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8: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实践向度:健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其公寓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机制灵活,凭借该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公寓着实需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聚集各方力量加强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坚信:“要实现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对于公办高校来说,在大学生教育体制方面,普遍缺乏以人为本的合理的公寓工作管理队伍。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公寓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徐贵权教授说“: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社会适应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这种适应代表着个人或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一种良好的关系,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人或群体通过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与社会环境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对此,民办高校需要打破传统的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建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形式,进一步适应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规律。第一,建立和完善专职公寓辅导员管理制度。在对学生公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构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同时结合公寓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也就是对公寓辅导员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第二,建立和完善公寓管理委员会。由学生工作处负责领导公寓管理委员的日常工作,由公寓辅导员担任公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各二级学院辅导员组成公寓管理委员。通过上述安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公寓楼层有专职的公寓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过程中,公寓委员会成员各司其职,进一步将公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值班过程中,公寓管理委员会需要不定时的走访学生宿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并满足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进而为大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帮助。
第三,在公寓内部,组织大学生成立相应的自律委员会和宿舍管理委员会。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和宿舍管理委员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为公寓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同时对大学生进行育人教育,并且可以通过学生教育学生的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大学生在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第四,在学生公寓组织成立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公寓基层党支部发挥着堡垒作用,通过党支部将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堡垒作用覆盖到每个同学,进而对每一位同学产生影响,进而便于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维稳工作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做好高校维稳的重要部门保卫部门工作中在做好学生安全管理的同时,更要善于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要以柔性手段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思想工作。“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是做好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因此,首先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筑起思想上的“防火墙”,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以此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扎实工作来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采取治标和治本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法规法纪教育,促使其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校园的安全规则和秩序,确保学校的和谐稳定。
1.2当前高校安保工作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改变,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安全保卫工作如果还是因循守旧,沿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新时期要使安全保卫工作防范于未然,就要调动安全保卫工作者的积极性,把工作的被动处理变为主动出击,是十分必要的。主动改变传统的高校安保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掌握先机。把管理为主,改为服务为主,树立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的意识,坚持管理和育人相结合,要给师生摆道理,讲事实,以理服人,少采用或尽量不用生硬的手段。要真正关心师生的利益诉求,把师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处处为师生着想,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实际困难,让师生真正的感受到是为他们着想,这样他们才不会抵触安保工作。
1.3从发达国家高校保卫组织上来看,也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就已提出了对师生实行安全服务的概念,至今,基本上各高校都普遍建立了安全服务制度。以往,校园警察与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对立,互相不理解,互相不支持,校园警察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师生们认为是专门压制、打击他们的,完全不理解其工作的辛苦,校园警察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付出很多,也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后来校园警察对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反思和剖析,决定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将重心放到为师生服务上来,以服务为首、为核心,切实帮助解决学生、老师们的实际困难,以此为突破口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增进理解和支持,加强沟通,拉近距离。长期的坚持,师生和校园警察之间逐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了。
2.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现状一:思想上认识不足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会普遍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处、各系的职责。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就是“看大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搭边,对于学生违纪违法的动机和心理根本不会去关注,只会对学生进行训斥。
现状二:安保队伍经验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部队转业或是其他部门转岗的人员,年龄偏大,普遍缺乏处理学生问题的经验,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因此他们通常会采取较为简单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不会有什么创新,更不会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三:高校重视不够教学、科研工作历来都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将安全保卫工作逐渐边缘化,更不用说去重视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不能及时补充和调整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结构,不能及时对保卫干部和安保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要的条件。
3.加强安保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途径
3.1切实提高保卫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保卫队伍特别是保卫干部是保卫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其思想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因此,保卫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提高政治觉悟,具有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这也是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所要求的。要提高业务能力,熟悉掌握安全保卫工作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正确处理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学生问题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掌握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切实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不例外,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要以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师生利益至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加强创新性。以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其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发挥其主体功能。此外,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安保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安保工作固然要通过一些安全规章制度、规则、纪律的约束,同时也需采用一些必要的综合治理的手段,否则很难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秩序,但这些只是安保工作中方法、手段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因为高校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高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都于学生有关,都源于学生的信仰、意识、观念等发生了一定的偏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切实解决。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做好安保工作,必须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安保工作的实践之中。
3.3工作中要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45―01
一、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手机文化的大众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更广泛
