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9: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煤矿信息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1系统简介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应用计算机技术中的信息化技术,在井上调度室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监控基站。监控基站和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光纤、电缆或以太网环网相连接,矿山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分别携带无线数据收发机,系统通过监控基站与收发机之间的无线通讯,实时了解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2.2信息化系统流程监控主机--传输光缆--主节点--传输节点--基站。
2.3信息化系统功能及优点系统通过监控基站与收发机之间的无线通讯,实时了解井下人员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可对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等考勤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打印相关报表。可任意查询指定人员当前或历史时段所处的区域和活动踪迹。具备故障实时报警和超时、超员、违章进入危险区域等报警功能。井下人员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主动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系统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通过多种声光等方式主动通知危险区域人员疏散。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锁定受困和遇难人员的具置,为搜救工作提供准确信息,从而为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监测检查、人员考勤、紧急事件处理等工作提供有效手段,系统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信息化系统相关问题的分析
(1)通过传感器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有效监控井下的实际情况,包括湿度、温度、通风、罐笼升降位置、瓦斯等,使人工监测存在的弊端得以有效解决和处理。安全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通过准确的数据进行反映,安全生产管理也就更为科学、合理,随着“预防为主”生产方针的逐步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施也就更为顺利。
(2)现有的煤矿安全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共享与互通互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因为供应商的数量较多,应用系统、设备型号的多样也为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影响。
(3)煤矿信息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特别是煤矿安全对矿井职工生命的安全影响较大,因此需要注重使用和维护工作的落实。具体实践中,应对维护管理制度进行建立,使系统能够处于正常状态并顺利进行各项工作。当险情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实现安全信息系统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缺乏专业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
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进行该项工作。然而,由于煤矿企业长久以来未进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对于信息专业人才的聘用和培训都缺乏经验,既难以招聘到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又难以为信息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深造的机会,另外,由于企业为信息化专业人才所提供的薪资福利有限,难以吸收、留住更多的人才,使得人才流失现象极为严重。
三、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策略
(一)领导增强对于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做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就离不开领导的决策和指导,因此,必须增强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煤矿企业领导应当从其他企业那里吸收先进的信息化建设观念,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本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紧密的结合。同时,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员工之间的宣传,对全体员工进行信息化建设知识的教育,使员工也能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带来的益处。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增强煤矿企业中上至最高领导者,下至基层员工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为信息化建设在煤矿企业中全面开展做好铺垫。
(二)建立煤矿企业信息化机构,聘用专业信息化人才
煤矿企业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并且能够与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从其他部门那里获得更多企业发展的信息,了解煤矿企业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煤矿企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以信息技术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建设信息化建设机构,就要聘用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企业应当采取合理的手段吸纳、留住更多的人才。现如今社会中,具有强大的专业信息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较为稀少,煤矿企业应当以更为良好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另外,还应当定期地对人才进行培训,使其得到更多深造的机会,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进行合理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
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当制定合理的企业建设战略方案,以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为标准,以企业现如今的发展状况为起点,将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建设方法和步骤。而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仅是针对煤矿企业的公司,同时也要针对企业所拥有的煤矿,通过对煤矿开采环境、开采技术、开采人员的充分考察,结合信息技术,制定更为合理、安全的煤矿开采策略,减少煤矿开采中的危险事故,降低煤矿开采的成本,提高煤矿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四)应用合适的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和软件
煤矿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当加大信息设备的资金投入,建设起一个强大的信息管理网络,但信息化建设应当避免盲目投入,而是应当首先了解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投入建设资金,建设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并且通过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不断优化信息化系统,使信息系统能够在煤矿企业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将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最大化。
2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煤矿企业也开始进行有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件,因此关于机电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拥有重要作用及积极意义。
2.1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作用
目前中国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能为业主或企业进行市场经济决策过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该系统的建立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a)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准确统计数据信息,确保这些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及实时性,并实现对各台机器运行状况、燃油耗费等相关信息的动态管理;b)由于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对各台机器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检测,这就使得损坏设备的维修过程大大缩短。维修者通过对该系统中有关维修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就可快速找出故障原因,及时制定维修方案,从而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行。此外,对机电设备相关信息及时性及准确性的检测,有利于提高企业单位相关人员决策过程的准确性;c)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信息资源,缩短施工成本。企业单位各个部门借助该信息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管理,从而合理优化库存产品及技术人员等资源,在保证成本的同时优化机器设备的运行。
2.2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不仅能帮助企业单位领导者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及决策,优化管理者进行市场决策的过程,还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机器设备运行过程的经济成本。该系统可使管理人员摆脱传统复杂信息的整理过程,优化信息分析过程的同时获取全面性的信息,从而减少决策失误的出现,为企业顺利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3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煤矿机电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煤矿开采环境通常较为恶劣,该环境对机电设备运行所产生的影响较为严重,如果不人为采取措施对机器设备进行保护,那这些机器设备便会更易受到外界尘土或潮湿空气等影响,其使用寿命会明显缩短[1]。很多设备发生故障是由于长期在不合理环境中工作。
