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9: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英语专业的精读课(Intensive Reading / Close Reading)称为综合技能课,在英语专业本科生基础段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是所有基础段课程中课时最多,学分最高的课程,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其他课程的掌握与理解的程度,因此受到了英语专业的学生及老师的重视。鉴于此,近年来,许多高校对非常重视英语专业精读课课程的建设,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精品教材,像外研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和《文化透视英语教程》,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编写的《精读英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超越概念英语专业精读》等。但仅有好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英语专业精读课程的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单词、短语、语法、修辞和练习的讲解上,更应重视该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英语语言的精华。
把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专业精读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一是从英语学习的角度看,和外国人交往不仅要精通他们的语言,还必须理解他们的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二是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跨文化意识对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尊重和合作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符合目前高校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人才的教学目标,并且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个文化注入的过程。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在我国中小学的外语教学中非常薄弱,这一问题在高校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得以延续,但近年来有所改观。
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克服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 Kalvero Oberg及所谓的二年级现象。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和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休克表现为因为不熟悉英语国家文化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疑惑、排斥、苦恼的感觉。这种现象在英语专业二年级表现尤为明显,学生们由大一时的积极操练英语在转变为大二时不愿开口说英语,甚至排斥英语。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对比,但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过大,使学习者产生畏缩退却的心理,因此在精读课中输入一定量的文化意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休克这一现象是非常必要的,使文化休克为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铺路。
英语语言的两大渊源: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如在《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中选取了与希腊罗马神话有关的Diogenes and Alexander,该文章选文有趣,让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希腊神话,从而了解到了弗洛伊德提出的恋母情结,对心理学和西方文化也有了一定的理解。《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的第一课“Where Do We Go from Here?”,作者马丁路德金在该文中大量引用到圣经中的典故,让学生们深深感到圣经对当代西方人生活的深刻影响,从而明白了圣经成为西方文化渊源之一的道理。当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英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英语语言的学习者,不仅要对前面提到的两大文化渊源有所了解,还要了解一些非英语国家的文化,这样才可让学习者更具全球视野,这一问题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本中得以体现。如在《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中,第一课Half a Day 的作者就是埃及人,而第五课Message of the Land的作者是泰国人,他们都是把英语作为写作语言而国籍并非英语国家的作家。这样的选材无疑对英语学习者将来面对多元文化有着莫大的好处,更有助于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新世纪人才。当然,文化意识的学习不仅限于以上提到的范围,西方文化中提倡的self—reliance,adventurism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而对这些理念意识的接受有效提高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的地道程度,能使学习者早日摆脱中式英语。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意识这一任务对精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老师不仅仅要讲解课本中出现词汇、习语、语法现象及课后练习,更要不断传输文化现象,帮助学生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培养文化意识。目前大部分精读课老师只是粗泛地讲解一些课文出现的notes,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为精读课教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意识。
(1)作为对精读课的补充,布置与文化意识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圣经简读本,希腊罗马神话简读本及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等都可为非常理想的补充读物,通过对故事概述,人物角色分析等课堂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学习者对一些英语典故,习语有更深入地理解。
(2)设定与价值观、人生观相关的话题供学生讨论,对讨论中形成的文化碰撞(Cultural Clashes)进行对比分析,以引导学生形成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写出和说出更地道的英语。
(3)通过多媒体及影视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如在学习完《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第二单元Two Kinds之后,可以根据该作品拍摄的电影《喜福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的对比,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还可以通过英文原版的杂志,如《国家地理》和英文原版的影视作品如《圣经之谜》作为学生的课外赏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及其渊源,培养其文化意识。
总之,英语专业的精读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有着不课低估的作用,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在高年级的英美文学,文化及高级写作等课程的学习,并对英语学习者在今后的外事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更有效地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沟通交流,避免引起文化方面的误会。教师和学生都不应该忽视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师应努力改进传统的精读课授课方式,加强对文化知识的输入,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意识,让该课程的学习者最大限度地获得其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兴趣和理解力,进而使他们主动观察、分析、对比、评价,并从深层文化中探讨和研究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意识,使精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技能课。
参考文献:
[1]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01-03
Practice of ESA Model in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and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DONG Yan, MENG Qingliang
Abstract By discussing the use of ESA teaching program designed
by Jeremy Harmer in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urse, this paper will point out its major role in greatly enhan-c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ESA model;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humanistic quality
1 英语精读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2015年新制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在外事、教育等各部门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面对21世纪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高等学校教育者们的教育目标有了新的变化:英语专业本科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还应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并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显而易见,这个教育目标事实上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文知识的充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新要求。
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要求,必须主要依托于英语专业课程来实现。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一、二年级开设的最重要、综合性最强的学科基础课,时间为四学期,总共累计达432课时之多。所选教材内容通常以讲授各种文体的课文为主,大多生动有趣,饱含人生哲理,便于教师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载体。如何一方面最大效率地进行学生的业务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该在精读课程安排上注意两者的合理配置,使它们有机、和谐地融为一体,二者不可偏废。
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与提升。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除此之外,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多新的、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加速实施精读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有着多年的精读课教学经验,尝试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发现:相对于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三P法(Presentation, Practice and Production)、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
guage Teaching)等教学法,把ESA教学模式投入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能大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2 ESA教学模式与英语精读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国际上久负盛名的英国英语教育专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在其力作《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nglish)中提出ESA教学模式,其中的教学三要素分别是E(Engage,投入)、S(Study,学习)和A(Activate,活用)。通过三个要素的顺序变换和不同组合,可以设计出三种不同的课型:直线型(Straight Arrows Sequence)、反弹型
(Boomerang Sequence)和杂拼型(Satchwork Sequence)。
ESA这一教学模式颇具新颖性,遗憾的是历来常为研究者所忽视。事实上,相对于任务型教学、传统的翻译法教学,灵活多变的ESA教学模式与语言教学相当契合,能以最积极的“投入”和最多样的“活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自主性,从而创造最佳的外语学习语境。在探讨将ESA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为数不多的论文中,刘芝宁的《ESA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与苏勇的《谈ESA程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颇具启示意义。此类相关论文大概都分解了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以例证的方式论述ESA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及其对某一课程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然而,笔者在应用这一理论进行教学时发现,ESA对于课堂教学的最大裨益不在于教学效果的直接产出,而在于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之影响。人文素质培养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决不能一蹴而就,必在课堂上进行长期不懈的渗透。
本文将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综合英语教程Ⅳ》为蓝本,以“投入”“学习”“活用”三个阶段为不同的侧重点,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以ESA为核心的英语精读教学新模式,并着重探讨这一模式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深远作用。
3 ESA教学模式与提高学生多元人文素养的高度契合
此部分将ESA教学模式运用到第四册第一课《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教学实践中,以探讨它的每个元素对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重大作用。
投入(Engage):激发最佳的学习热情与想象力 哈默认为,学生之所以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是因为他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而一堂非常有趣感人或具启发性和挑战性的课,往往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掌握得较好[1]。因此,在投入阶段,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最为有效地投入。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查阅地图,搞清英国湖区的地理特征;通过播放音频,让学生感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ordsworth)所创作的《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这首名诗,欣赏诗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通过观图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力,猜测英国的湖区会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历史文化遗产等。
投入最重要的意图就是启发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之中。这一阶段正是以各种方式刺激学生自觉主动汲取人文知识的大好时机,更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这一阶段应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应面对全体学生,提倡人人参与。
学习(Study):促进汲取人文知识 在学习阶段,“精读课教师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并将重点放在语言点及语言的构成上”[2],同时注重动词时态p特殊句式和修辞方法的使用。以下同样以第一课为例,阐释学习阶段的主要授课过程。
