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睡眠质量范文

时间:2022-04-23 07:55: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睡眠质量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睡眠质量

篇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5—0037—04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正常的睡眠时间和节律是反映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1]睡眠质量低会导致个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逻辑推理能力下降,疲劳、易怒或健忘等。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低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影响大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大学生睡眠质量越差,身心健康状况也就越差。[2]石文娟等报告广州大学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8.6%,[3]杨秋月等人调查显示有30.1%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障碍,[4]戚东桂等报道有52.0%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问题。[5]其中,失眠是学生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类型,[6]大学生群体的睡眠质量亟需改善。

本研究旨在调查现今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依据。

一、 对象与方法

在某大学共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43份,回收率为98.4%;其中,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为94.35%。男性被试206人,占49.3%;女性被试212人,占50.7%。大一到大四的被试分布比例为28.9%、25.8%、25.1%、20.1%。被试的平均年龄是20.03±2.00。

采用李建明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 )[7]及自编访谈问卷。 共有10 个项目、5 级评分,评分愈高,说明睡眠问题愈严重。此量表最低分为10 分,最高分为50 分。用spss18.0 for 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1.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常模比较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常模比较结果如表1。结果显示,大学生睡眠质量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觉醒不足、睡眠时间、早醒、服药情况、失眠后反应及总分上都与常模有显著差异。

2.大学生睡眠质量性别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不稳、早醒、失眠后反应及总分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在服药情况上,女生得分显著低于男生,见表2。

3.大学生睡眠质量年级差异

方差分析显示,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年级差异显著。表3显示各级大学生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觉醒不足、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失眠后反应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1.结果讨论

大学生睡眠质量除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和噩梦早醒3项外,均与常模有显著差异。与常模相比,大学生普遍感觉睡眠稍欠缺一些,睡眠时间稍短,自觉睡眠质量较低,在失眠后心情较差,易心烦气躁。在大学阶段,学生面临从学习阶段到社会阶段的转型,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面临繁重的学业压力,还要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社会。诸多的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睡眠质量不理想。

与男生相比,女生自觉睡眠质量较差,睡眠相对不足,睡眠中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更易受失眠情绪的影响。王靖的研究也发现男生较女生的睡眠效率高,入睡快,睡眠时间长;而女生较男生在日间更容易困倦和精力不足。[8]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关,女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的影响,更敏感多虑而影响睡眠质量。

除睡眠时间、噩梦觉醒、服药情况3项外,大学生睡眠质量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与大一年级相比,大三、大四学生感觉睡眠稍欠一些,大四学生尤其感觉睡眠不足。在睡眠质量及觉醒方面,大一学生自觉睡眠质量较高,在白天时头脑清醒,觉醒程度较高,大四学生自觉睡眠质量低,在日间觉醒不足。大四学生出现入睡困难、睡后惊醒、醒后难于入睡的情况显著多于大一大二,失眠后反应也较大一大二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大二学生与高中阶段相比,学习压力相对减小,也已适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而大四学生除面临考试压力外,还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时代即将结束,即将走上社会,因而产生是否能适应社会的压力。

2.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访谈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睡眠环境

大学生多住集体宿舍,彼此间生活习惯不同,有的习惯早睡,有的习惯晚睡,对睡眠环境要求较高的学生会受宿舍灯光、声音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对宿舍环境不满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环境因素影响睡眠者占68%。[9]由于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会在宿舍通宵上网、看电影,或熬夜赶论文等,作息时间不规律,会影响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睡眠质量;陈蓉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使用电脑高频率的群体比低频率的群体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差,睡眠时间相对较短,日常功能障碍的影响相对较重。宿舍周边嘈杂的环境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睡眠质量。[10]此外,访谈时学生均报告天气状况,例如南方夏季天气炎热,气温过高也严重地影响了睡眠质量。

(2)生活事件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家庭经济状况、就业问题等日常生活事件与睡眠质量有密切联系。大四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大一大二学生差,可能是因为大四学生即将毕业,相处四年的同学要面临分离、恋人分手、就业压力、适应职场等的压力等等。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越多,其睡眠质量越差。[11]由生活事件诱发的焦虑、不安、抑郁等负性情绪,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3)个体自身因素

情绪状态会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例如临近考试时的紧张、失恋时的痛苦、人际冲突时的愤怒等消极情绪,若不能得到合理的宣泄,则会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以往研究也显示:具有焦虑、抑郁的学生睡眠质量明显要差,[12]焦虑个体的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而抑郁个体睡眠障碍的特征是早醒。[13]

大学生的生理状况也会影响其睡眠质量。身体不适时会影响大学生的心情,进而影响到睡眠质量,如生病时多梦易醒。研究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等强度的有氧健身跑锻炼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效改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14]

此外,个体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睡眠质量。已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16PF中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和自制性等四项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等三项因素有显著的负相关。[15]个性优柔寡断、情绪控制力差、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适应力差的个体,睡眠质量容易受到影响。

3.建议

大学生改善睡眠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2)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和舍友统一作息时间,减少相互间的干扰。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出现压力性生活事件时能有效调动相关资源来应对压力,减少其对个体内心的冲击。(4)合理宣泄情绪,增强情绪调控能力,及时调整负性情绪。(5)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心理弹性。(6)健全人格,完善自身个性。(7)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适度的锻炼亦可以达到减压、调节情绪、缓解疲劳的作用。(8)寻求专业的支持与帮助。当出现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睡眠问题时,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慈书平,张希龙,杨宇等.睡眠与睡眠疾病[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16.

[2]童萍,吴承红.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02):181—184.

[3]石文娟,马绍斌.广州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6(06):470—471.

[4]杨秋月,王锋,胡丹丹等.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03):

88—89.

[5]戚东桂,刘荣,吴晓茜等.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05):875—877.

[6]唐丽媛.云南省某高校学生失眠症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李建明,尹素凤,段建勋,张庆波.SRSS对13273名正常人睡眠状态的评定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

(03):351—353.

[8]王靖.大学生睡眠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01):56—58.

[9]毛伟民.关于在校大学生失眠状况的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07, 7(02):159—160.

[10]陈蓉,陈琳婷,许世昌,张真林,王里,钟宏景.大学生使用电脑的频率对睡眠的影响[J].海峡科学,2010,40(04):9—14.

[11]刘灵,严由伟,林荣茂,唐向东,魏叶莹.大学生生活事件和睡眠质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

(04):308—309.

[12]曾琳娜.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0,14(02):98—99.

篇2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Word Sleep Day)",这一活动引起了人们对睡眠问题的极大关注。睡眠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当前医学生已超过千万,并且逐年上升,是以后国家卫生事业建设的主导力量,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目前由于医学院的扩招,就业体制的改革,竞争压力的增大,学业的繁忙,医学生睡眠质量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运用睡眠质量自评量表(PSQI)对泸医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当前医学生的睡眠状况,分析其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开展当前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工作提供客观的数据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泸州医学院中抽取6个专业(包括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临床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和药学)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分层处理,将大一和大二年级视为低年级,大三和大五年级视为高年级(大四外出实习,故其不在调查范围内);把临床医学专业视为大专业,其他五个专业视为小专业。分别选取年级、专业和性别作为三个变量,从而进行PSQI的相关分析。2013年3~6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变量的各层用PQSI睡眠质量调查表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其中低年级和高年级各占150份,男生和女生各占150份,大专业和小专业分别占200和100份,各调查成员在同一天同时分别到寝室进行调查,当场回收问卷298份(回收率99.8%),无效问卷15份,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97.6%)。

1.2研究工具 用刘贤臣等译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该量表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包括: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睡眠持续性、 习惯性睡眠效率、使用药物睡眠和白天功能紊乱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计各成份得分的总和为PSQI总分,其总分分值介于0~21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1个月的睡眠质量。以PSQI得分≥8分判断为睡眠质量有问题,

