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9: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质矿产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论文正文:
地质矿产经济发展
一、加强和重视地质矿产工作,确立矿业生产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上95%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是来自矿产资源,因而矿产资源被人们称之为工业的粮食。矿产资撅种类很多,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例如:农业所需要的磷、钾、氮三大肥料及农药的生产,均需不同的矿石为原料;稀土元素在微量、高效化肥中得到应用,许多粘土矿在肥料、饲料添加剂工业中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成效卓著。矿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能撅、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工业中占尤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地矿工作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基础地位和先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根据现有资源,吐鲁番地区发展工业,以矿业为先导,是具有条件的,都善县的经济振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为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矿业生产,今后地区在重视矿业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地勘工作,以便找到更多更好的矿源地,为今后选项目,投资开发减少风险,为指导矿业生产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已开采利用的矿产进行保护,合理规划,科学开采,节约利用.因为矿产资源不像其他自然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不可再生.各级领导一定要认清本辖区内的矿产资源形势,用法律规范我们的矿业行为,再不能乱批、乱挖、造成资源的浪费。要从思想上确立矿业活动在发展地方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二、变矿产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地委提出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力争工业实现五大突破。其中有依托石油、天然气资源,力争在石油化工产业上有新的突破;依托矿产资源,力争在矿业开发和冶金工业上有新的突破;依托盐化工业的良好基础,力争盐化工业的更新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上有新的突破。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我地区建成新疆的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盐化工业、棉纺和食品工业五大基地。不难看出,地委、行署建构我区工业发展的思路是依据我区资源优势,特别是矿产资源优势.我们要根据上述精神,加速吐鲁番地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
1、要积极支持地质勘查工作,为矿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先后在吐鲁番地区投入5亿多元,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作.过地矿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我区找到和探明的矿种50多种,大小矿床超百处,矿点200多产为我们现在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基本保证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不断提高,资源耗竭加快,如芒硝矿、石棉矿、铅锌矿等耗量很大,其中已探明的铅、锌矿已耗竭完,现已无矿可采。
说明矿业高速发展,形成对矿产资源勘查的依赖,不少矿种急需后续矿源的补充.因此,对已找到和探明的矿产正在或有待开发利用的同时,急需寻找和评价新的矿源。特别是选择那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和一些新型建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评价.这需要各级领导重视、支持地勘工作.首先依据地区发展融合经济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本区两个地质队作用,在良好的成矿远景区进行找矿探矿。在这方面我们要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认清单一由国家投入找矿、探矿的体制已不复存在.
今后除积沙、月州、支持地勘单位向国家立项外,我们要鼓励企业和有关单位自筹资金与地勘单位联合探矿、采矿,走自治区提出的依靠行业主力,依托社会基础,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正确办矿方针,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要扩大改革力度,欢迎区内外地勘单位自带资金来吐鲁番找矿、探矿.找到矿后,本着谁找矿,谁受益,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合作开发,共同办厂,走勘查开发销售一体化和探、采、工、贸一条龙多元化联合经营之路.对难采、难选、难冶矿床和建材、非金属矿,欢迎区内外和外商独资建矿办厂。
其次是我们每年编制计划时,按地区发展经济的总体规划,向自治区编报地勘计划,争取自治区和地矿部在自治区设的拼盘地勘经费,完成一些急需项目的地勘任务。另外,我们在对地质勘查活动监督过程中,应及时解决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维护勘查秩序,为地勘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强矿产资滚综合管理,大力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的勘查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利用,为经济建设服务。对有一定规模,市场需求旺盛的矿种,要优先开发利用,形成象都善铁矿那样的产业群.我地区发现的50多种矿产中有30多种探明了一定的储量.潜在价值比较大的主要是能源矿产,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其次是铁矿、黄金、锡矿、钻矿、石棉、膨润土及其盐类矿产等.以上矿种都已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且形成一定的经济优势。其中石油、夭然气年产百万吨,产值9亿元.其他矿产年产矿石量约25。万吨,产值1.5亿元左右.说明我区矿业生产已初具规模。
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的制约,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少数金属矿和化工矿产开发程度较高,而非金属、建材矿,无论其开发规模,利用程度,都与丰富的储量不相适应.二是矿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不少矿山仍停留于出卖原矿或粗加工阶段,如石青、硫铁矿、石棉、芒硝、大理石等。很多矿如果搞精加工,其产品效益会成倍增长.三是由于法制意识淡薄,生产技术落后,非法采矿和乱采滥挖浪费资源现象仍很严重,直接影响矿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提如下建议:
1、首先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全民的执法意识.领导要带头学法、懂法、执法,不能搞以言代法,要依法规范矿业行为,严禁无证采矿、侵人合法矿区采矿和越界采矿.对于各种矿业纠纷,矿管部门要依法及时妥善查处。
2、要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矿业生产向统一规划,科学采矿的方向发展.