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最终总结出课文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及其主题句。如前三段课文中,作者是在讨论英国湖区的地理特征,因此,最后学生可以用“湖区的地理特征”(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Lake
District)类似的表述对此进行概括,考查学生对于课文是否有较好的理解。还要设置合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为什么作者说华兹华斯和波特赋予了湖区独特的魅力?”(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Wordsworth and Potter give the unique charm to the Lakes?)学生在总结小标题和思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极大锻炼。
接着,教师开始讲授每一部分的重要词汇和句式,但不一定要采用传统的逐句讲的方法,而是进行灵活处理。如鼓励学生挑出本文中用于修饰山谷(valley)的形容词lush、extraordinary、glacial、green;修饰高山(moun-
tain)的形容词high、craggy;修饰风景(landscape)的形容词spectacular、compact、crumpled;修饰湖泊(lake)
的形容词deep、idyllic;修饰山峰(peak)的形容词im-
posing、craggy;修饰小山(hill/fell)的形容词rolling;
修饰山坡(slope)的形容词grassy。这种归类讲述法能增强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使他们意识到能用多种表达去描述一个特定的事物,从而避免单一重复的描述。
在学习阶段,通过教师启发提问与讨论式教学为主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得以极好的巩固,而且他们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活用(Activate):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元人文素质 活用是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ESA模式中最能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元素。活用练习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更牢固地使用语言知识,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或写作能力。“课堂教学中的活用方式分为读前活用活动和读后活用活动。读前活用活动有语义分析活动、句子分析活动、体裁分析活动等。读后活用活动有扮演角色、讨论等。”[3]
哈默认为,本阶段重点在于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话题中或情境下尽可能自由地、有效地、“交际地”运用所学语言。相对于读前活用活动,读后活用活动更为重要,主要包括戏剧表演、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故事或诗歌写作甚至拍摄微电影等。具体到本课,笔者设计如下读后活用活动。
1)让学生对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这首著名的抒情诗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表演,并动手制作视频。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英语诗歌的基本结构与押韵情况,在背诵表演的过程中还能陶冶情操,大大增添美的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山东省某个著名景点进行介绍,需运用学习阶段所涉及的部分单词及句式,并想象一个外国游客在这个景点旅游时发生的故事,面向大家用英语进行讲述。
最终,活动进行得颇为成功,学生或陶醉在深情优美的朗诵中,或开心爆笑于旅游故事中,从而使想象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以极大提升。同时,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处理有了更大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
4 结语
哈默的ESA教学模式操作时灵活多变,对于确保英语专业学生在精读课上的主体地位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荨W魑ESA教学模式的三个重要元素,投入、学习和活用三者的有机结合与合理配置,能使学生最大化地汲取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应坚持在英语精读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精读教学
英语精读作为大学英语主体课程之一,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文化传递等重要任务。然而,目前英语精读课费时较多、成效很低、学生在课堂上消极被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被划分为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环节。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在课前,知识的内化、吸收通过课堂上老师设计的一系列个人或小组的活动来完成。它颠覆了原来的教学顺序、转变了师生角色,加强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英语精读教学,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主动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此外,教师也不会再囿于语言点和知识点的传授,而会更关注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2 “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精读教学的研究分类
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英语精读教学始于2014 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笔者以“英语精读”“翻转课堂”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截至2018 年12 月一共有23 篇文献。为了便于分析,笔者根据论文研究侧重点进行分类,分为应用研究、模式探析及问题探究三大类。在这23 篇文献中,其中8 篇属于应用研究类,占总数的35%;10 篇属于模式探析类,占总数的45%;2 篇属于问题探究类,占总数的10%。
3 “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精读教学的研究成果
3.1 教学应用研究
在已发表的相关文献中,部分学者的研究关注点在于如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实际的英语精读教学中。庞亚飞[1]首先调查、分析了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现状,然后采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证明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王驰宇[2]具体分析了翻转课堂如何运用于高年级英语精读教学,并指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问题,如视频制作、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郭放[3]分析了英语专业精读课堂的现状,探讨了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范立彬,李笑[4]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英语精读教学中翻转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和步骤。李东燕[5]指出目前英语精读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翻转课堂来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的四点策略。
3.2 教学模式探析
除了介绍翻转课堂的背景、概念、特点、理念、现状等,部分学者探讨了如何利用翻转课堂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李明慧[6]以30 名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英语专业精读课为采样项目,探讨了以干预性自主学习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及成效。张艳萍[7]以翻转课堂模式为基础,设计了贴合英语精读的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活动,该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刘忠才,陈平,李景[8]以青岛工学院2015 级2 、3 班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 》中14 个单元为采样项目,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和测试法、交谈法,设计了课前及课中教学模式,对比分析了分别采用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法两个班的实验数据,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民办高校英语精读教学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借鉴。虽然大多数学者在探讨英语精读翻转课堂模式借鉴了国外翻转课堂理论,但也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创新。窦晶[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对于英语精读教学有着正面意义。焦云韫[10]首先探讨了对分课堂和翻转课堂结合的理论可能性,再通过一个月的实验,证明了受试者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
3.3 问题探究
翻转课堂自推行来,受到国内教育界的推崇,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也在其影响下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这其中也有部分学者开始思考新的教学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张婷[11]通过实践教学和相关研究,概括了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视频制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有效检测措施。张艳萍[12]从翻转课堂的特点与局限性出发,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探讨了翻转课堂应用于英语精读教学中的难点,并提出了可能的对策。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4.1 研究不足
近几年关于英语精读这门课程的翻转课堂研究吸引了一些学者的注意,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笔者略谈一些自己的浅见,敬请批评指正。1)研究内容的广度还需要加深。英语精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能力的任务,但英语精读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其他课程相比,研究内容的广度还有所欠缺。以“大学英语写作”和“大学英语听力”与“翻转课堂”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相关文献分别为126 篇和80 篇。2)翻转课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对笔者检索到的23 篇文献综述后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研究者只是简单介绍翻转课堂的概念、特点、优势等,然后展开实验研究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基于翻转课堂理论基础如主动学习法、同侪学习法等开展研究。3)研究视野有待开阔。相关文献大多是从课堂或教师角度入手,指出目前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满意度、参与高,并提升学习动机。但翻转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想法,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等。4)有的研究指出了实施翻转课堂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有效课下监督措施,因为这直接影响学生在课上对知识的内化、吸收。然而相关研究只是泛泛而谈,如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但具体怎么搭建,如何确保学生认真执行,相关研究并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科学的机制。
4.2 研究展望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改革英语精读教学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也面临诸多理论、技术及实践的挑战,亟待更多学者参与其中。1)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融合。现有英语精读翻转课堂研究大多是教师根据自己课堂的经验之谈,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未来的研究应该思考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等)进一步融合到英语精读教学实践中。2)建立有效监督与评价机制。翻转课堂自推广以来,受到教育者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许多研究也对其持肯定态度。对于精读教学,尽管其有诸多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其中包括如何监督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怎样评价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等,有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应用中最突出的挑战是学生在课下准备不充分[13]。精读教学内容纷繁复杂,涵盖读、写、译等多方面,未来的研究应思考如何建立一整套监督与评价机制,督促学生学习,促进教学相长。3)现有文献缺乏针对精读课前导学材料的系统研究。从教师角度出发,在制作英语导学材料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时间的投入,有研究表明准备翻转课堂材料的时间是传统课堂的六倍之多[14];其次,技术上的挑战,许多英语专业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培训,因此,做出来的视频课件往往差强人意;最后,英语精读内容庞杂,如何做好导学内容的设计是英语精读教学研究值得研究的方向。导学材料是一个单元的开始,体现教师对这个单元的整体设计,主题是否明确、重难点是否突出、课件是否生动有趣都是教师在设计导学课件时需要注意的地方。4)在精读课堂中,教师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也是未来可以研究的方向。翻转课堂中,无论是课前、课中及课下,教师的引导始终贯穿其中。传统精读教学中,学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喜欢依赖老师。因此他们内心抵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到自主学习中,这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异常重要了。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成效都有积极作用。
5 结束语
本文对近几年英语精读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综述,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展望。针对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相关研究,但针对英语精读翻转课堂教学研究增长缓慢,且研究单一、重复研究较多,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学者能在相关领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为英语精读教学助力,促进相关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庞亚飞.“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5(16):30-31.
[2]王驰宇.试析翻转课堂在高年级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177-178.
[3]郭放.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中的运用[J].新一代(理论版),2018(10):115.
[4]范立彬,李笑.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英语精读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1):168-170.
[5]李冬燕.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8(36):62-63.
[6]李明慧.基于干预性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4):74-76.
[7]张艳萍.英语专业精读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9):215-216.
[8]刘忠才,陈平,李景云.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实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J].海外英语,2018(3):21-23,33.
[9]窦晶.大学英语精读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9(6):72-75.
[10]焦云韫.浅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的可行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4):81-83.
[11]张婷.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精读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探究[J].英语教师,2015,15(24):122-123,132.
