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50: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资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物资供应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物资供应合同是工程建设合同的延伸。但物资供应合同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为此将三峡工程的物资供应合同主要分为3大类进行管理,即物资采购类合同、物资供应类合同和物资委托管理类合同。
一、做好合同的事前管理
招标文件编制得是否细致,对合同双方责、权、利的规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合同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它是合同管理的先决条件,因此应认真做好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尽量避免合同的先天不足而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纠纷,即对合同管理实施事前控制。
(一)物资采购类合同
三峡工程,“千年大计,质量第一”。为此对构成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的主要材料的采购,应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编制和审查物资采购类合同时,重点突出质量,详述质量条款及违约责任,其次是价格、产量和信誉等。
(1)水泥、粉煤灰:其需用量约750万t,供应量不均衡,施工高峰年水泥和粉煤灰的需用量分别达到90万t和40万t左右,约为正常施工年的4倍和6倍,且施工高峰年主要集中在三峡二期施工期的4年时间内(1999~2002年)。为此在三峡工程即将进入二期工程施工的1997年,业主对水泥和粉煤灰面向全国的水泥生产厂家和火电厂进行公开招标采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招标文件编制和审核工作,在质量条款上,除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外,针对三峡工程的特点,对水泥的某些指标如MgO和碱含量给出了三峡工程的质量标准。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首次在三峡工程上全面采用一级粉煤灰;考虑到每年的准确采购量未知,在采购标的上采用单价合同,要求投标人分品种和运输方式报到三峡工地综合单价。在评标中按照“产品质量、厂商信誉、运输条件、应急能力、到工地综合单价”五项原则选取了三家水泥主供厂家和五家粉煤灰主供厂家。
(2)钢材:考虑到钢材市场比较成熟,为提高厂家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并降低采购成本,对普通钢材采取每年2次(上半年6月份和下半年12月份)公开招标采购,择优选取5~6家钢材生产厂家进行供应。对特殊钢材如压力引水管用高强钢板则面向国际市场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在编制和审查招投标文件时,重在质量条款上,以确保钢材的质量。
(3)油料、木材:基本上采取与钢材类似的模式,根据三峡工程的进度和需求不定期地进行竞价采购。
(4)炸药:属于国家专控产品,主要委托公安部和国内贸易部指定的京昌公司进行供应;又委托葛洲坝易普力公司供应部分混装炸药。在委托合同中要求两家公司对所供炸药质量负全面责任。
(二)物资供应类合同
在编制物资供应类合同时重点放在物资计划、物资核销、质量争议和物资进出场管理。
物资申请计划为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的重要基础,物资申请计划的准确率直接关系到物资采购供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关系到业主采购资金的周转占用水平,仓储管理的应急能力等。为此在物资供应管理协议中明确规定了施工单位对各类物资计划申报的责任、义务及违约责任,也规定了业主方的供应责任。考虑到水电工程施工特点,对月度施工计划除了每月22日申报下月的正式计划外,还增加了每月10日前申报当月的调整计划,以适应现场施工变更的需要,有效地提高了计划申报的准确率。
由于各施工合同项目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其六大主材供应采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固定单价进行供应,随着市场的变化,固定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正负价差(如0#柴油标书规定的供应价格为2200元/t,2001年二季度宜昌市场价格约2900元/t,价差约700元/t),因此如何考核各施工项目业主所供应的六大主材耗用量的合理性,保证三峡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及防止六大主材价差流失,目前来看,较有效的合同措施是物资核销和物资进出场管理。通过月度和年度物资核销进行物资消耗的过程控制,通过竣工物资核销进行物资消耗的事后控制。通过物资进出场管理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三峡工程和三峡工程所用物资流出三峡。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材料质量争议,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三)物资委托管理类合同
物资委托管理类合同主要包括仓库委托管理、专用设备委托维修管理以及物资中转、储存委托管理等。委托管理类合同重点在服务和安全上,受托方应承担保管和服务的责任,要防止材料的变质,制定合理的材料进出流程并及时向委托方提出异常情况报告等;受托方还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材料保管和进出的安全。
二、做好合同的过程控制
一份好的合同是合同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但合同签订后能否按合同规定的目标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同的日常性检查、分析和协调,即合同的过程控制。通过对合同的过程控制,检查合同双方责任和义务的履约情况,针对合同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合同纠纷进行分析和协调,并对合同有关内容通过合同双方的协商进行补充和完善。
(一)物资采购类合同
物资采购类合同的过程控制的重点是物资质量、成本、产量和物流组织。
对物资质量的控制重在检查和落实各厂商在投标文件中所承诺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对未落实的督促其改进和落实,并协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和措施。如散装水泥采购合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运抵三峡工地的水泥有部分温度偏高,某些指标不能满足三峡工程的标准。为避免水泥运抵三峡工地后由于质量原因退货造成合同双方不必要的损失,经协商,双方决定委托国家水泥质检中心进驻水泥主供厂家,对运往三峡工程的水泥实行出厂检验,对不符合三峡工程质量标准的水泥不准装车发运;为从源头控制水泥产品的质量,双方决定委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对专为三峡工程生产的水泥进行全面质量监理(从原材料到成品水泥)。通过以上措施力争使优质水泥用于三峡工程。
为提高三家主供水泥生产厂家的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并考虑工程施工特点,业主按工地拌合楼进行分厂供应,每座拌和楼配备一家主供水泥厂,一家辅供水泥厂。在供应过程中,综合考虑产品质量、产量、物流和采购成本,对各拌合楼的主供、辅供厂家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需要。由于原水泥采购合同无具体水泥数量,三家水泥主供厂家的合计年水泥产量又较大,而三峡工程的水泥需用量有限,为有利于生产厂家合理安排为三峡工程生产和面向市场生产,业主根据三峡工程施工的特点,对2001年的水泥采购,按工地拌合楼实施竞价排序,将各水泥厂家对应到工地各拌合楼,从而保证了各水泥厂家有了全年的水泥基本供应量。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不仅保证了水泥的质量和数量,而且降低了水泥的综合采购成本,使合同双方在日常工作中处于主动。