矿山生产规模要以矿床规模为依据,通盘考虑,合理布署.要做到大矿大开,小矿小开,以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为原则.抑制分段、切块、小打小闹的作法,以免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低下。要集中资金上规模、上等级、上效益,主要矿山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有短期计划,而且要有中长期规划,不断积累资金,滚动发展。另外,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近20亿吨,但电力不足是今后工农业高速发展的制约因索之一因此,引进资金建电厂,变煤能为电能,为经济高速发展创造条件。
3、继续发挥乡镇集体、个体办矿的优势,促进农村奔小康.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固体矿产资源这一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的作用日益明显,因此,对固体矿产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并进一步对矿产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固体矿产样品分析的多种方法中,刻槽样是最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查是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正常开展中,需要进行的四个阶段,然而为了掌握矿产资源的情况,对固体矿产进行远景调查必须在预查之前开展[1]。
1选取的样品代表性
所谓的样品代表性,是指所采集的样本较好地反映了当地矿层的矿种构成及所占比例、分布和矿化程度。因此,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最好选择矿区的核心位置开展样品采集的工作。首先,为了对刻槽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更好的掌握,在进行矿产地质勘探工作时,就必须要对矿产地质样品进行详细严密的分析和测试。其次,也要对矿产资源的数量及质量进行分析。此外,还可以对矿产资源的可采性进行评估。由此可见,对样品的代表性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离不开对样品与实际构组的相似度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在取样过程中,刻槽样品的选取必须具备足够的代表性,才能够准确而真实地反映矿产情况,反之,假如刻槽样品的代表性差,则会误导人们了解实际情况,对矿产的构成、分布和走向等做出错误的判断。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矿产刻槽样采样工作人员并没有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的采样方法。比如随意选取样品采集地点、粗暴采集样本,混入其它与检测试验无关的物质,如此便导致样品代表性差,样品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从而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因此,为了矿产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避免资源的浪费,刻槽样品的选择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对刻槽样品的采集方法及其适用性进行基本分析
判断地质矿层历经了数亿年漫长岁月的演化,在固体矿产实际开采过程中,所面临的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千奇百怪。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样品的采集方法也要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地质特征和矿产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样品采集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一般来说,样品的采集方法有拣块法、剥层法、全巷法和刻槽样以及方格法这五种方法,其中,刻槽样是最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拣块法,这种为了得到矿石碎块样品而对侵蚀变化的地质岩层的露出部分进行敲打的方法,是取样方式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此方法所花费的时间与成本较低,一般用于区域的地质调查和矿化线索的寻找,较少用于矿产开发中的样本采集。因为这种方法所采集的矿石代表性差,具有极大的偶然性,(特殊情况如捡拾的“狗头金”)容易使人通过捡拾的矿石对整个矿产产生错误的判断,对于精准了解区域矿产的情况适用性不大[2]。剥层法,这是一种适用于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样品采集方法。一是薄板状和薄脉状矿化脉使其他的采样方式无法采集到足够质量的样品时;二是地质体的矿用物颗粒较为粗大,或是组成结构十分不均匀时;三是用于检验其他方法是否合理可行时。是否选择此方法,主要依靠采样成本和困难程度、地质体组成复杂度及均匀度等因素。此方法则连续或是有间隔地,沿着地质矿层露出部分均匀开凿一块矿石充当样品。全巷法,通常在三种情况下采用:第一,是采用其他方式无法到达需要采集验分析用的矿层区时;第二,需要采集数量较多的样品时;第三;需要利用全巷法来对采集的样品检测结果进行实时监测的时。此方法则是在矿区某个指定的特殊位置来开掘一条井巷,在其中采集矿石样本。刻槽样,它是现在最为普遍且应用广泛的的样品采集方式。此方式可用于大多数矿区及矿产类型,广泛用于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刻槽法基本是沿着矿岩的大致延伸方向,按一定的比例来凿刻一条长长的矿槽来采集样品。方格法,则是适用范围十分狭窄的一种样品采集方法。此种方法按照一定距离内的网格点来开凿采样。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受到现实条件的局限,仅在矿体厚度大、矿化对比均匀的矿体中使用[3]。
3合理选取刻槽样断面
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和矿物自身特点的不同,导致同一矿种在同一矿床的分布也是极不均匀的,矿种的差异及其矿化类型的不同,自然对其采集样槽规格要求的选取也是不同的。首先,如果是众多矿种伴生和共生时,应该以单矿种规格要求中,占据样槽面积最大的那一矿种为准来选取样槽规模;其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类型在同一矿床中分布时,应该以矿化不均匀、矿石类型较为复杂的那一类型为主来选择样槽规模;否则,则无法保证样品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矿产分布情况。此外,某些较为特殊的矿石有特殊要求,如Ag的氧化矿采用5cm*10cm的规格截取断面,而Fe、Mn和Cr的风化矿采用10cm*25cm的规格;其他情况则最好采取矿产的最大横截面,不宜选择规格较小的断面来刻槽取样。因为在矿产资源的勘察阶段,样槽断面规格过小,会对样品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影响,并对矿产资源的分析有负面影响。
4控制样品的重量误差
为了确保所采取的样品分析结果的代表性,不仅需要选用合理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刻槽样断面的规模,还要把好采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关。一要预防采集过程中样品缺失和其他物质掺杂;二要确保能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样槽规格来刻取岩石样本,不能过大或过小;三要控制好样品的重量误差,样品的原始重量误差应该在规定的范围之间,尽量使其降到最小,因为评价样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样品质量的误差值。此外,应当详细填地写采样的记录、样品的登记表和送往检验的单据,以便使样品有据可查,确保刻槽样品的代表性和质量。总而言之,固体矿产勘探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地质勘探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日益上升。在每一次的实际勘探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地质勘探的行为准则,根据矿区的地质条件、矿种类型以及矿层结构等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实行刻槽样品采集的方法,以确保刻槽样品具备足够的代表性来反映矿产情况,帮助矿产开采者省时省力地开采矿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作者:李俊锋 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2煤矿地质测量在煤矿生产中的工作方法
2.1了解煤矿开采的地理状况
地测部门要对于煤矿开采作业的设计、施工、财会等部门提供的地质、测量材料进行分析,根据煤矿开采作业的情况给煤矿作业带来较为准确的指导,而且煤矿的开采要集中在地理测量中,才能保障其生产作业具有安全性。地理情况不是表面看到的现象,而是根据其内部的构造原理和结构特点来判断是否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在煤矿的地质测量中首先掌握地理情况才是进行地质测量工作的首要方法,周围的建筑特点、地表承受力度、水文情况、山势结构等地理情况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排查,全面的落实煤矿开采的地理情况。
2.2应用地质测量数据进行方案设计
由于地质性质的差异,开采方案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地测部门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遵循地质变化规律,根据自然状况的客观条件,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开采活动。这样能够避免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意外矿难给工作人员生命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双重损害。另外,每种开采方案都要有相应的矿难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该地质开采过程中技术设备引发问题的应对方案,二是所提供的地质测量数据失误引发问题的对应方案,三是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工作人员的逃脱方案。
2.3提高地质测量工作地位,增强工作安全意识
由于地质测量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其数据的准确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地测人员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但是煤矿生产企业常常将关注焦点放在开采过程当中,而忽视地质测量部门的作用。有的煤矿将地测的准备工作仅仅当做是例行公事,但是实际上地测数据贯穿于整个生产当中,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要提高地质测量部门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的地位,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于从事煤矿开采作业的相关人员的平均学历不是非常高,对于地质结构和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流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使得由于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矿井安全问题时常出现,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来解决。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280-01
