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应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7:50: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气应用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气应用论文

篇1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更新,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变化对我国电力系统提出了新要求:电力系统的调节形式有所变化。在先前着重强调安全高效、安全保护和自动化调节过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电力系统容量的高要求,即在实现综合化管理工作和加强经济调节稳定性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的容量提出新要求,其单机容量至少要达到20万千瓦。

1.2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大多运用于工业生产控制系统之中,是指在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操作的情形下,利用机器设备的自动化完成加工生产,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完成产品质量检测、自动处理产品信息、对实际情况分析判断等。所有这些程序都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全部采用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完成。由此可知,电气自动化技术即指利用电气设备控制生产顺序、控制时间的技术,是与电气工程和机械设备息息相关的内容。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调试、应用、维护与产品研发和电力技术的管理与应用对电气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2电气自动化设计理念

2.1远程监控式理念

远程监控系统是一项高技术、高难度的新技术,是指利用电脑终端对其他各个地方的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的技术。在电气工程中运用这项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电缆使用量,节省安装支出和材料使用的成本,还可以实现系统之间的组态灵活性和可靠性,获取更高效益。但监控式对传输信号强度依赖性较高,电气工程的通讯量通常较大,加之现场通讯速度较低,在信号较差时远程监控式便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远程监控式设计理念更适合于系统控制范围较小的情况,在全自动化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中并不适用。

2.2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

所谓集中化即指将所有的系统运行项目控制在一个系统中集中管理、运行,这种设计理念操作简单、对控制站的要求较低、在系统运行与维护方面较为简洁。单一分散的监控不管是在处理器安装方面还是在电缆铺设连接方面,都十分繁琐,而且大量的单一电缆搅合在一起,处理器增多就会影响处理速度,使处理速度大为降低,这将导致投资成本增加,除此以外,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也会受到影响。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在电气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投资成本支出,还可以进行统一管理、方便快捷,促进电气工程的高效有序运行,满足工作新要求,因此,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2.3现场总线监控式设计理念

现场总线监控式技术在当前的电气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究其原因不外乎其高效性的特征。这项技术具有实践性特点,是在大量应用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不同间隔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是这项技术能够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主要的工作方式是现场安装,同时不断优化电缆连接技术,以能够有效降低电气工程中设备的投入成本。在优化电缆连接技术、降低设备成本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设备的隔离和端子柜的使用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运行,还可以增加运营效益。

3电气自动化实现方式

3.1计算机自动控制、调节、操作的实现方式

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设备的操作,是在遵循调度方案的前提下,对能够使电缆关闭的设备进行调节与控制,电力系统不仅能够自主的、合理的利用现场控制命令,还能够转换和设置相关设备的运行方式,如电网的开和关,限制修改操作命令,各种整定值,报警信号复归等。

3.2人机联系的实现方式

人机联系的实现方式是指电气设备,包括鼠标、键盘、打印机等,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允许以后,为达到实时监控、调节与打印数据的目的而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电气设备来运行画面并对定值不断修改的方式。此外,这种实现方式是开发新的应用程序的绝佳方式,极其方便。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操作人员只能通过操作成控制调节、监控电气设备、设置参数值等简单操作。

4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4.1在电气管理中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领域实现电气自动化是高新技术走入各行各业的显著表现,是高科技发展的代表,这一应用过程注重编程调试。在应用时采集相关流量、温度、压力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分析检测,发挥电气自动化的输出控制功能、技术处理功能,使设备的使用量和投资额大大降低,有效实现了设备控制的精度。对于电气工程来说,在施工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遏制工作人员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情况发生。

4.2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对于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来说,其技术主要表现在应用性领域的界定,即指实现电气系统局域网中电厂、变电站终端和下级调度中心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在应用领域中,由网络实现连接中心服务器、电网调度、打印设备、大屏显示器等设备。在电网调度中,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实时性评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可以对以电力负荷为基础的预测采取及时调度策略。不仅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还可以对数据及时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监控,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的营销需求。

4.3在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以分层的结构实现,包括太网、工作站、数据通讯网和过程控制单元等四部分组成。工作站主要包括两类,分别是工程师和运行员,是人机接口的主要负责人。过程控制单元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其运行状态主要通过设备的检测实现,并能够有效控制设备,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过程的检测、保护和控制。过程控制单元和工作站输出的所有信息,发出的所有指令,都必须经由工作站运行员接受。工程师工作站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实行必要的诊断与维护工作。

篇2

对于在电路系统中运行的元器件,都有一个能够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转的电压范围值,我们将这个电压值成为该元件的额定工作电压。继电器作为重要的电气元件,其运行也应该在额定电压范围之内,如果电路中电压过高会对继电器造成损坏,使其不能正常发挥其功效,电压太低则不能使继电器正常运转,所以,要将电压值设定为额定工作电压才能使继电器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

1.2直流电阻(线圈阻抗)。

流电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这里所说的是线圈中的电阻,而不是继电器本身的电阻,这一点我们需要做一个区分,万能表测量电阻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它的测量量程,注意连接,不能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1.3吸合电流。

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最小电流,不是最大电流,也不是最适电流,一旦继电器线圈中通过的电流过大,那么继电器将无法承受这个电阻,那么继电器就会受到伤害,那么我们的实验就会失败。

1.4释放电流。

指继电器产生的最大电流,最大的电流通过释放流过继电器,在继电器力发挥作用,使得继电器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继电器的安全情况,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继电器中。

1.5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触点容量)。

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它决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每一个继电器都有它自己本身的一个触点容量,不允许通过它的最大电流是有规定的,不能超过,一旦超过,就会使继电器的本身容点受到损害,也会破坏它本身自带的最大电流电阻流量。

2如何对继电器的性能和效果进行测量

2.1测触点电阻

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我们在实验室使用万能表的时候也要注意它的量取最大量,不能超过它的最大电阻,可以采用试电阻法,保证继电器不会被破坏,也保证万能表的电阻档切实可行,并且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结果。

2.2测线圈电阻

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万能表在整个试验的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还可以用来测量我们继电器的线圈电阻,线圈电阻和触点电阻又不相同,触点电阻可以采用调试法,而线圈电阻要按照测电阻的方法来一步步的测量出最后结果。

2.3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

找来可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

2.4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

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误差,出现误差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的实验做的不对,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实验步骤实行的不对,很大的一个方面是我们的实验技巧不对。在物理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我们的实验的方案做的多成功,我们都必须谨记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多做几次相同的实验来减少实验的误差,因为实验的误差是不可以人为避免的,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减少误差的进行。

3功效介绍

3.1合理控制电流和电压

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电路开关,当电路中电流流量过大时,继电器可以适当降低电流,保证电路元件不会因电流过大而烧毁,当电量过小时,继电器会自动扩大电流流量,维持元件的正常运转。

3.2继电器可以代替电路开关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一些电流量和电压值需求不是很大的小型家电设备,通常可以在连接过程中加入继电器充当开关的作用,较传统开关而言,其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同时也更节省空间。

3.3继电器可以有效实现电路转换

同时控制多组电路元件,取代了传统电路控制过程中多组元件要由不同转换设备分别控制的方式,省去了繁琐的中间环节。同时,继电器还对外部电磁干扰具有防御能力,能够有效屏蔽外部干扰因素,保证各元件的运行环境。

篇3

引言

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中的节能设计已得到充分重视,做到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能源的节约提供了保障。民用建筑是建筑的耗电大户,近几年民用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筑电气节能应坚持的三个原则是:①满足建筑物的功能。②考虑实际经济效益。③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因此,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通常的相应节能措施有以下几种。

1高效节能光源的选用

应合理选择灯具的配光,以提高利用系统。设计时办公室主张采用T8或T5稀士三基色荧光灯管。这是由于T8或T5灯管具有更高的显色指数和光效,光衰小、寿命长、用汞量少,更符合节能、环保要求。门厅、走廊等场所采用紧凑型荧光灯替代以往的白炽灯,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高效节能照明灯具的选用

灯具按光通量在上下空间分布比例分为五类:直接型、半直接型、全漫射型、半间接型和间接型。①灯具的结构应便于安装、维护和更换光源。一般办公区优先选用直接式灯具,在有吊顶的办公场所优先选用高光效格栅灯具。②合理选择灯具的配光。