3.2煤矿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煤矿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会存在许多违反标准规定的现象,例如生产质量不达标及生产操作不当等。此外,机电设备的摆放也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使得工作者在安全距离内进行生产。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煤矿企业中存在很多不遵守机电专业标准进行违规生产的现象,这一系列的不规范操作,再加上没有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保养,就很容易导致机电设备损坏。
3.3煤矿机电队伍的技术及信息化水平不足
煤矿生产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导致许多拥有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不愿接触这方面工作,同时一些煤矿企业认为机电设备的检查及维修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这就导致现在煤矿机电队伍的技术水平及信息化水平较低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一些机电设备出现故障也在进行生产。目前中国煤矿企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但有些企业不愿接触计算机设备[2],仍采用传统人工操作设备的工作模式,这就导致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下。图1是煤矿企业员工学历比例。
4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创新
目前中国大多数煤矿企业已采用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应用过程中所运用的新方法、新思想对后期煤矿生产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新思想与新方法的运用主要还是依托信息化管理创新,其中包括安全管理、维修及其它方面。
4.1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创新
煤矿机电设备是由多个独立存在又紧密联系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通常会包括通讯、通风、运输及供电系统等,在机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因此,在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并依法进行,同时也需要高技术人才参与。
4.2机电设备维修过程中的创新
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及养护的创新思想是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以往的机电设备检修工作都是在接到上级命令后才展开,这就容易导致维修效果受施工人员想法影响,这对维修人员的责任心及耐心提出很大考验。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力推行的今天,企业如仍采取传统模式,便难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中维持运营。煤矿企业可安装维修预警系统,必须要制定合理的维修期限、维修项目及标准等,在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一个环节不达标,该系统就会进行预警,提醒人对其进行维修。该系统的加入会对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4.3其它方面的创新
除以上所阐述的两种应用创新外,煤矿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创新还包括系统运行理论的创新及进行事故分析的理论创新。系统运行理论的创新主要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仅需借助系统进行相关方面检测,同时也需专业人员对生产现场进行实时分析及管理。事故分析理论创新指的是在对事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定性与定量分析要相互结合进行。
2.信息化技术给煤矿产业安全管理带来的重大意义
煤矿生产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复杂的,例如:人员的招聘培训、安全意识的培训、灾难的预测与应急、隐患排除、事故处理、日常考核管理……这些繁琐的工作需要一种先进的应用技术来对它们进行集中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正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利用计算机可以将这些复杂的工作系统化,避免出现人为的失误,此外,计算机也可以更加全面地为安全决策提供更多的实施方案。
3.计算机信息化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进行信息的安全审核、收集
信息的安全审核、收集主要体现在信息检查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需要将安全的信息储存于电脑中,并且能够自动地给出应急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法,同时发送到各级领导进行集中审核,并收集各领导的意见批示,及时形成相应的安全隐患解决方案。因此,其一般的审核程序就是先将各安全信息进行集中审核判断,然后根据领导批示做出相应的保障安全措施。
3.2进行交接班信息的集中管理
交接班信息的集中管理不仅可以让接班人员了解上个班次发生过哪些安全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醒接班人员在本班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能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在交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1)本班次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伤亡事故,包括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2)在工作期间违反企业及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人员名单;(3)事故安全隐患预测;(4)作业进展,掌握上一班次没有检查,或已经检查完毕,但是还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
3.3制定系统的煤矿安全规章制度
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行业从开始发展到现在集中管理过程汇总的经验教训,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矿难之下,更多的煤矿企业开始重视安全制度的建设,因为安全制度是一个煤矿企业安全开采的重要依据,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相应的制度规定。
3.4及时做好互联网病毒入侵的预防工作
现代化计算机在煤矿企业中的运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安全生产方式,但是同样它也给煤矿企业带来互联网病毒入侵的危险,一旦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计算机上的所有资料很可能会自动删除或者泄露,这会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实现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全过程的监控,企业必须要聘请专业的人员对本企业负责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部门进行集中培训,以保证他们能够从容地面对并阻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3.5事故记录集中管理
在一件事故发生之后,记录人员应该要根据真实的情况,将所有关于此事故的起因、过程、缘由、伤亡、事故处理结果、后续处理等统计在计算机里,形成长期的数据统计。这样以后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况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
3.6汇总安全信息,形成综合报表
在每个月的月底都应当将本月的安全信息进行集中汇总,以月刊的形式提交给上级领导,并请上级领导作出修改意见,在每一年的年末还要对月刊进行汇总,形成本企业的年刊,这样长此以往,煤矿企业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安全保障期刊,用来告诫所有的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很重要,同时也为领导掌握全局,做出合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4.信息化技术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系统开始阶段,每个人员的基本信息已经基本采集完毕,当他们在地下煤矿井下工作的时候,计算机系统就会对其进行实时监控,检查安全系统,检查人员工作完成情况,为数据的统计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平台。在充分提升安全系数的基础上,有效保障工作进展。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煤矿开采的设备是至关重要的,而开采的数据只有经过计算机才能得到准确的统计,才能使实时数据与煤矿安全隐患联系起来,有利于预防事故的发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信息一体化的平台,有利于多家企业进行行业内的安全交流,这样,安全管理就多了一层分享的意义。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多方面着手改善和提高顺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迫在眉睫,建立顺和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改善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安全状况形势越来越严峻,顺和煤炭必须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快顺和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顺和煤矿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1]。
二、系统开发技术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可选择的体系结构主要有两种:C/S结构和B/S结构,前者为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后者为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通过对两种结构的综合分析比较,可以得出,采用B/S结构便于此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升级,可以降低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提高具体实用的效果。系统具有访问日志查询功能,针对不同用户应用的需求,用户可以逐条录入安全隐患,也可以批量导入,系统功能模块使用灵活,可满足各种工作需求。
顺和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所用的信息都保存在数据库中,在此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各数据表结构的设计、数据表中字段的设置、内容的安排以及各表之间的依赖关系等方面都经过了科学合理的设计。