三峡工程在全国水电工程中率先全部采用一级粉煤灰,粉煤灰是火电厂的发电副产品,在粉煤灰采购合同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问题。由于火电厂的发电负荷由电网进行调度,加之汛期受水电站发电的影响,另外粉煤灰运输还受长江汛期航运和铁路运输的限制,因而造成粉煤灰的质量稳定性和供应量难以保证,使供应工作十分被动。曾有一段时间,三峡工程面临粉煤灰断供的危险,不得不采用公路应急运输方式,增加了部分采购成本。对此,采取了一系列合同措施:首先,业主与粉煤灰主供厂家一道向三峡建设委员会和国家电力公司发函,要求保证向三峡工程供灰的几家主供火电厂家的发电负荷;其次,督促粉煤灰供应厂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增大在厂内和宜昌的储备;最后,决定引进后备资源厂家。在1999年底,面向国内十几家大型火电厂竞价采购2000年三峡工程所需的粉煤灰,通过实施情况来看,既保证了粉煤灰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又降低了粉煤灰的综合采购成本。2000年底对2001年三峡工程所需的粉煤灰又进行了一次竞价采购,进一步提高了优质一级粉煤灰的比例,同时粉煤灰的综合采购成本有了进一步降低。
对钢材采购,通过每年两次的竞价招标采购,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有些质量标准甚至超过了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如产品包装等。各钢材供应厂家都树立了质量、信誉第一的指导思想。对钢材供应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争议,除在招标文件中严格规定外,同时委托国家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驻三峡工地,对到达三峡工地的钢材进行质量检查;另外采取增加钢材检测数量和频率的措施。
对于木材、油料和炸药,虽不构成工程主体,但仍严格执行质量第一的原则,对不符合合同文件规定质量标准的坚决予以退货。
(二)物资供应类合同
物资供应类合同过程控制的重点在物资计划、物资核销、质量争议和物资进出场管理。
物资计划准确率的提高是一长期的过程。经过统计,三峡一期工程计划准确率平均在65%左右,经与施工承包单位多次协商和协调,进入三峡二期工程施工后物资计划准确率在逐步提高,平均在80%左右,但各施工项目和分品种材料的计划准确率还很不均衡。物资计划准确率主要受施工计划和设计变更的影响,施工计划的完成率更受现场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将物资申请计划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将继续是一个难点,采取库存的方式可缓解一部分压力,但也增加了材料积压的风险。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材料质量争议,及时进行记录和检验,并请权威部门进行仲裁。在责任未分清前,为保证工程施工首先及时更换材料。
根据业主制定的《三峡工程主要物资核销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物资核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已为业主追回100多万元的价差损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物资核销标准和物资核销深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从2000年1月开始,对进出三峡坝区的主要物资实施全面的进出场管理,通过这些合同措施,力争使优质材料用于三峡工程,并使材料消耗趋于合理的水平,同时防止业主供应的六大主材价差流失。
(三)物资委托类合同
日常性的合同检点在被委托方的服务和安全上。通过走访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并结合日常性的检查来了解受托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进和提高;对于安全(特别是油料仓库和炸药仓库),同坝区公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以确保安全第一。同时对合同中不明确的地方进行协商加以明确。
三、做好合同的事后分析和总结
1.知识产权法的权力客体不断扩张
知识产权法在最开始的权力客体只是以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法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法的权力客体也不断的扩张。比如商标法最开始保护的是具体货物的商标,但是到了现在服务商标、地理标志、证明标志等都被划分到了商标法的保护范围之内;最初的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文学艺术作品,到了现在其保护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各种设计图、模型作品和相关的图形作品等等与文学艺术作品无关的作品。除此之外,随着生物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以前不被专利法所保护的医疗方法、教育方法等等也逐渐被纳入到专利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2.知识产权法在权利归属的发展
在知识产权法建立之初,其主要目的就是鼓励人们进行创新,所以在知识产权就直接归属于创造者。比如在1791年法国专利法的前言中写道:任何想法或发明只要是对社会有利的,那么这个想法或发明的所有权就应当属于创造者,如果所有权不属于创造者就是违反了人权。法国和德国甚至一度坚持作品是作者的私人财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品的商业化运作不断完善、知识产品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高,知识产权的归属也渐渐由创造者转向投资者或创造者的雇主。比如在1897年的奥匈帝国的专利法中规定:专利权可以归属发明人,如果在合同或其章程中有特殊规定的,则按照合同或章程中的规定进行划分归属。随后类似的法规慢慢普及到其他国家,我国《专利法》中也规定,雇员在受雇进行研究、发明的时候,除合同中有明确规定所属人是雇员外,研究和发明成果都属于雇主所有。我国《著作法》中第16条第2款中规定:职务作品的经济权利属于作者的雇佣单位所有,作者只能从雇主或投资者那里获取报酬。
3.知识产权法在权利内容上的发展
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法在权力内容上也不断的扩充着。对商标权、著作权的保护方式从板块保护模式发展到网络保护模式,因为知识产权的客体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一幅画可以涉及到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那么在这种侵权发生权利人全不相同的情况的时候,就需要知识产权法秉承诚实信用、保护在先权利、禁止滥用权力的原则进行协调和处理。所以这幅图画的作者有权利禁止他人使用这幅图画作为商标,如果作者同样使用这个图画为商标的时候,可以制止他人在类似产品上使用这个商标或与这幅图画类似的商标。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简单用一个模块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已经不足以应对所面对的问题,网络模块保护势在必行。
4.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期限的延长
知识产权法在私人利益上的倾斜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期限的不断延长上,我们可以从美国的著作权法上窥得一斑。在1790年的著作法中规定,对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14年,在这基础上可以再延续14年。在1909年中著作法规定在之前基础上可以再续一次。1976年,著作法规定将保护期限延长到作者终身以及其死后50年,法人团体的保护期为75年。到了1998年则将这一保护期延长到作者死后70年,对法人团体的作品的保护期更是延长到了95年,这种期限在很多时候已经超过了作品的使用寿命。
二、知识产权法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
知识产权的不断扩张是符合科技发展和信息发展需求的,如果不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的话,长此以往将打消人们对创作的热情,但是知识产权法过于偏向私人利益,就不利于大众获取信息,更影响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与使用,最终后果依然是阻碍新信息的创造。
1.知识产权法扩张使公共信息资源空间被压缩
信息资源是由公共信息资源和私人信息资源组成的,当私人信息资源比例扩大的时候,公共信息资源就会相应的减少,知识产权法内容的不断扩张使更多的信息成为了私人信息资源,这就使公共信息资源比例在不断的减少。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的增加使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所拥有的客体减少。一般一个新的作品会首先出现在公共信息资源中,被大家所认知。在知识产权还没有将它划分为保护的客体的时候,是属于公共信息资源范畴,但随着知识产权对新客体保护的速度越来越块,使很多新型信息刚刚露出端倪就被知识产权笼到保护之下,使公共信息资源客体几乎无法增加。不断延长的保护期使公共信息资源所拥有的内容增加缓慢。当一个信息的保护期结束的时候,这个信息便自动归入公共信息资源范围,但是随着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客体越来越多,保护期限越拉越长,使公共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而且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每延长一年,信息所具有的的价值就会减少一部分,有时候信息即使已经归入公共信息资源却已经没有其应有的价值。