论文摘 要:精读课课程在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部分高校英语高职专业精读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现象,本文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讨论了精读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阐述了精读课“综合性”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科技、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优秀的外语人才,尤其是优秀的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呈上涨形势。高职英语教学相对于本科英语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如何在短短三年的学习中尽快提高英语高职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工作的挑战,或为未来进一步的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成了从事高职英语教学教师们的终极教学目标。
英语高职专业教学根据培养目标开设了大量技能性,知识性课程。与众多目标明确,任务突出的科目相比,作为主干的英语专业基础课之一的精读课又有何教学特点呢?就这一问题,笔者调查了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陕西部分普通高校英语高职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结果显示60%的学生不明确精读课的价值所在;20%的学生认为精读课是较泛读课,以阅读文章,分析文章,词汇讲解更为精细的科目;只有10%的学生认为精读课是集听、说、读、写为一体,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科目。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甚至认为“精读课只是高中英语课的延伸”。学生的反馈显示出部分高校高职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和手段滞后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英语高职专业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此现象,笔者撰文阐述了英语高职专业“精读课”的教学特点,以期能够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1 英语高职专业“精读课”“综合性”的教学特点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基础英语(精读课)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1]可见,英语高职专业精读课应是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目,是所有这些细化科目的延伸。
(1)首先,精读课是听力课和口语课的延伸。语言教学应突出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在精读课上,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授课,讨论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讨论,其过程本身就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实事上不仅仅在课堂上,课下教师也应坚持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在英语高职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高职学生的基础差,全英式教学不适合他们,多是采用双语式教学,但这种做法不能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英语使用氛围,顺从了学生的惰性心理,而且导致教学重心偏向语法和词汇,易使精读课成为词汇课或语法课,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听不懂,弄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用汉语进行说明,但在转换语码之前,要加上“In Chinese,it means……”,“Next, I will explain it in Chinese.”诸如此类提示性的语言,或者口头上用英语表达,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其对应的汉语意义。此种做法是在向学生暗示:我们要尽可能用英语表达思想。双语教学中不加提示的语码转化则会顺从学生的惰性心理,使教师有“以身作则”之嫌,致使学生一有困难就采用母语表达,而不是动脑采用其它英文表达形式。[2]诚然,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teacher talk),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且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和进展采用适合学生的易被接受的措辞和表达形式。持之以恒,学生们的听、说能力定能有长足提高。[3] 转贴于
(2)此外,精读课还是泛读,写作和翻译课的延伸。正如一些学生所言,精读课是较泛读课而言,对文章分析更为透彻、词汇讲解更为细致的科目。泛读课在阅读中,侧重的是各种阅读技能、技巧的培养和词汇量的扩充,而精读课在阅读中侧重的则是词汇、短语用法更为详细的介绍;句与段表达、内容及功能上的细微分析,与作者整体谋篇布局的关系以及主题思想的表达方法等等。精读课还会涉及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依据学生具体掌握情况和兴趣所在让学生进行缩写,仿写等练习,又是对写作课的延续。此外,教师常会让学生对一些长句,难句或段落进行翻译,以测试学生实际理解程度,这个过程又考察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的掌握情况,亦是翻译课的延续。
(3)最后,精读课还是语法课的进一步延伸。此点置后,并非因其不重要,而是几乎所有精读课教师已经做到了。且往往有过之,无不及。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对文章中每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和理解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每句话的语法结构,澄清句中各成分的作用和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语法课”上所学知识的检测和实用训练,可谓是“语法课”的延伸。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教师易倾向于把重心完全放到语法结构的分析上,且为了快捷澄清某些语法知识,又采用母语作为交流媒介,结果学生在精读课上除了习得一些语法知识之外,感觉收获甚少,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学生厌学,且妨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即便是讲解语法也应使用目的语进行。授课之初学生理解虽困难一些,但随着对语法术语熟悉程度的提升,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英文讲解也就容易理解了。而且对于语法问题,教师只需对长句,难句,单元要求掌握的句型进行重点分析即可。文章分析完毕,务必给学生们一些时间,让其思考质疑,而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可直接解答或找学生代答。找学生代答效果更好,常会出现一人提问,全班讨论的情况。有时学生没提到的而教师又认为学生有必要注意的,可由教师再质疑,往往又形成了全班讨论的局面。这种讨论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更是培养了他们在阅读中逐字逐句推敲的好习惯,为他们巩固语法知识、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甚至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 结论
明确了英语高职专业精读课”综合性”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只重词汇和语法,而轻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明确“精读课”的教学目标,就不会偏离英语高职专业的培养任务和目标。坚持精读课课程的“综合性”教学与训练,并通过与其它科目的相辅相成,最终促成学生整体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实现英语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一、引言
商务英语精读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和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提高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用英语进行对外经贸活动方面的工作,将语言知识、交际技能、文化背景知识和商务知识融为一体,为进行真实交际的商务活动而服务。精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是一门相对重要的课程,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认可度不高,甚至有部分同学对此门课程有厌学情绪。排除学生本身的因素外,仅就教学的角度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
为了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要求对学生对各们课程的设置进行反馈,以广东省罗定职业技术学院08(已经参加完实习),09届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一共120人,调查发现80多人把精读一项选为“可有可无的课程”,颇出教师意外,当问到学生特别是已经参加完实习的学生时,回答“不知道学了什么东西”,“学的东西没用”的居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科任教师相关工作经历不足
最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政策支持下,高职院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发展过快,师资力量的储备显得不足,这一点在商务英语专业也得到了体现,大部分商务英语老师本专业并不是商务英语,很多都是师范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一毕业以后就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从事过外贸和商务工作的锻炼,而商务英语精读是一门基础核心课程,如果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够同相关的商务和外贸实例联系起来讲解的话,就和其他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或“基础英语”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学生觉得这门课和商务并没有很多联系,可有可无,而更愿意者多上一些函电和单证等相关课程。
(二)相关教材缺乏
经过几年的发展,高职商务英语的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相比以前都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其中许多配套设施发展的却不尽如人意,其中相关教材的缺乏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由于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大纲,没有权威的教材,我国书市上可供学校选购的商务英语精读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但存在着形式陈旧,语言过时,练习单调,特别是内容严重滞后于国际商贸蓬勃发展的形势等问题,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的教材难以找到。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所选取的教材并不是自己所满意的教材,还有院校选取大学本科的精读教材来进行教学。
(三)教师对于教学指导方针的误读
按《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在高职类院校当中所体现的教学方针应该是“适用为主,够用为度”,而在商务英语精读的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针却很难得到体现,在我国现行英语能力测试当中,四六级考试无疑是最能够得到的认同的考核方式,学生们想通过,老师也想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于是,占所有课程比重最大的(一般一个星期4—6节)精读课有时就沦为了四六级考试的培训班,上课所教授的内容与四六级考试紧密相连,而且有时还会专门辟出时间来给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而违背了商务英语是作为一种ESP(Englishspecialpurpose)即专门性应用英语的初衷。
三、解决办法
(一)加大相关教师的培训力度
在商务英语精读的课堂上,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丰富的商务知识和相关的工作经历,针对后者,学校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加强:
1、请进来:可以聘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工作人员到学校来开展讲座,给学生们答疑解惑,或者直接聘请其担任学校的外聘教师,配合科任老师,负责学生的综合实训。 转贴于
2、走出去:由于当前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很多都是从专业英语抽调过来的,他们对于商务知识的掌握还有所欠缺,所以应通过各种手段切加强教师的商务知识,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有关商务的各种单证考试,派遣教师去真实的商务环境进行锻炼,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
(二)选用和编写合适的教材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精读教材的选择需要注重实用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必须保证教材既能保证一定的基础知识,要包涵相关的语法,词汇和句型;又注重专业商务能力的培养,对外贸、船务、跟单和旅游等专业知识要有涉及。
综观目前市场上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商务英语精读教材中,适合高职高专的并不多,且不同院校教学理念和风格会有所差异。为适合商务英语的不断发展,满足本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应该鼓励教师自行编写教材,立足于本校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编写适合于本专业的教材。
(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1、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新编商务英语精读》教学目标设定当中,应当以“适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采取工学结合方式,通过实践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符合学生现实水平,能够强化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目标,鼓励学生更多的参加与商务英语关系紧密的,能够提高她们专业水平的认证考试,比如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和报关员的考试,这些考试既对提高本身专业英语水平有帮助,而且对于今后的实习与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
【Abstract】In the curriculum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tensive reading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among courses of language skills. This practice of putt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ov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goes agains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law of L2 acquisi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lac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their rightful places, and introduce a new course named “integrated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take over som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intensive reading so as to base nurture of students’ all-rou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stead of on reading and writing.