三、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系统设计原则
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的好坏通常都会对系统的效益和应用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应当利用系统工程的设计思想来对系统进行一个总体的设计,让设计的系统满足总体要求,这个要求便是经济化、合理化、科学化。同时,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质量,确保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并还要满足用户实际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2]:
⑴功能完备性
⑵可靠性
⑶实用性
⑷可扩充性
⑸易操作性
(二)系统的总体结构
顺和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矿井的安全信息隐患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统计、输出报表等。根据顺和煤矿的实际特点,根据顺和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的具体业务,顺和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应包括:个人档案管理、隐患管理、隐患检索、隐患统计、隐患分析、违章管理、事故管理、安全管理计划等多个功能模块,系统整体架构以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
(三)系统的重要功能模块设计
1.用户登陆界面设计
员工用户可以通过输入个人或者科室账号和密码登录顺和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来查询安全信息。实现界面如图1所示:
2.个人档案模块
顺和煤矿中人员管理一般分为科室、区队、班组,一般来说,矿井里的工作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和安排,该模块正是体现的是整个顺和煤矿的内部组织机构。另外,本模块主要包括考勤表,入井情况统计表。考勤表主要包括入井时间,单位信息人员姓名,以及出勤天数等信息;入井情况表主要包含员工单位姓名,去往井下地点,以及入井日期、入井的班次,是否跟班等,此类信息可以通过EXCEL导入也可以导出。
3.事故隐患管理模块
事故隐患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隐患录入单、待发送隐患、正在整改、待复查、二次整改、已整改、罚款条例、业务科室正在处理、业务隐患9个子模块[3]。详细的讲,就是隐患录入,主要设计包括:检查的类型有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检查单位有矿领导,上级领导以及各科室人员;检查人和检查时间班次;还有隐患内容、隐患地点、隐患类别、隐患级别、限改时间、限改班次等等。再根据隐患的类别、级别等分析和统计隐患的发生,从而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促进隐患的消除,并提高监督的力度,以减少安全事故。系统不仅能逐条录入隐患,还设计了批量导入功能,可以使用设计好的EXCEL模板整理隐患信息,实现大量信息一次性导入,系统会对各个字段进行内容格式检查,不满足条件的不能导入,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正确率。
4.隐患统计模块
隐患统计分为按隐患单位汇总统计、按检查单位汇总统计、未按期整改汇总统计、各单位隐患罚款统计等4个小模块。可以列出各单位区队的各个专业和类别及到期未整改闭合的隐患条数等信息,并按照隐患总条数进行排列,为管理者决策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结语
该套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已经研制开发完成,正在永煤集团顺和煤矿调试运行。根据员工使用中反馈的意见,对该系统程序进行了几次修改更新,功能已基本健全,运行已经基本稳定。此套系统不仅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合适的工作平台,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员工管理工作的效率、优化了工作的流程。由于员工对此系统需求会不断的变化,煤矿安全管理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不断对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升级,从而使得系统能够适应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927-02
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成立[1],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破冰期;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从破冰期进入深水区,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在逐步加大,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由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改革也在进行,但由于科技期刊具有专业性强、规模小、编制上隶属于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等特点,科技期刊的改革不如公共文化体制改进进展迅速,但改革已然开始,作为科技期刊的一名编辑,我们要拿出改革的勇气去开展工作,让科技期刊的运营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没有隶属单位庇护的前提下,能更好地生存。
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更好生存,不被淘汰,转制改革后的科技期刊有很多工作要做。科技期刊跟公共文化期刊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学术性,把学术性发展好,是科技期刊建设的关键所在。学术论坛是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2],而研究生是科技期刊作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未来科技期刊作者的主力军,因此,如能将学术论坛与科技期刊联系起来,将对科技期刊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1 科技期刊的特点
《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对科技期刊的定义为: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3]。
1.1 科技期刊的固有特点
1) 技术性和专业性。科技期刊是为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服务的技术性、专业性刊物,这种特征与科研人员的专业性阅读需求相适应,比较容易吸引相关专业的读者和作者。
2) 开放性。大部分科技期刊的投稿和阅读对所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均开放,而非只对某一个单位内部或部分科研人员开放。例如,《工矿自动化》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唯一一份集中报道我国煤矿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及新动向的专业性技术期刊,属于开放性的科技期刊,超过80%的稿件来源于各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和全国高校。
3) 读者群具有专业性和稳定性。科技期刊的读者多为相关专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相关企业的研发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高校教授、研究生,这些读者具有浓厚的专业背景,一旦对期刊认可,将会表现出兴趣的持久性和阅读的稳定性。
1.2 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点
1)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型的经济[4]。竞争就会存在优胜劣汰,就需要优先考虑经济效益,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但科技期刊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展现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舞台,担负的社会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建设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
2) 提高质量是期刊优先发展方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必须逐渐提高期刊质量才能保证生存。科技期刊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性、更高层次的技术性和广泛的读者群,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良好经营。
3) 经营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传统的科技期刊多是挂靠在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随着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改制,科技期刊编辑部的管理和经营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编辑部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在经营模式上,编辑部已不能单单依靠挂靠单位的支助,更多需要自主创收,而创收的前提是期刊要有鲜明的特点和广泛的认可度。
4) 编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已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Office工具及各种企业通讯管理系统已被办公室员工所熟知。科技期刊的编辑自动化还不仅限于办公自动化,更多的网络投稿系统、专家审稿系统、编辑办公系统在科技期刊中被应用。以《工矿自动化》 网络编辑系统为例,网络采编系统自动登记稿件信息, 无需编辑再人工登记稿件、填写作者信息、分配稿件编号等,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初审稿件可通过网络直接传给专家或主编进行进一步处理,终审结果也可直接通知作者,且稿件的审稿情况可自动记录,一目了然, 便于日后查询。责任编辑可对录用稿件进行在线编辑加工,且该过程中可与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另外,系统还与知网版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了功能整合,提供不端文献在线检测功能,点击相关按钮可直接查看稿件的不端文献检测情况。采用该系统后,只要能够上网,编辑即可随时随地办公,突破了办公时间和场所的限制[5]。
2 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当前在高校有多种多样的研究生学术论坛,这些论坛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师生广泛接受。学术论坛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启迪科研灵感、开拓研究视野、探讨技术问题的交流平台,也为科研专家和研究机构展现技术实力、推广学术思想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学术论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促进知识交流。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学习和交流,才能使知识不断扩展。知识的扩展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加强交流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当两种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并产生新的思考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的才能更深一步。
