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2: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土木工程英文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根据应用型本科类型学校社会需求的不同,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区别;
(3)根据毕业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优化了课程体系;
(4)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5)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6)打通第一、二、三课堂,全面实现评估体系中对创新意识的要求。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
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专业评估标准和中国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要求,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了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的关联矩阵、实现路径,包括必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评估标准中指标体系观察点的要求。借鉴目前已申请评估通过的78所高校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专业规范》的框架下,构建了2010版、2013版满足持续改进评估指标要求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构建满足行业企业执业要求课程体系为导向
促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满足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岗位、未来发展等的要求,引导专业“大土木”宽口径培养,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适应了注册工程师执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得到教育界和工程界专家的认可,搭建了工程界与专业教育的平台,推进了专业教育校企深度的合作,保障了专业教育改革与专业的发展,使学生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执业要求。
(三)以保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要求为导向
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平台”的教学要素集成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创新改进培养模式。开设《公路养护技术》等本专业领域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反映办学特色;编写《土木工程施工》等系列新教材,实现原创案例百分之百,以助于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为主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升华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建立“工程导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为递进式的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成果的创新点
在总体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几次教学计划的修订,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形成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一个宽专相兼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目前企业缺乏专门化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将“宽口径”的大前提与专门化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类别涵盖了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三大类,依托个性化的课程选修制度组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较好的体现了“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办学理念。
(二)两个扎实的基础课程平台
构建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两个平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统一管理,选择了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设置了数学、物理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平台以力学和土木工程学为主体,力学包括了三大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等,土木工程学以结构、施工、经济类课程为主体,要求专业知识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各个领域,承接工科通识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
2007年起,土木工程专业招收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3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每个课程群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了本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个性化需求,以保证该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设置了适量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需要。2010版教学计划又进行了改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在主选方向以外,必须选修其他1~2个方向的2~3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保证宽口径培养。并增加了学生实训和实习的比例,以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面向工程第一线的应用型土木工程师。
(四)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确立了基本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为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性质确立了“四个内外结合”,即学校内外、专业内外、课堂内外、学期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校内外结合主要体现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了必要的实习环节,将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专业内外结合是为了拓展土木工程学生的知识面,将本专业的知识与整个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协调能力,如跨专业组合结构设计竞赛小组,与建筑学专业同学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等。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覆盖的课程面最广,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自主实验、各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学期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各类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应的学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培养应用性、卓越工程师”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经过一个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一系列成果。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最低标准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方向设置、师资的结构和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完善了课程体系并以此制定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环节的构成和创新训练的构思等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所有教育环节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核心课程群,以“点”带“面”,进行了系列教材建设,编写了《土木工程施工》等土木工程规划教材,在3届道桥卓越班教学中使用,各方面反映良好。
