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8: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商业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商业管理论文

篇1

二、商业管理视野中的进化论

人类始终坚信能够用知识来充实自身,以便协助人们更好地改变“自然发生的过程”。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道理:必须了解市场的定性规则,从而有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结论的产生,我们都想要更优秀、更聪明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生存,就必须了解创新和差异化的力量,才能击败竞争对手,取得胜利,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客户提升出更多利益。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观点:物种必须自身具备“有利变异”这种能力,这种有利变异是顺其自然发生的,可被称为自然选择的阶段。因为,伴随无竞争力物种的灭绝,差异化应有的创新才能继承并有了发展,于是,最终有奇异以及专业技能的物种得以存留。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变强,对抗,紧缺资源,进化及追随私人利益的表象,只发生在达尔文自然论中看到。对于商业管理,其升级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这一般意味着向更高层次的追求与过渡。然而,达尔文进化论中,“存活越艰难的地方是进化越迅速地方”向我们证明了对抗的压力给与了我们升级的动力。如今,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商业管理进化也必须产生。因为,当今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热,商业管理方式的提升,新旧商业模式的更新换代,都促使着我们更加进步。四、商业管理得以进化的要素开放性:于当今,经济逐渐全球化进行发展,区域以及全国、更甚全球的文化、经济及政治这些的发展,对于商业企业的未来发展而言,其即为机遇,或者为挑战。这些全方位,多元化的竞争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面对这样严峻的态势,倘若那些企业仍只顾埋头苦干、与时俱进不了,没有办法跟随市场发生进化的行程,可能存在于市场进化之中被淘汰的一种危险。于是管理者应于商业管理之中,积极进行健全的市场监测机制的建立,大力重视市场变化,随时研究市场之中的潜在危机,做出合理的预警,使企业的发展没有障碍,才可抓住大好的发展机会。灵活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对于如今的市场,其为日新月异改变很快的一个市场,竞争日益剧烈,进化速率逐渐变快,基于如此态势,灵活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缺失的一些企业,一贯仅留下错失置于眼前的机会的某些遗憾,面对挑战没有办法。于是,企业灵活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的缺失,其较大程度地对市场跟踪及预警机制于企业发展之中具体作用的发挥造成影响。所以,商业企业的管理者除了需保持组织体系上的灵活性,还需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培养快速转变思想观念的能力,组员间通过积极的交流及合作,进行协调及配合,最终有效地提升全部组织的灵活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能力,其为商业企业灵活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有管理模式以及产品的创新。创新能力欠缺的企业无论指引市场前进方面,还是跟随市场变动方面,均有不同的问题发生。在企业生产的产者需求不相符之时,企业的全部

篇2

二、平台类型化

平台类型化,即建设两类平台:教学平台和实践平台。

1.教学平台。

为提高管理类人才的理论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要重视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特色专业的建设,精品课程群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等。专业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精品课程群是一种资源共享的方式,它既可以展现优秀的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显著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可以方便学生学习,改善学习方式,拓展资源;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师资的完善进而促进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实践平台。

包括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院,企,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可以整合校内外各种优势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善实验与实训条件;“院,企,基地”建设强调两手抓,一手“请进来”,即定期邀请合作企业有经验的管理者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讲授管理实践经验和案例。一手“派出去”,既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培养“双师型”,也派学生到合作企业开展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平台的建设,改变了传统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的培养方式,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三、课堂整合化

课堂整合化即基于知识转化的“三课堂”。一课堂主要是指在校内组织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该课堂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具体操作上,一课堂采用研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传授理论知识,注重操作训练的创新型、系统性和实践性;二课堂是指在校内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的将一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或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各种科技、学术和文体活动。二课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术氛围的营造,通过各种特色活动,如模拟竞赛、名家讲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资助其创业实践项目;三课堂是指在教师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建立各类型的基地,包括:校企合作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等,使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系统化、专业化和基地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3

1)对成本进行管理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为企业创造高效益。企业高效益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可以用来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加员工福利,同时也可以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

2)可以让企业在经营上管理的到进步。带动了企业发展。作为牵动企业经营管理的“牛鼻子”,成本管理贯穿生产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过程的始终,起到了带动全局的作用。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企业成本和、费用支出,提高企业成本信息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内部使用者进行分析决策,为进一步制定产品价格、进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商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新形势来看,企业的整体发展形势都表现得很好,大多数商业企业也都在新形势下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企业进行改革和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但是,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还并非完美无瑕,还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比如落后的成本管理理论、成本管理措施不力、不商业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束缚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具体如下:

1.企业对成本意识淡薄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商业企业的成本发生是从商品采购、储存直到最终销售过程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而目前企业的管理却往往以商品的流通为中心,只注重对企业流通成本的管理,却忽视了商业企业内部流通部门外的费用发生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忽视了在采购储存,销售过程中的管理环节。促销环节等发生的较大的成本费用,对商业企业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种传统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已难以满足当前市场竞争的要求,商业企业对服务成本的漠视以及大量广告费、开办费等的发生使商业企业无法考虑全面发展的竞争战略,加之不能将生产,批发,零售一体化,致使商业企业面临着产品积压资金沉淀的问题,影响资金的正常运转、商业企业效益等同时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成本控制措施不力

从当前的形势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对于成本控制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有的企业甚至以“拍脑袋”的形式来制定目标,成本控制缺乏具体指标,成本领先带来的收益无法量化。有些企业对成本控制没有时效性,虽然明确了成本控制目标却没有实施。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成本目标太过简单粗略未逐层细化分解,也未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个人,无法考核成本责任和目标实施效率。在绩效考核中企业管理层只注重形式走过场,成本控制工作绩效和薪酬等方面相脱节。管理层的失职进一步导致企业员工对成本管理没有积极性,久而久之造成员工事不关己的工作态度,对于成本是否合理的问题既无压力又无动力,位于生产一线员工的创新能力未能受到激发,长期下去则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受损。

3.商业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尽管商业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一些成本管理框架,但由于其成本管理定位于服务于存货计价及收益确定不准确,同时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缺失,因而忽略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缺乏成本管理的事中控制和管理决策,这些使得商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只有形式,而实际效果不理想,更不能实现商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部分商业企业在制定成本管理制度时,因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认识,尤其是只关注产品的流通过程,没有从全面成本管理的角度考虑,没有意识到从商业企业整体进行成本管理控制,使建立起的成本控制制度不健全,因而也难以很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策过程"

