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5:22: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石油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石油论文

篇1

二、中石油销售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运行体系

(一)灵活运用账户体系利用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系统的总分账户和商业银行辅助账户体系,实现跨行结算资金快速集中。严格资金支出过程,控制加强资金“全要紊”管理。一是固化业务流程,加强资金业务的线上控制,按照相互牵制原则和层级管理原则合理进行操作,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二是推行资金要素管理,实行支付总额和分项控制,加强预算管理,牢固树立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和计划理念。三是根据不同资金计划项目设定资金流向,实施大额对外付款支付对象锁定管理。四是实行对外付款“黑名单”管理,减少外部拖欠、恶意侵害集团整体利益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严格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办理程序,建立完善涵盖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所有控制环节、整个支付程序、每个岗位的相互制约关系。

(二)资金管理人员的强化体系

一是通过系统培训来强化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养。由于资金管理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与道德素养的工作,因而资金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为高超的知识储备与道德涵养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资金管理技术也不断的变迁,这就要求销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业务特征,对资金管理人员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培训。除此之外,资金管理人员也应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负责,通过自学,参加相应的资格考试,来获得必须的技术与知识,并获取更高的从业资格认证。二是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资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销售企业应当在相关资金管理准则要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设计出资金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并在同资金管理人员及专家进行沟通的前提下,加以实施。根据这一考核标准,对于在资金管理工作当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业绩较低的员工给予一定的警告与处罚。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资金管理工作也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在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相关活动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使得工作结果更具科学性与精确性。为了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重点做好如下两点工作。一是有必要将原来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到电脑之中,为信息化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进行纸质档案电子化转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构建相应的信息数据库,将原始档案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到相应文件夹中。二是石油销售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有必要将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逐步将传统的手工工作模式转变化网络资金管理模式。在这一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遵循重点突破,逐步开展的模式,结合企业经营管控决策,将资金管理软件进行装载与人员培训,并实验性的进行网络监控资金管理。

三、中石油销售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风险控制

(一)开展内部资金使用效率专项申计

内部审计是实施企业资金管理监督考核的重要环节。中石油销售企业自身每年应最少一次开展投资资金使用情况专项审计一次,总公司应对所有石油销售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全面,根据审计结果落实总公司相关决策及使用人的责任,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保障预算管理取得实效。

(二)提升管理者的重视水平

管理者与从业人员必须对“合作理念”建立共识,产生使命感,由使命感产生团队力量,进而完成各种业务目标。销售企业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自身业务的重要性,并以此指导日常领导工作。在风险管理方面,应采用如下措施,也即管理者应注重资金使用质量。在资金应用风险方面,应制定“资金合理应用办法”及“实施细则”等规定,对同一营销活动的投资也应制定限额,避免资金集中在同一营销环节上。

篇2

这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紧密协调配合,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保质保量并适时地送到后一加工(或销售)环节,其目的是使原材料、产品及产成品等各类存货保持在最低水平,尽可能实现“零存货”,以降低存货成本。

(二)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TQM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使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

(三)战略管理

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

(四)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

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所谓基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持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增强竞争力。

(五)目标管理

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

二、对策

(一)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成本回避思想

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因为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三)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为了发展完善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篇3

何良俊,(1506——1573年),字元朗,号柘湖居士,明代松江华亭县人(今奉贤县柘林乡)。他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文学家、 藏书家和美术家,与其弟何良博并负才名。著作有《何氏语林》(30卷),《四友斋丛说》(38卷),《书画铭心录》(1卷),《何翰林集》(28卷)等。其诗文作品大多收在《何翰林集》中,在其七卷(第1到第7卷)诗歌中,幽人及其相关词组出现了12次之多。可见,对幽人形象的研究是我们深入研究何氏作品及思想的关键之处。

一、何氏诗文中的幽人形象与隐逸传统

何良俊诗歌作品,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友情送别诗、祝寿题赋诗、写景抒怀诗、题画诗等等;从体裁上看,近体、古体、五言、六言和七言,绝句律诗皆有。从作品的深度和文学价值看,我认为何诗自我抒怀诗成就相对高些。而幽人形象大多出自这类作品中。下面是其中的几首及相关的小序:

“嘉树生南国,托根在江介。凌霜荐朱实,乘春飘素蔼。幽人重其德,昕夕勤灌溉,不逐上苑荣。秉志固有在,浮俗易迁化,因之发深嘅。”[①]《江阴花子索赋培橘》

“朝爽入轩棂,高树明初旭。好鸟语花间,幽人睡正足。喜无客到门,况有酒新熟。起尝四五酌,盎然春满腹。过午不冠栉,行持道书读。啜茗涤烦襟,焚香延静福。凌晨骑马客,富贵空戚促。”[②]《晨起用白传体》

“丁巳春,余谢客齐居,初九日始一造黄淳甫。俄而雪骤,姚原白盛、仲交杨伯海继至,觞酌留连,不觉迨暮。灯下,余索观石田二画,而归爰缀斯咏以纪胜。集诸君同赋,人成四韵。”

“余驾访幽人,献岁得良唔。入春未盈旬,林花已飘素。积李虽缟夜,恍疑月微露。酌醴复披图,偏映孙康户。”[③]

“條风弄柔和,青杨转南陆。幽人启轩窗,庭花媚晴旭。酌醴共邻叟,旷望平芜绿。悠哉闲适心,孰不希高躅。”[④]《南野》

从以上所选的诗来看,何氏的幽人指得是隐居田园,向往闲适生活,自娱自乐的隐士。何氏大量诗中涉及的幽人和中国古代的隐逸传统息息相关。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对于中国隐逸思想阐述的很清楚:“隐逸思想早在《庄子》中就体现得很强烈了,隐逸主题可以追溯到《楚辞》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汉代的张衡的《归田赋》可以看着这类主题的早期作品。到了陶渊明时,隐逸主题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将玄学思想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日常事物去体现玄理。他的独特,洒脱、安贫乐道、自娱自乐给后世士大夫提供了精神的家园,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后往往回归于陶渊明,在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到了盛唐时期隐逸之风有增无减,只是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逸大多是出于对乱世生命渺小,转瞬即逝的恐慌和无奈,只能空对山水风月寄托思绪,自然与玄学思想的兴起也密不可分。到了盛唐,大一统的盛世让知识分子渴望投身仕途,建功立业,他们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隐逸只是入仕的阶梯,即所谓的“终南捷径”之说。但然,更多的人是将归隐视为傲视独立的表现,以入于山林,纵情山水表现人品的高洁,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宋元明清甚至往后,文人知识分子都喜欢写隐逸主题的诗文,这都不出于以上几种想法。”何氏也不例外,但是除了与隐逸传统相关之外,也和其本人思想及所处社会相关,这就是下文中笔者所要提及的。

