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49: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子课程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子课程论文

篇1

感谢大学四年来,中文系所有老师对我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怀,正是您们的辛勤工作,才使我得以顺利地完成学业,取得学位。浓浓师恩,终生不忘。

感谢天津大学党委宣传部的所有老师对我生活和工作的关怀。在你们的帮助和陪伴下走过的大学岁月,给了我最好的锻炼和最快的成长。

感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沈弢大哥,在我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我技术上的极大支持和心理上的鼓励。感谢曹玉鹏和姜鹏,是你们的陪伴让我度过了最难过的时光;感谢吴爽,是你教会了我如何简单地快乐;感谢安莉,是你让我懂得温暖。

感谢我的室友们,尤其是黄媛媛,我们一起经历过的聚散喜悲,一起走过的每一段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友情的无私为我们的大学时光重重地写下了无悔。

篇2

2.课程内容的时效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电子商务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性,使得电子商务课程理论研究的内容也随着发生新的变化。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远远快于理论总结,因此师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捕捉这些变化趋势,查阅各种资料了解最新资讯,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3.授课班级专业的多样性

作为一门跨专业课程,电子商务概论面对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院系,他们所拥有的专业背景不同,需要掌握的电子商务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显然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授课班级专业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重心不同,也决定了教师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的多样性。

4.独特的实时网络资源优势

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而进行的交易活动,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Internet网的普及应用,为电子商务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材知识与网上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以教材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导,以网上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电子商务是一门复合性课程。广泛涉及网络营销、商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工商管理学科和计算机网络、电子支付、安全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学科的内容,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电子手段来进行商务活动,通过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各种商务管理知识,又要掌握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并且在不断快速发展的学科,进入大专院校作为一门教学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是困扰电子商务教学的最大问题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课程,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涉及到了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学科综合、文理渗透、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对讲授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同时具备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各学科领域相应专业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很少见。目前我国高校中,进行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管理类、贸易类、计算机应用专业类的教师。应该说这三类专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非常密切,由这些专业的教师讲授电子商务比较合适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来自于上述三个不同专业的教师,由于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实际教学侧重点也不一样,往往重点讲授自己所擅长的部分。

2.教材建设跟不上电子商务是一个成长中的领域,电子商务教育与电子商务实践处于同步发展阶段,教育者与管理者面临与受教育者几乎同步学习的境况。教材内容经过漫长的编写、编辑、印刷、发行等过程,己经滞后于实践,特别是书中某些网站的实例运用部分经常因过时而出现无法打开或己完全改版的现象,对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3.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单一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电子商务知识的多样性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创新。电子商务发展变化较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较多,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传统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由于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不但使学生难于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考核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又是必需的重要环节。该课程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既抽象又不好理解,学生普遍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因此学习兴趣不浓,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过多,实践过少,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只是听到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虽然也使用过相应的模拟软件来熟悉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但学生还不能完全独立进行操作,还没有把所学到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三、对策与建议

1.尽快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

要千方白计改变“一流学生、二流教师”的不协调现状。电子商务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全面、体系化的素质,即使跨专业的老师和电子商务领域沾边,但是没有对这个领域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也是没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的。为此,首先要抓紧电子商务课程本专业教师的培养和配备,与此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原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在目前专业电子商务教师普遍缺乏的情况下,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积极地探索新路子来教好学生非常有必要。

2.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导向问题

从根本上说,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而电子是工具、手段,要为商务服务,并使商务从传统方式改为现代方式。当然,电子商务需与传统商务相结合,改造和提升传统商务。不同院校建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技术为导向还是以商务为导向,取决于各院校的性质和特点。工科院校无可非议要以技术为导向,服务于商务,而文科院校自然需以商务为导向,把技术作为手段。不论采取何种导向,均应强调电子与商务的结合。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时,应努力贯彻既定导向的要求。

3.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优势

学习电子商务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网上每天都有鲜活的案例可供参考,有真实的而非模拟的环境可供参与。笔者认为,能在互联网上完成的操作练习就尽量在互联网上完成。这有利于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而目还能增强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这样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强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国友.两大问题困扰电子商务教学[J].电子商务世界,2005,(12).