(四)根据以项目为牵引的课程体系架构的安排,将教学目标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上,在省级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中积极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校内外评价良好。
2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
各类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相对而言,他们对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有能力、力学基础、团队合作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更迫切的需求。高校有必要通过研究寻找到提高学生这几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经过多方面调研学习与深入讨论,确定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及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房屋建筑、港口航道等设计、施工、咨询、监理、防灾减灾等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教育、投资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做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关键,根据实际教学规模及发展趋势,确定专业师资数量与结构,不断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采取多样性、多渠道的方式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2名,其中:专业基础课教师7名,专业课教师15名,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占教师比例为22.7%;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6人,实验师3人,工程师2人。学校还长期聘请兄弟院校以及地方建筑设计院所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历的兼职教师。目前,该专业由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教学管理工作,基本具有了一支胜任本专业各主干课程教学任务的骨干教学队伍。
4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应用型人才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并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因此,在构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时主要以“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重应用”的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对于新建土木工程专业,要正确认识专业方向的问题,应重专业建设、慎方向设立。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根据《规范》提出的工具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四部分知识体系以及专业知识体系中的6个知识领域,对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了基础理论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基础设计模块、专业设计模块以及其他选修和实践课程模块的体系。
5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工程应用型人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要高于研究型人才,《规范》把实践性教学放在了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学校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尝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应用型学习方式,要把合适的知识单元和实践单元有机结合起来,逐渐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创新训练模式。
6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与改革
学校应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尤其要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保障。除严格执行各项基本规章制度,建立、落实、完善教学二级管理的制度体系也需同步推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管理才能。
6.1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及质量
监控课程教学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针对专业课程教学特点、教学规律,制定教学管理文件,规范课程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应专业知识。通过学生评教、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院领导听课等制度的落实,形成质量监控体系。
6.2制定课程考核制度
规范考核过程管理为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课程学生出勤率不高、考核不及格率较高现象,出台相关制度措施以加强考核管理。
前言
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激烈竞争是当前两大基本特征,建筑企业要想占领建筑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在对外广开经营门路之外,提高对内的土建造价的控制,以挖掘自身潜力和后劲的方式,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筑工程项目中节省土建造价可以节约优先的资金,有利于建筑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项目中节省土建造价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以有效的管理促进企业集约化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中节省土建造价还可以加速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以技术的手段提升建筑企业的各项工作质量;建筑工程项目中节省土建造价还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优势,以低廉的报价获得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重要手段。实现节省建筑工程项目土建造价的目标要立足于建筑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乃至竣工的全过程,通过科学的时段划分方法,展开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实际分析,要在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土建施工相关环节和有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建筑工程项目中节省土建造价的要点,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建设目标成本的有效降低、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工程造价方面的控制。