二、何氏诗文中的幽人形象与其思想

何良俊作为明代著名的文人,他在诗文、书法、绘画、戏曲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从他的《四友斋丛说》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他的诗学思想。诗文中的幽人形象与其思想是一脉相连的。

“四友斋”的四友指的是庄子、维摩诘、白居易和自己。原文如下:

“四友斋者,何子宴息处也。四友云者,维摩诘,庄子,白乐天与何子而四也。……”[⑤]对于维摩诘是否是唐代王维,文学界产生了分歧,一般人认为王维,理由是王维字摩诘。也有人认为是指东方世界的如来。[⑥]何良俊以庄子、白居易和维摩诘为友,而他们正好分别是道家、儒家、佛家的典型代表。可见,何氏的思想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他认为:

“庄子者,昔人谓其体醇白而家万物观其绝圣去智,名物淑诡,博达自姿而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然则游尘累之外,孰有过庄生耶。”

“白傅,虽仲尼之徒,其学不专为儒,然能处世而不住于世,仕官而无官官之心,以声色自娱而不染于声色。”

“余观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思议解脱。其释者曰:‘解脱者,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也。”[⑦]

在何良俊看来,庄子、白居易和维摩诘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对自由的向往。身心虽处于尘世,却不被尘世所累,这种生活方式也是何良俊所向往的,这也是何氏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共同之处。何氏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三教思想在他这得到统一。也正因为如此,何氏以这三者为友。何氏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在诗文作品中就表现为大写特写幽人幽居。下面是选自《何翰林集》中的一首:

“朝爽入轩棂,高树明初旭。好鸟语花间,幽人睡正足。喜无客到门,况有酒新熟。起尝四五酌,盎然春满腹。过午不冠栉,行持道书读。啜茗涤烦襟,焚香延静福。凌晨骑马客,富贵空戚促。”《晨起用白传体》(已注)

通读全诗,一个自由不拘,超尘脱俗,安逸闲适的隐士跃然纸上。和真正的隐士不同的是,他并没有脱离世俗生活,而是隠于闹市之中。通过日常的饮茶、焚香、读书、喝酒使生活诗意化、艺术化。这就是何氏的愿望,诗中的幽人就是自己或者说是理想中的自己。

无独有偶,何氏的这种思想不仅表现在其作品中,也体现在其对诗文、词曲、绘画、书法等所有的艺术的鉴赏评价中。对白居易、陶渊明的诗就是鲜明的例子。陶渊明的诗自然含蓄,将玄理带入日常生活,通过闲适的田园,朴实的话语——道出。这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的诗风是后人所推崇的。但是,何良俊喜爱陶诗更多是将其作为精神自由的家园。这从对白诗的态度中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诗大致包括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几类。何氏并不是喜欢其所有的诗,相反他欣赏的是其的晚年的闲适诗,上面诗的题名就是最好的例子。对自由的追求表现在对诗文风格的推崇上是以自然为最高准则的。

“余最喜白太傅诗,正是以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⑧]

“盖《西厢》全带脂粉,《琵琶》专弄学问,其本色语少。盖填词须用本色语,方是作家。”[⑨]

“……观云林此三言,其即所谓自然者耶。故曰聊以写胸中逸气耳。今画者无此逸气,其何以窥云林之廊庑耶?”[⑩]

无论是“不事雕饰”,还是“本色”都是讲究自然。何良俊将自然贯穿于所有艺术作品的评论中,在自己的诗文创作中也积极地寻求自然,追求幽人的艺术境界。这些是深受其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三、何氏诗文中的幽人形象和社会思潮

人处于社会之中,一定会受特定社会思潮的影响。何良俊生活在明中后期,他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密不可分。这也是何氏为什么强调自由、自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外在因素是复杂交互地起作用的,为了更好的理解,现将其人为割开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阳明心学。弘治,正德年间,思想家王阳明继胡居仁,陈献章等人之后,进一步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传习录》。这种学说虽是主观唯心的,但是它把外在权威的“天理”拉到了人心,变成人们自觉遵守的“良知”,从而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在客观上也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的觉醒。这也是王学最具生命力的所在。随后的王学左派,从王艮、罗汝芳、何心隠到李贽等,思想越来越激进。“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心学的兴起及传播,使人们的生活思想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张扬个性、提倡自我、肯定人欲成为主流思潮。何氏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表现在其对王阳明非常推崇,曾“杖策渡浙江,欲走见阳明先生”[11]他说:“阳明先生拈出良知以示人,真可谓扩前圣所未发。盖此良知,即孔子所谓‘愚夫愚妇皆可以与知者’,即孟子所谓‘赤子之心’,即佛氏所谓‘本来面目’,即中庸所谓‘性’,即佛氏所谓‘见性成佛’。乃得于禀受之初,从胞胎中带来,一毫不假于外。故其功夫最为切近。”与之交好的文征明受心学影响颇深。文征明,号衡山,明代著名画家,其受白沙心学影响很深,在其画学思想和创作中有所反映。此外,他与阳明弟子聂双江也有交往,《何翰林集》卷十八中有《复大司马聂双江先生书》,卷十七有《代聂双江兵部尚书谢上表》,可见两人友谊很好。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诗中他写“幽人”的“过午不冠栉”强调对个性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强调“本色”,强调“自然”,强调“性情”。