【Key words】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grad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一、引言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西北地区的铁路和公路网日渐发达,对境外的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大,这就催生了对实用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一所私立高等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紧跟当前形势,确立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实用型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国际化,鸿德学院聘用了多于公立院校的外籍教师,引进了外国留学生,设立了硬件齐全的英语角和跨文化交流机制,鼓励全校的中外学生在校园内多多进行交流。外语系作为培养外语人才的地方,更是站在了这一趋势的潮头。通过交流活动,教师们发现,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使外语系学生的读写和思维能力胜过了口语交际能力,在与外教和留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显得过于腼腆、内敛,难以打破交流障碍。这就促使大家开始自我反思,重新审视了系内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英语教学法体系,发现目前的教学法体系虽已摒弃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并大量借鉴了新的外语教学法理论,但仍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根源是偏重培养学者型人才,忽视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教育思想的遗留。为了纠偏,外语系领导组织了一个教师团队,仔细分析了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对策的基础上决定提纲携领,先从课程设置入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加大听说的比重。我被指派为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以下就是我们这个团队在加大听说比重这个教改问题上所做探讨的要点。
二、传统教学中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鸿德学院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国内其它同类院校相似,经过了反复论证并长期在使用中调整,大体是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现状的。但我们认为,要想培养出能够用英语口语流利交流的人才,必须打破精读课重心偏大的做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课一般分为听力、口语、泛读、精读、语法、写作和翻译等课程,虽然有的学校把听力和口语并作一门课称为“听说课”,或加上视频改成“视听说课”,或把泛读课称作阅读课,或把泛读和和精读并作一门课称为“综合英语”等,其实都是在这个思维框架内进行的具体划分,但无论怎样划分,其主要特点都是以精读课为中心,让其它课程或为精读课奠定基础,或强化精读课的效果。一般来说,其它课程只负责培养单一技能,精读课才是把所学各项技能综合起来的核心课程。这样一来,其它课程的考试成绩都不能反映学生对英语的全面运用能力,只有精读课的考试成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这就使得学生重视精读课成绩,教师重视精读课教学技巧,教学管理人员重视精读课的师资配备。
在这一课程设置框架内,精读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顾名思义,“精”的意思是“精细地”,而“读”的意思是学英语从“阅读”入手,因此在精读课上,教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内课文的每一句话,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句中的所有词汇、句法和语篇内容,再通过穿插句型或情景练习(口头+笔头)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准确少错地表达思想,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大体上看,精读课上的这些常规做法是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而设置一门课程来综合学生所掌握的单一语言技能这种做法无疑也是正确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改革呢?答案是问题就出在这个“读”字上。
众所周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首先是接收,然后才是表达。有了接收和积累才能表达。无论是接收还是表达,都有两个渠道,接收的渠道是听和读,表达则通过说和写来实现。听和说构成了一条输入输出渠道,而读和写则是另一套循环通路。听说与读写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话题。以精读课为重心的做法遵循的是读写高于听说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受到了当代语言学家的挑战,被认为是不符合语言自身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因此是错误的。根据当代语言学的理论和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决定把读写为重心改为以听说为重心,但不盲目增加听说的课时或课型,而是设置一门与精读课对等的听说课,在该课上综合学生所获得的所有单一语言技能,培养既熟练又准确的英语运用能力。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英语运用能力将不会过度依赖眼睛和手写,而是直接通过耳朵和嘴巴来进行交流,完全符合新形势下国家和内蒙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我们暂定这门课程为“听说综合课”,并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了这门课程的试点,预计需要两年的周期,对象涉及一、二年级的所有班级,每周8课时。如果听说综合课的试验成功了,下一步是改革还是取消精读课,有待于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来加以分析、论证。
三、正确理解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长久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语言专家都认为读写高于听说,这种想法是有其历史根源的。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 早在1972年就指出了这种认识的几个形成原因。首先就是读和写是有文化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所以人们自动地把读写放在听说之上。其次是多数社会积淀的思想精华都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历史记载、宗教/哲理论述和文学作品),这使得人们崇尚书本和阅读。再者,书面记载不会瞬间即逝,能永久保留一个民族的重大记忆,以传承后代,这就使得文字显得十分有价值。此外,研究语言的学者、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书写能力的社会阶层,从维护自身地位的目的出发,往往倾向于强调读写优于听说。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所有原因都涉及社会价值观,却与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理论无关。
后来,总的社会形势有所改变。工业革命和造纸印刷业的发达使多数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读写不再是社会高层的象征。平等和民主思想的传播使得人们摒弃了文绉绉的书面语而追求口语的亲切感。一些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出现向世人说明成功不仅靠书本知识。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又浮现了当代语言学家的新发现。
索绪尔以后的当代西方语言学家几乎都认为听说比读写更重要,胡壮麟等专家(1988)概括了他们提到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历史上任何一个部落和民族的发展史都证明是先拥有口语,后发明文字,甚至有的部落一直都没有文字,只有口语,这说明口语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而文字却不然。第二,儿童对母语的掌握都是从父母教的口语起步的,而不是首先学会学校的书面语。根据我们的观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语言,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在不断变化着,由于这些变化十分细微,我们觉察不到。在历史长河中,书面语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向口语靠拢,这就说明本质上书面语是以口语为蓝本的,而不是口语以书面语为标尺来塑造自身,所以哪个是本哪个是末一目了然。这里提到的三个原因都清楚地表明,把读写放在听说之上,无论是从语言本身的规律还是从语言认知的角度来看都是本末倒置,我们有必要在日常外语教学中矫正这一关系。
四、一项课程设置层面的改革设想
根据我们的设想,听说综合课是一门代替精读课部分功能的课程。既然如此,这门课就必须与传统的听说课有明显区别。传统的听说课上一般是由听力短段来设定场景,借助学生的想象力来进行后续练习,这些活动往往围绕话题(topic)和语场(field)展开,比如,学生听一段关于看电影的对话后,进行全班发言或小组讨论,评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从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这门课对英语词汇和句法结构的循序渐进学习规律不予考虑,只注重语言的功能和特定场合的意思表达,不管学生是否已掌握相关词汇或具备处理复杂句型的能力,突出流利程度而放低对学生语言标准化的要求。而听说综合课则不能按这样的课程标准来设计课堂活动。在听说综合课上,学生不仅要提高听力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把在听说、泛读、语法、翻译课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运用,不仅能够针对所听到的内容做出比较规范的英语回应,能力提高后能做小型即兴讲演,而且能够在课后让自己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高体现在读、写和英汉、汉英互译等方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教学法体系。
经过对一些主要教学法体系的分析研究,我们选定了在英国1930到1960年间比较流行的一种英语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被称为“情境口语教学法”,由于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至今仍有学校在应用。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arold Palmer(1940)和A.S.Hornby(1950)。上世纪常见到的英国编撰的课本Access to English(Coles& Lord, 1975)和Kernel Lessons Plus(O’Neill, 1973)就体现了这一教学法体系。遵循这一教学法体系所设定的大纲通常建立在三个主要原则基础之上:(1)选择性(在选择教材和安排进度时首选词频最高的常用词,并根据所含语法现象的难易度来选择句法难度适宜的语料);(2)梯度(根据二语习得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教学内容);(3)最佳呈现方式(注重场景的制造和教具的巧妙使用)。我们认为,这其中的选择性和梯度至关重要,是使听力综合课接过部分精读课功能并区别于传统听说课的关键,是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运用、又把不规范的即兴话语行为转化为内化的标准英语之最有效方法。当然,在采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也适当做了与时俱进的调整。比如,当今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使我们在场景生成和气氛营造方面比上个世纪有了很大的优势,省去了很多做教具的功夫和费用,又能达到生动的效果。
Richards 和 Rodgers(2000)总结概括了情境口语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如下:
(1)语言教学起始于口语教学,听说输入语料先于文字输入。
(2)课堂所用语言一律为目标语。
(3)新的语言点全部通过生活场景引进并重复练习。
(4)严格筛选词汇,以保证其覆盖最基本的生活内容。
(5)语法现象分级,先教容易的,后教复杂的。
(6)学生打下足够的词汇和语法基础之后才开始进行阅读和写作。
他们认为,这些特点中最重要的就是第(3)点,因为这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加入了功能的成分,因为情境的展示就是为了突出语言的功能。
西方的外语教育专家在评估英语教W法时往往从三个方面入手,即理论依托、设计和过程。现在让我们从这三个角度来看一看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将意味着什么。从理论角度来看,情境口语教学法建立在听说重于读写的认识基础之上,同时它遵循Halliday (1964)的语言结构必须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将强调语境的功能主义思路与拆分语言成分的结构主义理论融为一体。在教学手法上采用归纳法,即学生通过场景来体会生词词义,而不是让教师解释词义。从设计角度来看,运用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的实用语言技能并注重规范语言的使用。以学生能说为首要目的,能写为次要目的。这种教学法指导下的大纲应该体现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思想,不以话题和语场为焦点组织课堂活动,而以语言现象的难易度循序渐进。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用PPT、实物、表演和手势等来烘托场景,学生初级阶段多做例句重复和替换练习,高级阶段则可自由表述。教师角色除了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尴尬学生、纠正错误、出题判卷外,主要是用自己的话为学生提供语言范例和描述必要的场景。初级阶段学生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听、模仿、回答问题和回应教师的指令来吸收内化语言规则。教材的作用仅仅是为教学提供一个大致的进展方向,由教师来决定主要按教材的步骤推进还是多用其它补充材料。这样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重要性,也对我们参与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决心不负众望。从过程角度来看,这门课程将延续两学年。整体进程是从教师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控制发展到学生自主运用词汇和句法结构;从句型操练过渡到自如表述。课堂上从易到难的一连串活动应该是听(接收)、集体模仿、个别模仿、教师正音、创造性运用句型、教师鼓励参与、替换练习、问答练习、教师纠错等。这一系列原则和方法我们每一个参与项目的教师目前都已谙熟在心,大家正跃跃欲试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做出新的发现。
五、结语
本论文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本科英语专业用听说带动读写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号:NGJGH2016135)中系列论文成果之一。这些系列论文的分工是,本论文负从宏观上阐释项目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因此我从理论上和落实角度说明了我们对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的总体设想。其它随后陆续发表的论文将主要是具体的教学改革试验介绍和对其效果的量化研究。待到本之日,我们的听说综合课教学改革可能已经步入常轨,届时会有新的发现或提出更多值得思索的问题。希望对此项研究有兴趣的区内外同行们与我们联系,互相切磋,共同努力,以便为我国和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Hornby,A.S.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50(4):98-104,121-128,150-156.