手机文化的覆盖面广、影响范围广,具有“第五媒体之称”。手机文化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机短信、手机读物等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问内,将信息群发给每一个客户,充分体现了手机文化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用手机文化这种生动新奇的表达方式,极易被大学生接受,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范围。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要有了手机,就会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为主题的手机文化的教育。
(二)手机文化的沟通功能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手机文化不仅通过其特有的方式方便人们交换信息和沟通情感,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方法。首先,手机方便了大学生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且这种交流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超越时空倾诉、交流的心理宣泄途径。
(三)手机文化促使个体成员社会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手机文化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大学生通过手机文化了解社会并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促进了大学生个体成员的社会化过程。首先,手机文化的内容具有社会性,如,手机报的内容经常涉及天文、地理、时政新闻及文化娱乐等方面。其次,大学生通过手机可以参与社会。大学生通过手机参与文艺节目进行互动、参与“感动人物”的评选等都是其实现自我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二、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
有位学者曾把一些不良的手机文化比喻为“精神领域的随地吐痰”,这句话道破其危害性。不可避免,手机文化的一些负面因素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手机文化的不可控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在校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手机文化传播的特点是没有时间和空间阻碍,极具自由性。当然,手机文化的内容除了有积极的因素。还有许多负面因素。大学生是使用手机频率较高、使用范围较广的人群,再加上大学生思想单纯、不成熟,极易受外界的负面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随着手机文化侵蚀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手机文化中所包括的负面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削弱作用。
(二)手机文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击
手机文化的流行与传播是近来才兴起的,对它的管理和规范还不到位。手机文化的自由性、自主空间比较大。这使得一些主义、反的论调以及资产阶级消极思想文化的利用手机文化的途径大肆传播和渗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从手机文化中获得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导致很多信息能给大学生思想观念上带来深刻影响,消弱甚至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方面,手机文化削弱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手机文化的多元性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三、如何运用手机文化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
手机文化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大学生在面对手机文化庞杂的信息时,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和知识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获取媒介信息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是培养起来的对繁杂的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的能力,是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针对所有公民的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62
1 网络文化及其内涵
网络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1]。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和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2]。
如果把网络文化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制度和精神。从物质层面来讲,网络文化也就是各种网络产品,是物质基础和载体;从精神层面来讲,它包括网络信息、知识、心理、理念和精神,是网络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对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起着主导和控制作用;制度层面介于物质和精神层面之间,包括技术规范、运行和使用的规则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等[3]。
2 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它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文化,网络文化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化的特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开放性与多样性。在技术上,网络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只要接入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在网络世界里,任何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展现自己的亮点,因此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第二,交互性与扩散性。通过网络,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实现即时交流,它是人们一个重要的交际、传播的工具,可以实现互动交流,并且通过交流与传播,各种不同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扩散。第三,虚拟性与自由性。网络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文化,它以网络虚拟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空间的新的生存、活动和思维的方式方法,虚拟性是其一大特点。并且由于其虚拟性,人们在其中相对自由,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对话空间。第四,娱乐性和诱惑性。网络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的特点,并且具有不断蔓延的趋势。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的报告数据表明,网民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任何一种其他功能。青年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娱乐的诱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3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连接在了一起,网络文化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些便利和机遇,另一方面它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第一,网络文化的自由开放性和多样性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更加剧烈,价值选择更加困难。
网络文化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没有民族和国家界限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碰撞和交融在网络中形成激烈的竞争。多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形成,还处于成长过程之中,他们的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陷入迷茫和不知所措的境地,从而引发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4]。这样一来,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
第二,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与自由性对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有导致行为主体冷漠的倾向。
由于网络交往是借助计算机进行的,具有非真实化和约束度低的特点,在网络交往中人的主体感和道德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使人容易忽视在非面对面情况下自己的言行给他人带来的感受,从而忽视自己言行的后果,降低交往中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不再遵循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和规范[5]。不仅如此,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机会减少,网络实际上成了人与人交往的障碍。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使得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不断弱化。
第三,网络文化的娱乐性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其中,导致他们出现厌学、目标缺失等现象,给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以网络游戏和网络图书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们在享受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丰富的娱乐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消极影响。例如,部分大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无所事事,萎靡不振,对学习毫无兴趣,并导致理想、信念以及人生目标的缺失。这种现象不得不让人担忧。另外,随着大量网络语言的流行,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弱化,这非常不利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从而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网络文化的出现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虽然我们已经处于网络普及的时代,但由于网络具有较高的知识性与运用性,就目前而言,有些教育工作者不仅对网络不甚了解,甚至也不能够使用电脑这个基本工具。如果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都不能够使用网络,那又如何进行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因此,掌握先进的网络技能是有效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此外,在网络时代,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和内容的新变化,也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结语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第四媒体”,加速了信息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以及精神产品的全球化进程,成为文化全球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忽视对网络文化的引导与管理将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因此,接受网络文化的挑战,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思政的优势和长处,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钟晓梅.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影响[J].探求,2001,(4):62-63.
[2]张相轮.网络文化及其哲学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9):8-12.
[3]孔昭君.网络文化管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3-47.