三、加强对商业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1.提高成本管理认识

提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是突破成本管理的关键成本降低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不能片面地节约、节省成本而应该在战略层面上对成本进行研究分析,充分挖掘成本降低的潜在因素。例如企业可通过推出新产品来拓宽产品的市场需求,而不能在新产品的研发创新上节省投入。为了能在市场占有优势地位、企业应该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开发创新产品的过程中增加科技投入,实现提高价格、扩大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又节能降耗的目的。

2.增强成本控制监督力度

由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成本监督与激励机制,成本管理的执行效果不显著。有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各项制度形同虚设,比如有的企业不相容的岗位未进行分离,不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为了打造并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成本管理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成本控制主要通过采用专门的方法获取企业自身及其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信息资料,成本控制手段由原来的简单成本控制转向战略成本控制,制定适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成本管理规划,并加强成本控制的监督和执行力度,企业应对各部门下达年度成本控制指标,并将成本责任进行分解,最终具体到部门和个人.使相关人员签订责任书,进行年度考核评价。设立激励机制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实行奖罚分明制。

3.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企业要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理念

商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被看作是一项整体与全局的系统工程,是把企业成本管理当做全面、综合、持久的系统并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面地分析研究的系统理念。商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商品的购、销过程,而是要将视野扩展到商品的市场需求分析。要严格将商品成本控制到一定的范围,要强化成本系统管理,对成本系统进行细分,以便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要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决策范围的分析,可以保证企业做出最优决策,为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可能。

篇4

目前商业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物业的建立与经营大多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缺乏客观的依据,所以物业管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落后

商业物业里常有上百个所有权独立的零售商,通过统一管理树立商业物业的整体形象至关重要。但是商业物业的管理比其他物业的管理难度大得多:诸如所有零售商是否接受统一收银,是否接受统一营业时间,是否接受进行统一的促销活动等。由此无论是物业管理企业还是业主或使用人由于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的落后,都会使商业物业形象受损,导致顾客失去光顾的兴趣,进而影响商业物业的发展。

商业物业重复建设

在商业地产迅速发展的同时,商业物业的空置率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广州市做为零售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2002年广州市滞销商品房中,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空置率分别为9.5%,22.9%,43.1%。其中办公楼和商业用房的空置率均已超过10%的警戒线,商业物业空置率最高。居高的空置率,一方面折射出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原因在于商业地产丰厚的回报,吸引了大批投资商进入,但在投资和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重复建设和空置率高的问题。

商业与地产的脱节

目前,大多数的开发商把眼光盯在了前期的开发上,地产公司通常会采取将开发好的商场直接出售给中小投资者,再由投资者直接或间接出租给零售商的做法,实行的是物业管理指导下的“商业管理”体制。开发商重视的是商场有多少面积出售了,并没考虑出售后整个商业物业的运营状况。从运营稳健的国内外商业项目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出租的方式,也见不到分割成独立商铺出售的现象。目前地产与商业之间关系的现状是:两种资源没有有机结合,地产商找不到合适的商业主体,而商业主体找不到好的商业物业项目。

商业经营缺乏特色

目前大量的商业项目存在为招商而招商的倾向,商户组合缺乏竞争力和协调性,开发商为了招商指标,不能全面考虑商户的组合,为未来的经营管理埋下了隐患。在经营中,业主和使用人缺乏经营理念,盲目建设,目标经营市场不明确,缺乏商业的准确定位,多数商场经营没有特色,给人“千店一面”的感觉,缺乏对顾客的吸引力。诸多城市开发的商业物业出现“开盘时火爆,开业时冷清”的现象,商场给人以萧条冷清的感觉,顾客像看画展一样浏览各个店铺,光顾的人不多,买东西的就更少了。客流量不旺,致使商业物业中的商户像走马灯一样地更换,使顾客难以产生信任感,更谈不上培养忠诚性顾客了,如此恶性循环,商业物业的营运就可想而知了。

商业物业管理与运营困难的原因

主观原因:缺乏对商业物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房地产将其作为物业来做,商业把它当作商场来做。实际上它是一个综合体,其运营比单纯的物业或纯粹的百货商店要复杂得多。商业物业管理是专门对商业地产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除了要有对房地产的丰富知识和管理经验之外,还需要有很强的商业运作和管理的经验。既能够向开发商提供商业定位和市场细分方面的服务,又能够在以后的商场或商铺的管理方面有效地发挥作用,维护和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的驻足。因此,商业物业的管理与运营对物业管理企业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必不可免的。

行业原因:爆发式的零售革命。西方发达国家在近l5O年时间内,依次爆发了百货店、连锁店、超市店、商业物业、自动售货、步行街和多媒体销售等多次零售革命,产生了20多种零售业态。而我国在九十年代中期三、五年时间内,几乎所有零售业态都出现了。这一方面会给商业物业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商业物业发展出现了的盲目仿效的现象。许多项目不看地点,靠追风来指导建设,如此的商业物业效益不仅不会好,还会造成国家财产的浪费。更有一些投资者因资金不足,把为消费者购物等提供方便的必要现代化硬件设施滚梯、空调砍掉,而在墙面、地面等装潢上大量花钱,给后人留下“弃之可惜,改之不能”的遗憾。

环境方面:商业物业条件不成熟。商业物业发展所需的客观经济环境是形成一批成熟品牌并能构成吸引客流的专卖店,城市居民向郊区延伸,消费观念转向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双重满足,人均国民收入2000美元以上,居民小汽车普及率超过50%。我国目前城镇人均居民收入1000美元左右,卫星城、小区建设刚刚起步,一些郊区的人主要在城区购物,小汽车普及率还不高,因此形成了商业物业郊外无客流,建在城区又与百货商店、社区商业中心竞争的两难境地。

发展商业物业管理与运营的对策

树立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经营性商业项目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商户的租金。租金的支付者,是创造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力量。商业项目的功能就是要帮助商户去创造收入。简而言之,就是提高每一平方米商业面积的赚钱能力。这就是商业项目经营管理的价值所在,也是商业地产成功运作的关键所在。物业管理企业在商业经营管理上应拥有一支专业队伍,建立一套超前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通过提供商业项目从定位、规划、招商到管理的全程服务,从而确保未来有效而持续的经营管理。

