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9: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用耗材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用耗材论文

篇1

(1)供应商的合法性问题:由于没有一个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对医用耗材的采购和使用进行监控,医院很难对供应商的合法性进行控制。

(2)医生行为规范问题:在医用耗材的使用上,有些医生为了自身利益,直接与供应商联系购买,或者要求患者从商处购买高值耗材,质量和价格问题难以保证,往往出现以次充好、国产代替进口等情况。

(3)收费的准确性问题: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医用耗材收费依*操作人员的自觉性计价,随意性较大,技术手段上无法严格审核价格的准确性,多收、少收和误收等情况时有发生。

(4)风险规避方面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对医用耗材没有实行电子化记录,以手工记录为主,数据分散在病历中,发生不良反应时难以及时准确查找,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

2、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医用耗材呈现一种新的特点,那就是的耗材的高科技含量日益增多,且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与日俱增,以我医院为例:1995年的医用耗材价值是604.5万元,2006年就增加到1.6亿元。11年间的医用耗材的用量增幅是25.46倍,年平均增长速度是36.49%,这远远超过了同期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速。因此,加强医用耗材的管理克不容缓,如果在采购和使用过程中无完善的机制,则很可能因管理不善而滋生腐败,因使用不当而造成浪费。

加强对医院医用耗材的管理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这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医疗消费观念的改变,医用耗材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所以在整个医院医疗物资的采购中所占比例日渐增加,达到50%-60%,有些专科医院甚至达到80%以上。所以医用耗材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同时,医用耗材的管理会制约医院的生存发展,由于医用耗材种类繁多、规格型号复杂、专业性强,管理难度大。因此,规范医用耗材的管理流程,做到保证质量、准确计价、有效跟踪、规避风险、对提高医院的生存能力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3、加强医用耗材管理的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耗材的管理,医院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新的耗材的购买必须由临床科室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由分管医疗的领导等审核其合理性、合法性和必要性,批准后由器材科对供应商的资质、产品的“三证”等进行严格审查,合格后经价格谈判方可执行。

对于采购流程的管理,医院强化采购申请单的制度,所有要求购买的消耗品、器材都要由购买科室负责人填写购置申请单。对高耗品和常规、批量的低耗品以及通用性强、有多家具有资格资质的供货商提供的耗材,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本着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进行招标。在满足临床需求、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优惠、注重服务、讲究信誉的产品和投标商中标,最大限度地维护医院和患者利益。招标可增加医用耗材购置环节的透明度,通过供应商自由竞争,可减少不规范采购行为,使价格更为合理,质量更为保证。据调查,通过招标采购,医用耗材的价格可平均下降10%~15%。在招标过程中,为防止人为的暗箱操作,应成立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大批量使用的医用耗材采购项目进行招评标,评标人数为5~11人,临床护理方面的专家人数比例不少于2/3。评标成员从候选库中随机抽取,并抽取若干名替补专家。

对于入库验收,医院规定要查对所购消耗品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产地及供货商,检查外包装的消毒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产品注册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抽样热源检测、细菌培养,防止伪劣产品入库,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对于植入人体的特殊产品,医院还对每件产品增加了使用跟踪,包括使用的科室、病人的姓名、床号、ID号、病情的诊断、手术日期、手术医生签名,科室主任签名,手术室负责人签名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医用耗材采购、使用各个环节的管理。这样多环节互相监督把关,保证医院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2)加强控制使用环节管理

为更精确地对医用耗材进行统计、管理,设备科应建立医用耗材计算机管理系统,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高效、简便,易于统计,不但提高了管理质量,还节约了人力和管理成本。医用耗材计算机管理系统有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两部分,静态管理是对医用耗材的证件、供货公司人员情况、各种报表进行分析、统计。动态管理是依据医院前3年医用耗材的增长率,医院前3个月住院(门诊)人数增长率等数据加以数学分析,对各使用科室医用耗材的用量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这不仅从根本上减少工作量,还提高了数据的可*性和真实性,做到了财物完全相符的保证条件。