1.3用Excel和SPSS为统计工具,对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使用药物睡眠和白天功能紊乱这五个因子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而对睡眠持续性和习惯性睡眠效率则用χ2检验。

2结果

2.1医学生总体睡眠质量情况分析 参与本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试的医学生总均分为 4.63±2.092 。其中PSQI总分低于4分,即睡眠质量好的共有151例,占总体的53.36%。PSQI总分在5~8分,即睡眠质量良好的共有121例,占总体的42.76%。PSQI总分大于8分,即睡眠质量差的共有11例,占总体的3.88%。

2.2睡眠质量各因子的权重分析 利用各因子得分在总体睡眠质量中平均分值的大小来确定其在总体睡眠质量中权重,以了解睡眠质量中的7个因子在本次调查中的主次,其结果按权重大小排序为:睡眠潜伏期占PSQI总分的25.65%,均分为1.19±0.955;睡眠紊乱占PSQI总分的23.05%,均分为1.07±0.428;主观睡眠质量占PSQI总分的20.76%,均分为0.96±0.643;白天功能紊乱占PSQI总分的17.25%,均分为0.80±0.656;睡眠持续性占PSQI总分的7.72%,均分为0.36±0.48;习惯性睡眠效率占PSQI总分的3.51%,均分为0.16±0.37;使用药物睡眠占PSQI总分的2.06%,均分为0.10±0.423。

2.3不同变量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分析

2.3.1不同性别睡眠质量分析 男生的PSQI总均分为4.44±2.166,女生的PSQI总均分为4.82±2.006,男、女总体睡眠质量差异无显著意义(t=-1.520,P>0.05),但在睡眠潜伏期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9,P

2.3.2不同年级睡眠质量的分析 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总体睡眠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3,P>0.05),但在主观睡眠质量上低年级得分明显高于高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P

2.3.3不同专业睡眠质量的分析 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在总体和其他影响睡眠质量因素上的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4性别、年级、专业维度分析 对性别、年级、专业在睡眠持续性和习惯性睡眠效率这两个因子上,用χ2检验得知,仅年级在睡眠持续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4,P

3讨论

本研究发现,调查中泸医学生的PSQI总分均数为4.63±2.09,与 Buysse[1]等人的研究结果比,高于一般人群水平(2.67±1.70),可见医学生比一般人群睡眠质量差。这可能与泸医学生学业繁忙,学习氛围浓,学习压力大;医学院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医院学位要求高,考研趋势化;日趋严峻的医患关系,心理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经单因素分析,在因子"睡眠潜伏期"中,男生的睡眠潜伏期比女生的短,这与冯廷虎[2]的研究相符,这可能与女生天生情感细腻和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有关;在因子"主观睡眠质量"中,低年级比高年级好,这可能与低年级还未意识到就业压力,以及高年级课程较低年级繁重有关;在因子"白天功能紊乱"中,低年级与高年级相比,低年级的白天功能紊乱更明显,在因子"睡眠持续性"中,高年级比低年级好,这可能是由于低年级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没有高年级强,自我调节能力没有高年级好。

此外,本次调查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88%,在张林[3]的调查中,睡眠障碍率为18.20%,在张敬华[4]的调查中,睡眠障碍率为29%,显然本次结果与他们结果存在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医学院校的管理制度不同,课程安排有差异;或者是不同医学院校对心理辅导重视度不同,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呈高度相关且呈正相关[5];又或者是不同个体对睡眠的认知不同,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与不科学的睡眠认知相关[6]。

总之,医学生扮演着多重角色,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扰,本研究显示,医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国家相关部门和学校应给予足够重视,采取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Buysse DJ ,Reynolds CF,Monk TH,et al,The 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 :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J].Psychiatric Research,1989,28(3):193-213.

[2]冯廷虎,黄国虹.医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11).

[3]张林,王琳.东北某高校313名大学生睡眠障碍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6.

篇3

导致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原因也较多,主要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来,睡眠障碍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我国的睡眠障碍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刘世熠等教授的倡导下于1993创立了中国睡眠研究会(Chinese Sleep Research Society),从此,睡眠障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关于大学生睡眠障碍的研究则是90年代末。杨秀珍等人做的廊坊医学院480名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显示,19.17%的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刘海燕在贵阳医学院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547名医学生中27.4%存在睡眠质量问题;肖海兵等人对不同层次医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精神因素的相关分析中发现医学生睡眠障碍的现患率为16.63%。可见,睡眠障碍在大学生中的发生率较高,应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某高校在校大学生600人。其中男生191人,女生361人。

1.2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评定医学生睡眠情况,采用自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医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建立统一数据库录入资料,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调查表595份,剔除无效表格,实际回收有效调查表55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8%。其中男生191人(34.6%),女生361人(65.4%)。大一学生168人(30.4%),大二65人(11.8%),大三94人(17%),大四225人(40.8%)。籍贯性质城市170人(30.8%),城镇183人(33.2%),农村199人(36.1%)。

2.2大学生睡眠质量情况

552名大学生PSQI总分为7.17±3.504,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9。我们以PSQI量表总分>7分判定为有睡眠障碍;5~7分判定为睡眠质量中等;

2.2.1不同籍贯性质的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比较

籍贯是农村的大学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4.22%,略高于籍贯是城市(41.76%)和城镇(42.62%)的大学生,但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7,P>0.05)。

2.2.2自评健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比较

自评健康状况不满意的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72.54%,高于对自评健康状况满意(36.64%)、比较满意(32.34%)和一般(32.34%)的大学生。自评健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901,P

2.2.3学习压力不同的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比较

本次调查发现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感觉学习很轻松的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6.98%,高于感觉学习压力一般(38.96%)和学习压力很大的大学生(55.56%)。学习压力不同的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25.142,P

2.2.4就业压力不同的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比较

本次调查发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自评就业压力不大的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6.42%,高于自评就业压力一般(38.76%)和自评就业压力大(49.12%)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不同的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13.776,P

2.2.5与寝室同学关系不好的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比较

本次调查发现,与寝室同学关系越不好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与寝室同学关系好的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5.63%,高于与寝室同学关系一般(50.00%)和与寝室同学有摩擦(65.91%)的大学生。与寝室同学关系不同的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X2=27.194,P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新疆某院校552名在校大学生PSQI平均分为7.17±3.504,如果以PSQI>7作为判断睡眠障碍的标准,则在近一个月内新疆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睡眠障碍患病率为42.9%。总体来说,本次调查结果处于偏高水平,可能与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压力普遍较高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造成学生失眠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可能与目前的社会现状有关。现如今各大高校普遍扩招,人才济济,使得市场就业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次调查,在存在睡眠障碍的大四学生中67.86%认为就业压力很大。因此在校大学生会花更多的时间学习知识武装自己,随之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相应增大。加上医学生大都需要考研才能找到更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考研压力也是造成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调查还发现,宿舍同学入睡习惯的差异往往会对睡眠造成影响。不同学生睡眠习惯不同,入睡时间不同,有些同学睡觉时喜欢说梦话,磨牙,打呼噜,都会对其他学生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与宿舍同学的友好关系和休息时是否受到其他同学的打扰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该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学校应积极在校园内开展有关睡眠的健康教育活动。此外,学校还应广泛开展相应的心理、睡眠咨询服务,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参考文献:

[1]卢春生,李伟,吴昊.大学生睡眠障碍的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3):153-156.

[2]齐玉龙.医学院校大学生失眠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3):243-248.

[3]孙建民.浅谈大学生睡眠障碍及对策[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6):424-425.

[4]冯国双,陈景武,杨秀珍.某医学院校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5):328-335.