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矿产勘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矿区水文地质工作不仅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加强水文地质工作的质量,对提高金属矿产整体勘查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的必要性
1.有利于寻找矿藏。
通过对包裹体中水的同位素研究及现代地热田的观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承认外生成因的地下水在很多类型金属矿床的形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已知的热液矿床、夕卡岩矿床以及其他脉状金属矿床都位于地下水的古泄水区,古地下水的运动方向主要与压实作用有关,而压实作用则常常是沉积矿床的主导因素。盆地下降最大、岩石压实程度最高的部分是内补给区及内水头形成区。压实时沉积岩透水性各向异性极为明显,所以水在远距离上作侧向迁移是其主要的方式,水沿透水层向压力小的方向运动,即向地形上较高的地区运动,这些地区就成为压实作用下沉积水运动的排泄区,因而是形成矿床的有利地段。某些原生金矿床中无论是呈溶液状态还是悬浮状态的金,含量都高于水圈淡水中的金的克拉克值(0.022-10 ),所以凡测定到包裹体水中有高异常的金,则都有可能指示矿置。但在具体运用时,应考虑具体的地质条件,水圈中各种水的克拉克值可以作为各种地质条件下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找矿、划分含矿异常的根据。这种方法由于测试精度的限制,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相信随着测试技术的进步,这种方法将会在未来寻找隐伏金矿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2.有利于科学采矿。
(1)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合理、安全开采矿产资源切实做好矿区水文地质工作,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预测矿井涌水量,做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对矿产资源的合理而安全的开采,有着重要的作用。
(2)避免环境污染,综合利用地下水人们在开发矿产的时候,会使矿山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生态失去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如果疏于排水会使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枯竭、酸性矿坑水以及金属组分和放射性元素对水、土、生物会带来污染等。这一系列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已严重地影响着矿山建设和生产。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情况,不但可以避免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对地下水进行综合利用,变水害为水利。
(3)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矿产资源开采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勘查、开采过程贯穿着经济观念,力求投入取得最快、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地质勘查和报告审批过程中,常常强调勘查工作的全面、完整与系统性,而忽视水文地质投资获取的经济效益。
二、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现状
1.思想上重视不够。商业性地质勘查的工作对象多是金属矿产,而水文地质只作为开采技术条件中的一项工作,不是专门的水文地质报告。勘查工作的重点一般都只放在矿床的控制和研究程度上,往往会忽视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一旦矿床、矿石特征等达到应有的查明程度,估算了资源储量,就会急于提交报告。有的水文地质工作的程度较低,未达到相应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级别的要求;有的报告提交后由于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未查清,给开采带来了困难。这些不足给未来矿山开发留下了不安全隐患。
2.水文地质工作简单化。商业性地质勘查由于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都想以最小投入换回最大产出,致使野外地质工作普遍存在着简单化的现象,表现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上尤为突出。如有的矿区只利用区域资料(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忽视矿区内工作,勘查工作量不够,没有查清其水文地质条件;有的矿区内有水库,仅将其范围标示于平面图上,不查清影响矿床的充水因素。甚至部分勘查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责任心,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中出现观察不够仔细、记录粗糙等等,不能为矿山开采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规避水害提供基础依据,直接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三、 提高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质量的方法
1.严格执行规范。为加强矿产和地下水的管理,统一勘查技术要求,国家和国土资源部先后了一系列的相应的国家和国家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规范,这些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需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在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物探、钻探、化探、试验等手段,综合分析、预测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坑充水或抽排水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矿床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勘查阶段相适应,其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划分是与矿产勘查阶段相互吻合的。在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要达到各勘查阶段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索查明程度,预测矿坑涌水量;二是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提出供水水源方向。此外,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勘查,应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山安全,连续生产,又要研究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如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因素等。有的地下水较大的矿区应考虑地下水作为矿山供水利用,化害为利。
2.明确勘查标准和要求,客观实际地运用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勘查者的专业、工作经历的不同,有的不甚了解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应遵循什么统一标准,有的则不明白如何按规范去工作,为此需注意以下:
(1)以规范为依据,明确标准要求。矿产勘查工作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必须以规范为依据,按照统一的国家和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对于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目前可依据的规范和要求有三种:一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中相应勘查阶段的规定和规范要求;二是《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相应勘查阶段,勘查类型划分,开采技术条件及工作规定和规范要求;三是《各矿种勘查规范》的相关规定和规范要求。前二者是国家标准,是各矿种勘查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而后者是国家地质矿产行业标准规范,其是依据各矿种特点,配套使用的规范要求。
(2)客观实际的运用规范。矿产勘查中的各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在工作中要结合矿区的情况客观实际地运用规范,因为规范是一个时期的勘查工作的总结,是反映矿产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技术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勘查工作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规范也需要根据勘查工作的新经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引进和推广水文地质勘查新技术,以提高整体勘查工作质量。
做好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不仅能为日后矿山建设的设计和规划提供了可靠和准确的基础依据,还为矿山未来顺利、安全开采提供保证,绝不能加以忽视。
参考文献:
在煤炭地质勘察理论体系方面,也更加的完善和健全,三维地震技术的出现,促使地质勘查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且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勘查标准和操作规程,以此来健全和完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体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种类也比较的齐全,但是却有着比较复杂的赋存规律和开采地质条件,这样就给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一些发达地区,后备资源远远不能够满足需求;而那些西部地区,虽然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但是却有着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就无法有效开展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近些年来,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传统的勘查技术,并且结合煤炭资源的具体情况,如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将单一的勘察技术给有机结合起来。在对东部煤炭进行深部勘查的基础上,开始监测和治理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的矿区,以此来科学勘查煤层气及各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煤炭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它是煤炭工业生产和发展前提,通过煤炭地质勘查,可以更加安全和高效的开发煤炭资源,并且还可以促使工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地质勘测技术发展状况