(3)加强库存管理

我们知道随着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的大幅增加,涉及的费用也会同步增长,医院如仍就沿用以前的“采购库存发放”供应模式必将造成大量库存资金的挤占。为降低费用,应实行“零库存”管理。“零库存”就是借助现有传媒、交通手段,利用相关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存储单元,以最大程度减少本单元物资存储,极大提高资金效益达到最大效益的发挥手段。设备科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所购置的医用耗材进行验收,不合格耗材退货,验收合格后进入库存。对一些必须存在库存的医用耗材,提前订货。一旦库存接近零时,马上进货。不需要库存的医用耗材在物流配送时,可直接送至各使用科室。利用供货商的库房进行周转和存储。通过实行零库存管理,使库房存储时间短、积压资金少,充分发挥效益,做到一份资金产生二份、三份或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库房管理最优化,减少保管和劳务费用,降低成本。

总之,随着近几年医用耗材的大量使用,而对医用耗材的使用和管理尚无成熟的方法可以借鉴,同时医用耗材关乎到国家、医院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控制成本,规范使用,节约资金,让利于民成为医用耗材应用的关键之处,这一课题将成为经济和管理的一个研究方向。

篇2

中图分类号:F22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国企医院与“母体”分离改制后,如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抓医疗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实施绩效管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加强成本管理,建立院科成本核算组织。

首先,医院要成立绩效管理领导小组,院部机关设立经营管理部,基层科室设立成本核算小组和兼职核算员。院管理部门每月对基层科室发生的业务收入、人工成本、药品、耗材、水电气、通讯、维修、业务进修、差旅等费用等进行统计,并与科室成本核算数据对比统一起来,保证科室收支情况和院级考核结果相一致。基层科室每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了解员工基本工资、保险、福利等基础成本,明确员工个人的奖金来源于科室绩效。院可每季召开经济效益分析会,公开全院收支情况,基层科室成本核算情况,以及一些特殊费用院科合理分担的比例。按照效率优先、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季度绩效(奖金)分配细则。这样,一方面激励科室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多吸引病人;另一方面自觉控制成本,精打细算,降本增效。

完善考核方案,实行院务科务公开制度。

院季度绩效考核方案中,把科室医疗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括人员工资、医疗设备、管理成本等,变动成本包括医用材料、药品、办公用品、学术会务、印刷、洗涤消毒用品等。院根据成本核算原则,确定成本支出的归属,制定院与科、科与科共同产生费用的合理分摊比例,确定一些特殊费用由院统筹的办法,如:科研经费、业务进修,药品收入、医用耗材等。明确违反医保规定,医疗纠纷赔偿、欠费在成本核算中的处理原则。院科实现微机管理,做到统计及时、准确,数据分析可靠可信,以节省成本核算的时间,减轻核算人员的工作压力,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事前的医疗成本预测,医疗成本控制和医疗成本分析上,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医院经营成本要靠每一位员工控制,杜绝乱收肥、多收费,把科室成本费用转嫁到病人身上。因此,院门诊、急诊、住院检查、治疗等费用实行“超市式”清单,大额化验、检查、耗材、用药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药品、器材收入不全部纳入科室创收。院开通价格查询系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物价部门和病员家属查询,让病人明白消费,放心消费。院、科月度、季度、年度收支情况、奖罚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内部员工公开,让员工知院情、谋院效、监院事。

规范绩效管理,改革院奖金分配办法。

医院可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分配模式。基本工资因人、因事、因岗位、因职务职称而不同,相对固定。奖金分配是以科室业务量、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团结协作、医德医风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并通过定性定量等综合系数评价,进行适度调控,原则上向临床一线、技术含量高、风险大、服务满意度高、效益突出的科室倾斜。机关、后勤部门执行全院平均数额。以前医院实行固定奖(平均奖),再加 浮动奖,是一种“折衷”方案,基本上是“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不多,拉不开距离。现在科室员工奖金的全部靠考核,靠绩效,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具体奖金则由院考核下拨,科领导分配,院审核留存后,由财务部门统一打入员工银行卡上,杜绝可能发生克扣或“小金库”现象,尽量把分配过程中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和原始阶段。另外,科室老员工和新员工奖金收入基本保持一致,实现同工同岗同奖,提高年轻员工和新聘员工的积极性。院长单独设立科主任和护士长、科研进步和医学论文、特殊专家、先进科室和个人、立功竞赛、合理化建议、“三基”比武、市场拓展、带教老师、文体活动、好人好事等奖励基金,鼓励员工争先创优、奋发有为。

