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9: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黄金法则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3、还有些选题也不要碰。你可能会说:“这是个热门选题,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中国的问题是,时代变化太快了。
4、还有另一些选题也不要碰。你可能会说:“这是我生命经验里生发出来的!是我最感兴趣的题目!”问题是给你开题的老师们都不感兴趣。实际上,除了你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感兴趣。
5、题目怎么写呢?一个经典的格式是这样的:“关键词1+关键词2:某某(理论)视角下对某某(对象)的某某(方法)研究”。其中理论和方法二选一。
6、有同学问:“开完题之后,还能改吗?”如果你问的是题目的措辞,回答如下:首先,是可以改的,只要你写个改题报告,附上导师同意意见,就可以了。其次,是必须改的。一项研究还没开始做,题目就已经定得死死的,岂不是像人生刚开始就把墓碑刻好了一样?
7、如果要把题目改方向,比如从“论新媒体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改成“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韩国偶像团体的粉丝研究”,那我只能说:一边玩去。
8、写开题报告的时候,做文献综述最重要。重要到什么地步呢?你去公共浴室洗澡总得带块肥皂吧。
9、文献综述是怎么写的呢?有一种典型的写法是这样的:“以‘数字鸿沟’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共找到期刊文献****篇,博硕士论文***篇。”请问你告诉我这个干吗?我要吃西红柿炒蛋,并不需要围观你去菜市场买鸡蛋的过程谢谢。当然,如果这个数据有意义(例如比较之下说明某课题被低估,或者历史分析发现某关键词的关注度上升之类),另当别论。
10、文献综述,首先要对文献进行分类。怎么分类呢?就像面对一群武林人士,可以按照阵营与流派进行分类。你们体会一下这句话。
11、文献综述一定要对文献进行评述。不能只是总结几篇论文的主要观点就了事。要毫不留情地评价它们。
12、文献综述最终要起到两个作用。第一,证明你的研究有意义、有价值。第二,为你的研究找到可利用的理论和材料。换言之,以上所有文献都忽略了某一个重要的点,需要我的研究来弥补,但以上文献为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云云。
13、文献综述一定要附上文献列表。这个是常识吧?为啥你们经常都不附呢?为啥呢?
14、列出文献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很多时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艺术活儿。文献列表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基本的原则是四个兼顾:兼顾中英文文献,兼顾着作和论文,兼顾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兼顾经典文献和最新文献。
15、比文献综述次重要的是研究设计。其中核心是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研究问题。一切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研究设计都是耍流氓。
16、研究方法请不要超过三种谢谢。
17、除了历史研究之外,文献分析都不算一种研究方法。
18、研究方法层次有很多,包括方法论、理论路线、搜集资料的方法、分析资料的方法……具体去问你的导师。
19、请一定先写出一份开题报告来再去找导师。否则导师不理你活该。
20、开题会的时候不要怕。一般来说,再烂的题目,老师们也都会让你做的。因为他/她们往往抱着这样一种乐观的心态:“万一这个烂题目真的捣鼓出些什么来呢……”
21、作为代价,他/她们一定会让你改。一定会的。
22、他们最常提出的一个意见是:“这个题目太大了。”这句话出现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所谓“太大”,实际上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核心概念的外延太广或太不确定,第二种是题目中所有的关键词都抽象程度极高,第三种是题目太复杂。通常三种情况并存。解决方案就是:选择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具体的研究对象。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3
1.1.1 合并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突破点 3
1.1.2 高校合并中存在的问题 4
1.1.3 基于核心能力的高校合并 5
1.2 文献综述 6
1.2.1 国内高校合并研究综述 6
1.2.2 教育经济学理论综述 7
1.2.3 企业并购理论 8
1.2.4 企业能力理论 11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12
1.3.1 研究思路 12
1.3.2 本文的研究框架 12
2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演变 14
2.1 我国高校规模的发展 14
2.2 普通高校层次结构的演进 15
2.3 科类结构的演进 16
2.4 管理体制的演进 17
3我国高校合并的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 19
3.1 研究系统的界定 19
3.1.1 我国高校合并的涵义及特点 19
3.1.2 高校合并主体的界定 22
3.2 高校合并的理论解释 23
3.2.1 教育经济学的解释 23
3.2.2 资源基础论的解释 26
3.2.3 管理效率理论的解释 27
3.2.4 发生学的理论解释 28
3.2.5 混沌理论的解释 30
3.3 高校合并的实践研究 30
3.3.1 我国高校合并的社会背景 30
3.3.2 高校合并的动机 32
3.3.3 高校合并的类型 34
4高等院校的核心能力分析 36
4.1 核心能力的理论综述 36