[2]Palmer,H.E.The Teaching of Oral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40.
[3]Richards,Jack C.&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1972.
[5]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论文摘 要: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学生语言习得至关重要,英语专业精读课是语言教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上的教师话语更不容忽视。此行动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探究精读课堂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以提高教师的话语效度。结果表明,通过从教师话语的数量和形式、教师话语的构成比例、教师提问的问题类型、教师反馈用语及教师纠错的类型五个方面实施课堂话语效度改进方案,确实提高了精读课上教师的话语效度,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自我完善。
教师话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组织教学所进行的一切语言活动,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讲解、提问、反馈、纠错等。教师课堂话语—直是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其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教师话语的重要性,而且对教师如何使用话语策略,提高课堂话语质量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师话语可以产生不同的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和认知行为,因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英语专业精读课是英语专业语言教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根据《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的要求,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课旨在为学生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精读课上的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发挥着目的语的示范作用。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的组织和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鉴于教师话语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笔者通过行动研究精读课堂上的教师话语,旨在提高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上教师话语的效度以促进英语教学,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行动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是运城学院英语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两个班共60人(每班30人)。研究方法为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经过参照相关的教师话语研究文献,结合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教学设计调查问卷。在实验前、后及过程中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并认真地进行课堂教学观察。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测:在实施行动研究前向受试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访谈,对问卷及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合课堂观察探究目前的精读课中教师话语的特点及学生期望的精读课教师话语。第二阶段为提高话语效度的行动方案实施阶段:结合英语专业精读课的特点和前测中发现的问题,根据相关参考文献从教师话语的数量和形式、教师话语的构成比例、教师提问的问题类型、教师反馈用语及教师纠错的类型五个方面改进提高教师话语效度。实验持续一个学期。在此期间,通过实验、访谈和课堂观察验证提高课堂话语效度措施的可行性并探究可以采取的相关策略。第三阶段为后测阶段:在进行T--个学期的实验后,再次向受试发放问卷,进行访谈,探讨课堂话语效度提高对学生课堂收获及英语学习的影响。然后对比实验前后受试在精读课上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课堂学习效果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二、行动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1.提高课堂话语效度实验前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进行实验前,笔者向受试发放问卷60份(每班3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然后结合问卷结果进行访谈。问卷涉及英语学习兴趣和态度,受试在精读课上的学习行为及受试对目前精读课上教师话语的评价和意见,包括话语数量、提问类型、反馈用语及纠错等方面。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笔者对学生进行访谈并结合课堂观察,总结结果如下: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喜欢英语。极少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英语,但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英语专业,总是提不起学英语的兴趣,上课也是应付差事。也有个别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不错,进人大学后,随着学习方式等改变发现进步不大,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逐渐减弱,课堂上越来越不能集中精力。大多数学生认识到精读课的重要,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语言文化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欣赏优秀的英文文章,这些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但是精读课教学任务大,为了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多采用的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做笔记。教师话语的时间约占课堂时间的55%,远大于学生话语的时间,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并没有从单一的教授者向示范者、信息提供者、管理者、监控者、促进者等新角色转变。教师话语中讲解活动占了大部分时间。教师仍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课文内容、语言点、句子的含义和结构等,这样课堂中教师用于提问、提供反馈、纠正错误的时间就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上的提问有助于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但课堂中教师提的展示性问题远远多于参考性问题。提问的更多目的是去核实学生是否正确理解了课文或正确理解了教师的讲解,而没有去拓展更多的参考性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自我表达。课上提问时,大部分时候是学生自愿回答,但如果没有人自愿回答,教师会点学生回答,这一点65%的学生不喜欢。教师的候答时间基本在3到5秒,有36%的学生觉得时间不够长,应该留更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采用的大多是积极的反馈形式,如简单表扬或是简单点评,但学生希望老师给更多积极有效的反馈以增加学生信心,提高积极性。学生回答问题出现语音错误时教师大部分会给予纠正。这一点学生基本赞同,希望老师多多纠正。但学生犯了语法错误尤其是不太重要的语法错误时一般不予纠正。
2.提高话语效度实验过程
笔者作为受试学生的精读课教师,结合英语专业精读课的特点和教学大纲及前测中发现的问题并参考文献[4,5],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行动研究。
(1)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合理控制教师话语数量,增加学生话语数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进行互动活动和输出语言的机会和时间。
(2)改进教师话语的构成比例。过多的讲解是造成教师话语偏多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效率的高低不在于讲解时间的长短,而在于讲解方式的不同。因此,精读课中应设计课堂活动,通过师生互动、提问等形式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文章,减少过多的讲解。
(3)教师应多采用参考性问题,更多地关注课堂行为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一步一步推向深入,从表象的问题进而理解到本质的问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4)教师提出问题经过5秒以上的候答时间,如果还没有学生自愿回答,教师应换一种方式提问或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答案。学生回答后教师应给予积极有效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促进学生课堂语言输出质量的提高,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的目的。
(5)课堂上学生出现的语音错误应在适当的时候尽量全部予以纠正,语法错误应适当纠正。
根据以上课堂话语效度改进方案,笔者从学期初上课前备课就设计课堂活动尽力把每一条方案真正地体现到课堂中。实验初期,整个课堂活动进行得不太顺利,教师和学生都还不能很快适应新的课堂活动形式。坚持了4周后,教师已经能很熟练地操控改进后的课堂话语模式,更多地通过课堂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文章。在实验过程中笔者对受试学生进行了访谈,发现如下问题:学生话语权增多以后,基础较好口语表达能力不错的学生感觉如鱼得水,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想抓住机会提高自己,又怕不如别人遭到嘲笑,有自卑心理而采取消极逃避的行为。学生一时还不能很好适应现在的课堂模式。教师讲解得少了之后就要求学生多动脑筋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理解课文。可是一部分学生还是很依赖教师的讲解,很担心自己理解的有偏差。设计参考性问题把握不好深度。有些问题觉得学生可以回答可是问题一提出来发现学生有点不知所云,需要再很费力地引导才能勉强想到答案。对于发现的问题经过和学生一起讨论也找到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老师经常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评价反馈,依赖教师讲解的学生可以课下与老师交流或是与其他学生探讨,不同观点的碰撞更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参考性问题适当地逐步增加,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三、实验后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课堂话语效度提高实验,学期末笔者向两个班学生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后测问卷是在前测问卷的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写关于精读课的个人看法、意见或建议。问卷结合访谈所得结果表明:两个班95%的学生都喜欢英语,对学好英语充满了信心。前测中一些不喜欢英语的学生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转变了对英语的态度。而且97%的学生喜欢上精读课,尤其是实验中的课堂话语模式,更多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更多的机会去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于目前精读课上的教师话语学生基本很满意。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教师避免了过多的讲解,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把课文联系到实际生活,达到最终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师增加的参考性问题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是一种提高,超越书本的学习,而同时也带动一般学生在理解、消化课文知识的同时接受更多的相关信息。经过刻意掌握候答时间,对于不同难度的问题候答时间也有所调整。所有学生对精读课上教师提问答时间比较赞同。大部分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更有利于学生发现并更用心去纠正错误。而语法错误纠正后也可能还会再犯,不是很严重的语法错误可以不必太留意去纠正。
四、结语
本文通过行动研究对英语专业精读课上教师话语效度的提高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本次行动研究确实提高了精读课上的教师话语效度,学生不仅喜欢改进后的教师话语模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实践中也增强了对教学的自我意识,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需求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教学活动中主动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及调控自身的教学行为,既找到了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找到了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Nassaji.H & Wells.G.What’s the use of“TriadicDialogue” ?An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J].Appliedlinguistics,2000.21(3),376-406.
[2]Westgats,D.& Hughes,M.Identifying“quality”in classroom talk,an enduring research task[J].Language and Education,1997,11(2).