2) 启迪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研究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需要思考、试验与实践,同样需要学术讨论与争论,学术论坛就是学术讨论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术论坛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畅谈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辩论,碰撞思想火花,启迪创新思维。
由此可见,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科技期刊能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的学术论坛,不仅会受到高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同时可以大大提高科技期刊在相关专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的知名度。
3 科技期刊举办学术论坛的举措
3.1 选定参加人员和地点
1) 科技期刊的报道内容和服务范围决定了学术论坛的参加人员应是期刊所报道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人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虽然专业相近,但站的角度不一样,对同一技术成果的观点则不尽相同,组织这些人员在一起讨论交流,对他们各自的技术发展都有益处,必然得到参加者的积极响应。以《工矿自动化》期刊为例,该刊集中报道我国煤矿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及新动向,就可以组织相关专业的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参加学术论坛,高校主要有煤矿类专业院校、信息工程类相关院校、自动化类相关院校,研究院所主要有中科院的相关研究所、煤科院的相关研究所和相关专业的地方研究所,企业主要是指在煤矿信息化、自动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市场认可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
2) 学术论坛地址的选择同样重要,好的地点可以更好烘托学术氛围、增加参加者兴趣、提高学术论坛效果。本着重点针对在校学生的原则,学术论坛地点优先选择高校,既有利于师生参加,也可以借助高校的各个平台宣传科技期刊,如高校图书馆、学校社团等。为了更好地提高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学术论坛的地点也可以选在科技期刊编辑部所在地,这更有利于论坛的组织,同时可以邀请参加者参观编辑部的工作环境,让参加者更好地了解期刊的发展历史,让编辑与作者更好地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心得,促进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和谐发展,提高科技期刊的市场认可度。
3.2 学术论坛内容的选择
学术论坛内容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1) 主题切合本期刊报道的范围。
学术论坛的主题必须切合本期刊报道的范围,这是一个基本点,否则,对本期刊的建设没有作用。主题可大可小,大的主题可以是一个行业或者一项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请相关专家进行讲解,小的主题可以是一个小的技术突破,可以请相关技术尖端人才进行讲解。科技期刊举办学术论坛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期刊的建设,让更多的相关专业的专家、人才、学生了解本期刊,扩大期刊的知名度,举办学术论坛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根本目的展开。
2) 选定本期刊发表过的高水平论文。
高水平论文是最能代表一个科技期刊整体水平的,如果一个科技期刊没有几篇可以代表本行业最高水平的论文,那科技期刊是没有含金量的。邀请高水平论文的作者作为学术论坛的特邀嘉宾,既可以提高学术论坛的质量,也可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高水平论文在讨论的过程中会逐渐得到参加者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期刊质量的认可,随着论坛的持续开展,要让参加者逐步养成阅读期刊、向期刊投稿、引用期刊论文的习惯。学术论坛对于科技期刊建设的作用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
4 结束语
在当前文化体制深入改革的环境下,该文深入分析了科技期刊的固有特点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殊性,借鉴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阐述了通过举办学术论坛促进科技期刊建设的具体举措。学术论坛是高校和学术界经常举行的活动,涉及面广,影响深刻,将其引入科技期刊建设,必将极大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步刚,傅才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期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策略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7(8):23-34.
[2] 李昌新,李雪芹,卢玲,刘国瑜. 学术论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2(2):75-77.
中图分类号:T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15-01
引言:所谓数字化矿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在矿山企业生产活动的三维尺度范围内,对矿山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与生产要素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和科学化管理,使矿山企业生产呈现安全、高效、低耗的局面
一、矿山数字化技术主要研究内容
矿山数字化技术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组件技术及GIS技术等,建设矿统一的空间数据采集、存储、输出、查询与分析平台,构建服务于生产技术人员的地测、通风、安全、生产技术、高度、机电、运输、设备租赁及办公自动化等专业应用系统平台,在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网络环境的基础上搭建面向公司管理决策层的Wed服务决策平台,实现多部门、多层次井上下数据共享,专业图件提高矿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矿山技术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技术保障,最终实现基于数字化、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本质安全型矿井,为“数字煤矿”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包括:本质安全型信息共享与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基于信息流的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生间、机电与测度等专业工作流模型研究及其应用;基于C/S+B/S的煤矿地质、测量、通风、安全、生间、机电与测度专业数据一体化管理应用研究;基于CcmGIS+WebGIS矿井专题图形上报、游览、导航与专题应用研究,基于CcmGIS+WebGIS矿井自然灾害隐患识别与预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矿井井下三维展示,漫游、三维信息查询与分析应用研究;面向煤矿安全事故求援的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应用研究;基于全文搜索引擎的技术资料数字研究。
二、矿山数字化技术应用主要目的
主要对矿井的地测、一通三防、监测监控、调度、危险源预警、采矿设计、机电设计、生产管理等核心信息的科学集成与充分共享,进而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煤矿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力度;建立对包括地质、测量、通风、生产设计与机电管理等数据库为核心,以分布式的网络应用为基础环境,支持专业设计、资料管理、综合业务调度、信息查询及多级远程网络实时监测监管的安全生产统一信息化平台;实现煤矿地测、采煤、通风、安全、机电、调度等相关专业数据与图形的一体化管理,基于网络平台实现多层(生产技术层、矿井管理层、公司管理层、决策层)用户的管理、查询与分析的功能;系统整体架构上,数据库统一集中采用SQLServ2000或ORACLE管理,远程管理系统基于NET开发且整体集成,C/S模式的专业基础应用系统用VC++等开发;实现地测、一通三防、监测监控、调度、危险源预警等的三维可视化表达和快策分析;制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模式,实现安全生产的完全信息信息化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安全生产事故。
三、数字矿山整体规划与实施
矿山企业井田开拓、开采中休掘条件杂志,不可遇见因素频发,企业平衡生产、安全控制的管理难度大,同时井下作业范围广,移动设备多、控制系统繁杂,因而矿山数字化必须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字化进程坚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
具体来说,首先应从企业发展目标出发,全面 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矿山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矿山数字化建设蓝图、统一企业各阶层对矿山数字化建设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实施中,要以“数字矿山”整体规划为基础,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上到下、逐步推进思想,首先根据矿山数字化总体规则搭建整体系统架构,并针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找到切入点,利用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加以解决,为矿山数字化奠定基础。
数字化矿山应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我们认为数字矿山应按照一体化的构架设计实现,从业务视角看该技术既覆盖矿山主业的从原煤开采与运输、洗选加工装车外运全过程,同时覆盖生产辅助业务,如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地质测量管理、本质安全管理、煤质管理能及财务、人力资源、办公事务处等辅助后勤业务。
数字矿山一体化构架即包括了自动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全矿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现代化的、覆盖矿井各生产系统的实时调度监控网络,实现煤矿生产“采、掘、运、风、水、电”的综合调度和和产过程自动化;还包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包括经营管理、事务管理、技术管理和能源管理等内容。