3高效节能电器附件的选用

3.1使用节能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

推广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一般电感式镇流器自身能耗为光源的10%-15%,而电子镇流器本身能耗极低,并且有恒功率输出的特点。

对于一体化节能灯和单端小功率荧光灯(功率不大于25W),由于对它们的谐波要求、异常保护功能以及预热要求均比较低,应优选电子镇流器。对于25W~65W的直管荧光灯,优选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3.2实行单灯电容补偿

灯具单灯补偿就是在每套灯具上并联一个电容器进行补偿,将荧光灯、气体放射灯功率因数均提高到0.9以上,这样既能减少电路无功功率,又能降低线损和电压损耗,同时由于线路电流的降低,还可以减小导线的截面面积。

4其他照明节电措施

4.1充分利用自然光,节省照明用电是照明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4.2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各种场所的照度标准、视觉要求、照明功率密度等。

4.3改进灯具控制方式。

4.4选择合理的照度和功率密度值。新修订的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一般照明照度的标准值,局部照明应按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倍~3倍选取。

4.5减少供电线路上的损耗,照明配电箱应靠近照明负荷中心且便于维护的位置。

4.6灯具布置及回路控制的节能设计。

在民用建筑场所内使用的多为单相电感性负荷,因其自身功率因数较低,在电网中滞后无功功率的比重较大。为保证降低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保证有功功率的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供电效率和电压质量,减少线路损耗,降低配电线路的成本,节约电能,通常在低压供配电系统中装设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

篇4

低电压差分信号传输(LVDS)已经在众多应用中得到验证,LVDS在传送高数据率信号的同时还具有其它优势:

与低电源电压的兼容性

低功耗

低辐射

高抗干扰性

简单的布线和终端匹配

LVDS为差分模式(图1),这种模式固有的共模抑制能力提供了高水平的抗干扰性,由于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信号幅度可以降低到大约100mV(图2),允许非常高的传输速率。较低的信号摆幅还有助于降低功耗。与上述优势相比,LVDS的缺陷(每一通道需要两根连线传输信号)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随着汽车内部整合的安全和辅助电子设备的增加,汽车领域对高速互连的需求急剧增长,主要集中在用于驾驶支持(电子后视镜、导航系统、泊车距离控制、超视距显示、仰视显示)的视频显示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电视和DVD播放器)等,这些应用要求高速数据传输,以满足图像传递的要求。正是这些需求的增长,带动LVDS产品在这些领域崭露头角(图3)。

LVDS非常适合汽车应用。汽车内部存在众多的电磁辐射源,因此,抗干扰能力是汽车电子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另外,考虑到LVDS传输线自身的低辐射优势,对系统的其它设施几乎不产生额外干扰。LVDS传输只需要简单的电阻连接,简化了电路布局,线路连接也非常简单(采用双绞铜质电缆)。LVDS兼容于各种总线拓扑:

点到点拓扑(一个发送器,一个接收器)

多分支拓扑(一个发送器,多个接收器)

多点拓扑(多个发送器,多个接收器)

汽车设计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车体不同位置的地电位有很大差异,电位差可能达到几伏特。直流耦合接口配置下,这样的电位差会很快中断数据传输。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电容耦合传输信号解决,前提是信号传输中不会对电容在同一个方向长时间充电。

而实际应用无法排除这种同一方向长时间充电的可能性,比如,在传输长串的连续1信号时。MAX9213/9214(图4)利用“直流平衡”技术避免了上述问题,这类器件监控它的传输数据,当显示有过长的连续1或0信号时,芯片会在发送数据前将数据翻转,接收器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翻转信号重建原始信号。这些操作消除了长串连续1或连续0信号,降低电容充电的影响,从而有效解决地电位偏差问题。

从图3可以看出另外一个潜在问题:众多的系统互连意味着大量的电缆连线,而在原有的汽车设计中电缆(线束)连接已经非常拥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区分不同数据传输的要求,并非所有连接都要求特别高的速率,Maxim推出的MAX9217/9218可以通过一对儿双绞线提供高达700Mbps数据速率(图5)。以这个容量可以毫不费力地连接480x800分辨率的显示器。

篇5

SKAI™是一个三相逆变模块,用于将直流电源(来自于燃料电池)转变成交流电源(供给电机)并可附带能量回馈电路。该系统含集成的DSP控制器,驱动和保护电路,直流稳压电容,半导体,绝缘体,传感器,液体冷却回路以及和汽车通信的CAN总线接口。

该功率电子模块包含两种拓扑结构。其一IGBT模块设计有600V/1200V,500A/400A规格的输出能力,适合50~200KW功率的电机,而第二种拓扑MOSFET模块设计有75V/100V/150V,700A/600A/500A规格的输出能力,适合3~20KW功率的电机。

篇6

车用电力系统日渐短缺迫切需要新元件及新设计

越来越多的汽车电子设备,或电子系统导入车内应用之后,车用电力供应逐渐呈现不足的现象,使得汽车制造厂必须开始面对功率的控制,以及功率转换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借以推动车用功率半导体、相关封装技术,能够更进一步的往前发展,这当中所包含的领域,也不再只是功率大小,还是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er;MOSFET)晶体管、绝缘闸极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IGBT)及控制与保护回路整合模块(IntelligentPowerModule;IPM)等问题。

归纳其主原因,是因为车上所使用的功率半导体元件与一般较常用的功率半导体元件比较起来,不论是对电压或电流、开关频率、功率损失、动态特性,甚至对于元件保护程度,都是相当严苛的;再加上汽车产业对于「用电的规范,已经开始从12V提升到42V,所以对于汽车用电的要求也就更高了。另一方面,必须具备也可进行高频切换动作及电能处理,才能使车上的电子产品,更能够发挥轻薄短小的应用优势,甚至是具有车上所需的高效率、信赖度与可靠性等要求。

汽车对于用电控制管理的概念成熟之后,其应用层面也越来越多;比方说,利用电力来作为汽车的制动及转向等运用,使得汽车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开始进行革新动作,而在这场汽车电力变革的过程中,将以电子转向或集成式启动器交流发动机(IntegratedStarterAlternator;ISA)作为主要架构。因为这是一种完全可逆的电机系统,又可称为交流伺服电动机,它是一种具有自动平衡式显示设备,藉由随动系统来确实执行元件,将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控制电压)转变为机械能,驱动滑动触点,除了能够让系统持续保持在平衡状态,还可以在高效率的状态下,实现许多需要很大峰值功率的电子功能。

以实际例子来说明:比方说,当驾驶者在红灯要转为绿灯可前进时,在第一时间将发动机关闭,主要是因为当驾驶者踩下油门时,交流发电机促使汽车能够很快地加速前进,如此一来,汽车不但能够降低排放有害气体,同时还能减少油料的用量。在这一方面,还能使用多余的电力来进行的各项控制,包括:电子动力转向(EPS)、主动式悬挂系统、电子透平机辅助设备、电子阀门控制、变速空调等,因此,这对集成式启动器交流发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从技术门槛的角度来看,汽车集成式启动器交流发动机主要的技术困难在于,大功率的电子控制系统是采取部分设计方式,在执行上有它的困难。换句话说,由于汽车集成式启动器交流发动机是一个三相逆变器/整流器,除了负责对42V负载进行供电作用,或者当整流器在进行工作时,也能为36V电池进行充电之外,还必须在发动机起动时,能以逆变器方式为起动电动机进行供电的动作。从这边就能看得出来,为了让汽车电子系统能具有稳定的供电设计,就必须先厘清大功率电子元件,在不同应用阶段应该要有不同的工作诉求。

MOSFET晶体管改造汽车电源供应系统

再来,谈谈功率型金属氧化层场效晶体管(简称为功率MOSFET晶体管),这是一种属于多载式导电的单极型电压控制元件,其特性就是:开关速度快、高频率性能好,输入阻抗高、驱动功率小、热稳定性优良、无二次击穿…等优点,可以提供给设计者一种高速度、高功率、高电压,以及高增益的元件,因此在各类型小功率开关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

图说:PowerMOSFET是一种功率集成元件,它是由成千上万个小型MOSFET并联而成,图中所示为N通道的MOSFET单元结构剖面示意图。(资料来源:交通大学电子电力芯片设计与DPS控制实验室)