[3]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Textbook forTeachers[M].Oambridge;O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国内和国外许多学者很多都对英语语言文学这个领域有过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英语文学教学层次。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对作品社会背景和作者生平及创作思想的了解,加深语言使用、思想概念表达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从而在各个层次上全方位地学习英语,真正掌握这门语言。有的学者对英语专业文学课作了调查与思考。综合师生双方的态度与看法提出对这门课的改进意见。但是国内针对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如何做研究的论文还是比较少的。本论文拟从细读文本,精读文献,倡导创新等几个方面来探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该如何做研究。
2.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应如何做研究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要努力探讨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方法,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
2.1细度文本
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读,听,译,写与说的基本能力,使学习者能以英语为工具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精读课即基础英语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基础阶段的精读课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并且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在传统教学方法及观念影响下,许多师生都认为英语专业精读课如同高中英语课程,主要讲解词汇语法、解释句子翻译课文。这种教师单一灌输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收并且缺少学生教师之间英语交流沟通。在精读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要死记硬背默写单词,他们错误地认为英语学习仅仅如此。有些学生虽然发音准确、语调优美、语法精通,然而方到用时,才发现无从开口,词语匮乏。然而长期以来,精读课的教学模式及其效果的确不尽如人意。这种学与用的脱节不仅使得学习者更加依赖教授者,更是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语言知识的积极性。经过本人多年英语精读教学实践发现,制约精读课程教学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种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英语精读课程主要以单一教师灌输为主。其次,学生们普遍词汇匮乏也是影响精读课授课效果的主要因素。再者,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同样制约精读课程的授课效果。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为摆在英语专业教学面前的一道重要且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鉴于精读课的地位作用以及目前的教学现状,精读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旨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浅薄之见。因此,鉴于英语专业精读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精读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培养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成为英语专业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本人将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一、精读教学制约因素
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英语精读课程主要以单一教师灌输为主从而造成英语学习者消极被动接受知识。具体而言,精读课程的每一单元讲解主要分为,背景知识,文章结构,句型词语以及课后练习。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作为主体以不断讲解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作为学生主要以“note taking”为主,几乎是在无思考的状况下奋笔疾书,逐渐失去了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思考能力,讨论能力,辨别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当教师在提问时,或组织学生讨论时,学生们却表现出不知所措,无言以对。究其原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没有注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会逐渐消失。教学效果往往相差甚远。这样的教授方法无法适应与国际化接轨的英语教学。然而大学英语精读的教学目标,包括专业知识以及思维能力、语言技能的实践更要鼓励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在课堂讲授中真正达到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因而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知识。那么教师在讲授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比如,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和故事场景。教师应该结合课文自编、导、演英语话剧,每个学生担任一个角色。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走进英语语境中。消除课堂讲授的枯燥,不断产生学习英语的激情,进入英语思维状态。此外录音笔、幻灯片、投影仪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也可以使课文生动活泼,使得学生享受视觉和听觉效果.当然教师在以上课堂中均是安排着,组织者,观察者,指导者以及评价者,所以教师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备课,对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学生们普遍词汇匮乏也是影响精读课授课效果的主要因素。学习一门语言,均从学习其词汇开始。词汇的积累对于初级阶段的精读课教学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肩负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尽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生进入大学前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但进入大学后要求掌握的英语单词数量与质量均要有所提高。比如,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一词多义的语境区分等给学生学习和准确理解篇章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不能快速顺利的阅读理解文章主要是由于生词造成,因此教师要鼓励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就中国学生来说,由于自身条件和其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词汇因素更是成为制约他们一个重要障碍。针对这些情况应该从增加词汇入手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在讲授生词时,尽量给例子列语境,讲构成如前缀法、后缀法、合成词等。
背景知识缺乏影响阅读理解的提高
最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同样制约精读课程的授课效果。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着该语言国家的历史的演变,社会发展以及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语言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知晓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和社会准则,就无法真正掌握改语言并准确使用。因此,精读课文中,背景知识是学习理解中最重要的因素。以基础英语I,unit 2 Maheegun My Brother为例。教学计划的第一部分为 “cultural input”文化输入,包含:I) Wolf IQ Test,II)Film Display of Dancing with the Wolves,III)London Jack and His Works,IV)Wolf Wisdom V)Easter.通过以上两个小时的背景学习,首先,学生们开阔了视野,其次,对于课文篇章,学生们充满期待好奇,表现出想学习的强烈欲望。再者,在稍后的课文分析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中字里行间的表达,理解的更加准确和深刻。
总而言之,知识面窄,认识问题单一,特别是对英语课文中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那么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受到阻力,增加学习的难度。即使文化语言的差异经常会成为英语学习的障碍。但是只要学习者具备相关的知识,理解起来就容易。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课文,介绍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清除文化障碍;同时应向学生推荐一些简单有趣的读物或从网上下载,从报刊杂志、英语刊物、英特网上选取合适内容介绍给学生,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的读物,从而达到增加知识面与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方法革新
随着教育学理论以及心理学理论不断发展及其研究成果的不断完善,英语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也在日益发展。在众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中选择适合基础阶段英语专业的学生、选择有利于实现当代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的关键。世间既没有完美无缺的方法,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方法。作为英语教育者,应该结合不同的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应用,调整。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互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较好的革新尝试。就传统的教学法方法而言,尽管表现出明显的弊端,比如教学模式枯燥死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教师主控权过大,学生依赖惰性不断滋生失去创新能力,但还有其可取的一面,比如传统教学方法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即注重语言语法结构的讲解,在教学中精讲使得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掌握非常扎实、牢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舍弃传统法,而应该发挥其有利益的一面。就交际教学法而言: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交际,培养交际能力就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只有努力进行交际才是掌握所学语言的最佳途径。以此在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应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尤其在初级英语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际,教师应该对所出的错误给予适当的纠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将教学中所涉及的语言、词汇、句型、语法等内容在课前独立自学。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传统教学法对课文中语言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于此同时调动学生们得积极性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理解看法,但这只是课堂的一些准备工作、基础工作,绝不能是重点。其次,从课文的整体布局和篇章结构入手,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设计各种问题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以监管为目标,观察,倾听,点评从而真正达到讨论的实际意义。当然,对文章的修辞、作者的写作技巧及引发的深层思考等问题更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又能使所学语言知识派上用场。再者,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是交际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形式,通过小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恰当地使用语言。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将学生分成(5―6人)的若干小组,然后分配给每组不同的交际任务:例如Fast roads in the U.S.,Pennsylvania Dutch town,Cliff’s Notes 以及Iceberg Principle等等。每组讨论之后要派出一个代表表述他们的观点,其余同学可以自由提问,作为教师则是倾听,点评并且做以补充说明。任务结束后,全班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和感谢,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全部结束后,组与组之间再次进行交流反馈。通过讨论,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获取彼此信息,并且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大量用英语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并且在没有教师参加的平等、轻松的气氛之中,学生更容易克服畏惧心理,从而大胆地开口说英语。经过这样的小组活动,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同时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更是得到不断的提高。第三,突出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时代特征,拓展延伸课文内容。针对课文涉及到的其他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背景知识,由教师提出要求鼓励学生课前自己去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报告和分析别且配以音乐或图片,最后教师点评,进行补充到达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十分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和提高文化素养。第四,增加讨论阶段的比重。传统英语课文的讲授重点是字词句语法分析,作为英语教育者,应该将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互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把重点转移到篇章的角度来探讨课文。传统语法只注重语言结构分析,把语言看作是一系列独立的单词群体,以句子为单位的个体,由此忽视了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误解其传达的信息。然而文章是在书面交际中的对象和理想单位。它并非是一连串句子和段落的集合,而是有机统一体,是具有明确功能明确的语义统一体。只有先把握篇章结构,才能全面把握上下文中所产生的信息。只有对篇章结构和语义表达的全面解读,才能从一定高度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才能相对准确地掌握作者所传递的原本信息。通常教师会利用几乎所有的课堂时间讲授课文内容,仅剩余少量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殊不知语言学习过程中讨论和练习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键步骤,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师应该创造语言环境,使得学生在使用该语言时,比较自然地道。最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但是无论采用任何方法都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即授课内容,授课对象等。比如,在讲解到议论文美国犯罪率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美国电视剧“Prison Break”越狱并且一起讨论故事情节,感受美国监狱文化并且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来上课;让学生来做Presentation;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等等。所有这些方法无非是要把课堂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变成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交际提供足够的空间。把“知识型”灌输性的课堂转变成学生输出为主的“交际型”课堂,使学生成为交际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适则可选,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地调整英语教学。精读课的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教师在强化基础的同时,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
等不同的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慧敏,徐景陵.试论大学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J].外语界,1992,(4).