一项活动的实效性, 通常是指活动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要素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 达到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教育效果的程度。①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据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我国的现行政策, 毕业论文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客观要求, 为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的健康成长而进行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设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政治观和健全的个性心理, 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成长。但是, 学生事实上的表现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设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反映了当前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1. 价值观上的差距。杭州团市委曾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作过一项调查。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的调查中, 被访者中27.9%的学生选择了“事业成功”, 27.2%的学生选择了“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 23.9%的学生选择了“为社会作贡献”, 17.4%、15.3%、11.5%的被访者分别选择了“生活宁静, 平淡一生”、“有知心朋友”和“受人尊敬”。在回答“你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时, 有63.5%的受访者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得到社会承认”, 22.8%的受访者选择“使个人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改观”, 15.6%的受访者选择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③可见,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大学生立足抽象的人的价值, 以个体自我的价值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核心, 注重个人需要和利益的优先满足, 强调个体本位, 社会、集体次之, 把个人当作目的, 把社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在物质与精神关系上, 更多的注重物质的追求。部分青年学生的道德天平在“求利”的引导下倾向自身利益、期望和需求的满足, 物质或者说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 大部分学生认为“人们努力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④, 强调索取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向外界谋取必要条件的行为, 认为个人贡献与索取相应等价。
2. 行为上的差距。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 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 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认为是一种潇洒, 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竟被视为个性突出的表现。受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校园内与大学生文化修养格格不如的不文明举止时有发生。在人际交往中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如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原则常被一些学生忽视。在组织纪律性方面, 考试舞弊、旷课、逃学等现象在各地高校中均有发生。在尊重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 不少学生对其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学术上, 一些学生也表现出了道德上的缺失, 对于他人的劳动成果肆意进行剽窃等等。
另外, 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也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高这一情况。上海地区高校的学工部门联合做过一次调查, 据调查,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 认为“很有意义”的占26.6%,认为是“形式化的需要”的占57.4%, 认为“可有可无”的占8.2%, 认为“没有意义”的占7.9%;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工作效果的
评价, 英语论文认为辅导员工作效果“相当有效”的占18.5%,“一般”的占53.9%, “不怎么有效”的占21.9%, “不清楚”的占6.3%。⑤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且不能根据学生的这些变化及时地作出反应、提出对策, 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 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当前,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所具有的双重效应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中充分展现。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是积极的, 但是还是有不少大学生由于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欠缺, 经不起各种诱惑, 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高校里盛行的学生兼职、硕士论文家教等社会活动让众多高校“兼职一族”在接受社会实践锻炼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学校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间的反差, 对学校所强调的理想道德与现实社会存在的断层感到困惑, 产生强烈的失落心理, 据某高校调查结果表明, 6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现实反差太大。⑥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以及存在于学校人际关系中的非正常关系也强化了学生这种失落心理和矛盾心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任感和美誉度。
2.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稳定性缺乏。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职工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 最能够深入了解学生,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 他们的素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如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留学生论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并且缺乏稳定性, 这极大地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现行高校体制的问题, 也有历史遗留问题。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构成相对比较复杂, 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 也有许多其他人员。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常常将辅导员职位作为安排留校教师、行政富余人员、复转军人和高级教师配偶等的岗位。然而, 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者的要求来看,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是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心理健康的调适者, 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教高的思想觉悟, 具备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辅导员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理论性非常强的队伍。
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 滞后于时代。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自主性、竞争性、医学论文开放性等特征要求人们必须是具有独立个性的行为主体, 即具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平等竞争、讲求实效、开拓创新的精神。但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部分内容, 不能适应这一现代人培养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引发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风气以及党风的思考, 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内容, 或者仅停留在一般的理论分析或者口号宣传上,其结果只能是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客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教育内容还很少, 很容易给学生以故意回避的感觉。另一方面, 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中, 经常遇到一些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 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恋爱与友谊等,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尽管当前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已引起高校重视, 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内容仍比较单薄, 尚不足以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单一。原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我说你听”、“我压你服”、“我点你通”的单向灌输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学生们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 敢于直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 单向式灌输方法难以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回应。另外, 某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没能恰当地处理好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总是把学生当作客体, 主体与客体界限分明, 教育成了特权, 他们单纯为教育而教育, 常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大学生不准这样, 不准那样, 说教多于启发, 指责多于疏导,给学生以势压人之感。由于大学生处于主体意识的成长期,对此有着本能的抵抗心理,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
5. 高校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教育工程, 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予以协助和支持,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 学工系统管理多, 职称论文教学环节渗透少。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学、行政工作长期分割没能形成合力。人们在思想上存在着“分工论”, 即行政领导和教师管专业教学, 政工干部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对专业教学学习要求很明确, 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比较笼统; 教学过程中, 除了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其他课程教学几乎只“单纯”传授知识, 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渗透其中, 学校大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的提高。 注释:
①郭新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探索》,1996 年第6 期
②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大学生管理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年版
③董碧水:《当前青年最关注什么问题》,《中国青年报》,2001年2 月6 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38-01引言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在校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让大学生认识世界,启发他们的求知欲。但是,开放的互联网有利也有弊,它既释放着正能量,也释放着负能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件”中,大学生马加爵本应该拥有美好的明天,但一直沉溺于网络暴力的他却无法自拔,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这带给高校辅导员深深的思考。如何让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变得精彩,这是摆在每个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是每个高校学生辅导员在网络时代所必须肩负的使命。
一、辅导员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学习、工作、交流、生活服务,我们要坚持办好立体交叉的主流网络阵地,坚持掌握网上信息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实质性地介入学生网络生活。但是,网络信息的广泛性使大学生“所思所想”更为广泛,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挑战;同时,网络改变了学生沟通交往的方式,使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加隐蔽,增加了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再者,网络信息全球性的特点使学生的“所思所想”更为复杂了,也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我认为我们高校辅导员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加强主导意识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讲究“渲染艺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坚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用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广大青年学生,用先进事物和先进人物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同时要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他们思想中的热点、难点和实际问题,正确引导,做好说服和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
(二)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一切为了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园网的出现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较之以往更好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而版主的出现又反映了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的增强。抓好版主队伍建设,是辅导员加强和改进网络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全面提高版主的综合素质,要正确反映学生合理正当的呼声和要求,并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区分层次,及时理顺他们的情绪,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校园网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
(三)加强对大学生网民的心理引导
当今信息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感越来越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百度、搜搜。有些大学生甚至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世界中遨游、幻想,耽误学习、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心理疾病。其表现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差、情绪低落、生物钟紊乱、食欲不振等。对此,我们高校辅导员应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上网成瘾、有沟通障碍的大学生要积极引导,要有预见性和先见性,做到防范于未然,及时做好咨询、化解和治疗工作,使他们回归到正常群体之中。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促进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二、小结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辅导员想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就必须充分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想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就必须在校园网中抓好学生版主队伍的建设;想要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真正地做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与内容。
