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9: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安全文化建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安全文化建设论文

篇1

2安全标准化与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关系

2.1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起源于安全文化

一个企业的生产方式跟企业中每个人的关系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个企业需要有一个安全的文化理论文化来指导和规范企业中个人的行为活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把安全的文化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就产生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是人,关乎到每个人的思想和意识,它需要靠人的自觉性和高度的认知。要做到这一点,不能用简单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来解决,而是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有一个质的飞跃。每个员工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同时一个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建设也需要每个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

2.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体现安全文化

与社会文化不同,安全文化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用文化来引导人们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手段,他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安全文化强调规章制度的明确,要求安全基础管理要相对的扎实,如果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齐全,原始记录不够明确,那样是不行的。其次,安全文化还强调现场的管理,例如,一个企业在工作中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注重工作现场,必须要创造一个拥有各种安全标志、标语、整洁以及安全通道畅通无阻,没有妨碍物品的现场环境。

2.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内容中看,进行这项工作的主要作用和目的是由于其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其将企业中的员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核心,希望通过文化手段的运用来使企业中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被激发,认识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并自觉自愿的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定和规范,是一种极为科学合理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这不仅是一种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的管理思想,而且其内容有十分具体,具有极佳的人文性与科学性,能够将人的行为与思想联系到一起,具有较好的时效性与操作性,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但是一种思想精神,更是一种企业文化。

篇2

二、社会网络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社会网络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化网络安全法制建设。网络安全法制是网络安全文化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推动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手段,网络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法制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推动网络安全的实现。在此方面,需要以网络特点为依据、确保网络安全为目的来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同时虽然网络环境下的网络群体具有着明显特性,但是也具有同样作为社会群体的共性,因此,一般法律在网络安全领域中也具有着一定的适应性,所以,重视对一般法律的完善也是强化网络安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二是对网络安全文化的建设机制作出完善。在网络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完善构建机制与机构来推动网络安全文化的建设。在此方面,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网络举报制度以及激励机制,并对网络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作出整体的规划,同时有必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培训机制,从而有效提高网络文化建设的质量以及效率;三是构建健全、科学的网络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在网络安全文化的构建中,要对网络安全文化的构建进程以及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做出认识,就有必要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安全文化的构建做出度量。另外,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中对网络安全文化的理解以及对网络安全尺度做出认定的标准具有差异性,所以网络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必要以网络安全文化建设任务与目标为依据,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在我国社会中的适应性;四是构建公平合理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和权利分配体制。当前互联网最高管理机构为ICANN,虽然这一组织在名义上并不是盈利组织,但是下设的来自各个国家的顾问委员会并没有实质发言权,拥有否决权和专控权的国家只有美国。很明显,这种网络管理体制是并不合理的,而这种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以及权利分配也会对网络安全的发展造成制约,因此,构建合理公平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以及权利分配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社会网络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篇3

由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可知,安全文化建设须建立在企业的物质基础之上。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物质基础又集中反映在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之中。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各类型企业也必然遭遇到了经营效益下滑的风险。从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企业的竞争环境。那么恶化后的竞争环境对安全文化建设又带来了怎样的困境呢。不难理解,在企业全员聚焦于增强盈利能力的情况下,安全生产似乎成为了一种“口号”,而难以将其上升为一种文化积淀。

1.2企业制度环境导致的现实困境

这里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就企业制度环境所导致的困境而言,可分别从这两大制度类型上来考察。①正式制度环境因素。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遵循圈层原理,即需要从制度文化逐步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然而,在当前压缩产能水平、提升产能结构的压力下,我国企业普遍聚焦于构建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也在绩效考核上配合了这一点。②非正式制度环境因素。与正式制度环境不同,非正式制度环境是自发形成,并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实践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在不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的情况下,难以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更不要说对安全文化重要价值的认识了。以上从两个方面所做的现实困境分析表明,在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制约条件。就解决当前困境的思路来看,则需要利用企业文化的构建原理,来综合消除客观和主观方面所带来的干扰源。