这对汽车用电系统来说,由于功率MOSFET晶体管具有很强的电流管理能力,才能够满足集成式启动器交流发动机必须兼具最大负载的效果及要求。换句话说,就是让汽车能在低温度的环境下,使内燃机具有较强的冷起动功能。不过,大部分汽车制造厂普遍认为,车用交流发动机大概只需要10kW就已经足够,过去也许是如此;不过,这对使用42V功率系统的10kW系统,这样肯定是不够的,这是因为逆变器在最后产生适当的输出电压与马达相联之后,一方面要调节马达的频率,另一方面还要调节马达电压,所以每个开关接口至少要超过400A来通过峰值电流的能力,才能因应越来越强大的车用电力系统。

图说:MOSFET晶体管提供了一个非常稳定安全操作区域(SafeOperatingArea;SOA),因为MOSFET再顺向偏压时,不需苦于二次崩溃所产生的效应,此直流与脉波的SOA优于BJT。(资料来源:交通大学电子电力芯片设计与DPS控制实验室)

借以降低电压功耗设计提升汽车发电机工作效率

要如何提高汽车发电机工作效率?若从降低正向电压来思考,这或许不失为一个方法,可以藉由降低寄生电感来减少切换时产生的电压尖脉冲。由于元件对于封装电流感度很灵敏,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模块设计是最好的方式。不过,因为一般的模块封装设计方式,将影响到通过电流的能力。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汽车发动机在「热车阶段,不需要很大的电流支持,但是功率MOSFET晶体管的限定电流会因为温度上升而有所下降,因此交流发动机的功率电路部分温度,必须保持在比较低温的状态,才能维持稳定的电压。另外,为了尽量提高额定电流,必须使用RDS(ON)较低的MOSFET晶体管,才得以满足车用电力需求。

改进的方式则能够以先进的封装技术,借以提高通过电流的能力,或者是使用分离元件等技术来达成,同时还能够尽量降低寄生电感(ParasiticInductance),良好值约为10uH20uH之间。除此之外,在电流切换过程还有更进一步的要求;简单说,就是要针对所使用的开关频率(一般为数千Hertz)进行最佳化动作,使逆变器或整流器能够在很高频率或环境温度高达150℃的情况下,还能提供全部的功率。

如何以特殊设计方式解决车上电流需求

在多种类型的汽车中,包括:汽车、大客车、卡车…等,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大都是来自于内燃机系统来供应,它的模块设计大都是由半桥电路所组成,让车上的元件能够控制或驱动半桥电路中的高/低阶开关设备。另外,还能控制该桥次级端上的同步整流器MOSFET,使具有两个功率MOSFET晶体管芯片(每个为150mm),其电源母线不会受到任何电源装置发展故障的时候而受到影响,还能在42V的电源母在线,对600A的电流进行切换动作,藉此完成匹配性的设计。

其次,则因为汽车内部的温度或者是电压、电流过大容易造成温差的问题,易使车内电子设备中的材料受到影响,导致设备产生压应力或张应力。因此,为了减少汽车电子设备的热应力问题,通常会将MOSFET晶体管芯片安置在陶瓷基片上,这是因为陶瓷基片的温度系数与矽的温度系数能够完全匹配,若采用较为先进的导线压焊技术,特殊的架构不但能改善热源分布,进而加强整个模块系统的低热组性能,使模块能承受汽车所处的多变环境与电压功率起伏。

再来,就是如何降低杂散电感,使杂散电感低于8nH,这对消除尖峰电压是非常重要的。在一般设计上,为了降低电磁干扰(EMI)带来的影响,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感测电路或保护电路,都装在一块很小的印刷电路板(PCB)上,而后将印刷电路板盖在模块上,使驱动电路能够以20kHz频率之下,驱动这些MOSFETT晶体管,其中涉及的参数感测和转换,都是在这块电路板上进行。因此,除了可以降低基板及散热器之间的抗热阻效能之外,在与传统模块相比,还能够使内部杂散电感降低60%以上,使设计及安装过程更为简单。

大功率MOSFET晶体管体现汽车电动转向系统

针对汽车采用大功率逆变器/整流器等元件技术,虽然说这是最理想电路设计和实施。不过,截至目前各界还没能够有个最后的定论,主要的问题还持续存在著。不过,42V的集成式交流发动机将是未来电动转向(EPS)汽车系统的关键所在,相信这点是不容质疑。不过,由于电流能力又会因为受到分离式的MOSFET晶体管塑料封装技术,而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对已经在汽车市场逐渐成熟的电动转向系统来说,将促使设计人员,将不同分离元件并联起来一同使用,或者采取模块的方式,才能提高分离封装通过电流的能力,借以降低中档及低档电动转向的系统成本。

大多数汽车系统中所使用的模块,目前大部分都都是采用绝缘金属基片(IMST)的设计方式。而在陶瓷基片方面,则是采用直接覆铜(DBC)的方式,并在厚膜基片及电流较小的情况下,才会改印刷电路板的模块设计方式。最后,在功率逆变器封装方面,对于中等功率和低功率,一个新的构想是将芯片封装在引在线,这时没有单独的基片,MOSFET晶体管可直接安装在同一个模塑引在线,用引线架构形成连接端子,进行外部连接到模块的外壳上,便能达到较佳的电源管理。

图说:因应汽车上的电源朝向低损耗化、小型化和超薄化需求,实现了优于传统系列的超低导通电阻特性和高耐击穿性依靠低导通电阻特性,并可以降低功耗,因而最适合用作电机驱动器、点滴器、DC/DC变换器等的开关元件。(资料来源:东芝半导体)

篇7

1.1对市场营销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电力是现代社会人类生产、生活基础性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长期以来,电力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中,由此导致电力生产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电能不愁卖的思想广泛存在于电力企业员工之中。致使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长期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1.2电力销售体系不健全

由于电力行业属于垄断型行业以及电力市场“卖方市场”的长期存在,使得电力企业缺乏对电力营销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营销渠道狭窄,营销机制运行不畅,电力销售必要功能缺失,体系建设严重不健全等现象长期存在,致使电力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发展迟缓。

1.3电力民用市场受到新型能源的严峻挑战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能源种类不断出现。在电力民用市场,特别是居民用电市场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进入使得电力企业受到极大挑战,太阳能、天然气等能源近几年发展迅猛,纷纷进入居民家庭,不断挑战电力的传统地位。由于长期对市场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敏感,使得电力企业面对新能源的挑战无法及时作出有效反应,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营销策划等方面都呈现出变化迟缓,应对能力不足的现象。

1.4供电合同的使用与管理规范性有待提高

供电合同是电力企业向用户提供点服务的法律文书,是甲乙双方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的基础性文件。在电力市场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的环境下,供电企业对供电合同缺乏足够重视,合同的使用和管理极为不规范。电力企业供电合同管理往往由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兼职负责,负责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由于是兼职负责,所以责任感往往不强。同时,合同管理人员经常性调换,也使得合同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在合同使用方面,供电企业同时和多个企业签订一份供电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涉及的用户太多,有时会发生区别对待的情况。另外,由于供电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供电合同的编制和签订往往由供电企业单方面管理,缺乏应有的监督。

1.5营销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由于长期缺乏挑战,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学习精神普遍不强,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特别是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不够,限制了营销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另一方面,电力企业管理模式僵化,绩效管理激励机制缺位,进一步削弱了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都对营销队伍的建设和营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6电费回收管理效率偏低

电费回收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电费收缴人员责任感不高,主观能动性欠缺,对于用户的收款力度不够,电费拖欠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电力用户流动资金不足,难以及时支付电费。然后,电力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临时用电,电费收缴难度大。再次,中小企业用户经营不善,亏损严重,无力支付电费。最后,对于用户欠缴电费的情况在法律层面缺乏应有的制约,致使拖欠电费现象频发。

2改进用电营销管理的相关策略

(1)提高对电力营销工作的重视程度

面对新的市场和新的挑战,电力企业必须扭转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电力营销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电力企业员工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客户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强化市场意识,要学会经营策略以市场为转移,了解市场需求,研究市场动态,积极开展市场营销,不断改进市场营销方式。