推行竞争上岗,形成优胜劣汰机制。

建立健全以岗位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将管理、技术、效益、行风、职责“五要素”纳入分配管理,不得不触及人事制度改革。如何科学地定岗、定编、定员、定额、定责,精兵减政、精干高效,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求真务实的员工选拔到领导和管理岗位,并按科室专业岗位设置的需要,实行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民营医院绩效管理的基础。院科逐步形成了两级管理、两极聘任、两级考核、两级分配、双向选择的格局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特聘岗位、一岗一薪、岗变薪变、增人不增奖、减人不减奖、任期目标制等灵活政策,积极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不张扬的员工提供建功立业的平台和舞台,尊重其劳动与价值。院要畅通人力资源流动的渠道,及时清退富余人员和不称职人员,努力营造“岗位靠竞争、管理靠合同、收入靠绩效、发展靠和谐”的良好局面。

篇3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种聚合物材料,主要用于制造人体内脏、体外器官、药物剂型及医疗器械。按照来源的不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以分为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和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2种。前者是自然界形成的高分子材料,如纤维素、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明胶及海藻酸钠等;后者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加以制备,常见的有合聚氨酯、硅橡胶、聚酯纤维、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乳酸、聚乙烯等。按照材料的性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可以分为非降解材料和降解材料。前者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芳香聚酯、聚硅氧烷等;后者包括聚乙烯亚胺—聚氨基酸共聚物、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聚(β-胺酯)共聚物、聚乙烯亚胺—聚碳酸酯共聚物等。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植入人体内的材料,必须满足人体内复杂的环境,因此对材料的性能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材料不能有毒性,不能造成畸形;其次,生物相容性比较好,不能与人体产生排异反应;第三,化学稳定性强,不容易分解;第四,具备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第五,比较容易加工;最后,性价比适宜。其中最关键的性能是生物相容性。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ISO)的解释,生物相容性是指非活性材料进入后,生命体组织对其产生反应的情况。当生物材料被植入人体后,生物材料和特定的生物组织环境相互产生影响和作用,这种作用会一直持续,直到达到平衡或者植入物被去除。生物相容性包括组织相容性、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

人类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经过了漫长的阶段。根据记载,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用棉花纤维和马鬃缝合伤口,此后到19世纪中期,人类还主要停留在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阶段;随后到20世纪20年代,人类开始学会对天然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使之符合生物医学的要求;再后来人类开始尝试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的普及。1949年,美国就率先发表了研究论文,在文中第1次阐述了将有机玻璃作为人的头盖骨、关节和股骨,将聚酰胺纤维作为手术缝合线的临床应用情况,对医用高分子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这被认为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开端。

在20世纪50年代,人类发现有机硅聚合物功能多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致敏性和无刺激性),之后有机硅聚合物被大量用于器官替代和整容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出了热塑性聚氨酯,这种材料的耐屈挠疲劳性优于硅橡胶,因此在植入生物体的医用装置及人工器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后人工尿道、人工食道、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心肺等器官先后问世。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也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前景和趋势

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制和生产发展迅速。随着我国开始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需求也将日益旺盛。2015年1月28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2014中国单体药店发展状况蓝皮书》显示,2014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2013年度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06%。但是相比于医药市场总规模(预计为13326亿元)来说,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19还略低,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医疗器械仍然还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evaluateMedTech公司基于全球300家顶尖医疗器械生产商的公开数据而得出的报告《2015-2020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预测,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将达到4775亿美元,2016-2020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1%。世界医疗器械格局的前6大领域包括:诊断、心血管、影像大型设备、骨科、眼科、内窥镜,其中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往的医学研究对组织和器官的修复,更多是选择一种替代品,实现原有组织和器官的部分功能。随着再生医学和干细胞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生物技术再生和重建器官、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已经成为趋势。因此传统的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需要模拟生物的结构,恢复和改进生物体组织与器官的功能,最终实现器官和组织的再生,这也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工器官、医用塑料和医用高分子材料3个领域。

1.人工器官

人工器官指的是能植入人体或能与生物组织或生物流体相接触的材料;或者说是具有天然器官组织或部件功能的材料,如人工心瓣膜、人工血管、人工肾、人工关节、人工骨、人工肌腱等,通常被认为是植入性医疗器械。人工器官主要分为机械性人工器官、半机械性半生物性人工器官、生物性人工器官3种。第1种是指用高分子材料仿造器官,通常不具有生物活性;第2种是指将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结合;第3种是指用干细胞等纯生物的方法,人为“制造”出器官。目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在第1种人工器官中。

