于部门长期的条块分割,勘察、设计分散作业,加之岩土工程规范制定和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滞后,以及专业设置过细,岩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设计与勘察之间脱钩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岩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设计人员难以理解的形式出现,而且勘察也较难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人员也因知识的局限,很难深层次理解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因而勘察成果在设计中的转化率较低,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

2.1.2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间不够贯通。

地形图是设计系统的底图或基础数据,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环节技术条件不成熟,与CAD设计软件的接口不匹配,很难顺利实现对接,设计系统不得不重新将勘察资料数字化,影响了设计系统CAD的推广应用。

2.1.3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

勘察部门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图纸、表格、文字等形式为主,内容上定性描述较多。这一方面造成设计人员对于勘察信息难于准确理解,另一方面造成对勘察信息处理、利用上的困难。

2.1.4数字化勘察技术概述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变更等数据)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把勘察、设计的图纸、图像、表格、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供各专业设计使用。

2.2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数字表面模型)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规则格网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将做详细分析讨论。

2.3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

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2.3.1基础地理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①自然区划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地理区划、河流、道路、居民区、山川、公共设施等等自然地理信息。

②地形、地貌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自然地貌情况。

2.3.2岩土工程勘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所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经过筛选、处理的各勘探点包括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在内的所有信息。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液化等级、液化指数、特征周期、年代、沉积相等。

3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数字表面模型)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规则格网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将做详细分析讨论。

不规则格网法(TIN)是将区域内有限各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TIN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X,Y,Z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

3.2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

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3.2.1岩土工程勘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经过筛选、处理的各勘探点包括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在内的所有信息。

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液化等级、液化指数、特征周期、年代、沉积相等。

结合上述分析,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构建:

①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②数据库建立实现。

篇6

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完善,已经完全可以集成以岩土工程建模、岩土工程数字化、岩土工程数据库管理、岩土工程特性分析、岩土工程地质解释以及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和图形可视化的一体化系统,继而发展成为现代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新体系。本论文就将主要对数字化的岩土工程勘察进行简单的探讨,以期和同行分享。

2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概述

2.1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的问题

(1)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

由于部门长期的条块分割,勘察、设计分散作业,加之岩土工程规范制定和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滞后,以及专业设置过细,岩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设计与勘察之间脱钩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岩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设计人员难以理解的形式出现,而且勘察也较难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人员也因知识的局限,很难深层次理解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因而勘察成果在设计中的转化率较低,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

(2)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间不够贯通。

地形图是设计系统的底图或称基础数据,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环节技术条件不成熟,与CAD设计软件的接口不匹配,很难顺利实现对接,设计系统不得不重新将勘察资料数字化,影响了设计系统CAD的推广应用。

(3)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

勘察部门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图纸、表格、文字等形式为主,内容上定性描述较多。这一方面造成设计人员对于勘察信息难于准确理解,另一方面造成对勘察信息处理、利用上的困难。

2.2数字化勘察技术概述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设计、进度、计划、变更等数据)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把勘察、设计的图纸、图像、表格、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供各专业设计使用。

3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实现的关键技术探讨

3.1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数字表面模型)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规则格网法、等值线法、不规则格网法等,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将做详细分析讨论。

不规则格网法(TIN)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TIN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X,Y,Z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

3.2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

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数据来源包括:

(1)基础地理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①自然区划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地理区划、河流、道路、居民区、山川、公共设施等等自然地理信息。

②地形、地貌图。

该图反映被研究区域的自然地貌情况。

(2)岩土工程勘察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

所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勘探资料。

经过筛选、处理的各勘探点包括地理、环境、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在内的所有信息。

各类建筑场地的地层信息,比如液化等级、液化指数、特征周期、年代、沉积相等。

结合上述分析,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构建:

①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管理作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个数据密集、处理复杂的数据库应用问题,为了能获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数据模型,将与实体和联系相关的功能与行为剥离出来,仅从现实世界中实体的数据侧面来建立模型即研究数据对象与属性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②数据库建立实现。

篇7

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 计算机辅助软件、 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 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 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 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 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 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 最终提出经济合理、 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

1 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

规范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 任

务、 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 可操作的要求, 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 规程的学习, 充分了解其要求。 另外规范、 规程中的条文说明, 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 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 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1.1 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 地貌, 岩土层的成因、 类型、深度、 分布、 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查明埋藏的河道、 沟浜、 墓穴、 防空洞、 旧基础、 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1.2 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土的类型、