提高物业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

物业管理是运用现代经营的技术手段,按合同对物业进行多功能、全方位管理和服务,为物业产权人和使用人提供高效、周到服务,以提高物业的经济和使用价值,创造一个良好的物业环境这样的一个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必备的条件。商业物业管理队伍的建设必须与这一管理特点相适应。在人员配置上除了常规的物业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外,还应注意吸收下列人员:懂商务、会管理的经营人才;懂法律掌握政策的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不少商业楼宇的智能化程度相当高,特别是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以及信息管理自动化的广泛使用,迫使我们必须以更先进的科学手段对商业楼宇进行管理。当然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对原有的商业管理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把引进人才和自我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物业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才会不断提高。

利用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任何企业都存在两方面的制度:一是企业的基本制度。它们规范企业的基本经济关系,构成企业的经济形体,是企业经营机制的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企业基本制度和经济形体,就会产生什么类型的经营机制;二是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它规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单位、个人的职责和联系,构成企业管理的组织形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响。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企业的基本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是: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随着进场租户租赁或合作时间的延续,合同及其补充文件和附件将不断增多,契约越多管理上就越复杂。所以,对商业物业的管理应采用制度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市场秩序。

科学设计商业地产开发模式

商业地产不能简单套用住宅的先设计后销售模式,而应该先确定经营模式、招商对象和业态需求,再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后改造费用的成本,从而降低商业地产的风险。大连万达提出的订单式商业地产模式,即预先与世界500强企业签订联合发展协议,得到其租赁项目的承诺后才进入实质开发。这种战略伙伴组合的营销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万达集团而言,与这种外资零售业巨头结伴而行,可以加大投资开发购物广场的知名度;另外,商业地产做到了强强联手,通过各种品牌组合,产生经营优势,有效地控制了经营风险,增强了业主的投资信心。此外在开发商业物业时,重视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对商业物业的定位、结构和外观设计给予合理建议。

实现商业与地产合理对接

地产商借助商家的品牌效应,能有效提升商业物业的销售,因为零售巨头、餐饮娱乐、家具建材商等的加盟是项目的一大卖点;成熟的大型社区为商业经营者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流量和消费力。在现代化商业模式中,商业地产的盈利并不是通过商铺销售来获得地产增值利润,而是通过持续的经营管理,提升商业空间的价值。因此,商业与地产的合理对接,才使双方互利,使商业物业得到较大的发展空间。

准确定位商业经营方向

由于商业地产与市场需求关系紧密,地产商开发地产时,定位是非常关键的,同质化经营只能带来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比如社区底商的定位,其招商目标主要有:自身配套所用、综合百货业、专业市场、主题式商场等几种形式。底商首先必须考虑消费市场,只有准确、恰当的商业经营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要做到准确定位,一方面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走适合自己的路线。市场细分是商业物业定位的前提,尤其是针对商业密集区,要让商业物业成功盈利,就必须把市场细分、再细分。

主体经营凸现特色

主题式商场可以按人群、功能进行划分,小型商业物业尤其要做好定位工作,要避免与大型商业物业正面交锋,切忌盲目地比“大”、比“全”,而要做“专”、做“精”,以自身特色来吸引消费者。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站稳脚跟,以获更大的发展空间。

商业物业不同于其他物业,其项目的定位、规划、招商和经营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我们理性的思考,全盘规划,逐渐让商业物业的管理与营运走上正规发展渠道,使商业物业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何晓兵.我国商业地产可持续发展浅探.商业时代,2004(23)

2.陈小龄.加强商业用房物业管理的对策和措施.上海商业,2002

3.王学东.商业地产招商管理要诀.商业地产,2004

篇5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2.91C93关键词:管理学企业家信息时代领导者精神冒险

工商管理学(二)

要明确企业的任务,首先要了解企业任务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一般说企业任务由五个关键性的要素形成。企业的历史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它记载着企业的辉煌业绩,也反映它的经验教训。现实和未来是历史的续篇,不了解过去,就无法规划未来。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5关键词:管理学企业历史业绩

工商管理学(三)

产品别具一格基础上的价值相等,详情请点湘爱网使成本领先的企业得以将其优势直接转化为高于竞争厂商的利润;产品别具一格基础上的价值近似意味着为取得令人满意的市场占有率所必需的降低幅度还不至于冲销成本领先企业的成本优势,因此,成本领先企业能赚取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0关键词:管理学成本优势市场占有率直接转化企业低幅度价值基础产品利润

工商管理学(四)

在1991年初事态有发生了急剧变化,卡斯柯公司外汇交易连续出现亏损,而且亏损额越来越大。1991年4月16日,建行上海市分行致函卡斯柯公司,称该分行受卡斯柯公司委托代办的外汇买卖中除已赔进90万美元存款并发生严重透支外,截至同年8月30日,尚共有敞口头寸3100万美元。除去卡斯柯公司在该分行的90万美元存款和卡斯柯公司在其下属机构上海县支行的650万元人民币存款已全部作为抵押外,要求卡斯柯公司立即解入外汇买卖保证金166万美元。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830.9关键词:管理学外汇买卖外汇交易上海市公司美元存款人民币保证金亏损

工商管理学(五)

1.4.7精干高效无论任何一种组织结构形式,都必须将精干高效原理放在重要地位。精干高效原理可表述为:在服从由组织目标所决定的业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一个组织只有机构精简,队伍精干,工作效率才会提高;如果组织层次繁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则势必导致浪费人力,滋长作风,办事拖拉,效率低下。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0关键词:管理学组织成员管理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效率机构精简工作效率组织层次管理层

工商管理学(六)

1.3,3职能职权职能职权是指参谋人员或某部门的管理人员所拥有的原属直线管理人员的那部分权力。在纯粹参谋的情形下,参谋人员所具有的仅仅是辅助眭职权,并无指挥权,但是,随着管理活动的日益复杂,管理人员不可能是完人,也不可能通晓所有的专业知识,仅仅依靠参谋的建议还很难作出最后的决定,这时,为了改善和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就可能将职权关系作某些变动,把一部分本属自己的直线职权授予参谋人员或某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这便产生了职能职权。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03关键词:管理学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管理效率职权职能直线部门

工商管理学(七)

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最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并不是紧盯着部属,不断地下达大大小小指令的人,而是只给部属概括性的方针,培养部属的信心,帮助他们圆满完成工作的领导者。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2.92关键词: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管理者概括性领导者方针

工商管理学(八)