【参考文献】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诸领域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促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我们在新形式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_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思想工作带来了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个新课题,采取适当的对策。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1、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网者通过网络可以取得丰富的信息,信息高速公路以快捷的方式将大量的信息发送到用户身边,使受教育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尽情浏览,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校内外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一技、教育、军事、文化、体育、娱乐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2、网络具有广泛性,可以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更加广阔。网络是开放的、自由的、它不再有地域上的界限,交互式远程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使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的立体式教育空间.不同学校乃至不同国家的学生可通过网络共享教育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视野
3、网络传播及时,可以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过去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常常要花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信息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及时迅速的信息传递,良好的交互界面,加之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轻松地接受教育,并产生了比传统教育形式更好的效果。
4、网络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网络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手段,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使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甚至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寓于电脑娱乐之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娱乐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使网络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和新阵地
二、网络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1、不良的网络信息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混乱。近几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向世界特别是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灌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同国家的文化等在网上激烈交锋,一些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在网上畅通无阻,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和信息的屏蔽能力较弱,使我们的思想工作面临着多元文化的长期并存和多种意识形态互相激荡所带来的严峻挑战。网络中这些不良信息污染影响着学生,易使学生产生思想混乱 2、网络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网络化的发展,在促使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使大量消极、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在网上传播网上行为主要取决于网络使用者的自觉性和道德责任感,再加上网络行为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约束不利会造成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这给判别力不强的青年学生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阻碍学生的建康成长,使思想政抬工作增加了难度
3、对高校思想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清除网络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求高校思想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熟练掌握网络知识、网络技术、增强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三、面对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高职院校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对于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新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坚持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育理念、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等方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高职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的特点
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反映出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特殊的思想特点。
1、思想活跃,观念超前,是非评判能力比较薄弱。高职学生大都是80或90后,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且独生子女较多,他们有较好的受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开放的环境和传播媒介使他们接受了各种大量信息,他们思想活跃、信息来源灵通,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高职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和人交往过程中,往往随大流,人云亦云、“重义气”,对评判事物的标准不清楚,往往凭义气办事,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缺乏正确评判是非的能力。
2、个体意识强,但自我控制力较差。高职学生本能的个体意识的膨胀,表现为更注重个人发展,关注个人的荣誉,忽视他人、集体利益,甚至把社会、他人与自我对立起来。不愿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往往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生活上依赖老师的督促。
3、情绪浮燥,逆反心理较重。高职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青年阶段初期,在这个阶段当中生理发展超前于心理发展。他们活动范围广,遇到问题较多,但认知水平、社会阅历积累与其活动的范围不相适应,因而出现急燥、不严谨的情况,在待人接物中与正常社会道德规范不相协调。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因高考失误,有强烈的失落感,心态不平衡,总认为是被迫到高职院校来的,看不上学校、看不上老师、看不上同学,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
4、价值观趋于功利与现实。大多数还是缺乏对社会的真正了解,缺乏他人、社会、国家做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多的是强调个性张扬、自我价值、自我利益的实现,表现出注重个人实惠,个人利益至上,这些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具有了特殊性。具体表现如下:
1、自我目标定位的差异。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以及学生自我目标定位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做到对社会更有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特别要树立学好职业技术、 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 2、心理素质的不同。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要么有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视感,要么有相互歧视心理,要么有逆反心理,调皮、不受管教、不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心理素质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切合学生的思想特点。
3、学生层次的不同。目前,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报考高职高专的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生和职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降低层次的压力使他们内心自卑,情绪低落,入校后的思想波动较大。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感,使他们坚定完成学业的信心。应当激励他们正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业。
4、社会认知度的不同。社会对高职有些偏见,不仅不利于高职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他们往往也对自己认识不足,或对自己的认识发生偏差。社会认知度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高职,坚定自己的选择。
(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影响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有利于进取、平等、竞争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又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社会风气和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巨大冲击。
1、现行的学校德育有的存在实质和形式上问题的。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据调查,26%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有的学校领导、德育人员尤其是辅导员也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摘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有一部分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课很多,考试很多,职业道德教育会加重负担;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再学习可以节省教育资源。论文格式,创新。论文格式,创新。
2、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论文格式,创新。论文格式,创新。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或就业指导课上,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流于形式。论文格式,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多以灌输理论条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授课形式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
3、教导太过狭义。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有的学校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程度,把狭义上的知识当做职业道德的全部,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践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三、高职院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1、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能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好坏。因此,高职院校的每一位员工,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及具体工作人员,都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都要注意“言传身教”。同时,注意调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要使多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达到“双师”标准,要鼓励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参加继续教育。
2、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职业素质,应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创新素质等等。这些素质直接制约和决定着职业能力的水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十分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尤其加强学生的与从事各种职业有关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教育。
3、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贴近学生心灵。教育专家提倡“ 蹲下来与学生说话”是很有道理的。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人施教, 有的放矢, 逐个解开其思想上的疙瘩,进行特色化的教育。论文格式,创新。
4、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坚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实际出发,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虚功实做, 虚实结合,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可以帮助正处于迷茫时期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5、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报、刊物、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其关注兴趣,拓宽心理教育渠道。还应引导高职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并自主开展自身思想品德、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健全高职学生自律组织机构。
思想政治教育既注重理论上的宣传,思想上的疏导,又把思想教育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起来,及时为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排忧解难,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学校的温暖和老师的爱心,这样才会大大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号召力。
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具体的工作,要认真坚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根据时展的要求和学校实际,不断在理念、载体和方式等方面改进创新。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重点应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1、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为高职生的创新、实践、成人、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让广大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加剧的社会竞争环境,应对日趋激烈的时代挑战,进一步增强社会生存能力。