(2)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电力营销体系

电力市场影响因素众多,每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对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电力企业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市场营销模式,完善营销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手中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等有利条件,建立较为完善的用户服务机制,采用专人负责、一条龙跟踪式服务等方式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广泛听取用户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质量,改善用户体验,建立起用户与供电企业间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银行、商店、互联网等公共服务资源,增设缴费网点,拓宽缴费渠道,提高缴费便捷性。

(3)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水平

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财富。我国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胜出,必须拥有一只高素质营销人才队伍。企业可以通过外部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打造业务过硬的营销人才队伍,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调动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营销工作质量。

(4)切实做好电费收缴工作

电费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要保障电力企业发展,就必须做好电费收缴工作,切实保障电费回收效率。电力企业要加大电费回收力度,既要对收费人员进行考核,促使其增强收费责任心,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利用高科技先进设备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管理与控制,减少电费回收难度。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行政支持,对欠缴电费单位予以有力约束。

篇8

一、前言

电涌保护器(SPD)是抑制由雷电、电气系统操作或静电等所产生的冲击电压,保护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必不可少的器件。随着各种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越来越多地渗入到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SPD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

总的来说,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过电压保护还是一个新的技术领域,两相关于SPD的国际标准IEC61643-1和IEC61643-21发表才几年,有关SPD应用中的许多问题还存在着争议,本文就其中的4个问题提出笔者个人的看法,以期引起讨论。它们是:SPD的响应时间,多级SPD的动作顺序,不同波形冲击电流的等效变换以及SPD的残压与冲击电流峰值的关系。最后对SPD应用中各个电压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说明。

二、SPD的响应时间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响应时间是衡量SPD保护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制造厂也在其技术资料中列明了这一参数,但许多制造厂并不知道它的确切含义,也未进行过测量。一个流行的观点是,在响应时间内,SPD对入侵的冲击无抑制作用,冲击电压是"原样透过"SPD而作用在下级的设备上。这不符合SPD的是工作情况,是错误的。

SPD中对冲击过电压起抑制作用的非线性元件,按其工作机理可区分为"限压型"(如压敏电阻器、稳压二极管)和"开关型"(如气体放电管、可控硅)。

氧化锌压敏电阻器是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其中的电流对于加在它上面的电压的响应本质上是很快的。

那么,以前的技术资料中所说的用压敏电阻构成的SPD响应时间r≤25ns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技术标准IEEEC62.33-1982[2]中定义的响应时间,它是一个用来表征"过冲"特性的物理量,与通常意义上的响应时间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概念。为了说明这一点。

IEEEC62.3(6.3)电压过冲(UOS)。在冲击电流波前很陡、数值又很大时,测量带引线压敏电阻的限制电压的结果表明,它大于以8/20标准波时的限制电压。这种电压增量UOS称作"过冲"。尽管压敏电阻材料本身对陡冲击的响应时间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造成过冲的主要原因是在器件的载流引线周围建立起了磁场,该此磁场在器件引线和被保护线路之间的环路中,或者在引线与模拟被保护线路的测量电路之间的环路感应出电压。

在典型的使用情况下,一定的引线长度是不可避免的,这种附加电压将加在压敏电阻器后面的被保护线路上,所以在冲击波波前很陡而数值又很大的条件下测量限制电压时,必须认识到电压过冲对于引线长度和环路耦合的依赖关系,而不能把过冲作为器件内在的特性来看待。

近几年来发表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关于SPD的技术标准IEC61643-1和IEC6163-21都没有引入响应时间这一参数:IEEE技术标准C62.62-2000[]更明确指出,波前响应的技术要求对SPD的典型应用而言是没有必要的,可能引起技术要求上的误导,因此如无特别要求,不规定该技术要求,也不进行试验、测量、计算或其他认证。这是因为:

(1)对于冲击保护这一目的而言,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限制电压,才是十分重要的特性。

(2)SPD对波前的响应特性不仅与SPD的内部电抗以及对冲击电压起限制作用的非线性元件的导电机理有关,还与侵入冲击波的上升速率和冲击源阻抗有关,连接线的长短和接线方式也有重要影响。

笔者认为,对于电源保护用SPD,以下三项技术指标是重要的:①限制电压(保护电平);②通流能力(冲击电流稳定性);③3连续工作电压寿命。

三、多级SPD的动作顺序

当单级SPD不能将入侵的冲击过电压抑制到规定保护电平以下时,就要采用含有二级、三级或更多级非线性抑制元件的SPD。

非线性元件Rv2和Rv2都是压敏电阻,实用中RV1也可以使气体放电管,Rv2也可以是稳压管或浪涌抑制二极管(TVS管)。两极之间的隔离元件Zs可以是电感Ls或电阻Rs,若RV1和RV2的导通电压分别是Un1和Un2,所选用的元件总是Un2>Un1。

有人认为,当入侵冲击波加在X-E端子上时,总是第一级RV1先导铜,然后才是第二级。实际上,第一级或第二级先导通都是可能的,这取决于以下因素:

(1)入侵冲击波的波形,主要是电流波前的声速(di/dt);

(2)非线性元件Rv1和RV2的导通电压Un1和Un2的相对大小;

(3)隔离阻抗Zs的性质是电阻还是电感,以及它们的大小。

当Zs为电阻Rs时,多数情况是第二级先导通。第二级导通后,当冲击电流I上升到iRs+Un2≥Un1是第一级才导通。第一级导通后,由于在大电流下第一级的等效阻抗比Rs加第二级的等效阻抗之和小得多。因而大部分冲击电流经第一级泄放,而经第二级泄放的电流则要小得多。若第一级为气体放电管,它导通后的残压通常低于第二级的导通电压Un2,于是第二级截止,剩余冲击电流全部经第一级气体放电管泄放。

若Zs为电感Ls,且侵入电流一开始的上升速度相当快,条件Ls(di/dt)+Un2>Un1得到满足,则第一级先导通。若第一级导通时的限制电压为Uc1(1),则以后随着入侵冲击电流升速(di/dt)的下降,当条件UC1(1)≥Ls(di/dt)+Un2得到满足时,第二级才导通。第二级导通后,将输出端Y的电压,抑制在一个较低的电平上。

四、不同波形冲击电流的等效变换

SPD的冲击电流试验会碰到诸如8/20、10/350、10/1000或2ms等不同波形,那么从对于SPD的破坏作用等效的角度看,如何进行不同波形冲击电流的峰值换算,有人主张按电荷量相等的原则进行换算。按照这一原则,只要将两种不同波形的电流波对时间积分,求得总的电荷量,令两个电荷量相等,就可得到两种波的电流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了。这种变换方法与泄放冲击电流的元件没有一点关系,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还有人主张按能量相等的原则进行换算。按照这一原则,不仅要知道两个电流波形,还要知道当这两个电流波流入电压抑制元件时,该元件两端限制电压的波形,然后将各个时刻对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相乘而得出功率波,再将功率波对时间积分得出能量,令两个能量值相等,就可得到两个电流峰值之间的比例关系了。这种变换方法考虑到了具体的非线性元件,但没有考虑冲击电流的热效应和电流值很大时的电动力效应。实际上就氧化锌压敏电阻而言,它能承受的8/20冲击电流的能量比承受2ms时的能量大。该图表明了厚度为1.3mm的早期压敏电阻样品能承受的冲击电流能量随电极面积的变化。可见,能量相等的原则至少对压敏电阻是不适用的。

对氧化锌压敏电阻在大电流下破坏机理的研究得出了下述结果[4];在大电流作用下,压敏电阻的破坏模式有两种,当大冲击电流的时间宽度不大于50μs时(例如4/10和8/20波),电阻体开裂;当电流值较小而时间宽度大于100μs时(例如10/350、10/1000和2ms波),电阻体穿孔。两种不同破坏模式可以这样解释:时间很短的大电流在电阻体内产生的热量来不及向周围传导,是个绝热过程,加上电阻体的不均匀使电流的分布不均匀,这样电阻体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差很大,形成很大的热应力而使电阻体开裂。当冲击电流的作用时间较长时,电阻体不均匀造成的电流集中,使电阻体材料熔化而形成穿孔。