采用以上一种或几种方法收集到有关材料后,管理部门就可着手拟订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前者是对任职者需做些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做的书面说明,它通常能反映职务的内容、环境和从业条件。职务规范则指明任职者要成功地开展某项工作必须拥有何种最低限度可以接受的资格标准,具体包括知识、技术和能力等方面为有效地承担职务所必需具备的起码条件。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03.9关键词:管理学管理部门说明书职务规范

工商管理学(九)

1企业主管人员的选拔与培养1.1选拔主管人员的系统方法主管人员的质量是企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主管人员的选拔在整个人本管理中也就必然成为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没有人能够否认厂房、设备、原材料、人员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但另一个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优秀的主管人员。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3.2关键词:管理学系统方法定性因素人本管理主管企业原材料

篇6

《办法》的颁布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网上银行系统的建设,重视网上业务的拓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强大的网上银行系统,尽快实现与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对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服务,增加自身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一个稳定、安全、可靠、便捷的网上银行系统,可以提高银行在业界的竞争力。在建设网上银行系统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新的技术,保证与企业的资源计划系统完美结合,提高管理手段和水平,加快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共享。在建设完善网上银行系统的同时,还要注重营销手段运用[1]。《办法》颁布必然会促进电子商业汇票市场的繁荣,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大,闷头搞建设容易丧失战略发展机遇,所以,银行在扩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时应注重营销手段的运用,加快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推广,吸引在交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成为我们的客户。这是因为交易核心企业的选择将会促使周边企业选择同一家银行办理电子汇票业务,继而减少接收、转发、存储电子商业汇票的流程。

2.促使银行对汇票业务进行调整

相对于纸质商业汇票,电子商业汇票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电子商业汇票可以节省大量的的印刷、登记保管、远距离交付等成本,并且唯一的票据号码和严格认证的电子签名使得电子汇票更加的安全,减轻了管理负担,缩小了业务成本,从这一方面来看,银行有足够的动力开展电子汇票业务,引导企业减少对纸质商业汇票的使用。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业汇票更容易申请,申请材料和成本少,能有效地避免损毁、遗失、被盗、被抢等意外状况的发生,电子商业汇票的手续费更低,尤其是《办法》把电子商业汇票延长至1年后,电子商业汇票更加实用,从这一方面来看,企业对电子商业汇票持开放态度,能有意识、主动地减少纸质商业汇票的使用,增加电子商业汇票的使用。综合这两方面,商业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所以银行应对自身的汇票业务构成进行调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及时规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3.对银行的经营收益提出了挑战

《办法》把财务公司承兑的电子汇票调整为银行承兑汇票,这一调整很大程度地释放了财务公司的功能和作用,对整个金融市场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利用电子商业汇票,财务公司可以克服没有分支机构所带来的影响。而且财务公司系统能直接接入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成为电子票据市场的直接参与者,签开银行承兑汇票,使得财务公司有能力取代商业银行向其所属集团下的各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开票、承兑、贴现和集中结算等服务。在这之前,这些集团企业都是银行优质客户,大量电子票据流动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且,财务公司所属的集团公司为了降低内部融资成本和财务管理成本确定会逐步减少对商业银行贴现和贷款、结算等业务的依赖,建立自身内部金融系统。所以说,银行的承兑、贴现、贷款、结算等业务将会有所减低,银行相关的经营收益会有所下降。

4.引导银行强化风向管理

随着电子票据市场的发展,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的业务将会逐步增加,尽管电子商业汇票本身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从整体业务上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相对于企业金融业务,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说,企业应强化风险管理的理念。首先,应培养银行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除了严格执行现有的电子票据的规整和流程外,还应有计划有目标地把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建立对应的风险及评价体系,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其次,构建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对各个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升银行资金的流动能力,拓展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调控的能力[2]。再次,创新中间业务,提高待用资产负债的流通程度,加强与理财、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进行合作,扩展中间业务。最后,积极引进风险管理人才,随着电子票据的市场细化和分工,该领域的风险管理人才将非常紧缺,除了积极从外部引进风险管理人才外,还应注重对银行内部人才的培养,因为原有员工更熟悉银行现有的业务,对内部的风险认识的也更加深刻。

篇7

二、工商管理贯穿于企业转型的整个过程

企业转型指的是一个企业的运营模式、与该运营模式相关的组织方式、企业的长期经营方向以及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等相关内容的整体性的转变。企业转型是企业重新塑造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将自己的社会价值提升进而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整个过程。它也是一种企业变革的行为。在经营过程中,企业通常会由于在自身所处的行业中的竞争能力降低或是竞争优势发生减退等原因,促使企业需要通过组织方式等的变革将自身在产业内的能力提升。企业还可能因为自身所处的行业发生衰退等现象致使企业自身的发展前景出现障碍,因而企业不得不使自身主动或是被动地使用产业转移等战略手段,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使自身获得新的生机。在面对这类问题时,企业能够主动预见未来,并能够实行战略转移,是非常明智的做法。然而,这也可以看做是企业的无奈之举。所以,企业在面对问题时对于风险的分析、预见以及对于风险的控制转型等对于企业自身能否获得成功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工商管理贯穿了企业转型的整个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物资管理、品牌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十分重要,每一个问题的在处理时的成功与否都会关系到这个企业的转型是否会获得成功。

三、企业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寻找并创新机会使自身的转型速度加快

创新是使生产能够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知识、技术与产品的创新速度开始日益加快的现在,企业如何获得可持续性的成长已经成为了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比管理效率的提高更加重要的课题。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使企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关键,是现代社会中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是企业本身的现状以及深化企业改革的具体的要求。然而,企业的创新不能仅仅是空中楼阁,最重要的是面对问题企业要有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工商管理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的转型过程中的,这也就要求了企业要在管理过程中寻找创新的机会。

1.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的创新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对现有的商品进行改进或是直接创造新的产品并对其生产过程与服务方式进行创新的技术活动。技术创新是使企业的经济得到增长以及使企业的经济获得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在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是经济得到增长以及得到发展的载体。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如何与技术水平如何,不仅可以直接决定该企业的竞争力,还在整个产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定要具有先进的工商管理的相关理念,同时要坚持立足自身,寻找到与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相切合的创新机会。

2.人才机制的创新

企业应将自身所持有的传统的、原有的用人观念转变过来,将人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企业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也要坚持人力资本的观念,同时,企业要为员工不断地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让员工能够有机会学习比较先进的贸易法则以及国际规则。企业需要培养的复合型的人才,要能够应对关税与国际规则中的各种各样的变动,能够把握住市场的动向,使企业能够形成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为此,企业需要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以及较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逐步实现合同管理、竞争上岗以及公开招聘等,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庸者下、平者让以及能者上的人才管理模式。同时,还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对人才的考核结果作为相关的依据,使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能够得到切实的体现,从而激励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员工的推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将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带动起来。