篇4

【摘 要】现代大学生睡眠质量不佳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有研究显示,对前途的担忧、学业的担忧都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睡眠质量决定了大脑机能的运转,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部分高校学的生睡眠质量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结果发现,精神压力、生活习惯、性别和专业都是影响大学生睡眠的原因。进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音乐聆听方法对睡眠质量不佳的群体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干预,结果显示,从被试主观感受角度出发,音乐聆听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听者的睡眠质量,尤其能有效提升日间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音乐聆听;睡眠质量中图分类号:G64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61-02一、引言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充分的睡眠既可恢复精神又可解除疲劳。在国际社会公认的健康标准中,睡眠成为其中一项。2002年9月13日,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会分会在北京、上海、广东、南京、杭州、青岛6个省市为期半年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国有四成半的人存在睡眠障碍。近些年,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4年8月,由《中国学生健康报》在北京举办的“大学生科学睡眠圆桌会”上,公开了最新的大学生人群睡眠质量调查,研究报告显示:90.7%的大学生存在各种睡眠质量问题,近三成大学生表示,没有睡好影响了身心健康和学业、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将会导致体内700多个基因发生改变。睡眠质量的下降通常表现为:焦虑感、烦乱感、疲惫感和孤独感加重,生理方面则表现出失眠、多梦、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大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中的诱惑日渐增多,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也会大量占用学生原本的睡眠时间;再加上很多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无所事事又没有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无规律,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睡眠质量。 基于此种社会现象,本研究拟在针对四川川西南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的基础之上,设计适用于大学生日常自我调节的音乐聆听方法,旨在通过科学的聆听音乐方式,辅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改善睡眠质量。二、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研究(一)调查对象本研究在四川川西南地区大学进行,向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了416份问卷,有效回收406份。其中,调查对象中男性190人,女性216人;理科方向专业146人,文科方向专业160人,艺体方向专业100人;年龄分布为19―22岁。(二)调查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使用了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人编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三)调查过程本研究在研读大量与大学生睡眠状况和音乐干预方法相关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设计实施方案,并于2015年12月开始在川西南地区部分高校随机发放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以互联网邮箱为主要发放方式。截止到2016年3月,本课题组共发放了416份问卷,有效回收406份。在问卷回收之后,为了更深入、细致地掌握被调查对象的睡眠状况,本组成员抽取了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访谈方式包括电话访谈、视频访谈、面对面访谈,共访谈60余人。访谈内容包括:你一般几点睡觉呢?能不能详细描述一下你的入睡情况和早上起来的状态?白天精神状态如何呢?你睡不好的时候,觉着是什么因素影响的呢?平时喜欢听音乐吗?睡觉的时候有听音乐的习惯吗?等等。(四)调查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PSQI的结果根据得分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睡眠质量很好、睡眠质量还行、睡眠质量一般、睡眠质量很差。本组使用SPSS对406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性别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性别与睡眠质量的整体评价有着显著相关。如下图: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性别对睡眠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性。在总得分的性别对比统计中发现,女生睡觉质量很好的比例为26.9%,男生睡眠质量很好的比例为37.9%。男生的睡眠质量很好的比例高于女生群体。在Mellinger的调查中同样发现,成人女性失眠症状的现患率为39%,而男性为31%;Kimi-Gray和Price分别对13~17岁和15~18岁的学生进行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果。国内有学者对广州地区1450名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也发现,女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现患率(19.4%)高于男大学生(16.0%)。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天生敏感,对待事物大多感性认识多些,思维方式曲折,易在内心深处反复思索一件事情,对于一些可能给自己带来压力的事情看得较重,较易受外界某些因素的干扰。除此之外,在本次调查的年龄群体中,也存在着同龄女性较男性更成熟的问题,比如:对未来的焦虑、对情感的追求等因素可能使得女性群体更易出现担忧、抑郁的心理状态,也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2)专业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从统计结果中发现,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学生,睡眠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图:在睡眠质量很好的区间中,文科、理科群体的比例分别为39.7%,艺体专业群体比例为20.6%。艺体专业群体的优质睡眠质量比例低于文科、理科专业群体。在睡眠质量很差的区间中,文科、理科群体的比例分别为25%,艺体专业群体比例为50%。艺体专业群体的极差睡眠质量比例又高于文科、理科专业群体。这一现象有待深入思考以及进一步调研,同样的住宿环境、同年龄段,是什么原因导致专业的差别间睡眠质量差异如此显著。(3)日间功能分析日间功能包括被试对自己日间状态的评价,包括日间精神状态和疲倦程度指标。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群体的性别差异与日间功能情况无显著相关,但专业领域差异与日间功能情况显著相关。如图:从日间精神状态的分析结果来看,在日间精神状态最佳的区间,文科群体占35.4%,理科群体占43.1%,高于艺体专业群体的21.5%。在日间精神状态最差的区间,理科群体占23%,文科群体占30%,艺体群体占47%,对比下来差异明显。这同样说明了专业领域的区分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性,艺体生群体的睡眠质量最差。根据前述分析的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原因,笔者推测,一是艺体生群体学生相对性格外向较多,善交往,因而宿舍的活络氛围和娱乐氛围可能较其他专业宿舍更强烈,而睡前的兴奋情绪会影响睡眠质量。二是艺体生群体的家庭环境相比较而言更为优越,电子产品的拥有量比例更大,这也是导致他们睡眠质量下降的显性原因,这有待进一步研究。(4)访谈结果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睡眠质量的问题。其中,几名学生已经达到了睡眠质量极其不好的状态。例如,在与A同学的谈话中,我们发现,影响他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理时钟。A同学表示,由于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强,导致大二面临多门课程重修,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使得A同学精神压力日益加大,而且A认为宿舍吵杂的氛围也令他难以忍受。B同学睡眠质量问题主要出现在生活习惯上,据B同学个人描述,他是标准的“手机奴”,每天晚上都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B告诉我们,在近段时间里,不仅睡眠质量逐渐下降,视力以及精神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差,睡眠问题干扰自己已经有2年多时间了,中途尝试过躺到床上之后静下心来睡觉,但是心里总是想着手机短信和网络动态,从而越是静下心来却越是睡不着等等。(五)讨论综上,结合所有访谈对象的回答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精神压力和生活习惯,其中精神压力包括来自外力压力以及心理压力导致的精神异常。例如生活中的种种事件,可能给现今大学生造成各方面的压力,经济压力、感情压力、对未来的担忧等。正如国内外都有相关研究显示,焦虑、担忧、抑郁等情绪与睡眠质量有着高度的正相关(Duncan,1995;刘贤臣,1997)。具有焦虑、抑郁、担忧等心理状态的学生,睡眠质量明显要更差。本课题组建议有此类问题的群体可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来缓解压力,达到放松效果。另一方面,近十年来,电子产品的普及趋势也是造成大学生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晚上入睡前经常会玩电子产品,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对其会产生依赖,感触最深的是会拖延入睡时间。这与已有调查的结果吻合,进入深度睡眠所需的时间与晚上9点以后是否使用手机成明显正相关。手机的吸引力和大量的信息会使大学生精神处于兴奋或紧张的状态,手机的辐射也会导致失眠,使得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不佳,头晕甚至恍惚。本课题组认为通过音乐干预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入睡前安静下来,在音乐的引导下放空思想,进入准备睡眠状态。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优质睡眠、释放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本课题组将更进一步研究并寻找高效的解决办法。作者简介:王彭伟(1995-),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李文超(1996-),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14级音乐学专业;朱永康(1993-),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12级音乐表演专业。

篇5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f2007)02-0060-03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睡眠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许多现代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有调查结果表明:13.9%~28.6%的大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1-4]。为了考察身体锻炼与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情绪是否存在关系,什么样的身体锻炼方式才能有效地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情绪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加健身操锻炼前后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症状进行比较研究,为大学生参加锻炼以达到健身、健心的目的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在校3年级且平时不参加锻炼的大学生中随机选取72名,男、女各36名,平均年龄男为(21.07±1.10)岁,女为(20.87±1.40)岁,所有实验者均为自愿参加,身体健康,无生理性疾病。

