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9: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影音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影音乐论文

篇1

二、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一)电影与民族音乐的融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所以说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多而且各具特色,我国民族音乐经过历史的洗礼更具特色,留下了其中的精华,更有与外国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其不断与外国文化相融合,吸收并改进了原有的不合理的元素,可以说现在的民族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音乐,取材于人民群众,又包含了西方的民族风情,它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物,有戏曲、民歌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视听,既保证了画面的美感,但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听觉强度,从而使电影的音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影片的整体效果。电影音乐源于传统的民间音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传统音乐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具有民族风情的音乐为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电影中每一个经典素材的塑造,都取决于音乐效果,电影和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二)民族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体现

电影中的民族元素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

1、戏曲

戏曲是我国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艺术中独具代表性。北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京剧对我国歌剧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更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新型电影与传统戏曲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更易于吸引观众的眼球。像是影片《霸王别姬》,其中的戏曲音乐的运用就恰到好处,京剧旋律的运转昭示了剧中人物的命运轨迹,与其紧密相连,将剧中人物一生的转变更戏剧化,对比影片的整体氛围,这部电影是在电影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很好用。

2、民族歌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有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民歌作为一种最易于表达情感的形式,自热而然的就踏上了历史舞台,民歌流露出的是浓浓的地方色彩,而将我国的民族音乐简要的分为两部分即南北两大块,北方的人兼具热情、豪放,所以民族音乐也以阳刚之气为主,南方人与北方人不同,南方人婉约细腻,所以南方音乐以阴柔为主,在电影的拍摄制作中,选取一定的民间音乐,可以更好的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影片更具真实性及感染性。《嘎达梅林》中同样也采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真实的再现了蒙古人豪放洒脱的不羁的生活方式,其运用的长短调,使整个电影有张有弛,收放自如。

3、民族乐器

大家都知道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乐器是音乐的灵魂,没有乐器不成音乐,而民族乐器的大量使用使得电影更具特色,更具吸引力。影片《卧虎藏龙》中将西方音乐与传统的音乐结合在一起,既能领略到西方乐器的磅礴气势,又能感受到民族特色的清新之气,兼具东西方特色的影片赢得了高票房。还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是电影《十面埋伏》,他们用琵琶做主要工具,琵琶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其音色和音质是不可否认的。琵琶曲的出现迎来了影片的开幕,伴随着琵琶曲的节奏影片的剧情一步步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本片中琵琶曲的运用很好的表达了影片的寓意。

篇2

第二,以电影音乐表现民族风情。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有着迥然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民间音乐,如东北二人转、蒙古长调、江南小调、藏族民歌、苏州评弹、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陕北信天游等,这些民族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域特色浓厚。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民族音乐进入了电影艺术之中,形成了许多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电影音乐。比如,在影片《卧虎藏龙》中,谭盾以清淡朴素的民族音乐创造了一种“很深的寂静”,以拨弦乐器阮、马头琴、二胡等营造一种古朴、深沉、苍凉的东方文化韵味。在影片《十面埋伏》中,作曲家梅茂林直接引用了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旋律。琵琶曲《十面埋伏》是根据垓下之战中韩信布下十面埋伏阵法击败楚军、迫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事实创作的古曲,该曲完美展现了影片《十面埋伏》的思想主题。影片开头导演以若有若无的琵琶曲拉开序幕,渲染出一种纸醉金迷的奢华场景;在影片的打斗场面中,婉约、舒缓的琵琶曲创造出一种神秘、悲凉的音乐氛围。电影《英雄》中,谭盾使用了许多北方音乐元素,创作了《序曲》《风》《胡杨林》《天下》《咫尺天涯》《英雄葬礼》《悲情沙漠》《和平天下》等电影音乐,以秦腔的悲壮、马头琴的幽咽、鼓声的雄壮创造出一种雄浑恢宏、磅礴大气的气势,表现了戈壁滩的苍凉、秦军的威武雄壮、战争的残酷悲凉等。音乐家赵季平先后为《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变脸》《霸王别姬》《菊豆》《黄土地》等电影创作了电影音乐,他将原始的民间音乐融入作品中,以民族乐器、民族素材、民族手法等表现影片的思想主题和文化意蕴,展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比如,《秋菊打官司》中,赵季平多次使用了秦腔小调“哎,走啦”,这几句简单的吆喝将秋菊的率真、执拗表达得淋漓尽致。除了民族唱腔、民间歌曲、民族乐器之外,戏曲也是表现“民族风”的重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音乐之中,比如,《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有着浓郁戏曲味道的电影。在影片《霸王别姬》中,戏剧配乐承担着多重角色与身份,主人公蝶衣和小楼都有大段的京剧唱段,这些唱段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的人生命运。

第三,以电影音乐表现乡土文化。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受工业文明的冲击较小,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因而,许多导演都将镜头对准了偏远的农村,以原汁原味的乡土音乐作为电影配乐,展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风土人情的乡土文化,比如,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陈凯歌的《黄土地》等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在电影《黄土地》中,作曲家赵季平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曲调,音乐与广袤无垠的黄沙、贫瘠荒凉的黄土地相互映衬,凄然悲壮的曲调、低沉舒缓的旋律、苍茫浑厚的气势,抒写了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在《红高粱》中,张艺谋运用了许多地方曲调和民族乐器,以自由热烈的音乐表现了质朴的农村文化,特别是影片中“野合”的片段,运用四支低音笙、三十支唢呐齐奏出嘹亮的音乐,表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轰轰烈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压抑人性的封建礼教的叛逆。片尾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质朴自然、粗犷豪放、酣畅淋漓,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片《五朵金花》用白族民间乐器、竹笛、木叶等表现了白族青年的爱情故事,特别是清纯悠扬的《蝴蝶泉边》形象再现了大理的旖旎风光。电影《刘三姐》以原汁原味的壮族曲调为配乐,用音乐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情。