使用压敏电阻体破坏的电流密度J(A·cm-2)与冲击电流波的时间宽度r(μs)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中大体为一条斜率为负值的直线,因而可用下面的方程式来表达:

logJ=C-Klogr

篇9

本文参照典型军用电子器件的热扩展布置方式搭建了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待测件为一块最大外形为100mm×100mm×3mm的铝基蒸汽腔,其冷段与一块宽度为15mm的液冷冷板紧密连接,热段压接一个发热电阻作为模拟热源,发热电阻底面尺寸为15mm×15mm。为减小接触热阻,所有接触面之间均填充导热硅脂。冷板与一台恒温液冷源相连,液冷源的供液温度26℃,冷却介质为体积密度66%的乙二醇水溶液。为减少待测件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使用保温材料包裹整个待测单元。冷却液的供液流量和供液温度通过液冷源上的流量计和测温仪测量;发热电阻的发热量通过一个程控电源调节;发热电阻和蒸汽腔的表面温度通过T型热电偶测量,并使用电脑终端收集;测温点分布如图1所示。图1实验系统及待测件上测温点布置图为比较铝基蒸汽腔和传统热扩展板的导热性能,本文将实验分为测试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使用相同的测试条件和测试工况,测试组的待测件为铝基蒸汽腔,对照组的待测件为一块相同外形的纯铜板。

2实验结果及分析

2.1测试单元的温度分布

发热电阻的热量经过热扩展板传递至冷却液,因此,温度在测试单元的散热通径上逐渐降低,如图2所示。在使用蒸汽腔的测试单元中,热扩展板中部的温度(T2T5)近似等于介质饱和温度,沿程的温度变化可以忽略,这一传热形式是蒸汽腔相对于纯铜热扩展板的主要优势。尽管蒸汽腔中部的传热性能极佳,蒸汽腔的整体导热性能却受到蒸发段(位于热源下方)和冷凝段(位于冷板下方)热阻的制约。进一步分析蒸汽腔的散热机理,发现蒸汽腔整体散热效果受到热流密度的影响。具体来说,当热源的热流密度较低时,蒸发段内的介质不能充分蒸发,未经蒸发的介质形成一层附着在腔体内表面的液膜,引起了额外的热阻,从而削弱了蒸汽腔的换热能力。随着热流密度升高,蒸汽腔中的介质蒸发量增大,蒸发段的液膜变薄,热阻减小,蒸汽腔的换热性能优势逐渐显现。这一趋势在图2中表现为:高热流密度条件下,蒸汽腔测试单元的热源温度低于纯铜板测试单元;相反,低热流密度条件下,蒸汽腔测试单元的热源温度高于纯铜板测试单元。另一方面,蒸发腔在冷凝段的热阻主要受到冷板表面积影响[4]。

2.2铝基蒸汽腔的当量

导热系数蒸汽腔当量导热系数的定义:假定一块纯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等于蒸汽腔的当量导热系数,则该纯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与蒸汽腔等同。利用热学仿真手段,可以在仿真软件中假定一种金属材料,当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与蒸汽腔的当量导热系数相等时,仿真结果中的发热电阻温度(T1)等于实验测试结果。考虑到多工况实验过程中保持了相同的接触条件、供液流量、供液温度等参数,因此在FLUENT仿真计算中可以利用多工况联立反推的方法获得冷凝段和蒸发段的接触热阻。结果表明:冷板与待测件之间的接触热阻为0.01(℃·cm2)/W,发热电阻和待测件之间的接触热阻为0.05(℃·cm2)/W。图3给出了热流密度102W/cm2条件下的仿真结果,热源温度为75.1℃,与相同热流密度下蒸汽腔测试单元中的热源温度相等。因此,可以认为蒸汽腔在102W/cm2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当量导热系数与该算例中假定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相等,等于437W/(m·K)。使用同样的仿真方法,反推得到了各种热流密度条件下的蒸汽腔当量导热系数,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蒸汽腔的导热性能提高,并在热流密度大于100W/cm2时趋于稳定,达到约470W/cm2;当热源的热流密度等于35W/cm2时,蒸汽腔的导热性能与等尺寸的纯铜板相同。因此,建议在发热器件的热流密度≥35W/cm2时,可以使用铝基蒸汽腔代替传统的纯金属热扩展板。图3仿真结果:测试单元的温度分布云图图4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的蒸汽腔当量导热系数3结束语本文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一种烧结芯铝基蒸汽腔的导热性能,在各种热流密度条件下获得了铝基蒸汽腔的当量导热系数。针对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应用场合,比较了铝基蒸汽腔和传统金属热扩展板的散热性能,给出了铝基蒸汽腔在电子器件散热中的应用准则。

篇10

1引言

国际整流器公司IR、飞利浦公司和意法半导体公司ST是生产荧光灯电子镇流器控制芯片和功率器件的三大著名厂商。IR2520是IR公司继IR2156、IR21571、IR21593、IR2166和IR2167之后推出的又一款自适应零电压开关ZVS镇流器控制器。它采用8脚PDIP封装(IR2520D)和8脚SOIC封装(IR2520S),由于IR公司已在该芯片内集成了自适应镇流器控制器和600V半桥驱动器。因而可方便地驱动30W以下紧凑型荧光灯CFL(俗称节能灯)。IR2520的主要特点如下:

集成有600V的半桥驱动器、高压自举二极管及15.6V的VCC齐纳箝位二极管;

内置0~5VDC电压控制振荡器;

由于采用自适应ZVS技术,故器件功耗很小;

具有波峰因数检测过电流保护功能,可省去外部电流感测电阻;

最小频率正常燃点时的工作频率可编程;

启动电流很小(150μA)。

2结构功能及工作参数

IR2520芯片的内部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表1列出了IR2520的引脚功能。IR2520的推荐工作条件如表2所列。在表2中,VCCUV+13.2V是Vcc导通门限电压;VCLAMP(15.6V)为VCC齐纳箝位电压。

表1IR2520的引脚功能

引脚名称功能

1Vcc电源电压

2COMIC信号和电源地

3FMIN最小频率设定

4VCO电压控制振荡器输入

5LO低端栅极驱动器输出

6VS高端浮置电源回复

7HO高端栅极驱动器输出

8VB高端栅极驱动器浮置电源

表2推荐工作条件

符号参数定义最小值最大值单位

Vcc电源电压VCCUV+VCLAMPV

Icc电源电流610mA

RFMIN最低频率设定电阻10100kΩ

VvcoVCO脚电压05V

Tj结温-25125℃

3应用电路

由IR2520组成的紧凑型荧光灯CFL电子镇流器电路如图2所示。该镇流器的AC输入电压可从180V直到270V,输出端可配接7~32W的灯管。

图2中,F1为浪涌电流

限制电阻,BR为桥式整流器,C1和L1组成LC滤波电路,IR2520和外部元件组成半桥变换器,DCP1、DCP2和CCP组成电荷泵电路,LRES和CRES等组成LC串联谐振网络。由于C2=C3CRES,因此,LC谐振电路频率f0主要由LRES和CRES决定f0≈1/2π√LRESCRES。当LRES和CRES发生串联谐振时,CRES上产生的高压脉冲施加到灯管上,即可使灯管击穿而点亮。一旦灯被启动,LRES只起稳流作用。

下面对图2中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作以说明:

3.1欠压锁定(UVLO)模式

当图2中的启动电路工作时,流过启动电阻RSUPPLY的电流将对启动电容CVCC进行充电,并使CVCC上的电压逐渐升高。在VCC脚电压达到启动门限电平13.2V之前,电源电流IQCC约为150μA,IC脚3和脚4上的电压VFMIN和VVCO均为0V,半桥截止。一旦脚VCC上的电压超过13.2V,IC将导通并开始振荡。

图2

IC内自举二极管和VB脚与VS脚之间的电容CBOOT可用于决定IC内高端驱动器电路的电压,IC外部的二极管DCP1、DCP2和电容CCP组成的电荷泵电路可用于为IC低端驱动电路提供工作电压。IC启动之后,LO脚上的驱动输出首先使功率开关M2导通,然后由VCC通过自举二极管对自举电容充电。当CBOOT上的电压超过9V时,IC高端驱动器被使能。而在高端与低端驱动器之间的1.5μs死区时间内,控制电路可用于保证半桥高端开关M1和低端功率开关M2不会发生直通。