目前,植入性医疗器械中骨科占据约为38%的市场份额;随后是心血管领域的36%;伤口护理和整形外科分别为8%左右。人工重建骨骼在骨科产品市场中占据了超过31%的市场份额,主要产品是人工膝盖,人工髋关节以及骨骼生物活性材料等,主要应用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密度聚乙烯、聚砜、聚左旋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液晶自增强聚乳酸、自增强聚乙醇酸等。心血管产品市场中支架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还有周边血管导管移植、血管通路装置和心跳节律器等。

目前各国都认识到了人工器官的重要价值,加大了研发力度,取得了一些进展。2015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轻量级的柔性材料,并准备将其用于创建一个人工心脏。在我国,3D打印人工髋关节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注册批准,这也是我国首个3D打印人体植入物。

人工器官未来发展趋势是诱导被损坏的组织或器官再生的材料和植入器械。人工骨制备的发展趋势是将生物活性物质和基质物质组合到一起,促进生物活性物质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血管生物支架的发展趋势是聚合物共混技术,如海藻酸钠/壳聚糖、胶原/壳聚糖、胶原/琼脂糖、壳聚糖/明胶、壳聚糖/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乙二醇等体系。

2.医用塑料

医用塑料,主要用于输血输液用器具、注射器、心导管、中心静脉插管、腹膜透析管、膀胱造瘘管、医用粘合剂以及各种医用导管、医用膜、创伤包扎材料和各种手术、护理用品等。注塑产品是医用塑料制品当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与普通塑料相比,医用塑料要求比较高,严格限制了单体、低聚物、金属离子的残留,对于原材料的纯度要求很高,对加工设备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在加工和改性过程中避免使用有毒助剂,通常具有表面亲水、抗凝血等特殊功能。常用医用塑料包括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PTFE)、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碳酸酯(PC)、聚酯(PET)等。

目前医用塑料市场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10%,并保持着每年7%~12%的年均增长率。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人每年在医用塑料领域消费额为300美元,而我国只有30元,由此可见医用塑料在我国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我国医用塑料制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纱布、绷带、医用导管、药棉、化纤制一次性或医用无纺布物服装、注射器等一次性耗材和中低端诊断治疗器械等成为我国医疗器械的出口大户。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医用塑料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医用塑料的原料门类不全、生产质量标准不规范、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能力薄弱,导致一些高端原料导致国内所需的高端产品原料还主要靠进口。

目前各国都认识到了医用塑料的重要价值,加大了研发力度,取得了一些进展。2015年,英国伦敦克莱蒙特诊所率先开展了塑胶晶状体移植手术,不仅可以治疗远视眼或近视眼,还可以恢复患有白内障和散光者的视力;住友德马格公司推出一种聚甲醛(POM)齿轮微注塑设备,在新型白内障手术器械中具有重要作用;美国美利肯公司开发了一项技术,可使非处方药和保健品塑料瓶的抗湿性和抗氧化性提高30%;MHT模具与热流道技术公司开发出了PET血液试管,质量不足4g,优于玻璃试管;Rollprint公司与TOPAS先进高分子材料公司合作,采用环烯烃共聚物作为聚丙烯腈树脂的替代品,以满足苛刻的医疗标准;美国化合物生产商特诺尔爱佩斯推出了一款硬质PVC,以取代透明医疗零部件中用到的PC材料,如连接器、止回阀、Y接头、套管、鲁尔接口配件、过滤器、滴注器和盖子,以及样本容器。

未来医用塑料的发展趋势是开发可耐多种消毒方式的医用塑料,改善现有医用塑料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开发新型的治疗、诊断、预防、保健用塑料制品等。

3.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在现代药物制剂研发及生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改善药品质量和研发新型药物传输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主要包括2个方面:用于药品剂型的改善以及缓释和靶向作用,此外还可以合成新的药物。

药物缓释技术是指将衣物表面包裹一层医用高分子材料,使得药物进入人体后短时间内不会被吸收,而是在流动到治疗区域后再溶解到血液中,这时药物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药物缓释技术主要有贮库型(膜控制型)、骨架型(基质型)、新型缓控释制剂(口服渗透泵控释系统、脉冲释放型释药系统、pH敏感型定位释药系统、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等)。

贮库型制剂是指在药物外包裹一层高分子膜,分为微孔膜控释系统、致密膜控释系统、肠溶性膜控释系统等,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丙烯酸树脂、聚乙二醇、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醋酸纤维素等。骨架型制剂是指向药物分散到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骨架中,分为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系统、亲水凝胶骨架缓控释系统、溶蚀性骨架缓控释系统,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无毒聚氯乙烯、聚乙烯、聚氧硅烷、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海藻酸钠、甲壳素、蜂蜡、硬脂酸丁酯等。

