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2:4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穿刺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培训模式进行技能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科室内的集中授课。实验组使用S-OJT模式进行技能培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系统的培训。S-OJT流程有六个步骤,现将重点步骤总结如下。
1.2.1分析学习的内容统计每位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如血管选择错误、胶布固定不牢等前十位原因,制作柏拉图进行分析。
1.2.2培训指导老师根据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统计结果,选择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的5名护理人员为培训教师,护理部予以发放小儿头皮静脉培训教师证书的同时召开培训教师会议,针对柏拉图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由培训老师实施。1周后培训教师对小儿头皮静脉的1次穿刺成功率均达到98%。
1.2.3制作S-OJT模块模块是指导S-OJT的实施的一组材料,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学员条件、培训资源等内容。召开4次培训教师会议,确定小儿静脉穿刺培训资源及流程。利用HS6E型高级婴儿头皮静脉穿刺训练模型进行训练。①对小儿穿刺部位进行评估,并进行物品、光线、心理以及与患儿及家属语言沟通的准备。②预先判断选择的穿刺部位,如能一针穿刺成功,点头表示“是”,并进行下一步操作;如不能,摇头表示“否”,并放弃穿刺,重新准备,或者更换护理人员。③借助没有打开的静脉留置针或者棉签测量针尖的位置。判断输液过程中是否会给患儿活动带来不便或引起患儿疼痛、输液不畅等。如“是”则重新准备或者要求培训教师帮助。如“否”,则继续下一步。④如与判断、测量结果一致,静脉穿刺完成,正确指导家长抱起患儿。如与判断、测量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⑤反馈矫正。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信息反馈,找出残缺知识点,对残缺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或在培训教师的协助下纠正。
1.2.4实施S-OJT按照流程设计,实施S-OJT,培训合格者允许独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
1.2.5评价S-OJT对S-OJT的评价包括组织背景评价、培训投入评价以及对培训效果和培训流程的评价。
1.3评价方法在每次头皮静脉穿刺结束后,记录2组护理人员一次穿刺成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013年12月-2014年2月,实验组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160例,一次穿刺成功149例,一次穿刺成功率93.13%;对照组穿刺136例,一次穿刺成功106例,一次穿刺成功率77.94%。实验组护理人员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203,P<0.01)。
制陶出现以前,古人利用单纯一种物质造物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例如,木器、石器及其他植物的造物等。制陶活动伊始,便利用钻土、水及火等进行造物活动。人类逐渐突破了简单的孤立的“一”,由“一”逐渐推进“二”、“三”物,乃至“万”物。
2 随着陶瓷生产的发展,陶瓷生产中对于数量变化的这种无意识状态逐渐转化成有意为之的状态。
在陶瓷生产过程中,材料逐渐丰富的同时,烧成温度也逐渐提高,从露天烧成到封窑烧成,再到横穴窑、竖穴窑,直至龙窑的出现,窑炉在结构、大小上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窑温,为陶瓷制品的烧成做技术的准备。与以前封窑相比,商周时期出现了由窑室、火膛、火门、窑算等“四”部分组成的窑炉,这种在数量上细化窑炉的做法,直接影响陶器的烧成,进而提高陶器的质量。古代陶工为了某种生产目的,总是在数量上或增加,或减少烧陶窑炉的尺寸,旨在达到预想的生产目的。为了增加烧成温度,陶工有意识地将“火膛加高可以多容纳采草以增加火力,而算孔虽有所减少,但算孔径加大了,可以使火膛的强大火力集中进入窑室,以提高陶器的烧成温度。”
3 数量多寡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陶瓷制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陶瓷生产工艺的变革,甚至影响到生产总量。
战国、秦汉时期,烧制陶瓷的窑炉逐渐变化成“龙窑”,龙窑的显著特点是装烧量较大,产量高。另外,龙窑的较长、较大的窑室可以提供稳定的窑温,这是保证烧制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
此外,人们有意识地细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分为采矿、材料配制及制作、陶瓷产品成型、施釉与装饰、干燥及烧成等。实践表明,陶瓷生产工艺过程在数量上的划分及其有效衔接,直接影响到陶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一般而言,工艺划分越细,陶瓷制品的产量和质量越有保障。由此可见,一方面,陶瓷数理因素受到陶瓷生产实践的制约;另一方面,陶瓷数理方法论又直接指导着陶瓷生产实践。生产环节的增多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反之成本相对降低。例如,在青花瓷制作中,坯体分水与绘制,既可以分成两个环节,又可以合并为一个环节,这种分合需要根据产量需要来决定,量大时可以一分为二,反之,便可以合二为一。
近年来介入性超生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已日益普及。这一新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并能直接获取病理标本等特点,同时对某些疾病有治疗作用,深受广大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欢迎。我料自2000年以来开展了此项工作,现将部分工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对象:均为本院妇产科门诊病人,年龄范围23-43岁,所患疾病为巧克力囊肿6例、卵巢囊肿2例、包裹性积液1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妇产科门诊和B超检查明确诊断,经有关医生推荐,由本人或家属在治疗单上签字,同意后做介入性治疗。