成因、 分布范围、 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 类型、 补给及排泄条件, 地下水位, 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 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 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 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 预估产生基坑突涌、 流沙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1.3 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 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 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 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 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2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就与传统勘察方法进行对比, 加以论述。

2.1 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方法研究

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由于部门长期的条块分割, 勘察、 设计分散作业, 加之岩土工程规范制定和新技术、 新方法应用的滞后, 以及专业设置过细, 岩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 设计与勘察之间脱钩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岩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设计人员难以理解的形式出现,而且勘察也较难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人员也因知识的局限, 很难深层次理解岩土工程勘察信息, 因而勘察成果在设计中的转化率较低, 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间不够贯通。地形图是设计系统的底图或称基础数据,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环节技术条件不成熟,与 CAD 设计软件的接口不匹配, 很难顺利实现对接, 设计系统不得不重新将勘察资料数字化, 影响了设计系统 CAD 的推广应用。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勘察部门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图纸、 表格、 文字等形式为主,内容上定性描述较多。这一方面造成设计人员对于勘察信息难于准

确理解, 另一方面造成对勘察信息处理、 利用上的困难。

2.2 数字化勘察技术研究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和 CAD 技术, 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 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 CAD 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 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 硬件系统网络化、 图文处理自动化, 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 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 高柔性、 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 把勘察、 设计的图纸、 图像、 表格、 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

2.3 数字化勘察技术关键优势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

模型法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 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 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 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 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 规则格网法、 等值线法、 不规则格网法等, 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 将做详细分析讨论。不规则格网法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 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 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 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所以 TIN 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 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 TIN 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 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 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 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 X,Y,Z 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

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对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实施改进, 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勘察技术, 并推广其广泛应用, 这是勘察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这其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仅是因为其中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尚未完全攻克,而且我国目前在数字化勘察、勘探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很匮乏, 因此, 必须加大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才的培养, 并加快该技术的研究应用,以真正实现岩土工程的数字化勘察的广泛应用。

3 数字化勘察技术的应用

我们在进行道路、 桥梁、 隧道的测量设计经常遇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情况。如线路在丘陵山区,经常是各种树木生长茂盛、 沟壑纵横,难以通视,传统的测量手段很难解决,经常令测量工作人员吃尽了苦头。传统的测量手段数据处理往往用手工方法记录储存,不仅数据显得零乱,而且在数据后续处理中,往往手工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测量数据不易校核。 由于处理枯燥,需要耗费的重复劳动也就相当多,内业处理出错率较高。

通过调查研究, 在我国大多数单位在公路设计测量工作中采用的方法传统,速度慢、 精度差,数据不易保存校核,所以难以适用当前推进公路建设自动化、 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采用现在传统的测量方法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测量数据多,易出错,测量完毕不易校核和保存,采用数字化地形图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采用专业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经过处理后,可以满足公路规范的需

求,每条公路的地形图可以形成永久保存的电子档案,勘测成果在图上一目了然,可重复利用,并可不断补充调整。 公路设计引入专业勘测的电子地形图,勘测效率大大提高,勘测费用降低很多,勘测设计周期会大大缩短,而且数据精确,易于保存,数据直接导入利用,免去人工录入的繁琐和失误,可以重复利用,一举多的,可以纸上选线、 定线,测量数据可以视实际情况,随时补充调整。测量成果可以直接与国家控制网转化,以便与其他测量行业的数据共享。测量完毕或公路施工后能长久保存测量成果,并进行校核,推进公路测量的数字化进程。

4 结束语

篇8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车速是一个重要因素。诸多国内外研究显示,车速与事故有明显的相关性,车辆超速或高速行驶已经成为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要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超速或高速行驶车辆的速度降下来。目前,道路上使用的车速控制措施种类较多,最基本的是利用交通标志实施危险警告和车速限制。而且,以减速带为代表的强制控速设施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应用。

2 减速措施分类

控速措施按其警示力度大小可分为非强制性和强制性控速措施:

目前常用的非强制性控速措施:强化路面监控,加强路面管理,如使用雷达测速仪;设置用于交通管理的道路交通标志,如限速标志、视错觉减速标识、急弯路标志等;在路面上施划减速标线。

目前常用的强制性控速措施:在路面上喷涂热塑振动警示减速标线;道钉减速带;水泥台减速带;路面凹形槽减速带;驼峰式减速带。

2.1 限速标志

为了行车安全,常常在需要限制车辆速度的地方设置限速标志。实际设立限速标志时可能需要综合多种因素:(1)道路特征、路肩条件、等级、线形和视距等;(2)路侧土地使用和环境;(3)停车需求和行人活动;(4)1个时间段的事故报告。设置的限速标志并不能一劳永逸,尤其对于一般公路,隔一段时间后,应对道路特征或周围土地使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路段的限速标志进行再评估。