[2]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摘要:传统的外贸英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些弊端直接影响了外贸英语教学的质量。本文从外贸英语教学的目标分析入手,进而辨别出传统教学法与当代外贸英语人才需求的不适应因素,例如课程设计的不合理、实践环节的缺失等。本文最后则是通过思索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试图探索一条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之路。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交流活动特别是对外贸易交往与日俱增,外贸英语作为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应用性语言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国际商务交流的需要,我国进行外贸英语教学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但外贸英语人才相对于市场的旺盛需求缺口仍然很大。反思我国外贸英语教学虽然培养了大批的外贸英语人才,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几处“硬伤”,这些“硬伤”直接影响了外贸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我们目前外贸英语教学改革中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从事外贸英语教学的教育者来说,外贸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仍是一个既重要、又新鲜的课题。
纵观我国二十年的外贸英语教学,把传统的英语教学和相关商务知识简单相加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近年来,许多学者和外贸英语教学人员已经开始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笔者也认为对传统外贸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是进行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经阶段。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
传统英语教学所要实现的培养目标是让英语学习者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把握;而外贸英语专业所要培养的则是利用商务知识从事跨国商务活动的专业性人才,也就是说,外贸英语专业设置的原则目标是让学习者利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这一原则目标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在外贸英语教学实践中,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讲授外贸英语单词和课文,把外贸英语课上成了精读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过是比传统的英语学习者多掌握了几个专业单词,在商务活动和英语的语言应用中均无优势可言。这种现象正是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必然结果。作为外贸英语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用英语熟练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这要求学习者能用英语进行熟练商务沟通,在了解商务对象的商务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熟悉一般商务礼仪,能用英语进行深入的国际贸易业务沟通与交流。
2.系统的对外贸易知识体系。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在英语教学环境中全面学习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由于外贸英语专业所培养的是以英语为辅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才,因此,学习者应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学习国际贸易知识,并能对相关的知识体系在英语环境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培养目标的论述中,我们提到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系统了解对外贸易知识,但在目前的外贸英语教学中,我们的课程设置仍带有随意性和局限性,以致偏离外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的重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桎梏,也有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和师资建设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外贸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和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一样,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灵活性的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课程设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合理性原则要求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限度和授课内容的要求,灵活性原则要求学生有充足的自选课程。
具体到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分必修语言课部分、必修商务相关专业课部分和学生自选课程部分。必修语言课部分应包括商务英语阅读、外贸英语翻译、外贸写作等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的课程;必修商务相关专业课部分应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等课程,提供与国际贸易环节密不可分的专业知识;学生自选课程部分应包括外贸函电、各类外贸单据制作、外贸合同、商务文化及商务谈判的相关课程。只有全面、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才能充分展现外贸英语教学的特色,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三、 实践环节的缺失
外贸英语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但在传统的外贸英语教学中,这一点往往为我们所忽视,以致造成实践环节的缺失,所培养出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迅速应对工作,仍需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够进行国际业务的实际操作,这些常常引发用人单位的不满;因此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是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如下工作:
1. 软实践。所谓软实践,就是通过虚拟场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商务实践效果的实践方法。目前具体体现为软件实践和商务场景模拟实践。软件实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商务实践软件,完成软件所设定的各项商务任务,从而达到用实践商务活动的目的。这类软件国内外均已开发成功,实践效果相当不错,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交易流程等方面,十分逼真。商务场景模拟实践包括课堂场景模拟(以教师为组织者,学生为参与者,设定具体的商务活动,让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模拟商务活动中的各项任务)和专业实验室(设计逼真的商务交易场所,预存各种商务任务,让学生在实验室的逼真环境中去完成)。
2. 硬实践。有条件的学校,应尽量让学生到企业、公司、海关等部门和单位从事真正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要广泛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特别要考虑建立一些学生实践基地;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走出去联系实践单位。近年来,企业、单位出于对商业秘密的考虑,一般不太愿接受短期实习的学生,学校应在实习机制上多动脑筋,尽量为学生争取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可以通过聘请公司和企业的资深工作者为学生开实践流程讲座,甚至可以考虑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上实践课。
3. 实验课的设置。无论是硬实践还是软实践,单纯的让老师在理论课中挤占课时是不现实的,效果肯定也不会理想。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时因该考虑设置相当的实验课,让学生把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去完成。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已经设置了实验课,但往往流于形式,虚设课时,这种现象若不改变,必将阻碍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
四、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要完成外贸英语教学,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笔者认为,外贸英语专业的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英语授课能力。目前,在外贸英语专业设置的课程中,真正实现全英授课的课程为数不多。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有些学校宣称实现了双语授课,但实际上教师只是在汉语讲授的过程中对个别外贸术语进行英语表述而已。专业教师自身需要加强专业和语言两方面的能力修养,在授课过程中真正实现英语授课,让学生真正在英语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商务活动中应对有余。
2、系统的外贸知识。外贸知识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法律、经济等学科之间紧密相关,因此教授外贸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需在总体上把握经贸知识体系,在对外贸英语熟练把握的基础上,并对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法等知识系统进行全面的学习,避免将外贸英语课程上成英语精读课程,在出现相关的外贸概念和知识的情况下能以英语进行准确表述。
3、商务实践能力。有人曾说,哈佛的工商课教授自己从不从事经济活动,课依然讲的非常好。笔者对这种说法尚未证实,但即使如此,前提也应该是这些教授要么是调研的高手,要么就是在从事教学前曾是商务活动者。在我国外贸英语教学实践环节还相当薄弱,特别是没有权威教材指导教学中的商务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外贸英语专业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商务实践,培养自我商务实践能力以便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目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困难还很大,但不能以此作为拖延教学改革的借口,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一些过渡的解决办法。
对于师资不足的现象,莱阳农学院采取院系之间教师共享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做法:英语系的外贸英语教师给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则为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各类商务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进上,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本、研专业相同的旧思想。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科研中,复合型人才已渐成新宠,而相当多的高校在人才引进时,却将本、研专业相同作为限入的门槛,这对于教学改革无疑是一种羁绊。对于复合型专业,引进专业复合型教师,是提高师资力量的捷径。最后,还要加强教师的再教育。对教师的再教育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培训主要是对培养现有教师的复合型能力,实践培训则主要是让教师参与商务实践,增加商务实践知识。
五、考试制度改革滞后
外贸英语专业开设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延续传统主流专业的考核方法—语言知识点的考核、口语测试等等。这样的考试制度对于外贸英语专业这样的实践性、复合性的专业来说,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桎梏。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用英语在商务活动中进行工作的人才,传统的考试模式所产生的导向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粗暴的定位在了简单的重复记忆上。这样的导向下培养出的学生,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很难适应对外商务实践的需要。因此,思考外贸英语考试改革必然是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一环。
1、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我们要采取实践考核的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实现学习目的的根本转变。实践考核主要分为软实践考核和硬实践考核两方面。软实践考核就是根据学生课堂模拟和实验室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与评分。硬实践考核就是根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给与评分。虽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具有主观性强,分值和公正性不好把握的缺点,但只要能设计出合理的配套考核制度,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向,高职英语教学成为向社会提供相关外语交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导致高职英语专业的精读教学面临着开放性、多元化的发展的挑战。对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培养综合文化素养的英语语言交际、思维应用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智力活动,也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和目标。新形势下,充分拓展和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坚持高效实用的原则,探究和创新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科学的掌握灵活应用语言的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英语综合交际应用能力。本文针对现代高职英语精读课教学现状,阐述了高职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整改措施。
一、加强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重要性
精读课是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基础课程。英语精读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基础训练,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写作表达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文化素养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教育属于基础阶段的教育,因此在教育高职学生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狠抓学生的基本功。学生在入学两年至三年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为自己培养过硬的语言功底。在这一过程中,精读课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为高职英语精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为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正视的课题。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水平,必须针对英语精读教学展开多层次、多方位的课堂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现代教育不但强调各学科的横向联系,而且也注重各学科的纵向联系。而高职英语精读教学,则是在尊重此原则的基础上,以提高英语语言知识为目标,注重开发学生外语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英语精读是英语教学中,汇集相关词汇、语法和背景文化等知识于一体,并由学生主动参与英语知识信息体验的实践过程。因此只有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让学生适应时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提升。
二、当前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提高英语专业的综合素质能力,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同程度的开展了英语专业的精读课程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阅读等综合能力,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可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高职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目前不同来源学生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参差不齐,学生英语精读学习普遍存在语言基础差、自主性匮乏等问题。使我们的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另外,我们的学生也不同于本科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于本科学生较弱。他们的学习动机不高,教师在课堂上无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高职英语精读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资源设置失调
英语精读教学是英语专业最为基础性的教学,不论是大专生还是本科学生,精读课都是最为重要的主干课程。就打基础而言,英语精读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应该视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所以这门课也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有些学校把《英语精读》课程也叫《综合英语》课程。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尤其是英语精读课程设置明显不足,这根本无法保证精读课的教学质量。所以,如果教师过多的注重教学效果,在每一单元花费过多的时间,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不了教学进度。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可选用的教材远不像一般高校的教材那样比比皆是,尤其是高职院校可供选用的英语精读教材,可谓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现有的一些英语精读教材,其内容的设置不能完全适应于时展的需求,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得不到有效的充分利用。精读教材内容针对性和广泛性不强。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冲出现有教材的限制,使我们的英语精读有所创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富有创意。在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不流于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2、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受各方因素影响,很多高职院校英语精读教学仍然沿用传统式教学方法,教师以语法,词汇和句段学习翻译教学为主,忽视学生英语语言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结构,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课堂上老师一直讲,学生只是被迫听。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虽然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他们并非一无是处。他们也有理想有抱负,只是不知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虽然动脑能力差,但是动手能力却很强,所以他们的可塑性极强。这也正为教师提供了发挥的空间,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因材施学。不能将教学目的拘泥于给予学生知识,必须让学生将重心从知识的摄取转变到知识的应用上面来,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用,这样方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精读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高职英语精读教学大多采用语篇分析模式,强调语篇是由字、词、句型结构解码到获取信息的顺序性过程。在教学中,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握不住句子的中心,于是掰开了、揉碎了、从点到面、从词到句型、一点一滴地给学生讲,其结果是学生的脑中存储了一堆支离破碎的词语,单词也积累了一大堆,但是不会用。久而久之,积累下来的单词、短语、句型也只能成了脑海中的“垃圾文件”,大脑自然要将其清空。该模式不利于学生横向思维能力的过渡,容易使学生将注意力过度集中于字句细节,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把握。只有强调课文的意义何在,课文的主要内容何在,使学生了解课文中心内容,并能够加以简单描述,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应用语言。