篇3

“以能力为核心”是我国当前阶段高职教育的终极人才培养目标,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的设置是实现专业建设以及学科建设的核心实施途径,同样也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指导思想。鉴于此,为了真正实现课程改革,必须针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学形式的革新来达成,进而满足我国当前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实际需求。

1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理念改革

作为一门专业性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为了能够让电子、通信等电类专业以及非电类专业学生能够实现学科入门,同时也是实践性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设置的重点与学习要求都有所区别。本文研究的电子类学科,将该项课程的设置重点集中于职业核心能力方向,重点分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设计理念。1.1以专业与行业对接需求为重点。电子类型专业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国家当前社会中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等行业发展进行有效对接。在该行业未来就业过程中,由于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速度飞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也很短,所以该类型专业具备一定的专业范围广泛、就业途径多样化的优势[1]。《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建设工作开展之前,教育人员应深入电子类行业典型企业中展开企业调研,通过对在岗员工的工作任务、需求能力等内容进行有效分析总结,进而将最契合行业需求的课程授课标准制定出来,完成课程建设工作。1.2通过“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展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在“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强调双师教学。换言之,就是积极的与社会中的各大现代电子技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将校企合作的共进关系建立起来,并在实际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指导与实践过程中,有效的将合作的电子技术企业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引进高职学院,为学生展开《电子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各大高校还应该在校内进行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企业为学生建立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1.3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在企业内部调研工作中了解到,传统教学目标更专注于电子元器件和单元电路理论知识以及理论分析方法的掌握,采用以往的教学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经过重新定位后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在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必须的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加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使用方法,提升常用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功能检测、排故等实践的操作能力。1.4合理选用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样为教学方式的选用,我们认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最具实际意义,能够有效引导学生通过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以及学与创的有机结合。在实施具体的课程教学时,并不是传统教学中“先教、后学、附以做”的方式,教学中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等情况进行更具灵活性质的教学活动组织以及教学形式应用。只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授课流程,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生手脑结合、积极动手、参与实践,让学生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能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1.5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与传统课程的“期末成绩+平时表现”考核方式不同,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将课本理论与课堂实践能力兼顾的课程考核方法,将原本的“注重结果”考核向“注重能力培养”考核方向转化,让课程考核更具实际应用性与全面性。课程考核过程中,阶段实践考核占据总体成绩比例的60%,学生平时表现占据比例的20%,课程开展中以及课程结束之前的报告与答辩占比例的20%。在实践技能考核工作中,需要针对学生参与实践的项目及完成质量给出课程评价成绩,学期期末时将所有考核成绩进行汇总,得出最终课程考核成绩。

2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在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上的改革

2.1课程设置改革。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置改革上,主要是将“以能力为核心”作为改革重点以及教学目标核心,该项改革不仅能够在课程整体构成中将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同时也对理论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精简。根据课程的类型以及学生能力培养重点的区别,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主要分为了4项进阶课程,分别是理论、实践、仿真以及理论实践综合课程,进而开展项目区分、任务区分教学工作,为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做努力,同时也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养成工程打地基。以上4项进阶课程之间在内容上实现紧密相连,而在形式上又各自独立[2]。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在理论与实践综合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最终达成“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2.2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根据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的职业教学要求,本次对于原课程部分内容降低了教学要求,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例如针对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多级放大电路的计算、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等内容的实际要求降低,并将部分内容进行删除,尤其是晶闸管应用电路内容。另外,将EWB课程内容融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换言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Multisim电子电路进行模拟和测试仿真软件,通过演示电路功能造成的现象,进而得出仿真测量电路的独特特性以及相关数据参数[3]。该项内容的加入,不仅能够更为直观地开展理论教学,还对于促进学生实践操作经验提升以及操作指导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