3.2频率扫描模式

一旦VCC脚上电压超过13.2V,IR2520将进入频率扫描模式。此时,IR2520内部的电流源将对VCO脚外部电容CVCO充电,从而使脚VCO上的电压从0V线性增加,同时使VCO振荡从最大值开始线性降低。当频率降至镇流器输出级LC串联谐振频率时,LC电路发生谐振并产生高压将灯点亮。只要灯启动成功,VCO脚上的电压将一直升高到5.2V,频率f则降至最小值fMIN。当VVCO超过2V以后,ZVS和波峰因数峰值电流与平均值电流之比值检测均被使能。当f与fMIN相等时,FMIN脚上的电压VFMIN为5.1V。

3.3正常运行模式

在灯点火之后,镇流器输出级变为低Q值RCL电路,此时VVCO被限制在5.2V,频率降至fMIN,实际上,这时的最低工作频率即是灯正常燃点时的工作频率。该状态下的灯功率由谐振电感(扼流圈LRES)、谐振电容(灯启动电容CRES)、DC总线电压VBUS和fMIN共同确定。如果发生非ZVS,即在死区时间内也就是两个开关M1与M2之间的非交迭时间(电压不能回落到零(在低端开关M2导通之前,会有一个电压横跨低端开关)。IC脚VCO上的电压VVCO将因外部电容CVCO的充电电流减小而降低,从而引起频率升高。通过VS感测和自适应ZVS控制逻辑可使IC自动保持ZVS操作。由图可知,VCO脚外部电容CVCO的充电电流受该脚内部MOS晶体管控制,进而控制VCO脚上的电压和振荡频率。

当IC外部高端开关M1接通时,IC脚VS上的电压即为DC干线电压。IR2520的600V高压工艺允许VS脚进行精密测量,并能承受DC干线高压。

3.4故障模式

篇11

(一)电子邮件广告的概念

电子邮件广告也称许可电子邮件,就是企业在推广其产品或服务时,事先征得顾客的许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顾客发送产品、服务和一些促销信息。

(二)电子邮件广告的分类

1.直邮广告

直邮广告一般采用文本格式或HTML格式。文本格式的E-mail,就是把一段广告性的文字放置在经许可邮件中间,也可以设置一个URL,链接到广告主公司主页或提供的特定页面,发送给用户。企业要做电子邮件广告,准备好要做广告的产品的相关信息,然后跟提供电子邮件广告服务的邮件商联系,洽谈相关事宜。HTML格式的电子邮件广告可以插入图片,它和网页上的网幅广告没什么区别,但是因为许多电子邮件的系统是不兼容的,HTML格式的电子邮件广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整的看到的,因此把邮件广告做得越简单越好,文本格式的电子邮件广告兼容性最好。

2.邮件注脚广告

邮件注脚广告是在邮件注脚处添加一条广告,链接到广告主公司主页或提品和服务的特定页面。

二、电子邮件广告的优势和缺点

(一)电子邮件广告的优势

1.覆盖面广

邮件广告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要有对方的邮件地址,就可以将广告成功发送给对方,成千上万的广告到达目标群,需要的仅仅是几秒钟的时间,其覆盖面和送达优势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2.功能全

电子邮件具有传统邮件所没有附加的功能.例如,在Intetnet中通过邮件目录发信给上万人,正常情况下,耗时不超过40分钟,费用不到5元,而通过传统邮递系统,光是打字、印刷、封装就要好几天,费用更是超过1万元。

3.成本低

广告邮件的成本就是上网的费用和买邮件地址、买群发软件的费用,与传统的宣传媒体相比,节省了许多费用。

4.速度快

电子邮件最大的优势是速度快。发一份电子邮件给美国的一位客户,通常来说,几分钟之内就能收到,最慢的也不会超过几个小时。如果选用传统邮件,发一封航空信需要一两个星期。

5.针对性强

电子邮件广告具有针对性而且广告内容不受限制。其较强的针对性,可以让企业针对具体某一用户或某一特定用户群发特定的广告,这是其他网上广告方式所不及的。

(二)电子邮件广告的缺点

1.垃圾邮件的泛滥和困扰

很多企业自行收集或向第三方购买邮箱地址,大量发送未经许可的电子邮件广告;对自己网站注册用户反复发送大量促销信息,又没有明确的退订方法。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邮件广告是基于用户事先许可的,即用户同意接收的电子邮件广告信息,绝非垃圾邮件,然而网上大量充斥的垃圾邮件广告,严重的伤害了电子邮件广告的声誉和消费者对电子邮件广告的态度,大家对于电子邮件广告疑虑和反感也在与日俱增。

2.评价电子邮件广告效果困难

与电子邮件广告相关的评价指标有送到率、开信率、回应率、转化率等,但在实际中对电子邮件广告进行准确的评价仍然有困难。例如,电子邮件广告回应率作为常用的一项评价标准,其他形式的网络广告和传统的直邮广告也一直用回应率来评价效果,许多广告主对电子邮件广告也希望用这一指标。但是,回应率并不能完全反应出电子邮件广告营销的实际效果。所以如何更好的评价电子邮件广告效果,是摆在众多企业和广告研究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电子邮件广告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

(一)广泛地收集邮件地址和建立邮件列表

电子邮件广告,首先要确定对象,也就是收集对象的E-mail和建立邮件列表。

第一种收集邮件方法是网站建立访问者反馈功能,让访问者能与站点主持人保持联系,比如利用表单收集E-mail地址。第二种是从别人手中购买,但是,这些地址可能比较过时,而且可能由于别的商家已经对他们进行过大规模的广告散发活动,使他们开始有逆反情绪了。第三种是最直接的主动收集方法,就是制造某种网上特殊事件让客户参与进来,如竞赛、评比、猜谜、网页特殊效果、优惠、售后服务、促销等。用这种方式来有意识地营造自己的网上客户群,不断的用E-mail来维系与他们的关系。在确定E-mail发送对象时,要考虑好产品适合哪个阶层的读者,他们会特别注意哪方面的信息,或者他们特别关心什么内容,其次,是让接受者对企业产生信赖,还要让他们相信企业收集他们的地址不会用于什么不好的目的,只是带给他们便利和好处。因此,在企业站点上做出明确的承诺是十分必要的。建立一个可以反复发送信息的列表的第一种方法是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这是企业获得列表最好的资源,现有顾客表示已经向您购买过产品或服务,这说明顾客已经认识你并信任你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只要你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好质量过硬,你的现有客户会继续信任你并再次多次的向你购买。忠诚的客户是企业最好的朋友。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建立客户邮件列表的数据库。第二种是直接回应邮件。给潜在客户邮寄企业的邮箱地址,对客户用邮件直接回复的给予奖励。目的就是把昂贵的潜在顾客邮寄费转变成廉价实在的邮件地址列表。

(二)精心策划电子邮件广告内容

如果说邮件列表是电子邮件广告的基石,那么其内容就是心脏了。这是最终展现在客户眼前的企业“照片”,能否打动用户,激发用户的阅读和回复,最后产生行动,全在于电子邮件广告的内容的魅力了。因此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电子邮件广告内容主要包括邮件主题、正文标题、正文、页面设计等。

邮件主题是收件人首先看到的,因此主题一定要富有吸引力,而且要新颖、可以激发兴趣,这样才能促使收件人打开企业的电子邮件。邮件主题相当于广告语,一定要体现企业邮件内容的最大切身利益点,把最有吸引力的点提炼出来。

正文标题就是放在正文之前的题目。正文标题要言简意赅,体现正文的主要内容,要有吸引力,这是吸引阅读者仔细阅读正文内容的牵引力。

邮件正文是发送邮件的具体内容,可以是促销的详细信息、最新服务项目、最新业内新闻、企业通知等。邮件内容要简单明了,以简短清晰的内容概要取代长篇大论,邮件中要开门见山地将最重要、最精华、最吸引人的讯息明明白白地显示出来。在传统的营销手段中,有的文章是越长越有说服力的,而电子邮件则不同,因为现在网络上的人们更喜欢浏览简单的图文信息,所以邮件内容越短越好。

页面设计也很重要,应该体现企业形象,体现个性化,最好是针对目标用户的特性进行设计。个性化的邮件因倍感亲切而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同时针对不同的客户,设计广告邮件时要不同的对待,针对个人时,内容要吸引人,而针对企业客户时,要突出内容的专业性和个性化,措辞要更谦虚和礼貌,少些宣传语和客套话。