3.营销创新

这里的营销创新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营销环境的不同的变化情况,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和资源条件相结合,从而寻求出营销的要素在某一问题或是某一系列问题上所获得的突破或是发生变革的整个过程。对于企业来说,营销创新是我国的本土企业在与国际竞争的环境所接轨而产生的必然的结果,同时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获得生存并能够得到发展的必要的手段。近些年来,我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开始对接,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对手增强,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改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的企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凸现出来,特别是企业的营销观念的落后,致使我国的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及其所使用的高超的营销手段时不知所措。企业要从自身的营销管理问题开始入手,进而对自身进行各种变革与创新。营销是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同时,企业通过营销创新,还能够对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从而使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得到提高。

篇8

【英文摘要】Therepaiddevelopmentofelectroniccommercerevealsthatourdomesticlogisticpracticeisstillinabackwardstate.Logisticshasbeenaproblemthatneedstoresolveassoonaspossible.Thisarticletriestoanalyzethelogisticsmanagementwithelectroniccommerceanddiscusshowtochooseafittmodeloflogistics.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logisticsmodel/electroniccommerce/elecnomicsmanagement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毕业论文。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篇9

选题要“产销对路”

纪录片的题材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以选择那些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记录发生在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情,并且通过这些题材起到抒感、反观社会、梳理情感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认识上必须重新界定纪录片的选题方向,必须从过去的高雅文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纪录片看作是大众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选题上适应观众的需求,也就可能拥有最大量的观众群。

2001年获中国纪录片学术奖的《四姐》,讲的是下岗女工的故事。下岗群体是普遍存在于观众生活中间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反映了一个特定时代下特有的生活状态。这种题材因为关注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通俗易懂,容易被各种层面的人接受。此外,影视纪录片还可以帮助外国人多侧面多方位地真正了解中国。如改革开放后的市场情况,家庭结构的变化,人的观念行为的变化,衣食住行的变化等。还可以让外国人了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究竟怎样,人们的生存状态到底如何。这部片子虽然发行面不宽,但也总体收入了十几万。《祖屋》这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节目公司和福建电视合制作,孙曾田、许丹执导的纪录片,在2002年第34届美国国际影视节上获“银屏奖”二等奖。片子说的是福建省的一座大宅院,里面住着黄姓大家族。200多年来,世代耕读传家、勤俭崇文,至今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礼仪。目前这部片子已经卖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收入几十万。纪录片的“产销对路”,主要指的是拍摄内容要适合国内外观众的共同喜好和需求。比如人文类的《山洞里的村庄》、《白马山谷》、《的诱惑》,还有自然环保类的《红树林》、《藏祢猴》、《神农架》等。这些纪录片不仅卖到了国外,而且收视效果也较好。可见,选取具有市场潜质的题材,是获得纪录片营销成功的关键一步。

制作要工整精良

确定好了要拍摄的内容,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制作的问题。我们知道,制作的前期,有些电视台对技术质量的要求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一些电视台宁可花重金和最好的设备保障电视剧、娱乐节目的制作,也不把纪录片的技术要求摆在首位。这就造成了纪录片“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的态势,这也是中国纪录片的技术质量在国外信誉不好的重要原因。

纪录片要想商业化运作,必须把节目的技术质量视为生命,在前期摄像机、灯光、录音、特殊效果镜头的配备上下功夫,也要舍得用最好的摄影师。同时拍出画面工整、色彩讲究并具有故事化的镜头。在后期的剪接、非线编辑、三维动画、电脑制作、录音合成上,都要精心制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同行人的做法。比如说对那些具有吸引力的画面和场景,进行重点突出,可以用稍长一些的时间,用可以突出主体的景别,或者进行烘托等手段,尽可能地把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来。还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通过这些娴熟的电视技术帮助观众理解、记忆,进行思考,并籍由观众对节目进行再传播。对有些“过去时”的故事,也可以用“情景再现”、模拟重演等方式进行可视性加工。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频道制作的节目,可以说在技术上是无所不用其极。从画面上我们就能看出其影像别致而工整,多处使用超大广角、显微镜头、航拍、水下摄影和高速摄影等手段。我们国内近些年出现的《英与白》、《沙与海》、《伴》、《淇淇》、《从化古民居》等,都属于这种画面工整、灯光考究、故事化强、制作精良的作品。

运作成本要考虑经济效益

现在我们的很多纪录片大多是由某个台出资,也就是说制作者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所有的资金设备都是由电视台出资的。而西方很多节目都是私人电视台或个人制作的,这本身就涉及到经济利益的问题。如《最后的山神》、《英与白》、《从化古民居》从制作上体现的是编导个人的风格,但它是由电视台出资的。如果实现了纪录片成本的商业化,自然也就决定了对节目也可以实行商业化的运作,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比如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频道制作的节目,投资就非常大,一般每期节目的投入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这些高投入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这些节目除了在世界各地播出外,还被刻录成光盘,销往世界各个角落,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家音像店买到这些节目。目前纪录片虽然不能被称为主流节目形态,但已经名付其实地成为了一种商品。

那么如何使纪录片走上商业化道路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点需要注意:

认清“纪录片是商品”纪录片的创作者应该确立这样一种意识:纪录片不仅仅是纪实艺术,它还是商品。制作人在创作时必须考虑它的制作周期、制作成本和投入支出。这样可以带来下面几个好处,首先,在创作者的组合上,就要考虑到编导的品味,考虑创作者驾驭的能力,这是一个脑力的支出,同时还要考虑经济上的收入和产出的均衡,也就是说,要考虑有没有利润空间,要改变过去那种由电视台出资,创作者只管把片子做出来,能否具有收视率,有多少观众爱看,能否销售出去作者一概不管的状况。这里关键的一点是,如果把纪录片当作一个商品去运作的话,我们就可以在选题前主动进行市场调研,看看观众爱看什么样的节目,什么样的节目有市场前景,制作什么样的节目节省经费并能打入国际市场。还是以《祖屋》为例。开机前,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对孙曾田的选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取得了大量的国内外市场调研后,才最终决定投入较大资金拍摄的。