3教学课程实施的改革

3.1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3.1.1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应用。在该项教学方法改革中,把传统理论课程内容中的8个模块教学改革为32个任务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穿插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任务的驱动下达成教学目标。在此期间,学生通过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应用教师提供的知识点链接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最终将学习理论知识与完成任务双重目的达成。此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能够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出来,还能够养成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态度。3.1.2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此项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将多媒体技术科学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做到互补,进而对媒体教学的更多应用规律进行探索,实现教学进步。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授课内容大多为各种复杂的电路结构讲解,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其中,在极大程度的节约课堂板书时间的同时,还能够更便于将复杂的电路构成分解为单元电路授课,而且相比较于教师板书,电路更具规范性,可重复性能高,进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4]。另外,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仿真课程内容穿插在其中,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方法的支持下,结合本节课程中所讲的内容,通过将仿真测试适当的引入基本放大电路以及功能电路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电路输入以及输出的波形不同变化,加深功能电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3.2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3.2.1在模拟电子技术的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学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教师软件仿真,学生搭建电路测试,教师进行讲解电路的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再次搭建电路测试。②教师讲解电路的理论知识,然后进行教师软件仿真,学生首次搭建电路测试,此次由学生以学生角度讲解电路的理论知识,最后学生再次搭建电路测试[5]。③教师软件仿真,然后由教师讲解电路的理论知识,学生根据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进行首次搭建电路测试,搭建完成后学生进行讲解电路的理论知识,最后学生二次搭建电路测试。3.2.2将任务驱动式教学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以上教学形式的应用,主要体现的是教学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该项教学课程的开展期间,主要使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换一种方式来表述,就是在为学生制定出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相关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学的过程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实现双方共同进步。该种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发挥空间,同时也培养出了学生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最终将探究式学习习惯带到今后的个人发展中去。

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课程考核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还包括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教学材料的更新、实践基地的优化、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等多方面的改革。由于课程改革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过程,所以只有伴随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化,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进一步改革,最终使《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更好的与社会行业完成对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望此次研究的内容能为《电子技术》课程实际教学提供帮助。

作者:杨雪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魏玲,耿大勇,朱延枫.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子测试,2017(2):94.

[2]孔玲玲,徐天奇,等.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背景下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J].科技风,2017(2):49.

篇4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职电子教学中,课堂氛围逐渐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而学生却表现得无精打采,在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准则,并且教师不懂得从实际出发,没有运用有效且可行的教学方法去挖掘学生的潜能,这将严重影响教育发展的步伐。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来组织一些小活动,忽视学生都有着一颗爱玩的心理。如果在课堂上加入一些小活动或做一些小游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唯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课程设计不完善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电子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理论课程知识与实践课程相结合起来给学生传授新的电子技术知识,这会使学生记住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忘记了实践知识,若不然就是记住了实践知识,而忘记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些都严重导致了学生学习新知识而导致相关知识脱节,并且部分专业知识与现实严重脱轨,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所需要的不相符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吸收新的知识,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中职电子教学中解决对策

1.在电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科学以及合理的课程设计,还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力

在电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活动来进行教学,但不要脱离教材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踊跃参与,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知识,还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到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容。

2.不断提高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对于电子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当制订出完善的针对教师电子教学的培养策略,规定每个月安排教师在校外进行培训,在学校的时候要对教师进行不定时的电子教学能力测试,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高,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丰富。在培训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去到一些企业中了解现在社会对于专业方向的需求,以此来面向专业化教学,让学生时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筹码,为学生的就业方向奠定基础。

篇5

1引言

电子商务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网络的普及让电子商务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时代要求,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近些年来高校逐渐增设电子商务专业,而电子商务运营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电子商务课程精髓,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下面,笔者就电子商务运营课程的建设实践的相关问题作以下分析探讨。

2教学设计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2.1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其指标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学习方法和态度等,而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则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当前的人才市场发展现状来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在于网络销售以及网络运营上,因此这就决定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应重点放在这两大就业方向上。就目前的网络运营状况而言,网络运营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综合体系,由于电商模式的不同,因而其运营思路也各不相同。比如营销网站与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等运营思路各有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为学生设计不同的角色进行互动,如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网站推广以及网站设计等,进而让学生在团队建设中不断提高其电子商务项目运营能力,并促进自身的电子商务职业素养提升。2.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就业创业观念。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继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电子商务创业环节,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经营网店,有效避免风险,并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经验总结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历练,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运营能力。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状况进行网站创建,同时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进行电子商务市场调研,在这调研分析过程中逐渐地将网站发展方向定位下来,学生通过网站经营活动实践能够较好地发展和锻炼自我创新意识。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并紧跟时代潮流,从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概况出发,继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向,同时让学生利用和发挥电子商务技术的作用,为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机遇和环境。此外,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实践实习平台,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积累更多的电子商务知识。2.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不尽相同,其学习能力的高低也各有差异。电子商务运营课程教学应遵循由简到杂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进而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电子商务运营课程主要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平台搭建,这样的电子商务网店设计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电子商务学习兴趣。第三网络平台搭建是一个技术性的专业技能,它主要考验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而后期的市场调研工作开展以及营销战略的制定和网站(网店)的运营推广等项目实践均考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等,为此学生必须不断地提高自我能力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学习。

