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9: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体育学院学年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论文选题应与研究方向一致,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较好的实践价值,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遵循的原则是:
(1)选题的着眼点应从本门学科出发,着重选择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2)课题应具有先进性,使研究生有可能在论文中提出新见解;
(3)课题的份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应能在1年至1年半时间内完成;要考虑完成论文的条件是否具备;
(4)选题应尽量结合研究生所在学科的研究方向或导师的科研任务;
(5)选题应考虑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实际能力,结合研究生本人的特长。
3、论文选题可在第二学期开始,不应迟于第三学期。
二、论文开题
(一)开题时间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可在第三学期开始,开题报告完成时间不应迟于第四学期。
(二)开题报告内容
1、题目的来源及意义。
2、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3、课题研究主题及主要内容。
4、课题研究方法。
5、工作量和工作进度安排(包括文献阅读、方案设计、论文撰写等)。
6、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三)论文开题工作程序
1、论文题目选定后,研究生应填写《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份,经导师签署意见后报学科组。
2、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通过学科组初审后,由学科组邀请有关教师、专家作为评议人参加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报告会具体组织工作由研究生所在系(部、所)负责。报告会上由研究生汇报所选论文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研究方案、论文内容及安排、完成论文的时间和预期结果、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的情况。研究生报告后,指导教师可以作必要的补充和说明。然后,评议人就选题的意义,方案是否正确和完善,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科学意义、经济或社会效益等进行审核和评议。
3、根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和对问题的回答,评议人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评议。评议人的评议意见分为“同意”、“弃权”和“不同意”三种。获评议人2/3(含)同意的开题报告为通过;未获评议人2/3同意的开题报告为不通过。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应在指定时间内对论文开题报告作进一步修改、补充,重新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学科负责人批准签字后,连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表》报研究生处备案。
(四)开题报告考评依据:
1、成绩合格的依据:
(1)具有独立搜集和综合分析资料的基本能力;选题合理,能掌握与本选题有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学术思想清晰。
(2)研究方案可行,基本掌握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分析思路基本正确;开题条件基本具备。
(3)研究工作计划安排合理。
2、成绩不合格的依据:
1·1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6所高等体育院校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计划。
1·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访问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课程时数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6所院校在课程总学时上有较大差异。教学时数最多的是上海体育学院,达到了3258学时。教学时数最少的是广州体育学院,只有2532学时。两者相差726学时。按照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课程方案》规定的总学时2600~2800的范围,广州体育学院的总学时数明显偏低,与1997年颁布的方案规定的总学时2700~2900更是差距较大。我院在制定99教学计划时,决定将原来本科3500~3900学时数压缩到2600~2800学时,但在实际制定时压缩幅度过大,直接后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容量。如我院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学分必须相应学习学院开设的课程约为52门(其中必修33门),而华南师范大学所对应的课程数约为50门(必修24门),成都体育学院的约为42门(必修31门),北京体育大学的约为40门(必修26门),武汉体育学院的约为40门(必修24门),上海体育学院的约为46门(必修35门)。与兄弟院校相比,我院学生学习的课程多而学时少,导致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繁杂。
从课程的组成结构分析,必修课时数最多而选修课时数最少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必修课时数为216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77·61%,选修课时数为62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22·38%。必修课时数最少而选修课时数最多的是广州体育学院,必修课时数为171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67·69%,选修课时数为818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2·31%。从必修课与选修课所占总学时数的百分比分析,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必修均高于70%)比较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更加重视必修课,而后两所体育学院(选修均高于30%)比较其他体育学院重视选修课。后两所学院在贯彻压缩必修课时数、增加选修课比例的现代大学课程体系精神方面做得较好,也更加接近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方案”要求。
2·2课程学分数的比较
学分制是用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是现代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它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自的充分发挥。学分总量和不同课程的学分比例,可以反映一所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侧重点。从课程体系的学分总量与结构分析,在对学生的学量要求上,师范教育性十分突出的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要求最高,达180学分。从学分的课程构成比例上,我们将学分课程构成具有可比性的五所体育院校进行比较(成都体育学院实践环节没有规定学分,不可比),发现北京体育大学的必修课学分比例最高,较我院高出近13个百分点,而我院的选修课学分比例最高,较最低的北京体育大学高出8·77%。这一现象与学时比例反映的情况一样,说明我院的课程体系中较为突出选修课程,而对必修课的重视程度在学分总量上不如其他体育院校。