2.2 减速带

许多研究证明了减速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限速手段,甚至有研究表明其事故数和严重度的降低能达到50%以上。减速带在我国应用较多,但还没有相应研究说明减速带在我国应用的效果。但无论效果怎样,应该注意2点:(1)减速带应全断面布置,如果只是下坡方向布置(半幅路),车辆为了避免行驶其上的不舒适感,会绕行而占用对向车道,更容易造成车辆对撞;(2)布置减速带的路段,应提前告知驾驶员,否则驾驶员如果没有看见减速带(尤其是夜晚),车速较高也容易发生事故,可以用标志或标线表示。

3 减速措施优缺点

3.1 非强制性控速措施优缺点

1)设置的原则是非强制性的,目的只是对车辆起警示、警告作用,用以规范那些即将有安全隐患的车辆,对以正常速度行驶的车辆干扰会比较小。

2)非强制控速措施实施起来都很方便,不需要大面积的施工,也不会破坏路面,节约了很多道路维修养护资金。

3)缺点是控速效果有限。例如,如果车辆驾驶员不遵守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意识差,心存侥幸心理,那么这些措施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根据笔者在内蒙古某省道所作的驾驶员对减速设施减速效果的问卷调查,26.7%的驾驶员选择减速标志,73.3%选择减速带,没有人选择减速标线。

3.2 强制性控速措施优缺点

1)控速效果明显,且较为持久。英国的Webster分析结果为:道路设了减速带后,85%车速降低了16 km/h,事故数减少了71%,周围道路事故数减少了8%。

2)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在路面上做大面积的施工,这样不仅会造成对路面的破坏,加大道路维修养护工作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干扰了车辆的正常通行。

3)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除雪要求,强制减速措施的设置会影响除雪,且对重型车辆在爬坡时也是一大障碍,强制减速措施在冬季宜撤掉。

4)由于车辆行驶在减速带上会造成很大的震动,对车辆的车体结构易造成损坏,会严重影响人的舒适性。根据笔者在内蒙古某省道所作的驾驶员对减速带接受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10%的驾驶员表示非常反感,33.3%的驾驶员表示反感,56.7%的驾驶员认为可以接受。

4 结语

车速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诸多国内外的研究显示,车速与事故有明显的相关性,超速行驶将对行车安全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发展与安全协调发展的原则,为保障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采取有效的限速措施将车速降下来,以保证人民出行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何勇.速度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毛恩荣等.《车辆人机工程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

[3] 陈永胜.高速公路安全设计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1.

[4] 莫战春.高速公路减速标线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2008.

[5] 刘兆棋.《道路交通安全应用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2.

篇9

一、一年来工作完成情况

我们路政科自十月份开展工作以来,围绕处初步确定的工作思路,本着“团结、务实、优质、高效”的市政精神,于千头万绪中努力理顺工作职能,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年内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抓好新建道路

自接手市政道路工作以来,共完成3条新建工程项目:次干路1条:北山路延伸工程(xx路—xx,长618米,宽8.7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支路1条:青年路(昆明路——文化路,宽6米,水泥砼路面,本年度完成北段150米,南段计划明年续建);在建道路1条:奈古山路(世昌大道——古寨南路,长427米,宽8米,次干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科学组织,精心施工,每条道路施工前及时召开管线协调会议,使各管线单位就工程实施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与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密切配合,满足道路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要求,确保各项工程同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了有力的检查督导;确保按期保质完成每项工程建设任务。

(二)注重道路日常维修养护

对辖区内的道路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主干道的日常巡查做到一天一巡,对次干道的日常巡查做到三天一巡,做到巡查工作到位、反映问题及时、维修养护及时;个别重点维修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力求做到无一遗漏,不留死角。两个月内共更换井盖16个,提升井体13座,更换雨水箅子75个,维修沥青路面300平方,整修人行道板150平方,维蘼吩凳?0米,通知其它管线单位维修井盖13个。

(三)认真处理群众投诉论文

市政工作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处理群众投诉,努力为群众解决问题。两个月来,共办理市长热线件,办复率100%;办理行风热线件,办复率100%;办理群众反映件,办复率100%。切实做好群众反映问题的办理、落实、回复工作,并认真举一反三,查找辖区内存在的管理盲区和薄弱环节,促进市政道路设施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所有反映案件均按时完成答复意见。满意率达100%。