其次,商业的兴起。明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促使明代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表现在文人的世俗化,文学作品的世俗化,民风的奢侈化。以巨商为主体的富豪阶层,当他们在占有大量财富后,自然产生了一种对精神的追求,希望获得文化上的认同。同样,读书人则非常羡慕商人的经济自由。双向的需求促使士商关系的密切化。同时,商人阶层骨子里还是希望通过读书来光耀门楣,让后代走仕途之路。在江浙地区,许多文人出自商家,如高濂、唐伯虎、王宠、何良俊、汪道昆等。出身商家的何良俊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他是明代新型的文人,追求世俗化的享乐,这在《四友斋丛说》中有所记载:

“余尝至阊门,偶遇王凤洲在河下,是日携盘榼至友人家夜集,强余入坐。余袖中适带王赛玉鞋一只,醉中出以行酒。盖王脚甚小,礼部诸公亦常以金莲为戏谈。凤洲乐甚,次日即以扇书长歌来惠,中二句云:手持此物行客酒,欲客齿颊生莲花。盖不但二句之妙,而凤洲之才情亦可谓冠绝一时矣。”[12]

以妓鞋行酒体现了何氏任情放纵,狂放不羁的的真性情,并非传统意义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讲究非礼勿视的卫道士之流所理解的。正是因为如此,何氏才不遗余力地强调性情,强调自由。

第三,山林文化的影响。纵观何良俊一生,发现他爱好广泛,友人颇多。以其活动的地域计算,大致包括三个地方,即华亭、吴郡苏州、南都金陵。友人大致有董宜阳、张之象、徐献忠、莫如忠、文征明、王维桢、郭第等,此外与王世贞也有交往。文人之间的交游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一般而言,志趣相投或观点相同的文人喜欢聚在一起,何氏与其友人的交往,自然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这在其著作中也得到证实。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文化现象,那就是和何氏交好的文人包括他自己都喜欢以山人或居士为号,如董宜阳号七休居士,张之象号王屋山人,徐献忠号九霞山人、长谷山人,文征明号衡山居士等等,何氏也不例外,自号柘湖居士。“山人”本意是指山中人,在这里是指明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不同时期,山人的界定是不同的。但其代表的山林文化是与台阁文化相对的,隐逸文化与市井文化不断合流的混合性文化。这种文化不同于传统的隐逸文化,它消融了隐逸的高洁,虽号山人或居士,却不需要住在深山,同样可以尽情地享受现世生活的快乐。可见,隐逸的世俗化、现世化促使文人走出书斋、走向市井、享受现世,提倡个性解放。

明代社会的变革带来了社会思潮的变化,商业的兴起,山林文化的发展,王学左派的影响等等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印证的。何良俊生活在这个时代必然受其影响,他的诗学思想也与此相关。

研究何氏诗文中的幽人形象,是对其诗学思想及所处的社会及相关传统研究的一个小小突破口,我认为其价值就在于以小见大地反映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明 何良俊《何翰林集二十八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四十四年何氏香严精舍刻本)卷三 第31页

2 明 何良俊《何翰林集二十八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四十四年何氏香严精舍刻本)卷三 第31页

3 明 何良俊《何翰林集二十八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四十四年何氏香严精舍刻本)卷三 第31页

4 明 何良俊《何翰林集二十八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四十四年何氏香严精舍刻本)卷三 第31页

5 明 何良俊《何翰林集二十八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四十四年何氏香严精舍刻本)卷十五 《四友斋记》 第125—127页

6 亢学军 《明中期江南世人心态之形成——以何良俊为例》,《中国文学研究》 2004年第4期

7 明 何良俊《何翰林集二十八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四十四年何氏香严精舍刻本)卷十五 《四友斋记》 第125—127页

8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中华书局1959年版) 卷二十五 诗二 第226页

9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中华书局1959年版) 卷三十七 词曲 第342页

10 明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中华书局1959年版) 卷二十九 画二 第265页

11 明何良俊

《何翰林集二十八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明嘉靖四十四年何氏香严精舍刻本)卷十九 《与王槐野先生书》

12 明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中华书局1959年版) 卷二十六 诗三第241页

参考书目: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朱良志著 《扁舟一叶——理学与中国画学研究》,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篇4

在新课标准背景下,阅读教学出现了许多怪现象.如阅读教学成了思想教育课,成了多媒体展示课。成了天马行空的讨论课,这些虚假繁华的背后。显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和迷惘。这样阅读教学是无益,而且是有害,也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一、感读

感读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是“五读”教学的起始环节,一般是在激发兴趣、创设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请学生读全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记字形,读顺句子,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这里的感读方法——可以是默读,可以是朗读,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而定。这种对课文整体的初步阅读,充分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譬如在上《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在请学生读完这篇课文后,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童话故事?”,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初步阅读感受,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离奇的、滑稽的、讽刺的……这样就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即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后,一旦转化为自己的意,就会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且会有阅读、探索情感的产生。

二、课前:“山雨欲来风满楼”

1.“以问促读”。教师在学生预习之前,为了学生的阅读目的明确,更好与教师形成思维共识,课前的设问应该紧紧围绕文本,要紧要,不繁多,要难易适中,不能太难太简。

2.“以读促问”。教师在学生阅读时。不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让学生向老师提出质疑。要求学生向教师提问,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困难的精神,而且通过问题教师也会发现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无论是“以读促问”,还是“以问促读”,教师都要对学生问题及时收集,这样便于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及时对教学目标作出调整。如果教师不对学生疑问答案进行收集分析,那么教师就不能对学生的阅读状况作出评判,这就会导致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的预习失去意义。长此以往学生便厌倦阅读之前的热身。

3.“以激促读”。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搜集与文本相关的信息,而不要求学生对文本做深入的分析。如说明文或人物传记之类。文本展示的信息是有限,要求学生搜集相关信息。不仅扩充了知识面,而且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课前教师和学生共同预热不仅可以熟知文本,而且为课堂教学的对话交流作了铺垫。