篇3

与上一段落的激情与自由挥洒相比,红色提琴的生命走入低谷,奄奄一息。美妙的乐声被情绪激昂的合唱声、轰鸣的锣鼓声和呐喊声所取代。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相蓓最后一次拉奏提琴,琴声嘶哑,一曲未完便归于了长久的沉默。在影片中,音乐对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都给予了充分的诠释,使观众跟随着音乐,感受着岁月的流转和变迁,并从不同的故事当中,获得了不尽相同的审美体验。除了反映和阐释特定的历史与民族文化外,配乐还经常通过营造独特的氛围或基调,来建构影片的叙事语境。在影片叙事的过程中,音乐虽然会根据具体的画面要求、情节发展和叙事节奏进行相应的、具体的安排与调整,但其自始至终会维系一个相对稳定和统一的叙事基调,而使影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清晰完整的艺术形象。《红色小提琴》中,《安娜》的主题及其变奏在每一个叙事段落里都会出现,虽然配器、节奏与风格等都有所不同,但其主调却始终鲜明可感,使整部影片得到统一,而不显涣散。在 《海上钢琴师》这部以音乐为主题的影片中,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也是运用了这一形式,塑造了 1900这一传奇的人物形象,令观众领略到了 1900 那超越世俗欲望的、自由、自然的生活方式。影片的主题音乐 1900'sTheme 是莫里康内为该影片量身打造的原创作品。主旋律在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中,透露出一种大气磅礴、宏远广阔的气质。主题曲首次出现是画内音的形式,由离开游轮多年的小号手麦克斯,用自己的小号吹奏出来,充满了忧伤、怀旧的爵士韵味。以此,影片将观众带入到半个世纪之前的历史时空当中。主题乐在结尾出现的时候,则改用管弦乐的合奏,将观众的情绪极大地调动起来。1900 至死也不愿离开大海和游轮,即使放弃生命,也不愿陷入到现世无尽欲望的漩涡之中。“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这种对音乐发自心灵的热爱和对生命纯洁性的坚持令人既感动又伤怀。音乐恰到好处释放出情感,构建出整部影片的氛围,充满了悲壮、赞叹的情感基调。

二、配乐作为一种叙事形式

也会直接参与到影片的内容叙事中来。目前,配乐的地位在电影中不断得到提升。这一方面缘于优秀的配乐能够为电影所带来的巨大的审美附加价值,从而使整部影片的艺术性与观赏性得到质的提升。另一方面,配乐所受到的日益重视也缘于电影创作者对影片艺术水准的不断要求,音乐在一部影片中所贡献的审美价值正在被不断发掘和拓展。直接参与影片的内容叙事正是体现出电影配乐职能的多层次与多样化。参与内容叙事使配乐在电影中获得了相对独立的艺术特质。配乐参与影片的内容叙事表现在对画面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也表现在对影片叙事内容的扩展与延伸。应用于电影某一环节的任何一种音乐,都会有所作为,都会产生某种效果,而观众会自然地将画面与音乐视为一个整体,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画面与音乐的简单叠加。配乐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实现其内容叙事的。如 《红色小提琴》里,相蓓最后一次拉奏提琴的段落中,几乎没有镜头的切换。并且,除了艰涩与断续的琴声在一片狼藉的屋子内回荡外,画面中没有任何其他声响,令人感到一种窒息与压抑。相蓓本想通过拉奏小提琴告诉意外闯入的小明音乐是美好的,但此时的琴声却无法传达这一切,只到一半便难以为继、戛然而止。与整部影片其他的 《安娜》变奏相比,这段主题变奏几乎令观众感觉不到什么审美价值可言,但如果从整体艺术效果上看,却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这段不完整的有源音响既诠释了相蓓内心的苦楚与无奈,也展现了个体在强大环境面前无法主宰自己,受困于命运的悲凉。这些内容依靠单纯的画面与人物的表演是无法被充分诠释和体现出来的。音乐在这里不但补足与完善了画面的叙事内容,也使画面本身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任何音乐都会产生一定的效应,但是,根据音乐的强弱法和结构,音乐与场景在时间上的一致,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效果。

篇4

2萨克斯与爵士乐

2.1萨克斯与爵士乐的关系

萨克斯的曲风是多变的,可以演奏古典乐、爵士乐等多种音乐类型。但在萨克斯的发展过程,爵士乐的身影总是紧随其后,萨克斯与爵士乐的结合是众多音乐爱好者无数次对比以后的选择,被认为是最适合爵士乐的乐器。1842年,比利时著名乐器制造家阿道夫•萨克斯发明了萨克斯,并在1846年申请到了专利。萨克斯拥有较强的模仿力,变化多端的音色以及宽泛的演奏风格博得了大众的喜爱。而另一方面,爵士乐凭借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不是章法的即兴演奏或者演唱为萨克斯的演奏注入了新的活力,萨克斯与爵士乐的组合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并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影配乐中去。

2.2爵士乐对电影的作用

爵士乐的原创性和即兴演奏使得其在电影情节更加生动、形象。爵士乐以具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为基础,常常在电影中渲染朦胧浪漫的氛围,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活泼、俏皮、幽默等性格,从而更好地题解作品,融入电影的场景中去。例如,电影《猫和老鼠》中的主题曲《Catchmeifyoucan》中,有一段音乐由萨克斯演绎,具有荒诞滑稽的爵士味。主角在得不到爱和家庭温暖的痛苦中逐渐将自己放逐于社会的阴暗面,这一首逗趣古怪的爵士主题,它的节奏动若脱兔、静若处子,它的色泽时而明亮时而暗淡,它的气氛时松时紧,充分表达了主人公的各种挣扎,与电影具体的发展十分契合。

3萨克斯爵士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3.1文艺电影

萨克斯的发展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着变化,可以是其本身就带有了某一时代的文化特征。而如果将其结合在电影中来,则会感觉更加真实,音乐也会更加动人。例如,著名的电影《午夜旋律》就是依照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萨克斯管爱好者们四处流亡的艰难生活为蓝本,并选用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德克斯特•戈登扮演了主角戴尔•特纳,这位优秀的萨克斯演奏家在电影中亲自演奏了21首曲目。且每一首歌曲都从侧面描绘出了主角处于某一时期、某一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而德克斯特•戈登自身独特的际遇也让人们不禁感叹“他就是在扮演他本人”。从电影中萨克斯的旋律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主人公是怎样在挣扎、沉沦、挣脱、觉醒的过程,既悲凉又唯美,既无奈又骄傲,音乐的变化带动着电影情绪的变动,也表明了某一时代的萨克斯文化现象。萨克斯爵士乐沧桑又悠扬,往往给电影带来一种神奇魅力,不管过去多少年,它仍然能让你不自觉地进入到影片的记忆中去。音乐与电影本就是记录社会百态的艺术载体,具有真情实感、理解深刻的作品,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