2、建构以班级活动为模块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及班级之间的文体活动,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要加强班级间的交流与协作。可以以班为单位开展知识竞赛、文艺竞赛、体育竞赛,开展班际交流活动或研讨会、举行班际联欢或座谈,展示班级整体形象,调动各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建构坚实稳定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①以校园文化为模块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校园氛围、校风校训、校园精神等校园文化的强大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育人的良好途径。②以网络文化为模块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网络,一方面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帮助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向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使网络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③以公寓社区和宿舍文化为模块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生的主要交流场所由教室转向公寓或宿舍,公寓或宿舍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住休息之地,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使其认识到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作用, 在实践中完善的,应该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培养竞争意识,养成职业习惯,学生只有在进行实习、实践过程中真正承担岗位任务,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角色的变化,适应职业环境,才能把这种职业习惯逐渐地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道德认识水平。要更新观念、倡导学校道德教育开放的精神、倡导学校道德民主作风。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发挥学生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结语:科学发展观下,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承担着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通过多样化、开放式的灵活性教学,使得思想政治工件既有理性的启迪,又有实践的思考,只有我们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够不断地创造和积累经验,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要求的高职政治思想教育新体系,开创高职教育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使高职教育健康、有序、稳步地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积极地探索真的为社会与学生所需要地道德教育社会,道德规范,努力培养新世纪所欢迎的道德新人。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时俱进,努力改进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遂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5 .(4):31-32.
[2]丁娜,郭玉刚.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2006 . (5) 58~59 .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42-03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方法的研究
鲁洁从深层次对道德教育进行了全面探索。探讨了道德教育的人学基础,道德教育与当代人之生成、个人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教育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境遇等问题,以求探寻与发现德育的新路向。檀传宝以德育对象道德人格与生命质量的提升为终极目标,以道德学习主体性充分发挥为基本追求,逐一对德育范畴、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德育目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课程、德育方法、德育主体、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德育原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多学者以论文的形式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原则、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谢登斌指出灌输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目中无人的教育。当前西方各派德育理论,其主旋律是反对道德灌输,尊重道德的主体性和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成熟;对道德需要作溯源性研究,认为实践过程本身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道德需要源于道德实践,并建构出新的参与式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也有学者注意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问题,申淑征指出,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面对青年学生这样一个抗风险力偏低、处于塑造期的群体,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调动一切有生力量,探索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各种有效途径,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教育体系,是当前正确应对形势、解决存在问题的出路和捷径所在,阐述了全员育人这一观念,但作者没有对这一体系如何构建进行相关阐述。何婉平在《论传统教化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启示》一文中强调要注重“传统教化方法”,它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有益观照,其榜样示范、践履笃行、寓道德的自觉性于道德实践中,突出生活化、社会化的特征值得借鉴,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正确认识“灌输”方法,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作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生活化。还有学者把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强调学校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如张莉、黎静文、骆风、王巨章等都提出必须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研究著述也颇多,主要有刘洋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解析了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梳理了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直面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经济全球化诸多挑战,特别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分化并逐渐解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全球性的问题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这些情况使得加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任务日益迫切和艰巨。
冯静在《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情况,加深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第二部分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论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着重从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全球化概念为切人点,通过阐述学术界对全球化的多义理解,凸现了西方和我国关于全球化的论争。对全球化含义、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和再认识,拓宽拓深了全球化的研究。提出只有把交往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相结合,找出二者的内在关系,并探究交往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将二者内在地结合起来实现更高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整合,从而把握当代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
三、网络信息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梁丕恒分析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对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曾长秋在《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中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着重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达到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目的。
周飞在《试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构建》一文中认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创新,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顾海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一书中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管理的理论阐述和微观管理的经验总结、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的背景反思和高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验密切地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系统探讨了近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阐述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到见解,论述深刻,思路创新,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梁金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中着重指出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互联网发展、市场经济环境等新情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汲取人类先进文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接纳来自西方的先进文化,如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等。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狭隘的、固执的甚至是偏执的思想观念和做法,要在开放的体系下保持自身的民族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马小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拓展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育、进行行为示范性教育、丰富精神教育、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等对策。
此外,不少作者从各个层面研究高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特点,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当代高校大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与实践
许多学者也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希望从国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中获得更多的借鉴。
如陈立思在《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导言阐明了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与意义,论述了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特征和趋势、理论研究状况和组织管理状况。并对美、英、法、德、苏联/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八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现状、特色、经验、问题和走向进行了论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使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也使自己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活力。”
王杰在《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启示》一文中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理念、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通过对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历史考察,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特点及其趋势。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对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发展的历史时期进行划分,阐述了西方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主要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二是总结了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沿革的特点及其趋势,结合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分析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发展对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三是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改革的取向提出建议。对改进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杨稣在《当代国外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及启示》一文中在分析和借鉴国外思想道德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提出了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认识、本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工作启示。吴琼在《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一文中也作出了类似的研究。
葛立娟的《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玲的《美国的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初探》、林海玲的《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等文也分别对俄、美等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特色做了研究探讨,并展开相关对比研究。
郑永廷的《论当代西方国家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王妍的《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等文章也分别对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与对比,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借鉴。
六、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
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学校层面如何采用新形式、新内容开展相关教育,大多数并没有跳出学校教育这一局限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没有对整体体系构建有过多的涉及,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恰恰又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除学校这一因素外,还有家庭、社会、各种社会机构与民间团体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际中更需要综合,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脱离物质实践谈思政教育是不全面的。
在研究对象上,专注于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其他青少年群体。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加强都不为过,但我国的国情同时决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以外的学生及非学生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把青少年这一整体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研究大部分针对某一具体方面的对策,比较零散。不管是对网络环境下,还是全球化背景下,或是学校层面,或是家庭层面,可以看出对体系构建的研究颇少,特别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有待加强。
我们首先应充分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人的素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应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目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再次在充分调动国家、社会、家庭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如何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如何制定出完善并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来保障和促进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长,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谢登斌.德育新观念: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5]王杰.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启示[D].广州: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刘
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7]申淑征.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增强思想教育有效性[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1).