(一)煤田地质勘察的走向
盆地地形中煤炭资源的研究让煤炭勘察工作更有保障。其中,《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建立了聚煤作用系统和系统分析方法,为我国开展聚煤盆地煤炭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另外,东部煤田的勘探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东部煤田构造和找煤研究》为实地的煤炭开采奠定了基础,东部地区煤炭开发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不断加强,聚煤盆地的综合研究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在华北、华东、鄂尔多斯盆地等多地域展开了盆地聚煤规律的研究,从盆地整体的高度上把握我国煤炭资源的聚集形式和规律。
(二)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
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煤田的地质特点也会有差别。各种新型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钻探的速度和质量,也使我国煤炭钻探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煤田地质勘察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勘察的准确率和精度。煤炭开采的钻孔技术业发展迅速,钻探装备不断更新,钻探工艺也进一步改进。这就意味着我国煤炭勘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煤田地质特点,建立独具特色的煤炭综合勘察技术体系。围绕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加强对煤田地震技术研究,提高对煤炭勘查的准确性。三维地震技术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种技术成功的减小可误差,提高了勘探精度。这种技术把查明地质构造的准确率提高到了60%以上,同时突破了各种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对煤炭勘探范围大幅度扩大。
(三)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及“3S”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快。在煤炭勘探和开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为了提高煤炭勘探的准确性,在煤炭勘探中建立类似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从煤炭地质勘查到野外数据采集都要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建立电子版地质报告,以GIS系统为平台,建立《全国煤炭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全国煤炭矿产地数据库》,并初步形成《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框架。重视对煤炭遥感技术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质地形进行测量,绘制高精度地质地图。航测和地理信息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我国水利行业建成的“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这个系统采用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数字成图,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四)煤炭和煤气层资源评价
我国完成的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和《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在我国煤炭工业规划和国民经济宏观决策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要正确进行煤炭工业的宏观决策,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就需要对我国的煤炭和煤气层的资源有合理评价。
三、煤炭地质科技面临的挑战
目前来看,我国的煤炭勘探和开发工作还相对滞后,地质勘探程度明显不足,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善必定会影响国民经济建设。要正确进行煤炭工业的宏观决策,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就需要对我国的煤炭和煤气层的资源有合理评价。四、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方向。我国的煤炭消耗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而且现阶段里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很高。工业生产基本能源原料都是煤炭,这就预示着在将来的发展中煤炭的供应量会紧密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在将来工业生产中还会增加,煤炭资源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煤炭资源勘探在新时期下要提高勘探精度,确保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做保证。建立新的地质勘查机制,创新地质勘查技术,培养精干高效的地质队伍,努力把煤炭勘查工作做好。在煤炭技术勘查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对煤炭开发实行可持续发展,重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
在以后的煤炭资源勘查中主要重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依靠高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升煤炭的地质勘探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煤炭勘查,加强煤炭地质基础研究,最大限度的发现新的优质煤炭资源。
(二)明确主要任务
1.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研究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勘查技术,确保对沙漠、黄土层、采空区等复杂地区的合理勘查和开发。加大对东部深部煤田地质勘查力度。进一步发展复杂地区条件下的三维地震技术应用,深化地震勘测技术研究,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强多元地质条件下的信息复合技术研究,建立高准确度地质模型,整体提高煤炭地质勘查精度和地质报告研究程度。加强煤炭地质综合勘探技术研究工作,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仔细到3-5米的小断层,甚至是1-2米的小断点。如果是复杂地区,就应该达到现有简单地区的探测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岩性探测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让勘探精度显著提高。
2.加强洁净煤技术的地质基础研究。在煤炭资源利用中,洁净煤技术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就全球来看,各国的洁净煤技术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提高了对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将煤岩学、煤化学等基础理论与洁净煤技术的有机结合,了解煤炭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另外还要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了解煤炭中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揭示煤的物质组成在煤炭资源开发中的迁移、富集、转化等物理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为优化洁净煤技术,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0引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做好矿产资源评价、开发及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矿产资源评价中也成为现在矿产资源评价的一种前沿趋势。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1]。其处理、管理对象是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分析问题。
1 GIS应用于矿产资源预测的作用及优势
对于传统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在矿产数据的时空性、多样性、庞杂性的把握以及数据转化方面问题一直使传统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GIS作为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强有力的工具地质论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2]:
(1)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GIS数据库可完成多远的地学信息综合管理,在矿产资源评价中涉及的有关地质、地物、地化、遥感信息通过数字化后进入系统,可长期保存,保障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开展。同时,也可快捷完成信息查询、检索、分析。在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可以输出高质量的成果图件。
(2)高效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在图件上可精确地统计各种地质体空间几何属性,如面积、周长等,有助于定量研究地质问题,完成手工操作不能完成的工作。同时,可在不用进行地质信息数据转化的情况下,就可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减少矿产预测中的人为因素。
(3)灵活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GIS专题图层管理功能可方便完成多学科、多层次、多来源图形叠加,不但大大减少图纸人工绘制繁重劳动,而且研究者可反复进行多次叠加自由组合。
(4)便捷的模型可视化功能。利用DEM、TIN模型完成各种空间测量科学数据的可视化,可方便地将成矿信息数据处理与GIS可视化结合起来。同时,GIS能够保证成矿预测的过程可视化,将成矿预测工作透明化[3]。
2 应用GIS进行矿产资源预测的方法及思路
根据研究工作的程度不同,将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的方法分为经验型与理论型[3]。经验型是建立在已知矿床基础上的,在数据丰富的矿区可采用数据驱动的经验方法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理论型是在没有已知矿床或已知矿床很少的情况下,信息通过遥感和地球物理数据推断而来只能在对遥感等基础数据的分析下,采用简单的分级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方法[4]。对于经验模型法,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步骤完成矿产资源评价[4,5]:
(1)搜集数据。搜集研究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质、矿产、构造、地球化学、航磁、重力及遥感资料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地质论文,建立多元信息数据库,为下面的工作做好数据准备。
(2)确定矿床的类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区内的实际环境与已知的矿床类型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确定区域可能的矿床类型。
(3)建立找矿模型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结合数据处理结果,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确定矿床类型的概念模型和描述性模型,建立多元信息找矿模型,列出各信息中的找矿标志。
(4)成矿信息提取。对模型进行定量化与转换后,根据量化后的模型,对专题数据的处理,根据所选的空间分析方法,应用GIS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结果确定找矿有利地区或靶区。
(5)预测资源量或储量。根据确定的特征信息与成矿模型、预测模型计算资源量。同时,将结果编制成果图件。
3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1丰富的、高质量的空间与非空间数据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
对于矿产资源评价的分析,应当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信息提高矿产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如果进行区域性成矿系统评价,数据库中就要包括区域中可能与成矿有关的全部信息 [6]。由于原始数据是由不同单位、不同时间采集获得,因此,造成同一研究区的相关数据有不同的比例尺、精度、投影方式及存储方式。因此,在进行综合分析之前,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地质论文,如投影变换、格式转换,以保证建立高质量的数据[5]。
3.2多源地学信息的管理是有效评价的保证
在GIS中对资源评价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与数据库质量成正比[7]。一般有两种管理空间信息的方法:一是目前大多数GIS软件支持的GIS管理空间信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属性信息的方法;另一种新方法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管理空间与属性信息。由于矿产资源评价的地学信息种类多,内容复杂,设计一种新的有效的数据管理结构十分必要。在建立数据库时,对于数据库中的元数据的整理即保管也十分重要。
3.3 找矿信息的量化与转换
GIS可操作的处理主要是对具有空间拓扑关系的点、线、面及相应的属性描述。将找矿信息量化及转化也是矿产资源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经一定的数学处理,可以得出与成矿有关的图形信息[7]。对于地质信息,通过GIS提供的属性检索、空间信息量算及叠加、缓冲等空间分析功能,可完成从地质信息提取成矿信息的过程。
3.5 对矿产资源评价的空间分析方法的选择是关键
空间信息的分析方法是评价水平的关键。矿产资源预测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家对测区的认识即预测模型。空间分析方法通常分为经验型和理论型两类。两种方法的主要目的都是采用定量化表示专题属性最后综合生成预测。布尔逻辑、代数方法、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法是几种常用的方法[6,7]。
4结语
在矿产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把握好能源开采的先决优势就是把握了经济发展的关键。GIS对采矿空间信息的高效处理、采矿工程设计及采矿过程优化等方面都是一种理想的工具。其独特的空间分析能力,将使其在采矿决策和设计中成为强大的辅助工具。同时,还应将其推广到各个不同的行业领域中,使其具有更大地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亚民,赵捧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M].西安: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韩密,陈国旭,董高梅.基于GIS矿产资源评价方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96-1099.
[3]石德强,姚燕,张永忠.GIS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50-52.
[4]陈小云,胡光道.GIS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现状和研究思路[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2:56-59
[5]朱思才,吴家齐,刘和发.GIS技术在区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2000,3 ,26-28.
1、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
1.1 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以“成矿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环境、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等问题。
地质矿产基础研究的核心是矿床成因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成矿环境等问题。地质矿产应用研究的核心是成矿预测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及成矿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找矿靶区、找矿方向、找矿前景及找矿远景。
1.2 地质矿产研究的职业定位
地质矿产勘查(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通过地质勘查工程(槽探、井探、硐探、坑探、钻探)的布置和实施来确定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产资源储量;需要研究区域及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特别是要研究确定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等。
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
(1)预查阶段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调查、极少量工程验证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2)普查阶段是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一定数量的各项野外工作以及概略研究,确定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
(3)详查阶段是进行系统的勘查工作,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
(4)勘查阶段是运行各项系统的加密工作,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投资和设计确定生产方案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是地质矿产研究工作的基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可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合起来统称为“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专业(职业)、“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职业)或“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岗位(职业)。这样有助于地质矿产勘查事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对地质矿产研究事业也是有利的。
2、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2.1 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
经过刻苦钻研,笔者建立了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及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2010年7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获得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笔者撰写的三篇论文2011年发表于国家级科技类期刊。《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发表于期刊《中国科技博览》,《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
(3)2012年元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5月,这篇论文获得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
笔者对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的论述,标志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阐述了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2.2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和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样,专业技术管理也是一个管理门类。项目管理是包含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专业技术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地质矿产研究项目管理也是如此。
2008年元月,江西省物化探技术勘测院设立地质矿产研究领导小组,这是单位内设的专业技术管理机构,目的是为了建立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为了进行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根据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技术发展创新、专业技术推广应用、专业技术保密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的专业技术管理在笔者2011年、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都有体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1-2002,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2]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J].科技与生活,2011(2).
[3]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J].中国科技博览,2011(16).
[4] 游小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1(15).