3教学内容选取以学生职业生涯为导向

3.1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进行电子商务运营课程设计时,其课程安排不仅仅根据编排的顺序进行调整,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其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制定,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进而确保教学质量符合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的作用,其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有效地将电子商务运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活动项目内容结合起来,并根据具体的实际状况为学生设计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内容,并更好地把握电子商务运营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3.2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好地适合社会和环境。良好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电子商务专业常见的专业岗位比较多,但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心态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等,为此在电子商务学习过程中,必须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反映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企业运作、经营环境的真实性,进而让学生更加明确日后的学习方向。与此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展开教学,同时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科学组织学生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培训等,从而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电子商务知识的独特魅力,最终让学生在学习当中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3.3注重教学内容的渐进性。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即实践和实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时刻注意教学内容的渐进性,进而从不同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第三平台创建电子商务网店等,而学生可以依据自我喜好进行网店类型选择,而后制定多种方案措施进行线上、线下推广运营,继而为学生打下网上创业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应依托企业资源优势,充分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运营意识,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运营能力,可让学生进行项目分组,让学生在团队协助中完成市场调研、网站设计以及运营推广等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是一项漫长的工作,而随着电子商务领域行业的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继而增大了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实践的难度。通过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职业生涯为导向对学生展开电子商务运营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出人才市场所需的真正电子商务人才。

作者:雷雨 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电子商务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刘吉成,龙腾.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运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金融,2016(2).

[2]范敏,方小教.“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1).

[3]陈唯宏.以“网店运营”带动电子商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

篇6

项目教学法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以教学结合的方式展开整个教学。在此教学方法中,为了同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学生在学习,老师在教授,还加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师生能够得到共同的学习和提升。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一般通过小组的形式展开。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还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如何学以致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深入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理念,在生产操作中引入新技术,这样不仅有利于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也是很有帮助的。

1.2教学优势

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课堂授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询问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来对教授内容进行相应补充,学生也一直听从教师的安排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总体上讲,传统教学法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操作,对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精神疏于培养,结果使得学生不会自主探究,空有一堆理论知识却不能学以致用。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在课堂授课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挖掘学生的优点、结合生产实际来展开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总体上讲,项目教学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将理论所学应用于实践生产中。

2项目教学法应用实践

为了更好探究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本文进行了如下的研究:项目1: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编程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为毕业班学生,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提升知识,教师和学生开展互动式合作,建立自动化生产教学系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集合了机、电、气和PLC工控一体化平台。在教学中:(1)要求学生画出电机降压起动继电器控制原理图、掌握控制原理;(2)可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编制梯形图程序;(3)利用FXGPWIN软件编辑、传输、调试梯形图程序等工具,明确导线颜色、截面积及其应用范围,并掌握接线与布线,能利用万用电表检查电路,将故障有效排除。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让学生主动去参考相关的书籍,或培养学生在网上查找所需资料的意识和能力;(4)在表达能力上,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可用口头、书面两种形式,将准备的材料准确表现出来,同时,在教师与同学的交谈、交流中,熟练应用专业术语;(5)在情感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逐步形成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另外,经过本课程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对自身定位进行思考,从而更好促进自身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和组织主要是小组形式,同时建立具有弹性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分组并非唯一原则,小组形式也并不是主张取消班级形式,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均以小组形式开展,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实施的形式。两班的人数相同,X、S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说明两组学生学生基础差别不大,也就是在实施项目教学法前,两组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成绩基本相似。而实施项目教学法后,两组学生的期末专业知识水平阶段性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差别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各分数段学生数量来看,实验班学生期末成绩:90-100分有6人,80-89分有9人,70-79分有17人,对照班三个分数段学生人数分别是4人、2人和11人,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班60以下分数段学生数量为3人,而对照班为17人,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项目教学法实施后,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成绩。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进而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3项目教学法实践反思