从生产运营来看,数字矿山一体化构架将覆盖从计划制定、分解及下达到作业任务执行跟踪、工程项目管理到生产经营绩效评价与反馈的整个过程以实现闭环管理。从时间轴上看,将覆盖企业中长期、年度及每日朱同管理周期的需求。从涉及单位来看,可满足矿级、区队至班组最小生产单元的不同管理的要求。(见图1)
四、神东应用矿山数字化技术后的效益分析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进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数字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强化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实现科学、合理、精益组织生产的迫切需要。通过数字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对煤矿各专业数据合理分类管理,对涉及的各种技术数据(地质、水文、测量、采掘、通风、机电、运输、生产、调度等)进行记录、处理、存楼、分析与管理、基于数据库与数据仓库,可以建立一个包括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数字化、管理的现代化,监测的自动化、事故的预警化、信息的可视化,为矿井规划、开拓设计、优化开采、调度指挥、安全生产、安全评价以及决策管理提供高可用性综合信息,为煤矿安全生产、强化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具体的社会效益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管理,基于工作流达到安全生产的远程管理与网上办公,这将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的模式上实现巨大转变,必将提高系统动行质量和可靠性,能实时获取系统各种运行参数,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即是以技术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具本体现,也是实现本质安全煤矿的不效途径,是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本质的变革。
2)基于地测基础信息实现煤矿多部门、多专业的安全生产专业信息化将超到带动作用,间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可估算。
一、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多年来,北皂煤矿注重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挖掘和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科技的创新力,促进了全矿科技工作的蓬勃发展。一是建立完善了技术管理体系。成立了北皂煤矿专家委员会,加大了科技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建立了每两年一届的科技大会制度、每年一次的科技工作总结会、每月一次的科技例会制度和课题项目攻关小组制度。组织了规程、措施、设计评优活动,对获奖项目进行表彰奖励,技术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建立完善了科技创新“三个体系”。成立了以矿长为主的人才使用、资金投入的保障体系;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网络体系;以全员参与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的“五小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三大体系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是建立完善了科技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着力创造育才、引才、留才的环境。通过建立技术后备岗制度、技术人员培养考核管理办法,将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成果,作为晋升职称、提拔任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坚持“压担子、打板子、架梯子、抬轿子”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一批又一批专业工程技术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方面,结合北皂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实,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培训,鼓励员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许多员工参加了函授、自学等继续学历教育,并逐步成为生产实践中的技术业务骨干。我们通过选拔和考察,对其中的优秀者,我们大胆启用他们从事技术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自学成材的积极性,全矿上下形成了学知识、学业务的浓厚氛围。我矿运转工区充灯工王秀丽同志在职工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第4名、全省第7名的好成绩,综采一队采煤机司机曹贻好同志更是一路过关斩将、凯歌高奏,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第2名、全省第3名、全国第4名的优异成绩,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煤矿工人的典范。
二、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矿井可持续发展力进一步增强
在*年集团公司确立的“五大重点工程”中,北皂煤矿有四项,即主井改造、海域工程、东风井建设和4402大储量工作面准备。围绕四大重点工程的实施,我们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力进一步增强。
1、主井改造工程。北皂矿原设计能力90万吨,虽然经过多次优化改造,但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大发展的需要。*年,在公司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投资270万元对主井提升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对主井及相关的井上下主要运输系统进行了改造,箕斗提升量由5吨/次提高到6.5吨/次,提升循环时间由60秒缩短为57秒,提升能力由156万吨提高到213万吨,应急提升能力达到260万吨,有效地解决了制约我矿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对井上下储装运系统、供电系统、通风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升级,矿井的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为生产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402大储量工作面。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全新的发展思路,我们进一步开阔思路,更新理念,科学论证,大胆设计,突破“三软”地层,成功实施了龙口矿区第一个200万吨大储量工作面,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000多万元,引进了全新综采放顶煤设备,使工作面具备了日产过万吨的能力。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在4110面提前停产、全矿生产接续重大调整的情况下,二季度一举创出了原煤产量77.61万吨的季度历史最好水平,并创出了26.4万吨的月产历史最好水平。自4月份4402工作面正常生产以来,除7月份限产外,全矿月产都保持在25万吨以上,为弥补一季度欠产、实现生产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3、海域开发工程。海域工程是北皂煤矿的资源接续工程,我们以董事长“冲向海域”的题词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加快了海域工程进度。一是积极配合集团公司举办了海域专家论坛,对海域开采前的安全生产“四大技术课题”进行了定向研究,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中。二是配合煤业公司组织召开了海域东一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评审会,为首采区确定了较为准确的地质资料。三是加大海域支护技术研究力度,为海域支护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先后组织技术人员赴日本考察海下采煤技术、赴邯郸考察水体下采煤技术、赴铁法局小康矿考察巷道支护技术,结合现场实际,积极开展海域支护技术研究,召开了支护技术研讨会,经过大量的探索实践,确定了海域的支护方案(U36壁后充砼),满足了现场生产需要。与此同时,积极进行开采工艺、生产设备、首采区、首采面等应用技术研究。目前,海域皮带运输系统已经形成,空中索道运行正常,提升、供电、排水等系统正在形成,海域首采面设备即将到位,预计二00五年二季度末海域首采面将正式投产。
4、东风井建设工程。东风井工程是海域开发的配套工程,于04年5月1日正式动工,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设备安装正在进行,即将投入使用。东风井工程的建成使用,将极大地改善矿井通风条件,有效地保证矿井通防安全,为海域的顺利投产铺平道路。
“四大工程”的实施,标志着矿井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大力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矿井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北皂煤矿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综采技术、综采放顶煤技术、综掘技术等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应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年以来,先进设备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速度进一步加快,“150万吨综采队”、“200万吨综采队”“万米综掘队”创建成效显著,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实现了新跨跃。
1、加强技术引进,为安全、高效创造了条件。*年,引进了全新综采放顶煤设备,采用MGTY250/600-1.1D型采煤机替代AM-500型采煤机,采煤机截深由0.6米增加到0.8米,刮板输送机的功率由400KW增加到630KW,使工作面具备了日产过万吨的能力;S100综掘机的引进使用,通过对掘进机后配套进行优化、改造、升级,形成了掘进破岩、装载、运输一条龙作业,大大提高了出煤速度,同时采用机轨合一,使喷浆工作和迎头施工平行作业,增加了迎头施工时间,从而提高了掘进机施工速度,有力地保证了矿井生产接续;电动葫芦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安装速度;井下提升机防爆变频电控系统以及PLC电控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提升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故障率。同时,我们积极引进推广了风动锚杆钻机、风动扳手、大功率喷浆机、井口推车机、井下变频调速绞车、井上自动拌料系统、皮带机电气软启动、人车、海域索道、助行器等,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