1.2研究方法

(1)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问卷评价睡眠质量量表[4-5]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该量表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参与计分的18个条目组成7个成分,即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每个成分按0―3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为0。21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评定期限为锻炼前和锻炼后最近1个月的时间。

(2)焦虑(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评量表[5]。

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是由典型的焦虑、抑郁各20项症状组成,量表采用4级评分,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最近1周左右的实际情况,在所列出的20项症状后选择“很少有”、“有时有”、“大部分时间有”、“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中的一个答案。每项回答分1~4个等级,得分以等级为准,所得粗分查表换算成量表分,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或抑郁越重。40分以下为正常;40―55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55~65分为中度焦虑或抑郁;65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或抑郁。评定期限为锻炼前和锻炼后。

(3)自制对睡眠认识评价量表。该量表由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晨醒后感、睡眠是乐趣5个因子组成,每个题目供被试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出“短、好、充足、同意”,“中等、一般、不足、不同意”和“长、差、很不足、很不同意”的选择,然后计算每项所选人数百分比。评定期限为锻炼前和锻炼后。

(4)锻炼时间和负荷量。男、女研究对象各分成两组,每组各18名。每组每周参加3次锻炼(隔天1次),总计锻炼18周,每次练习45~60 min,中等强度(锻炼中心率保持在130~150次/min)。

(5)锻炼方式。健身操由准备活动(10 min,进行慢跑和柔韧练习)、基本部分(包括头部运动、肩部运动、上肢运动、踢腿运动、胸部运动、体转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进行腰腹肌和下肢力量练习)和放松活动(10 min)3大基本部分构成,全套动作练习方式多样,练习部位广泛,对人体头、颈、肩、臂、胸、腹、腰、臀、大小腿等各部位均有相应的锻炼,有音乐伴奏。每次从专业教师选编、自编的10套健身操中随机选用。

将锻炼前后的调查资料、所有数据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x+s)和百分比(%)表示,进行t检验和u检验。

2研究结果

(1)由表1可以看出,在匹兹堡量表7个成分中的睡眠质量与锻炼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与锻炼前比较:1)P

(2)参加健身操锻炼前、后的SAS(焦虑)与SDS(抑郁)结果比较显示,锻炼前SAS值为41.6±7.2,SDS值为43.3±9.4;锻炼后SAS值为35.4±6.9,SDS值为34.9±7.7,可见健身操锻炼后大学生的SAS、SDS分值均小于锻炼前,经t检验SDS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3)油表2可以看出,入睡时间长的人数从35.6%下降到21.7%.睡眠质量好的人数从29.4%上升到52.8%,睡眠时间充足的人数从21.6%上升到33.7%,晨醒后感好的人数从30.3%上升到58.1%,同意睡眠是乐趣的人数从51.4%上升到67.2%。锻炼前、后比较,5个因子中差异都有非常显著性(P

3讨论

健身操运动,英文原名为Aerobics,意为“有氧运动”、“健身健美操”。它的特点是以身体训练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以健美为目标的体育活动,健身操练习者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完成各种跳跃、转体、扭摆、波动等动作,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一直保持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可以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这项运动对场地要求不高且四季都能开展。正是由于此运动项目简单、易行,容易坚持、容易推广,本研究选择健身操作为身体锻炼的手段,这对推广及后续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睡眠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心理过程,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睡眠是指复发的惰性和不反应状态,睡眠时意识水平降低或消失,大多数的生理活动和反应进入惰性状态。通过睡眠,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睡眠时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高,有利于促进机体生长,

并使白合成增加,有利于记忆的储存。每个人都需要正常健康的睡眠,正常的睡眠时间和节律与人体生理及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是反映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6]。

每个人需要的睡眠量是不同的,但睡眠的构成是相同的,先经历浅睡眠,然后是深睡眠,最后是异相睡眠或叫多梦睡眠。一个周期结束时,睡眠者要么醒来,要么进入睡眠的另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准确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恒定的,终生保持稳定。然而有很多因素会导致睡眠障碍,一般表现为失眠,如入睡困难,夜间多次觉醒,觉醒以后入睡都很困难,以及早醒等,但也有睡眠过多的情况。夜间的睡眠质量与白天的生活质量从根本上来说是密切相关的。失眠会出现烦躁症状,对其环境丧失兴趣,心悸和视觉障碍f眼睛发痒、烧灼感、出现幻觉等),对疼痛的敏感性升高,会有精神混乱,回答问题常常词不达意,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对最近发生的事情健忘。一个晚上的失眠除了有疲劳的感觉,还会有其他的异常表现,如第二天的整体表现差,精神运动(如反应时间)和心理运动(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均降低。失眠症的常见表现还有白天昏昏欲睡,不能集中精力,会严重影响学习质量[7]。

篇6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032-02

睡眠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的生理需要。据报道,10%~23% 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入睡、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问题[1]。面对着激烈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多数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与人际交往焦虑水平是密切相关的。而值得注意的是,人际交往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社交焦虑是指人们在社会中与人交往时,由于自己在社会角色与社会行为上无法满足预定的期待目标时所产生的焦虑。社交焦虑的人具有一般的焦虑症状:生理唤醒水平高,不能专心,感到紧张。研究发现,社交焦虑到了青春期就有了显著增长的趋势。[2]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社会转型期,而且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社交能力有极大的个体差异,因此社交焦虑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则显得尤为重要。[3]当代部分大学生的人际焦躁感呈现严重的上升趋势,而由人际交往焦虑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调查通过探究大学生群体睡眠质量与人际交往焦虑的相关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采用定量方法,对象为某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 使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以年级为层次,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80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为173份,有效回收率为86.5%(其中男生42人,女生131人。一年级27人,二年级57人,三年级39人,四年级40人)。

(二)工具

本研究使用工具为问卷,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交往焦虑量表(IAS)为测试工具。

1.睡眠质量的测量。采用由Buysse博士编制的,刘贤臣译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中文版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参与计分的为18个自评条目,包括主管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和对日间功能的影响等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各成份的分总和为PSQI总分,其总分介于0~21之间,当PSQI≥8时,可判断有睡眠质量问题,PSQI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主要评定被试1个月的睡眠质量。

2.交往焦虑的测量。交往焦虑量表(IAS)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IAS含有15条自陈条目,采用五分制计分,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三)方法

1.评定方法。在评定前,认真宣读指导语,要求被试如实回答,并向被试说明填写问卷的要求,一经完成,当场收回,检查有无遗漏,保证答卷有效。

2.统计处理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被试的睡眠质量因子分与人际交往焦虑量表分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处理,以检验其相关程度。

二、结果与分析

(一)睡眠质量状况的总体描述

173名大学生的PSQI总均分为5.27±2.475,男女生分别为5.10±2.478、5.32±2.494,但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M±SD作为判断睡眠质量的标准,则30.64%睡眠质量较好,58.96%的学生居中,10.4%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差。不同专业的睡眠质量无显著差异(p=0.704>0.05),不同年级的睡眠质量有显著差异。学生的睡眠质量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差,除主观睡眠质量外,各维度因子分都随年级呈增长趋势。一年级与二年级、三年级差异显著(p=0.24

(二)人际交往焦虑状况

1.样本与总体的平均焦虑水平的比较。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的平均焦虑水平高于总体平均分数,并具有显著性差异(样本x±s为42.54±8.264,而总体为38.9±9.70,t=5.557,p

2.不同性别社交焦虑水平的比较。对男女生社交焦虑状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以M±SD作为判断标准,男女差异显著(男生为39.10±6.753,女生为43.65±8.885,t=-3.049,p

3.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社交焦虑水平的比较。对数据进行T检验,以x±s为标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社交焦虑状况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文科生43.70±9.508,t=2.042,理科生为41.03±7.088,t=2.122,p