3.2动作类电影

王家卫曾这样说过“: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于是音乐,成为一种提示,提示你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时代。在我自己的电影里,我会先了解这环境是怎样,包括地理环境以及这地方会有什么声音?所以往往音乐成为环境的一部分”,电影中的音乐对帮助影片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当我们观看动作类电影时,往往特殊的场景声效和配乐能适当地撑起电影的表达效果,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电影中的发生的事,与片中的人物产生共情。例如,1996年《堪萨斯情仇》(KansasCity)中的选用各类爵士乐作为配乐,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罪恶之城的景象,萨克斯管的演奏贯穿其中,时隐时现,随着剧情的波动在编曲上出现大相径庭的效果。

篇5

    最常用的是音画同步,即用音乐来复述、强调画面的视觉内容,音乐与画面的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不满足于用音乐直接表现画面的情绪、气氛,由此产生了音画对位的结合方式,即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所呈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通过对比,反衬,烘托出画面的内容。这种结合方式有利于音乐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影片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从电影音乐与电影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管什么样的电影音乐,对其进行评价,并不是以音乐的音响效果为标准的,而是以是否体现了影片的总体构思为准绳。电影音乐首先应该是属于电影的,它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符合电影的观念和需要,无论是主题创作音乐,还是资料性音乐,都必须与影片风格统一,与叙事节奏相辅相成,与电影其他的元素相匹配。电影音乐的结构形态语言以及长度,都必须由电影的要求来决定,而不能离开影片孤立地强调音乐的表现性和完整性。总之,电影音乐必须是为电影的整体要求服务,并自然地发展和分寸适当地存在。只有设计自然,在审美主体不知不觉中起作用的电影音乐才是电影音乐的上乘之作。

    电影音乐具有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功能

    在电影艺术中,音乐和视觉影像时时刻刻都在描绘着特定民族的风俗、信念与习惯,传达着知识、艺术、道德与法律的信息,暗示着一种历史的与人文的气息。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形或无形地受到自身民族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具体表现为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一个群体的心灵状态、习惯与性格特征,是一种物质上、知识上、精神上的生活状态的整体显现。作为一种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文化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是一种从学习中得到的行为方式,也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共有的。

    电影音乐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往往是以音乐主题的方式实现的。音乐主题是影片音乐的“核心”部分,是描绘人物形象最突出、最富于乐思的旋律与节奏。美国电影理论家迈克尔?拉毕格在《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中说:“一种特殊的管弦乐法或特殊的音乐节拍贯穿整部电影是由角色、场合或情绪所设定的。”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不是理性的诠释,而是感性的刻画,是通过感性的节拍、旋律、节奏以及不同器乐音色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文化传统与性格特征的。在电影音乐中,不同的乐思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与立意,不同的乐器拥有不同的地域色彩与特性,这种旋律的立意与特性不仅能够突出人物情感和性格的特质,也能为某些场面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文化与民族的氛围。例如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影片《廊桥遗梦》中,导演在两个主要的场景里通过收音机传递出来的、有声源的意大利歌剧音乐交代了女主人公弗兰西斯卡的出生地域、文化背景和人物的兴趣、品味,并通过歌剧音乐刻画出主人公内心那种多情浪漫的性格特点以及她美好的个人理想与沉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影片中这对男女之间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具有人物性格上的依据和可信性。

篇6

2000年由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武侠电影,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十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原创音乐”及“最佳主题曲”奖。它的音乐将东方音乐的艺术美感与西方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堪称是中、西方音乐结合的典范。

《卧虎藏龙》讲述了一段复杂的江湖恩怨。导演李安以东方情调的江南风物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沿袭了武侠片的成功要素,使之具有东方电影的唯美品质。《卧虎藏龙》里最华丽的是武打。最深远的是对白,最感人的是音乐。

下面笔者将从影片的配乐和歌曲两部分来剖析本片的音乐:

一、影片配乐

影片中的配乐常分为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和场景音乐三部分。

1、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就是创作电影同时创作的一个主旋律音乐,它将贯穿于整个电影中,其形式与特点不拘一格。主题音乐对于电影主题的表达至关重要。成功的主题音乐设计能够将观众带入电影的情景之中,与电影主人公的命运休戚与共。主题音乐的风格要与电影的背景相互衬托,时刻为表达电影主题服务。本片主题音乐由旅美作曲家谭盾谱写的三段式主题音乐,配以清新的吉他和弦及提琴协奏,筑起了一个与刀光血影与世隔绝、与大漠的自然风光和永恒的爱情主题相辉映的纯净音乐世界。影片开始于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低沉缓慢、忧伤深沉的主题音乐,并贯穿整部影片。他的大提琴是整部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音色微微的发颤,仿佛一幅淡彩水墨长卷缓缓展开——画面的介入亦如水墨画勾勒出宁静美丽的水乡。然而,虽然风景如画。万般诗意。我们却听得琴声里杀机一现,带着观众步入龙虎争斗的复杂江湖。音乐声渐远,李慕白表示要退出江湖,托俞秀连带去一柄青冥剑。进京的时候音乐颇有些紧张,但是紧中有缓,仿佛在提示着好戏即将开始。当声音豁然开朗的时候,当时的北京城尽收眼底。宝剑的故事真正开始于这座九门围护的城池之中。影片在优美的大自然中表现人物错综复杂的恩怨情仇,既有缠绵的爱情,也有武林的快意恩仇。音乐荡气回肠、催人泪下,主旋律中一声声的呼唤,是超越任何人间界限的对爱人的呼唤,有力的诠释了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