三、探究读

探究就是让学生凭借教材,联系社会生活,动脑思考,逐渐学会处理信息、认识矛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有实效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器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抱着探究的心理阅读,咀嚼语言文字,发掘深刻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潜心阅读,教师要给学生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力,给学生提供了思维驰骋的天地,同时也为学生探究课文指出方向与方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静下心仔细读课文,悉心学习,学生认真做批注,有圈有点,有了问题虚心求教,同自己的学伴充分交流,激烈讨论。学生通过探究得到体验、感受是多元的,在这样探究氛围里,学生逐渐增长了阅读能力,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四、拓展读

拓展读,就是依据课本内容进行的拓展训练。也就是说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立足文本,超越文本的训练。实现广度、深度、厚度的统一,还要不失语文味。课堂上的拓展读,应该坚持以文为本这一原则,即课堂活动都要聚焦文本,拓展应该切合学生实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得明白自己在教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所教的是语文,文本“内”与“外”的整合应相对集中,能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要“以外养内”。在上《春》这篇课文时,笔者就结合写春草、春花、春雨的诗句,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又能使学生兴味盎然,拓宽知识面。新教材后面的“探究练习”很注重课外延伸、举一反三。只有“课内”没有“课外”,就不能使语文深入人生。只有“举一”没有“反三”,就不能形成语文能力。在教完《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后,针对这个单元“至爱亲情”的话题,推荐学生去拓展阅读李丽的《祖母绿》、毕淑敏的《母爱》、胡德斌的《父亲》、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在学生阅读名篇的过程中设计了“阅读指津”,让学生写下阅读的感受,学习借鉴名家们在表达至爱亲情时的艺术手法,并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亲情话题的写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至爱亲情”的话题,而且能从同一话题的不同篇目阅读中学习借鉴表达方式,不但提升了阅读能力,而且积累了写作素材和技巧。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广阔领域,在“以学定教”的背景下反思我们的课堂:有时盲目地追求课堂教学热闹,教学形式的变化多端,教学步骤的环环相扣,而缺失了对学生学情的关注,缺失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学定教”,在语文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营造学生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

篇5

《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其意思是“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勉强牵引,要激励他而不是压制他,要启发他而不是代替他。”从先贤的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提问,尤其是恰当的、有效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

有效性提问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有效性提问作用不可小觑。

但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只有其形式而无实质,教师在课堂上的无效提问现象较为突出。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目前存在的弊端和对策,作一分析,以期能与同行探讨。

笔者在教学和听课过程中发现,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一些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部分老师课堂提问没有方向性,浅显琐碎问题过多。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提问时只要求学生简单的可以以“对”与“错”作回答,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虽然具有一定的提问量,但没有实质性的思考,致使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部分老师课堂提问准备不充分,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不研究学情,在课堂上随意设问,想起什么问什么。结果使所提问题要么过浅,要么过深,要么不着边际,可有可无。

再次,部分老师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候答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充分思维。多数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中搭花架子,提问时,生怕时间不够,只留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未想好答案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导致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信心,减少了学生的思维,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的能力。

还有,部分教师评价枯燥,无法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答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判断“对”或“错”的层面上,并未对学生起一定的引向、指点迷津的作用,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回答不理不睬,未作评价就让学生坐下。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的这些弊端,使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更具有效性呢?关于对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解决措施,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1)凝聚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教师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2)加强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教师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反馈,或鼓励,或引导,充分了解学生获取、组织和评价信息的能力。(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启发学生有目的性的思考。教师一般在新课导入、主题学习、课堂小结等阶段进行提问。教师通过导入提问,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主题学习提问,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脉络,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课堂小结提问,达到画龙点睛、检查反馈、升华知识的目的。(4)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教师应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识记、认知、理解和知识迁移等能力,从而实现多维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应准确把握提问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提问。(1)联系实际。就是从社会热点与生活热点人手,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师可提供当前的重要材料,如活动的猖獗、两岸的交流、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美国政府有关的政策等,进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奋发向上的斗志。(2)以旧促新。就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经验出发,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景,以旧启新,新旧整合。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突破学习的难点、重点和疑点,生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合理运用等待和赏识激励。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首先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二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应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遵循提问的原则,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有效性的问题,才能让课堂显示蓬勃的活力,让师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篇6

据统计,2015年中国有10个港口接待过邮轮,包括大连、天津、青岛、烟台、上海、舟山、厦门、广州、海口、三亚,全国共接待邮轮629艘次,同比增长35%;邮轮旅客出入境248万人次,同比增长44%。其中,接待母港邮轮539艘次,同比增长47%;乘坐母港邮轮出入境的中国游客222万人次,同比增长50%;乘坐邮轮访问中国的境外游客25.6万人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邮轮旅游客源国。

吴文学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旅游业一直呈现出旅游消费和投资两旺的良好态势。2016年1~4月,全国实际完成旅游投资2145亿元,同比增长2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中国境内旅游总消费将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将达到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超过10%。旅游发展的强劲势头必将为未来邮轮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战略机遇。预计到2020年,中国出入境邮轮旅游将突破350万人次,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最大规模的邮轮旅游市场。毋庸置疑,从现在开始,中国邮轮旅游将再次迎来一个大发展的“黄金十年”。

吴文表示,为迎接中国邮轮旅游的新时代,中国政府将立足长远、立足产业、立足需求、立足融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培育邮轮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搞好邮轮游艇产业经济落地,力求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占有一席之地;着力增强邮轮经济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优势,求得邮轮业态从无到有的稳步发展。

二是落实发展规划与国际通行规则。国家旅游局将尽快出台《中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从需求的角度,从目前可认识的问题入手,对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的指导原则、基本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产品建设、业态培育、政策框架等进行统筹设计。推动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邮轮设计建造、维修、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研究,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邮轮旅游标准体系。