项目教学法是否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还是在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程度以及参与程度。虽然项目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着较多的优势,也在具体的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毕竟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在实施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第一,项目教学法对实践教学较为注重,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具备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提供示范性教学成果,证明自己具有组织实践教学的职业水平。但是,在电子课程教学中,笔者在内的很多教师都是初次运用项目教学法,相应的教学经验很是缺乏。所以,为了解决这一不足,教师就必须共享一些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加强集体备课,同时还要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经验的积累,并留下优秀的学生作品,以便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二,运用项目教学法,明显的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需要在讲台上教授知识,学生集体学习就可以了,对每个学生教授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但是,在项目教学法实践中,学生还不能做到独自设计电路,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和把关。鉴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有所不同,对知识的接受速度也有所不一,这就很难做到准确把握教学进度。而且,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课堂管理也不如传统教学法一般顺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加强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不断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篇7

1引言

随着石河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人才目标要求的提出,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成为当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实训类课程,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电子电路,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综合模拟、数字、高频电路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电路设计与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开展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2现状

以往的教学安排中主要侧重电子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留给学生自己用于思考和设计的时间有限,设计基本停留在纸上和计算机上。因此,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虽然学生在参加接下来的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大学生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毕业设计时理论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但实际设计和调试时却出现大量问题很难得到快速解决的现象。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目前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出的要求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

3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实施、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目标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将学生已学过的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高频电路等课程的知识综合运用在该课程中[2],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选择,电子电路仿真和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以及实际应用电路项目的开发、管理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切实经历从原来课本上的电路到EDA软件的仿真电路再到实际看得到、摸得着的电路的实现过程。该课程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补充[3],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校级SRP(StudentResearchProject)活动、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以及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等专业竞赛的兴趣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教学内容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照基本知识验证、专业知识综合、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安排,主要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电路系统设计方案提出、论证、设计、元件焊接、系统调试;撰写总结报告、答辩等。1)常用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主要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变压器等常用元件的区分,还包括一些电子常用术语,比如单面板、双面板、焊盘、焊接面、虚焊、桥接等。2)常用电子测量仪表的使用:包括万用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使用方法。3)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主要讲解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4)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实现:AltiumDesigner软件中电路原理图的绘制和PCB图的绘制方法。5)电子电路系统设计方案提出、论证、设计、元件焊接、系统调试: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四个人一组,每组一个设计题目,每组经过方案的提出、讨论、修改、教师审核、论证后设计出电路仿真图,仿真没有问题后设计PCB图,然后制成单面板进行元件焊接、调试。6)撰写总结报告、答辩:系统设计完成后,每组撰写总结报告,提出系统的优点和设计不足,以及设计过程中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制作幻灯片进行课程汇报答辩。教学实施在完成各个教学内容时,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分为4个项目进行,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逐步完成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1)基本元件及电路测试项目。教学内容的前两部分讲解完成后,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基本元件参数的测试、电路虚焊、双面板线路测试等。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电子元件与电路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2)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项目。在该项目中,教师首先讲解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然后以实例设计一个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在此过程中,教师从元件参数的选取、放大倍数的计算、系统测试和修改等方面给学生进行讲解。讲解完成后,学生参考实例设计一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晶体管放大电路作为练习。练习完成后,全体学生设计一个波形发生电路用来产生方波、三角波信号。学生设计过程中可相互交流,碰到问题可询问教师,最终完成项目预期目标。该项目完成后,学生可以掌握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3)电子电路制板与焊接调试项目。前两阶段的项目完成后,教师讲解电路制板软件AltiumDesigner的使用方法和手工腐蚀法制作单面电路的流程,讲解和制作过程以上一个项目中的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为例,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问题可随时提出,教师进行解答。最终要求学生自己实现一个两级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的绘制,以及电路的腐蚀、焊接、通电调试。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了电子电路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实物实现的过程。4)综合设计与总结项目。学生按学号进行随机选题,题目内容涵盖模拟电路(如连续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如循环彩灯控制器)、高频电路(如小信号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设计)。题目选定后,题目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提出设计方案,经过理论论证,设计完成仿真电路和PCB电路,然后采用手工腐蚀法实现电路系统的板面布线,最后进行元件焊接和调试。系统完成后,整个课程基本接近尾声,每组学生要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答辩。通过该项目,学生掌握了复杂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团队合作完成项目设计、管理、总结的过程。教学方法课程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理论课程完全靠教师讲授以及实验课程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模式,采用教师讲授、项目训练、学生参与设计和讨论、分析讲解和答辩的形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充分调动积极参与的兴趣。考核方法课程的总评成绩由5个部分组成:考勤10%+课程表现10%+项目完成情况30%+课程答辩情况20%+课程报告30%。新的考核标准打破原来课程总评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设计成绩两部分组成的模式,主要以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完成度作为考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经过两周的项目驱动训练和实践环节的总结,学生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更加熟练,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选用和封装了解得更为清楚,对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更加有信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结论