2、背景音乐

影片《卧虎藏龙》的背景音乐主要在李慕白和俞秀莲、玉蛟龙和罗小虎之间的感情场面时出现,以爱情为主要表现元素。该影片的背景音乐唯美动人,从低沉的二胡声开始。然后弦乐和管乐跟进。在背景音乐演奏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个二胡的二度滑音,类似扬琴推弦。一下子将柔情凄婉的气氛烘托出来。一直到结束,这段音乐的节奏都是由大鼓和锸来固定。定音鼓作为一个情绪色彩的点缀来使用。中间使用的乐器除了管弦,失真吉他,并佐以女声柔声风格的吟唱来强化音乐的画面感。更重要的一点:主奏乐器是一种电子合成音色,有一点像吹笛子的气流声,但是很有质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音色。3、场景音乐

电影音乐中的场景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场景音乐来烘托,而场景音乐需要专门设计。场景音乐与背景音乐有所不同,背景音乐的曲风、基调等是一致的,要与电影的主题内容、主要的情感基调保持一直,而场景音乐则可以有较大的变化,是根据电影情节内容的设置和气氛、情感的表现为准则的。在该片中,大部分场景音乐旋律单纯朴素,和声简单明了,配器清淡和谐。承担主要旋律演奏并多次出现的乐器是大提琴。然而,在影片中,我们听不到大提琴带来的西洋风味,而听到了一种酷似北方大草原马头琴和二胡,带有滑音的苍凉而悠长浓郁的东方色彩的音调,加上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华裔身份,使我们在熟悉的大提琴音色里,感受到一股不同于西方的具有民族色彩的清新之气。除了大提琴以外。《卧虎藏龙》的场景音乐中也选用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进行补充。使整部影片的配乐统一而富有变化。《丝绸之路》中云南民族乐器葫芦丝的使用,描绘出异邦沙漠的幻象。

因此可以说,影片的场景音乐为整部电影情节的设计、气氛的烘托、内容的彰显、主题的表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影片歌曲

1、主题曲

电影的魅力不仅仅取决于电影本身所带来的美学与艺术魅力,同时主题曲带给观众的美妙视听享受也是电影成功的必要元素。一部电影只能有一首主题曲,主题曲的表现形式、编法、曲调风格、主要的演奏乐器,甚至演唱者的音色、唱腔、基调等都需要严格设计挑选,以达到与电影主题表达的完美一致,而观众通常印象最深地也是主题曲的旋律。因此,主题曲的创作需要与电影的精髓相结合。

本片的主题曲《Alovebeforetime》(中文名《月光爱人》)是一首温柔婉约的古典式情歌,大提琴家马友友担任主奏,兼容东西方流行文化的歌手李玟负责以中、英文演唱,搭配相当新鲜。另外东方的二胡与西方的管乐相结合,以复古的曲风、配以现代的大提琴,充分展现了东方音乐文化的魅力。马友友的演奏风格幽韵。哀而不伤。配合片中含蓄的爱情表达,可谓相得益彰。李玟婉约式的唱腔将影片中两对情侣被无情拆散的悲惨命运的惆怅,烘托表达的淋漓尽致。

篇7

1.1音乐的声学原理

音乐的产生首先是由物体(乐器)的物理震动产生声波,再被人的听觉神经接受从而产生心理反应。所以,这里要将电影音乐暂时还原为音高、节奏、旋律和音色四个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音高(pitch)是一个典型的听觉系统模式认知切入点,音高感觉受制于神经活动[1],随着频率的上升,音高开始发生变化。此外,是否有明确的音高决定着声音间的差异。人脑对音乐的感知最早是从额叶背外侧皮层后部以及颞平面的神经反应开始的,随后由大脑右侧负责认知旋律(melody)轮廓的轮廓编码(contourcode)和间隔编码(intervalcode)以及上颞回对音乐的脑反应进行传导。不同的音高相互重组与搭配,组成了各种旋律类型。然后,处在人脑双侧上颞区以及左下顶叶与右额盖部位通过神经对音响时间长度的辨别而产生的音乐感知,从而产生由每一层震动值的时长决定、通过对时间长短的控制来形成音乐奏唱时的节奏(rhythm)效果。最后由人脑右颞叶对音乐中的音色做出反映,辨别乐器与色彩效果。[2]当音乐的发声体(乐器或声带)开始产生摩擦震动而产生声波时,各种声响音色出现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具备音高特征的单音,这些不同音色与音高的单音不断组合、重组、再组,便形成了旋律。

1.2人体的接收方式与心理产生

在人体众多感官神经中,由于视觉、听觉、和嗅觉最接近脑中枢而被称为“高级感官”。当“三觉”中的任何一觉接收到外界信息时,会以最快的速度直接传导入人体神经“司令部”——脑部中枢神经。在观看电影并聆听片中音乐时,人们通过视觉对视频色彩等信息进行采集,同时通过听觉接收语言和音乐进行复合的神经感知,而后将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后直接传到脑神经中枢,再从每条相关神经通道传向身体各处,汇总在有着五脏“将军”之称的心脏处。当心脏收到大脑“指挥部”的“通知”后开始对人体周身的各个系统“发号施令”,从而产生心理的情绪与情感反应。