三是加快邮轮游艇文化的普及。中国是海洋大国,应不断增强国人的蓝色国土意识,增强热爱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的理念。积极支持邮轮旅游企业设计和开发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邮轮产品,打造富有特色的邮轮航线和邮轮目的地。

四是推进邮轮运营与设计制造相结合。目前,中国的邮轮旅游还处于“借”船出海和“借”船入海的阶段,世界邮轮旅游大家庭中还没有一艘中国企业生产乃至设计、研发的大型邮轮。现今,中国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造船工业体系、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国家旅游局愿意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积极推动国内有实力的造船企业与国外邮轮设计、建造企业开展技术和商务合作,与国际邮轮配套企业深化交流合作,逐步构建国内邮轮专业化配套体系,逐步开拓国际主流邮轮建造市场。

五是坚持邮轮旅游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双轮驱动。继续鼓励国际邮轮公司开辟更多中国母港航线,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挂靠中国港口、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同时,也鼓励具有实力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邮轮跨国经营,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并购国外邮轮设计研发机构,提升中国邮轮旅游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增强中国邮轮旅游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篇7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教育管理总是流于重管理轻发展的教育现状。教师侧重于对他们的管理与约束,而忽略了让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下自由成长与发展。对于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偏重于管理,使得对于规则内容的分布并不合理。幼儿园相关规则的设定,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幼儿,让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给教师的管理与教育减轻负担。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对于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关注,使得幼儿没有良好的、自由的空间去学习和生活,他们身心的各项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约束与限制,影响着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于幼儿日后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养成。

(二)重约束轻自由:规则分布环节不合理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与管理的方式重约束轻自由,在规则分布环节上显得不合理。对于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园没有进行规则各个环节的研究分布,从而导致在规则分布上就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教师对于幼儿的约束性要求太多,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严重影响着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主动性与探索性。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主要通过一些强制性的规则约束幼儿,没有考虑幼儿是否能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幼儿在太过约束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利于个性的培养与塑造,对于日后的身心发展都容易造成伤害。在幼儿园制定的日常规范中有着太多的“不能”,比如不准幼儿玩淘气堡、不准进行区域活动等,对于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幼儿,教师习惯性给予的都是惩罚性的教育方式。这种强制性地施加给幼儿的教育方式,不仅无益于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的培养,严重的还会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重灌输轻效率:规则生成方法不科学

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方面采取的方式一般都是:首先,将规则介绍给幼儿,然后就是对幼儿提出各种要求,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这些规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各种监督、提醒,对于那些违反规则的幼儿就会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这种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种不科学的规则生成方法,对于幼儿来说,是大人将自己的意志强行灌输给幼儿的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只在说明“是什么”及“怎么做”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很难接受,这个过程根本无法体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直接降低了幼儿的学习接受的效率。这样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幼儿对于“为什么”的思考,要求的只是幼儿能做到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教师意识差异:不同性质幼儿园规则教育有显著差异

现在我国幼儿园的数量在增加,每个幼儿园所属的性质也各不一样,对教师的要求也就不太一样,这样就直接形成教师在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培养上的素质的差别的现状。不同性质的幼儿园对于规则教育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这方面的意识差异就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科学的、系统的规则意识的养成,因而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教育上就给不了专业的引导,长此以往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的养成,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改进策略

(一)幼儿天性:以“尊崇幼儿天性”宗旨规划幼儿规则教育内容

幼儿园在进行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针对幼儿的天性去引导幼儿。幼儿教学应以“尊崇幼儿天性”为宗旨,对幼儿的规则意识教育进行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的幼儿规则教育内容,从而能够给予幼儿正确的、轻松的规则教育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比如,幼儿爱玩的天性,可以激发我们在规则意识的教育中采取动画片或是图片的教育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此产生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

(二)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规则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养成教育过程中,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规则的教育。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幼儿为中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规则知识的教育内化转化成一种行为素质的养成,这样将幼儿规则意识内化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人素质的养成与提升。

篇8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其实,课堂教学作为中国教育长期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本身就是一个由“互动”作为基本策略的过程。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不断发展与改革后的课堂教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对“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研究和运用。特别是新一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教材的实验正式启动以后,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笔者认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凸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主要就是强调要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使自己的教学符合这一教改要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我重新审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积极地进行了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活动的中心,发言的中心。文章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拥有一把神奇的金钥匙,打开语文之门。

一、营造氛围,创设民主和谐的互动气氛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因为很多学生自尊心都很强而承受力又低。教师要尽量多地肯定学生,尽量不否定学生。哪怕学生只取得了一点点的小小进步,也不要吝啬对学生“你真棒!你真优秀!”等赞扬。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不要忘了说一句“加油!不要放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等鼓励的话,让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和爱,从情感上接受老师,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激发出他们的内动力,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找准互动的结合点,从而制造激活点

互动教学是以师生生、生生互动为基础,能否找到师生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最佳结合点,就直接到教学的灵活性与时效性。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一方主要体现为教学的指导者,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一方主要体现教学中的被指导者,知识的接受者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受教者,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个认知和深入认知的动态系统中,因此知识输出和输入即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便成了教学中互动的结合点。我们很难想象老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授而学生不知所云的场景。因而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抓好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只有抓住这一个结合点,才能有效地开展互动式教学。

三、鼓励质疑,以疑来展开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语文教学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了教师单向提问,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转变,提供学生质疑的平台。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为什么要爬崖?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同时按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标准进行分类列出:这篇课文能悟出什么样的生活道理?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几个字作标题?围绕其讨论。评析: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讨论时积极性比较高,思维能充分的展开,问题容易解决,同时还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认识。

四、创设情境,以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的互动

科学地结合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成为情境材料的观察者、思考者、分析者以及参与者,同时还可以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赋予学生具体的角色,使学生站在这一角色的立场上思考、分析和理解问题,从而使学生与情境材料融为一体,达到深度参与。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积极地想象。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如在讲授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课时,可以引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同时伴随舒缓乐曲),视频内容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画面――小溪、森林、小树、阳光等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文中鲜活的景象,深深体会到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文美,深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引导学生要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而喝彩,同时希望每一个学生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学生在轻松中学好了散文课,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也让他们感悟了生命的真谛。

