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9: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幼儿园幼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园幼师论文

篇1

乡镇中心幼儿园大多设在小学,没有固定的办园场所,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幼儿园没有教师编制,所以教师多数是小学教师转岗或外聘教师,几乎每年都要交换教师或有教师转行。由于不是幼儿园正式在编教师,所以积极性较差,责任心不强,部分幼儿园也不愿在教师培训上进行投入,担心有了工作经验和教学水平之后教师就会跳槽。教师的频繁流动,经常换岗,也给乡镇幼儿园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影响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教师素质是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幼儿接受不到优质的学前教育,甚至享受不到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这有悖于我国当前强调的教育均衡与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2.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不规范,难留人才。

虽然现阶段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现阶段条件限制,大部分乡镇幼儿园虽然是国办园,但办园极其不规范,幼儿园没有独立建制,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是小学附属的“幼儿班”。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受过专业学前教育的教师由于基层幼儿园条件差、幼儿多、教师少,所以工作繁重,难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另一方面,乡镇中心幼儿园又很难招到新的专任教师。由于大城市幼儿园教师有巨大缺口,每年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流向了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其次选择二、三线城市,最差选择在县级幼儿园,乡镇幼儿园则是无人问津。由于招不到新任教师,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也就不可能将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根植到乡镇幼儿园,同时也丧失了与外界接触、吸收新理念的机会。

3.教师没有提升渠道,缺乏工作热情。

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高,而乡镇幼儿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提升幼儿教师个人专业化的程度,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但是,对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经费短缺。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能保证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和办公经费,外聘教师及雇佣的勤杂人员需幼儿园自筹。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继续教育的经费,能得到的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则更少。资金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的短板。其次,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培训工作。2008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一半以上的教育行政部门既没有幼教专门管理机构也没有幼教管理的专职人员,一些地区的学前教育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教师培训处于无人管理,无人组织的无序局面。

二、幼师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内涵及培训思路

顶岗实习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学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河北师范大学开创了“顶岗实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题是强化师范类学生的从教技能,同时为河北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引入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以期促进河北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幼儿师范学院毕业学生现在的实习模式大多采用“基地式实习”,由幼儿师范院校教师统一带队,在同一时间将学生分配到实习点实习。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强,便于组织和管理。但是随着扩招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出现了现有的实习岗位与不断增长的实习生数量不相符合,僧多粥少达不到实习目的情况。“十二五”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众多高校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教育信息化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幼师生“顶岗支教模式”的基本内涵

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顶岗支教模式”是在大专学生完成两年半的在校学习,系统掌握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课知识后,通过学生报名,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岗前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到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活动。学生在实习期间要按照所在幼儿园对在岗教师的规定要求履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置换回部分乡镇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为期3~4个月的培训。这种模式既有利于幼儿师范毕业生真实的参与到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又为乡镇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保留优秀师资,同时又有利于乡镇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幼师生和一线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这种“顶岗支教模式”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双赢。离开了双方的参与,“顶岗支教,置换培训”工作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对于双方而言,这一模式可以在短期内提升自己教学水平,进一步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发展。

(二)“顶实习支教”置换幼儿教师的培训思路

受到各地区经济条件、教学安排和实际情况的限制,“顶岗支教”置换教师培训模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出既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又可以使广大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受益的新模式,才能不断促进基层幼儿园的发展。

1.分散实习改为集中实习,教师带队送教下乡。

幼儿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工作不可能完全替代幼儿园的全部工作,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应在幼儿园主班教师的引领下逐渐熟悉和摸索教学过程。因此,组织学生实习只可以将部分幼儿教师置换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剩下的部分教师一方面要完成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带队的幼儿师范院校的教师将本园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实习活动顶替了部分幼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但是他们也必须完成听课、评课、见习等实习任务,以及帮助幼儿园进行环境布置,制作教具,在规范化办园等方面进行见习。带队教师肩负双重使命:既要管理好、指导好所带学生,又要帮助所在乡镇幼儿园教师在业务水平、规范化教学方面进行指导提升,进而带动所在乡镇幼儿园的发展。

2.置换教师改为集中培训,加强专业与理论修养。

幼儿师范院校将学生顶岗置换出的教师集中到院校进行集中封闭培训,学员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各种公共资源和图书馆、琴房、实训室等专业设施。还可以聘请教育专家和一线优秀幼儿教师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理论培训,系统讲授教育学、心理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乡镇幼儿教师的理论修养。学科专题培训将作为培训的重点,提高学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尽快弥补乡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理论上的“短板”。