2情绪与情感反应

情绪(emotion)包括思、喜、悲、恐四种基本类型,分别由脑部与杏仁核相连的右海马旁回、腹内侧前额皮层、左眶和中背外侧额皮层、包括杏仁核在内的左/右内颞区域相关[2]。情绪是指“个人对其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体验,包括所有在主观上体验到的、负载着情感的、有意识的心理状态,并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3]。情感(feeling)与情绪看似一样,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其实不然,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4]简而言之,情绪是人们在短期内对某件事物或者情感产生的共鸣,而情感是在某种情绪产生多次后而引发的更加稳定长久的态度体验。下面以中、韩两国合拍的影片《雏菊》中的音乐配置为例。故事情节是围绕着年轻的女主人公、帅气警察和冷峻杀手三人间的爱情故事展开的。音乐开篇时优美轻快的钢琴旋律在弦乐的和声衬托下突出了女主角惠英的单纯可爱与浪漫的艺术气质,使观众瞬间接受和喜爱她;大提琴的音色低沉而忧郁,所以在本片中被用在惠英第一次受枪伤时的主奏乐器,同时也为深爱着惠英并为惠英的受伤而悔恨、自责的青年警官郑勇默默的代言;暗恋惠英的杀手“情人”出现时,深邃的单簧管音乐常伴前后,同时还有杀手喜爱的西方古典名曲。而在杀手执行任务时,音乐则出现类似进行曲节奏型的弦乐铺垫和声层,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鼓点为主奏,突出紧张的情绪。每当观众听见这种音乐出现时便知道杀手又要行动了。而在三人情感矛盾叠置的时刻,弦乐以缓慢的切分音节奏配合单簧管小调色彩的旋律主奏,充分烘托三位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当剧情进入最后的情绪阶段即惠英第二次中枪倒地时,音乐是以女声演唱的歌曲来替代当时已不省人事的惠英表达自己渴望真爱的心情。温婉而舒缓的旋律配合画面在惠英中枪前的灵动女孩儿形象及中枪后的场景对比,加倍了观众对惠英的同情心理而产生悲伤忧郁的情绪。而故事结尾的画面采用了前呼后应的艺术手法,解开了开场时同场景的一个谜团,却是让观众有恍然大悟的心理感受。紧接着又重复不久前的女声歌曲作为结束曲,使观众意犹未尽,思品良久。《雏菊》的音乐采用了“变色龙”手法,即同样的主旋律采用不用乐器演奏的方法产生音色递进,在统一中寻求不同的感觉,即突出了音乐主题,又没让观众产生听觉疲劳,不愧为成功的配乐。

篇8

关键词:电脑音乐 校外音乐教育 音乐伴奏带

学校音乐教育与校外音乐教育

校外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一样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化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刚刚开始试行,每个学校大都配备了电化教室和教师。主要是配合语文课、算术课进行教学,采用的方式大都是播放幻灯片。内容主要是几何图形和静止的动画片。在音乐课中也仅仅是播放录音带来欣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电化教室也从过去的幻灯机、录音机发展了投影机、录象机,音乐学科也从脚踏风琴手风琴发展到了钢琴、电子琴。直到现在的实物投影仪、数码摄象机、数码照相机、电脑投影仪等等。教学领域也从语文算术唱歌发展到了几乎中小学所有学科。而且各校都建立了微机室、语音室各校也都相应的配备了专职的教师。

作为新时期校外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各方面的技能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熟练的运用微机、录音机,录象机,电子琴等教学工具。不论是声乐教师、器乐教师、和舞蹈教师不能单单只会弹弹琴,放录音,特别是器乐教师要精通你单位的所有电子琴和基本掌握几种乐器的使用方法。要学习和掌握电脑音乐。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你的教学水平。

我们都知道,校外音乐教学主要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三个专业。那么多媒体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尽快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电脑音乐系统用于教学时的准确、客观、迅速、高效等优势和多途径性、可控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点都是人脑音乐方式所不及的。 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节奏及和声训练,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写作方法和音乐史等从理论到实践的各科的学习任务。这种直观、准确、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使声音、图像、文字乐谱等并举,还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世界各信息网络获得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信息,从而极大地开阔受教育者的眼界,为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了“量”和“质”的条件。

一、用电脑音乐系统制作音乐伴奏带

声乐、器乐、舞蹈学员音乐伴奏带的制作一直是我们校外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比较头痛的一件棘手的工作。以前我们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文艺演出和各种比赛中所采用的音乐伴奏带大都是以下几种方式:

1、电台、电视台里录制:

声乐、器乐、舞蹈学员音乐伴奏带的制作特别是舞蹈音乐的录制从电台、电视台里

制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但是他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那里的音乐大都是别人的音

乐很难和你要求的音乐相吻合,但是一旦选中录制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最专业的。

2、作曲家创作、在录音棚中录音:

这种方法是比较好的获得音乐伴奏带的一种方法。特点是它可以完全按照你的要求来形成你的音乐。从音乐风格到情绪变化、从音乐的发展到速度力度的改变都可以是你满意。唯一的缺点就是时间长、费用高。一般单位难以承受。

3、专业教师自己进行剪接、录制:

这种方法也是获得音乐伴奏带的一种方法。专业教师从别人那里借来或买来的录音带,或者是从收音机、电视机里录制和剪接自己所需要的音乐伴奏带。但是他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别人的音乐,很难和乎你的要求。特别是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调的高低都很难合乎你的要求,而且最大的缺点就是录制的效果及差、尤其是音乐段落的衔接处有明显的不顺畅的感觉和没有接好的痕迹。这种方法是专业教师没有办法的办法。唯一的优点是费用低。

用电脑音乐制作伴奏带的特点

1、以像专业的作曲家一样进行音乐创作

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对创作的音乐进行记录、编辑、删除、修改,特别是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对创作的音乐进行复制,这大大的提高了音乐创作的速度和时间,

2、可以像专业的录音师一样进行音乐回放

电脑音乐系统同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录音系统。在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同时电脑音乐创作人员可以马上听到自己刚刚创作的音乐效果,及时的进行修改和编辑音乐。

3、可以像专业的录音师一样进行音乐录制

电脑音乐系统同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录音系统。在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同时电脑音乐创作人员录制自己刚刚创作并经过编辑和修改的音乐,有刻录机的可以马上刻录成CD光盘或MD和数码带。

二、电脑音乐系统可以为声乐、器乐、舞蹈学员进行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课一直音乐艺术类院校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音乐舞蹈院校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艺术类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

用电脑音乐视唱练耳软件可以对声乐、器乐、舞蹈的学员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练习的难度、程度可以由老师进行设定,回答的对错电脑音乐系统自己给你识别和判断,成绩也可以存储。

三、电脑音乐系统可以为声乐、器乐、学员打印乐谱。

电脑音乐系统除了可以进行音乐创作、录音和视唱练耳练习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利用打谱软件打印乐谱。

打印乐谱这个功能可以打印出非常专业的乐谱,包括钢琴谱、乐队总谱、乐手分谱、高级的版本软件还可以打印带有歌词的乐谱。这个功能对器乐的学员特别有帮助。原来器乐学员的乐谱大都是教师来给学员用手来抄写,速度慢、准确率差。用打谱软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乐谱的功能不但可以打印演出、比赛的乐谱,还可以打印练习、排练的乐谱。