(四)做好2007年工作计划编制工作

认真编制2007年市政道路工程(包括新建、大修、小修保养)概算及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计划。力争将计划的安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同时做好2007年投资超过百万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申报书、项目建议书报送工作。论文

(五)其它工作

1、对市区所辖养护路段的规模及技术指标进行详细调查。重点对世昌大道、文化路、统一路、新威路、青岛路、海滨路六条主干道的检查井进行现状调查。对新威路、统一路、昆明路三条道路的人行道进行现状调查。论文写作网

2、对200年市政公司已修建完成的十四条城市道路进行质量检查及验收。论文

3、确定望岛路、文化路工程勘察设计队伍并督促设计工作的开展。

4、初步拟定路政科工作职责及路政科道路工程建设、道路破挖修复、道路设施维护等各种办事程序。

5、组织全科工作人员进行市政工程业务学习,熟悉相关业内章程、行业管理规定及部分新颁管理办法。

(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路政科属新成立的科室,部分职责尚未明确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由于人员较少、工作任务较重,对行业的指导工作做的不多、不够,今后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切实发挥行业管理作用。

3、科室部分人员初涉市政工程,对行业了解深度不够,今后要加强相关业务学习,力争尽快熟悉行业特点,适应行业需求。

二、2007年工作打算

(一)首先,计划出台几个管理办法:

其次,为继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群众生活,2007年计划完成2条新建道路、3座人行天桥、9条道路大修及其它维修项目建设,总概算投资7237.41万元。

1、新建道路工程

根据城市整体规划要求,本着改善市区交通网、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2007年计划新建两条城市道路——望岛路与渔港路西段。望岛路东起青岛路,西至环山路,延附于望岛河,全长2600米,全宽2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计划2007年年底完成。渔港路西段东起塔山中路,西至西山,全长150米,宽2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计划2007年上半年完成。两条新建道路概算总投资2672.25万元。

2、新建桥梁工程

为解决部分交通主干道及繁华地段行人过街难、车辆行驶难的问题,保证行人过路安全需要,适应变人车混行为人车分流的交通改善主流方向,减少交通堵塞,2007年计划在市区增设三座人行天桥:青岛路大润发附近一座,海滨路大润发附近一座,世昌大道蔬菜批发市场一座。桥梁结构均为钢结构桥面、灌注桩基础。此项工程概算投资1429.16万元,计划2007年上半年完成。

3、道路大修工程

根据道路现状调查结果,计划大修道路九条,包括文化路(三角花园至古寨东路段,全长2319米,宽19-20米)、威海卫大厦——半月湾路段(长2294米,平均宽8.5米)、北山路南段(顶至东山路,长411米,宽8米)、西北山路北段(文化二路至环保塔,长624.8米,宽8米)、人防路南段(世昌大道至南山,长194.5米,宽15米)、花园南路(庙耩路至统一路,长578.8米,宽8米)、党校路(文化路至昆明路,长360米,宽6米)、职中路(文化路至昆明路,长350米,宽5米)、海城巷(和平路至古寨南路,长250米,宽6.5米),上述工程概算投资2303.9万元,其中文化路、威海卫大厦——半月湾路段、北山路南段、西北山路北段、人防路南段计划2007年上半年完成,其余4条2007年年底完成。

4、维修工程

2007年计划对xx大道的检查井、雨水井及农行北东西路的人行道进行整修,对古陌路北段、即墨路、黄海路、塔山东路、花园中路、花园北路、和平路等进行人行道、沥青路面、路边石、检查井的整修,并继续做好冬季防滑工作。此项工程概算投资832.1万元。

(二)针对明年的工程计划,我们拟采取以下主要工作措施以确保计划的全面顺利实施:

1、以样板带动全局,全力以赴抓好市区的道路工程新建及大修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重点工程建设。论文

2007年计划将xx路建成一流的样板路、示范路。对每个项目的立项、规划、建设用地的规划及审批各个环节严抓不放松,针对投资超过50万元的工程认真组织招标工作,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择优选择参建单位,力争真正做到科学、公正;严格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认真组织施工图技术交底;切实加强工程项目前期管理,尽早做好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拆迁、青苗补偿等前期工作;严格合同工期管理;狠抓工程质量管理,施工过程深入施工现场,加强协调,逐一排除难点问题,保障道路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规范验收程序,严把验收质量关。确保优质完成道路设施改造和建设任务。