2、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劳动效率。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我们结合现场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生产工艺,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安全生产。一是机组一次性扩切眼工艺。在4110面安装切眼,我们在总结几年来的安装经验的基础上,利用锚索支护和π钢单体支柱联合支护技术,大胆采用了采煤机一次性扩切眼施工工艺,保证了顶板的稳定,实现了节支降耗,提高了安装进度,缩短了安装工期,保证了安全生产;二是综采支架配150机组开采工艺。2415工作面四采煤柱回收,工作面压力大老巷多,采用高档回采安全管理难度较大,采用综放又没有成套的放顶煤设备。矿有关部门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成功地采用150采煤机配轻放支架,实现了特殊配套的综采工艺,解决了工作面在特殊条件下顶板管理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安全生产;三是综掘机整机拐弯工艺、综掘机扩切眼技术。针对掘进机拐弯时不能连续生产、开机率低、施工工序复杂、工期长、掘进单进低、安撤次数多、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组织技术部门、机电部门开展联合攻关,在借鉴济三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矿的现场实际,制定了掘进机拐弯的技术方案,在4101切眼施工中,一次试验成功,实现了掘进机整机拐弯,实现了掘进机连续生产。同时,采用综掘机扩切眼和切眼一次性扩刷工艺,改变了传统的边扩刷边安装的施工工艺,并首次在切眼大断面巷道采用锚网喷、锚索配合单体柱联合支护替代原来的工字钢棚与单体柱联合支护,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四是“三掘三喷”新工艺。结合综掘快速掘进,将与之配套的锚喷工艺改为“三掘三喷”,即采用三班进尺,三班喷浆,进尺、喷浆平行作业,实现了迎头施工、备料等工作与喷浆工作平行作业,综掘机的开机时间达到18小时以上,大大提高了掘进效率。同时,我们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了安置2趟供风管路,使用两台喷浆机同时喷浆和采用大功率喷浆机提高喷浆效率的措施,保证了快速掘进的施工速度和施工安全。
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力保证了矿井生产接续。0三年综掘最高单进达到635米。今年四月份、十月份又先后突破700米、800米大关,日最高进尺达到37米,实现了矿区综掘进尺的历史性跨跃。*年综采队单机单面产量达到167万吨,04年9次月产超过20万吨,其中10月份创出了单机单面22.5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标志着单机单面具备了240万吨以上的能力。至12月2日单机单面产煤200万吨,提前29天完成了创建200万吨综采队的目标,全年预计完成220万吨,占全矿原煤产量的81.2%,高产高效综采队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创建“一井一面两头2000人300万吨”高产高效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北皂煤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先后聘请了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煤炭经济学院等许多知名的通防专家、支护专家来矿讲课。与中国煤炭科学总院、济南设计院、唐山煤科分院、上海煤科分院、西安煤科分院、抚顺煤科分院等科研院所保持了良好的业务技术合作关系,在“产、学、研”相结合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风力摇床干法选煤技术在北皂煤矿的应用及研究》、《极典型“三软”地层综放技术的应用》、《“三软”地层条件下综放采煤上限技术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综采放顶煤技术在“三软”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倾角附采工作面中的应用》、《北皂煤矿主井提升系统自动化改造》获山东省煤炭(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创新安全管理方法,构建安全长效机制》获省局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年申报的《软岩大间距煤层构造类比分析与综合探测技术研究》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的鉴定,《三软地层条件下综掘快速施工技术研究》已通过省煤炭工业局鉴定。另外《煤炭企业责任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获中国煤炭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篇论文获第十八届“鲁、皖、彭”采矿专业技术论文交流优秀论文奖,六篇论文获得山东省经贸委优秀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奖,并在《中国煤炭》杂志专刊25篇;*年获得全省煤炭工业“科技兴煤”优秀矿井称号。
同时,我们坚持积极开展“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向回收复用要效益”活动,采取以发明者姓名命名革新项目、给予物质奖励等形式,鼓励员工结合实际自我创造,积极开展小改小革“五小攻关”,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革新创造的积极性。全矿性的技术比武活动、技术练兵活动蓬勃开展,孙延胜自动吊梁、王汝炭风水联动喷雾装置等一大批既实用、又简单的技术革新项目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自行研制加工了卧式压力机、整形机、U型钢卡子修复模具,实现了对海域用U36钢棚的加工修复,对旧钢棚的加工复用率可达到70%,今年以来科技创效益和小改小革项目达到114项,创效益约315万元,其中有42项被列入煤业公司“小改小革100推”项目。
关键词:
通信技术;煤矿生产;系统;运用
煤炭在我国国民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煤炭的生产调度技术管理的水准,成为保障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石。虽然通信技术已经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但是在整个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上仍然存在分散性、不连贯、不系统等缺点,不能通过运用通信技术获取相关生产信息,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衍生的各项问题。因此,目前亟需将通信技术运用于我国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去。
1通信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前景探析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和14.3%,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5%,连续21个多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说明目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形式呈现逐年好转趋势,但是,当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煤炭主产国相比较,我国仍有10倍的差距。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煤炭地下开采量占比高达95%之多,小煤矿占比多,灾害频发,另一方面,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不够完善[1]。因此,我国亟需利用通信技术实现这一目标。随着通信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受益良多,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中的运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煤矿生产调度是核心工作。传统管理模式中,电话是获取各种生产动态的主要途径,日常各资料统计汇总工作是以手工记录为主,存在着工作琐碎、信息传递不及时、误差大、记录方式不统一、不规范等缺点。基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煤炭生产调度管理平台则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以上问题。
1.1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利用VPN构建一个煤炭企业的内部加密网络,厂矿领导通过对整个VPN网络的控制来实现整个内部网络的有效运行[1]。在内部网络中,各生产部门或者科室是相互连接,相互监督的关系。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计划科、安监科、通风调度、综采队、掘进队和其他有关部门通过内部网络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完成生产调度信息的各部门采集,获取产量、掘进进尺、外运、瓦斯抽采、煤炭洗选、安全情况通报等信息。其通信连接方式如下页图1所示[2]。
1.2系统功能简介
1.2.1实现数据的分布式上传在保障煤矿日常安全生产、作业人员自身安全上,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3]。普遍应用于各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瓦斯实时监测、报警与断电系统等,在预警方面不能及时预警,不能满足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性的保障。因此,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非常迫切。而基于通信技术构建的生产调度系统平台可以通过检测,掌握各项安全信息,并汇总上报,以备管理人员及时作出反应。各班次的生产开采情况由采煤队和掘进队通过系统本队组上报数据;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科组织信息上传;矿井安全动态、通风情况、瓦斯情况由安监科统计上传。
1.2.2优化数据统计分析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如日、周、旬、月、年生成煤炭产量、掘进进尺、安全情况等数据,使各生产管理部门及时地掌握各项生产信息,对已经存在的生产问题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数据,及时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不断完善。
1.2.3合理分配各项资源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可对作业劳动力,设备、雷管、炸药的使用进行合理调配,既保障了供应,也实现了节约生产,同时可保障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1.3煤矿生产调度信息的生成系统平台可以根据各个单位填报的调度信息日报表,全面系统地显示出全矿的生产情况,相比传统的记录方式而言,查找方便,错误率也大大降低[4]。各项数据清晰明了,对于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掌握相关的生产信息非常有意义,极大减少了信息处理者的工作量,也有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上报。
2利用通信技术构建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解析
2.1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中全矿井安全生产信息调用目前,通信技术在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避险和应急救援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如,基于矿井无限传输衰减大、发射功率受限制、设备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防护性能好、电气防爆、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提出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矿井移动通信与应急通信系统性能要求和方法,研制成功了基于WIFI的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等。这种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井下人员与地面沟通联系,及时解决生产等相关问题。该信息可由安监科进行报送,保障矿井安全信息的及时通报、共享。