进一步分析,从必修课学分及其比例上,我们可以看到专业课学分,我院数量最少(56·5)、比例最小(35·3l%)。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院部分教师反映的学生专项能力下降的原因。由于专业课时数少(表1中几所院校里最少的)、学分低,学生的专业课时数较以往的课程体系有较大的减少,而其他配套措施(如身体素质隐形课程的开设等)没有很好安排或落实,学生的专业技能必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3教育实践环节的比较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教育实践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方式。从6所院校在教育实践环节的内容与安排上分析,情况大致相同,个别院校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点。如上海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专门安排了1周的教育见习,突出了学生实习之前的准备工作。武汉体育学院在第八学期专门给学生2周的求职时间,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北京体育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独有特色,都在课程体系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次数以上的学术讲座、论文报告、学术活动等,获得规定的必修学分。由于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相对以往自由参加、可有可无的状况,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与参与的动力。这对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能力,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更能发挥积极作用。
2·4技能培养与要求的比较
在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方面,北京体育大学对学生的外语与计算机技能要求最高,规定学生必须达到外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才能毕业。成都体育学院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裁判技能要求最高,规定学生必须达到某项目二级运动员和二级裁判员标准才能毕业。我院对学生的外语要求是通过省级统考并达到二级,计算机技能方面没有具体要求。
这与教育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较大距离,是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与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就达不到国家的专业人才标准,将面临市场的淘汰。
在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各院校基本保持了与其技能要求配套一致的课程设置。如在外语课与计算机课的学时数与学分数方面,北京体育大学的课程设置中都是最多的(见表5)。北京体育大学的英语课程,除第一、二学年4个学期384学时的必修学时外,还在第三学年开设了128学时的限修课,保证了学生英语学习连续三年不间断。计算机课程,北京体育大学在必修课的基础上,也开设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的限选课。这些措施保证了学生牢固掌握外语与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提高了该校学生外语与计算机过级率。比较而言,虽然外语课程是我院课程体系中学时数最多的课程之一,但与部分兄弟院校仍有差距。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外语必修课时数比北京体育大学少了112学时,比同在广州地区的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少了80学时,而且没有象这两所院校一样开设外语提高课程。这可能是我院学生外语四级过级率低的一个因素。在制订新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中,我们很有必要借鉴他校经验,增加外语教学时数,在第一、二学年开设必修英语课的基础上,在第三学年甚至第四学年开设外语提高性质的选修课,以此作为提高我院学生外语水平的途径之一。
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裁判技能等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从6所院校的专项课程教学时数安排看(见表6),上海体育学院是最多的,专项训练课程和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总时数达到828学时,比我院高出522学时,北京体育大学专项教学时数处于第二位,专项训练课程和专项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的总时数达到656学时,比我院高出350学时。我院的专项课程时数在六所院校中最少(306学时),甚至低于师范类的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85学时。这组数据可能从一个侧面部分回答了社会和本院教师对近几年我院学生专项技术能力下降的原因。
毕业会考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全面考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我院与成都体育学院都执行毕业会考制度,但我院虽有毕业会考的要求,实践中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严格执行。教育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将毕业会考的要求以“顶点课程”的形式固定在课程体系中,使毕业会考制度的具体体现,也更加便于实施与落实。对于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时应将之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2·5教育专业类课程设置的比较
体育教育专业具有体育和教育的双重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在课程设置中既要有体育专业的课程,又要有教育专业的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体育师资,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比率会越来越大。因此在学期间培养学生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从6所院校为学生开设的教育专业类课程整体情况看,教育专业类课程比例偏低,学时数都远低于5%。在课程体系中教育专业类课程欠缺,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牢固、教师意识和素质的养成、教育教学本领的掌握,削弱了体育教育专业应有的师范性。此外,6所院校中除华南师范大学外,其他院校设置的教育专业类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都是理论为主的课程。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主线是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应达到不但自己懂得,还要达到会讲、会做、会教的程度。
6所院校中,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学生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数及学时数、学分最多,有三门必修课、一门选修课。而且该校特别开设了教育职业技能课程,对作为教师职业所需的基本功进行专业要求与锻炼,值得我们借鉴。我院在这类课程设置方面有三门课程,而且都是必修课,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是一门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说是与学生培养目标十分一致而且作用非常大的课程,但是由于学时太少,并且都是理论学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能够与教学技能的实践相结合,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将会更明显、更大。
2·6体育卫生保健类课程设置的比较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正从过去单一的体育课转变为体育与健康课,要求体育教师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而这些知识主要靠在学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体育卫生保健类课程传授。从表8可以看出,在6所院校中,我院的该类课程结构较为单一,传授的知识较为陈旧,实用性不是十分突出,而兄弟院校开设的“健康教育与健康评价”、“体质健康教育研究、“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论”、“心理健康与咨询”、“健身学”等课程,与中学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势结合更为紧密,值得我们在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时借鉴。
3结论与建议
3·1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内容与结构