1、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节省土建造价的要点
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设计阶段应该充分依靠先进的技术,达到最优的经济方案。现阶段在工程设计方面也推出了很多措施管理工程造价,如推行设计招标制即有利于建设单位扩大方案的选择余地、降低设计费,控制顶目投资。推行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制,便于控制投资,可以减少不同单位相互交接,相互扯皮现象,缩短基建周期,也便于在基建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建立经济责任制。如此等等,像这样的方案在土建工程设计中不断的推行发展。但设计阶段节省土建造价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往往忽视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只重视施工阶段控制。根据资料分析,设计费用一般只占相当于建设工程总费用的1%以下,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75%以上。设计阶段不够全面、科学。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是工程设计的根本要求,必须保证其内容充实,数据准确,项目决策必须有科学依据。再就是为了显得设计方案造价低而有意压低工程造价,这样势必会使土建造价严重失控,投资不足,留下资金缺口,不可避免地导致工程投资突破,致使国家的宏观控制失调。另外还有一些动态因素不能忽略,如价格、利息、外汇风险因素等。这就要求设计阶段全面的做好市场调研,科学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保障设计方案不用被改动,保障工程顺利完工。有的设计单位只负技术责任,忽视工程造价控制,这样必然会留下很大隐患。
2、工程施工阶段节省土建造价的要点
施工阶段造价应该重点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其按期完成,进而达到保障工程质量的目的。因此必须做好这一时期的土建工程造价工作。以相关的基础知识做基础,确保不要漏项、漏报,影响工程报价以至于工程最后决算亏损。在施工阶段,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按预期的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这很大的原因是设计阶段存在不足或问题,但也有很多因素是施工中的不合理造成的。在确保设计合理的前提下,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在施工过程中节省工程造价的关键就是严格的管理,使工程质量、工期与造价协调统一。长期以来,施工阶段人们一直只是对施工进行监控,当目标值与实际值偏离时,才分析其原因,以确定下一步的对策。这样,只能发现偏离,纠正已发生的偏离,而不能事先预防可能发生的偏离。我们需要改进的是使这个偏差尽可能的减少以至避免,这样才能进一步节省土建造价。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支出,对各种干扰因素加强控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应及时对造价控制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并切合实际。
3、工程决算阶段节省土建造价的要点
工程决算审核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结算工程按设计图纸及合同规定全部完成,要有竣工验收单,如有甩项应在验收单中注明,结算中予以扣除。应做好工程洽商签证及预算增减帐的清理,重点做好材料价差及竣工调价的审定工作。审核时应与原招标文件对照,凡原标底内已含项目不能重复出现。要严格按合同及有关协议的规定,合理确定技措费、提前工期奖、优质奖等相关费用,认真实行结算复审制度及工程尾款会签制度,确保结算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实际的经验,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土建造价工作和相关的控制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建筑工程项目中土建造价中浪费现象、“三超”现象和执行问题等传统难点依然没有较大的突破,有效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土建造价工作还有诸多环节和内容有待补充和完善。本文对节省建筑工程项目中土建造价进行了施工环节和施工时序上的研讨,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关办法,但是,节省建筑工程项目中土建造价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提高综合素质,进而实现有效节省建筑工程项目中土建造价的目标,使企业获得真正的发展和竞争优势,加速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勋利.论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理论控制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2]左洁云,陈雪菲,陈午苏,陶宇.从各个方面浅谈工程造价及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1(2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纤维增强塑料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在建筑行业中用来替代钢筋或钢板,首先起源于发达国家,纤维增强塑料在国外研究和应用均开始较早。20世纪70年代,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就开始研究纤维增强塑料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关于FRP材料的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日本制定并执行,欧洲关于FRP筋的设计规范也正在编制过程相对比较晚。虽然我国对FRP材料的研究和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但近年来许多建筑研究机构及高校科研院所加入,(如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已开始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粘FRP板加固法的研究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对纤维增强塑料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变形等进行研究分析,在张亚坤《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板的变形研究》(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9)通过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四边简支双向板的冲切性能试验,得到试验双向板的荷载—挠度曲线以及挠度分布图,试验表明,为纤维增强塑料筋加强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对混凝土板冲切问题的深入研究可提供试验依据。李炳宏在《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梁抗弯设计数值分析》(长安大学学报,2011.9)一文中根据极限强度理论,采用对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分层的方法,对构件的弯矩-曲率关系和荷载-挠度关系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纤维增强塑料筋抗拉弹性较低,和传统钢筋混凝土梁相比,纤维增强塑料筋混凝土梁刚度较低是其不足之处。周俊龙《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耐腐蚀性研究》(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6)研究认为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耐氯化钠盐溶液腐蚀性能较好,而耐碱腐蚀性较差,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中的连续玄武岩纤维的耐碱性较差。对于将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筋长期使用在混凝土中必须对其耐碱性进行改性。刘冬梅《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工程技术,2014.7)近年来纤维塑料增强筋的应用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纤维塑料增强筋具有的轻质、耐腐蚀、高强、抗疲劳、低弹性模量、比重小等优点使其在土木工程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整体上来说纤维增强塑料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在具体使用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并根据使用环境对纤维增强塑料进行了适当的改造。