篇10

一、工程概况

南宁交易场商业大厦是一栋二十七层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由七层裙房以及其上二栋二十层住宅塔楼和一栋八层办公楼组合而成,高95.10m,总建筑面积73518m2。本工程由南宁发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南宁市建筑设计院设计,中建八局南宁公司承建。

本工程1996年3月18日开工,于1997年12月31日在两栋二十七层塔楼封顶后即停工,而局部裙楼只建至三层楼面,办公楼尚未建筑。2001年7月28日复工,由于停工时间长达四年,原预留剪力墙、柱钢筋锈蚀严重,2001年8月2日经南宁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得出如下结论:

(1)办公楼八层剪力墙和剪力墙暗柱所使用的Φ18、Φ16、Φ14、Φ12钢筋不符合结构安全性要求,不能作为结构配筋使用。上述钢筋分别降低相应的一个规格后,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能够达到相应的使用要求,即Φ18、Φ16、Φ14、Φ12分别降低一个规格作为Φ16、Φ14、Φ12、Φ10使用,但是原Φ12钢筋锈蚀程度较严重,原设计单位应作出结构安全补救方案。

(2)经过检测,裙房E段三层楼面框架柱Φ25钢筋原材性能试验结果和钢筋焊接试验结果尚能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但Φ25钢筋锈蚀严重,不能完全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原设计部门应做出加固方案。剪力墙和剪力墙暗柱Φ16、Φ12钢筋锈蚀情况较为严重,Φ14钢筋原材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裙房E段三层剪力墙和剪力墙暗柱所使用的钢筋已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不能作为结构配筋使用,原设计部门应作出安全补救方案。

(3)所抽检的办公楼八层楼面框架柱Φ25、Φ22钢筋,其原材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和焊接试验结果尚能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钢筋锈蚀情况一般,原设计部门仍应作出结构安全性验算和结构加固补强方案。剪力墙和剪力墙暗柱Φ20钢筋尚能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要求,而Φ18、Φ16钢筋原材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和钢筋焊接试验结果均未达到相应国家标准要求,Φ12钢筋锈蚀情况较为严重。如此,办公楼八层剪力墙和剪力墙暗柱所使用的Φ18、Φ16、Φ12钢筋已不符合结构安全性要求,不能做为结构配筋使用,原设计部门应作出安全补救方案。

经设计院、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讨论协商,对锈蚀程度较为严重的柱、剪力墙采用植筋的方法进行补强。根据检测中心的钢筋抽检报告,三层楼面只补强暗柱,共植28根Φ16钢筋,八层楼面补强剪力墙,共植120根Φ12钢筋。

二、施工技术措施

接到设计院通知后,我中建八局南宁公司交易场项目部技术人员经过认真的研究,确定了植筋的具置和植筋根数(详见附图1、附图2),拟按照如下工序施工:

1)定位及钻孔

根据设计通知,在现场进行放线定位,标出钻孔位置,使用风钻或电锤进行钻孔,孔径>d+6mm,钻孔深度为20d。

在钻孔过程中,若遇到钻孔部位钢筋太密而无法按设计要求位置钻孔时,可在其附近钻一附加孔洞,植入钢筋,原钢筋仍按正确位置放置(即搁在正确钻孔部位上)。如果偏移距离≤35mm,则可在其间焊接长为5d的适当规格的联系筋,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使其受力转移。焊接采用双面焊,每隔600mm焊一个连系筋。当偏移距离>35mm时,则可采用“”联系筋将其连系在一起并且转移受力,采用双面焊,每间隔800设一道。

2)清孔

钻孔成型后应对残积于孔内的灰尘进行清理,首先使用圆形长条毛刷进行反复刷扫,扫出大部分的粉尘,余下的利用压缩空气或专用吹风机吹净。处理完毕,用丝棉将洞口塞紧,避免水流入孔内或其它杂物落入其中,保持孔洞干燥。

3)钢筋下料,钢筋除锈

植筋锚固长度为20d,预留长度应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搭接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且相邻两根错开35d。钢筋加工完毕,应进行除锈处理。普通没有严重锈蚀的钢筋,应用钢丝刷将埋植部分的浮锈清刷干净,严重锈蚀的钢筋不能作为植筋使用。若钢筋粘有油污,应用丙酮进行清洗。

4)调制结构胶、灌胶

植筋所使用的结构胶是以分子原料为主体的双组合高强粘结剂,对金属及非金属均具有很高的粘结强度。本工程所使用的结构胶为武汉大学巨成加固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WSJ建筑结构胶,其物理力学性能如下表:

项目弹性模(MPa)密度(g/cm3)粘度(Pa.S)钢-钢粘接强度(Mpa)拉伸强度(Mpa)固化时间配合比

指标4.27×1032.05~2.1586.0~92.0>18.0≥32.012h初凝48h固化A:B=4:1

拌胶前应准备好天秤等计量工具,按结构胶所需用量提取A料和B料进行称量(推荐重量比为100:0.5~100:2.0),然后搅拌均匀,将其装进手动泵浆机或直接用送胶棒,将胶灌进孔内,且胶量应占孔体积80%以上。

5)钢筋埋植

将经过除锈处理的钢筋插入灌有结构胶的孔内,并旋转钢筋,反复的插入拔出,将孔壁残存的灰尘搅入结构胶内,直至附在钢筋上的结构胶表面不带有灰尘。将钢筋扶正固定,在胶固化前不能扰动钢筋,以免影响锚固效果。

6)植筋的时间要求

结构胶初凝时间很快,从拌胶到植筋完毕整个工序应在30分钟内完成,植筋完成24小时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结构胶初凝结硬后,不可再用于植筋。

如果对初凝时间有特殊要求,可根据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及所需的锚固件使用要求,通过增减B料(固化剂)的用量来控制胶的初凝时间。B料用量的多少对锚固强度没有明显影响。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本工程的结构胶应有出厂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结构胶的配比一定要准确合理。

(3)每层试验植筋,由质检单位进行抗拉拔试验,合格后方可全面展开施工。

(4)对于原结构钢筋较密的植筋部位,在钻孔过程中应探明构件钢筋,将其避开进行钻孔,不能切断原构件的主筋。

(5)无论用哪种方法钻孔,孔内部必须清理干净,有水和粉尘将会影响锚固。

四、安全措施

(1)结构胶虽然无毒,无强烈、刺激性气味,但粘结力极强,施工时应避免与结构胶直接接触。如果粘上,应在其初凝前用丙酮清洗干净。

(2)若结构胶不慎溅入眼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到医院救治。

(3)注意防火。

五、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建筑螺纹钢、圆钢及金属型材与混凝土、岩石、砖墙等基体材料的锚固,广泛用于建筑物结构改造、钢筋生根、幕墙后加埋件锚固,设备基础地脚螺栓安装等领域;特别适用在玻璃幕墙工程中没有预埋件时后加埋件施工及大理石干挂等工程中。