三、英语精读教学模式和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时影响和制约及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当前新课改形势下,多元化、开放性的创新教学理念,为高职英语精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也凸显了多种有效的英语精读教学模式和方法。本文选择性的对几种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立足于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能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运用共有的信息资源和经验去探究解决问题。任务型教学倡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接受知识。任务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外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英语精读教学中,以交际任务为核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以任务布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词汇、语法、句段、语义等进行自主预习和互动探究,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发展来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2、交互式教学法
对于师生而言,交互是一种接收信息反馈和学习活动适应的方式。交互式教学法,最初是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来训练学生阅读策略的一种教学模式,交互式英语教学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观摩和相互评价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
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交互式教学法必须以学生主体为中心,以语言信息功能为介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重视学生在知识、情感、智力上的需求,采用提升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主动应用语言。交互式教学法吸收融合了其它教学方法的优点,注重课堂内外学习的结合,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针对性的提供有意义的教学指导,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围绕语言功能的特定任务而展开相互交流和探究性学习? "
3、语篇式教学法
英语精读教学活动中,语篇教学法是最为普遍的方法,该方法以英语语篇为基本单位,围绕语篇内容进行相关文章体裁、故事情节、中心思想以及词汇、语法等结构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全文的语篇结构,从整体上吸收篇章的主要信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熟练运用英语语言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在教学中,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文章中所含内容的深层信息,了解各语篇含义,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利用语篇式方法,不但打破了传统精读教学中注重字、词、短语及句型的局限性,而且还可以为当前高职英语精读教学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
此外,英语精读教学模式还包括情境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综合技能法、提问答疑法等。高职英语精读教学可在充分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特点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四、 加强高职英语精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高职英语精读教学需要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教学策略,实现英语精读教学的科学性、高效性,从而让教师在课堂上从主导者转化成观察者。教师无需满堂课给学生灌输知识,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中“老夫子”的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彻底摆脱学科型的传统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课堂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唱主角,而在这个舞台上教师只是导演,只提供指导。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有了,师生互动也容易了。随着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氛围自然会活跃起来,教师的教学负担不但减轻了,而且教学效果自然也会非常明显。
1、灵活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模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动力。新形势下,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探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保障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措施。在任何一堂英语精读课上,都不能按部就班地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再好的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吃腻。传统的教学中,“重教法、轻学法”、“重结论、轻过程”。教师往往只注重把结论传授给学生,并不重视学生掌握结论的心理过程。
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在课上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供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应在充分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探索性地采用多种方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使学生投入课堂中去。灵活运用是英语精读教学的灵魂,教师可以在围绕教材的前提下,结合现实生活的信息和材料让课文生动鲜活起来,甚至是给课文以生命。加之以教师生动的引导,整个课堂教学便会一扫死气沉沉而变得生机盎然。总之,教师要在自己的指导和管理下,还课堂给学生。
2、开展高效的英语精读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高效的英语精读活动,需要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直接的影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英语精读教学的功能。
而我们这些很实际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从来就没有脱离过现实生活,对于富裕生活的向往从未断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如果把他们未来的生活和他们的职业生涯细化到具体工作岗位,指出他们正确的人生方向,让他们学以致用,就能最大程度发挥精读教学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英语精读教学开展高效多样的活动,教学中必须注重与现实生活,注重与生产一线的真实情景的完美结合,甚至要用逼真的文字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他们带到生产一线,让他们真正看到自己将来工作的场面。再回过头来进入课本的学习,因为学生已经意识到获取以及应用英语知识的重要性,所以自然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以给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指导学生开设英语沙龙,举办各种英语演讲比赛,配乐英文朗诵大赛,原声电影配音大赛等等。这样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英语学习环境,还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才干,帮助他们确立了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他们的满足感、愉悦感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使以往的“苦学”变成了真正的“乐学”。
3、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精读是学生英语知识综合实力的表现手段,是学生语言技能素质的实践过程。高职英语精读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开展有效的英语学习交流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加强语言锻练,夯实学生英语精读的基本功。高职英语精读教学,应立足于学习方法指导,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语言信息输入训练,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语言交流氛围,加强师生互动,注重语言交际能力锻炼,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翻译等语言基本功。
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用英语思维,以表演、对话、讨论、抢答、听写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动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授知识内容相关的故事、人物传记、小幽默等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英文材料和熟悉的话题,让学生以Duty Report 或Presentation的形式给大家介绍。通过指导学生写英文日记,读英文名著,摘抄英文名句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拓展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英语精读教学的功能
一、引言
近两年来,我院外语系学生专四通过率下降。此外,从近三年每学期的期中测评上看,学生对精读课教师的评价集中在:重点难点不突出,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教师则抱怨学生基础越来越差,不配合,学习自主性和兴趣低。精读课教师和学生互不满意的这种情况,相信在每个学校多多少少都存在。众所周知,大一、大二是专业技能打基础的阶段,低年级精读课有四大任务:(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分析思考能力;(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扩大词汇;(4)增加文化背景知识。[1]
因此,如何提高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的效果,解决上述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就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着手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笔者发现,本系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英语教学法,以讲授语言传授语法文化知识为主。语言点、词汇句法语法的讲解占了课堂大部分时间。课堂交际有限,其中又大多围绕词义、句意、语法知识来进行。虽然传统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打基础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的弊端也较明显: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填鸭式”的讲授方法,会造成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2]
因此,要改进精读教学质量,首先要改传统教学法为交互式教学法。该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即重视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智力上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主题教学法,并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和听力训练。[3]“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大基本原则,一是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重在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以大学生的参与为衡量标准。[4]诚然,该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又需要另外两大因素:转变观念的教师和学生。
三、教师转变观念
在这里,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督促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和评估者。[5]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具备和欠缺的知识、不同的需求、个性的差异、不同的基础,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比如课堂提问方面,根据Herbert(1978)按对阅读理解深浅层次的不同要求对提问的分类:字面层次类(literal level)、解释层次类(interpretive level)和应用层次类(applied level),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能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或理解程度,又能照顾不同学生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受关注的感觉。
其次,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现实性、生活性、时代性,以引起学生共鸣、有话可说为目标。比如在讲《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Unit 14 “How Do We Deal with the Drug Problem?”一文时,在导入部分,笔者结合满文军吸毒入狱的新闻,先让学生看了一个吸毒版的MV《懂你》,然后就此问学生吸毒的原因、常见的种类、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等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中作者对禁毒措施的观点。
最后,教师要善于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设置课前Free Talk、辩论等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师生合作交往模式和学生与学生协作交往模式,如此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为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提供一个平台。以Free Talk为例,在实施时,为了让学生加以重视之,笔者不仅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内容要充实,逻辑要清晰,回答问题时候要表述清晰,互动充分等),还及时鼓励引导学生发言提问,避免冷场的局面出现。这样,严格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养成好习惯,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达到更好地交际和锻炼口语的效果。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精读老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流利的口语,还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策略上则要超越纯语法型的讲解,言简意赅,由点到面,由外到内,深挖课文。
四、学生转变观念
现在英语开课的时间越来越早,但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十几年的学习后,大多数人却属于“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一族。这和我们的考试指挥棒和考试制度不无关系。现在对英语的听说在初高中里普遍缺少足够的重视。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学生在升入初高中后,面对的是教师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阅读和完型填空的机械操练,临近考试时则采用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图式:英语的学习,听说交际不实用,在得高分上远不如对词汇和语法的投资见效。而在依然还以教材为主要阵地的背景下,课文的学习被学生当作最重要的任务。[6]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在提问,学生大多低头看书,以沉默不语为应答。这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百害而无一利。可见,学生急需改变观念和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
1.重视英语听说能力。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教师的引导当成是锻炼机会,才会有参与意识。从另一角度来说,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提高了,才会更有底气和信心在课堂上发言,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
2.提高自学意识。只有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只有认真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学生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才能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有实现的根基,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最终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五项技能。
3.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要意识到由于自身基础、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会有不同,所以需要交流,也需要利用这样的机会自我营造锻炼口语的氛围。此外,为了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尤其是小组活动,也需要合作,而且这也为日后职场中的teamwork(团队合作)打下基础。
有了上述观念,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改变消极的课堂应对行为,变得更加注意听讲,积极配合教师,充分发挥学习主体这一角色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精读课要改变现状不是朝夕之事。教师只有积极采用新的交互式教学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都改变观念,努力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与配合意识,精读课的教学才会有转机。
参考文献
[1]李莉文.试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45-47.
[2]徐艳甲.论大学英语精读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Vol.2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