4.1.1 核心能力的含义及相关概念 36
4.1.2 核心能力的分析框架 37
4.1.3 核心能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40
4.2 高校核心能力的分析 41
4.2.1 高校核心能力的涵义 41
4.2.2 高校核心能力的功能及其拓展 42
4.2.3 高校核心能力的分析框架 44
4.2.4 高校核心能力的识别 46
5高校合并战略模式设计 50
5.1 高校合并实施模式研究 50
5.2 高校合并决策模式研究 50
5.2.1 能力评价 50
5.2.2 增长方式选择 54
5.2.3 高校外部发展方式的选择 55
5.3 高校合并模式选择 57
5.3.1 德鲁克兼并法则 57
5.3.2 合并模式比较 57
6高校合并后的整合策略研究 63
6.1 业务整合 63
6.1.1 业务整合的含义及其对高校核心能力的影响 63
6.1.2 高校业务整合的技术工具 64
6.2 组织整合 65
6.2.1 人力资源整合 68
6.2.2 文化整合 71
7高校合并的实证研究 79
7.1 引言 79
7.2 合并前各校的核心能力分析 79
7.3 核心能力驱动下的四校合并 82
7.4 并对高校核心能力的影响与作用 83
7.5 新浙大合并的对策建议 84
7.5.1 对合并过程的分析 84
7.5.2 对策建议 85
主要结论 89
致 谢 92
参考文献 93
如果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古典主义艺术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秉承古典精神的艺术。而新古典主义,则相对古典主义而复兴的,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继承了“文艺复兴”。所以“古典”这个词充斥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在文艺复兴时期所指的“古典”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所指的“古典”是指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而我们现在谈的“古典”则是指这三时期的精神,由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没有油画,一般所指的古典油画也就以文艺复兴时期为重要代表。而在这里我们所讲述的古典主义油画的形式特点也是这一时期的形式特点。在一幅画产生的印象中,静穆、伟大和重要等概念将作为决定性要素浮现出来,而不理会所描绘的实际题材,也就是说,我们在欣赏古典主义油画时形式因素,需要明白画面中所包含的形式特点。下面就从构图、色彩、线条四个方面对古典主义油画中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1. 古典主义平稳的构图
古典主义的作品是建立在一种单纯而稳定的构图之上,对称是平衡画面的总则,古典主义油画构图中最大的特征是三角形构图。正如米开朗琪罗所说:“古典原则需要艺术家由理智、艺术、对称、平衡、精选、坚信来引导。”这是古典主义原则的一个强劲的宣言,它奠定了文艺复兴古典艺术大厦的基石。同时,自远古时代就为人类所熟知的黄金分割律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系统的运用,使画面成为一个整体,和谐一致。几何学的严格和科学透视的融合,产生出在构图上无以伦比的平衡完美的作品。古典传统的作品是建立在一种单纯而稳定的构图之上的。对称是平衡画面因素的总则。几乎所有古典主义构图中最大的特征就是三角形构图。三角形的底部几乎占据了画面的整个下部,拉斐尔的许多作品就是采取这种格式。
古典主义构图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黄金分割律的使用。在远古时期,黄金分割律就为人们所熟知,可是只有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被艺术家运用到画面中分割形体使得画面作为一个整体更加和谐统一。几何学和科学透视的融合,将会产生出无与伦比平衡完美的作品。所以达芬奇在他的绘画中的科学性中说:“科学与艺术不但不相违背,反而因为彼此相互融合而产生更强的效果。如果没有科学,艺术的表现力将大大失色,它可以通过科学使其更具有张力。如果没有艺术,科学将只能通过逻辑的语言去阐述,失去了更为形象和准确的表现力。”所以,在达芬奇的画中,他将两者融为一体,它们是完整的结构整体,他的画中,充分表现着和谐的比例和各个形象之间的平衡感[1]。
2. 古典主义微妙的色彩
就色彩分析古典时期的绘画,冷暖色彩变化极其微弱,几乎谈不上有真正的冷暖色彩对比关系,色彩是素描的附属物。所以古典绘画更多的总是以故事、形象和素描来打动观者,而不是色彩和笔触。西方著名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评判》中,就色彩在艺术中的从属地位问题作了决定性的评价。他说,“在绘画和雕塑中构图是关键……给草图添辉的色彩是构图的一部分,色彩以它自身的方式可以给我们观察画面增添一种生气形式因素,但色彩自身绝不能使画变美。”这就是说,色彩不是绘画中的决定因素,充其量只是构图和画面的点缀而已。在康德前后好几个世纪中色彩的地位一直如此。[2]再现绘画体系的发展和写实技法的完善受到了色彩从属地位的制约,随着素描体系发展越来越完备,色彩语言逐渐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
3. 高贵的线条美和有节奏的韵律美
线条是视觉艺术中的造型语言之一,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抽取和归纳的主观创造。线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成果,又是人的感觉、领悟和想象的结果。线条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界时对经验的一种总结,它包含着人类的智慧。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中讲述:“线描风格是由塑形感的清晰性的风格,多半表现固体的
[1] 戴勉译 《达芬奇论绘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