主管单位:国土资源部
主办单位: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1-4814
国内刊号:32-1640/N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质矿产勘查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目的,据先进地质科学的理论,占有大量的野外地质观察和搜集整理有关的地质资料基础上,使用地质填图,物化探,钻坑探工程以及遥感地质等方法,同时应用钻探、坑探、井探和槽探的手段,进行一系列的编录、取样、化验、储量计算、技术经济的评价或可行性的研究等工作,进而可以取得可靠的地质矿产的信息资料,从而发现矿床并查明其中的矿体分布与矿产的种类以及应用前景等等,进而可以满足国家的建设或矿山企业所需的全部地质勘查的工作。矿产勘查的目的是矿山建设的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和开采技术的条件等必须的地质资料,才能减少开发的风险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的特点,例如埋藏在地下,稀少,隐蔽和复杂的特点,因而矿产勘查是一项带有风险性的,需投入大量资金的工作。
一.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任务
发现并查明工业矿床是矿产勘查的任务,要运用地质的填图,物探与化探方法、钻探和坑探等探矿的手段,同时进行必要的取样研究矿石的质量,利用工业指标圈定矿体然后进行储量的计算,再研究矿石选冶技术性能和矿床开采的水文条件和工程地质的条件,进而做出矿床技术经济的评价,进一步的编制地质勘探的报告,所以要求我们发现矿产并查明它的质量,它的数量和应用前景,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地质工作。
二.地质矿产勘查的理论
矿产勘查理论主要是解决以下的问题,例如,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周期内,为保证矿业的发展和矿山的建设所需的地质资料与矿产的资源量和储量的问题等,有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矿产资源是埋藏在地下的资源,同时具有极其的隐蔽性和相对的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矿产勘查是带有探索性和风险性的,矿产的分布受地质条件的控制,同时具有一定规律性,所以矿产勘查的各项工作应以对地质工作的认识作为指导,才能减少投资风险和避免失误。要建立合理勘查程序,勘查工作分阶段进行,逐步缩小搜索范围,逐次筛选对象,逐渐增加成功率。 中国现行勘查阶段分为,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要确定各勘查阶段最优的勘查程度和资金投入。例如不在近期不开采区段过多探求高级储量而积压资金浪费时间,矿山建设所需资料必须全面研究提供,以免返工或造成矿山投资风险,对已做出否定结论的对象不再继续下阶段工作,而对优越的勘查对象可加速工作等。要注意矿产的综合利用和综合勘探,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投资浪费。
三.矿产地质勘查勘探方法与分析
1、矿产地质勘查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坑与槽探的方法,主要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便于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第二种方法是钻探,只要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在我矿山生产勘探中普遍应用。 第三种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物理勘探简称“物探”,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方法探测天然的或者人工的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变化,通过分析与研究获得的物探资料以及解释地质的构造和矿产的分布的情况。 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与评价矿产为目的,以地质的观察与研究为基础,根据一定的任务要求,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的地质成果。
2、研究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运动特点,分析成矿的地质环境
建立区域的地质事件表,进一步的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的成矿期与地质的热事件在时间上的一定的匹配关系,并运用综合的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在此环境下查明必要的陆壳的基底成分和深部的地质等特征以及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3、沿着成矿区带找矿,易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弄清区域性的深大断裂以及它的断裂构造相互组合的特点,进而研究与区域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查明控制矿田的次级断裂的构造发育特点。一般而言控制矿田与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的深大断裂相交产出,并以一定的间距行的排列出现,这就是横向矿带的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会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接近于一种平行状态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以及矿床成矿带,以一定的间距行的排列产出。所以要沿着不同的级次与成矿的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进而对比成矿地质的条件,这样会比较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找矿效果。
4、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
做好深入研究找矿信息的工作,充分运用这些信息的指导,在进行一些找矿,所以矿化信息引起的重视就越显得重要了,找地表矿与半隐伏矿的时候,要适当的运用遥感地质与化探找矿的信息,同时要结合其他的找矿信息进行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的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要进行矿产的深部评价,须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同时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并从中找出反映剥蚀程度的问题,某些地表信息虽然完好但是已剥蚀深,而且找矿的前景不是很大,一些上部已经出现的矿种类型已剥蚀的很深了,所以就更要认真的研究找矿信息所产出上网特点与空间分布的规律,进一步的寻找矿产和相关的成矿系列的矿产,从而确定矿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的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矿化以及相关的信息产出的特点圈定矿区自然边界,同时与它的分带与地质构造特点之间的差异和深部大上网岩体所产出的状况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所产出的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中心的成矿矿区与主单中心的成矿矿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同时在矿区的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寻找不同的成矿中心,对取得找矿突破至关重要。根据主要的矿体的自然形态,结合有关的找矿的信息,预测找矿的部位和找矿的前景。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的现状是原有的矿区开采过度,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矿产资源开采的后劲不足。而不断进步发展的经济形势又对新的矿产资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于这种矿产的矛盾,矿产开采的队伍应该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理论的提升以及专业技术的拓展,不断的优化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的矿物需求,促进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地质矿产勘查是矿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查以找矿为主要目标,是资源发现的基础。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形势的加剧,我国的能源问题也日益突出。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能源,因此对矿产开发和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伟,李建军. 探讨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 低碳世界,2013,07:90-91.
[2]徐华. 解析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139.