五、自我探索,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波利亚说得好“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因为这样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最能使学生尝试到发现的乐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如在学习《最后一课》一文,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先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先阅读课文:1.小弗朗士上课前后的心情和态度有什么变化?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这句话表达了小弗朗士怎样的感情?3.“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他们已经收操了。”这段文字写钟声和号有什么作用?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这句话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心情?5.小弗朗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思维上了有一个驰骋的天地。而这些问题的解答,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能靠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各人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紧扣老师的提问,在自读课文的同时理解有关词句。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肯定学生,并组织学生交流,共同研讨,共同总结,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读书、思维、归纳表达等能力的全面训练。

总之,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是自我探索后得到的一种活化知识,有利于学生运用于实践,最大限度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目前,读写的有效结合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文的学习过程即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文化的过程,将读写有效结合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的对我国文化底蕴进行把握,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为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情况、价值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情况介绍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是指有机整合阅读和写作,旨在对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进行提升。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仍无法完全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只重视对升学率的追求。这就体现在在语文课堂中,阅读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做语文习题或听课上。虽然一部分初中学校已经增设了语文阅读课,但任课教师却未能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阅读课的教育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传统的初中阅读课堂教学,任课教师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即将写作当做唯一的教学目标,并给学生的写作方向、内容等进行了诸多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带着一定的压力去进行阅读,直接削弱了其阅读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阅读课上为学生提供的阅读素材均是围绕着考试来选择的,包括作文和课本等。而对于一些意蕴深厚、较为经典的文学名著却从不在选择的范围,即使有部分教师抽出单堂课进行这些文学典范的阅读,也是少之又少的。长期以往,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成效降低,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于提升均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价值

语文主要由文学和语言两方面内容构成,写作和阅读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文学,而说的过程即是对语言的应用过程。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是作为根基存在的。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在全面实施现代化语文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进行不断的强化,从而使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高效的培养于发展。

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主动性,并使学生理解阅读与写作的必要性以及意义,继而激发其阅读与写作的热情。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能够在其中找寻的写作灵感,由于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不仅顺应了新课改教学思想,还能够对语文育人的功能进行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使初中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全面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目的。

三、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主要途径

1.在阅读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的有效结合是指将阅读与写作整合为一个整体,在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中,既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能够使其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得到深化。与此同时,针对于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所阅读文本可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有从中不断的学习到文本的写作技巧,并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灵活的运用,继而激发其写作灵感,使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初中语文任课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科学化,应兼顾实现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在阅读课的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梳理文本的内容,继而掌握课文的主题思想,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具体结构以及情感走向进行科学的把握,再通过一系列可行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课文写作的方法与目的,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日后的写作。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我的母亲》一文中,文章主要人物情感进行了刻画,对作者与母亲之间情节进行了描述,颇为典型。目前,初中生在描写人物情感时,普遍存在着缺乏感彩,文章乏味的现象。通过对该文章的进行细致的阅读后,使学生对文章的思路走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以该文章作为切入点,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寻找写作技巧,继而使初中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在写作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指通过对语言文字符号的灵活运用,实现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思想感情的表达以及知识信息的传递等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源于读,而阅读能力的强弱均能够在写作中体现出来。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中,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一种新的创作思维,这彰显了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时对知识消化能力,继而使学生自身的写作技巧得到有效培养,同时,也反馈了学生在写作中的阅读能力,使其对阅读的理解得到深化。例如,同样在的《我的母亲》一文,待阅读结束后,任课教师就可以与之相关的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写作,从而使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方式,也客观的反应出了学生的阅读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将读写进行结合势在必行。它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掌握阅读知识,使学生的阅读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此外,读写结合法的应用也能够使初中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特色,符合新课改教学思想,从而实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读写结合法可以使初中语文的课堂容量增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得到培养,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培养,以此来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初中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主要目标的,通过初中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通过作文写作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虽然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教师也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教学的概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对有效性教学的含义一般概括为两类: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进行界定。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的需求。另一类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的,如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有效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理论,更可以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辛苦传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二、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1.作文教学低效

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往往可见一些陈词滥调的评语,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主题突出”等,这种评语没有准确的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总结,也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教师在评改时的“多改少教”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没有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2.作文教学倾向于功利性

以成绩作为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是大多数家长、教师与学校的目标。作文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很多学生到一些作文选和作文大全中寻找素材作为捷径,文章往往拼拼凑凑,寻章摘句,以至于脱离生活,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也往往是指导学生背范文,套格式。以至于产生“人文分离”

的现象。

3.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

作文是一种思维形式、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梯度训练,写作的内容应当是随之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变化的。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运转,根据历年中考的题目进行训练,这样的作文训练没有明确的重点和层次,也没有循序渐进和严密有序的梯度。

三、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作文评价标准立足于学生

作文评价模式的调整,主要是将作文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掌握评判的依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评和互评需要教师的指导,要根据作文中容易出现或较多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2.改变写作教学的功利性倾向,注重真情实感

初中作文有效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特别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 倡导正确的写作价值观。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人格发展等与日后学习、生活、工作相关的信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学生写作的时候,文字像从心坎中流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会意义流长。 因此,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围绕身边真是发生的现象,真情真事,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不要提笔就无病,作文不过是通过语言来叙述事情和抒发思想感情,提倡真人真事意在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和陈词滥调,与合理想象和虚构并不冲突。

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要有相应的目标,并且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写作-规范写作-自主创作”的作文训练序列。初一年级的学生,要少限制多鼓励,让学生在多写的过程中逐渐解决不愿写、害怕写的问题,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则应该在多写多练的基础上,逐渐规范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向“自主创作”发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