目前,2007年投资超过百万的项目正在进行项目申报工作,望岛路、渔港路、文化路及三座人行天桥工程项目已经开始进行方案设计,

在办理工作中做到:一是对市长热线、行风热线及群众电话反映的问题,首先到现场进行认真调查,全面了解情况;二是对不属于我处职权范围的问题,也高度重视,主动向有关单位反映和协调,争取解决问题。三是处理及时,急百姓之所需。四是处理完毕后,认真做好反馈工作,确保群众满意。

4、加强路政管理

明年计划对占用挖掘道路审批程序进行改革,缩短审批时间。施工过程中,按照今年拟定的办事程序严格进行管理,杜绝不文明施工,并对破挖道路及时修复,确保挖掘修复率100%、修复及时率100%。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工程档案及管网电子档案。

做好未经审批进行开挖的督察管理。

5、圆满完成冬季防滑、扫雪铲冰、治理白色污染等工作

篇10

一、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工程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国际工程咨询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更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走出国门、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市场大竞争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我国入世后,一些国际知名的工程咨询企业正在进入国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0多家外资工程咨询企业在国内设立了机构或正在开展工程咨询业务。 相对而言,我国的工程咨询起步比较晚,力量较为薄弱。直到1987 年,国家主管部门首次明确了工程咨询是“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经验,遵循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和投资者对经济建设和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与实施提供咨询服务的智力型服务行业”。

而且我国工程咨询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强。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 ENR) 》杂志统计,在全球200家最大工程顾问公司中,我国只有4 家勘察设计单位入围,市场份额不足1%,仅有5.69%。而据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对全国170多家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的调查结果,平均每家职工人数只有25 人,业务总收入约300万元人民币,人均业务收入只有10万元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相去甚远。目前我国仅有200多家设计院拥有对外经营权,在国际工程咨询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如何提高我国工程咨询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增强这些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能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界定了国际工程咨询和国际化的概念和内容,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两家国际知名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化的过程和模式,从而提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的过程和模式的建议,为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 国际工程咨询及国际化战略

国际工程咨询是随着国际工程建筑、承包等行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是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咨询是指运用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为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的咨询活动。包括前期立项阶段咨询、勘察设计阶段咨询、施工阶段咨询、投产或交付使用后的评价等工作。工程咨询是投资和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国际上,工程咨询是指为工程项目从决策到实施全过程提供智力支持的一个专业服务行业,包括设计、招投标、监理和投产后的维护等。

“国际工程咨询”的特定含义是指我国“走出去”的工程咨询企业,在境外从事工程咨询设计及相关的各种方式的工程承包、项目管理等业务。它促进了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使我国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国际化是指企业将其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的市场,以创造价值的举措。国际化包括商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技术国际化、生产国际化、人力资源流动的国际化等内容。而企业的国际化,则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跨越国界向更大、更广的范围拓展的过程。只有成为国际化的公司,才是我国工程咨询企业成熟和具备实力的标志。

近年来,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国际建筑工程的发包方越来越重视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已经将项目的重点转移到咨询、设计方面来,总承包施工企业不再独立地扮演中心角色。同时,国外工程市场上的业主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要求的是创新,更希望的是建设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工程,而创新和独特需要由设计人员做先锋。因此,设计人员的独特创意是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工程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国际承包方式的这种新变化,要求承包商必须实现设计和施工结合,设计和前期的研究结合,后期的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结合,这就要求工程咨询企业为国际工程项目的综合服务能力比较高。

三、 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案例研究

发达国家的国际化大型工程公司,都是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公司。它们功能全、设计技术先进、管理科学 ,在国际工程建设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它们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创建、发展到形成当今的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成长起来的。它们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下面通过分析两家国际知名的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化的案例——英国艾铭(AMEC PLC)集团公司和美国福陆(Fluor)公司,总结出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的一般模式。 1.公司背景 英国艾铭(AMECPLC)集团公司是世界一流的集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和工程服务为一身的综合性公司,也是英国最大的工程公司,是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国际工程设计公司,在以海外营业额为评比标准的2011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的世界设计商排名中,该公司名列第三位。艾铭公司为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加工工业提供各种服务和方案。该公司在世界40多个国家拥有5万余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80亿美元。 美国福陆公司(Fluor)始创于1912年, 是世界最大的主要从事咨询、工程、建筑等其他多种服务的公有公司之一。2011年以17.94亿美元的国际收益名列《ENR》海外工程咨询设计商榜首,其国内外工程咨询设计总收益则达到22.596亿美元,在ENR工程咨询设计商中名列第二位。