六、小结

篇11

二、中小商贸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1.库存管理制度不完善

中小商贸企业以私营或个体工商户居多,这类企业往往会忽视管理制度,而仅仅听从于管理者的意见。虽然企业内部制定了相关的库存管理制度,但执行的力度却不够。第一是缺乏拥有专业素质的存货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库存管理的效率直接相关,只有有能力的存货管理员才能充分发挥库管的功能。第二是缺乏有效监督。岗位的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职责不明会导致员工在工作时,遇到问题自己盲目预测,造成缺货或积压能问题时又不及时上报,最终造成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资金周转困难。

2.库存管理体系不成熟

库存管理不只是简单的对存货的保存、记录和盘点,而应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有效的库存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而这一点很多中小商贸企业还未能看到。有的企业为了逃避税款,在做账时拖延存货业务的处理或是销售后不结转库存,致使库存商品的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不符,影响企业制定后续的进销货计划。另外一点是许多企业采购商品时仅采取上期采购情况这一项指标,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和产品结构等因素。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不可能只凭借经验就能制定的。

三、中小商贸企业加强库存管理的措施

1.完善库存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完善存货的收发、保管、盘点和损坏赔偿制度。中小商贸企业的库管人员要在商品入库后及时开入库单,各类商品分开存放,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将单据进行传递和记录。发货时也要凭单据发货,只有审核无误的提货单才能据以发货,禁止白条抵库。商品出入库要及时入账,可以建立适合企业的数据库系统,做到账实相符。对于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中小商贸企业在完善库存管理制度时要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采购与付款岗位要分离,销售与收款岗位要分离。只有不相容岗位分离,在发生经济业务,进行经营决策时才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审批人员要严格销售业务的程序和权限,防止销售人员为完成销售任务而盲目赊销导致应收账款成为坏账,进而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经营。

2.建立资金预算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对中小商贸企业而言,存货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较大,而存货周转又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链如果发生问题,对企业来说将是毁灭性的。就以企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来说,如果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将无法给供货方提供货款,企业信誉将会受损,供货方将不会供货。而货源中断又会导致无法满足需求方的需求,这样整个经营链条都会失去平衡。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资金预算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来应对存货占用大量资金带来的风险。

3.采用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法,加强库存管理科学性

采用ABC分类管理法。中小商贸企业的存货一般种类多,数量多,价值不等。管理人员可以将企业的存货按照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种类型。将资金占用占80%,品种只占20%的存货划为A类存货,重点管理。将资金占用占15%,品种占20~30%的存货划为B类,这类是一般存货,进行适当控制。最后资金只占5%,品种占到60%以上的存货划为C类,进行一般管理。这种方法有助于企业从繁多的商品中找到重点,从而去制定合理的采购和销售计划,减少资金占用的存货周转。进行量本利分析。即进行产量成本利润分析,也叫盈亏平衡分析。它是以会计模型来揭示商品销售量、销售额、单价、利润、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方法。引入零库存管理方法。在商贸企业中,库存商品的出现是为了防止未知的需求,同时满足现有的销售进度。然而库存过多会导致资金周转慢,产品积压,商品保管费用过高等问题。但是,如果企业能够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对自身的进销货周期等都很清楚的情况下,实现零库存将是企业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有利的方法。

篇12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辩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作动词,意为“辨析考证”:如反复辩证。也作“辨证”。第二层意思是:作形容词,表示“合乎辩证法的”:如辩证关系、辩证的统一。在理解这两层意思时,我们应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辩证”作“辨析考证”理解时,“辩证”同“辩证”。从哲学角度分析,“辩证”所指的“辨析考证”,是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精神三大领域的人或事物自身进行直接地或通过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间接地反复辨别、分析和研究以探求事实的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客观又见之于主观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可见,“辩证”一词背后隐含的是在可知论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其次,“辩证”是直接与辩证法相联系的。“辩证法”是希腊语“dialego”的汉语译文,原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后指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专门研究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三种基本历史形式。其中,只有唯物辩证法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1.2透视辩证管理观

当前学术界对管理的研究大多是沿着美英等国的管理思路进行的,而对辩证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总体来说,关于辩证管理现有的论述主要可概括为三类观点:

第一类观点是从管理实践中挑出几个诸如“疏”与“堵”、“宽”与“严”、“刚”与“柔”等具有辩证关系的词并加以简略分析,于是便称之为辩证管理。如果这能够称为辩证管理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管子·正世》篇中所言“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反映出的“变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也可称为辩证管理。实际上,管理过程中偶然闪现出的辩证管理思想火花并不等于辩证管理。

第二类观点是从中国传统中医学“辨证论治”或“辨证施治”理论延伸出辩证管理,并认为“医人医国”,“其道一也”。按传统中医学观点,“证”通“症”,“辩证”的意思就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运用四诊、八纲等方法,辨别各种不同的症候,以做出正确的诊断。“施治”或“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针对病情,确定治疗原则,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可见,辨证施治在诊断和治疗上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上文所分析出的“辩证”的两层含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辨证论治本身并不是辩证法和认识论,更不是辩证管理的思想源头与方法论基础。

第三类观点是从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和管理二重性原理出发,认为辩证唯物论是辩证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管理二重性原理是辩证管理学的思想渊源,并且辩证管理学是以管理过程中的一般性(自然技术关系)和特殊性(社会关系)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管理学。仔细推敲后,很容易发现这种观点有两点不足需要指证。

首先,该观点所提出的“辩证唯物论是辩证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的论断具有一定片面性。因为唯物主义是研究世界物质本性的,而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才会形成科学、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方式可以形成侧重点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一个是辩证唯物主义,另一个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前者在承认世界普遍联系、运动和变化、发展条件下研究世界的客观物质本性,后者在坚持世界客观物质本性基础上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管理所应该研究的是如何通过认识、把握和利用管理主体、客体及管理中介的普遍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的规律以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是在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研究管理主体、客体与管理中介的本性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辩证唯物论是辩证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还不如说唯物辩证法是辩证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基石。这是其一。其二是,该理论虽然以辩证唯物论为方法论基础,但没有意识到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是构成辩证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的另外两块重要基石。因为管理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导下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必须在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导下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相关范畴对管理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辩证分析和研究,从而才有可能使管理走出令管理学界千夫所指的管理理论的“丛林”、摆脱管理中的困惑。