篇9

    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这一特殊历史时刻,电影频道作为目前内地最受观众喜爱,拥有7.8亿收视人群的电影专业频道,责无旁贷地要为中国电影和电影观众献上一份厚礼。电影频道成立10年来,凭借着电影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方面一直保持在央视各频道的前列,电影频道不仅播出了一万多部优秀的中外影片,而且投资拍摄了100多部电影、600多部电视电影,电影频道与中国电影密不可分。

    音乐剧是源自欧美国家、广受大众喜爱的舞台演出形式,自上个世纪30年代起,音乐剧就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以音乐剧为题材,音乐剧又以电影为载体,无论是伦敦西区还是美国百老汇,成功的音乐剧大都由电影制片公司将其拍摄成歌舞影片,通过电影的传播吸引更多的音乐剧观众。电影频道隆重推出多媒体电影音乐剧《电影之歌》,借音乐剧这种对中国观众来说新颖、庄重的艺术形式,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震撼、唯美的视听手段,折射与反映中国电影所走过的100年的光辉历程,献给伟大的中国电影。这部音乐剧不同于以往为某个重大事件而创作的一过性的文艺作品或主题晚会,将是一部展现中国电影恢弘历史,满足观众需求,符合市场需要,长演不衰的艺术精品。

    多媒体音乐剧《电影之歌》通过一个普通电影工作者一生坎坷传奇的经历,反映中国电影历史的风云变迅透过电影人的生活展现,让观众对中国电影发展历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剧中既描述了主人公为电影事业奋斗的经历,也展现了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该剧将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中国电影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经典影片中的珍贵镜头,也将以多种表现形式让观众重温中国电影历史上各个主要时期经典影片中被观众广为熟知的音乐旋律,让观众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全方位子解电影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感受今天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赢得的辉煌。高科技和多媒体创造的缤纷绚丽舞台将为观众营造一场全方位的视听艺术盛筵。

    音乐剧《电影之歌》邀请了的着名电影艺术大师参与创作,编剧罗启锐和导演张婉婷是电影界着名的文艺片编剧和导演,他们合作的《秋天的童话》等电影作品享誉海内外音乐总监、着名音乐人李宗盛堪称流行音乐界顶尖人物,舞美总监、旅美华裔艺术家叶锦添则是奥斯卡电影奖美术设计奖获得者,而舞蹈总监曹诚渊更是中国现代舞创作的大腕。参加主创的大腕们本身都是行业高手,也有众多的片约与创作在身,而当几位主创者了解到这部音乐剧的创作是献给中国电影100周年的时候,个个都兴奋不已,他们不惜推掉或顺延一些片约和其他创作计划,潜心加盟强大的创作集体当中。罗启锐和张婉婷为此回绝了一年之内的所有片约,全身心地对该剧剧本进行精致地加工,并对该剧的呈现进行全面的谋划,李宗盛一开始就进入了音乐的创作状态,积极联络各个唱片公司和歌星经纪人,从30多位歌星中精心挑选出18位包括张信哲、周华健、沙宝亮、韩红等在内的音乐剧候选主题歌曲的演唱歌手,目前音乐剧序曲的雏形已经创作完成,而叶锦添更是在百忙中思考音乐剧的舞台制作,尽管因工作关系他每月均要来往纽约与北京之间,而仅是为了一个场景的设计概念,也不放过在香港机场转机的几个小时,相约导演编剧商谈细节,至今已经有很多出人意料的舞台创意正在进行细化和实验,曹诚渊为了更好的保证并力求在音乐剧的舞蹈中体现新的观念,专门将广州、北京两个现代舞团的舞蹈精英合并为一集中排练。

篇10

二、电影《钢琴家》中的钢琴音乐的作用

(一)钢琴音乐营造背景气氛

声音的元素在影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钢琴在营造影片背景气氛时又有其独到的作用。钢琴音乐在《钢琴家》中作为电影背景的运用,使其艺术美学得到极致透彻的发挥。影片中被迫到处隐藏的主人公斯皮尔曼终于得以逃生,德国军官发现斯皮尔曼的时候,并没有呈现出纳粹凶残的本性,这并不让观众出乎意料,因为在这之前,《钢琴家》通过一段钢琴音乐,非常巧妙地营造出了十分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德国军官的内心状态。当斯皮尔曼躲到阁楼的时候,在楼下传出由德国军官演奏的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首曲子孤寂清冷、伤感凄怆,弹出了德国军官的人情味。《钢琴家》采用了这种背景渲染的手法来展现德国军官异乎寻常的一面,而避免了德国军官因为放走斯皮尔曼而显得不合乎情理。之后,当德国军官发现了斯皮尔曼的身份时,斯皮尔曼弹奏了一曲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以这首曲作为这部分的背景音乐,代表了斯皮尔曼在反抗,预示着德国军官将会遭受惩罚,为影片后面的部分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

(二)钢琴音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音乐可以推动影片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在惊心动魄、一波三折的影片中,同时也是大部分电影的特征,音乐可以呈现出跌宕起伏的与平缓的电影节奏,起着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钢琴音乐在推动故事情节这部分有也有着独特的作用。钢琴有时会不仅仅以音乐的形式出现,其本身就是影片中的一部分。在《钢琴家》中,当斯皮尔曼与德国军官共同演奏钢琴时,这就是电影的一部分,在电影片头部分、斯皮尔曼参加比赛的部分等,出现了多段的演奏。其次,钢琴音乐本身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影片开头部分,并没有出现战争的场面,而是反映出当地比较平静和平的社会生活风貌,然而当画面切换到电台录音棚时,之前所有表面的现象完全被德国军队的硝烟所破坏,以此故事情节得以发展。

(三)钢琴音乐的抒情功能

电影的故事情节与画面限定了钢琴音乐的类型,紧凑的场合需要紧凑的音乐,朦胧的场合需要舒缓的音乐。不管在哪种场合,钢琴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都是有所指的,或指向影片中的主人公,或指向画面出现的人物,或指向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故事情节的需要,钢琴音乐必须要与电影相互融合。当德国军官要求斯皮尔曼演奏的时候,两年多没有弹琴的斯皮尔曼在紧张的气氛中弹奏了一曲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宣泄出自己内心的苦闷与,这种不仅是因为德国军官要他弹奏钢琴,更多的是抒发了其内心对战争的不满。德国军官在这首曲中听到的不只有音乐,还有犹太人民的呐喊,斯皮尔曼通过弹钢琴换来了自己生命的延续。