(三)睡眠质量总分及其各维度与人际交往焦虑之间的相关研究的结果

运用Pearson积差相关处理睡眠质量各维度因子与社交焦虑的相关,以下为IAS总分与睡眠质量各维度相关情况,与主观睡眠质量A1(r=0.112),与入睡时间B1(r=0.134),与睡眠时间C1(r=0.080),与睡眠效率D1(r=0.139),与睡眠障碍E1(r=0.188),与催眠药物F1(r=0.254),与日间功能障碍G1(r=0.354)以及总分的相关程度(r=0.273)。

总体来看,睡眠质量总分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等维度也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交往焦虑水平与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相关水平不显著。

三、讨论

(一)关于睡眠质量与年级总体差异显著,局部不显著的分析

总体来看,睡眠质量指数并没有随着年级增长而增长,除四年级外,各年级差异显著。一年级被试存在较多的睡眠问题,可能因为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感到陌生而存在焦虑情绪。随年级升高,学生认识到社交的重要性,进而表现为交往焦虑水平居高不下,导致很多学生出现睡眠症状,进而影响学习效率,成恶性循环。[4]而此时,大四学生虽没有表现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少的问题,但是由于所处的矛盾的社会位置,总体仍然表现出低睡眠效率和高睡眠障碍水平。而三年级学生因为面临考研、对于未来的规划等原因表现出比其他年级更多的睡眠问题。

(二)关于大学生的平均焦虑水平高于总体水平的讨论

大学生的平均焦虑水平高于常模,可能是因为他们长期身居“象牙塔”与外界沟通较少,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社交技能等原因造成社会交往中的高焦虑水平。

(三)关于不同性别在人际交往焦虑水平上有显著差异的讨论

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焦虑水平要显著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女生比男生在人际关系上更加敏感,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女生的适应能力较弱以及自尊水平上的差异,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也会造成女生的交往焦虑。[5]

(四)不同专业差异显著的讨论

文科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要显著高于理科生,可能因为理科生在社交中更理性,文科生则较为敏感;此外,社会对于理科生的关注度要大于文科生,增加了文科生在社交活动中的焦虑水平。

(五)不同年级焦虑水平无显著差异的讨论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各个量表上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现今学生接触各类信息途径更多,而90后相比80后相对独立,外向型更强,因此焦虑水平差距不大。[6]

(六)不足之处

人口学资料不够完善,结果的解释力不够完善;在抽样方面,由于师范院校的原因,女性多于男性被试,并且未考虑被试的人格特点,在这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七)建议

高校在关注大学生作息制度的同时,要多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讲座,为学生提供彼此交往的机会,使他们增加自我肯定,降低人际交往焦虑;同时,发挥社会支持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教师支持体系,培养大学生宽广的胸怀,提升社交自信。

四、结论

其一,大学生的平均人际交往焦虑水平要高于总体水平。

其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与人际交往焦虑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与人际交往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三,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指数与人际交往焦虑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

【参考文献】

[1]刘贤臣等.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1):26-28.

[2]李波,钟杰,钱铭怡.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2):1092112.

[3]刘兆平,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成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9):174-175.

篇7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4.015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308-309.)

慢性心理应激和睡眠质量关系研究是我国心理学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一项紧迫课题。前期对压力、压力源等重要心理应激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综述[1]。本文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从生活事件的视角找到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福州地区三所全国性招生的大学。采取分层随机取样方法,分文理科2类学院(专业),分别从大一至大四年级各抽取1个大班,每班人数在90~110人不等。再以简单随机方式在每班中抽取45名学生(其中,人数较少的1个班71人抽取35人),共计抽取350人,收回有效问卷315份。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83人;大一83人,大二77人,大三71人,大四84人。

1.2 工具

1.2.1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 Check List,ASLEC)[2]

共27个项目,分为6个因子: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丧失及其他。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事件造成的苦恼程度越深。ASLEC总分的计算采用累加各事件的评分值方法,而6个维度由于题量不同,为了便于维度间比较,采用维度内求各事件评分的平均值的方法。

1.2.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3]

由18个自评条目组成,含7个因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总分≥8分为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标准,因子分≥2表示在该成分上的质或量较差或很差[4]。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大学生生活事件、睡眠质量的基本情况分析

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总分为(30.8±15.3)。其中,学习压力因子得分(1.7±0.8)最高,人际交往(1.6±0.8)次之。PSQI总分为(6.0±2.4)。大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1.9%(69/315);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因子的检出率分别为65.7%、27.6%、22.2 %、11.7%、14.0%、2.2%、0.3%。

女生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高于男生[(8.7±3.7)vs.(7.7±4.1),(4.4±2.4)vs.(3.9±2.3),(1.8±0.8)vs.(1.6±0.9);t=2.25,2.02,2.37;P=0.025,0.044,0.019]。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生活事件总分、人际交往、受惩罚和其他生活事件,及入睡时间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8,2.86,4.34,4.61,4.57;P=0.014,0.037,0.005,0.004,0.004)。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一学生生活事件总分及受惩罚因子分低于大二和大四学生[(26.5±12.3)vs.(34.0±16.8),(32.3±15.3),(2.9±2.8)vs.(5.4±5.2),(4.2±4.3)],大一学生人际交往及其他因子分均低于其他各年级学生[(6.8±3.2)vs.(8.2±3.7),(8.5±4.4),(8.0±4.0),(2.6±2.0)vs.(4.1±2.5),(3.6±2.9),(3.7±2.7)],大三学生受惩罚因子分低于大二学生[(3.8±4.5)vs.(5.4±5.2)];大四学生入睡时间得分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1.3±0.9)vs.(0.9±0.8),(0.9±0.7)]。

2.2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分析

ASLEC总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28,P<0.001),效应量Zr=0.282,属于中效应[5]。

ASLEC 的6个因子分均与PSQI总分、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呈正相关(r= 0.13~0.31,P<0.05),学习压力得分与入睡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得分呈正相关(r=0.17,0.16,0.14;P<0.05),健康适应得分与入睡时间得分正相关(r=0.11,P=0.002)。

2.3 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的回归分析

以生活事件总分为自变量,PSQI总分为因变量,采用强迫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对PSQI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75,t=5.059,P=0.000,ΔR2=0.073)。

为进一步考察具体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以生活事件各因子为自变量,分别以PSQI总分及其各因子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进入不同的回归方程。由各回归方程可知,学习压力因子对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5个因子有正向预测作用( β=0.311,0.163,0.172,0.143,0.206,0.198;t=5.795,2.914,3.087,2.562,3.249,3.096;P=0.000,0.004,0.002,0.011,0.001,0.002;ΔR2=0.094,0.023,0.026,0.017,0.091,0.083);健康适应因子对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83,0.174;t=2.884,2.734;P=0.004,0.007;ΔR2=0.021;0.018)。

3 讨 论

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睡眠质量不理想[6],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本研究进一步提示,大学生生活事件总分与PSQI总分的正相关具有现实意义,生活事件对PSQI总分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学业压力因子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说明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特别是学业方面的负性事件越多,其睡眠质量越差。生活事件引发的各种压力反应可能导致机体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改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浓度,使睡眠模式出现异常[7]。另一方面,生活事件也可能诱发机体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睡眠质量[4,8]。

需要注意的是,负性生活事件可能通过生活压力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而压力涉及众多因素,它既可以直接作用于睡眠质量,也可通过其他中介因素影响睡眠质量[9]。根据埃利斯的ABC理论,事件A仅仅是结果C的诱导因素,结果C往往由其中介因素B所造成。因此,负性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或许要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这也可能是本研究结果中负性生活事件与PSQI相关系数较小,以及负性生活事件对PSQI的解释率不高的原因。

参考文献

[1]严由伟,刘明艳,唐向东,等.压力源及其与睡眠质量的现象学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37-1547.

[2]刘贤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 Check List,ASLEC)[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6-108.