2.阻碍创新信息的创造
在信息社会的当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悖论:如果不对知识产权人进行保护,那么人们就不会积极的创造出新的信息,但是对信息保护过多,就使人们无法很好的利用各种信息,这样又阻碍了新信息的创造。首先,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法会阻碍人们自由使用信息。当今知识产权法在很多方面对各种信息进行了保护,使人们无法正常的使用这些信息,很多的学者和研究者都对此非常头疼,现在的文化界和科学界都无不生活在“知识产权“的高压网下,随便抬手便会触碰到这道高压网,限制了很多人的创作和研究,不利于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美国的录音协会利用知识产权法曾成功的阻碍了某著名大学计算机系的两个研究者的论文的发表,而这个论文主要内容则是分析了录音协会用于保护数字音乐商业销售的一种数字水印技术的缺陷,录音协还要求这两个学者不能将这个发现告诉别人,因为其他人可能会利用这个缺陷来逃避购买数字音乐。这个行为保护了录音协会的暂时的利益,但延长了解决这个缺陷的时间,阻碍了数字水印技术的更新换代。其次,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法影响了知识创新。任何创新是基于大量已有知识的累积上的一种质变,如果没有大量的前辈的积累,就没有现在新的创新,知识产权法对这些已有的知识保护越完善,人们获取这些知识就越困难,创作的成本和周期就越长,那么新知识出现的频率就越低,而且当这种成本和周期超出创作人所能承受程度的时候,这些创作人甚至会放弃对新知识的研究,导致创新的夭折。另一方面,当这些创作人经过各种困难创出成品的时候,会因为大量的成本使这些创作人更加维护自身利益,为后人的创作设置了新的障碍,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不利于信息的传播
知识产权法使知识产权人有权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知识产权法过于保护私人利益,在这种保护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形成一种知识垄断,这种被法律所保护的垄断会被有心人所利用,从大众手中谋取高额的利润。同时现在的知识产权法自然赋予知识产权人一定的保护期限,而有的知识产权人并不需要这种保护,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汇入公共信息资源,得到广泛的传播,但现在的知识产权法并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法律条文,使这些本来可以进入公共信息资源的信息被迫限制了传播。
--------------------------------------------------------------------------------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监理的中心工作是“三控”,即工程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和项目投资控制。而投资控制是监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经常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概算一调再调的情况,致使国家和建设单位的利益蒙受损失。除有概预算编制不当,国家政策变化等原因外,主要是工程投资管理不善造成。如何做好施工阶段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目前监理工作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加强投资的宏观控制
建设项目总投资是由初步设计概算来控制的,对招标工程来说,一个建设项目要划分几个分标项目。如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一般分为挡水工程、泄洪工程、引水工程、发电工程和升压变电工程等分标项目。针对不同的分标项目,尤其是单价承包的工程,监理工程师必须明确分标项目投资目标,从宏观上对投资进行控制〔1〕、〔2〕。因此,在建设项目开工之前,监理工程师要做好执行概算的编制工作。如:××水库工程,拦河坝、溢洪道、输水洞的招标,实行单价承包。概算总投资为46779.15万元。监理工程师在认真分析研究招标及合同文件后,编制了执行概算。通过编制执行概算,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划分和临时工程与费用的摊销,各项目投资构成和费用内容一目了然。事实证明,这对投资进行宏观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①有利于投资归口管理,便于概算投资与招标报价作同口径对比;②总目标和分目标明确,在进行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时,有据可查。
2对建设项目投资的跟踪控制
在施工阶段,随着工程进展,投资不断加大,投资结构越来越复杂。监理工程师对投资的控制是动态控制,为此,必须加强对建设项目投资的跟踪控制〔2〕。
①认真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②依据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和合同报价,编制相应的投资计划;③实行“日清月结”的价款结算制度,随时掌握实际完成投资情况;④将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通过对建设项目投资的跟踪控制,将施工进度控制与投资控制结合起来:①可及时调整投资结构,保证资金合理使用;②可以优化施工进度计划,使投资控制有效地促进建设项目施工进度按计划完成。
3对影响投资控制因素的控制
在施工阶段,影响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因素很多,除料价上涨因素外,工程计量、变更、施工索赔是引起投资失控的主要因素,必须严格控制,以确保实现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目标〔2〕。
3.1加强工程计量控制
单价承包的工程是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作为工程款结算依据。工程计量是否准确,将影响投资。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公正,认真做好工程计量与复核工作。①要明确计量内容和程序,根据设计图纸,按照合同规定的计量方法和单位进行计量;②对隐蔽工程计量,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控制,并预先做好测算工作。如:××水库工程土坝清基施工中,关键是开挖高度如何确定。如果挖方高度差5cm,将会造成上万m3的开挖方量和回填方量。为此,监理工程师在开挖前后应作加密断面测量和现场记录。同时,经设计、建设和承包单位三方认可,作为结算的依据,起到了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作用。
3.2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往往会引起工期、造价的变化,并可能引起工程索赔。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对工程变更的控制。要仔细分析和审核变更是否符合合同文件和技术规程,并评价变更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是否合理,是否会拖延工期作出决策。例如:××水电站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设计单位认为上坝石料质量较差,要求放缓坝坡。监理工程师接到设计变更通知后,经认真分析研究,指出虽然上坝石料质量差些,但经计算几个主要参数仍能满足设计要求。若放缓坝坡,将追加投资100多万元,且工期拖后近1个月。因此,没有同意变更坝坡,既节省了投资,又保证了工期。
3.3加强施工索赔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工期长、规模大、技术复杂,不可预见因素多,常发生施工索赔。索赔将导致追加额外工程项目或费用,是监理工程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重点。因此必须加强控制。①针对引起索赔的各种原因,做好预控措施,防范或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②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协调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证工程按计划进行;④正确对待施工索赔,严格按照索赔程序妥善处理。