篇2

当下,农村幼儿教师的聘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的人事聘任制度,特别是农村的民办幼儿园。许多农村民办幼儿园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且在招聘幼儿教师时要求不严格,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尽量降低幼儿教师的工资。并且幼儿教师无法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当下,幼儿教师的聘任制度致使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的待遇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工作待遇方面,从整体上看,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远远低于城镇幼儿教师的工资,而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之间又存在着差距。根据某项调查显示,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的月收入与非在编幼儿教师的月收入比为:2.3:1。虽然,在园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没有差距,但工资待遇却不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会导致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此外,农村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机会甚少,即使有机会参加评选,她们受到的待遇与城镇教师也存在差别。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就会缺少职业成就感,对自己的身份认识不清,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

(二)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本身相对较小,所以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按国家规定,每个班级应是“三教一保”,但是农村幼儿园大多是一个班级只有一名幼儿教师。笔者曾经对某农村幼儿园进行访问,发现全园共8个班级,而仅有9名幼儿教师(包括园长),通过与在园幼儿教师的交谈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几十名幼儿。据了解,本园有幼儿教师在编名额,而且也有新考入的在编幼儿教师,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多数幼儿教师在工作几个月后就选择离开。农村幼儿教师不仅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还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她们不仅要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还要管理幼儿的日常生活,特别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幼儿如果受到伤害,家长就会将责任归于幼儿教师,这就给幼儿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农村幼儿教师还面临着重大的生活压力,在工作之余还要顾及家庭的日常生活。

(三)农村幼儿园缺乏科学的管理

多数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学历偏低,而且多数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缺乏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缺少幼儿教育管理的经验,园长缺少科学的管理理念。多数农村幼儿园采取非民主的管理方式,管理者传达工作任务,幼儿教师完成工作任务,无法体现幼儿教师的主体性。管理者对工作之外的事情不予关心,对幼儿教师缺乏关心,更有甚者不理会幼儿教师的意见,不尊重幼儿教师,致使幼儿教师流失。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对幼儿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农村幼儿园管理者认为幼儿教师只要有耐心就可以,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并且认为幼儿教师是以打工者的身份为园方服务,办园者和教师是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非常不尊重幼儿教师。这就会渐渐增加幼儿教师的不满,使幼儿教师丧失教师应有的成就感,从而导致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此外,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差,不论是物质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要远远低于城镇幼儿园,这会阻碍幼儿教师的发展,所以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会选择调动工作。而且,农村幼儿园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无法调动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

二、稳定农村幼儿师资队伍的策略

(一)完善农村幼儿园的聘任制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制定严格的聘任制度,提高农村幼儿园的聘任标准,丰富幼儿园的招聘内容。农村幼儿园不仅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引导幼儿教师合理流动,还要采用相应的方式制约非在编幼儿教师的任意流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聘任制度的规范化与合理化。在完善农村幼儿园聘任制度的同时,要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非在编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加农村幼儿教师在编名额,同时缩小在编与非在编幼儿教师之间的工资及其他社会福利之间的差距。增加农村幼儿教师参与评定职称的机会,公平地对待农村幼儿教师,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改善农村幼儿园工作环境,减轻幼儿教师工作压力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这不仅会阻碍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会阻碍幼儿教师的发展。所以,农村幼儿园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增加幼儿园的财政收入,并适当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物质条件,增加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幼儿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能力,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农村幼儿园要增加园内的工作岗位,招聘更多的幼儿教师,保障园内班级配班的最基本名额。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还要减少每个班级的幼儿名额,适当调整师生的比例,保障幼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幼儿。此外,幼儿园要组织适当的集体活动,便于幼儿教师抒发自己的情绪,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及心理压力。同时,增加幼儿教师之间交流的机会,增进幼儿教师之间的情感,便于幼儿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以便预防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三)管理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幼儿园的管理者不仅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所以,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参加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不断掌握全新的幼儿园管理理念。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关于幼儿园的事务要多听取幼儿教师的意见,根据多方面的建议改善幼儿园的办园环境。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还应该进行人性化管理,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理念,对教师团队进行人性化管理。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尊重幼儿教师,多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幼儿教师的真实想法,帮助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及生活中的困难,为农村幼儿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给予幼儿教师安全感与归属感。农村幼儿园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实行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给予幼儿教师适当的物质奖励,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日常生活问题。同时,国家要多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篇3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教育管理总是流于重管理轻发展的教育现状。教师侧重于对他们的管理与约束,而忽略了让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下自由成长与发展。对于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偏重于管理,使得对于规则内容的分布并不合理。幼儿园相关规则的设定,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幼儿,让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给教师的管理与教育减轻负担。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对于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关注,使得幼儿没有良好的、自由的空间去学习和生活,他们身心的各项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约束与限制,影响着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于幼儿日后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养成。