[2] 常宁生.《反叛与超越现代西方绘画艺术》.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对象,其平静的、光滑坚实的、清晰的边界轮廓给观者以安全感,以致产生触觉的效果。这种风格的形象具有持久的、可测量的、有限的形式。”正是古典主义油画中高贵的、富有节奏感的线条美使得艺术家对古典主义绘画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正如英国画家威廉.布莱克所说:“弹性的线条愈独特、醒目和坚韧,艺术品就愈完美;如果线条愈柔弱、模糊,艺术品就显得愈粗糙,想象力就显得愈贫乏,……舍弃线条就等于舍弃生命。”
举一个例子,我们可以从表现的观点来分析拉斐尔的线条,与15世纪过于琐细的轮廓线相比较来评述它的极高贵的风采;我们可以在乔尔乔内的维纳斯的线条运动中感觉到它同《西斯廷圣母》的密切关系。两人彼此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代表着十分严谨的线的设计类型。而拉斐尔的崇拜者安格尔对线条的运用更是极为重视,他认为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安格尔喜欢用有?性的∠弑硐秩颂澹有大小不同的∠咦槌傻牟ㄐ蜗撸它的延伸方向缓慢起伏变化,而大大小小的∠呦嗔形成类似音乐般的韵律感,与和谐的古典审美趣味相适合。安格尔在素描中的线条是外显的,他的素描线面结合,线条对于?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造形体来说,具有很强的 归纳性,以线带面,给人明确的形体感,干净利索。安格尔认为:线和形越是简练,就越富有美感和魅力。安格尔的油画充分体现出他在素描上用线的高度技巧形式因素,把线条内化在形体中,这种由弹性线条形成的节奏韵律,像音乐一样流淌在整幅画面中。
总之,古典主义油画几乎孕育了后来油画的所有风格,巴洛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都是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典主义油画在造型上追求一种理想化的美感,其精于观察,对形的追求以现实为基础,并能加以适当的主观处理。在造型时对形体态做了变形,形成有节奏的曲线,加强流动感,甚至为了符合自己的审美追求对自然形进行夸张改造,以获得古典主义油画理想化的丰满和圆润典雅。也就是说,古典主义油画家在作画时有一套高度的古典主义形式美的形式法则,这种形式法则将抽象的古典美与具象的古典写实技巧发挥到极致。严谨、雄伟和简单明了,加上精细的绘画以及清晰的形式与崇高的内容的完全一致,这一切作为古典主义的要素在诸如毕加索、马约尔和穆尔这些晚期艺术家的许多作品中继续存在。
参考文献:
[1]戴勉译《达芬奇论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2]姚扣根赵骥《外国艺术十六讲》上海百家出版社
[3]常宁生.《反叛与超越现代西方绘画艺术》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专注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专注如一,才能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即教书育人之伟业),才能焕发出每个人的潜在的智慧,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成就一番伟业。教育事业是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的事业。它需要每位从教者有一种淡泊和宁静之态,不被浮华的外面的世界所诱惑,耐得住寂寞;不朝三暮四、不好高骛远,有“把每件细微事情都做到最好”的信念;不蜻蜓点水、不浅尝辄止,有一种“发奋探究格物致知”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对象,使他们不断地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登攀!如我们的物理特级教师鲁东升,从教30余载,始终专注如一,如今在中学物理这块天地里,在省内知名、在国内也有位置的学术大家
“智慧统率知识,人生观照科学” ,而作为知识的传授的教师,不应该是传统上的教书匠,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成为智慧型的教师。要取得成功,就要专注。年轻的台湾围棋高手林海峰,十二三岁时,父亲送他去日本拜棋坛名将吴清源为师,恳请赐教秘招。吴清源笑笑说:“现在下棋都公开比赛,已没有什么秘招可言,我送你一句话好了:追二兔不得一兔。”林海峰瞄准“一兔”,锲而不舍地“追”了十年,终于成为棋坛高手。一个人要想在多个方面有一定的创建谈何容易?只有专注,才可能成功。20多年前,陈百年初当教师时,就曾立志做一个专家型教师。为这一目标他不断探索,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力以赴进行新课程改革、努力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不懈的实践和科学的总结。如果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以他20多年教学生涯为横坐标,以20多部数学专著和一大堆发表过的论文为纵坐标,陈百年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具有丰富内涵,无限递增的函数图像。
在喧闹的尘世中生活久了,我们会忘记曾经有过的简单的日子。心灵不再像从前一样纯净,而是充斥了很多自寻烦恼的细胞。有人把这种变化解释为成熟,然而就是这种自以为是的成熟,使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为地设置了很多不必要的路障。把这个寻找表的孩子的故事结合起来,也就是等于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法则,那就是专注与单纯。其实,它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重要的是你要循着你内心正面的引导,真正地去寻找它,并且不要被复杂的能力所带来的困惑,而要专注、单纯地思考,那么,你将会听到清晰的滴答声,你也终将获得人生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冯波.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探索.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