主管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主办单位:湖南省地质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5603
国内刊号:43-1407/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实物地质档案资料保存状况
由于项目结题时间较长,缺乏明确的管理规定和专门的管理费用,加上部分地质单位的合并、迁址以及工作人员调动等原因,这些实物资料的遗失、损毁严重,其保存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原因有下列方面:
物档案资料保管责任不明。很多单位的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实行的是项目管理制,项目结题的时刻项目组也随之解散,该项目组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因参加其他项目工作而加入到新的项目组。对于1/25万区调工作的实物资料,部分地勘单位则移交给该单位资料室(或类似的职能部门)负责保管,但这些部门对区调实物资料的情况并不完全掌握,甚至未能进行全面整理统计;一些地勘单位缺少固定、专属保管库房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其实物资料没有纳入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仍由项目工作人员分散保管,由于他们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其他项目等原因,没有能力保管;更有甚者,少数单位的实物资料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丢失、损毁。
实物档案资料保管条件简陋。大部分单位的1/25万区调标本散乱堆放在简易库房的自制标本箱内,标本箱损坏、腐烂现象严重,不少标本原始编号字迹脱落,模糊不清:也有部分单位的标本甚至没有单独的保存场所,而是同其他杂物混乱堆放在办公室、楼道一角或其他临时场所。
大部分光、薄片与文本资料被一起保存在档案室或办公室内,保管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光、薄片的易损性、特殊性,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因此,这些地方仍然不是理想的保存场所。
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的收集意义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是地质大调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产生标本、光薄片、实验测试样品等是极其珍贵的实物档案资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示区调成果,为后人留下实物档案。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在全面调查青藏高原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地质环境状况的同时,获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如:新发现数条反映板块碰撞的蛇绿岩带以及超高压变质带;重新厘定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发现十余条规模巨大、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多金属成矿带和300余处矿(化)点;第四纪地质与高原隆升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调查取得重要进展等。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中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区调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述重大发现和科研进展的实物见证。及时系统地收藏这些实物地质资料,避免损毁散失,不仅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示青藏高原1/25万区调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成果,而且为国家抢救积累了一批重要的地质资料,为后人留下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
避免重复地质工作,为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载体。青藏高原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部分地区难以进入甚至将来不可能进入,收藏这些实物档案资料,可以避免今后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重复的、耗资巨大的地质工作。这些实物档案资料是提供资料服务、科普宣传和专业教学等的重要实物载体,为公众认知该地区提供了又一个途径。例如,需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在前期准备阶段可以通过它们了解该地区地质矿产背景和工作进展等。同时,通过对这些实物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还有可能在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实物档案资料收集要求
实物档案资料收集要求。实物的筛选采集应以反映青藏高原各地质构造单元中重要地质体特征以及各地质单元总体面貌的系列地层岩石、古生物标本及光、薄片等实物为主。主要包括:命名和建组剖面系列标志性标本或薄片;典型沉积建造的系列标志性岩石、沉积构造标本或薄片;古生物化石标本或薄片;结合带系列标志性岩石、构造标本或薄片;变质岩、超高压带变质岩、韧性剪切带标志性系列岩石标本或薄片。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根据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种类筛选。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以标本为主,其筛选也应从标本着手,兼顾其它实物资料;对于标本损毁或遗失严重的图幅,筛选则以光薄片为主,辅以具有保存价值的其它实物,如化石样等。
根据实物所代表的地质体的重要性筛选。一个图幅内重要的地质体(地层、岩浆岩、侵入岩等)和构造带一般皆由主干剖面和主干路线来控制。研究程度越高的地质体和构造带其重要性也越大,其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收藏意义也越大。
相关资料的收集。为了使实物资料更好地反映区内的地质特征,并为后期的实物整理及服务利用提供基础资料,还应收集与实物密切相关的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及影像资料。
必须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区1/25万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实测剖面图、岩矿鉴定报告、图幅地质成果表、实测剖面样品登记表、剖面记录本、图幅实物地质资料移交清单等;尽量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图幅成果报告、地质档案原本登记薄、综合研究成果及相关论文等。
各种相关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有电子文档的应收集电子文档;收集的相关资料应该清晰,内容完整;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应参考有关要求进行整理登记。
一、人才是第一资源
曾在2012年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也曾在2009年11月3日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求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历史的经验证明:一项科学的新发现,一个学说或理论的诞生,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都与一位名家或伟人的名字相伴生。16世纪,以笛卡尔、莱布尼兹、布丰等为代表的科学先驱,先后提出以地球演化为核心的地球学说,成为而后几百年地质学家不断证实和补充的模型。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建立了“将今论古”的地质学说,奠定了地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成为“活动论”的先驱和诞生“板块构造”学说的前奏。在中国,李四光创建了“地质力学”的学说,黄汲清创立了“多旋回”构造理论等等。
2010年,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3大人才工程5项重大人才计划。其中,3项人才工程包括:(1)高层次创新型国土资源科技人才培养工程;(2)国土资源管理与国土资源经济人才培养工程;(3)地质找矿一线紧缺人才培养工程。5项重大人才计划包括:(1)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国土资源高端人才引进计划;(3)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优秀人才不只是一项生产要素,更是知识资本和文化资本。人才流向哪里,兴旺发达就到哪里。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决定着一项事业的成败,决定着一个单位的枯荣,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我国作为一个地质大国,需要成长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素质的地质人才大军。这支大军既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方法各分支学科一批将才、帅才、领军人才,也包括一批管理专家和地质矿产战略研究专家,更包括若干个大师级人才和世界级科学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才能繁荣地质事业,从地质大国走向地质强国。
二、新时期地质工作特点
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学技术进步,新时期地质工作出现了许多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化”,即:(1)目标任务的双重化;(2)服务领域的社会化;(3)调查研究的国际化;(4)科技支撑的最大化。
1.主要目标任务的双重化――地质工作面临着矿产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任务
发达国家,把矿产资源与环境地质置于同等重要位置,甚至更强调环境地质的重要性。但在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研究仍置于优先地位,但同时越来越强调保护和优化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在矿产资源方面,强调“立足国内”,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当前,地矿行业正在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计划,强调“攻深找肓”的重要性,力求取得找矿的重大突破。在环境地质方面,强调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上,强调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2.服务领域的社会化――地质工作的社会功能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空前扩大,除地质资源勘查和环境地质探查评价外,尚服务于重大工程(桥梁、水坝、海底工程、地下管线等)勘探、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废弃物地下储存、农作物的优化、影响人体健康的地球化学探查等,从而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学科――工程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军事地质、旅游地质、医学地质等。由于地质科学涉及地球起源、生命演化、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以及海陆变迁等人们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地质学也成为普及科学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因而,近年来各国编撰出版了一系列普及地质知识的丛书和图件。
3.调查研究的国际化――国际地质科技合作交流空前活跃
近年来,地质工作及地质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凸显,主要表现:
第一,双边和多边合作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这种合作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和极地;既包括单一学科,又包括综合学科;既包括一个地区的,又包括国际的、洲际的乃至全球的。
第二,一些国际地学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研究计划。如世界地质图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各洲、各大洋和一些地区的地质图系;国际地科联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实施了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国际岩石圈委员会组织实施了地学断面计划(GGT);国际海底委员会组织实施了海洋钻探计划等。