(四)钢琴音乐贯穿主题

在这部影片中,钢琴音贯穿了影片的主题和发展,使影片的前后发展得到呼应。《c小调夜曲》可以说是影片的核心,不仅表达了影片的主题思想,也概括了影片的基本情绪。在影片的开头部分,斯皮尔曼在电台的录音棚里演奏《c小调夜曲》,突然德国军队的炮火开始袭击,但是斯皮尔曼却没有停止乐曲的演奏,最终录音棚被炸,斯皮乐曼受伤才停止演奏。在影片进入结尾的时候,战争停止,宣布波兰获得解放,斯皮尔曼再次来到了电台录音棚,将那这首曾经被硝烟打断的《c小调夜曲》延续。这是他在整部影片中的期盼,同时也正是这种期盼的存在支撑着斯皮尔曼走过了这段不堪回首的时期。

(五)钢琴音乐升华艺术品位

在多种音乐类型中,钢琴音乐富有高贵感,并且为大众所了解,钢琴音乐浪漫、典雅,声音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可比天籁,犹如小溪,犹如心声,弹奏者可以为所欲为地演奏出多种力度上的变化与对比,因此钢琴可以完美地表现演奏者的内心,而跳跃在指间的音符可以诠释出浪漫的情怀,带给观众儒雅完美的音乐享受。如果在电影中注入了钢琴音乐,那么就更深层次地升华了音乐的品质。在影片中,通过非犹太艺人来演奏钢琴,她全神贯注的弹奏《G大调前奏曲》,外忍内强,表达出他内心的悲伤和哀痛,当黎明柔和的阳光照在窗帘上时,抒发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使观众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对纳粹人的痛恨,这种沉重而平淡的对比也更深层次地升华整部电影的艺术品位。为了在二战中不被纳粹逮捕而到处躲藏。他饱受饥寒交迫的折磨与外界的各种羞辱,每天都走在死亡的边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类对艺术的追求,如今的电影已经不仅仅是导演的艺术,而是更为广泛的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导演、编剧、美术、音乐等多个方面。音乐已经陪伴电影有百年的历史,因此可以说两者之间彼此相辅相成。不仅电影的艺术形式与音乐紧密相连,而且电影的节奏与主题思想也需要有音乐来烘托。钢琴音乐与演奏者的艺术表现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钢琴音乐强调以情感人,其内容蕴含丰富的个人情感与艺术魅力。钢琴音乐在体现主人公的情感状态时,同时也是描述自然现实最佳乐器,因此,钢琴音乐在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钢琴音乐与主题的完美契合

在影片中,斯皮尔曼饱受着挫折,亲眼看见国人被纳粹杀害,房屋被烧毁。在这段时期,斯皮尔曼以坚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在斯皮尔曼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双手不自觉地在空气中弹着“钢琴”,正是音乐的力量在支撑着他。斯皮尔曼缓缓地走到钢琴前,在德国军官面前,在稍微迟疑之后,音乐在气若游丝般的斯皮尔曼干枯的手指间流出,这时德国军官的内心与表情逐渐改变,这也是音乐的力量。影片只有在斯皮尔曼演奏时出现了肖邦钢琴音乐,在纳粹进行杀戮、犹太人遭受迫害、斯皮尔曼四处躲藏这些情节的时候,没有任何音乐,这种气氛让人感到压抑,让观众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人们苛求生存、苛求人性回归的时候,肖邦的音乐响起,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安慰。这依然是音乐的力量。《钢琴家》巧妙适当地引用了音乐,为电影本身锦上添花,使音乐完美地达到了“电影化”,使音乐与画面不分彼此。

篇11

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起到“喉舌”作用,因此它属于事业单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的增加,广播电视事业经费,由原来国家全额拨款逐渐改为差额拨款,直至自收自支,而且还要向国家纳税和向有关部门上缴利润,因此广播电视行业的产业性质也越来越明显。我认为要使广电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健康发展,不断壮大,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广电产业的资本运作。

1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概念

所谓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就是将广播电视行业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广电业有关的广告、传输网络、信息、视音频制作、广播电视报等产业,也包括广电集团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视为可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资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扩展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随着我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稳步将广播电视业推向市场,科学规划和配置广播电视资源的大趋势下,广播电视行业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广播电视业要想完成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资本运营这一长足的发展空间里大展拳脚,尽管这种管理意识和经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2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制约因素

在现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下,从总体上说,我国广电产业存在着产权结构不清晰、受行政干预多、经营范围小、浪费大、产品质量低、在生产经营和人事管理方面存在腐败现象等弊端,其影响概括地说就是:制约了广电产业的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我看来广播电视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2.1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属性,致使其产业性质得不到重视。

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作为宣传部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功效,有其特殊的政治(社会)属性。也正因为如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广播电视部门。为了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了党管干部,党管媒体的原则,提出了政府必须掌握干部的任免权、企业的控股权、节目的终审权的要求。其次广播电视媒介所拥有的巨大的和潜在的可经营性资产。如视音频产品的生产设施、视音频节目的播出权、用以广告的节目时间段、传输信号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等等,都是广电媒介的资产。它有自己的价值,有作为价值转化形成的价格,其产品具有商品的性质,因此广电媒介又具备了产业性质。就决定了它要通过资本运作以追求更高的利润为目的,讲求经济效益的特性。然而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属性的要求的确对媒体的发展和正常成长产生着积极的作用。但却与市场化经营产生了差距。具体到工作实际中诸如:①哪些资源能够拿出来跟资本进行合作以及如何合作等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实践中就难免形成困惑。②有些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按照上级要求投入人力、物力,还有大量资金来制作。但往往因为这是宣传任务,不能带广告及其他营利色彩,所以在资本方面基本是没有回报的。那这项活动只有投入根本谈不上经济上所谓的产出。同时,广播电视行业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四级办报台体制,这种体制使广播电视业始终处于严格行政管理之下,资本结构随之形成了投资主体单一、筹融资结构单一、资本主体单一的局面,几乎完全无法按照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的规范准则开展活动。因此也就丧失了经营自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2.2广播电视业在资本运营中的主导地位,制约其资本运营的发展。