其次,该观点仅仅是对创建辩证管理学的一种理论构想,并未涉及如何建立辩证管理学、如何把辩证管理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管理实践等内容,所以,其对具体管理实践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较差。

商业银行欲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首先要改变原有观念,并树立商业银行辩证管理观,即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基础上,以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基础,认识、把握和利用管理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技术属性方面的规律、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方面的规律,以及管理与上述两大规律之间的辩证规律,从管理二重性的辩证关系角度研究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以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2商业银行传统管理因缺乏辩证管理的优势而陷入双重困境

客观地说,无论是对一般企业进行管理,还是对商业银行进行管理,都具有对生产力进行管理和对生产关系进行管理的二重性。若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坚持辩证管理观,即在兼顾对自然技术属性进行管理的同时,兼顾对社会关系属性进行管理,并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则这种管理才是科学的。否则,管理在理论或实践方面很容易陷入这样或那样的困境。

2.1商业银行管理思想的三次革命没有使银行真正摆脱理论方面的困境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时期的银行家对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的认识和取舍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商业银行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也随之发生变革和更新。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管理虽然经历了以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等为代表的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70年代出现并占统治地位的负债管理理论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并延续至今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以下简称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次管理思想的革命,但是这三种理论都是从管理的自然技术属性角度分析银行管理的,也都不约而同地忽视了从管理的社会属性角度对银行管理的研究,所以是具有片面性的。不仅如此,这种银行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上的片面性,导致资金池法、线性规划法和财务规划模型等以资产或负债为内容的具体管理方法也会加强和延伸这种片面性。其实,这只是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困境之一。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另一个困境就是,现行的诸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不只是单方面从管理的自然技术属性来研究银行管理,而且还把银行经营运作中技术性联系很强的业务人为分割开来并机械地加以研究。比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科书中常见的情形就是,把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分别分成不同章节讲述;还有就是把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也分别分成不同章节进行研究,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某个论题像“解剖麻雀”般地“分而析之”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是把“解剖麻雀”形而上学地加以运用,并且对“解剖麻雀”观点背后的“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哲学要义全然不知的话,那么就有可厚非了。实际上,除了上述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之间以及贷款管理与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之间密切相关以外,商业银行管理中还有其它很多管理项目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对这些项目进行辩证研究,机械的“解剖麻雀”观是要不得的。

2.2商业银行管理实践方面的困境

从管理二重性角度来看,如果说现在的一般企业管理由于在自然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方面偏倚重于一方、缺乏把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管理理论指导而被称为“瘸腿管理”的话,那么目前的商业银行管理就可以被称为“单腿管理”。因为当前商业银行不仅缺乏像一般企业管理中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那样专门研究人与人际关系的管理理论,而且也没有反映管理二重性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此情况下,经济中出现以巴林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倒闭事件以及人们发出“不断下降的竞争力和沉重的监管负担,正在将商业银行推向死亡”的感慨,都是不足为奇的。这恰恰是银行管理实践方面困境的写照。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相比,尽管它们正在奉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有“单腿性”,但是,我国的资产负债管理依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正如我国有些学者所言:“我国银行的内部管理基本上还处于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阶段,没有真正进入全面资产负债管理阶段。”具体说来,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实践中的困境主要体现为目前尚无法有效得到解决的一些矛盾。比如,实行能够体现管理二重性辩证关系的科学管理与缺乏这种科学管理理论指导之间的矛盾,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与某些银行职员因素质差而读不懂资产负债表之间的矛盾,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门和负债管理部门内部各自为政的矛盾,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对员工群策群力和团队精神的要求与银行职工在现有奖惩机制下工作积极性不足的矛盾等等。

3商业银行实行辩证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商业银行要逐步摆脱管理实践中的困境,应该把辩证管理观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中工作,通过具体的银行业务及相关管理践行辩证管理观。在此过程中应遵循如下思路和原则:

3.1商业银行应该从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把握自己的生存规律及将来的发展趋向

构成人类社会的各种要素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构成的人类社会基本要素。第二类是由氏族部落、民族、家庭、企业、国家与政党等组成的人群共同体或社会组织。第三类是包括需要、利益、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等在内的运筹性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商业银行应该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辩证眼光,在人类社会基本要素构架下,在商业银行与其他人群共同体和社会组织共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考察商业银行与其他社会组织与人群共同体如何通过选择、调动、处置、分工、匹配等手段来发挥运筹性因素的作用,从而由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概括、总结并发现规律,以便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规律性指导。

3.2建立商业银行辩证管理的双中心制

客观经济活动过程的辩证二重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管理的辩证二重性和辩证管理的双中心制。如图1所示,银行管理自然技术关系和人与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决定了银行必须同时以人和工作为辩证管理的中心,处理好以工作为管理中心和以人为管理中心的辩证关系,才能确定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3.3商业银行应在不同环境下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型

无论在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条件下,商业银行应该能够处理好营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之间辩证关系,处理好银行偏好与银行效用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银行理性选择行为、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型。这决定了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3.4在综合权衡各个管理主体不同管理特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商业银行的最佳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负债经营和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管理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银行的经营对象是银行重要的管理客体,同时也可能是不同特征的另外其它管理主体的管理客体。例如,商业银行给生产性企业发放的贷款,既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客体,又是作为借款人的生产性企业的管理客体,同时还成为银行监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管理客体。如图2所示,银行对贷款的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的二重性与银行信贷客户使用信贷资金进行生产的管理二重性融合在一起,增加了银行管理的复杂性。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和倡导商业银行进行辩证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1)按银行业务关联度或重要性不同,把银行业务分为不同的业务群,研究同一业务群内部和不同业务群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前提下,把重要的业务群管理与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管理结合起来,对重点业务群的管理交由相关部门进行专项管理。比如,可以把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与金融创新业务合并成为一个业务群,并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推广部专门负责这一业务群对老产品的改良和新产品的创造、原有市场的巩固和新市场的开拓等业务的辩证管理。

(2)处理好以工作对象的银行业务绩效管理与以人为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辩证管理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文士编著.管理学原理(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张金鳌.二十一世纪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陈功伟.试论辩证管理[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3).

[4]沈云岗.关于创建辩证管理学理论的构想[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