作者简介:程富,男,1962年生,工程师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二、当前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缺陷分析
(一)资金统筹不理想
资金流转效率不高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规模比一般企业规模更大,承包的业务种类更复杂,其中,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同时承担几个水利工程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单个水利工程施工周期较长,短则数月长着数年,因此同时承担几个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这对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如何合理分配资金,科学的运用项目资金是企业应当重视的问题。施工企业的项目部门主要负责施工项目,但由于项目部没有及时对不同的施工项目存在的资金余缺 问题进行调整,导致施工企业内部资金闲置和短缺的问题同时出现。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对工期较长的施工项目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资金规划,导致在不同的进度配置中资金配置不合理。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的前期施工使用资金占总造价的20%-40%,所以施工企业应当对项目资金使用做合理规划,如施工企业对项目资金的使用预测不准确,资金分配不符合项目实施的进度,则会出现某一时期资金剩余,某一时期资金短缺现象,不利于施工企业的项目运行,甚至会导致工期与施工计划产生偏差。举个例子:在施工项目开始实施前,施工企业需进行场上的评估测算从而对项目的分割提取资金使用比例,如果比例提取过低,那么对项目部而言,所给出的空间较大,容易出现挤占成本、转移资金,资金分配不均,甚至存在资金外循环等问题。相反,如资金比例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还会造成资金的粗放。
(二)成本控制与资金管理不匹配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和资金支出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施工成本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所有生产费用。如:材料费,管理费用,直接费等。一般在工程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资金的使用由于成本的增加随之产生。此外,施工企业会根据施工进度按照合同的规定向甲方提出支付进度款的要求,但由于赶工期或者业主自身的原因,导致资金回款和成本支出不能保持一致,或者是在多项成本安排工作中忽略了轻重缓急,导致急需开支的成本没有及时得到安排,影响整体工程的进度。
三、改进水利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选择筹资渠道
合理筹集资金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规模大,因此经常出现项目资金短缺的现状。改进水利施工项目资金管理的方法,首先应当加强施工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这是水利工程保证资金投入的重点。水利工程筹资渠道主要有:项目自有资金,业主工程预付款,银行贷款等。
1、尽量减少自有资金的投入
由于项目部同时管理施工企业的多个项目,拥有一部分的自有资金,但自有资金是后期项目的运作保障,所以自有资金一般不投入项目工程中。
2、合理利用工程付款
整个建设合同的核心是工程项目的付款,施工企业应通过对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率,降低施工企业资金压力,主要的办法有:尽早申请工程预付款。施工企业在办理好相关的手续以及向业主取得有关申请资料后,应按照合同中的规定比例和支付方式申请预付款;尽快获得工程进度款。项目承包方可以通过提交月报表,配备专人负责账单签收的全过程等方式,从而尽早的获得工程的进度款;及时进行合理索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项目损失,项目承包方式有权要求得到赔偿的,所以承包方应在发生收拾时,及时提交索赔报告,同时跟踪处理全过程,尽早取得赔偿款。
3、把项目资金压力转移
施工项目中通常会采取分包的方式,因为随着工程责任和利益的转移,能够把一部分的资金筹集工作分给分包商。
(二)及时结算和回收资金
确保项目经济效益为了促进施工企业的资金运转,加大施工企业的资金使用率,保证顺利的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可以采用及时收回工程款项和资金等方式达到目的。工程结算可由集中结算和最终结算两部分组成。及时回收工程进度款,完成工程量的验工计价工作要保证其及时性和真实性。项目施工阶段中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工程进度款定却轻视战略的实施和控制的问题,在财务战略的制定初期热情高涨,而在后期的实施和控制阶段却因为种种复杂性和困难性而对财务战略有所轻视。
(三)财务战略管理不成体系
缺乏评价和激励机制科学的财务战略应该是一个有组织的统一整体,而配套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是促进财务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财务战略管理时,忽视了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的配套,对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的反馈关注度不够,从而使得财务战略管理的积极性作用大打折扣。
四、优化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措施
(一)科学制定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
树立财务战略管理意识首先,企业经营者应该充分意识到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对财务战略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在整个企业尤其是财务管理部门树立起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使得财务战略管理得以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胞中。其次,还要科学地制定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注意财务战略选择的相关问题,既要顺应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和企业发展阶段,又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能力约束。
(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培养核心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具备会计、财务、审计等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银行、金融、资金管理、信息技术等现代金融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招聘门槛,建立相应的薪酬机制和淘汰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对已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我将每次的语文小课和一日三餐后的10分钟时间乐称为“正餐+点心”识字游戏时间。识字正餐时间,孩子们与字宝宝们“打声招呼”后,就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巩固生字,有猜谜语、摘苹果、定时认读……识字点心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次,户内户外相结合,学生兴趣十足。
下面具体讲一下识字点心时间的游戏玩法:
一.早餐点心(户内)──挑战需要勇气
①识字擂台: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认读所有的生字。(挂擂主牌)
②勇过同心桥(见图):师徒互帮互助后老师抽读,读对一个字或词则师徒往桥中心前进一步,比一比哪一对师徒最先汇合。
(游戏闪光点:活动气氛浓,参与者兴奋;不足:参与面欠窄。)
二.中餐点心(户外)──剪刀石头布,碰碰我的运气