[8]冯静.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9]梁丕恒.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1,(6).
[10]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普遍缺乏有意识地向系统化、理论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是较侧重于经验的总结,教育内容往往脱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容易忽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在于借助心理学的成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者缺乏专业教育心理学知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心理学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如果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缺乏专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自身素质低、业务能力差,基至于由一些从来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知识系统训练的其他专业的人员来替代,这些都必然会导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率不高。
2.技术与信息缺乏
目前,我国尚未普及在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的心理学技术与工具,具体表现:在心理咨询方面缺少所必要的技术设备;在测量方面,缺乏测量工具和手段以及科学化量表。在信息方面,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国外学校心理教育方面的新资迅、新信息较难获取,且国内同行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和相互联系,从而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的研究和经验交流。
3.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心理学缺乏理论充分整合
人的心理和思想的相通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但如何将两者进行整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理论体系及实践运用,仍有一些难点问题。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把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移植到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缺乏对二者内在联系的阐述以及方法、技术的调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还没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4.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实效性不显著
党和政府历来都很重视高校德育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高校德育的实际状况,多次下发专门文件,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理论界发表、出版了无数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论文和著作,提出了无数的方案、经验和建议,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社会各界与教育部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总的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处于一种尴尬局面,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没得到根本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大量实践难题却依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当前高校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智实、德虚、空洞”仍是很多高校工作的真实写照。
二、对策
为了加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好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高校领导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并致力于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建设与发展。
1.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课程化在实践上能保证一定的实施效果,课程化比较适宜解决知识范围内的问题,课程化适宜解决学生普遍共同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通过讲座、活动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同时,针对我国学生多、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教师少的特点,许多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讲座、活动课程来解决。
2.高校应充当运粮官的角色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如果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其建设和发展肯定不能落到实处。因此,高校领导应充分关注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致力于加大在财政和物质上的扶持,增加必要的技术设备,解决师生的后顾之忧。
3.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目标的定位,是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本身的逻辑性所决定的。从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自身的逻辑规定性来看,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本质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受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及高尚人格。以培养社会化人格来定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才不会被受工作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会视为一种解放的力量、一种创造的力量。如果从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本质意义出发来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就会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性、愿望的尊重结合起来,调动他们作为道德参与者的积极性;就会激发他们完善自我、改造社会的热情;就会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欲求;就会鼓励他们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者、接受者,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4.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每个时代都需要一种能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并以此作为人们行为的导向,去协调他们的行为,推动社会稳定发展。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构建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主导价值体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核心,不至于在多元价值选择中产生迷失。因此,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来构建体现时代精神的主导价值体系。
5.注意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道德教育试图仅以讲解、说服、灌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灌输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无效的。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活动,总是碰到“应该如何做”或“选择什么样的行为”两种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不同于以求真为目的的认知发展,也不同于以获得情感愉悦为目的的审美的发展,而表现为在特定的道德情况下做出“应该如何做”的选择能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用教育心理学必须采取多元化教育方式,去促进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如采取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问卷法以及测验法等多种教育工具的综合应用。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教育心理学,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命令和制裁,通过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思想教育的艺术,可以使大学生不知不觉地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
参考文献:
[1]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心理咨询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科学性,以及对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和紧张心理矛盾的缓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受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特殊性的影响,存在着很多重点和难点部分,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性的不足。从这些问题出发,加强对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究,从两者的结合中寻找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实际工作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各自的内涵
1.心理咨询的内涵。心理咨询是集心理学、生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一门新兴的心理应用学科。在学术界,针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实施,很多学者认为,心理咨询学所遵循的是一种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或临床治疗的模式,所咨询的对象主要为生活中存在压力或需要寻求帮助的人,咨询的主要行为是教育他们通过模仿一些新的行为和策略,进而最大限度地对他们已经存在的能力或已经形成的适应能力进行支持。根据这一心理咨询模式可以得知,心理咨询就是咨询人员针对遇到心理问题的来访者,以晤谈、引导和帮助的方式,促使来访者在情感、认知和态度上有所转变,以对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心理负担进行解决,促使他们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环境。
2.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分析,其经历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多个阶段,很多时候都在人们实际的工作中被当作一个概念而使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义,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部分学者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总称,但是这一观点无形之中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承载过重。思想政治工作只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而思想政治工作所指的是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政治性部分的叠加和融合。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分析,思想政治工作所指的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有一定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促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1.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从心理咨询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分析,两者都是从认知、情感、行为和意识这四个层面上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意识上的问题,都是立足在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并同属于社会意识。因此,在学生出现了一些思想中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予以解决,而学生的部分心理障碍也能从世界观和人生观角度的转变中去解除。不可否认,心理咨询存在着一定的教育性,在学生精神障碍的产生中,其可以认为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或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与偏差,那么在实施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从心理咨询所强调的“内部对话”进而从“信息—理智重组”的角度进行思考。在针对社会责任感和生存价值的探讨中,思想存在偏差学生的非逻辑性思维、错误的人生观、有缺陷的认知方式等就能改变。此时,心理咨询并不是单纯语言和操作上的技巧,在各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都对教育和领悟的功能进行了强化。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具备着一种咨询的功能,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个别谈心法和心理咨询中的个体咨询非常相似。因此,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2.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心理咨询的实施是由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理论,以协商和交谈的方式帮助来询者解决认知和情感上的问题,以提高来询者在心理上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能力。心理咨询中,其对人内在潜能的发挥给予了特别的强调,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可供描述的人格倾向,如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世界观等。在咨询的内容范围上,心理卫生、人际关系、职业选择、学习生活、心理障碍等很多方面都有涉及。心理咨询强调对当事人的尊重,咨询中暗示引导的实施并不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而是针对来询者所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促使来询者心理上的健康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研究大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学科,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发展方向上所面临的问题,以促使学生能够针对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及要求发展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其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发展方向上所带有的鲜明的时代性问题。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前的开展需求出发,其强调的主体是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及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主义、实践锻炼等多个环节都包含其中,是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考察与研究。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依据是从我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主导意识形态中探寻的,价值导向色彩非常鲜明。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难点与重点