4.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增加写作机会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品,它们大都文质兼美。我们大多教师也把它们当作教学的重中之重,精讲细品。但是如果只停留在阅读层面,就错过了宝贵的练笔机会了。在许多文章的课后练习中都设计了各类练笔习题。把初中阶段六册语文课本的课后练笔整理出来以后,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每学期都有十多次,总共也有近八十来次了。如果选取合适的加以认真地训练和讲评,学生的作文自然能有效地提高。这些练习点很全,有心理描写、语句仿写、个人评价、情节想象、诗歌创作等等。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穿插也行,作为家庭作业去完成也行,因为有了课文的铺垫和渗透,学生做起来普遍反映不难。所以说,教学要以本为本,不能舍本求末,这话原是不假的。如果放着这些现成的不去做,只在那里叫,“写,写,写什么呀,哪有那么多可写的?”然后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挖空心思找些不相干的硬逼着学生去写,学生没有灵感,也应付着写些糊涂东西来搪塞你,你改着生气,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不就是无效教学了吗。所以,要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还真得好好重视这些练笔机会呢!实践证明,对于这些课后小练习,学生还是欣然接受的,也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习作。

结束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自己有责任不断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实现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笔者写作此文对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了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前辈对作文教学的总结,提出了更好实现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文中不妥之处还望指出。

参考文献

篇11

演示实验是有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基础环节。根据当前新课标的要求,演示实验的价值为取向指导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然后根据实际的教学资源,对演示过程、手段、效果等各个维度进行积极的优化创新,以使得演示实验教学的最佳功效得以实现。

一、演示实验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实验器材不足

实验室里并不是所有的演示实验所需设备都能够配齐,有的演示实验设备只有一套,究其原因,主要是办学经费紧张,学校为了节约资金,在订购实验器材的时候就只征订了一套,这样就造成了实验器材不足,例如有时某一节课会出现两个班的物理课重合,这时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导致只能有一个班级可以使用演示器材进行上课,而另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只好不用。另外,有的实验器材由于使用时间太久,次数过多,部分仪器或部件出现损坏,而实验室里由于条件所限,又没有必要的备用部分来加以替换。现在普通高中的物理实验员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兼职担任,而任课教师由于平时的工作压力和任务,一般没有多少时间能到实验室对仪器进行检查,对于一些工作原理较为复杂的演示实验仪器,实验员没有必要的维修设备,很多情况下也没有所必须的维修技能,因此导致有的演示实验仪器出现损坏后就只好放置在实验室里,导致演示实验不能开展。

2、照书演示分析而忽略实践

当前高中教育把追求升学率放置在了首要的位置,为了有个好的升学率,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比较高的分数,限于条件,教师普遍参照书上的实验插图进行解释和说明,对于书上的演示实验,一些物理教师采取将其画到黑板上,以黑板上的实验图像代替真实演示实验的直观教学法,他们认为这样做能节省做演示实验的时间,可以着重讲解注意事项和原理,继而提高上课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避免演示实验仪器导致的分心问题。

3、演示过程简单

教师在上课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多数人都是匆匆了事,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做、学生在讲台下观看的形式,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演示实验的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环节来抓,纯粹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是在讲完一个知识点(例如某个公式或者定理)之后,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来验证一下所讲授知识的结论。每次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指导思想,纯粹是为了做演示实验而做实验。

在课上演示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和学生的互动,更多的时候教师是把自己置于一个讲解员和演示者的角色。演示实验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过程,而且演示实验开始之前,很多教师并没有明确向学生们提出观察的要点和需要思考或注意的问题,当演示实验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很大程度上就好像在看表演或变魔术演出,当演示实验做完了,“戏”也就结束了,纯粹就是看一个热闹。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把所有的实验过程都自己包办,学生在下面机械的听讲、观察,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更不要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很难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而且实践动手能力偏低,其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得不到训练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会大打折扣,教师的教学效果反而也不会很理想,最终影响的其实还是物理教师本身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物理如何进行演示实验的教学优化

演示实验作为高中物理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使其取得理想的效果,则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素质提高,都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所以在当前的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力提倡多做演示实验,有时还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大胆的对课本里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使其更好的适应自己的物理教学工作。

1、充分运用演示实验教学,解决实验教学资源匮乏

演示实验的教学需要数量众多的教学仪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里配备的实验仪器也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现代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的演示实验现在在网络上都有了多媒体视频。在现在的物理教学当中,即使实验室里没有演示实验所需的器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相关的视频录像和模拟动画,并通过教室里的多媒体投影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省略了自己的动手演示。

2、引导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教学

在演示实验进行的过程当中,可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内容,如果有的同学看不清楚,例如后排的同学,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学生得不到锻炼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正确认真的科学态度,无法提高学生动手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应尽量吸引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逐步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原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与点拨下,化身于上几个世纪的科学家,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经过自己的独立探究和思考,从而总结出所要掌握的物理规律。通过这样的变化,可以使得学生在演示实验进行的时候,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会把有关的知识掌握的更为牢靠,同时也会使得自己学会科学的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有关高中物理演示教学问题如何优化及未来展望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过程中,操作和示范的主要任务由教师承担。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每天都有很多功课要学习,学习任务和压力较大,很难有太多时间能参与演示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创新。因此,从另一方面给我们物理教师提示:如果想要学生们也能参与进演示实验的开展,有时必须要提前通知他们抽时间做好仪器或设备的准备工作,这对他们的作业时间势必要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学习时间的分配,甚至其它学科的学习成绩,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规划和统筹能力,能够安排合理学习时间,提高主动探索能力。另外,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如何,有时不限于教师自身采取的教学策略,还与演示实验的合理准确性和学生学习状态密切相关。但只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钻研,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上肯下功夫,则演示实验的教学肯定会对教师的教学带来质的变化。

篇12

1工程概况

以上海某高层大厦的逆筑法施工为实例,逆筑法施工工法在基坑支护费用、施工工期及保护周边环境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①在深基坑施工中减少支撑费用约300万元。②整个工期明显加快,在5个月内做完了地下4层、地上5层,在11个月内结构封顶。③周边管线沉降仅为15mm,四周道路及民房位移均在5mm之内,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2“逆筑法”的特点