还有一些细节,如邮件尽量使用ASCII码纯文本格式文章,不要滥用多种字体,文档留有足够的边距,最好每行限制在64个字符或更少些,把主要诉求点放在第一屏上可以看到的范围内。完成所有东西之后再仔细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错误之后,就可以向用户发送邮件广告了。

(三)恰当的群发电子邮件广告

群发数量不宜过大,一般群发软件每次每文件发送数量以1-10万为宜,如果地址文件很大,则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的文件,分几次发送,不要一次发送,可以使用邮件列表管家来对地址文件进行分割处理。它可将很大的地址文件按要求分割成指定数量的多个小文件,也可以将多个小文件合并为一个大文件,并可去除重复的邮件地址。

整理地址列表,群发邮件时,最好将属于同一个服务器的邮件地址整理成一个地址文件列表,然后再进行发送。如将xxxx@的所有邮件地址先整理成一个文件再发送,这样发送速度会提高很多。

去除失效邮件地址,邮件列表中的地址不会永久有效,如国内很多网站的免费邮箱,如果连续三个月不使用网站就要删除。因此最好把所拥有的邮件地址过一个时期进行一次检查校验,去除失效的邮件地址。

避免使用敏感词句,很多网站的邮件服务器过滤垃圾邮件设置了常用的垃圾字词过滤,因此一定要注意邮件主题和邮件内容的字词书写。

选择覆盖面广的群发软件,由于每一款群发软件在设计时发送参数都略有不同,所以不是每一款群发软件都能发送邮件到任何一个邮箱。例如,一款群发软件可发送邮件至、等,但却不能够发送邮件至;而另一款群发软件却可发送邮件至、等,但它不能发送邮件至。因此,如果要群发软件邮件到不同的邮箱,群发邮件前最好先申请多个免费邮箱,并用多款群发软件进行相应的发送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再选择不同的群发软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邮箱群发邮件。

(四)增强电子邮件广告效果

篇12

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专科学习结果。目前各高校专升本考试科目与考试方式往往过于单调,有的学校理工科专业只考英语、微积分、计算机应用三门课程,对于其它知识、技术、能力不做任何考查,这样的指挥棒使得有些学生从进入专科起就主攻这三门课程,只是为了升入本科的目标,忽视对专业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这种实践技能理应是应用型人才的长项。这种招生方式一开始就偏离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若是实行学分积累与转换,考核与考试相结合,就可以弥补这种单一考试的缺陷。

(2)专科学习结果不能带入本科并得到承认

造成重复学习、浪费学生时间。目前多数学校专升本学生的培养采取的是最简单最粗糙的培养方式,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后,直接插班在相应专业的本科三年级跟读,专升本学生的两年本科课程计划安排与普通本科学生三、四年级课程计划完全相同。本科的教学计划安排在一、二年级重在通识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三、四年级更加侧重专业课与实践实习的训练,高职专科的培养也是重在专业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造成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主要的时间是在重复专科阶段已经经历过的实践实习,而对于专升本学生所欠缺的通识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没有任何加强与弥补。对专升本学生毕业审核只审核本科教学计划的三、四年级课程,学位审核只审核在三、四年级所学的学位课程,专科所取得课程学分没有带入本科的学习,也不做任何考查,把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一刀切”式地分开了。这种培养方式表面看减少了教学成本,实际则是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牺牲了专升本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达到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

(3)现有的专升本培养模式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从专科升入本科,缺少学习结果积累转换的过程,不能全面公正考核专科的学习结果,也不能把专科与社会的学习结果带入本科学习,专科培养与本科培养截然分开,培养方案不能对接,没有基于个人学习基础的配套课程设置与选课,也没有量身订制针对专升本学生的毕业学位考核标准。总之,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学分积累与转换,贯通专科与本科,找到更加精细、科学、方向明确的培养模式。

2学习积累与转换方法

学生受教育的地点单位可以是不相关无传承的,但学生的再学习应是以旧的学习积累与学习结果为基础的,是连续的。从专科到本科,只有对旧的学习积累与学习结果有一个科学的转换、认定与评价,新的学习才不会盲目,才会更加系统有效,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也才是成功的。

(1)设置合适的学分绩点转换标准

是从专科到本科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桥梁。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贯通中,找到一个量化的、科学的衡量标准,来衡量学生在专科的学习结果与积累并带入本科,这是至关重要的。以学分反应一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量,学习成绩转换成的绩点反应学习质量,那么学分绩点就可以基本反应学生的学习结果与积累。从国内到国外,学分绩点制的实质是相近的,但具体的绩点设置与度量方法千差万别,作为从专科到本科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桥梁,它有别于大学内部的学分绩点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校、基础不同的学生群,不同老师、不同的学习背景、不同环境导致的成绩内涵的差异。如果采用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学习成绩与绩点的直接换算,会掩盖差异,不能做到从专科到本科学习结果对等的积累与转换。一般的普通大学内部的学分绩点划分大致情况,按这样的学分绩点换算,专科学生在专科学习所得到的学分绩点,与普通本科学生得到的学分绩点是没有可比性的。代表学习量的学分具有通用的可比性,但由成绩直接转换成的绩点,不能科学地衡量与本科对等的学习质量。首先,由于高考分数的分档,接受教育的本科人群与专科人群学习基础是不一样的,假设学生的成绩在专科与本科不同人群中都呈正态分布,同样的分数所代表的学习质量是不同的。另外,由于师资条件及背景条件的影响,我们也无法评判每门课成绩分布的期望值。如:某专科学生在专科教育过程中,高等数学是83分;本科学生在本科教育过程中该门课也是83分,但所代表的学习质量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这种绝对成绩转化的学分绩点比较是无意义的,不能成为专科上升到本科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桥梁。绝对比较行不通,可以利用相对比较的方法,也有些学者称之为标准绩点制的理念,通过学生课程成绩在本专业特定人群中的排名,转换成绩点,带入本科。在专科中,只有学业较好的学生才能进入本科学习,所以我们重点考查的是成绩在前40%的学生,见表2。通过学生成绩在专科人群中的排名,使得本科与专科有了可比性的对接。也就是说排名越前的学生绩点值越大,学分绩点越高,也只有考试成绩在前40%才能作为专科学习的学分绩点积累,可以带入到本科学习中,并参与本科的学业考核,其实也是尾部淘汰。这种学分绩点设置,尽可能地规避了各种差异带来的绝对成绩不可比性,使学分积累与转换更接近客观与公正。当然,具体的专科阶段、本科阶段的绩点值如何设置,才能更科学地评价学习结果并实现积累与转换,要根据实际情况,最好以大样本的实际人群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完整、科学、适合特定情况的学分绩点模型。学习结果积累与转换不能只采取单一的方法,对于通用性、可比性很高的国家考试、行业证书、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可以直接转换学分绩点。如英语的国家四、六级证书,托福、雅思考试证书;国家计算机考试等级证书;会计、律师等行业资格证书;代表各种技术水平的焊接、车工、钳工等技术证书;某些技术大赛证书等等。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获取,不一定是来源于学校,可以是非学历教育、培训教育、社会学习等各种途径的,但只要是社会、行业承认的或学生能证明的实用技能,学校就应该承认其学习成果并转换成学分绩点,划分到相应的模块中。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就应该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承认各种学习积累、灵活转换、个体培养、差异考核中体现出来,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这过程中实践并推广。

(2)按统一标准转换成的学分绩点

应成为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招生标准。对于什么样的专科学生可以进入本科学习,获取就读本科的资格,招生的方式其实是指挥棒式的效应,而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招收专科学生升入本科,一是对专科学生学习积累的直接认可,二是考试加考查。学习结果是对学生知识、技术、能力的综合考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可以根据学时与绩点,以表2为换算方法,折算总的学分绩点;技术、能力的考量可以凭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术资格证书、学术大赛等通用证书,最终折合学分绩点。对知识的考查可以采用平均学分绩点与总学分绩点相结合,对技术能力考核可以用总学分绩点,按照学分绩点划分标准线,当超过较高的第一标准时,可以直接进入本科学习;当达到第二标准线时,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方能进入本科学习。