(二)重约束轻自由:规则分布环节不合理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与管理的方式重约束轻自由,在规则分布环节上显得不合理。对于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园没有进行规则各个环节的研究分布,从而导致在规则分布上就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教师对于幼儿的约束性要求太多,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严重影响着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主动性与探索性。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主要通过一些强制性的规则约束幼儿,没有考虑幼儿是否能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幼儿在太过约束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利于个性的培养与塑造,对于日后的身心发展都容易造成伤害。在幼儿园制定的日常规范中有着太多的“不能”,比如不准幼儿玩淘气堡、不准进行区域活动等,对于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幼儿,教师习惯性给予的都是惩罚性的教育方式。这种强制性地施加给幼儿的教育方式,不仅无益于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的培养,严重的还会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重灌输轻效率:规则生成方法不科学

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方面采取的方式一般都是:首先,将规则介绍给幼儿,然后就是对幼儿提出各种要求,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这些规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各种监督、提醒,对于那些违反规则的幼儿就会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这种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不科学的规则生成方法,对于幼儿来说,是大人将自己的意志强行灌输给幼儿的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只在说明“是什么”及“怎么做”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很难接受,这个过程根本无法体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直接降低了幼儿的学习接受的效率。这样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幼儿对于“为什么”的思考,要求的只是幼儿能做到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教师意识差异:不同性质幼儿园规则教育有显著差异

现在我国幼儿园的数量在增加,每个幼儿园所属的性质也各不一样,对教师的要求也就不太一样,这样就直接形成教师在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培养上的素质的差别的现状。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对于规则教育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这方面的意识差异就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科学的、系统的规则意识的养成,因而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教育上就给不了专业的引导,长此以往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的养成,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改进策略

(一)幼儿天性:以“尊崇幼儿天性”宗旨规划幼儿规则教育内容

幼儿园在进行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针对幼儿的天性去引导幼儿。幼儿教学应以“尊崇幼儿天性”为宗旨,对幼儿的规则意识教育进行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的幼儿规则教育内容,从而能够给予幼儿正确的、轻松的规则教育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比如,幼儿爱玩的天性,可以激发我们在规则意识的教育中采取动画片或是图片的教育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此产生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

(二)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规则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养成教育过程中,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规则的教育。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幼儿为中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规则知识的教育内化转化成一种行为素质的养成,这样将幼儿规则意识内化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人素质的养成与提升。

篇4

幼儿园管理人员往往受自身素质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容易忽略“管”与“理”的辩证关系。只重视管理的权力作用,淡化了管理的科学艺术性。“管”是权利的体现,是建立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上的,以保证幼儿园井然有序的运转。而“理”所创造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的管理氛围,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若幼儿园管理者只侧重权力管理,以偏颇的人性假设作为管理基础,就会使人本管理矛盾叠声,并降低幼儿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激励机制设置方面。

幼儿园管理中多数采取骨干岗位竞聘制,将教师分为骨干教师和非骨干教师。对于骨干教师,幼儿园给予更多的锻炼实践机会,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非骨干教师锻炼的机会,可能会引发教师对荣誉、奖励等的过分重视,互相之间产生隔阂和误会。另外,对教师精神激励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将激励停留在物质层面。

3.园本文化营造方面。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幼儿园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文化,只要幼儿教师自己对自我提升感兴趣,幼儿园组织的培训等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知识为本位的培训,不仅不能让新教师获得更多的益处,反而引起一些教师的不满情绪,而幼儿园继续为这样的培训花费财力和人力,得不偿失。

二、人本主义管理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基本需求,关注教师的心声,尊重教师的个性特征,加强对教师的合理使用和培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幼儿园管理的各项工作中。

1.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实施者,幼儿的品德、行为习惯直接受教师的熏陶,幼儿的兴趣、爱好及情感、性格都是在与教师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幼儿园工作中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确立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工作潜能;切实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意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优秀的人才尽快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2.打造人性化的成长机制。

教师的成长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稳定性。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自我培训意识,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是培训的主体,深刻理解培训对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管理者在创新培训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教师在培训中的角色,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新教师自主参加培训的意识,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幼儿园的培训任务。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幼儿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研究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方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针对不同时代、不同的个体,其激励方法是不同的。园长在日常工作中要与教职工及时沟通,了解不同时期每个人的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制订学习、培训计划,并为其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其内在价值的实现,尊重教师的工作成果,把教师引导为幼儿园的主人。在关注教师薪酬等物质生活激励的同时,重视和满足教师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方面的激励,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教师,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动机和积极进取的行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