(1)利用柱下桩及基坑周边地下连续墙(以下简称地下墙)作为逆筑法施工期间承受地上、地下结构荷载及其施工荷载的构件;利用地下室楼板,作为基坑施工的支撑。其中柱桩的深度、柱径与地下墙的深度、厚度需经过计算确定。

(2)地下多层逆筑法挖土采用地下室首层楼板结构完成后,由专用取土设备与人力相结合在楼板底下挖土,挖至下一层楼板标高后,浇筑该层楼板结构,再用相同方法挖土,浇筑楼板,如此直至地下室底板完成。

(3)“逆筑法”施工土方,采用人力开挖与坑底水平运土,然后由设置在基坑两端的取土口专用取土设备,半挖出的土方提升装车外运。

(4)地下室楼板模采用土模承重,当挖土至标高后做出混凝土垫层,并在模板搁支点上用砂浆找平,直接将模板搁置在砂浆找平层上,挖土、混凝土垫层、砂浆找平。

3“逆筑法”的不足

(1)“逆筑法”的施工受环境的约束大。地下施工环境差,很难使用大型的施工机械设备,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和物力,管理难度大。

(2)钢筋的预埋位置准确性差,钢筋的接头一般在同一截面上。接头的方式多采用焊接,焊接的施工环境差。

(3)混凝土的施工缝多,易出现渗漏现象,处理也比较困难。

(4)在含水层部位施工时易出现片邦现象,会影响其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受力状态和地面交通。

4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结构施工及类似于地下室结构的地下构筑物的结构施工。

5施工工艺

5.1逆筑法施工方法

(1)逆筑法施工方法是首层楼板结构完成后,即架设专用取土设备,然后地下挖土与地上结构施工同时进行。根据地下一层的埋深,如施工地下二层楼板开挖深度不大且围护墙经计算满足悬挑受力要求,可直接明挖一层,施工地下二层楼板后,再地上地下同时施工。

(2)地下挖土施工是先从两端的取土口,直接用取土设备挖出工作面,然后由人力从取土口的挖土工作面向基坑中间开挖。挖出的土方用双轮手推车,运至取土口,然后取土设备装车外运。

5.2逆筑法地下室楼板支模

(1)模板设计原则:根据地下室楼板结构的形式,模板采用相应的土模承重方法。首先将基坑内的土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挖至标高,做好混凝土垫层,待混凝土稍硬后,按图弹出轴线与梁边线,并在模板的支点上进一步用水泥砂浆找平,使其标高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内,然后支模板。

(2)模板拆除:随着地下挖土工作面的推进,当楼板底的模板外露后,即可将模板逐块拆下,并翻转至下一层施工。为防止摔坏模板,拆模时应根据模板的形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把该措施编制在施工组织设计内。

5.3逆筑法地下结构相关节点

(1)“逆筑法”施工竖向承重体系采用地下墙及轴线桩,故地下墙与楼板粱的连接,应事先按设计图纸要求,在施工地下墙与中柱桩时埋设各类节点钢板及连接钢筋。

(2)墙、梁、板节点与柱梁节点类似,首先是在地下墙施工时在相应的楼板标高埋钢板与锚筋节点,开挖后的节点施工,复合墙施工同柱梁节点施工。

(3)柱梁节点是先在施工中柱桩时即在相应楼板标高处预埋设钢板或锚筋节点,待地下开挖暴露出节点后,清除节点上的淤泥,按设计要求焊接或机械连接各类锚固钢筋。使楼板结构与中柱桩的连接可靠、安全,并满足逆筑法施工状态下的施工荷载要求。待地下室底板完成后,再由下至上施工中柱桩外侧的复合柱,使完垒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5.4逆筑法施工期间的结构沉降差控制

在逆筑法施工期间,其垒部的结构施工荷载主要靠中柱桩和周边的地下墙承担。控制整个结构的不均匀沉降是逆筑法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1)为提高中柱桩与周边地下墙的垂直承载力、减小沉降差,在施工地下墙与中柱桩时预埋注浆管,并对桩底和墙底的沉渣部位进行压密注浆。

(2)根据工程桩的静载试验P-s曲线及地质报告等数据,暂定一个地基垂直承载刚度,然后按实际施工的各工况荷载由计算机模拟沉降量计算,得出在极限沉降差内(极限沉降差由设计决定,一般为2cm)上部结构能施工层数。

(3)在结构的平面柱网线上和周边地下墙轴线上设置沉降观察点。一般情况下每2d观察1次,当上部结构施工浇捣一个楼层混凝土后7d内,每天观察1次各点的高程,均采用二次闭合测量,得到的观察数据先进行三阶多项式平滑计算(由专用计算机程序)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4)根据计算机处理后的沉降观察数据和观察沉降时的上部荷载进行荷载(P),沉降(s)的N次多项式曲线拟合(由专用计算机程序完成)。根据得到的P—s荷载沉降拟合曲线来预测施工下一层楼板和上一层楼板结构后的沉降羞,从而协调地下、地上结构施工进度。使整个结构沉降羞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6质量标准

(1)中柱工程桩质量要求。桩位差:±50mm(测距仪):垂直度不大干1/300(经纬仪)桩质量经动载测试不得夹泥、断桩。

(2)地下墙质量要求。成槽垂直度:1/300(超声仪).槽底沉渣小于100:地下墙每幅接头不得夹泥。

(3)挖土、模板垫层与砂浆找平及降水。挖土标高:±50mm水平仪及平水桩(间距小于2m)垫层标高:±15mm水平仪及平水桩(间距小于2m):砂浆找平标高:±1.5mm水平仪及靠尺I降水水位:模板垫层下1.5m,水位观察井及测绳。

7施工安全

根据“逆筑法”施工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安全的注意事项及具体措施。

(1)逆筑法施工的周边环境的安全保护,应对基坑周边围护墙按强度要求与变形要求进行设计验算,在施工过程中,对墙体的挠曲变形、位移进行观察。此外,还应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分别对地下管线、邻近建筑、构筑物进行位移观察,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垒。

友情链接