3以转换结果为基础的后续本科学习

专科到本科的无缝对接,除了对专科学生前期学习积累进行考核、转换、认可外,实现按个人基础与需要选课,并以普通本科培养方案为基础,对学习的量与质做细致科学的要求,这些既是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引导方向,也决定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1)根据学生个人学习基础,实现按需选课

专科学生进入本科学习后,把前期学习已经转换认可的学分绩点归入相应的模块,按现有的培养方案分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社会实践模块。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普通本科该专业所开课程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转换获得的学分绩点,对应每一模块相应的毕业学位要求,有选择性地选课以弥补弱项,增加学分提高学分绩点。每学期开学初,固定时间为专科升入本科学生开放选课,只要是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就应该是基于学生个体培养的管理系统,完全可以做到部分学生按需选课。

(2)适当增加自学为主的小学分课程

弥补专科相应课程学时不足。在相近专业的本科与专科培养方案中,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大致相同,但专科的课时少,内容浅,按表2进行学分转换后,学分绩点一定比该专业普通本科学生略少。学生进入本科后就需要弥补这些不足,可以设置一些小学分课程,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分组并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课题,最终以小论文、读书报告等形式来考核学习结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该门课程的深入学习并融会贯通的过程。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多掌握几个知识点更加重要,这种能力也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但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也容易产生弊端,如果任课老师对这种小学分课程的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任由剽窃与抄袭发生,学生依然所获不多。

(3)提供灵活获取学分的方式

学生个性选择并完成本科学业。同一门课程,学生在专科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分绩点,但没达到本科毕业的要求,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跟下级同学重新修读这门课程;也可以自学为主向老师申请免修,但需参加本科学生的考试获取学分绩点;还可以修读与该课对应的小学分课程,弥补该课程的学分绩点不足;一些公共基础课,例如英语、计算机可以凭国家等级证书获取学分绩点;又或者参加该课程领域的竞赛,获得一定的奖项也可以折合相应的学分绩点。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利用有限的两年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达到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

(4)科学设置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学位考核标准

因学生学习经历与培养目标差异,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审核标准可以是不同的,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中细划分不同的模块,以平均学分绩点、总学分绩点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总的学习量和普通本科要求一致,但学习量在各模块中的分配与普通本科可以不一样,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考核的标准也不一样。国家承认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雅思托福成绩都可以直接转换为本科的计算机与英语学分与绩点;用总学分绩点考核的模块,各种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体现学生能力的比赛奖项等,都可以转换为学分绩点,承认其社会学习与实践的结果。

4实例研究与探讨

以东华理工大学的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与高职区域普查与矿产调查专业(以下简称区调专业)为例,探讨专科到本科学习积累与转换。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东华理工大学的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与之相近的专科专业学生生源较好,希望继续系统深入学习取得本科文凭的愿望很高,而地质队、矿山等基层用人单位也希望招收更具有实践技术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两种需求的契合,为该专业的试点工作提供良好的土壤与环境,打通专科到本科的上升通道,实现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此专业可以先行试点。

(1)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的普通本科、高职专科、专升本学生培养方案相互对比,审视目前的专升本学生培养弊端在哪里,以供借鉴。从表3前两年的对照可知,本科的很多理论课程、实践训练,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学习经历过,但自然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多数课程学时不够,还有待在本科阶段得到加强。但从后两年的培养方案对照可知,专升本学生自然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没得到深入学习,更多的是在重复专科的实践与学习。目前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宝贵的2年时间里,所有的学习与实践实习共包括10门专业课程的学习、34周的专业实习与实践,其中有6门课程在专科有过不同程度的学习,有33周的专业实习实践训练在专科已经参加过。进入本科后所学新的课程只有4门(选修课4选3),包括电子电工技术68学时、专业英语(选修)30学时、矿山地质学(选修)30学时、石油地质学(选修)38学时、地史学(选修)30学时。可见专升本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接受重复教育,而专科学生本身欠缺的基础课程如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自然基础课(本科336学时,专科160学时),专业基础课如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本科478学时,专科340学时),多数课程入学时不做任何考查,本科学习也没有得到任何加强。在毕业学位审核中,这些重要的课程被完全忽视了,只审核专升本学生参与的后两年的学习活动。普通本科有8门学位课,而专升本学生在本科阶段只学习了两门,即:矿床学、(铀)资源勘查学,按2014版教学计划只要这两门课平均学分绩点达到标准,专升本学生即可授予工学学位,所以历年来专升本学生的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都是高于普通本科学生平均水平的,近两年都是100%。不是专升本学生学业水平高于普通本科生的学业水平,只是培养方式、考核标准过于简单粗糙罢了,看似节约办学成本,却浪费了教育的资源与学生的宝贵时间。

(2)以《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成绩为例

探讨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可行性。以2011级专科的区调专业93人,《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成绩为例,按表2的设计做学分绩点转换。同时对2011级普通本科的103人《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成绩按表2设计进行统计对照,见表5。在专科和本科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本门课程都列为重点专业基础课,只是学时不同,以此课程为例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科培养方案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结晶学与矿物学,必修,76学时,5学分;专科培养方案中:区调专业,结晶学与矿物学,必修,60学时,4学分。从表4中可以看到,专科成绩在70分以上的占40%,即93人中的37人,这37人是专科升入本科的重点考查人群。按表2的设计,把学生的专科成绩转换成可以带入本科的学分绩点,如果算平均学分绩点,其中19人达到2.5绩点,已经达到本科学位绩点要求,但要算总学分绩点,因该门课程专科学分比本科少1学分,其中只有9人超过12学分绩点,即使不再补修、重修,也已经接近或超过该门课程本科学位要求(见表4),但少于12学分绩点的则要补修一定学时的专业基础课才能达到该模块本科学位要求。将表3学分绩点与表4普通本科学生学分绩点相比较,前40%专科学生成绩重叠于38%~93%的普通本科学生成绩中,重叠率较高的在本科的73%~93%部分;成绩转换后绩点平均值2.2,在本科成绩的70~74分数段,普通本科资勘专业的绩点平均值是2.8,比专科转换后略高,说明表2的设置是比较合理的对接与转换。ci表示转换成本科绩点,pi表示学分该样本转换后绩点平均值=2.2该样本转换后学分绩点平均值=8.9.

(3)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探讨专科与本科培养方案的对接与毕业审核。专科成绩转换后,学分绩点平均值8.9,普通本科学分绩点平均值14,说明专科学生升入本科经学分绩点转换后,多数人还不能达到专业基础课模块的总学分绩点要求,要有适当学时的补修或重修才能达到本科的平均水平。以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为例,根据专科与本科存在的学时差距与课程重要性,开设2.5学分的提高课程,老师布置可以综合运用这门课程知识的小课题,课题可以按选课学生人数分组布置,学生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弥补该门课程的学分绩点不足。但如果专升本学生带入本科的该门课学分绩点只有4,见表4,那该学生就要重新学习这门课程,或者向老师提出免修(实验课不能免修),并与普通本科学生同时参加考试,获取与普通本科学生同样的学分绩点,否则学生很难达到该模块的平均学分绩点要求。资源勘查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中,普通本科要求学生修满该模块的31.5个学分(478学时)即可毕业,专科毕业生已修了该模块的22.5个学分(340学时),前提是专科成绩达到要求并转换成本科的学分与绩点,见表4、表5。对于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学生该专业基础课模块学分要求可以比普通本科略少,但专业课模块与实践实习模块应比普通本科略多。如果要求专升本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学分一样,是不合理的,因为学习经历不同,例如结晶学与矿物学这门课,本科5个学分,专科4个学分,如果专科学生通过成绩转换,获得了本科承认的4个学分且绩点在2.5以上,学生就没必要重复学习或选修与此课程相关的小学分课程。他们需要把精力放在因专科成绩低而没获得认可、得到认可但绩点低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达到学分要求只是毕业的要求,若要获得学位,还要求自然基础课模块与专业基础课模块平均学分绩点≥2.0,也就是说专升本学生必须在本科阶段对该模块自己比较薄弱的课程选择性地重新学习或补修2到3门小学分课程,才能增加该模块所得学分且提高平均学分绩点,方可毕业并获得学位。而在专业模块与实践实习模块只要求总学分与总学分绩点满足要求即可毕业并获得学位。从东华理工大学的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与专科区调专业的个别主干课程学习成绩转换看,这种专科到本科学习积累与转换的方法是可行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