基本相同,但也存在课时数差异较大,课程重点各有所侧重的特点。我院课程门数多而学时少,课程内容繁杂,课程模块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3·2我院选修课学分比例较大,给学生课程学习的自由选择度较高,但专项课学时少,不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项能力。
1前言
1.1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人才素质的全面竞争,其中身体素质是保证人才的整体素质得以实现的基础。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还需要健康的身体和强壮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所以大学生的体质发展显的尤为重要,必须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1.2 选择调查红河学院大学生体质的原因
选择红河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红河学院地处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滇南唯一的一所大学,学生人数近万余名,而且还有来自山东、河南、湖南、湖北等26个省市的学生。由于红河学院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构成群体,对她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前提下,对红河学院的学生进行体质调查研究就显得更有必要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红河学院2008级非体育专业各学院学生共1401名。体质综合测试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耐力、柔韧、速度。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通过互联网工具,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的一些相关文献,为本课题的设计研究、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查阅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为本论文提供了数据支持。
2.2.2 数据统计分析法:本文以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2006至2008年三年的体质测量成绩为主要数据。采用计算机Excel软件包和SPSS统计软件系统对已有的红河学院2005级非体育专业各学院学生2006至 2008年三年体质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方法表示各项综合体质的具体情况,以F值检验考察各项指数,观察指标2008级学生2008至2010三年的体质变化情况。
2.2.3 访谈法: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的了解与关注程度及认知程度。
2.2.4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学生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男女比例。
3调查结果
3.1 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2008年至2010年三年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情况特征
表3-1 各学年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情况特征
学年
身高(cm)
体重(kg)
肺活量(ml)
耐力
柔韧
速度
平均值A
平均值B
平均值C
标准差A
标准差B
标准差C
F 值
P
162.06±0.21
162.06±0.21
162.06±0.21
7.86
7.87
7.87
0.000
1
53.14±0.21
54.88±0.64*
53.90±0.24
7.695
24.076
8.83
4.444
0.12
2753.7±20.24
2743.4±20.28
2748.0±24.99
757.51
758.93
935.19
0.55
0.947
69.09±0.51
68.86±0.51
68.15±0.39
19.05
18.96
14.68
1.063
0.346
26.92±0.34
26.90±0.36
26.29±0.36
12.66
13.31
13.64
1.007
0.366
1.98±0.14
1.97±0.10
1.96±0.14
0.53
0.34
0.53
0.592
0.553
注:A为2006年测试,B为2007年测试,C为2008年测试,平均值、标准差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表示不同学年间在0.05水平上均值间存在差异,P<0.05说明差异显著,p>0.05说明差异不显著。
通过对表(3-1)分析了解到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质的变化情况。从整体来看三年的P值都大于0.05,这说明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三年来变化并不明显,基本保持稳定。这是因为红河学院自2005年开始对公共体育课进行改革,实行体育教学俱乐部,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选择范围,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同时也直接促进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体质进入一种良好的发展轨道,从而保证了学生体质的稳定发展。
从表3-1可以得出,学生身高无明显变化,耐力、柔韧、速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体重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2009年学生的体重是增长最为明显的一年,比2008年增加了1.74KG,2010年学生体重有所下降,但仍比2008年多0.86KG,而且在不同学年的学生体重比较中2008年与2009年在0.05水平上均值间存在差异。学生的肺活量指标较2008年都有所下降,其中2009年下降最为明显,差值为10.26 mL。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红河学院2005级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质保持稳定,变化不明显,但学生体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由于很多学生对自身的体质健康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体育保健知识,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2008年至2010年三年综合体质情况特征(表3-1)的分析可以看出:各项数据指数的P值都大于0.05,这说明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状况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同时从表3-1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体质总体处于一种下降趋势,但幅度并不大,只在小幅度内变化。
4.2 建议:
4.2.1 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以广播、宣传栏等方式,使学生更加了解和重视自身的体质健康问题,同时委托红河学院体育学院针对各学院学生缺乏相关的体育健康观念,开展一些有关的专题讲座及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健康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
4.2.2 建议学校可相应增加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器材,以满足学生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参考文献:
1 前言