2.国际化过程和模式 艾铭集团公司的国际化过程起始于它所承接的一些国际化项目,主要集中在地铁和机场建设领域,其承揽的国际化项目有:香港九广铁路东铁和西铁,新加坡地铁樟宜线、东北线,法国巴黎、里昂、马赛及图卢兹地铁,加拿大蒙特利尔地铁,埃及开罗地铁,委内瑞拉拉加斯地铁,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客运大楼施工技术咨询服务、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一号、七号客运大楼施工管理等。该公司承揽的国外地铁和机场建设项目使之一跃成为国际化的工程咨询公司。而艾铭集团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拓展走的是另外一种模式,它不仅参与中国的重大项目建设,如中石化洛阳PX项目、三峡、小浪底工程等,还在中国投资设立公司,该集团于1930年建造了上海燃气厂,并于1991年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2002年艾铭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注册。 福陆公司的国际化道路是从二次大战之后开始的,二战后福陆公司在加拿大、委内瑞拉承揽炼油厂、天然气厂的工程建筑项目。由于在炼油厂工程建筑业有良好的声誉,使它赢得了第一个中东地区国家——沙特阿拉伯的工程项目合同。此后,开始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苏格兰、南非建立设计和建筑公司,五十年代末,福陆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办事处。

1977年,福陆公司收购了建筑设计业的领先企业丹尼尔国际建筑公司(Danie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由此可见,国际上知名的工程咨询公司的国际化模式一般采用承接国际项目,从而进入国际市场,然后再在当地寻找投资、并购的机会,从而不断壮大公司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 四、 我国工程咨询企业国际化过程和模式 目前我国工程咨询企业服务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服务的主要范围是投资机会研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评估等,服务的层次基本是建议或评审。而且,目前我国的工程咨询业基本是实行分段管理模式,前期咨询业务归口国家计委,成立了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设计、监理、招投标归口建设部,设有勘察设计协会、建设监理协会;涉外工程咨询单位归口外经贸部,设有国际工程咨询协会。这种体制上的分离使得工程咨询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较弱,国际化水平较低。

篇11

中图分类号:S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17-1

1 木门窗的主要节能途径

1.1 木门窗可以进一步节约能源

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建设的鼎盛时期,几乎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可以达到20亿平方米左右,几乎可以超过所有的发达国家在一年时间内建成的建筑面积的总和。但是,这其中97%以上的城建是属于高耗能性的建筑。根据推算,如果按照这样的耗能性,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我国在高耗能方面的建筑面积将会达到700亿平方米左右。总而言之,如果现在不能够注重在建筑方面的节能设计,我国的能源危机将会不断加剧。目前在我国既有建筑中,90%以上是属于高耗能的建筑。在高能耗方面的建筑中,门窗方面的能耗将近占了一半。所以,在建筑方面的节能,其关键是在门窗方面的节能。对现有的建筑门窗进行相应的节能改造工作,将会是我国在能源形势方面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2 木制门窗将会进一步完善建筑物的保温结构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建筑物上的保温问题已经成为建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门窗以及窗户在热阻方面远远小于同种无题中的其他类型的护结构,门窗以及窗户是在保温能力方面最低能耗情况下的建筑物体的护结构,总体来说,对于可以采暖的建筑类型的木质门窗,其在耗热量方面主要包括两个特点:首先,木质门窗以及玻璃之间的传热的耗热量,其次,木质门窗存有缝隙的冷风中的渗透的耗热量。

所以,相关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木质门窗在相关的数据显示中,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减少门窗以及玻璃之间的导热系数,进一步的增强门窗以及整体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改善建筑物在门窗方面的制作以及安装的精度,可以通过添加密封条等措施,进一步减少空气的渗透,进一步减少冷风的渗透量。

2 木门窗的节能发展趋势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工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党、国家的高度重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篇》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程》的实施等一系列针对建筑节能的国家政策、法规陆续,都说明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也体现了国家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要求是,进一步的完善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化50%的设计目标,为了尽快实现我国在建筑节能化方面的目标,建筑行业中的门窗行业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质量升级,与建筑节能化进行综合配套工作,进一步走出产业化、节能化的发展道路,其中的发展趋势包括:

一是进一步加强建筑中的木质门窗以及建筑中的幕墙相结合,全面提高两者的密封技术,进一步降低建筑物在空气中的渗透以及热损失,进一步的提高建筑物在气密、水密、隔声效果、保温效果以及隔热等方面的主要的物理性能,争取在建筑物的密封材料以及密封结构、室内换气等构造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二是进一步加大复合型的木质门窗在专用材料的开发以及推广应用方面的技术探索。重点开发木质类型的复合型的门窗的专用材料以及复合型木制门窗在配套附件方面的密封材料等技术。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木质门窗窗型以及相关的幕墙方面的保温以及隔热等技术的研究工作。要进一步以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做为原动力,对我国的住宅在窗型的结构、门窗的开启形式以及门窗构造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技术改造以及创新工作。逐步的改善木质的、高密封性的门窗在换气以及安全性能方面的效果。

四是进一步利用太阳能开发以及相关的利用技术。在建筑物中的木质门窗设计中改变原有的、消极的保温类型的隔热、单一的节能技术观念。进一步把木制门窗在节能以及合理利用方面的太阳能、地下热(水)能、风能进行结合,进一步加大开发木制门窗在节能以及用能方面的结合程度。进一步提高木质门窗在结构以及围护结构方面的一体化节能技术水平,整体改善我国在木制门窗行业中的总体节能效果。

3 结束语

我国是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能源方面的消耗大国,尤其是建筑方面的能源占整体消耗量的25%以上。因此,为了进一步的降低能耗,我国对建筑能源领域进行了三次有效性的节能改革工作,当前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着第三次节约能源改革,其中主要围绕建筑围护等结构的设计来体现节能性能。建筑门窗方面的能耗占建筑围护结构能耗的50%。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物在节能方面的性能,木制门窗是目前为止,能够符合节能环保以及再发展的综合产物,因此,进一步的提高木质门窗的保温性能,进一步的保证木质门窗在建筑物的节能方面的主要途径已经成为广大从业人员的基本追求目标,木质的节能门窗也因此会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赵士怀,黄夏东,王云新.节能窗对室内的热和冷负荷影响的计算机模拟分析[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年.

[2] 黄夏东,王云新,赵士怀.夏热冬暖地区外窗对建筑节能影响的分析[C].2003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

篇12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提高科技投入,加快实施技术创新,重视基础研究,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已然成为一个国家战略性的任务和目标。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科研与技术革新同样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地节约资金、降低成本,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工作实际,关于科研、群众性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作的开展及其在节约资金成本、带来经济效益作用方面谈谈几点体会。

1、坚持基础性工作与创新工作并举,在工作推进中求突破

目前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仍然是科研所和高等院校,它们不直接面向市场,不甚关心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开拓能力将技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因而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怎样才能富有成效地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坚持基础性工作与创新工作并举,就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迫切要求。为此我们从单位生产和管理工作实际出发,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形成了一套自有的科研运作体制。

1.1相关信息收集交流,理论设想研究

针对日常基础性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讨论,提出相关新技术,收集相关产品技术信息,新设备样品,经讨论、研究对比,提出改进意见,组织评审,作出评审结果,如未通过,则返回重新研究,再次提出方案,再组织评审。

1.2新产品、新技术试产试用

新产品、新技术评审通过,就可以下拔相关经费试产试用,由技术科负责技术督导,新技术或新产品改进研制成功后经过相关安全技术认证,就可以先行试用,试用期间观察使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如有问题再返回改进。

1.3投入实际使用

新产品、新技术经试产试用后,如无问题,即投入实际使用。

1.4带来经济效益

下面简单列举几个通过科研、技术改革带来节约资金能耗实效的例子:

防盗铸铁排水井盖设计研制和安装工作。针对城市道路排水井盖破损、丢失严重的问题,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大连市现有道路上的排水井盖多为三十年代日伪时期的设计,其结构、材质和承载能力已满足不了现在道路行驶重型车辆的要求。据统计,我市每年市政排水井盖破损1100多个,丢失3300多个,直接经济损失达50多万元。从1992年排水处组建至今,因排水井盖破损、被盗造成行人跌入井内的事故达20余起,赔偿金额近15万元。为保护行人和车辆安全,减少国家的经济损失,我们在参考国内外实物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制,设计出了承载能力50吨,外型美观、经济实用,具备防盗功能的新型铸铁雨水井和检查井盖,其排水功能、承载能力等居于国内领先,申报了国家专利。并于当年通过政府招标采购了500套新型防盗雨水井盖,安装在市内部分主次干道和广场周边,截止目前都没有发现丢失、破损现象,效果极佳,已列为逐年推广应用的对象。