[3]刘贤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75-378.

[4]刘明艳,严由伟,陈芳蓉.福州地区高中生焦虑敏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144-145.

[5]Cohen J.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M].2nd ed.Hillsdale,New Jersey:Lawrence Earlbaum Associates,Inc,1988:24-26.

[6]林荣茂,严由伟,唐向东.近15年中国青少年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1):839-844.

[7]Richardson GS.Human physiological models of insomnia[J].Sleep Med,2007,8(4):9-14.

篇8

本研究旨在探讨某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在某综合性大学随机抽取1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51份,有效率95.5%。其中男生502人(47.8%),女生549人(52.2%);年龄为18-26岁,平均年龄为(20.64±1.41)岁。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1]评价睡眠质量,自拟睡眠质量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睡眠质量调查。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PSQI 平均得分(6.43±2.76),1051名学生中有睡眠质量问题人数为355名(33.78%);男生、女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的各位157名(31.3%),198名(36.1%);男、女生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101>0.05)。

2.2 不同性别睡眠质量PSQI得分差异分析

男生PSQI平均得分为(6.31±2.76)分,女生PSQI平均得分为(6.55±2.77)分。男女生PSQ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4,p=0.161>0.05)。

2.3 不同年级睡眠质量PSQI得分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学生PSQI总分差异有显著性(F=10.33,p

2.4 不同专业睡眠质量PSQI得分差异分析

不同专业学生PSQ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19,p=0.045)。其中不同专业间学生的“睡眠时间”得分(p=0.012)、“睡眠效率”得分(p=0.001)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p

2.5 相关因素与PSQI总分简单相关分析

自制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相关因素与PSQI总分作相关分析。其中PSQI总分与身体情况、饮食规律、睡眠环境等因素呈负相关;PSQI总分与饮食过饥过饱、喝咖啡频率、运动频率、学业情况、精神压力等因素呈正相关。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3.78%的大学生有睡眠问题,稍高于其他研究结果(19.3%~28.6%)[2-4];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身体状况、睡眠环境、学习考试等压力。结果显示男女生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近年来国内一些其他作者调查结论一致[4]。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状况有差异,与国内有些报道一致[5]。三大专业整体睡眠情况差异性不明显,与国内一些研究[6,7]结果相反。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习压力、身体状况和生活满意度;与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似[8]。表明学习压力大、身体状况不佳、对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就越差。可见睡眠质量的高低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于大学生这个高智商群体应该尤为重视,睡眠质量的高低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就更为密切,我们应当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将会促进其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6(2).

[2] 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等. 广州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6): 470-471.

[3] 蒋怀滨,林良章,赵春梅. 福州地区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睡眠状况调查及其干预的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 1201-1202.

[4] 郑天生,郑园园,毛广运等. 温州市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睡眠认知情况调查[J]. 医学与社会,2010,23(11): 84-86.

[5] 王小丹,高允锁,郭敏. 551名医学本科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 771-773.

篇9

目的了解长沙市医学生睡眠质量及认知情况,为制定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长沙市几所医学院校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不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睡眠质量情况调查表和睡眠认知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再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学生睡眠质量平均分为(949±255)分,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27%;睡眠认知平均分为(1510±358)分,不良睡眠认知率为2333%;男、女生的睡眠质量总体上无差异(t=-0285,P=0775),但在睡眠认知上总体上存在差异,且男生睡眠认知比女生差(t=2369,P=0018);睡眠认知的好坏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着关联性(2=11084,P<0001)。结论部分医学生存在睡眠问题,不良睡眠认知率较高,这与不科学的睡眠认知相关,且睡眠认知存在性别差异。

【关键词】

问卷调查;睡眠;认知

睡眠是人的本能行为之一,它是人体生存所必须的生理心理过程。睡眠质量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由于社会竞争等因素导致的睡眠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2]。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全世界约有18%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且这种状况呈现增加趋势[3,4]。大学生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其中医学生压力相对较大,容易影响其睡眠质量。因此本研究在调查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基础上,分析医学生睡眠认知情况,为制定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以长沙市内的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医学院4所综合性医学院校的学生为研究总体,各随机抽取3个自习室的全体学生共800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3年9月~12月。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量表及调查方法(1)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年级、城乡情况等。(2)睡眠质量情况调查表: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eghsleepqualityindex,PSQI)中国修订版调查表设计而成,共15题。睡眠质量评分项有:午睡习惯,入睡到睡着时间,出现难入眠、浅睡易醒、多梦频率,每周失眠次数,是否有熬夜习惯,睡眠出现所列问题(做噩梦、打鼾、磨牙、说梦话)个数6条项目。这6条项目按1~5个数字选项评分,最高分24分,最低分6分,以15分为评价睡眠好和差的临界点,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3)睡眠认知情况调查表:参照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beliefsandattitudesaboutsleepscale,DBAS)编制而成,共15题。睡眠认知评分涉及5个条目:①对睡眠的期望,②对失眠原因的理解,③对失眠后果的估计,④对预测和控制睡眠能力的估计,⑤对促进睡眠行为的认识。这5条项目按被试同意程度评分,最高36分,最低0分,以18分为评价认知好和差的临界点,分数越高,认知越差。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由被抽中对象现场独立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09份,回收率88.6%,手工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应答率为879%。问卷回收一周后,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300人进行复核,比较前后问卷填写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0,说明该调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本次调查采用的睡眠质量情况调查表和睡眠认知情况调查表分别是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国修订版调查表和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编制而成,具有较好的效度。

1.2.2质量控制在正式调查前开展了预调查,并据此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对所有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熟练问卷内容,对问卷进行现场审核,对不合格问卷立即返回重填。在数据录入和整理过程等环节亦进行核查。

1.3有关定义根据国外有关睡眠质量状况的研究[3,4],将睡眠障碍定义为睡眠量不正常、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以及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替紊乱的表现。不良睡眠认知率是指睡眠认知差的人在研究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1.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睡眠质量和睡眠认知情况,根据量表的评分方法获得单项均分和总均分,用t检验、2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男生与女生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医学生睡眠认知的差异以及不同睡眠认知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09份,其中有效问卷703份,有效率为879%。其中男生190人(270%),女生513人(730%);调查对象年龄最小17岁,最大25岁,平均(2036±140)岁;年级分布为大一205人(292%),大二233人(331%),大三221人(314%),大四34人(48%),大五10人(14%);专业分布为临床235人(334%),护理158人(225%),预防49人(70%),检验51人(73%),药学129人(183%),口腔31人(44%),中医50人(71%)。

2.2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包括晚间和午休时间。本次调查发现,8805%(619/703)的医学生睡眠时间约为6~8h,953%(67/703)约为9~11h,199%(14/703)约为3~5h,043%(3/703)的医学生睡眠时间>11h。

2.3睡眠质量调查的医学生睡眠质量平均分为(949±255)分,总分≥15分(睡眠质量差)者占427%(30/703),可见部分医学生存在睡眠障碍。

2.3.1男女生睡眠质量的比较比较男女学生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午睡习惯、睡眠问题、入睡习惯、出现频率、失眠次数、熬夜习惯6个条目,并比较两者的睡眠质量总分,经t检验,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见表1。

2.3.2各年级睡眠质量的比较比较各年级的医学生睡眠质量,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2,P=0180),尚不能说明各年级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有差异,见表2。

2.3.3各专业睡眠质量的比较比较各专业的医学生睡眠质量,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3,P=0365),尚不能说明各专业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有差异,见表3。

2.4睡眠认知本次调查中,医学生睡眠认知平均分为(1510±358)分,总分≥18(睡眠认知差)的有164人,占2333%,即医学生的不良睡眠认知率有2333%,可见医学生睡眠认知情况不容乐观。