高等体育院校的考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必要的环节,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其目的在于监督、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作为一种严肃的评价制度,在考试的过程中必须遵从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应该是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俱佳的群体。因此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仅要求他们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近年来大学生作弊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并成增长趋势,甚至被视为一种另类文化,更有观点认为上大学期间没有考试作弊的经历就是一种不完整的人生。考试作弊使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学业的真实状况,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把握,不讲诚信的风气蔓延,大学生的价值观被扭曲,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受到严重影响,高校教书育人目标被异化。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大学生作弊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从而对考试作弊背后的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揭示大学生作弊的深层次动机,并对此提出有效的对策。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五个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并通过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解决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作弊问题。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万方数据库以及郑州大学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图书馆的相关文献检索,查阅近二十多年的相关资料,以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及背景知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三个年级五个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5份,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76份。其中男生92人,女生108人。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和EXCEL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所取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制成表格、图表在文中逐一体现出来。
3 结果与分析
3.1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
3.1.1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作弊队伍的广泛性
根据走访调查教务处有关负责人,得到往年统计的学生作弊的数据发现: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查获作弊的人数为82人,其中有9人2次作弊。根据调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以及本人平时工作的观察发现:每门课程的考试都有作弊情况;就学生来说发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各种类型都有,不管是体育专业的学生还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普招生还是单招生,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学习优秀还是学习比较差的都有作弊现象发生。
3.1.2考试作弊手段的多样性
根据笔者多年的监考发现,目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大学生作弊非常普遍,期末考试、补考甚至四六级考试都有作弊现象,其中作弊手段多种多样。总体的可以概括为考前、考中和考后作弊。主要的表现为:学生在考前通过命题老师或者相关人员获得考题或者相关复习资料,考后根据自己考试的情况通过请客送礼或者相关领导关系威逼利诱,让老师改卷时高抬贵手,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考中的作弊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的学生个人单兵作战,有的两人或者多人协作,具体表现为:将复习资料缩小到巴掌大小攥到手里、压到卷子低下、夹在膝盖或者放到鞋里;将复习资料提前写在桌面上、手心或者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里;更有的女同学利用头发长的优势,提前将复习资料录音到MP3或者手机里。座位邻近的学生考前预定好信号,比如判断题,点头对,摇头错,选择题通过不同的手指分别代表A、B、C、D来搞定,遇到简答、论述就通过手机短信或者纸条来传送。四、六级考试的时候,有的学生竟然花大价钱请替考。
3.2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分析
3.2.1社会上成年人的不良风气导致学生榜样作用缺失
社会环境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行为,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环境中充斥着大量不诚信的信息,比如虚假广告、虚假年龄、虚假学历、虚假履历等等。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对社会上的很多现象非常敏感,看到社会上这些丑恶的现象没有得到制裁,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的道德心理天平发生严重的倾斜,因此,在他们学习努力不够的情况下,便采取各种舞弊手段蒙混过关或者获取高分。
3.2.2陈旧的教学模式、教条僵化的考试内容和刻板单一的评价方式,是导致学生作弊的另一原因
目前在体育院校教育学的教学中采取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反应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静态增长的知识量,教学内容比较呆板、固定、僵化和陈旧,评价方式多采取试卷考试这种单一的形式进行,考试内容一般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很少有启发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教师在出试题时一般出于考查学生课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高低,大多出记忆性的客观题,并且在复习的时候提供给学生复习的范围。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这种靠记忆的考试方式给学生考试作弊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4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考试作弊的管理对策
4.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建设意义深远。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做到教书与育人的协调统一。要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诚信教育的比重,在《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基础》等有关必修课程中增加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将诚信知识作为所修课程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加大学生对诚信的理论认识,从思想上对诚信理论的重视。
4.2改变考核评价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课程考试采取比较传统的笔试闭卷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的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等。这种评价方式的考试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并且客观题比重大,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要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采取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平常成绩的比重,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日常学习中来,注重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可以根据所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选择适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如案例分析、论文设计、口试、实验、研究报告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