2.2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中井下人员位置的监测通信技术在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工作人员靠近危险区域,对事故采取应急救援,而且可以考察作业人员的出勤率等,为煤矿的安全生产调度提供了保障。基于GPS信号无法覆盖全矿井,以及无线传输在矿井巷道的传输过程中衰减大等,通信技术已经在煤矿井下人员位置探测系统中得到运用。其技术要求体现在: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应大于10m;识别卡位移速度要大于5m/s;识别卡并发数量要大于80个;系统漏读率要小于10-4;识别卡数量要大于8000个等等。其装备要求体现在:将分站安置于每个人员出入井口、开采重点区域出入口,以及以下盲巷等限制区域;为了准确监测持卡人员的移动情况,需设置2台以上的分站或者天线,并且在巷道分支处设置分站或者天线。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利用生产管理部门和厂矿领导及时跟进人员位置信息,做到人员监管实时监测,心中有数。
2.3通信技术在煤炭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中的运用目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被使用的煤矿供电、排水检测系统,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等,充分保障了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减少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减少事故发生率、生产工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项信息的及时报送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实时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和决策,保障厂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党文刚.通信技术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4(12):9-40.
[2]夏智.煤矿生产调度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C]//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煤炭学会,2011:672-676.
煤矿安全信息技术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充分的将计算机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
我国煤矿“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中指出,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状况与部分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足,急待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大力建设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煤炭 企业 的信息化有两个大模块构成:一是安全生产信息化;二是管理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煤矿发生多起矿难,矿工安全急需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此相对的是,美、德等产煤大国安全事故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除严格的 法律 、监管制度约束以外,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是其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从信息化出发,加强安全技术能力,也是我国煤矿实现安全的必由之路。我国已把“煤矿自动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管理系统与标准体系研究”列为重大专项,已经组织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推动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煤矿安全做好技术支撑。
1我国煤矿行业当前特点
我国煤矿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自然 灾害严重。煤矿事故主要还是由四大类构成:瓦斯事故、顶板事故、水害事故和运输事故,所占比例分别为36%、33.3%、9.9%和9.3%。据统计,仅国有重点煤矿中就有44.4%的矿井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占51.3%,煤尘有爆炸危险的矿井占87.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极复杂类型煤矿占25.04%。小煤矿中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超过15%,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占91.35%,其中高达57.71%的矿井具有强爆炸性。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技术和安全投入都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建设目标和原则
作为未来“数字煤矿”的一个子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矿井地理、生产、物流等子系统类似,其主要内容是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实时、准确、全面的安全信息管理和响应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应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全方位、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尤其应注重预防和应急处理模块,转被动为主动,利用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多项技术的紧密融合,有效地管理控制煤矿安全工作,保障矿井的安全有效建设;同时,系统设计要本着先进性、投资保护、开放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的原则,根据目前业务实际,并充分考虑今后业务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实施。
3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目前,各软件和系统集成商开发的系统千差万别,但从信息设施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大部分。从市场主流来看,功能模块大同小异,整个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当班次交接时,浏览上班次发现未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检查到的检查控制点信息并确认,为本班次的跟班安检人员下井检查提供指导,以明确责任,为系统跟踪安全监控人员工作是否到位提供依据。
3)安全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 参考 。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6)煤矿事故管理。正确地记录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
7)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本模块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核和审批。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于煤矿各种类别的工程制定安全措施。审批后执行,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安全措施进行月度的复审,确保安全措施的可行性。
8)安全标志管理。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9)安全生产考评奖惩。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各部门和个人安全生产情况要定考评和奖惩。本模块是对各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的评比和记录,当某个部门连续评比不合格后,系统发出警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和部门,对该部门进行处罚。
1o)人员定位查询。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以上面介绍的人员状态查询模块为例,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以和跟踪定位系统配合使用。在漳村矿,目前通讯技术和 计算 机技术为一体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可在任何联网地方监控人井人员数量、身份和井下工作位置,是打击煤矿超能力生产,超人员人井的有效的高科技手段。在突况下,监控计算机上还可立即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位置分布情况、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 科学 依据。
4有待解决的问题
1)通过各类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由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对井下瓦斯、通风、温度、湿度、顶板压力、罐笼升降位置等进行有效监控,有力的解决人工监测不及时、不到位、不准确、凭感觉的弊端,用准确的数据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因数,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变得科学、可靠,使“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应用瓦斯地质单元法划分突出危险区域
沙曲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地表水平变形对高压线铁塔的影响研究
采高对下层煤回采巷道稳定性影响分析
丰阳煤矿底板比压测试方法研究
科技论文量和单位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基于水化学特征的深部岩溶地热水循环机制研究
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3DGMS的设计与实现
利用γ+β计数率判别钻孔矿化类型方法探讨
跃进沟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符号库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城市大比例尺测图方法研究
RTK测图与全站仪测图对比分析
基于小波包-陷波器的电机断条故障诊断的仿真
一种基于Web的电力营销数据挖掘系统
改进DCSK系统及其DSP实现
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模糊辨识算法
一种分布式蠕虫病毒检测系统
砂粒含水层基坑水平井降水模型试验及其数值分析