1.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从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出发,一般情况下,应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年龄大多处于23~25岁,心理和生理上的发育基本成熟,也具备着比较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主独立意识比较强。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研究生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进而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一定的怀疑,社会趋同性比较明显。而受研究生学习时间比较多的影响,在个体上的交流时间就存在着不足,同时受研究生学业压力主要在科研上的影响,由学业所造成的就业问题导致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根据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在研究生人际关系出现失调、受到不确定性的威胁和挫折、自我概念定位不准、对社会和群体存在非认同性的情况下,研究生的思想就会存在很大的波动,而思想的波动还具有一定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高度紧张—低恐怖程度或低度紧张—低恐怖程度型焦虑为主,存在一个从酝酿、形成到呈指数扩张的过程,表现形式多样化,既有显性焦虑也有隐性焦虑。同时在思想不断扩大、不断波动的情况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些变化趋势和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呈现着极为相似的一致性。
2.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指的是特定的主体对研究生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其所存在的难点主要有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延续性不够、教育主体相对单一三个方面。从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本轻研”的现象非常严重,而学校中的很多领导者都认为研究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非常成熟,已经成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义不大,因此将重点都放在了院校中的本科生中。从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延续性不够层面分析,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课程和讲座的方式进行。但是,相对于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来讲,仅通过这两种方式对研究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并对研究生的第二和第三学年采取放任自流的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不是很足。从教育主体相对单一的模式分析,高校教育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研究生从入校开始就归属自己的导师,两者的交流最多,导师负责研究生学术、生活、思政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工作。但是,高校中导师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而导师本身的科研任务就比较繁重,交流水平参差不齐。导师负责制主要体现在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上,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片空白。
3.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在高校研究生中的实施,不仅需要以为理论基础,还需要在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基础上实施。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采用心理学的原理,不仅可以增加它的科学性,也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开展的有效途径。从以上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难点的分析发现,在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只重视理论灌输而忽视教育对象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同时,由于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忽视,研究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需要逐步加强。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研究生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研究生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缺乏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所引起的。结合这些因素考虑,从以上对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性出发,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从了解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出发,借助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态度,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效的服务,是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
四、借助心理咨询方法,有效服务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1.将心理咨询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研究生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对研究生心理障碍的调整和校正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所存在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分析,对两者之间关系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和科学性的重要途径。而只有将心理咨询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紧密的结合,并在结合中不断融合和渗透,心理咨询才能更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才是最佳的。
2.正视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也是不能回避的。从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所具有的差异性出发,两者之间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在学生工作中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各自的优势。但是,不论两者有着怎样的侧重和优势,目前对于两者的认识都有两种倾向。一种思想认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一种新形式、新途径,新的发展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而随着我国教育结构和市场环境的发展,心理咨询将会逐步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另一种思想认为,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咨询的实施是独立于思想政治工作之外的。从这两种思想出发,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看到,将两者合二为一或同一化,在理论上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而理论上的不足也必将引起实践上的错误,将两者对立必将无益。基于以上观点,心理咨询要想服务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对两者的结合辩证地看待,虽然它们在目的上有一致点,内容上有交叉点,方法上有共同点,但是在性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在实践上两者就需要构成一个同质互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3.以艺术沟通的心理咨询方式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不可否认,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和他们的就业压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形下,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心理矛盾、心理冲突都是最多的。同时,研究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素质人才,对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储备提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问题的开展中,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一定要采取艺术的心理咨询沟通方式,为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咨询要想具有艺术性,首先需要对研究生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需求和偏好等进行敏锐的观察和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的方式。然后,采取艺术的沟通方式和交流方式,增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在这种艺术的沟通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采取新的观念去教育研究生,以朋友的身份和语言艺术进行交流,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去引导学生,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咨询的原则和方法自觉地借鉴和运用。因此,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需要重视心理咨询,了解研究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艺术的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的选择,以使心理咨询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建立心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而针对研究生所实施的心理咨询在专业性上的要求更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咨询教师的职业素质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结合的实施,心理咨询教师工作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为了减少心理咨询中的教育失误,建立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咨询师一定要具备心理学上的相关学历,并接受过心理教育的专业性培训,在考核合格后颁发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需要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汲取国外的相关经验来制订研究生心理咨询师的任职标准,逐步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任职条件,保持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更好地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综上所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上,将心理咨询工作纳入其中,并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这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通过本文对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各自的内涵,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以及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难点和重点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咨询体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和实践,对研究生心理潜能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也对研究生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的改善有重要意义,是高校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金泉.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滁州师专学报,2009,(01):157-158.