2、使用仪器:阿洛卡SSD-1000诊断仪,频率3.5MHZ普通探头,穿刺针选用16G、18G。16G用于巧克力囊肿的穿刺,18G用于卵巢囊肿及包裹性积液的穿刺。
3、操作方法:经腹壁途径,常规碘酒酒精消毒皮肤,铺无菌巾。探头用1:1000氧氯灵液擦拭消毒,外套消毒,套内事先倒入少许高温消毒偶合剂。腹部涂少许高温消毒偶合剂,满意显示病变部位,避开肠管血管等脏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麻后,确定穿刺点,并在超声监测下以快速有力手法进针。在针尖到达囊肿中心位置后拔出针芯,用50ml空针将囊内液抽净。
3.1巧克力囊肿抽净囊液,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完全抽出。注入无水酒精,量为抽出积血量的1/3-1/2,作用3分钟后完全抽出,再注入无水酒精5-10ml留置囊内拔出穿刺针。
3.2卵巢囊肿、包裹性积液抽净囊液注入适量无水酒精巩固3分钟后抽出并将少许无水酒精留置囊内。博士论文,介入性治疗盆腔疾病。
结果
共治疗巧克力囊肿6例。1例巧克力囊肿内有一分隔,呈两个腔,分别进行治疗。抽出陈旧性积血量最少为35ml,最多为175ml。博士论文,介入性治疗盆腔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一次治疗。操作过程顺利,仅在注入无水酒精时患者有短时间腹痛,但均能忍受。术后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第一例患者治疗至今症状完全消失,卵巢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博士论文,介入性治疗盆腔疾病。博士论文,介入性治疗盆腔疾病。其中一例巧克力囊肿积血抽净并冲洗干净后囊肿塌陷,且粘连与盆腔后壁,腹壁与囊肿间出现肠管,导致针尖位置显示不清,再次注入生理盐水65ml时未能抽回,考虑针尖已脱出囊外,未注入无水酒精,经后复查巧克力囊肿再次出现,后经手术治疗。
治疗卵巢囊肿2例1例为6cm×5cm×3cm,另一例为17cm×15cm×13cm均一次穿刺成功抽出囊液分别为14ml、520ml随着囊液的抽出囊壁即塌陷2例囊腔随即消失。
治疗包裹性积液1例,其中包裹性积液患者进行了两次治疗,该患者因包裹性积液已做过一次手术,术后不久即复发,腹部增大,妇科医生认为不易再次手术建议做介入治疗。博士论文,介入性治疗盆腔疾病。第一次治疗抽出积液1216ml注入酒精60ml,凝固3分钟后抽出48ml,剩余12ml留置囊内。博士论文,介入性治疗盆腔疾病。治疗后病人症状消失,一年后复查时还有残余囊腔,对残余囊腔进行穿刺此次只抽出囊液128ml,抽净后进行了第二次酒精凝固治疗。
抽出囊液送病理科细胞学检查均未发现瘤细胞。
结 论
(一)本人从事临床肿瘤内科工作17年,每年从事临床工作40周以上、参加临床一线值夜班每年42次以上,每年进行专科肿瘤内科查房12次。(二)开展了肿瘤内科工作模式,熟练掌握输液港植入术、肿瘤射频消融术、肿瘤穿刺活检术、深静脉穿刺术置管术、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技术等。住院总医师期间曾多次组织参与急危重症(如失血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多发性复合性重型外伤等)的抢救。(三)本人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任职期间以第一负责人从事主持20%甘露醇注射液在提高晚期癌症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2012年度顺德区医学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已顺利结题及专业核心论文2篇。以主要负责人身份从事支持性照顾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2014佛山市科技局攻关项目)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以第一负责人从事主持索拉非尼联合三氧化二砷在肝癌表面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观察(2017年佛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科题研究,目前阶段研究中。任现职以来先后在国家或省级发表专业论文(核心期刊2篇、普刊3篇,均为第一作者)。参与全院疑难病例会诊32人次,帮助解决较复杂疑难医疗技术问题。(四)根据病人需求及专业发展,将国内外最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如:肿瘤消融术,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活检术、输液港置入术、超声引导下肝脏肿瘤活检术及无水酒精瘤内注射、超声引导下肾造瘘术等技术,于2016年做为科室骨干协助科室顺利通过广东省癌症“无痛“病房创建,得到患者和院领导的肯定和赞赏。(五)每年带教实习生20余人次,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对下级医师进行核心能力培训,每年专题授课5次。 二、业绩成果:(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曾被评为顺德区团员。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带教老师、年度先进个人。(二)主持2017年佛山市卫计局科研立项,本人为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项目进展顺利并按计划进行。主持2015年佛山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本人为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三),项目进展顺利现已结题。主持2012年佛山市顺德区卫计局科研立项,本人为项目负责人(排名第一),项目进展顺利已结题。本人任现职以来以第一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5篇。
开拓创新,为专科建设创造价值。本人自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后,从肿瘤治疗方面得到一次跃的发展,学习到各肿瘤学CNNC指南正规治疗,从疑难疾病少见病的掌握及分析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发表各核心杂志论文多篇,发表有关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及并发症上有独特创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