2.4.1男女睡眠认知差异对男、女学生的睡眠认知总得分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9,P=0018),表明男、女生的睡眠认知总体上存在差异,且男生睡眠认知比女生差,见表4。单独对睡眠的期望、对失眠原因的理解、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对预测和控制睡眠能力的估计、对促进睡眠行为的认识这5个条目分析,经t检验,发现男、女生在对睡眠的期望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3,P<0001),见表4。

2.5睡眠认知与睡眠质量利用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来探讨睡眠认知是否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经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084,P<0001),可认为睡眠认知不同的医学生存在睡眠质量的差异,见表5。

3讨论

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将来担负着保障和促进全民健康的责任,其睡眠质量和睡眠认知情况将对社会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每个人不同年龄阶段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7~9h的睡眠[5]。本次调查有2%的医学生一般睡眠时间约为3~5h,睡眠时间过少,需要适当改善睡眠,延长睡眠时间。本次调查发现:430%的医学生睡眠质量不好,低于其他人[6,7]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表作为评定睡眠质量工具对大学生调查的结果(1060%~1910%);男女医学生的总体睡眠质量无差异,对午睡习惯、睡眠问题、入睡时间、出现频率、失眠次数、熬夜习惯6个成分单独分析也没有发现差异,支持李燕芬等[8]的研究,而孙卉等[9]和姜丹宁[10]的研究认为,男生的睡眠质量比女生好;王生平[11]的研究则认为女生好于男生,这可能与样本所处环境有关。从睡眠认知调查结果可知,有2333%的人睡眠认知较差,与其他人采用同一工具、同一判定标准对大学生调查的结果基本相符[9]。对睡眠卫生的认知及睡眠卫生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此次调查显示医学生睡眠认知问题的比率较高,睡眠认知较差,应引起重视。睡眠认知总体上存在性别差异,且男生睡眠认知比女生差,应加强对男生的睡眠认知教育。

睡眠认知的好坏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着关联性。良好的睡眠认知对睡眠质量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作用,霍建勋等[6]的研究表明,睡眠卫生信念、行为对医学生睡眠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总之,应该对睡眠差的学生进行解释、指导,使其更加了解睡眠,纠正对睡眠的不合理认知与恐惧焦虑心理。再次,可以通过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建立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制度以及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等方式预防失眠。对于部分较重的学生,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适量地配用安眠药或小剂量抗焦虑、抑郁剂。纠正错误的睡眠信念,培养良好的睡眠卫生行为是促进睡眠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金明,胡宇峰,林启辉,等.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0):912913.

[2]周晓娜,赵维燕,李妮娜,等.医护人员睡眠质量与职业倦怠和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3):353355.

[3]BuysseDJ,AngstJ,GammaA,etal.Prevalence,course,andcomorbidityofinsomniaanddepressioninyoungadults[J].Sleep,2008,31(4):473480.

[4]RoaneBM,TaylorDJ.Adolescentinsomniaasariskfactorforearlyadultdepressionandsubstanceabuse[J].Sleep,2008,31(10):13511356.

[5]李静,潘怡,杨溢,等.天津市成人睡眠时间状况的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5):611612.

[6]霍建勋,杨翠英,张利霞.包头市大学生睡眠卫生知信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1):47.

[7]郑天生,郑园园,毛广运,等.温州市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睡眠认知情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11):8486.

[8]李燕芬,叶小华,徐英.中国大学生睡眠质量性别差异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7477.

[9]孙卉,张田.589名徐州市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09,23(2):160162.

篇10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33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1027-02

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理活动,是复原、整合、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和维持健康的保证。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关键时期,维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的睡眠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不同类型院校大学生的睡眠状况,笔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法(PSQI)对医学院校和工科类院校学生睡眠状况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1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各年级在校生中随机发放学生睡眠质量测定调查量表2 400份,收回有效量表2 368份,其中男生590名,女生1 778名;同期在某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各年级在校生中随机发放学生睡眠质量测定调查量表1 700份,收回有效量表1 642份,其中男生1 038名,女生604名。

1.2 方法 采用Buysse编制、刘贤臣等翻译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1],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测评。PSQI量表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第19个条目和5个其他条目不参与计分。参与计分的18个条目组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7个成分。各成分按0~3级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PSQI各成分得分≥2表示该成分的质或量较差或差,以(x±s)为界,按PSQI总分≥8作为判定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回收的有关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在1 642名工科院校学生中,PSQI总分≥8的占21.13%;在≥2的各成分分中,以日间障碍最高,其次为入睡时间、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第三是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有3.84%的学生常因睡眠障碍而使用催眠药物。而在2 368名医学类院校学生中,总分≥8的占33.19%,高于工科院校(χ2=69.569,P

除睡眠效率和催眠药物指标外,医学院校学生的PSQI总分和各成分得分均值都比工科院校学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33.19%的医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明显高于其他学者用同一判定标准对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结果(13.93~19.10%)[2-4]。医学院校学生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方面均比工科院校学生差,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也均比工科院校学生严重。提示医学院校大学生总体睡眠状况不如工科院校学生。这是因为医学院校学生相对工科院校学生而言,专业课程紧,学习任务重,对睡眠的需求量较大。另外,工科院校专业课程实践课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经常到工厂车间见习,从而由于紧张的学习引起的大脑疲劳可得到缓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虽然医学生对睡眠知识的认识、保健意识优于非医学类学生,但由于他们的专业课程紧,学习任务重,记忆内容多,有的学生在入睡前仍在思考问题或记忆知识,长期的紧张学习而导致睡眠的质量问题。

健康的睡眠对于提高大学生生活和学习质量尤其重要,学校要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妥善安排作息时间,加强就寝管理,改善住宿条件和环境,同时加强开展课外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件,正确处理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问题,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其睡眠状况得到良好的改善。对睡眠问题较严重者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及必要的药物治疗,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8,375-378.

[2]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48-150.

篇11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睡眠研究一直受到心理学、生理学和临床医学界的关注,其根本原因在于睡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目的就在于提醒人们对睡眠健康的关注。从遥远的古希腊到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从未停止研究睡眠的步伐。

1 睡眠与睡眠理论

人一生在睡眠中度过的时间占总的1/3。什么是睡眠?随着时代变迁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睡眠有着不同的定义,对睡眠本质的研究也是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

1.1 神话中的睡眠

古希腊神话里,睡眠是神赋给人的,睡眠即“睡神”或“梦神”,是“死神的弟弟”,这给睡眠蒙上了一层的神秘面纱。

1.2 脑贫血与脑充血理论

1.2.1脑贫血理论

19世纪中叶的早期学者们认为“脑贫血”――脑子缺乏血液灌注是睡眠的原因。这种观点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当夹紧把血液送往脑的大颈动脉时,人便出现无意识状态。一些日常生活现象给“脑贫血”理论提供证明:当人寒冷、发烧等脑需要消耗大量血量时,人也会出现昏沉、晕眩等状态。

这种理论的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脑由于贫血而出现的无意识、昏沉等状态并不等于人的睡眠。其次,这种理论不能解释究竟脑的血量减少是作为睡眠的起因,还是睡眠引起脑血量的减少。

1.2.2脑充血理论

“脑充血”理论与脑贫血理论相对,认为睡眠的成因在于脑充血。在一些伴随病人昏睡状态的疾病中,可以发现脑充血的现象,比如昏睡病等。

这种病态现象不等于平常的睡眠。把正常睡眠中的人唤醒是比较容易的,但在昏睡病人身上却不是一样的。

1.3 睡眠毒理论

奉行这一理论的科学家们认为睡眠是大脑存在着特殊的“睡眠毒”的缘故。睡眠毒是血液中集聚的新陈代谢的毒物,能够压抑神经系统活动,从而引起睡眠。一些实验可以支持这种理论:把在一只几夜没有睡觉的动物身上提取出的血清注射到刚刚睡足了的另一只动物的血液里,这次动物很快变熟睡起来。类似的很多实验都能支持睡眠毒理论,鉴于此,睡眠毒理论在一段时间里很流行。