速凝剂和钢纤维对喷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原料成分对烧制水泥熟料固化重金属的影响研究
利用蛋白质单分子膜仿生合成锥形碳酸钡
焦作市区天然降水中的Fe与pH值的相关分析
DDNP废水预处理工艺研究
焦克公路沿线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分布及形态分析
市域人地系统综合分区研究
一种新的积分变换——弦变换
变破产下限广义双Poisson风险模型的破产概率
基于市场竞争态的河南旅游市场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总目次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综放面火灾危险性评价研究
运用系统安全理论提高突出矿井的抗灾能力
冯营矿矿井突水机理分析
高校宿舍火灾数值模拟与分析
坚硬顶板松软薄煤层刨煤机开采可刨性研究
长壁回采围岩破损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隔膜式压滤机在济三煤矿井下的应用
河南伊川中生代盆地控油构造及石油勘探前景分析
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在焦作市建成区扩展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小波分析的RINEX级GPS数据预处理软件的实现
国家地籍数据库的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
混沌跳时脉冲调幅超宽带系统设计与分析
终端开路式交指带通滤波器仿真设计
反求工程征与约束技术研究
基于多种安全技术的网络防护模型
矩阵变换器双向开关方式的研究
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
MPLS组播的改进应用研究
量子计算的研究与应用
自应力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
激光辐照薄板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
内嵌预应力CFRP筋加固RC梁关键问题探讨
镁合金手机外壳的半固态压铸成形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煤粉干式永磁高梯度磁选试验研究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
科技论文中文摘要的3种类型
一、企业基本情况
龙东煤矿隶属于中煤集团大屯煤电公司,1981年4月开始动工兴建,1987年11月20日建成投产,是一座设计能力年产90万吨的中型矿井,可采地质储量5600万吨,服务年限51.7年。龙东煤矿位于江苏省沛县境内。投产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产第二年即实现质量标准化特级矿井,第三年就实现生产目标,并建成煤炭工业二级企业,先后获得现代化矿井、现场管理最佳企业、高产高效矿井、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二、企业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以“工作”为核心抑制了人的能动性,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它往往注重事务性操作,不利于开发人员潜在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和可激励性。人才是一种资源,它不仅本身具有价值,而且能够创造使用价值。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寻求“人”与“工作”相互适应的契合点,将“人”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管理领域这种人性回归思想,是现代化人事管理最突出的标志之一。那么,如何将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转到人力资源开发上来呢?
一要切实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二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系统研究;三要做好人员系统研究。
三、信息技术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在中国的发展,是因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而开始的。应该说,由于企业管理者观念上的差异,加上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不健全,导致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匮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企业间的竞争尤其是直接的人才竞争,必然导致人力资源地位的提升。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人才争夺的核心地带,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也快速提高,资金投入比例加大,但却往往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帮助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上实现跨越式提升,使得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而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定义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并提供基于信息的决策支持。
(二)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四个层次:人力资源战略(战略性工作)、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基础性工作)、基于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操作(例行性工作)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开拓性工作)。
1.战略性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能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主动分析、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为企业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形成,并为目标的实现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2.基础性工作主要指要建立起企业人力资源运作的基础设施平台,这个平台首先要包括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这是人力资源部门一切管理活动的企业内部法律依据。但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做支撑,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具体操作上或多或少会存在因人而异的混乱现象。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如果解决不了操作层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就会陷于纸上谈兵。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操作流程,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实务的重要保障。
3.例行性工作是在规章制度与标准操作流程这一基础设施平台之上进行操作的,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计划、员工招聘、档案、合同、考勤、考核、培训、薪资、福利、离职等管理内容。应该说,例行性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琐碎烦杂,缺乏创造性,占用了HR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基本事务。由于这部分工作几乎无法从本质上对企业的核心价值产生影响,将它们外包给社会上的专业服务公司或顾问人员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可以:(1)提高工作效率;(2)优化业务流程;(3)改善服务质量;(4)提供基于信息的决策支持。一套好的HRMS解决方案应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领域提供最佳支持的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高效的决策支持。作为HRMS系统功能扩展而提供的经理自助服务与员工自助服务功能,将使得企业所有人员都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受益。
(三)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地利用龙东煤矿现有的人力资源,这不仅有利于迅速提高龙东煤矿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而且对整个大屯人力资源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要使龙东煤矿搞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在上述建设基础上还应注重以下几点:
1.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以尊重人的价值、需求和尊严为核心的人本管理。联想集团的管理理念是:“办公司就是办人”。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要把对人能力的培养和积极性的发挥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有企业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才能正确地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留住人才。如何利用人的现实能力并充分开发人的潜在能力呢?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需求本身就是激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需求,也就没有了动力和活力。反之,一个人只要有需求,就表示存在激励因素。管理人员如能充分了解职员的需求,便不愁找不到激励员工的途径。由于每一层次的需求包含众多的需求内容,具有相当丰富的激励作用,因而,可供管理人员设置目标、激发动机、引导行为。而且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又有上一层次需求的继续激励,因而人的行为始终充满着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的激励方式。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将满足员工需求所设置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密切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充满活力的需要理论,还要特别注意到激励员工的管理策略。大屯煤电公司龙东煤矿作为国有大型煤矿,应很好地研究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把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同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使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上来,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萧鸣政.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吴齐林.企业信息系统管理[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