①两个组:两人对坐,将卡片叠在一起,剪刀石头布后,赢者拿一张卡片认读,对的放在自己一边,连续“对峙”直至读完卡片,五局三胜制,胜者领取一颗“星星”。(认读时也可加入组词)②四人组:两人一队,每队各派一人进行剪刀石头布,赢者读卡片后让同队的另一位从起点向前跨一步,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到达终点。
(游戏闪光点:参与面广,在此基点上,孩子们可自由重组队员,重新编排,兴趣浓厚;不足:学生剪下的卡片易丢失。)
三.晚餐点心(户内户外皆可)──快乐下棋。
①同起点同终点;②异起点同终点;
本游戏涉及棋谱的来源。棋谱可由教师针对班级学生兴趣自制,也可
收集各类棋谱,如孩子们数学学具盒中的“加减法游戏棋”棋谱、平时经常性玩的飞行棋棋谱。棋谱常换,以满足孩子新口味,保证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的兴趣。
按照《境外外汇账户管理规定》要求,境外承包企业可以经外汇局批准在境外开立外汇账户,并按季度向外汇局提供开户银行对账单,按年度向外汇局提供资金使用情况书面说明,但实际上境外工程使用的外汇账户一般不是以境内机构的名义开立,大部分是承包商在境外成立临时办事机构或外派机构后,以境外机构名义开立外汇账户,上述情况在外汇管理框架内无任何明确规定。同时,大部分工程项目回款由资金调剂中心调剂,外汇局无法掌握收汇频率及境外项目资金总量,出于节省费用和便利的考虑,将境外承包工程收汇款循环利用,或在境外用于境外直接投资或境外直接采购,或以收抵支等,外汇局无法延伸监管,同时境外资金若在一段时期内大量进出,还会形成对外汇收支的冲击。
(二)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
由于对外承包工程都在境外,无法实地考察,对真实性判别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法规中没有明确所审核的单证类型,且因部分工程款由境外收入直接支付,承包合同中可对外支付金额明显虚增,企业可操作空间巨大。
二、相关建议
(一)协调统一境外承包工程的外汇管理政策口径
建议总局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统一境外承包工程的外汇管理政策口径,以增强境外承包工程外汇管理政策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统一按照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对境外承包工程按期限划分的标准进行管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定不变,即一年以下的承包工程,申报在贸易及服务项下,收付汇的管理纳入经常项目货物进出口核查、核销及服务贸易收支真实性审核管理范畴。一年以上的承包工程,无论是否在境外工程地成立企业,除申报为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出口收入(101050)、利润汇回(302011)的收入纳入经常项目管理外,其他申报在资本项目的收付汇均纳入资本项目管理,由资本项目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二是统一按照资本项目对境外直接投资的划分标准进行管理。资本项目管理规定不变,即只有在工程地成立企业的承包工程业务才视同境外直接投资行为,才纳入资本项目监管范畴。在申报与管理相一致的原则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管理规定作相应调整,未在工程地设立企业的境外承包工程业务,统一申报在经常项目下,并执行货物及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相关规定;而对于在工程地设立企业的境外承包工程业务,则统一申报在资本项目下,执行资本项目境外直接投资相关管理规定。
(二)完善对境外承包工程的监测统计制度
对境外承包工程的收支情况纳入统计监管,建立与其他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目前商务局对各境外承包工程企业的经营情况有统计,通过将外汇部门与商务部门的相关数据比对,结合企业上报的资金留存境外和境外资金使用情况,建立对境外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的监测指标,实现对境外承包工程的非现场监管体系。
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如何将企业分散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和规划的核心内容,通过集成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物资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整理,构建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与各个业务环节相匹配的数据标准,其具体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促进施工涉及单位的业务联系,满足其业务需求。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还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业务流程,满足投资、施工、监理等各个单位的需求。从而实施有计划、有原则的项目开发物资管理,确保企业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建模,建立规范化数据结构,为改造和建立高档次的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实现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业务的科技化。另外,信息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资管理创新。
3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3.1项目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过程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流程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将原有的物资管理转化为高效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其过程为分析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并明确企业物资管理的目的,将管理责任下发到人,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物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展示其分析结果,以为物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3.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实体—关系”这一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这一方法得到简化。将用户视图等同于外部数据流是这一方法简化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一理论,管理人员将视图分析及其规范化作为主要管理方案。而对于用户视图,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所有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执行人员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报表、单据和账单等。数据流分析有助于反映管理人员的观念,对数据实体的判断能力,是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调研主要针对的对象。通过数据流分析,的管理人员和绘制信息数据的分级流程图,通常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数据流程图将物资管理作为核心,建立物资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一级图还应为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数据流定义和识别方式。从而结合用户视图的记录数与生存期,实现其数据管理的量化。而二级数据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和表达物资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存储与传递。即将业务转化为数据存储,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流程。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和项目规模,还可考虑绘制三级数据流程图,最终完成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3.3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