连生双生子伊拉和加利亚的睡眠研究,否定了“睡眠毒”理论。伊拉和加利亚两头一身躯,具有不同的神经系统,但具有相同的血液循环。将“睡眠毒”注射其中一个人的血液,这对双生女却是分别地睡眠,对此“睡眠毒”理论无法解释。

1.4 睡眠的神经学说

睡眠的神经学说包括大脑皮层抑制学说和睡眠中枢学说。

1.4.1巴普洛夫的大脑皮层抑制学说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普洛夫指出“真正的睡眠原因是脑子内进行特殊神经过程”,睡眠是扩散到整个大脑皮层或下降到脑子低级中枢的抑制。长期兴奋引起大脑皮层细胞的疲劳,因而大脑皮层主动产生一个抑制过程。巴普洛夫同时指出普通的睡眠是大脑半球神经细胞的保护性抑制,脑的睡眠是一种特殊方式的休息。在睡眠时,不是所有的大脑细胞都被抑制在同一程度上,睡眠时,大脑的某些区域是清醒着的。

1.4.2 Hess的睡眠中枢学说

对间脑的研究而荣获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瑞士生理学家Hess提出睡眠中枢学说。该学说认为间脑中存在控制睡眠的睡眠中枢,其神经细胞的活动导致睡眠的出现。“睡眠中枢”学说为科学家们解释托马斯・伊斯基耶多四十年不睡之谜提供了依据。托马斯・伊斯基耶多在二战中因头部受伤,从受伤后到生命结束的四十年中一直未有过睡眠。经过核磁共振技术测定证明,正是位于间脑的睡眠中枢受到损伤导致他睡眠的丧失。

Hess的睡眠中枢学说与脑机能定位说相符合,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技能。

1.5 睡眠的体液学说

睡眠的体液学说以“睡眠物质学说”为主。该学说认为睡眠是“睡眠促进因子”和“催眠素”等睡眠物质的机理,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睡眠机理。

睡眠神经学说和睡眠体液学说都基于一个共同观点:睡眠不等于觉醒状态的终止,而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一定部位的功能活动造成的、主动发生的过程。

1.6 现代科学对睡眠的定义

现代科学认为睡眠是高等颈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

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多导生理仪”跟踪睡眠者的研究,揭示睡眠由两种交替出现的阶段组成:快相睡眠和慢相睡眠。

2 睡眠与健康

睡眠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睡眠不仅设计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和医学,也设计管理、航天、工业等各种学科。对睡眠与健康的重视和研究也由来已久,20世纪下半叶,世界各国纷纷成立“睡眠研究会”(SRS),我国于1993年正式成立SRS。1989年5月,“我国首届睡眠研究学术会议”在安徽黄山举行。

联合国卫生研究组织(WHO)在对健康的定义中,将睡眠质量作为健康的最重要客观指标之一。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学业成绩、认知能力(下转第34页)(上接第32页)或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睡眠在学习结束后记忆碎片的整合,处理和记忆信号的转化,维持巩固中发挥重要作用。赵明霞等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后注意功能测试成绩明显下降,工作记忆成绩在睡眠剥夺早期下降不明显,睡眠剥夺后期下降明显。

3 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

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人际关系、家庭以及社会的多种压力,睡眠质量问题愈来愈成为大学生的突出问题之一。众多学者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做了研究,如1995年刘贤臣等人的研究发现,13.93%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PSQI≥M+2l)。WHO于2002年“世界睡眠日”启动的全球睡眠流行病学调查中,一万名参与调查的国人有43%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李燕芬等调查发现:42.9%的大学生在睡眠质量上存在问题。童萍等于2010年对715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睡眠问题发生率为15.8%。由此可见,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

4 睡眠卫生意识及现状

篇12

Medical research shows that,occasionally insomnia can cause the very next day tired and movement coordination,long-term insomnia will bring attention could not concentrate,memory problems and work such as not consequences.Research has pointed out,there is the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portion of 13.93% ~ 28.60%,sleep disorders exist in College students.According to the report of[1,2]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there are about 12% 20% medical survival in the sleep quality of different degree of [3].In this paper,the sleep quality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analysis of sleep quality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medical students,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sleep quality,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1.医学生睡眠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半夜突然醒来

许多人都有过半夜突然醒来的经历,但是很多时候却说不出原因。特别在医学院,有许多医学生,半夜突然醒来的比例比较大。

1.2 深夜了还睡不着

目前很多人反映,躺在床上许久了,到了深夜,仍然翻来覆去,一点睡意也没有,怎么也睡不着。而这一现象在医学生中,还是占了相当一大部分的。

1.3 很早就醒来了

现在有部分医学生,一大早就醒了。但是他们还想再多睡会儿,但是就是不听使唤,依然赖在床上,却睡不下了。

2.医学生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

2.1医学生自身的原因

2.1.1医学生的学习,理论内容多,学习任务繁重,害怕自己掌握理论知识不够,害怕考试成绩不好。

2.1.2实习前感觉社会人际关系复杂,担心别的同学找关系,与自己展开不公平的竞争,导致自己去大医院实习的希望落空。

2.1.3运动对睡眠的影响取决于运动量,中等度以下的运动可加,快入睡和加深睡眠深度。睡前进行剧烈活动,可提高大脑的觉醒状态,但有些医学生运动过于剧烈,不易于入睡。[4]

2.1.4还有部分学生与电子通讯工具丰富,学生上网、qq聊天、女生特殊生理时期、心理及情绪的变化等有关[5]。

2.15部分学生虽然具备科学的睡眠观念,但认识与行为存在巨大反差,周末参加较多活动,没有坚持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影响到睡眠时间、入睡速度和睡眠质量,这也是一大原因。

2.2外界的原因

2.2.1大学生住在集体宿舍里,由于作息习惯及就寝时间各人不同,有的早睡早起,有的晚睡晚起,导致他们在夜里睡觉或凌晨时容易受到噪声、光线等不良环境的干扰。

2.2.2有些医学生喜欢晚上饮用浓茶、咖啡等食品,因精神兴奋或尿频影响正常的睡眠。

2.2.3喝酒。研究证明,喝酒好像可以帮助人入睡,但是实际上是不正确的。酒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天然的兴奋剂,破坏我们下半夜睡眠。

3.医学生睡眠改善的建议

3.1在睡觉前,不要饮酒,不要喝浓咖啡或者浓茶,使自己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3.2建立每一天有规律的生活制度,让生物钟保持正常的节律。

3.3不要熬夜,23点至次日至次日三点是肝胆最佳排毒时间,需要熟睡。

3.4保持乐观积极的良好心态,对学习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理性的认识,避免以为挫折而影响心理平衡,影响睡眠质量。要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暗示进行放松,可以进行放松活动,反复计数,深吸气、呼气,有助于入睡。

3.5在睡前减慢呼吸节奏,同时可以在睡前适当散步、静坐、听点轻音乐等,使身体逐渐进入睡眠的状态,人睡后,睡眠质量才会最好。同时,睡前可以吃点养心阴的食品,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着,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此外,睡前用温水泡脚,再辅以足底按摩,效果最佳,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既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3.6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心理状态不稳定,是导致睡眠质量差的一大重要危险因素。对睡眠质量障碍的防治不要过于悲观,使得医学生不消极应对;积极的参加心理教育干预,主动寻求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通过睡眠知识健康教育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目前自己的睡眠质量状况,意识到自己可能不良睡眠习惯。并在医学生中强调重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行动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积极寻求参加身体锻炼,远离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从而解决睡眠质量差的问题。(作者单位:1.莆田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英师)

参考文献

[1]胡蓉芳,姜小鹰,林大煦.医学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03;17(3):207-208.

[2]杨本付,刘东光,张秋海.医学生睡眠质量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00 ;14(6):404-4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