课程改革和实践在石河子大学电子信息工程2012级、2013级和2014级为期两周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中进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安排和各个环节的设计比较欢迎,加大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侧重基础能力培养,将项目管理理念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后续的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中凸显了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作者:周涛 张锐敏 刘巧 李栓明 钟福如 单位: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二、对于电子技术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学生普遍表示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主要原因是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对其失去了兴趣。理论中的抽象问题单靠实物是无法完全解释的,需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这些抽象的事物被人们具体化就形成了电路。所以,多画电路图是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理论知识操作化的一种方法,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这个道理。但是单纯的手绘图对于当代高职学生来说不是非常容易,而且学生也不是非常感兴趣,要多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以本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及改革前后效果对比来具体说明。以往单片机课程采用多媒体理论教学加单片机实训的形式,这次单片机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学生上课时的操作项目,力求达到每节课学生都有事可做。过去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课堂讲授部分到实训的时候很多内容还得重新讲一遍,费时费力,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学习过程非常被动。其主要矛盾可以归结为C语言的程序编写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矛盾。单片机课改的具体做法是将授课地点改为机房,包括实训器材也都拿到机房,在课程安排上,先从C语言上机实训开始学习C语言基础,本着以C语言够用为原则试着编写一些单片机程序下载到单片机集成电路板当中完成单片机实训,实现教学做一体式教学。总的来说,以C语言为载体的这种教学模式效果要好于以硬件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并且从教学条件角度,这样做更容易实现教学做一体式教学。单片机课程改革前后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都得以锻炼。

三、电机与PLC控制是本专业的一门强电类课程。

本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在理论部分增加操作项目,并且加入PLC实训部分。以往电机与PLC控制课程采用的是多媒体理论教学加电机实训的形式,电机理论部分和PLC控制部分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机实训部分在实训室进行。改革之后上课地点选在机房和实训室进行,机房增加一款电气设计软件和一款PLC编程软件及其仿真软件。由于强电课程不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实训设备配备上还比较欠缺,主要表现在PLC实训方面缺少相关设备。多媒体教室上电气原理图的课程学生得不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学习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矛盾可以归结为学生手绘图困难与原理图分析之间的矛盾,梯形图程序学习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矛盾。在机房利用已学过的AutoCAD软件平台教学生使用SuperWorks软件载入低压电器符号及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然后到实训室对熟悉的控制环节进行电机实训演练,进一步加深对控制原理的理解;PLC部分在机房使用STEP7软件和S7-200仿真软件进行梯形图的程序编写及仿真实训。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利用软件熟悉器件的符号、型号及工作原理,掌握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及控制方法和控制环节,进一步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潜力和创造力,再通过实物接线实操,进一步巩固和验证了之前的学习成果。利用软件辅助教学要好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通过仿真软件做实训弥补了设备不足的缺陷。对于本专业的弱电类课程也可以采用相关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例如用Protel99SE软件可以辅助电子技术类课程的进行。

篇9

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的反应。国际化课程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在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的同时,尤其要强调适应全球化发展需要的能力,这是对传统课程目标的深化与发展。较早开展课程国际化的国家,其高等教育目标都具有浓重的国际化色彩,如美国提出培养“有全球意识的人、有国际眼光的人”,日本的大学培养目标则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中的日本人”,这些教育目标最终都将在国际化课程培养目标中得以落实。