完成了春柳河污水处理厂电气控制单元内电器元件进口产品国产化和泥处理车间加药系统电气改造项目既解决了进口部件采购周期长、价格贵的问题,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资金3万多元。

对春柳河污水处理厂回用水泵房加药系统进行了改造,将原有的自来水溶药系统改为回用水溶药系统,安装回用水管线16米,各类管件20个。此项改造每月可节约自来水720吨,节省水费2736元。

从实际出发,诸如此类通过科研方法节约资金成本的例子我们还有很多,在科研工作中我们总结出,其一,必须要有开拓精神,进行大胆创新,把握创新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创新的水平,强化对技术创新决策的管理工作,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其二,管理体制必须始终充满活力,随着管理实践的变化从多方面多领域多角度进行探索,实现管理创新,从机构设置,经济来源,人员配置,人才培训科技项目的立项确定研制,开发利用等,建立一套管理措施和工作制度,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从而直接有效地带来经济效益。

2、发动群众力量,以“合理化建议”方式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将重心转向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适宜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在平等的引导和交流中,使员工自发地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忠诚感,来促使其在群众性技术革新带来节约资金成本的经济效益中发挥巨大作用。

有鉴于此,我们每年都会协同处工会组织,让广大工作在一线的职工,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以合理化建议方式提一些技术革新的建议。我们再将这些建议汇总、梳理,挑出合理有效的部分进行研讨,确定实施方案。由群众性技术革新带来经济效益的例子也列举一下:

针对夜间排水施工抢险和汛期低洼区排水光线不足、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威胁排水职工人身安全的问题,沙河口排水管理所自行研制了夜间施工抢险、汛期排水警示灯(标志),效果比较好,既填补了夜间施工抢险和防汛排水警示标志的空白,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资金。

针对使用三叉杆子作为吊装工具不方便的问题,马栏河污水处理厂自行设计安装了“门工综合手动吊”,既安全可靠,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金1.5万元。

针对水厂厂区内的路灯增设了自动稳压控制装置,每天自动启停,既消除安全隐患,又减少了灯具损坏,节省资金3000多元。

以上这些节约资金的技术革新都源自于我们职工的智慧,当然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工作中我们总结发现:

(1)要培养员工以正确的主体意识:培养员工以正确的主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员工群众自觉寄身于本单位的建设,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个性的发挥。(2)要提供员工学习机会:要学会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寻求新的工作方法很重要。为此我们会定期采取集中授课、答卷和实际操作考核等形式,对全处各岗位职工进行岗位职责、专业技能培训,为其提供接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单位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紧跟科技进步潮流,使广大员工持续接受教育使其具备一种能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创造开拓发挥的最大空间。(3)要运用奖励机制:制定具体的奖励实施方案(后附),运用奖励政策,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创新工作相称的物质报酬。通过以上工作方法,在使广大职工群众提高的同时,也为我们依靠职工群众的智慧进行技术革新,从而带来节约资金成本的经济效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附:大连市排水处科学技术项目奖励实施方案

为了激励全处职工增强科技意识,积极参与科研和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提高全处科技实力,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A、奖励范围

凡从事污水处理、城市地上地下各类排水设施养护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处属各单位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在独立完成或参与处内外各类科技项目中,取得成果均适用于本规定。本规定的奖称统一为“科学技术项目奖”。

B、奖励项目的分类与等级

(1)奖励项目分为:科学技术研究;技术革新改造;勘察设计施工;全面质量管理;工艺工序操作管理;各类论文;增收节支;合理化建议等奖类。(2)各奖励项目的等级分为:国家、省、市级和处科学技术项目一、二、三等奖。处科学技术项目的一等奖为处级、二等奖为厂级(处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三等奖为车间(含班组)。(3)各奖励项目的等级和归类由评审委员会依据申报的实际情况确定。已被国家、省、市确定奖励等级的,由评审委员会按同级予以确认;其余申报项目根据其类别或在本岗位(部门)产生的作用和效果,由评审委员会确定等级。

C、奖励标准

(1)荣获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由处按同等标准予以奖励。(2)荣获处科学技术项目一等奖的,奖励人民币1000~3000元。虽然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奖励,但没有物质奖励的,根据实际情况,按此标准执行。(3)荣获处科学技术项目二等奖的,根据项目应用的作用和效果,奖励人民币500~2000元。荣获处科学技术项目三等奖的,根据奖励项目的作用和效果,奖励人民币300~800元。

D、奖励项目的申报与评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