根据目前的政策规定,行业外资本投资传媒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不能获得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和国家认可的传媒产权,不能拥有传媒的品牌。诸如此类的政策性法规确立了广播电视行业在资本运营中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所以资本运营主体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的力度。并且可能会出现一旦双方合作出现问题,投资方就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的结果。这也就是许多关注广电行业的社会资本投资商驻足观望的主要原因。由于政策的限制导致目前,广电行业苦于资金缺乏急需资本投入来加快发展,而大量的业外资本虽然看好广播电视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却不敢轻易投入。

2.3广播电视行业自身的制约因素。

2.3.1管理权与经营权不明晰。我国目前大部分广播电视行业都没有将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致使广播电视长期以来一直以新闻宣传单位定位,着重强调其政治属性和宣传职能,普遍存在着“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重导向、轻经营,重喉舌功能、轻产业功能”的现象,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广播电视的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是独立但又相互依托的。只有创作出质量上乘,受众喜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才能带动广播电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厚重的经济积累,也可以更好的为广播电视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篇12

一、引言

一幅幅刀光剑影的江湖画面,一段段恩恩怨怨的儿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盖世神功,一座座侠肝义胆的英雄塑像,武侠电影带给了我们这些神奇。武侠电影音乐是专门为武侠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武侠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武侠电影音乐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使武侠电影观众把听觉形象与视觉想象结合起来,达到视听的统一和享受。我国武侠电影音乐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因此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我国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以其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赋予了我武侠电影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二、当前我国武侠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

武侠电影音乐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武侠影视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表现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特定性。武侠电影音乐可以根据武侠作品表现的需要随时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情节、人物、环境,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去渲染和表现。武侠电影音乐往往可以运用分散穿插的结构方式,在特定的人物活动或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穿插点染,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此外,武侠电影音乐的艺术效果必须通过武侠电影艺术整体各构成元素的有机融合去实现,通过与画面、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共融,去服务于武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刻画。

总的说来,武侠电影音乐可以为武侠电影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武侠电影音乐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通过音乐这种听觉手段为影片部分或者整体地创造某种气氛,增强听觉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气氛对于音乐和画面而言,既抽象又具体,而武侠电影音乐就是把这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武侠电影画面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三、近期主要优秀武侠电影音乐赏析

《黄飞鸿》系列电影可以说是我国武侠电影作品中电影音乐的成功运用的代表之一。在《黄飞鸿》系列,“男儿当自强”的歌曲或以此改变的旋律反复出现,将威武中华男儿的形象传颂四方。音乐作为声音主导动机的关键环节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方面走在前列,同时也是烘托氛围、创造节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从《卧虎藏龙》的获奖,到《英雄》的中西合璧,到《十面埋伏》的好评,再到《功夫》的不断创新,武侠电影音乐从单纯的民族乐器的突现已经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在大众文化中得到广泛流行。

张艺谋的武侠作品《十面埋伏》从中国古乐中汲取了很多特殊音乐元素,是出色利用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的典型代表制作,其中最突出的是运用了奇崛而独具震撼力的琵琶曲,在影片中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强烈作用。《佳人曲》这段二胡和琵琶协奏曲在《十面埋伏》中被一再应用。片尾小妹死后也响起了金捕头悲伤的歌声。《佳人曲》中的佳人和小妹的形象是互相映衬的,南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迥异的晶莹素洁的风貌。

作曲家谭盾充分地发挥了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在《卧虎藏龙》和《英雄》中使电影配乐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谭盾的音乐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典型的中国情结表达了出来,舒缓而优美的旋律反映了惆怅而悲伤的人生,让人感觉人即是江湖,人的爱情和人生也如江湖一样不可把握。在《卧虎藏龙》中,大部分音乐旋律单纯、朴素、统一,和声简单明了,配器清淡。《卧虎藏龙》选用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进行补充,使整部影片的配乐统一而富有变化。《英雄》中的电影音乐也是一次视听的盛宴,是视听艺术的大胆实验。《英雄》从头至尾有一支主旋律萦绕在人心头,时而凄切、悲凉,时而雄浑、激越,时而像如泣如诉的马头琴讲述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传奇。影片中,作曲家谭盾发挥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让这些乐声彼此对话。影片一开始,出现了交响乐与鼓声相间的“序曲”,西洋交响乐宛转流露出二人转的曲调。而东方的鼓点却打出爵士、摇滚的节热“棋馆古琴”的一幕,使小提琴和中国古琴的乐声2000多年以来首次融合到一起。

周星驰的影片《功夫》在武侠电影音乐的运用中又创新了一步,近年来首次运用了不少时代的音乐,令人亲切,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激情。周星驰的《功夫》带来的这些怀旧音乐是扎根民族,扎根民众,扎根中华文化的,只有如此,电影音乐才会有生命力。在《功夫》中,激昂慷慨的音乐几乎贯穿整部影片,尤其是在精彩的打斗时,每每有振奋人心的民乐响起。影片中出色地插入了《闯将令》《小刀会组曲》。《闯将令》以高亢的唢呐引领,具有逼人的豪迈气势,非常适合在武侠片决斗时刻引用,这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粤语武侠电影中经常采用。《小刀会组曲》受到香港武侠导演普遍欢迎,它本是舞剧《小刀会》的配乐,但因其慷慨悲壮的基调和浓厚的民族色彩而成为民乐经典。此外,《四川将军令》《十面埋伏》《东海渔歌》以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都能够使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种男儿当自强的豪情。

四、总结

我国的武侠电影一向留意于细腻的表达手法;我国的民族音乐,纯净而深邃,文化底蕴深厚,在表达细腻感情时如玉一样温润婉转;抒发激情时,似山河般坚定壮阔。这独有的特色与我国的武侠电影正是相得益彰。总之,武侠电影音乐是武侠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是武侠电影艺术语言不可缺少的载体。今后,在导演们和作曲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武侠电影音乐的表现手法必将日益丰富多彩,在武侠电影中发挥更加广泛和多方位的艺术功能。

参考文献

1.韩璐.论武侠电影的声音艺术创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