我国的高分子基础研究处于世界一流,但是药用高分子的应用发展相对滞后,品种不够多、规格不完整、质量不稳定,导致制剂研发能力与国际产生差距。国内市场规模前10大种类分别为明胶胶囊、蔗糖、淀粉、薄膜包衣粉、1,2-丙二醇、PV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微晶纤维素、HPC、乳糖。高端药用高分子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专业药用高分子企业则存在规模小、品种少、技术水平低、研发投入少的问题。

目前,药物剂型逐步走向定时、定位、定量的精准给药系统,考虑到医用高分子材料所具备的优异性能,将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未来发展趋势是开发生物活性物质(疫苗、蛋白、基因等)靶向控释载体。

四、结语

虽然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出功能有局限、免疫性不好、有效时间不长等问题。如植入血管支架后,血管易出现再度狭窄的情况;人工关节有效期相对较短,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体与生俱来的排异性。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隶属于医疗器械产业,其发展备受政策支持。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以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可以预见,在未来20~30年,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就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奚廷斐.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5):1-4.

[2]张真,卢晓风.生物材料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现状与趋势[J].生物医学工程学,2002,19(1):117-121.

[3]董亮,何星.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复合医学,2015(4):340-342.

[4]奚廷斐.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8):1-5.

[5]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国生物医用材料研究领域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34):186.

[6]胡帼颖,张志雄,温叶飞,等.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三)——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的研究[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9(3):9-27.

[7]张镇,王本力.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研究[J].新材料产业,2015(3):2-5.

[8]章俊,胡兴斌,李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8(1):30-35.

[9]梅建国,庄金秋,汤少伟,等.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表面改性技术[J].材料导报,2014,28(19):139-142.

[10]黄琼俭,徐益.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药物控释系统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3(2):82-82.

[11]吴桐.浅谈几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29):52-52.

[12]王建营,朱治国,孙家跃,等.聚醚醚酮人造骨关节材料研究[J].化学世界,2004,45(1):53-54.

[13]高茜斐.生物塑料发展现状及前景[J].广东化工,2015,42(15):87-88.

[14]龙先鹏.浅析我国生物塑料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96-96.

篇4

中图分类号:F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在我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院大改革、大发展的今天,公立医院高投入、高消耗的现状已成为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应当利用医院成本核算这一经济手段,提供医疗服务全方位的成本信息,并且通过成本分析和控制,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和医疗服务成本。笔者认为,只有建立科学、可行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公立医院才能通过医疗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医院认识到成本核算是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所以开展成本核算又一时成为医院热门的话题。但是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正确指导,所以不少医院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这样难免遇到疑惑与困难,如成本核算组织机构设置的问题,医院成本核算级次划分的问题,管理费用的分摊问题,成本额核算数据与财务数据间的匹配问题,内部定价规则的制定问题,间接费用分配的问题。最后,导致核算方法与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相去甚远,成本核算结果不能令人信服的局面。

同时,现行的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只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大多数公立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既不完全也不准确。

另外,缺乏完善统一的医院成本核算系统,数据采集没有和其他信息系统形成良好的接口,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许多数据需要手工处理,使得任务繁重的成本核算工作很难推广,致使公立医院信息化程度低下。

二、基于ERP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一)公立医院建立以ERP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当前,绝大数医院具有的信息系统(HIS)更加注重于医院的业务即医院对病人的服务,对于医院的内部管理,如医疗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医院及科室的库存管理、所有物资与资产的采购等都没有涉及,而这些信息在成本核算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医院成本核算,当前的医院信息系统只能为其提供收入信息,而不能成为成本核算的基础。在公立医院中实施成本核算,需要搜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各种明细成本的归集,各种资源动因、成本动因的分析,以及按照作业动因分摊作业成本到核算对象。这一切如果靠手工输入,几乎难以完成。

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能够将医院经营过程中的每个信息采集点纳入信息网络之中,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从ERP各子系统中直接采集,并建立与外部系统的公共接口,使得医院财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岛,能够将绝大部分业务数据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同时ERP系统也为一个完整的数据仓库,供各部门各系统随时调用。建立医院ERP系统将具有强大的财务管理功能,能够实时将成本数据信息传入医院成本核算系统,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