(二)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课程内容国际化是课程国际化的重心,也是课程国际化的研究重点。教育机构开发国际化课程普遍的做法是:(1)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新课程;(2)在已有课程中增加国际性的内容,使课程具有国际化导向。根据课程内容国际化因素的不同,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归纳出9种不同类型的国际化课程:(1)具有国际学科特点的课程(如国际关系、欧洲法律);(2)传统课程中加入国际比较方法使课程内容得以扩展的课程(如国际比较教育);(3)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职业的课程(如国际商务管理、会计学);(4)外语教学中注重跨文化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课程;(5)着眼于某一区域研究的课程(如亚洲研究);(6)培养学生获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7)双学位课程或联合学位课程;(8)部分内容由国外教育机构提供并讲授的课程;(9)专门为外国学生开发的课程。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国际化

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国际化主要是指师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场地等方面融入国际化因素。教师队伍是制约国际化课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互派教师、引进有外国留学背景的人才、开展师资培训等方法,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化教育理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远距离快速、便捷的互动与交流得以实现,增强了授课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为课程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慕课(MOOC)”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地推动了课程国际化的发展。另外,可以通过引进国外教材、改造教学场地等办法,更好地开展国际化课程的教学。

二、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国际化课程建设研究

(一)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重视实践教学,淡化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其课程内容主要着眼于技术应用、设备操作、工艺训练和专业软件应用。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因此,高职课程国际化的内容不能生搬硬套国外同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而应该在技术应用、设备操作、工艺训练和专业软件应用等实践性强的课程里融入国际化因素,使课程具有国际化导向。

1.从教学/生产的软、硬件平台中选取国际化教学内容。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教学和生产领域中,高职院校的实训仪器、企业的生产设备均已基本实现智能化,需要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来操作仪器设备。而这些仪器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和使用说明书大多是英语描述的,需要实施双语教学,这是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内容国际化的一个落脚点。许多情况下,电子电路中采用的集成电路只有英文资料,此时,检索、阅读元器件的英文资料就是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国际化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另外,应该合理利用英语原版软件选取国际化教学内容,电路设计软件(如AltiumDesigner,PowerPCB)、仿真软件(如Multisim,Protus)、计算机语言(如C++,MATLAB)等常用的软件均来自于国外,其原版都是英语操作环境,这些是很好的国际化教学内容与素材。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常把这些软件进行汉化,使其转换到中文工作环境,这样既有可能使软件功能受到破坏,又不利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国际化。

2.从互联网获取国际化教学内容。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学习资源库和学习场所了。就教育领域而言,师生们可以通过多种网络平台获取国际化课程的教学内容:(1)慕课平台。这是近年流行起来并得到全球教育专家、学生肯定的网络学习平台,世界上许多高水平的教育机构都参与到慕课资源建设中来,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网站。国外的机构或个人建设了许多优秀的专业网站,涉及的内容包括新技术和新工艺介绍、新器件或新软件、电子电路制作等内容,是国际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3)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论坛和博客。在类网络平台上,每天都有全球的专业人士参与讨论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可获取来自不同国家的专业教学内容与信息。

3.国际化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用。受学生外语水平的限制,高职院校国际化课程切不可直接采用国外的原版教材,而应该编写适合于该层次学生适用的国际化教材。高职教育重在实践教学,就电子信息类专业而言,技术应用、工艺流程、设备与软件操作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国际化课程的教材编写就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剔除过时的教学内容,更新与世界接轨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对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工艺流程等教学内容加以国际化改造,体现出高职课程国际化的特色。电子元器件的英文资料手册、设备与软件的英语使用说明书、国外网站上的资料等,是国际化课程重要的参考资料。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国际化

1.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如电流、信息流都是看不见听不到的对象。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声、光、动画、视频等媒介来呈现抽象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高职院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模拟实践教学场景开展技能训练,帮助学习者感知学校实训室难以实现的工作环境,促进技能的习得与养成。

2.合理使用网络共享课程。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共享课是基于互联网开展国际化学习的一种趋势。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Coursera,edX,Udacity是全球知名的三大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是中国著名的慕课平台。慕课平台上汇集了全球知名教育机构的优质课程,其中Udacity、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有大量的电子信息专业共享课程,可以极大地满足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

3.改造教学场地。国际化课程的组织与实施需要调动多方教育资源,其中教学场地是支持国际化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小组讨论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学场地必须配置可移动的课桌,以满足分组讨论的需要;国际化课程教学场地应配置各种教学辅助设备以支持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现;另外,教学场地还应有网络覆盖,为学习者获取网络学习资源提供方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教室集成了智能教学、学习资源管理、自主学习的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国际化课程教学场地。