第三,国际地学学术研讨会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大部分为单一学科的,如地层、岩石、构造、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部分为综合的。国际地质大会近几届参会人数都达5000~8000人,美国地球物理年会(AGU)常常达1~2万人;在加拿大、中国、南非举行的矿业大会,参会人数也都在几千到万人。
第四,一些发达国家地质工作计划大多为全球性的计划,国外勘查研究项目越来越多;一些发展中地质大国(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外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项目比重也在大幅度增加。
第五,国际化(或叫世界级的)地质人才日益增多。他们具有全球视野,研究和了解全球地质矿产,洞察科学前沿,异国工作或兼职者大幅度增加。
4.科技支撑的最大化――地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地质工作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地质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科学技术密集的工作,地质科学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科学,特别需要科技的支撑。“上天、入地、下海、登极”。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航天、航海以及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的发展,各国都从空间、深海、地球深部出发,使用了一系列地质矿产探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地质科技快速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探测的精度和效率,而且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的周期大大缩短。地质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使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伸向“三深”空间(深空、深海、深地),向微观与宏观双向,以及专业深入和综合交叉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地从定性走向定量。地质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从更高层次上支撑了找矿突破、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助推了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拓展。
三、当代地质科学的前沿领域
1.地球深部作用和大陆动力学
地球深部作用制约着地球各层圈的耦合过程和物质、能量的交换,影响着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和构造格局。大陆动力学是要通过大陆系统行为、作用的研究,揭示大陆的结构构造、地质作用过程及其与驱动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解决板块构造应用于大陆的局限性,建立大陆形成演化的新模式。
2.地球表层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
地球表层系统不但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因此,研究和认识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人地作用过程和机理,对于评估资源潜力与环境质量,解决某些重大理论问题,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地球物质科学
地球物质科学是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学科交叉、综合形成的边缘学科。地球物质的研究对了解地幔对流、流体运动、地球演化、矿产形成及综合利用和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预测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4.流体地质
岩石圈富含各种流体:淡水、卤水、各种气体、烃类、岩浆等。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床形成和矿液及油气运移,以及壳、幔物质交换、变换地质体物理性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流体地质已成为地球科学前沿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5.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倍受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研究目的在于洞察地球系统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提高人类预测气候环境变化的能力。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第四纪的全球变化是地质学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6.成矿规律与矿床理论
为了提高矿产勘查效率和效果,取得找矿重大突破,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加强成矿规律和成矿理论研究,把成矿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作用纳入地球动力学演化框架中,剖析岩石圈构造演化、物质迁移、流体活动等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追踪成矿作用的轨迹。
四、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
地质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密集的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探索性很强的工作。地质科学是一门知识和经验积累性的科学。地质人才成长的规律表明:一个成熟的高水平的地质学家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应该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为地质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涌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投身地质调查研究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地质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地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地质找矿的突破、地质科学上的新发现和地质理论上的创新,都是经过地质调查研究的实践取得的。板块构造理论是在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诞生的。地体构造学说是在加利福尼亚及阿拉斯加大量区域地质调查中总结出来的。地质工作者大多是在几个地质勘查或地质科研项目实践中,充实了地质科学认识和理论,提高了室内外地质现象的鉴别能力,增长了才干,逐步成为一名成熟的地质学家;也都是在地质勘查研究的实践中,丰厚了科学积累,做出了重大地质新发现,创新了地质理论,乃至创建了新学说,逐渐步入领军人才或地质大师的行列。
2.专业领域相对稳定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前提
地质学中各分支学科人才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这些分支学科的水平,也决定着地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个地质强国需要有一批各分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成长,要相对稳定他们的专业,让他们在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地区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深化对这一学科领域或这一地区地质规律、地质理论的认识,以致达到精通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一批各个分枝学科或地区的权威性的高级专门人才。没把工作任务与培养人才紧密结合,科技人员专业、地区变动频繁,是造成目前高级专门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给足业务工作时间是人才成长的基本保证
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成果的产出,以及人才的成长,都是用时间换来的。保证科技人员的科研时间,使其大部分时间潜心于科学研究,是人才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多头的项目申请,频繁的汇报评审和中期评估,复杂的经费预算,以及过多的非业务性的会议、活动等,夺走了他们许多宝贵的时光,分散了他们的精力,降低了他们学习和工作效率,这是造成高级专门人才匮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4.强化理论修养和启迪创新思维是高端人才成长的基础
高端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但要有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的实践和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要精通本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还要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到“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识渊博”,并富于创新精神。如果做了大量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但没有把这些实际资料进行思维加工,概括出规律,上升到理论,进行科学理论上的创新,不但影响了成果的质量,而且阻碍了杰出人才的成长和涌现。
5.培育全球科学视野和提高国际知名度是高端人才的必备条件
地质无国界。许多地质现象和矿床具有全球共同的成生特点和演化规律,许多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适用于全球,许多地质工作和地质科研的成果和经验可以相互引用和借鉴,这是当前国际地质合作研究和成果交流异常活跃的主要原因。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展全球科学视野,熟悉本专业的全球知识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在国际地学界的知名度,是高端地质科技人才涌现的必要条件,更是我国走上国际地质强国的必备的人才条件。表演艺术家之所以容易出名,一靠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二靠成天登台表演,有较多的涌现机会。我们也应给杰出地质人才以涌现的机会,宣传他们的创新性成果和贡献,给他们以国际合作交流的条件和机会等。
相关资料
地质工作
地质工作的概念
地质工作是指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经济有效地摸清地质情况和探明矿产资源的工作。在现代社会中地质工作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满足人类物质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地质工作起源于人类社会对矿物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地质工作的内容
矿产普查勘探工作一直是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地质工作正以比过去远为迅速的步伐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地震地质以及地下热能的开发利用等,均成为地质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工业化所导致的水源、能源和矿物资源的日益短缺以及环境的逐渐被破坏和污染,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正在逐步扩大,能源矿产地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以及农业地质等已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地质工作所需的各种地质理论及有关的自然科学理论与勘探技术方法,如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形测量、钻探工程、山地工程、岩矿测试、遥感探测、数学地质乃至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等,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