(二)建立以ERP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的构想

医院ERP是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管理平台,能够用于管理医院中所有的信息流和业务流。具有财务模块、采购模块、库存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人力资源模块等产生的有关成本对象的最明细的数据能直接运用到成本核算系统中,这样能节省数据收集成本,也能保持数据从前端业务系统到最终成本核算系统之间的一致性。从ERP信息系统可以定期地获得最明细的财务数据或非财务数据,例如,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各工作中心的成本和采购信息等。当然,ERP系统不可能为成本核算系统提供所有的必要信息,如公立医院的收入信息必须从非ERP信息系统获取。

(三)以ERP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各模块的功能

医院ERP主要包括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库存管理、设备管理、总账管理、应付应收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几个子系统。

采购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医用耗材、后勤物资以及固定资产的购买入库。该模块中的数据主要流向库存管理模块与固定资产模块,包括采购物资及固定资产的基本成本信息。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负责固定资产从采购入库到报废出库的全过程。医院固定资产一经采购,即需入账,一经发放,即需提取折旧,并将此折旧信息核算到具体使用该项固定资产的科室。包括从采购模块中的固定资产成本数据、资产清查时的资产数据,以及提供每月固定资产的折旧信息。

库存管理系统负责管理采购入库的医用耗材、后勤一般物资等。该模块能够直接管控各科室对物资的领用和消耗情况,并以费用的形式流入总账模块。另外还包括按供应室内部服务价格计算的各种费用,并将成本信息核算到相关科室,一并传入总账模块。

设备管理系负责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情况。接受从固定资产模块传入的设备信息,并记录设备的维护、维修信息,将小额维修支出直接计入科室当月支出,传入总账模块;大额支出直接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并参与固定资产的折旧。

工资管理系统负责记录每一职工的实际工资、奖金、各种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等,汇总产生其所在科室实时各核算单元的部分成本,传入总账模块。

总账模块负责汇集所有其他模块传送进来的收入、支出数据。同时也将直接完成医院公共管理费用,如水、电、气、电话费及公用经费等的输入。

成本核算模块负责归集从总账模块传入的所有明细成本数据,并按照一定的成本作业动因对成本数据进行直接成本的归集和间接成本的分摊,以完成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并利用其强大的成本分析功能完成公立医院不同要求的成本分析。

(四)以ERP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的实现

本体系中,在ERP总账模块从其他相关子系统收集了所有成本核算需要的数据之后,将成本数据全部传入ERP成本核算系统。除此之外,成本核算系统还需按照成本对象归集HIS系统产生的收入明细数据,以完成对成本核算所需数据的归集。另外,成本核算系统还需收集相关的成本动因数据,以便在成本核算时作为成本分摊的依据。同时,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二级核算即科室成本核算相当于以各临床、医技科室为成本对象,将医疗辅助科室及其他管理类科室的成本合理地分配到各临床、医技科室中去;三级核算相当于以医疗服务项目或者病种为成本对象,将临床、医技类科室的成本分配到医疗服务项目或病种中去。在公立医院完成所有的成本核算之后,可以根据公立医院不同的需要,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以完成对公立医院运营之道、管理评价以及经济预测和决策支持。

三、以ERP为基础的成本核算体系建立的难点

1.ERP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企业资源管理平台。对于公立医院来讲,实施ERP的方式与传统HIS不同,ERP多为成熟的商品化的产品,在一般性制造业企业来讲,实施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定义功能的设置和流程的配置,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业务需求。几乎不需要对软件进行修改,实现所谓的“零修改”。而面对复杂的医疗业务以及客户化的工作势必对成熟的流程设置进行全面修改,很少有经验可以借鉴。技术上也面临着医院服务性管理的集成上的难题。

2.当前医院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一直就存在着困难,从行业标准化上、集成平台的选择上都尚未成熟。没有良好的集成技术,很难真正的实现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统一。

3.目前,我国医疗领域ERP刚刚进行探索,其服务提供的实施团队不成熟,在医院实际业务上了解不深刻。让不懂医院业务的人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在相互沟通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实施顾问对医院的业务理解程度不够深,影响了实施。

医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它的经营不仅需要人、财、物等物质和技术的保障,同时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经营制度和管理手段。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监控是医院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医院全成本研究是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质,医疗卫生机构忽视经济管理,对医疗成本核算的研究甚少。本文针对结合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与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提出了以ERP为基础建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初步设想,希望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完善的信息控制,完成医院全成本的核算,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存现,李景波.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07,1,36(2).

[2]苏红.医院成本控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