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点与区别

在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原理的同时,还需要认清二者的异同。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二者都具有各自的特质。因此,下面将就二者的异同点进行梳理。

2.1二者的共同点

①理论层面。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都需要借助“传承”来实现基因的保存与传递。这也就表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在长期中逐渐形成。②实践层面。前面也已经提到,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遵循圈层原理。企业文化作为总括的文化系统,在建设实践中需要逐次完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构建。与此相似,企业安全文化也需要完成由“看得见”到“看不见”的转变。

2.2二者的区别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许多作者将企业安全文化看作为企业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从而放大了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从功能结构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侧重于形成企业内在的凝聚力和员工趋同的心理素质。而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出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则需要建构起“: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可见,企业安全文化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正是由于存在着显著的正外部性,便相对增大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难度。需要指出,当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从对其概念界定的多元化倾向上也可见一斑。但我们也应建立起文化自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还应在企业充分推广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安全观。

3基于国际经验下的对策构建

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十分重视制度文化构建,这也与西方社会重视契约的文化背景有关。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70年代初期就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法》。从美国杜邦公司的经验来看,在其生存发展的200多年的历史中,就是把安全上升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倡导安全、职业道德、环保与健康及对人的尊重,从而成为公司发展历史的进程中永不动摇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转化人的观念,不是以一种强硬的方法往人的头脑中去贯穿法规和条文,而是结合人的自身特点,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安全环境,使人的自身素质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传统的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化。由此,基于国际经验下的对策可从以下4个方面。

3.1提升人本管理水平

“人本管理”作为舶来品已逐渐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应用。但从应用效果来看,其中的功利性仍不乏鲜见。这种功利性的产生根源可归因于,我国企业部分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假设仍是“经济人”。这样一来,必然习惯于采取说教的方式来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为此,提升人本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员工真切感受到管理者为员工的安全着想,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安全生产来为企业的发展着想。

3.2强化制度规制机制

杜邦公司所获得成就是我国企业无法复制的,其中就包括美国人所崇尚的契约精神。因此,我们在正视这一情形的同时,便需要借助制度高压来规制非安全行为的产生。从安全文化的建设路径来看,这里属于制度文化建设。结合现实问题,强化制度规制机制的关键在于旗帜鲜明的履行奖惩办法。前面谈到了我国企业所存在的非正式制度环境,为此需要通过引入“声誉约束机制”来克服“法不责众”的弊端。

3.3重视文化基因传承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从而实现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的转变。为此,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安全文化基因的传承。具体的做法包括:①管理者不应因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恶化,而弱化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②管理者应认识到安全文化这一软实力的价值,并努力使其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集合。

3.4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在员工岗位安全意识培训中,需要充分挖掘传统安全文化元素,从中来使员工产生共鸣。诸如,三思而后行、沉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文化元素,都能使员工在内心信念中形成安全生产意识。

篇4

油田企业所经营的都是油气资源以及油气制品,这种产品都是属于危险性极大的易燃易爆类产品,油田企业一旦发生油气资源爆炸或者火灾,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油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较低。目前,很多油田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概念以及意识非常淡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安全文化素质较低,专业知识较为缺乏,标准规范掌握不准,不具备很好的安全行为和习惯,严重地制约了油田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安全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油田企业文/王鑫明油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还始终停留在“要我安全”的阶段,对安全管理工作还是被动地接受,安全作为一种文化还没有入脑入心。虽然油田企业从上到下都建立了安全责任制,但落实得不是很好。个别员工不履行安全职责,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跟自己无关;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专职人员的事,推一推,动一下。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很多油田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健全的安全文化建设规章制度,没有一定的标杆和准则,任由企业顺其自然发展。与此同时,很多油田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油田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使得很多油田企业的形象受损,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利于油田企业的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