[2]张国兵.试论高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关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67-68.
[3]唐如前.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双向结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4):246-24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运用好网络.趋利避害.努力探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网络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思想和观念的虚拟空间.是一把开放的“双刃剑”它的出现与繁荣.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具有处理数字化、传输高速化、信息海量化以及信息的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它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手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许多的便利和机遇
1.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的发展既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正面影响.也使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消极负面挑战。网络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和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在互联网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相互碰撞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因此.网上西方文化中不健康的东西就十分容易破坏青年学生固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毒害青年学生.使其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原来培养的观念和原则毁于一旦要保证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价值观.可以借助“网络”载体.把思想政治贯穿于直观、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把“互联网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库、宣传站,通过网络把思想政治教育传送到每个学生.使学生的自主教育和有针对地接受教育成为可能。实现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其当务之急是要借助于网络的优势.借助于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对大学生思想进行网络管理和教育。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超地域性、开放性特点,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快速了解到相关的信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程度: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利于学生与老师的平等交流沟通.改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使教育成为平等的思想交流活动:再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即时性和低成本性特点.减少了不必要的内部运作和时间耗费.增强了工作透明度由此可见。运用网络确实能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言行干预能力的下降
大学生自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导致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失灵虚拟条件下网民的交往角色是虚拟的.不存在上下级、长晚辈、地位尊卑的垂直型关系,交往变得平面化.属典型的模式交往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但由此也带来了权威的削弱,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以及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社会调控的功能在逐渐丧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是信息系统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更多地要靠大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
2.对高校思想政治进网络的内涵理解有失偏颇
一种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理解为将原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纸质的形式转换成屏幕显示的形式.导致学生认为建设思想政治网站就是照抄书报.导致思想政治网络建设形成恶性循环一种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理解为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网络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媒工具等同,看成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技术手段.忽视了网络传播的环境变化与互动功能.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变得模糊。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尤其需要充分体现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部分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教育特点认识不足.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部分教育者考虑到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相应的工作量计算以及政策鼓励.主动参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思想政治教师不熟悉网络技术,电脑网络技术专业人才不熟悉思想政治教育.使得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较高水平的运作.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远远没有被发挥出来。所以。培养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同时又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十分必要。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主阵地有待进一步开拓利用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知识掌握的程度有限.对网络教育的特点了解不深.导致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缺乏吸引力。与网络的飞速发展相比,许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手段都显得十分滞后。如内容单一、互动性差、对学生以宣讲为主,从而造成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访问量过少、影响范围有限。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大多是通过一些网页的链接.仅有15%的大学生曾经从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主页上获取过信息…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络建设没有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没有形成自身所应有的影响力.也没有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的“指南针”
三、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规范网络道德.实现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和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大网络监控力度,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为了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保证网络健康、有序运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我们要制订相应的“网络管理办法”,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络法纪。包括规定“不得泄密.不得制作、复制、查阅、传播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信息,不得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处罚办法。在高校.一般的学生组织或学生个人未经学校批准不得私设网络服务器.对于因工作需要而设立的网络服务器,要实行专人管理、维护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网民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达到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网络教育的预期效果我们要在网络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更要求大学生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履行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
2.明确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目的是继续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适应信息化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成为能担负起社会责任的合格人才基于这一目的。有必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内涵予以界定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是集教育、管理、服务、宣传于一体的新的运行模式。它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从形式、内容、手段、方法乃至工作格局进行全方位改进.是一种传统与现代、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
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要更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采取切实措施,给政策、投资金、添设备,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者思想理论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其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的培训.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熟悉和使用网络的条件,培养出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又能熟练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善于吸收新事物.善于学习新知识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占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人.应主动加强有关网络知识的学习和网络技能的培训.掌握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巧.更要学会运用网络这一先进的教育工具.在高校校园网等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场所.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位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也是网络上信息收集传播和网络的管理者.在做好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同时也做好网络辅导员.紧跟时代步伐.努力适应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