篇10

目前,我院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设备由于资金短缺,使用的仍然是十几年前购置的设备。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有的实训设备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脱节。

1.2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训教学时间比例、关系密切度安排不合理

受教学大纲规定所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时较少,但是课程内容信息量涵盖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学,又要在实训中更好地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无形中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以致于不能完成练习任务,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时间安排紧密结合。

1.3教考分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期末考试理论统一闭卷考试,学生就等着期末考试前一段时间任课教师给画画范围,临时抱佛脚,背一下,就能及格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平时上课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帮助。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整合教材,降低理论教学难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无论采用哪本教材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教材是静态的,理论性太强,概念、公式、原理都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劲。为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笔者首先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按照所讲内容分为强电和弱电,各占一个学期时间进行讲述。其次,在保证课程重、难点清晰明了的情况下,尽量保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特点,使课程内容更加简单化:尽量去弱化不实用又难学的器件内部结构知识,重点放在电路的外特性及其应用上;删除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对一些公式、定律直接给出结果,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保证课程内容前后连贯的前提下,调整课程内容安排次序,删除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和添加对后续课程有用而教材中又缺少的内容。

2.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兴趣导入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该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绪论课结束后通常会用2个课时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参观该课程所用的所有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由提问,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二,情境教学法。在课程教授过程中,笔者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让学生结合家庭用电,计算一下电费的问题。讲到放大电路的时候,结合多媒体上自带的麦克风,讲述电路的放大原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且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再加上配上逼真的音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2.3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现有教学大纲安排,“电工电子技术”现有的实验课课时少,内容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和实训室沟通,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后,成立了电学开放式实验室,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随时到实验室,或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这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和主动性。另外,笔者还建议学生们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比如开展一些电子小制作、电路板的焊接、小家电的维修等,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1

2“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应用性强,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课程开设了6个学时的实验,对学生来说实践时间较少。因此率先在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开设了“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时间为一周,精选了“太阳能电动车SPWM控制逆变电路设计”、“车载逆变电源—推挽式直流变换电路设计”、“车载逆变电源—工频逆变电路设计”等设计课题,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充分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应用设计,要求学生“脚踏实地”进行电路方案论证比较,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器件的选型、绘制电路原理图等过程,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并能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常用的驱动电路设计,合理设计保护电路。同时对于电路原理图要求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软件进行绘图,将学生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EDA技术等几门课程在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对multisim实践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指导其采用仿真手段(Matlab或者Multisim)进行仿真实习,论证设计结果。通过紧张而充实的课程设计,大部分的同学对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所学的相关课程进行贯通融合,充分了解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了对自身所学专业知识架构的认识,能够熟练利用相关课程、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电路设计,实现在专业知识架构中的“自由天地”。

篇12

笔者认为,同样是数字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有区分,对于职高的学生而言,学校更应注重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2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通常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同时又由于《数字电子技术应用》这门课本身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不愿意自主学习和探索,这样就很难取得突破。

1.3教学理念急需转变

“应试教育”这一理念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可谓根深蒂固,虽然高职、本科生的教育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实践,但仍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1.4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对实验教学这一部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主要表现在实验器材配置较落后、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没有严谨地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进和评估。而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偏重课堂上的理论教育,学生则多以看书学习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相偏离。

1.5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的时候还是以考试为主,将笔试成绩、出勤率、实验课表现三个方面按不同的比例来分配,期末总成绩则由三项成绩加总而成。显然由于考核因素太少,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考核因素来完善考核制度。

2数字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之策

2.1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模式相结合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制作生动的课件将理论以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呈现出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会相对轻松有效。

2.2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在开展一个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项目的选取、项目模块化、自主发挥部分、项目实施及总结评估几个部分。

2.3推行校企联合教学的模式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安排学生去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也可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进校开展主题讲座,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逐渐去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2.4调整考核方式

通过引进更多的考核因素,如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奖、自主做实验次数、实习期表现情况等方面,增强考试的公平性、合理性。

2.5多元化学习模式

同一专业同学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成立学习小组,团队成员间互相监督和帮助,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成立课余兴趣小组、举办高校科技竞赛等方式来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2.6实验室管理

更加人性化完善实验室管理,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并配备值班教师在必要时指导课余时间自主做实验的同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