2纤维增强塑料筋在替代钢筋中的运用
2.1新型纤维塑料筋在桥梁建设工程中的使用桥梁工程建设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桥梁以简单通行主,载重不大,材料多用石料等,桥面纵坡可以较陡,甚至可以铺设台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现代桥梁所承受的载重逐倍增加,而且为了实现迅捷交通,有时要跨越更大更深的江河、峡谷,这就迫使桥梁建设向大跨度发展。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在解决桥梁基础建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桥面工程跨度的增加,混凝土材料虽然能提供一定的强度满足桥梁工程需要,但是由于混凝土自身重量过大,对桥梁工程的跨度有一定的制约,需要新型材料解决传统建筑材料质量过大,耐腐蚀性不强的问题。纤维增强塑料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的特点,相同直径的钢材相比,具有重量轻,强度大的在,有研究显示相同直径下纤维增强塑料筋大于钢筋强度,同时质量又远远小于钢材,因此纤维增强塑料筋的使用在保持或增强桥梁工程强度的同时还可以解决桥梁工程自重过大问题,纤维塑料增强用于混凝土中替代钢筋,特别是在水中或者土中使用,明显可以降低腐蚀对强梁的危害,减少维护保养费用,增强桥梁使用时间,在桥梁建设主体框架和桥面建设中使用纤维塑料筋替代钢筋可明显减轻桥梁工程结构本身质量。由于新型纤维塑料筋本身具有质量轻,强度大的特点,因此在桥梁施工中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荷载、布筋劳动强度及劳动成本。新型纤维塑料筋在桥梁建设中首先在国外开始,大量使用新型纤维塑料筋取代钢筋的是美国DEL351桥,该桥根据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和运输者协会(AASHTO)的技术条件设计,是美国第一座新型纤维塑料筋构成的全复合材料桥,主体上该桥由两块复合材料桥面板构成,每块桥面质量只有水泥桥面的十分之一,该桥梁的建成为桥梁建设采用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另外使用新型纤维塑料筋取代钢筋建成的复合大桥还有加拿大Joff桥、日本飞翔桥、丹麦Herning斜拉桥等,国外这些成功的桥梁建设案例说明在桥梁建设中,只要设计合理,适当采取纤维塑料增强筋对传统钢筋进行替代是土木工程的发展,是解决目前传统混凝土材料面临腐蚀导致刚性不足和的途径之一,实践也证明新型纤维塑料筋是解决混凝土自重太大的方法之一。
2.2海洋工程建设中纤维塑料增强筋的应用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km2,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仅局限于陆地上的生活发展,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人们越来越多的加大对海洋的开发。因此海洋工程得以迅速发展,大量的工程涉及到海洋,就其概念而言,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良好海洋生态环境恢复为目的,而进行的和海洋有关的土木工程建设,如各种堤坝工程、码头、人工岛、海上油田设施、跨海桥梁等,海洋工程不是现在才有的概念,文献资料研究发现,公元前1000多年地中海沿岸国家在已开始进行有关航港设施的建设;我国远在公元前300多年就在沿海设立通商港口并进行相应建设,荷兰在中世纪初期也开始建造海提,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国防需要,海岸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对海洋资源的控制,各国都加大了海洋工程的开发力度。研究发现根据不同的使用用途云,海洋工程也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型式,但不管哪种结构,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海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结构防腐问题,面临海水侵蚀,海洋工程设施中筋混凝土结构易受到海风中盐粒子的腐蚀而发生明显的早期劣化,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如海水、空气中的氯离子等。出现碳化导致混凝土刚性耐久性不足,实践也证明沿海地区很多混凝土建筑物中钢筋的因为过多的受到空气中氯化物离子的影响而腐蚀,尤其是港口及水道的钢筋混凝土护岸桩、承载桩及板桩设施由于氯离子的侵蚀和冻融的作用容易损坏,为了解决海洋工程建设中发生的混凝土钢筋腐蚀问题,延长海洋工程建筑使用年限,目前在建的海洋工程在结构上一般采用钢混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加大混凝土防护墙(保护层)的办法对海洋工程进行防护,增加了工程成本,但是保护后的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也大约只有20年,根本达不到海洋工程耐久性要求。新型纤维塑料筋FRP具有优良的抗腐蚀物理性能,克服了传统钢筋混凝土的不足,目前纤维塑料增强筋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典型的代表是日本Smitomo化工有限公司兴建的一座码头。码头建设大量采用纤维塑料增强筋,码头建成以后进行了荷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码头能够完全满足使用的要求。现有使用新型纤维塑料筋的桥梁工程说明,只要严格按照海洋工程设计要求,纤维增强塑料筋能够满足海洋工程中的建设要求,克服混凝土的缺点。建设有质量保障的海洋工程。
2.3岩土工程建设中纤维塑料增强筋应用岩土工程是在土木工程实践中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分类。本质上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欧美国家于就开始对岩土工程进行相关研究,认为岩土工程是解决各类建设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岩土工程在土木工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岩土工程中,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降低危害,如滑坡等问题,通常使用高抗拉强度的钢材锚杆用于岩土锚固,防止塌方或者其他影响工程现象的发生,但很多岩土工程实例都不同程度的体现出固定设备发生腐蚀的现象,原因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不断水化生成Ca(OH)2,所以对钢筋进行腐蚀,也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岩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导致工程过程中锚杆不同程度腐蚀,导致钢锚锚固工程失效,随着材料学科的发展,纤维塑料增强筋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进入了沿途工程领域,由于纤维塑料增强筋具有优越的抗腐蚀性能,能适应恶劣外部环境增强使用寿命。因此国外岩石工程中逐渐尝试应用纤维塑料筋代替金属锚杆,从而克服钢锚杆在恶劣地质条件下因腐蚀而产生的潜在危害,目前纤维塑料筋已被大量用于临时建筑工程中基坑防护等岩土工程,实践证明纤维塑料满足岩石工程设计使用中的各项要求。
2.4纤维塑料增强筋在预防灾害过程中的应用随着大型土建工程的开发,在工程过程中随时要注意自然灾害的发生,如道路护坡的固定、滑坡的预防、大型工程基础保护等,目前采用的方法一般是采用预应力锚固支护技术,通过前期布设相应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形成一定的规模防护,但是因为钢绞线锚杆存在腐蚀隐患,长期使用后还是会带来很大的工程或者生活隐患。随着纤维塑料技术的发展,有效克服了钢筋笨重和腐蚀的缺点,用预应力纤维塑料增强筋取代预应力钢绞线锚杆是建筑材料使用的一项改革和创新。使用纤维塑料增强筋后可以消除钢筋锈蚀潜在的工程安全隐患。使用纤维塑料增强筋可减少后期维护次数,如三峡水电站成功蓄水后,从理论上讲一部分山体与边坡将埋于水底,若干年后一旦预应力钢绞线锈蚀而失去保护能力,导致山体或边坡发生滑移,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使用预应力FRP筋预防克服传统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容易被腐蚀而导致潜在危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