3.3.1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具体流程为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表达组成数据库的基本表,并分析每个表的数据结构。在具体分析数据模型时,要将传统的实体关系分析方法和数据流程图中的用户视图分析结合起来。在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时,要将其进行分解、并规范化至三范式。
3.3.2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模型是将业务模型同数据模型相结合所得到的结果,其主要用来体现企业项目业务流程、并表现业务活动同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通常采用C-U矩阵的方式表达。这一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项目业务同项目数之间的创建与使用关系,了解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每个表对应一个业务过程,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多个环节都可应用这一数据体系结构。
二、建立完备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当前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管理制度中缺乏体系性;二是某些制度缺乏实际操作性,内容太过宽泛;三是缺少主要制度。在公司的实际运营过程中,这些不足给公司的运转,尤其是财务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公司财务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
1.对于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体系性问题,公司可以在运营过程中通过提高财务中心的理论、政策的研究水平来进行解决与克服,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语义清楚、层次分明以及用词准确,对于实体性的制度,在制定时则要注意制度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内容要具体,同时还要联系本公司的实际情况。
2.由于公司中的某些制度缺乏应有的实际操作性,内容太过宽泛,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通过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财务人员应该深入基层,加强对于本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特点的了解,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制度。
3.由于一部分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中缺少一定的主要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及制定相关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要从系统、全局、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公司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
二、采购、供应及现场储存管理
在确定供应方式后,应结合工程总体进度编制材料物资的供应计划,按照材料物资的总体供应计划及质量要求,组建专业的采购小组开展对材料物资的采购。在对当地市场充分调研、了解的基础上,按照招标、询价及市场竞价等方式择优选择材料供应商。并签订材料采购供应合同,明确材料物资的供应计划、质量要求、检验标准、交货方式、结算方式、市场价格波动、违约责任等内容,确保后期的扯皮现象。详细规划材料的供应计划、及时根据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对材料物资供应计划进行调整。尽可能减少材料物资在施工现场的存储管理,降低仓储费用、减少资金成本。
三、结算及价差调整
材料物资的根据不同的供应方式结算及价差的调整存在很多区别,现就两种不同供应方式的结算及价差调整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
1.业主统供方式
业主统一供应材料物资一般按照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的结算固定价格,按照实际的供应量进行结算(或在进度结算报表中扣除)。材料的价差均有业主承担,在核算的基础上由业主直接支付给材料供应商。一般按照工程进度计划测算的材料用量进行供应,工程完工后准确的计算出材料总量,予以调整。缺点: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物资用量大、供应周期长,业主为节省工程投资在明确材料价格基本低于市场价,给承包人一定倒卖空间。双方最终在材料用量核算上易产生陈皮现象。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用量按照投标水平的单耗进行核算,但额定单耗与实际的消耗存在差异,此两种消耗本身存在差异。此环节也是材料管理重点环节,如何能控制材料的供应量,减少或杜绝材料的倒卖现象是做好材料物资管理的核心问题。
2.承包人自购方式
承包人自购方式的材料结算,一般由承包人按照材料采购供应合同向承包商进行结算。此种方式材料物资管理的重点是价差的计算。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周期较长,建设期材料的价格波动风险较大,一般在工程承包合同中约定价格波动的调整方式(超过一定的风险幅度给予调整)。缺点:材料的价差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收集资料多、核算、统计工作量大,双方往往在价差调整计算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易产生扯皮。建议双方同期收集采购及供应期每批次供应量及采购价格资料,在双方都认可调差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合同约定的价差调整方式计算材料价差,减少扯皮,促进材料物资的管理水平。
四、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物资管理的建议
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物资供应方式、采购、结算及价差调整的利弊分析,为更有效的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物资的管理。建议由发包人对材料的供应市场进行调研,并锁定质量好的几家单位,由承包人自行对材料进行采购,承包人签订的采购合同由发包人备案,每批次采购资料由发包人、承包人、供应商三方共同存档、及时掌握变化数据,为后期的材料结算及价差调整准备完善的资料。一方面发包人从材料的来源、质量、材料的价格市场变动等方面有了主动控制权,另一方面材料的采购、供应、运输、仓储等环节风险均由承包人承担。结算及价差调整也减少扯皮现象。
2物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物资管理方法及手段落后
石化企业目前的物资管理尚处于传统管理阶段,突出表现在工程物资的计划申报、领用、保管环节缺乏科学合理评价及程序,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计划申报随意性大,采购单位对现场物资的需求不能及时掌握,有时往往违背供求规律和施工季节特点。
2.2物资消耗定额不准
工程物资消耗定额不准或不配套,是造成物资浪费的原因。一是部分物资消耗定额不符合实际,缺乏合理性,执行效果差;二是部分物资根本没有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失控;三是物料消耗不能与工程经济核算紧密挂钩,不严格执行物资消耗定额,无明确的奖罚制度。如检维修项目中所需备品配件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1)专业管理部门对上报的配件计划,没有从公司范围内对同型号、同生产厂家设备配件进行统一审核,未统筹建立消耗定额储备。(2)配件计划存在重复、超量申报现象,造成积压。如乙烯厂离心式压缩机配件低压缸干气密封PDGS1储备4套,积压资金552万元;造粒机CMP308切刀储备306件,积压资金371万元;离心水泵配件B5S3汽封储备16件,积压资金689万元;以上共造成物资积压1600余万元。(3)配件消耗定额计划申报准确率不高,造成积压。如炼油厂申报的换热器管束计划2台,准备联合检修使用,但到货后却没有实施,积压资金154万元;热电厂申报的210条板式换热器密封胶条采购计划,原本计划全部更换密封胶条,但到货后却没有更换,积压资金11万元。
2.3工程设计变更造成物资积压
工程项目中的设计余量及变更、工期延误甚至项目取消等会造成物资积压、浪费。如在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
(1)设计与实际用料偏差较大造成积压,如新区乙烯装置裂解炉增加空气预热器项目用无缝钢管(规格为。406.4mm,12.7mm,API5LGR.B),原设计量为123.55t,实际只领用86.25t,剩余37.3t;新区乙烯苯乙烯装置氢气压缩机安全隐患项目气源分配器,原设计量为14个,实际只领用了1个,积压13个。
(2)项目实施周期跨度大,而设计为一次性出图,造成设备、材料积压,如炼油厂罐区安全隐患治理项目,项目现场工程进度缓慢,物资数年后才能完成消耗。
(3)施工周期紧、施工力量组织不到位,计划申报未考虑进口物资的合理交货期而造成积压,如2011年大修乙烯联合车间锅炉给水泵项目中。N355.6mm、136kg气动V型调节球阀,。N250mm高压手动闸阀、。N152.4mm高压手动截止阀、。N300mm中压手动闸阀均是到货后,工程项目已完结,共计198.56万元。
(4)因无法实现现场能量隔离或因施工条件不具备而导致项目取消或变更造成物资积压,如:热电厂锅炉车间的J阀回料腿松动风割除项目50只手动蝶阀,库存金额80万元;乙烯厂2011年大修的部分阀门维修包,库存积压达上百万元,均属此种情况。
(5)设计质量及深度缺乏专业部门审核把关,现场核实工作不细致,设计监督不到位造成积压。如:炼油厂罐区隐患治理项目准备将雷达液位计信号引入工作控制机,设计没有考虑新增控制柜没有室内空间;炼油厂联合加热炉隐患整改设计蓝图没有考虑到基础与地下管网碰头问题,最终导致设计变更。
3统计分析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3.1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目前,炼化企业多引入ERP系统来实现对其整个物资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对ERP中BW系统导出的统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如对项目物资采购计划和实际领用量、历年物资消耗统计资料、资金预算等进行统计,给出工程项目物资报表;找出在执行中常常出现偏差且价值高的物资,供管理人员检查、分析和查定,并验证查定的结果,为分析定额和修订定额提供依据。
3.2有助于强化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控制
(1)严格审核物资计划的上报,关注物资计划各环节的执行情况。乙烯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由专人负责对项目立项、设计进度、材料、设备采购跟踪、施工组织及后期项目评价等进行全过程管理。(2)建立物资专业管理的各类台账,从而确保物资计划的申报、执行、到货、库存等的有效控制。(3)合理下达工程项目物资指标。2013年公司下达工程项目物资计划准确率指标,定期对公司所有项目物资计划准确率进行追踪、清查,及时发现项目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给决策者,避免造成损失。
3.3衡量物资管理水平
统计报表可作为衡量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水平高低、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标尺,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是进行物资管理的核心。可以通过统计物资消耗定额、物资计划准确率、及时率、工程物资余料等指标,综合分析工程预算,同时结合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衡量此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水平。如:通过对物资统计报表的分析,2013年公司将维修项目配件计划审批工作作为重点,严格审批。
4利用统计工作指导制订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措施
4.1优化统计的信息职能,为加强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公司从2013年4月起对检维修工程备件进行信息化管理,备件信息共享;随着备品配件系统数据的积累,逐步实现配件的历史消耗查询、消耗统计、更换周期、使用寿命计算、理论储备定额计算等功能,为配件的科学化管理提供数据统计和理论依据。同时,通过统计报表分析,优化备件信息系统,建立预警机制、实现自动平库利库,采用科学管理手段,提升备件管理水平。公司采用计算机管理,对基础资料的搜集采取集中管理法,各分厂物调中心建立一套全厂完整的工程项目物资领用台帐,汇总编表,并与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工程管理部门进行联网,提高统计的时效性,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分析、掌握工程物资管理状况。
4.2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结合工作需要,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咨询意见及预测,给决策者提供参考。如对炼化检维修项目中事故类配件进行专题分析,发现石化公司检、维修项目事故件配置不合理,科学性差,库存金额高、周转慢,由机动部门牵头对各厂的主要备品配件做三年消耗规律分析。具体做法为:(1)成立机动配件管理技术专家组,改变管理模式,依据设备分类确定不同类型配件的最低储备定额,逐步将安全储备定额转变为最低储备定额,为采购、储备提供依据。(2)继续严格配件计划审核、审批,控制事故件的采购数量,加强采购前平库利库管理,使备品配件计划采购量逐步趋于合理。(3)实行转动设备配件计划由钳工车间提报制度。机动配件的采购计划分为转动设备和静设备配件两部分分别提报,转动设备配件由钳工提报,生产车间审核;静设备配件由生产车间提报,发挥专业特长,同时利用ERP系统的费用控制功能,进行限额采购和指标控制,并与奖惩挂钩。
4.3预警监督职能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项目物资余料造成的库存持久升高可在物资库存报表中反映出来,起到预警监督作用。如:在整个工程物资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会出现一些决策和目标的不和谐,如因人为因素造成物资超存储,其库存会在统计月报中反映出来,可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库存,促进资金流动,加速物资周转。
2我国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上出现的漏洞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主要包括供电系统的施工和建设、检修和维护、运行和调整等方面,是供电系统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准确发挥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设备被运用到供电系统当中,这在完善供电系统工作性能,提升供电系统工作效能上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给供电系统的物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尽管我国部分供电部门在供电系统的物资管理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但在现代物流思想、施工物资管理体质上做得并不完善、并不科学,没能从根本上改善供电系统的物资管理。在施工设备设施的调配和建设上没有充分发挥设备和设施本身具有的功能,没能使供电系统在建设和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达到理想的状态。同时,由于这种粗放的管理体制的缺陷,在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一些检测和维修部门在相关设备的配备上,出现严重的缺失,造成当遇到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设备,使问题不能被及时的解决,从而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人员素质上的严重问题尽管在需要电能作为基础能源的企业越来越多,但是电力供应系统的发展态势却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来,供电系统在物资管理上出现了很严重的人员素质的问题,使得电力供应系统的发展脚步迈得十分迟缓。一些供电企业的人员,由于在系统物资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物资的采购和调配上,没能把握住市场运行的动向,不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使其尽管在供电系统的运营商花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却没能受到满意的效果。类似的,一些物资采购人员,为了从采购资金中榨取些许利润,或者是为了照顾关系,在采购供应渠道的选择上,选择那些质量差、价格低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从模样上看似乎满足供电系统的运行要求,但其在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是没有保障的。另外,一些工作人员在对投入工作中的供电设施设备在管理时,没有按照标准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在出现的问题的处理上,也未能做到及时有效,从而给供电企业和用电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3.1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在使用性能和操纵性能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运用到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中后,信息和资源的传递、分析、处理的速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发展走向了一个信息化的道路。就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参考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管理上各方面的优势,供电系统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其实在早期的供电物资管理上,就已经出现了管理信息化的萌芽,只是在近十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的运用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供电系统物资管理信息化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够照搬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其他行业中运用的形势,要根据供电系统物资管理的特点,设计制造出有效的信息化系统。这个信息化的系统在内容上不仅要包括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同时在操纵方面也要尽量设计得便捷。
3.2系统管理人员的培养在对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物资管理的人员的选配和培养上,不仅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上,要对技术人员做出一定的要求,同时在思想道德品质上,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在供电系统物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科技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管理技术和设备要做及时的了解,并根据供电系统具体需要和企业的经济状况对这些新技术和设备进行必要的引进,以提升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减少成本。
在构建集团公司财务关系时,不能完全采用集权制财务管理模式或分权制财务管理模式。过度集权,由总部掌握着几乎所有的财务管理控制权,把整个集团公司当作一个大企业来管理,过度的插手,一方面使总部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日常事务的控制上,不利于其对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把握;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事事上报,致使其成为母公司的附属,缺少自己要发展的积极性,且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缺乏应对的应变性。子公司同时感觉到处在母公司的掌控下,难以伸展手脚,限制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自。相反,分权过多过滥,又容易导致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监管不力或失控,可能造成子公司不从整个集团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安排投资或融资活动,仅追求局部最优而损害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从而弱化了集团公司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因此,针对集团公司各子公司核心作用与否、与主业配合关系的密切程度、控股程度大小等,财务管理的深度和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二、集团母子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框架设计
有效的财务控制框架主要包括:
(1)强有力的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体系,能够控制和协调所属企业的活动,这是集权与分权问题的直接体现;
(2)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有效的相关财务职能的组织结构和其他牵制财务职能的组织结构;
(3)有效的财务监督体制,经验表明,母公司对所属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监督手段是财务监督。
根据不同种类的财权,母子公司之间,就公司的财权配置做出如下构思:
1、投资决策权
对外投资权归母公司,子公司不得有对外投资决策权。对内投资决策上可在集权基础上适当的分权,母公司对控股公司的分权程度要大于对全资子公司的分权程度。流动资产投资决策权以及简单再生产范围内的技术改造权利完全授权于子公司;在扩大再生产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应限额,母公司审批后才能投资超限额的项目,或者根据子公司自身情况、资本多少给予一定的确定性内部投资权;在有效期内,子公司无论投资项目多大或投资额多少,只要投资总计还没超过授权比例,子公司都可以任意投资,在没有经过母公司审批情况下,超过比例无论项目大小都不能再投资。
2、融资决策权
母子公司需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以便更好地控制整个集团的融资风险,杜绝和避免因融资不当而危及集团生存。
以下融资决策权母公司需牢牢把握:
在公司重大投资项目的融资方面,超过资产负债率安全线的举债融资,以及导致母公司股份比例变动的融资,增加子公司注册资本的融资,子公司的并购融资与租赁融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以及子公司改制中所涉及的融资等问题。母公司在集中重大融资权的同时,赋予子公司的融资决策权仅限于:在资产负债率安全线内的限额举债、提存的折旧费、税后利润留成、与自行决策的投资相配合的融资,如流动资金借款、技改借款;子公司自行决策的融资项目,则应由母公司审查或备案,以监督为主。
3、资产处置权
子公司的对外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关键设备、成套设备、重要建筑物、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处置必须经母公司审批,流动资产及其余资产的处置可由子公司自主决定,但需报母公司备案。子公司拥有资产的日常管理权。母公司对子公司重要资产的处置拥有监控权。
4、资本运营权
子公司的对外投资、合并、分立、转让、改制等资本运营活动决策权限集中在母公司,各子公司一般没有这一权限。集团公司财务部应该拥有更大的资本运营管理权限,以适应集团发展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5、资金管理权
母公司对内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子公司主要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制定资金内部管理办法、编制资金收支计划、组织资金收支平衡、进行资金收支业务的核算。其它的都有母公司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将集团内部的资金结算、各子公司超过限额的对外资金支付、子公司在银行开设账户、子公司的资金收入以及子公司间的资金调剂等事项由母公司统一办理和审批。为保证子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和零星开支需要,母公司应该给予子公司限额以内的资金支付权。
6、成本费用管理权
母公司通过预算控制手段(下达预算——检查进度——考核结果)对各子公司和下属单位的成本费用进行间接管理。从预算执行的正负差异中分析原因。对各子公司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情况制定具体的监督检查办法,定期监督检查。
7、收益分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